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6
八月二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黄河十年行2011连续报道:
1、绿家园志愿者: 黄河十年行2011之十——沙漠里的黑色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dysj/view/96098.html
专题报道:
2、新华网: 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已发现16个渗漏点
http://news.163.com/11/0826/10/7CCJVMF500014JB5.html
3、新京报: 海洋局代表国家向康菲索赔 曾8次约谈康菲管理层(马力)
http://env.people.com.cn/GB/15512608.html
4、人民网社会频道:海洋局对康菲提出新要求 16省市相关方均有权索赔(杜卓轩)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5515464.html
5、经济参考报: 海洋局酝酿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报告 索赔依据明晰(梁嘉琳)
http://energy.people.com.cn/GB/15513118.html
6、中华工商时报:康菲公司:“漏油”无碍在华业务
http://www.cbt.com.cn/a/xinwenzhongxin/hongguan/2011/0825/17966.html
7、中国经济新闻网:渤海漏油索赔陷取证难渔民寄望政府力量(张一鸣)
http://www.cet.com.cn/wzsy/ycxw/ycxw/305477.shtml
8、中国青年报: 治渤海漏油,政府该出重拳了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8/26/8696090_0.shtml
9、新民周刊: 渤海溢油真相追问
http://biz.cb.com.cn/12716612/20110825/263018.html
10、京华时报: 溢油事故要坚决索赔维护的是权益更是尊严(陈健)
http://env.people.com.cn/GB/15512938.html
11、大洋网: 康菲可能再度无视海洋局“最后通牒”( 汤嘉琛)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8-26/154623057039.shtml
特别策划:
12、搜狐绿色: 绿色榜样Vol.16:陆良化工铬污染 问题血燕含毒
http://green.sohu.com/20110824/n317254028.shtml
环境资讯:
13、新华网: 我国气象灾害年均造成经济损失2000余亿元(徐旭忠)
http://env.people.com.cn/GB/15519890.html
14、中国能源网: 开展重点湖泊生态环保试点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91195
地方信息:
15、东方网: 上海上空7天3次弥漫异味 万元环保有奖举报下月实施(攀姝倩)
http://ld.eastday.com/l/20110826/u1a914957.html
16、中安在线: 合肥修订水环境保护条例 违法排污会丢钱丢脸(姚一鸣)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8-26/3286635.shtml
南方周末绿色专题:
17、南方周末: “血燕”: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吕明合 胡清)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511
18、南方周末: 合肥跃居中国面积最大城市——“吞”了巢湖,“肥”了合肥(吕宗恕 沈念祖)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512
19、南方周末: 电解铝西进隐忧(袁瑛 史秋娟)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528
20、南方周末: 绿色会计,谁敢先行?(孟登科 胡清)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516
深度报道:
21、中国环境报: 持续干旱背后的生态之殇(刘晓星)
http://www.cenews.com.cn/xwzx/sj/201108/t20110825_705578.html
22、三联生活周刊:政府公众与化工企业环境博弈:公众处弱势地位(李伟)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8-26/142023056391.shtml
23、半月谈网: 微微小利不可图——曲靖“铬污染”带来的启示
http://im.banyuetan.org/rtdj/hot/110826/51667.shtml
24、21世纪经济报道:地下水治理十年大计划:头五年先摸底“体检”( 耿雁冰 葛育民)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26/yOMDY5XzM2MDEyOA.html
环境评论:
25、中国环境报: 恒山为何被破相?(何勇海)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108/t20110825_705571.html
26、长江日报: 填海造钱,牺牲的是环境
http://news.cjn.cn/cjsp/fy/201108/t1416297.htm
27、人民网: 谁来肃清品牌服装的“时尚之毒”?(崔中波)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97_22997.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黄河十年行2011之十——沙漠里的黑色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08-26 汪永晨 周晨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dysj/view/96098.html
2011年8月21日,为了拍有着湍急水流的黄河,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了兰州市中心的黄河边。黄河在这样一座大城市里不改自己的性格与风采,要说也真不容易。前些年黄河水在这里虽然如此之急,但污染得是被人形容成黑色。而今天我们看到的黄河水,是黄色的。
兰州黄河边的早晨
太阳从黄河上升起
远处是黄河大桥,近处是晨练的人们
黄河十年行今天从兰州出发,沿黄河向宁夏走去。领队赵连石说,如果说在源头的黄河是自然的河流,那么兰州之下的黄河则是农耕的河流、工业的河流。
大山被种成了这样
这也是绿化
从兰州城区出来,去向机场的高速公路两旁,路边可能看得出当地人花了不小的力气在绿化着。生态学家王海滨直斥这是形象工程。王海滨指着山体的淤地坝说,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黄土广布,具有质地均匀、结构疏松、透水性强、易崩解、脱水固结快等特点。可以防治水土流失、滞洪、拦泥、淤地 ,减少入黄泥沙。现在,有关部门以退耕还林的名义,将淤地坝上的本土植物铲除,代之以绿油油的针叶林。
这样的“染”色为的是什么?
是种树,还是种“数”
大山的本色和人为“涂”上的色彩
王海滨说,为了给路过机场高速公路两旁的客人留下好印象,很多单位包片植树,将一片片四季常绿的针叶林种植在道路两侧的山上。其实这些针叶林并不是本土植物,要靠大量的浇水来维持。本土植物长期生长在本地,形成了一层生态保护壳,一旦外来物种代替本地物种,就会随之破坏这层保护壳。本地植物难以生长,外来植物一旦供水接济不上死去,就会造成地表裸露。
这些年每当到兰州,看到这样下大力气做的事,我都会深深地感到遗憾。也和当地人探讨过。可是除了兰州的民间环保组织绿驼铃的几位朋友对此也有质疑以外,兰州人大多都说:种还是比不种好。今天听到生态学家的这番话,我想以后再和兰州人说起这片山时,我又可以多些理论依据。
对此,我们的领队赵连石也回应说:植物的驯化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的时间,本地植物是最好的选择。以外来物种来代替本土物种,可能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发生混乱。
大巴课堂上,同行者最后比较一致地说,有关部门真是好心办坏事!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既破坏了生态,又破坏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形象,何必如此呢?
人工湖
省级运动会将在这里召开
离开兰州不远就是白银市,白银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我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地级城市。据史料记载,白银矿藏的开采,始于汉代,明朝洪武年间,官方曾在现市政府驻地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有“日出斗金”之说,白银缘此而得名。又因铜矿储量和开采在全国地位显著,得“铜城”别名。白银地区富含铜、铅、锌、金、银等金属矿产,产出硫磺、煤炭、石膏、石灰石、芒硝、氟石等非金属矿产。如今的白银市,随着矿产资源的衰竭,已经进入到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的行列。
可是,我们一到达白银市,就对转型发展的这座城市,有了深深的忧虑。
我们的大巴一到白银市,首先看到一排气势磅礴的体育场馆,场馆悬挂的条幅显示,这里正在举办一个大型运动会。场馆对面,是一个低洼的正在施工的人工湖,湖里的四周正在硬衬。
“这是要做水幕电影,这是西部城市最流行的建筑群,一个体育馆、一个体育场,一个能做水幕电影的人工湖加喷泉,这是当地人认为的向世界大都市靠拢。长期在西北考察的赵连石说:这些城市大搞水岸经济,耗水经济,完全不考虑黄河水资源的紧张。动不动就建一个人工湖,没水就拦一个橡胶坝。”
“有了这些所谓的公共设施,就想变成世界城市吗?”时代周报记者严友良质疑道。
“规模最大、设施最好,不是世界城市。真正的世界城市是良好的人文环境、良好的历史积淀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严友良指出。
我们在无法短时间内评论一个城市的人文环境和历史积淀。但却可以轻易感受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当我们穿行在灰蒙蒙白银市区时,大巴课堂上,大家对此发表着各自的看法。
是小河不幸长在了工厂旁,还是工厂建了以后小河成了这样
小河还要继续流向大河
我们路过的这条小河是在即将离开白银市时,看到桥下的河水呈非正常的碧绿色。再看周围一排排烟囱林立的工厂环绕,我们停下了车。一下车就闻到刺鼻的化学气味。随即走到路边一家正在制作帐篷的小工厂旁。问了后我们得知老板叫刘振声,今年七十六岁了。
刘振声是七十年代跟亲戚来白银工作,从事锅炉导热管的设计的工程师。脑筋灵活的他及时发现商机,盘下了一个濒临破产的锅炉厂。后来锅炉厂也倒闭了,他就在原来的厂址上搞起了蓬布作坊,为帐篷厂提供篷布。他雇佣了四个工人,每人月薪1500,包吃住,全年下来有四十多万的毛利。
工人中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叫包爱花。她第一次见外国人,但和丹麦社会学家米晓琳十分聊得来,在米晓琳的请求下,包爱花同意我们走进了她住的地方和工作间。不过,她是一边说着,太脏了,太乱了,别拍吧一边带我们走进的。
我们尊重她没有拍照,但是我们也不明白为什么生活在这里的人,就不在意自己生活的空间呢。为什么就让自己住在那么脏,那么乱的地方呢?
我曾经和我们同行的美国志愿者艾坚恩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认为是文明程度的问题。人吃饱了以后,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空间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当时我不太同意他的说法,可是我也没有足够的理由提出我的反对,今天,这对我来说仍然需要思考。连自己的家都不在意的人,还能在乎周围的环境吗?只关心自己的家,在意自己的家,却不在乎外面的环境,不在意大自然,这各是在什么文明阶段呢?
路边的小工厂
黄河十年行2011的记录
“这是化肥厂、那是白银公司的水泥厂、那是硫酸厂,硫酸厂两年前停产了。”看我们对河里变了色的水有兴趣,刘振声指着对面的工厂一个个说。
“好得多了,原来这地方待不成人,基本上人人都有哮喘。”刘振声说,从1999年开始,污染在逐渐好转,自己的哮喘病就是前些年落下的,一过十一就喘的厉害。
硫酸厂的烟囱仍然在冒烟,严友良说他疑似看到了紧邻河边的硫酸厂排污池,同行者数人准备去硫酸厂里了解清楚。
来到这个名为王岘硫酸厂的厂区,刺鼻的气味让人差点喘不过气来,厂里的临时负责人一口咬定那是蓄水池,不是排污池,并亲自把我们带到水池现场去察看。
“这肯定是上游白银公司排出的污水造成河流污染,我们做硫酸是从河里取水的,不排污。”
“我们的防护措施很好,不会渗漏、渗透到河水里的。”
硫酸厂负责人王碾辩称。
当随行的记者们问起为什么停产两年还要生产时?
王碾支支吾吾,说停产了两年,后来又说是响应国家政策又开了。
黄河十年行在进入白银和离开白银的观察中,深感白银市的转型发展,任重而道远。
离开城市
天下黄河富宁夏
路边的西瓜地
离开白银,我们的车驶入宁夏中卫市。中卫地形复杂多变,南部地貌多属黄土丘陵沟壑,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北部为低山与沙。中部黄河冲积平原——卫宁平原得黄河灌溉之利,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黄河完成了“几”字型的第一个大弯,从甘肃进入宁夏。沙坡头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 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 路轨被沙埋住,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这项工程 取得了成功,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 起了绿色的波浪 ,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这一治沙成果引 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治沙专家慕名前来考察。到了20世纪80年代,旅游部门发现沙坡头有着独特的景观,便将它建成一 个颇具特色的游览区。《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中国最美的地方”宁夏沙坡头入选。
沙漠里的绿色
沙坡头
网格
关于沙坡头的治理,领队赵连石有不同意见,赵认为,沙漠是地球上一个自然形成的环境地质类型,它有自己的规律,为什么人为的力量要去干扰它,去改造它?
这是一个我们人类逐步认识自然,治理自然的事,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黄河十年行赶到沙坡头的时候,牧民巴伊尔已经等候多时。巴伊尔是阿拉善左旗腾格里镇的牧民,他在网上看到关于黄河十年行的报道,主动联系了绿家园北京办公室,并通过绿家园办公室跟黄河十年行取得了联系。
这片沙漠里要建工业区
这里本是沙漠
巴伊尔想让我们看看腾格里沙漠工业园区的情况。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虽然黄沙漫漫,但却充满生机。领队赵连石带我们看腾格里沙漠里的沙枣,在沙漠里能长成高大的沙枣树,一棵沙枣即使树体大部分已经干死,但是只要有一点雨水它就会再次发芽,开花、生长。
沙枣
生命与“死亡”同体
这是一个生态系统
赵连石说,可能七年都没有雨水,第八年下了一点雨,它也能长出绿色,沙漠里有限的绿色就是这样给无限的黄色涂抹着希望。此外,腾格里沙漠还有中国草原上特有的白骆驼。
骆驼的脚印
坐在车上拍到的白骆驼
巴伊尔等着我们的原因,并不是让我们看沙漠里植物和白骆驼。据巴伊尔了解,腾格里沙漠深处正在规划一个巨大的工业园区,他家的牧场已被强行征用。
“咱们牧民,年级大一点的整天哭鼻子,流眼泪,祖祖辈辈在这放骆驼过来的,突然就不让我们放牧了。”巴伊尔说。
但是,开发的趋势似乎不可阻挡,巴伊尔把我们带到一个四面插满旗子的地方,临路的位置还竖起了一幅巨大的工业园区地图。“总共有34家化工厂,过亿资产的有4家。可是征地时,只给每户牧民两万块钱就让他们搬家。怎么能只给这么少?让我们怎么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也就是600人,34家大的企业,对我们这600牧民就是给两万块你走人,他们看到了沙漠这块地盘,我们世世代代住在这的生活、文化完全没有放在他们的眼里,有钱人怎么能这样?挣钱怎么能这么挣?在沙漠里搞开发,就这样开发吗?”巴伊尔一口气向我们提了这么多的疑问。
开发中的沙漠
圈地
挂旗
巴伊尔告诉我们,还有一点更气人的是:当地政府通过换证的方式把牧民手中的1998年颁发的《草场使用证》换发成2008年颁发的《草场经营证》,并虚报禁牧的面积,为大企业的无序开发提供便利。
无奈的牧民
在沙漠里推出一条路
探矿在沙漠
在巴伊尔的带领下,我们看到因探矿而被挖开的沙山,那一条条的深沟令人心痛。然而,探矿采矿不过是将沙漠开膛破肚。更令人心碎的是,部分化工厂草草地在无人烟的地方建几个足球场大小的池子,每天将污水用汽车拖进去,直接把污水排到沙漠深处的污水池。一车一车化工厂的污水就这样倒在了沙漠里,把黄色的沙漠变成黑色的污水池
(巴伊尔提供)
如果说,尚未动工的腾格里工业园区对沙漠还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或说那也是一种发展。可挖坑和污水排放在完全是原生态的沙漠里,不知是否可算是对腾格里更实质性的伤害。
巴伊尔带着我们往这片黑色的水池子走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他告诉我们走十分钟就能到,你们去看了就知道他们把沙漠弄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在沙漠里摸黑走了十分钟,又走了十钟,听着他在不远处说:到了!可我们还要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再走。那一刻,我们每一个人都原谅着巴伊尔对我们的“诱惑”。
终于走到时,天已经黑得可用得上伸手不见五指这个词。不知是阴天还是什么,天上也没有星星。
带着刺鼻味道的污水是一车一车地拉到这儿,倒在这儿的(欧嘉麟拍)
这里本是沙漠(欧嘉麟拍)
这张两张照片,是同行的欧嘉麟用暴光25秒拍下来的。如果是白天,我们可能还会拍到更大面积的,染了黄沙的黑。
时代周报的严友良说,在沙漠深处建工业园,不是为了逃避战争,而是为了把工业污水排向大草原和牧场,这真是奇闻。
因为牧场被征用、破坏,空气和水源被污染。腾格里工业园附近的牧民对未来的生活十分渺茫。
“我们现在也不反对你们开发建设了,最起码给我们一个合适的住的,活的地方吧?”巴伊尔说。
黄河十年行在腾格里沙漠采访
黄河十年行2011在腾格里沙漠记录
沙漠里的小花重要吗?
