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0
四月十日江河信息导读:
环境资讯:
1、中国西部提高外来投资"绿色"门槛
地方信息:
2、实现绿色GDP没有退路 山西循环经济艰难破冰
3、不让一滴污水排入鄱阳湖
4、深圳兴建我国最大地下污水处理厂
重大水事:
5、新华网:三峡工程今年已为长江中下游补水近30亿立方米
6、我国将投资2.98亿迁建三峡库区福利服务设施
7、新华网:三峡坝区拟建翻坝转运专用公路
人与自然:
8、两尾放归长江中华鲟选定
污染信息:
9、上海黄浦江水域遭45吨溢出油污染
10、上海闵行一工厂白天不冒烟 深夜偷排毒废气
深度报道:
11、贵州盘县作假完成减排指标 政府为企业撑保护伞
12、[焦点访谈]病险之因——中国中小水库现状调查之二(图)
环境时评:
13、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历史性转变的根本
14、新华快评:责任不追究 淮河水难清
15、解读07政府工作报告:节能减排为各方工作之重
16、缺水的西安 中水为何流不远
1、中国西部提高外来投资"绿色"门槛
来源:新华社 2007年04月0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5586979.html
新华社西安4月9日电 在中国内陆的西部地区,“饥不择食”的招商引资方式曾给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但现在许多西部城市已经学会了理性引资,将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并举。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陕西省咸阳市在今年的招商引资项目中,对环境风险高的工业项目进行了严格把关。
曾是中国重要纺织基地的咸阳市,在改革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工人,急需引进产业项目缓解就业压力,但这并没有使他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盲目引进。
“‘西洽会’举行三天,我们总共签订了157个项目合同,没有一个是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因为我们在引进项目时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不让一个污染项目进入咸阳。”咸阳市招商局局长严希民说。
2000年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企业也借机西移,威胁着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的陕西北部地区,既是一个资源富集区,又是一个生态脆弱区。在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青睐的同时,当地也因能源开发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为了保护陕北地区的环境,陕西省省长袁纯清明确表示,在陕北所有的能源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评估,凡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一概不准入驻。
4月6日,第十一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开幕。在被称为西部招商引资“晴雨表”的这次经贸洽谈会上,西部地区正在减少甚至杜绝污染项目的引进,而诸如农产品加工、旅游、高科技产业等成为西部地区重点推出的招商领域。
污水处理、煤炭环保开采等环保节能项目在这次“西洽会”上也备受关注。全球最大的致力于能源和环保领域的专业投资银行集团——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准备在5年内投资5亿美元用于中国的清洁能源利用项目。这家公司的中国区总裁路跃兵表示,西部省区开始将节能降耗付诸行动,发展循环经济潜力很大。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保护投入已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十一五”期间仍将继续加大。(记者石志勇 娄琛)
2、实现绿色GDP没有退路 山西循环经济艰难破冰
来源:《小康》 2007年04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590018.html
"循环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增长并不是尖锐对立矛盾的两面。我们要的是'绿色GDP'。"
2007年春天,山西人饭局上流行这样一个段子--
一北京爷们指着迎面驶来的汽车,告诉在北京出差的山西人,“见过没?这车叫‘悍马’”。山西人不以为然,“我们山西满大街跑的都是悍马”。
的确,21世纪初,山西煤老板的富奢,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代晋商。可是,山西人也有山西人的伤心处--"煤挖完后,山西怎么办?富的是煤老板,苦的是矿区百姓。地表沉陷,屋舍将倾,河流污染,大气污染……"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艰难而必然地选择。
实现绿色GDP路途艰难
在太原打工的小朱老家在大同郊县,沿着大运高速,从太原回老家只要3个小时,但他极少回家。工作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老家环境太差,"到那,你就知道啥叫没法活人了。蔬菜打从地里长出来就不是绿的而是黑的,白衣服根本不能穿,甚至人的脸都是脏的……"
有关部门曾尝试着计算过2002年山西的绿色GDP(主要核算自然资源耗损和环境污染价值损失两部分)。核算的结果很让人吃惊--
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资源损耗成本,有322.24亿元未计入企业成本;全省因煤炭开采造成土地资源的损耗、国家建设和其他基建占地造成的土地资源损耗以及因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造成的土地资源损耗总成本为77.56 亿元;煤炭开采所造成的水资源损耗的价值总量为31.13亿元;大气污染造成的总经济损耗为89.56亿元;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耗为50.2亿元;全省工业固废造成年损失约63.91亿元。
该年山西GDP为2017.5亿元,而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损耗总值则为634.6亿元,占了GDP的近1/3。
李宝卿,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在他看来,山西发展的难点,也就是他工作的难点。在接受《小康》采访时,李宝卿坦言,山西发展的主要难点在于:
粗放式发展仍在延续。资源初级加工、输出型经济仍在延续,传统产业和重点行业仍然较多地延续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煤炭、冶金、焦炭、电力产业初级化、关联度差,技术装备落后。近年来,随着资源紧俏和工业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山西全省的矿产资源生产弹性系数为2.1(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落后产能比重过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较低。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至2010年以前应淘汰的落后产能,包括生铁、粗钢、焦炭、水泥等产量的总产值相当于2005年工业销售产值的1/5。
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压力很大。以2005年为例,山西全省万元GDP综合能耗排全国第四,万元GDP电耗排全国第五,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排全国第二。矿产资源平均开采率仅为44%;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排全国第一位,而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以上,"十五"期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增加之势,2005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产生量分别比2000年增加26%、22%,全省每平方公里大气污染负荷为全国平均值的1.6倍,污染严重地区则高达6~10倍。水环境处于较高污染状态,监测的106个河流断面中92.5%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重度污染的断面占63.2%。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太原等11个重点城市无一达到国家水环境功能标准。
