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2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周生贤:至少4大原因致上半年环保答卷不及格
2、环保总局着手制定环境健康损害补偿法律框架
3、北京安徽等省市与环保总局签污染物削减责任书
4、各路"神仙"共同参与 环保决策坚决做到"三个不"
5、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区水土流失近170万平方公里
6、"世界水周"瑞典开幕 专家指出全球1/3人口缺水
7、水资源稀缺"发展速度"惊人 未来20年形势严峻
8、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湖北泗河污染调查(图)
9、伴着污染企业生活四年数万居民身心俱损
10、榆中银山硅铁厂烟尘致上百亩庄稼减产
11、重污染企业从城市迁往农村 受害村民抗议遭羁押
12、济南限期治理21个污染项目 14家为重点污染源
13、河南环保部门:污染环境再好的项目也要"枪毙"
14、干涸的渭水之源 (汪永晨)
15、公众参与是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
16、水资源合理分配系于明晰水权
1、周生贤:至少4大原因致上半年环保答卷不及格
来源:新华网2006年08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728929.html
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这项约束性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然而,最新统计数据却清楚地表明: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日前在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形势时说,责任书不落实就是“空头支票”,最痛心的是无效劳动,强调要“必须看到”这一点。
既然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为何不降反升?症结何在?
“在发达国家上百年时间的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现在却在我国集中出现了”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加快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仍十分尖锐。”周生贤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依据对17个省(区、市)有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2%、5.8%。而随着‘九五’后期和‘十五’期间建设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主要污染物产生量还将继续增加。”
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1万起,环境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5亿元。
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但具体哪个地方“贡献”最多?对此,环保总局有关部门答复,目前正在汇总之中,对全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在进一步核定后向社会公布。
“在发达国家上百年时间的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现在却在我国集中出现了。”对于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周生贤毫不掩饰自己的忧虑。目前,我国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近1/5的土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近1/3的土地面临水土流失,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
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之所以敢忽视,恰恰是环保执法不力、企业违法成本太低和缺乏对官员问责所导致的
群众高度关注,同时国家又有约束性的硬指标,但为何一再欠账?
在周生贤看来,至少有四大原因导致部分地区上半年交不出令人满意的环保答卷。
──违法违规建设问题比较突出,环境监管不到位。有的县级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只有30%至40%,即使履行了环评手续的企业,也有一半没有做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今年以来,一些与污染有关的行业投资增速有所加快,如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同比增长45.7%,非金属矿采选、制品业投资同比增长48.4%。有关部门对8省(区)亿元以上新开工建设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0%的项目在征用土地、环境评估、审核程序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违规现象。
──能耗增长过快,脱硫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上半年,新增投产煤电装机容量3200多万千瓦,同步建成并运行脱硫设施的只有一半;去年投产的燃煤机组5500万千瓦,安装脱硫设施的只有40%左右。同时,未采取任何污染治理措施的小火电机组又增加了1000多万千瓦。
──建设项目的陆续投产,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压力。今年上半年,国家审批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监测项目比去年同期增加57项,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19.2万吨/年;新增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5万吨/年。随着“九五”和“十五”期间的一些项目在今年陆续建成投产,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将继续增加。
──出口继续增长,加大了国内资源环境的压力。由于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仍未发生根本转变,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要素投入实现,消耗了大量国内资源,留下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些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之所以敢于置环保事业于不顾,恰恰是环保执法不力、企业违法成本太低和缺乏对有关官员的管理问责所导致的。
如果把年度目标放在一边,即使最后达到了要求,而前几年的大量排放不仅会加重环境污染,而且还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的主要责任在各级人民政府。要让那些漠视环境法律法规的领导干部付出代价。”周生贤指出。
今年5月,环保总局与山东等7省政府和华能等6家电力企业,签订了“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启动了“十一五”燃煤电厂脱硫工程。7月,环保总局又与河北等9个省(区)政府签订了“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这是环保部门建立的“环境目标责任制”。周生贤说,下一步,环保总局还将与其他省(区、市)政府签订责任书,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到省、责任到省、任务到省、项目到省”。
如何确保责任书不成为一纸空文?周生贤表示:“对没有完成责任书要求的地方,暂停该地区增加相关污染物排放项目的审批。”按照国家的政策,装有脱硫设施的电厂可以享受每度电0.015元的补贴,他说,今后对没有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不仅要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限产限排,还要全额追缴脱硫优惠资金。据了解,除了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环保部门还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护环境。清理新开工项目、严查环评违法行为也是环保部门下半年的一个工作重点。
从遏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源头着手,环保内容已经纳入到了政绩考核标准。据了解,目前浙江、广东、上海、山东、河北、黑龙江、重庆、天津、吉林、江苏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法规,将多项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十一五’刚刚开始,主要污染物出现上升趋势不足为奇。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观念。”周生贤说,“确定每年削减2%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就是要每年对照指标,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及时制定措施,通过持续施加压力,努力实现削减目标。如果把年度目标放在一边,寄希望于两三年后治污设施建成了,排放总量就会自动降下来,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使最后达到了要求,而前几年的大量排放不仅会加重环境污染,而且还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也不能说是圆满完成了目标。” (张景勇、顾瑞珍)
2、环保总局着手制定环境健康损害补偿法律框架
