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3
六月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推荐:
1、绿家园志愿者: 绿家园江河信息每周综述与导读(2011.6.07-2011.6.10)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4520.html
特别关注:
2、中国经济时报: 洪湖危机:千湖之省的最大湖泊,会死吗?
http://www.cet.com.cn/20110613/f1.htm
3、中国广播网: 新一轮强降雨将袭长江中下游 须防范地质灾害
http://www.cnr.cn/china/news/201106/t20110612_508088803.html
4、中国新闻网: 多省逾700万人受洪涝灾害 湖南37人遇难(图)
http://news.qq.com/a/20110613/000802.htm
5、新京报: 泥石流“灭村”:应尽快筛查灾害隐患
http://comment.bjnews.com.cn/2011/0613/27666.shtml
6、新华网: “旱涝急转”的悲剧为何发生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1/06/13/11113977.html
专题报道:
7、凤凰网专稿: 又问三峡(五)——家园之问
http://phtv.ifeng.com/program/fhdsy/detail_2011_06/13/6977478_0.s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HEO6VL7mG8/(视频网址)
8、新华财经: 三峡"后规划"博弈:一个县就曾报出1000多亿项目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6/12/c_121524623.htm
9、新世纪周刊: 后三峡面临严峻挑战 统一调度管理困难超预想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6/1141307927563_1.shtml
地方信息:
10、东方网: 上海曝光338家环保违法企业 中石化等企业上榜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6-13/095622630771.shtml
11、新京报: 浙江绍兴:非遗锡箔作坊数百人铅中毒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13/content_242515.htm?div=-1
人与自然:
12、广州日报: 广州发现死亡中华白海豚 濒临灭绝死因不明(图)
http://env.people.com.cn/GB/14879815.html
污染信息:
13、京华时报: 北京小清河:“清”何以堪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6/13/content_669363.htm
食品安全:
14、经济观察网: 增塑剂泛滥与一场20个月前的争论
http://www.eeo.com.cn/2011/0613/203703.shtml
15、第一财经日报: 大陆4家企业8种含塑化剂产品流向何方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3/2NMDAwMDI0Mzk2Ng.html?source=hp&position=newscolumn
人物访谈:
16、财新网: 水利部原部长杨振怀:“争议大的水电项目可以放一放”
http://policy.caing.com/2011-06-13/100268530.html
信息公开:
17、半月谈网: 环境信息公开离公众需求有多远
http://dialogue.banyuetan.org/dh/lgs/110613/43863.shtml
地球故事:
18、中国低碳网: 要发展还是要环境?秘鲁亚马逊大坝进退两难
http://ditan360.com/News/Info-1-86654.html
深度报道:
19、新京报: 河北固安部分村民重金属超标 附近工厂疑系元凶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6-13/025422628903.shtml
20、中国环境报: 关停后,污染“后事”谁来管?
http://www.cenews.com.cn/xwzx/fz/qt/201106/t20110609_703181.html
环境评论:
21、北京青年报: 哈药总厂的道歉为何不被公众接受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9098522
22、新京报: 哈药到北京道歉:悔悟?公关?
http://comment.bjnews.com.cn/2011/0613/27674.shtml
23、中国经济时报: 终结企业污染政府埋单须完善制度
http://www.cet.com.cn/20110613/b1.htm
24、新京报: 北京河流治污,非不能也?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11/content_241810.htm?div=-1
一言堂:
25、新京报: “没什么危险”算不算一种危险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11/content_241829.htm?div=-1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绿家园江河信息每周综述与导读(2011.6.07-2011.6.10)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06-13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4520.html
一、关键词[南方旱涝急转 干旱 水位 水文生态 三峡 南水北调 西线调水]
持续困扰全国的大面积干旱问题,在上周迎来了旱涝急转的天气,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专家称长江流域性“旱涝急转”史上罕见,不少地方水利设施老化,自然植被蓄水能力差。另有专家称,此次“旱涝急转”极端天气现象与全球变暖大环境有关。 然而就全国性系统看,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尤其是两湖(洞庭湖和鄱阳湖)以及下游江苏等地的河湖水位水文生态系统大面积退化,已是短期内难以恢复的铁的事实。而这之中,除了天灾,有多少人祸问题,人们依然在反思。围绕耗时耗资的超大工程,三峡、南水北调问题,争论依旧在继续。另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考虑西线调水思路。
关于南方旱涝急转的新闻链接:
长江中下游未来10天将连续降水 南方汛情紧迫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6/891307495718_1.shtml
南方多省份遭遇旱涝急转 长江中下游将再迎强降水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07/3092674.shtml
12省份发生洪涝灾害 因灾死亡52人失踪32人
http://news.qq.com/a/20110609/000133.htm
专家解读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剧烈变化历史罕见
http://news.sina.com.cn/c/2011-06-09/190222613741.shtml
全球变暖引发长江流域“旱涝急转”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10/content_241508.htm?div=-1
南方多省份旱涝急转趋严峻 三峡启动防汛方案
http://news.sina.com.cn/c/2011-06-10/110722618543.shtml
关于三峡争议的新闻链接:
迎来“后三峡”
http://business.sohu.com/20110526/n308555473.shtml
又问三峡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society/201106/90298510-4e16-4f31-8aa8-f6608ec7ad5b.shtm
三峡遗留问题未决:移民户口空挂没社保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42947.html
院士承认三峡工程影响生态 称工程完工地震增加
http://env.people.com.cn/GB/14846067.html
三峡库区下一站
http://money.163.com/11/0608/08/760VSA6800253DC8.html
水利部官员称三峡并未伤害长江生态环境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6/09/6907778_0.shtml
水利部官员回应“三峡七问”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6/1141307695289_1.shtml
关于干旱与水生态危机的新闻链接:
“鄱阳湖筑坝”被指饮鸩止渴 酝酿9年仍未获批
http://env.people.com.cn/GB/14846099.html
江西鄱阳湖水生物遇生存危机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6/1141307587834_1.shtml
洞庭湖干涸之辩
http://money.163.com/11/0608/08/76104VS900253DC8.html
抗旱设施缺失 两湖大旱不仅是天灾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604/219526.html
大旱之时,水的夺占与死亡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04/content_239127.htm?div=-1
大旱:长江治理“断流”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608/221003.html
洪泽湖:最忧“旱涝急转”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6/1141307588160_1.shtml
长江重庆段多支流现大量浮萍 已打捞上千吨
http://env.people.com.cn/GB/14864402.html
江豚难摆尾,鱼儿未上滩——八百里洞庭湖生态几近断链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182
洪泽湖:无法计算的得失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187
关于南水北调与西线调水的新闻链接:
专家称国家拟西线调水 从雅鲁藏布江引到新疆
http://news.qq.com/a/20110607/000752.htm
陈健敏:南水北调工程也需能够北水南调
http://opinion.cb.com.cn/12714523/20110607/220228.html
二、关键词[胶济高铁 环保部 铁道部 角力]
因违规被环保部叫停的胶济高铁,依然在违规运行。铁路部门和环保部门之间,似乎尚缺乏深度和有效的沟通。而“协调”上的难度和复杂性,则显示了两大部门间的权力博弈。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新闻链接:
环保部“顶牛”铁道部:较劲背后的权力博弈
http://env.people.com.cn/GB/14843143.html
死磕“铁老大” 环保部骑虎难下
http://time-weekly.com/story/2011-06-08/115822.html
三、关键词[中石油 哈药 环境污染 地方保护 政府买单]
上周媒体关于哈药和中石油的批量式报道,将国企垄断经济、官员政绩与政府的环境治理等话题推入公众视野。如果人们对五年前中石油松花江苯污染、两年前五矿“非法排尾”、去年紫金矿业水污染等还记忆犹新,那么,央视最近曝光的哈药总厂,料不会给人们以视觉疲劳的感觉,因为该厂几乎囊括一家企业能向周边制造污染的所有招数,也让一个环境监管体系的任何残缺一览无余。而中石油等垄断企业大赚特赚时是自己的政绩,亏损时却向国家要补贴,现在竟然还要让国家给其造成的污染买单。深层次问题是,垄断企业对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方面的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与民意对立情绪越来越高,矛盾越来越紧张。这也预示着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在经济改革方面已经到了非打破垄断不可的时候了。
关于中石油的新闻链接:
松花江污染国家买单近80亿 中石油始终不言赔
http://ditan360.com/News/Info-86225.html
建立公益诉讼,使中石油为自身污染负责
http://www.eeo.com.cn/2011/0607/203152.shtml
中石油对污染不言赔的底气何来?
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11/06/08/2540@7067720.htm
关于哈药的新闻链接:
哈药广告投入是环保投入27倍 烧钱式营销却称无力治污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44062.html
哈药总厂污染调查:居民夏天戴口罩忍臭十多年
http://finance.qq.com/a/20110605/000803.htm
治污染岂能“刑不上名企”
http://opinion.news.cntv.cn/20110607/102496.shtml
京华时报:哈药排污的底气从何而来?
http://pinglun.youth.cn/mtgz/201106/t20110607_1606815.htm
哈药总厂何以变成“排污总厂”
http://star.news.sohu.com/20110607/n309493888.shtml
哈药周边硫化氢超标千倍 废渣倾倒河边
http://env.people.com.cn/GB/14857295.html
松花江被污赔偿这回应与国际接轨了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8_17218.html
环保部称哈药环保投入不足 整改不力处罚将加码
http://env.people.com.cn/GB/14855280.html
四、关键词[杭州 新安江 苯酚泄露]
4日晚,杭州一辆装载有化学品苯酚的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水体污染,影响逾55万居民用水,超市紧急调运饮用水,一度引发用水恐慌和超市抢水狂潮。截至6日,新安江污染物下降,部分水厂可恢复取水。苯酚泄露事故外,余杭区自来水6月5日也遭受工业园区化学品污染。
新闻链接:
浙江省新安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http://news.qq.com/zt2011/xajwr/
杭州水危机:污染不仅是苯酚泄露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8/3NMDAwMDI0MzA3NA.html?source=hp&position=focus
五、关键词[台湾 塑化剂 问题产品]
台湾食品中违法添加塑化剂事件,使塑化剂所属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作为一个塑料制品的大国,塑料制品的助剂邻苯二甲酸类物质,从增塑剂到抗老剂等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塑化剂风波以来,一直是台湾不断向外通报问题产品名单,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官网首次公布,从台湾进口食品中检出了被塑化剂污染的2款产品,它们此前并未列入台湾公布的问题名单中。
新闻链接:
塑化剂检测项目缺失 大陆产品“查毒”进行时
http://news.qq.com/a/20110607/000716.htm
学者吁加强“环境激素”研究 别再让塑化剂害人
http://ditan360.com/PingLun/Info-86460.html
大陆首次检出台湾2款食品受污 此前未进黑名单
http://ditan360.com/News/Info-86499.html
六、关键词[环保部 污水处理 大气联防联控]
污水处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上周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与投融资交流会上,国家环保部有关官员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发展第一大重点领域就是污水处理。据悉,为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未来五年,将适度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收费和排污收费标准,并推进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十一五”黄金周期之后,污水处理行业有望继续阔步迈进。此外,十二五还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对300多个城市进行大气联防联控。
新闻链接:
我国环保“第一大重点”锁定污水处理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6/891307495344_1.shtml
十二五将对300多城市进行大气联防联控
http://www.eeo.com.cn/2011/0608/203176.shtml
七、关键词[北京 水危机 水污染 污水处理]
随着北京不断膨胀的人口压力,水资源呈现出日益紧张的局面。从5月北京市水务局所披露的数字来看,北京的水资源再度告急,人均水资源量已从多年前的每年不足300立方米,降至近几年的100立方米左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成为我国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北京水系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据市水务局官员日前向媒体透露,现已有的污水处理厂已超出处理极限。
新闻链接:
北京河流近半长度疑受污染 污水处理能力超限
http://env.people.com.cn/GB/14831104.html
八、关键词[SEE-TNC生态奖 特别奖 南京人]
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民间最大规模的环境奖“SEE-TNC生态奖”评出新的绿色英雄。此次“评委会特别奖”授予“南京人”群体。
新闻链接:
中国民间评出“绿色英雄”
http://www.chinadialogue.net/weblogs/4/weblog_posts/330
2、洪湖危机:千湖之省的最大湖泊,会死吗?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1-06-13 ■ 欧阳艳琴 陈晓雪
http://www.cet.com.cn/20110613/f1.htm
旱涝急转,6月10日,湖南岳阳、湖北咸宁、江西修水等地一日成灾。但湖北洪湖旱情依然未得到真正缓解,截至6月12日,湖里大部分仅有1尺深的水。
“今年水都没有了,收入都完了,螃蟹,螃蟹完了,鱼,鱼完了,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还难。”
6月初,洪湖,站在自己的渔船上,64岁的渔民段广礼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感慨。1963年,段广礼的父亲带着一家12口人,来到了洪湖上,如今,这一个家族,在洪湖上已经繁衍到了第四代,上百口人在洪湖上生老病死、婚嫁丧葬。
2010年的洪灾,加上2011年的旱灾,让在洪湖上生活了将近50年的段广礼觉得,比以往任何一年的生活都艰难。他今年贷款养殖了四五万元的鱼、蟹,基本已经绝收。他兄弟、侄子家的12条坐船,已经有4条因为干旱而开裂,每条船的损失亦是数万元。
刘广云,段广礼的侄媳妇。她反复地对记者说,活到30多岁了,做梦都没想到过,有一天,他们在洪湖上,还要推着船走。
据湖北省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曾晓东介绍,在洪湖上,像段广礼这样的渔民有15000至18000人左右,2500户,最多时,甚至超过2万人,户籍已经迁入洪湖市六七十个渔场。
6月2日,刘广云和丈夫段福涛终于带着本报记者回到了他们生活的渔船上。从汊河镇大口回渔船,平时开个汽艇20来分钟就能到的路程,连续换了三艘船,从柴油机开船,到用长篙撑船,最后,下湖推船,四个人一共走了大约两个半小时。
从5月份开始,洪湖接近90%的地方干涸,湖底裸露,和荒芜的村庄差不多,不少地方表面干裂,下面全是淤泥,既不能行船,也不能步行。
推船——段家的人要上岸买水和食物,或者到湖心取生活用水,必须至少推船走三四里“路”。而这唯一的一条能推船行进的“水路”,还是段家的人推着小木筏进进出出碾轧出来的小水沟。
如此行程,让渔民们都觉得累,在岸上读书的孩子们,一般个把月才回一次家。不让孩子回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段广礼的妻子何继珍说,水浅了,鱼死了,水脏。在湖心有活水的地方找点水,下点明矾,大人用来淘米洗菜、洗衣服洗澡没什么问题,但小孩子的身体肯定受不了。
在这一次被认为70年一遇的旱情中,2500户、近2万渔民受灾,损失或在数亿元。
另一重损失,是洪湖生态环境受到的创伤。尽管有人对洪湖生态恢复抱积极态度,但大多数人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洪湖95%动物及90%植物死亡,三五年内难恢复原有生态。
而洪湖湿地保护、民政等部门人士颇为忧虑的是,暴雨之后,洪水或将挟带上游污水倾流而下,对旱灾致使自净能力下降的洪湖和已接近绝收的渔民形成再次灾难性打击。
6月初,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洪湖作了调查。
渔民与农民、养殖户的用水之争
除了持有洪湖市当地户口本和身份证,段广礼、段福涛等每户都有一个农业部监制的《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每户水域滩涂使用面积20亩,使用期限2年。这一使用权的确认,始于2004年和2005年的一次洪湖市“拆围”,全市将5万亩洪湖水域,正式交给包括段广礼在内的渔民使用。
在使用面积之外,段广礼等各户还各自承包了几十上百亩的水域进行养殖。为此,段广礼每年必须支付140元/亩的捕捞费,以及三四百元的渔场“提留”。此外,坐船必须年检,费用是每条船600元/年。
在洪湖,从事水产养殖的,除了段广礼这样世代生活在湖上的渔民,还有岸上的浅水鱼塘养殖户。
今年旱灾到来后,段福涛告诉本报记者,洪湖水之所以干得很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岸上鱼塘和农田抽水。
“这里头(岸上)也有喂螃蟹,他看湖里快没有水了,就一直排排排,把池子排满,不然没地抽去了,都干了。”段福涛说。
“这湖里蛮大水呢,硬往农田排了。”段广礼说,“从二三月份开始抽的,一直到现在抽到五六月份。水朝洪湖一打开,小机子开始抽了。(洪湖)是硬抽干的。往内荆河放水,大泵小泵就往田里抽。(长江水)往内荆河一抽,都保农田去了,它还保你洪湖啊?”
