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九月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九月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1-09-09

九月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专题报道:

1、CCTV《新闻1+1》:渤海生态持续恶化鱼虾难觅 保护立法无实质进展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9-09/003023128657.shtml

2、国际先驱导报:康菲对华蛮横底气哪里来(张旭东 李小波)

http://news.hexun.com/2011-09-09/133251435.html

3、中国会计报:  康菲漏油背后的环境审计缺失(肖祯)

http://news.hexun.com/2011-09-09/133258787.html

 

特别关注:

4、南方日报:     苹果“污染门”爆发10天无回应 (谢庆裕)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09/09/content_7005191.htm

5、光明网:       出动环保法 起诉苹果污染企业

http://news.hexun.com/2011-09-09/133264853.html

 

环境资讯:

6、法制日报:     环保部将建立重点行业环境整治信息公开制度(郄建荣)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9-09/102823131825.shtml

 

人与自然:

7、新华网:       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发现约170头罕见金丝野牦牛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1-09/09/c_122008105.htm

 

环境曝光:

8、广州日报:     潮汕盗采稀土泛滥污染环境 数百村民捣毁矿点

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09-09/3316989.shtml

9、中广网:      重庆一企业污染扰民 厂长:怕污染搬风景区去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9-09/3318811.shtml

 

生态保护:

10、半月谈网:    谁来拯救“华中之肺”——湖北神农架滥建小水电站调查(袁志国 饶饶)

http://politics.banyuetan.org/gsxs/jdqs/110909/53001.shtml

 

环保法规:

11、中国环境报:   昆明确定环境犯罪入罪门槛(资敏)

http://www.022net.com/2011/9-9/465970193059655.html

 

深度报道:

12、人民日报:     广东紫金血铅肇事企业环评报告书遗漏129户村民(付航 王凯蕾)

http://env.people.com.cn/GB/15624929.html

13、中华工商时报: 豪华包装造出惊人“美丽垃圾”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9/09/c_122008392.htm

 

环境评论:

14、中国青年报:  哈药六厂有钱摆阔 没钱治污(邓海建)

http://news.ifeng.com/opinion/society/detail_2011_09/09/9065771_0.shtml

15、四川卫视:    拿环境来换钱的哈药六厂 “贴金”艺术催生高药价(钱夙伟)

http://roll.sohu.com/20110909/n318898106.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渤海生态持续恶化鱼虾难觅 保护立法无实质进展

来源:CCTV《新闻1+1》2011年09月09日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9-09/003023128657.shtml

  2011年9月8日《新闻1+1》播出《渤海湾,不能承受之重!》,以下是节目实录:

  解说:

  一家谎话连篇、毫无企业责任感的石油公司,一次持续3个月累计造成5500多平方公里的海水污染事件。昨天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分析渤海环境保护形势。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切实改变沿海地区重化工比重过大过于集中的状况。严格控制新上的石化项目,禁止在可能造成生态严重失衡的地方进行围填海活动。康菲公司的行为能令我们警醒吗?大油田,大钢铁,大化工,一个渤海湾经济圈,圈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渤海?

  王昌升妻子:

  好洗油,要不然洗不掉鱼身上的油。

  解说:

  它是曾经的鱼仓和盐仓,如今海洋生物濒临灭绝,湿地消失,渔业受损,渤海生态谁来保护?

  《新闻1+1》今日关注:不堪重负的渤海湾!

  评论员 白岩松: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在昨天国务院召开了常务会议,在这个会上针对康菲的溢油事件给予了相关的处理和这种提示。同时在昨天的会议上,格外的关注是渤海整个污染以及未来整治的情况。来,我们一起看一下。

  字幕提示:2011年9月8日新闻

  片中主持人声音:

  国务院常务会议7日在听取了情况汇报之后,要求有关部门切实地负起责任,抓紧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解说:

  这一声音今天也成为众多媒体的头条新闻。

  字幕提示:

  国务院要求追究康菲漏油责任

  国务院:彻查康菲漏油

  解说:

  除了对康菲溢油事故后续处理提出的五项要求,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分析渤海的环境保护形势。会议提出:渤海由于周围重化工业高度聚集,一些河流携带大量污染物入海,加上围海、填海过渡,造成近海海域水质退化,濒海湿地消失,渤海湾和辽东湾等污染严重。

  来自2009年《渤海海洋环境公报》的数据显示:渤海沿岸实时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共100个,工业排污口32个,占据1/3。而这些沿岸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严重,75%的监测排污口存在超标排放现象。40%的重点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27%的重点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有所恶化。1/4以上的渤海海域海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一连串的数据似乎让我们明白,康菲对渤海的污染并非个案,由于渤海是中国半封闭内海,自净能力差,周边又都是工业发达城市,海水污染非常严重。为了治理渤海,多年来国家海洋局一直在推动建立专门的保护渤海环境的立法,但是一直难以有实质性的进展。

  白岩松:

  在这儿我们得先去关注一下让我们忧心忡忡这样一个渤海。那么你看现在PPT上就是渤海这样一个图形。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了,像黄河、辽河、海河三大水系40多条河流携带着GDP汹涌增长诞生的高污染,在过去的30多年里头不停地注入到了渤海里,渤海已经成为一个垃圾筒,1/5以上的海水均被污染。渤海的面积是仅仅7.7万平方公里,它的平均水深是18米,在浩瀚的大洋之中只是小海盆,水体交换缓慢,污染容易,治理很难。这一次康菲的海洋溢油不过是在渤海的病躯之上又增加了一根稻草,那么我们总是要去评估一下造成这样的一种原因是什么等等。

  拿到昨天国务院常务会议文本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这里提出未来的一些发展目标或者说怎么样去治污的时候也能看到现在的一些现状和造成的原因。比如说他希望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那说明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头,我们的产业布局和结构不是优化的,在渤海的周边。然后切实改变沿海地区重化工比重过于集中,这里明确的说明了一部分原因,重化工比重大,然后其中同时还存在着围填海的活动。另外其实说起原因来非常非常多,比如人类的生活农业所造成的污染,还有过去我们的淡水在进渤海里头量是非常大的,这样可以起到冲刷的作用,但是这些年您经常听到比如黄河断流这样的消息,我们现在进入到渤海里头能冲刷的这种水,已经是过去1/5甚至1/6这么少,那他起到冲刷作用是极其微小的。

  另外,我们现在进到渤海里很多水都是超五类水,连工业都没法用,你说它的污染能不严重吗?我们再去详细地了解一下渤海的污染状况。

  解说:

  七八成扇贝死亡,剩下的只有指甲盖大小,养殖户基本绝收。因为怀疑是漏油事件所致,前天烟台牟平区120家扇贝养殖户在公诉代表书上登记签名,按下手印,决定集体起诉康菲公司。从河北乐亭到河北昌黎,再到山东牟平,尽管目前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海产品大面积死亡与石油污染直接相关,但是对于目前的渤海湾,海洋生态的保护已经到了悬崖边上。

  字幕提示:2007年4月

  片中记者:

  我现在是在河北省沧州的一个排水渠,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排水渠里的水颜色是非常黑,已经看起来像酱油一样,而我身后的一大片都是这种水,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个排水渠里的水将经过南盘河进入渤海。

  片中解说:

  为了说明污染之重,当地渔业协会的会长王昌升特意为记者出海打回来几条鱼。

  片中记者:

  你为什么要往这里面加洗洁精?

  王昌升妻子:

  好洗油,要不然洗不下鱼身上的油。

  片中记者:

  这样的鱼还能吃吗?

  王昌升妻子:

  不吃怎么办?

  解说:

  渤海现在已经没有一种鱼类、贝类或螃蟹能够形成规模裙带,产卵场污染面积达100%,20年间物种减少30种以上。过去盛产的对虾、黄花鱼、鲳鱼、凤尾鱼、梭鱼等几乎断档或濒临绝迹。这是2007年新华每日电讯引用的一组数据,而这篇文章的标题(渤海“中毒”快成“死海”了,求救啊!)足以让人们心惊。“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10年后变成死海。”这是2007年有专家发出的呼声,如今时间已经过去5年,5年之中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场景和数据呢?翻开2008年《渤海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春夏秋三幅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让人心情压抑,整个渤海近岸,除了河北秦皇岛南、北戴河和大连附近少量海岸线,其余海岸线完全被污染线圈住。数据显示,2005年,渤海约有14%的海水被污染,而到了2010年,比例上升到了22%,向前走是碧海,向后退是死海,站在十字路口的渤海生态不能后退,也已经来不及徘徊。

  白岩松: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再拿一个不长的这种河流来当成一个小小的麻雀,我们解剖它一下。其实更像一个让人伤感的故事,这条河叫小清河,它发源于济南的郊区,237公里这样一个长度,最后流入到渤海里头。在上个世纪也就是80年代之前的时候,这条河是非常非常清澈,清澈到什么样的地步呢?当地人要喝水的时候直接从水桶就从这河里舀水,你说这是多好的一种状况。而且当时渔业资源是非常非常丰厚的,当地出一个18匹马力这样一个一般的这种打鱼的船,然后就用正常的拖网,出海一个小时这样一个航程就可以打回来五六万斤鱼,然后北京、上海、天津等很多地方到这儿来等,包括日本、韩国到这儿来等这样一个海货。但是经过了二三十年,我们经济这样一种发展,现在整个它的入海口那个地方已经急剧的衰落下去,当初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水质就不要说了。

  我们现在看看这样一个图,在2009年的时候,春季渤海水质等级分布这样一个示意图。我们会看到靠近人类活动比较密集的这样一些地区,都是这面的解释所显示的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严重污染,这样一种海域状况,可以说让我们非常非常的难堪,在看到这个图的时候。

  另外,我这儿有一个资料,在上世纪80年代,渤海三个湾,像山东的莱州湾、天津的渤海湾,以及辽宁的辽东湾是中国黄金的海洋渔场,也有鱼盆、虾盆和聚宝盆之称,海产品的产量占到全中国海产的40%强。此外,渤海还充当了黄海、东海相当品种水生动物的产卵场,但是近年来鱼虾难觅。其实很多生活在周边的人也会有这样一种感触,这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是针对,一个是康菲这样一个溢油事件,坚决要处理,它给现在已经不乐观的渤海,带来了更大的危害。可是另外一方面,它的问题我们要严肃地进行处理,但是我们也要去面对渤海整个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再关注一下,围绕着渤海所进行的包括石化等等这样一个产业。

  解说:

