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五月三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五月三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5-31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周生贤:我国将深入开展城市大气环境综合防治

                  2、安徽蚌埠污水处理厂排污 环保执法要看领导眼色

                  3、开发区成为排污保护区 环保执法处于缺位状态

                  4、全国39.7%城市空气中重度污染

                  5、80吨消防废水未排黄河 甘肃环保局:饮用水安全

                  6、四成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周生贤表示严控机动车污染

                  7、广州启动安全生产月 出租物业不得储危化品

                  8、安徽段长江河道存在32处崩岸点

                  9、江苏省环保立法力保饮用水源与海洋生态

                 10、[环保时评]: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11、人民网:黄河上游水电开发 究竟让谁受益?(水博)

                 12、京城今夏叫停强制限电 用电大户如断电可获价格补偿

                 13、中国生态小康指数56.6水污染沙尘暴令人焦虑

                 14、北京奥运工程从未使用印尼木材 

 

1、周生贤:我国将深入开展城市大气环境综合防治

来源:新华网2006年05月31日

  新华网天津5月30日电(记者 顾瑞珍) 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领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30日表示,我国将深入开展城市大气环境综合防治,到2010年使65%以上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80%以上。

  记者从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获悉,大气污染防治一直是环保工作的重点,我国目前初步形成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周生贤介绍说,“十一五”我国将通过以下四项措施来开展城市大气环境综合防治:

  --改善能源结构,治理面源污染。要积极推动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供气,改变燃烧方式和燃料结构。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各城市要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制定销售、使用、转运、存放高污染燃料的管理办法。加强餐饮业污染治理,积极解决油烟扰民问题。

  --强化对城市二次扬尘的防治。对建筑、拆迁、市政施工、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要加强管理,将“四堆”(煤堆、渣堆、料堆、灰堆)扬尘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各城市要利用电子眼、降尘罐或可吸入颗粒物连续监测设备,建立直接或间接控制工地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的监测监控网络,并将有关数据用于日常管理,定期向社会公布一批管理差、扬尘重的施工场地和单位名单。

  --完善城市环境容量测算方法。目前,113个重点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已初步完成。但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不少城市测算的环境容量误差很大。要进一步规范环境容量测算工作,确定科学的测算方法,并逐步加以完善,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完成城市环境容量测算工作。

--实行空气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评价等信息,及时发布污染事故信息。环保总局将每年公布空气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城市,积极探索投资环境风险预警机制。

2、安徽蚌埠污水处理厂排污 环保执法要看领导眼色

来源:法制日报 2006年05月31日

  本报讯 污水处理厂排污听起来像是奇闻,但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在安徽省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

  知情者透露个中隐情:处理污水成本很大,机器一开,钱就像水一般地流走。那么少投一份料、少用一度电、少开一台机器,就能省下不少成本。

  知情者还说,环保部门在厂里安置了排放同步监控设备,但这个同步监控设备很有意思,跟公务员一样上下班。只要“下班”时间一到,排放的就是黑水了。

  官员坦言,环保部门只有主动积极地配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生存”下来。那么,当地方环保效益与地方经济利益甚至长官意志发生冲突时,执法的能力自然会受到限制。

  而在一些开发区,情况更为严重,环保等执法部门的权力都由开发区代位行使,这使得环保执法其实处在缺失状态,环境影响评价规定更是形同虚设。

  专家指出,根源在于法律有缺陷。环评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数目,远远低于企业用于加强和改进环保设施的费用。这种错位现象应该通过立法解决。

  “你看看,这沟里水是黑的,都是周围厂子排污造成的。”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王岗村一位段姓村民一边和记者说话一边用手比划着,“这里是生化厂,那里是化工厂,那边是印染厂……”

  这条叫八里沟的小河,宽三米多,直通淮河。记者近日看到,八里沟的水乌黑,恶臭味直呛人。而距八里沟数百米的地方还有一条叫席家沟的小河,比八里沟要宽得多,其进入淮河的河口处也是漆黑一片。

  监控设备准点下班 污水处理厂也排污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他们这里许多土地都被征用了,近年来办了很多企业,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污染占大头的还是丰原集团的一些厂子。”

