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九月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九月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1-09-13

 

九月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推荐:

1、绿家园志愿者:每周绿家园江河信息综述(2011年9月5日—9日)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6424.html

 

专题报道:

2、经济参考报: 康菲污染环境被指“案底累累”:在美10年赔7亿美元

http://news.hexun.com/2011-09-13/133306548.html

3、新京报:     康菲再度披露渤海溢油原因 与海洋局仍各执一词(钟晶晶)

http://news.bjnews.com.cn/2011/0913/131241.shtml

4、第一财经日报:康菲泄压封堵方案获批 中海油由责任方变身监管方(徐沛宇)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080082.html

5、齐鲁晚报:    渤海溢油索赔评估最早月底完成 百亿是九牛一毛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9-13/3322256.shtml

6、经济观察报:  康菲扇了中国海洋法规一记耳光(种昂)

http://www.eeo.com.cn/2011/0912/211053.shtml

7、中国经济网:  康菲溢油导致的“渤海危机”如何化解?(王评)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9/12/c_122021418.htm

 

特别关注:

8、IT时报:   “毒苹果”追踪:环保组织称并非刻意为难苹果

http://tech.sina.com.cn/t/2011-09-12/09226051891.shtml

9、科技日报:   苹果公司是否应为供应链污染负责(李禾)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

 

环境资讯:

10、新京报:    城市蓝天计划推省钱低碳方案(王卡拉)

http://city.ifeng.com/cskx/20110913/141533.shtml

 

环境曝光:

11、北京晨报:  广东惠州违建高尔夫球场 官员称没洞不算球场

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11-09/13/content_116814.htm

12、经济参考报:云南阳宗海将建山地高尔夫风貌区 网友担忧环境

http://news.sohu.com/20110913/n319118609.shtml

 

环保漫笔:

13、中外对话:  消失中的“香格里拉”(一)(刘鉴强)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4518-Vanishing-Shangri-La-1-

 

环保观点:

14、中国环境报: 推进信息公开要多措并举(张厚美)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109/t20110909_706017.html

15、科学时报:   桑卫国研究员:自然保护区划定须重新审视

http://ditan360.com/PingLun/Info-91850.html

16、科学时报:   生态专家于长青:不要轻率“改造”荒山荒地 (王卉)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336.shtm

 

气候变化:

17、新华网: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中国草原牧民生计(勿日汗)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9/12/c_122021366.htm

 

深度报道:

18、中国青年报:  云南阳宗海砷毒未解 高尔夫污染又起?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9/13/c_122026402.htm

19、证券时报网:  电解铝西迁:发展、环保与高能耗的艰难角力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9/13/c_122023321.htm

 

环境评论:

20、半月谈网:    发展海洋经济勿忘海岸生态 (闫祥岭)

http://dialogue.banyuetan.org/dh/sdpl/110913/53045.shtml

 

绿色活动:

21、绿家园志愿者: 欢迎参加2011年9月绿家园环境记者沙龙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zsl/view/96418.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每周绿家园江河信息综述(2011年9月5日—9日)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09-13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6424.html

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渤海被污染的海域也从最初的16平方公里到如今的5500平方公里,辽宁绥中、河北乐亭、山东青岛等地海域都发现来自蓬莱19—3号油田的油污颗粒。

渤海,中国唯一的内海。数据显示,2005年,渤海约有14%的海水被污染,而到了2010年,比例上升到了22%,向前走是碧海,向后退是死海,站在十字路口的渤海生态不能后退,也已经来不及徘徊。它是曾经的鱼仓和盐仓,如今海洋生物濒临灭绝,湿地消失,渔业受损,渤海生态谁来保护?

27家苹果疑似供应商涉嫌违规排放,这样的数据面前,再漂亮的苹果也会成了不折不扣的“毒树之果”。不过,相对于“苹果有毒”带给我们的震撼,相对于要求苹果抓紧“消毒”的迫切,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一颗好好的苹果为什么就成了“毒果”,一直标榜社会责任、号称重视环境保护的跨国企业为什么面对自己的供应商违规排放污染环境的行为无动于衷甚至听之任之?

小水电的开发始于2003年,愿景是美好的:主旨以解决农村能源短缺以及过度的乱砍滥伐,水利部牵头在全国5个省26个县启动了“小水电代燃料”的试点工程。然而,本以促进生态环保的代燃料项目,却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规划和管理滞后、滥占资源、破坏生态等问题。

事实上,无论是舟曲还是神农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贫困。在地方看来,生活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前者。强烈的脱贫欲望让神农架走上了小水电的大跃进之路。而其背后,是富了眼前,穷了生态的短视。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一味追求GDP,默许一些“两高”项目违规上马,地方环保部门对此也无能为力。一些地方官员往往只会盯着GDP,无视污染排放。地方官员对污染企业青睐有加,视作“财神”。当然,这就会使污染企业更加有恃无恐,完全不顾自己企业对当地的环境污染,以及污染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本周的绿家园江河信息综述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特别声音

 

声音1

“你可以想像,一边是污染和生态破坏将继续,另一边是渤海污染治理。但治理非常艰难,其速度能否赶上污染的速度,还很难说。”—— 一位海洋专家

链接: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9-03/100298048.html

声音2

 “我们这一代人喝的是污水,下一代就只有喝毒水了。”——渔民万正友

链接:http://finance.qq.com/a/20110907/001294.htm

声音3

“赶快抢救神农架的河流!现在水电站工程马上就要施工,再不阻止就来不及了!”——神农架宋洛乡长坊村的村民们

链接:http://nf.nfdaily.cn/nfzm/content/2011-09/02/content_29341163.htm

声音4

 “办企业没有污染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想彻底没污染,大家就搬到风景区,那里的空气质量很好。”——先锋氧化铝公司厂长杨鹏

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9-09/3318811.shtml

声音5

“不管在支流还是干流,我都反对建任何一个坝,我们要对水资源负责,对鸟类负责,对后代负责。”——自然之友河南小组的负责人崔晟

链接:http://www.greensos.cn/ljy/html/dysj/view/96319.html

相关内容:

腾讯绿色与绿家园环保志愿者合作,全程报道了此次黄河十年行2011。

链接:http://news.qq.com/zt2011/yellowriver/index.htm

2、康菲污染环境被指“案底累累”:在美10年赔7亿美元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1年09月13日

http://news.hexun.com/2011-09-13/133306548.html

  《经济参考报》记者历时1个月调查后独家获悉,最近10年仅在美国本土,康菲公司至少涉及5起环境诉讼或纠纷,偿付近7亿美金,折合超过40亿元人民币,可谓“案底累累”。

  在近期舆论高压之下,康菲公司一改过去3个月避谈环境影响评估、生态损害赔偿的被动局面,日前高调宣布设立“渤海湾基金”。

  专家指出,赔偿基金在中国于法无据,亦不能豁免康菲的生态赔偿义务,而由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康菲在美国的天价赔偿在中国恐怕难以重现。

  案底

  康菲为环境污染偿付近7亿美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查阅美国政府和学术机构的公开信息发现,最近10年间,作为全美最大的炼油公司,康菲公司分别在路易斯安那州、华盛顿州、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牵扯多起环境诉讼或纠纷,最终或被各州地区法院判决赔偿,或被州政府部门责令罚款,或与联邦及州政府达成和解协议,共计偿付67862万美金,按照最新汇率6.3890,折合成人民币约43.3570亿元。

  早在2004年,据美联社电,康菲公司曾暂时同意向佛罗里达州Panhandle地区多达7000名业主支付7000万美金,用于经济损失补偿和医学检查。该诉讼持续三十余年,不仅化工厂的母公司几度易人,诉讼请求也未完全实现———原告最初向康菲公司索赔5亿美元。

  另据美联社报道,2005年,路易斯安那州地区法院法官Wilford Carter正式批准了一笔6450万美元的和解费用,用于支付大约2万名当地居民,他们声称遭受康菲公司化学泄露造成的健康问题。根据公诉方材料,2003年1月18日,康菲公司Westlake炼油厂泄露多达64吨二氧化硫。在领取和解费用后,原告们将放弃任何对康菲及附近任何在2004年以前爆发的石油设施事故的起诉。一些原告代理律师声称,此举给康菲公司提供过多保护。

  2008年4月7日,美国司法部和环保署向康菲公司提起控告,声称该公司在1999年和2006年期间违反美国《清洁水法》超过2000次,未经法律许可,通过德克萨斯州博格地区的炼油厂排放工业废水。该废水中包含有毒物质。为解决与联邦机构之间的争端,康菲已同意支付民事赔偿120万美金。

  2010年3月15日,华盛顿州生态部还披露,康菲公司的子公司同意支付58万美金。2004年,该漏油事故共排放1000-7200加仑原油,对塔科马市普捷湾(Puget Sound)鱼类、贝类、鸟类等野生物种造成伤害。在上述案件中,美国海岸警卫队称,2006年10月,康菲公司及其责任方子公司,曾同意向联邦政府支付230万元用于清污。该公司还向华盛顿州生态部支付54万元的民事赔偿金。这是华盛顿州历史上依法罚没的最大一笔赔偿金。

  而美国环保署网站信息显示,美国司法部和环保署曾与康菲公司达成了涉及《清洁空气法》的广泛解决方案。这是公开报道中康菲公司偿付额度最大的一宗环境纠纷。根据方案,康菲公司须斥资5.25亿美元,用于启动和执行创新性控制技术,年减排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颗粒物。康菲公司还将支付民事赔偿450万美金,并斥资1000万美金用于进一步减少废气排放的环保计划,以及支持相关社区活动。

  基

  中国于法无据,美国上不封顶

  在9月2日国家海洋局责令康菲中国在渤海湾的蓬莱19-3全油田停钻、停注、停产(简称“三停”)之后,康菲中国在官方网站公告称,康菲公司将就溢油事件设立基金,“该基金的设立旨在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承担公司应尽的责任并有益于渤海湾的整体环境”。

  康菲中国称,有关该基金的设立与运作,将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及该油田合作方中海油配合。

  设立海上溢油事故赔偿基金的法律依据,肇始于1992年颁布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该公约指出:合计赔偿金额最高可达59700000(2000年提高为89770000)特别提款权(编者注:特别提款权是我国《海商法》的法定计算单位,由全球几大主要货币组成,可减少金价及汇率波动风险)。