来源:法制日报 2006年08月2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22/content_4991414.htm
目前,环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而应对的法律法规不是滞后就是空白。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今日告诉记者,该局已在着手制定健康损害补偿机制的法律框架,并拟推动在现有法律中增加与环境健康相关的条款。
环境健康问题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多大的经济负担,据专家采用疾病负担法测算,1995年由于我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所导致的健康损害带给人民的疾病经济负担相当于同年GDP的2.73%至6.74%;用宏观经济评价模型测算,我国2000年室内外空气污染所导致的健康损害使同年中国GDP的增长下降了0.37‰。这位专家说,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环境对策控制空气污染,到2020年,由于健康损害导致我国GDP的损失将达1%。
有关专家表示,环境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威胁社会安定团结,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有关环境健康问题的法律法规规定并没有与环境健康问题形成正比。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健康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对于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我国的环境健康工作起步较晚,现行的环境制度中尚未明确环境健康工作的要求。环境健康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比较缺乏,现行的环保管理标准、政策、法规大多缺乏与健康问题的衔接。
他说,由于政策法规未能及时跟上环境健康工作的需要,致使行政、法律部门在处理涉及健康的环境纠纷过程中,对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依据和执法手段,难以切实有效地维护污染受害者的利益。另外,环境健康领域基础研究和调查严重滞后。一方面因环境污染导致人体健康损害事件不断发生,另一方面,对这些事件的调查范围、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甚至对很多环境事件根本没有进行过调查。他认为,正是由于没能全面掌握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引起健康损害的基本情况和数据,才给环境污染与健康损害的因果关系的判定带来困难,难以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容易导致在处理问题时处于被动局面。
这位负责人说,国家环保总局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目前已决定从制定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判定标准和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损害的污染源追踪技术规范入手,进行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疾病的环境健康专项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底数,找准问题,逐步启动有关条例、法规的制定工作,逐步形成完善的环境健康损害受理、判定、赔偿的组织机构、工作程序和法律体系。
他认为,由于我国环境健康工作刚刚起步,立即着手进行专门的环境健康法律法规,还为时尚早。国家环保总局将在制定健康损害分级及补偿机制的法律框架的基础上,在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起草和制定过程中,会积极增加环境健康相关的条款,如在制定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法中增加人体健康评价导则及相应条款;在环境污染赔偿法中增加健康损害赔偿的内容;在《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增加环境健康调查时的数据调用等。(郄建荣)
3、北京安徽等省市与环保总局签污染物削减责任书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6年08月2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22/15019818227s.shtml
中新网8月22日电 据环保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北京市、安徽省、陕西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分别与国家环保总局签订削减目标责任书,明确“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削减目标和任务。
北京市副市长吉林代表北京市政府与国家环保总局签订了北京市“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和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责任书明确,北京市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要在
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4%;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4.7%。
安徽省人民政府近日与国家环保总局签订安徽省“十一五”水污染物及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责任书要求,到2010年底,安徽省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目标控制在41.5万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9万吨,削减比例6.5%。其中淮河流域COD排放量控制在5.6万吨,削减率为10.4%。全省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控制在54.8万吨以内,其中火力发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35.7万吨。
陕西省副省长洪峰代表陕西省人民政府同国家环保总局签订了“十一五”水污染物和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责任书要求,到2010年底,陕西省必须将COD排放总量控制在31.5万吨,其中黄河流域COD排放量控制在27.41万吨,南水北调中线流域COD排放量控制在4.09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81.1万吨以内,其中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31.2万吨。
云南省政府与国家环保总局签订了云南省“十一五”二氧化硫、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责任书明确,2010年,云南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控制在50.1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7.1万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4万吨,削减率为4.9%。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洛桑江村与国家环保总局签订的“十一五”期间水污染物和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明确,到2010年底,西藏自治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保持零增长,努力控制在1.4万吨;全区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努力控制在0.2万吨。
4、各路"神仙"共同参与 环保决策坚决做到"三个不"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06年08月2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22/content_4990517.htm
由86位著名环保专家组成的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两委”)日前在京宣告成立。我国由此开始建立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吸收各路“神仙”,共同参与环保
“我们要以大海一样的胸怀,广泛吸收各路‘神仙’,共同参与环保事业,把环境科技作为桥梁和纽带,形成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全国环保科技大会上这样解释成立“两委”的初衷和意义。
由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5%,农村约有3.6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90%的流经城市的河段受到污染……我国正处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污染事故和纠纷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迅速提高的矛盾凸现期。
“这个时候科学民主决策就尤为重要,如果决策不好,就会走更大弯路。”周生贤说。
环保总局:坚决做到“三个不决策”
“两委”分别由49位环保专家和37位环境科技专家组成。其中有30位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
刚刚入选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马中说,隶属于环保总局的机构往往不能、不敢、不愿说一些反对的话,但科学技术委员会从体制上比较超脱,可以客观地开展研究,提供决策建议。“独立性使我们可以站在国家的立场来反映和解决问题,这对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是有益的。”他说。
