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三月二十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三月二十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3-29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西部水电:环保与能源对峙何时休

                  2、胡锦涛: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人命为代价

                  3、"环保风暴"取得明显成效 潘岳要求追究相关责任

                  4、审计署:逾15亿水污染防治资金被挪用买车等

                  5、圆明园中水方案初定 可直通河湖和保障绿地喷灌

                  6、粤最多承载1.1亿人 专家建议:450万人生态移民

                  7、食品厂排污 八个村遭殃

                  8、广州“绿剑”出鞘 斩断珠江排污口幕后黑手

                  9、追踪重庆开县天然气井漏事故:今日第二轮压井

                  10、"鲥鱼悲剧"今重演 "长江刀鱼"面临灭顶之灾

                  11、3项目被要求通过环评 台环保署炮轰当局干预

                  12、国水库移民主要安置模式

 

 

1、西部水电:环保与能源对峙何时休

来源:人民网-《市场报》2006年03月29日

  最近,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的一份调查报告,引起了人们对西部水电的再一次关注。这份报告指出,黄河上游青海河谷的水电开发不但没有富了当地群众,反而加重了当地贫困,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尽快改变这种水电开发与当地经济发展隔离的发展模式。

  其实,就西部地区的水电开发,前些年至今一直争论不休。环保专家反对,国家环保部门制裁,国家领导人要求“谨慎”,但在强大的经济利益诉求下,一些地方政府两耳只闻“铜板声”。

  近来,随着环保声浪日高。西部地区的发展是要电还是要环保?有人称,这是一场自然与科学的对峙。

  1 地方政府:小投资产生大回报

  “云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9000多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20.5%,居全国第2位,可开发量的92%集中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一位政府研究室负责人宣称:“加快开发水能资源是振兴云南经济的最有效途径”。贫困地区希望通过自然资源的开发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因此,怒江大坝成为当地政府振兴经济的一把即将启用的“尚方宝剑”。

  “我支持怒江建水电站。怒江地区50万人口要脱贫,首先,怒江建水电站能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百姓贫困的问题不可能靠国家救济解决。库区5万移民的代价还是比较低的,我赞成生态移民。”作为支持建坝的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这位官员还称,因为怒江的地势地理条件好,可以用较小的投资就能产生较大的水电回报。

  他认为:“我国能源受到了威胁,石油通道受到威胁,马六甲海峡大家都虎视眈眈,很需要开辟另外的油路。如果建起水电,可以用水电换油,一部分输出华东、华中地区,一部分输出缅甸。缅甸、巴基斯坦、印度、云南就是个通道,从国际形势看,有其战略意义。”

  “水电推动发展”已经成为怒江上下一致共识。以至于有官员说:“我们宁愿放弃世界遗产也要上马水电。虽然出现了波折,我们仍然要做100%的努力。怒江的发展再也不能拖下去了。”

  2 开发公司: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就在民间组织、环保部门大力讨伐大小水电站时,有众多的媒体将板子打在了商人身上,却不知开发商也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从2002年起,具有“候鸟本性”的浙江商人掀起了第二轮投资中小水电的“圈河”热潮,各类投资者成群结队到四川考察,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回报稳定,利润高”的产业。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对前去采访的媒体抱怨说,由于受着国家发改委对电力项目的整顿影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心切,答应贷款没有问题。

  可是项目运作起来后,贷款申请报到总行的时候却被卡住了脖子。已开建的项目,抽资不可能,再建没有资金了,弄得骑虎难下。

  除了贷款问题,对于温州商人来说,电价也是一块烫手山芋,拾不起,扔不掉。对地方“小水电”曾做过调查的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振营认为,西部尤其四川是各种大型水电企业争锋之地,小水电的弱势地位使每度电的价格甚至被电网企业压到0.1元以下。大电网在实施“管理措施”中,一方面以季节性、低水平等为由限制小水电的上网电量,另一方面又以丰枯电价、丰谷电价、超计划电价、竞价电价、报废电量等种种名义为由压低小水电上网电价。

  一位开发商说,地方政府往往包装高额回报以吸引投资。直到现在,西部一些县里水电项目招商时还承诺上网电价0.38元以上,3-5年就能收回成本。

  3 环保总局:让环保图章硬起来

  国家环保总局去年1月18日宣布停建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30个项目,这是《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环保总局首次叫停违法项目。同时也宣布将推动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也就是说环保将从行业、区域和流域规划的层次上介入,从源头上防止重大经济开发活动的决策失误和环境破坏。

  一些水电站所以出现这么多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流域水电开发的规划没有经过很好的环境影响评价。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越来越趋向于战略层次,就是因为在项目层次环境影响评价不能完整地考虑环境影响的累积效应,对环评确定的环境影响大多也只能是提出补救措施,而无法从资源配置和规划的高度加以避免。战略环评可以有效避免经济发展超出自然承载力,使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解决长期存在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张皮的问题,这也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本意,值得研究和借鉴。

  严格实施环评制度,让环保这个橡皮图章硬起来,这必将触及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引发强烈的反弹,国家环保总局面临的压力之大自不待言。而地方环保部门几乎完全听命于地方政府,要想让他们真正把住环评关决非易事。环保部门要想摆脱孤军奋战的局面,要想真正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也需要依靠公众作为同盟军。

 4 环保专家:“跑马圈河”可能演变为生态危机

  水资源问题专家、《中国水资源》一书作者马军曾经撰文指出,中国西部的水能资源集中在横断山区的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在能源紧缺的背景下,投资商纷纷进入该地区,瓜分水能开发势力范围。他们往往仅从水电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规划设计,不顾该区地质环境极不稳定,山地灾害高发;这里原始森林分布,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许多珍稀和濒危生物物种的存留地;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这里是我国自然景观资源最为丰富和最集中的区域。如果无序的“跑马圈水”的局面得不到有效控制,再过20年,中国仅存的自由奔流的河流和壮丽的峡谷可能都会消失,而西南地区的高山深谷地区会出现百万新移民。

  他以号称中国第二、世界第三的溪洛渡电站为例指出,它的修建要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因为它可能危及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引述有关专家的观点,认为这种影响甚至是难以逆转的,白鲟等珍稀濒危和特有鱼种可能会因此导致或加速灭绝。

  2004年,中科院等研究部门的地质地理、环境、生态、文化等领域的32名专家联名向社会呼吁:西部生态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他们指出,靠水电来支撑开发西部,也给西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如地质灾害、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文物被毁等等。

