2006-12-21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我国将建立生物物种预警监测机制
2、环保称号授予争议公司 中华环保联合会遭质疑
3、建委会专家委员会中线工程质量检查评估会在京召开
4、40%水库病险严重教训沉痛 如何除病根?
5、守着矿泉水喝黄河水 珍贵泉水何日不再白流失
6、“三峡库区产业发展论坛”将首次亮相渝洽会
7、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
8、黄河母亲在呼唤
9、文化遗产保护:一组待解的难题
10、丽江金沙江中游水电移民安置研讨会举行
11、中国第三大水电站环保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12、白鳍豚芳踪,为何难寻?
13、火电厂的希望和困难:能否迈过脱硫减排这道坎?
14、取水口附近码头林立污染水源 财政收入与公众利益孰轻孰重
15、韩国为何把“风水”列为遗产保护
1、我国将建立生物物种预警监测机制
来源: 绿色时报 2006-12-20
http://www.china.com.cn/environment/txt/2006-12/20/content_7537282.htm
据新华社报道,为预防生物物种资源的流失和外来有害物种的侵害,我国将着手建立生物物种资源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的动态变化,科学预测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趋势,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透露,由于生物物种资源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物种资源流失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我国建立生物物种资源监测预警体系,将从源头预防、监测预警和控制治理三个环节入手,研究建立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法规体系,促进依法监督管理外来有害物种的引入、生产、经营、使用。健全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体系,增强基础及重大关键技术能力,开展入侵生物监测预警,提高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快速反应与紧急扑灭、持续控制的能力。建立生物物种资源出入境查验体系,研究物种资源快速鉴定方法,提高生物物种资源出入境管理能力。
据介绍,目前,基本情况掌握不足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工作。今后几年,我国还将继续开展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生物物种资源进行重点调查和区域层次上的普查。争取“十一五”期间基本摸清我国生物物种资源的家底,为制定保护、利用和管理政策,提供基础和技术。
2、环保称号授予争议公司 中华环保联合会遭质疑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2006年12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195952.html
今年年初还准备与纸业公司打名誉权官司,今年年底却突然授予其荣誉称号。昨天,中华环保联合会授予金光集团一纸业公司“中华环境友好生活用纸”称号的做法遭到质疑。
在昨天举行的授牌仪式上,中华环保联合会有关人士公开肯定金光集团在环保领域所作的努力,称其位于苏州的一纸业公司实施的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模式,是解决中国造纸原料不足、改善造纸行业产业结构及环保落后现状的重要途径。
此前,在2005年中华环保联合会成立之初,该团体曾大力响应绿色和平组织的倡议,支持浙江省饭店业协会禁用金光集团生产的所有用纸,并表示愿意帮助浙江省饭店业协会与金光集团打名誉侵权官司。
对于这样前后矛盾的态度,该团体副秘书长李恒远接受采访时解释说,该联合会起初对绿色和平发起的“反对金光纸业公司严重地破坏生态、损害环境的行为”的活动不是很清楚,后来通过实地考察,证实当时的认识是有偏差的、不全面的。“此次授予其环境友好称号就是为了给它正名。”
绿色和平组织项目主任刘兵反驳说,金光集团在造纸工艺上或许已经达到了环保节能的要求,但如果从其制浆所用的原料来源以及社会责任来考虑,该纸业公司环境友好的称号就名不符实了。此外,金光集团至今还有桉树单一化、大面积建设等问题没得到解决。
3、建委会专家委员会中线工程质量检查评估会在京召开
来源:南水北调网2 006年12月21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3555
12月15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在北京召开中线干线工程质量检查评估会。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张基尧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专家委主任、两院院士潘家铮出席并讲话。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总工沈凤生、中线建管局局长张野出席会议。会议由专家委秘书长汪易森主持。
张基尧主任在讲话中肯定了专家委在中线工程质量检查中取得的各项成果,并强调了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对下一步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要求。他指出,质量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生命,事关工程的长期效益,社会公众也比较关注。各参建单位和全体建设者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一流。各参建单位要认真研究和汲取专家委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整改,把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建设成优质工程,为南水北调其它工程提供借鉴。
此次质量检查评估会是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专家委组织潘家铮、陆佑楣、郑守仁、曹楚生、林昭等院士、专家开展为期四天的施工现场检查基础上召开的,旨在汲取院士、专家的建议,促进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及重大技术难题的解决。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有关司、中线建管局、北京市南水北调办、河北省南水北调办、北京市南水北调建管中心、河北省南水北调建管局,及有关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负责人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4、40%水库病险严重教训沉痛 如何除病根?