段广礼对记者说,二三月份,洪湖还有一米左右的水,闸一拉开,要种稻子,把洪湖水都抽完了。“没有水库,洪湖就是水库。”
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简称“湿地保护局”)办公室主任曾晓东说,干旱出现后,洪湖为周围农田提供了1.8亿至2亿立方米的水,这相当于洪湖半米的水深时的水量。4月中旬,洪湖平均水位也就是23.6米左右。水文测量中“水位”的含义,相当于湖面的“海拔”。水位23.6米,曾晓东解释,也就是说,洪湖平均水深大概在半米多。4月中旬以来,洪湖的水,几乎全部用于灌溉了。
洪湖全市耕地90万亩,养殖面积60万亩,在靠近洪湖的区域,水产养殖面积还要大于耕地面积,以鱼、蟹为主。三四月份,投放鱼蟹苗,每个池塘至少需要四五十公分的水。如果到七八月份,鱼、蟹用水还会翻倍。
多头管理的洪湖
为何舍大湖救农田和小塘,舍渔民保农民和养殖户?中间利益如何权衡?
小港农场一位农民的解释是,大湖干旱的趋势已经形成,回天乏术,干脆救小塘和农田。
而一个更为实质的问题是,洪湖不同于洞庭湖、鄱阳湖,从宋以来,人们陆续修堤筑垸,使洪湖与长江隔离,成为一个封闭半封闭的内陆湖泊,也就是说,洪湖相当于一个水库,洪湖的水,是可以人为调度的。
洪湖是典型的多头管理。作为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湿地保护局进行管理;作为水库,其水利由荆州市洪湖四湖管理局进行调度;湖泊上的水产养殖,则由沿湖各乡镇下辖的渔场进行管理;而洪湖周边的农场、乡镇,在旱情发生时,只需要尽可能地寻找水源灌溉农田和供给鱼塘。
“洪湖本身是调节湖,还是得(向周边农田和鱼塘)放水,不放不行啊!”洪湖四湖管理局局长向绪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湖泊严格讲,是不允许养殖的,但是这里有些移民,以洪湖为生,从事养殖、捕捞。”
湿地保护局的曾晓东介绍,2004年开始“拆围”,提出以坐船(渔民生活居住的船)6000元/艘、行船(打渔或进出湖泊所乘的船)1000元/艘的标准,对渔民补偿,并为渔民提供就业培训,目的希望渔民上岸,拆除养殖的围网,恢复洪湖生态。
但“拆围”行动最终以重新划分养殖区域并颁发水域滩涂使用证结束,其背景是,2005年国家第二轮土地联产承包,“土地已经分完,地方政府找不到土地安置这些渔民。渔民们也不具备农业生产能力,湖里的收入也还是比岸上高,没有人愿意上岸。”曾晓东说,洪湖水草丰富,水浅,确实特别适宜养殖。让渔民上岸,“确实很不好解决。”
曾晓东说:“我们一直都不排斥用洪湖水进行农业灌溉。”但是,他指责有关部门对洪湖进行水利调度时,没有保证生态和调蓄多方面所需要的“生态水位”或“渔业保证水位”,“我们提出生态水位,意思是在满足调蓄的同时,兼顾生态和渔业的需要。”他提出,洪湖是一个草型湖泊,大旱中水草死掉了,恢复需要一定过程。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健康的状况,需要一定的水位。
相对于抗旱来说,防汛是包括水利在内政府各部门更为关心的问题,长江流域的水库,大部分会在汛前四五月份排水,以降低水位,腾空库容。
24.2米,曾晓东说,这是他们曾经提出的洪湖“生态水位”,也就是,保证洪湖平均水深在1米略多一些。“24米也行。”
这一标准和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世俭等人的论述也比较接近。他们也曾提出,按规划要求,洪湖24米至24.5米为蓄渍区。
洪湖四湖管理局向绪贤对本报记者说,洪湖市用水调度方案里确实规定了保证汛前24.2米的调度方案。
令曾晓东遗憾的是,实际上,24米的标准也没有执行。“如果4月中旬我们有24米的水位,(即便)干旱对生态有影响,但是还可以维持。”他计算,由于此次大旱,人工恢复洪湖物种,可能需要数千万元。
四湖总调度难调非常时期水利
湿地保护局和四湖管理局另外一个分歧在于对湖泊淤泥的看法。
向绪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将湖泊、河道淤塞,尤其是渠道的淤塞,归为今年大旱成灾的一个因素。
曾晓东说,水利部门一直希望把洪湖下挖一两米深,以增大库容。“从生态的角度来看,是不负责任的。”他认为,对洪湖清淤,尤其是下挖,会破坏它本来的大型、浅水型、草型湖泊的生态系统。
“浅,阳光丰富,水草繁殖很快,湖泊的自净能力很高。”曾说,洪湖因此将承接自上游的污水净化,每年向长江贡献了10亿立方米清水。
而作为洪湖水利调度“总管”,向绪贤抱怨的是,整个四湖流域的水利调度,在非常年份几乎很难发挥作用。
他介绍,洪湖水量除了来自于降水,主要来自于贯通几乎整个荆州地区的四湖总干渠。四湖总干渠自北从荆州市区的长湖始,流经江陵、监利等县,从洪湖东北新滩口进入长江,分上、中、下三区,分别有荆州习家口、监利福田寺、洪湖小港三大河闸。
向绪贤说,旱情发生后,习家口闸就已经关上,从4月底开始,福田寺闸也不再泄水,5月中旬,洪湖水最终基本被放干。
“旱情来了,不给我们一点水;不要水了,就把水泄给我们。我们是深受其害。”向绪贤说,虽然挂名是“四湖管理局”,但他们在洪湖市就只是管洪湖湖水的事,整个荆州市四湖管理局的全面调度,“正常时期就可以,非正常时期就主要保证上游。”
三峡蓄水致洪湖地下水位降低
陈世俭综合洪湖螺山水文站和小港湿地生态试验站的实测数据发现,三峡蓄水后,螺山长江平均水位降低了1.05米,地下平均水位平均降低了0.09米,其中承压水位平均降低了0.06米,潜水位平均降低了0.12米。
中科院江汉平原小港湿地生态试验站、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地下水(小港)监测重点站,从1998年开始,在洪湖东侧石码头至小港农场范围内,对长江三峡工程可能影响的“地下水与土壤潜育化”进行监测。
试验站的负责人、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世俭认为,降水量少、蒸发量多而形成的气象干旱,是洪湖大旱的主要因素,三峡可能对中下游的秋冬旱产生影响,对春夏之交的旱情,影响微乎其微。
但陈世俭综合洪湖螺山水文站和小港湿地生态试验站的实测数据发现,三峡蓄水后,螺山长江平均水位降低了1.05米,地下平均水位平均降低了0.09米,其中承压水位平均降低了0.06米,潜水位平均降低了0.12米。
陈世俭所指蓄水前,是1999年6月1日至2003年5月31日,蓄水后,即2003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由于长江与洪湖水文地质特征,长江水位与洪湖地下水互补并呈正相关,是基本共识。小港试验站多年实测发现,三峡蓄水后,洪湖与长江的地下水补给,以洪湖补给长江为主。
早几年前,陈世俭的学生还对洪湖地下水补给长江时的流速进行了计算,得出一个季节里,每一米截面的地下水流走30至60立方米。不过,陈世俭个人认为,这仅是计算数据,并不能等同于实测数据,他的估计,这个数值应该要偏小一些,25立方米可能符合实情。
陈世俭提供给本报记者的数据表明,在该试验站4组观测孔中,与1999年至2010年月平均水位相比,从1月到5月,月均水位的降幅不断增大,最大降幅达到1.19米。
不论是与1999年至2010年均值相比,还是与2010年相比,洪湖水位降幅最大的月份出现在3月、4月、5月,平均降幅最多达0.756米。其中,潜水位在4月、5月降幅均超过1米,相比2010年,最大降幅达1.412米,相比多年均值,最大降幅达1.19米。3—5月,是洪湖水位下降和整个洪湖地区干旱加剧的时段。
陈世俭说,地下水位下降与旱情的关系是相互的。旱情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地下水位下降,也会加重旱情。
但陈世俭反复强调,地下水的降幅,也可能与近十年里大气候整体偏干旱,以及其他水源影响等有关,而且,相比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地下水的变化缓慢且很小。
围垦使四湖流域调蓄能力削弱
高云三,祖籍河南,比段广礼早5年来到洪湖,他的任务是开垦大同湖农场(小港农场原属大同湖农场分场)。据《荆州市农垦志》记载,1958年3月,1000名河南籍移民到国营大同湖农场安家落户。之后,大同湖农场还接纳了上海知识青年1000人。
高云三他们的围垦,是先挖沟修堤,“水通过小沟流到大沟,大沟流到排水沟,排水闸都抽走了。”然后就成为了田地。
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整个四湖流域乃至江汉平原的围湖造田,使得湖泊调蓄面积减少,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今年这次大旱成灾的一个主要原因。
十余年时间里,洪湖湖面从700平方公里(约合105万亩),缩小到340余公里(约合53万亩),足足减少了一半。
洪湖,一个真正的“百湖之县”,湖泊数量从102个缩减到10余个,向绪贤对本报记者说,“真正有点功能的,里湖、沙套湖、土地湖,整个蓄水量还大点,但也有养殖。”
曾有一度传言,要排干洪湖,垦为农田。向绪贤就曾经听到“插到湖底,收到湖心”的说法。曾晓东说,新堤河闸就是为排洪湖水而建,后来有高层反对,排干洪湖的计划才不了了之。
洪湖所处的四湖流域,三湖、白露湖已经围垦成农场或农田,在1958年,这两个湖泊调蓄面积共有200平方公里(合30万亩),相当于如今的半个洪湖。
在湖北省,60余个农场几乎在同一时期围垦而来,荆州市有20多个,其中,洪湖市目前还有三个,大同湖农场、大沙湖农场、小港农场。
陈世俭介绍,整个四湖地区的大小湖泊围垦后蓄洪能力降低了3/4。
在湖泊调蓄面积减少的同时,是流域范围内高居不下的用水量。
根据湖北省历年水资源公报,荆州全市用水在全省均为数一数二,总用水量长期在40亿立方米以上,农业用水约占3/4。
“湖流域用水结构变化,水的需求量发生了变化。”向绪贤说,这也是旱灾加重的一个原因。
“最可怕的是水污染”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啊。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
6月3日,段广礼的弟弟段广好夫妇,在船尾再唱起这首歌的时候,目之所及,除了船舶停泊的地方有挖下去的一尺水外,到处是干涸的湖底和围网,全家人都觉得是一种讽刺。即便是船下的这一尺水,也是浑浊的,非但不是当年那个直接能用藕叶舀起来喝的洪湖水,就是打上来洗衣服都嫌脏。
“那时候,小沟挖这么深的沟,那沟里还是鱼。鱼啊,乌龟啊,草鱼啊,鲤鱼啊,什么鱼都有。我们那个时候几揸的网(约莫30公分长),用竹竿,把这网子绑在竹竿上,从沟这边戳下去,到那边端不起来,那个鱼就满了。野鸭子在那湖里晚上就在水里歇着,专门有打鸭子的,船上插树枝,鸭子铳就在船头。那鸭子打着了,飞啊飞,谁捡着就是谁的。”这是高云三记忆中建国初的洪湖。
其实,即便没有今年的大旱让洪湖见底,高云三的儿子也觉得,父辈对洪湖的利用,已经过度了。“以前的螃蟹吃起来都是甜的,现在的都跟柴火似的。”他说,“缺氧过多,里面的渔网插得过多,水不流动,水不流动就腐烂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嘛!”