  然而,一位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向社会公开选聘的律师团成员向《经济参考报》透露:“该公约针对的是船舶漏油事故,对近年来新兴的钻井平台溢油事故并无规定。也就是说,康菲公司渤海湾基金在中国司法体系找不到法律依据。”

  上述人士以美国的漏油事故处置经验为例。美国虽未加入上述国际公约,但1990年颁布了《油污法》。相对于1951年《责任限制法》,美国将船东的油污损害赔偿责任提高了8倍。此外,当船东存在重大过失或故意不当行为、没有按照法律要求报告油污事件等条件时,船东将丧失使用责任限额的权利。

  一位法律界人士据此指出,这就是俗称的“赔偿额度判决依法作出、上不封顶”。该人士感叹,若《油污法》适用于中国,且国家海洋局在公告中对康菲中国“责任事故”的指控属实,那么康菲中国将面临“天文数字”的赔偿额度。

  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曾撰文指出,美国因上述严苛条款,成为世界上对船东责任限制最高、基金补偿最多的国家。《油污法》颁布20年后,美国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墨西哥湾漏油事故。

  由于有了《油污法》的制约,钻井平台的油气权益持有方英国石油(BP)承诺用200亿美元建立赔偿基金,一次性偿付此次漏油事故中遭受财产损失的墨西哥湾居民,换得受害者不将其送上法庭。此外,美国政府去年底就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提起诉讼。根据美国《清洁水法》,若BP最终被判定负有完全责任,还将面临超过210亿美元的罚金。

  上述人士称,中美法律体系不同,不宜进行简单类比。但多位环保法学家呼吁,中国应比照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建立比现有国内法律和已加入的国际公约更高标准的海上油污损害赔偿机制。

  警

  赔偿基金不能豁免生态赔偿义务

  上述中国官方律师团成员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并未与我们接触,说明渤海湾基金的详情。因此无法推断康菲公司是有意规避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还是发起修复企业形象的公益行动。”

  截至发稿,康菲公司及中海油并未提供上述基金的数额、用途和双方分担比例等细节。

  曾参与多部海商海事、海洋环保法律制定的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惠荣透露,他曾获悉两方面观点:一种倾向于认为,渤海湾基金用于支付短期内产生海上清污费用和渔业经济赔偿;另一种倾向于认为,该基金用于支付中长期的海洋生态修复成本。

  他说:“我更主张前一种,如果溢油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还在逐日扩大,奢谈整个渤海湾环境改善毫无意义。”

  “渤海湾基金能否替代海洋生态损害索赔诉讼,要看基金额度是否能够足额支付海上堵漏、清污和生态修复、赔偿渔民等成本。”上述律师团成员说。

  但刘惠荣反对以该基金豁免康菲公司在海洋生态损害索赔方面的义务:“渤海湾基金设立无法可依,过分依赖基金风险太大,但索赔诉讼已有法律依据。”

  《经济参考报》获悉,《海洋生态损害国家索赔条例(草案建议稿)》(简称《条例》)已完成。刘惠荣表示,该《条例》可能会对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基金的设立责任方、保管方、受益方以及运作模式等作出明确。

  “环保法修订研究”课题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微博)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曦曾向本报指出,如果国家海洋局在2000年《海洋环境保护法》施行之后,能够及时制定并颁布上述《条例》,哪怕是针对钻井平台溢油事故制定部门规章,也不至于如此被动。

  对此,刘惠荣乐观预计,上述《条例》的立法进程有望加速,但该稿未来在上报国务院后,还需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今年颁布实施估计来不及了”。但她指出一条捷径,中国政府在危急时刻快速立法并非没有先例———如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国务院5月7日即审议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虽然民商法须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原则,但就像在《合同法》实施之前签订的合同,经各方主体自愿同意仍可适用新法。比照这一先例,可在中海油和康菲公司自愿同意的前提下适用于上述《条例》。”刘惠荣指出。

3、康菲再度披露渤海溢油原因 与海洋局仍各执一词

来源:新京报2011-09-13 

http://news.bjnews.com.cn/2011/0913/131241.shtml

原题:中海油批复康菲泄压和封堵方案

    康菲石油与中海油均表示,排液泄压方案并不代表着油田恢复生产

   本报讯 (记者钟晶晶)在国家海洋据要求蓬莱19-3油田停产10天后,昨日,中海油披露已经对康菲中国的泄压方案和封堵方案进行了批复。

  将从地层中排液泄压

  根据该方案,康菲石油将开启部分井从地层中排液,以减轻地层压力,并在B和C平台区域对6口井进行钻井和其他相关作业,作为封堵溢油源的进一步措施。康菲石油与中海油昨日均表示,排液泄压方案并不代表着油田恢复生产。

  中海油表示,目前油田面临的风险是部分地区的超压问题,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手段是对油田的超压地区进行排液泄压。如果不进行排液泄压,地层的压力就不能被有效控制;适当排液是最好的泄压和保护环境的方式,也可以有效保护油藏。

  康菲石油昨日表示,油田面临的风险包括可能出现的碳氢化合物(油、气) 溢出。这并不是一个长期方案,而是为确保油田安全所采取的阶段性措施。

  对溢油原因“各执一词”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康菲再度披露了溢油的初步原因,但对于国家海洋局已经做出的认定似乎并没有认可的意味,仍“各执一词”。

  9月2日,国家海洋局发布调查结果称:B平台没有执行总体开发方案规定的分层注水开发要求,B23井长期笼统注水,无法发现和控制与采油井不连通的注水层产生的超压,造成与之接触的断层失稳,发生沿断层的向上窜流,这是B平台溢油的直接原因。C平台未进行安全性论证,擅自将注入层上提至接近油层底部,造成C20井钻井过程中接近该层位时遇到高压发生井涌。

  昨日,康菲石油在回答溢油原因时,对B平台溢油仅表示“这是该油田已知的第一次海底渗油事件”。对于C平台溢油,康菲表示“矿物油油基泥浆泄漏是由于钻井作业期间钻遇油藏中的未预见高压带。”

4、康菲泄压封堵方案获批 中海油由责任方变身监管方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1-09-13徐沛宇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080082.html

蓬莱19-3油田9月初全面停产以后,开始启动下一步的泄压和封堵方案。与此同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由事故责任方摇身一变,成为了此次溢油事故的监管方。

昨天,中海油公告宣布,康菲公司制定的排液泄压方案已经通过了中海油组织的内外部专家的论证,该泄压方案和封堵方案被批复。

在泄压方案中,康菲公司将逐步开启部分井从地层中排液,以减轻地层压力,而需要重启的井的数量,则会视监测到的压力变化情况提出方案,并报中海油批准后执行。中海油表示,泄压方案确立的泄压总原则是对目前超压的地区和危险断层附近的井进行排液泄压,如果不进行排液泄压,地层的压力就不能被有效控制,而实施排液泄压方案并不意味着恢复生产。

此外,中海油公告指出,排液泄压既是规避新的溢油风险的有效措施,又为强化封堵措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封堵方案中,康菲公司将通过钻井措施进一步加强溢油源的封堵以及在指定区域进行减压,并且还将在B和C平台区域对6口井进行钻井和其他相关作业,作为封堵溢油源的进一步措施。

根据康菲公司昨天下午发布的公告,当天上午9:30,蓬莱19-3油田已开始进行泄压工作,B平台的小部分井开始排液以降低油藏压力。同时,B平台已经开始使用一个更大的集油罩来替换原来的两个较小的集油罩,预计今天完成安装。

作为蓬莱19-3油田51%权益的大股东,中海油被认为对溢油事故不可避免地负有一定责任,但是国家海洋局9月2日发布的《关于责令蓬莱19-3全油田停注、停钻、停产作业的通知》,扭转了中海油的命运。

上述通知指出,由于康菲公司没有尽到合理审慎作业者的责任,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属于责任事故。康菲公司需加紧制定排液泄压方案和封堵方案,该方案要经过中海油的认可,并主动接受中海油的严格监管。

5、渤海溢油索赔评估最早月底完成 百亿是九牛一毛

来源:齐鲁晚报2011年09月13日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9-13/3322256.shtml

  渤海油田漏油事件已经历时3个月,经历浩劫的渤海生态系统,正在等待康菲和中海油拿出更有效的方案,拯救中国唯一的内海以及渤海上的渔业。

  据国务院调查组人士透露,目前调查组已经完成全部调研,并且上交技术报告,“真正完成索赔评估至少要到9月底。”

  一份详细的漏油事件技术报告交给了该事件损害评估组,评估组正在紧张地计算渤海遭受生态损害的程度,“最终的结果将影响未来的索赔。”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

  面对前途未卜的渤海,调查组成员向记者透露,“随着调查的进展,发现无论对康菲还是对中海油而言,渤海中的事故都不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进程。此前接受的停产处罚是最轻的。”

  目前国家海洋局已经成立了由4个律师事务所组成的律师团队,该团队正在等待国务院调查组最终的评估意见。

  “这片海域污染严重,未来的几年都无法再进行养殖,由此产生的损失是巨大的。”律师高同武向记者介绍,“我们正在等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明确报告,再确定金额提起诉讼。”

  近日曾有律师提出向中海油和康菲索赔100亿元。国务院调查组成员向记者透露,“按照我们得知的数据,100亿元对康菲和中海油来讲是九牛一毛。”

  据透露,目前关闭的19-3号油井每天的产值为一亿元,“100亿元只是3个多月的产值,中海油和康菲各掏51亿元和49亿元,这个赔偿数额实际非常少。”甚至有消息称,因为漏油事件使得康菲知名度和业务量大增。

12下一页

6、康菲扇了中国海洋法规一记耳光

来源:经济观察报2011-09-12种昂

http://www.eeo.com.cn/2011/0912/211053.shtml

如今,距离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发生已近百日,可渤海湾污染的终止却像这茫茫大海一样看不到尽头。