来源:人民日报2006-12-2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4689.html
全国有3万多座病险水库,一旦垮坝失事就是灭顶之灾。为此,国家将加大投入力度——
病险水库三年如何除“病根”
受访人: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
贵州省水利厅水管局副局长蔡华频
贵州省兴义市兴西湖水库水管所所长彭瑞光
新闻背景
作为中央补助的列入全国第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的项目,贵州省兴义市兴西湖水库摘掉“病”帽,经蓄水放水运行,今年安全度过了汛期。经过除险加固,兴西湖水库防洪库容由加固前的2505万立方米恢复到原设计2720万立方米,重新恢复了兴西湖水库应有的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全国40%水库病险严重
记者:彭所长来自基层,您觉得兴西湖水库除险加固有多重要?
彭瑞光:兴西湖水库距贵州省兴义市7.5公里,比市区高140多米,可以说是兴义19万百姓头顶的“一盆水”。水库始建于1956年,由于当时设计标准低,加上年久失修,土坝渗漏严重,这些年多次发生滑坡、塌坑、渗漏等险情。
一到汛期,我就急得睡不着觉,蓄水吧,怕垮坝;不蓄水吧,又怕来年春灌没水用。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只能无奈地守着水库,空库迎汛。这次经过混凝土浇筑加固,水库蓄水防汛的功能恢复了,搬掉了压在全市人民心头的一块石头。
记者:在贵州,这样的病险水库有多少?
蔡华频:目前贵州有1928座水库。2000年以来,我们已经对186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但现在还有928座带病运行。这些水库大部分建设质量较差,多位于城市、城镇的上游,是严重的灾害隐患。
记者:汪部长能否给我们谈谈全国病险水库的形势?
汪恕诚:事实上,不只是在贵州,全国的病险水库问题依然十分严峻。据统计,全国8.5万座水库中,病险严重的有3万多座,约占水库总座数的40%。病险水库中,中型约200座,小(1)型约5200座,其余为小(2)型水库。这一座座病险水库就像一颗颗“炸弹”,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一旦垮坝失事就是灭顶之灾。
过去,我们曾经有过沉痛的教训:海河流域特大洪水中,河北省东川口水库曾漫坝失事,900余人丧生;河南省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曾因防洪标准低,漫坝失事,2.6万人丧生;青海省沟后水库曾因大坝质量差,大量漏水溃坝,下游300余人被夺去生命。
记者:为什么全国会有这么多病险水库?
汪恕诚:一方面“先天不足”,一方面“后天失调”,造成我国水库出现如此严重的病险情况。
“先天不足”,是指我国75%的大型水库、67%的中型水库、90%的小型水库建成于1957年至1977年,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等条件,水库设计标准普遍偏低,有不少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工程施工质量差,有些水库甚至没有溢洪道等应急泄水措施,坝体单薄、大坝渗漏、防洪标准低、管理设施陈旧,大多已处于病险状态。
“后天失调”,是因过去重建设、轻管理,许多水库长期缺乏必要的管护和更新改造经费,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有的水库已接近使用年限,设施、设备等老化失修严重。除工程质量外,水库的基础设施落后,全国有97%的小型水库缺少必要的雨水情测报和通信预警等设施,不少小型水库到现在连电话、交通工具都没有,一旦发生严重险情,难以有效组织抢险和对外报警以及人员疏散转移。
体制凸显“软肋”,改革势在必行
记者:这些年我们对病险水库治理力度如何?
