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8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全社会都来节约 不仅是口号更要行动
2、潘岳:尽一切努力完成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
3、环保总局酝酿生态补偿政策框架 8月提交国务院
4、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第三次局务会议 规范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制度
5、保定一环保局长因违法排污监管不力引咎辞职
6、宜黄县一移民村失地状况调查:迟来七年的耕地
7、青海一大型水电站发生事故
8、压井尚未完成 群众安置稳妥
9、青海甘河滩污染致数百幼儿铅超标 相关企业未停
10、近海贝类重金属偏高 珠江口汕头近海污染严重
11、《人民日报》:为洞庭湖“把脉”
12、谁让我们的河流改变了模样(图)
13、广州市长:小排量“解禁”关键看环保
1、全社会都来节约 不仅是口号更要行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6年03月28日
时下,传统的节约意识已然淡漠,随处可见的是无意或者有意的浪费。夏天空调冷到穿毛衣,冬天空调热到穿衬衫;办公室里,大白天拉着窗帘开着大功率的日光灯;下班后不关灯,不关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办公设备总是处于待机状态;洗脸、洗手水龙头哗哗畅流……无形中浪费已成为习惯。
与生活中的浪费相比,企业对资源的浪费更加令人痛心,GDP不断刷新纪录带来欣喜的同时,环境换发展的理论越来越受到责问,一位专家语重心长,“难道非要把天搞黑了、地搞脏了、河搞臭了,我们才能发展经济?”
看看这份不断变长的“赤色清单”:多年来不顾环境的高速发展,使得全国七大河流全面受到污染;淮河已丧失自净能力,黄河污染指数已接近淮河;海河污染指数比淮河高近2.7倍,辽河更高达3.7倍;长江每年接纳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已近200亿吨,每分钟达3万吨。
荒漠化土地面积262.2万平方公里,达国土面积的27.3%,并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面积38.2%,接近全国耕地面积的4倍,仅长江流域内土壤流失量每年高达22.4亿吨。
中国50年来已为自然灾害付出2500亿元的代价。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破坏的损失还未计算在内。世界银行测算,中国的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当年GDP的8%。生态破坏和污染还引发疾病。
答案已经非常明显,必须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除了有形的资源浪费之外,我们也许还忽略了另一项资源———时间,“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这样的警世名言我们不是头一次听到,然而现实中一些落后体制却在时刻扼杀“生命”。比如办证,有人说中国是这个蓝色星球上办证最多的国家,各种证件带来的各种费用。比如身份证、护照的照片不能通用,白底、蓝底成为证件之间的障碍,额外的拍照费用才能打通这其中的关节,而且拍照还只能在指定地点办理,算算这其中的时间和精力,无怪一提办证人们就郁闷。但这些比起企业办证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为了办一个厂在有关部门盖了278个公章,竟然没能把厂房建起来;为了上马一个项目,在政府各部门之间周旋3年时间;以上这些体制性的浪费,无不拷问政府的工作效率。
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已然成为最亮眼的新闻字眼,但这绝不能仅限于茶余饭后的谈资。真正的落到实处,首先要明白其中的内涵和深意,现代社会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概念,节约指向有限能源的同时,更瞄准高效率的行政体制、办事机构。节约是个人、企业和政府3个层面的共同责任,是一项全社会的责任。
2、潘岳:尽一切努力完成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6年03月28日
一、试点顺利开展离不开大家的辛勤劳动
绿色国民核算体系属于前沿性研究课题,在世界范围内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天津等10个省市能够积极主动要求加入到试点队伍当中来,应该说这些省市的领导是具有相当超前的意识和一定勇气的。由于绿色国民核算体系是一项全新的、带有开拓性和试验性的工作,无论从国家还是从地方的角度,都面临许多挑战和未知的困难。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都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和压力,我们的每句话、每个表态在社会上都可能引起巨大的反响。在过去的一年当中,许多同志可能经历了一个从好奇到怀疑、从期望到失望、从信心百倍到赶快交差的心理路程,其中,超乎想象的工作量、不够理想的调查方案,以及不断调整的核算方法可能对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我仍然非常欣喜地了解到,天津、海南和北京等省市的调查工作已经接近结束,启动稍晚的几个省市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国家技术组也于2005年底拿出了《2004年中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绿色国民试核算报告》,这使我对这项工作取得成功的信心倍增。
二、对绿色国民核算工作的再认识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粗放式经济增长“高烧难退”,煤炭能源、矿产品、水资源紧缺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正在成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因为环境问题已经从环境专业的层次进入到环境和经济的层次,进而进入到环境政治和环境社会的层次,然后是环境文化的层次,这是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正是在这样的经济社会大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学术研究机构、从各级领导到普通百姓,呼吁建立绿色国民核算体系以及将绿色GDP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指标的热度,也可以用“高烧难退”来形容。但在这项工作开展之初,就有人持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国外发达国家想搞没搞成,我们却非搞不可呢?”今天我主要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一波三折。上世纪50年代,我们学苏联,走的是低就业、低消费、高消耗、自我封闭的重工业模式。然而,这个模式并不符合中国人均资源短缺、资本稀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基本国情,再加上政治动荡,走了一段就走不下去了,使我们延误了发展的黄金时期。80年代,我们又学欧美传统的发展模式,用资源高消耗和生活高消费来刺激经济高速增长,这一模式追求的是资本生产率与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资源利用率与环境损失。但与此同时,我们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比欧美差得太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和环境容量只有欧美国家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我们没有本钱跟人家拼消耗。发达国家在人均GDP8000~10000美元的时候解决了环境问题,我们支持不到那一天。当中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环境危机可能夹带着其他社会问题提前来到,我们所取得的那点经济成果是不是能够抵挡很难说。本来是双赢的问题,到那个时候可能变成两难的问题。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我们的观念、考核标准、生产和生活模式不变的话,经济发展越快,环境危机就来得越快。松花江事件就是一个例子。中央让我们举一反三,第一,要清醒地认识到环境重污染这只“狼”真的来了;第二,环保的旧有模式应对不了突发而至的危机;第三,来得早比来得晚好,急来比缓来好,来得刻骨铭心比来得不疼不痒好,因为来得越快,我们改革的余地就越大,来得越猛,催生我们改革的动力就越强。我们现在经历改革,为什么20多年义无反顾不回头,原因很简单,文化大革命这场劫难让我们刻骨铭心,它像弹簧一样,受难越深,改革的动力就越强烈。我们的国情和发达国家不一样,我们的管理方式和发达国家也不一样,中国必须另辟蹊径提前解决环境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年,我们前20多年主要讲政治,讲阶级斗争,后20多年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都是历史阶段的需要。未来25年应当是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阶段,我们决不能进入一个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当成发展就是GDP增长。不是说只要经济上去了,包括社会、政治、文化、人口、资源和环境在内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经济问题解决了,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成功的先例。