  20个海上油气田,165个海上石油平台,11个热点开发区,19个海水增养殖区,五个大型海水渔场,七个倾倒区,这是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2010年5月发布的渤海海洋环境公报中渤海海域产业的分布情况。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例,“十一五”以来,河北、辽宁、山东三省和天津市全部将石油化工产业作为生产力布局重点。渤海地区的海上油气田与沿岸的胜利、大港和辽河三大油田,构成了中国第二大产油区,全国50%以上的海洋油气工业贡献出自该地区。

  马军 北京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一旦建设起来,上游冶炼到下游的各种化工制品,这个产业链就可以带来一个巨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一个经济发展,使得它为GDP的增长注入一个强心剂。

  解说:

  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沧州渤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的石化工业园区开发,正在大规模推进。我们的疑问是四个省市的临海建设与工业布局是否考虑到了海洋的环境容量。来自国家海洋局的数据,“十一五”以来,海洋溢油事故的风险不断攀升,仅2008年,渤海海域便发生12起小型油污染事故,发生频率高于南海、东海等海域。近两年,问题似乎更加严重。

  字幕提示:

  2010年

  渤海共发生12起溢油污染事件

  船舶燃料油溢油事件为10起

  石油勘探开发造成的原油污染事件2起

  2011年截至目前

  渤海发生溢油事件14起

  8起为燃料油

  3起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

  3起为不明来源原油溢油事故

  解说: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占中国管辖海区面积2.6%的渤海,每年被排入的污水却占到了全国直接排海污水总量的四成左右,其中工业废水占全国总量的1/5,以山东小清河为例,这条发源于济南郊区,全长237公里的河流,周围密集地分布着造纸和化工等行业的大企业,根据国家海洋局相关公报显示,2010年小清河就排入了渤海大量污染物。

  字幕提示:

  COD(化学需氧量)——11.3万吨

  氨氮——252吨

  总磷——128吨

  石油类污染物——500吨

  重金属——655吨

  解说:

  山东省环保局负责人曾对当地媒体透露,小清河难治主要原因是排污大户均为省内响当当的大企业,不少还是上市公司。而目前像小清河这样的中大型入渤海河流约有45条,他们分处海河、黄河、辽河三大流域,每一条都是长度不同的小清河。

  白岩松:

  像在渤海湾偏东北这个方向,也就是辽东湾这个地区,很多化工企业非常密集,而且大家发现了一个很矛盾、很奇怪的一种现象,每一家企业在上项目的时候,好像也经过了这样一种环评,但是好像合格了,通过了这种环评,加在一起的时候,却成为国家重点要监控的这样一个有可能污染的地区。为什么会产生的一种结局呢?

  我们来看看,2011年围绕着整个渤海的重点监控企业,这中间蓝色的就是渤海的区域,我们看的各种各样的蓝色的这种标点,包括有废水国家重点监控的企业、废气国家重点监控的企业、废水和废气国家的重点监控企业以及国家重点监控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等等,可以看这个密度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一个局面?而我们都知道渤海是一个并不大的海面。

  我们再来看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另一股热潮,这股热潮就是沿着渤海,现在经济希望一个快速的起飞,包括沿渤海的这种经济带等等,都在合作和建设之中,有辽宁的沿海经济带,不小吧?曹妃甸循环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这作为中国改革的第三级。然后沧州的渤海新区,还有山东半岛的蓝色经济区。这么一算下来,这几个区已经快把整个渤海戴上了一个黑色的项链,这就是一种庞大的发展动力。

  接下来大家自然要关注,渤海要整治,从某种角度来说,在接纳黄河、海河、辽河,同时也是周围那么多人生活所依赖的这样一种天然的环境,那么有什么招吗?听听我们的专家会怎么说?

  夏青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第一个建议,增加黄河、海河和辽河的入海水量,水利部都提出了要求,估计在这两年里头有可能增加20亿到40亿的清洁水,就是净水。

  第二个建议,能够投资42亿,解决三千万亩农田的农业面源防治,减少氮磷的流失,替代化肥农药,这个到现在还没有实现。

  第三个建议,支持近岸海域的这些城市和工业区,进一步提高治理水平。

  第四个建议,有关这个区域,天津、大连是中国两大石油储存基地,海上的运输量很大,现在海上万一发生输油事故了,交通部已经大大提高了抢险的能力。海上先争取一周,海岸先争取两周,争取在这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实现这样的指标。所以这一部分应该港口、海湾运输要负责拿钱的。

  白岩松:

  其实从经济快速发展的80年代,一直持续了20多年的时候,渤海的确进入到了一个环境相对恶化的状态,后来比较重视,然后出现了一定的这种抑制和环境的污染状况开始停一停,但是后来又加快脚步,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出一些重拳去解决。其实不可谓不重视,在2010年的时候,专门出过渤海的“碧海行动计划”,当时大家看到了很大的一种希望。可是没几年的时间不了了之了,雷声大雨点小,变成现实的这种状况和实际的效果更加不明显,那么这次国务院已经高度地重视了,究竟在未来的几年会显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成果,我们当然会期待。

  不过这里有很多问题要注意,比如说专栏作家赵楚在他的微博里写:渤海是中国的唯一内海,溢油事故已经酿成了重大的环境生态灾难,凸显了海洋建设开发对环境和生态的严重破坏,这件事的后续处理不仅是行政部门的责任,更是法律事务。环保生态保护归根到底是法治问题,事实已经表明,光靠传统的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模式是不能解决类似的问题的。

  我们这次也看到高度重视,怎么样在高度重视之后,寻找到一条非常具有约束力的这样一种治理的模式,恐怕还是要让法治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扮演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否则依然很难。

  另外一位知名的海洋专家学者叫王诗成的态度:环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命支持系统离不开渤海,财富取之渤海,污染危险来自油田,国家要高度重视渤海地质灾害,调整渤海石油开发战略,下决心有计划地关停危险油井,撤离地质断裂层附近的油井,建立渤海油污染风险应急和风险的评估机制,保证渤海的环境安全。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次康菲的溢油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更大范围地揭开了渤海整个环境并不让人乐观这样一种现实。其实不仅仅是有关部门在做,恐怕整个大的一个系统当中都有责任。比如说黄河,我们如何能让它水不断流,周围的生态保护得更好,有更多的河流能相对更加清澈一点地去进入到整个渤海里头,使它的冲刷变得更加洁净,保护我们未来的生活。

  好,今天到这儿。

2、康菲对华蛮横底气哪里来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2011年09月09日张旭东 李小波

http://news.hexun.com/2011-09-09/133251435.html

  康菲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为何能够如此牛气冲天?本报记者对此做了深度调查。

  “康菲石油公司对于该事件的发生深表歉意以及因此而对中国的人民和环境而产生的影响表示道歉。”9月7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的网站出现了一条消息,康菲公司不但宣布公司将就在中国渤海湾蓬莱19-3油田发生的溢油事件设立基金,还出现了康菲石油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道歉的话。

  如果这次康菲没有说谎的话,应该意味着在事件逐步升级之后,它终于表现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点诚意。然而,此前不到百天的时间,康菲至少说了5次谎,公司高层只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做了两次公开回应。

  康菲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对华蛮横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较少公开劣迹的美最大炼油公司

  “美国康菲是在世界上知名度比较高的,应该说有责任感,信誉比较好的一个公司。而康菲中国公司在中国的所作所为让人不可思议,而且可以说达到了让舆论气愤的程度。”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原副厅长、海洋专家王诗成对《国际先驱导报》表示。

  记者遍搜中文和英文网站,发现这家公司的相关报道非常之少,既没有关于海洋污染的不良记录,也没有公司成长故事之类的新闻。

  维基百科上关于该公司有两条简单的负面提示,一是根据一项研究,康菲在美国公司中空气污染物排放排第13位。二是2003年,康菲曾被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的一个环境组织告上法庭,原因是一些外国石油公司与格鲁吉亚政府勾结,诱导当局通过一项没有经正常环境影响评价的价值30亿美元的管道项目。比起很多石油公司的斑斑劣迹,康菲公开的历史还算清白。

  康菲在中国的网站也显得很是低调,以至于如果不仔细分辨,就会误入其他冒牌网站。

  康菲石油的英文官方网站和中国子公司网站都显示:它是由美国康纳和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于2002年合并而成立,是全美第三大能源公司和最大的炼油公司。在全球非政府控股公司中,康菲拥有的已探明储量排名第七,是第四大精炼厂。

其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康菲中国是其全资子公司。

国内法律也缺乏对康菲的约束

  实际上,康菲和中国的渊源很深,早在1973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就应邀来华协助中国进行石油勘探。1997年,菲利普斯成为在渤海湾首次发现大型整装油田的外国公司。此次溢油的蓬莱19-3油田,就是菲利普斯于1999年5月发现的,2002年,菲利普斯和康纳合并成立康菲后,该项目于年底投产。

  有业内人士称,跨国石油公司在海外作业时,虽然各个公司自身也会有相应的制度,但首先遵守的是所在国家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在涉及到需要向公众披露的重大事故时,如果当地对此没有明确规定,跨国公司一般不会主动对外披露。

  显然,对于信息批露,中国尚未有什么相关的足以让康菲“害怕”的法律法规。

  王诗成认为,除了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康菲之所以敢在中国如此傲慢,拖拖拉拉,隐瞒真相,不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深层次原因。

  “地方保护主义,不愿意把石油污染的影响扩大,一是因为索赔是长期的事,还不知道赔多少钱,但是会影响地方的直接利益;二是因为环境都造成污染了,游客为什么还会来玩?”王诗成分析说,这些因素容易间接地造成康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局面。

  而记者采访中发现,事发地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漏油事件的态度并不积极。记者采访时,蓬莱市海监大队一再强调,这是“上边的事”,“属于上边管上边监控”,地方虽然有权知道,但是“很晚才知道这个事情”的。

  关键问题避重就轻

  这种情况下,康菲从事发后,就谎言连篇,一味搪塞。

  就在一周前,康菲还对国家海洋局撒了个大谎。8月31日是康菲中国完成国家海洋局提出的“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要求的最后期限,当天,它向海洋局提交了一份报告,确认已经完成了“两个彻底”。

  9月1日,《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试图搭乘“中国海监15”船赴现场查看事故处置情况,但因大风天气被迫返航。2日,经过约4个小时的航行,记者于11时30分左右抵达蓬莱19-3油田。在距离C平台附近1公里左右的海域,海面上不时有油膜带飘过。距离C平台越近,油膜越密集,并且有银灰色的油带出现,有些甚至呈亮黑色。

  “油膜在C平台附近顺着海流方向呈扇形向外扩散,而且越接近C平台越多,说明我们正在接近溢油源。”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副总工周青对记者说,“油膜呈亮黑色表明油膜比较厚。”