在“两委”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周生贤表示坚决做到“三个不决策”:不调查研究不决策、不科学论证不决策、不集体讨论不决策。
“两委”委员: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坦诚的沟通平台
“过去对一些问题的处理,重要的失误就是缺乏科学民主决策。控制环境污染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光靠环保总局的力量是不够的。”作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我国首任环保局局长、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表示。
清华大学副校长、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陈吉宁说:“两委”的建立,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关键是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坦诚的沟通平台。(记者顾瑞珍、吴晶、白瀛)
5、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区水土流失近170万平方公里
来源:新华网2006年08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728321.html
据中国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吴道喜披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公里。
吴道喜近日在贵阳举行的“中国·贵州水问题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横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面积约为46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48%。
吴道喜说,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多样的气候因素、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
据介绍,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自然特性复杂多样,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程度不一,因而形成多种类型的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长江流域是中国山洪灾害较为严重的区域,流域内各省市尤其是上中游地区每年因山洪造成几百亿元经济损失。(周芙蓉)
6、"世界水周"瑞典开幕 专家指出全球1/3人口缺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8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727198.html
以关注水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发展和减少贫穷为主旨的第十六届“世界水周”,2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开幕。
今年“水周”的主题是“超越河流――共享利益与共担责任”,相关活动由瑞典国际水资源研究所(SIWI)主办。来自1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人将在“水周”活动中探讨水资源管理现状,交流相关经验。“世界水周”一直以解决贫穷、饥饿、疾病、环境恶化和扩大性别平等,保护和利用水资源为核心关切,尤其重视水资源项目或发展的能力建设、各种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以及相关后续措施的实施问题。本次“水周”将持续到本月26日。
据新华社巴黎8月20日电 (记者卢苏燕)国际水资源管理专家在此间发出警告:面对迅速增长的全球人口,世界水资源管理观念必须发生彻底转变,才能避免在50年后出现全球严重缺水的局面。
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弗兰克·赖伊斯贝尔曼20日对法国媒体表示,全球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超出人们的想象。根据全世界700多名专家在过去5年里进行的调查,全世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足以满足未来50年人口增长的需要,但由于人为因素,目前全球1/3的人口已经面临缺水问题,如果不尽快转变水资源管理观念,50年后人类将不可避免地遭受更为严重的缺水问题。
目前最为紧迫的就是要减少农业用水。赖伊斯贝尔曼对此解释说,目前,农业用水已经超过全世界用水的74%,现在全球人口为61亿,50年后将增加到80亿至90亿,因此只有设法用尽量少的水生产更多的食品。他认为,减少农业用水的办法包括:大力发展和推广依靠雨水的农业、开发引进耗水少和耐旱的农作物以及建设小型水坝和灌溉系统等。(雷达)
7、水资源稀缺"发展速度"惊人 未来20年形势严峻
来源:新华网2006年08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727438.html
在第五届世界水大会定于9月10日在北京举行之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部分淡水公司用户、200家最大的食品、石油、水和化学产品公司的科研人员最近对世界水资源的现状及未来20年的严峻形势作出了不容乐观的预测。预测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淡水供应对全球经济日趋重要,到2015年霍乱可能再回伦敦,非洲人集体移民可能导致欧洲出现内乱,而中国经济则有可能陷入困境。英国《卫报》8月17日刊登一篇署名文章,题为《缺水的代价:内乱、集体移民和经济崩溃》,要点如下:
来自壳牌、可口可乐、宝洁、嘉吉等公司的分析家们近日表示:随着各国日趋富裕,对水的需求也将日益加大,未来20年形势将非常严峻。
他们预测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形:内乱加剧、亚洲出现先繁荣后萧条的经济周期,以及大量移民涌入欧洲。但是,分析家又说,水资源稀缺也将鼓励人们开发新的节水技术以及更加合理地管理水。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发言人劳埃德·廷伯莱克说:“中国供水需求日益增长极有可能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以及农业、工业和能源生产用水供应下降。这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工业和农业生产损失,并可能影响到公共健康。这一切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问题在于:企业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难题,同时仍然保持盈利。”
日前,全球环境保护组织和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也加入了这些公司的行列。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说,水资源稀缺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料。该研究所所长弗兰克·赖斯伯曼说:“100年来,全球用水量已增加了5倍,到2050年还将翻一番,主要是灌溉和农业用水增长所致。有些国家已没有水可供生产粮食使用了。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后果将是更加广泛的水短缺和水价迅速上涨。”
水资源管理研究所将要发表的报告指出:世界1/3的人口要么生活在用水过度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的地区,要么生活在水资源稀缺地区。
赖斯伯曼说,印度和中国的生活水平提高可能导致人们对高质量粮食的需求增长,而生产高质量粮食要用更多的水。他预测,今后20年,为了满足世界粮食总需求增长50%的现实,世界各地的水价都将上涨。
据评估,由于埃及没有足够的水自行种植粮食,一半以上的粮食需求依赖进口;而在澳大利亚,由于大量水资源改道用于农业生产,默里-达林盆地也面临着水短缺问题。中亚地区的咸海也是一个例子:苏联时代由于农业用水导致大量河流改道,结果造成普遍缺水,进而造成了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
以下是水资源利用的三种前景:
1、大城市的苦恼和非洲的干旱:到2010年,人口超过1000万的22个大城市将面临着严重的供水和污水处理问题。 中国的形势最为严峻,全国600个大城市中有550个供水不足。工业用水需求不断增长导致水资源开发过度,可供消费者和农民使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这将导致中国粮食产量下降、进口增加,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加剧。世界范围内的摩擦和动荡将加剧。企业将因为用水问题而相互指责、争吵。移民浪潮将从日益受干旱折磨的非洲涌入欧洲。
2、中国将引领循环用水浪潮:到2010年,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供水短缺将成为最严重的政治社会问题。缺水将阻碍发展,乡村地区的穷人将受到伤害,他们的用水及其他需求将让位于不断膨胀的城市和工业。世界各地政府在水资源分配问题上将日益缺乏信任,而贫富差距将由于供水不足而进一步加剧。可是,到2025年,全球“水经济”将在中国的带领下向前发展。巨额投资将用于水的循环利用,海水脱盐成本将大大降低。新型水处理小型加工厂将成为标志。
3、水将成为社会管制手段:水将成为世界各地抗议活动的重要象征。到2015年,跨国公司将经常被指控过多地占用了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各国政府开始把水当成社会管制的一种形式。全球将通过农产品的形式“出口”水。