曾晓东说,上万渔民一年四季在湖上的吃喝拉撒睡,也给洪湖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2004年湿地保护局给每个船上发了一个大垃圾桶,但回收得很少。
从湖北省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的水资源公报上看,洪湖水从Ⅲ类水质变成Ⅳ类水,中营养,也就是已经不能直接饮用。
公报还显示,2007年、2009年的监测结果,洪湖上游四湖总干渠均为湖北省第二大污染河流,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等,也就是说,可能主要来源于人畜排泄物、农用化肥及化肥等工业废水。
黄褐色的“酱油水”,曾晓东如是形容四湖总干渠进入洪湖的水。
段福涛说,几年前,渔民可以买渔业保险,但刚开始一年,由于上游造纸厂排放污水,渔民损失惨重,也就把保险公司吓得退出了这一渔业保险的领域。
旱灾后,本报记者和刘广云撑船到洪湖北部太马湖区域,不少水域散发出臭味,或者变为深绿。
而洪湖市民政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复说,按照以往的惯例,如果洪水到来,四湖总干渠上游的工厂,就会排泄大量污水,这将造成洪湖“再受灾”。
“最可怕的不是旱灾,也不是洪灾,洪湖人民已经习惯这些灾害了。最可怕的是水污染。”这位官员说。他曾经顺流而上,看见造纸厂排污。
6月12日,段福涛告诉本报记者,要下雨了,他正在上海买新的蟹苗。
“如果到时候四湖总干渠下来的是污水,渔民可能饮鸩止渴,只要是有水,急于投放鱼苗,就会出现再受灾。”上述民政局官员说,“有人会在河边被活生生地气死。”
曾晓东也担心,在经历过旱灾之后的洪湖,水草大量死亡,湖泊自净能力被削弱,上游如果排放污水,将会直接进入长江。
3、新一轮强降雨将袭长江中下游 须防范地质灾害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1-06-13
http://www.cnr.cn/china/news/201106/t20110612_508088803.html
中广网北京6月13日消息(记者葛方度)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天(13日)起三天内南方又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受前期降雨的累积影响,这次强降雨须高度提防泥石流等灾害。
今天湖南北部,贵州东北部,南部,湖北的东南部,江西的北部,安徽的南部,浙江北部的部分地区将会出现大暴雨。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介绍说,14号,南方雨势还将继续加强,一条东西向的强降雨带贯穿重庆东南部至浙江中北部一带,上述地区将有暴雨或大暴雨:
孙军:江南北部刚才点到几个省的部分地区会有100毫米到180毫米,那么局部地区可达200到300毫米,因此后面这些过程,从强度上不亚于前两次过程,从落区上跟前两次过程有些重复,但是这次强降雨带来的位置可能会稍微偏北一些,但是大的一些暴雨,现在的暴雨以上降雨量跟上次前两次落区还是有些重复的。
孙军同时提醒,近期南方降雨频繁,需注意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要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工作:
孙军:在一天之内,那么雨下了50毫米以上就认为是暴雨,大家感觉这种雨就会比较强,那么地面积水就会比较深,如果达到暴雨这个级别的降雨在一小时之内降下来就可想而知它的降雨量级非常大,同时降雨比较急,下渗,就是渗透到土壤中的水就会比较少,来不及渗透,这样的话就会引起地表的径流就会比较明显一些,尤其是在山区,山坡上形成的径流就会汇集到山底山沟当中,那么以及引发的水位突然的增长,如果不过山坡的这种土质比较疏松的话,同时伴有泥石流可能性就非常大。
4、多省逾700万人受洪涝灾害 湖南37人遇难(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06月13日
http://news.qq.com/a/20110613/000802.htm
湖南新化县继遭受6·5特大暴雨灾害后,6月9日13时至6月10日13时,再次遭受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袭击,39个雨量站中100mm以上的雨量站28个,平均降水量113.55mm。辛宣 摄
中新网6月13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6月9日以来,湖南、湖北、江西等多个省市遭受暴雨洪涝灾害,湖北省136.9万人受灾,29人死亡,10人失踪,湖南361.5万人受灾,37人死亡,21人失踪。
据湖北省民政厅报告,6月9日以来,孝感、襄阳、黄石、黄冈、武汉、咸宁、鄂州7市22个县(市、区)遭受洪涝灾害。截至6月13日9时统计,136.9万人受灾,29人死亡,10人失踪,1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80.6千公顷,其中绝收7.6千公顷;1.2万间房屋倒塌,近3万间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8.3亿元。
据湖南省民政厅报告,6月9日以来,长沙、张家界、常德、湘潭、益阳、衡阳、邵阳、岳阳、怀化、娄底、湘西11市(州)53个县(市、区)遭受洪涝灾害。截至6月13日9时统计,361.5万人受灾,37人死亡,21人失踪,22.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164.3千公顷,其中绝收16.6千公顷;1.7万间房屋倒塌,3.1万间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2.2亿元。
据江西省民政厅报告,6月9日以来,南昌、景德镇、九江、宜春4市15个县(市、区)遭受洪涝灾害。截至6月13日9时统计,92.5万人受灾,6人死亡,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55.3千公顷,其中绝收4.1千公顷;3400余间房屋倒塌,6200余间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
据安徽省民政厅报告,6月8日以来,安庆、宣城、巢湖、池州、黄山5市15个县(市、区)遭受洪涝灾害。截至6月13日9时统计,76.2万人受灾,2.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30.4千公顷,其中绝收700余公顷;2800余间房屋倒损;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
据重庆市民政局报告,6月9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遭受洪涝灾害。截至6月13日9时统计,450人受灾,1人死亡。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报告,6月10日,乌鲁木齐、昌吉2市(州)2个县(市)遭受洪涝灾害。截至6月13日9时统计,1000余人受灾,1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400余公顷;近100间房屋倒损;直接经济损失400万元。
5、泥石流“灭村”:应尽快筛查灾害隐患
来源:新京报2011-06-13
http://comment.bjnews.com.cn/2011/0613/27666.shtml
这次泥石流“灭村”的悲剧,再次发出警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进行“补课”,刻不容缓。只要大家提高警惕,预警和防范措施到位,一定可以降低伤亡。
据报道,6月10日凌晨,湖南临湘市观山村毛家组的24户民居被泥石流吞噬,共有27人死亡和失踪。地面上被抹平的村庄、成排的棺椁、哭泣的亲人,一场泥石流“灭村”悲剧让人心痛不已。
一周之前,气象等部门就已经发布预警指出,有些地区极有可能出现“旱涝急转”,各地应该做好应对。新京报为此刊发社论《大旱后防大涝并非杞人忧天》,文章提醒要注意防范旱涝急转的局面,“不能总是跟在灾难的后面跑……高调救灾远不如预先防灾、减灾”。
在这一周的时间内,南方的雨一直在下,不知道当地政府部门为“旱涝急转”做了哪些应对工作?在此之前,当地政府有没有如媒体和很多专家呼吁的,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仔细的筛查,并建立起相应的监测预警机制?遗憾的是,泥石流灾害还是再次发生,并引发了“灭村”悲剧。
事发后,湖南省水利厅专家分析,造成这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成因主要是前段临湘市长时间没有降雨,出现了多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土壤已非常疏松。加之泥石流灾害发生地观山村地表层土质为沙性,结构性不强,附着力差,土壤表层里面为大松石,在暴雨击溅和地表漫流的冲刷下,很容易下切侵蚀发生滑坡。
当然,这是一切泥石流发生的原因,但是,现在公众关注的是,如果泥石流发生不可避免,那么,大量死人是否可以避免?在这过程中,如果有关部门、村庄都能引起真正重视,未雨绸缪,建立起相关的监测点,在暴雨来到之时提前向村民发出预警,组织人员撤离,那么,悲剧是否就可以避免,伤亡是否会大为降低?
去年,舟曲泥石流发生之后,新京报也曾呼吁,从政府到民间都对地质灾害真正重视起来,从房前屋后开始查起。当时,全国也曾经进行过一次地质灾害大检查。
对于泥石流的灾害预防,我们本就有着巨大的欠账和疏漏。尽管从1999年至2008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查出24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但2010年发生的地质灾害,三分之一的地点却在监控点以外,多属新发生的。这就是说,我们对于地质灾害点的筛查,很不彻底。
去年舟曲泥石流之后,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也曾发出通知,要求迅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进一步排查工作,确保不留死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避免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这次泥石流“灭村”的悲剧,再次发出警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进行“补课”,刻不容缓。各地方政府不能再等上级文件、通知才行动,而是要尽快全面彻底筛查地质灾害点,防止悲剧的再次发生。
眼下,南方依然处在雨季,暴雨随时可能再发生。尽管极端天气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是,只要大家提高警惕,预警和防范措施到位,一定有逃生和转移的机会,一定可以降低伤亡。
6、“旱涝急转”的悲剧为何发生
来源:新华网2011-06-13 王石川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1/06/13/11113977.html
记者11日从湖南岳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截至11日17时,强降雨造成的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致29人死亡、20人失踪。岳阳市在全力抗灾救灾的同时,加紧部署,全力迎战新一轮强降雨。(6月12日《潇湘晨报》)
当人们还在为南方地区旱情严重忧心如焚时,大自然又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暴雨肆虐,旱涝急转,洪灾突袭,危及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岳阳泥石流显然不是孤例。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消息,截至6月11日统计,入汛以来全国累计有13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受灾人口848万人,因灾死亡94人,失踪78人。专家表示,南方暴雨持续旱涝急转范围将扩大。
面对旱涝急转的残酷场景,除了埋怨大自然的无情、极端天气的不合时宜,我们也应有所反省。
大旱之后有大涝,虽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基于无数次的历史惨痛,人们应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异乎寻常的大旱让人焦灼不安时,相关部门除了积极应对旱情之外,更应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旱涝急转”的准备工作。
“无雨是旱、有雨成涝”,“水少必旱、水多必涝”……无数惨淡事实,一次一次检验出了我国水利设施的落后与不足。江西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文捷称,江西现有9700多座水库,但能够进行水量调节的大中型水库不到2%,余下的小型水库多处于病险状态。无独有偶,民革湖南省副主委朱建军调研发现,南方某县200余座水库中有病险库123座,占水库总数的61.2%;5.6万口山塘中的90%以上严重淤积、带病运行,蓄水功能不到原有蓄水量的60%,一次50毫米的暴雨即可使数百处渠道被水冲毁。水库不是带病工作,就是不能工作,不出事才怪!
