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四月四日江河信息导读

四月四日江河信息导读

2007-04-04

四月四日江河信息导读:

 

 

环境资讯:

1、国家环保总局等三部委调研松花江水污染

2、4月6日联合国将发布第二份气候变化报告

3、今年国家计划投资3亿元用于全国湿地保护

 

地方信息:

4、以人为本促发展—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移民工作纪实

5、坚决执行"4不批" 山东环保局拒批百亿违规项目

6、海南24企业入国家环保重点监控 安装自动监控

7、河南今年将关停170家污染企业 

8、广西桂林:对漓江上游水质进行24小时监测

 

重大水事:

9、新华网:三峡右岸电站即将投产发电

10、黄河下游供水即将实现“数字化”

 

人与自然:

11、珍稀鸟类云集 崇明北湖渐成“候鸟后花园”

 

深度报道:

12、专家称乱排生活污水致广州河涌治污效果欠佳

 

环境时评:

13、祖龙事件引发的思考:别让"人造景观"毁了景观

14、保护环境有时只需多走两步

15、"污染者付费"不如"污染者负担" 

 

 

 

1、国家环保总局等三部委调研松花江水污染

来源:国家环保总局网站 2007-4-4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263.html

  4月3日电 据国家环保总局网站消息,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组成调研组,近日对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联合调研。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指出,2006年以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一件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进展。

  调研组认为,松花江流域治污工作中存在的流域结构性污染、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环境执法难等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

  调研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严格落实治污责任制,建立协调机制。必须把治理松花江水污染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持之以恒,绝不能放松。

  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主要责任在流域内的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落后观念。要采取切实措施,做到政令畅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决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和生产线。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要求,加快淘汰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加强新、改、扩建水污染项目的审批和监管工作,不得新上、转移、生产和采用列入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内禁止的工艺和产品,凡已无环境容量的地方一律不批新增污染物排放负荷的企业。继续推进化工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对不能稳定达标的工业污染源进行全面治理。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利用产业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批复的要求,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对列入“规划”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要逐一落实,尚未开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要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快评估、审批和资金配套,尽早开工建设;在建的污水处理厂要加快进度,尤其要加强收集管网的配套建设,确保建成一个、见效一个。当前要把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的产业化,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城镇污水处理单位要完成改制,实行市场化运营。目前,排入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存在浓度较高、波动太大等问题,还含有重金属、POPs等污染物,严重影响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污泥处置,应加强对排入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废水的水质监管,保障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能够安全、正常运行。

  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前,要针对部分地方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偷排和超标排污现象,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坚决遏制违法排污现象的产生。要严格新建项目环评审批和环境准入,严格督察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彻底扭转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不履行辖区环境保护责任甚至妨碍环境执法的不良现象。同时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特别是县级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确保人员到位、机构到位。

  要高度重视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今年,国家环保总局将对没有完成总量削减目标任务的省份实行区域限批,国家实行区域限批后,省、地(市)也要采取区域限批。

2、4月6日联合国将发布第二份气候变化报告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4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562653.html

  法新社布鲁塞尔消息:全球顶尖气候学家4月2日齐聚布鲁塞尔,重磅推出了一份预测全球变暖严重后果的庞大报告的概要,尤其是对于穷国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专家推断,即使实施更为严格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气温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还将上升。

  报告预测,到2080年,全球范围内将有11亿-32亿人面临水荒,2-6亿人面临饥饿的威胁,并且每年将新增2-7亿人成为海岸洪水的牺牲品。

  这三大问题将直接降临在全球最贫困居民的头上,而从全球变暖的主要成因——化石燃料的燃烧角度来说,他们是最无辜的。

  根据法新社获得的这份1400页报告的最终版草案,成千上万的居住在三十多个三角洲的人们, 包括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越南红河三角洲以及孟加拉国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将会发现他们处在海平面上升和频繁洪水侵袭的包围之中。热带的传染病也将流行起来。全球变暖对于这三个国家的影响将是破坏性的,因为他们都缺乏应对这些威胁的资金和技术。

  事实上,相比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如果气温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北欧和北美甚至将获得更多的粮食产出和更温和的冬天,森林面积也将扩大。

  在所有成员通过这份给决策者的50页的报告概要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U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以下简称IPCC)将于4月6日正式发布, 这份报告评估了过去以及未来全球变暖对地球物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影响。同时,还评估了地球对于可预见变化的承受能力。

  在本年2月,IPCC曾经发布了全球变暖的第一份报告,对全球变暖的科学证据进行了回顾和评估,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1.8-4摄氏度。预计5月初发布的最后一份报告将讨论如何减轻全球变暖。

  报告预测说,气候变化不仅仅对人类社会,也将会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有长远的影响。如果全球气温升高1.5-2.5摄氏度,20%到30% 的物种将会面临灭绝的危险,而这个幅度在预测上升温度区间的低限。报告说,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以上,“几乎没有生态系统能够适应”。

  为了帮助各国决策者做出选择,该报告很可能将要引发一系列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激励争论。“发展中国家显然要指出全球发展的巨大地区差异,以获取更多的帮助。”一位来自西方的委员说。 “即使IPCC的角色只是做出诊断,而无法解决资金的问题”

