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八月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八月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8-08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发布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2、水利部:中国将为湖泊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3、中国水库1/3存在病险 水利部副部长称睡不着觉

                  4、四川泸定大渡河河岸堆满垃圾

                  5、未经环保审批私上化工项目 淄博两业主被刑拘

                  6、天津一化工厂爆炸3人死亡 未造成氨气大量泄漏

                  7、广东65违法排污企业被立案 一港企被罚逾千万元

                  8、海口一企业污水排进水库 毒死活鱼水草

                  9、黄河下游:昔日漫滩成灾 如今畅流入海 

                  10、“千湖之省”湖北人均水资源接近国际警戒线 

                  11、三峡入库流量比去年减六成 宜昌段现罕见低水位

                  12、贵州国际环保合作项目30改善生态引资20亿

                  13、新华网:专家建议重视生态问题加大对湖泊湿地保护力度

                  14、关于三江源的生态补偿与生态移民问题

                  15、二氧化硫拖环保后腿 四成脱硫设施为何成摆设

 

1、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发布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来源:国家环保总局网站2006年08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78163.html

  从9月1日起,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将依照三项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验收。这是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发布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这三项标准是《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规定了国家级和省级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验收的基本条件和指标,由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四部分组成,共21个指标。《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规定了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验收的基本条件和指标,由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四部分组成,共19个指标。《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规定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验收的基本条件和指标,由经济发展、资源循环与利用、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四部分组成,共20个指标。

  这三项标准对生态工业园区提出了基本要求:一是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及各项政策要得到有效贯彻执行,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二是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三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论证,并由当地人民政府或人大批准实施。

  据了解,2001年8月,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由国家环保总局授牌建设。之后,辽宁、江苏、山东、天津、新疆、内蒙古、浙江、广东等省市自治区分别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试点,试点不仅覆盖制糖、造纸、化工、水泥、冶金等传统行业,也有电子、环保、汽车、生物化工等高科技行业。截至2006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已论证通过了19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通过试点工作,我国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上积累了一定经验,这三项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现有工业园区向生态化方向转型,不断提升园区的生态化水平,从总体上加速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

2、水利部:中国将为湖泊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8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675814.html

  水利部有关人士在此间召开的“湖泊保护暨青海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湖泊生态总体形势严峻,突出表现为东部湖泊水质污染严重,西部湖泊水量衰竭,水利部、中科院正在抓紧研究“湖泊健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确定后,将尽快对全国的湖泊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巡视员许新宜说,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采取相关措施维护湖泊健康。水利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研究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发展规划》即将出台实施。水权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记者马勇)

3、中国水库1/3存在病险 水利部副部长称睡不着觉

来源:《新京报》 2006年08月08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4675682.html

  本报讯(记者郭少峰)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昨天透露说,目前中国的85000多座水库中,超过三分之一存在病险。鄂竟平说,“我现在从事这项工作,最担心、最担心的就是水库安全,千万不能垮坝。”

  昨天,在中国政府网接受采访时,鄂竟平坦言,全国85000多座水库中,超过三分之一存在病险,一旦遇到强降雨,是非常危险的。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1975年8月,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就是因为强降雨,大型水库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垮坝,造成26000人死亡。

  至今已从事防汛工作近14年的鄂竟平说,每到7月份开始,一直到8月份结束,这两个月内睡觉肯定睡不安宁,我最怕的事就是半夜来电话。“这两个月经常半夜自己醒来,就是做梦发水了,一醒就睡不着了”。

  鄂竟平说,由于受经济水平的决定,我国水利工程的抗洪减灾能力可能不如发达国家高。但他也表示,在这方面中国也一直在进步。他说,我国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一般是5到10年一遇的水平,有的可达到10到20年一遇的水平,“比解放初不知道要高出多少”。而经过50年的建设,我国的大江大河已可抵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

  在防汛管理能力方面,鄂竟平显得比较自信。他说,在防汛管理方面的能力,“我们敢说,在世界上我们是一流水平”。所谓防汛管理,即非工程措施,包括信息采集、预报以及各级政府的调度组织。

  另据鄂竟平透露,在全国2400多个县里,有1500多个县存在泥石流滑坡、严重山洪现象,涉及的人数可能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二。

4、四川泸定大渡河河岸堆满垃圾

来源:人民网 2006年08月08日

http://pic.people.com.cn/GB/1098/4676065.html

  人民网讯 四川泸定大渡河铁索桥东侧2公里左右,沿岸大量的生活垃圾从悬崖向河中倾倒,原本清澈的河水因此变得浑浊,垃圾堆发出阵阵难以忍受的臭味。

泸定县城大渡河铁索桥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纪念地。时值红军长征70周年,近来人们纷纷赶来纪念。可当游人们经过这里时,心里该做何感想?(赵波)