除了落后病状的水利设施,还需叩问的是,人们对山林是不是索取太多、珍惜太少、不够尊重?我们看到,发生山洪的地方,往往是植被破坏严重的地方。据分析,森林植被质量差,不但导致“天上落多少水,地面就走多少水”,还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淤塞水库、山塘和渠道,降低流域内水资源的工程性调节功能。回望近几年发生的数起山洪暴发、泥石流引发的悲剧,不少正是因树木遭受大肆砍伐、生态遭遇严重戕害所造成的。
尊重自然,尊重规律,自然带给人类的伤害才会小一些。同时,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未雨绸缪、立足防范,以充足准备应对大自然的变化莫测,即使灾情降临我们也会从容镇定,有效预防悲剧的发生。
7、又问三峡(五)——家园之问
来源:凤凰网专稿 2011年06月13日
http://phtv.ifeng.com/program/fhdsy/detail_2011_06/13/6977478_0.s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HEO6VL7mG8/(视频网址)
院士张光斗:修三峡前当地百姓生活不如解放初
核心内容:张光斗(清华大学教授):他们没有想到,库区一百万老百姓,解放后五十年了,因为说将来三峡工程要建,所以国家说,不许投资,不许建设,将来要淹的。所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呢,你自己去看去,还不如解放初期。
凤凰卫视6月10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三峡工程历经几代人的谋划建设,而今“自然三峡”大改其面,“工程三峡”初显身手。山川河流无法言说,而那一百余万的三峡移民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立场各异,利益不同,素质参差。
而今,三峡移民搬迁任务已了,一面有加大扶持力度,兑现安稳致富承诺之议,一面有淡化移民身份,减少依赖思想之声。历史留下的“包袱”与现实待行的约定,究竟如何了却。让我们又问三峡,移民们是否安康,是否富足。
解说:三峡工程是世界历史上造成移民人数最多的单一工程,其难度之大,复杂性之高,影响之深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010年的4月,凤凰摄制组几经辗转,找到了曾被称为移民第一人的徐继波,他现在是上海崇明一家工厂里的临时工。
徐继波(三峡移民):我主要就是干什么东西呢,我就是,这个也是一种喷头,喷枪的喷头,这种喷头因为它比较复杂,所以精确度要求很高,所以就在这个数控车床上做。这些产品都是我做的,这个又是一种型号了。工资在我们岛上来说不是很多,就是说我们,因为我们这个是计件的。
杨锦麟:哦,计件的。
徐继波:就是说你做多少,算多少。
杨锦麟:算多少,这样子。
徐继波:这样平均下来,一个月也就一千多块钱吧。
解说:时间回到2000年的8月17日,一艘顺江而下的巨轮,停靠在上海崇明码头。这是三峡工程启动后,搭载第一批离乡者的移民船。徐继波则是当时第一个走下船的人,他身材矮小,手里捧着一株盆栽。当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国人瞩目的外迁第一人。
徐继波:这个就是我2000年过来的时候,我们是移民2000年不是试点移民吗,我们过来的时候,我是2001年4月份到这个厂里来的,是这个老板打电话叫我到这个厂里来。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我什么东西都不懂,然后我就学了一个专用车床,我就这几年下来,一直就在这个厂打工来着。
解说:在正式移民前,徐继波曾经来过一次上海。那也是政府组织民众来崇明考察移民环境,那时候的崇明岛虽然归属上海,但并不怎么发达,交通也十分不方便,到上海市区还需要坐轮渡,去一次也得花上半天的时间,究竟是否要报名移民,徐继波犹豫了。
徐继波:那个时候我在家里整整,也就是说躺在床上,差不多思考了三天吧,后来我想算了,走一走吧。如果说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可以不去,如果说我们为了下一代,出去总比在山区好。作为我本人也是这样想,给孩子一个发展的机会。它毕竟这个,上海来讲的话它的起步跟我们这个原来我们老家重庆的起步,肯定是不一样的。
解说:当时的徐继波考虑的是自己和家人的生计,从祖祖辈辈生活的天府之国,迁徙到上海的远郊,从靠天吃饭一步迈向进城务工,会不会无所适从。徐继波个体的抉择,关系到家人的未来。
而事实上为了建设三峡水库,大量外迁人口,在设计上马之前,在高层就已经激烈争论,为了一座水利工程,淹没大量农田,迁走世代在其上耕种的人们,这一动作究竟是不是舍本逐末。
李锐(前中组部常务副部长):侯学煜这是已经去世了。他讲呢,淹没区19个县的42万亩耕地,都是富饶的平坝地,平坝地只占19个县的4%,其他都是山林丘陵。
解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坝修建前的数据统计,受三峡工程回水影响的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涉及的库区土地,幅员面积5.4万平方公里。当时的总人口1434万人,而其中的农业人口就占到了1296万人。毫无疑问,三峡工程的修建,将对川中的农业生产形成巨大影响。
而在二十年后,互联网上更是发出良田荒芜,天府之国就此没落的慨叹。但是,这一观点,并不为所有人认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生态脆弱,发展农业靠天吃饭,日子并不好过。
张光斗(清华大学教授):他们没有想到,库区一百万老百姓,解放以后五十年了,因为将来三峡工程要建的,所以国家说,不许投资,不许建设。将来要淹的,所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呢,你自己去看去,还不如解放初期。
汪啸风(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原主任):如果你我是一个移民的话,也清楚迟早得搬,但是现在老是不搬,他是上下不安的,心情是不稳的。所以我说过搬得出是稳得住的前提,当然我要继续说,稳得住是逐步能致富的前提。它也应当有一个发展的社会稳定环境,才能够实现移民逐步能致富。
解说:不管争论几何,三峡上马的最终决定下达之后,移民很快开始了,在上百万的移民中,很大一部分是就地后撤,避开水库蓄水后将被淹没的故土。但是一些通过后撤无法解决的移民,就要向异地外迁。
作为第一批报名外迁的积极移民,徐继波也要走了,但是临行前,他仍有太多无法割舍,老家的兄弟姐妹八人中,只有徐继波一人的房子在淹没区,也只有他一户需要远走。
徐继波:就是当时这种情况想起来的话,原来外迁出门的这个信心啊,突然就是说如果能不走的话,也愿意留下来。
解说:十年的移民路,十年的奋斗路。被称为移民第一人的徐继波,并没有过人的精明和格外的幸运,他在崇明种过地,卖过菜,当过护路工,现在是一家工厂的技工,而他的妻子,也在附近的一个小区里担任保洁员,夫妻二人目前的收入不到三千元。
但这里也有他们想象不到的惊喜,一年多以前,他们的移民安置房被拆迁,徐继波用补偿款,一口气买下附近两套房子,随着房价的猛涨,徐继波也颇为意外地成为了“有产阶级”昔日的三峡移民已经作为上海市民,享受到了城市发展的红利。
徐继波:认识我们的人,了解我们的人,说我们是三峡移民移到这里来的,不认识的,不了解的,他说我们是外地人。我听到这句话,我很不高兴。我记得有一次,我听到这句话以后,我跟他对话以后,我掏出我的身份证,我说你看看,我是标标准准的上海崇明人,也就是说在上海崇明岛这个地盘上,也有我徐继波的一块天地。
解说:这些年来,作为积极移民的代表,徐继波曾经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政府对他一家屡有照顾,而他也曾作为2007年的三峡移民先进个人,受三峡建委的邀请到北京出席会议。时任三峡办主任的汪啸风曾经问他,过得怎么样。徐继波回答说,我们已经迁出了,稳住了,但致富还有个过程。
汪啸风:所以现在我们也实施了一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着合理补偿,后期扶持,加大移民培训,保证移民充分就业,加大对口支援的力度,加速发展快取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有一系列的部署,国务院考虑得非常周到,在这一方面。
解说:徐继波至今仍记得,十一年前在崇明走下移民船时,手捧的那株盆栽,那是从老家带来的一株黄桷树。三年之后,树已枯死,但那句老话没变,树挪死,人挪活。
1 2 3
8、三峡"后规划"博弈:一个县就曾报出1000多亿项目
来源: 新华财经2011年06月1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6/12/c_121524623.htm
多年来,地方政府为分享项目,围绕着三峡的“后规划”进行了激烈博弈;1238亿元投资规划的落地,或将拉开更多争夺大型水利工程“后续投资”的序幕
5月19日拍摄的水位下降后的三峡大坝坝前水位。自5月16日再度启动抗旱调度以来,三峡水库连续多日加大下泄量,以支援大坝下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抗旱。至18日,下游宜昌和沙市等地水位出现明显提升,其中宜昌水位日涨1米。水库每秒出库流量最大增至11100立方米,约为上游来水量的2倍。由于入不敷出,三峡水库水位跌幅明显。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5月18日,《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下称《后续规划》)出炉。三峡工程的后期规划,虽在学术界早是共识,但其规划的出炉却等了4年。早在2007年,重庆市与湖北省就不断向国务院打报告,希望三峡工程建成后,国家能延续或调整优惠政策,以适应运行管理期的需要。
重庆市最早提出设想,认为三峡工程进入正常运营状态后,移民、库区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等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需要在后续工作中逐步完成。当时,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下称“三峡办”)也表达出了类似意愿。
按照最初规定,三峡工程一旦建成,进入运行管理期,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就随之撤销,其国务院办事机构三峡办将划归水利部。
一波三折
2008年9月,在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16次会议上,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敲定,确定由三峡办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研究提出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方案,报国务院审批。
2008年10月,三峡办组织编制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纲要,选择湖北、重庆部分地区进行规划试点,并在水利部长江委员会(下称“长江委”)编制的《三峡水库可持续利用综合规划研究报告》基础上,编制《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纲要》(讨论稿)。
按照当时的设想,后期规划编制和通过都不会太困难,2009年应该可以颁布实施。但实际上,推进工作遇到意想不到的阻力。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仅就规划的名称,就产生了两派截然相反的声音。
一派认为,三峡工程既已建成完工,则无“后规划”一说;另一派则认为,工程归工程,但三峡库区仍面临移民致富、生态环境等相当多的后续工作,急需一个整体规划进行统筹。
2009年春节,时任三峡办主任的汪啸风,会同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湖北省副省长田承忠等相关人员在北京开会。
据知情人士透露,会上汪啸风承认规划推进遇阻。他表示,国务院在征求各部门意见的过程中,“有一些部委持有不同意见”。
2009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三峡办上报的《关于开展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请示》。
2009年3月26日,三峡办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领导小组首次召开全体会议,部署后续工作的规划编制。一个月后,规划编制工作启动,长江委被委托承担规划编制的总成任务。
长江委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是参与编制的专家之一。据其回忆,编制的时间相对紧迫,仅用了5个月就完成规划初稿,先后经过了近20次大规模修改。
按照原计划,2009年11月可通过审议,12月通过国务院审批。但实际上,初稿完成后直到2011年才获得通过。
延迟的主要原因,在于这次规划与以往不同,并非由地方政府先调研拿出初稿进行汇总,而是“倒过来,湖北、重庆两省市不制定规划,只报项目”。
由于地方政府希望获得大量的后续投资资金,导致项目金额一度超过4000亿元。
“基层就是希望项目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就拼命报,某县就报出了1000多亿元的项目。”知情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
在一次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会议上,国务院一位领导说了一句“后续工作很重要,但投资不能超过三峡工程的建设投资”,最终才给规划项目定了调。最后,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奔赴各地,对申报项目进行一一审核,并最终砍掉大部分项目,再进行二次申报。至此,《后续规划》才算走上了审批的顺车道。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9、后三峡面临严峻挑战 统一调度管理困难超预想
来源:新世纪周刊2011-06-13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6/1141307927563_1.shtml
三峡工程论证时未曾充分预计或未能完全控制的问题,给“后三峡”运行带来严峻挑战;三峡水库和整个长江流域水库尚未实现统一调度管理的尴尬局面,更是威胁着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
细雨顺着夜幕滚落,雾气在山间扩散。从6月4日起,饱尝数月春旱之苦的长江流域开始普降中到大雨。随着梅雨时节的到来,不少地区的民众又将面临旱涝急转后的新考验。
此时的长江在缓缓舒展。自三峡大坝沿江而下,鄱阳湖暴露在阳光下的水藻,逐渐被雨水淹没;沿江而上,长江重庆段皲裂的河床慢慢被湿润,浓雾里的船舶在狭窄航道上小心行驶。
旱情即逝,问题犹存。在今年4月举行的长江论坛上,长江流域多个省份的副省级官员代表均强调本地区面临的困难。江西希望在鄱阳湖口设闸,解决鄱阳湖特有的枯水期过长问题;湖北称三峡水库蓄水后防洪遇到了新问题;湖南称随着上游来水减少,洞庭湖区有350万人存在安全饮水问题;上海则对长江口的盐渍化表示担忧。
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在此次论坛上还指出,目前长江流域共有水库约4.6万座,总库容超过2500亿立方米。在三峡水库上游的长江干支流,正计划进行梯级开发,建设一大批控制性水库。南水北调、引江济滇、引江济太、引江入湖等工程也将加大从长江调水的力度。如此多的项目,可能对中下游水量分配产生累积影响,导致水位下降、水资源量减少、入海口咸潮入侵加剧、江湖关系发生明显变化而影响湖泊生态安全。
三峡的后续问题如何解决,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如何开发与调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长江流域乃至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
下游困境
“特效烟花直冲云霄,焰火瀑布飞流直下”。6月5日,湖北宜昌三峡大坝附近的夜空被一场名为“世纪伟业、梦圆三峡”的焰火晚会点亮。这似乎是在回应人们关于三峡的种种争论。
此前,鄱阳湖区等地发生的大旱被广泛质疑为三峡工程所致。江西水科院副院长许新发告诉财新《新世纪》,该说法毫无道理,目前三峡水库处于放水期,在汛前需腾空库容,将水位降到145米,因此现阶段三峡水库对鄱阳湖是有好处的。
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熊大则认为,三峡水库在放水,三峡集团将此说成是为下游补水“同样也很扯淡”,因为三峡水库需要借此为夏季防洪做好准备,“就算下游涝了,他们也会放水”。
当然,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没有不良影响。许新发说,不良影响主要出现在三峡水库蓄水期,每年10月特别明显,长江水位迅速降低,湖水大量向长江下泄,导致湖区枯水期提前,到第二年4月才能缓解。“此前枯季还有几十亿立方米水,这几年就几亿立方米了。”蓄水减少,也削弱了鄱阳湖的抗旱功能。
三峡水库蓄水后,枯水期长时间持续低水位,直接引发湖区取水困难、湿地萎缩、渔业资源锐减、血吸虫病防治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
江西省环保厅一位官员今年4月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鄱阳湖区2001年之前属于一到三类水质,但最近几年劣于三类的水体在明显增加,枯水期一到三类水体更是可能不到30%,鄱阳湖水的生态功能明显降低。