让人感到无奈的是,眼看着迄今为止渤海最大的污染事故一天天恶化,从国家政府到众多渔民,从合作方中海油到亿万公众,除却勒令停产外,虽心如火焚却只能望洋兴叹。

这场突如其来的溢油事故,暴露出我国对于海洋污染的法律、政策以及监管等环节太多的漏洞需要弥补。当7月5日政府首次向公众通报事故时,我们才发现被蒙在鼓里竟一月有余;当溢出的原油污染了55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一个北京),我们才发现只能对肇事方进行区区20万元的行政处罚;当国家海洋局连下数道指令催促康菲排查封堵溢油源时,我们才发现我国海洋最高管理机构对此几乎没有任何人才、技术、设施储备;当损失惨重的渔民手捧着油污试图索赔时,我们才发现处于极端弱势的渔民四处碰壁、连鉴定机构都无法寻觅;当众多NGO组织纷纷起草诉状时,我们才发现在别国如火如荼的公益诉讼在我国于法无据、无法立案……

如是,所有追责方因不同的原因均被挡在局外,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十万火急的溢油污染事故会变为久拖不决的持久战,康菲却不为所动;为何事故发生两月有余,海洋局、NGO、媒体公众一致要求致歉时,康菲却不予理会;为何明知无法完成“两个彻底”要求,仍然壮着胆子提交虚假报告,康菲却不为所惧。

正如一位海洋专家所说,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开发的视角都集中在陆路,几乎所有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条文的设立也都围绕着陆路进行。而我国整个海洋监管体系长期处于真空的状态。如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一出,渤海湾潜藏的污染问题也纷纷暴露出来,许多渔民送到海洋局的海水样品经检测却是燃料油。再如,中石化大连项目发生漏油事故,至少50平方公里的海域受到污染,最后竟以2000万元的投资抵消了对海洋污染的赔偿。而康菲恰恰是看出了我国海洋环保监管上的巨大漏洞,才会如此有恃无恐。

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系,不仅是对肇事者的震慑,也是对于海洋环境和受害者的保护。当BP在墨西哥湾出现大量漏油事故后,美国的《清洁水法》、《石油污染法》、《濒危物种法》等相关对其诉讼与处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反观我国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却只有一部早已过时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其中规定海上石油勘探开发造成污染的行政处罚上限仅有区区20万元,是康菲在该油田每天收入的百分之一。

无论接下来的追责诉讼,我们能获得多少赔偿,单就海洋被污染久拖百日而不绝这点来说,我们已经输了。作为我国唯一的内海,渤海平均水深只有18米左右,自净能力很差,海水循环一次需要40多年,溢油污染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重创只恐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也无法完全消弭。

不过,若要从渤海漏油事故中吸取教训,建立健全相应的海洋监管体系、补偿机制,首先应从正视、积极应对这次事故开始。

渤海环保的防治目前还处于“九龙治水”的格局。按照中国海洋管理范围划分,海洋局负责海水生态环境污染,渔船、渔业污染归属农业部,商船、港口水域由海事部门负责,岸边水域由环保部管理,近岸地区则应由地方政府出面。可如今,除去海洋局在孤军作战、应对蓬莱19-3油田的漏油事故外,其他相关部门却在消极对待。农业渔政本应帮助渔民进行维权,可至今仍有大量的养殖户状告无门;部分地方招商、旅游以及经济发展分明已受波及,但政府部门却因害怕影响扩大而默不作声;司法部门面对律师状告海洋局不作为时,却是在私下劝其推迟起诉。

经逢渤海溢油事故,我们失去了一片蔚蓝的大海。但愿事故过后,我们获得更多的是法律的健全、制度的完善、体制的变革,能够建立起一整套的海洋保护,违法处罚,维权机制的体系,而不仅仅是肇事方交出的罚款。

7、康菲溢油导致的“渤海危机”如何化解? 

来源: 中国经济网2011年09月12日王评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9/12/c_122021418.htm

    自6月4日以来,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的蓬莱19-3油田连续发生溢油事故。截至9月6日,事件已累计造成5500多平方公里海水污染,给渤海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溢油风险点仍未彻底查清,溢油隐患仍未彻底排除,溢油造成的损失仍在调查评估中。(9月8日新华网)

    可以说,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是渤海湾内规模较大、影响十分严重的一次海洋生态环境危机,它已造成一系列可见及尚无法预见的重大损失。

    渤海湾属于半封闭内海,沿岸重化工业集聚,污染历来较为严重,整体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海洋生物数量一直在减少。渤海湾的海洋生态环境本已岌岌可危,这次溢油事故无疑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这次事故暴露出很多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笔者以为,以下几个层面的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首先,国家应该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比如,要制定海洋科学开发综合利用方案,做到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严格控制新的“化工项目”和“围海造地”审批,避免渤海湾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还要加大污染治理,控制陆海污染源,改善近岸海域水质。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才能保护和修复渤海湾的生态环境。

    在地方党委、政府层面上,则要积极协助有关方面开展事故调查及善后工作。一方面,组织民政、镇街等单位,认真统计并核实上报数据,为后续救助及索赔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另一方面,为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必要的帮助及救济。同时,还要切实担负起维护基层和群众稳定的责任,做好受灾渔民、养殖户的情绪和心理疏导,防止发生群体性过激反应。

    在司法法律层面上,有关司法机关、法律服务单位及法律工作者,要不畏艰难、勇担道义,积极受理集体法律诉求,为群众提供基本的法律援助服务。要认真扎实低开展调查,保护、固化好证据,争取维权诉讼的胜利,全面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在企业主体责任层面上,蓬莱19-3油田的所有权人——“康菲”和中海油要诚恳地接受调查,全面总结反思,认真执行封堵措施,减少事故危害。要确保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查找漏洞、排除隐患,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必须全面履行赔偿义务,积极参与渤海湾生态修复计划,充分展示关爱环境、关心公益、诚实负责的企业形象。

    除此之外,新闻媒体也应继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及时公布有关信息,以打消公众的疑虑。

    从这次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可以看出,资源是有限的,环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发、过度索取,必然招致环境的反击与报复。面对当前严峻的局面,只有各方都切实履行职责,凝聚合力,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才有可能化解这次严重的“渤海危机”。(王评)

8、“毒苹果”追踪:环保组织称并非刻意为难苹果

来源:IT时报 2011年09月12日

http://tech.sina.com.cn/t/2011-09-12/09226051891.shtml

  继环保组织年初曝出苹果供应链污染之后,近日,公众环境中心、自然之友等5家环保组织再次发布苹果中国污染地图,称经过长达7个多月的实际调查,他们发现苹果的一些“疑似”上游供货商制造了大量污染,对武汉、太原、昆山等地的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不过报告发出后,“疑似供应商”几字引发了一些人士质疑:如果不能确认供应商和苹果的关系,苹果岂不是白白“背黑锅”?

  环保组织:寻找供应链存难点

  在污染报告发布一天后,苹果公司回复邮件,愿与环保组织建立对话机制进行沟通,但信中也提到,报告中涉及的部分企业并不是其供应商。

  对此,公众环境中心主任马军对《IT时报》记者说,由于苹果公司对于供应链条非常保密,环保组织要将社会上零零碎碎的信息拼凑起来,去寻找蛛丝马迹。“在这次披露的二十多家污染企业中,名幸电子、昆山凯达电子、昆山鼎鑫电子等案例我们都经过实地调研,掌握确凿证据;至于其他一些企业,也有绝大部分已经承认自己是苹果的代工企业。”

  不过,马军也坦言,由于企业链的复杂,有些企业或许和苹果没有直接的合作关系,只是转包的一部分;也有些企业过去是供应商,现在不是,但是污染已经形成。“我们也致信苹果,希望他们告诉我们哪几家不是,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回复。”

  并非刻意“为难”苹果

  今年以来,环保组织将苹果公司作为焦点,已经连续出了两份针对性的报告。对此,马军称,这绝不是刻意“为难”苹果。“从去年年初我们发布第一份《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报告》以来,西门子、沃达丰、飞利浦(微博)等公司都给予积极回复并采取相应措施,但苹果的表现最差。”马军介绍,西门子公司开发了一个软件,可以自动将其供应商名单和“污染地图”数据库收录的企业监管记录进行比对,发现有违法违规记录的供应商以后,西门子以首席执行官和首席采购官的名义向这些供应商发送电子邮件,要求他们迅速与环保组织联系,解释所采取的整改措施,否则将面临失去与西门子合作机会的风险。诺基亚(微博)在审核新的供应商时,也会通过污染地图数据库,核查新的供应商是否有违规记录。

  仅靠政府整治不够

  记者在对环保组织的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违规供应链企业对待环保组织的态度非常恶劣,在报告中提到的这些核心案例中,环保组织都试图和供应商进行电话或邮件沟通,但是他们均没有回音。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研究员邵文杰说,“昆山高新区的凯达电子为了避开环保组织,还换过不同的电话,甚至于一听到有人询问污染问题,就掐断电话。”记者近日致电凯达电子和鼎鑫电子,公司工作人员听说要采访,均拒绝回应。

  所幸的是,政府的执法力度正在提升。昆山高新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凯达电子已经签订了动迁意向书,现已进入企业资产评估阶段,预计2013年搬迁到吴淞江工业园区。与此同时,高新区已就搬迁问题与鼎鑫电子进行商谈。高新区向市环保部门表示,在动迁阶段,将继续加强对企业污染排放的监督管理。

  不过,在马军看来,政府部门的查处只是方法之一。由于政府处罚手段有限,企业违法成本低,有些企业宁可罚款,对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如果通过上游厂商对其进行监管,用订单进行经济约束,将是一条更为有效的途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9、苹果公司是否应为供应链污染负责

来源:科技日报 2011-0-13  李禾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

    尽管在苹果公司年度报告中首度承认其产品的生产线上有137名员工正己烷中毒。然而,时至今日,这137名来自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因职业伤残希望得到治疗和赔偿的正当诉求依然未能完全解决,工人们先后3次向苹果公司美国总部、亚洲公司、中国公司、乔布斯本人发出邮件,但从未得到回复……

    近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文、自然之友、环友科技、南京绿石等5家民间环保组织再次联合发布了第二份苹果公司供应商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苹果的另一面2》。报告指出,苹果公司的污染排放正随产量扩张、供应链的膨胀而蔓延,给当地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带来严重威胁……

    ——— 报告详解 ———

    共27家苹果供应商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其实,关于苹果公司供应商环境污染情况调查和披露,这并非第一次,早在今年1月20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等环保组织就发布了第一期报告《苹果的另一面》,环保组织经过7个月的案头和实地调研,发现共27家苹果供应商先后出现环境问题,包括在水体、固体废物,大气等方面的污染。