5、未经环保审批私上化工项目 淄博两业主被刑拘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2006年08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675856.html

  日前,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谢家村进行煤焦油加工的业主史某某、王某某,在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情况下,私自新上化工项目,被临淄公安分局刑事拘留。

  7月28日,淄博市环保局临淄分局执法人员在齐都镇谢家村西北角发现了两家相邻的非法加工煤焦油,提取工业萘、烧火油、轻质油等产品的小化工企业。这两家企业都没有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就擅自建设并投产,造成空气污染。

根据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危险化学物品,扰乱经济秩序的构成非法经营罪。日前,两业主被临淄区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田 华 刘世奎)

6、天津一化工厂爆炸3人死亡 未造成氨气大量泄漏

来源:《新京报》 2006年08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4676190.html

    另有两人下落不明;破裂氨气管道现已修补

  本报综合报道 7日下午3时左右,天津一化工厂发生爆炸,至少3人死亡,6人受伤。

  发生爆炸的是天津市宜坤精细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天津市津南区鑫达工业园内。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已赶到现场。目前还有2人下落不明。

记者在爆炸现场看到,工厂车间被夷为平地,只残存几根立柱。爆炸造成氨气管道破裂,现已修补,未造成氨气大量泄漏。消防部门已扑灭明火,并疏散附近人员。

7、广东65违法排污企业被立案 一港企被罚逾千万元

来源:【信息时报】2006年08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4677474.html

  进行一个多月的东莞市环保排污工程开始显现成效。记者近日从东莞市环保局了解到,此次环保专项行动共检查排污企业144家,其中有65家因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被立案处理。

  共检查144家排污企业

  据了解,从6月12日起,东莞市环保局展开了打击违法排污的专项行动,以化工、石化、冶炼、电镀、制革、漂染、造纸、核与辐射以及危险废物处置等行业为检查重点。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环保专项行动执法大检查共检查排污企业144家。

  其中,8月4日,经广东省、东莞市环保局联合核定,东莞市环保局向东莞福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发出《排污量核定通知书》,追缴金额1155万元。

  年内拟成立环境监察分局

  为了更有成效地进行环保治污工程,记者近日从东莞市环保局获悉,东莞市拟在年内设立环境监察分局。据介绍,环境监察分局对内隶属于市环保局环境监察科,对外则作为一个独立机构,主要负责日常的环境执法、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以及接受市民投诉等方面的职责。

据东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环保系统将从三个方面对环保监察分局进行监督:一是通过市环保局系统内部的环保法规科,从适用法律法规的角度对执法人员进行监督;二是从纪检监察的角度对执法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跟踪;三是对群众举报反映的情况进行重点监察。(周选彬)

8、海口一企业污水排进水库 毒死活鱼水草

来源:人民日报2006年8月8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4922

8月5日,记者在海南省海口市狮子岭飞地工业园区采访时发现,一家企业排放的污水造成严重污染。排污口一带臭气熏人,鱼塘和周边水库上游已出现枯草死鱼。厂家承认水质超标,表示已跟环保部门磋商。 彭 桐摄

9、黄河下游:昔日漫滩成灾 如今畅流入海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8月0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07/content_4931313.htm 

    新华网济南8月7日电(记者王汝堂)进入8月份,黄河进入主汛期,多雨季节的到来使黄河下游水流迅速加大,但几年前早已漫滩成灾的2500立方米每秒的水量,如今在黄河下游河道里已是普通水流。7日上午,黄河2320立方米每秒的水流波澜不惊,平稳入海。

    与调水调沙结束后四五百立方米每秒的流量相比,8月初,黄河下游大部分河段的流量已达到1300立方米每秒—1500立方米每秒,近几天则超过2000立方米每秒,个别河段超过2500立方米每秒。据山东黄河河务局介绍,近几日黄河下游地区以及来水的中游地区降雨量大增,导致黄河下游水量大增,水位陡涨,黄河防汛形势日益严峻。

山东河务专家介绍,前些年由于黄河下游来水减少,泥沙增多,黄河河床不断抬高,“地上悬河”越来越严重,黄河下游不足20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便出现漫滩,给滩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从2002年起,黄河连续进行了5次调水调沙,主河槽得到有效冲刷,过流能力大大提高,如今3000立方米每秒以下的流量已形不成灾害。(完)

