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3
四月十三日江河信息导读:
环境资讯:
1、温家宝:中日应继续加强环保、能源领域合作
2、中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涉及32项污染物
3、我国公务车采购今年起全面实行“绿色采购”
4、我国将对车用柴油实施更严格的环保标准
5、我将全面推进电价改革 实行节能环保电价政策
6、气象专家:北京沙尘暴并非单纯的尘暴
地方信息:
7、陕西神木6化工企业环保违规屡罚不改被断电
8、江西:3.6亿元奖励污水处理企业
9、宝鸡投资6.4亿处理污水 减少渭河污染
10、北京:加速污水处理等薄弱项目建设迎奥运
11、石家庄:多家企业违法排污
人与自然:
12、新华视点:产卵地遭污染 中华鲟面临灭顶之灾
环境曝光:
13、图:河南平顶山采沙污染沙河上游威胁三市供水
深度报道:
14、12学者联名呼吁打破三峡旅游垄断 应免费参观
15、河南副省长斥责地方环保部门:养猫不抓耗子
16、京杭大运河河北段遭污染患癌村民增多(组图)
1、温家宝:中日应继续加强环保、能源领域合作
来源:新华社 2007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611021.html
新华社东京4月12日电(记者钟沈军 李诗佳)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出席了日本主要经济团体为他举行的欢迎午餐会。温家宝在会上指出,中日两国应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合作,深化能源领域合作。
温家宝指出,环境保护是关系中日两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事业。中国将认真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力争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0%。日本在环境保护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两国在推进环保合作方面大有可为。中方欢迎日方积极参与长江水质和渤黄海水质净化合作。昨天,中日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联合声明》,希望以此为契机,使环保合作成为中日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温家宝指出,中日同为能源消费大国,加强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能源安全与稳定。中国正在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力争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这将在节能领域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中方欢迎日本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进入中国市场,愿意拓展双方在新能源开发及商业化运作、能源储备体系、能源运输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建立健全两国能源合作体系。中方期待已经启动的中日两国部长级能源政策对话机制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中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涉及32项污染物
来源:新华社2007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611058.html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顾瑞珍)为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于2008年初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这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中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
国务院2006年10月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均属普查对象。
普查内容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外的全部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包括污染源的基本情况、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污染治理设施及其运行情况等指标;以规模化的养殖场和农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包括污染来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及其运行情况等指标;以城镇生活污染源排放的污水、垃圾和医疗废物等为主的污染物,包括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及其运行情况等指标;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基本情况、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
不计算农药,实际调查的污染物种类涉及废水、废气、固废等方面共计32项。
这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2009年,组织对普查工作进行验收、数据汇总和结果发布。
3、我国公务车采购今年起全面实行“绿色采购”
来源:新华社2007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610976.html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 张毅) 记者从12日在京举办的“2007年公务车采购高 层论坛”上获悉,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从2007年起,每年高达数百亿元的政府汽车采购全面实行“绿色采购”。
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去年共同发布了中国第一份政府采购“绿色清单”,凡是没有进入清单的汽车政府部门一律不得采购。
来自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等中央国家机关以及有关省市政府采购部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及行业专家、新闻媒体,就公务车采购政策、环保及节能标准的产业导向效应、作为公共政策的公务车采购制度健全过程中的产业责任、政府与企业的互动与共赢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汽车社会,私人汽车大幅增长,政府汽车采购近年来虽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在汽车市场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目前公务车市场只占汽车市场份额的10%—15%。
4、我国将对车用柴油实施更严格的环保标准