  对于花多少钱来适应气候变化与花多少钱来减轻气候变化,各国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分成两派,即使专家们已经认定这两种因素缺一不可。(赵猛)

3、今年国家计划投资3亿元用于全国湿地保护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04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560270.html

  本报北京4月3日讯 记者严冰从国家林业局今天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揭牌仪式上获悉:今年国家计划投资3亿元用于全国湿地保护,新建一批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湿地公园,出台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和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等办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颁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并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予以实施,组织实施了重点林业生态工程。2006年国家投资2亿元加强全国湿地保护,2007年计划再投入3亿元用于湿地保护。

  近年来,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已建立47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使45%约1700多万公顷的自然湿地纳入保护区严格保护,建成30个国际重要湿地和7个湿地公园。我国湿地保护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4、以人为本促发展—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移民工作纪实

来源:云南日报网2007年04月03日

http://www.yndaily.com/html/20070403/news_93_122083.html

    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流域面积9.1万平方公里,涉及7个州市共35个县,人口122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8%。流域梯级电站多处于深山峡谷地区,自然环境及对外交通、通讯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普遍较为落后。在水电开发中扎实做好征地移民工作,对推进电站库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负责开发澜沧江水电资源的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和云南省关于征地移民工作的有关要求,切实履行大型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把移民工作放到与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和前期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加强公司移民工作力量和参与力度,扎实做好征地移民工作。在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及项目所在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澜沧江流域水电移民补偿及搬迁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多年来保持的稳定局面,在全省移民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澜沧江流域云南省境内河段规划开发15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约2500万千瓦,涉及移民总数约14万人,其中目前正在建设的小湾、景洪、糯扎渡3个项目移民人数就达9.8万人。与国内同等规模的水电项目相比,虽然总体上具有淹没损失小、移民人数相对较少的优势,但绝对数仍十分庞大。

    华能澜沧江公司认识到,能不能做好水电移民工作,事关发展全局,事关工程建设成败,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此,该公司把征地移民工作放在与工程建设、生产经营、项目前期等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移民工作实践,把是否有利于移民发展作为检验移民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水电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深入扎实推进移民工作,确保水电移民生产生活及发展条件不低于原有水平并力争有较大提高,确保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

    总结漫湾、大朝山等已建水电站水电移民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该公司从移民工作规划、实施及后期扶持等各个阶段,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和推进移民工作,与省发改委、移民局及地方有关部门一道,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凡是涉及水电移民的政策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凡是涉及直接补偿移民的资金,尽量执行政策上限;凡是涉及移民搬迁安置资金,打足并及时足额拨付。公司一把手亲自抓移民工作,健全完善内部工作机构,牢抓四个关键,即:规划阶段以环境容量为重点,确保有发展后备资源及长期发展空间;实施阶段以补偿实施标准为重点,严格按概算标准落实到移民身上,确保移民资金用到实处;移民安置中以生产安置为重点,确保移民长期发展;后期扶持中配合地方政府加强引导,提高移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通过设置扶贫公益基金,实施“百千万工程”、结对帮扶、科技帮扶等活动,帮扶库区移民发展。

    如何做到征地移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衔接,华能澜沧江公司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移民安置规划中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要求,在方案设计上全面考虑了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确保水电移民生产生活及发展条件较搬迁前有较大提高,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达到或超过新农村建设标准,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征地移民工作协同推进,努力把移民新村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村容村貌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明确提出要“使澜沧江流域水电移民成为云南省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为此,公司强化科学规划、超前考虑移民工作两项举措,完善监督管理、沟通协调两个机制,积极推动移民工作“阳光工程”,积极改善已搬迁移民生产生活及发展条件,探索直接补偿方式和多元化安置途径,创新移民管理体制。目前,建设项目移民搬迁安置标准已达到或超过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标准。

    为进一步提高移民安置水平,该公司对国家审定的概算及时按新标准进行调整,还与省有关部门协商确定把调整后的小湾征地移民标准作为全流域的统一标准。小湾、景洪、糯扎渡三个电站移民人数约10万人,概算调整后征地移民总投资由原来的110亿元增加到180亿元,农村移民人均补偿投入近10万元,为“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提供了条件。其中,小湾水电站安置移民42547人,原国家审定征地移民总投资为33.3亿元,概算调整后总投资达70亿元;景洪水电站安置6701人,总投资12.1亿元;糯扎渡水电站安置移民48429人,调整后的概算总投资达89.2亿元。农村人均投资在同类工程中处于较高水平。巨额移民资金的投入,对移民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要真正做好水电移民工作,需要开展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移民先移心”、“安置先安心”。华能和省及地方有关部门一道,将补偿标准、政策法规等印刷成宣传单、挂历、小册子等发放到移民手中;同时深入移民家中、田间地头掌握移民思想动态,答疑解惑,细致入微关心帮助移民,切实为移民解决实际困难。移民工作人员入百家门、吃百家饭,急移民之所急,想移民之所想,实实在在帮助移民解决实际困难,以真诚的实际行动感动着移民,水电开发建设者和移民群众亲如一家人。移民新居落成乔迁之际,许多移民首先想到的是请移民工作人员到新家做客。