  据介绍,村民所说的丰原集团可不是一家小企业,是蚌埠市乃至安徽省的重点企业集团,其偷排暗排、超标排污由来已久。国家环保总局今年3月暗访安徽沿淮流域,发现的18家涉嫌违法排污的企业中,丰原集团就有4家企业“入围”。后经安徽省环保部门核查,排除了两家,确认了丰原燃料酒精有限公司和蚌埠第一污水处理厂的超标排污事实。而这两家企业排污的方式也令人瞠目结舌。

  参与调查的一位环保局的执法人员说,丰原燃料酒精有限公司的废水处理设施仍在调试之中,但企业依旧擅自违法生产,日产废水达600吨,远远超出了废水处理能力范围。“更为严重的是,该企业院内大塘里违法储存大约10万吨的高浓度生产废水,一旦泄露或偷排,将造成重大污染事故。”

  污水处理厂排污听起来像是奇闻,但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蚌埠第一污水处理厂。

  一位知情者说出了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秘密:由于处理污水成本很大,机器一开,钱就像水一般地流走。那么少投一份料、少用一度电、少开一台机器,就能省下不少成本。

  知情者还说,为了监控污水处理厂的排放,环保部门在该厂安置了排放同步监控设备。这个同步监控设备很有意思,跟公务员一样上下班。在“上班”时间,污水处理厂尽可能排放达标的污水,只要“下班”时间一到,排放的就是黑水了,直到第二天“上班”才转成达标水排放。

  看地方领导眼色行事 排污厂成为掌上明珠

  据了解,3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涉嫌违法排污“黑名单”的18家企业,有的已经得到了处罚。丰原燃料酒精公司被罚款10万元,征收排污费90万元;蚌埠席家沟饲料厂超标排污,被依法取缔;界首市化肥厂和界首市中原皮革厂被责令停产整顿……

  对于给这些企业的处罚,有地方官员甚至还为他们叫屈。理由是这些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安置就业贡献很大。一位地方政府官员直言,要不是国家环保总局抓了个“现行”,平时是没有人敢动的。

  这位官员道出了这么多企业敢于大胆超标排污的根源。由于这些企业在当地贡献大,往往被奉为“掌上明珠”保护起来。政府一道道不准进入企业检查的“令牌”成了这些企业的“尚方宝剑”。

  安徽省阜阳市环保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坦言,尽管环保监察力量不足是客观因素,但对于哪些企业超标排污还是有底数的,之所以不查处或难以查处,主要得看地方领导的“眼色”行事。环保部门官员的帽子在地方领导手里,职务的升迁变动往往取决于地方领导的“满意”与否。环保部门只有主动积极地配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生存”下来。那么,当地方环保效益与地方经济利益甚至长官意志发生冲突时,执法的能力自然会受到限制。

  “只有摆脱看领导‘眼色’行事的尴尬环境,执法部门在查处违法事件时才可以理直气壮。”在听说了知情人披露的内幕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王世汶建议,改变环保部门管理体制,将环保部门从地方管辖中“解脱”出来,实行垂直领导,各级环保部门人、财、物应由上一级部门负责。

  王世汶认为,在我国,环境保护之所以举步维艰,是因为在政府和普通民众两个层面上都存在明显的动力不足、激励不够的因素。我国各级政府,在以任命为主要形式的干部选拔制度背景下,其最大的利益驱动就是尽可能地满足各项政绩考核指标。尽管我国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在兼顾发展与环境方面已有一定的进步,但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忽视或轻视环境和生态的特征依然相当明显,这使得各级干部尤其是地方主要领导干部追求环境改善的动力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我国的政绩考核程序不是基于独立的调查统计,而是以层层上报为主要形式,这就使得各级地方政府在虚报成绩方面存在较大的可操作空间。”王世汶说。

与政府保护和改善环境动力不足的原因相对照,普通民众的“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普通民众在获取环境和生态方面信息的渠道一般只限于每年一次的环境公报和大中城市的空气质量周报等,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所获得的许多基础资料,变相地成了某些部门的“资源”,甚至成为了“内部消息”和牟利的工具。