因此,经济发展可以给我们提供足够的手段和基础,但经济绝不是唯一的,所以未来20年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这一点中央已经在政治上给我们奠定了思想基础,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增长模式上我们也确定了发展思路,循环经济、新能源、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协调、人类生活质量新指标体系的建立、生态文化伦理的提出,等等。这一切都为我们未来25年坚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思想、政策、法律和理论上的基础和准备。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从战略高度和根本指导思想上转变发展观念,找到一个更科学的、既能反映发展数量又能评价发展质量的工具。因此,我们提出采用绿色GDP这个指标来衡量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并提出利用这个指标来考核领导政绩,其主要目的是逐步引导各级领导转变发展理念,并将理念付诸行动,从根本上改变发展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问题只有在温饱问题解决后才能考虑的错误思想。如果我们还坚持旧有的发展模式的话,环境问题就会提前来到。当然绿色GDP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在绿色GDP的核算还面临许多技术难题和观念挑战的情况下。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一步一步地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三、对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试点工作的要求
第一,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第一步,可以考虑建立与绿色GDP相关的指标,如万元GDP物耗、能耗、水耗和排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党政领导考核体系中。第二步,推广建立企业环境会计和环境核算制度,从基层做起,真正建立制度化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第二,树立大局观念,加强部门协作。绿色GDP核算是由统计局牵头来做的,环保部门要主动配合统计局搞清环境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的代价。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这项工作的启动,就是我到统计局与德水局长商量落实下来的;从地方层面上来看,凡是进展快、搞得好的省市,必定两个部门工作协调。我们两个部门一起搞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可以堪称是合作的典范,尤其是在面对新生事物、工作职能不清晰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的改革历来如此,何况绿色GDP核算。因此,一定要树立大局观念,共同把这项工作搞好。第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国家技术组,要虚心听取地方意见,加强对试点省市核算工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地方技术组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映,确保上下沟通,联系畅通。第四,加快调查,保证工作进度。这个总结会的主要议题就是总结工作,布置下阶段的工作任务。我期望试点地方能够克服困难,知难而进,按照国家技术组制定的整体工作计划上报数据,确保今年7月底每个试点省市都拿出自己的试核算报告来。第五,深谋远虑,开展建立绿色核算制度的研究。除了东部各省,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开展绿色核算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去推动。绿色核算的相关制度建设对保证绿色核算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主要包括资源环境统计制度、相关标准法规制度、核算工作制度,以及研究如何利用绿色GDP核算过程和结果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如环境税收、环境补偿,尤其是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工作进度和正确认识绿色国民核算试点工作的问题。中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系统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近两年,试点工作也开展了将近一年,这项工作不能再继续拖延下去,否则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无法交待,这是我们对全社会的承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是一项探索性极强的工作,出现困难在所难免,有困难我们首先要想的是如何克服困难。技术上有困难,多开展技术培训和讨论,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开发出一套确实对搞清我们国家污染物实物量以及所造成的危害损失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环境核算体系与方法来。
对于这样一项带有研究性质的工作,我们虽然要力求核算方法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但环境价值评价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科学研究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求证去伪的过程。对这项工作不能期望一步到位。第一步,我们先搞清环境污染实物量,在数据问题上,一定要实事求是,力求通过这项工作提供一套能够真实反映我们环境压力的污染实物量数据。第二步,逐步完成环境污染损失评价。评价方法成熟一个,就推出一个,这项工作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抑制污染破坏的速度早已超过治理速度的趋势,不能等到所有理论都完善、所有方法都天衣无缝了再开始。搞清污染实物量、环境污染损失成本是环保局的基础性工作,开展绿色GDP核算不仅是为了得到最后的那个绿色GDP值,更重要的是通过核算,把这两项基础性工作抓起来,为环境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第三步,完成环境污染价值量计算,得到最终的经环境污染调整的绿色GDP核算。如何公布,我们和统计部门还要再协商。
四、中央非常重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对绿色GDP工作高度重视,多次肯定开展绿色国民核算工作的积极意义,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担负起党中央赋予我们这一代环保工作者的责任,统计部门也要担负起宏观核算的责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已经明确要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次,国际上目前掀起了新一轮的绿色国民核算热潮,联合国于2004年9月成立了环境经济核算委员会,指导和推动各国绿色国民核算工作,委员会的总体目标就是将环境经济核算上升为官方统计体系,力争到2010年使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成为国际标准。最后,我要通过各试点省市环保局和统计局的领导向各省市的领导传递一个信息,如到期不完成这项全社会、国际国内都瞩目的工作,我们将如实向上级和社会说明情况,这也许将会更不利于他们的业绩形象。这项工作从头至尾都不是为了宣传,而是为了实际操作和理想信念。
(本文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2月17日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试点工作阶段总结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3、环保总局酝酿生态补偿政策框架 8月提交国务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03月28日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政策研究”课题组建议———城市饮用水源地、中小流域和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补偿,可以先行开展。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环保总局前副局长、政协常委汪纪戎在大会发言,建议建立生态补偿整体框架。
她的设想是,通过上级对下级、国家对地方的纵向公益补偿,区域之间、上下游之间横向利益补偿和对资源要素管理进行部门补偿等三种方式,逐步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生态补偿。
“到今年8月,我们就可以拿出一个最终的书面成果。”3月22日,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勇对记者说。
作为“中国生态补偿机制政策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任勇透露,研究成果将作为政策建议直接提交国务院。
政策构想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地方对政策的需求非常强烈。”任勇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现在是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进行整体考虑的时候了,首要的是界定责任主体。“主体界定不清,政策就缺乏针对性。”