作为中国四大淡水湖中惟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鄱阳湖现在也面临危险。据江西省环保厅的数据,蓝藻已经成为鄱阳湖的优势藻种,最近几年鄱阳湖区的富营养化指数基本在48左右徘徊,逼近50的富营养化临界值。
洞庭湖区也有类似情况,湖南省政府参事、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刘卡波曾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长江入洞庭湖水量减少,湖区枯水期提前,同时水位降低。枯水季节,工农业生产需水旺盛,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逐步显现,洞庭湖急需补水。
上海市副市长沈骏在长江论坛上表示,近年来,随着长江干流水资源调引力度的加大,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的影响,长江口的水、沙、盐情况正发生许多变化,需要对其演变趋势和规律重新认识和研判。
预料之外
以上问题,在修建三峡工程之前基本上有过预测。长江委水保局原局长翁立达说,当初在重新论证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除了消落带的一些问题,其余问题都预计到了,当时认为能够有效控制。
然而,一些问题的控制难度超过支持者们的想象。中国工程院2010年9月出版的《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报告》,在肯定三峡工程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指出当初的论证确有缺陷,包括未充分认识到库区水污染防治的艰巨性,库区一级支流近年来水华发生频繁,局部区域富营养化突出;高估了库区的环境容量,就地后靠安置移民为主的思路存在不足等。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三峡大坝蓄水期实际的下泄流量与当初的估计相去甚远,这对三峡工程运行及相关省份带来了不利影响。
根据财新《新世纪》记者查到的一份水利部1991年材料,针对长江中下游和河口地区的测评显示,三峡大坝建成后,全年大多数月份的月均泄水量将与天然情况相同,枯水期还将有所增加,只有10月份有所减少。而且,经过调节后,10月份的下泄流量亦可大于每秒1万立方米,即便是枯水年,仍可大于最小月平均量。
但到了后来,考虑到上游来水紧张等因素,三峡集团公司和部分专家一度提出蓄水期下泄流量达到每秒5000立方米,就能解决中下游的用水安全问题。
此想法在实施时遭遇困难,因为长江中下游的用水量增加明显。例如,根据江西省环保厅的数据,2000年至2009年江西省的用水量,平均每年增加4亿立方米左右。用水量的增加,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导致枯水年份和枯水时段用水矛盾加剧,问题难以解决。
为此,2009年水利部制定《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规定每年10月蓄水期间,上旬、中旬和下旬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应分别按不小于每秒8000立方米、7000立方米和6500立方米来控制。如果来水低于上述流量,可按来水流量下泄。尽管与每秒5000立方米相比有所增加,但与最初所说的每秒1万立方米相比差距仍然明显。
层层建坝
今年5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此项规划涉及范围包括三峡大坝以上的库区和大坝以下的长江中下游影响区,旨在全面解决移民搬迁安置等遗留问题,稳妥地处理工程蓄水运行产生的新情况,以及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运行管理体制。
2007年7月,受国务院三峡办委托,长江委承担了三峡水库可持续利用综合规划研究工作,此项工作规划成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前身。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长江委主任蔡其华曾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整个三峡后续工作规划预计将耗时三年。实际上,规划出台花去了四年多时间。
参与规划制定的水利部门专家透露,之所以花如此多的时间制定规划,根本原因是三峡工程本来就很复杂,同时国家对“后三峡”问题高度重视,希望通过规划彻底解决问题。他还说,长江流域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明显地改变了三峡工程运行和发挥功能的条件,从而影响到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
水利部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长江全流域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达到2441座。特别是上游地区水利水电开发规模庞大,目前已形成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嘉陵江、乌江和三峡等六个大型梯级水库。
根据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开工水电1.2亿千瓦,是“十一五”实际开发量的6倍。其中,根据三峡集团公司人士提供的数据,宜昌到重庆段长江干流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总量12.07%,整个长江上游区域则占到全国55.45%。
地处长江流域上游的四川攀枝花市,据称拥有高达中国可开发水能18%的份额,“十二五”期间将突击开发。攀枝花市发改委副主任耿立文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目前的水能开发形势机不可失,在攀枝花准备建设的就有观音岩电站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桐子林电站装机容量60万千瓦,金沙电站装机容量50万千瓦,银江电站装机容量34.5万千瓦,安宁河梯级电站装机容量10万千瓦等。
层层建坝,对三峡水库的来水产生显著影响。三峡枢纽管理局枢纽运行部主任胡兴娥去年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三峡水库越来越难以蓄满。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长江上游大中型水库陆续建成蓄水后,9月和10月三峡水库的来水量下降趋势明显,并有逐步加快下降的趋势。
根据《三峡坝址径流特性分析报告》数据,1991年至2006年9月、10月的长江流域平均径流量,与1951年至1990年同期系列均值相比分别减少18.4%和14.9%。
径流之迷
径流减少的问题,正困扰着各个方面的人士。长江委水文局两名退休专家统计过多个季风气候区水库的水文变化,得出的结论是,很多水库蓄水后都面临来水减少。
其中一位专家曾经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拿出发表过的论文和统计资料,以证明拦蓄工程的上游径流显著减小,下游降水则有所增加。他表示,其原因不能完全用大范围气候变化来解释,也难以用简单的水库“湖泊效益”等理论来阐述。
这位专家举例说,为刨去近些年大规模的气候变化影响,可将数据取值尽量提前。例如,岷江紫坪铺水库建成前的1937年到1968年,年均径流为160.4亿立方米,但建成后的1969年至1983年,年均值为143.3亿立方米,减少约10.3%。长江、大渡河、汉江、岷江等河流的一些水库,都存在类似情况。
不过,他们的研究和分析,即便在长江委内部也是争议重重。长江委一位副总工程师曾经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通过短期的取值来说河流大势并不科学,因为降水等情况存在周期性,需要长期观察。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长江源区气候呈暖干化倾向,大多数冰川呈退缩状态,这对长江源区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长江科学院高级工程师许继军还认为,现在长江流域处于两个干旱周期叠加的时期。从大的气候周期上,上世纪50年代到上世纪末处于湿周期, 2000年左右进入了大的干周期。在这个大的干周期背景上,长江流域每隔十年还会有个小的干周期。
不管径流减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人们对长江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大。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中国目前46处大型调水工程中,绝大多数将长江作为水源地。
在今年的长江论坛上,万本太警告说,水资源的开发与调度已经并且将进一步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产生显著影响,如果没有科学规划,势必威胁到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
管理难题
水电开发无疑有诸多好处。耿立文有这样一番憧憬:攀枝花是个以炼钢、炼铁和钒钛加工为主的重化工城市,这一产业、产品结构决定了高耗能和资源消耗型经济的特点。现在攀枝花因为能源紧缺常年拉闸限电,特别希望通过启动水电项目,为企业争取类似二滩电站直供电那样的优惠;此外,“还希望能够借此改善航运的情况”。
但是,除了水电开发固有的缺陷,无序的开发和管理更会使其不利影响放大。目前,几大电力公司,纷纷在长江上游干支流跑马圈水。在四川凉山州等地,还有很多小水电项目以招商引资、资源入股等方式寻找开发者。
翁立达指出,一些水电站项目根本不符合长江流域规划,但是照样上马。“部分甚至先开工,制造既成事实,本来该是专业规划服从流域规划,最终形成专业规划绑架流域规划。”在今年的长江论坛上,一位水利部的退休官员指责长江委“只重视工程,不重视立法”。在他看来,正是因为流域立法没有跟进,最终导致流域规划备受践踏。
翁立达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新一轮的长江流域规划综合修编已经结束并上报国务院,希望此项修编通过后,尽少出现专业规划绑架综合规划的情况。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今年3月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表示,对长江而言,最重要的应该是如何管理好水资源问题。目前长江上游还有大批控制性水库正在建设或者将要建设,其中很多属于季调节水库,蓄水时间通常安排在汛后两个月内。大型水库之间可能出现竞争性蓄水,汛前又集中放水,加重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负担。
他认为,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必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全流域用水、发电和航运等目标产生严重影响,也将影响流域防洪、抗旱、应急水污染事故处理和生态等公益性调度能力的提高。因此,统一安排蓄水方案,已成为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当务之急。
长江上游干支流大型水库涉及防洪、电力调度、用水管理、航运交通、国土资源、环境监测、环境监管等部门,以及上下游沿岸地方政府等,彼此间的管理目标可能是矛盾的。例如,电力调度机构要求梯级电站发电保证率高、调节性能好、发电稳定,需要稳定放水;用水管理机构要确保流域内防洪、供水、灌溉等安全,对放水量的需求不定。两者通常难以调和。
长江委水文局的官员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应该将水库的调度权集中处理,收归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完善立法,借此实现对电力部门的钳制。他提到丹江口水库的例子,尽管运行40多年,其调度方案至今未能完全遵守科学调度,很少考虑到大坝下游的生态需求,枯水年份甚至有半年以上在139米死水位线下运行。
这位官员还透露,雅砻江的锦屏二级水电站大河湾开发以后流量减少,环保部和长江委等部门和专家要求其下泄流量不小于每秒45立方米,保证大坝下游生态安全。但该电站如果照此放水,每年将减少13亿度左右的电量,最终此要求几经波折才勉强满足。
周建军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确立水资源优先理念,调度遇到矛盾时,确保水资源安全放在首位。按照这个理念,目前长江上游正在修建的水电工程就需修改设计,因为很多水库将电力调度放在首位,死水位线很高,如果下游急需补水,通常水库有水也放不出来。
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项目组亦强调,长江水资源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调度系统,各自为政地寻求最大利益,势必造成人为的矛盾和对立,更谈不上实现总体利益最大化。该项目组建议,形成统一、权威的调度体系,以充分发挥三峡工程及长江干支流及水电站的工程效益。
10、上海曝光338家环保违法企业 中石化等企业上榜
来源:东方网2011年06月13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6-13/095622630771.shtml
东方网6月13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记者昨天从市环保局获悉,该局已在“上海环境”网站上公布了2011年第一批共338家环保违法企业名单。其中不乏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中船长兴造船有限公司、龙工等大型企业。
2011年第一批公布的环保“黑名单”企业,是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本市环保系统查处的338家环保违法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因硫化物泄漏事件,被列上此次“黑名单”。去年12月23日,该公司一硫磺装置阀门内泄,管道里的酸性气体通过120米高的烟囱飘出,导致本市多区出现“臭鸡蛋”味。
此外,列上本次“黑名单”的知名大型企业还有:上海中船长兴造船有限公司因违反建设项目环保管理规定的行为被市环保局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并处以罚款;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因违反建设项目环保管理规定的行为,被松江区环保局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并处以罚款;上海涂料有限公司因为违反建设项目环保管理规定的行为,被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并处以罚款;上海益民纺织染整有限公司和上海汇丽涂料有限公司,因为超标排放大气或水污染物的行为被处罚款。
本次公布的338家环保违法企业,被市、区(县)环保部门查处违法行为共342次。其中,违反建设项目环保管理规定行为的197次,占57.6%;超标排放大气或水污染物行为的87次,占25.4%;噪声排放违反国家或地方有关规定行为的1次,占0.3%;违反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及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行为的13次,占3.8%;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行为的22次,占6.4%;其他环境违法行为的22次,占6.4%。
环保部门公布违法企业名单工作自2003年开始,每年在世界环境日期间及年底分两批公布本市环保系统查处的环保违法企业名单。实施8年来,该项工作在加强违法企业的社会监督力度,督促企业自觉守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刘小军
11、浙江绍兴:非遗锡箔作坊数百人铅中毒
来源:新京报 2011-06-13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13/content_242515.htm?div=-1
浙江绍兴部分锡箔作坊人员及其子女血铅超标;涉事作坊全部关停
据新华社电 浙江绍兴县杨汛桥镇近日发现部分锡箔作坊工作人员及其子女血铅超标现象。目前,涉事的25家作坊全部关停,血铅超标人员已进行复查和治疗,相关善后处置也正在进行中。
百余未成年人血铅超标
据了解,杨汛桥镇锡箔作业已有几百年历史,还被列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为传统家庭作坊行业,雇佣一些外地工人,据统计,直接从业人员2500余人,共有作坊290多户。
自5月28日以来,绍兴县杨汛桥镇陆续有锡箔加工作坊从业人员及其子女近千人赴医院进行血铅检测。据绍兴县卫生局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10日晚,参加检测人员中血铅含量大于600微克/升的从业人员26人,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大于250微克/升103人。对查实的129人,目前均已采血复查。
截至11日,已有12人被送医进行驱铅治疗。此外还有494人被查出血铅含量每升在400-600微克,需要进行医学观察和营养干预。