  “对于西部来说,水能并不是‘清洁能源’。”一位老水利工作者坦言,“西部地区有很多人文自然景观,都是无法复制的,比如三峡,比如都江堰;另一方面,西部地质条件复杂,如果建大坝时考虑不周,会造成隐患,甚至可能引起地震,地质上的困难也是当初三峡大坝经过再三论证的原因之一;第三,西部现在还保存着大量原生的自然动植物资源,环境的突然改变会对他们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环境这个东西是不能拿来做实验的。”一位环境学家提到此事就气愤不已,“怒江一旦建坝,对环境的影响就是不可逆的。何况现在我国水电建设中,地方政府和水电部门才是强势部门,如果没有环保部门大力参与,他们根本就不会认识到这一问题,即使认识到了,他们也不会做什么,因为为环境问题埋单的不是他们,而是当地老百姓和国家。”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东亚自然保护研究监测与培训中心主任李渤生和四川地质专家范晓都认为,在怒江建大坝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将使中国蒙受太多重大损失,也违背了保护好世界自然遗产的承诺。

  有文化学者指出,怒江流域有16个少数民族聚居,集中了非常丰富的文化习俗、语言和传统,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带,而一系列大坝的修建会把这些居住地淹没,迁移将使这里的文化环境遭到破坏。

  5 向左还是向右智慧的考量

  面对当地政府对怒江水电开发的决心,有观察人士分析称,怒江水电开不开发都是一道难题。

  怒江州脱贫、国家电力缺口、生态与民众利益、“三江并流”保护、友好邻邦资源利益、保护与发展、东西部利益平衡、能源短缺与制度建设等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一研究员认为,怒江问题的处理,对中央政府来说,同样需要智慧。

向左?向右?不仅仅是处在“困惑”中的怒江州迫切需要的一个答案,西部许多城市及国家一些部门、专家学者等都需要一个定论的“方向”。

2、胡锦涛: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人命为代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3月29日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下午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国外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和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范维澄教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刘铁民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有关看法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为促进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进行了长期努力,做了大量工作。

  胡锦涛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坚决遏制住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

  胡锦涛指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一是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政府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主体的职责,确保企业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确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责,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紧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加大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力度,增强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治观念,认真查处安全事故,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三是要抓好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纠正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四是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治本力度,加大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大力建设安全文化,形成有利于安全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胡锦涛强调,搞好安全生产,领导重视是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加强领导,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要坚持把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责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经常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深入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抓紧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政策举措。要搞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最大合力,尽快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3、"环保风暴"取得明显成效 潘岳要求追究相关责任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2006年03月29日  

 

   附件一:关于11家拟挂牌督办企业的有关情况
  附件二:违反“三同时”制度10个建设项目整改情况汇总

人民网北京3月29日讯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日向新闻界通报,2006年第一轮针对江河水域污染企业的执法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环保总局将立即实行刚刚出台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向全社会公开。

  2月7日,环保总局宣布对11家布设在江河水边的高污染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对10个投资约290亿元违反“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予以查处,并对布设在江河水域价值4500亿元的化工石化项目进行环境风险排查。这是松花江事件后环保总局第一次全国性执法行动,被认为是新一轮的“环保风暴”。

  潘岳说,此次行动引起了地方政府、地方环保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挂牌督办的11家布设在江河水域的问题企业已基本完成了整改。其中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基本完成整改任务,湖南省株洲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编制上报了整改方案,拟投入整改资金4亿元人民币(见附件1)。此外,10个违反“三同时”制度项目的建设单位也按照环保总局的要求进行整改(见附件2),有的项目已基本整改完毕,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整改资金1.5亿元人民币,所有项目的整改工作都必须在规定期限之前完成。

  潘岳表示,环保总局对挂牌督办企业和“三同时”违法项目提出的环保承诺和整改方案要严格落实,绝不容许含混过关、敷衍了事。对上报整改方案的挂牌督办企业,如有“报而不改,改而无效”者,环保总局要组织现场督察,公开曝光,并将依据监察部新出台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向全社会公开。

  潘岳说,此次执法行动所取得的成效表明,在中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大多数地方和企业都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是,仍有个别地方和企业视环保法律为无物,将环保执法当儿戏,一些污染企业受到种种力量保护,“屡教不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这种局面必须扭转,否则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将遥遥无期。

  潘岳强调,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强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执法检查,健全环境保护的责任追究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指出,要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自松花江事件之后仅仅四个月,全国就又发生了73起与水相关的环境污染事故.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加大环保的执法力度,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环保部门将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为主动的措施,彻底改变部分地区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局面。

  潘岳最后介绍说,对分布于环境敏感区的127个化工石化项目的风险排查结果与整改方案,将在4月与5月分两次向社会公布。

4、审计署:逾15亿水污染防治资金被挪用买车等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6年03月29日

  中新网3月29日电 国家审计署今天发布公告,公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结果。审计发现,违规使用23.68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其中15.66亿元被挤占挪用于其他工程、办企业、出借或建房买车等,影响了项目建设。公告全文如下: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04年,审计署组织对太湖、淮河、海河和辽河4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河北等12个省(区、市)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简称“十五”计划)确定的856个重点水污染防治项目至2003年底的实施进展情况、以及所属128个县市2001至2003年污水处理费与排污费的征收管理使用情况。

  一、审计情况及审计意见

  2001年8月至2003年4月,国务院在批复的太湖、淮河、海河和辽河4个重点流域“十五”计划中,明确了各流域2005年底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共安排重点水污染防治项目1460个,计划总投资1076亿元。审计结果表明,“十五”计划实施三年来,4个重点流域内的各级政府认真按照“十五”计划和国务院批复要求,落实环境质量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取得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十五”计划基期(2000年)有不同程度降低。据审计初步核实,12个省(区、市)2003年4个重点流域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0年下降了17%。二是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污水处理能力有所提高,为今后水污染防治工作打下了基础。如审计时淮河流域已有56座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达200万吨。但审计也发现,在项目建设、运营及资金的管理、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纠正和解决。

  一是项目建设总体进展比较缓慢,影响效益的发挥。截至2003年底,856个重点水污染防治项目在“十五”计划期过半的情况下,尚未完成的投资有364亿元,占计划投资595亿元的62%;尚未开工的项目有425个,占计划的49%。山西、安徽、内蒙古、河北和吉林5省(区)重点水污染防治项目投资完成率均低于15%。项目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这856个项目至2003年底到位资金234亿元,仅占计划的39%。

  二是部分已建成项目运行效益不高。审计已建成的78座污水处理厂中,因配套管网建设滞后和运行资金不足,不能满负荷运转的有60座,占76.92%,日污水处理量仅为设计能力的43.75%;因污水处理工艺有缺陷等,处理后水质长期不达标的有9座,占11.53%。

  三是违规使用23.68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其中15.66亿元被挤占挪用于其他工程、办企业、出借或建房买车等,影响了项目建设。

  对上述问题,审计署已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对被挤占挪用的水污染防治资金,要求收缴财政和归还原资金渠道,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审计署建议:各地政府应集中财力,突出抓好已开工和重点项目的后续收尾、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和运行经费保证等工作;加强资金管理,认真纠正水污染防治资金使用中的违规问题,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审计结果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改。截至2005年10月,审计要求纠正的23.68亿元违规资金,已有19.79亿元得到整改,占83%,其它3.89亿元也已制定整改措施。