搞循环经济没有退路
"循环经济主要以'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突出表现为'三低一高',即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在产业系统中实现能源和物质消费的优化,把人类的生产与消费方式限制在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从生态角度重塑产业系统,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它能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冲突",无论是山西发展的难点,还是自身工作的难点,李宝卿认为,问题是可解的。
李宝卿还有一个头衔是山西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主任。
2005年10月,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矿总公司、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被国家六部委局列入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6年4月这两个企业的循环经济实施方案通过国家评审。至此,山西省全面拉开了循环经济建设的序幕。
同时,山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山西省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山西省关于全面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决定》、《山西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意见》、《山西省建设节约型社会行动纲要》、《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法规政策。
"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山西GDP的发展间存在矛盾吗?循环经济的实施会不会影响地方城市一把手当期政绩?"对于《小康》的疑问,李宝卿成竹在胸:循环经济地发展和GDP的增长并不是尖锐对立矛盾的两面。我们要的是"绿色GDP",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建立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及相应的统计方法制度,将生态环境损失、资源损耗代价、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减排等指标纳入经济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定期公布,以全面真实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循环经济考核评价制度,把循环经济发展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如果仅从'循环'字眼和发达国家在废物端的系统实践来诠释并建设循环经济,很容易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基本国情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际环境的不同,所有这些都要求我国循环经济的推进与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加强废物的循环,更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技术进步等前端因素。对山西而言,落后产能的淘汰本身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部分。"但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并不是发改委一家就能完成的,问题错综复杂。李宝卿和山西省发改委要开展的工作也有新的难点。而在山西晋城市等一些地方领导看来,循环经济地发展,还面临着人才匮乏、前期投入资金不足等难题。
"从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对山西而言,循环经济发展与节约型社会建设是跨区县、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协调行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我相信,在《循环经济法》的规范和促进下,同时结合山西省情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省市联动,共同推动循环经济,山西的循环经济是一定可以成功的。"李宝卿很自信。(记者 江南 山西联络处 陈诠胜)
3、不让一滴污水排入鄱阳湖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2007-4-10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450.html
行走鄱阳湖,鄱阳县是必经之地,更有着绕不开的情结。鄱阳湖古称彭蠡,今天的名称正是缘于鄱阳县而得名。在那个以舟船为交通工具的时代,鄱阳县“舟车四达”、“百货归墟”,经济鼎盛一时。在人文领域,亦是星光闪耀,陶侃、洪迈、颜真卿、姜夔、范仲淹等都在此留下千古佳话。
4月9日,我们一行抵达鄱阳县。但热情的主人首先引领我们去的,不是颜真卿留下真迹的荐福亭等名胜之地,也不是被范仲淹称为小南海的湖中鸟岛瓢里山等旖旎风光,而是鄱阳县的工业园。
我们都为这一举动感到吃惊,要知道工业一直是鄱阳县的软肋。鄱阳人戏言以前领导的三项基本工作是:农业、防洪和稳定。但很快,这种惊异的“吃惊”便被另一种赞叹的“吃惊”所替代。
我们参观的地方叫芦田国际轻工产业基地,属鄱阳县工业园的一个部分。跨入园区,映入眼帘的是生机勃勃的建设场面。一座座厂房、员工宿舍正拔地而起,已开工的企业机声隆隆。进入到一家名为“金苑”的时装公司,但见数百平方米的厂房里,几百台机器跳跃着,几百名工人忙碌着,厂房的一角,五颜六色亮丽的时装堆成了山。该公司品管部副经理林进平说,他们是来自福建石狮的投资商,公司投资规模达3个亿,员工有2000多名。选择鄱阳,他们所看中的是这里的投资环境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鄱阳县副县长、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黄仁爱当天刚和香港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个3亿元的投资合同。他介绍说,芦田国际轻工产业基地动工于2005年7月,至今已有25家企业建成投产,91家企业在建并将于年底开工,主要集中在制鞋、制衣、五金机械等产业。为服务入园企业,基地还规划在建物流园,引进国内一流物业公司,让企业足不出园便享受方便快捷的物流、信息服务;筹建的职业技术学院也将于今年9月1日招生,一次性能培养6000多名工人,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服务。产业基地将环保作为生命线,不但严格限制污染、高能耗企业入园,而且高标准建设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做到雨污分离,并在园区建设两座污水处理厂,“决不让一滴污水从园区排入鄱阳湖”。
下午,离开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我们荡舟鄱阳湖上。湖面清风徐徐,水波不兴,湖中心的绿洲散发着青草的香味。立于船头,飞逝的湖水里,似曾留有当年千帆竞立、百舸争流的场面;而飞溅的浪花却像又在诉说着这里新的辉煌。在这辉煌里,我们对鄱阳湖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多了一分信心,更多了一分期待。(刘勇)
4、深圳兴建我国最大地下污水处理厂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2007-4-10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429.html
市领导强调把水环境治理项目建成效益工程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平安工程
深圳兴建我国最大地下污水处理厂