汪恕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投入455亿元资金(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44亿元),实施了一、二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共有2012座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使大型水库的病险库率由35%降至14%,中型水库的病险库率由41%降至25%,大批经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已开始发挥综合效益。
另外,各地积极推进本地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广东、浙江等省(区)编制全省(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财政拨出专款集中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消除了安全隐患,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记者:当前病险水库运行管理面临哪些问题?
彭瑞光:拿我们兴西湖水库来说,主要是水库管理、维护和运行的资金不足。每年日常维修、职工工资等经费要120多万元,财政补助只有30万元,近半年来,154名职工的工资都靠借款发放。
蔡华频:重建轻管,重用轻管现象在我们贵州普遍存在,大量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运行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按照水利部拟定的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测算,全省水利工程每年约需1.4亿元维修养护资金。可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各级财政投入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甚少,与实际所需差距较大。
水库管理部门入不敷出。全省由财政负担的水管单位115个,占全部水管单位的20.76%,无拨款的水管单位439个,占79.24%。2002年全省小(1)型以上国有水管单位亏损超过3000万元,95%的水管单位入不敷出。有的水管单位职工最高月工资250元,最低月工资80元。再加上水管单位社会保障程度低,职工福利待遇差,人员流失严重。
汪恕诚:消除病险水库不光是加大除险加固投入问题,还需要建立长效的水库管理运行机制。
当前水管体制改革,要抓紧完成定岗定编、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费用的测算等基础工作,深化水价改革,推进管养分离,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保政策,保持稳定,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通过改革较好地解决水库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建立满足新形势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水库的良性运转和安全运行。
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消除病险水库隐患
记者:水库安全,关乎千家万户,今后如何治理这些面广量大的病险水库?
汪恕诚:当前,病险水库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必须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力争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将现有大、中型和影响城镇或重要基础设施防洪安全的重要小(1)型病险水库全部销号。
根据水利部编制的两期规划,全国3万多座病险水库中,有3453座重要的病险水库已列入中央补助范围。目前,一期规划项目的1346座水库已基本安排完毕,中央财政投入167.3亿元;二期规划项目已安排519座,中央财政投入45.7亿元;同时,还安排中央投资31亿元,用于受地震、洪水等影响出现险情、急需除险加固的其他197座病险水库水闸的除险加固建设。计划在今后3年内集中完成二期规划项目,据测算,这些项目共需中央投资150亿元。为了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水利部已着手编制三期规划,争取早日实施。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属地方项目,对于大量的小型病险水库,尤其是小(2)型水库,按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负责进行除险加固。各地要对本地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制定规划并做出总体安排,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以实施。另外,水利部还要求各地在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通过降等、报废解决水库安全问题。
记者: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险水库问题呢?