3、开发区成为排污保护区 环保执法处于缺位状态

来源:法制日报2006年05月31日

  在被国家环保总局通报的名单中,安徽华皖碳维有限公司的违法事实是长期偷排,性质恶劣。当地环保部门说,华皖公司长期偷排的根子是其所在地蚌埠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保护”。这种保护主要是环保部门根本不敢进入开发区进行执法检查,理由很简单,开发区的企业都是招商引资来的,弄不好会被扣上破坏投资环境的罪名。

  安徽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开办了许多开发区、工业园,设定了很多优惠措施和保护办法,环保等执法部门的权力都由开发区代位行使,这使得环保执法其实处在缺失状态。正是看到这一点,越来越多的高污染企业往往通过招商引资的路径进入开发区,把开发区当成了他们的保护区。更令人担心的是,随着招商引资工作激烈的竞争,一些开发区、工业园甚至投污染企业和项目所好,开办诸如化工、电镀等专门工业园,让一些高污染企业轻易穿上一个“马夹”,就摇身变成了高技术、新技术产业项目。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孙自铎说,开发区、工业园招商引资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招商引资是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年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哪里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哪里的生态环境就会迅速恶化,这在一些县区、乡镇几乎成了经济发展的标志性特征。

  罚款低于改进费用 环评规定形同虚设

  安徽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如果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过滤”进区企业,一些环境污染是可以控制的。

  然而,一位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对记者坦言,他的招商任务特别大,一个项目往往有多家争抢,没办法只有一再降低门槛,甚至越政策红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环境影响评价在一些地方往往形同虚设。安徽省皖北一个市所作的一项统计显示,该市近年上马的企业环评率不足40%。该市环保部门的负责人说,按规定,对于新建项目,环保部门审批应该是工商审批的前提,但往往是环评这一关被忽略了。这主要是一些地方为发展经济,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中,支持鼓励“先上车、后补票”,对一些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明显不合理的项目也先行审批。

  知情人透露,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长官意志的影响,个别地方要求环保部门片面为经济发展服务,在规避法律上打擦边球,甘做“橡皮图章”;其二,由于环境评价的需求和供给已经形成了比较充分的竞争市场,评价单位和一些评审管理部门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违背原则,迎合建设单位的意图,造成了环评行业中腐败、交易之风盛行,严重损害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一些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却是合格的,符合应有的手续,这使得环评工作流于形式。

  安徽省人大城建环资工委有关人士认为,这与环评法的法律缺陷有关。他认为,环评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单一,主要以罚款为主,且罚款数目又过低,一般罚款额在20万元以下,而企业用于加强和改进环保设施的费用远远高于罚款。立法上应该解决这种错位现象,对一些严重环境问题和事件,应当追究当事者的刑事责任。

  编辑手记

  从治淮污染的困境中不难看出,在排污中受益的群体,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利益一致的,让地方财政放弃财源,不保护其排污的“骨干企业”是极不现实的。

  从全国的总体看,许多河流被污染,而政令在执行中层层打折,除了相关法规有软肋之外,不能统一执法标准也是一个原因。

  因此,国家和地方、当前和长远利益都兼顾的治污方略,必须是坚持全国统一的执法标准。同类行业必须有统一处理污染标准才能生产,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市场上公平竞争。所有的城市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并有相应的资金来源,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扭转全国水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

  相关报道

  环保总局首次公布四省淮河治污工作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

  “军令状”执行未完全到位

  本网讯记者郄建荣 国家环保总局近日首次公布,江苏、安徽、河南、山东4省人民政府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未完全达到目标责任书的要求。

  据介绍,在2004年国务院召开的淮河污染治理现场会上,江苏、安徽、河南、山东4省人民政府就淮河的污染治理问题与国务院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国家环保总局认为,总体上4省完成了目标责任书的工作任务,但是,4省进展不平衡,在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多项考核指标中,4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未完成责任书的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说,此次发布的评估结果,是由环保总局会同监察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等部门组成的两个核查组,在1月17日至23日进行核查和评估后得出的。