(记者肖意实习生朱婷婷通讯员梁洁)我国最大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布吉污水处理厂昨天正式动工兴建,同时动工的还有横岭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这是我市治理龙岗河和深圳河污染的两大项目,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要求全市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力做好新一轮水环境治理工作,把水环境治理项目建成效益工程、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平安工程。
据市水务局局长蒋尊玉介绍,两大污水处理工程是我市水污染治理“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14.6亿元,预计明后两年相继建成投产运行,届时,两大工程日处理污水规模将达到60万吨。另据悉,横岭污水厂二期工程、布吉污水厂工程的开工,仅仅是我市大规模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开始,按照我市污水处理布局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市要新建扩建和改造20座污水处理厂,使全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0%以上。
横岭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总投资达5.1亿元,设计处理规模为40万吨/天,采用先进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将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预计2008年底建成投产。建成后与一期工程合并后,处理能力将达到60万吨/天,能基本消化龙岗河干流旱季污水,使深圳与惠州跨市河流交接断面的水质迅速改善,更好地保护龙炎河、西枝江以及东江的水体功能,对深惠两市的可持续发展均有十分重要意义。
布吉污水处理厂是深圳河湾水污染治理的重要工程,是改善布吉河、深圳河水质的关键性工程。其主要污水构筑物均采用全地下式方案,集“工厂式”、“花园式”为一体,在厂区内建设大约4.6公顷的休闲公园。工程总投资为9.5亿元,由厂区建设、管网工程、配套河段改造以及街心公园四部分组成,设计规模20万吨/天,计划于2009年投入运行,届时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它不仅将大大改善我市布吉河流域污水处理和收集系统,使布吉河、深圳河乃至深圳湾的水环境发生质的变化,同时,建成后的布吉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外表看起来就像一个美丽的大公园,地毯般的草坪,青葱树丛,星星繁花,分散的人工湖将会给市民休闲增添一个好去处。
吕锐锋指出,横岭(二期)、布吉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的开工,标志着我市新一轮水环境治理工作拉开了序幕。这是建设生态市的重点工程,是治污保洁的关键工程,是提升民生净福利水平的民生工程,对于治理深圳河及东江水污染、改善跨市河流水质有重要意义,希望市各有关部门、龙岗区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合力推动两项工程加快建设;要严格控制投资,精打细算,把钱用到最关键、最需要的地方;要精心组织施工,建设优质工程;要注重安全生产,建设平安工程。
5、新华网:三峡工程今年已为长江中下游补水近30亿立方米
来源:新华网 2007年4月9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0534
新华网武汉4月9日电(记者杨希伟)长江水文局9日发布的《长江水雨情分析》披露说,三峡工程今年一季度累计为中下游补水将近30亿立方米。
长江水文局局长王俊说,2月份,三峡水库补充下游水量16.16亿立方米,平均补给流量达668立方米/秒。3月份,长江流域仍然处于枯水季节,三峡水库水位继续下降,累计补充中下游水量13.4亿 立方米,平均补给流量为485立方米/秒。
长江水文局总工程师程海云教授介绍说,三峡工程自2月初启动对长江中下游的补水调节机制,开始加大下泄流量,以满足沿江地区紧迫的生产、生活、通航用水需求。三峡工程去年蓄水至156米后,共拦蓄上游来水110亿立方米。
岁末年初历来是长江中下游水位最低之际。尤其是去冬今春长江上游来水持续偏少,长江全线各河段水位比往年同期偏低,给沿江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长江航运以及长江口的生态均带来不利影响。
王俊教授分析说,三峡工程为下游补水的流量相当于增加了长江一条较大支流的流量,这既有利于三峡工程多发电增加效益,又改善了枯水期的长江中下游航运条件,还减缓了长江口的咸潮上溯,并方便了沿江居民的生产生活取水。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金兴平说,这表明三峡工程的功能在原来设计的防洪、发电、航运之外,又得到进一步拓展。
6、我国将投资2.98亿迁建三峡库区福利服务设施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4月1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0/143112743600.shtml
新华网重庆4月10日电(记者 朱薇)记者从全国民政系统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后3年,我国将投资2.98亿元用于三峡库区民政福利服务设施迁建工作。
2006年,三期移民搬迁顺利结束,实现三峡工程156米水位成功蓄水,三峡移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至2009年,库区还需安置十几万移民,复建各类房屋近160万平方米,已经安置的移民要保障生活出路,三峡移民搬迁安置进入最为关键的攻坚阶段。
据统计,2009年以前,三峡库区18个受援区县需迁建民政福利服务设施55个,建筑面积近28万平方米,总投资达2.98亿元,包括社会福利院、流浪人员救助管理站、优抚事业单位、社区服务中心、乡镇敬老院、婚姻登记中心和精神病院等。随着三峡工程进度的加快,库区民政设施迁建也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迁建量大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加之迁建补偿标准不高,库区民政事业底子薄、基础差,资金缺口很大,在规定期限完成全部迁建任务,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民政部副部长姜力表示,这些福利服务设施是为三峡库区群众提供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助老、扶贫服务的重要保障,关系库区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库区移民的生活稳定。今后3年,库区民政部门十分需要得到全国民政系统的进一步支持,加快民政设施搬迁建设进度,确保四期移民任务的全面完成。
7、新华网:三峡坝区拟建翻坝转运专用公路
来源:新华网2007年4月10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0594
新华网宜昌4月10日电(记者江时强、李志晖)记者从中国三峡总公司获悉,为缓解长江三峡河段存在的客货翻坝转运压力,交通部、湖北省、中国三峡总公司决定联合出资,兴建三峡翻坝运输专用公路,目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展开。
据了解,这条公路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西起三峡坝区长江南岸的秭归县茅坪镇曲溪,经九里、高溪、季家坡、两河口、桥边、联棚、艾家等地,东止于已建的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南侧桥头,接沪渝高速公路,主线全长约58.17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
据悉,该公路总投资37.96亿元,2007年12月正式开工,计划建设工期为48个月。
三峡坝区现有的公路不能满足长期翻坝运输的要求。中国三峡总公司人士认为,江南公路的兴建对于形成水陆联运长期翻坝机制,提高三峡坝区的综合通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江南翻坝公路需要穿过三峡大坝、西陵峡、葛洲坝组成的“两坝一峡”旅游风景区,宜昌市政府已要求在公路建设中采取完善的环保措施,尤其要处理好隧道工程的弃渣问题,将公路建成与沿线秀丽风光相适应的生态环保公路。
8、两尾放归长江中华鲟选定
来源 : 长江商报 2007-4-10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show.aspx?id=34960
本报讯(特派北京记者 倪娜)记者昨日从中华鲟馆获悉,在遴选的五尾中华鲟中,目前确定编号为28和32的两尾适合放流。