  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国家环保总局积极督促有关地方政府对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转等问题进行整改,还将在编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认真研究采纳审计提出的改进重点流域计划编制和加强实施监督等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审计反映的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已安排和下拨资金1.2亿元,专项用于山西省21个工业污染治理和节水项目,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各有关地方政府也积极整改。截至2005年10月,12个省政府均已向审计署报送审计决定落实情况。江苏、吉林、天津、辽宁、河南、浙江等省(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作出批示,要求认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江苏省政府先后两次下发文件,要求认真执行审计决定,限期整改到位,目前审计查出的违规问题已全部得到纠正;吉林省成立了由省发改委牵头、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组成的落实审计决定整改督办领导小组,省环保局和有关市、县也成立了整改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并积极落实;天津市政府先后两次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责成有关部门认真整改,并要求认真采纳审计意见,制定加强管理的措施,市有关部门还对审计查出的违规问题责任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其中受到行政警告处分和免职各1人;辽宁省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会议,要求认真落实审计意见,严格执行有关财务规定,逐条制定措施,认真进行整改。

  附件:审计涉及的十二个省(区、市)名单

  内蒙古自治区(辽河流域)

  辽宁省(辽河流域)

  吉林省(辽河流域)

  北京市(海河流域)

  天津市(海河流域)

  河北省(海河流域)

  山西省(海河流域)

  河南省(海河流域、淮河流域)

  山东省(海河流域、淮河流域)

  安徽省(淮河流域)

  江苏省(太湖流域、淮河流域)

  浙江省(太湖流域)

5、圆明园中水方案初定 可直通河湖和保障绿地喷灌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2006年03月29日

预计6月补给河湖  每吨水少花0.31

  本报讯 (记者李艾)昨天,市水务局透露,圆明园使用中水方案初步确定,如果文物部门批准,预计6月实现供水。届时,圆明园购买中水的价格为1元/吨,比现在用天然水的价格低0.31元/吨,且同时享受市里的中水补贴。

  据市水务局排水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水务局、市排水集团和圆明园管理部门本月初步制订了中水供应方案。今年,市水务局已给圆明园一次性供应天然水200多万吨,作为园内湖面的基础用水。同时,按照最高用量估算,每天供应6万吨中水用于填补园内水蒸发和渗漏缺口,全年根据季节和日照情况略有不同。

  根据中水的使用要求,园内福海等游人有可能产生皮肤接触的水面将采用天然水,其他单纯的水景观将输入中水,园内将采取措施严格分流天然水和中水。

  圆明园的中水来源和奥运水系的补水来源一样,均出自清河中水厂。目前,清河中水厂输水干线已经通到圆明园西北墙。根据中水方案,园内将铺设数千米输水管线,可直通河湖和保障绿地喷灌。

  管线工程预算约1500万元,由市水务局和市排水集团承担主要管线费用。根据中水方案,圆明园使用中水的价格为1元/吨,用量不限。如果用量大还会有优惠,这和使用天然水不一样,天然水按阶梯水价收费,用量越大价格越高。

  为保证水质,园内规划铺一条中水主干线,把清河中水厂的中水从清河北岸经五环穿圆明园送至万泉河,形成河湖大循环。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工程设计按“避让遗址、躲避设施、保持景观”的原则进行,如果能够得到文物部门的最终批准,预计6月可以实现中水供应圆明园。

  相关新闻

  再生水利用量今年增0.9亿方

  本报讯 (记者李艾)昨天,市水务局排水处在“中国水周”节水宣传活动中发布消息,今年本市再生水(生产中水的水)的利用量将从去年的2.6亿方增至3.5亿方。

  排水处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底,小红门污水处理厂一期完工投入使用。今年,该污水处理厂承担向大兴凉凤灌区输送再生水进行农业灌溉的任务,年供水量为0.9亿方,使今年再生水的利用实现由2.6亿方增至3.5亿方的突破。

  圆明园反应

  7项水质指标不符环保要求

  昨天,针对中水方案,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中水水质虽达国标,但有7项标准与环保部门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这是园方主要担忧的问题。

  这位负责人说,今年3月,市水务局和圆明园同步进行了供水方案调研。根据水质测试,清河中水厂的中水虽然符合国标,但与环保部门给圆明园下达的三类水体标准相比,有7项指标有较大差距。圆明园开放区域的水面面积约80万平方米,未开放的水面约为40万平方米,所以园方无法预知大面积使用中水后的水质变化。

  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水务部门的中水方案能够得到批准,园方会考虑先从长春园的30万平方米水域进行测试,根据效果推广。虽然圆明园自今年补水后,水位明显增高,但存在侧渗问题,用水还是比较紧张,所以园方希望水务部门能够尽快解决中水水质问题,完善供水计划。

  背后故事

  中水提议曾搁浅两年

  据市水务局介绍,2003年,水务部门就提出了为圆明园供应中水的设想,但直到去年国家环保局叫停“铺膜防渗”后双方才达成共识。当时,圆明园的条件相当苛刻,不仅要求水厂100%投资管线铺设,还要求无偿用水。中水计划就此搁浅。

 

  “铺膜被叫停后,圆明园一直处于干涸状态。”市水务局排水处相关负责人说,圆明园每年的景观用水约为900万吨,如果从密云水库调水,输水过程要损失50%的水量,因此每次要调水1800万吨。但调来的900万吨水仅仅用于游园划船,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这位负责人说,目前中水管线已经铺到了圆明园的西北墙角,加上铺膜被叫停,这才达成了使用中水的意向。

6、粤最多承载1.1亿人 专家建议:450万人生态移民

来源:《南方日报》2006年03月28日

  在2036年左右,广东人口将达到峰值,常住人口总量不超过9900万,之后开始平稳下降!

  广东正面临一个长达48年的“人口红利”期,“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将带来相对较轻的社会负担和充足的社会劳动力!

  但出生性别比失调、环境资源压力过大,也将给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

  昨日(27日),省委、省政府在广州举办“广东人口论坛”。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发来贺信,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副省长雷于蓝参加。

  会上,历时一年半、聘请全国多位著名专家参与的《广东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新鲜“出炉”,对我省人口发展的10个子课题逐一“把脉”,开出“药方”。

  东江惠泽珠三角东部和香港,但其上游地区发展落后,究竟是让当地发展工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还是保护环境、继续“穷下去”?

  在昨天的广东人口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我省的最大人口容量为1.1亿人左右。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建议对一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贫困地区实行“生态移民”,据估算全省约有450万人可转移到城镇居住,既脱困又环保。

  「严峻形势」水资源最多承载1.08亿人

  专家通过对淡水、耕地等基本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和能源、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的研究指出,广东省的最大人口容量为1.1亿人左右。

  据测算,2004年末广东省实有耕地面积303.7万公顷,如以人均耕地0.0 5公顷为警戒线,那么全省耕地可承载人口6074万人,为当时人口总量的69. 69%,超载2642.28万人,超载率为43.5%.粮食缺口可以通过市场调剂解决,真正对广东人口容量构成刚性约束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广东省的水资源最多可承载1.08亿人口。据2005年末统计,目前广东人口总数为9194万人,已达到了可承载人口总量的85%,还有1606万人口的潜在承载能力。但水资源与人口的分布极不协调,目前全省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有10个城市水资源紧张。

  「大胆设想」农民以土地换资本移民到城镇

  目前,我省地区间的发展很不平衡。2000年人均GDP低于4000元的21个县或县级市分布在韩江上游、东江上游、粤北石灰岩地区、粤西干旱区等。

  这些落后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对人类活动承受能力非常有限,但往往又是全省的生态屏障,究竟是开发还是保护?