我们一行人从腾格里沙漠出来,已是深夜,我们要赶往沙坡头那户要跟踪十年的移民家。明天我们要采访一下这家因旅游业的发展,给家里生活带来的变化,及宁夏的灌溉系统。
2、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已发现16个渗漏点
来源: 新华网2011-08-26
http://news.163.com/11/0826/10/7CCJVMF500014JB5.html
核心提示:8月26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表示,康菲公司25日承认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海床又发现新的油污(含油基泥浆)渗漏点,这些渗漏点与前几日发现的渗漏点为同一来源。截至目前,C平台附近先后共发现渗漏点16个。
新华网青岛8月26日电 记者26日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在北海分局监督、督促下,康菲公司25日承认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海床又发现新的油污(含油基泥浆)渗漏点,这些渗漏点与前几日发现的渗漏点为同一来源。截至目前,C平台附近先后共发现渗漏点16个。
8月25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综合卫星、飞机、船舶、平台值守海监执法人员等多方的监视监测信息显示,B、C平台继续处于停产状态;B平台附近未发现油花溢出,B平台集油罩回抽液体16立方米,含油量约5.4升,说明B平台溢油点仍有油污溢出;C平台附近仍有油花持续溢出,附近海域发现油带。
现场执法人员及时督促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进行清理回收。截至24日,C平台附近海床累计回收油污387.4615立方米,占已发现油污的96.87%。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综合卫星、海监飞机、海监船舶监测信息表明,8月24日,蓬莱19-3油田监测海域表层海水石油类浓度较高。高值区主要位于C平台海底油污清理现场,平均浓度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属各中心站、海监支队、环渤海三省一市海监队伍、监测机构继续对近岸海域及陆岸区域进行巡视,近岸海域未发现新油污登陆或漂油。
3、海洋局代表国家向康菲索赔 曾8次约谈康菲管理层
来源:《新京报》2011年08月26日马力
http://env.people.com.cn/GB/15512608.html
昨天下午,国家海洋局召开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置情况视频通报会议。国家海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蓬莱漏油污染5500平方公里海域,国家海洋局将代表国家对康菲公司进行生态索赔。
870平方公里海域水质为劣质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在通报会上表示,这次溢油事故是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环境生态事故,如不能对事故进行妥善处理,必将使海洋遭受严重的生态灾难。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说,在此次溢油处置全过程监管中,国家海洋局及北海分局约谈康菲公司管理层8次;责令康菲公司按期完成彻底查找溢油点、封堵溢油源的要求类传真30份。先后调集8艘海监船舶,航行3万多海里。
王飞透露,从6月4日到8月23日,共有5500平方公里海域受到污染。其中,水质达到劣质的是870平方公里。
海洋局称正收集生态损害证据资料
对于康菲公司“尚未收到索赔要求”说法,刘赐贵说:“国家海洋局代表国家向事故责任方提起海洋生态损害索赔诉讼,我们阶段性索赔时间是6月4日—8月31日,这段时间对海洋生态损害进行资料证据收集,对损害进行评估。9月1日后,对生态造成的影响与损害,我们将另外索赔。”
“8月31日,是国家海洋局向康菲公司提出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的‘大限’,也是处理这次溢油事故的关键时间点。”刘赐贵说,“如果康菲公司无法按期完成事故处理,我们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
4、海洋局对康菲提出新要求 16省市相关方均有权索赔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2011年08月26日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5515464.html
人民网北京8月26日电(记者杜卓轩)据央视报道,国家海洋局25日就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召开专题会议,对康菲公司事故处置提出最新要求,并着手生态索赔诉讼。
国家海洋局再次要求,康菲公司对于溢油点的处置必须达到两个彻底: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在8月31日前完成。
针对渤海溢油事故的生态索赔问题,国家海洋局提出坚持两个切实:切实依法维护渔业渔民的合法权益,切实依法维护国家海洋生态环境利益。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如果康菲在规定时间完成不了两个彻底的要求,海洋局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这种措施一定会比过去更加严厉。
目前,由国家海洋局牵头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正在抓紧取证,为鉴定事故级别做准备。
除了国家海洋局代表国家,向康菲公司提出国家生态损害索赔之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各有关方都有权利向损害方提出损害索赔。这意味着,25日参加海洋局专题会议的沿海16个省市政府,当地的养殖协会甚至渔民个人都有权利提出索赔。
截至目前,渤海溢油事故已造成5500平方公里海面遭受污染,其中,劣4类水质海面超过870平方公里。为督促康菲公司加快清污进度,国家海洋局启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海监船舶结合的办法,对溢油处置进展实施立体监视监测。但康菲公司对事故处理进展缓慢,溢油处置方法被国家海洋局认为是临时性和补救性的措施,难以治本。
5、海洋局酝酿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报告 索赔依据明晰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1年08月26日 梁嘉琳
http://energy.people.com.cn/GB/15513118.html
面对溢油类型属国内首例的涉外民事诉讼,国家海洋局25日召开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以下简称“溢油事故”)处置情况视频通报会议。海洋局副局长王飞表示,目前正按照有关规定聘请律师,同时准备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报告,开展进一步的证据收集工作。
王飞说,将在此基础上,根据《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以下简称《技术导则》)等标准进行科学评估,估算此次溢油事故造成损害的生态赔偿金额,并代表国家向康菲公司提出生态损害索赔要求。多位接受采访的法学家对此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上述溢油事故的索赔依据日趋清晰。
一位曾参与国家海洋局关于康菲漏油事故生态损害索赔内部论证会的专家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索赔额度的确定,在于确定生态损害的覆盖面,以及这种损害是否可实现人工干预(清污、修复等)。该专家称,不排除跨国油企通过不断提出新的证据来转移视线,或者运用大量技术性细节扰乱司法判决,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应对准备。
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孙佑海提出建议:首先,生态索赔的起诉主体应从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放宽到公益性环保组织;其次,要明确生态索赔主要追究的是作业方(即康菲公司)还是权益最大持有方(即持有溢油平台51%权益的中海油);第三,赔偿标准的确定要从技术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在7月初的新闻发布会上曾提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处以3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这一点被媒体解读为“国家海洋局最高只罚康菲20万”,并据此提出“20万罚单凸显立法滞后”的观点。
该观点被多位受访的国家海洋局人士否认。
广东海建律师事务所主任许光玉对此澄清道,20万上限的罚款属于行政处罚,与生态损害、经济损失的索赔是两回事,后者肯定远远高于20万元。“而索赔额度的多少,是举证能力问题而非法律缺失问题。这方面国家海洋局颁布的技术规范即《技术导则》就显得至关重要。关于生态损失程度的证据走到哪,索赔额度就相应走到哪。”
许光玉曾在“天津塔斯曼海轮相撞漏油事件”中代理天津市原农办渔政处发起渔业经济损失索赔。该案被视为中国第一起由政府出面、运用本土法律成功进行海洋生态损害索赔的案例。他表示,目前最高法的司法解释仅针对船舶漏油,在钻井平台溢油方面我国尚无任何法律法规可依,即便未来追加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根据不溯及既往原则,也无法适用于此次溢油事故。
国家海洋局一位知情人士25日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并非如外界所想的那么“不健全”,完全可以解决此次溢油事故中的生态损害索赔问题。
《海洋环境保护法》指出,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曾据此表示,将代表国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溢油事故责任方提起海洋生态损害索赔诉讼。
“环保法修订研究”课题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曦指出,如果国家海洋局在2000年《海洋环境保护法》施行之后,能够及时制定《海洋生态损害国家索赔条例》等法规,哪怕是针对钻井平台溢油事故制定部门规章,也不至于如此被动。《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上述条例的草案建议稿已完成,将对海洋生态损害索赔的定义、主体、流程以及权责划分等进行细化。
王曦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可针对海上溢油重大突发事件作出决议,要求国务院授权国家海洋局在进行索赔中,将生态系统的中长期损害考虑在内,这有助于大大提高索赔额度。
北京律师贾方义日前向青岛海事法院、天津海事法院提起公益诉讼,要求中海油和康菲石油参照BP公司判例设立100亿元的赔偿基金,进行生态赔偿和生态恢复。但截至8月24日两法院仍未回复是否立案。
6、康菲公司:“漏油”无碍在华业务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08月25日
http://www.cbt.com.cn/a/xinwenzhongxin/hongguan/2011/0825/17966.html
24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对本报记者表示,渤海湾漏油事件不会影响其在华业务;康菲公司致力于在华发展的整体战略,不会改变。
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情严峻的司徒瑞再次向中国的社会与公众致歉,这距离8月19日康菲中国首次就渤海湾漏油事件道歉仅过去5天时间。
业内人士分析称,司徒瑞此举意在对前一时期漏油封堵又漏油所导致“不负责任形象”的修正。而自6月4日发生渤海湾漏油事件以来,有媒体宣称:“此事故有点像没完没了的肥皂剧,不见剧终的迹象。”
司徒瑞在会上介绍说,现在的渗油点发现渗出原油,均为海床浅层残留油气混合。现在新渗出的油滴每天总量为2公升。而目前油基泥浆已清理了95%,预计将于8月31日清理完毕。
来自康菲中国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其检测到B平台漏油18立方米,C平台漏油97立方米,共计渗漏总量为115立方米,油积泥总量为400立方米。而溢油事故共溢出原油700桶,矿物油基泥浆2500桶。
值得关注的是,8月31日也是国家海洋局给康菲中国下达“清污”的最后期限。而由国家海洋局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等7部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正在彻查事故缘由,对其影响和损失进行评估。
渤海湾漏油事件发生以来,社会与公众一直在关注国家监管部门对此事件如何给予处罚,更有舆论倾向“相仿美国对BP漏油事件的严厉做法”。而若真按那个惩罚标准,渤海湾漏油造成的840平方公里海域污染,康菲中国将受到46.7亿人民币的处罚。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近日已公开选聘渤海溢油索赔案件法律服务机构,启动法律诉讼前的证据收集、取证等准备工作。媒体将此称之为“监管部门迈出诉讼第一步”。
此前,北京律师针对蓬莱溢油事件发起100亿元公益诉讼。司徒瑞在会上表示:“我们现在没有收到任何关于赔偿的要求,如果接收到赔偿要求,会给予考虑。”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清污正在进行,调查取证也在进行,污染评估尚未结束,因此对康菲中国后续赔偿,尚无一个明确的定论。“渤海溢油是否是人为责任,也将在调查后以报告形式提交中国监管部门。”司徒瑞强调说。
导致蓬莱溢油事件的是蓬莱19-3油田。据了解,中海油是其承包商,而康菲中国是其作业方。而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服更为康菲中国提供包括钻修机总包合同等多项服务。
巧合的是,就在康菲中国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同时,中海油服对外公布的2011半年报中,其上半年营业收入83.57亿元,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20.71亿元。而油田技术服务业务受市场影响作业量有所下降,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降低22.6%,减至17.43亿人民币。
7、渤海漏油索赔陷取证难渔民寄望政府力量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1-08-25 张一鸣
http://www.cet.com.cn/wzsy/ycxw/ycxw/305477.shtml
8月23日,来自河北乐亭的四个海产品养殖户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北京东四环附近的一座写字楼,面对着50余家媒体和诸多律师、环保组织,他们却对索赔信心不足。
律师预计渔民损失上亿,渔民索赔信心不足
“我们的损失很大,每亩养殖场的直接损失就达到两万元,但对于赔偿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期望康菲公司能够积极赔偿。”来自乐亭的海参养殖户老苟一面举着受污染养殖场的照片,一面无奈地叹气。他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坦承,律师告诉他们诉讼并不容易,获得赔偿的时间可能拖得很长。
自中海油康菲蓬莱油田6月发生漏油事故以来,渤海沿岸一些渔民养殖的水产已出现大面积死亡,河北乐亭、昌黎的海产品养殖区是其中受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但康菲公司似乎并未感受到渔民迫切的索赔需求。同一天上午,距离老苟所在写字楼仅20分钟车程的一家酒店里,康菲公司中国区总裁司徒瑞在媒体发布会上表示,现在还没有收到有关赔偿的申请,也没有收到来自法院的传票。
为何渔民的索赔诉求,在事发近3个月后,依然未能触动康菲公司的神经?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赵京卫23日晚间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说,取证难是诉讼迟迟未能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盈科律师事务所代理了河北乐亭、昌黎近200名海产养殖户的诉讼请求,赵京卫估计这部分渔民的损失将高达亿元。“下一步我们将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沟通,进一步获得有价值的资料信息;同时扩大与鉴定机构的接触范围与深度,尽快确定鉴定的项目内容。”
康菲取样结论或与海洋局大不同
依据康菲方面提供的信息,该公司在渤海及沿海抽取的56个样本,通过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检测的结果显示,仅两个与蓬莱19—3B平台相关,另有3个疑似与C平台相关,这5个样本均不在乐亭、昌黎养殖户的养殖区。
康菲的检测结果显然不利于渤海沿岸乐亭、昌黎渔民维权。发布会上,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追问帮助康菲公司出具检测结果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名字,以及是否属于国家海洋局认可的机构时,康菲公司健康、安全和环保总经理许先宏表示,按照与第三方的合同约定,不能透露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的名字。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副教授、海洋生物专家王亚民相对乐观,他向本报记者分析说,即便康菲采集的沿线油污样本并非来自蓬莱油田,从海水的流向也可以推断出蓬莱油田溢出的油流向哪些海域,这将为现场采集的样本提供有效补充。
王亚民提醒记者注意,蓬莱油田的原油为重质低硫高酸性原油,被泄漏到海水中后,高酸性原油将改变海水的PH值,一些对酸性敏感的双壳贝类最容易受到损害。
23日的发布会上,康菲公司并未回应蓬莱油田的原油是否为重质低硫高酸性原油。此前曾有媒体报道7月份河北乐亭县出现大量贝类死亡。
国家海洋局已经对蓬莱19—3油田漏油后的海域进行严密监控。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国家海洋局对此事高度重视,在取样上非常充分,“对渤海的大部分区域都有检测,甚至同一地点的不同水层都有取样,现在取样工作依然在进行当中,最终的结论与康菲公司的差距很大”。
但无论渔民、律师事务所,还是第三方环保组织,想要获得国家海洋局的权威信息却并不容易。多位代理过渔民诉讼的律师向记者证实,国家海洋局的许多数据涉及国家机密,大部分不向律师和社会机构公开。
推动民间诉讼,取证难题待破解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已在筹备针对中海油康菲蓬莱油田漏油事件的公益诉讼。据参与竞标的浙江之海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童登勇透露,9月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将确定最终的律师团队,形成一个律师事务所主导、其他几个律师事务所配合的诉讼团队。
“目前国家海洋局发起的生态索赔已经处在汇总资料、评估方案阶段,下个月将确定律师团队,诉讼的进展将很快。”童登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但国家海洋局正在筹备的生态索赔与渔民并没有直接联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国家海洋局可以作为生态索赔主体,而渔民的损失则需要通过渔业部门维权。
童登勇表示,在一些地区,海洋部门与渔业部门是同一个部门,但在上层,国家海洋局与渔业局却是分开的,这对渔民的索赔不利。他建议,将生态索赔与渔业索赔结合起来做,“两者可以适度分离,同时有机结合”。
河北乐亭的养殖户们,已多次承受海洋污染之痛。6月底中海油康菲渤海漏油事件刚被媒体曝光时,当地的养殖户曾经一度排斥媒体,他们担心被曝光后,海产品陷入滞销。
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蓬莱油田漏油之前,渤海沿线养殖区的海域已经受到过其他污染,所以康菲才会坚持说,在沿线收集的大部分样本都为燃料油而并非来自蓬莱油田的原油。
环保部下属的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长顾问吕克勤向本报记者指出,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已不足以解决污染损害,法律诉讼将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但是我国的环境诉讼,特别是海洋污染诉讼往往面临取证难、鉴定难的问题,克服这些现实困难,对推动民间诉讼顺利进行很重要。”吕克勤指出,如果由国家行政机关发起诉讼,面临诉讼成本偏高,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因此在渤海漏油事件中推动民间诉讼很重要,这首先需要破解取证难题,亟待相关政府部门的介入。
8、治渤海漏油,政府该出重拳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8月26日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8/26/8696090_0.shtml
2010年6月16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后57天,事故的责任者英国石油公司(BP)同意创建一笔200亿美元的基金,专门用于赔偿漏油事件的受害者。与此同时,BP的封堵漏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8月25日,我国渤海海域蓬莱油田溢油事件发生已近80天,已污染超过800平方公里海面,且仍在扩大,但肇事方——美国康菲国际石油有限公司收到的仅是20万元人民币的罚单,相关赔偿仍无音讯。
政府清污 康菲埋单
康菲公司8月19日在官网上发表声明表示歉意,并承诺在8月底完成海底剩余矿物油油基泥浆的清理,但8月20日蓬莱油田又发现新的漏油,康菲承认有9处渗油点。8月24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承认,在现在的渗油点发现渗出原油,均为海床浅层残留油气混合,现在新渗出的油滴每天总量为两公升。
“照现在的情形看,到我国政府强有力介入的时候了,不能再听从私人公司的打算。”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单红军教授认为,“这不只关系私人权益,事实上已经侵害到了我国的公共利益。康菲公司如果不愿意做,我国政府应该尽快组织专家队伍,首先阻止继续漏油,所有费用最后由康菲公司承担。”
事实上,这种做法在船舶油污处理中被经常使用。根据《海事交通安全法》、《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管理条例》,外国船只发生油污泄漏或者出现油污泄漏的危险,不管船主愿不愿意,我国海事局都可以派出清污船,清污费用由对方承担。
据单红军介绍,在美国法律中,船舶的上述情形也适用于钻井平台,而我国目前针对钻井平台的立法还处于空白。“但我们可以依据的是《海洋环境保护法》,公司做不到,我国政府可以先行抢修。这么长时间渗漏得不到控制是不可想象的。”
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之初,BP公司“对爆炸的规模、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以及对沿岸居民生活的影响都轻描淡写,对堵漏进程也始终保持着不知哪里来的盲目乐观与自信”。但没过几天,随着美国政府的介入,漏油真相、漏油速度和规模、对生态造成的影响不断“浮出水面”,来自美国政府、媒体以及公众的压力使BP公司“透不过气来”,不得不主动承担事故责任。
当时,美国政府还成立了由环保局、海岸警卫队、能源部、内政部等15个部门的人员组成的“联邦应急小组”。该小组除了为封堵漏油提供决策、设备以及技术支持外,还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为下一步危机处理和善后工作做出整体规划。联邦应急小组提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都需要由BP来埋单。
而国家出面的费用也不是漫天要价的。“我国政府要请专家评估,清污启用多少船只、多少器械,比如一只6000马力的私人拖船运行一天是多少价钱,在我国市场上是有一个固定价的。这些费用最后都应该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统一要求康菲公司买单。”单红军说。
去美国告康菲?
8月23日,河北乐亭、昌黎近200户深受溢油之害的水产养殖户委托律师向康菲索赔。同日,康菲公司在发布会上表示,还未接到任何方面的赔偿要求。面对康菲的躲闪,众多欲哭无泪的渔民、渔业公司又将如何应对无法承受的损失?是否可以利用美国的“长臂管辖权”原则,去美国状告康菲公司?