  C平台附近的“华天轮”大型工程船上,两个橙色的集油罩显得格外醒目。在油田两海里的范围内,记者目测到仍有二三十条船正在进行油污回收工作。

  “中国海监15”船在C平台东南方向发现油污带后立即告知B平台的指挥中心,要求康菲公司立即派出油污清理船开始清理工作。

  “康菲公司前期对溢油事故处置一直不力,今天我再次来到溢油事故现场,发现海面上仍有飘移的油带,这让我担心康菲公司是否真正封堵了溢油源。”中国海监北海总队副总队长林芳忠在船上对记者说。

  记者通过甚高频电话采访油田经理,他称现在海面上仍有油带是因为8月28日至29日大风天气影响了海面油污的清理工作,但B、C平台的溢油源的确已封堵完毕,C平台出现的16个油污渗漏点是在对C20井封堵前就留在海底的残留油污,现在已得到控制。

  但当记者问及既然康菲公司明确表示“已彻底封堵溢油源”,那B平台集油罩措施是否意味着将永久保留时,油田经理说:“集油罩只是临时性措施。”记者多次追问既然是临时性措施,为何对外发布已彻底封堵溢油源时,油田经理避而不答,只重复说已在8月31日清理完了之前发现的400余立方米油基泥浆。

  当记者问油田经理能否向中国民众给出渤海溢油事故彻底处置结束的时间表时,他说:“下一步将在B平台打一口封堵井,但是封堵井在打造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地质条件,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还未知,因此现在还不能确定何时能彻底结束处置措施。”

  除康菲公司不能自圆其说已经完成“两个彻底”的结论以外,其官方网站上也存在这样的矛盾。康菲公司坚称已完成“两个彻底”时,却在关于溢油事故原因时表述为“可能”由于油藏压力等原因导致溢油。相关专家指出,“可能”表明康菲公司仍未真正明确溢油原因,那“彻底封堵溢油源”就需要划上大大的问号。

  错误和傲慢必将付出代价

  就在记者刚刚从蓬莱19-3油田返回码头时,国家海洋局宣布了对康菲公司完成“两个彻底”工作的核查结果:国家海洋局充分利用日常监测数据并经过现场核查和专家审查,认定康菲公司“两个彻底”没有完成,责令蓬莱19-3全油田停注、停钻、停产。

  “这表明事态发展出人意料地出现升级。”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评价说。

  从6月4日蓬莱19-3油田B平台发生溢油事故至今,已将近百天时间,责令康菲“三停”也远远没有为事件画上句号。林芳忠认为,康菲公司前期对溢油事故认识不清,处置不力,使得溢油事故拖延至今。

  “溢油发生后,康菲公司动作缓慢,将溢油原因推向地震,在我们的督促下证明地震对该区域没有影响后,又将溢油原因推向事故的不可预知。通过我们的严厉监管以及多次的现场督查指导,康菲才加快了工作进度,溢油污染得到了相应的控制。”林芳忠说。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相关负责人在事故勘查现场介绍,自此次溢油事故发生以来,从康菲的处置进展情况和北海分局的监管工作中能够看出,在海洋局有针对性的严厉、严明的监管责令下,康菲公司查因、封堵和收油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方面才逐步增加。

  “比如,起初投入收油工作的船只只有两艘,后来在我们督促和要求下收油船只和应急物资逐渐增加,到现在海面上每天至少有30艘船在进行收油作业,当然收油主力船是中海油在国家海洋局的要求下才派出的;海底油污清理工作起初每天投入的潜水员较少,在监管方不断施加压力后近期增加至90人。”这位负责人说。

  目前,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保证4~8艘船舶实时监控溢油现场,2架海监飞机也在气象和航空管控允许情况下实施空中监视监测,几乎每天都要解析对蓬莱19-3油田溢油监视监测的卫星资料,同时向B、C平台以及海底油基泥浆清理船各派出3~4名海监执法队员值守现场,实施全程监管。

  “只要海上溢油不根除,应急监视监测工作还会继续。”林芳忠说。

如今,康菲已经开始为它的错误、傲慢和谎言付出代价:蓬莱19-3油田停产,它还将面临一系列的索赔。而我们,也为了纵容它的傲慢付出更多的代价:渤海的生态,岌岌可危。

康菲面临双重索赔

  如果只对康菲一家提起诉讼,有专家担心,康菲公司肯定会在主体资格上大做文章,因为蓬莱19-3是它和中海油合作开发的

  距美国康菲公司渤海湾溢油事故发生已经超过三个月了,虽然漏油尚未完全止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北省乐亭县养殖户所需要的索赔证据正在逐渐消失。这让当地水产协会会长杨基珍和养殖户很是着急。

  9月2日,在杨基珍的带领下,六名养殖户向天津海事法庭提交诉状。

  “天津海事法庭拒绝了我们的起诉,原因是证据不足。”9月3日,当《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再次联系他时,诉讼已经被驳回。

  杨基珍给记者出示了向天津海事法庭递交的三份材料,分别是起诉状并附有媒体对扇贝养殖死亡的相关报道、乐亭县水产局统计的死亡数据、及乐亭县160户养殖户联名画押的扇贝死亡情况说明。记者发现,这些材料中,唯独缺乏权威机构对扇贝死亡以及海水污染的鉴定结果。

  养殖户焦急等候权威鉴定结果

  这似乎是个意料之中的结果。

  杨基珍他们不是不想等,但是正在消失的证据让他们实在坐不住了。8月23日,记者赶赴乐亭县采访时,杨基珍就在和养殖户召开联席会,商讨如何索赔。

  “目前从县到市再到省,所有的机构都在等待农业部的化验,但是海滩和养殖区域的石油污染证据正在消失,我们不能等了,决定自己自筹经费告康菲公司。”他说。

  今年6月底,乐亭县700万笼扇贝苗出现半数死亡的现象,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养殖户怀疑此事与蓬莱19-3溢油事故有关,8月初,农业部相关专家到过乐亭进行实地调查,并带走了当地水产协会在7月中旬经公证后封存的两箱死亡扇贝苗进行化验,但至今化验结果还未出来。

  而与乐亭海域相连的昌黎海域,也出现了扇贝大面积死亡的情况。刘孝亭是昌黎扇贝养殖大户之一,同时担任县扇贝养殖协会副会长。他告诉记者,他今年养了20万笼扇贝,从7月中旬开始,扇贝苗突然大量死亡,到目前只剩下10万笼,按每笼成本价50元来算,至少损失了500万元。但他本人还很庆幸:“我还算幸运的,至少还给我留了一半,有的养殖户死的更多”。

  记者随后走访了几个养殖户中,大家纷纷反映除了已经死亡的近半数扇贝苗,目前存活的扇贝生长情况全部滞后。养殖户王洪涛向记者展示了其存活的扇贝,直径只有1公分大小,而正常的话,此时应该长到3公分。

  昌黎县是河北省最大的扇贝养殖县,养殖面积和数量是乐亭县的三倍,其海湾扇贝的养殖量占全国总数的70%~80%。就在扇贝大量死亡之前,当地的养殖户在海里发现了油污。

  从本报记者拿到的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传真电报中可以看到,7月21日,北海分局组织人员对7月16日和7月18日在昌黎发现油污的地方进行监测发现,部分地区再次出现了零星的登陆油污。其中部分油样与蓬莱19-3B平台油指纹一致,另一部分与蓬莱19-3C平台的溢油样品油指纹一致。

截至记者发稿时,农业部渔业局派专家小组二次奔赴昌黎养殖一线进行调查,但调查结果目前尚不能对外公布。

关键是取证

  “从目前的情况看,缺乏权威部门的认定和检测结果是养殖户们迟迟不能立案的主要原因。”河北世纪方舟律师事务所律师康君元认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司法界人士表示,按我国法律规定,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可用举证责任倒置这一原则,由康菲公司来举证这种因果关系。如果康菲公司无法证明扇贝死亡与漏油污染无关,那么法院可以推定康菲公司存在侵权责任。但目前因为有关部门的鉴定结果迟迟未予公布,如果康菲公司在此时举证扇贝死亡与溢油污染无关,那么养殖户的索赔之路不容乐观。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林国明告诉记者,据他多年研究经验表明,昌黎县今年扇贝苗死亡的原因很复杂,不能说是某个单一原因造成的,照他看来,6月份发生的赤潮是原因之一,气候变化剧烈是原因之一,也有可能和石油污染有关。但是,目前的问题是,如果和石油污染有关,那么污染的影响有多大,程度有多深,这些都不能准确判定,需要国家的权威专业机构进一步验证。

  而农业部的结果迟迟未出,使得养殖户在与康菲的博弈中始终出于劣势。

  “目前要客观评估,依法索赔。应该公布养殖检测和海水检测,避免出口受限。”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动物学博士生导师康现江认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常建教授则告诉记者,事关公众利益,应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让公民了解实际情况,有利于养殖户和公众情绪的化解,以及事态的良性发展”。

  如今,与民间索赔同时进行的还有将由国家海洋局提起的生态索赔。8月底,国家海洋局已经完成生态损害评估的前期调查工作,中方律师团也已经签署委托协议并进入诉讼准备阶段。

  与民间索赔不同,由国家海洋局提起的诉讼中,调查取证和权威鉴定相对要容易得多。

  “国家海洋局的立案和调查取证工作属于行政主体行为,在合法性上不成问题。”有关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取证进度,康菲公司在索赔诉讼中败诉几无悬念。

  康菲公司还会有小伎俩

  而在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军看来,无论是民间索赔,还是官方诉讼,都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告谁?