8、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湖北泗河污染调查(图)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2006年08月2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22/064610792099.shtml
受到污染的泗河河水呈褐色,河里的网箱都变得空荡荡的。
本报讯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郝同前) 今年夏,泗河以及上游两条支流———马家河和茅塔河再次发生污染事件,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水质受到威胁。
流经十堰市茅箭区、丹江口市均县镇和郧县青山镇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泗河,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纳污河”。
●连续的污染使网箱养鱼遭到灭顶之灾
从2005年3月17日至7月25日,丹江口市均县镇寨怀沟村连续发生四次网箱养鱼大批死亡事件,给当地渔民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2005年底,十堰市筹资25万元、丹江口市筹资15万元,对渔民进行了部分补偿。
2006年7月1日至3日,一场暴雨过后,6公里长的泗河内黑红色的污染物再次涌向丹江口水库。泗河两岸的寨怀沟村剩余的网箱及郧县青山镇共1500多箱鱼遭到了灭顶之灾,泗河内漂满了一层白白的鱼虾。这次死鱼涉及丹江口市均县镇寨怀沟村二、三、四、五组64户村民的1046箱鱼和郧县青山镇泗河流域钱家河段的500多箱鱼,直接经济损失估计在1500万元以上。
●村民“靠水”已不能“吃水”
寨怀沟村是丹江口水库边上的一个村,村民们响应国家支持南水北调工程的号召,为了保护生态和水质,山坡地实施了退耕还林,村民们“靠水吃水”,大多转向以网箱养鱼为生。
寨怀沟村二、三组共有40多户村民,其中在河里养鱼的就有33户。他们本想靠在本村水域网箱养鱼来脱贫致富,没想到河水受到了污染,死鱼事件连续发生,养鱼的大多数人家都损失严重。
村民张光成家的65个网箱损失8万多元。家里没有田地,现在生活全靠两个小孩在外打工,每个月往家里寄200元钱来维持。张光成一脸茫然地说,鱼不能养了,现在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在泗河的支流钱家河边,郧县青山镇钱家河村二组村民陈中英告诉记者,她家的猫狗本来最喜欢吃鱼,可现在从河里捕到的鱼,它们闻一闻就走了,根本就不吃。自己捕了一辈子鱼,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记者顺手捡起她船舱里的一条鲇鱼。她说,这是前天刚刚捕到的,当时还是活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尾巴烂掉了。现在这样烂尾巴的鱼很多。
更可怕的是村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村民张光兵说,从前年开始,一到夏天,自己只要赤脚在河边劳作几天,脚就会浮肿腐烂,烂得走不了路,“不知道这河里现在都有什么有毒的东西,连人都受不了。”
寨怀沟村二组村民左启林说,这两年村里患肝病的人不知为何骤然增多,前年就因肝病死了6人,去年又因为肝癌死了1人,最小的年仅32岁。二组现有110多人,现在又有6人检查出得了肝病。
●工业污水是污染罪魁
死鱼事件发生后,丹江口市环保、水产、卫生和疾控部门都赶到现场取样化验,进行专家“会诊”。
丹江口市水产局副局长熊志帮说:“经水产部门技术调查,认定死鱼不属于鱼病和农药中毒所致”。
丹江口市环保部门对发生死鱼事件的水域水质检测后发现,数据中色度、COD(生化需氧量)严重超标,氨氮和总磷两项指标也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而COD超标则是黄姜加工企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所致。
丹江口市疾控中心也对遭到污染的河水进行了检测,发现该水域锰、耗氧量、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同时,还显示水中含有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水体污染严重。
专家经过综合分析后认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上游工业废水集中排放。
几年来,泗河上游茅箭区和白浪高新技术开发区境内入驻了不少工业企业,尤其是黄姜加工厂和制药厂。其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都不可避免地流入了泗河上游的两条支流———马家河和茅塔河。一遇大雨,这两条河里的污染物顺着河流就流向了泗河,最终流到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
十堰市环保局副局长汪尧平介绍,该市30家黄姜加工企业分布在十堰各地。除了9家各投资上百万元建设了废水处理设施外,其他企业均只进行简单的中和处理,废水中COD含量高达每升3万毫克以上。即使是建了废水处理设施的企业,废水处理效果也比较差,出水中COD的含量仍然高达每升1000毫克,超过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10倍。
●“纳污河”竟是城市环保规划设计要求
5月23日,十堰市有关领导到泗河污染现场查看后说,泗河按照十堰市城市环保规划和设计要求是条纳污河流,不适宜水产养殖。当地村民应该发展柑橘产业、进行搬迁扶贫和培训转移。
村民们不明白:为了给这一河污水让路,竟然还要让他们进行搬迁和转移。更不明白在南水北调水源区怎么能存在一条“纳污河”?上游下来的污水连下游的鱼都能毒死,那流进丹江口水库的水质还能保证吗?
对此,湖北省南水北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助理调研员郭军说:“把泗河定为一个城市的纳污河不符合《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规划’要求丹江口水库的入库支流都要达标排放。”
郭军说,中线工程的当务之急是加强水源区保护。泗河虽然流量不太大,但是污染比较严重,这么大的污染是许多单位和企业积少成多造成的。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十堰市尚有许多污染隐患,污染治理任重道远。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实施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等项目,确保一河清水入库,一库清水入京。
湖北省环境科学院总工程师沈晓鲤说:“污水处理的症结不在技术而在于政府。地方保护严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财力,包庇污染企业,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污水治理很不得力,主要应该找找政府的原因。”他认为,如果不能对环境保护实行一票否决,那么即使有技术,也很难实施好。
9、伴着污染企业生活四年数万居民身心俱损
来源:黑龙江日报2006年08月2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22/09159814671s.shtml
被居民称为“放毒工厂”的巨源碳素厂。
在鹤岗市工农区,有一家巨源碳素厂,每天排放的粉尘和蓝色烟气随风扩散,给附近的数万名居民身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当地居民形象地将此企业称为“放毒工厂”。污染实录:
巨源碳素厂于2002年建成投产,工厂四周的玻璃厂家属楼、机械局家属楼、水产社区、禾友社区、蔬园乡裕民村居住着数万群众,附近还有新南和工农两所小学。巨源碳素厂投产后,由于对污染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治,百姓的噩梦生活便从此开始了。
这家没有任何标志和厂名的碳素厂,若没有附近百姓指点,记者一时很难找到。蔬园乡裕民村大多数村民以种菜为生,菜农告诉记者,工厂对菜的污染不仅仅是减少产量的事,几乎就是绝产。记者发现,有的蔬菜大棚已经撂荒,即使种上了玉米、大豆之类的农作物,长势也不比大田里的喜人,有的已经变黄枯萎。水产社区47委10组的一中年妇女说,工厂排出的废气和浓烟,方圆几公里都能闻到,这种气味令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产生头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尤其是晚上,睡不着觉。大热的天,也不敢开窗户通风。在这一地区,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明显增多。李大妈告诉记者,在47委家里有孩子的,几乎都送到了亲属家。“我们这些年纪大的,只能在这硬挺着了。”李大妈哽咽着说。近年来,有很多受不了这种气味的群众陆续搬迁。新南和工农小学坐落在工厂附近,据老师介绍,如果赶上风往学校的方向刮,学校就得取消课间操和室外活动,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记者采访时,巨源碳素厂没有生产。记者在厂区发现,工人们三五成群穿着工作服坐在厂房外乘凉,有专人看守的大门,随着拉着成品的车辆进出而开启。附近居民从工人口中打听到,现在工厂的原料已经装炉,随时准备生产。
水产社区47委的居民说,他们多次向鹤岗市政府和市环保局反映工厂的问题,均未得到答复和解决。巨源碳素厂是家高能耗、重污染企业,主要生产冶铁冶金用硅碳棒。据了解,这家企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达7.6吨标煤,这其中还要使用煤气、天然气和电能,加工所用原辅材料是石油焦、沥青焦和冶金焦等。据资料显示,碳素行业属能耗高、污染大、工序多、周期长等特点的行业。据介绍,这家企业原来在沈阳生产,但因污染问题被清理,随后被鹤岗一企业招商至鹤岗。
记者采访了鹤岗市环保局副局长王林刚,他说,开始我们也不知道这家企业的情况,群众来上访时才知道的。现在,环保局对该企业已经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据记者了解,附近百姓从工厂生产时就开始上访,四年后的今天,市环保局才下发整改,并且也只是整改,没有完全停产。
该企业排放的烟气里到底含有什么成份?令人头晕、恶心的恶臭挥发物里又含有哪些污染物呢?对于这个问题,王局长说,我是主管常务工作的,对这些不清楚。随后,他找来环境监理站的姚站长向记者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可姚站长说,至于是什么成份他也不知道,该局不具备检测水平。
居民们不知道他们还要在这样被严重污染的环境中挣扎多久?