按照他的构想,生态补偿对象凡是属于公共物品的,政府要承担主要责任;市场产品的责任主体则比较明确,由开发者承担。
任勇设想,将生态补偿分成以下几大领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大江大河(七大流域)、中小流域、661个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补偿、经济转轨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些领域不存在孰先孰后、谁轻谁重的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和迫切程度,我们建议城市饮用水源地、中小流域和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补偿,可以先行开展。”任勇说。
他建议,国家应该尽快审批《生态功能区划》。“十一五”规划纲要根据资源环境容量划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功能区。“如果区域划分不能明确界定,地方工作就没有靶子。”在任勇看来,功能区划定以后,地方干部政绩考核也要随之改变,一系列相关政策都要配套上去。
但是,对于仅依靠行政手段实现生态补偿,汪纪戎还是心存疑虑。她的理由是,破坏生态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些地方的政绩冲动;进行补偿时由于部门分割、空间分散、行政色彩浓厚,管理成本趋高,往往难以到位;且补偿受益者与责任主体脱节;多渠道的补偿办法又不与生态绩效直接挂钩,投入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汪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立生态补偿的整体框架,以多种补偿方式、手段和途径,逐步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生态补偿;二是调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直接用于生态保护的比例,加大对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的支付力度;三是对西部输出的资源、能源征收生态补偿费,设立西部生态补偿专项基金,重点用于补助资源、能源开发后的生态修复;四是修改环保法,理顺环保基本法和其他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建立统一、协调、完善的自然资源生态利益补偿制度,规范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
“生态补偿既有政府手段,也有市场手段,但整体上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任勇总的设想是,政策框架一定要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盘子内去考虑,才能为主流所接受,具备可行性、可操作性。
地方探索
在国家环保总局考虑对国家现有补偿政策进行整合的同时,各地政府也在辖区范围内进行适度探索。
“国家发改委已经答复我,将抓紧研究并尽早启动官厅、密云水库上游的水权分配试点工作。”3月23日,来自张家口市的全国人大代表白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项没有先例的开创性工作。
任勇证实了白俊杰的说法,“现在,北京市政府正在与有关方面商讨建立长效的、机制化的补偿办法。”
白俊杰曾任张家口林业局局长,现任职于张家口市政协。去年“两会”期间,他就提出了“建立张家口环北京水资源保护与长效利用机制”的建议。
作为北京城市用水的水源地,张家口从2003年起辖区内五大水库连续三年向官厅水库和白河堡水库集中输水,三年累计输水2.592亿方,其中大部分都是压缩当地农民的灌溉用水。
“以目前0.15元/立方米的最低水价计算,这五座水库(共有职工300多人)去年直接经济损失750万元。”白俊杰说,按入库水量0.1元/立方米的水费补偿标准,这些水库难以维持正常运行。
由于地处水源上游,张家口许多工业项目不能立项,地方经济发展受制,但多年来他们几乎没有从北京得到任何补偿。1995年,北京才开始向承德、张家口支付水源涵养林保护费,每年200万,现在提高到了1800万,给张家口的水土保持费用也增加到800多万。
白俊杰提出的补偿方式是明确初始水权,上下游通过协商,对水权进行有偿转让。上游的农业灌溉用水转让给下游成为工业和生活用水以后,上游农民即能以这种方式取得经济补偿并转变产业结构。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补偿机制不仅仅是一项环境保护政策,也是解决社会公平、协调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水资源所博士沈大军说。
与北京类似,通过政府间协商进行的小流域补偿,在各地普遍存在。比较成功的如负责给广州、深圳和香港供水的东江流域,协调建立了流域上下游区际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广东省每年拿出1.5亿元,交给上游江西省寻乌、安远和定南三县,用于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浙江则制定了《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对补偿对象、区域、补偿办法,都做了明文规定,除了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还开发了水权交易、异地开发等市场化补偿机制。
“这里面有很多好的做法。”任勇特别赞赏浙江的实践,“但是如果中央没有一个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下面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涉及到跨界的问题,中央不搭建政策平台,地方困难重重。”
4、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第三次局务会议 规范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制度
来源: 中国环境报2006-03-28
本报3月27日讯 受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委托,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今日主持召开局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审议并原则通过重庆市北碚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验收意见和对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等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的审查意见,听取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首批试点工作情况、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情况和“国家环境友好工程”评选情况的汇报。
会议认为,近年来,随着突发环境事件数量不断上升,尤其是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环境安全问题已越来越为社会普遍关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明确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信息报告的责任,进一步规范了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报告程序,而且规定了相应惩罚措施。“办法”的制定有利于解决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中存在的迟报、漏报和瞒报等问题,提高了环保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会议认为,很多地区、部门和行业对规划环评的作用依然缺乏足够认识,有必要通过试点的示范与表率作用提高各方对规划环评的认知度和信任度。目前规划环评的管理队伍工作经验有限,部门间的合作机制有待完善,规划环评缺乏理论和技术支持,有必要通过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创新理论方法,完善审查机制,提高队伍素质,为规划环评工作的全面开展做好充分准备。试点工作在原来基础上起步,逐步摸索展开,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现在开展规划环评试点工作的时机已比较成熟,下一步,要抓住大好时机,以点带面,借试点之势,推动规划环评的全面开展。要通过试点理清规划环评的重点和思路,制定规划环评的具体程序,加强经验交流和探讨,继续把工作抓细、抓深,真正体现规划环评对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促进作用。
会议认为,近年来,全国各地在生态环境监察试点的工作机制、规章制度、机构建设、生态环境执法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和突破,初步建立了“立足监督、各负其责、依法借权、联合执法”的生态环境监察新模式。各试点地区出台了一批规范性文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建立了环保部门内部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使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执法时有章可循,提高了整体执法水平。很多试点地区以试点为契机,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添置了装备,强化了培训。今后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依照“总结表扬,评估扩点”的原则,认真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要加强部门间的配合,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要加强相关制度、法规的建设,实行规范管理。