来源 : 长江商报 2007-4-13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show.aspx?id=35521
据新华社电 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昨日表示,目前相对于汽油车而言,柴油车的排放法规要求明显宽松,建议尽快修订针对道路柴油车的《车用柴油》国家标准,并在2008年开始实施。
他说,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应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尽早对新生产柴油车要求加装控制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尾气催化净化装置的技术改造。但前提是在全国范围应尽早保证供应含硫量低于500PPM和50PPM的车用柴油。
据悉,国家已发布实施的车用柴油标准是《轻柴油》,其中的强制性规定是硫含量不大于2000PPM,《车用柴油》推荐性的规定是硫含量不大于500PPM,北京市的地方标准规定硫含量不大于350PPM。
5、我将全面推进电价改革 实行节能环保电价政策
来源:《中国证券报》2007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611705.html
“十一五”时期,我国将稳步推进各项电价改革,逐步理顺电价机制。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上述任务。
意见指出,我国将结合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尽快建立与发电环节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初步建立有利于促进电网健康发展的输、配电价格机制,销售电价要反映资源状况和电力供求关系并逐步与上网电价实现联动。
此外,还要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全面实施激励清洁能源发展的电价机制,大力推行需求侧电价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在实现发电企业竞价上网前,继续实行煤电价格联动。
“十一五”期间,我国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还有,抓紧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逐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加快电力市场建设,优化调度方式,着力构建符合国情、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继续深化电力企业改革,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研究制定输配分开方案,稳步开展试点;稳步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电力发展;做好电力法律法规修订相关工作,加快电力法制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核准制度,健全监管体制。
据介绍,“十五”期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是改革任务尚未全部完成,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十一五”期间,要抓住电力供需矛盾缓解的有利时机,把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推向深入,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吕蓁)
6、气象专家:北京沙尘暴并非单纯的尘暴
来源:新华社 2007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608830.html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张淼淼 赵博) 针对北京部分媒体12日报道“北京地区的沙尘暴实质是尘暴”的说法,气象专家予以了澄清。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预报服务部副主任周春红告诉新华社记者,称北京地区出现的沙尘暴为“尘暴”或“沙暴”,都是以偏概全的提法。
周春红说:“一团空气中所包含的‘沙尘气溶胶’肯定是不同的,大一些的为沙,小的为尘,当沙尘暴出现时,很难去区分空气中沙有多少,尘有多少。”
中国气象部门按照发生强度,将沙尘天气划分为5类: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极强沙尘暴。
这篇援引了11日举行的“北京尘暴问题治理”研讨会讨论内容的报道说,北京尘暴“祸起”内蒙古干盐湖,植树造林不能抑制或减轻其影响,碱蓬是目前最适合在干盐湖地区种植的土著植被。
对此,周春红说,内蒙古干盐湖对东北亚的沙尘暴有贡献,但它只是产生沙尘暴广袤沙源中的一小块,如果说治理好干盐湖就能治理北京的沙尘暴是不科学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小曳说:“中国的沙漠区域约为167万平方公里,其中近几十年中最新沙化扩张的大概有8万平方公里,其余绝大部分是存在了几十万年的原生沙漠,从气象学角度来看,只要沙漠这一主要沙源不消失,沙尘暴就不会消失。”
同时,气象专家对植树造林无法抑制沙尘暴的观点表示了赞同。
张小曳告诉记者,很多人对沙尘治理的认识有误区,以为城市只要绿化好就能防住沙尘暴。
“沙尘在数千米高空运动,而城市树木只有几十米高,想单靠城市绿化来挡住沙子是杯水车薪,如果城市绿化好、建筑沙土覆盖得也好,不与外来沙尘叠加,可以减弱沙尘浓度,但不能从根本上遏止沙尘。”他说。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说,树木不能阻挡沙尘暴。在沙尘暴发生最严重的早春,现场观察到的情况是杨树林里的沙子照样在流动。
蒋高明认为,在生物工程措施防治荒漠化中,过去侧重造林植灌,对于种草重视不太够,应当在今后的具体实践中充分认识草的作用,“尤其在半干旱的草原以及沙地地区,草的作用大于灌木,灌木的作用大于森林”。
“最好的办法是依靠自然力恢复遏制荒漠化。”蒋高明说。
7、陕西神木6化工企业环保违规屡罚不改被断电
来源:新华网2007年04月1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2/184012764010.shtml
新华网西安4月12日电 (杨永存) 陕西省神木县6家化工企业因环保违规屡屡受罚,但屡罚不改。榆林市环保局近日采取强制措施,停止对这6家化工企业供电,责令停产整改,并处以罚款。
据榆林市环保部门介绍,神木县锦界工业园区周边部分化工企业偷排污染物现象严重,虽曾多次查处,但收效甚微。4月4日以来,执法人员对上述企业进行明察暗访,发现神木县泰星电化、恒远电石、正华化工等5家企业的防尘设施全部停用,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随意排放。神木兴杨金属镁公司的镁渣破碎车间无污染防护设施,乱倾乱倒现象严重。
4月7日,榆林市环保局向神木县政府发函,认为这6家企业严重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违反了榆林市政府清理整顿电石、铁合金等“五小企业”验收生产标准,要求当地政府立即对这6家企业实施断电停产。同时,榆林市环保局决定对上述企业分别罚款5万元。神木县环保局在电力部门配合下,已对这6家企业实施强行断电,企业已经开始停产整顿。
8、江西:3.6亿元奖励污水处理企业
来源:新华社2007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611812.html