汪恕诚:建设重要,管理同样重要,如果建成的工程管理不好、不能正常运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要求,对纯公益性工程,要由地方各级财政落实其运行管理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对准公益性工程,要由地方各级财政落实其公益性部分的运行管理费和维修养护费,同时还要落实合理的水价、电价政策,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对经营性工程,要落实合理的水价、电价政策,实现工程的良性运行。
各地要建立起符合国情、水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和建立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规、规章支撑体系,保证水库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库工程的综合效益,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记者 赵永平)
5、守着矿泉水喝黄河水 珍贵泉水何日不再白流失
来源:新华社2006年12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197548.html
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市拥有世界独特的泉水资源,目前,济南市已将泉水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然而,如此宝贵的泉水资源却让济南人面临众多尴尬:济南人守着天然矿泉水喝黄河水,世界独特的泉水资源只能收收门票。与精彩的泉水资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的旅游文化及延伸产业开发黯然失色。
济南人守着矿泉水喝黄河水
趵突泉是济南最负盛名的名泉,记者看到,这里三个粗大泉眼中的泉水喷涌而出后,经过河道汇入城外的小清河污水中向东流去。
据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部门调查,济南市辖区共有泉水733处,仅古城区内就有四大泉群136处泉水,正常日喷涌量达20万立方米。但可惜的是,除了珍珠泉的水流到大明湖外,趵突泉、五龙潭和黑虎泉的泉水主要经过西护城河,流到小清河被当作污水排放掉。一方面泉水在流失,一方面济南市仍有50余万人在饮用黄河水。对此,很多市民和游客都感到惋惜。
济南市供水结构过去曾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占七成。上世纪80年代初,济南遭遇特大干旱,群泉干涸。为了保泉,济南市开始引用黄河水。由此,在济南的供水中,地下水下降到四成。
据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测算,济南每天20万立方米的泉水,按目前自来水的价格每立方米2.6元算,每天就是52万元,一年就是1.8亿多元。另一方面,济南每年还在大量引用黄河水。1.8亿元的优质泉水浪费掉,就意味着要多引1.8亿元的黄河水,一正一反,一年就是3亿多元。
世界独特资源只能收收门票
今年6月,济南市已正式做出决定,将济南泉水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各项程序正在进行中。目前我国共有世界遗产地33处,总数列全球第三位,但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很少,只有4项。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黄春海指出,济南的泉水之多,喷涌之盛,是世界上独有的。济南泉水能够申报世界遗产,还在于其具有精彩绝妙的自然风貌和不可再生的自然现象。从历史文化角度讲,济南城市发展、历史沿革、民风民俗均与泉水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泉水文化。
【1】 【2】
6、“三峡库区产业发展论坛”将首次亮相渝洽会
来源:新华网2006年12月20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3535
新华网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李宝杰 李永文)重庆市副市长吴家农20日在北京透露,在明年4月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重庆投资洽谈暨全球采购会(简称“渝洽会”)上,将首次推出“三峡库区产业发展论坛”。
吴家农说,该论坛为重庆市和国务院三峡办联合主办,旨在寻求更好的解决三峡库区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空虚化、开发性移民建设、环境长效治理等问题的途径。
他说,建设三峡工程相对容易,可如何解决三峡库区的持续发展以及100多万移民的安稳致富问题,却是个巨大的难题。
“三峡工程上马后,三峡库区的工业、畜牧业、农业、渔业的发展受到了政策性或资源性的限制,使库区普遍出现了产业空虚和就业不充分的问题。”
同时,他指出,三峡的水质关系到沿江上亿群众的用水安全,因此需要找到长效的环境治理机制,以解决和预防已经存在和可能出现的水污染问题。
吴家农说,由商务部和重庆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渝洽会将于明年4月18日至21日举行。该届渝洽会的主题是“投资促进、全球采购”,目的是引导外商和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推动西部企业开拓境内外市场,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的发展。
他说,该届渝洽会还将举办投资洽谈、全球采购、都市工业展览、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和实地考察等一系列活动。展馆面积约3万平方米,折合国际标准展位2000个,是往届渝洽会的两倍。
据介绍,渝洽会于1996年创办,此后每年举行一届,但自2005年起,改为每两年举行一届。前十届渝洽会中,共签订投资项目1500多个,签约外资金额近100亿美元。
7、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
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2006年12月2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2/21/content_5514032.htm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06年11月6—14日对太湖流域和东南诸河省界水体进行了水资源质量监测,其中太湖流域省界水体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4省(市)界河流22个断面和省界湖泊太湖(33个监测点)、淀山湖(3个监测点)共36个监测点,东南诸河省界水体包括浙闽、浙皖省界河流7个断面。
一、太湖流域
本月太湖流域省界河流水质95.5%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太湖有18.8%的水域达到Ⅲ类,22.5%为Ⅳ类,50.2%为Ⅴ类,8.5%为劣于Ⅴ类;淀山湖整体水质为Ⅳ类。
太湖34.4%的水域为轻度富营养水平,65.6%的水域为中度富营养水平。太湖水质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7.19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