  乐亭的养殖户起诉的是康菲公司,夏军担心,即便法院判决康菲负责赔偿,但在赔偿金额上,康菲有可能只出自己的权益比例。

  “康菲和中海油的合同目前没有公开,我们无从知晓他们之间的权责。但是通常来讲,这种合伙式的联合经营,权利义务是一致的,亏损、债务等,双方都要分担。”夏军说。

  而康菲中国总裁司徒瑞在8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如若此次事故涉及到赔偿问题,其将与中海油协商进行。显然,康菲不想独自承担事故的赔偿损失。

  夏军认为,在海洋局提起诉讼时,“只告康菲一家,有可能会引起争议”。而一位接近海洋局的法律专家认为,如果提起诉讼,康菲公司肯定会在主体资格上大做文章。

尽管面临一些问题,尽管康菲公司可能还会耍一些小伎俩。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中方严正的态度面前,康菲公司必须对其在中国海域造成的污染承担责任。

3、康菲漏油背后的环境审计缺失

来源:中国会计报2011年09月09日 肖祯

http://news.hexun.com/2011-09-09/133258787.html

   “我住渤海南,家乡渤海北,一年一度绕海行,只因渤海美。打春开梭鱼,清明蟹虾肥,待到立秋开船日,满船鱼虾堆。”这首曾经陪伴着几代渤海人成长的童谣,如今,再也无人愿意提及。

  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渤海被污染的海域也从最初的16平方公里到如今的5500平方公里,辽宁绥中、河北乐亭、山东青岛等地海域都发现来自蓬莱19—3号油田的油污颗粒。

  渤海,中国唯一的内海,或许再也找不回昔日深邃的清澈。 缺失的环境审计事件发生后,康菲石油公司做出相关解释包括:没有漏油、有一定面积漏油,漏油已堵住、漏油井已停产等等。然而,如果央视记者没有披露录音,康菲公司或许会选择将“我就是骗你的”进行到底。

  在舆论纷纷谴责康菲公司缺失道德底线的同时,原中国审计学会副秘书长、环境审计委员会顾问张以宽教授却多了另一层的思索,他认为,环境审计的缺失是康菲公司漏油事件逐步升级的又一主因。

  3个多月里,康菲公司坚持边漏油边生产,置中国的生态环境于不顾。如果对康菲公司出具明确的环境审计评估报告,对蓬莱19—3号井产生地环境污染加以信息披露,尽快封堵、及时停产,也许可以降低对渤海湾的污染。

  国际生态发展联盟绿色审计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审计学会环境审计委员会委员孙兴华表示,只有实施环境审计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踪环境效益审计,同时出具相应报告,才可以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环境危害。

  近几年来,哈药总厂、云南铬事件都暴漏出环境审计的缺失,虽然审计署积极推广环境审计,并于2011年8月成立了环境审计专业委员会,但是由于环境审计准则的缺失,企业对于环境审计的认识依然不足,致使企业环境污染事件频发。

  北京鑫正泰事务所合伙人方宇介绍,环境审计目前的处境很尴尬,没有企业聘用第三方进行环境审计。

  事实上,审计只是一种反映,起到监督和警示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但是通过数字的提示、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为国家今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依据。

  环境会计法规亟待健全

  依据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只能对康菲公司施以最高20万元的行政处罚,对于全球知名的石油公司来说,罚金数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正是因为违规成本低,维护成本和治理成本相对较高,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忽略环境成本的计算。

  在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李百兴教授看来,一种是环境污染补偿的费用,一种是环境维护治理的费用,这两类费用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多数企业追逐利益,两害相权取其轻,破坏环境也就不足为奇。

  对于环境成本,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蔡春教授也坦言,企业对加强环境保护成本的资金投入十分吝啬,甚至看成是一种负担,没有看到增加环境成本后带来的效益。

  目前,很多企业从经济效益角度看是盈利状态,但是,这种盈利状态是建立在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基础上,企业应该把对环境的担当转变成一种成本,记录到会计核算中去。

  中海油的员工告诉记者,根据康菲和中海油的合同,2012年底,双方将重新商定合作模式,这也是为什么康菲在合同到期前要进行“疯狂地掠夺开采”。

  如果有相关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是否可以规避这类环境事件再次发生?是否可以通过环境会计的引导和监督唤醒企业的环保良知?张以宽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建立相关的环境会计法;财政部、审计署应明确环境会计准则和指南,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通过多方努力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当企业把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等成本费用,及环境维护开发后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时,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不再是矛盾的对立面,环境会计也许是帮助两者相互融合的最佳方式。

4、苹果“污染门”爆发10天无回应

来源:南方日报 2011-09-09 谢庆裕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09/09/content_7005191.htm

无论对即将发售的iphone5配置外观,还是刚刚爆出的“毒苹果”事件,面对社会各界的强烈质疑,主角苹果公司依然三缄其口。如果说前者仅是苹果传统饥饿式营销的重演,那对后者的沉默则已令这家IT巨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8月31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5家民间环保组织就一场历时七个月的调查发布结果,认为苹果公司在中国国内的27家“疑似”上游供货商制造了大量污染排放,且情况正在不断加剧,已对多地的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0天了,苹果始终没有实质回应”,昨日,报告调查撰写者之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本报记者,上月26日一位苹果副总裁发来表示“愿意电话沟通”的回信,之后的“沟通”就没有了下文。而本报记者也就此次“污染门”发邮件给苹果中国公司媒体部了解情况,至发稿时同样杳无音信。

环保组织或媒体披露苹果供应商的污染问题并非首次,而苹果公司一直以“长期的政策就是不披露供应链”回避。无声的博弈之下,硝烟并未停止。众多专家呼吁,全球产业分工不应成为资本肆意逃避责任的产物,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以及环境立法、行政执行力上的补强,才能防止污染排放随企业的供应链膨胀在中国继续蔓延。

供应商“牛奶河”危害周边村民

 “整条河流都流淌着乳白色的液体。湖水也呈现灰白色,白色的泡沫伴着一团团黑色的漂浮物缓缓涌动,南太子湖直接与长江相连,这些污水将流入长江。”回忆起3个月前调研时目睹的情况,马军仍难掩惊讶。这是疑似苹果供应商之一的武汉名幸电子,其厂区东侧被污染成“牛奶河”的情况。经环保组织委托专业机构检测,南太子湖与排水渠相连部分的底泥中铜的含量竟高达4270毫克/公斤,比长江中游主要湖泊底泥中铜的含量高出56—193倍。

而在江苏昆山的另两家供应商凯达电子和鼎鑫电子也被投诉频频。环保组织调研过程中,当地村民诉苦称“这些电子企业排放废水、废气,还加上噪声污染。10年间许多人患病,其中癌症患病率急剧增加。幼儿园的孩子常常头晕容易流鼻血”期间十几位村民当众下跪,有家长不得不忍受分离之苦将孩子交由外婆家抚养。根据公开资料,两家公司都有多次当地环保部门的查处记录。

这仅是马军等环保组织人士展示的最为触目惊心的几个片段。在8月31日发布的《苹果的另一面2:污染在黑幕下蔓延》调查报告中,新列举了22家企业的污染问题,加上2011年1月20日《苹果的另一面》第一季公布的5起污染问题,共有27家苹果疑似供应商被点名。

在第二季报告中,许多苹果疑似供应商存在大量因为违规排放,影响居民健康的案例。

作为苹果最主要的代工厂商之一的富士康,其位于太原市的富士康工业园区,自2009年起,不断被当地居民投诉污染问题。在当地环保局限期整改后,直到2011年7月,刺激性气味仍未消除。另一家疑似供应商名幸电子在广州的工厂曾在几个月内被立案查处十余起。

除了废气、废水、噪音之外,第二季调查报告显示,一批分布在无锡、深圳、惠州、常熟等地的苹果疑似供应商的危险废物产生量特别巨大。

 “我们报告中的案例都是经过实地调研、委托专业环保检测机构检测,或者整理官方环保部门的公开信息等手段而成,具有完整的证据链条”。马军认为,像苹果这样在中国具有庞大供应链条的大型企业,应该有社会责任向公众披露其供应商的环境状况。

多年来,令马军等人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公众研究中心开发了中国首个污染环保地图,将官方或媒体记录的环境污染源都记录在地图上,方便公众查询与企业对合作伙伴进行监管了解。一年之后,iPhone的发布令一度沉寂的苹果公司重新崛起,其供应链条在华疯狂扩张的背后,伴随而来的是近年来中国污染地图上,疑似苹果供应商的污点越来越密集。

工人中毒有前科,苹果鸵鸟政策令供应商怠慢

迄今,距离供应商污染门的曝光已经10天,另一方的苹果公司却异常淡定地保持安静。

早在8月26日,在报告公开之前,马军所在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就相关信息知会苹果公司。苹果一名副总裁在同天回复了邮件,信中除了重申“无论苹果产品是在哪里生产,苹果承诺确保最高标准的社会责任,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负责”之外,苹果公司也表示环保组织提供的供应商名单有不符的地方。

 “(列表中的)几个供应商并不在苹果的供应链条”,苹果还在信中询问“是否愿意通过私人电话会议的形式沟通讨论这些细节”。

 “事实上我们此前给苹果总部和中国公司都打过电话,不是无法打通就是没有回应,我们随后又回信表示愿意了解名单中哪些企业并非苹果供应商,同样没有下文”。马军表示。他分析,苹果不承认名单中的部分供应商,存在两种可能,一是苹果公司没有直接与这些公司签合同,但属于苹果整个产业链的一部分,“第二种情况是此前污染的时候是其供应商,但现在不一定是。”

而马军咬定“报告中提到的重点案例或者有实地调研,或者企业已经公开承认,总之都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其是苹果供应商”,仅仅因为对整个名单留有余地,才在报告中加上“疑似”二字。

事实上,在危机处理中类似的沉默,苹果已经不是第一次。

今年2月15日,苹果公司公布了2010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次公开承认中国供应链员工因污染致残。此时已经在中毒事件发生一年多,并有多家中国媒体报道之后。

报告说,在苹果公司供应商胜华科技苏州工厂,有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

 “苹果此前一直不肯承认该公司是其供应商,因此表示不能采取更多的行动。”马军感到非常意外,直到舆论的持续压力,事隔一年才将真相公开。除此之外,苹果公司发布供应商责任报告列出的36个审核中发现的核心违反事件,没有一例环境污染。对其它出现“核心违反”的供应商的名字也讳莫如深。

苹果公司在回复中提及,其“长期的政策就是不披露供应链”,马军认为,这直接影响了涉事供应商对污染的回应态度以及整治积极性。

本报记者从环保部门了解的情况也似乎佐证了马的观点。在环保组织点名的苹果疑似供应商重点案例之一,名幸电子(广州)公司,因为部分生产线未通过环保验收,废水超标排放等问题,去年1月被省环保厅联合监察厅挂牌督办。经过一年整改,今年2月省环保厅将督办摘牌。但在2010年10月11日,省环境监测中心对其核查与抽查中发现,其废水中pH值超标,因此在广东2010年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级中,将其评为信用黄牌,即环保警示企业。

 “然而今年以来,该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及监测情况暂时还没上报。”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说。

5、出动环保法 起诉苹果污染企业

来源:光明网2011年09月09日

http://news.hexun.com/2011-09-09/133264853.html

  无论对即将发售的iphone5配置外观,还是刚刚爆出的“毒苹果”事件,面对社会各界的强烈质疑,主角苹果公司依然三缄其口。如果说前者仅是苹果传统饥饿式营销的重演,那对后者的沉默则已令这家IT巨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8月31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5家民间环保组织就一场历时七个月的调查发布结果,认为苹果公司在中国国内的27家“疑似”上游供货商制造了大量污染排放,且情况正在不断加剧,已对多地的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经环保组织委托专业机构检测,南太子湖与排水渠相连部分的底泥中铜的含量竟高达4270毫克/公斤,比长江中游主要湖泊底泥中铜的含量高出56—193倍。“整条河流都流淌着乳白色的液体。

  看完对“苹果工厂”劣迹的描写,很多读者会问,“苹果霸气哪里来的?”无非是,当地政府为了政绩招商引资的结果。我非常不解的是,当中国人生活条件好了,要求提高生活品质的时候。关闭类似“苹果污染门”事件的工厂,咋如此地艰难呢?