新华社南昌4月13日电(记者吴华国)为力促全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尽快提高,江西省决定在“十一五”期间拿出3.6亿元财政资金,专项奖励各地污水处理企业。
据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一项专题调查,截至去年底,这个省仅南昌、上饶、九江和井冈山市建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全省污水处理率仅为31%。
为鼓励各地加快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江西省决定从今年起,每年投入4000万元以上的财政奖励资金,根据“谁治污谁受益”的原则,按当年实际达标处理1吨污水补助0.1元的标准,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营运者实施奖励,以引导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据悉,“十一五”期间这个省财政用于此项奖励的资金将达到3.6亿元。
在这一政策引导下,江西省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始提速。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共有南昌市象湖污水处理厂、九江市八里湖污水处理厂、新余市城东污水处理厂等11家。届时全省新增污水集中日处理能力将达108万吨,处理率达60%,比2006年翻一番,其中省会南昌市的处理率将达到80%。
9、宝鸡投资6.4亿处理污水 减少渭河污染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2007-04-13
http://www.waterinfo.com.cn/ywkd-1/guonei/200704120008.htm
本站4月12日讯(记者 秦延安)陕西省宝鸡市政府日前决定,从今年起,投资6.4亿元,沿渭河建设13个污水处理工程,确保到2010年全市实现渭河污水处理率达到70 %,日处理污水43.3万吨。
作为黄河最大支流的渭河,用其丰硕的乳汁繁育着800里秦川大地,沉淀出了浩瀚深厚的关中文化。然而,就是这条关中人民赖以生存和引以为荣的母亲河却也同样陷入污染危机。由于沿河两岸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渭河,导致渭河流域13个监测断面中9个为劣五类水质,渭河不可避免的成为关中大地上的一条納污河。渭河治理刻不容缓!为了切实减少渭河水污染,宝鸡市一方面加大污染企业治理改造力度,关停并转五小企业;另一方面完成投资2亿多元,已建成十里铺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回用2个项目,形成日处理污水9万吨的能力,使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41%。陈仓、千阳、陇县污水处理厂也正在建设之中。
为了切实遏制渭河污水污染,营造生态平衡,从今年起宝鸡市将加大投入、大规模建设渭河污水处理工程,除在建项目外,眉县、凤翔、麟游、扶风、岐山蔡家坡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也正在按照政府建网、社会建厂、产业运作的建设原则加紧立项,积极实施之中。
10、北京:加速污水处理等薄弱项目建设迎奥运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7-4-13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578.html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海平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北京今年将完成全部奥运场馆建设,并加速道路交通、污水处理等奥运相关基础设施薄弱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在奥运会前使城市面貌得以彻底改观。
王海平说,今年国家、北京市将投资2.5亿元人民币,继续加大北京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许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采取多种投资模式,推进特许经营。今年计划吸引社会资金1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面积有望达到29万平方公里,营造22.5万亩林地。
另外,北京今年还将开工建设一条长1.3公里的奥运旅游大道,展现绿色奥运理念。这条奥运旅游大道从北四环的熊猫环岛向北一直延伸到奥林匹克公园南门,宽近200米,投资约1.2亿元。大道两旁有一些绿化工程及喷泉等景观。据了解,这条大道的建设有两个创意:一是通过雕塑等各种手段把北京奥运会的所有项目记载下来;其次,采取类似好莱坞星光大道的形式,以铜砖的形式记录奥运冠军获得者参与的项目、成绩,加上运动员的手印或脚印、签名、纪录等,把这些雕塑固定在道路上,让未来的旅游者能非常完整地看到北京奥运会取得的成绩。王海平说,奥运旅游大道将重点突出奥林匹克公园的作用,不仅为北京市民服务,还将吸引世界各地来京的游客及奥运会期间来京比赛的运动员。(记者徐琦)
11、石家庄:多家企业违法排污
来源:石家庄日报 2007-4-13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563.html
沿着工贸合营无极县造纸厂的围墙,一股股白色的污水缓缓从厂区排出,最终汇入木刀沟,而厂内的污水处理设备并没有开启。昨日,在我市开展的水污染专项检查行动中,记者见到了这样的一幕。
在线监测仪俩月没用
昨日上午,记者随同环保执法人员首先来到深泽县。在该县深玉纸业有限公司,环保人员检查了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情况,并对运行记录进行了核查。但在检查在线监测记录时,环保人员发现,该记录有两个月的空缺。
在机器打印的长长的记录单上,记者看到,多数都是2006年12月份的数据,而今年1月份的数据,则断断续续。在一条“1月29日”的记录后,竟直接“蹦”到了“4月8日”,2月份和3月份的记录一条也没有。
环保人员告诉记者,企业的在线监测仪必须24小时开机,按要求检测、记录。从监测记录单判断,该企业在2月份和3月份,没有使用在线监测仪。随后,环保执法人员又发现,该企业的一个污泥沉淀池存在未经验收便投入使用的问题,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隐患。
污水直接排入木刀沟
环保人员来到工贸合营无极县造纸厂时,没有进入厂区,而是直接来到企业的外排污口处,提取污水水样。“这样做是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真实性。”检查人员说。
在排污口,一股股白色的污水不断从厂区排出,沿着企业修砌的明渠,缓缓流入木刀沟。走近水渠,污水散发着一种较明显的异味。环保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污水中含有白色沉淀物,因此呈白颜色,而COD(化学需氧量)是否超标,还需进一步检测。
但当检查人员检查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时,却发现,这些设备全部处于停用状态。现场听不到机器的运转声,废水池内的水面上积着一层尘土,看得出这里已长时间没有使用。环保执法人员初步判定该企业违法排污。
检查人员还发现,紧挨着厂区有两个占地约1亩、相互沟通的水坑,积满了黑褐色的废水。一条“支流”从排污明渠流出,与其中一个水坑相连。面对环保人员的质疑,企业人士却讲不清水坑的具体用途。环保人员判断,水坑内积水属于企业外排污水,因水坑未作防渗处理,污水将渗入地下污染水资源。
用清水“冒充”污水?