最后,祝光耀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八荣八耻”对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以及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各单位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联系各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好“八荣八耻”的学习。要把“八荣八耻”的学习、贯彻与当前的工作紧密结合,与贯彻国务院《决定》和即将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相结合,与各单位领导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思想作风整顿相结合。通过学习,真正从思想、工作、认识上有新的改变,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新时期的环保工作。
5、保定一环保局长因违法排污监管不力引咎辞职
来源:新华网2006年03月28日
新华网石家庄3月28日电(记者杨守勇)由于主管领导和环保部门监管不力,稽查措施不到位,致使企业违法排污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一名副区长日前受到行政警告处分,该区环保局局长引咎辞职,两名环保局副局长被免职。
“华北明珠”白洋淀死鱼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保定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依法关停142家污染防治设施简陋、不能保证长期稳定达标的企业。3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又公开发布《关于新市区治理造纸企业违法排污执法不严问题的情况通报》,通报指出:经保定市监察局调查,新市区现有造纸企业41家,其中29家造纸企业排污超标。虽然区政府先后对这29家造纸企业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但由于该区主管领导和环保部门监管不力,稽查措施不到位,除1家企业按要求进行整改外,其余28家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一直未得到制止。直到市委、市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后,这些企业才被断电停产。经查,新市区环保局主管副局长李洪涛、刘志对上述问题负有直接责任,新市区环保局局长王义恒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副区长李文利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为此,经保定市人民政府批准,给予李文利行政警告处分;给予王义恒行政记过处分,并责令其引咎辞职,两年内不得安排相当职务;给予李洪涛、刘志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免去两人的行政职务。
记者还从河北省环保局了解到,国家环保总局调查组仍在就白洋淀死鱼事件进行调查,目前还无法认定保定市新市区的污染是否为死鱼直接原因或原因之一。
6、宜黄县一移民村失地状况调查:迟来七年的耕地
来源:中国江西网 2006-3-28
因水电站建设需要,浙江新安江40多户村民被移民至江西宜黄县,1998年又被要求按统一规划标准建移民村。然而,由于长期无地可种,丧失基本生产资料的200多名农民生活困苦。他们的遭遇终于引起社会关注和有关领导的重视。经多方协调,近日村民们重获耕地。
为建移民楼举债度日
据江西宜黄县桃陂乡丰源村小组村民回忆,他们50年共经历了4次搬迁。1957年浙江新安江水电站竣工蓄水使用时,他们服从国家建设需要,从库区移民到浙江淳安县。1969年,村民们搬迁到江西宜黄县桃陂乡桃陂村磁坑小组。1998年7月的一场特大暴雨造成村庄两边大面积山体滑坡,大部分田地被覆盖无法耕种,村民们不得不搬迁至几十里外的丰源村小组。村民们反映,当时县领导承诺,2年左右解决田地问题,但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这一承诺却一直没有兑现。
位于江西抚州市通往宜黄县城公路旁的丰源村小组,建在一处山坡上,整个移民村看上去整齐划一,移民楼均为崭新的两层砖瓦楼,村里修有宽阔的水泥路。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些村民家中却连像样的床椅、窗帘都没有。村民们告诉记者,1998年10月,政府要求他们在3个月内把移民楼按标准建好,否则将不发放4000元的补助和6000元的贷款。
无奈之下,村民们纷纷向亲戚朋友借债建楼。村小组组长黄金祥说,村民们为按期按标准建楼,平均每户欠债3万至4万元,一到年底,家家户户都大门紧闭,四处躲避债主的追债。7年来,由于没有田地,村民们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差,不但建房的钱无法还清,大多数村民债务还越积越多。
七成村民打工谋生
在举债建房与无地可耕的双重因素影响下,村民们生活日益窘困。村民吴带顺不但欠着五六万元的债无力偿还,相处多年的妻子也因家庭贫困而不辞而别。与吴带顺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村民吴义虎,他的妻子同样因不堪贫穷跟别人"出走"。记者在吴义虎家看到,家里惟一的家具还是从邻居家借来的不足1米宽的竹床,7岁的儿子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
黄金祥告诉记者,7年来,全村70%的人靠出外打工维持生计,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70多岁,部分留在村里的人则靠租别村人的田地勉强维持生活。村民王杭生66岁高龄还到厦门的工地上挑运砂石,最终因年纪太大体力不支,干了10天只好回了家,一分钱没赚到反而贴了200多元的路费。
为生活所迫,村民们只要有活干,工钱再少也抢着去,周边乡镇和县城工地也因为村里人工钱低廉而乐意来这里招临时工。一些村民说,有时在工地上干活,3块钱一天,他们也会抢着去,因为这总比待在家里挨饿强。
80亩耕地终回村里
失地7年来,村民们曾多次向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反映,希望能解决失地问题。但是,县乡等有关部门都因困难太多而认为"事情很难办"。江西省政协也曾将此问题作为一个提案,要求有关部门答复并解决。负责参与此项提案的江西省政协常委王东林说,他曾和省政协及有关部门的督查小组到宜黄县,要求他们尽快解决问题,但很长时间后仍然没有结果。
桃陂村丰源小组村民们的失地问题和因为失地带来的生活窘境引起了新华社等新闻媒体的关注,并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此后,江西省移民办和宜黄县委、县政府也很快展开了调查。
江西省移民办调查后认为,造成该村农民长期无地可种的原因在于:一是兴建新村时,地方政府没有考虑到搬迁后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选点失误;二是当地政府只管搬迁而不顾农民搬迁后的发展问题,没有履行当时对农民许下的调配耕地和山林给农民耕种的承诺。
为此,宜黄县政府决定转让80亩耕地给桃陂村丰源组村民耕种,同时,土地转让所需经费除江西省、抚州市移民办帮助解决一部分外,不足部分由宜黄县政府解决,并免除耕地有偿转让过程中的一切税费。
在多方协调下,村民们终于重获耕地。村民吴淑娇指着村后一大片绿油油的田地兴奋地告诉记者,山下的田地都划给了村里,现在就等着春耕前把田分到每家每户了。
7、青海一大型水电站发生事故
来源:新华网青海频道 3月28日
(记者任晓刚)3月27日,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境内的大型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导致3人死亡,2人受伤。
拉西瓦水电站目前还处于建设阶段,建成后将是我国在黄河上建设的最大水电站。据发生事故的施工单位葛州坝集团公司拉西瓦项目部总经理张德祥介绍,当日早晨9时20分许,由他们施工的拉西瓦地下厂房6号机左侧墙体发生滑塌,在现场施工的3名工人被掩埋致死,另有2人受伤。至当晚6时,3名死者的尸体已被挖出。
拉西瓦水电站建设单位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拉西瓦地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加之工程巨大,虽然施工单位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但还是无法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2005年5月26日,也曾经发生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造成6人死亡。
据了解,事故发生后,青海省安监部门已经成立了调查组,就事故原因展开调查。(完)
8、压井尚未完成 群众安置稳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3月28日
27日21时,“中石油开县罗家2号井井漏事故现场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总经理李鹭光称,由于当天上午对罗家2号井第一次压井封堵效果不是很好,井口压力出现回升,将在28日上午启动第二套压井方案。
据介绍,罗家2号井位于重庆开县高桥镇小阳村一组,与2003年发生“12·23”特大井喷事故的罗家16号井处在同一井场。“12·23”井喷事故已被证实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和管理疏漏造成,那么此次天然气泄漏又是什么原因呢?