    苹果供货企业严重污染水体

    名幸电子(MEIKO)株式会社是一家日本上市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PCB(印刷电路板)生产企业之一。据台湾媒体报道,iPad2热销时,苹果急于扩大产能,扩大了供应商,其中就包括名幸电子。日本地震后,其日本总部受到严重影响,把很多生产订单转到了武汉名幸,这包括苹果公司的订单。

    自然之友武汉小组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组成调查组在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厂区东侧发现,隔着马路和一个绿化带,有一条通向南太子湖的150米左右的水渠,整条水渠都流淌着乳白色的液体。沿水渠,乘船进入几十米外的南太子湖中。湖水也呈现灰白色,大量白色泡沫伴着一团团黑色漂浮物缓缓涌动,流向湖泊深处……由于南太子湖直接与长江相连,这些污水也将流入长江。

    调查组把渠中的乳白色水体样本送到武汉市洪山区环保监测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水体中含有重金属铜和镍,其中镍浓度为 0.223毫克/升,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0.02毫克/升的 11.15倍;另经检测发现,南太子湖与排水渠相连部分的底泥中,铜含量高达4270毫克/公斤,比长江中游主要湖泊底泥中铜含量高出56—193倍。

    名幸电子位于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另外一家PCB生产基地,同样也因污染严重,屡屡被列入当地污染企业黑名单。

    报告显示,在苹果供应商中,类似名幸电子这样的污染企业不在少数。

    周边社区居民投诉企业污染

    苹果供货企业不但被地方环保部门列入整改“黑名单”,还成为公众集中投诉的对象。

    凯达电子公司位于江苏昆山市,也是苹果的一家供应商。在公司附近的万方水岸小区,很多居民在企业排放异味气体时,不敢开窗,甚至半夜会被呛醒。小区幼儿园与企业仅一墙之隔,在幼儿园上学的童海乙说:“有些时候我回来写字的时候都会心很痛,妈妈来接我时我头也很晕,有时候上学感觉到很怪的味道。”他妈妈表示,孩子经常反应头痛、头晕,还常常流鼻血,让她特别担心……

    ——— 苹果回应 ———

    苹果以“不披露供应商”进行责任推脱

    “在过去9个多月的时间里,环保组织在调研基础上,试图推动苹果等29家IT品牌认识这些问题并着手解决。在所有29家中外品牌中,苹果成为唯一一家一味回避的企业。即使面对环保组织对其供应商的具体指控,它也会以‘我们长期的政策就是不披露供应商’为由进行推脱。大量IT供应商超标违规记录已经公开,但苹果选择不去面对,而是继续使用污染企业做供应商。”

    希望与环保组织“私下”开会

    尽管多次发信询问,但时至今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电子邮箱仅在8月31日上午,收到苹果公司的一封来信。苹果公司在邮件中表示,苹果致力于确保整个供应链社会责任的最高标准。与我们做合作的公司必须提供安全的工作条件,以尊严和尊重对待工人,并使用对环境负责任的制造工艺……他们否认环保组织揭露的企业是他们的供应商,希望与环保组织开一个“私下”的会议来了解更多的细节。

    ——— 专家观点 ———

    供应链污染苹果的责任不可推卸

    《苹果的另一面》主要撰写人、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在中毒和污染事件中,违规供应商和监管不力的地方政府部门都负有重要责任,但苹果的责任同样不容推卸。

    马军说,任何一家出产大量硬件产品的企业,都必须承担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和社会责任,这一点已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马军说,供应商违规超标,罔顾环境和工人的健康,其目的在于降低成本,赚取超额利益。而公开材料显示,苹果作为立于产业链高端的买家企业,在利益分配格局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据苹果iPhone4的供应链利益分配分析发现,一部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富士康等中国组装企业,只得到每台6.54美元的酬劳;而与此相对应,苹果公司在每台iPhone4上的获利高达360美元。

    马军还表示,苹果等品牌的外包生产不同于一般的采购行为。多方信息显示,苹果在供应链管理中介入很深,从材料使用到生产过程中无尘标准的控制,都有相当深的介入。这些介入在多大程度上对污染和毒害产生了影响?苹果公司有责任作出披露和说明。

    消费者应用绿色购买投票

马军认为,面对供应链存在严重污染和毒害问题,每一个利益方都需要作出选择。苹果站在错误的一边,利用发展中国家环境管理的漏洞,以牺牲环境和社区的利益为代价,继续攫取自己的超额利益,成为中国污染减排的障碍。“那么消费者也需作出选择,我们倡议苹果产品的消费者,向苹果品牌表达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为苹果改进供应链环境管理提供动力。”马军呼吁道。

10、城市蓝天计划推省钱低碳方案

来源:新京报2011年09月13日 王卡拉

http://city.ifeng.com/cskx/20110913/141533.shtml

本报讯 (记者王卡拉)使用高价的环保产品而不用花钱,只需将节省下来的能源费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这个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计划,将要在我国城市间实施。

近日,中国科技教育基金会等联合发起“城市蓝天计划”,针对城市的交通系统、照明系统、新型低碳建筑材料和办公系统提出系列解决与保障方案,结合国家大力提倡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现低碳城市的建设。这个低碳城市建设预计3-5年内能在100个城市落地实施。

几家大型网吧有意愿参与

近年来,因碳排放过高而造成的温室效应,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棘手问题。

据中国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向心介绍,城市蓝天计划就是通过深度整合军民两用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新媒体”的四新产业技术,把节能环保产品带入各行各业,使得落地城市各个低碳项目的节能率都能达到或超过90%,从而降低碳排放量。

向心表示,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计算,城市蓝天计划的实施将使城市每年减少约19567辆中等汽车造成的碳污染,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会减少5.8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582公顷森林一年的二氧化碳吸附量。

向心透露,因这个计划提出的理念还很新颖,推广将会遇到一些难度。但目前已有包括北京在内的几家大型网吧有意愿参与城市蓝天计划,愿意将电脑更换为环保电脑。

为城市各方提供解决方案

据计划发起方介绍,城市蓝天计划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为城市各方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实施中会涉及该城市的各行各业。项目实施将由当地有志于城市蓝天计划的节能服务公司执行,通过节能服务公司采购各类环保产品,帮助参与计划的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造。由此节省下的能源费支付给城市蓝天计划的实施方,用于它的自身运作及环保产品的采购等。

为顺利推动低碳方案的落地实施,城市蓝天计划将从“人、财、物”三个方面,免费培养低碳人才,提供免租金、只需支付节省下的电费及物业管理费的低碳办公场所、低碳人才居住空间等。

11、广东惠州违建高尔夫球场 官员称没洞不算球场

来源:北京晨报 2011-09-13

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11-09/13/content_116814.htm

  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停止高尔夫球场建设,最近国家11部委更是联合对其进行清理整顿。然而,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一个占地600多亩的高尔夫球场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产业园里,开发商还要规划建设大量配套独栋别墅。这是怎么回事?记者进行了调查追踪。

  珠宝城嵌入高尔夫

  从惠阳区政府出来,沿着358省道驱车10分钟左右,在秋长镇和新圩镇交界处,“金玉东方黄金珠宝城”的招牌异常醒目。除了拔地而起的厂房和商品住房,珠宝城南区,一个依山而建的高尔夫球场十分抢眼,马路上过往的车辆都能看到。

  在该项目售楼处的沙盘上,高尔夫球场和大量别墅项目被放在显著位置。“我们这里规划起点很高,18洞高尔夫球场即将建好,未来要建设的20多套沿湖别墅都是独栋的。”金玉东方楼盘销售人员介绍说。

  球场没有审批手续

  公开资料显示,金玉东方珠宝城是惠州市和惠阳区两级政府重点工程,建设初衷是为了承接深圳珠宝产业转移。该项目2006年9月开工,总投资20亿元。然而,政府规划却在实际执行中“变了味”。2009年10月,开发商——惠州市惠阳金玉东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建设高尔夫球场。在销售人员带领下,记者以购房者身份探访,发现高尔夫球场已基本建好:绿油油的草地修剪得整整齐齐,人工湖旁边的三座独栋别墅基本建成。

  “我们搞高尔夫球场是为了提升档次。”金玉东方公司董事长高华这样解释建设高尔夫球场的初衷。

  记者随后采访当地规划、国土、林业、环保等职能部门,发现金玉东方高尔夫球场竟没有审批手续。

  惠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定的规划显示,金玉东方珠宝城没有规划高尔夫球场项目建设,在相应位置,规划的是公共绿地。“我们从来没有批过金玉东方高尔夫球场项目。”惠阳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有关负责人金咏山说,这属于擅自开工建设。

  惠阳区国土局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迄今为止金玉东方珠宝城总共合法拿地665.78亩。而金玉东方高尔夫球场用地678.16亩,全部没有审批手续。

  记者随后到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采访了解到,对开发商公然大面积非法私自“征地”行为,当地各职能部门均无制止和处罚记录。

  地方部门表现“淡定”

  与开发商私建高尔夫球场的“大胆”相比,地方部门的表现可谓“淡定”。时至今年9月记者前往调查,当地规划、环保部门仍没有采取任何监督执法行为。“我们不知道金玉东方在建高尔夫球场。”惠阳区环保局副局长姚海鸥如是说。

更让人不解的是,时至今日,惠阳区一些领导仍对金玉东方高尔夫球场是否违法“存疑”。副区长刘毅峰说:“金玉东方搞的是否是高尔夫球场不好说,听说有洞的才是高尔夫球场,没洞的就不算高尔夫球场。”

12、云南阳宗海将建山地高尔夫风貌区 网友担忧环境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1年09月13日

http://news.sohu.com/20110913/n319118609.shtml

  网民:高尔夫不应“染指”云南阳宗海

  近日,《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和《昆明阳宗海区总体规划(2010-2030)(征求意见稿)》相继举行的听证会上,当地政府提出,阳宗海将在20年内被打造成高端旅游目的地,并将建设山地高尔夫风貌区,这引起了网络舆论的普遍关注。

  有网民认为,阳宗海新建高尔夫球场与中央的规定相抵触,且可能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当地政府对此应审慎决策。此外,针对高尔夫球场无序建设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必要加大监管力度。