  国家环保总局在公布这一评估结果时对具体指标的完成情况也进行了披露:在投资及治污工程项目上,河南省治污工程项目完成率仅为56%;苏皖豫鲁4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率分别为82%、70%、63%和13%;河南省在线监控网络正在调试,其他3省在线监控网络尚未建成。

国家环保总局明确提出,要将淮河治污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2006年度执行情况将实行更为严格规范的核查和评估,同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建立淮河治污工作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4、全国39.7%城市空气中重度污染

来源:新京报 2006年05月31日

  本报讯 (记者 马力)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依然突出,2005年监测的522个城市中,39.7%的城市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昨天表示,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实现“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

  国务院已授权环保总局与六家电力集团公司和七个排放大省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控制污染物排放。

  机动车尾气已成重要污染源

  在昨天召开的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周生贤表示,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依然突出。“2005年监测的522个城市中,4.2%的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56.1%的城市达到二级标准,有39.7%的城市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

  截至去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3100万辆,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周生贤认为,如果不及时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和燃油品质,到2015年,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将比2000年上升一倍。

  他表示,国家将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逐步提高新车排放标准,加大老旧车辆淘汰力度,坚决遏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增长的趋势。到2010年使65%以上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极的天数达到80%以上。

  电力行业严控二氧化硫排放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十五”末期削减10%.周生贤表示,这是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条红线,“确保实现这个目标是各级环保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透露,国务院已授权环保总局与六家电力集团公司和七个排放大省签订了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目标责任书,今后,环保总局还将与其余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签订责任书,并将每半年公布各省和六家电力集团公司的完成情况,并将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向全社会公布。

  此外,对二氧化硫总量的控制,国家还将对电力行业实行“计划单列式”管理。周生贤表示,今后,除热电联产、煤矸石和垃圾焚烧发电机组外,新改扩电厂需要的二氧化硫指标必须从电力行业自身获得,否则环评报告书将不予审批。

5、80吨消防废水未排黄河 甘肃环保局:饮用水安全

来源:《新京报》2006年05月31日

  本报讯 昨日上午9时许,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5·29”火灾事故情况,表示消防废水约80吨,未排入黄河。

  省政府秘书长姜信治称:5月29日下午3时32分,中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4人死亡、4人重伤、7人轻伤。

  事故发生后,厂内4台消防车和兰州市的16台消防车全力灭火。据计算,消防废水约80吨,均未排入黄河。

事故发生后,环保部门对黄河水质情况进行12小时连续不断监测,黄河兰州段未发现水质情况超过国家标准的状况。甘肃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政民说,可以负责任地重申,本次火灾事故未对黄河水体和饮用水源造成污染,黄河饮用水是安全的。

6、四成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周生贤表示严控机动车污染

来源:新京报 2006年05月31日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依然突出,2005年监测的522个城市中,39.7%的城市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昨天表示,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实现“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

    国务院已授权环保总局与六家电力集团公司和七个排放大省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控制污染物排放。

    机动车尾气已成重要污染源

    在昨天召开的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周生贤表示,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依然突出。“2005年监测的522个城市中,4.2%的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56.1%的城市达到二级标准,有39.7%的城市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

    截至去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3100万辆,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周生贤认为,如果不及时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和燃油品质,到2015年,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将比2000年上升一倍。

    他表示,国家将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逐步提高新车排放标准,加大老旧车辆淘汰力度,坚决遏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增长的趋势。到2010年使65%以上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极的天数达到80%以上。

    电力行业严控二氧化硫排放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十五”末期削减10%.周生贤表示,这是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条红线,“确保实现这个目标是各级环保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透露,国务院已授权环保总局与六家电力集团公司和七个排放大省签订了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目标责任书,今后,环保总局还将与其余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签订责任书,并将每半年公布各省和六家电力集团公司的完成情况,并将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向全社会公布。

    此外,对二氧化硫总量的控制,国家还将对电力行业实行“计划单列式”管理。周生贤表示,今后,除热电联产、煤矸石和垃圾焚烧发电机组外,新改扩电厂需要的二氧化硫指标必须从电力行业自身获得,否则环评报告书将不予审批。(记者马力)