10、榆中银山硅铁厂烟尘致上百亩庄稼减产
来源:兰州晨报2006年08月2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22/08549814673s.shtml
金黄麦田熏得“灰头黑脸”
硅铁厂烟尘致上百亩庄稼减产
榆中孙家湾村村民怒讨损失
2004年,榆中县银山乡招商引进了一个旨在造福村民的硅铁厂。2005年,银山硅铁厂在银山乡孙家湾村建成投产。可是让当地村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厂子不但没有给村民带来好处,反而使当地村民深受其害。
百余亩庄稼减产一半
8月21日,榆中县银山乡孙家湾村部分村民向本报记者反映,他们村里一个招商引进的硅铁厂成年排放大量烟尘,致使村里的上百亩庄稼减产。随后,记者驱车来到该村。据孙家湾社原社长丁维海说,这个招商而来的厂子让村民深受其害。往年地里的麦子都是黄灿灿的一片,现如今,受烟尘影响,麦穗干瘪,麦田变成了灰黑色,看着让人心疼。近来,村民在打碾粮食时发现每亩地的产量减少了一半。丁维海告诉记者,全村共有257亩地,其中约150亩地污染严重,庄稼收成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亩产量至少减少了一半,另外,还有约100亩受到了轻度影响。
村民要求赔偿遭拒绝
8月21日下午,记者赶到银山硅铁厂时,发现该厂建在银山乡孙家湾村一座山脚下,但是厂大门紧锁,工人们正在厂里维修设备。据村民们讲,当日上午,全村60多户居民来到该厂,要求该厂为村民的粮食减产负责,并为村民赔偿一定的损失。但是该厂一位副厂长说,厂里已将管理费、污染费、纠纷处理等费用交付给银山乡政府,村民们不应该找厂里要赔偿,而应该找乡政府。随后,部分村民找到银山乡政府,有关负责人答复,乡政府没有收硅铁厂的钱。
除尘设备成了摆设
据当地村民讲,2005年,硅铁厂投产后,因无除尘设备,每天排放的大量烟尘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活,他们遂将硅铁厂污染之事向兰州市环保局进行了投诉。后来,在环保部门的监督下,硅铁厂购置并安装了一套除尘设备。而让村民奇怪的是,硅铁厂排放的烟尘量并没有减少。村民经过调查得知,硅铁厂的除尘设备根本就没有运转。对此事,该厂几名工人讲,厂里为了减少开支和费用,只是在环保部门来检查时才开动除尘设备,两年来,厂里的除尘设备运转时间还不到10小时。
答应给村民赔偿1万元
据该厂一位副厂长说,厂里已将管理费等费用上交银山乡政府,此事具体由曹厂长负责,但目前曹厂长在外地无法联系。当日下午4时许,银山乡政府一位负责人给孙家湾社原社长丁维海打来电话说,经过乡上与硅铁厂协商,决定给村民赔偿1万元。目前,此事正在协调处理中。
11、重污染企业从城市迁往农村 受害村民抗议遭羁押
来源:国际在线2006年08月2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22/08449814198s.shtml
核心提示:由于污染严重,一家铁合金厂于4年前从贵州铜仁市迁到龙田村,从此村民深受其害,村民多次抗议未果后决堤放水淹厂房,杨光华等四名参与者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村民不敢再有抗议之声,而污染事件也未得到解决。
“在城里是污染,到村里就不算污染了?”贵州省铜仁市龙田村农妇张海英怎么也想不明白。她所在的村里有一家铁合金厂,由于污染严重,于4年前从铜仁市迁到龙田村,从此村民深受其害。今年2月7日,她的丈夫杨光华因为参与龙田村村民抗议污染企业事件,被刑拘、逮捕,在看守所羁押半年之久。
8月11日,记者获悉,杨光华等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期两年执行。
浓烟下的村庄
铜仁市振兴铁合金厂是铜仁市上个世纪90年代初招商引资的项目,原来建在市中心,因环境污染严重,市民强烈不满。《中国环境报》2003年的报道称,“长期以来,这家企业浓烟蔽日、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了周围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城市形象,成为铜仁城市发展的一个‘毒瘤’。”
2002年2月,在贵州省环保局、铜仁地委、行署的要求下,振兴铁合金厂在离市区7公里的龙田村新址建成投产。当时媒体的报道称,至此,“铜仁市市区最大的污染问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然而在龙田村村民看来,这个解决方式绝非圆满。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振兴铁合金厂搬迁至龙田村后,村子整天笼罩在工厂排放的浓烟中,即便在晴天,当地的能见度也非常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人感觉到呼吸困难,庄稼也深受其害。“4担谷子就有一担是瘪壳。谷子开花的时候受了污染,变成了白穗子。”村民说。
许多村民抱怨:“村里的菜根本卖不出去。城里都知道铁合金厂搬到我们这里来了。一听说是龙田村的,就都不买。”
尽管如此,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当地村民没有进行过任何抗议,他们一直耐心地期待着厂里相关环保设施的建成。2005年8月,振兴铁合金厂环保设施建成,村民们以为可以摆脱受污染的日子了。然而,在随后的几个月里,龙田村的上空依旧浓烟滚滚。
村民抗议
有村民获知,该厂虽已建成环保设施,但一直不用。愤怒的村民们开始向村委会、龙田村所在的环北办事处和灯塔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环保局反映,质疑为何明明有环保设施却闲置不用。在没有得到满意处理的情况下,2005年11月下旬,村民们在工厂门口抗议,要求厂方在生产时必须使用环保设施,同时有村民提出赔偿要求。
几次抗议未果后,在村民们的强烈要求下,2005年12月26日,环北办事处约请市政府相关部门、厂方、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召开协调会。在会上,厂方承诺,除每天清灰两小时、每周六环保设备检修6小时外,其他时间保证不冒烟,若环保设施损坏,工厂停产抢修。厂方若有违反,参照风向给村民每户补偿40元。
村民们反映,协调会后,该厂多次排烟,除第一次补偿56户共计2240元外,再未按承诺补偿。
2006年1月7日晚,村民再次发现铁合金厂烟囱再次冒烟,100多位村民聚集在厂门口,要求工厂停产,厂方没有答应。大家于是来到村民杨国平承包的池塘边,要决堤放水——工厂的生产用水从这个池塘中抽取,村民欲以此举迫使工厂停产。