此前,“放归中华鲟”项目已经过专家周密的论证,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针对放流中华鲟身体状况制定了严格的“体检指标”,以此为标准连续对在北京海洋馆生活的5尾康复的野生中华鲟(编号分别为1号、28号、29号、31号、32号)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比较,并从中挑选两尾放流长江。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中华鲟馆,亲眼见证遴选过程。在第一轮“水下体检”环节中,记者看到驯养员慢慢潜入池底,温柔抚摸中华鲟的背鳍,获得中华鲟的信任。
驯养员在水中对中华鲟进行测量后,即用手势告诉外面工作人员“围度测量”的结果,由于人鲟配合默契,测量进行得十分顺利。
最终“胜出”的是28号和32号,体重分别在350公斤和150公斤,尽管体型相差较大,但是在体表伤势恢复情况,身体的肥满度,游动的姿态、泳层及游速,避开障碍物的灵敏度,摄食的主动性和食量等综合素质比较中,都是5尾入选的中华鲟中的佼佼者,适合本次放流。
记者看到,在确定适合放流的中华鲟后,水中的饲养员特意分别潜入28号和32号中华鲟身边,举起它们的号牌,向玻璃饲养馆外的媒体示意,展示这两尾被选中的中华鲟。
另据记者了解,为了更进一步地确认放流野生中华鲟的遴选结果,北京海洋馆还将在放流之前对每尾康复后的野生中华鲟进行最终体检审核。将已经恢复体质的产后野生中华鲟放归长江,可以补充日益减少的野生中华鲟,实现野生中华鲟再次繁殖,并且为长江中华鲟在自然状况下的洄游习性研究创造条件。
9、上海黄浦江水域遭45吨溢出油污染
来源:新华网2007年04月1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0/145312743759.shtml
新华网快讯:上海黄浦江闸北水域因油品过驳泄漏45吨溢出油污染水面。
10、上海闵行一工厂白天不冒烟 深夜偷排毒废气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4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589253.html
2007年4月9日凌晨3点,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联农路的一家工厂,为了逃避当地环境部门的监测,趁着夜深人静偷偷排放有毒气体。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人民网讯 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联农路的一家工厂,为了逃避当地环境部门的监测,两只大烟囱白天“安分守己”,从不冒烟。然而经常在深夜时分,借着夜幕的掩盖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偷偷排放大量黄色有毒气体,严重影响周围数个小区居民的生活。很多群众反映:夜晚不敢开窗睡觉,因为从该厂排出的污染废气时常能把人从梦中呛醒。(正义之光)
【1】 【2】 【3】
11、贵州盘县作假完成减排指标 政府为企业撑保护伞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2007年04月1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0/092812741250.shtml
一进入盘县境内,记者就发现沿途有不少焦化厂正浓烟滚滚的在生产,一股刺鼻的气味让人窒息。
福贵焦化厂经理蒋大发告诉记者在盘县的焦化企业中,一家家去采访,10家中有9家没有建设节能环保措施。
在3月22日,盘县环保局召开现场会的时发放的一份领导讲话中提到:盘县的焦化厂,大部分没有达到环保准入条件,符合环保要求的仅有一家。
4月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节目《贵州盘县把总理的严肃当儿戏》,以下为节目实录:
在今年两会温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有两个数字让总理非常遗憾。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偏快,不少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有关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需要一个过程。”
节能减排,党中央和国务院三令五申,但为什么一些地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还是偏快,许多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为什么始终不能退出市场,一些地方和企业为什么不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为了探讨我们面临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案,本栏目记者在贵州六盘水市进行了调查。
贵州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严重影响当地百姓
一进入盘县境内,记者就发现沿途有不少焦化厂正浓烟滚滚的在生产,一股刺鼻的气味让人窒息。在瀚宇焦化厂,记者看到,飘着油花的工业废水,正在往厂外的河沟里排放。
记者:“水为什么是金黄色的呢?”
盘县瀚宇焦化厂工人:“面有焦油。”
记者:“那直接排出去会不会有污染啊?”
盘县瀚宇焦化厂工人:“污染肯定有,污染太大了。”
焦炭生产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苯类物质等有害污染物,是污染和耗能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按照环护法的规定,焦化厂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规定。2004年,国家发改委又专门出台了《焦化行业准入条件》,要求焦化企业必须同步配套建设粉碎、装煤、推焦、除尘装置,以及废水生化处理设施,严禁外排废水废气,可是工人告诉记者,盘县瀚宇焦化厂并没有执行这些规定。
焦化行业属于高能耗行业,按照《焦化行业准入条件》,焦炉煤气应该全部回收利用,不得直排或点火炬。记者采访看到,盘县瀚宇焦化厂同样也没有执行这个规定。焦炉产生的煤气,被直接排放到空中燃烧掉了。
记者:“为什么会冒火呢?”
盘县瀚宇焦化厂工人:“因为要燃烧煤气。”
盘县瀚宇焦化厂为什么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安装节能环保设施呢?
盘县瀚宇焦化厂单经理:“环保是没有产出的高投入,在高度发达的时候才能考虑。”
记者:“你安装一个水循环系统,再加上脱硫除尘,需要多投资多少钱?”
盘县瀚宇焦化厂单经理:“2000万。”
记者发现,不光是瀚宇焦化厂,记者随后路过的华宝焦化厂和福贵焦化厂,也没有按照规定建设节能环保设施。
福贵焦化厂经理蒋大发:“我们盘县,你可以一家家去采访,可能有10家,有9家是这样。”
为了证明自己所说的话不假,福贵焦化厂经理蒋大发出具了一份材料,在3月22日,盘县环保局召开现场会的时发放的一份领导讲话中提到:盘县的焦化厂,大部分没有达到环保准入条件,符合环保要求的仅有一家。
福贵焦化厂经理蒋大发:“污染,这个企业不污染是不可能的。”
没有任何环保设施的焦化厂,浓烟滚滚,既污染严重,也浪费严重。有统计显示,全国焦炭行业每年直接排放掉的煤气超过200亿立方米,如果用来发电,可以节约166万吨煤,然而,盘县并没有算这笔帐,高能耗、高污染,最终还是由老百姓来埋单。
在盘县松河乡歹马村,村民黄初本为找不到地方挑水喝发愁。2004年,华宝焦化厂和洗煤厂在他家隔壁开工了,从那以后,黄初本家的井水就变成了黑色。
记者:“这么黑呀。”
盘县松河乡歹马村村民 黄初本:“泥煤水渗透过来了。”
记者:“泥煤水到了井里了,打出来就是这样了?”
黄初本:“啊。”
记者:“那现在你们这个水还能喝吗?”
黄初本:“不能喝了。”
记者:“那喝水怎么办呢?”
女村民:“下雨就是吃平房上的那个水。”“接雨水吃。”
黄初本一家犯愁的还有满天的灰尘,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他们连门都不敢开。
黄初本:“灰尘很大。”
黄初本:“刮风进来,相距二三米远,有时候看不清人,黑煤烟飞起多高。”
女村民:“这是刚刚打扫过的。”
记者:“刚刚打扫过的?”
女村民:“你看。”
记者:“打扫了多长时间了这个地方?”
女村民:“两个小时。”
记者:“两个小时就一层灰了?”
女村民:“对,天天这样。”
村民担心的还有村里的小河,在盘县柏果乡,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由于众多的焦化厂和配套建设的洗煤厂,都把污水排到了河里,村里的小河都能挖出煤来了。
记者:“这些就是煤?”
河里挖煤村民:“对 。”
记者:“你这一篓子挖上来的全是煤吗?”
河里挖煤村民:“全是煤,把它晒干。”
记者:“你捞这个干嘛?”
河里挖煤村民:“生火,做饭吃。”
盘县是贵州省重要的水源保护地,盘县境内的部分河流不仅是当地主要的灌溉来源,还是珠江、长江在贵州省内的源头。可是随着众多企业的进入,很多地方的河道已经变了模样。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有煤的?”
村民:“可能有十多年了。反正以前我们河里就没有煤的。”
记者:“以前这河里有鱼吗?”
村民:“多得很。”
记者:“现在呢?”