  不可否认,苹果公司的确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数码方面的享受,但更多的污染和环保问题将牺牲中国下一代人的事实,是可忍,孰不可忍。

  有人认为,尽管苹果服软为解决问题带来一点曙光,但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苹果公司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以及公司治理非常不透明。要让苹果改变这种管理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对供应商的采购方面怎么可能变成公开透明的,这些东西是其经济利益。”这是关于经济利益方面的分配问题吗?不,这就是不法企业联合外商欺骗和残害中国人的有力证据。

  为了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了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针对“苹果污染门,爆发10天仍无回应”情况,我建议:有关部门应该立即动用环保法,关闭苹果公司在华的污染企业,让受害地区的民众联合起来与国内不法企业,国外苹果公司打一场声势浩大的经济赔偿官司。同时让那一些披着所谓高科技产品的“污染企业”,永远不得再次踏进中国的国门。

6、环保部将建立重点行业环境整治信息公开制度

来源:法制日报2011年09月09日郄建荣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9-09/102823131825.shtml

  本报北京9月8日讯在铅蓄电池企业整治中,有近1600家铅蓄电池企业被取缔停产及停产整顿,这个数字占到了排查企业的近八成。环境保护部今天表示,该部将建立环保专项行动重点行业环境整治信息公开制度。环境保护部同时要求各省级环保部门在门户网站上设置“重点行业环境整治信息公开”专栏,并将铅蓄电池企业名单和环保整治基本情况纳入其中。

  按照环境保护部要求,各省首次将行业所有企业名单及其环保整治基本信息向全社会公开。环境保护部今天通报了各省铅蓄电池企业信息公开情况。

  环境保护部称,截至7月底,各地排查的1930家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企业中,有583家被取缔关闭、405家被停产整治、610家停产,整治力度空前。在整治中,对铅蓄电池企业开展了一次全面监测,共监测2011年第二季度在生产的462家企业的2693个废水和废气排放口,对监测中发现的超标排污企业进一步采取了停产整治的措施。

  至于整治成果,环境保护部说,大部分省级环保部门上收了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河南等省所有涉重金属新、改、扩建项目均由省级环保部门审批。

  环境保护部认为,目前,铅蓄电池企业监管形势依然严峻,仍有个别地方对铅蓄电池企业整治未按照“六个一律”要求对部分企业开展整治。大部分停产整治企业防护距离问题突出,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个别地方被停产整治的企业未经批准擅自恢复生产。

  此外,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完整,一些省份“污染物排放情况”一栏中存在大量空白,导致部分媒体质疑公开信息不完整,达标与否打“哑谜”。天津、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市)此类问题较多;福建省未公开企业生产状态等信息;山东省环保厅7月30日自行公开的铅蓄电池企业名单中只涉及了124家企业,经纠正后,才全部公布133家企业名单。

  环境保护部要求,各省对不完整信息进行补充说明,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对属于因停产、关闭未监测等信息,应一并公布。同时,对群众的投诉、举报要及时调查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

就重点行业环境整治信息公开制度,环境保护部要求,2011年11月30日前更新一次信息公开情况,并在今后每年的6月份和11月份定期进行更新。

7、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发现约170头罕见金丝野牦牛

来源: 新华网2011年09月0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1-09/09/c_122008105.htm

原题:西藏拥有世界罕见的金丝野牦牛约170头 

    新华网拉萨9月9日电(记者 拉巴次仁)据西藏阿里地区森林公安局局长旦达透露,近年来,他们在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巡逻时发现了罕见的金丝野牦牛群,目前数量有170头左右。

    位于西藏北部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这里大部分地段海拔都在4500米至5000米,这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0多万平方公里。同时,这里也是野牦牛、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目前,保护区内有400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

    金丝野牦牛是野牦牛中的一种,因其毛色金黄而得名,其牛角与牛蹄呈白色。每当夕阳西下,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金丝野牦牛全身呈现金色光芒,成为羌塘自然保护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金丝野牦牛嗅觉非常灵敏,它依靠风向来嗅出人类或其他的动物,因此,寻找到它也是极其不易的,”曾经横穿羌塘自然保护区数次、被称为羌塘自然保护区“活地图”的旦达,谈起金丝野牦牛,仿佛“如数家珍”。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西藏森林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盗猎野生动物的犯罪行为,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数量因而逐年增多。

    目前,羌塘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牦牛已由保护前的6000多头恢复到现在的几万头,藏羚羊由保护前的6万多只恢复到现在的10万至12万只,藏野驴已由保护前的5万多头恢复到现在的8万多头,其他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位于西藏西北部的阿里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日土、革吉、改则、措勤等地北部与羌塘自然保护区交接,这里正是世界罕见的金丝野牦牛群栖息的重要场所。

8、潮汕盗采稀土泛滥污染环境 数百村民捣毁矿点

来源:广州日报2011年09月09日

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09-09/3316989.shtml

陆河县上护镇新坑水库旁的稀土盗采点,盗采者已落荒而逃,这片青山已被破坏成了“黄土高坡”。

水库旁的盗采点在8月15日被愤怒的上护镇百姓付之一炬。

对水质的担忧在上护镇弥漫,一家小吃店挂出了这张“广而告之”。

水库旁的稀土盗采点目前仍散落着硫酸铵等化学品的包装。

  潮汕地区稀土资源丰富,赣南矿工南下汕尾与当地商人合作盗采,因盗采需烧伐山林并使用硫酸铵,生态遭严重破坏。目前已有多处黑矿点被当地政府打掉,陆河县百姓自发与盗采分子展开正面交锋

  潮州陶瓷声名远播,但外人很少知道,与瓷土矿共生的还有一种更珍贵的资源——稀土。

  据《潮汕自然概览》一书记载,在地质变动史上,潮汕地区的地壳中岩浆入侵十分活跃,花岗岩约占潮汕地区丘陵面积的六成,而花岗岩和火山岩风化形成了稀土和瓷土矿。

  对于潮汕地区蕴藏的稀土矿,不仅外人鲜有耳闻,本地人此前也几乎无人知晓。近一两年来,一批来自我国稀土重要产地——赣南地区的稀土矿工南下来到这里,与当地商人“合作开发”,才把这个“秘密”摆上了台面。一场盗采与反盗采的博弈,也由此展开。

  记者近日走访了潮汕地区盗采稀土较为严重的陆丰市和陆河县,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这场博弈的来龙去脉。

  “检测结果显示,除细菌总数等三个指标超标外,其他所检测的卫生指标均符合标准……请广大群众消除顾虑,放心使用。”在汕尾市陆河县上护镇的菜市场旁,记者看到了一张镇政府张贴的通告,通告如是说。通告后附有汕尾市疾控中心出具的《卫生评价书》。

  通告的背景,是近期该镇群众对生活用水水源安全性的集体担忧,及其幕后“凶手”——盗采稀土(注: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国家对地表、地下的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

  鱼死水味怪,打井运水喝

  张三(化名)是上护镇的一名个体户,当记者走进他的档口时,看到了两个容量为50斤的大水壶。“水库的水我们不敢喝。如果有人进县城,我就请他帮我带两壶自来水回来。”张三告诉记者。

  在听到记者和张三的交谈内容后,隔壁档口的李四(化名)和王五(化名)两家人也凑了过来。李四的儿子是个调皮的小男孩,他向记者诉苦:“以前放暑假,我们这些男孩每天都会去河里游泳洗澡,今年不敢游了,怕河水有毒。”

  李四儿子所说的河,是穿过该镇的上护河,水源地是该镇旁边山上的新坑水库,经陆河县流往隔壁的陆丰市,该镇3万多人的生活用水都靠这个水库。

  从去年年底至今,水库边上有稀土黑矿排放化学酸水的消息搅得上护镇不得安宁,大伙儿用起水来胆战心惊。有不少村民曾向镇政府反映情况、要求彻查,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

  今年8月中旬,陆河县内普降大雨,上护镇也不例外。山水充沛,上护镇部分村庄的村民发现,从山上流下的水颜色泛黄,酸度上升,“味道很怪”;镇上的居民甚至还在上护河里发现了不少死鱼,有一家农民放养的鸭子也全死了。

1234下一页

9、重庆一企业污染扰民 厂长:怕污染搬风景区去

来源:中广网2011年09月09日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9-09/3318811.shtml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重庆市南川区城南街道多个村社的居民最近深受一家氧化铝生产企业排放废气和噪音污染的困扰。而当事企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强硬表态也引发了网友质疑。

  厂长:办企业没有污染那是不可能的

  据新华社报道,南川先锋氧化铝有限公司坐落在重庆市南山区西南方向的一篇片工业园区内,隶属于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拥有50万吨氧化铝的年产能。自从厂房建成投产后,周边居民时常会看到有烟气从铝厂林立的大烟囱中排出。尤其是今年五六月份以来,工厂多次排出呛人的浓烟,影响附近村民的健康以及农作物的生长,巨大的噪声也干扰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和中小学教学。今年六七月份,铝厂排烟进入高峰期,附近村民多次找政府部门和企业反映问题,南川区环保局表示环保局已经配合农业等部门进行了损失测定,并要求企业尽快赔偿群众的损失。

  但村民们表示赔偿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而面对新华社记者关于为什么企业没对周边村庄采取防护措施的提问时,先锋氧化铝公司厂长杨鹏说:“办企业没有污染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想彻底没污染,大家就搬到风景区,那里的空气质量很好。杨鹏还强调作为南川最大的企业,自己没什么利润,继续经营是为了解决就业,给老百姓谋福利。污染企业继续经营是给百姓谋福利的说法经公布后立即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质疑。

  网友:利税大户让有关部门视而不见

  不少网友在留言中说,附近居民因为污染,连身体健康、正常生活都无法保证,福利又从何谈起?还有网友追问,企业污染危害村民健康,为什么这位企业负责人能够如此大言不惭的提出是在为当地百姓谋福利?如此荒唐的逻辑、如此充足的底气又是从何而来?

