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3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潘岳:环境立法虽多但只是停留在理想主义层面
2、“大棒”加“胡萝卜” 除掉电厂毒“硫”
3、投资千万用直升机拍摄 央视20年后<再说长江>
4、新华网: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三江并流遗产地保护状况
5、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景观今年不黑不臭 四年还珠江水清
7、中国"十一五"林业援藏启动 将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
8、百年古松被成片砍倒 纳溪AA级景区林木患病?
9、环保部门公布企业环境行为 用政策手段主动调控
10、山西运城:上报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竟然全失真
11、本该环保总局审批 山东济宁环保局越权放行污染
12、城市饮用水源竟成水上乐园
13、未来5年西藏生态将获更强有力保护
14、水体污染严重 印度20多种鱼类即将消失
15、没有气候安全就没有能源安全
16、钱正英:研究河湖关系要找出解决淮河问题的办法
1、潘岳:环境立法虽多但只是停留在理想主义层面
来源:【法制日报】2006年07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588093.html
“我国环境立法虽多,但管用得少,很多法律条文似乎还停留在理想主义层面。”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7月12日在向记者谈到我国的环境立法时发表这样的看法。而国家环保总局法制司有关负责人则把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七个方面。
一向坦诚的潘岳大胆直面环境立法,他说,我国环境立法虽多,但管用的少,很多
法律条文似乎还停留在理想主义层面。按当今环境形势,诸多立法存在空白,加上执法不严、体制交叉,直接影响了法律实施效果。
国家环保总局法规司司长杨朝飞则表示说,现行的环境法制存在许多不足。他认为其具体表现有七个方面:
一是环境法律体系尚不完备,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立法空白,如缺少土壤污染、化学品管理、生物安全、遗传资源保护、核安全等法律法规;二是一些环境管理制度不适应需要,一些环境管理制度缺少法律依据,一些环境管理制度的后续工作有待加强等;三是环境法律配套滞后,不少环境法律的条例、规章、标准、政策迟迟不能出台,影响了法律的贯彻执行;四是缺少一部专门约束政府行为的环境法律,地方保护干扰正常执法现象普遍;五是环境民事赔偿尚无法律依据,弱势群体受到环境损害后得不到必要补偿;六是环境损害社会保险的法律缺失,一些重大环境事故的后续补偿无经费来源,其后果只能由国家负担或由受害群众分摊;七是环境法律法规中的处罚力度弱,缺乏强制手段,表现为,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取证难、举证难、执行难。
潘岳认为,必须对现行生态环境立法重新整合,突出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管地位。应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纳入宪法总则及环境资源的各项法规之中。例如环境保护法就应修订成纲领性的环境友好政策大法。
杨朝飞说,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是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1989年修改,至今近20年了。现在有关修改环境保护法的社会呼声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每年人大、政协提案、议案的热点问题。他认为,环境保护法的立法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在环境法立法中,应当紧紧围绕落实“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要求,重点解决地方政府干扰环境执法问题。(郄建荣)
2、“大棒”加“胡萝卜” 除掉电厂毒“硫”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7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4587510.html
编者按
燃煤电厂在给社会送来光明的同时,也产生了触目惊心的污染。当前,全国数以亿计的群众呼吸着二氧化硫超标的空气,1/3的国土遭受着酸雨的侵蚀。“利润是企业的,环境是大家的。”长期以来,不少火电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如今,“十一五”电厂脱硫战役已经打响,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正在陆续出台。本版介绍了国家的有关政策措施、脱硫先进企业的经验以及二氧化硫的巨大危害等。希望更多的火电企业尽快变口号为行动,早日还清旧账,同时不欠新账,不折不扣地兑现承诺,让人民群众呼吸到更为清洁的空气,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
“真的非常着急!”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邸国卫谈到燃煤电厂脱硫(脱除电厂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眉头紧皱。
他算了一笔账:宁夏“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是31.1万吨,允许电力机组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16万吨。“十一五”新增的机组全部实现脱硫,现有的405万千瓦机组必须有一半要脱硫,才可能完成总量控制目标。可是现在,宁夏还没有一台机组真正实现脱硫。
在全国各地,和邸国卫一样为电厂毒“硫”而发愁的环保局长,还有不少。截止到去年底,全国还有3.3亿千瓦火电机组尚未安装脱硫设施,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86%;未来5年,各地还将新增一大批火电装机。电厂脱硫问题不解决,“十一五”二氧化硫的排放控制指标不可能实现。
“大棒”指向电厂脱硫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目前居世界第一,而燃煤电厂是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来源。2005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为2549万吨,其中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1328万吨,贡献率达到总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二氧化硫超标排放的老机组,要加快脱硫改造步伐,力争5年内完成改造一半的任务,10年内全部达标排放。届时还不能达标排放的,一律依法关停。所有已建成的脱硫设施都必须正常运行,保证发挥应有的污染治理作用。”5月底,曾培炎副总理在 “十一五”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话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政府已经下定决心治理电厂二氧化硫污染,一系列铁腕政策即将出台。
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大气和噪声控制处处长汪键说,国家环保总局还将与其他23个省签订责任书,对各省减排目标的考核办法会随之出台。虽然考核办法还需细化,但是指导思想非常明确,除热电联产、煤矸石和垃圾焚烧机组外,新改扩电厂需要的二氧化硫指标必须从电力行业获得,否则环评报告书不予审批。考核还将根据火电厂的脱硫情况、实际排放量确定是否达到总量控制目标。对于没有达到既定目标的省份,将停止新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建设项目,同时取消国家优惠脱硫政策,加大处罚力度。
目标责任书并非签完了事,每半年公布完成情况就像给各省及电力企业戴上了紧箍咒,第一次结果将在今年底公布。届时,如不能完成,不仅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进行处罚,更为严厉的是,对不达标排放或超过控制总量的电力企业将减少发电量,并对达标无望的企业实行关停。