“长臂管辖权”是指被告与美国受诉法院地的任何联系,哪怕是最低限度的接触,都可以构成管辖权的根据。
办理过多起溢油索赔案件的彭先伟律师认为,理论上,中国渔民可以在美国起诉,但是问题在于美国法院和可能会以“不方便法院(forum inconvenience)”为由拒绝受理。“也就是说,美国法院可能会认为本案的所有事实,证据等都在中国,美国法院审理将存在极大的不方便因素,因此拒绝受理。”
“比如著名的2004年包头空难诉讼就是这样被拒绝的。”彭先伟说。2004年11月21日8时21分,从包头飞往上海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5210次航班在起飞1分钟后,在距机场1公里处的包头市南海公园坠毁,造成共55人遇难。此案发生之后,部分受害者试图在美国进行诉讼。但是,美国加州高等法院认为,依据“方便管辖原则”,此案最适合管辖的法院为中国法院。“因此,即便渔民试图为本案去美国打官司,预计也难以得到受理。”彭先伟说。
长期从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夏军律师则认为,直接去美国法院起诉的主要问题还是“取证难”和诉讼成本高。
“污染事故索赔的关键是证据,渔民的养殖物死了多少,死因是什么,与污染有很大关联,都要经过鉴定来确定因果关系。”夏军说,“鉴定定性为污染事件后,才能做经济损失评估报告。”但夏军坦言:“渔民自己收集证据的效率太低,自己委托做鉴定或通过法院做鉴定,花费较高,速度较慢,周期过长,不利于检测。”
夏军指出,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立法并不落后,问题的关键是执法力度不够。“有些政府监测部门专挑达标的时候检测,也有些部门则互相推诿监测责任。这次国家海洋局初步鉴定结果是污染中含有原油,但二次鉴定却说结果表明是燃料油。原油是归海洋局管的,燃料油是归交通部管的。”
受访的学者、律师均认为,对受害渔民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找独立的、有国家认可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自己掏钱或者与检测机构协商获得赔偿后再付费。采样证明超标了,或者确实污染了,这样比较有保障。”
那么,到哪里去找真正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单红军建议:“比如山东、天津的受害渔民和政府,就可以去青岛海事法院、天津海事法院等,查找法院公开、经认可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名录,然后委托评估。”
政府需要组建强大的律师团
北京律师贾方义已在8月中旬向多地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海油和康菲公司设立100亿元的赔偿基金,法院尚未立案。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除了受害的渔民个人,我国政府也可以提起海洋污染的赔偿。
“这就不是由国家海洋局提起诉讼了,而是由每个省的海洋渔业厅对康菲公司提起索赔诉讼,各省完全可以联合委托有资质的机构统一进行认定。”单红军说。近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已在公开选聘渤海溢油索赔案件法律服务机构,启动法律诉讼前的证据收集、取证等准备工作。
2010年6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副总统拜登在白宫会晤BP高层,就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赔偿问题进行闭门谈判,在4个小时的讨价还价中,双方达成协议:BP拿出200亿美元建立赔偿基金,分4年向这一基金注资,每年赔偿50亿美元。奥巴马表示,200亿美元并不是上限,如果不够的话BP还要继续追加资金。除此之外,BP还将建立一个总额1亿美元的基金,用来补偿因停止深海钻探而失业的工人。
2010年12月15日,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宣布,美国政府已对BP等9家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有牵连的企业提出民事诉讼,索赔要求“上不封顶”。
单红军提醒,墨西哥湾的赔偿程序和力度可以作为我国的一个参考。“我国政府应抓紧组成强大的律师团,第一时间收集、锁定证据,跟踪污染的排放和扩大,科学计算污染对渔业和环境造成的破坏到底有多大。”单红军说,“当然,赔偿的数字与墨西哥湾事件没有可比性。比如墨西哥湾事件中,清污费用较大,在美国是每吨要花几千美元,而在我国,同样一吨的清污费用可能是几千元人民币。”
9、渤海溢油真相追问
来源:新民周刊(上海) 2011-08-25
http://biz.cb.com.cn/12716612/20110825/263018.html
渤海溢油事故发生已近3个月,油花蔓延于茫茫海洋。一场原本可以向公众披露的海洋溢油事故,最终以肇事方的沉默应对。如若与溢油事故紧密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得不到准确及时的解答,疑问将如渤海湾的油花一样,持续蔓延。
发生于遥远海洋的溢油事故,紧扣国人心弦。
渤海溢油事故发生已近3个月,油花蔓延于茫茫海洋。一场原本可以向公众披露的海洋溢油事故,最终以肇事方的沉默应对。溢油事故发生以来,渤海湾周边海岸鱼类贝类等海产品离奇死亡的案例不绝于耳,有关油污样本鉴定的争议不断。
而最为吊诡的是,在溢油事件被宣布已经得到控制的数日后,渤海溢油平台被曝溢油至今未止,时至今日,有关溢油事故的真正原因依然未被披露。
油膜未污染海滩?
“目前我们没有证据显示油膜已经登岸或污染海滩”,“康菲中国目前尚未发现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的案例”——8月19日,这个平常的星期五,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菲中国)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了一份洋洋洒洒的声明,否认渤海溢油污染海滩,引发各方哗然。
“我们希望能把事情解释得很清楚。外界对我们的评价,我们是没有办法评论的,我们只能说我们做的事情。”8月19日,在上述声明发布后的当天下午,康菲中国企业传播及企业社会责任总监薛东明告诉《新民周刊》记者。
对于外界最为关心的渤海溢油事故中样品的检测,康菲中国在当天声明中指出,“此期间,我们在所巡视的几千公里海岸上收集了56份样品,全部送至独立实验室作检测分析。其中只有两份能与本次海床渗油直接相关,这两份样品取自被冲刷上岸的B平台围油栏的一块残片。另外三份样品与C平台溢油事件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但所收集的56份样品中的绝大多数与燃料油相似。”
对于海岸巡查与样品送检方式,上述声明粗略提及,“康菲中国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密切巡查海岸,回收潜在的油污颗粒并将样品送检,以确定它们的化学成分是否与蓬莱B、C平台附近发生的溢油成分一致。油污颗粒一般为硬币大小或直径约2至5厘米(1至2英寸)。”
疑问在于:康菲中国是如何在几千公里的海岸选择他们的56份样品的?康菲中国提到的所谓“独立实验室”,具体是指哪个实验室?声明中提及的“另外三份样品与C平台溢油事件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所谓“三份样品”分别取自哪里?所谓“较强的相关性”,是什么意思,该如何理解?而在这以后康菲中国对于渤海溢油样品的选择与监测,又将持续多久?
上述疑问与不解之处,《新民周刊》记者均已向康菲中国方面求证。截至本刊记者截稿前,康菲中国尚未做出相关回复。
康菲中国的声明,宛如一石千浪。
8月22日,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直指上述康菲中国声明稿中前后矛盾的两处:第一处是,康菲中国先是声称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油膜已经登岸或污染海滩”,此后又称,“目前,检测结果显示仅有微量的溢油颗粒到达了岸边。”第二处为,康菲中国先是声称,“在国家海洋局的指导下,经过近千人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使渗油停止”,接下来却表示还有“间歇渗油”,而康菲中国“正在建造一个更大的集油罩,可将原渗油点和目前的渗油点全部覆盖在内。”
“首先,康菲中国这份声明本身是自相矛盾的,有误导公众之嫌。其次,这份声明缺乏措辞严谨的描述,对于渤海溢油事故的关键信息也并没有向公众披露,公众最为关心的是:这次溢油事故的油污具体是在渤海湾的哪些地方登陆的?这些‘微量的溢油颗粒’是在哪里被发现的?这次渤海溢油事故影响范围很广,油污扩散范围从山东蔓延到河北、辽宁等地,康菲中国究竟是怎样在几千公里漫长海岸线上找到这些‘微量的溢油颗粒’的?对于这些关键信息,康菲中国都没有做出公布。”马军表示,“即便如康菲中国所说,几千公里的海岸线上‘仅有微量的溢油颗粒到达岸边’,那么,这些‘微量的溢油颗粒’都能够被康菲中国检测出来吗?这不仅不合常理,也说明,他们不愿意披露对他们不利的信息。”
1 2 3 4 5 6 7 8 >>
10、溢油事故要坚决索赔维护的是权益更是尊严
来源:京华时报2011年08月26日陈健
http://env.people.com.cn/GB/15512938.html
在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危害及社会影响持续发酵数月之后,国家海洋局表示,溢油污染损害海洋生态索赔工作正全面启动。这是国家有关方面的坚决态度,更是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坚决索赔,依法索赔,维护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利益,更是法规的尊严和相关各方的权利。
权益的维护,绝不会因“卸责”和“侥幸”松动。就在此前,康菲公司虽然公布了其堵漏及清污情况,而对于公众高度关切的溢油事故相关赔偿问题,却始终遮遮掩掩,仅仅表示会“进行考虑”。与触目惊心的海洋污染严重后果相比,康菲这样的表态不仅无法让直接受到事故侵害者满意,也不能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索赔工作的全面启动,标志着对涉事企业的责任进入实质性的追究阶段。
坚决索赔,维护的是公众的切身利益。在溢油事故中,众多依靠海水养殖的百姓深受其害,但由于人员分散、获取信息和举证等各方面能力有限,在财大气粗的康菲公司面前,双方博弈力量悬殊。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索赔行动,无疑让翘首盼望事态解决的百姓为之振奋。
坚决索赔,维护的更是法律法规的尊严,彰显捍卫国家环境安全的决心。长达数月的溢油事故,对我国相关海域造成的污染严重,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有关方面都有权利向责任方提出损害赔偿。人们欣慰地看到,目前已有49家律师事务所报名应聘法律援助;人们相信,通过调动各方力量,积极进行生态索赔的各项准备工作,必将取得让人满意结果。法规之下无大小之分,无强弱之别,在中国的相关法规和维护环境安全的决心面前,任何损害公众利益的企业和个人,都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坚决依法索赔,是一种追究,更是一种警示。这是向各方表明,企业和个人的利益追求上,置环境污染于不顾的无知行为,以及期望象征性地补偿躲避责任的侥幸心理,已为现实和公众所不允。对环境污染问题,将通过这一事件证明,“企业污染环境、政府出面埋单、代价百姓承担”的现象已无容身之所。
11、汤嘉琛:康菲可能再度无视海洋局“最后通牒”
来源:大洋网2011年08月26日15:46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8-26/154623057039.shtml
渤海溢油事故已累积污染海域5500平方公里,并导致870平方公里海面水质降为劣四类,但这起事故至今仍没有结束的迹象。8月25日,此前一直被饱受公众质疑的国家海洋局终于向肇事者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发出了“最后通牒”,称8月31日将是一个关键节点,任何企业损害我国海洋环境都必将付出代价。(8月26日《人民日报》)
在国家海洋局的通报中,不乏“两个彻底”、“两个务必”等严厉措辞,似乎想以此表明自己的强硬姿态。同时,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还以罗列数字的形式,回应了舆论对职能部门不作为的质疑。据他介绍,在处置溢油事故的过程中,国家海洋局及北海分局此前共约谈康菲中国公司管理层8次,发送责令康菲公司按期完成彻查溢油点、封堵溢油源的要求类传真30份,召开专家咨询和评审会5次,咨询专家26人。
数字固然很可观,督促也还算给力,但综观溢油事件发生以来两个多月的事态进展,我们对这起事故是否最终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只能持谨慎乐观的观望态度。康菲公司在溢油事故善后过程已经数次展现它的傲慢,它很可能再度无视中国海洋局的“最后通牒”。
从溢油事故暴发至今,肇事者和监管部门的一冷一热就一直值得玩味。作为监管者,国家海洋局和其他相关部门此前举办了多个发布会或通报会,但康菲中国则仅召开过两次新闻发布会。最新一次发布会在8月24日,但历史约一个小时的发布会的关键词竟然是“不”——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等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的最多的是“不知道”、“不能确定”、“不能透露”、“不作评论”等。最尴尬的一幕是,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曾在8月9日责成康菲公司就油污处置不力向公众道歉,结果康菲公司根本不予理睬。
与康菲中国的傲慢相比,相关职能部门的软弱和推诿也令人震惊。此前,有利益受损的养殖户通过北京律师向康菲公司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但时至今日,青岛和天津的海事法院尚未回复,只有海南省高院作出拒绝立案的回应——对不予立案的原因,海南省高院没有给出书面解释,仅仅口头表示污染事实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
诚如一些媒体所分析的那样,康菲公司有恃无恐的底气源自两个方面:其一,大树底下好乘凉,发生溢油事故的油田最大的股东实际上是至今仍在幕后的中海油,但这个大股东不仅没有尽到约束和制衡的职责,反倒从一开始就为康菲中国“背书”。溢油事故的善后工作进展缓慢,中海油却似乎一直在“装睡”。
其二,前有车,后有辙,康菲公司熟谙中国相关法律的“命门”,知道在溢油事件的最坏结果也不过就是象征性地赔偿而已。此前,中石油集团一公司在松花江导致污染事故并形成国际影响,最终却只缴纳了小额的罚款,治理污染的近80亿元指出则由国家买单,至于对相关居民的影响则无人负责。相信这也正是谈及赔偿时,康菲中国在发布会上仅轻描淡写说一句“会考虑”的原因。
有鉴于此,对见惯了色厉内荏的“外交辞令”的康菲中国而言,“严正抗议”、“强烈谴责”、“敦促”之类的说法,或许并不会转化为现实压力,促进事态良性发展。当然,“最后通牒”毕竟不完全等同于外交辞令,国家海洋局能拿出强硬的姿态已经算是对拳拳民意的回应了,收集证据并准备代表国家向康菲提出生态索赔的表态也算是值得肯定的一步,再过几天就到了“最后期限”,我们能做的也只有静静期待了。
12、绿色榜样Vol.16:陆良化工铬污染 问题血燕含毒
来源:搜狐绿色 2011年08月24日
http://green.sohu.com/20110824/n317254028.shtml
绿色榜样第十六期:曲靖陆良化工铬污染 燕之屋血燕含毒
本期《绿色榜样》评选内容参考了8月15日至8月21日一周时间里,51家平面及网络媒体的100余篇新闻报道。
上周云南曲靖陆良化工铬污染事件一经媒体曝光就震动全国:最近一次5000余吨铬废料倾倒近3个月后才见诸报端,而又媒体调查后发现这一污染模式已经持续了20年,目前有约14.8万吨铬渣堆放在南盘江边;近日浙江省工商部门抽查并公布了3万多盏"问题血燕",引人关注的是来自福建的"燕之屋"血燕产品被查出亚硝酸盐含量超标300多倍,"问题血燕"再曝保健品行业乱象;而在北京市质监局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的一次抽查中,"光明"饮料也上了黑榜。质检人员从一批标明"不添加人工色素防腐剂"的果诱100%葡萄汁中发现了防腐剂山梨酸超标……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两周时间里,优秀的绿色企业也以实际行动作出榜样。近日国家电网第二代变电站污水处理系统由陕西省电力设计院研发成功并即将投入建设,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原有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8月20日,由亿利资源集团主办的"中国企业家绿色行动"在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启动,来自中国极具代表性的23位知名企业家相聚库布其,向沙漠进军,积极参与防治荒漠化和沙漠绿化活动……
绿色榜样,有榜有真相,一起来看:
>>黑榜榜单<<
黑榜:第一名 陆良化工
事件背景:
2011年6月,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化工公司将总量5000余吨的重毒化工废料铬渣非法丢放,致珠江源头南盘江水质遭到铬渣污染,事件直到近3个月后的8月中旬才见诸报端,引发全国震惊。有媒体调查后发现,从1989年陆良化工开始生产算起,至今已有约14.8万吨铬渣在南盘江边堆放了22年……
辐射面:★★★★★★★★★(9/10)
兴隆村紧邻化工厂厂址,占地约35平方公里,共3563人。村民们称,最近几年罹患癌症的村民有30多人,他们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化工厂的污染。兴隆村因此被媒体称为“癌症村”。
此项给出,9分。
杀伤力:★★★★★★★★★(9/10)
剧毒工业废料铬渣富含对人体危害最大的8种化学物质之一六价铬,毒性超强,且水溶性好,一旦受雨水冲刷,污水流淌至河中,必然严重污染水体。在我国,含铬废物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此项给出,9分。
可控性:★★★★★★★★★(9/10)
根据国家环境纠纷调解法律法规,环保部门只有调解权,让村民自行与企业协商,或由环保部门出面协调,协调不成可走司法程序。而协商达成的叫补偿,通过司法程序达成的才叫赔偿,赔偿需要证据确实。。
此项给出9分。
上榜总分: 27 分。
相关新闻:曲靖剧毒废料铬污染再引黑色GDP拷问
黑榜:第二名 燕之屋
事件背景:浙江省工商部门近日抽查并公布了3万多盏“问题血燕”,引人关注的是,来自福建的部分血燕产品被查出强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含量为每千克11000毫克,超出有关标准300多倍。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问题血燕”多为商家为牟取暴利的造假燕窝。业内人士指出,“问题血燕”再曝保健品行业乱象。
辐射面:★★★★★★★★(8/10)
资料显示,燕之窝公司位于福建省鹭岛,公司承诺所有的燕窝产品均源自印尼,燕窝色泽天然、纤维细密,未经任何化学物质漂白,也未添加任何食用胶。作为全国最大的知名燕窝连锁机构,燕之窝经销商遍布全国各地,
此项给出,8分。
杀伤力:★★★★★★★★(8/10)
虽然白燕本身含有微量的亚硝酸盐,但通过人工清洗可以去除。由于市场上很多血燕是用鸟粪熏成的,鸟粪中亚硝酸盐含量很高,这就出现白燕没问题,而血燕的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
亚硝酸盐是被科学研究证实为一类强致癌物质,人体摄入亚硝酸盐可能导致中毒的剂量为30毫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接触到含亚硝酸盐的食品,因此,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严格限制添加亚硝酸盐。
此项给出,8分。
可控性:★★★★★★(6/10)
自央视曝光了血燕问题之后,北京的各大药店陆续自主下架血燕的销售,记者昨日走访了金象大药房、同仁堂等连锁药店,血燕已经很难在市面上找到,甚至不在报道之列的白燕很多药店也不再销售。
此项给出6分。
上榜总分: 22分。
黑榜:第三名 光明
事件背景:北京市质监局对食品生产企业抽查发现不合格食品12种。其中"光明"饮料也上了黑榜,质检人员从一批果诱100%葡萄汁中发现了防腐剂山梨酸超标。据介绍,山梨酸是防腐保鲜剂,消费者长期服用会危害健康。
辐射面:★★★★★★★(7/10)
光明健能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果诱100%葡萄汁,近日在北京被检出防腐剂山梨酸。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果汁在港城不少超市中有售。光明乳业方面称,问题果汁已下架处理,目前在售的果汁可放心饮用。
此项给出,7分。
杀伤力:★★★★★★★★(8/10)
山梨酸其实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广泛使用在饮料、方便食品、调味品等各种食品中。根据食品标签的规定,任何食品在标签上必须要将所加入的食品添加剂一一标注清楚,不得出现隐瞒的情况。而从北京食安办提供的检测数据来看,这款"光明"牌果诱100%葡萄汁被检出每千克中含有0.14克山梨酸,显然对于一个短保质期的纯果汁类产品,是不应该出现如此含量的防腐剂山梨酸的。如果食品中添加的山梨酸超标严重,消费者长期服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骨骼生长,危害肾、肝脏的健康。
此项给出,8分。
可控性:★★★★★★(6/10)
光明果诱100%系列除了葡萄汁,还有苹果汁和橙汁,该系列果汁的包装上均写着“100%”和“不添加人工色素防腐剂”的字样。背后的配料表中,只写着水和相关果汁的浓缩汁,并无其他任何添加剂。而这些果汁保质期最短的1个月,最长的达12个月。不禁让消费者疑惑,与保质期不到一周的鲜榨果汁相比,这类饮料如何能够做到保质期如此长久?