7、广州启动安全生产月 出租物业不得储危化品

来源:《信息时报》2006年05月31日

  昨天上午,记者从广州市政府召开的安全生产情况通报会上获悉,今年1~5月份,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3893起、死亡695人、受伤4597人。其中,道路交通、火灾等共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15宗,死亡55人,同比分别上升2倍和1.5倍。据悉,今年1至5月,在广州区域内共发生6起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事故,对此,有关部门强调凡非军事禁区的所有出租物业,一律不得设置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

  重大交通事故上升2倍

  据了解,今年1至5月份,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3893起、死亡695人、受伤4597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分别上升1.6%和5.7%。其中,工矿企业(含建筑)方面,共发生工矿企业(含建筑)职工伤亡事故42起、死亡34人、重伤15人;火灾方面,共发生火灾75起、死亡17人、伤19人;道路交通方面,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71起、死亡643人、伤4563人。

  而据统计,今年1至5月份,我市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积压类重大安全事故16起,死亡58人,同比分别上升了60%和38.1%。其中道路交通、火灾等共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15宗,死亡55人,同比分别上升2倍和1.5倍。

  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

  据统计,今年1~5月份在广州区域内共发生了6起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事故(其中5起为未遂伤亡事故)。特别是5月10日,在天河区某驻军营区内一座违法建设的危险化学品仓库发生的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自燃引起的火灾事故,共造成7000多人疏散,2人轻度中毒,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对此,广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梁醒虾介绍,下一步,相关部门将重点检查生产、仓储、经营等危险化学品企业情况,对防火间距、耐火等级达不到要求的必须进行整改。要加强对出租物业的协调管理,并要求凡非军事禁区的所有出租物业,一律不得设置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

据介绍,广州从昨日开始至7月5日开始召开2006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在这期间将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并招募“安全生产义务监督员”500名(企事业单位人员400名、在校大学生100名),及时反馈安全生产信息等职责和义务。 (记者 张玉琴 通讯员 穗宣)

8、安徽段长江河道存在32处崩岸点

来源: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2006年05月31日

  晨报讯 针对长江洲滩岸线出现的崩塌情况,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加强河道监控,备足防汛物料,做好抢险准备工作。

  从今年3月份开始,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对沿江30个重点河道监测区进行汛前水下地形和水文泥沙资料观测,先后两次组织技术人员到崩岸区进行现场查勘,结合测绘资料分析崩岸成因及影响,确定防守措施。

据悉,汛前我省长江河道共发现32处崩岸点,其中东至县七里湖江堤外滩、铜陵县胥坝南江、枞阳江堤白荡闸下引河等3处窝崩强烈。截至5月26日,该局已完成了重点监测区测量工作,在各重要防守堤段储备块石11万吨、混凝土正方体1万个。各责任点职工正密切注视崩岸险情变化情况,按照长江防汛预案有序地展开防汛工作。

9、江苏省环保立法力保饮用水源与海洋生态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5月31日

  在今年年初人代会确定的12件议案中,有3件是环保主题。记者30日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上获悉,3项议案所涉及的两个立法已经列入今年江苏省人大立法计划和立法调研计划。

  两项议案呼吁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代表们说,江苏省地处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的居住人口和工业企业密度高,生活和生产用水主要取自长江。代表们针对东北松花江、广东

北江等地发生水体污染造成沿岸居民饮用水断供事件为教训,针对江苏省沿江岸线一些企业存在着化学物泄漏污染饮用水源的问题和隐患时指出,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坚决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江苏省人大农委研究了两份议案后指出,当前影响江苏省饮用水源安全的隐患,不仅长江流域存在,淮河流域、太湖流域也同样存在。农委建议要在地方立法中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措施。《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已经列入今年立法计划,目前,草案文本初稿已成。

  王霞林等20位代表提交了“关于加强我省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进程的议案”。代表们指出,随着江苏省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在不断加大海洋开发力度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一些沿海市、县盲目引进小化工企业,治污措施却未跟上,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入海,沿海排污总量大幅上升,导致海洋生态质量急剧恶化,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大部分近岸海水已降为四类或劣四类。江苏省人大农委研究议案后表示,《江苏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已列入省人大常委会今年的立法调研项目,省海洋与渔业局已起草形成了条例草案初稿,农委将提前介入,抓紧立法调研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争取尽快提交审议。 (记者 王晓映)