    移民新村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漫湾电站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当时历史环境下,国家移民补偿标准偏低,安置方案以后靠为主,电站蓄水发电十多年后,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出现困难,生态环境恶化,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在华能和各投资方的大力支持下,华能澜沧江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出资7800万元对漫湾库区2033人实施二次搬迁,移民在新的安置点开始了新生活。以都拉安置点为例,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就医、就学等基础设施完善,农房建设标准每户都在150平方米左右,全部为砖木结构,配置了围墙、大门、院心水泥地坪。当地老百姓羡慕不已,都说水电移民真好,移民新村就是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2006年下半年起,该公司全面启动了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实施十大“反哺”工程,对漫湾电站库区移民进行扶持,努力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状况及发展条件,建设水电与移民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去年12月,又启动了华能集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澜沧江“百千万工程”,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

    深入小湾、景洪、糯扎渡等电站已建成的十几个移民新村,和搬迁前的老村庄有天壤之别,移民房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移民安置区的生活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具备了生活舒适条件、生产发展条件、村容整洁条件,农村社会公共事业设施配套齐全。搬迁前,住房以土木瓦房为主,部分少数民族村寨还是茅草屋、石棉瓦房,公共基础设施几乎为零,没有电、没有自来水,群众上学、就医都非常困难,卫生环境很差,甚至连方便的厕所都找不到一个。搬迁后,受现代文明和先进思想的熏陶,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挣钱的门路更多了,移民不仅吃饭没有任何问题,不少移民还住上洋楼,使用上先进的电视、冰箱、手机、摩托车,甚至有的还买了私家车。一位移民为自己的新居撰写这样一副对联表达自己的心声:“异地搬迁今日至,新居建成谢党恩”。

    从2007年开始,澜沧江水电移民进入搬迁建设高峰,几百个按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建设的移民新村拔地而起,移民新村正在成为澜沧江流域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移民共享和谐开发成果

    1999年,作为小湾施工区和周边乡镇对外连接的交通要道,一条全长67.74公里的“生命线”--岔江至小湾电站公路开始挥铲动工。澜沧江水电公司不惜增加投资1000多万元,绕道10多公里穿过附近各乡镇。一辈子没有走出山门的山里人,喜上眉梢,招招手,随时搭上去凤庆、南涧、昆明的班车,到县城甚至省城逛逛。“原先这里的老百姓想赶一趟集,二三十里路却得‘两头摸黑’走一天。天不亮,打着火把,背着干粮,翻山越岭,到了集上来不及逛,换点盐巴又得深一脚浅一脚摸回去。小湾电站帮我们修建的是一条‘致富路’!”当地村民感叹道。    

    小湾东镇原名新民乡,山高地薄、产业单一、封闭落后,一直是南涧县有名的贫困乡。小湾水电工程在新民乡境内开工建设,新民乡变为了小湾东镇。2002年4月,小湾东镇政府搬迁至距离小湾电站业主营地不远处的岔江村,依托水电工程带来的聚合性发展机遇和岔小公路的区位优势,如今,小湾东镇新区面貌焕然一新。电站建设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打破和激活了当地的落后封闭,促进了当地在稳步发展传统农副业的同时,加快泡核桃、烤烟、茶、养畜四大经济产业扶持,积极培育修理、加工、运输、餐饮、服务和劳动力输出等新兴产业,全镇个体工商户营业税收比电站建设前翻了5番。电站建设每年为当地农民提供劳动就业岗位近3000个,传统的山区农业乡转变成了电站后勤服务基地。如今,小湾东镇年财政收入在南涧的排名由倒数第二跃为八个乡镇的首富。隔江相望的凤庆县小湾镇同样收益颇丰,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四年翻了一番多。小湾水电工程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它所影响的范围已从周边乡、镇辐射到了县、州市乃至整个云南省。

    澜沧江公司在做好水电移民安置工作的同时,还大力改进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凤庆县鲁史镇交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公司增加投资近2亿元,新建漭街渡特大桥,解决了当地约10万居民的对外交通,为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宾川移民安置点的建设,公司在移民安置配套水利投资的基础上再投资2600万元,促成大理州政府规划好的引洱入宾工程北干渠开工建设,解决了宾川四万多亩的农田灌溉用水问题,促进了地方农业发展。新增投资4000万元,帮助改建了思茅港对外公路和思茅港镇公共基础设施。在筹建景洪电站时,投资近3000万元资金改造景洪老大桥、改建沧江北路等,盘活景洪市江北一带的发展。结合云南省交通规划和澜沧江上游水电规划,规划建设澜沧江上游库周公路,改善库周交通,促进库周发展。

    做好后期扶持工作,是让移民长期受惠的重要举措,澜沧江公司多年来对此始终高度重视,累计向云县、景东、南涧3个县拨付库维费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3505万元。漫湾电厂坚持与所在地开展“厂镇共建”活动,先后投入70余万元为漫湾镇装设路灯、栽种街道花木、修建农贸市场等。投入资金109万元新建集镇基础设施、修缮移民危房、新建垃圾场、扶持村民种植经济林。坚持与所在地开展“厂镇共建”活动,自2002年起漫湾电厂还累计投入近百万元资金,无偿为库区群众提供了共计80余万株紫胶苗,每株紫胶每年可产生数十元的收入,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澜沧江公司在做好水电移民安置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号召,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云南扶贫开发事业。设立扶贫专项资金,开展定点挂钩扶贫,“兴边富民”对口帮扶等,先后建设了6所希望小学及一批人畜饮水工程,企业员工积极捐资对库区贫困学生进行长期结对帮扶助学,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王永刚  张雪飞 (云南日报)