  严重环境污染之忧

  一些网民担心,高尔夫球场对环境和水质污染都比较严重,阳宗海的生态已经相当脆弱,最好不要再建高尔夫球场,即使执意要建,也必须慎重考虑后果。

  网民“毛立平”说,有专家指出,高尔夫球场一般都建在水源边上,这不仅耗水量巨大,而且环境污染严重。为维护草的健壮生长而施用的大量化肥和杀虫剂、除菌剂及除草剂等,随着雨水或草坪的灌溉水侵蚀河流、湖泊,破坏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居地。绿草茵茵的高尔夫球场,修剪得很浅的草皮对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吸收能力差,并没有明显的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而且,草皮对土壤不但不能遮阴保水,反而会使水分快速蒸发。

  网民说,高尔夫球场在日常维护中需要喷洒的农药高达数十种,不仅会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土壤也会受到损害,一旦高尔夫球场建成后投入使用,大面积的土地就很难再度复耕,对农业生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不应变成有钱人的“私密领地”

  有网民认为,国家已明令禁止新建高尔夫球场项目,以此对照,阳宗海周边也不该再建高尔夫球场,不该以开发的名义去污染。

  网民指出,2004年以来,国家对高尔夫球场项目建设先后下发了10道禁令,却依然挡不住各地高尔夫球场的建设,这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政令的权威性。如果发展高端旅游确实需要高尔夫球场,必须将文件批复公之于众。

  有关数据显示,在叫停高尔夫球场的七年里,国内高尔夫球场的数目有增无减,反而新增400多个高尔夫球场,仅北京一地就多出了40多家,而且都能够避过政府的监管。

  昆明网民“胡斌”说,阳宗海周边有历史长达几百年的村落,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地方,这些资源为大家所共有,但高尔夫球场建成后,风景秀丽的地方将成为有钱人的“私密领地”。

  无序建设现状亟待扭转

  有网民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引进高尔夫项目,希望借此提升城市形象,这个出发点并没有错误,但一定要牢记,城市形象首先重要的是民生,要让老百姓用得上水,喝得上水;其次,引进高尔夫,千万别忘了依法管理。

  网民“杨广平”指出,要解决高尔夫球场的无序建设,甚至出现的一些伤民,占地,污染等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出台相关法律。目前有一部分高尔夫球场没有合法身份,因此对球场的用水,以及污染、土地的管理也没有配套的法规,也出现了目前球场的无所适从,各行其是的局面。

  网民说,高尔夫球场禁而不止的主要原因还是市场需求,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和高尔夫重返奥运赛场等因素只起了次要作用,但高尔夫球场不可抑制的建设冲动,已严重威胁到了我国脆弱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一项执行了七年却不怎么见效的禁令,到底还要不要坚决、彻底地执行下去,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我们有其他选择吗? (记者 陈伟 整理)

13、消失中的“香格里拉”(一)

来源:中外对话 2011年9月9日刘鉴强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4518-Vanishing-Shangri-La-1-

云南梅里雪山的风景和文化都在被破坏。刘鉴强跟随游客们来到当地一个叫雨崩的村庄看看这人间仙境正在发生着什么。

 “而这里至今尚未开通公路,所有货物和垃圾处理全凭马驮人背,所以垃圾处理成为这个小村庄的难题。”

前一阵子,我跋山涉水,费了好大劲,去寻找那传说中的“香格里拉”。等我终于到了那里,我很悲哀地发现,“香格里拉”似乎正在消失。

我先从北京飞了2300公里,到了云南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所在的“香格里拉”县――这个地方原来叫“中甸”,为了吸引游客,当地政府把原名抛弃,将“香格里拉”这个名字据为已有。这大概像许多演员嫌自己名字土气,于是改个很酷的艺名一样。

然后我再坐10个小时的汽车,顺着那条整修中尘土飞扬的山路,穿过干热的金沙江河谷,再爬过凉爽的白马雪山垭口,便到了北面的德钦县。这是云南最北边的一个县,再往北去,就是西藏了。

你可别以为这就到了“香格里拉”,还远着呢。我得乘车再绕大山,越过澜沧江,近两个小时后才来到卡瓦格博峰下。

卡瓦格博是梅里雪山的主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第一高峰。梅里雪山耸立于怒江与澜沧江大峡谷之间,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称为“十三太子峰”。1922-1935年,美国人约瑟夫. 洛克在美国发表文章,称卡瓦格博峰是“世界上最美的人”。1991年中日登山队在这里几乎全军覆没,梅里雪山成为地球上屈指可数的处女峰。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将梅里雪山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梅里澜沧江大峡谷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自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1933年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了虚构的香格里拉,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地方都被认为是他的灵感来源。我要找的“香格里拉”,便是几百年来隐藏在卡瓦格博深处的一个藏族小村子,名为“雨崩”。

要到这个村子,仍然不容易。人们或步行七、八小时,或骑马四五小时,攀登极为陡峭险峻的9公里山路,越过南宗垭口,然后抵达大山深处的雨崩村。

雨崩原來被称为藏在石头里看不见的村庄。在当地有个传说:很久以前,每年都有一个不知来历的人背着布口袋到外面的村庄借粮食。他从来不谈自己来自何方,人们感到很奇怪,有人就在他的粮食口袋上戳了个洞,尾随一路撒下的青稞,人们找到深山中的一块巨石,再也看不到青稞粒了。人们把石头搬开,眼前出现了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子,这就是雨崩。

但这回,我要寻找雨崩,不必跟着地上的青稞粒,只要顺着垃圾走就行了。路边的垃圾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塑料袋、食品袋、方便面碗、饲料罐、啤酒瓶,这些垃圾一路蜿蜒前行,直奔雨崩,那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到了途中的最高点南宗垭口,有几家雨崩村民经营的小商铺。一家商铺背后的密林中有奇怪的白色,我钻过密林去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如果说路上一路洒落的垃圾是游击队,这里就是集团军了――大面积白白的塑料垃圾堆在林中,触目惊心。

自从十几年前这里被外人发现,开展旅游,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成了旅游热点。因为旅游者日众,在此地留下大量垃圾。而这里至今尚未开通公路,所有货物和垃圾处理全凭马驮人背,所以垃圾处理成为这个小村庄的难题。

这里属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在2009年10月之前,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此地,他们设计了垃圾管理系统,雨崩村和沿途产生的垃圾,都由当地马帮负责。在路边,每隔50米,就可看到一个箩筐,上面写着名字,这就是那位村民的负责区域,他要把周围的垃圾捡拾干净,并由马驮到山外,再集中处理。国家公园管理局与社区联络紧密,鼓励村民自我管理,没花多少钱,垃圾却处理得很妥帖。

但2009年10月,当地政府一纸令下,这个“国家公园”由一家国营旅游公司来经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既缺乏运作经费,又没有管理经营权,省政府研究室研究报告说他们“管理职能被弱化,面临无所事事的尴尬局面,存在丧失管理职能的趋势。”

旅游公司接手后,每年拿出几万块钱雇佣村民处理垃圾。但经营公司不像管理局那样深入社区,与村民交流也不多,村民即便拿到钱,也不积极履约。村民认为,你旅游公司把门票钱全收走,又不给村民,垃圾处理自然是你公司的事,与我何干?

我们在傍晚到了神话般的雨崩村。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雨崩村极为贫困,但当它成为著名的景点后,村民牵马、办客栈,成为梅里雪山地区最富裕的乡村之一。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人们称这里是真正的“香格里拉”了:雨崩人家门前的景色奢侈到令人嫉妒:只要抬头,几面都是雄伟的雪峰,在蓝天下闪着万年积雪的光芒。从走不到尽头的原始森林走过去,有神瀑、冰湖、高山牧场和壮美的峡谷。对藏民更重要的,是住在神山卡瓦格博的怀抱里,与莲花生大师修行洞为邻。这里有35户藏民,160人,基本保留着传统的藏族文化。近三分之一的家庭是一妻多夫。

进得村子,处处可见客栈,正在新建的客栈也有好几家。有天晚上,我住到阿鹰布的“神瀑客栈”。阿鹰布兄弟二人的客栈规模较大,有二十来间客房,门前是一条小河,过了小桥,走过一大片牧场,远处就是原始森林,再往远处看,就是优美的神女雪峰了。神女峰如此清晰,简直就像站在阿鹰布家门前。

我经过阿鹰布的邻居家门前,发现这家人刚刚在门口宰杀了一头小牛。我问阿鹰布:“这里的人,难道可以在神山面前杀生吗?”

阿鹰布沉默了好久才说:“这是一个外地人,他杀牛卖给承包客栈的昆明人。我自己从来没杀过牛,招待客人的肉,都是从外面买进来的。”

阿鹰布说,外来人到雨崩,只为赚钱,不尊重当地文化习俗,把不好的东西都带来了。

因为游客越来越多,客栈越建越多。这里不通公路,大宗建筑材料无法运进来,村民只好砍树盖房。雨崩也不通电,做饭、取暖、照明全凭烧柴,一个客栈有一个锅炉,一天就要烧掉1000斤柴,20家客栈,一天就要烧两万斤。所以这两年森林砍伐严重。

游客一多,一天仅白色垃圾就一百多斤。村民不愿在神山前烧垃圾,而垃圾又运不出去,所以越积越多。

游客管理也成了大问题。2010年十月假期,一天就有游客500人,每个游客在里面至少住两天,那么每天就有1000游客,驮马不够,床位不够,很多游客连杯开水都找不到。游客2007年“五一”假期,有外地游客在神瀑里洗澡,把衣服脱掉压在经幡上,大声喧哗,不料发生雪崩,致一死一伤。“如果有管理人员,有警示牌,就不会发生这种事。”阿鹰布说。

阿鹰布为这个村庄的未来忧心忡忡。以前村民们经常转神山,但现在为了多赚钱,慢慢的很少转山了。以前村民之间如亲戚、兄弟一般,现在有些人学了外面做生意的坏习惯,相互竞争、拆台,“五年下去,大家都成仇人了。”阿鹰布说。

他认为,必须加强对这个村庄旅游的管理,否则,“好好一个世外桃源,就变成另一个丽江古城了。”他说。丽江是不远处一个纳西族古镇,因过度的商业开发而失去原来的当地特色。丽江开发模式经常受到批评。