10、[环保时评]: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来源:人民日报 2006年05月31日 

    主要观点

    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是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使企业负担资源和环境的真实成本,从根本上建立起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由某些领域相当程度上依靠行政干预推动向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必须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资源禀赋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脆弱。从资源来看,近年来,我国主要矿产资源查明储量下降,七成以上的矿种查明储量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甚至有所减少,半数的主要矿产储量有减无增。同时,一些主要矿产资源进口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从环境来看,我国国土中荒漠化和沙化的比例较大,森林覆盖率较低,淡水资源短缺,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相对较弱。而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又削减了本已脆弱的环境承载能力。

    “十五”期间,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导致资源和环境压力空前加大。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居民消费升级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居民对汽车、住房等的需求会持续较长时间。同时,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化工业产品也会产生大量需求。重化工业长期快速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对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压力也空前加大。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4.4%,而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分别占到世界消费量的7.4%、31%、30%、27%、25%和40%。目前,重化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在近20多年里集中出现。

    “三高一低”的资源投入和环境利用方式,使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资源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资源需求急剧增加,环境压力持续加大,这是任何国家工业化进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但由于我国资源和环境长期被粗放利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现象突出,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十五”期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9.5%,而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从2001年的0.47上升到2004年的1.6,不仅高出历史水平,也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资源和环境问题突出的体制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与传统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廉价或无偿的资源和环境使用制度有直接关系。在传统的以行政主导为主要特点的资源和环境使用制度下,资源和环境的廉价或无偿使用普遍存在,这就造成企业缺乏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压力与动力。

    从资源方面来看,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通常的做法相比,目前我国矿业企业没有全部负担以下几方面的成本:

    矿业权取得成本。在矿业权取得环节,无偿占有矿业权是普遍现象。过去,我国在对矿产资源的管理上是采取行政手段无偿授予矿业权。这是造成目前绝大多数矿山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无偿占有矿业权的重要原因。此外,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平均费率偏低,仅为1.18%,而国外与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性质基本相似的权利金费率一般为2%—8%。

    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成本。从矿山设计和开采来说,绝大多数矿业企业没有将矿区环境治理和闭坑后的生态恢复等投入纳入生产成本,而是将开采后留下的矿区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等问题甩给了政府和社会。

    安全投入成本。企业的安全投入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安全投入甩给政府,企业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资源需求的加大,加上矿业市场入门成本过低,各种主体纷纷涌入,矿业市场秩序混乱。无序竞争造成矿业企业更加忽视安全投入,安全生产隐患严重。

    这些问题造成矿产品成本不完全,矿业企业特别是乡镇和个体企业缺乏珍惜资源的压力和动力,“挑肥弃瘦”式开采或破坏式开采普遍存在,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从环境方面来看,我国目前的环保政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法律基础仍然薄弱,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十分缺乏,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执行得不理想。由于“总量控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环境或环境容量变成了一种可以无限索取的非稀缺性资源。企业不会像珍惜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去珍惜环境,而倾向于将重点放在如何同环保部门讨价还价以争取更多的排污指标上;而环保部门则不得不花费巨大精力去监督企业。这种错位,导致原本市场机制应该发挥作用的环境资源供求市场变成了企业和环保部门博弈的舞台,环境的真实成本被湮没,环境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排污权无偿取得以及过低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导致环境实际上被无偿或廉价使用。向环境排污,“侵占”或“消费”的是有限的环境容量,因而排污权可以被视为环境使用权或占有权的一种具体形式。排污许可证对各个污染源的排放行为(如排放的浓度、速率、数量、时段、烟囱高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将排污权具体化、商品化,从而变得可定价、可交易。但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引入排污许可证制度以来,一直是以行政授予的方式免费向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至多也只是收取一定的工本费,这导致环境容量资源实际上被无偿占有。同时,我国现行排污费征收标准过低,与环境的真实成本或环境治理所需的资金相比差距很大,这导致一些企业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意治理污染。