5、坚决执行"4不批" 山东环保局拒批百亿违规项目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7年04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559751.html

涉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30余个

  本报济南4月3日电 记者苏长虹从山东省环保局获悉:2006年以来山东省共拒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30余个,涉及总投资上百亿元。

  据山东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山东省共审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501个,涉及总投资4501亿元,拒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30余个,涉及总投资上百亿元,还对2251个新开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进行了清理,处罚181个违法违规的项目。

山东省环保局表示,2007年,将继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在建设项目中坚持“四个不批”: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对已无环境容量的地区,新上增加污染物总量的项目坚决不批;对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生态脆弱及敏感区,影响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批;对毗邻居民区的化工等有环境风险的项目坚决不批。同时,山东省环保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程序,制订规范的“企业限批”、“局部限批”、“区域限批”制度,并把重点排污企业、重点流域及主要城市空气治污作为2007年环境治理的重点,实现年度二氧化硫7%和化学需氧量5%的减排任务。

6、海南24企业入国家环保重点监控 安装自动监控

来源:海南日报2007年04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562225.html

记者今天(3日)从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获悉,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公布了一批环境污染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海南共有24家企业名列其中。其中,废气污染源4家,废水污染源18家,污水处理厂2家。

    据了解,近两年内国家和地方将安排资金在重点企业建设污染物自动监控监测系统,并实现全国联网,便于国家环保总局直接掌握其排污信息,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管理。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污染控制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以上4家废气污染源年排放二氧化硫17595吨,占全省排放总量的80%。18家废水污染源年排放废水污染物COD8453吨,占全省工业排放COD的71%。

    为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管理,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作为污染治理的重点,所有重点监控企业都要安装自动监控系统,并与各级环保部门监控系统联网。监测部门至少每月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环境监察机构至少每月对这些企业进行一次现场执法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和自动监测、监督性监测数据,会同监测、统计等部门逐月核定其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并据此征收排污费。

据了解,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确定,原则上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部企业排放量65%以上的企业为基础确定。比如,废气企业的确定是在2005年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库中,以8万多家重点调查企业为基础,分别对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排队,筛选出排放量之和占全部工业排放总量65%的一部分企业,作为国家重点监控对象;3种污染物中有1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进入65%范围的,均纳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将每年调整一次。(记者侯小健)

7、河南今年将关停170家污染企业 

来源:新华网2007年04月0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7-04/04/content_5933187.htm

    新华网郑州4月4日电(记者李丽静)今年河南省将对不遵守环保法律法规,长期违法超标排污的170家污染企业彻底关停。

    河南省确定将卫河、惠济河、贾鲁河3条河流,氨氮排放量较大的化工(化肥)、医药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省第一位的电力等3个行业,以及133个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作为省定的环境综合整治重点。经初步核查,以上重点流域、区域共涉及18个省辖市,需要关闭、停产治理、限期治理企业有170家。

记者从河南省环保局获悉,这个省2006年确定的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顺利,依法应关闭取缔的337家重污染企业和生产线已全部关闭。

8、广西桂林:对漓江上游水质进行24小时监测

来源: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07-4-4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290.html

    4月3日,记者从市环保部门获悉,我市将在城北水厂取水口上游,新建大河水质自动监测站,24小时连续监测漓江流入桂林市区前的水质情况。

    一旦漓江上游出现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环保部门能迅速做出反应,采取应变措施保护饮用水源。

  据了解,大河水质自动监测站计划在2007年完成,监测系统由采水工程、配水单元、在线仪器分析、控制及数据采集、远程管理及相关辅助等五个部分组成,监测内容涉及18项指标,将对漓江水质污染和水生态系统问题起到预警作用。监测数据也会实时地发送到国家环境监测总站。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我市在大河这一漓江断面都定期进行人工采样监测,每月一次把数据上报到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用来与阳朔龙头山断面的数据对照,反映漓江市区段的水质情况。近年来随着城北水厂的建立,我市迫切需要加强漓江城区上游水质的动态监测,以确保饮用水源安全。自治区在《江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方案》中,把建设漓江(大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列入其中。这位负责人还表示,自动水质监测站能大大增加采样监测的频率,但监测指标只限于最关键的18项,不能涵盖所有水质指标,因此每月人工采样分析的方式不会停止,漓江市区段水质仍能继续得到全面监测。

9、新华网:三峡右岸电站即将投产发电

来源:新华网2007年4月3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0196

新华网宜昌4月3日电(记者江时强、李志晖)记者3日下午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获悉,三峡工程右岸电站首台机组22号机已经安装完成,即将进入有水调试阶段,并在不久后投产发电。