锡箔制品无国家标准
专家表示,此次发现许多未成年人血铅超标,主要是由于生产锡箔的多是家庭作坊,孩子和父母一样经常接触含铅材料,而儿童铅吸收率高达42%-53%,约为成人的5倍,排铅能力只有成人的30%。记者了解到,目前对锡箔制品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绍兴县环保局会同县疾控中心,对作坊周边的区域饮用水、空气和土壤等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
【链接】
根据我国卫生部相关规定,儿童血铅含量高于每升200微克就属于血铅中毒,250以上属于中度中毒,450以上属于重度。而成人则是每升200微克以上算超标,600以上达到需要干预水平。
12、广州发现死亡中华白海豚 濒临灭绝死因不明(图)
来源:《广州日报》2011年06月13日 黄宽伟
http://env.people.com.cn/GB/14879815.html
死去的这条中华白海豚约2.5米长,体重约400斤。
本报讯 (记者黄宽伟摄影报道)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被誉为“海上熊猫”,数量稀少,已慢濒临绝种。珠江口国家级中华白海豚保护区都难以发现它们的身影。前日,南沙区市民却在小虎岛附近江面发现一条死去中华白海豚,此处并非白海豚生存区域。广州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已介入调查。
中华白海豚是世界上七十八种鲸类品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数量已十分稀少,曾被选为1997年香港回归庆祝活动的吉祥物。中华白海豚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厦门的九龙江口、广东的珠江口是中华白海豚集中的区域。
前日下午3时30分许,在离珠江口二十多海里远的南沙区小虎岛附近,市民发现一条已经死去的白海豚。“在粤海石化码头旁边发现,当时已经发臭了,刚开始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发现者之一的钟先生说,自己在南沙工作多年,知道在珠江口设有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大家议论有可能就是珍贵的中华白海豚。随后赶到的南沙渔政工作人员证实,这就是中华白海豚,并将其打捞上岸。
死去的中华白海豚约2.5米长,体重约400斤。昨日,中华白海豚的尸体已被移交给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发现时已死去了两三天。”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发现的是一条成年的中华白海豚,可能是受到某种刺激,离开了群体,从珠江口误入了珠江水道,体表没有发现有伤口,但具体的死亡原因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解剖分析。 (责任编辑:蒋琪)
13、北京小清河:“清”何以堪
来源:京华时报2011-06-13 杨天啸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6/13/content_669363.htm
在小清河房山与丰台两区交界处的一段河道,4米多宽的河面几乎完全被垃圾占据。
不知从何处而来的污水通过一根管道源源不断地排入河道。
因为盗采沙,河道被挖出了巨坑,工作人员在坑边豁口处防范不法者再来。
盗采沙者遗留在大坑里的水泵刚停止工作不久,便被冒出的地下水没过。
流经丰台和房山两区、与永定河并行南流的小清河,曾因水流清、生态好而被房山区长阳镇人视为“母亲河”。然而近日记者到小清河长阳河段走访,发现由于污水过量排放、垃圾随意倾倒、沙石被盗采,小清河河道污染日益加剧,环境恶化十分严重。
滥采沙石河道被改
5月30日上午,10余名身着黑色制服的特勤人员把守在小清河长阳段一个被挖开的大坑豁口处,不远处就是京石高铁大桥。
当地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5月30日清晨他们接到举报,称小清河河道旁被挖开的大坑内加装了一组抽水泵,供盗采沙石时使用。一个月前他们就曾听说河道附近有人盗采沙石,“都是外地人,逮到一个又来一个,很难管控”。他们此次打算将水泵抬出,打断盗采人的计划。实际上这个大坑位于河道中,但盗采人为了挣钱,私自改变了河水的流向。
此处大坑深约8米,坑边土堆上明显可见挖掘机的爪印,坑的最外围一圈已形成一条宽约3米的“U”形水沟,坑内土质多是沙石混合,较为疏松。知情人介绍说,这种沙石混合的土卖价相对单纯沙土要高出许多,越往下挖沙越细,卖价越好,大坑就是这么被挖出来的。
坑内的抽水泵已快被水淹没。知情人称,清晨时水泵在沟内清晰可见,“地下水渗出得很快,没几个钟头就涨了1米多”,要取出水泵难度也很大。
水面河沿垃圾肆虐
在小清河房山与丰台两区交界处的河道内,垃圾已填满了4米多宽的河面,不断散发着刺鼻的臭味,浑浊的黑水缓缓流向下游。
65岁的张老汉是土生土长的长阳人,以前就在小清河边上居住。“(上世纪)70年代那会河水清凉,傍晚就到河里摸鱼,大黑鱼可多了。”说到动情处,张老汉声音有些颤抖。他说,近十几年来,河水污染日渐加剧,村里没人再敢吃河里的鱼,鱼也渐渐全部死亡,河里能看到的就是漂在水面的越来越多的垃圾,各种化学药剂的味道充斥在河边的空气中。
采访过程中,约一公里远处一辆垃圾车开到小清河附近,只听“哐”的一声,灰尘瞬时腾起。记者试图赶过去看个究竟,但转眼间倾倒垃圾的车就已不知踪影。张老汉说,近些年小清河沿线每天都会有很多车辆过来倒垃圾,尤其在夜里,“有的车还是外地牌照”,有些垃圾甚至被直接倒入河道。
管理整治现“真空”
知情人介绍,小清河为间歇性河流,是永定河的分洪道。近些年小清河一带的土地都转包给个人,有些个体户在地面挣不到钱,所以就开挖河道的沙石贩卖。还有一些工地则看中这里人少地大,建筑垃圾运到这里既省事又难被发现。上游位于丰台的一些工厂废水直排,也是小清河的直接污染源。“现在河道被任意改向,垃圾堆成山,真到了要分洪的时候,遭难的还是当地的居民。几年前就曾出现过下大雨时由于河道分洪能力减弱,路边的西瓜摊被水冲走的事件。”
5月31日上午,记者致电丰台区水务局河道管理所,了解如何解决小清河目前存在的问题。工作人员称小清河为市属河流,由北京市水务局管理,不在区水务局管辖范围,他们只负责辖区内汇入小清河的几条支流河道的整治。北京市水务局河湖管理处办公室工作人员则称,他们主要负责城八区内的河流,西至永定河引水渠,南至南护城河。“北京的河道应该都由市水务局负责,但小清河归哪里管不知道。”
随后记者又拨打市水务局多个科室的电话,但依旧无法找到哪个部门负责小清河的整治。
14、增塑剂泛滥与一场20个月前的争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11-06-13
http://www.eeo.com.cn/2011/0613/203703.shtml
经济观察报 记者彭亮 李丽 种昂 “可以不出口,我们可以自己用。”“国外的人身体健康值钱,咱们国家的人身体健康就不值钱了吗?”
企业老总和行业专家这一次针锋相对。
这是在2009年10月底的成都——中国增塑剂行业协会一次会议上的插曲,争论源自于双方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不同态度。企业都要靠这些产品来维持生活——但反对者称不能以人的健康为代价。
如果不是台湾刚刚爆发的塑化剂风波,这次行业会议上的争论,可能无法为更多的人所知晓。
争论并不能改变什么,中国在诸多领域对增塑剂的使用都是合法的,包括在很多接触食品的产品中使用那些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增塑剂,在一定剂量和使用条件下都符合国家标准。
现在,当人们在超市买了一份熟食、将剩菜蒙上保鲜膜放入冰箱、拎回一桶塑料包装的食用油……增塑剂就有可能渗透到食物中,并随进食而进入人们体内。
谁的标准
“塑化剂DEHP的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的这句话被广泛引用,这也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引起全面关注、“塑化剂风波”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
很多资料称,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并不会带来急性中毒反应,被归类为疑似“环境荷尔蒙”的此类物质,其生物毒性主要包括造成内分泌失调,损害生物体生殖机能,并可能引发恶性肿瘤、造成畸形儿等等。
不过,这一研究成果直接照搬自国外。作为增塑剂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
参与增塑剂标准制定的人士称,DOP(通用型增塑剂)的毒性小,对人体制毒性很小。也从未见到过国内有权威部门进行过相关的毒理试验。
这些情状就使得相关产品标准的设定复杂化。包装行业人士称,关于增塑剂这个问题,是建立在合格的产品上进行讨论,合格是有标准的,安全是没有标准的。“我们吃的东西就有害,合格吗?绝对合格。国内有标准啊,有质检报告啊,敢说不合格吗?这里面就有矛盾。”
相关标准设定复杂化,也包括了标准制定过程的问题。中国产品标准制定过程中,行业协会作用关键。“专家做顾问,说得有道理又怎么样,协会又不是靠专家养的”。知情者称,在这种行业协会的讨论上,专家说不过企业是常态。
执行迷雾
当然,标准做出来是一回事,而标准的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
之前,中国只对食品添加剂进行规定,现在对食品包装的添加剂也进行了规定,这已经是一大进步。据了解,美国、欧盟、日本三个国家和地区纳入管理范围的食品包装添加剂一共有2000多种。2008年之前,中国纳入管理范围的食品包装添加剂是65种,到了2008年增加到959种。下一阶段可能还要增加116种,目前在征求意见。不过,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说,目前的959种,90%监测不了。“主要是监管手段不足,把美国的标准引进来了,但没有检测手段,检测人员、检测设备都没有。”董金狮说。
现实情况也印证着此种尴尬。“塑化剂风波”中,长沙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就目前长沙的检测设备而言,还无法对DEHP(俗称DOP)进行检测。
2010年11月11日新增9家检测机构之后,全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市场准入检验机构的总数才达到33家。
换句话说,在“塑化剂风波”发生前,如果你想检测手中的一瓶饮料是否含有增塑剂,也可能得出“安全”的结论,因为食品安全检验项目中没有增塑剂检测这一项;如果你想要检测饮料的塑料包装瓶是否安全,则很有可能在本省都找不到官方检测机构,因为上述33家检测机构还有着不同分工,例如仅安徽省包装印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能够检验这一项。
这些检验机构被要求严格遵守以下规定:“在指定的承检范围内开展检验工作,不得超范围检验。”
1 2 下一页
15、大陆4家企业8种含塑化剂产品流向何方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1-06-13马晓华 卢丽涛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3/2NMDAwMDI0Mzk2Ng.html?source=hp&position=newscolumn
核心提示:大陆4家企业的8种食品添加剂,因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被禁,问题产品来源于东莞昱延。
大陆4家企业的8种食品添加剂,因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被禁。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餐饮服务单位立即禁止采购和使用广州市美益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番石榴香精,广东省江门市高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茶粉、液态酥油和蛋牛奶香油,江门市展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面包酵素改良剂,杭州溢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桂花香精、绿茶香精、杏仁香精。
这是台湾“塑化剂风波”爆发后,多部门组织的大抽检的最新结果。
记者了解到,这四家企业在业内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销售网络分布广泛。引发关注的是,这些大量销售出去的有害食品添加剂被应用在哪些下游品牌中,是否已经制成饮料、果冻、糕点等食品流通进入日常生活?这需要等待有关部门给出确切答案。
问题产品来源于东莞昱延
目前,对发现的问题产品,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已采取下架控制措施,并依法对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处理。
“这4家企业所含有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也是从此前查封的东莞昱延公司购买的。”本报从卫生部一位工作人员方面获悉。
据上述卫生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经停止进口台湾公布的280家企业948种产品,加大对台湾输大陆食品的检验力度,凡检出问题的产品一律禁止进口。对于台湾方面通报的已经进口的产品,已采取召回和封存措施,并根据台湾公布的名单,组织对相关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此外,已经抽样检测了140多份方便面样品,截至目前,未发现人为添加。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人士对本报表示,他们6月2日已经启动了大陆产食品的抽检,而检测结果已经通报了国家相关部门。据了解,此次大陆产食品的风险监控由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等有关部门联手发起。抽检的食品涉及到食品添加剂、饮料、调味料、果酱、果浆、糖浆、乳制品、糕点、饼干、方便面、糖果、冷冻饮品、蛋制品、食用植物油、胶囊锭状粉状类食品等15类产品。
问题企业销售网络广泛
昨日,4家事发企业网页上的销售电话皆处于无人接听状态。但本报记者查询四家企业的网站并询问业内人士发现,四家涉“塑化剂”企业皆为知名企业,且营销网络非常广泛。
广州美益香料有限公司的网站显示,该企业生产的食用香精共518个品种,此次查出含有塑化剂的有害添加剂番石榴香精位于该公司产品展示网页的第一排。
美益香料网站信息显示,其在全国设有81个办事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拥有中国香精香料行业第一大直销网络,也是中国唯一推行直销的香精香料企业,目前直接终端客户达到3000多家,并出口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美益香料在2010年1月15日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其公司网页上列举了上百个荣誉,其中包括2007年9月荣获中国食品安全年会组委会授予的“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等。
而江门市高迪食品有限公司和江门市展望食品有限公司,实际上是同属于一家台湾公司——朱师傅食品事业部。记者在其公司主页上看到,朱师傅食品事业部成立于1999年9月份,现已拥有两家下属独资公司,分别是江门展望食品有限公司及江门高迪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数量已达500多人。
杭州溢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杭州知名产品西湖香精香料的生产基地,后者由始建于1958年6月的杭州香料厂改制而来,曾经是原中国轻工业部最早定点生产香精香料的工厂,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香精香料业内的知名企业,“西湖香精”也是香精香料的著名品牌。
监管之难
上述卫生部人士表示,虽然现在处理的方式是让产品下架,处理企业,但是对于已经销售出去的产品乃至终端食品,追溯却很困难。
无论是食品还是食品添加剂,都将面临着成千上万的化工产品,这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监管难题。
“一种检测试剂只能检测一种化工产品,而且也无法去预测哪种食品中可能会含有什么化工产品,这个问题是监管的大问题,也是世界的难题,不仅仅是中国存在。”一位质检体系的人士表示。
他表示,由于塑化剂物质并不在食品添加剂整顿检测的项目中,此前无法发现它的存在。
据他介绍,食品添加剂中特别是香精类,很难抽查出问题,因为每家香精企业都有自己的香基,而这个香基都是保密的,到底香基里含有什么成分,谁也不知道,质检更是难以检测。
“现在无论是食品还是食品添加剂,能追溯的方式是从企业的账单和发票找到大宗批发,这是对大企业来讲,对于小的生产企业,账单和发票也是找不到的。另外很多的食品添加剂是从中间商批发出去的,然后从中间商再流通到市场,就很难追溯。”上述人士表示。
1 2下一页
16、水利部原部长杨振怀:“争议大的水电项目可以放一放”
来源:财新网2011年06月13日
http://policy.caing.com/2011-06-13/100268530.html
中国的国有水电企业为什么不承担社会责任?为什么不能统一调度?为什么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考虑生态环境和下游的利益?