  有网友分析说,如今一些高污染企业,往往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带来的,这些企业又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正是相关部门碍于眼前所谓的经济效益才对企业的污染行为视而不见。污染企业负责人的充足底气正是源于环保部门的监管乏力。

因此有网友建议,在环境保护不力,监管失职的地方,一旦出现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不但要直接追究环保部门责任,还要让监管不力的官员站出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将环保指数与领导政绩挂钩,才能止住污染乱局。(值班编辑韦雪)

10、谁来拯救“华中之肺”——湖北神农架滥建小水电站调查

来源:半月谈网2011-9-9袁志国 饶饶

http://politics.banyuetan.org/gsxs/jdqs/110909/53001.shtml

湖北神农架林区,因有4700多种动植物资源,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和世界银行“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是华中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然而这个以“保护第一”为发展理念的自然保护区,正遭受来自人为的严重破坏——近百座小水电站将境内多条河流截断,一场生态危机悄然袭来。

村民担忧:生态遭破坏,致富成泡影

42岁的姚楚成最近很烦,因为他不得不为一条河流的命运走上上访之路。

这条河叫固冲河,从神农架林区宋洛乡长坊村穿境而过。2005年开始,老姚通过接引固冲河的河水,在上游建起了自己的养殖基地,人工繁殖神农架特有的齐口裂腹鱼,6年时间投入了100多万元。

随着繁殖技术的成熟,老姚今年的齐口裂腹鱼鱼苗可达到10多万尾,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可以超过50万尾。由于这种鱼味美且稀少,市场价格达到300多元一斤,当地不少村民看好这一商机,正准备开挖鱼池,利用固冲河的河水进行齐口裂腹鱼的人工养殖。

然而好景不长。在老姚鱼池上游不远的地方,一座规划建设的水电站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前期工作。老姚说,神农架现在有许多水电站,这些水电站筑坝拦水,造成一些河段断流,所以这个电站一旦建成,将给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养带来灭顶之灾。

半月谈记者从神农架水利水电局了解到,这个电站属于毛家河流域梯级电站之一,整个梯级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该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已于2008年得到湖北省相关部门的审批和许可。

另一个长坊村村民张顺林也加入了反对修建电站的行列,他同样担心修建电站造成坝下的河道断流,而且因为电站的修建,村里有40多户农民出行得多绕道2.6公里。

张顺林说:“全世界、全中国都知道神农架保护的意义,这样修电站和保护就是背道而驰了。我作为一个神农架人,希望神农架保持山清水秀,因为山无水不秀,水无山不灵。”

现场目击:小水电泛滥,多处河道断流

为了证实村民的说法,8月上旬,半月谈记者驱车在神农架宋洛乡和木鱼镇进行了实地调查。

在宋洛乡夹道河徐家庄下游段,半月谈记者见到了一处电站拦水坝,在河右岸的坝体中有两道闸门,一道为向下游河道排放生态水的生态闸,一道为引水闸。生态闸完全关闭,只有少量的水从闸门缝隙渗出。

而引水闸则完全洞开,将河水改道引入人工开凿的山体隧洞,河水顺着引水洞从下游几公里处的山腰流出,并进入人工铺设的压力管道,借此形成落差进行发电。这种径流式电站成为河道断流的罪魁祸首,下游河道完全裸露,除了石头,见不到一滴水。

木鱼镇紧邻神农架核心保护区,三峡库区香溪河的上游从镇里穿过。半月谈记者沿途发现,多处河道完全见不到河水,处于断流状态。

神农架林区环保局局长郑成林说,河道断流的问题现在难以解决,主要是我们生态保护的意识还有很大的问题。“我们的监管在手段和技术上还有点落后,我们去了电站就放水,可是我们走了后,他们又把闸门关住。”

种种触目惊心的现状引起了神农架农业局渔政监督管理站的担忧。据其调查,24公里长的夹道河上已建成电站7座,造成6公里河水断流;香溪河主河道木鱼段30.5公里长的河流上,建有大小电站12座,造成10.5公里河水断流,其余20公里河水流量很小。

 “神农架水生生物的灭绝正在成为现实。”渔政监督管理站站长喻成介绍,神农架有野生鱼类3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鱼类有娃娃鱼,省级保护的鱼类有齐口裂腹鱼、多鳞铲颌鱼、白甲鱼、汉水后平鳅等。小水电站的过度开发,对这些鱼类的生存和繁衍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困局待解:退电还水,有心无力

神农架的水电开发,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2000年,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神农架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开始大规模发展小水电。目前,神农架有90多座电站,总装机容量约30万千瓦。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务副秘书长刘生策说,小水电的发展基本解决了当地水电取代燃料的问题,改变了老百姓长期以来的砍伐习惯,为林区带来了清洁能源。

然而,小水电也像把双刃剑插入了神农架的腹地。据环保部、中科院和北京林业大学完成的神农架生态补偿研究报告显示:水电开发造成的土地淹没、渔业等河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每年超过4亿元;如果再加上物种保护的相关损失则每年超过5亿元。取舍之间,神农架深陷各种困局:

困局一:政策鼓励小水电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冲突

水电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能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小水电代替燃料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但在神农架这一生态敏感区,小水电与生态保护间的冲突愈演愈烈。

困局二:关停与审批的并行

2006年,神农架林区开始对小水电亮起“红灯”,将自己的审批权“剥夺”,停止审批3000千瓦以下的水电站项目;同时提出“退电还水”,关闭已建的小水电,并排出了时间表。然而,因为补偿和人员安置等问题,截至目前,神农架没有关闭任何一座小水电站。与此同时,规划新建的6座电站却在地方政府首肯下相继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许可,目前正在建设。

困局三:发电与买电的价格落差

神农架水利水电局长陈光文说,自己建电站的话,群众用电成本低些,如果关停水电站,那么神农架必须大量从外地购高价电,增加的巨额用电成本谁来买单?

这些困局用刘生策的话来说,就是“退电还水被钱卡住了脖子”。据测算,要关闭38座小水电,光补偿资金就达5820万元,其他如人员安置、生态修复等还需大量资金,这对神农架林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刘生策认为,国家可以参照推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退电还水政策和自然资源保护直补政策,并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起系统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像神农架这样的地区从“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当地人只有从生态保护中获得了直接收益,保护的积极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11、昆明确定环境犯罪入罪门槛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11-9-9资敏

http://www.022net.com/2011/9-9/465970193059655.html

    简要内容:《意见》明确规定了环境污染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采矿罪3类环境刑事案件的范围、入罪门槛,环保警察侦破环境刑事案件将有法可依。《意见》明确,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环境资源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2008年,云南省阳宗海砷污染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环境执法难、执法力度偏软的思考和讨论。在频频发生的污染事故面前,如果仅靠环境执法这一行政手段,极易造成“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针对这一软肋,云南省相继在昆明、玉溪、曲靖等地设立环保公安,“试水”环保警察体制,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由检察院设立环保检察处,法院设立环保审判庭,全面探索环境法制的建设。

  近年来,云南省环保公安在环境法制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成长。针对三年多侦破环境案件积累的经验和面临的困难,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近日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污染环境、非法捕捞水产品等刑事案件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规定了环境污染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采矿罪3类环境刑事案件的范围、入罪门槛,环保警察侦破环境刑事案件将有法可依。

   哪些情形属于污染环境罪?

  一直以来,滇池的保护与治理是昆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细读《意见》不难看出,《意见》着重围绕污染环境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采矿罪3大方面做出了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且以保护滇池为中心。

  《意见》中规定了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将依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规定,以污染环境罪定罪处罚。

  《意见》还明确列出了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包括:致使公私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的;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5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伤亡2500株以上的;其他致使“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致使水体、土地、大气受到污染,治理费用所需金额30万元以上的等12种情况。

  近年来,昆明市不断通过工程治污的方式治理滇池,同时也开展了生物技术治理,封湖禁渔就是其中一项工作。每年,昆明市都向滇池投放鲢鱼、鳙鱼、高背鳍为主的几百万尾鱼苗。这些鱼以浮游生物为食,对维系水体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生活习惯和经济利益驱动,滇池周边偷捕鱼类的行为频繁。今年4月,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昆明市环保公安分局联合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就查获偷捕人员21人,清理取缔销毁违禁渔具两万余具,用于捕鱼的橡皮筏、渔船、捕鱼器等97具,拆除在滇池边的多个违规建筑窝棚。

  在今年6月1日以前,这些偷捕鱼类的行为可能还只是受到相关的行政处罚,而在6月1日《意见》实施之后,这种行为则可以用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来定罪。

  《意见》指出,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依据《刑法》第三百四十条的规定,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定罪处罚。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非法捕捞水产品500千克以上或者价值5000元以上的;非法捕捞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苗种、怀卵亲体50千克以上或者价值500元以上的;组织、指挥非法捕捞水产品等5种情况。

  《意见》明确,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依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的规定,以非法采矿罪定罪处罚。

  非法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非法采矿致使原有地貌被破坏面积达到20亩以上的;在一年内因非法采矿行为受过两次行政处罚又非法采矿等情形都将入罪。

   如何界定有害物质?

  经过3年的摸索,作为昆明市环保警察组建后的首任局长,昆明市公安局环保分局局长王中明表示,法律条款支撑不够,是严重制约环保警察进行刑事案件侦破的一大障碍。

  据了解,原《刑法》中支持环保公安办案的条款主要有3条:第一百五十二条有关走私废物罪的规定、第三百三十八条有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规定和第三百三十九条第一款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以及第二款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的条款只有两条:第三十条有关违法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行为的规定,第五十八条制造噪声干扰正常生活的有关规定。

  同时,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中,对一些污染的界定过于模糊,可操作性不强,致使一些排污企业钻了法律的空子,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都是以结果,即造成损失多少、人员伤亡情况来进行处罚的,而对未造成后果的行为,一般由环保部门进行行政处罚,无法体现公安部门刚性执法和作用,也不能起到对企业的约束、震慑作用。

  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对有关环境污染的《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做出新的修改。以《刑法修正案(八)》为指导,昆明市在《意见》制定中,扩大了使用范围,降低了环境污染罪的入罪门槛。

  《意见》对有害物质的范围做出了明确界定。其他有害物质是指含重金属、氨氮、石油类、氟化物、二氧化硫等可导致环境污染的物质,以及可导致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总磷、总氮、恶臭等指标超标的物质。

怎么助力环境执法?

