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环境信息
我国将于2025年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了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和野生动物保护未来15年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将作为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稳定和质量提升、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保护的依据。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中明确提出的九大工程之一。规划以提升自然保护地内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实施国家公园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级自然公园建设、野生动物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林草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等7项工程。明确了推进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整体保护、提升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保护水平、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主要思路和重点措施。(信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前2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2349万千瓦国家能源局21日发布的1—2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1—2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349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加790万千瓦。其中,水电194万千瓦、火电473万千瓦(包含燃煤、燃气、生物质发电等)、风电573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086万千瓦,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分别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09万、217万和761万千瓦,火电和核电分别比上年同期少投产195万和115万千瓦。截至2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9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同比增长17.5%;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2亿千瓦,同比增长22.7%。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已占到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27%左右。(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十四五”期末北京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北京城乡居民生态福祉将持续增加。“十四五”期末,北京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达到90%,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16.7平方米。同时,森林蓄积量达到3450万立方米,林地绿地年碳汇量达到1000万吨。北京将开展环京绿色生态带建设,共建张承地区生态水源涵养林,持续推进永定河流域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到2025年前,除核心区外各区全部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市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山区实施封山育林60万亩、山区造林15万亩;平原地区新增造林16万亩,使千亩片林累计达到300处以上、万亩片林累计达到40处以上;建设50处小微湿地,到2025年,使全市湿地保护率提高到70%以上;推进生态廊道互联互通,新建、改造绿色廊道300公里。(信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密云水库向下游生态补水首次突破12亿立方米记者从密云水库管理处了解到,自去年春季启动生态补水以来,截至今天(3月23日),密云水库向下游生态补水首次突破12亿立方米。密云水库向下游补水,主要通过潮河、白河和京密引水渠三个主要渠道。其中,潮河、白河在密云区河槽村汇合,经怀柔区、顺义区、通州区,流向河北、天津;京密引水渠全长110公里,自密云水库引水,经怀柔区、顺义区、昌平区、海淀区,流经怀柔水库、昆明湖,入团城湖后与“南水”融合,再配送到北京各水厂。这12亿立方米的水一路奔流,经河道、水渠上的各个输水闸、分水闸、泄水闸分流涌入支流、沟渠等“毛细血管”,滋润干枯的土地。密云水库水的到来,重启了潮河总干渠20多年未能使用的输水功能,结束了唐指山水库23年来空库运行的历史,也实现了潮白河全线水流贯通。(信息来源:新京报)河北邢台牛尾河治理记:昔日“干河沟”碧波荡漾飞鸟盘旋春日的牛尾河碧波荡漾,飞鸟盘旋,河两岸生机盎然。近日,刚获评省级水利风景区的邢台牛尾河水利风景区,已成为当地群众的网红打卡点。牛尾河水利风景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境内,依托任泽区牛尾河(上游段)治理工程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然而,此前的牛尾河却是另一番景象。“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气候因素,加之河道垃圾、河底淤泥、水体污染,牛尾河水体发绿变臭,一度成了废弃的干河沟。”任泽区水务局副局长赵东波回忆说,改变始于2018年该区实施的牛尾河综合治理工程。赵东波说,该工程起始于邢州湖,终止于点水湖,投资3.4亿元,总面积约2200亩,是该区环城水系闭合贯通系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4年时间治理,牛尾河成为一条建有9个生态公园,全长13公里的“水清、岸绿、路通、人悦、景美”的城市生态绿廊。(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京杭运河徐州段这一重大工程,6月开工!近日,2022年徐州市城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京杭运河徐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已经完成部分施工图设计审查,预计今年6月份可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6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2025年6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京杭运河徐州段全长181.2公里,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3500万元。京杭运河徐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程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大运河江苏段北门户、徐州运河文化首展之地,本段设计结合徐州楚汉文化特色,对两岸工业风貌进行提升,形成了“南北运通,汉河伴生”的主题定位,彰显运河水工、治水精神的文旅融合理念;融合楚韵汉风、地域文化的特色发展追求;体现生态智慧、山水田园的绿色示范精神。(信息来源:凤凰网)甘肃今年已排查发现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一千零四十五个2022年甘肃全省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启动以来,甘肃省政府分管领导、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深入一线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调研督导,提出指导意见,有力促进了排查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全省共排查发现各类生态环境问题1045个,其中涉及违法及违反政策的重点问题36个,一般管理类问题1009个,已经立查立改、完成整治520个,正在推进整改525个,依法立案查处两起,处罚6.9万元。(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国际环境信息