  有专家大胆设想:广东可以参考西部做法,实行生态移民政策,减轻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区的人口压力。

  具体的设想是,通过回收土地使用权,向农民发放移民安置资金,让农民“以土地换资本”的方式获得原始资本,再通过投资购房的方式把农民转移到城镇。目前全省生态压力加大的21个经济落后县市大约有450万居民可以用生态移民的方式迁移出来。

  专家认为,此举是对全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数据:

2005年末,广东常住总人口919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900万人。根据人口发展战略,2010年,广东全省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9350万以内,其中户籍人口控制在8250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6.8‰。在2036年左右人口达到峰值时,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亿人以内。 (记者/陈枫段功伟)

7、食品厂排污 八个村遭殃

来源:《新民晚报》2006年03月28日

  庄浪河,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在河口达川乡附近汇入黄河,它灌溉万亩良田、惠泽流域内万余百姓。近年来,随着沿岸经济的发展,这条河也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目击】白色泡沫漂浮河面

  3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甘肃永登县龙泉乡庄浪河边。在一道拦河坝前,看见白色泡沫漂浮在宽约50多米的河面上,拦河坝前的河面已经完全被白色泡沫占据。从河西村到杨家营村一公里的河面上,记者发现有两道拦河坝,河坝下都是因河水冲刷泛起的白色泡沫。一位河边村民告诉记者,庄浪河下游河水颜色还稍微正常些,再往上游走,河水颜色就变成淡黄色了。

  【村民】河水被污殃及鱼塘

  两名杨家营村的村民告诉记者,前些年,他们还能在庄浪河里捕到五六寸长的小鱼,可从去年福山村建了“味精厂”,河里就几乎看不见鱼儿的踪迹了。瑞芝村一名姓赵的村民说,以前,河两岸鱼塘里的鱼很多,但福山村“味精厂”建成后,庄浪河遭到污染,鱼塘里的鱼也就难养了,鱼塘需要经常补活水。

  龙泉乡河西村的村民说,河西村村民的土地分布在庄浪河两岸。2005年灌溉时,大多村民都用河水灌溉,可是河水浇地后,村民种的小麦、大豆几近绝收。由于庄浪河被污染,沿河两岸龙泉乡水槽沟、杨家营、刘家湾、胡家湾、费家湾、行道、福山、瑞芝8个村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探寻】排污口原在福山村

  记者沿河一直向西寻找白色泡沫的来源,行程约8公里后,来到庄浪河龙泉乡福山村河段,终于在河边堤坝下发现一直径50多厘米的排污口,排污口正不停地向庄浪河排放黄色的污水,污水一流进河中,河面上顿时泛起白色的泡沫。

  一位福山村村民说,排污口背后的院墙内就是排放污水的甘肃亨隆食品有限公司。去年,该公司建成后就不停地向河中排放污水。就在记者采访时,从甘肃亨隆食品有限公司走出几名保安,他们拦住采访车并对记者进行盘问。

  【环保】企业未经评估验收

  27日下午,永登县环保局办公室一负责人告诉记者,甘肃亨隆食品有限公司是生产味精原材料的食品加工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市级环保局才具有5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评估验收资质。因此,该公司的环保影响评估是由兰州市环保局负责的。待兰州市环保局对企业验收合格后,才可交县级环保局管理。目前,甘肃亨隆食品有限公司还没有通过兰州市环保局验收。该负责人说,此前,县环保局曾接到村民的反映,县环保局要求甘肃亨隆食品有限公司在农业灌溉期间必须停止排污,但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县环保局无法对庄浪河水质进行监测分析。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甘肃亨隆食品有限公司是永登县重点项目,当时建设时有关部门的意见是“边运行边调试边整改”。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后,县环保局曾要求该公司制订应急措施,上报应急措施步骤。

据了解,日前,永登县环保局已委托兰州市环境检测站对庄浪河水进行检测。

8、广州“绿剑”出鞘 斩断珠江排污口幕后黑手

来源:《广州日报》2006年03月28日

广州恒丰染整厂有限公司污水处理池内的污水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倪黎祥摄

  散发着刺激性臭味的污水处理池与学校、居民区仅一墙之隔,简单处理后的黑色污水直排司马涌……两年来已被处罚6次的广州恒丰染整厂有限公司昨日面临着来自环保部门的第7次处罚。而这次处罚将极为严格,停产关闭可能是其最终处罚结果。

  这就是广州市从3月25日开始、为期11天的“绿剑行动”的威力。此次行动不仅能巩固珠江消灭黑臭的阶段性整治成果,更是在为创模冲刺,目标直指非法排污的工业企业、餐饮企业以及船舶。市环保局欢迎市民踊跃拨打12369进行举报投诉。

  个案

  60年印染老厂污水入河涌

  限期整改不过关就要关闭

  位于荔湾路的广州恒丰染整厂有限公司是一间从建国前印染作坊发展起来的老厂,有近60年的历史。然而,时过境迁,工厂环境和生存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昨日下午4时30分,记者跟随广州市环保局执法人员来到现场看到,约18000平方米的厂区内,车间里热火朝天,但厂房明显老旧,地面沉积着黑褐色的印染污水,后院一些染料罐随意倾倒摆放,已有泄漏。

  厂区后方的屋顶上是污水处理池,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的印染污水经过曝气处理,散发着刺激性气味,直入咽喉,令人恶心、咳嗽。在执法人员的指点下,记者看到,四周的居民区和学校,与厂区只有一墙之隔,一间小学和一幢居民楼与厂房屋顶的污水处理池只有约20米的距离。

  据介绍,目前该厂每天排放的污水多达3000吨以上,该污水处理池建于上世纪80年代,因其处理量小加上工艺落后,所以,处理后的污水基本不能达标排放。

  在污水处理池下面的污水排放口,记者看到,尽管经过了处理,但这些排入司马涌的污水仍然很黑,而且泛着白沫。执法人员表示,其色度必定超标。环境监测人员则现场取样检测COD、BOD等污染物排放指标。

  执法人员说,这些污染物排放指标基本上都会超标,加上其噪声超标,这间老厂将面临两年来的第7次处罚,这次处罚将不仅是经济处罚,环保部门还将责令其在4月20日左右限期整改完毕,若整改后仍不能达标排放,将报请市政府责令其停产关闭。