2007年是三峡右岸电站机组安装的高峰期,按计划将投产发电4台机组。三峡电站共计划安装26台70万千瓦水电机组,左岸电站14台已全部投产,右岸计划安装12台,其中8台为国产机组,4台为进口机组。

4月3日15时48分,三峡工程右岸电站26号机组转子开始起吊。70分钟后,转子平稳落入26号机坑,标志着三峡右岸电站首台国产机组也全面进入总装阶段。

26号机组转子由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供货,葛洲坝机电建设公司负责安装。转子组装工作于2006年7月14日开始,至2007年4月2日全部完成,历时近10个月时间,组装质量情况优良。

除22号机、26号机外,18号机、21号机也正处在施工安装之中,有望今年内投产发电。

10、黄河下游供水即将实现“数字化”

来源:黄河网2007年4月4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0238

本站讯 近日,记者从黄委供水局获悉,黄委即将投资兴建一套“实用、先进、高效、可靠”的“黄河下游数字供水管理系统”。

黄河下游及沿黄地区,地表河流少,水资源贫乏,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黄河水的依赖性较大,引黄供水具有很大潜力。据统计,2001年~2006年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平均每年引水量达68.44亿立方米(河南17.83亿 立方米,山东50.61亿 立方米),其中:农业62.14亿 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90.80%,非农业6.30亿 立方米,占9.20%。

根据国务院《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黄委供水体制改革已于2006年6月底全部完成。目前,黄委黄河下游引黄供水管理体系由黄委供水局、山东供水局、河南供水局,以及山东、河南下设的供水分局、引黄水闸管理所三级组织机构构成。黄委供水局担负着引黄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和供水工程的统一管理等工作。

黄河下游引黄供水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观测方式,自动化程度低,误差大,使黄河下游水量不平衡值达30亿立方米,为了维护黄河供水利益,提高供水管理水平,黄委供水将实行“数字化”革命,建立具有黄河供水特色的“黄河下游数字供水管理系统”。

“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也为“黄河下游数字供水管理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字供水”系统将集成已建的“数字黄河”工程成果,充分利用黄河下游通信工程,集成数字水调、水文数据、水质监测数据、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与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大量成果来提高供水管理水平。“黄河下游数字供水管理系统”建成后,可使引水计量达到“在线、适时、精确”的要求,并为供水安全、水费征收、政务公开等创造必要的条件。

11、珍稀鸟类云集 崇明北湖渐成“候鸟后花园”

来源:上海青年报 2007年04月04日 顾佳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04/095011565006s.shtml

  2003年7月,崇明岛北部滩涂狭长的海湾部分被人工筑坝合围,形成了与潮汐相通的半咸水湖——崇明北湖。三年多来,宁静的北湖为候鸟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停栖场所。记者日前获悉,上海野鸟协会等民间组织去年在北湖调查时,发现几十种珍稀鸟类栖息在此,我国特有珍稀鸟种震旦雅雀主要栖息地也在北湖。这里已经演变成为一片“水鸟后花园”。

  蓝色北湖少人干扰

  崇明北湖位于崇明岛北侧,原先是由长江口冲积半岛“黄瓜沙”与崇明岛主体部分合围而成的狭长形海湾。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年年引来不少候鸟栖息觅食。2003年7月,在“黄瓜沙”两侧人工筑坝合围,一个与部分潮汐相通的半咸水湖泊形成了。北湖及其滩涂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湖泊面积18平方公里。由于这里的盐度较高,水体湛蓝,是除了宝钢陈行水库外,上海第二个能见到蓝色水面的湖泊。

  在围垦后,北湖具备了更好的水鸟栖息环境。北湖不但拥有宽广的水面,深受“雁鸭类”候鸟的喜爱,还拥有滩涂、芦苇荡等绝佳的隐蔽栖息环境。在北湖的东侧,泥沙淤积速度飞快,形成了大片泥滩,涨潮时,潮水淹没了泥滩,落潮时,各种鱼类、底栖动物资源就露出水面,给鸟儿们提供了丰富的食源。

  更重要的是,北湖目前仍处于原始封闭的状态,几乎没有人为干扰。就这样,蓝色的北湖在短短三年间,成为大批鸻鹬类以及雁鸭类候鸟春秋过境、冬季栖息最理想的“后花园”。

  濒危鸟类云集北湖

  调查人员告诉记者,“东西长17公里的北湖一到冬季,就能见到上万只野鸭成群飞起的壮观场面。”不仅如此,根据野鸟协会等民间鸟类组织的调查,这里鸥、鹭、鸻鹬、鸭子等水鸟种类异常齐全。去年,调查人员在北湖发现了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黑嘴鸥;列入“中-日”与“中-澳”保护协定的红喉潜鸟、翘鼻麻鸭、红头潜鸭、斑背潜鸭、金斑鸻、大杓鹬、翘嘴鹬、三趾鹬、阔嘴鹬等几十种水鸟,以及鹗、游隼等傍水猛禽。

  在调查中,调查人员还发现,北湖的芦苇荡里生活着中国独有的珍稀鸟类震旦雅雀,这种小鸟以长江口为主要分布区,在上海其它沿海滩涂湿地极为少见,而北湖的芦苇荡里则有稳定种群,北湖已经成为这种珍稀鸟类在上海的主要栖息地。