在放水之前,村民杨光均代表村民对振兴铁合金厂厂长杨正辉发“最后通牒”,劝其停产,否则“将采取我们的措施”。
厂方没有理睬村民的要求,环北办事处的干部也拒绝到场协调,村民们于是决堤放水,工厂被迫停产。
1月9日,振兴铁合金厂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要求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厂方“强烈要求政府改善民营企业投资环境”。
此后,在参与放水的100多人中,村民杨光华、杨国平、罗来富、杨光均4人先后被市公安局以“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刑事拘留,并于2月20日由市检察院批捕,在市看守所羁押半年之久。
企业不愿负担环保成本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铁合金厂的污染问题上,村民、厂方及环北办事处官员之间存在很大分歧。
铁合金厂厂长杨正辉告诉记者,早在2004年,厂里就投入三四十万元安装环保设施,但效果不理想。其后,又投入230余万元上马新的环保设备,于2005年9月经地区环保局检测合格。
在环北办事处主任刘运德看来,振兴铁合金厂在2005年8月安装环保设施后,污染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村民们之所以多次抗议,是因为他们“前两年遭受的污染每户补偿1万元”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而在村民眼里,村里的环境污染问题从未得到彻底解决,即便现在,工厂依然有时白天、有时晚上不定期地排放浓烟。
往返于市人民医院和龙田村的公交103线的一位司机也向记者证实,在“放水事件”之前,他开车路过这里时常浓烟滚滚,之后才好一些。
刘运德告诉记者,他曾约请市里相关部门的干部一起到龙田村看过,经目测,认定对庄稼和蔬菜不构成污染。
“办事处对此做过环保鉴定吗?”记者问刘主任。刘回答:“没有。但我们实事求是地到现场看过了。”
记者就此向地区环保局求证时,环保局的干部表示,没有2005年以前的监测数据。“那么大的烟,从肉眼看都知道肯定超标。”
村民们说,振兴铁合金厂就是因为污染严重才从市区搬迁到龙田村来的。“怎么在城里是污染,到我们村里就不算污染了呢?”
“部分治理达标企业有时候不开动环保设施。”铜仁地区环保局副局长李代燕这样解释为什么检测合格的企业依然存在污染问题。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上,尤其是前几年,部分官员总将前者置于非常优先的地位。而近一段时间以来铁合金市场不景气,这让一些企业更加不愿意承担环保成本。
杨正辉告诉记者,每生产1吨铁,环保设备需耗电80~100度。按振兴铁合金厂去年年产量1.41万吨计算,如果生产时开动环保设备的话,仅电费一项,全年需增加成本50余万元。
全程经历此事的杨正辉对于半年前发生的事情已经讳莫如深,除了向记者介绍工厂的基本情况外,对于厂方与村民在环境污染问题上的冲突,杨正辉缄口不谈。
据了解,2003年以来,振兴铁合金厂累计已纳税1600余万元,2004年被评为铜仁市第一纳税大户,2005年则被财政奖励75万元。
谁来主持正义
刘运德认为,遇到环境污染问题,村民不应该采取过激行为,而应该通过村委会、办事处、环保局等正规渠道反映。他向记者发感慨:“基层的工作难做啊。现在政府依法行政了,群众又不依法办事,喜欢闹事。”
在村民杨国平的辩护律师王泽富看来,村民们是先尝试了很多次“正规渠道”,没有得到满意答复后才采取了过激行为。有村民告诉记者,在聚集到工厂门口抗议之前,曾有村民在看到工厂冒烟之后给环保局打电话,但是环保局一到,工厂的烟囱就不冒烟了。如是三四次后,村民们便再没兴致向环保局反映问题了。
尽管认为政府有需要反思的地方,法院方面也认为“事出有因”,王泽富还是选择了放弃做无罪辩护。他向当事人的家属解释,如果认罪的话,态度好,可以判得轻一点。王泽富把这样一种选择称为对当事人的“功利性”选择。因为这对当事人是一种好的选择,却可能是一种恶劣的先例,对当地的环境监督造成坏的影响。
这种影响也许已经造成。采访中,村民们告诉记者,自从杨光均等人被捕后,周围的村民已经不敢再反映环保问题了。
在去环北办事处采访之前,记者看到,就在离办事处不到500米的地方,另外一家铁合金厂的烟囱正冒出滚滚浓烟。虽然是大晴天,几百米外的山看起来依然灰蒙蒙的。
离开办事处后,记者在1公里外的坳上坪了解到,在过去的20多天里,由于污染严重,这个数百户人家的村民小组,每天靠消防队运送生活用水,直到几天前才从新的水源地引来了水。
“少数企业对周边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河流流域水质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到群众的健康,引发了一些污染纠纷,甚至出现围堵生产区域等群体性事件,已经对工业生产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如果不引起重视,放任环境污染继续蔓延和加剧,将会超出环境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在6月23日“全区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铜仁地区行署副专员童礼元这样描述当前的环境治理形势。
在这个讲话中,童礼元强调:“绝不允许以发展经济为由放松环保要求,绝不允许以保证财政收入为由对违法排污企业手下留情,绝不允许以解决就业压力为由对危害群众健康的违法企业拖延查办。”
8月10日13时许,记者采访告一段落行将离开铜仁时,村民刘辉霞打来电话,说振兴铁合金厂又在排放浓烟,异味刺鼻。
12、济南限期治理21个污染项目 14家为重点污染源
来源:【济南时报】 2006年08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728776.html
8月21日,市环保部门公布了我市限期治理的14家重点污染源的21个污染项目。根据要求,有关单位要在8月30日前上报治理计划。
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第一烧结厂60平方米烧结机机尾粉尘治理等7个项目的治理任务,减少煤气排放,解决除尘系统冒黄烟以及生产和清扫过程中的扬尘问题,确保烟尘、粉尘达标排放。
济南市中卧虎山水泥厂、济南市中九龙水泥厂、长清第二水泥厂分别于2006年10月底和年底完成所有粉尘排放点除尘改造任务。