  另据该厂有关负责人透露,该厂所属的广州纺织工贸集团旗下的10间工厂将以广州纺织工业城的名义搬迁至花都,预期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搬迁,而该工业城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行动

  偷排证据充分将现场处罚

  屡抓屡犯偷排者一律曝光

  以“绿剑行动”为代号的“珠江综合整治·打击非法排污联合执法行动”由广州市环保局统一监督管理,是广州创模冲刺阶段的专项执法行动,市珠办、交通、海事、港务、渔政、环卫、市政、农业等部门以及相关区政府都将参与执法,整治目标直指非法排污的工业企业、餐饮企业、前航道船舶和渔业船舶,重点查处西北部工业水污染企业,打击非法排污行为,整个行动从3月25日至4月4日。

  据广州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辛介绍,执法行动分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从3月26日至30日,由市、区环保执法部门统一行动。根据前期摸查,在重点整治的珠江西航道、前航道周边共有66家重点污染源,涉及花都、白云、荔湾、海珠四个区,其中,20家印染企业、23家电镀企业成为重中之重。李辛表示,这些企业排放的重金属、氰化物等污染物危害很大。同时,部分规模较大的第三产业以及屡罚不止、行为恶劣的非法排污企业也是重点查处对象。

  在这一部分执法中,“环保部门将对工业企业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检查,凡屡抓屡犯的偷排者一律曝光、严惩”。李辛告诉记者,对证据充分的违法企业将进行现场处罚,并从严从重顶格处罚。

  第二部分就是整治水上污染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清理整治船舶、渔船、小艇等水上流动污染,将对珠江广州河段的工业、第三产业的排放口进行拉网式检查,并考虑对之进行标志。

据介绍,被媒体曝光的“蓝海豚”游船因排污已停航3天接受有关部门检查,同时,交委等部门正在研究解决其船上餐饮排污问题。行动的最终目标就是“截住全部排污口、管住工业污染源所有排污口、堵住流动污染源”。

   去年日均关停违法排污企业1.1

  重点监控排污企业

  要建档案加强管理

  据介绍,从2003年开始,广州市委、市政府根据省政府下达的《珠江整治责任书》的要求,把珠江综合整治工作和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结合起来,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八年江水变清”的整治目标,经过努力,提前于2004年实现第二阶段“不黑不臭”的目标。

  2005年,广州段珠江水质根本性好转,已截污的河涌有机污染物含量指标明显下降,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79%,比2004年上升8.07个百分点;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比2004年上升5.56个百分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1.34%,比2004年上升了9.55个百分点。

  天天有执法 月月有行动

  据悉,自2005年3月创模动员大会后,市环保部门相继开展了西部水源综合整治等9个水污染专项执法行动,做到了天天有执法,月月有行动。仅2005年,环保部门针对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执法检查作出的水污染行政处罚案件就有791宗,责令396家违法排污企业关闭、停产或停业,平均每日作出行政处罚2.2宗,关停违法排污企业1.1家。在对电镀、纺织、印染等敏感行业的专项执法行动中,立案查处违法电镀企业12家。广州市环保部门还对部分拒不执行环保行政处罚决定的企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005年因违法排污行为被刑事拘留的就有8人。

  广州去年投26亿治水

  据李辛介绍,去年,广州市总共投入106亿元环境治理经费,占广州GDP的2%以上,其中,用于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等治水的费用就高达26亿元。

李辛表示,前两个阶段整治是基础性的,而此次第三阶段整治就是提高性的,目前还面临着广州市区本身的污染以及跨界污染问题,要实现2010年变清的预期目标任务仍然艰巨,市环保局将强化长效监管机制,建立珠江重点监控排污企业管理档案。

9、追踪重庆开县天然气井漏事故:今日第二轮压井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3月29日  

点火泄压的事故井口冒出大火         

·开县井漏事故疏散群众吃、住、医得到保障

   新华网重庆3月29日电(记者张桂林、郭立)大量被疏散的群众坐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休息,一些人三五成群围坐在桌边打着扑克,孩子们在教室里玩着游戏。28日晚上和29日上午,记者探访了井漏事故中被疏散的群众。在开县老县城西街初中安置点,来自高桥镇场镇的居民罗天喜说:“到县城已经4天了,目前吃、住、医都不成问题,我们对政府的安置还是比较满意的。”

    3月25日,中石油位于开县高桥镇的罗家2号井发生井漏事故,目前已经疏散转移群众1万余人。据开县县委书记蒋又一介绍,目前已经在开县县城及附近乡镇设置了8个安置点,而事故井口附近村社的居民大部分被安置到了开县县城的5个集中安置点。

    在西街初中安置点,记者走进安置疏散群众的学校教学楼时,可以闻到空气中有一股轻微的消毒水的味道,安置点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天天气逐渐热起来,考虑到安置的群众比较集中,容易引发疾病传播,安置点会定时对教学楼进行消毒处理。在安置点的应急医疗室里,医生们正在给求医的群众发放药物。一名医生告诉记者,医疗室里面备有治疗感冒、肠胃疾病的常规药品和医疗设施,一旦遇到重症病人,会被及时转运到县城的医院进行治疗。在一间教室里,一名妇女正怀抱着婴儿坐在教室里看电视,两名小姑娘正在写作业,她们说,虽然现在停课了,但是家庭作业不能落下。

   据开县政府介绍,目前安置点配备了卫生监督员71名,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对安置点进行定期消毒。全县共设置14个医疗点,消毒面积18.3万平方米,接待门诊病人2500多人次,重庆市卫生局也派出了专家和医疗小组对防病工作指导帮助。

   同时,开县已经做好了较长时间安置的准备,蒋又一说:“下一步将清理出全县各个宾馆共计2000个床位,另外搞好县城机关会场的安置条件,可以安置3000人。这样仅县城长期安置可以达到7000人。可以说目前疏散到各个安置点的群众在吃、住、医疗、安全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完)

·召开工作汇报会 部署29日第二轮压井的各项工作和事宜

    新华网重庆3月28日电(记者郭立、张桂林)28日晚间在开县举行的中石油开县罗家2号井井漏事故处置工作汇报会上,部署了明天压力现场管理事宜。

   国家安监总局监督管理一司司长刘成江根据现场察看的情况提出,高桥镇群众的转移力度还需要加大。29日的压井现场,绝对不允许无关人员留在警戒范围内。刘成江还发现,泄漏点周围的新闻记者较多,现场气体浓度较大,提议要严格加强警戒线内的人员管制,严格控制人员进入,确保工作人员和新闻记者安全。刘成江说,在事故现场七个主要的泄漏区域,应加强清晨时刻的监测,因为清晨有雾无风,空气流动不畅,容易造成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的沉积。

   刘成江透露,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和副局长孙华山已抵达重庆,并将赶赴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现场。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在处置工件会前抵达开县,参加了此次会议。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说,通过这几天的工作,压井和群众疏散安置正有序进行,大气环境及水质没有出现大的异常情况。(完)