  在环境执法检查的过程中,违法分子抗拒执法的现象屡有发生。王中明向记者讲述了今年4月初发生的一件抗拒环境执法检查的案件。

  官渡区环保局在对大板桥西冲片区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时,环境监察大队一中队中队长胡鹏在执法过程中,被昆明共泰塑胶有限公司工人肖明伏从执法车辆上拉下,致胡鹏手背软组织挫伤。

  环保警察在接报后会同官渡分局大板桥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现场制止,并开展联合调查。经查,肖明伏的行为已构成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当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第二款之规定,对肖明伏予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针对阻碍环境执法这一典型案例,昆明市公安局环保分局会同市人民检察院环境检察处、官渡分局治安大队到大板桥派出所进行了专题研究,昆明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妨害公务罪进行刑事立案监督。

  环境执法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违法企业通过安装监控摄像头、养恶犬等方式,不但给执法检查工作带来了难度,还对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意见》中,这些困扰得到了解决。

  《意见》明确,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环境资源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同时,对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四百零八条的规定,以环境监管失职罪定罪处罚。

  针对人员、领导班子、机构的完善,昆明市还制定出台了《昆明市公安机关环境执法工作考核办法》,按月和年的时间段,对其进行考核。对移送和发现的污染环境案件,达到治安、刑事处罚标准而未立案查处等一些情况,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将被问责。

  2010年以来,昆明环保公安共办理环境案件56件,其中,刑事案件6件,行政案件50件;治安处罚66人,抓获网上逃犯1人;支持配合市环保局办理首起污染破坏水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共整治环境安全隐患267处、重点污染企业275家,支持配合相关部门联合执法329起,查封违法开采地下水4起,清理违规钻井取水36起,配合相关环保职能部门办理行政案件200余件。

  在水上治安管理方面,积极组织开展了严打偷捕滇池水产品、海口21孔闸水利设施清障、水源水面治安秩序环境安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办理盗窃滇池鱼类水产品案件3起,治安拘留3人;制止水源地放牧20余起、疏导牲畜600余头;抓获偷捕鱼类水产品人员30名,收缴各类偷捕渔具5万余件,制止偷钓行为80余次;清查涉水从业人员2288人,清查各类船只1619艘,清查滇池码头8个。

12、广东紫金血铅肇事企业环评报告书遗漏129户村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09月09日 付航 王凯蕾

http://env.people.com.cn/GB/15624929.html

  核心提示

  铅蓄电池厂周边5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内,常住居民400多人的村庄被显示为空地,129户村民“被蒸发”……这样一份有明显漏洞的环评报告,却通过了县市环保局层层审批,最终为三威公司放行,导致了广东河源紫金县血铅超标事件的发生。

  有12名患者仍需排铅治疗

  12人受党纪政纪处分,4人被移交司法机关

  河源市紫金县地处广东欠发达山区。今年5月初,家住紫金县临江工业园区三威公司附近的一些村民前往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的血铅含量超出正常值范围100毫克每升。消息传出后,在村民中引发恐慌。

  紫金县随即组织三威公司对500米范围内的村民及学校学生2231人进行了检测,最终结果显示,241名村民及学生血铅超标,其中96名重度超标。35名患者需要排铅治疗。过去3个月,经过三批复查,23名患者已经出院,还有12名患者仍需排铅治疗。

  在对周边企业进行排查后,相关部门迅速将血铅超标污染源确定为三威公司。紫金县随即对三威公司立案调查,企业法人被刑拘,企业停产。

  在3个多月的调查后,相关党政部门负责人最终被问责。根据广东省政府调查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目前已有12名县市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紫金县政府一名负责人和县政协一名负责人受到行政记过处分。环保、安监、工商、教育、规划建设、国土、卫生、临江工业园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也受到行政记大过或党内严重警告等处分。紫金县环境保护局一名负责人被行政撤职。

  同时,河源三威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河源市环境保护局主要负责人、河源市环境保护局源城分局主要负责人、紫金县义容镇宣传委员等4名责任人被司法机关立案处理。

  环评“忽略”129户村民

  大临村位置显示为空地,致使村民搬迁滞后

  河源市环保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三威公司以制造封闭式铅酸蓄电池为主,总投资3000万元,2005年申请进入临江工业园,2008年2月通过环评验收,正式投产。

  作为重污染涉铅项目,企业本应该按照《铅蓄电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要求,在工厂周围设置5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禁止居民居住。但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记者在现场发现,三威公司与邻近的村仅有一条窄马路之隔,村里有成片的民居,生产车间距离最近的村民住房不到50米。不远处还有一家幼儿园,有90多名儿童就读。

  记者查阅了三威公司2005年委托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出具的《河源三威电池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报告书显示,距离工厂500米范围内需要搬迁的居民为11户,分别是临江镇居民区6户和北面约50米处的5户。负责搬迁事宜的临江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黄伟明称,当时组织村民搬迁的依据就是这份环评报告书。

  然而,紫金县县长黄文彬告诉记者,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县里派人调查得知,厂址附近500米内有大临村、井水村、高塘村等村落,2005年实际居住村民140户。加上后来陆续有村民搬入,目前,防护范围内实际居住村民183户。这就是说,根据2005年的实际情况,环评报告书中有129户的村民“被蒸发”。

  环评报告中,大临村的位置显示为空地。记者在大临村看到,三四十年楼龄的砖房和十多年楼龄的平房混杂在一起,一些楼房贴身紧邻,在果树掩映下散布。

  “我们世代几百年都住在这里。”大临村村民邓伟光对记者说,村里常住居民有400多人。对于搬迁,大临村村民们对记者表示,过去曾有传言说三威公司将组织居民搬迁,但却没有政府相关部门或者企业前来正式商谈过搬迁的事情。

  按照国家规定,铅蓄电池厂周边500米内本应禁止居民居住,但环评报告“隐藏”了居住于此范围内的129户村民,致使搬迁滞后。就是这样一份有明显漏洞的环评报告,通过县市环保局层层审批,最终为三威公司放行。

  环评机制存在漏洞

  专家认为,环评机构与企业是委托关系,容易受到委托人的影响

  这样一份有明显漏洞的报告,是怎样出炉的呢?据负责该报告的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颜幼平介绍,这个项目由企业委托,项目团队三四个人,向企业收费20万元。关于11户的数据,颜幼平说是由他带着团队实地走访厂址周边得出来的。至于为何与实际情况相差如此之大,颜幼平说时间太长已经忘了,“每年要做几十个环评项目,不可能记得那么清楚”。

  广东深天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郑绪华表示,漏洞如此明显的环评报告通过县市环保部门的层层审批,暴露出环保部门的失职。从根本上讲,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漠视甚至放任环境污染对民众的危害,导致环境事件层出不穷。

  值得警惕的是,在近年来发生的数起环境污染事故中,环评问题正成为焦点。在今年浙江德清血铅超标事件中,为浙江海久电池有限公司编制的环评报告同样被环保部门认定为“严重失实”,“遗漏”了500米范围内的113户居民。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岳经纶认为,该起血铅超标事件,反映出我国环评管理机制的严重漏洞。环评机构与企业是委托关系,难以保证客观、独立的立场,容易受到委托人的影响。他建议,由政府委托另一家环评机构同时做出环评,两方意见对比,可以降低单一环评机构构成的风险。

13、豪华包装造出惊人“美丽垃圾”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09月0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9/09/c_122008392.htm

  好看不好吃,中看不中用,在传统“礼仪”被物化为“礼品”的今天,凡是可以打包送人的商品,都渐渐成为豪华包装的重灾区。食品包装浪费问题可谓是老调重弹,相关部门也曾三令五申规范企业的浪费行为,却始终看不到起色。

  华丽包装下的隐忧

  中秋的脚步越来越近,吸人眼球的促销活动在各大超市的入口处随处可见。包装华丽的月饼盒竞相亮相,与以往的奢华相比虽稍有收敛,却也让人眼花缭乱。除此之外,各类打着中秋名号出场的商品,如茶叶、白酒、保健品等也着装鲜艳。传统的纸质包装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玻璃、木料等高档的新型材料。高档的包装超越了产品本身的功能,消费者若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出这华丽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中国式包装浪费一直遭人诟病,由此带来的环保问题着实令人痛心疾首。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的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占83万吨,其中60万吨是过度包装造成的。城市生活垃圾中有1/3都是包装性垃圾,而这些包装性垃圾中一半以上属于豪华包装,且均不是新型的环保材料,根本不具备回收以再次使用的价值。光鲜亮丽的包装竟只被一次性使用,我们生活的城市正逐渐被这些“美丽”的垃圾包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豪华包装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样的数字令人惊愕,也不知是否会让那些沉睡的商家们觉醒。

  过度包装无形中对消费者构成了隐性欺诈。华丽的外壳之下,包装的成本甚至会超过产品本身的成本,价格大大超过产品自身价值的商品比比皆是。由于层层包裹,消费者是在全然不知包装内产品质量如何的情况下进行消费。劣质食品利用包装来欺骗消费者更是商家惯用的伎俩,留给消费者只有无知和无奈的选择。根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统计数据,每年废弃的包装材料价值高达4000亿元,这4000亿元自然全部由消费者来买单。消费者既要承担产品成本,还要承担过度包装的费用,不仅如此,填埋过度包装垃圾所需要的费用,也是通过消费者的税收来埋单。花费冤枉钱,却没能换来本该享有的价值,50%的消费者表示不愿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然而,市场中的节日礼品虽千差万别,却又归于同类,叫消费者无可奈何。

  商家消费者各尽其用

  几十年前,一般性的商品几乎都是“裸装”上阵,更注重于产品质量的研发,依靠消费者的口碑取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日性商品的用途开始向食用以外的范畴扩展。同类商家之间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彼此间更注重“注意力经济”的角逐。华丽包装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同时,也是提高产品档次的最为有效的捷径。

  一家专业保健品公司的高层向记者透露:“我们公司每年都会与专业的包装设计公司展开合作,因为只要通过华丽的装扮之后,产品至少会增加20%的附加值,而实际的包装成本却投入甚微。”包装常常使用彩度高、明度高以及对比强烈的色彩来表现,如金、银色比较华丽,黑、红色的组合给人大气的感觉,这类颜色往往就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当然也有不少的包装走清新、淡雅路线,同样看起来高档、精美,其终极目的就是靠色彩的和谐给消费者造成视觉上的冲击,让消费者第一时间看到便会产生购买的欲望。强化包装的根本目的是吸引眼球,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档次,俗话说“货卖一张皮”,精明的商家深知这个道理。