此项给出,6分。
上榜总分: 21分。
>>绿榜榜单<<
绿榜:第一名 国家电网
事件背景:近日,国家电网第二代变电站污水处理系统由陕西省电力设计院研发成功。据悉,该系统将率先应用于陕西省电力公司正在建设中的330千伏户县智能变电站。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原有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4月,陕西公司在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成立专门研发小组,对该系统进行二次研发。
创新性及阶段成果:★★★★★★★★(8/10)
第二代污水处理系统对二沉池进出水、污泥回流和排放系统进行优化,保证出水污染物达标,沉淀污泥回流至生化处理系统,消除二次污染;增加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使出水达到深度处理中水回用要求;改进设备、工艺管线布置,使深度处理设备和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整体协调;将现场安装固定方式改为钢索固定,方便安装拆卸,避免现场施工时对设备的损坏。
此项给出,8分。
影响力:★★★★★★★★(8/10)
应用第二代变电站污水处理系统后,330千伏户县智能变电站排放的污水理论上完全能达到环保指标要求。该系统经过试用后将会在陕西省内的其他变电站进行推广。
此项给出,8分。
上榜总分: 16分。
相关新闻:国家电网第二代变电站污水处理系统研发成功
绿榜:第二名 亿利集团
事件背景:8月20日,由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组委会、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中国亿利资源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企业家绿色行动",在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如期启动。来自中国极具代表性的23位知名企业家相聚库布其沙漠,向沙漠进军,积极参与防治荒漠化和沙漠绿化活动,实地体验和共同分享亿利资源集团积20年之功的绿色成果,共同参与到全球荒漠化防治的最前沿,为全球这项伟大的慈善公益事业做贡献。
创新性及阶段成果:★★★★★★★★(8/10)
“中国企业家绿色行动”是2011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一次重要的分论坛。2011年7月,第三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中国库布其沙漠成功召开,来自中国、联合国及爱尔兰、韩国、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的政要、学者和各界嘉宾500余人与会。论坛充分展示了中国生态建设、绿色经济发展的卓越成就,交流了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让全社会重视到荒漠化防治的重大意义,也让全世界将目光聚焦了中国亿利资源集团20多年创造的“库布其模式”。
此项给出,8分。
影响力:★★★★★★★(7/10)
来自中国极具代表性的23位知名企业家相聚库布其沙漠,向沙漠进军,积极参与防治荒漠化和沙漠绿化活动,实地体验和共同分享亿利资源集团积20年之功的绿色成果,共同参与到全球荒漠化防治的最前沿,为全球这项伟大的慈善公益事业做贡献。论坛还开启了“中国企业长青林”植树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绿色发展、美化家园,造福后代、履行社会责任的发展宗旨。
此项给出,7分。
上榜总分: 15分。
【“绿色榜样”栏目介绍】
2011年,搜狐绿色频道再上路!我们继续“负责的媒体”的路线,引领并推动中国绿色产业发展。
2010年“首届中国绿金奖”从11个行业的106家企业中评选出了15个绿色榜样企业。4个月过去了,哪些企业继续践行着他们的绿色承诺?又有哪些企业不顾社会责任,破坏生态环境,置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于不顾?搜狐绿色频道推出全新周刊类栏目——绿色榜样。
我们将回顾各企业一周相关新闻,打造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绿色环保榜单。我们坚信:有榜有真相!
13、我国气象灾害年均造成经济损失2000余亿元
来源:新华网2011年08月26日徐旭忠
http://env.people.com.cn/GB/15519890.html
新华网重庆8月26日电 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呈现种类繁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在2000亿元以上。
这是记者在此间举办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专题培训”会议上获悉的。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气候变化处处长袁佳双介绍,在我国,几乎所有的气象灾害都出现过,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总量的71%左右,包括台风、暴雨洪涝、高温、干旱、低温冷(冻)害、冰雹、沙尘暴、雷电、暴风雪、大雾、龙卷等。我国70%以上的国土、50%以上的人口以及80%的工农业生产地区和城市,每年不同程度受到气象灾害的冲击和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最多年份高达12个。局地性和区域性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夏季两广沿海、江西东北部等地雨涝发生频率达50%以上。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大部、四川盆地醅、云南南部达20%-50%。
气象灾害造成损失严重。1991年至2009年,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气象灾害造成3973人死亡,近4亿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84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亿元。
袁佳双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进一步增大,我国的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和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气象灾害的风险日益增加。部分陆地区域强降水发生频率上升,更大范围地区发生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的干旱、热带气旋(台风)强度增大,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任务更重,雾、霾、酸雨等极端气候环境事件呈增多增强趋势,热昼、热夜、热浪更为频繁。(记者徐旭忠)
14、开展重点湖泊生态环保试点
来源:中国能源网2011-08-26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91195
根据法制日报消息,8月26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说,下一步要开展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
谢旭人说,今年以来,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促进清洁生产、节能技术改造、节能产业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继续支持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加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力度,加快推进国内高效电机规模化应用。加大“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力度,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拨付资金131.63亿元,在主要牧区可利用草原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谢旭人说,下一步要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强制采购实施力度。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启动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
15、上海上空7天3次弥漫异味 万元环保有奖举报下月实施
来源:东方网2011年8月26日 樊姝倩
http://ld.eastday.com/l/20110826/u1a914957.html
东方网8月26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本月18日至24日的7天内,上海上空3次弥漫异味,上海环保热线频频接到市民投诉。记者昨天了解到,即将于9月1日起实行的《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环保违法行为实行有奖举报的规定》,并未将此类投诉纳入奖励范围。不过,对于市民实名举报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正在违法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的6类环保违法行为,一经核实将获得1000元到1万元的奖励。
根据规定,市民可有奖举报的6类环保违法行为分别为: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正在违法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利用暗管、雨水管道、槽车等方式偷排工业废水、废液,以及利用其他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行为;非法倾倒危险废物,将危险废物交由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处置以及无证收集、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或备案,非法转移放射源或从事探伤作业的;在接受环保部门监管中,弄虚作假或者有谎报、瞒报情节的;其他违反环保法律法规、严重危害环境的违法行为。
规定还明确了奖励标准,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经查属实的,一般按处罚金额的2%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5000元;处罚金额在5万元以下或无罚款金额的,一般奖励1000元。
有奖举报奖励对象一般为第一(时间)举报人。举报人应当对举报的事实提供相应的证据。环保部门核实后,根据违法行为性质和行政处罚情况,给予1000元至10000元的奖励。奖励金一般在环保部门核实并作出处罚决定后一个月内发放。
举报例如水源地倾废事件、大面积异味气体泄漏事件、放射源失控事件、危险废物非法处置造成严重污染的案件等重大环境违法案件,有助于环保部门及时处理突发环境事件、避免环境事故的发生或消除重大社会影响的,可奖励5000元至10000元。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对于近段时间频发的异味事故,市环保局已排查到两家“老面孔”,一家是浦东曹路镇东部的黎明垃圾填埋场,另一家为上海浦东美商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执法人员已对相关企业提出整改意见。不过,根据即将于9月1日实行的环保有奖举报规定,市民对于此类异味事故的投诉尚未纳入奖励范围。
16、合肥修订水环境保护条例 违法排污会丢钱丢脸
来源:中安在线2011年08月26日姚一鸣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8-26/3286635.shtml
昨天上午,合肥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召开,《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提请会议审议,水环境由谁来管、怎样管等都有了初步规定。
环保部门为牵头单位
对于管理来说,最头疼的就是部门间的相互推诿。此前的草案稿设定了三个部门作为水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但是,这种规定容易造成推诿现象。”合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李泽华表示,形成以环境保护部门为牵头单位的管理机制,更有利于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因此,《条例(草案修改稿)》规定,市、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水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城乡建设、水务、城市管理、发展改革、规划、交通、农业、林业和园林、畜牧水产、卫生等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水环境保护工作。
处罚标准提高了11倍
企业违法排污要受罚,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数额不高的罚款,可比治污成本少多了。针对这一现象,合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应当加大违法单位的违法成本,加大对违法的处罚力度。“排放水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符合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指标。”李泽华说,如果企业违反了这一规定,将由市、(市)区人民政府环境县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治理。要“对其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据了解,这里所指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排污单位所排水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排放量计算出的年度排污费数额。“此前,环保部门规定的只是30天应缴纳排污数额的2~5倍。”李泽华表示,从30天到1年,排污处罚标准提高了11倍。
违法企业需公开道歉
不要以为缴纳了罚款,违法排污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们还得在媒体上“露露脸”。
李泽华告诉记者,在违“法排污企业的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其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开道歉,并作出环境保护守法承诺。
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对于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在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有关部门将责令其关闭,供电供水等有关单位也要依法予以配合。“如果被处罚后,这些企业仍然违法排污,将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人民政府批准后,责令其关闭。”李泽华说道。
项目新增取水有限制
据了解,对于取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暂停审批建设项目的新增取水。而对取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也要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对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水,并需要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的建设项目来说,需要执行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李泽华说,如果有未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擅自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要责令其停止取水和建设。(新安晚报姚一鸣)
17、“血燕”: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来源:南方周末2011-08-25吕明合 实习生 胡清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511
血燕变毒燕,染色又增肥
目前东南亚每年年产600吨左右屋燕,洞燕则只有数十吨,而洞燕中的红燕更是凤毛麟角,“一年能到几吨都算罕见。”而目前市面上大量出现的色泽均匀、通体赤红的“血燕”,更是毫无可能。
燕窝色泽亦按客户要求而定,红色、浅红、黄色均有。“服务质量比较好”的从业者,还提供“色卡”或“样品”供客户挑选。为了拉拢回头客,他们甚至会向客户保证染色后的血燕“浸泡不掉色、蒸煮不褪色”。
8月16日,浙江省工商局抽检发现,三万多盏血燕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最高超标350倍,血燕产品不合格率高达100%。
亚硝酸盐具有很强毒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致癌物质。此次抽检中,燕窝行业几遭覆巢之祸。广东的“鹰皇”、“正基”,厦门的“燕之屋”、北京“庆和堂”与杭州的“李宝赢堂”等知名品牌,无一幸免。
风暴并非止于浙江一地。同一天,国家工商总局开始部署全国工商系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8月22日,包括李宝赢堂和燕之屋在内的多家公司证实,“血燕在全国范围下架,不再销售”。
而在原产地东南亚,一场燕窝价格海啸已在预期之中。马来西亚砂拉越燕窝入出口商公会一位会员透露,目前燕窝已从每公斤1.1万元降至9000至1万元。
“目前,印尼燕窝价格每周下跌近一成多,趋势还在往下走。”印度尼西亚知名品牌龙情燕窝公司相关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不生产“血燕”的他们,其白燕销量亦受影响,跌去了五成之多。
与此同时,用来制作假“血燕”的燕窝原料,价格也已跌去两成多。“根本卖不出去。”印尼燕窝协会总会中国区主任干事Jack Lee说。
马来西亚燕窝商联合总会会长马兴松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本周四(8月25日),他们将飞赴北京,和中国方面进一步协商解决办法。
“带血”的谎言
民间一直流传,血燕由金丝燕吐血而成,价值千金,但其实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编造的谎言。
“根本没有燕鸟吐血做窝这回事。”2011年8月22日,马来西亚燕窝商联合总会会长马兴松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燕窝由金丝燕吐唾沫而成,筑巢在山洞里形成的天然燕窝,俗称“洞燕”;筑巢在燕农人工搭建的屋子里形成的燕窝,俗称“屋燕”。洞燕因其受矿物质影响导致颜色不同,有白燕、黄燕和红燕之分,而屋燕只有象牙白一种颜色。
真实存在的“血燕”概念,应该源于洞燕中的红燕,形成原因说法不一,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只有洞燕窝巢被含铁元素的岩壁的矿物质或水滴渗透,燕窝呈现出不规则、晕染状的铁锈红时,才会产生红燕。
“天然红燕出产的概率非常之低,根本无法形成量产。”马来西亚砂拉越燕窝入出口商公会一位要求匿名的会员称,目前东南亚每年年产600吨左右屋燕,洞燕则只有数十吨,而洞燕中的红燕更是凤毛麟角,“一年能到几吨都算罕见。”而目前市面上大量出现的色泽均匀、通体赤红的“血燕”,更是毫无可能。
“亚硝酸盐超量的血燕,并不是那些天然洞燕,而是人工养殖的屋燕染色而成。”上述燕窝入出口商公会会员说。
一位担心报复的行业从业者说,血燕神话的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驱动,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Jack Lee承认,由于燕窝一旦染成“血燕”的赤红色,异色、杂质会被遮掩住,所以用于染血燕的原料,往往是质量比较低劣、无法以原来面目销售的燕窝原料,正因如此,在印尼和马来西亚,“血燕”原料的批发价均低于白燕。
然而,这些品质低劣的原料,经染色后摇身一变,化为“血燕”,被黑心零售商以各种非法渠道大量带入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经编造的“血燕”神话炒作,堂而皇之冠以高档滋补品,获得暴利。
据了解,经炒作后的“血燕”售价,在中国内地,比白燕高出10%-20%,在香港,一般也要高出5%-10%。“成本低、售价高,两者差价产生的空间,自然让业内对它青睐有加。”
染色燕窝的秘密
强大的市场需求,导致燕窝染色已经成为了燕窝加工业一个重要门类,有专门的业者提供染色服务。
一位印尼商人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说:染色工期一般为7到10天,加工费则视加工量定价,一般为每公斤50-100美元。而色泽亦按客户要求而定,红色、浅红、黄色均有。“服务质量比较好”的从业者,还提供“色卡”或“样品”供客户挑选。为了拉拢回头客,他们甚至会向客户保证染色后的血燕“浸泡不掉色、蒸煮不褪色”。
至于染色工业,业内至今讳莫如深,但多位印尼与马来西亚的燕窝商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最主要的方法是“鸟粪熏染法”。
浙江省工商局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其线人在马来西亚加工厂拍到的画面展示了此种方法的全过程:画面中粗糙的白燕先被装进一只四周带孔的盒子里。盒子外围裹着布。盖上盒盖后,工人拿铁锹将鸟粪盖在盒上,盒子悬空,下方有通道。经加热人为氧化,熏出了红色。
“金丝燕的鸟粪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人工血燕的亚硝酸盐含量超量可想而知。”印尼的一位知情者说,其他尚未被披露的危险比比皆是。
他举例说,由于劣质燕窝原料往往味道较臭、含毛多且不易去除,为了操作方便,不法加工商,往往先要对其做除臭、漂白处理。“这一过程往往要大量使用双氧水、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高毒、致癌的化学药剂。”
经过上述两种处理工序后,如果达到消费者可接受的卖相,加工商还会先将其选择加工成“黄燕”出售。只有余下最差的燕窝,才被选择用来染制“血燕”。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知情人士说,此前,由该局技术中心承担的“燕窝及其制品的真假鉴别方法研究”课题小组在研究中,就曾同时在染色“血燕”和“黄燕”中发现高浓度的亚硝酸盐。
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的多位业者承认,在燕窝的主产地东南亚地区,当地华人几乎从不食用“血燕”,只有由于受了多年虚假宣传欺骗的中国内地,血燕才占了燕窝销售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即使是真实存在的洞燕“红燕”,其食品安全亦很难保证。由于红燕中的矿物质含量无法被标准化,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也往往同时渗入。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获知,在2008年至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的入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中,对洞燕重金属超标问题亦曾多次予以公布。
而自称“2005年进入中国从未销售过一片血燕”的印尼“龙情燕窝”品牌推广部经理Vivian亦解释了其公司无论真假“血燕”一律不做的原因。“几年前,公司曾对真血燕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测出大量的铅、汞成分超标。”
“增肥”的燕窝
知情者透露,除了熏染颜色,燕窝造假还包括用掺水或非燕窝添加物增加重量等方法。
此种造假技术最早可能起源于印尼的加工厂。
马来西亚婆罗洲的一位燕农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就有当地媒体报道掺假与掺水的事。“当时大马的人都说印尼人不可靠了。最后大家只采购婆罗洲马来地区的洞燕,婆罗洲印尼地区的洞燕几乎没有人买”。
这种技术逐渐扩散至马来西亚与香港等地。现在的屋燕造假技术,多是从洞燕来的。在印尼、中国香港等地,这种教授制假方法的报纸小广告随处可见,花200元港币和一天时间就能学会。
上述燕农介绍说,天然燕盏或多或少都会混有燕毛及杂质,必须清除才可烹调食用,但除毛后盏身会出现很多缝隙,变得参差不齐,卖相极不讨好,故一般燕窝商都会加工将之修补。而这一加工程序,正是造假的滥觞。
一开始,燕窝加工厂选择用平价燕碎填补燕盏缝隙,最后渐渐发展成用非燕窝的物质填补。填补的物质包括木薯粉、海藻类琼脂等等。
目前最为普遍的是一种名为“SUPER77”、成分为木薯粉的印尼胶水。这种无色无味的粘合剂,用温水调出后,便能当胶水使用。造假者往往将其与一种海藻类琼脂混合,附着于真燕窝内。如果造假者贪心还会选择在燕盏底部薄薄地涂上两三层“SUPER77”,可增重约10%。“一夜后风干,真假难辨”。
据香港媒体报道,“SUPER77”一瓶可做一百个燕盏,而价格才不过五六十元元人民币,批发价甚至更为低廉。
更重要的是,上述方法还有快速锁水功效,能将只有八成干的燕窝表面变得硬且干燥,却又可保住里面的水分重量。以此手法“加料”的燕盏,所含杂质和水分竟可达三成之多。
如果不造假,一盏燕窝在三克到七八克之间。“如果到8克乃至更高,就要警惕了,虽然这样的燕窝有,但极为罕见。”Jack Lee说。
造假的另外一个佐证来自于市场行情。虽然燕窝产于东南亚,但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燕窝一直比原产地还要便宜,却是一个长期的事实。
一位马来西亚的知情者回忆,2010年3月,印尼燕窝产量减少、货源紧缺,导致婆罗洲燕窝价格大涨。但奇怪的是,当时中国香港的燕窝价格,却越卖越便宜。
事实上,燕窝价格在东南亚十分透明。马来西亚婆罗洲的一位燕窝从业者举例说,从产地燕屋里初采带羽毛的原料燕窝盏就要每克10元以上,经挑毛后,还会有十分之三的损耗。加上挑毛的人工费、水电费等等成本,普通的成品燕窝出口到中国香港时,成本就已是19到20元每克,洞燕则为28元每克左右。“如今香港到处充斥着20元左右的燕窝,难道是商家在做慈善?”