但他的忧虑似乎正变为现实。那条从机场通到这个县的公路,很快就要修好,完工之后,原来五、六个小时的车程(现在修路期间要更久),现在只需不到三个小时。那时,千千万万的游客,将向这个小村庄扑来。

14、推进信息公开要多措并举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9-13  张厚美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109/t20110909_706017.html

  环境信息公开是环保部门关注民生、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管理的需要。只有信息公开,群众才能得到权威而理性的环境认知和判断,从而吸引他们参与环保事业。目前,在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公开存在随意性。受传统行政工作方式的影响,一些地方环境信息“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再如敏感信息公开有难度。企业一旦发生环境违规超标排放等问题,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企业的违规信息难以公开。此外,基层环保部门公开能力还比较薄弱。目前一些基层环保部门缺乏必要的人员、经费、设备,不能保障工作顺利开展。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进环境信息公开?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一些突发环境事件警示我们,必须深化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力求环境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完整。这是公众参与环保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政府、透明政府的需要。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把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纳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总体要求中,增强公众在环境公共事务中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决策,真正维护公众在环保公共事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是完善制度。地方政府要切实加强和完善领导机制,强化“一把手挂帅,副职领导具体抓,责任到科、站、队,落实到人头”的工作机制,形成纵到底、横到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做到领导、机构、人员“三到位”,形成上下联动的环境信息公开体系。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责任、审议、评议、反馈、备案和监督等制度,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

  三是硬化公开要求。环境信息公开要及时,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在规定的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及时准确发布环境信息,让公众对环境信息有动态、纵深的了解。信息公开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夸大,又不能缩小。既要全面公布成果,又要如实反映问题。既不能以笼统概括和专业术语将关键问题含混带过,又不能对可能影响公众的环境隐患及整改方案等略而不谈。环保部门有权对企业公布的环境信息进行核查,对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以罚款,并代为公布。自愿公开企业环境行为信息,且模范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应受到适当的表扬或表彰。

四是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建立健全环保政务网站,使环保网站成为环境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设置环境信息查阅场所,配备相应的设施,拓宽信息公开渠道,为群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方便。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广播电台、信息公开栏、电子信息等多种形式公开环境信息,提高环境信息的覆盖面。切实提高基层环境信息公开工作能力,充分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环保部门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环保局

15、桑卫国研究员:自然保护区划定须重新审视

来源:科学时报2011-9-13

http://ditan360.com/PingLun/Info-91850.html

    中国低碳网讯 尽管坐拥全球最丰富的植物资源,但中国的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却并不令人满意。中国大大小小2000多个自然保护区,究竟能否为各种生物提供一个可靠的庇护所?

  尽管2010年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但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却显示,各国政府承诺的到2010年显著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的目标并没有实现。

  进入2011年,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而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中国,又该怎样去守护这些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生命?

  生态学家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9月7日,《生物科学》(Bioscience)杂志刊登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桑卫国、马克平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JanC.Axmacher合作完成的一篇论文,作者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作了分析,并为中国野生植物保护的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了一些建议。

  东西分布不均衡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将近3.3万种维管植物。其中,大约一半的种子植物是中国特有种,9300种属于中草药。

  中国对自然植被的开发和利用从几个世纪前就开始了,但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生境退化和资源减少的状况更加严重。目前我国只有东北、内蒙古和西南部分地区还残存着一些天然森林。

  为了保护仅存的资源,中国建立了大大小小2395个自然保护区。然而只有不到一半的保护区掌握着区内完整的植物资源名录,1/3的管理者甚至不清楚自己保护区的精确位置和范围。

  “保护区的地理分布也十分不平衡。”桑卫国告诉《科学时报》记者,我国西北、东北地区保护区偏多偏大;而东部地区,特别是比较发达的地区,保护区面积却偏小,而且彼此分散,没有达到保护的效果。

  目前,全国4个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分别位于西藏、青海和新疆,占到全国保护区总面积的60%,西部12个省份的保护区面积占全国的85%。“西藏的喜马拉雅保护区是全世界最大的保护区,但实际上作用有限,因为那里本来就没有什么人烟。”

  珍稀物种漏网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基于全国森林保护区的数据和中国特有植物物种分布数据作了进一步分析。两幅地图叠加起来后,他们发现,一些中国特有和珍稀物种并没有被圈进保护区。

  在野生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云南和四川,保护区总面积却只占到全国的3.4%。我国有超过50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但是专门针对特有或濒危植物设定的保护区却非常少。

  “我们为珍稀、特有物种设立的保护区还不够。比如许多兰花种类和一些农作物的野生种群,它们的分布范围非常小,就没有纳入保护区;我国一些岛屿上生活着珍贵的蛇类,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在桑卫国等人看来,对一些关注度高的物种设立的保护区过多、过大、过滥,存在着一定的重复保护问题,而另外一些重要的物种却被忽略。

  “许多保护区最初建立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自然条件。”桑卫国说,“现在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保护区的划定。”

  不能忽视人的发展

  桑卫国去黑龙江伊春丰林自然保护区考察的时候发现,那里的自然环境非常好,但当地林区老百姓中,却有一半人已经到外地打工去了。

  放着这样的世外桃源不住,这种现象在很多城里人眼中显得不可思议。但在这些林区人心中,却有着不一样的诉求。

  “我们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林区人看到外面的世界发展得这么快,自己的生活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难免心里会有不平衡。我们不能要求这些人为了保护物种而不发展自己,这是不公平的。”

  人与自然究竟有没有共存、共赢的办法?究竟有没有一种机制,可以让人们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同时也能保护好当地的自然资源?

  桑卫国在林子里绕了几圈之后,有了个主意。

  “我们考察之后发现,丰林自然保护区虽然看起来比较完整,但保护区内的生物层次是缺失的,位于食物链顶级的大型动物是没有的。那里的自然条件优越,对人的健康大有裨益,然而去旅游的人却很少,就是因为可看的东西不多。”

  于是,研究人员给当地政府写了建议,认为无论从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保护的角度,还是从保护区管理和运营的角度来说,都需要进一步扩大保护区范围,或者重新引入在当地消失了的大型动物。

  “肯尼亚等国都有这种先例,他们在保护区内重新引进一些观赏性强的动物,发展可持续的旅游业,能够吸引许多外国游客,维持当地人民的生活。”

16、生态专家于长青:不要轻率“改造”荒山荒地

来源:科学时报2011-9-13王卉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336.shtm

近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发表致辞时,谈及加强林业建设的建议,指出要“把林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完善林业政策,增加资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资源培育力度,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发展,突出生态建设”。

这段话深得生态专家于长青的赞同。于曾任职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物种保护项目主任、清华大学生态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他对胡锦涛提到的林业要“创新管理模式”、“突出生态建设”感触尤深。

管理模式是最大问题

于长青认为,管理模式的问题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他对《科学时报》记者表示,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是一种垄断管理:管理者、利用者以及评估者,都是一家。“这是最大问题。”于长青表示。

于长青解释说,目前,我国森林管理归口国家林业局,森林及其附属物的利用也由国家林业局说了算;同时,国家为林业发展投入几千亿元,用于诸如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对这些工程进行评估的也是国家林业局。

 “我做的事情让我自己评价,我当然要说好。”

于长青指出,林业部门的项目,应该由中立机构来评估。而且,林业部门既然是管理部门,它就不能利用森林及其附属物。但现实是林业所有部门,包括保护区,都是利用辖区资源自己养自己。

 “如果这样的体制不打破,对林业发展就是一个很大限制。”

生态建设需要“无为而治”

胡锦涛还提出要突出生态建设。对此,于长青有不少感触:“过去,与植树造林相联系的就是消灭荒山荒地。”

1955年12月,毛泽东在《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中,不仅指出“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老鼠(及其他害兽),麻雀(及其他害鸟),苍蝇,蚊子”(即“除四害”),还提出“在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的目标。

后来,1958年8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都绿起来,要达到园林化。”

 “这使得这场‘植树造林运动’一开始就深刻地打上了‘大跃进’的烙印。”于长青说。

于长青告诉《科学时报》,我们现在反思植树造林,但并不是反对植树造林,“该造的还是要造,但不能扩大化。比如在北方干旱荒漠地区植树造林,明显是弊大于利。”

于长青已经辞去清华的教职,转任内蒙古荒漠与草原研究所负责人。

 “同样在北方,如果以传统的农耕文化来考量,面对大片的土地没有森林、没有庄稼,我们就认定它是荒地,非要消灭它。其实,在牧民看来,可能它是很好的草原、牧场。”于长青说,“这反映了政策的偏颇,也反映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区别。”

即使在农区,于长青也发现,越是所谓的“荒山荒地”,往往越是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也是生态功能最完善的地区。

于长青认为,“改造荒山荒地”的提法,其实从生态学上来说是不恰当的。“当然,如果说目的是要种庄稼,不种庄稼当地老百姓就要饿肚子,那是另一回事。但如果打着保护生态的旗号‘改造’荒山荒地,那就是骗人的,是为了要项目要钱。”

17、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中国草原牧民生计 

来源: 新华网2011年09月1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9/12/c_122021366.htm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12日电(记者勿日汗)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牧民阿拉腾图雅并不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前因后果,但她清楚自己生活40余年的这片草原正在变得越来越温暖、干燥。

    “冬天变得暖和一点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但它伴随的是干旱少雨,这对于牧民的生活来说是致命的。”阿拉腾图雅说。

    这位43岁的蒙古族妇女生活在锡林郭勒盟镶黄旗草原。在她小的时候,草原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气温都在零下三十度以下,积雪有20厘米深。而如今,在草原上一般年景已很难见到那么深的雪,最低气温也都在零下二十五度左右,偶尔能碰到特别寒冷的天气。

    “因为连年干旱,草原上的草越来越少、越来越短,不能养活太多的牛羊,我们的收入受到影响。”阿拉腾图雅说,遇到旱年草原不长草,牛羊在草场上吃不饱,需要买草买料饲养,养殖成本就会随之提高,同样影响收入。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主任潘学标认为,从近年来中国北方草地畜牧业地区气候变化的总体来看,呈现出一种变暖变干的趋势。气候干暖化导致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会使草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生物量减少、覆盖度降低,从而使草地沙化加快,甚至成为沙尘暴的沙源地。同时,草地生长量的减少使得其载畜量下降,间接导致牧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一位老人说,在她年轻的时候,草地上一亩左右的草块上就有60多种草本植物,而现在只能看到十几种植物。

    干旱的草原容易发生大规模的蝗虫灾害,而干旱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已经开始影响牧民的饮水安全。

    内蒙古《气候变化与草原牧民生计研究》项目组对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草原牧户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75%的牧户认为气候变化对家庭生活有影响,50%的牧户认为气候变化是导致生产生活成本上升的原因。

    在内蒙古,气候变化对一些生态脆弱地区造成较严重破坏,导致草原牧草和饮水急剧减少,对牧民的生存产生威胁。对此,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干预应对气候变化,为牧民迁移创造条件,帮助牧民搬离原来的地方。

    如今,不仅政府帮助牧民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牧民自己也开始主动应对。在抽样调查中,有65.5%的家庭不愿意因为气候变化而放弃放牧迁移到城市居住;有78.1%的家庭愿意投资改造周边的环境、改善设施应对气候变化;而只有37.5%的家庭愿意减少牲畜数量来应对气候变化。

“虽然任何天气变化都不能百分百精确地预测,但我们可以想办法从原本混沌的气候变化中解析出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有了较秩序的预测,对提升牧民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极大地帮助。”《气候变化与草原牧民生计研究》项目组成员苏浩说。

18、云南阳宗海砷毒未解 高尔夫污染又起? 