    “先排污,后收费”的排污费征收方式,不仅难以形成企业珍惜环境的约束机制,而且使环保部门处于被动地位,环保责任过多地向政府一边倾斜。政府为了征收排污费,需要维持庞大的征收队伍和监督机构;企业缴纳了排污费后,就认为可以不再承担污染治理的责任,把污染治理的责任一并转移给了政府和社会。过低的排污费标准与污染治理成本相比是“杯水车薪”,这使得政府不得不额外增加支出来治理环境。

    与这种廉价或无偿的环境使用制度相适应的,是环境违法处罚标准过低,这客观上进一步助长了企业过度污染环境。而对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污染治理成本已远高于其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可见,无偿或廉价的环境使用制度也是导致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之一。

    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思路

    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必须改革无偿或廉价的资源和环境使用制度,提高资源和环境的使用效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对资源而言,要以建立矿业权有偿取得和资源勘查开发合理成本负担机制为核心,逐步使矿业企业合理负担资源成本,使矿产品价格真正反映其价值。首先,进一步推动矿业权有偿取得。应明确规定,凡出让新设的探矿权、采矿权,除特别规定的以外,一律以招标、拍卖等市场竞争方式取得。此前企业无偿占有属于国家出资探明的探矿权和无偿取得的采矿权均应进行清理,并严格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剩余的资源储量评估作价,缴纳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一次性缴纳有困难的,经批准可分期缴纳;分期缴纳仍有困难的,凡属由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经批准允许申请将部分或全部价款以折股的形式上缴,划归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持有。其次,中央财政建立地勘基金,形成地勘投入和资源收益的良性滚动机制。中央地勘基金除了包括中央财政预算内的地勘经费、中央分成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业权价款,主要是矿业权有偿使用取得的各项收入。中央地勘基金将用于资源的预查、普查和必要的详查,同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取之于矿,用之于矿,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滚动发展”的良性投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地勘投入和地勘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第三,建立矿区环境和生态恢复新机制,督促矿业企业承担资源开采的环境成本。第四,合理调整资源税费政策,促进企业提高资源回采率和承担资源开采的安全成本。第五,不断完善矿业权一级市场,加强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宏观调控。提高资源开发准入门槛,促进资源企业改组、改制,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道路。进一步规范探矿权和采矿权交易市场,促进矿业权有序流转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在环境方面,推进排污权有偿取得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督促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或服务价格,实现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社会成本企业化。首先,进一步通过立法明确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使之成为我国所有污染物排放管理的基本原则。污染物“总量控制”,不仅是遏制环境质量下降的有力手段,也是排污权有偿取得和排污权交易的重要前提,是市场机制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的制度保障。其次,改变排污许可证的行政授予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排污权有偿取得,并通过一级市场对环境使用进行宏观调控。政府有偿出让排污权给企业,形成了排污权的一级市场。政府应根据每个时期(比如一个五年规划期)经济发展和环境容量的状况,合理出售排污权,利用环境容量资源通过一级市场对环境使用进行宏观调控。第三,认真总结排污权交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排污权有偿取得和国家环境宏观调控手段建立后,企业必然要将剩余排污权通过市场出售以获得利益,这就为排污权交易提供了基础。应加快制定有关配套办法和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供信息服务,以进一步扩大试点,加快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第四,按照公共财政原则,加强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环境执法建设。环境使用制度改革涉及的主要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利益的调整,必须加大财政收入政策、支出政策、税费政策等的调整和改革,尽快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朱志刚)

11、人民网:黄河上游水电开发 究竟让谁受益?(水博)