10、“千湖之省”湖北人均水资源接近国际警戒线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8月0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08/content_4933046.htm

    新华网武汉8月8日电(记者郭嘉轩)湖北省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在传统观念中是个丰水省份。但水利部门日前的一份调查显示:湖北境内水资源并不丰沛,人均水资源更是已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湖北省水利厅调查显示:湖北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3.5%,列第10位,人均占有量为1731立方米,列第17位,只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73%,接近国际公认的人均1700立方米严重缺水警戒线。

    专家指出,所谓湖北水多,实际上是过境客水量大,年均过境客水6298亿立方米,是省内年均自产径流的6.3倍。加上特殊气候原因,湖北省70%至90%的降雨集中在每年4到9月。这些过境客水及降水大多以洪水的形式流失。

    近年来,湖北旱灾发生频率和程度日益增强,已给生态敲响了警钟:1947年到1989年的42年间,湖北发生较大或特大干旱年的概率为21.4%,平均约5年一遇。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发生较大或特大干旱的年份明显增多,干旱概率超过50%。从2004年开始年年有旱,2005年和2006年更有梅雨期出现大面积旱情的反常现象。

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张依涛表示,从水资源安全战略上考虑,“千湖之省”湖北加强水资源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已迫在眉睫。根据规划,湖北三分之一的县市要在“十一五”期间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在未来10至15年,全省基本实现用水总量“零增长”,逐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完)

11、三峡入库流量比去年减六成 宜昌段现罕见低水位

来源:【湖北日报】2006年08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78719.html

  昨日8时,长江水文部门实测三峡水库江水入库流量每秒1.04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63%,长江宜昌江段水位下降到42.21米,出现罕见的主汛期低水位现象。宜昌海事局提醒过往船舶注意水情变化,防止因水位下降发生险情。

  据水文和气象部门介绍,去年8月7日长江三峡入库流量为每秒2.79万立方米,宜昌水位49.2米。今年因前期长江中上游地区降雨比常年平均值少四成以上,造成昨日三峡入库流量和宜昌水位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75万立方米和6.99米,创下三峡工程建设以来同期上游来水最少和水位最低的纪录。

水文部门预报,未来3天宜昌水位仍将走低。海事部门提醒:长江宜昌以下江段有多处浅水碍航区,目前的低水位会造成一些碍航物显露,过往船舶航行和停泊时要密切观察水情和航标变化,谨慎驾驶,防止发生搁浅、触礁等事故。

12、贵州国际环保合作项目30改善生态引资20亿

来源:【贵州都市报】2006年08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76732.html

  记者昨日从贵州省环保局获悉,截至目前,我省已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个政府和民间组织开展环保国际合作项目达30余个,共引进资金近20亿元。

  据了解,自1999年贵阳中日环境合作示范城市项目第一批项目实施后,由日本政府向贵州水泥厂、贵阳钢厂等4家企业提供了85.87亿日元贷款进行环保技术改造。项目建成后,这些企业的排污量大大降低,为贵阳市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悉,第二批贵阳市水环境治理项目,日方已批准121.4亿日元贷款,目前正在完善相关手续。

  前些年,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发生“人鸟争食”的现象,引起了国际鹤类基金会的重视。该机构利用小额贷款等方式,资助草海附近1700多名贫困人口过上了温饱生活,使草海逐步走出了贫困与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

13、新华网:专家建议重视生态问题加大对湖泊湿地保护力度

来源:新华网2006年8月8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4908

新华网西宁8月7日电(记者马勇)来自全国政协、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等单位130多位专家,7日在西宁共同提出建议书,呼吁进一步重视目前我国湖泊湿地面临的生态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大保护和治理力度。

建议书指出,目前我国现存的自然、半自然湖泊占湿地总面积的21.7%,其中只有约40%得到了有效保护,而其他自然湖泊的数量和面积不断锐减,特别是青藏、云贵等高原的一些湖泊甚至消失,直接导致了淡水存储量减少,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据分析,全国有近30%的重要湿地面临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沼泽化进程加快的严峻形势。湖泊管理、保护能力滞后,资金缺乏,严重影响湖泊湿地的“健康”。

专家们建议,优先实施湖泊保护和恢复工程,通过建立湖泊管理公务合作机制,切实加大湖泊湿地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尽快制定《湿地保护条例(法)》、《自然保护区法》等专门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湖泊湿地的监测体系、科研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完)

14、关于三江源的生态补偿与生态移民问题

来源:长江黄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2006年8月8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4920