来源: 中国青年报2011年09月1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9/13/c_122026402.htm

  “保护阳宗海水体不能掉以轻心”、“罚款金额太低难以约束企业”、“规划和保护要考虑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及发展”。8月23日和8月31日,《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保护条例》)和《昆明阳宗海区总体规划(2010-2030)(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相继举行听证会,听证代表纷纷就保护和规划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

  听证会上,公众首次获悉,旅游业将成为阳宗海区域的支柱产业之一,阳宗海区域将重点发展高端、高品质休闲、度假、运动、养生等旅游产业,阳宗海将在20年内被打造成高端旅游目的地。然而,《总体规划》中提出“建设山地高尔夫风貌区”的计划,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有代表在听证会上指出:“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建设高尔夫球场,是否新建、如何实现有序开发值得考虑。”

  已经有两个高尔夫球场,为何又要建新的

  距离昆明30公里的阳宗海,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总蓄水6.04亿立方米。该水域具有城镇和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景观、水产养殖、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是云南省重点保护水域之一。

  2008年6月,阳宗海因砷含量超标,发生水体严重污染事件。经过两年多的治理,昆明市阳宗海水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2011年8月16日发布的《阳宗海水质状况及治理情况公告》显示:阳宗海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2011年二季度,阳宗海湖体水质达Ⅲ类水标准。

  对饱受滇池污染之痛又遭遇阳宗海严重水污染事件的昆明人来说,公众期待《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能让阳宗海避免再次陷入厄运。因此,已经有两个高尔夫球场的阳宗海,如今又要新建高尔夫球场,此举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

  记者在《总体规划》第九节“景观风貌规划”中看到,“山地高尔夫风貌区”的规划是:“利用煤矿挖空等生态脆弱、生态安全性低的地区,结合生态修复打造山地高尔夫群,形成以山地时尚运动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度假区,展现阳宗海特色旅游的高品质、国际化发展定位。结合高尔夫,在周边形成低密度、低强度的高档休闲度假地产,高尚居住发展区,居住与山谷地貌、水系绿地相融合,强调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现国际化旅游度假胜地的休闲居住品质”。

  有代表就此在听证会上毫不客气地指出:“能否建设高尔夫球场还在争论中,目前就准备上马似乎不妥。”

  对此,决策发言人称:“如果规划当中没有高尔夫项目,将会成为短板。发展高尔夫产业,将通过环境、技术的控制,满足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早在听证会前,房地产业内即传出“阳宗海的未来是高尔夫”的说法,有关“阳宗海砷毒未解,高尔夫污染又起”的帖子便在坊间传开。

  有专家指出,高尔夫球场一般都建在水源边上,不仅耗水量巨大,而且环境污染严重。为维护草的健壮生长施用的大量化肥和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草剂等,会随着雨水或草坪的灌溉水侵蚀河流、湖泊,破坏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居地,有些元素如硫会促进藻类生长,从而排挤掉其他水生植物。而一些化学物质如剪草机渗漏的汽油、镀锌金属和喷嘴中剥落的锌以及农药等,会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健康构成严重危害。绿草茵茵的高尔夫球场,修剪得很浅的草皮对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吸收能力差,并没有明显的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而且,草皮对土壤不但不能遮荫保水,反而会使水分快速蒸发。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的高尔夫球场建在水库或湖泊周边的多达68.3%,建在城市中的占12.6%。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和近郊甚至包括一些风景名胜地区的生态状况一直令人忧虑,如此众多的高尔夫球场环绕城市或位于城市内部,无疑会使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城市生态系统更加不堪重负。

  长期从事水环境研究的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侯明明说,阳宗海是高原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断层陷落湖,由地下暗河供水,污染物通过喀斯特地貌渗透到湖水里,一旦被污染将难以恢复。“如果执意要建高尔夫球场,必须慎重考虑后果,高尔夫球场建设不能高于阳宗海水面。”侯明明说。

   1 2 3 下一页 

19、电解铝西迁:发展、环保与高能耗的艰难角力 

来源: 证券时报网2011年09月1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9/13/c_122023321.htm

  继上个月河南、山东铝厂调研报道《后“中铝”时代:资源为王到全产业链竞争》之后,近日,证券时报记者来到西部资源大省青海,探寻国内铝行业发展的又一新趋势,即在市场之手和地方政府合力下的铝产能西部迁徙,但这一行业变化恰恰遭遇产能重复建设、争夺能源、污染环境等诸多争议。为了解铝企西迁的实际情况,证券时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走访。

  抢滩西部与时间赛跑

  “人都说高原美……高原上有一片纯净的蓝天……”,大巴颠簸在群山之间,乌兰托娅的《高原蓝》在脑海中回响,草原、天路与遍地牛羊的美景不断从车窗外闪过。一座崭新铝厂渐渐映入眼帘,打断了记者的遐想。

  这是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端,湟水河支流甘河谷内的黄河鑫业铝厂,旁边紧邻着黄河上游水电公司,作为中电投(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简称)在电力与铝板块上的两大重要布局,极具代表意义。

  黄河鑫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份,是黄河上游水电公司的子公司,后者又是中电投的二级企业。黄河鑫业设计电解铝产能55.5万吨,计划投资75.98亿元,从2008年3月破土建设开始,到2010年12月已全部达成55.5万吨的计划产能,总共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整个建设工期比原计划提前了75天,如果考虑冬季停工因素,真正施工只有12个月。” 黄河鑫业副总经理薛文明告诉记者。

  据介绍,为了又好又快建成青海地区及中电投内部的标杆企业,黄河鑫业从青铜峡、蒙东电力等兄弟单位抽调一批骨干,并派人向全国各大铝厂学习,引进国际先进设备,结合母公司水电站施工建设的管理经验,不但提前完成工期,实际投资金额也较原计划节省近10亿元。

  在黄河鑫业的企业宣传手册上,“鑫业速度”成了引以为豪的关键词,这让记者联想起山东氧化铝的“信发速度”,铝深加工的“南山速度”,他们都是民营资本依托灵活机制壮大的典型,而在青海,国有企业罕有地提出“速度”二字,足见其魄力。

  中电投是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近年来遵循“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明显加快了在电解铝行业的渗透。除了黄河鑫业,2008年底中电投重组了宁夏青铜峡铝业,获得58万吨电解铝产能,2010年又在贵州氧化铝和电解铝项目投资130亿元,包括此前蒙东集团旗下铝电企业,中电投现已拥有电解铝产能208万吨,规模跃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五。

  值得注意的是,中电投以上布局铝板块的落脚点都选在广袤的西部地区,不仅如此,国内其他铝企的动作也惊人一致。

  据统计,目前国内正在上马的电解铝项目多达23个,新增产能770余万吨,并主要集中在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电力成本较低省份。

  近两年来,东方希望、神火煤电以及其亚铝业,各自在新疆都规划了80万吨电解铝项目,其中东方希望、神火煤电的20万吨初期产能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就能投产;山东信发也在新疆投资100亿元建设氧化铝、电解铝及下游加工项目,据悉前期17.5万吨产能年内可投产。另外,陕西有色在榆林65万吨项目产能已经建成,年内实际能投产15万吨。而据媒体报道,中电投的80万吨的电解铝项目,已经确定落户新疆奇台。

  电价扭曲下的市场选择

  黄河鑫业铝厂熔铸车间,共有9条生产线,其中3条正在运转。一批刚刚熔铸成型的铝锭,整齐排列在传送带上,经水冷却后,被送到自动包装机打捆堆放。记者观察了一下,平均每秒钟就有一个20千克重的成品生产出来,银白色的铝锭身上还隐隐透着蒸汽。据工人介绍,该车间每天产量约1600吨。按目前1.7万元/吨的国内铝价估算,日产值约2700余万元。

  据了解,黄河鑫业2010年达产当年就实现了1.3亿元的利润,今年以来,生产27万吨电解铝,其中销售了24万吨,利润提高到2.1亿元。但这仅是作为子公司独立核算的账面利润,事实上,黄河鑫业还带给母公司另一部分隐性效益。

  薛文明介绍,黄河上游水电公司在西北地区拥有龙羊峡、李家峡、青铜峡等9座大中型水电站,年发电能力350亿度。其中在青海省,黄河公司电量占90%以上,自2006年开始,每年外送陕甘宁的富余电量最少是30亿度,但上网电价比较便宜,只有0.16元/度,而省内标杆电价是0.22~0.23元/度。为了把丰富的水电转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消化富余电量,公司从2007年打造了铝产业,寻求一体化发展。