28日实施第二套压井方案
有关方面已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好相关预案。压井排险仍在有序进行,事故现场处于受控状态
3月25日凌晨,开县高桥镇罗家2号井附近的村民发现,在距罗家2号井井口约1公里处的一条小河上,突然冒出了50多处浑浊的水柱和水泡!水柱此起彼伏,最高的竟达到20厘米。
很快,高桥镇政府就接到了井场的紧急通知:“罗家2号井压井时发生天然气泄漏,赶快组织附近居民转移!”据了解,川东钻探公司井队在本月初对罗家2号井进行二次完井作业时,发生井漏事故。3月24日下午,现场施工人员对罗家2号井进行了一次大型压井注水泥施工,但封堵并未成功。
随后,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对河面冒出的气体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不含硫化氢气体,含甲烷,当其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有爆炸的危险。为降低河床中天然气的压力,井队于25日早晨对罗家2号井井口实施了点火泄压,并且一直保持燃烧。到25日晚19时30分,事故井口的压力已下降至可控范围。但是,27日上午对罗家2号井实施的第一次压井封堵效果不是很好,井口压力又出现回升。
据李鹭光介绍,将在28日上午实施第二套压井方案。方案采取强行将泥浆、水泥灌至井下喇叭口处的方式。但他同时表示,因井下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压井难度依然很大,不排除有第二套方案不成功后实施第三套方案的可能。
据事故处置指挥部介绍,根据专家组意见,事故区周围群众疏散转移范围已不再扩大,同时,开县已经按压井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实施相关应急处置预案。压井排险仍在有序进行,事故现场处于受控状态。
应急预案派上大用场
数百人的抢险救灾队伍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事故井口方圆1公里内的近万人被撤离。群众对转移工作表示满意
此次天然气泄漏事故发生后,周围群众无一人伤亡。据了解,开县的“井场撤离方案”、“疏散转移方案”、“环境检测方案”等应急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开县县委书记蒋又一说,开县在2003年“12·23”井喷事故和2004年“9·4”特大洪灾后,就对突发重大事故制订了一整套应急预案,并多次组织群众进行演习。3月25日凌晨发现有天然气泄漏后,根据中石油专家划定的安全半径,县委、县政府迅速启动“井场撤离方案”。
25日早上9时,开县政府、安监、公安、国土、环保等部门组成了数百人的抢险救援队伍,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一边组织群众向安全地区有序转移,一边组织抢险队员抢险。事故井口方圆1公里内的近万名群众很快就撤离到了安全地带,并被集中安置到设在县城和高桥附近的敦好镇的安置点内。在群众转移的同时,县政府还抽调了20名干部,县公安局派出了60名警察,并调动了民兵应急分队,分成8个组在被撤离群众的居住地昼夜巡逻,保证他们的财产安全。
在每一个安置点上,开县都分别确定了牵头责任人和责任部门,配备了医生和24小时巡逻的公安民警,各安置点统一调运发放了棉被、方便面、矿泉水、饼干、大米、菜油等物资。同时,每天还对安置点进行消毒和防疫。现在,安置点内的每一个群众都有饭吃、有住处、有水喝、有医疗、有安全。一名安置点的群众说:“上次我们有逃命的感觉。这次政府不但安排车辆组织我们转移,还对我们的生活起居考虑得很细致。”
蒋又一介绍,3月25日凌晨事故发生后,技术和环保人员就在井场附近和河面设立了10个硫化氢监测点,布置人员24小时巡逻,对该流域的水源进行监测。同时,中石油技术人员和重庆的环保、气象等技术专家还在事故区周围3公里的范围内设立了监测点,对环境、气象及水涌等情况进行监测,并确立每小时一报的工作制度。目前,漏气点未有异常情况发生,一直处于安全状态,冒气小河河水的硫化氢、硫化物含量均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事故可能与地质条件有关
中石油技术人员介绍说,开县境内地质结构复杂,几乎每一口气井的开采条件和作业面都不一样
开县是天然气资源大县,境内共有30多口气井。对于此次事故的原因,指挥部的中石油公司领导并没有多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技术人员说,事故发生估计是由该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天然气储存特点造成的。
这位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开县天然气储藏存在高气压、高产量、高含硫的特点。由于埋藏的天然气气压极高,发生井喷和泄漏的可能性相对于其它天然气矿较高;由于天然气地下储量非常丰富,在开采过程中,一旦操作不当,地下天然气就会通过地层流窜和泄漏到其它地区,从而引发泄漏事故;此外,由于该地区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极高,硫化氢遇水易溶解,溶解后就会变成腐蚀性极高的液体,容易腐蚀管道或其它器材,这也是引发事故的原因之一。
该技术人员还介绍说,开县境内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几乎每一口气井的开采条件和作业面都不一样,因此在开采过程中无经验和规律可循,这也会给日常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链接
“12·23”井喷事故
2003年12月23日22时15分,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号井(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境内)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灾害波及开县境内的高桥镇、麻柳乡、正坝镇、天和乡等4个乡镇28个村,受灾最严重的是高桥镇的两个村。造成243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疏散转移6万多人,受灾9.3万多人。
9、青海甘河滩污染致数百幼儿铅超标 相关企业未停
来源:《新京报》2006年03月28日
最高者超标10倍,青海甘河滩地区大批家畜出现病症
据新华社西宁3月27日电 青海省甘河滩地区西部矿业铅业分公司的党全林带着女儿党小青到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检查身体时,发现女儿血液中的铅含量超标了5倍多,而从去年底以来,青海省湟中县甘河滩工业区连续查出儿童血铅含量超标、中毒。据了解,导致大量儿童血铅含量超标的,是这里的几家铅冶炼企业。
体检学生全都血铅含量超标
党小青铅中毒的消息传开后,甘河滩地区部分家长带孩子去体检,结果都是孩子血铅含量超标。西部矿业公司甘河滩工业园幼儿园负责人严有香说,这个幼儿园的孩子血铅含量最高的达到了444微克/升。从湟中县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这个幼儿园收取的化验报告看,所有儿童体内的铅含量都超标。共有322名学生的甘河中学,抽查了26名学生的检验结果,学生血铅含量无一例外全部超标,最高的为466微克/升。
导致儿童血铅含量超标的是这里的几家铅冶炼企业。这些企业征用的都是甘河滩镇元山尔村的土地。村民们告诉记者,村里的近200名儿童到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也是所有儿童的血铅含量超标,最高的达到了502微克/升。
一些家长把孩子转移到外地
由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印制的预防铅中毒宣传册载明:人体血液含铅量大于50微克/升时,就是铅中毒,450至699微克/升时为重度中毒,在700微克/升以上为极重度中毒。铅中毒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影响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是会影响人的智力发育:每升血液中的铅含量升高100微克,人的智商就会下降6到8分,而极重度铅中毒还会导致死亡。