  豪华包装的出现,也满足了人们“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心理需要。购买月饼礼盒的张女士对记者说:“我们挑选礼品的标准第一看包装,第二是看品牌,至于包装内的产品质量一般都差不多。买了是要送人,送人要的就是面子,当然选包装好看的。自己家里吃的月饼就不会那么讲究了,要的是实惠,我们也不想花钱买些包装盒回家。”

  具有时代特色的消费心理,孕育了华丽包装的诞生。消费者对华丽包装的需求似乎远远超过了对产品质量本身的关注,勤俭节约不再是现代人所尊崇的价值观,追求奢华、炫耀财富的虚荣之风更是时代根深蒂固的缩影。一般节日性的礼品,主要用途是送人,包装越精美就显得越有面子,收礼者也不会太过在乎产品的质量。要的就是感官上的刺激,博得一时之悦便就足矣。

  尴尬的监督

  无论是从环保还是从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国家对包装浪费的现象也曾出台相关法规予以制约,甚至通过拍摄公益宣传片来呼吁商家的环保观念,但似乎一直没有发挥实际的效果。

  去年3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并于去年4月1日起实行。该标准对饮料、酒、糕点、粮食、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外包装都进行了“强制瘦身”的规范要求,如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另外,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售价的20%。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限制生产商选用木头或金属等高档材质包装商品,减少过度包装造成的浪费,以利于节约自然资源。

  如今,新国标已经实施了一年。由于没有执法监督部门直接跟进,各部门之间也没有划清具体的责任归属,更没有惩罚性的治理措施,所以实际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法规可操作性差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商品种类琳琅满目,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包装需要,难以出台统一的、量化的、硬性的、可执行的包装标准。每款包装的设计完全由企业自己做主,不存在报批和审核的过程,企业对于包装使用的自由裁量权空间极大,监管的难度可想而知。况且企业客观上存在利益诉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监督部门处境尴尬再所难免。

  我国在大力提倡节约型社会的同时,包装浪费的现象却一直没能得到缓解。企业自觉环保意识缺乏,对华丽包装所带来的利益竞相追逐,加之执行层面的监管缺失,任何有力的政策都会付之东流。

  很多企业为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都在大打“环保”招牌,可又有多少企业为坚守环保而宁愿放弃自身的利益?寥寥无几。

14、邓海建:哈药六厂有钱摆阔 没钱治污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09月09日 邓海建

http://news.ifeng.com/opinion/society/detail_2011_09/09/9065771_0.shtml

近日,一组哈药六厂办公楼照片被各大论坛火热转载,“照片显示其主楼是凡尔赛宫的装修风格,走廊内全是实木雕刻,并用金箔装嵌,每一个天使都活灵活现。”这些照片来自哈药六厂官方网站。当事方解释说,“(那里)并非办公地点,而是哈药为了做公益事业而建的中国最大版画博物馆。”(《深圳商报》9月8日)

又是“公益事业”,又是“版画博物馆”,听起来无懈可击,但问题还是很多:一者,一家医药企业为什么要办一个“版画博物馆”,与主营业务有什么关系?二者,仔细留心“版画博物馆”墙壁上所挂,清一色货真价实的油画,洋气十足,难道“北大荒版画”都洗心革面了?三者,记者调查也发现,此建筑“4楼确实发现了几间装修和配备堪称豪华的会议室和会客室”。那么,此奢华博物馆,究竟是公益还是私用呢?

一个企业有钱了,怎么花钱是人家的事情。公众之所以在“疑似奢华办公楼”上如此纠结,恐怕离不开几个现实的背景:一方面,恰如央视主播李小萌在微博所言,“哈药六厂属国有控股企业,据财政部的数据,2010年国企累计实现利润近两万亿元,只拿出5%左右上缴‘红利’。据说国企是人民的国企,人民应该知道国企红利用在了何处,这‘皇宫’人民喜闻乐见么?”

另一方面,今年6月,媒体曝光了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废水、废气、废渣违规排放现象,但哈药自称“搬迁是解决气味问题的根本办法”,因“缺钱”无法短期内异地建厂——而据年报显示,2010年该公司的环保投入约1960万元,仅是其广告投入的二十七分之一。与精雕细琢的“博物馆”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粗放的质量问题:8月30日,国家质监总局网站公布了瓶(桶)装饮用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其中哈药集团制药六厂3月11日生产的“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被检出潜在致癌物溴酸盐超标……当这些事实串成色调统一的背景,仅作为公开募股的上市公司,恐怕也得对股民有个交待。

这两年,央企的社会责任、公益慈善的透明义务、上市公司的贪腐悬疑……一桩桩、一幕幕无不引人关注。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此“哈药六宫”既不是完工于今年、也不是开建于当前,网友还是将此“旧闻”挖出来——这既说明网络时代,监督无处不在,也说明在既有的监管体制上,公众还是多有无力感,只有挖出类似的“花边”,才会倒逼出“治污”、“毒水”、“分红”等事件上的正义与公平。 

15、拿环境来换钱的哈药六厂 “贴金”艺术催生高药价

来源:四川卫视2011年09月09日 钱夙伟

http://roll.sohu.com/20110909/n318898106.shtml

   “艺术”是哈药六厂的什么注脚?

  哈药六厂生产的“纯中纯”饮用水致癌物超标风波尚未过去,该公司又因办公楼豪华装潢赛皇宫而引发多方质疑。近日,一组题为“哈药六厂豪华赛皇宫”的图片在网上疯转,照片显示其主楼是凡尔赛宫的装修风格,走廊内全是实木雕刻,并用金箔装嵌。(9月7日 人民网)

  昨日,哈药六厂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网上的图片确实是哈药六厂主楼照片。但其解释是:“(那里)并非办公地点,而是哈药为了做公益事业而建的中国最大版画博物馆。”而“皇宫”装潢不是奢华是艺术。

  但据记者随后在哈药六厂官网上注意到,该公司的确设立了版画博物馆,并公布了多张博物馆内景图,但装修设计与一般白墙展厅无异。反倒是“皇宫”系列照片中包括会议室等办公场所,这不禁令人疑惑:到底哪种装潢才是真正的博物馆?

  其实,就算“皇宫”确是“版画博物馆”,又何必“凡尔赛宫的装修风格”?既然“黑龙江是北大荒版画的发源地”,而所谓“北大荒版画”,顾名思义,其风格也应当是朴素的、朴实的,那么,应该有着北大荒泥土气息的作品,难道还需要一座洋派的“凡尔赛宫”来收藏吗?

  显然,即使不是借“版画博物馆”来营造自己的“皇宫”,不是借“艺术”来为自己的奢侈挥霍遮人耳目,也是对“艺术”的亵渎和糟蹋。当然,“北大荒版画”不仅因此蒙羞,更因被当成了奢华的“替罪羊”而蒙冤。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哈药六厂所谓“艺术”的背景。哈药六厂属国有控股企业,每年只缴5%的红利,却花重金建“皇宫”;而与此同时,哈药六厂屡曝污染丑闻,最新的一桩是,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哈药六厂3月11日生产的“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被检出潜在致癌物溴酸盐超标。难怪有网友称,“在处理自己的排污问题时说没能力,原来把钱都用在豪华装修上了,不过这也解释了药价为何总是居高不下”。

  哈药六厂当然不会认同这样的“联系”。但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使用,必然有个轻重缓急。哈药六厂的“艺术”是不是其“致癌物超标”饮用水的绝妙注脚?答案不得而知。

  有钱“贴金”无钱治污,哈药该吃啥药

  近日哈药集团排污问题被曝光,环保部门曾多次要求其限期治理,但始终未能彻底解决。对于何时能够异地建厂,哈药总厂曾表示会因投资巨大导致企业亏损,希望政府给予政策支持。据悉,该集团年广告预算超过5亿元,而环保预算仅为1960万元。(6月9日《北京日报》)

  哈药集团的行为让人费解,有那么多钱做广告,往自己企业脸上贴金,却怎么会没钱来治理污染?

  哈药集团的行为更让人愤慨!媒体曝光的哈药集团偷排乱放可谓肆无忌惮:工厂周边废气排放严重超标,恶臭难闻;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因检修没有完全启动,污水直排入河,导致河水变色;大量废渣要么不分地点简单焚烧,要么直接倾倒在河沟边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对药厂相邻区域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显示,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氨气超标20倍。

  而且,这种水陆空立体排污,已非一日。早在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均有哈药总厂刺鼻气味影响周边居民的报道。哈药方面虽屡次称即将解决问题,但居民投诉却一直不断。

  2010年年报披露,哈药股份投入约1960万元用于治污。然而哈药总厂仍在“哭穷”。去年11月,有居民在网站上询问,“"哈药怪味"何时了”。哈药总厂称,由于异地建厂的投资巨大,原料药产品的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微薄,预计投产后2~3年内将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极易造成企业处于亏损境地,造成企业无法生存的后果。”就在“哭穷”的同时,哈药股份广告费用出手不凡:去年达5.4亿元。而此前的2008、2009年广告费用均在4亿元以上。

  一方面斥巨资做广告,一面却声称无钱没法治理污染。这是企业真实的现实,还是明显的狡辩?稍具常识的人就可以得出结论。

  近段时间以来,企业污染环境的重大事件频频发生:浙江余杭水污染事件、河北元氏县化工污染事件、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令人触目惊心。这些企业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液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甚至灾难,这也是稍具常识的人,当然包括那些具有经营头脑的企业负责人,都可以作出的判断。

  现实中类似的企业,还有不少。为什么一些公认的污染企业能在公众质疑与投诉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危害环境安全与公众利益的“庞然大物”?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存在于社会整体之中的企业行为,其经营行为必然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影响,在经济学中这种影响被称之为外部性。经济学家曼昆教授对此的解说更简洁:“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看做是追逐利润的“经济人”,往往更多地会考虑内部利益而非外部效应。换言之,企业对外部造成的环境损害,如果不通过制度设计转化为企业自身的成本,企业是不可能真正重视与感知治理污染的紧迫与重要。

  越来越多企业污染的案例表明,如果不从根本上阻止与约束企业摆脱治污成本的冲动,就不能遏制企业污染的行为,就难以避免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

因此,要改变企业肆意排污的乱象,不仅要扬汤止沸,更要釜底抽薪,要让企业切实为污染造成的损害买单。所以,政府应就企业外部效应问题进行更合乎市场规律的制度干预,如切实加强排污收费、公害赔偿的执行力度等,把破坏环境与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转化为企业生产经营必须付出的成本,让企业背负这些成本经营,而不是在无偿或廉价破坏环境中膨大,更不能出现有钱挥霍、贴金,却无钱治污的荒唐闹剧。(尹于世)来源华声在线)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