村民:“没有了。”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对于引进焦化企业,一开始曾经抱着一些希望,期待能跟着富起来,可是几年下来,他们发现麻烦越来越多。小河变脏了,来来往往运煤的大卡车,压坏了出村的公路,现在进一趟县城,70公里的路要跑四五个小时。蜂拥而至的工厂,还占去了村里仅有的几十亩可以种水稻的平地。
盘县松河乡歹马村村民黄初本:“这些土地,都是政府,压着我们卖给他们。”
记者:“政府让你们把土地卖给厂子的?”
黄初本:“强迫卖的。”
记者:“那你们现在村里面还有多少地?”
黄初本:“一家只有一分多地。吃都不够吃,靠打零工生活。生活就成问题。”
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糟糕,村民的日子越来越难过,黄初本和村民们曾多次到监管部门反映情况,可是一直却没有得到什么答复。
黄初本:“你们是发改委的吗?”
盘县发改局工作人员:“是。”
黄初本:“我现在向你们反映,我们这个制焦厂啊,对我们,对我们影响太大了,看怎么处理。”
盘县发改局工作人员:“你找环保局吧。”
黄初本:找环保局,你们给管不管?”
盘县发改局工作人员:“我们不管,环保局管。”
黄本初通过114查询到的环保局的电话号码,却怎么打也不对,最后记者通过盘县宣传部门,联系到了县环保局的有关人员。
记者:“我们在114查询的电话号码怎么不对?”
盘县环保局工作人员:“是不对,我们搬家了,电话没有更改。”
记者:“什么时候搬的家?”
盘县环保局工作人员:“1999年,四五年了。”
记者:“那如果有人跟你们反映情况怎么办呢?”
盘县环保局工作人员:“他们可以自己来,到我们单位反映情况。”
[1] [2] [下一页]
12、[焦点访谈]病险之因——中国中小水库现状调查之二(图)
来源: CCTV 2007年4月10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0547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
目前,散布在我国广大农村的三万多座中小型病险水库,既影响农业生产、又是安全隐患。调查发现,资金投入不足、管理缺位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整治病险水库亟须解决的问题。
今年1月15日,四川省丹棱县吴嘴水库突然发生漏水险情。专家会诊后认为,吴嘴水库在放掉一大半水以后,必须马上除险加固。但是,用混凝土防渗墙进行加固需要200多万元,这对于年财政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的丹棱县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如果要对全县的病险水库进行彻底整治,则需要花费1.6亿元左右。
2006年,重庆市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情过后,重庆市政府决定在三年之内解决全市300多座重点病险中小水库的除险加固问题。但是,需要的30多亿元的资金让当地各级政府都感到了不小的压力。
调查发现,目前各地的病险中小水库除了在资金上长期缺少投入外,管理缺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湖南省桃江县大栗镇的15座水库,只有2个人在管理;重庆市璧山县的油坊沟水库的大坝上,茂密的荒草足有一人来高;四川省金堂县新民水库大坝上则矗立着一座座民房和工棚。
采访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治中小型病险水库需要责权利的统一,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来实现水库的良性运行。
详细内容
主持人 敬一丹:在昨天的节目里我们看到,散布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一些中小型水库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了病险水库,这些水库有的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为人民生活提供饮水,有的更成了时刻会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隐患。对这些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已经刻不容缓。那么,要整治这些中小型的水库,究竟有哪些困难和问题,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究竟是什么呢?
今年1月15号,四川省丹棱县吴嘴水库附近的居民们,一大早就听到水库方向传来很响的放水声。元月份,正是冬季农闲,也是水库的枯水期,按常理,正是水库惜水如金,想办法蓄水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水库怎么会放起水来呢?
记者:大冬天正好是应该蓄水的时候,这时候发现你们这水库怎么放水啊?
刘洪斌 四川省丹棱县吴嘴水库管理所所长:现在发现水库漏水,现在出现险情了。
徐东 四川省丹棱县水利局局长:我们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当时发现有好几处集中漏水,第二天我们又仔细察看,发现有七八处漏水。
记者:这就是其中之一。
徐东:这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地方。
位于丹棱县县城上游6公里的吴嘴水库,是一个始建1956年的小一型水库。一月中旬时,实际蓄水有70多万立方米。那么,吴嘴水库如果出现不测,将给丹棱县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于是,1月15号一大早,四川省农田水利局的专家们就来到的了现场。
记者:你们来以后看这个坝子到底有什么问题啊?
胡定成 四川省农田水利局高级工程师:着个大坝主要是整个坝的基础,现在有15处集中漏水,它的渗透量已经达到了每分钟83升,这是很大的。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采取应急措施,就是降低水位,降低它的渗透压力。
于是,从1月15号开始,吴嘴水库就24小时打开泄洪管放水。经过专家测算,现在水库里的70多万立方米的水,至少要放掉一半,也就是30多万立方米。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丹棱县也和四川许多地方一样,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而正是靠着吴嘴水库的这方水,附近4000多亩的水田在大旱之年不仅没减产,还有了不错的收成。然而,眼下进行了一个秋冬,好不容易蓄起来了的这点水,现在要放掉,所有人都感到万分的可惜。
吴仕俊 四川省丹棱县扬场镇会灵村村民:太可惜了,说实在话,如果今天的天和去年的天一样干旱,那么我们这里的农田灌溉就成问题了。
目前,经过省市县专家们的会诊,吴嘴水库在放掉一大半水以后,必须马上进行除险加固。
胡定成:如果是灌浆的话,只是灌浆大概就要40万元左右,如果用混凝土防渗墙的话,那么就是200多万元左右。
最多用200多万元就能解决这座水库目前的险情,这看起来花费好像不算太多,可是对于丹棱县这样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的贫困县来说,这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了。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大困难在于,像这样年久失修,随时都可能出问题的病险水库在丹棱县并不只是这一座。
杨华 四川省丹棱县副县长:我们总共51座水库,其中50座都是这个土坝,大小有点病害的,应该有一半左右。现在我们初步估算,如果要把这个土坝,有病害的或者预防性的整治,彻底整治的话,要投入估计在一亿六千万元左右。
一亿六千万,相当于丹棱县五年的财政收入,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那么,仅凭丹棱县的财政来解决全县的病险水库问题,其难度之大便可想而知了。
张霆 四川省农田水利局副局长:而且我们水库越多的地方往往还是贫穷的县,比方我们有是个剑阁县,这个县有250多座水库,如果说这个县的水库都要叫他们县自己用财政资金来做的话,我觉得就很难很难。
据记者了解,按照目前我国水库分级管理的体制,大中型水库是由省市进行管理,库容量在100万到1000万立方米的小一型水库由县一级水利主管部门负责,10万到100万立方米库容量的小二型水库,则由县水利部门委托乡镇进行管理。这样一来,数量众多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任务就主要落在县乡一级政府的肩上。2006年,同在四川盆地的重庆市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全市1305座病险水库让800多万人守着水库没水喝,出现了严重的饮水困难。去年的灾情过后,重庆市政府决定,“十一五”期间要下大力气,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三年之内解决全市300多座重点病险中小水库的除险加固问题。但是,围绕着这些工程,重庆市以及各县级政府都感到不小的压力。
徐世怀 重庆市璧山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县里面本身资金上面有点问题,没这么多钱,因为我们全县一共是有80多座水库,有60多座病险水库。
朱宪生 重庆市水利局局长:我们的病险水库全部整治完的话,至少还要30多亿的资金,那么那块就靠市政府、县政府,区县财政来支付,但是现在重庆的财政和区县的财政比较困难,老百姓也并不富裕,所以对我们来说压力是很大的。
目前,在众多病险中小水库除险加固需要的庞大资金正困扰着各级政府的时候,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重庆市璧山县的水库,记者看到,这个涉及库容15万立方米的小二型水库的大坝上,茂密的荒草足有1人多高,看来这座水库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人管了。
记者:像这个水库,具体如果落实到某一个人了,他负责管理什么?他有哪些责任?有哪些地方如果出了问题,怎么样追究他,这方面有吗?