据在当地搜集空气样本的青海省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铅粉尘游离在离地面1米左右的空气中,所以儿童更容易受到伤害。元山尔村的村民们告诉记者,一村民去年9月得了一个孙子,3个月仅长了500克,远远低于正常的发育速度。村民们还说,村里的大批牲畜出现了许多的病状,有些已经死亡。家产的奶和牛羊也卖不出去了。以往这里的土地亩产在300公斤以上,而现在只有100公斤左右。
据了解,当地一些家长已经将孩子转移到了湟中县或者外地。
医务人员被令“不得发表言论”
在甘河滩工业区,记者见到在大约2平方公里的地面上集中了4家铅冶炼企业。据了解,在上级的干预下,当地政府停建了新的冶炼厂,停止了西部铅业甘河滩粗铅厂的生产。但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铅业分公司卡尔多冶炼厂、西部铅业甘河电铅厂仍在继续生产。
当地居民们说,这是两家时间最长,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每到夜晚,就排放出大量的粉尘烟雾。
采访时,当地各级政府机构的负责人对甘河滩的污染问题讳莫如深。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负责人也说:我们得到了通知,不能向记者发表言论。
湟中县副县长白青光是惟一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白青光认为,目前采用的都是美国的标准,“把美国的标准用在中国,显然不合适。”但这位副县长在解释为什么还有企业在继续生产时说,因为那两家企业的生产程序“符合欧洲标准”,“在欧洲可以生产,在我们这里当然也可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甘河滩污染事件曝光后,当地政府对周围12岁以下的儿童进行了血铅含量普查,但家长们至今没有拿到化验结果,有关部门也没有向当地居民公布过空气污染状况。因为污染问题,湟中县一位副县长和环保局长被免职。
10、近海贝类重金属偏高 珠江口汕头近海污染严重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6年03月28日
深圳的“沙井蚝”久负盛名,但由于海域水质恶化,沙井早已不产蚝,多数是阳江“贴牌生产”。昨日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李珠江表示,海洋环境的恶化确实导致部分贝类遭受重金属污染。对此,他们将采取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某一海域贝类重金属超标,将禁止捕捞,防止受污染的贝类产品上市。
昨日省海洋与渔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05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结果表明,我省管辖的大部分海域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状态。
但是,我省近岸局部海域因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大,水质较差,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海域、汕头近岸和湛江港近岸海域。
沉积物重金属超标直接导致的就是贝类的重金属污染。去年广东近岸海域共布设34个贝类监测站位。监测结果表明,海洋贝类质量总体良好,但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大的近岸海区的部分贝类铅、镉、铜、砷含量偏高。
李珠江表示,对于贝类重金属污染的问题,他们将采取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某一海域贝类重金属超标,将禁止捕捞,防止受污染的贝类产品上市。
海洋水质污染会不会影响海水浴场的游泳?去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也对汕尾红海湾、深圳大小梅沙、江门上川岛、阳江闸坡、湛江东海岛共5个国家重点监测海水浴场进行了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据统计,5个重点海水浴场健康指数均达到了优良水平,其中80%海水浴场的健康指数达到了优秀水平。(田霜月)
11、《人民日报》:为洞庭湖“把脉”
来源:《人民日报》2006年3月28日
鱼类资源锐减
捕捞过度,名贵鱼种濒临灭绝
初春的洞庭湖湿地绿草如茵,成群结队的大小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嬉戏追逐。然而,在湖水退出的洲滩上,深一条、浅一条的“壕坝”,却与眼前的洞庭湖美景不太和谐。
“壕坝”是当地渔民为了捕鱼而挖的。随着洞庭湖冬季水位下降,落在“壕坝”里的鱼儿,不论大小,都被捕捉。据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蒋勇介绍,近年来,除开壕掘沟捕鱼外,湖区渔民还采用“电击”、“迷魂阵”等花样捕鱼,洞庭湖的年捕鱼量由1980年的1.83万吨,猛增至目前的63万吨。然而南洞庭湖红旗垸60岁的刘友仁说,早两年,平均每天能捕到500多公斤鱼,如今连50公斤都捕不到了。
这一现象引起了专家们的担忧:如不及时制止,洞庭湖鱼类资源会锐减,候鸟将失去食物。湖南师范大学邓学建教授告诉记者,过度捕捞导致洞庭湖鱼类资源锐减,且日趋小型化、低龄化,特别是中华鲟、江豚等名贵鱼种濒临灭绝。保护鱼类资源,已刻不容缓。
专家们认为,不为渔民营造安定生产生活环境,很难维护湖区生态。中科院亚热带研究所谭支良教授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湖区群众改变生产方式,发展相关产业,如生态旅游、网箱养鱼、养鸭等,大幅增加渔民收入。
在西洞庭湖青山垸,通过渔业替代产业,渔民捕捞上的鱼儿比往年的大,人均年收入增加1000余元,而列入退田还湖替代产业示范基地的沅江市西畔山洲垸1800名农民年人均收入高达8000元。“只有人给水出路,水才会给人活路。”
水体遭污染
每年2.76亿吨工业废水、2.62亿吨生活污水,大多流入洞庭湖
从沅江市到鲁马湖,3个小时的水路,行驶在碧波万顷的南洞庭湖,可以尽情享受着自然美景。而走进湖区沿岸的某个城镇,却能看到生活污水夹杂着团团泡沫直排入湖,水面散发着阵阵恶臭。
对于洞庭湖的水体污染,湖南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刘帅关注已久:“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农药化肥是洞庭湖遭污染的3大‘罪因’。目前,全省境内湘、资、沅、澧四水沿岸,2000多家工厂每年产生2.76亿吨工业废水,沿线居民每年排放2.62亿吨生活污水,大部分流入洞庭湖中。”
湖南师范大学毛德华教授认为,造纸工业与化肥企业是洞庭湖湿地的重点污染行业,它们都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等问题。应以市场调节为主,行政措施为辅,大力调整工业结构,走规模化经营之路。
中南林学院杨道德教授则表示,水产养殖要改变大量投放化肥的养殖模式,并加强禽畜粪便以及居民生活污水的综合利用与治理工作,防治水体富营养化。
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城镇在扩地建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垃圾和污水并未得到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洞庭湖。对此,中科院彭佩钦教授指出,城镇化建设应走开发与保护并举之路,在地方政府不违规使用湖区土地的前提下,确保洞庭湖的可持续发展。
权限需分明
跨地区、跨部门合作待加强