  北湖类似香港“米埔”

  上海位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线的中路,是候鸟长途跋涉必经的中转站,然而沿海滩涂多被围垦利用,候鸟来此真正能停歇的栖息地非常稀少。北湖保存有大面积的潮上带滩涂,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大量候鸟在海水涨潮时提供了优良的栖息与觅食场所。

北湖与大陆相连,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候鸟自由飞翔的情景,而候鸟又可与人类保持一定距离,这里的地理条件十分类似于香港的“米埔”。上海拥有长达449.66公里的海岸线,至今仍没有一个像“米埔”一样融合自然保育、科普教育和观鸟游为一体的湿地。上海野鸟会等民间爱鸟人希望北湖能成为上海的“米埔”,给鸟儿们留下一片生存的乐园。

12、专家称乱排生活污水致广州河涌治污效果欠佳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7年04月04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04/092111564562s.shtml

  今年3月,广州杨箕村旁的河涌里脏水一片,一只死鳄被发现。一名环卫工说,他怀疑是河涌被污染的脏水导致鳄鱼死亡。本报记者范舟波摄

  珠三角城市群检讨(第一期)之治水之道

  开篇语

  从空中俯看,南中国海岸这片狭长的冲积平原上,点缀着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广州、深圳、珠海、澳门、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

  28年前,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浪潮就是在这里涌起。此后年年大雁南飞,搅动着这片土地活力迸发。工厂林立,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城市灿若群星。

  如今这里已是世界的工厂,生产的牛仔裤、T恤、皮具流向巴黎、伦敦、纽约……这里聚集着黄皮肤、黑皮肤还有蓝眼睛,是世界淘金者的乐园。

  然而,居安思危。富裕了的珠三角平原开始日益紧迫地思考着一系列问题:如何建设更适宜人居的和谐生态?如何长期保持城市群竞争力?种种拷问和思虑,都希望着能找到一条最适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今日起,本报近期将在每周三陆续推出“珠三角城市群检讨”系列报道,从环境、资源、能源、城建以及人员迁徙流变等方面探讨未来这片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检讨”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找出本人或本单位的思想、工作或生活上的缺点和错误,并追究根源”。二是“检验;研究”。我们这里的“检讨”就是后者之意,旨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回顾来路,检阅现实,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如果广州的河涌也有记忆,那么在其记忆的最深处,定是蓄满了浓郁的岭南风韵:河道弯曲,水流清澈;古榕成阴,草树繁翠。临水而居的涌边人家从岸边小楼探出头来,用温软的九调粤语,对涌上摇曳而过的舟楫上的撑船人道一声“早晨”。

  这幅如画景象已经离开我们太久太久。

  记者走访发现,在五羊新城河涌、新河浦、东濠涌、猎德涌、赤岗涌、车陂涌、天河路河涌等中心城区正在整治或已经整治过的河涌,水质并未见明显改善,气温上升时行人均掩鼻而过。

  今年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广州市长张广宁在市政园林局调研时说,今年我们要将河涌综合整治作为政府一号工程来抓。今年2月出台的《广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也提出:“十一五”期间,要让广州人望而生厌的“臭河涌”得到根本治理。

  据了解,目前河涌整治的难点主要在征地拆迁方面,像沙河涌、车陂涌、猎德涌等重点整治河涌,沿线有多处“钉子户”扎根。此外,多位污水处理专家均表示,一些市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造成治污效果欠佳的一大原因。

  两代人眼里的新河浦

  刘老先生坐在新河浦路河涌的栏杆边钓鱼,他身旁的水桶里已经有两条约10厘米长小鱼畅快游来游去。而面前的河涌,水虽未清澈见底,却也能隐约看到河底的水草和偶尔游过的鱼虾。“上次在这里钓鱼,是40年前的事了。”老广州刘老先生悠闲地提着钓竿说,“相片藏久了会泛黄,但河涌在我心里永远是绿色。”40年前,在新河浦岸边,他邂逅初恋并最终结为伉俪。当年他经营爱情的方式,是隔三差五在河涌里摸一篓鱼虾蟹送给心上人。

  河涌边的爱情,只是过往年代一种生活情景的缩影。刘老先生的儿子小刘在新河浦长大,至今他仍然记得小时候跟小伙伴们在河涌边抓鱼嬉戏。可是成家立室后,他搬离了新河浦,“老一辈的人说靠水才旺,但前些年住在河涌边太臭了,一年四季都不敢开窗。”小刘说,老人们不舍得离开住惯的地方,年轻一代却有自己的选择。

  河涌水可当墨汁写字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这是古人对广州城的山水格局和空间环境结构的描绘,山水格局一直是广州的骄傲,水系也维系广州的繁荣。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梁国昭说,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水城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广州其实也是一座地道的威尼斯式水城,而且作为水城的历史比威尼斯还悠久。

  “早前广州城内满布弯弯曲曲的小河道,水路交通是广州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梁国昭说,至少在宋代或更早的时候,广州城内就形成了六脉渠水道网。据清代六脉渠图所示,六条渠均大体呈南北走向,分布于城市中轴线(今越秀山-广州起义路-海珠广场一线)的东西两侧。东侧三条称左一、左二、左三渠;西侧三条称右一、右二、右三渠。左一、左二和右一、右二渠向南穿出城墙注入城南的护城河玉带濠;左三和右三渠自北向南流分别折向东和向西出城注入城东和城西的护城河东濠和西濠。