激励政策让企业有利可图
“电厂脱硫为什么难?首先是投入巨大,其次是会导致电厂运营成本大幅增加,但是只要政策到位,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汪键告诉记者,二氧化硫削减量大且列入《全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脱硫项目,中央专项资金已明确支持。
为确保燃煤脱硫机组的正常运行,国家发改委近日发文,对2006年投运的脱硫机组实施电价优惠,即上网电价增加1.5分/千瓦时。根据业内人士估算,在大部分地区,国家给出的优惠电价,已经基本能满足脱硫运营的需要。
除去补贴,脱硫后企业上缴的排污费将大大减少。记者了解到,重庆九龙电厂没有安装脱硫设施前,每年所交排污费高达2700万元,脱硫后,这个数字减少到了700万元。
让汪键“感到意外”的是,与6家电力集团签订责任书之后,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多个金融机构登门来要6家电力集团需改造的电力企业名单,主动提出要对脱硫企业进行信贷支持。“虽然投入比较大,但细算账,电厂长远不会赔,要不金融部门怎么会找上门来。”汪键一语中的,“中央将排污费总量的10%进行返还,我们已经决定将支持电力企业的脱硫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而且,如果地方上有一些支持的项目,环保总局也极力促进向签订责任书的企业倾斜。”
更让电力企业心动的是二氧化硫排放交易等即将浮出水面。未来,电力企业减排后还可以将剩余的排放指标出售获利,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3、投资千万用直升机拍摄 央视20年后<再说长江>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6年07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586654.html
长江源头——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冰川中。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甄雪原 许大为)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制作的33集大型电视记录片《再说长江》将于7月15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
该片总监制、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长明说,本片主旨在于反映最近20年间长江流域的最新面貌,社会民生、经济建设的巨大变化和长江历史文化传承、及民族精神的不变。在创作过程中,《再说长江》以真实为立足点,注重故事细节、追求以情感人,力求达到接受、感染、共鸣的传播效果。
据介绍,该片历时两年,投资超过1000万,采用高清摄像机拍摄时间长达55000分钟,在中国电视史上首次动用了高原黑鹰直升机以拍摄长江之源,并飞越长江沿岸12个省市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航拍。在后期剪辑上通过大量今昔对比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表现时代的巨大变迁。该片总制片人兼总导演刘文介绍,该片还专门制作了200多幅精美的动画以更全面地表现长江的风貌。
中央电视台1983年底播出的《话说长江》,收视率达百分之四十,播出后引起全国长江热。张长明表示,虽然《再说长江》在各方面比 《话说长江》都有巨大的进步,但由于现在的观众比80年代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因此要达到《话说长江》的收视率存在一定的困难的,但仍要努力使《再说长江》同《话说长江》一样,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作品。
4、新华网: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三江并流遗产地保护状况
来源:新华网2006年7月13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3226
新华社维尔纽斯7月11日专电(记者张国旺 杨勤 张碧弘)中国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王凤武11日说,在当天举行的本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三江并流被列为重点监测保护项目,与会者审议了三江并流遗产地的保护状况。
这是三江并流自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连续在3届会议上被列为重点监测保护项目。与会者对该项目审议后建议,明年2月1日前有关方面提供补充材料,供下届会议进一步审议。
王凤武说,三江并流项目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首先是因为三江并流遗产地的价值在全世界范围内无与伦比,国际社会对三江并流遗产地给予高度关注完全可以理解。其次,三江并流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区域,跨越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3条大江。在三江并流遗产地的周围以及3条大江上的任何大型工程建设,都可能对遗产地产生间接影响。
王凤武说,中国对这类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据了解,在金沙江和怒江上的任何拟建水电站项目都未得到国家批准。到目前为止,三江并流遗产地的保护状况是完好的。今后如果要在三江并流遗产地范围内或者周边地区兴建大型公共工程项目,都要严格履行国内有关法规,并按照国际法规行事。在正式决定前,还要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及操作指南的要求,将工程项目正式通报世界遗产中心,中心将对项目做出环境影响的评估,以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在2003年召开的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三江并流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来源:中青在线 2006-07-13
新华网维尔纽斯7月12日电(记者 张国旺 张碧弘 杨勤) 正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12日一致决定,将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中国稀有的“活化石”动物栖息地成为中国第32处世界遗产。
四川省世界遗产申报办公室副主任张虎说,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还是全球自然保护事业的标志和“旗舰”物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不仅是地球历史与地质特征研究的典型区域,是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演化的典型区域,是自然景观、美学景观集中的区域,更是生物多样性与特有物种栖息地的全球性典型代表。因此,世界自然遗产唯一评估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建议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最终获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12个县。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全球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被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2004年,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申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项目。2005年,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被列为2006年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唯一的自然遗产审议项目。