2006年年底前,山东银座奥森热电有限公司、山东省化工研究院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分别完成改造锅炉烟气净化系统和完善废水处理工艺任务,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第二奶牛养殖场完成改造废水处理设施任务,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历城中医院等5家医院完成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济南民天面粉有限公司北山面粉厂完成输送带、提升机、磨粉机等产生的噪声治理任务。
根据我市要求,8月30日前,有关单位要到市环保局报限期治理计划。自9月份开始,每月30日前报送上月治理进度,废水治理方案须报市环保局备案。污染治理工程竣工后,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才算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13、河南环保部门:污染环境再好的项目也要"枪毙"
来源:【河南商报】2006年08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728998.html
郑州市将对全市841个新开工项目进行环保“体检”,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拿不到环保审批许可,只给四个字“一律不批”。
“环境准入门槛开始提高。”郑州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郑州市将严格控制盲目投资,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凡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新建、改建、扩建、迁建项目,都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获得环保部门的审批许可。未经环评审批,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市环保部门将对全市今年开工的841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展开“风暴行动”,重点查处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环境保护制度的项目。
凡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一律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一律不批;在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对增加排污总量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一律不批。
同时,坚决淘汰和关闭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建设,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目标的区域,在没有完成消减任务前,不得建设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
14、干涸的渭水之源 (汪永晨)
来源: 新京报 2006-8-22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3/2006/08-22/014@052839.htm
日前,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表示,我国正在遭受自2001年以来最严重自然灾害。
8月17日,我登上了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发源于渭源县境内鸟鼠山上的“品字泉”。此前的6月,我在陕西境内宝鸡陕边的渭河,看到的是河底的土都咧着嘴的干河床。而1990年我见到过流淌在甘肃境内的渭河,波涛滚滚。如今的渭水之源又是什么样呢?
渭源县内的渭水之源有文字记载:“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她以宽广而博大的胸怀,把周、秦、汉、唐等8个王朝推向了巅峰。鸟鼠山蜿蜒东去,南侧密林深处,三眼清泉涌出,形成“品字”。泉旁建有禹王庙,以纪念这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千百年来,“鸟鼠同穴”的神奇景观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
我们的车从陇西县城出来没多久渭河就在我们眼前。遗憾是,我站在那辽阔的渭河河床里的那一刻,眼前只有空空荡荡的河床,和一步就能迈过的小水沟。伴随着落日我们到了渭源县,县城的灞陵桥上挂有一匾:渭水长虹。那高高的拱桥可以看出当年“东走西安轻荡舟”的舟船之高,江水之大。如今,灞陵拱桥下的渭河水,连茵茵的芳草也盖不住,更别提水能载舟了。
渭源县城里的渭河干了,鸟鼠山上的“品字泉”呢?是她们孕育出了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结果我们上到位于海拔2000多米、有着“鸟鼠同穴”之神奇的三眼泉时,三眼泉里连一滴水也没有。管护“品字泉”的一位老人对我们说,本来8月是雨季,前两天当地也下了大雨,可是泉眼里还是没有水。在这干干的泉眼旁,老人有些激动:我十几岁时,这里的大树是背靠着背的,鸟鼠同穴的那棵大树几个人都抱不过来。那时的泉水是往上涌的,漫得哪儿哪都是。现在我天天打着手电照,看看泉里是不是来水了。老人说,鸟鼠山上那满山的树被砍了三回。解放初期一次,大跃进一次,文革时把仅剩的大树也砍了。那株有着鸟鼠同穴奇观的大树,是扫四旧时给“扫”了的。这对“三品泉”来说,是灭顶之灾。
一条大河源头的枯竭意味着什么?渭河之源也是中华文明之源,渭河之水滋润中国文化数千年。可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不过一二十年就干了泉眼,干了河床,干了两岸的大山。在渭河之源的渭源县,我们走进了林业局的办公室,没想到他们对渭河源为什么干涸,一句话就都做了回答:全球气候变暖。在渭源县我们还看到一个为了吸引游客的电视片的解说词,题目是“钟灵毓秀渭河源”,字里行间写的都是渭河的“水光山色”。只字未提已经干了的泉眼和长了草的河床。一条大河干了,把它归于全球气候的变化不是没有道理。可是,河流干涸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系有着不确定性,与砍树开荒对大山、水源地的干扰却有着确定性,在追其原由时,能坦然地就定义为与自己毫不相关吗?