南北极同时出现极端高温,气候学家称史无前例新京报快讯(记者 侯吴婷)据美联社、英国《卫报》等多家外媒报道,近期,南北极同时出现极端高温。上周末,南极一些地区气温刷新纪录,比往年同期平均气温高至少40℃,而北极部分地区的气温也高出至少30℃。气候学家指出,南北极同时出现高温,史无前例。往年同期,南极夏季刚过,气温应快速下降,而北极则随着白昼延长,气温缓慢上升。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科学家沃尔特·迈尔表示,眼下南北两极季节相反,本不该同时出现高温,这一现象极其反常。(信息来源:新京报)环境曝光
“锰三角”内外再调查报告(节选)按照四部委的通知精神,应对现有锰企业进行全面治理和结构调整,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却出现了本应下马或整合的企业反而进行扩建的现象。(一)广西申亚锰业有限责任公司申亚锰业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临近汕昆高速和龙江。现申亚锰业拥有两条生产线,年产1.2万吨,2005年成立时申报的另8000吨生产线始终没有建设投产。可就在去年申亚锰业却申请了升级扩建项目,将产能扩大到3.2万吨。我们注意到过去几年申亚锰业被罚的记录:申亚锰业在2018-2021年多次双随机抽查中被当地职能部门发现问题;2020年因渣场渗漏液收集池破损严重致使渗漏液流入雨水沟从而导致河流污染。像申亚锰业这样的低小问题企业不但不淘汰,反而还要在10多年都没能按规划建成的基础上进行扩建,这与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中央四部委通知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该通知明确指出要逐步淘汰单条年产1万吨以下及总年产3万吨以下的电解锰企业。(二)广西新振锰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的新振锰业则存在未批先建的严重问题。新振锰业原设计锰产能为6万吨/年,分两期建设。一期3万吨/年于2016年建成投产,2021年计划建设二期3万吨/年。但是在没有取得合法手续、没有获得审批、消防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却要扩建至产能10万吨/年。锰产业属于“两高”项目,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规定,电解锰间断浸出、间断送液的工艺为限制类。国家三令五申要求不得盲目发展“两高”项目。特别是在中央领导同志中央批示和四部委发文之后,仍然顶风上马、带病建设,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新振锰业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新振锰业矿石原料到处散落尘土飞扬,生产污水和重金属超标的渗滤液流入江河,矿渣随意堆放,超标废气无组织排放。过去还因人为封堵废水检测口而被处罚。(信息来源:绿家园)环保变污染?这种行为要处罚!近日,根据上级下发的《关于规范垃圾分类回收站污水接管问题》文件要求,江溪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落实相关工作,在巡查过程中,城管队员在某商品房小区垃圾集中收集清洗点发现,附近的雨水排放口内有污水流出,且有异味。经过调查发现,导致此处污水散排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该小区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未按规定在指定垃圾收集冲洗点区域内规范操作,而是直接在外部道路上进行冲洗作业,导致污水流入雨水管网,继而污染河道。针对该问题,江溪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通知了街道物业管理科,并于3月22日对该物业公司开具整改通知书,并根据《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其进行了处罚。该垃圾收集冲洗点按照垃圾分类设置要求于2021年底投用,面积约30平米,内部污水出口按规定接入污水管道。发生此次情况后,结合现场环境和便于操作的实际,已要求该点位建设施工方在垃圾收集冲洗点出口增设挡水条,从进一步完善硬件的角度防微杜渐。(信息来源:中国江苏网)环境评论
立体保护长江水生态
除了腾退沿江岸线,保护好南水北调这条调配水资源的“希望之线”,对维持长江水生态的稳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中线工程沿岸地区为送清水北上,开展了一系列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的生态建设工作,努力护水源、保水质、节水量,这无疑能让长江惠泽更多百姓。放眼全面,协作互联,是处理好人水关系的正确方式。水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治江护水必须树立覆盖整体流域面的大局观,尤其是在水利工程调度方面,更要充分利用梯级水库群的协同效应,实现防洪、供水、发电、鱼类保育等全方位的水生态安全。长江拥有流域宽广的水生态系统,慷慨地给予沿岸居民用水亲水的馈赠。留住干净的长江水,守护健康的长江生态系统,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蝶变”的基础。(信息来源:人民日报)用好生态修复专项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及生态修复治理的资金。在落实《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财政涉生态及生态修复治理资金的供给机制,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将配置资源的权力下放给承担生态保护任务的第一线。激发地方内生动力,使资金项目安排更加符合地方实际,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探索创新多渠道资本合作模式。通过探索开展资产收益助力环保、政府购买服务、挖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撬动更多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环境学术与科技
最新研究表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碳汇“碳中和”“固碳端”的主要贡献者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近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毅团队在《自然》发表短文,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碳汇”的结论回复国际同行研究观点。2020年10月,刘毅团队在《自然》发文指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巨大的固碳能力在以往研究中被低估。这个结论引起国际上多个研究团队的关注,这些团队向《自然》提交了不同研究观点和结果。《自然》从中筛选出两篇有代表性的国际同行研究观点文章和原文作者刘毅研究团队的回复文章同期发表。刘毅团队针对化学传输模式分辨率、站点观测数据代表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回复文章的结论依旧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碳汇。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在2.7亿吨~4.6亿吨碳之间,但由于观测信息较少,不同团队在计算中国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时,差异较大。(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
海南发现大型真菌新物种
3月23日,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消息,近期,热科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马海霞博士带领团队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现大型真菌新物种8个,分别命名为海南炭团菌、五指山炭团菌、尖峰岭炭团菌、茧孢炭团菌、青冈炭团菌、雪香兰叶生炭角菌、海南山胡椒叶生炭角菌和海南大头茶叶生炭角菌,先后在国际生物分类学权威期刊Mycokeys、Diversity和Phytotaxa上发表。(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