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8日至16日在维尔纽斯举行,审议30个国家申报的37个世界遗产地候选项目。这些候选项目包括27处文化遗产、8处自然遗产以及2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其中有3处是跨国项目。中国有两个候选项目——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成功后,中国已有32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三位。(完)
6、景观今年不黑不臭 四年还珠江水清
来源:《广州日报》 2006年07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4587993.html
整治河涌、投入巨资进行污水处理……200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珠江综合整治要实现2003年初见成效、2005年不黑不臭和2010年江水变清三个阶段性目标。珠江横渡,显示了珠江水质的改善,从发黑发臭到下水游泳,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变化宛如一个缩影,印证了广州和广东实施珠江综合整治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取得的成效。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广州自古水系发达,河涌众多。珠江横渡,并不意味着珠江治理的结束,未来广州将大手笔构建水系,综合系统地进行水系梳理、截污治污、引清调水、植被复绿、景观营造、湿地净化、城镇控制,为打造“山水之都”奠定基本架构。
广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昨天上午8时10分珠江横渡游泳前、下午2时55分珠江横渡游泳中以及下午4时30分横渡游泳结束后等3个时间点,市环境监测部门对横渡游泳所在的中山大学码头水域进行了水质断面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在国家规定的全部23项地表水水质指标中,中大码头断面挥发酚、氰化物等17项指标达到了国家Ⅰ~Ⅱ类水质标准,其余6项指标也达到了Ⅲ类水质标准,地表水监测规定的23项指标全部符合国家规定的三类水质标准。
从发黑发臭的珠水到III类水质,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变化宛如一个缩影,印证了广州实施珠江综合整治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广州市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以每年约10%的速度递减,2004年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左右。
治 理
3年时间珠江水可游泳
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变化宛如一个缩影,印证了广州和广东实施珠江综合整治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取得的成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珠江河段的水质污染主要以工业污染为主,目前则转变为以生活污染为主。40多年来,随着广州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珠江河段的水质状况一度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下降,后来又随着全社会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而开始恢复。1999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开展“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工作,一场河涌截污战役在广州打响,目标是使河涌“水清、岸绿、堤固”,成为保护珠江的一道风景线。200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作出了综合整治珠江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了珠江综合整治要实现2003年初见成效、2005年不黑不臭和2010年江水变清三个阶段性目标。也就在这一年,广州市领导庄严承诺:3年内要把珠江整治得可以游泳。10年来,广州在老城区关闭、停产、搬迁的大型工业企业达到147家。2005年广州市老城区污水处理率达70%,今年广州市老城区污水处理率将达到100%。广州市还引入北江清水入珠江,重构广州水系。“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八年江水变清”,珠江的整治目标在一步步变成可以触摸到的现实。
每天关闭1.1家违法企业
珠江的整治首先,把好“产业政策关”。1998年以来,广州共关闭、停产、搬迁企业147家,城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为切实从源头上控制新增污染源,广州市在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加强环境准入,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内开展各种有可能威胁水源安全的开发活动。
再者,把好“环保准入关”。一方面,广州市推行企业自愿实施清洁生产与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结合的双重机制,对超标排放的重污染企业以及产生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全市已有21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验收,19家企业被实施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另一方面,我市制定了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和城市节约用水条例,大力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节水型企业活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从2000年的26.50%提高到2004年的42.56%,工业万元产值新鲜用水量从2000年的302.73立方米持续下降到2004年的104立方米。
去年,广州相继开展了9个保护饮用水源专项行动,共作出水污染行政处罚791宗,责令396家违法排污企业关闭、停产或停业,平均每日关停违法企业1.1家。
珠江前航道截污基本完成
广州市内河涌共有231条,河道总长913公里。按现状分布情况可分为三类,一类河涌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污染较严重;二类河涌流经广州主要城镇,有部分工业,污染较轻;三类河涌两岸大部分为农作区,基本上未受到污染。
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对116条一、二类河涌,采取截污、清疏、改造、保洁等综合措施,对于第三类河涌,则通过定期清淤、严禁新增污染源等措施达到治污的目标。而当前重点实施珠江前航道和市内主要河涌水系的全面截污工程。截至2005年底,已基本完成了珠江前航道的截污,以及潭涌、槎头涌、松北涌、松南涌等27条河涌的截污工程,敷设截污管线385公里,其余的河涌于2006年上半年全面动工,2006年底将完成市内严重污染河涌的截污工作;此外,完成沙基涌、马涌、赤岗涌、煤涌、海口涌、大冲口涌、猎德涌(花城大道~广深铁路段)、沙河涌(广州大道~珠江口段)等8条河涌的清淤工程。
投80亿建4污水处理厂
污水截住了,还需将它们处理为清水后,才能排放到珠江。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的力度。1989年,广州在国内首次采用除磷脱氮先进工艺,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全市第一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15万m3的大坦沙污水处理一期工程。至2005年,广州已投入80亿元,建成了猎德、大坦沙、西朗和沥滘四大污水处理厂,使广州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从2001年的58万吨/日提高到2005年的155.3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8.5%提高到71.34%。2006年底,随着广州市大沙地、猎德三期、竹料、龙归、九佛五个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使用,将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48.5万吨/日。