石家庄新宇三阳实业有限公司是栾城工业园区内排污量较大的企业,主要生产冰醋酸等。检查中,环保人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污水处理池内的废水“流入”污水渠后,竟几乎停止不动,而厂区污水渠出水口处却是“哗哗”的水流。
这是怎么造成的?终于,环保人员在撬起几块水泥板后发现了一条汇入污水渠的水渠,水渠内的水质较清,且流量较大。这条水渠内的水汇入污水渠后,排出厂外。该厂人士表示,这是车间排出的冷凝水。但环保人员质疑这有“冒充”污水,“欺骗”在线监测仪的嫌疑。
污水处理池的水哪儿去了?对此,该厂的负责人解释,部分已经用于回流了。环保人员表示将进一步调查。随后,执法人员又发现,该企业还存在将未经处理的饲料上清液废水进行直接排放的行为。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上述企业将严格按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目前,此次水污染专项检查活动仍在进行中。(记者 靳晓磊)
12、新华视点:产卵地遭污染 中华鲟面临灭顶之灾
来源:新华网2007年04月1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4/13/content_5971719.htm
新华网武汉4月13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江时强)不久前,中美等国科学家组成国际科考队在长江干流航行3336公里,搜寻38天未发现一头白鳍豚。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的专家说,长江水质严重污染是白鳍豚几近灭绝的重要原因。
长江葛洲坝下游的宜昌市附近水域,是中华鲟唯一的洄游繁殖产卵地。然而,这
一带的多家企业日夜向江中排放污水,以至于中华鲟也面临有去无回的灭顶之灾,成为第二个白鳍豚。
橙色信号:中华鲟种群数量剧减
中华鲟已有1.4亿年的历史,堪称“活化石”,最大的重上千公斤,又称“长江鱼王”。它生于长江,长于大海,在海洋里生活9至14年后性腺成熟,再向长江上游金沙江洄游产卵。
1981年葛洲坝大江截流后,我国在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葛洲坝下游江段80公里内,建立了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科学家发现,中华鲟已在保护区找到了新的产卵场。
1988年,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尽管人们为保护中华鲟付出许多努力,但工业企业向长江大量排污和人类活动等外界危害,使中华鲟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刘灯红说,据观测,1981年葛洲坝截流前,每年洄游到长江上游产卵的中华鲟超过3500条,如今洄游至宜昌江段产卵的已不足500条。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监测中心公布的报告称,野生中华鲟总资源量仍在锐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10年后中华鲟可能灭绝。
中华鲟留给人类抢救与保护的时间不多了。刘灯红对记者说,经农业部批准,研究所每年可捕捞数条中华鲟用于人工繁殖。
研究发现,长江污染已使野生种群资源显现出令人担忧的衰退迹象,如野生中华鲟雌、雄鱼性腺发育退化,可受精时间越来越短,精子寿命原来10分钟至30分钟,现只有3分钟至5分钟,可受精时间原来超过1分钟,现缩短为10多秒。
刘灯红说,从近几年捕捞情况看,野生中华鲟雌鱼多,雄鱼少,雌雄比达5:1,有时达到10∶1。按中华鲟物种安全性要求,雌雄比应该是1∶1,性比失调意味着中华鲟种群整体正在衰退之中。
核心保护区:形成红黑白三色污染带
长江葛洲坝以下20公里江段内,是中华鲟的核心保护区。眼下正是中华鲟产卵的繁殖季节,聚集在葛洲坝下游江段的中华鲟,遭遇的却是宜昌多家企业排放的废水。
记者穿过葛洲坝所在的西坝岛上稠密的居民区,看到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多个管口直接向清澈的长江排放着黑褐色污水,臭不可闻,近岸水域全被染黑。
紧挨着药厂的宜昌禾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白灰色和红褐色矿渣向葛洲坝三江岸坡边倾倒,矿渣向长江流着乳白色液体,一堆乱石背面隐藏的巨大的排污口,倾泻着大量的红色污水,空气中一股浓重的盐酸味,连岸边的石头也全被染红。
沿长江左岸从葛洲坝到达宜(昌)万(州)铁路长江大桥下,有一个宽阔的排污涵洞口,正在向长江吐着酱油般黑红色的污水。量大流急的污水在岸边造就了一条宽约数米、长约数百米的黑色污染带,一直漂向下游,泛起成片的白色泡沫。
记者沿着这个排污口追溯其来源,最后找到了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记者清晰看到,酱油色的污水从厂区围墙内汩汩流出,向长江边流去。
在长江右岸点军区,记者看到,宜昌双龙塑业有限公司排污口下,立着一块巨型标牌“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紧挨着双龙公司的是凯普松电子科技(宜昌三峡)有限公司的两个排污口,江边漂满油污,排放的废水皆为乳白色,泛起泡沫,岸边水域皆染成白色。
排污不达标:中华鲟命运岌岌可危
住在宜昌城区长江边的居民,对环境污染已忍无可忍。西坝居委会居民谭振荣对记者说:“我实在受不了,在家里经常戴口罩,白天窗子不敢打开,晚上睡觉经常被臭味熏醒。”
长江右岸点军区紫阳村一位姓周的居民对记者说:“基本上在这儿落户的都是污染企业,这些厂排污由来已久,本来利润就不多,根本不可能搞污水净化设施。”