谢丞君 重庆市璧山县大沟水库管理处主任:现在我们比如把那些草割了是可以的,但是治不了本,在我们自身的范围内,我们是治不了本的,我们必须要通过上级部门给予我们一定的支持,比如说什么灌浆。
记者:那是大的工程。
谢丞君:是大工程。
记者:您的意思是上级款拔下来,把大的工程做完了之后,再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管它,目前这个状态就搁那儿算了。
谢丞君:对。
记者:我们再请教一个问题,像那个大坝如果长期不蓄水,然后没有认真经过管理,长期撂荒在那个地方,它的质量各方面会不会有所下降?
谢丞君:长期放在那儿,如果说不蓄水那肯定是。
水库应该进行的护理无人过问,一切都是等着上级把钱拔下来再说,这样的管理又怎么能够保证资金到位以后,要不了多少时间,整治好的水库再变成病库、险库呢?在四川省金堂县,涉及库容30万平方米的新民水库大坝上,倒是没长多高的草,但本不应该在坝顶上出现的民房和工棚倒是盖了一间又一件。
记者:我们看这个坝子上都建了房子了,这地方也有房子,像这个房子怎么都建到水库的堤坝上来了呢?
肖光强 四川省金堂县赵云镇碧山村村支部书记:这个水库两边坝子建这个房子,五几年修建的时候这个两边就有房子。
记者:等于是水库建了没多久,人就住到这个坝子上来了。
肖光强:就是这个情况。
记者:一直住了几十年?
肖光强:一直到现在都是。
这些东西都已经坏了,防水设施也都已经没了,这东西平时也没有人做维护?
李德远 四川省金堂县赵家镇镇长:这水库要整治的话要花费一大笔资金,现在我们政府财力还是有限的,我们正在努力。
记者:不光是钱的问题,有了钱也要有管理,没有管理,有钱也没有用。
李德远:这方面相对差一点。
记者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采访时看到,目前各地的病险中小水库除了在资金上长期缺少投入以外,管理上其实也都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湖南省桃江县三斗村水库,原来的管理部门是大栗镇水管站,2006年以前的水管站还有14名职工,可有这么多人,三斗村水库却还是被管成了个病险水库。
记者:村民说原来这个水库没人管,破破烂烂的没人管,它怎么会没人管呢?
曹望丰 湖南省桃江县大栗港镇水管站站长:因为上面是差额拨款,工资没着落,首先职工们都外出打工了,有的在本地打工,都无心上班,我们有两个人负责全镇58个村15座小二型水库,有两座小一型水库。
记者:17座水库两个人管,这两个人就是有天大的本事,这么多的水库也是没法管好的,可就是这样,镇里还时不时的有另外的任务要他们去办。
曹望丰:有些村什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还要我们去做,所以我们实际上不可能来管这些问题了。
记者:管不过来?
曹望丰:管不过来了。
傅苏 四川省成都市水务局副局长:对这个病险水库的整治是一个方面,管理跟上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管理跟不上的话,整治过后,在三五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两三年过后,这个水库的问题又要暴露出来。
张硕辅 湖南省水利厅厅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之所以很多年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主要是职责权利没有得到有效的统一,我们觉得使水库能够除险加固,需要有一种机制,一种长效的机制,来实现水库的良性运行。
主持人 敬一丹:在这次采访中我们看到,目前全国许多中小型水库所存在的问题,其实都是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结果。资金上长期投入不足,除险加固和正常维护就成了无米之炊,而缺乏资金管理缺位的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又更加重了中小型水库的病险状况。那么,如果要让全国38000多座中小水库重新焕发活力,就必须在问题最根本的地方入手。那么,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怎么样才能解决资金问题,又怎么样加强管理,建立一种长效的管理体制,让这些病险水库解除病险,长治久安呢?请看我们明天的报道。
13、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历史性转变的根本
来源:《环境保护》2007年04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588808.html
夏光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在我国提出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今天,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提出来进行思考和探讨,这就是“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问题。之所以突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历史性转变是一种重大和根本的转变,这个过程不但离不开而且还特别需要“国家”这个主体发挥特殊和关键的作用。正如治理国家需要正确的国家理论指导一样,环境保护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具体领域,也非常需要关于环境保护国家意志的阐释。
1 引人关注的变化
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新的提法和表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首先是《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随后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要“并重”和“同步”。这些出自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机构的重要论述,显然不是一般性的即兴表态,而是经过慎重研究作出的重大决策。
在提出这些方向性理念的同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环境保护政策举措,例如,中央发布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加大了环境保护的指标和份量。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组织10个省区进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试点,力图把环境退化的代价从GDP中分离出来,以反映经济发展的真正效果。同时,国家环保总局宣布成立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5个区域环保督查中心,这是近年来国家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上比较大的变化。
如何看待和理解这种变化?可以看到,这些变化的核心是国家行为的变化,是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理念和行动有了很大强化。它表明一种明确而坚定的加强环境保护的政治基础已经基本形成,可以说,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其实质是环境保护国家意志的上升。
2 什么是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
我们可以把国家最高权力系统关于环境保护的政治意愿和行动部署的集合称为“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在这里,国家最高权力系统包含国家层面的政党、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机构。
由这个定义可知,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由两个部分组成:“国家意愿”和“国家行动”。国家意愿是指国家采取的环境保护的理念和决心,主要反映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态度,是一种主观景象。国家行动则是指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所作出的承诺和要求,体现了对于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把上述结构用下图表示:
国家意志的特点是它超越于各种部门、地方和个体的利益和意志之上,既是这些主体之利益和意志的合理综合,又不受其拘囿。在一定程度上,国家意志是为了克服这些局部利益的局限而存在的,因此不排除国家意志与局部利益具有一定的对立性。在环境保护上这个特点更为突出,因为环境作为公共资源具有开放性,更加需要“国家”这个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来预防和纠正局部主体对环境的过度利用。
以往,人们常把“国家意愿”与“国家意志”等同使用,现在可以看到,国家意愿只是国家意志的一部分,是其基础和先导,二者一字之差,含义有别。在环境保护上,国家意愿加上足够强度的国家行动,才能形成完整的环境保护国家意志。
【1】 【2】 【3】 【4】
14、新华快评:责任不追究 淮河水难清
来源:新华网2007年4月9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0531
新华网合肥4月9日电(记者 偶正涛)淮河新一年水污染治理“责任状”在苏、鲁、豫、皖四省从上到下近日再次签署。可有关会议传出消息,淮河水污染状况在2005年“环保风暴”之后再次恶化,治理情况与治理目标相去甚远。淮河环保年年签“责任状”,水污照旧,原因何在?