去年底,岳阳市政府已宣布“将核心区的湖面管理权交由东洞庭湖保护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此,专家们拍手称快。
洞庭湖目前有东洞庭、南洞庭、西洞庭及横岭湖4个自然保护区。前者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三者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师范大学吴甫成教授介绍,目前的洞庭湖是由林业、农业、环保、国土等部门多头管理,导致湖区“有利益,谁都可以进去捞一把”,“有麻烦,无人管、无人问”。
2005年5月,横岭湖自然保护区一村民欲将其承包的100亩水域排水捞鱼,作为主管自然保护的管理部门却因土地所有权归属当地政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水被抽干,水鸟无处容身。
美国生态专家埃迪蒙告诉记者,国际上通行的办法是由综合性流域管理委员会来管理一条流域或一个湖泊。要解决洞庭湖的生态难题,除了尽快恢复鱼类资源,重建生物链外,还必须促进政府各部门间的合作。
“只有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合作,实行生态系统与流域的综合管理,统筹考虑洞庭湖开发与保护的各类目标和利益,才能实现洞庭湖湿地效益的最大化。”刘帅说。
12、谁让我们的河流改变了模样(图)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2006年03月27日
沣河高桥段挖沙不止。
沣河里触目惊心的抽沙船。文/记者张瑾张琦图/记者张波
因为不停地用泵抽沙,河床已经严重下降。在一些被抽过的水域,水坑究竟有多深,没人能说得准。“下去,就不得上来了”,在沣河岸边的村里,经常有母亲提醒自己的孩子,因为几乎每年,都有游泳的孩子发生过危险,去年就有两个孩子失去了生命。
源头清澈的水中青苔在舞动
从沣峪口进入秦岭,前面的路似乎没有尽头,峰回路转间好在总有水相伴,这水便是“长安八水”之一的沣河。
河水离路时近时远,有时就在身边,有时则陷入深谷,坐在车里,山虽然看不见,但却感觉得到,空气是湿湿的。正是三月天,水量并不大,河道里更多的是磨去了棱角的圆石,但是总有着一条水线没有间断。随着这条线往山上走,车窗外的颜色越来越绿,松树、龙柏、栾树、槭树……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紧紧地挨着,密得已经看不到石头的颜色。时不时地,山坡上还闪出一抹粉红,那是正在悄悄开花的野樱桃,给初春的山野增添了一丝丝颜色。
空气中越来越凉,河道也越来越窄,越来越多的分叉,直至分不清哪条才是主河道。山坡上依旧盖着白雪,被太阳晒着。
这里正是长安区滦镇鸡窝子村,村民们说:“这里就是沣河的源头了。”从山缝里流出的一条条溪流,缓缓地汇在一起。水很清,流动着,就连青苔的摆动也看得清清楚楚。河底石头的大小、形状自然也是分明。
再往上走不远,就是高高的秦岭梁了,站在顶上,山风袭人,寒气遍身,向南向北,只有下坡路。立在这里的一块石碑,上面大写着“长江水系”,也就是说,往南走一步,就到了长江水系,往北退一步,又回了黄河水系。三位妇女在上面摆摊,卖着蕨菜、核桃、松子以及烟酒等。她们说,向南走,前边一个村还属于滦镇,“我们长安大得很”。这就是说,我们西安的版图上,兼有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这里植被很好,树木繁多,满山遍野,简直看不见石头,沟里的水清澈见底,让我们不禁为沣河源头叫好。可是,当我们驱车向北,一直来到沣河的尽头入渭口,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
入渭处:挖沙挖成“千岛湖”
沣河绕西安之西,从南向北,全长78公里,流至咸阳市后汇入渭河。
到咸阳的鱼王村,就离两河交汇处不远。宽阔的道路上尘土飞扬,引人注目的是,一辆接着一辆的大型卡车,上面满载沙子。从村口往里走,数了一下,至少有17辆满载着沙子的卡车从我们身边开过。载重5吨的卡车,沙子不但装得满满的,甚至还冒了尖,为了不让沙子滑出来,一块塑料布就盖在上面。陕AC、陕AF、陕AB、陕A……看着这些车牌,可以知道不少车是从西安远道而来。
过了一座五孔桥,离两河交汇处就越来越近了。河道不是很宽,但水中间还是一座接一座的“小岛”,这则是挖沙留下的痕迹。河两岸几乎已经没什么树了,车辆经过时扬起的灰尘却很大。车辆如果跟得太近,后面的司机一定是看不清路的。
转了一个弯,突然河岸上冒出两座简易房,墙上挂着一个牌子写着“售沙开票”。所有的拉沙车经过这里时都会停下来,司机进去办完手续后,车直接就开到河道里。那里,一辆辆的大型挖掘机,正在挥舞着手臂,往排着队的卡车里装沙子。
就是这一辆辆的拉沙车,将鱼王村的主路压得坑坑洼洼,满地的水,满地的泥,如不仔细看,根本不会想到这是条柏油路。
从村里出来,上了咸阳的世纪大道,又回到西安的后围寨立交,还在滴着水的拉沙车,始终出现着。
进入挖沙场遭遇“监控”
挖沙不仅在咸阳存在,回到西安也是如此。
在长安区北高桥乡附近,挖沙场大得看不着边。一个接着一个坑,最深处足有近20米。而将这些坑坑连起来的是一条条盘旋的路,就像是迷宫。但是,一辆接着一辆的卡车,还是轻车熟路地往前走。
我们的富康车没有直接从收费处前的宽路进入挖沙场,而是从旁边的一条小路穿进,这路很少有车走,宽度只容得一辆车。
即使如此,一进入沙场,我们的行踪还是被发现了。远远的百余米开外的地方,五六个人突然从收费站里走了出来,站在高处,朝这边望,始终“监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随后,一个中年男子骑着一辆自行车又出现在我们的车前,他挥着手,试图挡住我们的去路。
没有理会,继续往前开,但是这辆自行车始终跟在我们后面,因为速度太慢,他很快就被甩开了。但是还是不放弃,这辆自行车试图穿小道堵住我们,但是没能成功。当我们绕进村里时,看到房屋的外墙贴着野广告,上面大写着“挖掘机”,后缀联系电话。
在附近的农田,我们看到一大片的田地已经被用来堆放沙子。据说,这是储存起来,形势紧张时,可以卖上高价。
不得已我“卖”了地用来挖沙
长安区兴隆乡的北张村坐落在沣河东岸。这里的河堤正在遭受着两面“夹击”。河道里,是一个接一个的抽沙泵,一艘接一艘的挖沙船。为了方便沙子运出,东岸的堤坝上竟开了至少两个口,每个口都有十米宽,从河边经这个缺口,一条坡路直接通到村里。
不仅河道里在用泵抽沙,堤岸外侧也在挖沙,一些竟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就这样,堤岸被夹在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坑中间。从大坑间冒出的绿色,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堤岸外侧本来是一片农田。
正是中午两点,大坑里虽然有挖沙的痕迹,但我们没有看到挖沙的车。村民说,“现在政府查得紧,这些人白天不干,黑了干。”到了晚上,沙坑里才会忙碌起来,那时一辆接着一辆的卡车也会来拉沙子。
好好的农田为什么不耕种,非要承包给别人挖沙子呢?一位村民说。“其实我也不愿意,是迫不得已”,据说,他家隔壁的地已经租给人挖沙子了,一挖就是十多米深。自家地即使种上粮食,也会因缺水欠收。而且收割也是大问题,因为农用车根本不敢靠近,一不小心边缘就会塌陷,连车带人掉进大坑里。加上那些人软硬兼施,你不愿意吗,晚上就有人用砖往你院里扔。所以,很多村民是在这种情况下,将地租了出去,当然还有的是看中了承包费用,据说一亩地的价格就是七八千元。
被挖过的地,还能种吗?其实沙子原本是覆盖着厚厚的一层土下面的,挖沙前,这些人先把土翻开,堆在旁边,然后将下面的沙子运出卖掉。在承包时,承包人都答应挖完后会将土回填,但最终往往是拍屁股走人。因此一个个大坑空在那里,坑四周还是沙子,根本无法耕种。
要想种地的话,就只能自己再把土填上。但是工程巨大,很少有村民这么做。因此就是这一亩地七八千元的承包价格,“买断”了不少村民“耕种权”。
一位71岁老人的沣河回忆
北张村71岁的王大爷,从小就生活在沣河岸边。在他儿时记忆里,沣河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那时,沣河的水很大,还卷着浪花。每到七八月,流下的大水,会带着山里一人粗的木头,一路往下走。一块下来的,还有细细的银白色的沙子。那时沣河的河床很高,水量小的时候,河中间会冒出一个又一个的白色沙堆。那时沣河的水还很清,每到夏天,就会有孩子下河抓鱼、抓虾、抓蟹。螃蟹不太露面,时常藏在洞里,所以那时的孩子都知道螃蟹的洞口是扁圆的。