宜昌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宜昌在解决污染、消除污染带上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将工业企业搬出城区,高污染企业关停并转等。但城区工业企业每年排放的废水中,有100多万吨没有达标就排入了长江,等于每天有近3000吨污水直排入江。一些企业不能确保稳定达标,这有企业管理、设备状况和政府管理方面的问题。
中华鲟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从保护区的情况看,每年都有多条中华鲟在宜昌江段因污染、行船、误捕伤害而死亡。
宜昌沿江分布着不少磷化工、造纸、印染、铝锰加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这位负责人说,据检测化验,这些企业排出的废水,使保护区长江水质腐败,水中氮、磷的含量增加,可供鱼类生存的氧气减少,细菌含量升高;废水中所含的无机污染物如锰、铬等元素,导致鱼类代谢障碍;印染等企业排放的高分子有机物,引起了水生生物癌变、畸形和基因突变。
宜昌市欲将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为整个沿江工厂需要做严格的环境评价,目前的工业污染现状,已使申报变得困难。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资料显示,沿江城市500余个取水口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硝基有机苯、酚类有毒有害化合物普遍有检出,沿江污染带已达650公里。而这些,都是中华鲟从大海里沿长江洄游至葛洲坝2000多公里行程中所必须冲破的重重“雷区”。
有关专家建议,尽快制定《长江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条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早日促成一江清水向东流,不要让中华鲟成为第二个白鳍豚。
13、图:河南平顶山采沙污染沙河上游威胁三市供水
来源:大河报2007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610827.html
这边,选矿厂机器轰鸣,在日夜不停地生产。
沙河流经河南省平顶山、漯河、周口三市,全长400多公里,是淮河的重要支流。
在平顶山市区,拦沙河而建的白龟山水库为平顶山市民输送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是平顶山的大“水缸”。但是,如今沙河上游部分河道污染严重,严重威胁到白龟山水库的水质。
近日,鲁山县部分群众向记者反映,该县一些铁矿石选矿厂的尾矿水直接排入沙河,造成严重污染。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沙河水质不容乐观,确有选矿厂把污水直接排入沙河,但鲁山县环保部门表示,他们一直在严密监测,不允许企业把污水直接排入沙河。
目击半是泥浆半是石粉
4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离白龟山水库约30公里的鲁山县库区乡。在库区村附近的军航路上,记者站在沙河的一座小桥上往河道内观看,只见上下游的河道内明显分成两种颜色,北侧的河水成了黄色的泥浆,南侧则淤积了不少青灰色的粉状物。据当地群众介绍,青灰色的粉状物是上游一些铁矿石选矿厂排放的污水冲下来的石头末,这些石头末快把小桥的桥涵给堵塞了。泥浆也是选矿厂排出来的污水,由于石头末和泥浆的比重不同,所以在河道中自然地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部分。
记者沿着河道向上走,走了不到1000米,看到河道南侧有一个选矿厂。选矿厂没有围墙,也不知道名字,该厂有几根直径约15厘米的排水管裸露在河道南侧,在排水管下面和前方的河道里,青灰色的石头末淤积了厚厚的一层。选矿厂中没有人,记者发现,在厂的南侧堆放着大堆铁矿石。
“这个厂半个月前还在生产,现在可能是夜里生产白天停。”一名知情者告诉记者。
调查小厂污水排入沙河
记者离开库区村继续向上游走,河道内依然是污浊不堪。走了大概1.5公里,到达库区乡上河村。上河村是一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山村,远远地记者就听到了选矿设备的轰鸣声。抬头看去,只见一个选矿厂建在临沙河的两个低矮的山头之间。
上河村一名村民说,这个选矿厂已经开了4年了,开业以来日夜生产,几乎没有停止过。“不知道这个选矿厂叫什么名字,是鲁山县城里来的人开办的,占用的是乡林场的地。以前管得严,他们挖了大坑把污水排到坑里,这两年没人管了,就把污水直接排到沙河里。”
记者发现,这个选矿厂在污水坑背向沙河的一侧留有一个暗涵,污水通过暗涵排入一条沟里,再从沟里流入沙河。比起记者在库区村发现的那个选矿厂的排污口,这个选矿厂的排污口较为隐蔽。记者爬到选矿厂南侧的一个山头上,看到选矿厂里机器在隆隆转动,一名工人正在忙碌着。
“以前采矿厂和选矿厂多得很,许多选矿厂很小,用小碾子粉碎矿石,污染严重,一到下雨天,雨水把石头末都冲到了白龟山水库。后来平顶山市有关部门要求鲁山县追查污染源,许多小矿被政府取缔了。”上河村一名群众说,现在桐树庄、下汤镇的鲁松口等村还有采矿厂和选矿厂存在。在张良镇,一个化工厂也是把污水直接排入沙河。
“他们为什么把厂建在沙河边?”记者问。“选矿需要大量水,没水他们怎么生产?污水也需要有地方排,所以建在河边最合适。”村民说。
“乱开铁矿和选矿厂,富了个人,苦了害了老百姓,路压坏了没人修,庄稼被淹死了没人赔,空气、水被污染了没人管……”群众七嘴八舌地向记者诉苦。
内情开采贫矿只为利益