  如今,虽然城区大量湿地已被开发,古六脉渠水系也已湮灭,但广州老八区的231条河涌,以及番禺、花都两区密集的河湖塘田与滨海滩涂,使广州仍然保持了一个湿地城市的特性。

  上个世纪末,随着广州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膨胀,河涌成了“排污渠”、“臭水沟”,污水不仅污染了河涌,还一直流入珠江。例如东濠涌,以每小时产生垃圾300公斤计算,每天就7.2吨。光这样污染严重的河涌广州有14条,全部大小河涌231条,总量可想而知。“河涌成为广州最大的排污口,不少河涌的水可以用来当墨汁写字。”有人这样形容广州的河涌。由于历史原因,广州很多地方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到河涌,然后再汇入珠江。尤其是一些城乡结合部,大小粪便未经任何处理直排河涌。一到炎热天气,不少人经过河涌时都是掩鼻而过,臭不可闻。流经城市的河涌收纳了城市生活生产污水,涨退潮的时候直接排到珠江干流,河涌污染对珠江水质构成严重威胁。

  整治后仍难见“小桥流水”

  1998年3月,广州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率先提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决定。2000年,《广州市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提出了“以生态优先为基础、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型生态城市”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战略,8年间,广州先后编制实施了《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建设计划》、《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151个专项系列规划。8年间,广州每年投入200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由30万吨提高到155.3万吨。8年间,财政共投入100多亿元实施水环境治理,以河涌综合整治为重点,完成了56条河涌、总长385公里河段的综合整治;28条河涌的截污,40条河涌的清淤,使水环境质量好转。

  2006年7月12日,4600多名广州市民一起下水,重新接续起已中断30年的珠江横渡活动。2006年11月20日,广州顺利通过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国家大考”。

  据了解,广州排放到珠江的污水中约有78%来自城市生活污水。近日记者再次走访五羊新城河涌、东濠涌、猎德涌、赤岗涌、车陂涌、天河路河涌等中心城区正在整治或已经整治过的河涌,这些河涌水质未见明显改善,气温上升时行人均掩鼻而过,这些地段与人们预期的“小桥流水人家”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1] [2] [下一页]

13、祖龙事件引发的思考:别让"人造景观"毁了景观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4月04日刘文波

http://env.people.com.cn/GB/5559753.htm

  河南新郑始祖山上冒出的“华夏第一祖龙”已经被认定为环保违法项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也明确出台了处理意见,事件至此似乎告一段落,不过,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引发了众多热议,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如何不让“祖龙”事件重演,更值得我们思考。

  匆匆上马 粗制滥造

  警惕各地人造景观泛滥

  实际上,近年来宣称“弘扬传统文化”,制造大型“人造景观”的,并非只有河南新郑“祖龙”这一家。

  据不完全统计,大中型“人造景观”在全国数以万计,名头数不胜数,如世界公园、三国城、西游宫等等,仅和《西游记》沾边的人造景观,全国就有几百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王学泰认为,许多所谓的“人造景观”,和新郑始祖山上的“巨龙”一样,并不太可能给游客带来人文体味。规划者、建设者以及赞赏者,多多少少都有一种好大喜功的虚骄心态,典型的例子就是动不动要争一个“世界最大”、“吉尼斯世界纪录”或“盛世巨筑”等。

  有关方面估计,我国目前的人造景观总投资已超过700亿元,占地面积超过24万余亩。稍有规模的景观,投资都在千万元以上。许多地方在缺少科学论证的情况下,盲目上马,致使数量多、精品少,既侵占了土地资源,又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这些数量多,占地大,投资巨的人造景观,现状又如何呢?

  据统计,大多数人造景观已风光不再,处于萧条状态,或拆、或改、或倒闭。有专家忧心忡忡地说,当初“一窝蜂”地赶潮上马,后来一连串关张歇业,这笔投入产出的账,真不知该如何计算。  

  珍惜传统 尊重自然

  人造景观需科学论证严格把关

  王学泰认为,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古老的文化遗存和浓厚的历史积淀是需要认真保护和研究的,而不能像某些人那样,为了“圈钱”轻率打出“传统”的牌子,一味地炒作概念。这并非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弘扬,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轻慢和糟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园林研究所所长孙凤岐教授表示,投资兴建人造景观并非不可以,古今中外,都有不少人造景观取得了成功,像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近几年我国各地相当多的“人造景观”,只是头脑发热的产物,从一开始就缺乏科学的论证,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在景点建设上又囿于模仿,风格雷同,缺乏文化含量和地方特色,建成后往往成为“鸡肋”,运营都成问题,更不用说收回投资了。

  孙凤岐认为,要慎重建设人造景观,首先要尊重自然,人造景观要和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不能对周围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后果;其次要精心设计,准确赋予其文化内涵,体现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

采访中,也有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应引导人造景观建设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应该在项目立项审批时严格把关,把那些明显与当地环境不适应,又浪费资源和能源、损毁环境的“景观”项目坚决挡在门外,使人造景观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不能再上演“祖龙”这种等媒体曝光后才发现项目违规违法的事件。