设3道防线清除漂浮垃圾
为做好珠江的水面保洁工作,广州市环卫局事前专门制定了《2006年广州横渡珠江活动水域环境卫生保洁方案》,对垃圾实施三道防线拦截,确保漂浮物不进入泳区。
环卫部门通过使用专用水面拦截设施和简便器材相结合,在海印桥、珠江桥、流溪河口设置三道“拦截防线”,确保漂浮物不进入泳区。
据粗略估计,去年市环卫局水上环卫处共从珠江水面打捞上来各种漂浮垃圾3.8万吨(另外从岸线单位代收垃圾7000吨),其中从上游市县漂流下来的约占六成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水草。目前,水面保洁里程也从1989的1.34公里扩展到118公里多,增了87倍,水面保洁也从过去由水上环卫处直接打捞,改由专业的保洁公司分段招标承担。
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仅水上环卫保洁方面投入的政府财政,每年都超过2400万元。而从去年10月起,又按照5年的合同期,每年增加拨款250万元,专门用于流溪河新增河段的水面保洁;并从今年元旦起,以8年为期,每年增加拨款700多万元,用于231条河涌的水面保洁。累计而言,目前全市在水面环卫保洁方面的政府投入每年已经接近4000万元。
临江53个采石场全部关闭
河流两岸生态、景观整治成效突出。拆除、清运了河涌两岸的窝棚等违章建筑和露天垃圾堆放场,消除了污染隐患,改善了河流两岸景观。珠江临江53个采石场全部关闭,复绿面积71万平方米。2005年全省共投入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资金4437.7万元,完成建设任务16075.5公顷。
流域各市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密集区等区域依法划定禁养区,规范养殖业的环境管理。2003年6月基本完成了辖区内禁养区的养殖场搬迁、关闭和清理工作;2003年10月基本完成了规模化养殖场的限期治理工作,养殖废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有效削减了养殖业污染负荷,并逐步引导畜禽养殖业走生态养殖道路。
大力构建节水型社会。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清洁生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水价改革步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严格限制耗水量大的企业发展。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节约用水意识,逐步构建节水型社会。
故 事
小洲村已成画家写生地
7月8日上午11时,住在东川路的陈尔东老人,和老伴一起来到了星海音乐厅的珠江岸边,观看千人试游珠江,“现在的珠江水比几年前要好多了,以前水面上黑油一层层,现在水清了,早上我们到这里散步的时候还经常能看到鱼和大龟。”陈尔东老人告诉记者,离他家不远的新河浦涌水质也大不一样了,“里边有不少罗非鱼了,每天傍晚,他都会和住在附近的几个老同志,来涌边杀几盘象棋。”
位于海珠区万亩果园的中心地带、拥有500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小洲村目前已经完成了截污整治,记者在每家每户的房屋边,都看到有一条小管,生活污水就是从这条小管接驳到了埋在房屋之间的污水收集管中,悄然的改变,让小洲村慢慢恢复了“小桥流水”的岭南水乡景致,成了海珠区首条完成截污工程的“城中村”,使广州市“南肺”海珠区万亩果园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由于水质逐步改善,原来基本绝迹的蟛蜞、小鱼又回来了,因其优美的村落环境,广州一些有名的大画家也开始纷纷在小村里租房修身养性,成为他们写生的绝好出处。
目 标
珠江综合整治分三步走
2003年:“一年初见成效” 内容主要包括:西江、北江、东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水体质量满足相应的环境功能目标要求,部分污染严重河段水质有所改善,流经城市河段有机污染的恶化趋势有所缓解,发黑、发臭的水体明显减少。岐江河达到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Ⅳ类),珠江广州河段、南山河、佛山水道、江门河、龙岗河、坪山河、深圳河达到适用于农业用水、一般景观用水要求(Ⅴ类);惠州西湖、肇庆星湖达到适用于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要求(Ⅳ类);万人以上城镇开始规划建设(或分片建设)一座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各城镇规划整治一条以上污染较重的河涌,并收到一定整治效果,河面和两岸实现无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有碍景观的临时建筑及窝棚,对清理出来的空地,应恢复原来的生态环境,使景观有所改善。
2005年:“三年不黑不臭” 内容主要包括:重要江河湖库、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得到有效保护,饮用水源水质满足功能要求;国控、省控江段以及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75%;基本消除流经城市重点河段的黑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45%以上。其中,“流经城市重点河段”包括:广州珠江河段、深圳河、珠海前山水道、佛山汾江河、中山石岐河、东莞运河、江门河、(韶关的武江和浈江、清远北江、河源新丰江、)云浮南山河,以及惠州西湖和肇庆星湖等。
2010年:“八年江水变清” 内容主要包括:主要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体环境质量达到功能目标要求,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水系主干、支流水质维持良好水平;流经城市河段有机污染明显改善,两岸做到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市民和游客滨水观赏景观、景点的场所;集中饮用水源满足功能要求;国控、省控江段以及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8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珠江三角洲和经济特区城市达70%以上;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达3%以上;将珠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等生态公益林建设成具有良好、稳定生态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
7、中国"十一五"林业援藏启动 将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
来源:中新网 2006年07月1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7/13/content_4825639.htm
第三次全国林业对口援藏工作会议12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八一镇闭幕,这标志着全国“十一五”林业援藏工作全面启动。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指出,西藏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区位十分独特。林业援藏工作要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发展与稳定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区,也是中国乃至亚洲的“水塔”和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气候的“启动器”,是全球气候的“调节器”。