渭河只是中国的一条大河,然而,从它的命运中我们看到的却正是今天我们许多江河的缩影。从源头到入海口,要么干涸,要么就是悬河。小水大灾,来不来就是百年不遇。1998年长江下游大灾之后我们痛下决心停止了天然林的砍伐,这让我们的许多大山正在逐渐恢复它的本来颜色。可这几年一些地方“跑马圈水”,对江河的过度开发,与这些年的大灾大害到底有什么关系?面对6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我们是不是该认真思考一下,江河的命运在何方。
今天的渭河床
渭源县城内的渭河
干了的渭水之源“三品泉”
能源集团盖的纯木别墅
15、公众参与是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
来源:法制日报2006年08月2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22/08399814088s.shtml
面对我国越来越严峻的环境污染态势,政府已开始下大决心采取措施遏制环境污染。但治理环境污染,仅仅通过政府和执法部门动用行政资源自上而下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广泛而有效的公众参与才是推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所在。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是一种遏制环境违法的“大规模建设性武器”,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力量。
令人欣慰的是,环保领域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正得到越来越深切的认知。公众参与已经逐步成为环境影响评估的重要机制、环境影响评估公众参与规则也不断得到完善;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就在最近,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视频会议上明确地指出:“当前公众环境意识已显著提高,公众主动参与和监督的愿望十分迫切,只要引导得当,就会成为推动环保工作的重要力量。”公众参与正在成为推动环保事业的一个核心着力点。
环境保护涉及到抽象的公共利益,更涉及到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利益。从本质上看,环保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利益问题。不论是污染者的违法排放行为,还是政府的环保执法行为,抑或是利益相关的个人和公众通过各种方式的参与,都有着特定的利益诉求,从而构成一种多方主体、多元利益之间的博弈。公众是最广大、最根本的利益主体,理应对环保问题享有最直接、最广泛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各国的实践表明,以知情权为基础的公众参与,不仅可以构成对环境违法以及环保执法中“权力寻租”行为的遏制性力量,也是促进环保决策合理化、科学化的建设性力量。
公众参与的力量,是一种“主动的”力量,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力量。既然任何环保问题都会影响特定或普遍公众的利益,公众就必然会基于对利益的关注而主动投身到环保活动之中,而他们在为自己利益奔走的同时也必将促进全社会的利益;既然公众的利益总是与特定环保问题息息相关,他们对环保的关注和参与热情就会连绵不绝、历久弥新,而不是此一时、彼一时的“风暴”或“运动”。在这个意义上,推动环保事业,既要从民众素质和公德层面去强调环保意识,但更重要的是,应当完善环保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公众利益表达机制,从而引入有效的公众参与,为环保事业提供自下而上的持续推动力。
有效的公众参与,有赖于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保障。首先,公众的有效参与,以环保信息充分、及时的披露为前提。不论是环保决策、环境影响评估、还是特定的环境违法行为,执法部门都应当及时向公众提供充分的信息。信息披露可以使公众明确自己利益所在,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的信息公开,就谈不上有效的公众参与。其次,要完善可靠的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环保问题很多时候都涉及专业性、技术性问题,如果没有专家知识的支持,公众在参与过程中对很多关键问题往往不知就里,造成一种“在场的缺席”之尴尬。目前,专家咨询主要是为政府、相关企业提供支持,而为公众提供专业支持的专家咨询组织几乎还是一个空白,应当尽快完善公众参与的专家支持制度。最后,环保公众参与离不开有序的“利益组织化”。尽管环保涉及很多人的利益,但也正因为此,每个人都可能有“搭便车”心理,如果没有代表各种利益的环保组织、利益团体等,环保参与要么是一盘散沙,要么会一哄而上,实际效果都将很难保证。
人类要吃饭,小鸟要唱歌。环保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不同利益存在,环保就会是一个需要政府和社会持续关注的问题。正是在这个最根本的意义上,我们需要呼唤一种大规模的、可持续的力量,来推动环保事业可持续的发展。这种力量只能是有效的公众参与的力量。(作者为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主任)
16、水资源合理分配系于明晰水权
来源: 新京报2006-8-22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28/2006/08-22/014@053153.htm
从节节攀升的水价,北京的百姓已越来越体会到水资源的珍贵,目前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1/8,世界人均1/30,而密云水库一肩承担着千万人饮水。随着2008北京奥运的临近,与张家口和承德等上游地区合作,“稳定密云,挽救官厅”成为北京市的良好愿景。
今年6月起,河北省7个节水、增水、治污项目将陆续获得北京2200万的资金支持。目前北京与张承两地进行的水资源环境治理合作,相比很多地方用水只管向上级政府伸手的模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样的合作不仅能够提高上游保护环境、提高水质的积极性,也能够让下游对上游为环境保护付出的代价有更深刻认识,为保障下游用水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不过,这种合作模式,只是在我国水权制度尚未确立、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初期的权宜之计。长期以来,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管理规范实现的,它不仅使水资源所有者行使的主体不明确,也不尽符合水资源的整体性和生态性的要求,而且产生了三大问题:一是水资源所有权行使不足,即水使用权的不可转让性直接影响到水权的经济效益,水的低价也导致了水的滥用;二是给行政部门较大的权力空间,使水资源的使用缺乏稳定性和效率性;三是水资源收益权能的低下,国家对特定地区治理的大量投入得不到有效回收,国家征收的费用也无法补偿因水资源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
因此,水利部已经将“完成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初步建立国家水权制度,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十一五”期间中国水利发展的十大目标之一。依据这一发展目标,水利部制定的《官厅水库上游山西省、河北省出境水量分配方案》即将报国务院报批,并有望在今年实施。该方案将确定山西省和河北省出境水量的标准,同时引入了市场机制,有望解决长期以来京冀晋水资源分配及补偿的问题。方案规定,如果官厅取水已达指标,仍然“喊渴”,北京则必须用市场手段向山西、河北两省“买水”。
这个方案,首次明确北京和山西河北两省的水权分配,并且对分配之外的水权辅以了市场交易机制。不过,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资源分配问题,还必须进一步完善水权分配机制和水资源的市场交易机制。
首先应当对水权分配进行立法。建议制定普遍适用于全国的水资源分配法,规范各行政区域的水权分配。在保证各地基本的生产生活前提下,均衡分配水资源,消除各地对采用行政手段调配水资源产生的争议。然后,可以由各地方在本地拥有的水资源基础上,将水权进一步细分下一级,甚至可以分配到最终用户。
其次,建立水资源交易机制和交易市场。对水资源一次分配不能满足要求的,可以通过水资源交易机制和交易市场进行二次分配。这不仅能够满足过度用水用户的需要,对节约用水的地区和用户也是一种鼓励和补偿。而水资源的交易价格则可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监控下由市场自发形成,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自动调节。目前,作为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张掖市,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出水票制,来实施总量控制、促进水权交易。用水户可以将自己节约下来的水票自由转让,对未实现交易的节余水量,由水管单位按照基本水价的120%回购。这一措施为全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
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水权分配机制,已成为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建立规范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水权分配和交易机制,不仅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而且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