背景:“三江源”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和黑河的源头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湿地、冰川广布,区域涵养水源功能显著,是我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生态敏感脆弱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生态建设与治理,保护“江河源”生态环境意义深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从2004年开始到2010年,国家将投资人民币约75亿元,用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涉及退牧还草、重点湿地保护、生态移民等十大工程。

7月底,长江黄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和媒体前往“三江源”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了解到,在“三江源”地区,为改善草原生态,国家往往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方式或规划永久性禁牧区来加强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对划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久性禁牧的草场,对在永久性禁牧地区生产、生活或者生产、生活难以维系牧民的搬迁进行一定的补偿,以确保牧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

2004年7月,“三江源”开始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大移民,从这一刻开始,将有5万多名牧民从三江源地区迁出。5年后,“三江源”核心区有望重新恢复成“无人区”。目前,作为该地区生态移民得到的补偿是,五年内内可以享受到国家给予的人民币粮食补助,另外还有部分住宅建设补贴。这些生态移民将经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两次“革命”,从传统的游牧实现了定居,从单纯的畜牧业生产过渡到融入了更多的商业经济的内容。从事环保研究的长江黄河集团公司副总裁樊峰宇先生对此表现出了担忧,由于缺乏持续性激励机制和制度安排,在渡过了五年的生活安逸之后,无一技之长的牧民必将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生产资料的缺失,牧场的围禁,生产设施的遗弃,这些牧民将如何生存?

樊峰宇先生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到两个核心问题,一方面是生态补偿的过程,另一方面是生态补偿的结果。生态补偿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如何合理配置分配国家的生态补偿资金;另外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来讲,生态补偿的结果和目的必须保证生态环境的持续性,并且生态效益是逐渐增加并呈现。

从以前的生态补偿案例来看,我们不能在规划时间内按照“运动式”的方式进行,这种“运动式”的生态补偿与移民机制尽管可能会取得一时奏效,但难以具有持续性效果,跟最初意愿相违背,难免耗资巨大收效甚微,造成公共开支的低效率或者浪费现象。目前所采取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的生态移民补偿模式,是对人们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这种公益劳动报酬的支付,仅仅是一种补贴,是一种“输血式”生态补偿机制,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生态补偿机制。当然,三江源地区的生态补偿比较特殊,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作为整个中国的环境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征,加上该地区以藏族牧民为主,因此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移民再社会化过程困难重重,这个问题将成为社会能否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结合目前的状况,樊峰宇先生提出,生态补偿机制更应该在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的基础上,按照环境禀赋来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牧民社会化素质,建立一种“补血型”与“造血型”相结合的可持续生态补偿机制:

一、建立可持续激励机制。针对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结合当地产业优势,根据农牧民的兴趣调整和重新设置技能培训项目,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农牧民从事藏饰品生产、畜产品运输加工以及藏药开发等相关产业,解决牧民就业与增收问题。进而从实质上和根本上不仅提高生态保护效率,也起到缩小收入差距并改善社会福利的作用。

二、建立可持续保障机制。加强生态移民教育,加大异地办学的工作力度。在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新建学校,开设相关教育课程,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有助于充分满足生态移民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愿望,增加移民热情。如果一个移民家庭其中有一个人有职业技能,将可保障家庭后续生活与发展问题。

三、建立流域基金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流域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制定下游对上游、开发区域对保护区域、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受益人群对受损人群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政策,积极探索建立上下游地区自然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机制,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解决靠政府投入生态保护资金短缺问题。

此外,樊先生还强调,生态补偿机制的“输血”和“造血”都要建立在资金有效分配和监督管理机制下,可以建立由相关政府、专家学者、NGO组织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协调并及时解决不同利益主体间可能产生的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和谐发展。

15、二氧化硫拖环保后腿 四成脱硫设施为何成摆设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6年08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4675887.html

  “目前,火电厂已建成投产的烟气脱硫设施实际投运率不足60%,减排二氧化硫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7月底,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巡视员翟青透露的这一信息,让人们的心为之一紧。

  “十五”期间,环保目标是我国国民经济若干个考核指标中唯一一个没有完成的,其中拖后腿的就是二氧化硫的减排。

  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它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致人死亡。二氧化硫大量排放,是造成酸雾和酸雨的主要“祸根”。

  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十五”期间不仅没有完成削减20%的任务,反而增加了27%。

  环保总局给六大电力集团排出时间表

  今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代表国务院分别和六大发电集团签订了责任状,环保部门给六大集团旗下的每台机组几乎都排出了安装脱硫设施的时间表。