鲁山县境内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不过许多矿点储量少,含量低,不适合大规模开采。该县还是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县,许多矿点位于旅游风景名胜区内,不宜开采。但是,近几年矿产品价格的上扬引发了非法开采行为的回潮,有群众估计,最多时全县有采矿厂和选矿厂上千个。众多采矿厂和选矿厂的出现,导致山体被毁,植被破坏,河道淤积。2005年9月,鲁山县曾组织过一次集中执法,取缔了293处非法采矿点。然而,时至今日,鲁山县仍存在一些非法矿点和“合法”矿点。一名知情者说,有了这些企业,矿管部门可以收取采矿权出让金,环保部门可以征收排污费,税务部门可以多征税。正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有关部门对这些矿点的看法和态度与村民有所不同。去年发生在鲁山县的“零星铁矿采矿权”出让遇“红灯”一事,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去年秋季,鲁山县熊背乡、董周乡、库区乡等处的9个铁矿被鲁山县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定为“零星铁矿”。有关部门协商后,拟有偿出让这些“零星铁矿”的采矿权。据估算,这9个零星铁矿可收取出让金约1000万元。但是,县人大常委会调查后认为,库区乡的两个零星铁矿点位于国家级公益林项目区内,其他几个矿点位于鲁山县旅游重点区域内,都不宜出让采矿权。最后,县人大否决了采矿权有偿转让的提议。
知情人士说,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村民与基层干部相勾结私采乱挖,也是非法矿点增多,造成资源破坏、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鲁山县背孜乡上孤山村村民王某说,他们那里的小铁矿曾经十分猖狂,村干部私自毁了他们家承包的荒山开铁矿,他阻拦时家人被打伤,他多次向上级反映,但一直没有结果。
碰撞两方人员说法不一
沙河上游存在明显的污染,鲁山县环保局知情吗?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
在实地考察前,记者曾到鲁山县环保局采访。“我们在全县各乡镇有四站八所,对全县的污染情况随时监测,只要群众举报企业有污染行为,我们就立即要求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罚。”鲁山县环保局稽查队的叶姓负责人说,在昭平台水库(位于库区乡)的上游,以前采矿点多,污染严重,现在基本没有了。昭平台水库下游,
现在没有铁矿石采选企业,他也没接到群众对此类企业的举报。
但当地一名群众说:“我把沙河的污染情况向县环保局举报过,但没有结果。河里泥浆和石头末这么严重,乡里负责环保的干部难道就没看见?他们没向县里汇报吗?能开矿的都是有些头脸的人,和上边没有关系能行?”
叶姓负责人说:“对于取得经营资格的选矿企业,我们要求他们拦沟筑坝,把尾矿水排入坑中,不能直接排入河里。现在鲁山县的矿产资源正在整合,所有企业都停止了生产。”
那么上河村的选矿厂为什么还能够日夜不停地生产?没有人告诉记者答案。
希望执行规划遏制污染
对于沙河上游的污染问题,白龟山水库管理局是怎么看的?“以前鲁山县的小采矿点和选矿点特别多,严重影响了水库的水质。我们向鲁山县提出过整改建议,2004年以来鲁山县加大了取缔非法企业的力度,现在水库的污染情况比两年前有所改善。”白龟山水库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说,“希望这个好的势头能保持下去。”
记者昨天从平顶山市有关部门获悉,4月8日,平顶山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已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将在报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据悉,此举在全国地级市中首开先河。
据平顶山市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王万宾介绍,根据规划,平顶山市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三级:一级水源保护区为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直接取水区,包括白龟山水库全部库面水域;二级水源保护区为水污染防治治理区,包括一级保护区西线以西,昭平台水库大坝以东沙河流域的全部区域;三级水源地保护区为水源涵养区,包括昭平台水库及其上游沙河所有支流和流域内所有陆域范围。
如果这个规划能够严格执行,沙河上游的污染也许能够得到遏制。(记者牛仲寒 实习生王建党)
14、12学者联名呼吁打破三峡旅游垄断 应免费参观
来源:新民网2007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608950.html
核心提示:由反垄断法专家盛杰民发起的12位经济法学者,联合署名向国务院上书,呼吁打破三峡道路封锁和旅游垄断。盛杰民称三峡旅游资源被垄断不利于消费者,把国家公有财产占为小集体所有来经营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三峡大坝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实行免费参观。
联名上书的十二位专家学者
由北京大学的反垄断法专家盛杰民教授发起,包括清华大学法学教授王保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教授王晓晔等十二位经济法学界知名学者,于3月16日联合署名向国务院领导上书,呼吁打破三峡道路封锁和旅游垄断。
据新民网了解,在三峡大坝所在地的宜昌市,出现了一个民间组织“反三峡旅游垄断联盟”。
新民网联系到联盟的发起人、《中国水运报》资深记者桂慧樵,桂慧樵向新民网介绍,自从三峡大坝建起后,坝区的旅游资源和交通道路被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垄断经营:参观的游客每人要交105元的门票,公众无偿出钱建成的三峡大坝,成了少数人牟利的“摇钱树”,对当地民间旅游业造成冲击;对三峡专用公路和坝区道路的封闭性管理经营,使得目前每年多达40余万台的大型货运车辆,被迫实行“水陆水”翻坝转运,使运输时间由陆路行走仅需半小时增加至13小时,增加运输成本、制约经济发展、影响民众生活。