北张村世代造纸,过去是传统的手工业,远不像如今造纸厂污染这样大。“水流百步自清”,王老汉用这句话形容了当时的情景。因为沣河离沣惠渠很近,过去中间的农田里,全是水稻,这里也曾是鱼米之乡。
同样的记忆在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脑海里存在。如今已经在城里落户的一位长安人回忆道:过去,堤岸上一排排的杨树遮天蔽日,即使是夏天,走在上面也不晒。河堤内侧,是一棵接着一棵的斜伸的柳树,调皮的男孩子爬上树干,然后“扑通”一声,跳到水里,不一会,远处的水面上露出一个小脑袋,咯咯地笑。然后再爬上柳树,接着跳……累了,就躺在沙滩上美美地睡一觉。醒了,站起来晒一下,细细的小沙子轻轻一抖,自己落到地上,身上也就干干净净,根本不会有土。
现在河边的孩子当然享受不到这一切了。因为不停地用泵抽沙,河床已经严重下降。在一些被抽过的水域,水坑究竟有多深,没人能说得准。“下去,就不得上来了”,在沣河岸边的村里,经常有母亲提醒自己的孩子,因为几乎每年,都有游泳的孩子发生过危险,去年就有两个孩子失去了生命。
涝河:“十里天桥”和“蝌蚪河”
涝河初名“潦”,户县一位有识之士这样介绍说,《诗经•洞酌》中有“洞酌彼行潦”,也就是这“远去挑水潦河边”的诗句,使涝河以户县先民的勤劳英姿,跻身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涝河还和考古发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据了解,20世纪50年代中期,涝河中游的丈八寺发现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除发现石斧、石环、夹砂陶彩陶、细泥红陶外,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发现距今7000年的碳化粳稻,标志着我们的祖先原始农业的发达程度,也成为我国当时粳稻向北分布达到北纬35°黄河流域的实物见证。一经发现,即备受历史考古界关注。
涝河的“十里天桥”十分有名,我们来到了天桥乡,突然发现,涝河河道没有了水流,但见大大小小的石头堆满河床。拉运石头的车辆在河道里纵横行驶,轧出的车痕就像迷宫一样。我们来到河道里,无论怎样寻觅,也看不见水的痕迹。拉运石头的村民说,河水都在石头下面流着呢,难怪,这里叫做“十里天桥”,天桥乡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涝河水在哪里呢?走着走着,终于,在余下镇罗石堡村附近,我们看到了水流。河道里,一道石堰下面,积满了河水,我们放下纸片,清楚地看见河水在缓缓流淌。“河水怎么过来的”,我们问河道里拉运石头的村民,回答是“从石头下渗透冒出来的”,“为什么看不见冒泡?”“水太多了,所以看不见。”原来如此。
这里的河道里,还有一大奇景。浅浅的河水里,成千万只蝌蚪汇聚在一起,其中形成两个大圆形,黑乎乎的两大团,在河水里蠕动。10米外,大批蝌蚪沿着一条直线,匆匆向“圆形”奔来,秩序井然,流线笔直,令人惊叹。这让我们想起了小学学过的大理城外的“蝴蝶泉”,这更是齐白石老人笔下“十里蛙声出山泉”的真实写照。
可是,当我们沿着河道前行时,心里不禁产生了怀疑:今后,不知是否真能听到这呱呱的蛙声?
采石场:让涝河改变了模样
从十里天桥向北,看到的情景让人不能平静。
不同于沣河的挖沙采沙,这里更多的是采石场。河道岸边,被挖得高高低低,深度至少十多米,真是高岸为陵,深谷见底,大型卡车在其中出没,满目所见,触目惊心,可以断言,这里的河道采石毫无秩序可言。据说,媒体也曾对这里的采石乱象进行多次曝光,可是,显然没有发生多大作用。
同样,沿着户县四号路往南走,进入腊家滩,路突然变得凹凸不平起来,在涝河西侧的这条公路边,并没有人家,但是来往车辆却特别多。卡车、拖拉机、小三轮……一般的载重5吨左右,大的达到了8吨,甚至10吨。各种各样的拉石车辆,颠簸着,扬起一片灰尘。经过时,根本不敢摇车窗,哪怕是一个小缝,钻进的灰尘都多得呛人。
越往南走,路就越不平。很快,一个采石场进入了视线。一块块在涝河里不知道磨了多少年的圆石,在这里被砸成了小石子。路两边的采石场越来越多,从零星的几家,到一家挨着一家,场地或大或小,但堆放的石头足有十多米高。
在涝河东岸,也有同样的采石场就建在农田里。碎石时,产生的黄泥汤到处乱流。
沿着涝河察看,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同小异的采石场,这些情景,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说实话,当我们离开涝河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暂且不说涝峪里的采矿场,也暂且不说涝河中下游的污染状况,即就是眼前所看见的情景,我们每个人都为涝河的模样而心伤。
记者感言
警惕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挖沙采沙,采矿采石,不能说这都是错的,也不能说这都是违法的。因为,我们知道,政府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挖沙采沙有可采区,也可以办理采沙证。采矿采石想来也如此。因为,这是城乡建设的需要。
可是,我们严重质疑这种毫无秩序的侵害河道行为,我们还会断定,部分采挖场肯定没有办理相应的手续,即就是办理了,也肯定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去做,比如采挖深度、采挖区域、进行回填覆盖等。看到这肆无忌惮的采挖,大大小小的深坑,一条挨一条的采沙船,还有大车小车的石头,高高低低的河床,尘土飞扬的道路,无情被毁的农田。再想到这就是我们引为自豪的“八水”,如今却成了这副满目疮痍的样子,谁的心里能够平静?
政府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媒体曾多次采访报道,群众多方反映并大声疾呼,不能说没有一丁点效果。我们看见已经开挖的良田,却没有机械开挖,群众说:“白天政府查得严”,也有的地方,群众说,过去政府曾经进行大规模整治。然而从现实情况看,河道秩序还有待进一步整治和规范,政府部门还应做出巨大的努力。
看到这满目疮痍的河流,你会想到,为了经济发展和增长速度,这么多年来,我们向自然索取索取再索取,付出了多么巨大和沉重的代价。沣河岸边的老人告诉我们:“过去,我们在家里随便挖个坑,水就冒上来,可是现在……”看着这位直摇头的老人,我们想起哲人的话: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每走出一步,都会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绿色GDP”,这需要我们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坚持和谐发展,保持生态平衡,有之,请从恢复“八水绕长安”美景始!
13、广州市长:小排量“解禁”关键看环保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06年03月28日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25日在广州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广州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实施国家第Ⅲ阶段排放标准,但计划推行这一标准并不是专门针对小排量汽车的。他说:“按我的理解,不管是大排量汽车,还是小排量汽车,在广州都得讲环保。”
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去年底公布了关于放开对小排量汽车上牌及行驶限制的措施。张广宁说,由于该文件除了排量外,还缺乏其他技术参数,广州市正等待上级有关部门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据广州市环保部门2004年下半年测算显示,广州市机动车中,汽车有69.4万辆,摩托车有102.8万辆。专家认为,即使小排量机动车数量增加,只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排放标准,也不会突破广州市机动车的环境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