淮河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在全国有着“标本”意义。上世纪后期,这条河流因为严重的水污染而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1994年,我国对淮河污染开始了大规模集中治理。随后,中国第一部流域污染治理法规、第一部流域治理五年规划等等,都因淮河治污而诞生。政府官员从上到下每年签署环境保护“责任状”的做法,也是从淮河流域开始,而且延续到今年。
水环境与资源保护,涉及全流域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政府的作用力是决定性的。经过1996年关闭小造纸为首的“十五小”企业、1998年的“达标排放”等大规模的治理行动之后,淮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就是大企业和城市生活污染,两项污染之和要超过全流域水体污染来源的80%。而大企业与城市,都是以政府为主导。为此,淮河治污让全流域各级政府“一把手”签署“责任状”,的确是拿捏到了“七寸”。
拿捏到“七寸”后效果如何?有关负责人痛心地披露:“‘十五’期间,安排了29个污水处理项目,但截至目前,只建成4个,其中还有两个建成未投入运行。 2006年检测显示,安徽境内淮河干流11个检测断面中,只有两个达标;24条主要支流的6成以上严重污染,其中9条水质为“五类”或“劣五类”。按水的分类,五类以下就没有水的价值了。但是,记者查阅有关资料,未见淮河流域签署责任状的领导因此被处分、处罚或下台。
我国大规模治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十数年,流域GDP增加超过10倍,城市化率提高约1倍;流域中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污染治理滞后显然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全流域断面水质检测有水利、环保两大系统,有世界最先进的自动检测、卫星直报数据收集处理系统。量化责任,易如反掌,要追究责任技术上没有困难。但是,因为“我市”、“我县”要“发展”,政绩才是自己的。被“责任状”拿住了“七寸”,却没有谁实施有力的责任追究。于是污水就年复一年地流着。
很明显,“责任状”仅仅签署在本本上还不够,还要落实到“事后追究”上。不然,淮河水难清。
15、解读07政府工作报告:节能减排为各方工作之重
来源:《环境保护》2007年04月10日 孙钰
http://env.people.com.cn/GB/5589182.html
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节能减排正在逐渐成为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节能减排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浓墨重彩地阐述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方针,提出要大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原则,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已经作为2007年各方面工作的重点要求,节能环保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报告分析——增长方式粗放导致节能减排之路不畅
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数易其稿,充分听取和反映了各方面的意见,体现了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作风。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到了2006年节能环保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并客观分析了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的原因,节能减排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并在2006年首次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确定节能减排这两个主要约束性指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集中体现。2006年,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却依然面临严峻形势。200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前三年分别上升4.9%、5.5 %、0.2%,转为下降1.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幅减缓,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增长1.2%和1.8%,与2005年增幅相比,分别回落了4.4%和11.3%,但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面对目前节能减排工作的严峻形势,政府工作报告冷静分析局势,深刻剖析原因,探讨了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为突出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带来了经济发展快而不和谐的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难以持续,粗放的增长方式超过了国内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成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之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这一问题排在第二位,足见政府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据政府工作报告分析,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是节能减排预期目标没有完成的主要原因。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拉动,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偏快,不少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自2002年起,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加速时期,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迅速膨胀。我国低能耗的服务业占GDP比重从2003年的41.7%下滑到2006年的39.5%,而工业比重相应上升,特别是高耗能产业迅速膨胀,是我国能耗强度不断上升的根本原因。2006年,我国轻、重工业增速差距由上半年的1.8%扩大到4.1%,这一趋势如不尽快扭转,将加剧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加大节能减排的难度。
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长,是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下,要发展经济,必然要消耗资源、影响环境。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发展即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目前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节能减排难度超过预期。实际上,减排2%的目标是根据7.5%的GDP来设计的,去年GDP达到10.7%,减排任务难度就比较大。而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四年超过10%,无疑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列席人大会议分析减排目标没有完成的原因时说,2007年没有完成任务,客观上有原因。但对我们来说,当前不是从客观上找原因的时候,主要是要从主观上来找原因,来改进工作。周生贤认为,2006年减排任务没有完成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不到位,监管不力,措施还不够硬,落实得不好,针对性不强,而投资乏力也是原因之一。