【财新网】(记者 邓海)数十年来,中国修建了诸多水利工程项目。这些项目有的确实带来防洪发电、改善灌溉条件等好处,也有的争议不断。目前,新一轮的水电建设高潮即将到来,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开工1.2亿千瓦水电。而其中不少项目充满争议。
杨振怀是中华环保联合会名誉副主席。1988年至1993年,他担任水利部部长。此后十年间,他先后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和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副主任。今年83岁的他,仍频繁前往各地,考察一些已建、在建的水利项目。“跟水利打了六七十年的交道”的他说,工程师的生命有限,但工程的生命远比人类长,因此建设工程时需要细致入微和小心谨慎。
在杨振怀主政水利部期间,中国政府上马了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等重大项目。他是如何看待这些项目的?面对西南地区的建坝热潮,又有何建议?2011年4月中旬在南京举行的长江论坛期间,财新记者就此专访了他。
财新:你在负责水利部的时候,全国人大通过了修建三峡工程的决定。
杨振怀:一个三峡,一个黄河小浪底,两条母亲河治理特大洪水的问题初步解决,这是几千年来没有的。
三峡一百万移民,外国人绝对干不了。但是讲老实话,如果不是1991年全国人大通过,拖到现在可能根本干不了。
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黄河每年都断流的。小浪底修了之后,不再断流。建小浪底的时候,不少人是反对的。
财新:你怎样看待这种批评?
杨振怀:小浪底采取一个原则:争论归争论,看准了的该干的还是要干。吸取了三峡的经验教训,三峡争论二十年,好不容易全国人大投票才通过。我相信邓小平的话:不争论,该干的干。但是,我赞成重大的项目要由全国人大通过,经过民主程序。硬干是不行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财新:我们建的水电项目有没有出现一些之前没有想到的问题?
杨振怀:没想到的就是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原来以为,(上游的)水土流失治理十年二十年就见效了,现在看一百年内泥沙还要下来。库容有限,所以回水都回到西安市郊了。但不是说三门峡没用。没有三门峡的话,黄河防范特大洪水还是不行,有个水库在那里就可以蓄洪。
财新:“十二五”期间西南地区将启动很多水电项目,这么短时间内启动这么大规模的项目,你持什么样的看法?
杨振怀:现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事故,核电下一步怎么搞要慎重。相对核电污染造成的危害,水电要安全得多。
水电,特别是大水库为什么有不好的影响?主要是移民没有处理好。过去只重视工程,不重视移民。另外就是重视兴利的方面,没有重视其副作用,即对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以上两个问题已经开始得到重视。西南水电站移民拿到的补偿大概每个人十万或更多。现在的水库移民问题,要放到整个城镇化大潮里面来看。今后要有三亿到四亿农民进城,水库移民带着钱进城,而农民工进城的时候什么资本都没有。
环境方面,最大的是对鱼类的影响。西南河流中的少数鱼类是在激流环境中生长的,有生态多样性价值。关键是留一定河段保持自然生态,另外是水电站给资金保护繁殖。葛洲坝就成立了一个中华鲟研究所,产卵以后孵化成一岁的小鱼,放到长江里面,游到大海然后再回来。还有就是修鱼道,或利用船闸、升船机过鱼。但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修了鱼道,怎么让鱼自动进去?有的水库修了鱼道,没有或者很少有鱼走。
水电站最大的危险是垮坝,所以水电站安全问题上国家花了很多钱,比如病险水库的处理加固。新修的水库按设计标准合理调度一般是安全的。
反对建梯级水电站的理由之一是,认为它把水流割断。实际上是没有割断的。水电站不是把水全部蓄起来,水轮机在发电,发电期间就有水,只是河流流态改变了,急流成为湖泊。但引水式水电站是修建一个坝,把水引到下游几公里以外来发电。比如汶川县映秀镇上的映秀湾,引水式水电站引水时河道就断流了。一定要留生态流量,河道不能干涸。
西南地区水电项目不必搞这么多,争议大、又难以协调的可以放一放,留给下一代人再解决!不要建设得要太急。
财新:具体到怒江水电开发,你认为是应该缓一缓还是怎样?现在西南地区地震比较多……
杨振怀:坝址不能选在断裂构造带上,地震烈度8至9度的地区不要放在活动断层上。怒江我认为是可以修的。在怒江的下游,缅甸已经建设。怒江当地的老百姓,要是不开发水电资源怎么致富啊?农民连衣食都不足,他能保护大自然吗?能保护生态吗?
财新:西南地区的上游建水电站,中下游就非常担心水资源的安全。
杨振怀:修水电站,河流开发利用,上中下游要兼顾共赢,应该综合统一调度,不能一个电厂调度自己的,也不能是电网调度自己的,电网必须和水网结合起来。
水电部门不愿意放水,觉得水就是电。但中国是国有企业,为什么不承担社会责任?为什么不能统一调度?为什么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考虑生态环境的利益?不考虑下游的利益?
我在全国人大当常委的时候,参与立了两个法。一个是2002年的新水法,一个是1997年的防洪法。防洪法规定,所有的水库,包括水电站,汛期必须服从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下游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水法也有一条,干旱年或者旱期,所有水库包括水电站都要考虑给下游放水抗旱。
但只有这两条是不够的。所以关键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外还要考虑到一点就是利益补偿。人家干了好事,财政上得有激励。
财新:有水利专家认为,一些大坝在设计上可能就有问题。如果大坝最初的主要功能为发电,死水位线就会定得比较高,等到下游遇到干旱时,即便水库有水,也可能放不出来。
杨振怀:水电设计部门过去的设计思想是发电量最大最合理。原来的设计,十年二十年前,是合理的。但要保证新的科学发展观人水和谐的观点,应该与时俱进,重新研究设计,对现有的大水电站要一个一个地审核修订。
水库、水电站工程跟自来水一样,放大放小是由人来定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符合统一综合调度的,可以改嘛。所有水工程的调度都要服从社会、环境、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这要下决心的。
财新:长江流域规划的修编基本上出来了。有专家一直在批评,说电力规划绑架了流域规划。
杨振怀:流域规划是国务院审批。水法规定,专业规划要服从流域规划,但这涉及单位的利益格局调整。水电企业占用国家的水资源,就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没有任何事情是只存在利益而没有责任的。资源是全民的,利益被私人和小集团占用,不补偿,是不行的。
不少水电企业跟当地的关系没处理好,跟移民的关系没处理好,跟渔业部门,跟一些生态环境部门关系没处理好。所以现在许多人讨论绿色水电问题。
谁开发水资源就应该交资源费,建立基金,专门给当地人消除不良影响,这个影响有的至少十年以后才体现。
水利应该是绿色的,应该是环保的,你只要看都江堰就清楚了。水电也要学习都江堰,为人民造福,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财新:水电开发权似乎集中在少数国有企业手里,不知道这种开发权是怎么分配的?比如二滩公司有权力开发雅砻江,其他公司就不行……
杨振怀:谁授予的呀?为什么他能开发我不能开发?要公开公平地竞标,不能造成机会不均等。现在民营企业参与开发就出现了。
国外河流开发必须得到国家的水资源、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现在中国没有给水利部门这个权利,水利部门管水,管水量,但是不管水能。
现在全国就北京市的水务一体化搞得好。从用水开始,只要是取水、排水、回用都得水利部门批,一直管到排污口,管到污水处理厂,形成循环水利。
财新:南水北调中线的调水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丹江口水库上游来水的径流量减少。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丹江口水库的水不够了可以从三峡调过来,但三峡上游的来水也在减少。
杨振怀:水量多就多调水,水量少就可以少调,枯水的时候不调,问题就解决了嘛。丹江口水库那个坝址,每年汛期弃掉的洪水有60亿立方米,为什么北方就不能调啊?
中国最紧缺最宝贵的资源是耕地和水资源,工业化和城镇化占用的耕地和水资源有增无减,。所以,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有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用水,保证水环境容量,限制排污量。在节水前提下实在还干旱缺水,从长江调水入汉江是可以研究的。长江水资源利用率才20%左右,还是有潜力的,南水北调是大方向。
17、环境信息公开离公众需求有多远
来源:半月谈网2011-6-13
http://dialogue.banyuetan.org/dh/lgs/110613/43863.shtml
你的家附近是否有二恶英排放超标的企业?你吃的食物是否来自重金属超标的地区?……这些信息,能说公众不关心吗?能仅仅以“内部管理信息”为由将公众拒之门外吗?
没有公开的:公众迫切了解的信息成了“内部管理信息”
2011年2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毛达,向环保部申请公开该部2006~2008年开展的“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结果。3月10日,收到了回复,申请被拒绝,理由为所申请信息为该部“内部管理信息”,不属于应公开信息范围。
据媒体报道,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调查项目在2009年4月就通过了环保部的验收,“基本掌握了全国废弃物焚烧、钢铁生产等17个二恶英类POPs重点排放行业近1.5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及其地理位置分布……上述结果将为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就在博士生毛达向环保部发出申请的前几天,国务院批复了中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金属污染事件在中国处于高发态势,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发生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2011年初,土壤重金属污染导致大米中镉超标的新闻再次牵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
据报道,上述规划列出了湖北等全国14个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省区和138个重点防治区域。未来5年,国家计划投入750亿元,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但这个规划的详细内容,至今仍旧是对公众保密的,大家只能粗略地从新闻报道上看到上面提到的那些细节。对此,多家环保组织向环保部发出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此规划的全部内容,环保部也同样以“内部管理信息”为理由拒绝之。
已经公开的:有的太粗略,有的看不懂
即使已经公开的环境信息,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2010年2月,环保部在网上公开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告》。
其中,关于工业污水提到“工业废水全国产生和排放情况:产生量738.33亿吨,排放量236.73亿吨”;关于“医用电磁辐射设备、放射源、射线装置数量”,公告提到:“1434家医院拥有医用电磁辐射设备2073台;867家医院拥有4213枚放射源(密封放射源);26599家医院拥有56036台医用射线装置。”但更详细的地区分布、具体位置、个体数据,就统统没有了。
这样的信息,除了给公众一个“宏观概念”之外,无法让公众感觉到环境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也无法让公众掌握这些污染与自己日常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更无法让那些多少有些警惕心的公众,能够在保护自己的环境权益时,依靠这些信息和数据去更新自己的头脑,去与排放污染的企业进行协商或者谈判。
客观地讲,近年来环保部门在公众需求的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已经像天气预报一样,成了不少公众每天都关注的内容。但是,许多群众认为这些数据太粗略,不好理解:对一个城市的空气评为优、良、轻微污染,似乎总无法让人知道其与生命健康之间的关系。
公众需要知道的是身边的污染源究竟在排放什么,公众还需要知道这些排放与身体健康有什么样的关系。这可能是所有关注环境风险的人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其实,有一个最新的事实可以成为这样的范例: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发生后,我国每天均公布各地环境中放射物质检测数据,并告知公众这样的数据对公众健康有无影响,是否需要采取防范措施。如果所有的环境信息公开都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公众的知情权、环境权当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首页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尾页
18、要发展还是要环境?秘鲁亚马逊大坝进退两难
来源:中国低碳网2011-6-13
http://ditan360.com/News/Info-1-86654.html
中国低碳网专稿 2010年夏季,秘鲁和巴西签署一项协议,计划在秘鲁伊纳姆巴里河建造一座水力发电大坝。大坝预计投资40亿美元,2011年底动工,4到5年内竣工,装机容量2000兆瓦。建造水电水坝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帮助更多人摆脱贫困,这是秘鲁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大坝的建造也将使秘鲁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到底是要发展还是要环境?秘鲁在建造伊纳姆巴里问题上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秘鲁第一南美第五
伊纳姆巴里河流域的马尔多纳多港座落于秘鲁利马东部,是马德雷德蒂奥斯(相当于美国的州)首府,毗邻玻利维亚和巴西,一度被当地人称之为“西大荒”。现在的马尔多纳多港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官方统计的人口总数为25万,每月有数百外地人涌入,主要来自于安第斯高原地区。当地居民表示马尔多纳多港过去10年时间里规模增长一倍,虽然铺面道路数量不多,但建筑工人每天都在铺设沥青,两三层高的建筑也已遍布每一条街区。
几十年前的马尔多纳多港几乎完全被雨林覆盖,一度是南美洲污染程度最小同时最难以进入的地区之一,现在的马尔多纳多港已经成为拉美经济革命的一个“要塞”。当地的贫困率一直呈下降趋势,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基础设施发展迅猛。其最大的项目之一是投资20亿美元的跨洋高速路,贯穿马尔多纳多港,很快就要竣工。投入使之后,每天预计有400辆卡车从巴西向秘鲁港口运送货物。
巴西建筑和能源公司组成的一个企业集团计划投资40亿美元,于2011年末开始在伊纳姆巴里河建造一座水电大坝。伊纳姆巴里河源起安第斯山脉,最后流入马尔多纳多港附近的马德雷德蒂奥斯河。这座大坝预计在4到5年内竣工,装机容量2000兆瓦,将成为秘鲁最大和南美第五大水利发电设施。
2010年夏季,秘鲁和巴西签署一项协议,决定建造伊纳姆巴里大坝。两国在随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指出,建造这座大坝对两个国家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坝落成后,所发的电最初将主要输送给巴西,以满足巴西因经济快速发展而不断高涨的用电需求。巴西2011年用电量增长7.6%,为近20年来最大增幅。30年内,所发电将逐渐向秘鲁倾斜,满足自身用电需求。
当前1/3页
19、河北固安部分村民重金属超标 附近工厂疑系元凶
来源:新京报2011年06月13日 □孟祥超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6-13/025422628903.shtml
固安村民重金属“超标”之谜
在有村民猝死之后,河北固安县,临近一家工厂的村民正在为自己的健康担忧。他们认为是工厂的污染,导致了疾病。
部分人在医院查出重金属超标。但相关环境监测该工厂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正常。村民体内超标的重金属从何而来?