  到签约现场督战的是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他对眼前的严峻形势十分清楚:“目前,全国还有3.3亿千瓦火电机组尚未安装脱硫设施,未来5年还将新增一批火电装机。”他指着在场的老总们说:“燃煤电厂要切实履行减排承诺,言必信、行必果。”

  据介绍,首批签订责任书的六大发电集团和七个省加在一起,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的近2/3。上一个五年计划环保指标没完成,它们是重要责任者。

  2005年年底,国内有脱硫装置的装机只占我国全部火电装机的14%,“十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区本来安排了256个脱硫项目,结果只有54%的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

  不久前,记者在西部某市采访时看到:当地规模最大的一家电力企业的脱硫设施本应在2005年投入运行,可脱硫设施的土建工程至今还没完工,即便一切顺利,这套脱硫设施正式运转至少要等到2007年。当时这家企业的解释是,电厂脱硫设施的投入,话语权在上面的发电集团。

  在二氧化硫削减任务最重的华能集团,该公司副总经理乌若思介绍说,根据华能集团和环保总局签订的责任书,到2010年年末,华能集团要实现火电机组容量翻一番,而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近28%。这份责任书的背后是华能集团至少要投入155亿元。

  6月份以来国家环保总局派出5个督察队,对一些省区部分电厂脱硫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暗访,“实施情况很不好”,一位参加督察的官员说:“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黑名单’,将适时会对媒体公布。”

  建成的脱硫设施4成当摆设

  一位环保专家说,火电企业的脱硫设施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后,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开不开”、“转不转”的问题。翟青巡视员披露的数字是“实际投运率不足60%”,也就是说,至少有四成的脱硫设施建成后就成了摆设。

  最近记者对一些已建成脱硫设施的发电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脱硫设施成摆设背后至少有这几类原因——

  首先,目前很多企业采用的都国外的脱硫技术,有的工艺与国内水土不服,比如,煤质与国外脱硫设备不兼容,导致脱硫设备得经常修修补补,企业干脆停止其运转。

  其次,据一些发电厂的工程师介绍,发电设备和脱硫设备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如果没有安装在线监测仪,非电力专业人士很难鉴别脱硫设施究竟转不转。可目前相当一部分电力厂都没有安装与环保部门联网的在线监测仪,这样一些企业就有了偷排之机。

  另外,还有一招已被环保部门注意:有少数新建电厂,投入运行后迟迟不申请验收,有的试运行长达一两年。据知情人士介绍说,企业以试运行磨合阶段为由,脱硫设施想开就开想停就停。这样做,发电企业可以得到两笔好处,一是可以省下脱硫设施的运转费用,二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新建电厂如果上了脱硫设施,那么就可以享受每度电1.5分的政府补贴。

  据环保部门透露,一般情况下,企业只能有3个月的试运行期,之后就得申请环保部门的验收,但对发电厂这样的特大型工程,环保部门几乎都会网开一面,允许其试运行期达半年左右。可即便这样,仍然有少数企业一“试”就是一两年。

  不给拖延环保留借口

  在分析“十五”期间环保目标没有完成的原因时,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负责人表示,在以GDP为中心的干部考核体制下,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是政府应该履行的基本职责。有的地方政府甚至违法违规审批、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建设项目,导致环境质量恶化。

  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待环保总局与其他23个省签订责任书后,对各省减排目标的考核办法将随之出台。

  除了一些常规手段外,中央政府还采取了一些非常措施。最近的一个事实是,7月底,中编办批准国家环保总局成立11个环保派出执法监督机构,这些机构直接受环保总局委托,监督地方对国家环境政策、法规、标准执行情况。业界人士认为,在这个时候赋予环保总局这样的权利,显示了中央政府确保达标的决心。

  国家在激励机制方面也做足了文章。为鼓励企业安装脱硫设施,这次电价调整明确规定,进行脱硫改造的电厂,其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提高1.5分钱。这意味着上脱硫设施的现役机组,也将享受补贴。

  翟青认为,电价政策的出台基本解决了烟气脱硫设施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出路。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安装烟气脱硫设施的机组优先上网,年发电时间可高于没有安装烟气脱硫设施的机组等,这些都是十分优惠的鼓励政策。

  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位官员曾表示说,对“十一五”环保指标达标难度,中央政府有充分的理解,不会以行政手段逼迫电力企业去完成根本完不成的任务,现在出台的鼓励政策,使那些脱硫机组在经济上也有利可图,“如果到‘十一五’末期盘点时,企业或地方政府完不成任务,还强调客观理由,那是说不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