·环保部门严密监控井漏事故核心区   

   新华网重庆3月28日电(记者郭立、张桂林)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罗家2号井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后,事故发生地的开县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重庆市环保部门也随即展开对当地环境的监测工作。目前,重庆市环保部门已经在井口周围4公里范围内布置了7个监测点和两台环境监测车,随时监测环境指标的变化。

   3月25日,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阳村的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罗家2号井发生天然气泄漏。当日,开县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将井场和高桥镇半径1公里范围内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28日,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已经放空燃烧的罗家2号井上火苗四蹿,巨响隆隆。事故现场周围,农民群众和乡镇干部们已经疏散,只有石油、消防和环保等部门工作人员和一些媒体记者守候在这里。

   在距离事故井场1公里处,记者看到,这里的硫化氢探测器滴滴答答地响个不停,提醒人们这里的气体浓度已经超标。硫化氢气体散发出来的浓烈的“臭鸡蛋味”扑鼻而来,记者只得紧闭车窗,用矿泉水将事先准备好的毛巾打湿,捂鼻行进。在公路旁的小河中,记者发现奔涌着几十处浑浊的水柱,像水被烧开了一样。不仅在小河中,就连旁边的泥塘里,也泛起滚滚泥柱。

   据现场人员介绍,涌起的水柱是因为地下管道发生泄漏后,天然气体的压力在地下呈不规则释放,才形成这样处处“开锅”的场面。记者在这里看到,在几个陆上“出气点”上,施工抢险人员正用铁制的“气罩”盖在上面,放空燃烧。与此同时,中石油施工人员还陆续将一些出气点引燃。(完)

    ·应急预案应对天然气泄漏事故确保群众安全

    新华网重庆3月28日电(记者张桂林、张琴)由于井场周边地质条件复杂,第二套压井方案将推迟到29日实施,但重庆开县高桥镇高旺村村民熊书周并不担心,因为他已被疏散到距天然气泄漏现场约30公里的县城。

  58岁的熊书周和800多名乡亲已在开县老县城的大会堂临时安家两天,远离了危险。25日晨7点,位于高桥镇的中石油罗家2号井发生渗漏事故,附近万余名群众及时得到通知并被立即疏散。

   熊书周对2003年12月23日发生在同一井场的罗家16H井特大井喷事故记忆犹新。那次事故致使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2142人住院治疗。部分村民没有及时得到警报和通知,是造成重大伤亡的原因之一。

   “现在早上可以吃到稀饭、馒头,还能喝到豆浆,中午、晚上吃桌饭,睡觉时每人都有一床新被子。”熊书周说,他和家人平静地等着事故处置完好回家。

   此次井漏天然气中仅含有微量硫化氢。离井口一公里左右的高桥河因气体渗漏冒着七八个约20厘米高的水柱,河岸边能闻到硫化氢的臭鸡蛋味道。

   双胜村村民杨脊贵在2003年“12·23”事故中背着两个孩子连夜跑了5公里。他说:“这次政府不仅详细通知事故核心区、危险区和安全区的范围,还设有医务室,看病拿药都不用钱,有问题也能随时找安置点的负责干部解决,我们也没啥别的要求了。”

   在开县大会堂安置点,记者看到前台堆满了崭新的被褥。医务室内,医生正在岗位上值班,卫生监督、安保人员都在会堂内外维持秩序。

   开县县委书记蒋又一说,井漏事故发生后,井队迅速通知高桥镇和开县政府,开县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80辆大型客车疏散转移群众1万余人,疏散到县城的群众被集中安置在5个安置点,每个安置点都设立了食宿、医疗、安保小组,确保群众在吃、住、医、安全等方面得到较好保障。

   当天,政府公开通告高桥河下游居民不要饮用河沟水,中石油技术人员以及重庆市环保、气象等技术专家还在事故区周围展开了空气、水质情况监测,并随时向公众通报。

   事故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根据对空气的监测数据对部分漏气点及时实施了点火。而在两年前的“ 12·23”事故中,有关责任人却放弃了放喷点火制止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扩散的机会,致使井喷事故扩大,高于正常值6000倍的“毒气”--硫化氢扩散达18个小时之久,一个常见事故演变为一场灾难。

   虽然现在安全有保障,吃穿也不愁,但双胜村村民王天成说:“我们还是很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除危险,我们都想早一些回家去呀。”

   正在现场指挥处置的中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廖永远说:“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以最大的决心解除事故险情。”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说:“我们的目标是万无一失,没有伤亡。”(完)

·渗漏事故周边水质和空气未受污染

    新华网重庆3月28日电(记者徐旭忠、郭立) 中石油开县罗家2号井井漏事故发生后,重庆市环保部门立即启动应急监测方案,对天然气渗漏事故核心区和周边地区水质、空气实施24小时监测。目前,渗漏事故现场周边地区的水质、空气没有受到污染,没有发生人员中毒的情况。

   事故发生后,开县县委、县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将事故周边地区的近1万多名群众疏散到邻近的乡镇,并进行妥善安置。重庆市环保局也迅速行动起来,组织环境监测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在事故现场核心区设置了4个空气监测点,1个水质监测点,24小时密切监测水质、空气质量等变化情况,每小时上报一次监测情况。3月27日,为了确保事故核心区域抢险救援人员和邻近疏散区域居民的人身安全,重庆市环保局全面进驻事故核心区,对当地空气质量和距离罗家2号井1.29公里的高桥河出气点进行24小时监测。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除个别渗漏点发现浓度极低的硫化氢气体之外,事故周边地区的水质、空气未受到污染。(完)

·井漏事故导致四千学生停课   

   新华网重庆3月28日电(记者茆琛、郭立)记者从重庆开县教委获悉,因受天然气泄漏事件影响,开县高桥镇4000多名中小学生已集体停课,由于事发时间为周末,且学校较早启动应急预案将学生主动转移,目前学校无损失、学生无伤害。

    重庆开县教委主任姜伯成介绍,井漏事故发生地高桥镇共有6所学校,4000多名学生。事故发生后,一所中学和两所小学因地处井漏事故发生地,学生被疏散,学校停课,其余三所学校因用来安置群众,学生暂时放假停课。据悉,3月25日事故发生时,正值周末,位于事故疏散区的学生已随亲人得到妥善安置。复课时间将在事件彻底平息后确定。

   姜伯成说,考虑到初三学生即将面临升学考试,开县教委将创造一切条件,争取在3月29日恢复高桥镇一所初中的初三正常教学。其余学生将利用以后的周末、节假日进行补课。

·28日上午实施压井第二套方案

    新华网重庆3月27日电(记者张桂林、朱薇)中石油开县罗家2号井天然气井漏事故处置指挥部27日晚决定,压井的第二套方案将于28日上午实施。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总经理李鹭光介绍说,28日实施的第二套压井方案将采取强行将泥浆、水泥灌至井下喇叭口处的方式。但李鹭光同时还表示,因井下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压井难度依然很大,不排除有第二套方案不成功后实施第三套方案的可能。