14、保护环境有时只需多走两步

来源:新华网2007年04月04日 刘  鹏

http://env.people.com.cn/GB/5559770.html

  前些日子,环卫部门在笔者单位门前的空地放置了一条垃圾船,本来是为了改善之前垃圾遍地的现象。但一段时间以后,垃圾船前的实际状况却并没有改观:垃圾船外依然垃圾横飞,垃圾船内倒是空空荡荡。

  笔者观察了几天以后发现,不少市民也许是为了贪图方便,也许是怕走得太近脏了自己的鞋底,他们走到离垃圾船还有七八米远的地方,就扬起手把垃圾向垃圾船里抛去。可是普通百姓难有“百米穿杨”的身手,脱手之后的垃圾难免失了准头,最终落在垃圾船外。而其实这种现象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并不鲜见。

  一个城市的环境卫生情况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政府清理力度的大小和资金投入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因素是这个城市市民素质的高低,以及卫生和环保意识的强弱。

  在很多城市,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宣传标语:“城市就是我的家,环境卫生靠大家。”可更关键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不是都能时刻牢记这条标语,把口号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去,在倒垃圾的时候,多走两步路靠垃圾船近一点再倒;想要方便的时候,多走两步路找个公厕;倒污水的时候,多走两步路找个下水道代替门口的水坑和草坪……

  笔者以为,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上,政府部门要做的,除了发动群众加大打扫力度之外,更要加大宣传和教育,让广大市民从根本上提高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如果只是一味被动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整治清理,而不宣传教育广大市民主动地保护环境卫生,难免陷入“脏了打扫,扫了又脏”的恶性循环。

保护环境有时真的只需要多走两步。有多少人能迈出这两步,反映出的是中国人的整体素质的高低。

15、"污染者付费"不如"污染者负担" 

来源:上海证券报2007年04月0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04/04/content_5932269.htm

漫画刘道伟

    据报道,中国即将步入“污染者付费”时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在4月2日开幕的“二00七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年底前中国所有城市均将收缴污水处理费,并逐步提高收费标准,所有设市城市均要在规定期限内收缴垃圾处理费。

    目前,中国污水处理费严重偏低,36个大中城市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平均每吨只有0.67元人民币,不足处理成本的七成。同样,征收垃圾处理费在一些城市还属空白。中国偏低的资源环境价格既未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亦未充分反映环境治理成本。为逐步改变这一状况,有关部门引入了“污染者付费”的概念并予以强调。据透露,除了将收缴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外,中国还将提高工业企业排污收费标准,逐步将二氧化硫排污费标准提高至弥补治理污染成本的水平。

    引入“污染者付费”原则,意在使污染者通过付费弥补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从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这一原则本身的缺陷可能影响有关部门的期许。

    “污染者付费”容易给人造成一种付费即可污染的错觉,它给人的直观感觉是污染者所承担的环境责任形式只是经济性补偿即“付费”。实际上,“付费”只是污染者对污染环境所作出的经济补偿,污染环境者还将承担诸如停止污染、治理污染、安装污染处理设施、恢复原状甚至为建房受损者作出赔偿等环境责任。片面地强调“污染者付费”容易掩盖除经济补偿以外的更重要的其他责任。

    因此,“污染者付费”来源于欧洲,但是欧洲现在已经用“污染者负担”原则替代了“污染者付费”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不仅涵盖了承担对污染作出经济补偿的“付费”责任,也涵盖了包括停止污染、治理污染等等在内的一系列责任。

    是什么让欧洲人作出了这种改变呢?原来,欧洲人认识到,“污染者付费”原则无法阻止那些唯利是图者对环境的破坏。一方面,他们可以将一部分经济责任通过纳入到产品价格中转嫁给消费者。另一方面,他们也常常通过肆无忌惮地污染环境换取更大的收益。而且,一些污染事件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造成的伤害常常是看不见的,无法准确“计费”,容易让污染者逃避责任。由是,欧洲人逐渐认识到了“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局限性,而代之以“污染者负担”原则,让污染者付出更大的远超过其收益的代价。

    在我国,甚至目前连“污染者付费”阶段都没有真正达到。许多污染企业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关照”下,大肆污染环境而不必“付费”。另一种情况是,污染企业通过“付费”换取一些环保部门或地方政府对其污染行为的放纵。甚至,有的地方只收费而不治理,把收费当成了终极目的,这种做法更是对环境保护没有任何益处。

    比如,2006年3月9日,建设部水务处处长曹燕进透露,截至2006年已有475个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处理收费制,但是仍然有150多个城市未开征污水处理费。她说目前中国有一半城市污水处理厂未建或者在建,管网配套工作没有跟上。已经建好的利用率不高。2004年底全国污水处理厂的负荷率只有65%,部分污水厂建好后就未投入运行。

    这就是说,许多城市依然在为收费而收费,没有把收费真正用于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像这种收费又有什么意义呢?

    鉴于我国环境恶化的严峻局面,我国应明确“污染者负担”原则,而慎用容易引起歧义的“污染者付费”原则。(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