据悉,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西藏的林业建设还比较落后,特别是由于气候高寒干旱,植被稀疏,森林分布极不均匀.西藏又是全国沙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其沙漠化土地面积达两千多公顷。西藏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在出席林业对口援藏会议讲话时指出,进一步加大力度,搞好西藏的林业建设已刻不容缓。
他说,“十一五”期间,林业援藏工作将切实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继续做好退耕还林和拉萨及周边造林绿化,突出加强西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和恢复,有重点地开展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合理规划、组织实施大江大河两岸、国省道铁路公路沿线等防护林体系建设,进一步保护西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使重点生态公益林得到全面有效管护等。经过五年努力,西藏全区生态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得到初步优化。
据悉,“十五”期间,中央对西藏林业的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各项林业建设资金总额达到八亿五千多万元。
国家林业局确定,“十一五”期间,林业援藏主要目标包括:到二0一0年,新增防护林面积十五点七万公顷;使重点地区六百一十一万公顷的原生植被得到有效保护,二百一十七点八万公顷重点生态公益林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同时,在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拉萨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工程等项目的基础上,新增加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高寒地区成片造林工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湿地保护工程等九个新建项目和十二个对口支援省(市)援助项目,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五个,建设陆生野生动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五个。通过实施这些工程和项目,使西藏高原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切实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乡镇工作林业工作站、林木种苗以及森林监测体系为主的基础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努力构筑祖国西南边疆生态屏障,为西藏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8、百年古松被成片砍倒 纳溪AA级景区林木患病?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2006年07月1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7/13/content_4826748.htm
“在距中心景点凤凰湖仅2公里的松林坡,几十亩大松树正被成片砍倒,其中有的树龄高达100多年,砍伐者在砍树时说树有病,卖木时就说病不重……”近日,泸州市凤凰湖风景区周围群众议论纷纷。百年古松为何被成片砍倒?昨日,记者前往当地进行调查。
现场目击:大树被砍锯成木材
凤凰湖风景区位于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境内,今年年初被评定为国家AA级风景区。因为风景优美独特,景区成为许多影视片的外景拍摄基地,目前正在热播的《红色记忆》就曾在此拍摄。
昨日上午11时,记者驱车赶往事发地点———纳溪区大渡口镇大坳村3社。一听有记者打听“砍树”的地方,村民们争先恐后指路。顺着村民指点,记者来到一个叫松林坡的地方。站在景区公路上一望,路边一个山头上的树木已被砍得所剩无几,分外刺眼难看。
走上山头,但见刚被砍倒的松树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空气中还弥漫着新鲜的松油味。而更多的已被锯成一定规格的松材,一堆一堆整齐地码放着。经记者简单测量,这些松树小的直径也有10多厘米,大的直径则达四五十厘米。
村民反应:依依不舍百年大树
正在此时,一男子从山顶处一简易工棚附近出来。该男子自称姓杨,是被请来看守木材的。杨称,已经砍了四五天树子了,老板说要把这山头的树子全部砍掉。“为什么要砍树?”杨称,听说好像是松树得了病。
杨的话音刚落,便受到路边村民驳斥:“我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从来没听说过这些松树得了病!”
一谈起松树被砍,村民们气就来了:“听老人们说,这些松树有些已经有一两百岁了,把这些树砍了,风景就不好了,可惜呀!”泸州市纳溪区某单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被砍松树所在地点属凤凰湖风景区,距离中心景点凤凰湖仅约2公里。据《纳溪县志》记载,这一带的很多松树,树龄已高达一百四五十岁。
林政说法:正常采伐有根有据
据悉,组织砍树的是泸州市纳溪区绿源林业有限公司。为什么要对这一大片松树进行砍伐呢?记者采访了泸州市林业局和纳溪区绿源林业有限公司。
泸州市林业局资源林政科科长潘国云介绍,绿源林业公司这次采伐是商品林采伐,是合法的。绿源公司经理黄华林也表示,他们的采伐是办理了采伐许可证的,这片林子在去年泸州市和纳溪区林业部门就初步鉴定可能有病虫害,今年公司拿到了采伐许可证。随后该公司人员向记者出示了纳溪区林业局颁发的采伐许可证。
游客建议:尽量留住风景树
“究竟是因病砍树还是正常的商品林采伐?”对此,潘科长说不清楚。记者又问,如果是因病砍树,那该如何处置?潘说,这些树将被运到林业部门指定的一个厂家经过高温处理后再生产成木制品。绿源公司经理黄华林称,这些树病情不是很严重,经过商量,可以出售。
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突然变成光秃秃的荒山,游客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来自成都的刘先生惋惜地说,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林木采伐,实在是可惜。凤凰湖风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这样一下子砍掉几十亩的松树,对风景区的影响确实很大。
“砍树时就说树有病,卖木时就说病不重,松树病不严重为何不治疗?”许多游客对此迷惑不解。游客们建议:有关部门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尽量留住风景区的风景树。(记者高冰洁)
9、环保部门公布企业环境行为 用政策手段主动调控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6年07月1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7/13/content_4825681.htm
2006年6月,江苏省江阴市的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进入了第五期。今年进入“黑名单”的江阴金久久布业有限公司没想到,已经吃到嘴边的150万元贷款就此打了水漂。本要提供贷款的农业银行表示,企业必须认真治污并得到环保局证明认可后,才可重新下发计划指标。从当初简单地进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到如今采用多种政策手段主动调控企业,江阴这一环境管理方法的创新,使“爱绿亲绿、见黑色变”在此地蔚然成风。
要让黑色企业的日子不好过