   据事故处置指挥部介绍,根据专家组意见,事故区周围群众疏散转移范围已不再扩大,同时,开县已经按压井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做好相关应急处置预案。压井排险仍在有序进行,事故现场处于受控状态。(完)

·中石油开县罗家2号井井漏事故将启动第二压井方案

    新华网重庆3月27日电(记者张桂林、张琴) 记者从“3·25”事故现场处置指挥部了解到,27日上午实施的中石油开县罗家2井压井封堵工作效果不是很好,井口压力出现回升,目前正在研究实施第二套方案,视相关情况预计在27日下午或28日启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离井口一公里左右的高桥镇200多米的河岸上冒着水柱,河岸边能闻到臭鸡蛋味道。目前,重庆市环保部门已经在井口周围4公里范围内布置了7个监测点,随时监测环境指标的变化。

 中石油开县罗家2号井25日发生渗漏事故,附近万余名群众被疏散到安全地带。(完)

·安监总局对重庆开县“3·25”井漏事故抢救提出四点要求   

   新华网北京3月27日电(记者刘铮)记者27日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与在事故现场的中石油领导通话,对事故的抢救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这四点要求是:密切监测监控1号井压力变化;密切监测从河水里泄漏出来的气体组成,如有变化立即与地方联系扩大人员疏散;立即通知环保部门监测水体污染情况;对压井堵井方案充分论证,要有应急预案,确保压井堵井成功。

   记者从安监总局调度统计司了解到,四川石油管理局和西南油气田公司已在漏气井直径200米范围内设警戒线,对漏气点河流3公里范围内进行巡查,对4公里范围内的2个煤矿监测是否有天然气串通现象。(完)

·中石油重庆开县井漏事故处置指挥部决定27日压井

    新华网重庆3月27日电(记者 张桂林) 中石油开县罗家2号井井漏事故处置指挥部决定26日晚立即疏散高桥镇未疏散的1500余人。中石油集团公司和国家安监总局的专家正在事故现场连夜研究和细化压井方案,预计27日白天实施压井。

    26日下午5时,相继抵达开县的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中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廖永远在开县召开现场会,并对罗家2号井事故处置方案进行了研究部署。廖永远说:“中石油集团总公司要求现场进一步细化已经讨论过的压井方案,下最大的决心,把罗家2号井井漏事故险情解除。在今后的钻井工作中要重视天然气井的处置工作,把类似事故的苗头消除掉。”

    周慕冰说:“我们的目标是:万无一失,不死一人、不伤一人。再次全方位排查井口4公里范围内有没有其他的泄漏源,并按压井后可能出现的后果,再次科学测算确认需要疏散的人群范围。”

    高桥镇已开始疏散事发地的群众。

·重庆开县井漏事故处置工作正在紧张部署

    新华网重庆3月26日电(记者张桂林)中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中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廖永远26日下午在开县表示,开县罗家2号井井漏事故压井处置方案仍在进一步完善之中。以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任指挥长的“中石油开县罗家2号井井漏事故现场指挥部”同时成立。目前,中石油及重庆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正在加紧研究部署压井工作的各项应急预案。

    26日上午,记者在高桥河双桥街河段看到,河床左岸长达近100米的滩涂上,密布着五六个不断涌出混浊的水柱。记者走进高桥镇晓阳村,远远看到罗家2号井邻近的山头上点火泄压的输气口正冲出近10米高的红色火苗,刺耳的呼啸声让人感到头晕耳鸣。四周已经围起警戒线,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警戒区内紧张准备着压井的材料,场内已经备妥500立方米高密度泥浆、300吨水泥,另有500吨石灰、300吨水泥正陆续运往现场,而水泥车、压裂车等施工设备已经到场布置,井场四周设置了数台硫化氢检测仪,新购置的空气呼吸机正在接受安全检验。四川石油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徐华仿在井场外告诉记者,压井材料和设备已经基本备齐,现在正等待中石油集团公司及国家安监总局的专家审查通过压井方案。

    26日下午,相继抵达开县的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中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廖永远在开县召开现场会,宣布成立了“中石油开县罗家2号井井漏事故现场指挥部”,下设压井现场指挥组、群众疏散和社会稳定组以及综合协调组。

    此外,疏散到开县县城及其他乡镇的群众正受到妥善安置。据开县县委书记蒋又一介绍,截至26日下午,开县政府已经疏散事故井场附近居民1万余人。开县县城集中设立了5个安置点,包括政府礼堂等机关及部分学校已对疏散群众开放,确保每一个疏散的群众吃、住、医等都有保障。

    目前,中石油技术人员以及重庆市环保、气象等技术专家正在事故区周围3公里的范围内进行空气及水涌情况监测,但没有发现硫化氢气体。(完)

·重庆开县发生天然气井渗漏事故   

    新华网重庆3月25日电(记者张桂林)中石油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天然气井25日上午发生天然气渗漏事故,抢险人员已于上午8时30分对事故气井实施点火。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已将事故井口方圆1公里内的近5000名群众疏散到了邻近的乡镇,1公里之外的部分群众也自发进行了撤离,没有发现人员中毒的情况。目前,现场指挥部已初步确定压井方案,各类器材和物资已陆续到达现场,预计26日实施压井。

    据四川石油管理局办公室介绍,发生渗漏事故的罗家2井位于开县高桥镇小阳村一组,该井和2003年发生“12·23”特大“井喷”事故的罗家16H井处在同一井场。罗家2井于2000年6月钻探完成,井深3404米。川东钻探公司井队于近日对罗家2井进行二次完井作业时,发生井漏事故。至3月24日13点25分,现场施工人员对罗家2井进行了一次大型的压井注水泥施工,但封堵未能成功。25日凌晨,距离井场1公里左右的高桥河面出现浊水柱翻滚,经技术人员检测,其中不含硫化氢气体,含甲烷。25日8点30分,抢险人员对事故井口进行点火泄压。截至25日19时30分记者发稿时,事故井口压力已下降至可控范围。

    事故发生后,开县应急抢险人员迅速赶赴现场,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及四川石油管理局的主要领导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也随即到达事故现场。25日下午,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总经理李光鹭和四川石油管理局局长胥永杰在事故现场主持召开了罗家2井井下复杂情况处置方案论证会,压井方案已初步确定,预计26日实施压井。目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正在高桥河面出气点200米范围内进行警戒监控并进行随时检测,当地政府已经通知下游群众不要饮用河沟水。(完)

10、"鲥鱼悲剧"今重演 "长江刀鱼"面临灭顶之灾

来源:文汇报2006年03月29日  

    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乡十八河村的王田荣昨天告诉记者,春节到现在他才捕了三条长江刀鱼,不到半斤重,今年亏定了。

    鲥鱼、刀鱼和河豚被誉为“长江三鲜”。如今,人们只知道长江鲥鱼已于几年前绝迹,市面上几十元一斤的鲥鱼,多为美国等地所产,口味远不能与长江鲥鱼相比。但是,问题远比人们知道的严重。