“而我们在卖的高品质燕窝,零售价都在每克67元以上。”印尼“龙情燕窝”品牌推广部经理Vivian称。
产业粗放,走私猖獗
事实上,造假的泛滥与燕窝行业产销两端监管双双失灵有很大关系。
以燕窝的主产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例,虽然燕窝产业已至近千亿规模,但无论是生产、加工还是贸易,其产业形态依然十分粗放。
印尼燕窝协会总会中国区主任干事Jack Lee承认,无论是印尼还是马来西亚,虽然政府都曾出台加工厂注册制度,但由于目前的燕窝加工厂普遍规模较小,大多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并未按要求进行注册。
更令人惊奇的是,占据燕窝产量80%的印尼,罕有品牌诞生。Vivian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04年龙情燕窝在当地注册时,才获知自己竟是印尼第一家注册的燕窝品牌。
此外,另一个渠道也在影响燕窝进口的监管。因受禽流感影响,印尼此前一直被列为中国的燕窝禁止进口国。但大量的印尼燕窝改头换脑面,通过种种灰色和地下管道流入中国。
业内普遍估计,作为全球最大的燕窝消费地,中国内地的燕窝年销量已达到500吨以上,销售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但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得的数字显示,作为燕窝主要进口省份的广东,每年经它们发放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进口的燕窝约有四千公斤,而这个数量已几乎占到全国进口量的近一半——两相比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南方周末记者曾试图向燕之屋、李宝赢堂等品牌以及其上级货源进口商联系,要求其提供具体进口数量,但无一例外均遭到拒绝。
马来西亚出口燕窝要获得政府认证,必须符合两个步骤,即售卖原燕窝给燕窝厂的引燕业者必须取得禽畜农场实践证书(SALT),而要出口到国外的燕窝厂必须获得VHM认证,这才能确保燕窝品质得到保证。
“大量燕窝通过转口贸易或不正常渠道进入中国。这种不正常贸易形式,导致中印两国的检验检疫部门都难以监管。”印度尼西亚燕窝协会总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据Jack Lee了解,虽然中国内地各地口岸都允许私人携带部分燕窝,数量规定不一,但最高可达2公斤的规定,依然为大量绕过监管渠道的燕窝入境提供了方便。许多单店一个月的销售量也就一到两公斤。“大量跑单帮的方式,你很难说它是走私还是合法的入境,这是一个灰色地带。”
“我们现在倡导用‘唾液酸’的含量来鉴别燕窝的真伪。”Jack Lee说,此种考虑是想从根本上解决因检测蛋白质含量而带来的掺假问题。
2011年4月,曾与印尼燕窝协会总会合作过的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担的“燕窝及其制品的真假鉴别方法研究”课题已正式通过中国专家鉴定。“虽然转化为国家标准还有待时日,但这一方向却已基本被认同。”
18、合肥跃居中国面积最大城市——“吞”了巢湖,“肥”了合肥
来源:南方周末2011-08-25吕宗恕 实习生 沈念祖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512
三分巢湖市,做强合肥都市圈,安徽省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可能是全省区划调整的开端。如此大胆的区划调整,孰是孰非,静待检验。而巢湖成合肥内湖,治污可盼破局。
12年前一纸公文令巢湖变身地级市,2011年8月22日,同样是一纸通告,巢湖市被分拆,回到原点。
这应该是全国第一个被撤销的省辖市,区划调整之猛烈和大胆,全国罕见。
这可能只是安徽区划调整的第一步。按照当地学者描绘的蓝图,到2020年,安徽将逐步实施从乡镇到省辖市的一揽子调整规划,将省辖市由目前的17个减至14个,县级市由5个增到22个,56个县减到31个。
尽管该说法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孙自铎认为是“部分学者的观点,不代表官方”,但拆分巢湖已彰显安徽的勃勃雄心。
当巢湖人还沉浸在撤市的悲伤中时,做大的新合肥已决定设立巢湖管理局,尽快统筹滨湖综合开发。而中轻度富营养化的第五大淡水湖——巢湖能否经受得住即将掀起的新一轮环湖城市大开发,难免不令学界担忧。
拍照留念
“刚听到消息,感情上还一下子转不过弯来。”生于巢湖的安徽省政府参事苏更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个多月以前,他还对拆分巢湖市的消息心存疑虑。
然而,巢湖市“消失”得比想象的要快。
8月22日,安徽省正式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改为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加上居巢和庐江两区县后,合肥以708万户籍人口一跃成为长江边又一座超大城市,以11408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超越2011年初被境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的“中国最大城市”武汉,成为中国面积最大城市。
距离安徽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不过24小时,巢湖市委、市政府多块牌匾已被撤下,其政府官方网站也无法打开。
此前,已有坊间传言。早在8月18日,巢湖市政府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停止财务活动。此举在巢湖学院一财务人员看来,也就是自即日起冻结账户,各单位财务公章作废。
从21日一大早开始,就有不少市民赶到市委市政府办公区大门前拍照留影。面对一拨又一拨前来与“巢湖市人民政府”合影挥别的市民,政府大院门前的女保安一脸茫然。据了解,这里办公区很快将以不菲价格整体变卖。
合肥之南的巢湖市,因湖得名。未撤销之前,也是全国惟一以湖命名的地级市。1984年,仍属巢湖地区行政公署管辖的巢县撤县改称巢湖市(县级)。15年后,巢湖地区及县级巢湖市被撤销,设立地级市。
12年轮回,巢湖市似乎从起点回到原点。
恨铁不成钢
距省会合肥不过六十余公里的巢湖市,因交通便利,临湖濒江,曾一度被喻为合肥的后花园,但命运多舛。
巢湖市地处皖中,与合肥、南京、安庆、滁州接壤,与铜陵、芜湖、马鞍山三市隔长江相望,全市182公里江岸线是1995年安徽出台的皖江经济带开发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对巢湖发展寄予厚望。
然而,“恨铁不成钢”,多位受访人士如此评价巢湖。在皖江经济带规划出台当年,时限为1995-2000年的巢湖城市总体规划却因多种原因未正式上报审批。此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巢湖规划组在编制巢湖总体规划(2000-2020)时发现,在没有获批的几年里,“城市未能形成整体、有序、合理的建设框架,建设与规划脱节。城市建设的现状与规划总图差别较大,……城市‘文脉’出现断层。”
经济数据同样难堪,巢湖市199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471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产结构比例与全国也有较大差距。即便是在市区国民生产总值不及全市三成的窘境之下,巢湖市依然被升格成地级市。
“这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长期关注皖江经济发展的中国区域经济学会资深顾问、安徽省政府参事程必定说,巢湖县改市,完全是行政命令,不符合经济规律,难以形成带动整个市域经济发展的经济极核,竞争力弱,与省内其他中小城市差距也就愈来愈大。
与巢湖毗邻的芜湖,早已成为安徽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次中心。同比之下,巢湖经济份额并不显著,全市大中型企业的绝大部分散布于市域各县。早先设计的经济带动作用,在巢湖市难以发挥起色。
在当地开了多年出租的合肥人刘龙兵对巢湖爱恨交加。他喜欢巢湖小而宜居,恨地方领导让巢湖错失发展良机。据报道,巢湖市原市委书记周光全因涉嫌受贿被查,被拉下马的还有多位巢湖官员。
合肥不肥
合肥并不“肥”,这也是安徽焦虑之处。
在中部崛起国家战略颁布之前,武汉和郑州是多位国内著名区域经济研究学者几乎一致首肯的“双龙头”,同处中部的合肥却无法享受这一优待。
早在1992年,合肥因拥有大多数省会城市远无法媲美的城市绿地率等高指标数,率先入选中国首批“全国园林城市”。不过,“绿色之城”不如经济强市看好,沿海城市不断攀升的GDP让本身体量弱小的合肥遥不可及。直到2006年才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而武汉,GDP超过千亿元已是五年前。2005年武汉中心城区人口就已超500万,是合肥中心城区人口总数的两倍还多。
在省内,合肥也不免尴尬。
2010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格局。而芜湖、马鞍山在争夺长三角资源上并不会因为合肥是省会城市而谦让,甚至力推“芜马同城化”,密切与南京都市圈合作。
“芜马同城化”和周边城市如南京一直在刺激着合肥。“十一五”期间,合肥城建投资仅是前十年的四倍多,而GDP翻番至两千亿也只用了三年。巢湖市地处合肥、芜湖和马鞍山三市包围的经济洼地,无法形成城市辐射效应,另外,合肥中心城市规模小,划江而治等问题突出,水系特别是巢湖的管理体制不顺,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撤并巢湖的设想逐渐浮出水面。
早在2005年,近十万字的《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规划(2005-2020)》上报民政部时,该规划中就已提出适时撤销巢湖市的设想。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安徽省人大代表团再次以1号集体议案方式,提出区划调整建议,被列入全国人大重点议案。
计划在不断加速。2010年7月,全国人大、民政部组织联合调研。2011年4月,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举办“安徽十二五开局的战略问题研讨会”,八十多位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如今,“撤销省辖巢湖市已到时候了”。
7月,撤销巢湖市的请示正式获批,新的行政区划勘界、制图等工作随即将展开。
忧巢湖污染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最直接的结果是,合肥拥有更多的土地储备,做大GDP更有底气。8月5日,居巢区两宗优质小地块在合肥土地市场顺利成交,其中一块地以589万元/亩成为巢湖单价“地王”。土地价格拉动明显。
不过,以GDP为目标的区划调整在业界颇受诟病。南京大学教授郑弘毅对此态度激烈:“单靠扩大行政区划来提高城市化是自欺欺人,虽然外延扩大,但质量都很低。”
巢湖成为合肥内湖,水环境是大合肥经济圈成功的关键要素。被多个城市割据多年的巢湖水污染问题,或因城市扩容而破题。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兼省政府参事张自立说,现在整个巢湖划归合肥来管,实际上就是明确了责任主体,对巢湖治理无疑是好事。据张实地分析发现,巢湖里城市生活污水比例远大于农业面源污染,由此,即将掀起的新一轮环湖城市发展令他不安。
8月22日消息公布当天,由多位安徽省政府参事共同参与,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孙立广领衔主持的《环巢湖经济圈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完成最后一次修改。在孙立广看来,此次对环巢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无疑是历史性机遇,但一旦规划不周,实施不力,对巢湖的影响将不可想象。
建议中,课题组提出设立至少是合肥市长任一把手的环巢湖管理机构,而不是目前为治水刚刚成立的巢湖管理局。
让同样是安徽省政府参事孙立广最放心不下的,是已造成湿地破坏的环巢湖公路居巢段。“我们前期在考察中发现,居巢区的部分沿湖公路切断了水体与湿地的自然联系,湿地变成了宅基地。”在沿湖公路建设中,“不能求平直高速,要特别注重湿地的保护和湿地复生”。
旧合肥因绿而美。一位要求匿名的参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若不高规格重视巢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只一味疯狂开发,将重蹈滇池之辙,合肥大城市梦到头来只是一场噩梦。
19、电解铝西进隐忧
来源:南方周末2011-08-25袁瑛 实习生 史秋娟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528
一方是深受高耗能、环境污染等困扰的电解铝企业,一方是长期渴望经济发展且拥有富庶资源的西部地方政府,当二者碰到一起之时,一场电解铝西进运动就开始了。然而,在“未批先建”,国家地方规划缺乏,产能调控失灵,环境污染隐忧尚未排除之下,这场淘金潮注定充满风险。
千万产能伺机“落地”
和当年的美国淘金潮一样,这一次,中国企业选择的也是广袤的西部,掘金目标则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电解铝产业。
从新疆昌吉市出发,一路向东北大约300公里处,正是准东五彩湾煤电煤化工基地(以下简称“准东基地”)所处位置。在这里,重型卡车和机器的轰鸣声,与周周一望无垠、安静的戈壁,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们每天要接待上百人。”新疆东方希望有色金属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希望”)的工作人员对记者抱怨道。在颠簸的道路尽头,东方希望全长1.2公里的厂房正在建设中,已初具雏形。这是一个80万吨的电解铝项目,按照工期计划,一期20万吨将在2011年10月28日前投产。
总投资172亿元,东方希望计划在五彩湾建成年产80万吨电解铝项目。作出同样产能规划并已开工建设的,还包括总投资136亿元、80万吨产能的新疆神火煤电有限公司和同样计划上马80万吨的新疆其亚电解铝项目。
徘徊在准东基地门外,想要进入投资的电解铝项目远远不止这个数字。240万吨,还只是个开始。
“包括最近找到我们谈项目落地的企业,至少有十几家企业,总项目产能加起来,少说也有一千万吨。”准东基地管委会副主任任建品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道。
如果这些项目全部投产,仅仅“准东基地”这一小块地方,未来可能聚集的电解铝产能将占到全国总数近一半。这还不包括准东基地之外的其他电解铝项目。截至2010年底,全国电解铝产能为2300万吨。
事实上,新疆昌吉只是电解铝“西移风潮”的缩影。
在煤价上涨以及电价上调的背景下,河南和山东等铝业传统产地竞争优势已经丧失,产能面临萎缩,而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以及宁夏正在成为新的铝业聚集地。
“向青海抛来橄榄枝的电解铝投资商很多。”青海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这样说道。据了解,黄河水电公司2011年刚刚在青海新建了50万吨的电解铝项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青海、内蒙古、甘肃三地的电解铝产量分布已经直逼一直以来的电解铝大省——河南和山东,前者占全国总量的26.5%,河南和山东占到32.7%。
企业“走西口”
对于饱受贫困折磨的西部省份来说,电解铝是一根救命稻草。
“发改委项目审批太慢,”昌吉州经贸委王振华副主任对记者抱怨道,“新疆因为气候原因,每年只有半年的建设期,左拖右拖项目就拖黄了。”
在王振华看来,煤制油和煤化工因为技术不够成熟等因素,目前还需要时间,电解铝的技术却很成熟,可以充分发挥新疆煤炭资源优势,提高工业发展水平。
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新疆的工业发展水平仅为1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部需要以电解铝带动工业发展,而东部不断高企的电价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导致企业步履维艰,二者一拍即合。
“电费增长一分钱,电解铝的生产成本就要增加140元。”一位来自浙江的电解铝生产企业如此算账。2010年6月份以来,国内中东部15个省电价上调后,电价平均上涨了2分/千瓦时,这对于已然微利的电解铝企业来说,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于是,挺进西部成为了很多电解铝企业“自救”的路径。
“西部地区的资源和能源比较丰富,这大大降低了电解铝生产成本。”百川资讯铝行业高级分析师张如风分析说。
以昌吉为例,当地政府协调电网帮助电解铝企业提供“自备电”,这样一来,自备电发电成本仅在一毛左右,而新疆当地电网电价是三毛。
正因为如此,2011年全国在建和拟建的电解铝产能约为770万吨,几乎全部位于新疆、内蒙古、甘肃和青海。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铝部处长李德峰曾经作出预期,预计到2015年,在电力资源丰富的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云南等五个省区,电解铝产量可能达到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
“吞下”还是“吞不下”?