对重点企业环境行为信息进行公开,是江阴市推出的一项公众监督、社会参与和环保强化管理的创新做法。自2002年起,江阴首先对占全市污染负荷80%以上的100家重点企业开展环境行为信息公开,根据每个企业上年度达标排放等11个方面的环保实绩进行审计,分别评定出绿、蓝、黄、红、黑5色等级。2003年世界环境日,当100家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在当地新闻媒体公布后,在公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舆论与公众的压力,使那些红色与黑色企业坐立不安,纷纷拿出硬招与实招,来改变企业环境行为的颜色,向着绿色或蓝色企业靠拢。到今年,江阴市已把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范围扩大到450家企业。向社会公开企业的“环保色”,是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定期诊断,目的是通过社会的压力促使企业规范环境行为。2002年底,江阴市出台了《江阴市企业环境行为公开化制度实施办法(暂行)》,建立了一整套信息公开化的后续管理制度,对5种颜色等级的企业分别实行奖惩,对不同“环保色”的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黄色、红色和黑色企业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检查力度,帮助企业改进环境行为;对黑色企业实行限期治理,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对治污力度大、提升等级快的企业,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绿色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2005年6月,在江苏省江阴市一年一度的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中,江阴市永源印染公司被评定为黑色企业,原因是有两次超标废水直排被环保部门逮个正着,分别处以3万元和10万元行政处罚,并责令整改。这下企业负责人傻了眼,他对环保局的同志说:“原来真是不懂环保,只晓得看水色。看看直排废水的颜色透亮透亮的,以为没问题,哪知道会超标这么多,这下吃大苦头了。”
他没想到更大的苦头还在后头,有了这个环保污点,永源公司立即上了当地银行的“黑名单”,银行职员三天两头上门催款,把两个月前刚贷来的40万元和以前的贷款一并追回。在社会舆论和银行“断粮”双层压力下,永源公司痛定思痛,企业负责人开始把环保放在心头上,义无反顾勒紧裤带,对“缺胳膊少腿”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一举实现了印染废水由二级达标排放,向一级达标排放标准的跨越。接着,企业又马不停蹄更上一层楼,开始对生产全过程大动手术,2005年底企业又顺利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在今年“6·5”公布的企业环境行为信息中,企业一举甩掉黑色帽子,进入黄色等级。
江阴市璜塘镇有家印染公司,原来讲好准备贷款2000万元扩建生产项目。但是,当企业戴上“黑帽”之后,企业扩建项目不仅遭到了诸多审批部门的“红灯”,当地银行也立即取消了贷款计划。
周庄镇有家化工企业,经过4轮艰苦谈判,准备吸引8000万美元的外资,准备新上3个精细化工项目。但当外商得知这家企业环境行为是“黑色”的,马上意识到这个合作伙伴环境行为“靠不住”,于是立即走人。
为达到排污企业“见黑色变”效果,江阴市不断完善了信息公开化制度。尤其对那些被评定为黑色的企业敢下重手,江阴出台规定,连续两年评定为黑色的企业,将被市政府强令关停。据调查了解,在红色或黑色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后,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投资信誉,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金融政策成环保工作“杀手锏”
江阴市推出企业“环保色”的褒贬规定后,也引起了当地金融部门的极大关注。为了有效发挥信贷资金的调配作用,200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江阴支行及时向全市各类银行推出了《江阴市环境保护分类评定企业信贷政策指引》。
《指引》结合2005年300家企业“环保色”的分级评定,推出了信贷政策指引:对18家绿色企业,继续大力支持,对信贷资金需求优先安排;对106家蓝色企业,继续支持,对合理的信贷资金需求妥善安排,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生产流程改造,以提高环保水平;对104家黄色企业,则在现有信贷规模基础上保持不变,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可适度安排新增信贷资金,但不得用于污染水平相同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其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所需资金可优先安排。为督促红色和黑色企业加大环保整改力度,尽早“变色”,信贷政策要求:对28家红色企业维持现有的信贷规模,除环保方面的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外,不得新增信贷资金,并要求企业按照环保要求排出整改时间并付之行动,否则将逐步压缩现有的信贷规模;对8家黑色企业一律禁止发放新增贷款,如企业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达到环保规定,或者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将压缩直至收回原有贷款。
据江阴市环保局宣传法制科科长周建国介绍,从2005年江阴市金融机构贷款情况看,绿色企业的年末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了15.8亿元,贷款余额增幅超过全市平均贷款的18个百分点。蓝色企业的年末贷款余额也比年初增加了6.6亿元,户均贷款余额0.77亿元;而黄色企业年末贷款余额,仅仅比年初增加了2000万元;红色企业和黑色企业的贷款,均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而且没有一家银行愿意给这些企业投放新的贷款,年末贷款余额分别下降至1318万元和300万元。
企业纷纷弃“黑”攀“绿”
在社会压力和银行“逼债”的情况下,黑色企业陷入了日子更加难过的境地。在尝到了环境行为公开的厉害后,他们纷纷为摘掉黑色帽子而奋起。据统计,江阴市每年评定为黑色和红色等级的企业,提升转化率都在70%以上。去年参评的300家企业,对照今年的评级结果,有30%的企业环境行为有不同程度提升,红色、黑色等级中97%的企业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在评级中有了明显提升。不少因超标排放而评定等级差的企业,自觉要求与污水处理厂接管,接受环保部门监管。如长泾花园阔幅印染有限公司,因长期超标排放,连续多年被评为黑色、红色,去年通过接管将污水接入综合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今年被评为蓝色企业。今年参评的企业中,有8%通过污水接管,由黑、红提高到蓝、黄,已有1/3的企业接管到污水处理厂。如今江阴已有一半以上的工业废水实现了集中处理。
白板纸生产规模位于江苏省龙头老大的江阴长江纸业公司,由于造纸废水处理设施先天不足,去除COD效果较差,使每升排放废水中的COD徘徊在300~400毫克之间,屡屡出现了超标排污,在企业环境行为审定中被评定为黑色企业。
当企业戴上黑色帽子,使得企业决策者慌了手脚,感到了空前的强大压力。特别是“黑色名单”在当地新闻媒体上曝光后,各家银行亮起了红灯:立即停止对长江纸业的各类贷款,并派出专人登门索要公司欠下的3亿多元旧账。
平时依靠贷款过日子的长江纸业,顿时陷入了“转不了圈”的困境。负重之下,企业决策者猛然醒悟:只有在环境保护上还清“欠账”,企业生产经营才会重新出现生机。于是,他们变压力为动力,把造纸废水治理改造工程列为企业“一号工程”和“生命工程”,筹措了600多万元,采用先进的治污技术,对造纸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并增加了生化处理系统。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使改造工程提前投入了运行。经测试,处理后每升废水中的COD浓度下降到了60~80毫克,稳定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在2004年江阴市企业环境行为评定中,长江纸业一举摘掉了黑帽,并连跳两级,进入了黄色等级行列。
戴上黑帽吃过的种种苦头,使江阴众多企业的决策者清醒意识到,企业只有在环境行为向上连跳级,才会为企业发展赢得广阔的空间。不少企业确立了以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为抓手,奋力争创绿色企业的目标。