据政府工作报告分析,节能减排指标没有完成的原因之一是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2006年节能减排指标下达后,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没有同步出台,政策法规没有完全到位,执法力度不够。“十一五”开局之年节能减排目标未能实现,与各级地方政府执行不力有很大关系。国家环保政策为何难以得到切实执行,究其原因,是一些地方没有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甚至滥用行政权力保护污染。一些地方为了拉动GDP,建设项目简单重复,大量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与此同时,节能投入、技术改造、财政等政策措施的完善和政策效应的显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对于这一因素,政府工作报告也充分考虑并加以了反映。
【1】 【2】 【3】
16、缺水的西安 中水为何流不远
来源:三秦都市报2007-4-10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431.html
西安市高校林立,蕴藏着巨大的节水潜力。市政协委员倡议大力推广“中水回用”,开辟“水尽其用”新途径。
目前西安的中水价格仅是1.25元/立方米,相对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价格相对低廉得多。
西安市惟一中水供给单位具备日产5万吨中水的能力,但现在日均售出中水仅1万多吨,80%的生产能力闲置。
中水要通过专门的管网向外输出,企业即使有使用中水的需要,管网投资过高,这是制约中水外销的最大瓶颈。
4月1日起,西安水价再次上调,“水”再次成为群众讨论的话题,“节约用水”也再度让我们“印象深刻”。同时,政协委员、相关专家再度倡议在西安用“中水”,开辟“水尽其用”新途径。但4月8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西安中水的利用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状况。
用水要“大节约”不要“小节约”
早在此次水价正式上调前,在政协西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西安市政协委员陈子续就专程递交了两份关于水资源利用和节约用水的提案,提案中提到了两个概念,“中水回用”和“雨水回收”。
4月8日上午,陈子续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提到水,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我们要节约用水,生活上、建筑上都要少用水等等’,但我认为,少用一点水那不叫节约用水,真正的节约用水,是要巧用水、会用水。我不主张那种一滴一滴地小节约,该用的还要用,但要提倡一种‘大节约’。”
陈子续委员收集的资料显示:西安市至少7所高校在长安区的新建校区均因中水系统不健全、无污水处理设施致使每年排放的213.8万吨污水直接排入河流。目前,西安市近百所高校,在校人数共有100多万人,每天的总用水量约20万立方米,占全市日用水量的18%,蕴藏着巨大的节水潜力。
陈子续委员也提出中水利用的建议和实施办法,“建议大力推广中水回用工程,对于新建各类生活小区、大学城、大中专院校,都必须同步设计,建设配套中水设施,用中水浇灌花草、冲厕等,节约水源以供新开发区域的市政绿化、环卫和消防等用水。政府最好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向中水回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低价中水在西安遭遇“路难行”
西安中水利用的现状到底如何?连日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80%中水生产设备闲置
目前,西安市北石桥中水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水公司)是西安市惟一面向社会服务的中水供给单位。中水公司生产经营部部长赵颖说,中水公司是国家计委确定的全国五个城市中水回用示范项目之一、陕西省2001年重点项目——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污水深度处理回用项目。2003年共投资6700万元,项目以二级出水为水源进行再处理,远期规模将达到日产10万立方米/天。
赵颖部长特意将中水和自来水拿出给记者比较,从肉眼上看,在色度上,中水稍稍能比自来水黄一点儿,其它看不出什么区别。“但实际上,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两年多了,现在具备日产5万吨中水能力的设备,但不能满负荷运转,现在日均售出的中水只有1万多吨。80%的昂贵中水生产设备闲置。”她无奈地说。
价格相比:中水价格极其低廉
中水公司销售部工作人员闫晨欣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目前,自来水用户平均负担额调整后,各类自来水用户最终负担额也作相应调整。其中:居民生活用水2.90元/立方米,工业用水3.45元/立方米;行政事业用水3.85元/立方米;经营服务用水4.30元/每立方米;特种行业用水17元/立方米。而目前中水价格仅是1.25元/立方米。“利用中水,一般居民生活用水水费可节约2/3,特种行业用水水费显然差别就大得多了。”
中水管网投入成为最大“瓶颈”
为何价格低廉的中水在市场上遭遇尴尬呢?赵颖部长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苦衷:“中水要通过专门的管网向外输出,但截至目前管网从厂区所在地昆明路西段开始,经昆明路、丰庆路、环城西路、西门、西大街,直到竹笆市,已铺设了近13公里长的中水管线,沿线单位企业、市政设施、建筑施工、绿化灌溉、洗车等均可利用中水。但一些单位想用中水却没有管网到达,而管网投资相当高,企业无法单独承受。这是制约中水外销的最大瓶颈!目前,沿线使用中水的单位仅有9家,而市政方面也仅有环城西苑等少数几个地方在使用。”
中水要远“走”亟须政策扶持
据了解,目前西郊热电厂、西化厂等西郊一些厂矿企业采用中水做循环冷却水使用水,丰庆公园、环城西苑的景观用水、园林绿化用水已开始使用中水;丰庆公园西侧西安首家利用中水作业的洗车点也早已核准经营;位于白鹿原上的西安思源学院,投资600多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回用系统,全部用于校园绿化、冲厕、基建用水等。
但一位私营企业家也对记者说,用中水是一种趋势,与日渐上涨的自来水相比,中水当然有价格优势,也具环保和节水功能。但中水使用的一次性管网投资或者是水处理设备的先期投资数额比较大,很多年才能体现出预先支出的成本,这使很多企业只能“望水却步”。
面对中水利用的尴尬现状,中水公司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期望:“出台对中水利用的相关法规,也是当务之急,从法律上推进中水利用。同时希望政府能投入资金,配合市政建设铺设中水管道,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中水管道建设,让中水流得更远!”
出台地方法规鼓励使用中水
西安市水务局节约用水办公室副主任王向荣接受采访时表示,“西安是个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极其短缺。节水是解决城市缺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一直提倡使用中水,西安中水的市场潜力的确很大。但现在因中水管网的限制,只有在中水管网沿线区域内的单位才能有条件用到中水。”王向荣如是说。
经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新修改的《西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2006年8月31日正式公布实施。《条例》第11条明确规定“建议鼓励使用中水的价格机制,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市政府应当加快中水管网设施建设。新建大型生活服务设施、教育文化医疗设施、居民住宅小区以及办公用房,应当按规定配套建设中水设施。城市园林绿化用水和道路、车辆清洗等不得直接取用地下水。有条件的应当使用中水。”
王向荣说,《条例》对中水的使用规定也是一种“原则”性的,具体到实际中,常常会感到无“法”可依。“目前,中水已在全国多个城市使用,但至今尚没有一个关于中水使用的办法或规定,也希望能有政府名义出台的相关中水使用办法或规定,对中水使用进行要求和约束,形成地方性法规。文/记者郭红文 实习生 宁甲平 孙烨 /记者 李鸣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