来源:人民网2006年5月31日 

黄河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重要基地,从解放初期的三门峡开始,黄河上的水电站建设一直受到世人关注。黄河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地区,从龙羊峡到青铜峡长900多公里的河道,天然落差有1300多米,被誉为水电的“黄金水道”。截至目前,总装机容量为1800多万千瓦的龙羊峡至青铜峡段,已建成9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620万千瓦,占黄河上游流域水电资源可开发总容量的24 %),正在建设和筹建公伯峡、拉西瓦、苏只、积石峡、黑三峡等总装机容量约为900万千瓦的14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占黄河上游流域可开发总量的27%)。预计到2020年,黄河上游可建设的所有38座水电站将全部建成,整个装机容量预计可达到2493万千瓦(目前尚未开发的约占49%)。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黄河上游的水电站建设有了资金保障,发展突飞猛进。“十一五”规划中也再次明确了黄河上游水电开发任务。不言而喻,黄河上游的水电开发将为西电东送提供丰富优质的电源,在支持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同时,西部地区本身更可以直接受益。目前水电就已经是青海省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预计到2020年前,所有水电站特别是龙羊峡以上的水电站都将建成并发挥巨大效益。水电将成为西部大开发最重要的成功标志之一。

除了人们熟悉的黄河水力发电的巨大效益之外,西部水电开发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不可否认的,有人曾片面的列举出黄河上游的某些数据,说已建电站的黄河河口地区的几个县的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600多元,比青海全省的平均值还低300多元。因此,怀疑水电越开发、群众越贫困。其实,这种现象并不能否定水电开发的经济拉动作用,因为,只有建设水电站的施工期间,由于大量的移民和施工需要的带动,水库淹没、建设地区的群众的受益会比周边期它的地方要大一些。当水电站建成之后,施工的拉动作用没有了,这时候水库的防洪、发电、灌溉等等受益的是整个地区,而电站的淹没区,除了受益电站的同时还要承受某些淹没损失。所以,水库淹没地区的经济受益程度不如其他周边地区是世界公认的普遍现象。

但是,如果要与不建电站比较,水电站对经济的整体拉动是绝对不可否认的。我们拿现在被炒得火热的虎跳峡地区的为例;被反坝人士描绘得如何如何富饶、美丽,农民生活如何幸福、美好的虎跳峡地区的几个县,很多农民目前的年均收入还不足千元,个别旅游开展得比较好的县市(如丽水市),农民人均收入也不过1100多元。比起被说成“越开发越贫困的”黄河上游地区还少500多元。云南丽水和青海这两个地方的原始自然条件差距大家可想而知,但是,为什么黄河上游所谓“贫困”的群众,比虎跳峡地区“富裕”的农民收入还要高出50%呢?很显然这就是水电开发的经济拉动作用。

此外黄河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水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我国黄河水利水电的建设和管理更多的侧重于防洪和发电,对于水资源的全流域管理调配不够重视。确实也多次造成过黄河断流的现象。很多片面宣传曾经武断地把断流的原因,归于水坝、水库、水电站的建设。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水库的存在无疑的会增加拦蓄洪水的能力,本应该增加可控的水资源总量。当然,水库只能为人们控制利用河流水资源提供了方便和可能,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这种可控性导致的上游地区无限制的用水,确实会造成下游的断流。这种局面直到汪恕诚部长提出资源水利的全流域管理思想才得以彻底扭转。并且用事实向全社会证明,有了合理的流域管理,水利水电设施建设不仅不会引起黄河断流,而且还是保证黄河不断流的最基本前提。

总之,水电开发的意义,从来都不仅仅是为了发电,黄河上已经成的一系列水电站为我国黄河水资源的全流域调配管理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毫无疑问,黄河上游的水利水电进一步开发,将会增加我们对黄河水资源的时空调配能力,具有加强流域管理、优化黄河水资源的配置的重要作用。今年的世界水日发布的《2006年的世界水资源报告》中列举的,当前世界面临的九大水资源问题的第一条,就是强调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设施不足、管理不善。从水资源的“大水利”角度看,黄河上游的水电开发也是增加对水资源的时空调配能力,也就是在解决水资源管理“设施不足”的问题。因此,黄河上游的水电开发也是我国整个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北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京城今夏叫停强制限电 用电大户如断电可获价格补偿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2006年05月31日 

   “今年夏天,北京市将不再强制使用轮流周休和高温休假措施调配高峰用电负荷。”昨天,市发改委在召开的2006年电力供需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本市要取消全社会参与、行政强制性的错峰限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