为鼓励工业企业自觉加入环境行为公开的行列,江阴市也出台了优惠政策:对评定为绿色的企业,优先参加江苏省、无锡市的各类先进评选表彰,优先从省、市污染防治基金中拿到专项补助资金。2005年,江阴市政府对6家连续3年被评定为绿色的企业,进行了隆重的表彰、授牌及嘉奖。如今,江阴的参评企业已经由初期的100家,到2003年增至200家、2004年后增至300家,到今年达到450家。江阴市环保局局长许勇炎告诉记者,环境信息公开这项制度,不仅可以发挥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而且通过鲜明的奖惩措施,就可以造就出更多绿色企业;通过营造多管齐下的综合氛围,可以鞭策更多黑色企业尽快迈入先进等级的行列。参评企业范围的不断扩大,将使社会各界对企业的颜色进一步关注,给了企业对环保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压力。(徐琦 高杰)
10、山西运城:上报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竟然全失真
来源:【山西日报】 2006年07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587934.html
为使自己的城市更“干净”,山西省运城市环保局擅自将设在市区的3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进行了变动,致使该市上报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全部失真。
2004年以来,运城市环保局无视国家有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管理规定,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将市区的运城高专、盐湖区委和盐化运输队3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进行了变动,以增加当地的二级天气天数。
山西省环保局在今天的通报批评中指出,运城市环保局这种严重的违规行为和不实的工作作风,不仅造成了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管理的混乱和监测数据失真,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为维护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责令运城市环保局从接到通报之日起,在一个月之内,将变动的点位恢复到原位,局主要领导及责任人做出深刻的书面检查上报省局,同时取消该局2006年度环保工作一切评优评先资格。
据了解,运城市是纳入国家环保总局监测网络的重点城市之一,设在市区的环境空气监测点位一律由国家环保总局审查批准,监测的数据通过空气日报上报网络系统,每天在设定的时间向上级环保部门上报,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依据。(张隽波 王霞光)
11、本该环保总局审批 山东济宁环保局越权放行污染
来源:中新网2006年07月13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others/news/2006/07-13/757525.shtml
中新网7月13日电 本该由国家环保总局审批的环境评价文件,却由地级市山东济宁市的环保局擅自审批,为污染大开便捷之门。据《人民日报》报道,2003年9月以来,山东济宁市环保局10余次违规越权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山东省人民政府日前对其通报批评,并责成济宁市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报道说,经调查,济宁市环保局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有:
给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开绿灯。2004年4月5日,济宁环保局批准济宁金威煤电有限公司5万吨/年不锈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新上5台小电炉;
审批本该由上级部门审批的项目。如:2005年8月31日,批准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斯太尔、飞龙系列整车生产一期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照有关规定,此类项目应当由国家环保总局审批;
越权验收。2004年12月27日,该局对应当由省环保局组织“三同时”验收的兖矿集团华聚能源公司鲍店、东滩、济二、济东4个分公司热电项目进行了竣工环保验收。(何勇)
12、城市饮用水源竟成水上乐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7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587514.html
贵州省贵阳市的阿哈水库是该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 位于贵阳市南明河支流小车河上,每年为贵阳市供水5000万吨以上但水源污染一直是困扰阿哈水库的一大问题。为减少对饮用水源的污染,有关部门出台了治污、防污的有关法规。但水库附近的少数村民仍在库区进行无证划船载客营运和开设游泳休闲点,每到周末,阿哈水库就成了人们乘船、游泳休闲的水上乐园。这种状况实在让人担忧。
图为7月2日, 游人在阿哈水库乘船游玩,全然不顾岸边醒目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严禁船舶载客游玩”等禁令。
13、未来5年西藏生态将获更强有力保护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7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586289.html
将新增防护林面积15.7万公顷,有效保护重点地区611万公顷的原生植被
西藏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将在未来5年得到更强有力的保护。根据有关规划,到2010年,西藏将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个,建设陆生野生动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这是记者从正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林业对口援藏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根据这次会议确定的“十一五”期间林业援藏计划,到2010年,将新增防护林面积15.7万公顷,使重点地区611万公顷的原生植被得到有效保护,217.8万公顷重点生态公益林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
同时,在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项目的基础上,新增加高寒地区成片造林工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湿地保护工程等9个新建项目和12个对口支援省(市)援助项目。(黄全权、尕玛多吉)
14、水体污染严重 印度20多种鱼类即将消失
来源:中国渔网2006.07.13
http://www.chinasea.net.cn/newsxl.asp
中国渔网报道:环境学家和渔业部门终于被所有的鱼类都被钓光的事实惊醒了。当一些种类从古杰拉特南部水域消失的时候,另一些种类也缩减到了惊人的数字。
根据来自于渔业部门统计的数据,包括海水和淡水在内的20多种鱼类已经在纳夫萨里、瓦撒德和古杰拉特南部水域中消失了,这些地区的鱼类捕获量也在急剧降低。
当环境学家们把鱼类的灭绝归结于下水道和未经处理的废弃物排出污染养殖水体造成的时,权威人士却认为生态平衡的破坏才是罪魁祸首。咸水研究中心的主席M S H Sheikh说“大多数的居民污水处理厂直接把处理过的污水排放到河水和溪水中,影响了这个区域随着潮汐涨落而变化的盐度,也造成了在这个区域产卵的鱼类的减少。
不管是什么原因,包括海水鱼thread fin、印度大马哈鱼、grabs、甲鱼和淡水鱼像鲶鱼、龙头鱼、印度鲥等在内的20多种鱼类已经灭绝已是不变的事实。
15、没有气候安全就没有能源安全
来源:中国石油网2006年07月1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7-13/112110412860.shtml