  “铝厂全部建成后,将原来0.16元/度的电价提高到0.23元/度。30亿度电,给黄河公司增加的效益至少是2亿元。”薛文明表示。

  类似于此,由于上网电价被严格管制,高耗能的电解铝现已成为避开电网垄断、跨区域差额电价套利的重要载体,铝电联营在行业内已十分普遍。

  凯投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福龙为记者举例分析,新疆的煤炭储量占国内的40%,受客观条件制约,运出来并不经济。将煤发成电跨省外送,则要考虑长途输电能力和过网费。但如果上了电解铝项目,就立即体现出优势,因为新疆本地电价也就两毛多,而河南、山东等中东部地区的电价则要5毛左右。

  大同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蔡文彬认为,发电企业加速联姻电解铝行业,是由于市场深层次的矛盾得不到解决。而矛盾的焦点在于跨区域电力交易被国家电网主导,以及非市场化的煤电联动和电价传导机制。

  从2002年开始,我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电网分离”改革,改革初衷是想引入市场竞争来推动电力市场的效率,然而电网企业由于占据渠道资源,与发电企业承担的风险并不对等,在煤炭价格不断上涨,发改委上调电价又顾忌通胀的背景下,发电企业产生大面积的亏损。

  除此以外,站在地方政府立场来看,更是乐于上马电解铝项目拉长产业链,将卖资源转变为卖产品,带动就业和地方经济。于是,在市场之手与地方政府的合力下,电解铝也成为推动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一剂良方。

  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用电量同比增长12.15%,其中用电量增长较为明显的为西北和西南地区各省,显示出高耗能产业向西转移的趋势。

  繁荣与失衡并存

  相较数年前到访青海时的印象,现在的西宁,楼高了,马路宽了,工业化程度也提高了。仅黄河鑫业铝厂就提供了2800个就业岗位,而其所处的甘河工业区内,还集中了数十家大中型的有色金属、能源化工企业。

  2010年青海全省生产总值1350.43亿元,同比增长15.3%,是近30年来的最高增速。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工业、有色金属和盐化工,作为拉动青海经济增长的四大支柱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8.5%。重要工业品中,电解铝产量146.83万吨,发电量457.13亿千瓦时,分别增长了36%和24%。

  产业迁移带来地区经济的繁荣,然而也产生了新的矛盾。一方面体现为,东西部地区电解铝产能竞争,另一方面则是重工业进入西部后,对当地其他行业的挤出效应。

  以此次调研的电解铝行业为例,尽管产能已严重过剩,但仍抑制不住铝企前往西部淘金的热情。

  象屿期货董事长洪江源为记者算一笔账,与山东、河南铝厂比较,西部设厂增加了运输和资金占用成本,一是因为本地氧化铝及铝下游加工能力有限,原料、产品必须通过外运,成本约1000元/吨;二是距离远,原料库存周转要3个月,会形成较多的资金占用。但西部设厂降低了电力成本,每度电便宜0.2元,每吨电解铝电力成本就能节约3000元,总体上,优势是明显的。洪江源认为:“未来,铝一定是追逐能源走向。”

  黄福龙指出,西部企业将通过“点对点”的能源优势,对抗中东部铝厂的全产业链,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2010年,国内电解铝产量1700万吨,产能230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73%,未来铝行业面临的将是如何消化掉西部新增的庞大产能。事实上,这也是国内重工业和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另外,产业迁徙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日渐显现。青海是水电资源丰富的大省,今年却出现历史少有的缺电状况。

  青海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告诉记者,今年省内大概缺电70多亿度,工业发展和耗能工业比重提高,就会出现这种状况。今年1~7月份,青海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了57%。

  不仅如此,青海物价涨幅也在国内居前,本地经济快速发展,但轻工业占比不足的结构问题,更加剧矛盾。

  记者通过调研得到以下两组数据:黄河鑫业、西部矿业一线工人薪酬超过3000元/月,但西宁普通职工收入只有1000余元/月,省内有很多人尚未脱贫;西宁市内商品房销售价格约5000元/平方米,但与居民衣、食相关的日用生活品因自给率极低,而显得成本高昂,尤其让人意外的是,青海作为四大牧区之一,牛肉价格竟高达26元/斤。

  李勇将之称为“荷兰病”,由于轻重工业结构失衡,导致重工业对轻工业产生了挤出效应。“不过对于广大西部贫困地区,不能因为这些顾虑,什么都不干了,毕竟产能迁徙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李勇说。

李勇指出,沿海发达地区人口多、城市密集,环境承载过重,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那么高耗能的工业必须退出去,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容量更大,自然要吸纳一部分工业西迁。作为企业本身,也有往成本低、利润高的地区扩张的需求。只是在迁徙过程中,政府要做好引导,注重环境保护,寻找平衡点。

20、发展海洋经济勿忘海岸生态

来源:半月谈网2011-9-13闫祥岭

http://dialogue.banyuetan.org/dh/sdpl/110913/53045.shtml

两个多月来,对中国海岸生态造成恶劣影响的渤海溢油事故以影响面广、迁延范围大、引起争议多而备受关注。但是,海上溢油、漏油事件危害固然深远,毕竟多属偶发。更值得忧虑的是当前席卷中国海岸、对海岸生态危害几乎是永久性的围海造地热潮。

本世纪以来,我国以拓展沿海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用地空间为目的,开始了新一轮围海造地热潮,其特点是规模大、填海造陆速度快,除了用于大型化工、钢铁、港口等沿海产业,还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房地产开发。

2010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政策颁布后,海口西海岸七星级千禧酒店、海口湾灯塔酒店等一批填海项目相继上马;三亚凤凰岛是在大海礁盘中吹填出的人工岛,这里凭借“四面临海”的优势正在发展高档住宅和产权式酒店项目。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院原高级工程师林鸿民说,从南向北,海南东海岸300多公里优质海岸线已基本被开发商圈地完毕。

此外,在广东、辽宁、山东等沿海省份,填海建房现象也屡见不鲜,海岸线几乎变成了“房岸线”。

在沿海产业领域,向海洋要地成为流行做法。从北方的老工业基地辽宁到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重点广西,沿海基础设施、大型工业项目都在紧张推进,填海成为用地重要来源。在河北唐山曹妃甸,中国最大的围海造地工程已经启动,最终的目标将是380平方公里。有资料显示,2005年以后中国每年围海的面积都超过1万公顷。

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处处长李文君表示,现在国内部分沿海城市已偏离国家整体用海规划,出现过度开发的虚热苗头。专家指出,大规模填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为改变海岸线位置,彻底打破海洋和陆地之间长期形成的平衡状态。反观近年来我国近海富营养化加剧,海洋生态灾害严重,有害赤潮频发,大型海藻(浒苔)暴发性生长,水母泛滥成灾,无不与海岸生态的破坏密切相关。

在国际上,荷兰和日本等当初热衷围海造田的国家发现围海造田已经威胁到海洋生态和海岸线存亡,开始陆续放缓甚至放弃这项工程,让近海环境休养生息。在2010年的第33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上,200多名专家呼吁人们在发展蓝色经济的同时,切勿忽视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建议沿海城市适度开发海洋产业,以保持人类依海而存、与海共生的和谐局面。

这,应该成为当前海洋经济热潮中亟待听取的清醒之声。

21、欢迎参加2011年9月绿家园环境记者沙龙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09-13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zsl/view/96418.html

时间:2011年9月14日(星期三)下午2点—5点

地点:中青报记者之家10层会议室

康菲溢油事故自6月中旬至今已两月有余,康菲到底漏了多少油?渤海还有没有希望?

康菲漏油、铬渣污染、“苹果”有毒,中国的环保法律缘何屡屡失灵?

且听本期绿家园环境记者沙龙解读。

主题1:康菲溢油污染与渤海生态灾难

主讲:赵章元

曾先后于北京大学任教,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任湖泊环境研究室和近海环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常聘专家。一生热衷于研究水环境(江、河、湖、海、地下水)的污染机理及其防治技术。完成了有关国家“七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系统研究了全国湖泊海湾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对策,探讨了中国当前地下水污染状况及其污染源----城市垃圾填埋场和加油站的检测处置对策,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了重要决策建议。调查评估了我国诸多垃圾处理重大项目、沿江沿海港口码头重点项目和沿海重大溢油事故等,发表了有关湖泊海洋环境及垃圾污染环境等方面的论文共五十余篇。主要著作有《交通环境学概论》、《中国近岸海域环境分区分级管理战略》、《中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文明六讲》等。

提纲:

1.美康菲公司在渤海漏出多少油?

2.渤海多灾多难

3.渤海的未来

4.悲壮的呼吼

主题2:中国的环保法律为何不好用——以《环保法》修改过程中的问题为中心

主讲:汪劲

法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大资源、能源与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核政策与法律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与能源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最近主要参与或主持环境保护法修改草案、原子能法草案、环境监测条例草案、生态补偿条例草案以及海洋生态破坏国家索赔等立法研究。主编:《环保法治30年:我们成功了吗——1979-2010中国环保法治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独著(教材):“教育部普通高校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独著(专著):《环境法治的中国路径:反思与探索》(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提纲:

1.《环保法》修改的问题点

2.《环保法》有关法律制度的修改建议分析

3.完善《环保法》有关法律制度之我见

(提示:作为《环保法治30年:我们成功了吗——1979-2010中国环保法治蓝皮书》的主编,汪劲教授将兑现去年在沙龙所作的承诺,携严厚福博士(副主编,北师大法学院讲师)现场向有关记者(因数量有限,每个媒体单位限一本)赠送8月新出版的蓝皮书一本,请需要的媒体记者提前向组织者报名,并希望相关媒体披露;需要对讨论中回答问题发稿的记者,只要文中涉及汪劲二字的,请在刊发前与汪劲教授联系。wangjin_law@pku.edu.cn)

友情提示:

1、请大家共同践行环保理念,自带饮水杯,不建议使用一次性纸杯。

2、为方便收到每期沙龙通知,初次参加的朋友请在沙龙现场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或邮件至g84039930@126.com ;已经留过联系方式的朋友,在沙龙现场只需登记您的姓名。

3、需要发新闻稿的记者,在发稿之前请与专家确认相关内容。并把新闻稿链接发给绿家园

4、绿家园环境记者沙龙长期招募志愿者整理/校对沙龙速记稿。

具体地址:中青报记者之家10层会议室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海运仓胡同2号

地铁:东四十条地铁站A口

公交:44、800、113、117、118、24等多路,东四十条下车

联系人:王丽娜15010367505

绿家园办公室电话:010-84039930 邮箱:g84039930@126.com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