    现在,人们所见到的长江河豚其实多为人工养殖,真正的野生长江河豚几乎绝迹。江苏靖江江段是著名的河豚盛产地,如今常常上百条渔船一天捕不到三条野生河豚。有些富豪花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吃一斤野生长江河豚,其实十有八九是冒牌货。令人痛心的是,长江刀鱼又重演了长江鲥鱼和长江河豚的悲剧。现在市面上的刀鱼,大多是“湖刀”、“海刀”和“河刀”,虽然都是刀鱼,但其口感和品质远不能与长江刀鱼相比。无奈的是,长江刀鱼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一盘清蒸江刀售价万元

    扬州邗江区李典镇沿江村渔船、渔民多,是扬州规模和“名气”最大的“捕刀村”,据称也是江苏全省最大的“捕刀村”。全村48条船,今年20天时间平均每天捕到江刀20斤左右。这20斤中顶多只有三成是3两以上能“卖上价钱”的。可是20年前,这个村的渔民一网上来刀鱼几百斤,最多的一次竟有5000多斤,经常把鱼网弄坏。就在5年前,一网上来也有100来斤。20年来刀鱼的价格涨了2000倍,从当初的几角钱一斤到现在的一千多元钱一斤。据说,今年在南京一盘清蒸江刀鱼售价最高卖到一万元。

    生态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

    综合多位专家的分析,造成刀鱼目前状况有三大原因:一是与长江口网具太多太密有关;二是因为长江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设,导致下游水量不足,海水上溯致使长江口刀鱼繁殖环境受影响;三是与以前过度捕捞有一定关系。但专家们透露,这些并非造成刀鱼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真正导致长江刀鱼目前几乎绝迹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的变化。水污染、热发电都在破坏长江生态,特别是无毒的含氮污水排放,直接导致了长江水的富营养化,江水中的苔藓滋生就是富营养化的表现。富营养化带来的后果,直接导致刀鱼产卵地遭破坏,一系列生态链因此受到打击,不少淡水鱼因为无法适应而惨遭绝迹。

    刀鱼天价的同时,是渔民的亏本,甚至陷入困境。这个悲剧警示人们,长江是刀鱼的家园,也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刀鱼绝迹,必然砸了“捕刀”渔民的饭碗。 (记者朱斌)

11、3项目被要求通过环评 台环保署炮轰当局干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03月29日

  本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环保署”环境影响评估委员会9位环评委27日联署声明,炮轰“行政院”表态支持中部科学园区、国光石化和台塑大炼钢厂案,并要求尽速通过环评。他们指这是干预独立专业审查机制,践踏委员会形象和尊严。

  据报道,苏贞昌日前称将温室效应纳入环评审查基准是用“未来标准”作审查,环评标准不一,造成厂商投资困难,并指“环保署”是在做“失衡的环境评估”。对此,9名各领域环保专家学者联署发出“拒绝环评专业受行政干预”声明稿,重申拒绝“政治力”介入,强调任何重大开发案都应接受相同严谨的环评程序。

声明指出,环境评估的设置就是为处理日益复杂的环境议题,以合议制方式自主运作,不受当局行政机关指挥。苏贞昌要求“经建会”、甚至“环保署长”介入,是以“政治力”凌驾专业评估之上,干预独立专业审查机制,践踏环境影响评估委员会的形象和尊严。

12、国水库移民主要安置模式

来源:联合早报(新加坡) 2006-03-29

各级政府在实施水库移民安置的过程中,根据具体国情,针对东西部、南北方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可利用的资源条件,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方式妥善安置移民。

归纳中国水库移民的安置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模式一:坚持以土为本,以农为主,实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通称为大农业模式。这种安置模式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不大、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及中国北方地区。这种大农业安置模式,主要是通过调剂土地、开发荒地、滩涂等手段,为移民提供一份能够满足生存与发展的耕地。

案例:黄河小浪底工程。小浪底工程是世界银行贷款支持援助中国的水利项目之一,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和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型工程,水库淹没涉及河南、山西两省8个县,水库移民总数18.96万人。小浪底水库移民安置采取以土为本、以农为主、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安置措施,把移民外迁到工程受益区或经济相对发达且具有安置容量的地区进行安置,并通过开发黄河温孟滩及续建后河水库,创造灌溉条件、改善土地质量,为移民提供集中连片的土地,保证每个移民拥有一份基本口粮田。从安置实施的效果来看,小浪底水库移民工作基本做到了移民满意,地方政府满意,世界银行满意。

模式二:以小城镇安置为主,加速乡村城镇化。这种方式适合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品经济较发达、区域人均耕地较少的东南沿海地区。通过开发、建设小城镇,实行集中安置移民,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辅以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生产方式解决城镇移民的就业问题。

案例:飞来峡水库。该水库位于中国南方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省北江干流,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航运、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工程,搬迁移民近4万人。飞来峡水库移民的安置采用集中城镇安置的方式,保留移民的部分耕地,做到"离乡不离土",既满足了部分移民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解决基本粮食来源,又利用邻近香港、澳门的优势,在城镇兴办工业和商业,通过来料加工,兴办玩具厂、刨花板厂、皮革制品厂、灯饰加工厂、集市贸易等二、三产业项目以及发展高效农业的方法等解决移民的就业问题,使水库移民迈入了城市化的发展道路。

模式三:成建制外迁到具备生存与发展条件的地区。这种模式适合于生存环境恶劣、生产发展条件极差的地区。

案例:水口水电站。该水电站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福建省闽江干流,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电工程,搬迁移民近10万人。该水电站的移民在安置中,针对当地资源环境较差的实际情况,采取在现有中小城市附近按原建制集中安置移民,以城市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高效农业以及兴办食品加工厂、建材厂、保温材料厂等安置移民。这种移民安置方式,为建立城乡一体化和发展市场经济创造了条件,扩大了移民的就业机会,增加了移民的收入。据调查,移民搬迁前的1987年人均收入仅778元,移民搬迁安置后,通过发展生产,收入水平大大提高,1999年人均收入已达3254元,超过全省人均收入近200元。

模式四:混合型安置。这种安置方式主要考虑水库移民自身条件和安置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农业、非农业、自谋出路和其它安置方式。

案例:珊溪水库。该水库位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浙江省温州飞云江干流,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有防洪和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型工程,搬迁移民3.681万人。针对库区经济落后、生存环境和生产发展条件较差的具体情况,将库区移民全部外迁到经济发达地区安置,并对安置区中已进城多年从事二、三产业的居民实行"农转非",以换取他们的土地承包权来安置农村移民,使移民同当地居民一样,既可以拥有一份土地从事农业,又可以在发达的安置区从事二、三产业,以多种方式发展生产。据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水库移民的收入恢复了搬迁前的水平,其中有一部分移民的收入与搬迁前相比较有了很大的提高。□(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