能源问题一直是八国集团关注的焦点。今年2月,八国集团财政部长在莫斯科商讨能源合作;3月,八国集团的能源部长又在莫斯科探讨能源安全;6月,该集团的财政部长在圣彼得堡开会,讨论能源与世界经济发展问题。7月15日,八国集团峰会将在圣彼得堡开幕。作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日前发表了一份简报,指出气候安全与能源安全之间的紧密依存关系不能被忽略。同时,WWF呼吁,八国集团政府应即刻着手制定气候与能源安全计划,将目前每年2500亿美元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财政补贴,变为对目标更宏伟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行动的资助。
对于未来气候安全的投入也会使能源体系更安全
日前,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没有气候安全,就没有能源安全》的简报中说,八国集团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制定节能方法,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措施,为增加能源与气候安全做出最大的贡献。这些低成本高效益的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对气候环境的破坏,还可以降低长期以来人类对不安全的化石能源的依赖。
“只有与更具广泛意义的气候安全联系起来,能源安全的概念才有实际意义。现在人类面临的最首要气候变化威胁是化石能源的消耗。” WWF全球气候变化项目主任詹妮弗·摩根表示,“八国集团对带领全球远离能源和气候恶化的不安全,创造一个气候稳定和能源安全的未来,负有重大的责任。他们不能一味地把这个责任从一届G8峰会又推到下一届峰会,而必须马上行动起来给出答案,制定相关决策。”
八国集团政府应即刻着手制定“气候与能源安全计划”,就像二战后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那样立竿见影地付诸行动。该计划应大幅提高能效,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确保全球二氧化碳和其它气候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在今后的10到15年内达到峰值后开始递减。
WWF还号召八国集团的政府制定计划,将目前每年2500亿美元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财政补贴,变为对目标更宏伟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行动的资助。这样的转变将被证明是明智之举。
为避免全球气候变化进入危险的境地,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与工业化前时代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不应超过2°C (3.4°F)。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那个参考值升高了0.7°C。温室的气体排放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3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250亿吨,而到2015年,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的话,这一数字将达到336亿吨。
上届在苏格兰格伦依格斯举行的G8峰会上,气候变化被列入了确定的议程,八国首脑承诺将采取一系列的举措,并建立持续的对话机制。
摩根补充说:“即将在圣彼得堡举行的G8峰会上,针对能源安全问题进行的话题讨论,要么会继续格伦依格斯峰会的对话,要么会偏离既定路线。仅仅探讨能源供应安全的问题,并不能看出八国集团在保证确保能源与气候长期安全事务上的领导力。”
节能降耗:中国任重而道远
尽管中国并非G8的成员国,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也肩负重任。“十五”时期,中国没有摆脱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模式。快速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需求的迅猛增加,油气进口依存度的增加,国际油价的飙升和对油气资源供应的竞争,都促使中国也将能源安全问题列入了重要日程。
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中国提出了“到2010年GDP翻一番,而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是对资源利用率提出了一个强制、明确、量化的约束,体现出中央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既可以实现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能够做到资源节约。
WWF中国分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主任陈冬梅表示,在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方面,中国显示了很强的领导力。
不过,陈冬梅也指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又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即使充分考虑节能等因素的情况下,到2020年能源消费的需要量也将接近或超过30亿吨标煤。面对如此巨大的能源需求发展,如果不强化落实国家的节能法规和措施,有效激励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调步伐,不仅会对国家能源安全带来严重挑战,对全球气候安全也会造成很大压力。(记者 董云龙)
链接:世界自然基金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之一,在全世界拥有将近500万支持者和一个在90多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1980年,WWF正式来到中国,1996年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此后陆续建立了七个项目办公室;发展至今,共拥有70多名员工,开展了包括物种、森林、淡水、能源与气候变化、环境教育和野生物贸易等多方面的工作。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16、钱正英:研究河湖关系要找出解决淮河问题的办法
来源:淮河水利信息网 2006年7月13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3225
7月10日,淮委科技委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淮河与洪泽湖关系研究顾问咨询会,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指出,研究河湖关系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淮河洪涝问题,必须敞开思想,超越现有规划,深入研究,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淮河问题的方案。
国调办副主任宁远、水利部总工刘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等淮河河湖关系研究顾问组专家应邀出席。水规总院副院长梅锦山,淮委主任钱敏、副主任汪安南、副总工顾洪参加咨询会。
本次咨询会重点是淮河中游洪涝问题,在听取中水淮河公司的淮河中游洪涝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初步成果汇报和与会专家发言后,钱正英说,淮委提出的行蓄洪区问题、易涝洼地问题及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问题,抓得准,分析透彻,但是这些问题按照现有规划是难以解决的。因此,作为研究,在目标和思路上,应着眼长远,大胆突破,研究解决问题的根本性方案,并且对照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方案的可行性,为未来的治淮决策提供依据。
与会专家在发言中认为,淮河中游洪涝问题,除气象、地形等自然原因外,与洪泽湖的形成及人口膨胀等历史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除涝的要求相应有了很大提高,研究工作要进一步深入展开,获得更多的定量研究成果。
水利部规计司有关负责人,淮委办公室、规计处、中水淮河公司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