西部饥渴地“吞下”这些电解铝产业,能否消化,确实令人担忧。
8月初,工信部发布了“2011年上半年电解铝行业运行情况”报告,这份报告指出,电解铝在西部转移中,“缺乏规划和管理,无序转移严重”。
“在准东基地,考虑到园区规划,上千万吨的投资意向被准东基地拒绝了。”任建品坦言,“但这些项目迅速转投其他县市,周边县市蠢蠢欲动,欲接手这些项目,有些已经在洽谈中。”
昌吉州奇台县外宣部主任李江也向记者证实:来自中电投的80万吨的电解铝项目,已经确定落户奇台,正在等待发改委项目审批。
南方周末记者在昌吉了解到的情况显示,已经开工建设的东方希望、神火以及其亚三个项目,在并未获得发改委的审批之前就已经开工建设,目前东方希望和神火的一期项目投产在即,共40万吨。
未批先建正在成为西部电解铝行业的通行规则。根据百川资讯提供的信息,目前2000多万吨的电解铝,其中获得正规审批其实只有594万吨。
为此,4个月前,工信部等九部委紧急叫停电解铝拟建项目,参与“叫停”政策出台的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3个叫停项目中,2/3都在西部。”
“我们也很矛盾。”李勇坦言。以青海为例,作为三江源头,要做好生态屏障工作,必须得牺牲经济发展,但西部偏远地区财政收入又很少,农民贫困严重。“这个时候只能自己找项目,但上的项目稍微不经过严格审核,就有可能破坏自然环境。”
对于环境脆弱的西部而言,电解铝行业的污染带来的影响,要远远高于东部。电解铝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氟化物累积排放量达到一定数值,将对周围土壤、农作物和人群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这个以小麦生产闻名的小县城的官员对记者无不担忧地说,“我们县的小麦很有名,电解铝高污染企业进来以后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土壤和水源,定会对小麦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危害。”
然而就在奇台,一个80万吨的电解铝项目已经落定,正在等待发改委审批。
失灵的调控,扩张的产能
在各地不断等待审批中,2010年中国的电解铝产能突破2000万吨,这还是不断调控的结果。
自2005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就已明确表示要控制电解铝的新增产能。彼时全国电解铝产能刚超过1000万吨。2009年,国家发改委再度重申:三年内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
具体到最近一次叫停拟建项目,业内专家认为“没有起到丝毫作用”。2011年4月中旬,工信部等九部委紧急叫停电解铝拟建项目,同时取消地方对电解铝的优惠政策。
“一些西北的新建项目,在申请的时候将自己的实际产能进行虚假报告,减少数字,对国家的政策进行一个附和,实际上是缓兵之计,对真正做项目的人不会产生影响。”一位在新疆当地投产的电解铝业内人士这样对记者说道。
国家调控电解铝政策的有效性缺乏,还表现在对西部发展电解铝态度的不确定性上。
以新疆为例,一年之前,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及随后下发的中央9号文件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常被昌吉州地方官员所引用:新疆可以适度发展高载能的产业,例如多晶硅。这被新疆地方官员认为是,国家对新疆发展电解铝产业发出鼓励的信号,准东基地两个80吨项目也是在2011年年初“应声开建”。
然而,不到一年,工信部等九部委紧急叫停电解铝拟建项目,并在刚刚发布的上半年产业报告中指出“西部产能转移无序”问题。
“我的有色网”总经理邱绪奎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坦言,“在工信部等九部委控制各省电解铝产能的名单里并没有新疆等电解铝产能投建迅猛的地区,这使得电解铝产能依旧存在大幅扩张的冲动。”
尽管新疆企业未上叫停“黑榜”,但是模糊的政策,还是让任建品已然开始担忧,如果产能继续扩大,叫停政策势必波及到新疆。
“我们像跳探戈一样,在中央政策之间寻找着‘动态’的平衡。”任建品对记者说,“上还是不允许上,国家应该给予明确的引导。”
来自工信部的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即将出台的《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有望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
不过,对于西行的电解铝企业以及翘首等待投资的地方政府来说,这并不能削弱发展电解铝的热情。“国家政策一直在变化,我们只能咬定青山不放口。”王振华说。
20、绿色会计,谁敢先行?
来源:南方周末2011-08-25孟登科 实习生 胡清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516
如何倒逼企业公布环境信息,绿色会计是公认的良剂。然而,这个国际普遍适用的企业制度在国内却无人问津。民间发起制订了绿色会计量化指标,却应者寥寥,难觅先行者。
绿不绿,看数据
2011年8月22日一大早,用友公司副总经理郑雨林收到了一封邮件,让他很兴奋。不久前,公司做了一次能耗大检查,所有下班后不关闭电脑等仪器的员工都被记录在案,而邮件里就是通报名单。
郑雨林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曝光”名单。之所以对不节约用电的行为做定期检查,是因为用友公司的一次自我解剖。
这次自我解剖源于一个“企业绿色会计项目报告”项目。
绿色会计是企业的“绿色账本”,在传统会计基础上加入环境因素,用会计报表来计量、反映和控制企业损耗的社会环境资源,并向公众公布。
在这个项目之前,郑雨林一直对用友公司在环保、节能方面的工作颇为自信。
用友公司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在IT产业这个公认的绿色产业里,用友公司是业界佼佼者。“我们园区很漂亮,大面积的植被,很绿色,更不是什么污染产业,低能耗,只要有照明电我们就能办公。在绿色方面,我们给自己打95分。”
产业基地占地近700亩、绿化率超过30%,园区内建立了一套雨水收集系统,所有的灌溉、公共用水都来自于采集系统产生的中水。园区内还建有一个造价不菲的供暖系统,冬天所有取暖都是地热。这些颇具匠心的细节令用友公司颇为自豪。
“表面看,雨水收集系统、供暖系统投资都不小,但长期来说,我们觉得还是很划算的。”在郑雨林看来,园区内的设施在经济性和环保节能方面达到了统一。
用友公司的匠心也迅速得到了回报,短短几年,它获得了不少环保节能领域的荣誉,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评选的2010年中国绿色公司百强——被认为中国企业的绿色标杆。
然而,这样的自信却因为“企业绿色会计项目报告”动摇了。
项目专家组对用友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后,给出的结论是:用友公司2010年碳排放高达1.8万吨。从北京坐飞机到广州,一位经济舱乘客的碳排放约为275公斤。1.8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飞行6.5万次。
“碳排放主要来源于两块,一个是差旅,一个是办公用电。”项目负责人马晓野说。
这家环保明星企业被碳排放的范畴吓了一跳。“我原来以为碳排放,就得有车间、要有机器,像传统制造业一样,其实碳排放的概念很广,我们的航空差旅其实也是碳排放。”郑雨林回忆说,包括总裁王文京在内的公司高管们都非常意外,“用友公司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绿。现在,我只能给自己打80分了。”
用友公司开始改变工作方式,倡导互联网、网络会议,特别减少全国性的跨区域大会。差旅费用预算被削减20%,节省下来的钱被用于添置视频设备。“等到园区边上的地铁站开通后,我们将会大批量减少班车,倡导员工坐地铁上下班。”而公司内的节能检查也随之产生。
难觅“小白鼠”
这是国内绿色会计报表的第一次尝试。
杨鹏琢磨了绿色会计报表概念近十年,他曾任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现在是壹基金秘书长。“传统的财务报表只关注利润,用货币来度量一切,企业家的使命就是资本积累和增值。但这其中并没有环境影响和劳动权益,企业家从会计报表中看不到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看不到企业的能耗、物耗,也看不到员工的福利待遇。”因此,杨鹏认为,要对传统的会计报表进行变革,加入企业的环境影响和劳动权益,即做成一个绿色会计报表。
事实上,早在19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已实行绿色会计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形成了一整套研究理论体系。2001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然而十年来,绿色会计无人问津,没有企业愿意以会计报表的方式公布环境影响和劳动权益。如不是杨鹏等人鼓与呼,绿色会计依然躺在理论教科书中。
杨鹏试图改变这个尴尬局面。2010年,在杨鹏的推动下,道农研究院、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用友公司联合发起了“企业绿色会计项目”。
杨鹏首先要将这个理念转化为一套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被企业所接受。“企业绿不绿,得拿数据说话,问题在于怎么做出数据指标。”之前,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绿色公司评选,大都以第三方公开信息作为评判依据。“会遭遇一个公信力的挑战,定性的数据很多,定量的数据很少。”
马晓野至少为杨鹏解决了这个难题的一半。
马晓野是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这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马主持成立了专家组,为绿色会计环境能源组做了指标设计。
信息披露被认为是绿色会计的首要内容。要想填满专家组开出的指标表格,这需要参与项目的企业有“亮家底”的勇气,有谁愿意做“小白鼠”呢?
尴尬依旧。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首先在其理事会成员单位内发起倡议,尽管主办方提出这是“助力企业可持续增长战略决策的公益项目”,但找了一圈,应者寥寥。“我们一开始以为,应该从制造业,比如钢铁、重化工、食品医药等等这些企业里面找,结果没有企业愿意以身试法。”郑雨林说。
而用友公司是该项目的发起人之一,为了推动该项目,信心满满的用友公司主动请缨。
如上文所述,结果出乎意料。事实上,用友公司的核查报告早在2011年5月就已完成,但因为与预期不合,这份报告至今仍未公开。“可想而知有多尴尬。”杨鹏说。
而这还只是杨鹏初步计划的一半。
绿色会计项目除了环境能源内容,另一个是人力资源内容。用友公司的此次试验还只是在环境能源部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接受人力资源部分的测试。“这个阻力就更大了,员工福利和待遇,都是企业的商业机密,更何况,很多企业还有违法行为呢,谁愿意揭这个家底?”
2011年6月,SGS作为技术提供方,与数家发起人共同成立的“企业绿色会计项目报告”在青岛举办了发起仪式。这个尴尬的项目至今仍在寻找“小白鼠”。
能否强制执行?
如何让企业接受绿色会计?“强制性是世界趋势。”马晓野说。
事实上,不少企业在宣传自身的环保理念和措施,但自圆其说的居多,罕见真凭实据。SGS设计的指标,目的很简单:企业绿不绿,关键看数据。
马晓野说,蒙牛老总牛根生说他养了很多牛,以“可循环利用”为由说蒙牛是一家绿色企业;俞敏洪也说“新东方绝对是一家绿色企业”,因为“排的都是有机肥”。
“长久以来,我们总是在讨论企业要不要环保、低碳的问题,而我关心的是,如何将这些变成可核查、可度量的指标体系。”马晓野之所以对绿色会计的前景很乐观,在于SGS终于解决了指标体系问题。
这个体系包括环境和能源两部分。环境部分,以国控污染因子、省控污染因子为基础设计主要污染指标;而能源部分则选取企业主要能源消耗指标,将其转换为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即碳排放),并将其与企业的营业额和利润比值作为企业绿色会计报表能源碳排放指标。马晓野说,指标体系不能复杂,得让企业容易操作、老总们容易看懂。
按照SGS所设计的这套指标体系来测算,上述两位或许要闭嘴了。“牛的排放气体里含有甲烷,同量甲烷对于温室效应的作用相当于同量二氧化碳的15倍甚至更多,就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很重的污染。”马说,“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为绿色企业的指标太多,包括差旅管理、办公耗材等,显然,俞敏洪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
按照杨鹏的设想,绿色会计报表应该按照企业类型制作不同的指标体系,用友公司只能代表一种类型。
马晓野说,用友公司的案例最大的贡献在于为政府机关节能减排提供借鉴,它和政府机关的类型接近。目前,青岛市节能减排办表示了浓厚兴趣,它监控着青岛七十多家重点耗能大户企业,唯一办法就是把这些企业的电表都拉到自己办公室来,盯着耗电量。如果强制这些企业公布绿色会计报表,节能减排就能落到实处。
而现在,令杨鹏颇感无奈,即便是在榜样企业云集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会员内,也难再有应声者。这恰恰是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的差距。在诸如汇丰银行的全球社会责任报告里,除了污染、节能方面的数据外,还包括了无公害垃圾人均排放量,“中国企业在这一点上差距甚远。”
21、持续干旱背后的生态之殇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8-26 刘晓星
http://www.cenews.com.cn/xwzx/sj/201108/t20110825_705578.html
持续高温笼罩下的我国西南地区近日再次发生旱情,对区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开展生态恢复重建规划、建设生态监测与评估网络、开展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势在必行
水库露底、河水断流、农田龟裂……高温热浪的炙烤让原本绿意盎然的大地燥热不堪,大面积龟裂的河床上满眼充斥着搁浅的船舶。连日来,持续高温笼罩下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5省(市、区)继前半年“旱涝急转”之后再次发生反季节性的旱情,干旱程度超过了去年的“百年大旱”。
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又是生态脆弱地区。2009年8月以来,由于降水持续偏少,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连续遭受了罕见的干旱,导致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西南地区的极端干旱气象发生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和导致的损失之重,历史同期少有。同时,干旱气象条件导致区域水热条件发生显著改变,对西南地区的生态系统及脆弱的生态环境均造成严重影响。极端干旱气象对西南地区主要生态功能带来哪些现实和潜在的影响?干旱过后,受到严重影响的生态环境如何得到恢复和治理?应对这次干旱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区域生态环境管理?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以解读大旱背后的生态之殇。
极端干旱气象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极端干旱气象对水生生态、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巨大,致使水生生物生境受到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安全遭到严重威胁,同时也加剧了西南地区石漠化程度
“春自生,冬自槁,须知湖亦如人老。”清代诗人袁枚曾如是描摹洞庭湖四季荣枯之道。然而自2011年春末夏初开始,本应“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却变得洲滩处处,死鱼遍地,牛羊低首,芳草萋萋。
谁也无法逃脱干旱带来的危机。人类如此,包括野生动植物在内的生态系统亦是如此。
鄱阳湖、洞庭湖水草肥美、鱼虾成群,曾是江豚栖息的天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资料显示,1993年长江至少有2700头江豚,这个数字到今天已经锐减近一半,其中有150头~200头江豚分布在洞庭湖区。
在冬季,洞庭湖曾是江豚唯一的栖息区。如今的洞庭湖却有众多的挖沙船、运沙船在频繁作业,人工养殖网箱浮于水面,鱼船穿梭湖面,偶尔还有电打鱼船。比白鳍豚还古老、比大熊猫还稀少的江豚就这样浮沉于不安的江湖。
大旱又令本已岌岌可危的江豚雪上加霜。江豚活动的最低水深需要3米,大旱使得符合条件的水域越来越少,遥感数据显示,5月27日,洞庭湖水面面积仅650平方公里,仅为正常年份同期的1/7,这也就意味着江豚的生存空间在缩小,它们只能游向航运繁忙的主航道。5月19日下午,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一处水域监测发现,仅两分钟就监测到51头次江豚。这意味着因干旱使洞庭湖航道变窄,使得江豚栖息区域变得更小,以至于江豚撞上轮船的悲剧不断发生,今年两湖区域死亡江豚数量就有明显增加。
湖中生态岌岌可危,湖边湿地亦危机四伏。
当渴极了的洞庭湖终于盼来了一丝细雨之后,因干涸而皴裂的湖床痊愈了,疯长的芦苇和苔草更显清翠,一反洞庭湖往日物种组成丰富、景观多样的景象,2625平方公里的洞庭湖湿地显出色调单一、诡异的郁郁青青,如海市蜃楼。
5月底,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生李峰在洞庭湖调研时惊奇地发现,因为此次干旱,在一些水域,辣蓼等沉水植物已经绝迹,菹草、苦草亦大幅减少。这些洞庭湖常见的水草是整个洞庭湿地生态的基石,大面积的消失对于整个洞庭湖的生物多样性来说可谓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今年5月,记者在洞庭湖采访时了解到,由于连续干旱,洞庭湖的水面大幅度缩小,不少天然湖泊已经干涸见底。来自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监测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西洞庭湖水面仅为去年的1/3左右。
连续干旱使洞庭湖中的浅水植被破坏、动物栖息地发生变化,洞庭湖生态链受到严重威胁。据西洞庭湖保护区监测巡护员曹锋介绍说,目前,西洞庭湖鸟类群落主要是鸥科和鹭科组成:鹭科鸟类主要有小白鹭、牛背鹭、夜鹭、池鹭等,数量约为3000只~4000只;鸥类只能观测到须浮鸥,保护区的范围内夏候鸟正大规模地向湿地外围转移。
洞庭湖的生态危机仅仅是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严重干旱气象引发生态危机的一个缩影。
针对极端干旱气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选择受极端干旱气象影响较为严重的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和广西5省(市、区)进行了区域生态特征及变化趋势、典型区域的干旱影响分析和石漠化、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主要生态功能的影响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干旱导致西南地区部分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演替过程。极端干旱气象对以水分为主导的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结构影响明显,加速植被向干旱灌丛以至稀草坡、荒漠化发展,影响生态系统演替过程。其中,农田生态系统受影响最大,作物大面积死亡或绝收;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差强度和变差速率明显小于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整体影响不大。
同时,极端干旱还导致西南地区石漠化程度加剧。黔西南地区石漠化敏感性增强明显,发育在岩溶地貌环境上的生态系统发生逆向演替,水土保持与涵养能力下降。
数据显示,极端干旱气象加速了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进程,干旱后西南5省(市、区)石漠化敏感区面积增加了4.5万平方公里,石漠化显著增强区面积达3万余平方公里。极端干旱气象对岩溶区域地表草本植被影响严重,造成植物连片或呈镶嵌式死亡,导致地表植被大面积退化,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调节能力减弱。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生态研究所首席专家、副所长李俊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极端干旱气象不但造成干旱区水库、池塘干涸、河流断流、湖泊水位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生境改变明显,影响动植物物种生存,对水生生态、湿地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而且极端干旱气象对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保水能力较差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区的影响更大,容易造成生物群落逆向演替,生态系统进一步退化,一旦遇到其它自然灾害,如暴雨袭击等,更易引发更大的生态灾难,后果不堪设想。
极端干旱气象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哪些潜在影响?