桂慧樵向新民网表示,他撰写的一系列有关三峡旅游资源被垄断的报道,引起了北大盛杰民教授等知名学者专家的关注,发起了这次联名上书。
据桂慧樵向新民网介绍,联名上书的专家包括:北京大学法学教授盛杰民、清华大学法学教授王保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教授王晓晔、华东政法学院法学教授徐士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教授黄勇、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赵万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教授范忠信、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武汉大学法学副教授孙晋、长江大学法学副教授汪发元、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周阳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刘桂清。
新民网4月11日下午连线盛杰民教授,证实了十二名学者联名上书国务院,呼吁打破三峡旅游垄断一事。盛杰民教授向新民网表示, 已于4月10日收到了国务院信访办的回复,信件已转交到温家宝总理处。
盛杰民教授向新民网表示,他在了解到民众发起反三峡垄断的活动后,觉得应予以支持:“我们觉得这个事(三峡旅游资源被垄断)不利于消费者,把国家公有财产占为小集体所有来经营,我觉得这种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所以我们给温家宝总理写信反映情况,希望得到重视关注。”
相关链接:
代表委员“两会”上炮轰三峡旅游垄断
据《中国经济时报》3月8日报道,今年3月初,全国人大代表彭富春、蔡昆等多位代表委员在“两会”上炮轰三峡旅游垄断:“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利用三峡专用公路封闭管理,强行收费,垄断经营道路运输和三峡大坝旅游,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剥夺了守法经营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严重影响了三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并导致了坝区周边产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社会各界反应强烈。”代表委员呼吁开放三峡对外公路,实行三峡大坝免费参观。一时间,三峡旅游垄断成为民众的热点话题。
【1】 【2】 【3】 【4】
15、河南副省长斥责地方环保部门:养猫不抓耗子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2007年04月1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3/085712769168.shtml
2006年7月,被叫停的耗资达3.6个亿的汝州的氧化铝项目。
央视《经济半小时》4月12日播出节目“河南副省长怒斥环保部门是不抓耗子的猫”,以下为节目实录:
按照十一五规划,2006年全国能耗费要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COD(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要减少2%,但实际上,2006年全国能耗只下降了1.23%,COD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分别增长了1.2%和1.8%。前几天贵州、河北和四川等地没能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陆续被曝光,在中部大省河南,他们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做了哪些努力呢?
河南副省长执行严格的产业指标
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们在产业政策执行这些标准的时候,每一项指标都比国家严格,不这样的话,控制不住。”
张大卫是河南省主管环保工作的副省长,2006年,河南省经济增速为14%,COD的排放与上年持平,气体废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比05年有所减少。GDP增长了,但COD和二氧化硫不增反降,刚刚主管环保工作不到一年的张大卫稍稍松了一口气。面对河南全省极为沉重的环保负担,张大卫告诉记者,他的工作思路很明确,就是严。
张大卫:“河南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人口土地负载量特别大,人口特别密集,如果我们要执行西部地区的指标,或者东北的指标,那么我们这个地方环境就不能改,我们必须执行更为严格的。”
2006年6月,张大卫接手分管环保工作,之所以提出严字当头,是因为他所面临的环保形势太过严峻。2006年上半年,河南全省新开工项目中未经环评审批的占54.9%,申请试生产验收的建设项目中40%的项目不符合环保审批要求。上任刚刚一个月的张大卫,很快因为他的一句狠话而成众多媒体聚焦的环保新闻人物。
张大卫: “这个项目的污染情况你知道不知道,政府养猫不抓耗子,你是什么环保局长!”
2006年7月,在河南汝州一个氧化铝项目的工地上,张大卫对汝州市环保局局长王孝平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当时,汝州的氧化铝项目耗资已达3.6个亿,工程建设了近一年,但始终没有做过环评。在现场,张大卫非常愤怒。
张大卫:“环保局长呢?这件事情你知道不知道,这个项目你一点儿都不知道了,群众举报以后你才知道吗?环保局长就应该对上的这些项目,他所带来的环保的影响,心里应该有个数,你这么大个项目你心里没数吗?”