干旱一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区部分植物死亡,生态系统活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下降;另一方面导致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物种间相生相克平衡破坏,入侵强势物种暴发性增长,危及生物多样性安全
洪湖水域辽阔,水草丰茂,水质清澈,是众多湿地迁徙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作为湿地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区域,它是长江中游华中地区湿地物种的“基因库”。
近3年来,因历史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洪湖湿地面临着一个又一个威胁。2009年8月,外来入侵物种——水花生在洪湖肆虐,严重威胁着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2010年夏季,洪湖经历了10年不遇的洪涝灾害;2011年5月,长江中下游5省面临着70年一遇的干旱,洪湖亦在其中。
干旱极大地影响了洪湖湿地本土植物的生长,但对水花生的影响却微乎其微。10多年前,水花生曾作为饲料在洪湖上游种植,其后它随风、随水流动,逐渐进入洪湖。近年来,由于缺少节制手段,进入洪湖的水花生越积越多。水花生凭其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生长繁殖迅速、水陆均可生长等特性,在洪湖迅速壮大。水位较低的年份,浅水区生长的水花生的根会抓起大量泥土,随着夏季水位升高,这些携带泥土的水花生就形成了一座座植物岛,并逐渐扩张。2009年,洪湖水花生疯长,面积迅速扩大,呈暴发态势,发生面积一度达到3万亩。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赵彩云和柳晓燕通过到洪湖进行实地调查及对2009年、2010年、2011年3期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发现,与正常年份相比,截至2011年5月中旬,洪湖大湖面积已经缩减了36.71%,由此可见洪湖干旱形势非常严峻。
令人担忧的是水花生属于水陆两生的物种,尽管在干旱情况下被迫向陆地转移,但其生命力相当旺盛。干旱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为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旱情缓解之后水花生极有可能得到迅速扩张。
对此,李俊生表示,极端干旱气象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将存在直接的和潜在的影响,极端干旱气象一方面直接造成干旱区部分植物死亡,种群活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另一方面,因极端干旱气象导致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物种间相生相克平衡破坏,为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提供适宜的生境,使受灾区生物多样性下降,危及区域生态安全。
2010年西南极端干旱气象对生物多样性就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极端干旱气象直接造成干旱核心区生物物种死亡,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中的大明山区、大巴山区和西双版纳区受旱情影响严重,干旱核心区面积占保护区域面积的20%以上,西南地区64个自然保护区中,17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受干旱影响明显,大部分保护对象受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极端干旱气象促使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的竞争平衡发生变化,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巨大的潜在性威胁。
20世纪40年代,紫茎泽兰由缅甸边境侵入我国云南省,大多生长于无水和陡峭的山地,侵占性与抗逆性极强,林间、草地、沟边、路边均能生长,就是在干旱瘠薄的荒坡隙地、墙头、石缝里也能生长。据有关专家调查,紫茎泽兰现已蔓延到四川省西南部和贵州省西部,正以每年30公里的速度继续向北推进,主要沿着河谷及公路沿线传播,风、流水、车辆、人畜及苗木调运是其传播的媒介。
在干旱发生后,中国环境科学院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分布面积比例较大的云南省大理州、德宏州、保山市、昭通市和昆明市等区域受干旱影响较重,对紫茎泽兰入侵的抵抗能力减弱,可能出现紫茎泽兰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扩散的问题;楚雄州位于特旱和重旱区,生态系统受干旱影响较大,可能导致旱灾后紫茎泽兰大范围扩散问题。此外,临沧、普洱、玉溪与红河州等市位于紫茎泽兰分布区的下游区域,有可能成为紫茎泽兰入侵潜在区域。
如何进行生态功能保护和脆弱生态环境修复?
以生态功能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为重点,开展生态恢复重建规划;建立西南地区生态系统的中长期跟踪监测与评估系统,形成区域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与预警能力
极端干旱气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潜在性,如何进行生态功能保护和脆弱生态环境修复?
李俊生认为,一要以生态功能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为重点,开展受极端干旱气象影响地区生态区划与生态建设规划工作。研究极端干旱气象影响下区域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与适应性管理模式,开展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为重点的生态区划工作;针对干旱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与经济社会特征,开展生态恢复重建规划,为区域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二要加强西南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优化区域自然保护区格局,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加强外来物种引入综合监管机制,降低外来物种入侵风险;从生态系统层次开展西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综合评估工作,针对不同保护对象,开展自然保护空缺分析与评估,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的空间布局,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针对极端干旱气象可能引发外来入侵物种暴发的区域,开展重点监控与预防。
三要建立西南地区生态系统的中长期跟踪监测与评估系统,形成区域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与预警能力。从国家层面上,建设生态监测与评估网络,形成区域生态监测日常运行能力。现阶段重点开展受极端干旱气象影响较严重的岩溶石漠化区、干热河谷区、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自然保护区跟踪监测,评估极端干旱气象对上述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脆弱生态系统、重点保护生态系统和物种造成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评估极端干旱气象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产生的影响,为区域生态恢复与生态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四要针对受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特点,开展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策略研究、干旱灾区节水型制度研究等,保障对重点受灾区域的持续投入,为受极端干旱影响区域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制定长效机制。
马上就评
生态安则旱灾远
原二军
对于长时间的旱灾,人们常用“旱魃为虐”来形容。所谓旱魃,就是传说中一种可以引起干旱的怪物,过去科学不发达,人们以为是这种怪物引起干旱、给人们带来灾难的。随着气象科学的发达,人们知道了旱灾的发生不是什么“旱魃”引起的,其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地球自身大气运动引起的旱灾,比如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干旱天气;一种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局部区域内的干旱,比如在一些地区由于频繁的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等行为引起区域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导致干旱发生。
说起旱灾,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久远的话题,也并非今日更甚。史书上记载的“伊洛竭而夏亡”,说的就是距今3800多年前位于中原地区伊洛河流域的大旱,由此而导致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灭亡。而纵览中国历史,旱灾给中国人带来的灾难,给中华文明造成的破坏,和地震、洪水等其他自然灾害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改变历史进程的节点上,旱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旱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往往会造成重大影响,易导致人们失去生产要素甚至生活条件,对社会稳定有时会造成不良影响。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的依赖不再像过去那么强烈,但旱灾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持续的旱灾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今年席卷南方的旱灾虽然因后来的“旱涝急转”而得到缓解,但局部地区的干旱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在进入8月后更甚。比如云南省昭通市,在2月以来到目前为止,干旱持续时间长达近7个月,致使全市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春夏秋连旱灾害,突破历史同期气象纪录;而贵州省干旱继续发展,导致全省342座小型水库已经干涸,530万余人及278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绝收34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75亿多元。
旱灾带来的影响包括两类,一种是人们能感受得到、容易看得见的直接影响,比如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如人们的饮水发生困难、农田减产或绝收等,但只要降雨发生、政府部门大力发展水利事业,这些问题就能较快得到解决,影响也容易消除;另一种则是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一定在短时间内全部表现出来,但影响往往深久长远。要消除干旱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将干旱带来的危害降至最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比如生态链被破坏后,如果关键的物种灭绝,要想恢复到原先的状态,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生态环境因极端干旱而改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负面影响有可能延续很长时间。
这次西南地区的极端干旱天气,很大程度上与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有关,我们只能去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干旱对民生带来的影响降至最小。而对于因为干旱导致的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则需要我们去用科学的手段进行中长期的监测和评估;了解旱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并制定出生态恢复重建规划,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修复脆弱的生态。生态良好则能让旱灾离我们越来越远。
22、政府公众与化工企业环境博弈:公众处弱势地位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08月26日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8-26/142023056391.shtml
政府、公众与企业的环境博弈
搬不走的化工厂
主笔◎李伟 摄影◎于楚众
8月14日,大连市政府宣布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立即停产并搬迁。这个占地80公顷的化工项目,含流动资金共投资95亿元,是目前中国单系列规模最大的芳烃项目。
大连市民也许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但问题在于,这样一个从工程立项到环境测评都一路绿灯的重大项目,为何在投产26个月后遇到了如此强大的阻力和反对?一个近百亿元的项目的巨大损失该如何承担?它将如何搬迁,搬到哪里?这并非是一个单纯技术就能回答的问题。因为,福佳能够搬离大连,但庞大的化工业却无法从中国撤退——2000年后,中国进入了新一轮的重化工业时期。化工业的增长始终维持着GDP增速的两倍。2010年我国石化业总产值为8.88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化学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位。预计到2015年石化产业的产值会达到15万亿元左右。
现实的情况是,化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之一,其重要地位无须赘言。我国已生产和上市销售的化学物质大约有4.5万种,其中列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危险化学品名录的有3000多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4万多种化学物质构成了我们身边的世界。
问题是:每一座城市、城市中的居民该如何与化工业共处?换一个角度也许更贴切——化工业如何与公众保持和谐而不是对立?如果有了这个前提,福佳大化的百亿元损失是否就可以免于浪费,毕竟这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在重大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政府、公众构成了参与的主体,也是博弈体系的主要力量。企业代表资本与技术,是项目的投资方;政府拥有行政力量,是监管者;而公众则是环境问题的承担者,也是利益最相关群体。
但在目前的博弈格局中,企业成为主导力量,决定了项目进程。政府是项目的利益受惠者,因为投资会带来GDP、税收与就业。作为利益最相关者的公众,却处于弱势地位,不仅参与度低,意见也无法得到尊重。这种博弈并不平衡。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实施。2006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要求:“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特别指出:公众参与是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是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前提。
但在项目决策与运行中,公众缺乏参与的状况并未有本质的改观。“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规定了公众参与的原则,却并未给出公众参与的明确途径和程序,在方式方法上也语焉不详,甚至对政府如何对待公众意见也没有规定。更重要的是,公众意见对环评审批并不拥有否决权。这导致公众缺乏对重大项目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甚至连最基本的获得环境信息和参与环保事务的知情权也付之阙如。毕竟,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是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前提。
没有公众对于“环评”的反复质疑和挑剔,那么该如何保证“环评报告”的质量?该如何相信它是经得起推敲和考验的?如果公众将利益委托给专家,这些受雇于企业和政府的技术派们是值得信任的吗?“科学主义”并不能代替公众知情权与参与权。
这就导致在项目完工后,公众与企业之间始终处于对立状态。公众以抗议的方式表达对环境的不满,当事故发生后则陷入恐慌。而企业往往更愿意通过缴纳罚款或搬迁完成“救赎”。当环境事件爆发时,政府则陷入被动状态。冲突—调解—罚款—搬迁—继续冲突,但环境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在我们的时代,公民自身的环境意识已前所未有地提高,与公众参与制度的落后形成了鲜明反差,这也带来了制度革新的压力。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需要维系一个企业、政府与公众平衡博弈的格局,共同参与,相互制约。
如果重大工程的决策始终以效率为目标,而忽视规则的平衡,那么,效率也终将付出不该付出的代价。■
谁来制约化工业?
企业、政府与公众构成了三方博弈体系,如果其中公众力量过于弱小,则会使这场博弈处于失衡的状态。资本没有了对手,化工业就会失去制约。
主笔◎李伟 记者◎魏一平
化学的威胁
在沈晓宁的行李箱里,塞满了各种型号的取样瓶、防化服、胶鞋和口罩。日常的衣物只占了其中一个小小的角落,而且都是特别旧的衣服。因为她要去的地方,总是很脏、很臭,让她感到特别恶心。
拖着这样一个行李箱,这个文静的女孩儿经常被安检拦下来。传送带后面的监控器,对于箱子中紫色、黑色的小水瓶感到好奇。“幸亏,他们从没让我喝一口证明一下。要知道,那可是从排污口新鲜出炉的样品啊,闻一下头晕目眩,喝一口还不要了我的小命。”沈晓宁告诉本刊记者。她是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做污染调查的过程中,经常要去排污口采集样品。
通常,清晨四五点钟,沈晓宁和她的同事们就要开始工作了。在依稀可辨的晨光中,他们沿着江边往排污口的方向走。空气从清新,逐渐变得让人无法呼吸,随着刺激、酸臭的味道越发强烈,排污口就呈现在他们的眼前。
白天的取样还是相对顺利的。但是为了拿到污染的证据,还需要在不同时间段对污水排放进行“侦查”,从而找到异常情况。有点像警察经常干的工作——蹲点,从清晨到深夜,整整一天都需要不停地在排污口周围巡逻。“难熬的是,在这样气味刺鼻的地方,守候一天可不是好玩的。”沈晓宁说。
晚上的工作更加重要。因为很多污染企业为了躲避检查,都是在深夜偷偷将没有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往往这时候,排污口的水量异常大,颜色很深,水面上全是白色的泡沫,延伸至江中间。“我不禁在想,他们究竟在排放什么东西!这次取20多瓶水样大约花了白天两倍的时间。将样品运回去后,每个人都精疲力竭了。”沈晓宁说。
得到样品,只是污染调查的第一步,然后他们会将样品送到实验室化验,分析其中的有害成分与浓度,最后出具报告。其中很多化验工作是在国外完成的。
近几年来,绿色和平组织在中国展开了一系列环保调查。包括2010年“7·16”大连油罐爆炸与石油泄漏事故、珠江流域污染状况、电子行业与纺织业排放调查。他们认为,工业化产生的化学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环境恶化的最重要敌人。
以水污染为例,按照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2005年的报告,中国70%的江河湖泊被不同程度污染,其中50%的污染源来自工业。“而工业的污染后果,又远比生活污染源严重得多。”绿色和平自身项目主任赖芸告诉本刊记者,“这是因为工业领域使用和排放的化学品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的有机化学品。”这些有害化学品的危险性在于,他们不仅有持久性,不容易在环境中降解,而且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蓄积,产生更广泛的威胁。
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洋流、大气沉降和食物链被送到远方。因此在赖芸看来,没有人会幸免,“一些有害物质即使含量极少,也能干扰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内分泌系统,而其他一些甚至具有致癌性或生殖毒性”。
绿色和平认为,化工业、电子产业和纺织业是这场化学污染的三大排放源头。化工业生产了数万种化学物质,电子行业使用了大量的铅、铬、汞等有害金属,而纺织业则在印染环节中使用大量的化学助剂,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部分物质是有害的。
以化学原料业为例,在2009年环境统计年报中,占废水排放量的14.2%,占化学需氧量的11.3%,氨氮排放量的35.7%,重金属排放的11.6%。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建立了一个污染企业的数据库,登记了自2003年以来涉及环境污染的5万多家企业。其中以“化工”为关键字搜索可以得到6400多家企业,以“化”为关键字,则会增加到1万多家。
化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也是生活得以运转的基石。厨房里的燃气、各种服装面料、装可乐的塑料瓶、洗发水、清洁剂与油漆……林林总总都是化工业的杰作。每年在全球实验中,人类会制造出上千种新的物质。每年进入中国申报、登记、生产、销售的化学物质达到100多种。
我国已生产和上市销售的化学物质大约有4.5万种,其中列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危险化学品名录的有3000多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4万多种化学物质构成了我们身边的世界。
2009年,赖芸的同事马天杰和张淼对《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2009》进行了一次比对分析。“我国当时仅有‘危险化学品名录’,对于极毒、易爆、易腐和辐射性强的物质做了记录。但是对于持久毒性、致畸致癌、生殖毒性、内分泌干扰物等化学物质,并没有专门的名单和说明。”
于是他们参照了国际上一些优先控制的化学物质名单,对超过4.5万种化学物质进行了梳理,识别其中的有毒有害嫌疑物质。用来比照的资料包括:《斯德哥尔摩公约》、奥斯陆-巴黎(OSPAR)公约的有限性动物之名单、美国环保署有毒物质排放清单中的PBT化学物质名单、欧盟高度关注物质名单等。
这项分析最终标注出了159种需要高度关注和控制的物质。在欧盟水框架指令的33种优先物质中有31个存在于中国现有化学名录中。另外,美国有毒物质排放清单中的20种类优先于PBT物质中的11种类物质,以及欧盟REACH指令38种类高关注物质中22种类物质都存在于中国。这些物质中有很多都在纺织、电子、油漆和塑料等于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中广泛应用。
“比如壬基酚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素,在我国纺织业中用于表面活性剂;而有机锡化合物被用于船的底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中华鲟的消亡极可能和这一物质有关。”张淼告诉本刊记者。
尽管节能减排已经作为国家目标,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越来越强。但赖芸对于化学污染的忧虑丝毫没有减轻。“监管机构根据化学耗氧量(COD)和生物耗氧量(BOD)来评定企业的排污标准。但这是针对常规污染的方法。问题是,有毒有害物质被人为制造和使用,它们并不能在污水处理厂中被消解掉,最终还是进入到环境中循环。”
产业大迁移
PTA(精对苯二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而聚酯纤维(涤纶)是合成纤维最主要的品种,在世界合成纤维总产量中占将近80%的比例。瓶级聚酯切片则用来生产矿泉水瓶和碳酸汽水瓶。生产PTA则需要上游产品PX(对二甲苯)。石油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生产出石脑油(别名轻汽油),石脑油再经过一定工艺过程就可以提炼出PX。