[1] [2] [3] [下一页]
16、京杭大运河河北段遭污染患癌村民增多(组图)
来源:燕赵都市报2007年04月1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3/033012766139.shtml
清澈的地下水喝到嘴里却是苦涩的。陈正/摄
曾有"胜水荷香"美誉的中亭河如今变成这个样子。程建辉/摄
吴夏庄村的村民们说起饮水问题很无奈。孟宪峰/摄
被污染的韦武庄塘坝。陈正/摄
■统筹:本报记者胡印斌
■采访:本报燕赵新闻部
编者按:
经济快速发展的最终落点,在于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越来越不堪。以我们日日置身的环境而言,天空、大地、河流、海洋,均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在一些企业环绕的村镇,人们能否吃上安全的地下水都成了大问题。表面上,农家也喝起了纯净水,验证了生活的幸福程度;实质是,平原之大,已经很难找到即抽即饮的水了。
连日来,本报追踪报道了栾城县东羊市村数千村民守着自来水四处找水吃的困境,更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是东羊市村的吃水困境绝对不是个例。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本报记者奔波在华北平原上号称工业发达地区的一些村镇,实地调查了这些地方干渴的状况。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系列关注,希望这样的报道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也希望能引起日日生活其间的人们的关注,以共同创建一个河清水甜的美好家园。
◎衡水
本报驻衡水记者 孟宪峰
吴夏庄:被污染的大运河和浅水井
故城县青罕镇吴夏庄村,村庄南面不远处就是京杭大运河,自从运河长年累月被污水浸泡后,村子里得癌症的人数就不断增多,仅2005年以来,这个420人的小村庄,已有6人相继死于癌症,在癌症阴影的笼罩下,人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长年流淌着污水的大运河……。
■运河沿岸的癌症患者
4月10日中午,故城县青罕镇第十村某汽配厂,52岁的吴存瑞正在门卫室里吃午饭。热腾腾的面条和馒头让吴存瑞吃得鼻尖上都冒出汗珠,脸上也泛出红晕。如果不知情,谁也不信这是一位患上癌症5年的病人。
吴存瑞吃完午饭,将屋子里收拾整齐,就拉开桌子的抽屉给记者看他平时吃的药物:“这都是治癌症的药材,每个月有三四天的时间,我要连续喝用这种药材熬的药汤。苦,都苦到心里去了,但皱着眉头也得喝下去。”
吴存瑞是青罕镇吴夏庄村人,2002年,他不幸患上肺癌,在北京做了手术之后回到村里疗养。因为得了癌症,身体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动,吴存瑞只好在邻村某汽配厂找了份看门的工作。家庭生活的重担,一股脑儿扔到了老伴儿的肩上。
癌症患者之间通常流传着“吃秋不吃麦”的说法,即在确诊为癌症后往往很快就会死去。吴存瑞打破了这个“规律”,他那坚强的精神和乐观的心态让他在患上癌症5年后仍然好好地活着。
在吴夏庄村,目前有两名癌症患者,除了吴存瑞得的是肺癌,还有另外一位老人得的是食道癌。据统计,这个仅有420人的小村庄,近年来已出现20多个癌症患者,仅从2005年以来,已先后有6位村民因患癌去世,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7岁。
■污染的运河与浅水井
4月的吴夏庄村,桃花盛开了,人们却无心欣赏这美丽的景色,癌症的阴云笼罩着这个村庄的各个角落……。
是不是咱们吃的水有问题呀,村民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村南那条大运河。在故城境内,京杭大运河是山东与河北两省的分界线,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经常断流、干涸的大运河开始长年有水了,不过这水是恶臭扑鼻的污水。
“井洇五里,河洇十里。”吴存瑞告诉记者,这是当地庄户人家的老俗话,吴夏庄的地下水就受到了运河的影响。很明显的例子是,村里打的那些二三十米深的井,水位会随着运河水的升落而变化,“河里水大了,井水水位会提高,河里水小了,井水水位就会降下来。”
吴夏庄村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都用自己打的二三十米深的井,也就是浅水井。村民们普遍怀疑,大运河的污水渗透到地下,污染了地处运河河畔的吴夏庄的地下水,正是因为长期饮用这种受到污染的地下水,该村才不断有人患上癌症。
4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村民吴存立的家中,他家的浅水井很简陋,除了在封死的井口上露出一根水管和电缆外,什么都看不到。据吴存立介绍,他家这口浅水井用了9年多了,当年打这口井花了700多元,而现在打这样一口井要1000多元。
吴存瑞和吴存立是邻居,吴存瑞说,他在得病之前,吃的就是吴存立家水井的水,这口井的水质可能有问题,因为打上来的水如果在太阳下面晒,时间长了会变黄,吃这口井井水的人,算他在内,已有两人得了癌症。
■癌症阴影下的生活
那么井水到底有没有问题呢?村民们告诉记者,县里和乡里曾经派人来过,分别在村里的7口井中采了水样,后来听村党支部书记说结果出来了,不是水的问题,村里的井水没有问题。
4月10日,记者几次试图找到吴夏庄村党支部书记吴金楹,详细了解村里的饮用水水质问题,但都没有找到。临近中午,记者再次来到吴金楹家,吴金楹的妻子回来了,她告诉记者,吴金楹和村主任出去办事了,记者想了解的问题她可以回答,村里的水都化验过了,没有问题。记者说想看看化验结果,她说结果在别处。
记者转身要走时,吴金楹的妻子又说:“你们记者别采访这事啦,名声传出去,村里的小伙子们还说媳妇吗?”有村民告诉记者,在介绍对象时,很多姑娘一听说小伙子是吴夏庄的,往往连面都不会见。
吴存立告诉记者,虽然听说井水水样化验结果是没有问题,可他一直不放心,现在每到夏天,他就花钱买3元钱一桶的桶装水喝,一桶水全家人四五天就喝完了,每个月买水花销就得20多元,“这对我们庄户人家来说也不少呢。”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