如果不是厦门与大连PX项目的争议,“对二甲苯”不过是一个冷僻的专业名词。2002年以前,我国限制对PTA的投资,因此上游PX的需求增长也相对平稳。2002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PTA由限制类改为鼓励类,国内市场一直被抑制的需求迅速爆发,并直接拉动了上游PX的需求。
某种程度上,PX的消费与生产,直观地体现我国这一轮化工业的狂飙速度。
2003年,我国PX进口突破100万吨,2008年达到34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PX消费国与进口国。在巨大的需求推动下,PX项目投资备受追捧,一大批新项目陆续上马,生产能力迅速放大。“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新建PX项目共有6个,分别位于辽宁、江苏、福建和广东,2009年产量达到600万吨,2010年达到747万吨,产能居世界首位。中国产量已经占到了全球产量的近1/4。
2000年后,中国进入了新一轮重化工业时期。化工业的增长始终维持着GDP增速的两倍。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总工程师李君发告诉本刊记者,近10年石化业总资产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利润年均增速18%以上,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20%以上。
2010年我国石化业总产值为8.88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化学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位。按照国际和国内发展规律,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速度一般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十二五”期间仍将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按照李君发估计,2015年石化产业的产值会达到15万亿元左右。
除了因环保而受关注PX产量已达世界第一,化肥、农药、染料、纯碱、烧碱、甲醇、轮胎产量也居世界第一。原油加工量,及重要的基础化学产品如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如果从化学产品的生产能力看,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化学工业国。
按照国际规律,大型石化产业沿大江、海岸分布,一方面方便大宗货物运输,解决生产用水需求;另一方面则利用江海的庞大的容纳力,方便排污。我国也不例外,从2003年开始,我国重化工业布局在沿海地区已经成普遍趋势,各地重化工业比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左右。从北向南1.8万公里海岸线上,大码头、大化工在许多省市到处落脚。在中国八大石化产业基地中,除了黑-吉基地和西北基地外,其余六大基地都分布在东部海边和长江沿岸。其中大连凭借港口和政策优势,已经取代大庆和吉林,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原油加工基地。
按照德意志银行的分析,中国2005年GDP占全球的12%,2015年将占到21%。由于人均化学品的消费与GDP有明显关联,即随着GDP的不断上升,化工产业在中国GDP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上升。
另一方面,中国化工业的发展与全国石化公司的产业转移同步。与其他制造业一样,在过去的10年间,跨国公司石化巨头都已在中国建立了巨大的生产基地。德意志银行的报告进一步认为,2008年后的金融危机将进一步加快这种产业转移的速度。2007年中国化工市场占全球11%,德意志银行认为到2013年这个比例将飙升到19%~20%。
美国福陆工程公司亚洲业务高级副总裁乔德哈瑞认为,在中国建石化工程优势明显。“从我们已经获取的数据看,中国正在规划或者建设的项目数量已居世界第一,我们公司在欧洲已感觉到项目数量下滑的威胁。另一方面,在中国进行石化项目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成本优势。根据我们的保守估计,如果在美国做一个项目成本是100,那么在中东的成本就是110,而如果在中国建设的话,成本就是80甚至更低。”乔德哈瑞说。
地方政府成为石化项目最初鉴定的拥护者和最实际的受惠者。由于石化产业链长,不同化工产品互为原材料,产业的聚集度极高。一家炼油、乙烯企业落户后,将带动数家相关化工企业建厂。无论对投资规模、GDP、就业、财政收入都是极大的拉动。
作为石油化工的“龙头”,乙烯是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医药、染料、农药、化工新材料和日用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也是用途最广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目前一家百万吨级的乙烯企业至少需要500亿元的投资,而带动的相关产业投资则会超过1000亿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23、微微小利不可图——曲靖“铬污染”带来的启示
来源:半月谈网2011-8-26
http://im.banyuetan.org/rtdj/hot/110826/51667.shtml
近来,云南曲靖陆良铬污染事件被媒体广泛关注,铬渣污染涉事企业生产之后有17年都没有对铬渣进行任何处理,中毒化工废料,被随意倾倒乡村,有可能给三个省区带来严重的污染。
一直以来,化工企业由于投入少、见效快、利润高而成为很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招商引资的“香饽饽”,有的为化工企业的“生根落户”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有的对化工企业的偷排偷放故意视而不见。诚然,化工企业为地方税收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曾经作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对周边环境和群众带来的影响也日益显现,有的利弊相抵,甚至是得不偿失,与科学发展的的方式相违悖。很多化工企业为减少成本,省略污染物处理装置或虽然建成但并不正常运转的现象并不鲜见,这些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甚至未经任何化学处理就随意流出,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可能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可以修复,资金投入更是无法想象;而有的地方政府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与企业沆瀣一气、同进共退,应对上级的检查和媒体的调查,因为他们只在乎功在当今,弊在千秋是以后的事情,片面眼前利益,宁愿牺牲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利益。
可喜的是,近几年来,国家和很多地区汲取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略发展质量带来的深刻教育,不断追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逐渐认识到化工企业带来的问题,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停、转”等整治化工企业的政策文件,广东、淅江、苏南等地相继“排挤”本地区大量化工企业;江苏无锡市在经历了太湖蓝藻事件之后,关闭了绝大多数的化工企业;苏北某县应对了一系列化工企业带来的麻烦后,痛定思痛,痛下决心,今年以来化工园区内5家化工企业就地转产、新上非化工项目、搬迁和关闭各1家。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地方上化工项目时更倾向于问民意、尊民情,2007年厦门PX项目缓建;今年饱受争议的大连福佳大化最终停产搬迁。
而与之相反的是,很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还是以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为主,仍在“招商引污”,使得部分在经济发达无法继续生存的污染企业在环境门槛较低的地区获得“重生”。而欠发达地区在积极承接化工企业转移时,对自身环境容量认识不清,对污染后果认识不足,部分地区甚至有意识地以“环保洼地”作为招商引资的卖点,使产业转移可能变成污染转移,而且引进的企业很多都是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排污能力不足的企业。“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欠发达地区应该吸取化工企业污染的深刻教训,不要再走发达地区发展的老路。(文:赵晔 射阳县委办公室)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其一错误的发展理念,为GDP是图,以牺牲环境,资源的代价换来经济的发展,短浅的目光,看不到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长久看会抵消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偏离可持续发展轨道,科学发展观变成空洞的理论。其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唯利是图,竭泽而渔。其三。政府职能部门方面监管的缺失,管理不严。可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建立企业信誉等级档案,定期开展生态资源评审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地方政府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其四。公众即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维权意识淡薄,利益诉求渠道狭窄,特殊的机制体制的约束,是公众权益屡遭藐视的社会土壤,根源在于机制体制。——窦红亮
政治课本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已经出现好多年了,这个概念肯定是深入人心的,从当年的世界污染城市山西城市上榜情况来看,重工业不计后果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的效益只是短暂,回头再看不仅是得不偿失,更是蝇头小利而已。这些环境污染都是当前的社会价值观隐射出来的,这样畸形的经济发展最终能带来的后果在很多广告中我们都能看到的,可是为什么还是这样去做?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情,需要反省的人可是不止一个。——杨文
首页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尾页
24、地下水治理十年大计划:头五年先摸底“体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1-08-26耿雁冰 葛育民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26/yOMDY5XzM2MDEyOA.html
核心提示: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由国土部和环保部编制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由国土部和环保部编制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规划从基础建设到能力建设都考虑到了,而且以污染情况摸底作为规划的开始,是一般的规划少有的。”参与规划起草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科技处处长吴爱民如是说。
本报获悉,《规划》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即到2015年,平原区和岩溶区等部分人为污染地区地下水水质要保持稳定,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5%。
据中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饮用水源地水功能不达标率达35.6%。中国1073个重点城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有25%的水质不达标;地下水源地问题同样严重,115个地下水源地中,有35%不合格。
5年摸清污染情况
本报记者获悉,早在2006年,国土部、环保部就开始联合编制“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但是,“规划”几次上报国务院都未获得通过。
“国务院对这项工作要求比较严,几次没通过的主要问题就是,早期规划对地下水污染状况掌握不清楚。”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只有在基本情况比较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规划,但是对早期地下水污染的防治规划而言,只是知道地下水污染严重,但具体哪些地方污染,污染程度如何,都不是非常清楚。
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表示,地下水污染情况目前采取样本采集的方式,但是还没有一个区域地下水污染情况的监测手段,多数是从自备井和监测井里面提取水样。
对污染情况的把握,是防治污染的基础,这个基础很重要,此次国务院会议确定了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从现在起到2015年的5年时间,要加强地下水的调查、监测,来全面掌握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吴爱民如是说。
据吴爱民介绍,水环境监测体系建成之后,相当于人体体检,通过抽血化验可以查出身体出了什么毛病,而通过地下水的监测、采样,可以看到水质状况。
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将联合开展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计划在未来3年内,新建、修复地下水监测站点2万余个,以形成完整统一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络。
对于监测点和检测时间,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要求。污染严重地区,监测的密度可达每月采样一次。污染不严重的地区,常规测量每年或半年一次。对于无的污染的上游水源地区,可以采取5年一次。
而整个规划预算总投资近600万元,本报记者了解到,资金将主要投向三个方面:改善地下水水质的工程、项目,编制技术标准等软件建设以及地下水污染监测网。
修复典型受污染地区
由于地下水受到污染实际上很难治理,需要相当大的投入,而且还涉及到这些投入是否落到实处。如果是没有受到污染的地区,将依照“保护优先”的原则。
据吴爱民介绍,我国现在地下污染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人为作用造成的污染,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的污染;二是很多地区本身地下水的质量就不是很好,如整个华北平原14万平方公里,有五六万平方公里都是咸水区
“像这样的地区也需要加强监测、控制,要保证人们用水质量的话,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其他途径改善人们的饮用水资源了,如海水淡化、寻找新的水源或者异地调水。”吴爱民告诉记者,目前地下水污染治理有很多种技术,主要是化学反应墙和置换处理法。
如地下水从东往西流,就在流动的过程中放上一堵人工化学反应墙,墙内有化学物质,集渗透、吸附、降解反应于一体,水流过这些物质,就可以把污染物处理掉,变成符合要求的水。
另外一种叫置换技术,即把已经受污染的水从地下抽走,再注入清洁水。
“对于已经掌握的水污染治理技术,摸清污染状况的地区将开展防治工作,但规划并没有要求到2015年全面实施地下水治理,而是一些典型污染地区的修复。”吴爱民解释说,因为全面修复很困难,首先掌握情况,能修复的就修复,还不能修复的,寻找其他水源,不让当地居民喝受污染的地下水。
吴爱民表示,目前这些技术虽然已经掌握,但是真正用于实践的不多,主要还是少数地区研究、示范。如果某一地区大范围污染,实际处理起来就非常困难,即便是比较成熟的置换技术和反应墙技术,也是针对小范围的局部污染才有效。
25、恒山为何被破相?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8-26 何勇海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108/t20110825_705571.html
北岳恒山被破相了。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山西省浑源县采访发现,由于长期无序开采矿石,北岳恒山风景区附近山体出现较大面积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
妙景美于天成,多毁于人营,恒山即是一例。恒山,人称北岳,东西绵延150公里,横跨山西、河北两省,巍峨耸峙,气势雄伟,是国务院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如此美景,却惨遭破相,不啻是一出现代版的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糟蹋美好的事物。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吃"到如此程度,倒是不多见。早在18年前,浑源县就过上了靠山吃山的日子,如今恒山风景区已被矿区包围,其千疮百孔的周边环境与北岳地位极不相称。景区随处可见煤灰、煤渣、废石等;不时可以看见载着巨石、煤炭的大车飞驰而过,带起阵阵呛人的粉尘。何以至此?其根源在于利益驱动。恒山不仅风光出众,还蕴藏着丰富的煤、花岗石等资源,尤其是花岗石这类高档石材,价格最高时每平方米可卖到五六千元。
可以说,恒山被破相,是粗放、无序、掠夺性的开发造成的。当地一位官员也承认,浑源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受强烈的发展欲望驱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留下了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历史问题。但脱贫的冲动不是掠夺性开发的理由,因为掠夺性开采矿山、能源,以透支未来为代价,会断了子孙后代的生存路;此外,违背大自然法则,必然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当地企业和有关行业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大搞掠夺性开发。但当地政府部门有责任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及时伸出监管之手,叫停经济建设中竭泽而渔的愚蠢做法,保护好生态环境。
让人奇怪的是,当地政府对此却熟视无睹18年。恒山被破相,一定有矿石开采缺乏科学开发规划、生态环境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何以事前不监管处理?从以往来看,关系网、利益链可能是矿产开采秩序混乱之源。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查查,在恒山被破相背后,是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网、利益链存在,是否有公职人员身陷利益漩涡。如有,应及时斩断其利益链条,并对相关人员问责。
恒山被破相,只是冰山一角。当今之怪圈是,越贫困之地,越挖空心思乱采祖先留给人类的物质财富。恒山破相事件值得其他地方反思:留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地方政府不应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不能只算财政收入的经济账,还要算环境账。当然,要想让地方政府做出理智抉择,还是要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不能只看GDP增长,也不能仅仅看短期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应该从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关系角度来考量官员的政绩。
26、长江日报:填海造钱,牺牲的是环境
来源:长江网2011-08-26
http://news.cjn.cn/cjsp/fy/201108/t1416297.htm
新闻:厦门鳄鱼屿海外杰出华商国际交流中心人工岛工程日前进行环评公示,此项目位于同安湾鳄鱼屿北侧,陆域面积45万平方米,将填海造岛打造华商高端会所。据悉,该海域是厦门市公布的自然保护区,还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单是大面积填海造岛搞商业开发,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生态恶果,况且还是在自然保护区里“改天换地”。
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高端会所的目标,是要带动全球杰出华商及成功企业家与“大陆商贸、经济交流、行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团结全天下杰出华商及其他商业精英,那滚滚而来的消费、投资,那海量的白花花的银子足可以把生态保护问题淹没掉。
然而,所谓的国际交流,其要旨说白了就是高级娱乐享受,里面的逻辑是把商界英雄伺候好了,就不愁给投资。让人怀疑的是,这样的华商能杰出到哪里去,“卢美美”的父亲卢俊卿还是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的主席呢。我想,开发商私下的算盘是,只要有钱的主来岛上娱乐就有钱赚。
一些地方湖泊填了、森林伐了、风景区占了、海也早就开始填了,宏大的填海造岛工程要上马了。这些开发不外乎是修别墅、建度假区,都是为成功人士量身定做的。他们的日子过得天堂似的,但其中的环境代价,可能把很多人打入地狱。 (长江日报 李建华)
27、谁来肃清品牌服装的“时尚之毒”?
来源:人民网 2011-08-25 崔中波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97_22997.html
继一个月前发布报告称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知名家服装品牌的供应商向中国江河排放环境激素类物质后,8月23日,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其最新调查报告,称耐克、阿迪、李宁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产品中含有“环境激素”,对生物的性发育产生影响。(8月24日《京华时报》)
在这个科技发达兼资讯爆炸的社会,几乎每过一阵子我们就得面临衣、食、住、行等有毒疑云的考验。这不,多个品牌服装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消息传来,立马让舆论陷入一阵风暴,骚动阵仗一点不亚于前段时间的肯德基“豆浆门”、达芬奇“产地门”等。只是这回不同的是,犯事主角们呈现出国际化、集团化,影响也非一家跨国公司所能比拟的。
根据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调查报告,一些国际国内知名服装品牌的产品中含有的学名为壬基酚(NP)的“环境激素”。能够刺激模拟雌激素干扰内分泌,一旦儿童咬到这些衣物,对生殖系统极具危险性。这些服装品牌的供应商在印染环节向中国江河排放的该物质,不仅污染了环境,还会通过食物链再次循环到人体内,影响更多人的健康,甚至致癌。
但诡异的是,这种被发达国家“公认有毒”、严格限量、甚至被禁止使用的物质,在我国使用及排放标准上却是空白一片。100多种地表水有机污染物中,没有列入壬基酚,日常的环保监测,更没有强制性检测规定。
正因壬基酚无使用要求、无排放标准、无检测项目,属于“三无”产品,所以,尽管绿色和平组织义正词严发布《时尚之毒:全球服装品牌的中国水污染调查》,疾言厉色公布全球品牌服装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调查结果,企望用“颜面尽失”来给这些跨国公司施压,但却只收获了雅戈尔、李宁等5家单位的寥寥数语,回应中不是怒气十足的“报告和事实不符”,就是无限委屈的“符合欧盟标准”。
不过,仔细咂摸,这些品牌服装公司对“调查结果”不感冒,估计也有“掌镜者”——绿色和平这一非官方机构身份原因。因为纵观整个事情始末,摇旗呐喊的除了“开不了罚单”的绿色和平,就是一干吹胡子瞪眼睛无权无势的网民,始终不见水利、环保、地方政府等掌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监管部门的发声。如此一来,人家不沉默到底,或者抵死赖账,才是“很傻很天真”呢,想想此前,康菲的高傲霸道、达芬奇的反咬一口,莫不如此。
衣服小物件,安全大问题,眼下看来,要肃清“时尚之毒”也好,惩戒“毒隐于衣”的责任者也罢,希望绝不能寄托在非官方组织的环保组织身上,而是需要职能监管部门站出来主动作为,将自家一亩三分地儿上的是非对错、判断标准、惩罚机制一并说说清楚,用行政强制力令政策施行对象乖乖认命——当然,前提是有关部门先得“自行排毒”,别让“GDP”迷了眼。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