随着不同机构检测、以及不同专家的参与,到最后,认为自己“中毒”了的村民甚至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超标。专家说对于重金属检测,国家尚无统一的标准。这加强了村民的担忧。
据固安县官员介绍,河北省环保厅将重新组织专家进行检测。
河北固安县东杨村连出了两桩怪事。
去年下半年,一名40来岁的村民半夜犯了病,送到医院没救过来。村民们说,他原本健壮,之前没任何征兆。
没过几个月,村里一名妇女也半夜发病,还没等往医院送,身体就僵直了。这名妇女44岁,死前一天晚上还哄孩子、做饭。
两名中年人接连猝死,这是东杨村村史上罕见的事。
东杨村“红白理事会”的人凑到一起为那名妇女准备葬礼时,大家开始了议论。
红白理事会“总理”李尊记得,最开始是理事会的人和几个村干部私下讨论,后来围来几十名村民。
“是不是矿院闹的?”不知是谁在人群里说了一句。
村民所说的矿院,名为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固安基地(以下简称固安北矿)。主要产品是锌粉和磁粉,厂区和东杨村仅一墙之隔。
“我们不知道病是怎么来的,但想知道人是怎么走的”。李尊说,大家怀疑是污染致病后,那名妇女没有被火化,土葬了。家属希望存证据。
这名妇女下葬的第二天,100多名村民堵住了固安北矿的大门。
此后事情一波三折,后来则陷入“谜局”中。
被堵门的工厂
发现可能存在污染问题,固安北矿厂区附近的村民,接连去堵了厂门
东杨村村民第一次堵固安北矿的厂门是1月18日。
村民们说,自从5年前这个厂子开工,磁粉车间的烟筒天天冒黑烟。周边人家,不论墙皮、地面还是花草苗木,蹭到哪里都是一身黑灰。
后来,锌粉车间烟筒里又开始冒白烟。又让周围人家落一层“雪花”,捏起来,雪花变成细小的白色粉末。
无论是黑烟还是白烟,厂里一直都传出难闻气味。
往常,到冬天东杨村的自来水水管冻住后,村民吃六七十米深的小井水。但近两年来小井里的水“抽上一桶来隔夜就会泛黄,还有臭味”。
固安县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固安北矿周边5公里范围内无其他规模企业。而此范围以外,是几家电子信息类企业。
固安北矿成了村民的重点怀疑对象。
东杨村村民堵门,持续了4天3夜。直到固安县委办公室主任肖建忠赶到现场。
5月5日,肖建忠回忆,当时与村民几次协商,他当场承诺,环保部门将对固安北矿进行监测。以7天为限,到时候不论有无监测结果,固安县政府都会组织村民体检。肖向这些村代表称,“绝不偏袒企业”。
7天后,村民代表从所在的宫村镇政府拿到了体检费,每人体检标准是500元。
堵门事件发生了“连锁反应”。2月16日,固安工业区的西陀村村民也开始堵固安北矿的门,前后堵了8天。
随后,固安镇原起重机厂家属院居民也开始堵门。
西陀村、东杨村以及起重机厂家属院分别属于3个镇(工业区)管辖,属交界地带,三者均与固安北矿一墙之隔。
肖建忠介绍,2月23日,固安县政府成立工作组,一方面邀请相关机构来检测,另一方面联系医院让村民体检。肖任工作组副组长。
官方材料称,至3月份,固安北矿周边各村共有1910余人拿到体检费,每人500元,共发放95.5万体检费。
3月2日,固安县人民政府向北矿下达了停产通知。
停产通知书显示:固安北矿无排污许可证,生产排污、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转、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按照《河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规定,责令固安北矿停止排污、停产治理。
邻家的黑水
北矿的一名后勤主管说,污水曾排入厂内,不排除给村民带来“视觉污染”
东杨村的李忠家,门前的沙地与固安北矿只隔着一道墙,不过他之前很少知道院里在做着什么。
李忠说,固安北矿开工之初,曾将污水通过地下管道排入永定河,有人曾见到河槽上挂着厚厚一层磁粉。但一两年后,这条地下管道很少排污了。他想不透固安北矿的污水去了哪里。
2008年,一股黑水流进了李忠的3亩红薯地。后来红薯上都裹了一层黑皴。“拿手一摸黏黏糊糊的。”他发现工厂的墙脚有个洞,黑水从洞里往外冒。李忠说,他随后找了固安北矿,对方只肯赔他3000元,不同意就走法律程序,但“老百姓哪有那工夫”。
如今,李忠的红薯地改种了速生杨。
西陀村辛继林家的两处房子,西、北两侧都紧邻着固安北矿的院墙。一年前,他家西侧的锌粉车间院墙里冒开了黄水,顺沟流出了几十米。他后来发现,锌粉的水直接排到空地上,“草都枯死了”。
在辛继林“取证”的照片中,一大片空地的四周拱起了土坝,里面沟渠里积蓄着黄水。
一名了解固安北矿内部情况的人士称,因为污水外溢村民总找厂子,北矿的磁粉车间后来在院里挖了两个露天大坑,每个坑一两米深,总共有千余平米。车间的污水没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到坑里。
5月10日,固安北矿正处停产期,两个污水大坑已被新土填平,两个工人正在上面种向日葵。
固安北矿的综合管理部经理郭永刚说,废水直排在厂内,是因“机器老是坏”,但污水都已经过了处理。至于排污许可证,他称曾经的许可证过期了,新的许可证早就在排队办理,但尚未获批。
锌粉生产线负责人杨跃平则解释说,空地上存在的大量黄色水浆,是厂内几个生产线统一排放的。磁粉车间用水量大,锌粉车间只是洗澡水之类的生活用水。飘在居民院里的“雪花“,是锅炉中泄漏出来的氧化锌,“没有污染”。而锅炉泄漏,是因固安当地“总是停电”。
村民指出的该厂区存在墨粉生产线,尚未报批。郭永刚回应,确实存在墨粉,但是在“搞研究”。
北矿的一名后勤主管张先生说,他们曾将污水排入厂内,不排除给村民带来“视觉污染”。
重金属超标
至4月份,东杨村、西陀村共有510人体检,共有48人被检出重金属超标
随着村民前往北京检查,村民们说,很多人逐渐被查出重金属超标。
一名母亲带着5岁的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赶紧离开污染源”。
固安县政府工作组和村民代表出面,邀请307医院到固安当地采血化验。
5月10日,村民李同武手拿一米多长的诊疗清单。“县里一个医生看过报告单,说可能伤到了肾脏”。一年来,他的儿子李志刚常浑身乏力、头晕目眩,还出现过呕吐。
根据307医院的检查,李志刚的血汞检测结果是5.4,正常值为2.5。
不仅是大儿子李志刚,李同武一家四口都查出了问题:二儿子、女儿、小弟被查出汞超标。此外,上门的侄女婿查出砷超标。
在村里上小学的李伟(化名)常感冒,家人称他变得容易烦躁不安。在307医院的检查报告中,李伟的血汞含量3.2。
据固安县政府统计,至3月3日,东杨村100名18岁以下人员4人血铅超标。
截至今年4月份,东杨、西陀两村共有510人体检,共有48人被检出重金属超标。其中东杨村43人,西陀村5人。
根据东杨村村民统计,43人中,31人汞超标,2人铬超标,4人镉超标,4人砷超标,2人铊超标。除李志刚外,其余人均被标注为“微量超标”。
固安北矿的企业情况介绍显示,厂内也有人重金属超标。该厂共有36人参加体检,其中4人汞超标、3人砷超标、1人镉超标。
不过,在固安北矿的“企业情况介绍”中,特别注明“非河北籍员工体检结果指标均合格”,与超标员工入职时间相同甚至更长者指标正常。
曾环评合格
为何之前没发现排污问题,固安县环保局副局长张国民未作回应
5月5日,固安县委办公室主任肖建忠称,因排污的问题,固安县政府对固安北矿做出了“上限处罚”。县环保局副局长张国民介绍,固安北矿在开工近5年来,吃到了第一张罚单,近一百万元。
据肖建忠讲,固安北矿是该县原经委(后来的工业局)的招商项目,建设在原河北长城工程机械厂的厂址上,机械厂在2000年左右倒闭。
“估计是考虑到工厂闲置土地再利用,原县经委到北京招商引资。考虑到北京矿冶研究院既有高端技术,又有资金实力,与其合作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肖建忠说,2002年初,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买断了机械厂的地皮。
资料显示,固安北矿共有北矿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矿磁材)和北矿机械有限公司。北矿磁材的磁粉项目2006年5月投产,锌粉于2008年7月试生产。固安北矿目前年纳税额约200万。
固安县环保局副局长张国民拿出一摞档案袋。其中有县环保局对磁粉和锌粉项目的环评报告,手续齐全,全部合格。
北矿开工的五年中,为何之前没有发现罚单上的排污问题,张国民未作回应,他也拒绝透露环评报告的具体过程。
有村民称,除锌粉、磁粉外,北矿厂内也在生产稀土和墨粉。对此,固安北矿综合管理部经理郭永刚称,该厂从未生产过稀土,墨粉是在“搞研究”。
重金属何来?
环境监测未有显示重金属超标,村民体内的重金属如何而来?
几个月来,东杨村重金属超标一事,引起廊坊市、河北省政府关注。“请卫生部和环保部的顶级专家检测。”固安县委办公室主任肖建忠称,省领导曾对此事做过批示。
今年1月22日,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对北矿生产废水、周边土壤进行抽样检测。结果显示,厂区内废水中的悬浮物及PH值超出国家标准。不过,涉及村民重金属超标的铅、铬两项,均未显示超标。
今年3月,廊坊市环境监测站对北矿的废水、废气及噪声监测结果显示,包括铬、铅、镉、镍和汞在内的20余项指标全部达标。
固安北矿出示的材料显示,他们也请两家机构,对锌粉和锌锭进行了检测,都未检出汞。
村民体内的重金属到底如何而来,是否危害了健康,在这样的几次检测后,成为了一个谜。
东杨村的村民把水样送到了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廊坊分中心,监测村里污水和饮用水。其中,饮用水中铁、锰等5项指标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东杨村的水原来是可以造啤酒的。”这些村民代表认为,饮用水遭到了污染。他们体中的重金属是从工厂排放的粉尘传出,汞是易挥发物质,会让村民吸入中毒。
今年4月底,固安县政府邀请7名专家到了固安,对东杨村的重金属问题召开论证会。专家们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北医三院、中国环境科学院及307医院。
尚未危害健康?
专家们得出结论,尚不能确定已检出的重金属含量,达到危害健康的水平
东杨村参加论证会的治保主任李伯记得“会上吵得很凶”。有专家说,判断重金属超标不光要看数字,还要看有没有症状。“比如吃一条带鱼,人身体里的汞就会高上去”。
这次会上,专家们建议,“可选取远离北矿企业的环境作对照,分析水、土壤、空气中目标物质”。肖建忠解释,就是在固安境内远离固安北矿的村子抽人检查,看东杨村的超标是否与当地土壤等环境有关。
李伯说,他在论证会上几次向专家提出问题,“根本没人搭理”。
这些专家的最终结论是:“根据各方提供的资料,尚不能确定居民血尿中重金属含量已达到危害健康的水平”,并建议“依据卫生部《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2010)开展工作”。
据国家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一专家介绍,若依据指南进行检测,会是与307医院不同的标准。指南检测物是尿,307医院则是验血,两种标准无法等量换算。
这名专家称,国内关于重金属污染的判定没有统一标准。检测方法有很多,但检测结果的判定目前只有卫生部的指南可供参考。指南规定了铅、汞等四种重金属环境污染、健康损害的判定依据。
“即便不以指南做参考,307(医院)也没有参考文件和相关文献,而是自己划了一条线,而且标准很低。”该专家称。
对此,307医院一专家认为,卫生部的指南是关于尿汞的检测,国家并没有关于血汞的标准,“我们认为(尿汞)临床上没法参考,不实用”。这名专家说,血液浓度跟疾病的密切程度更高,相对稳定,更实用于临床诊疗。
该专家说,目前国内血汞的参考范围比较混乱,他们医院设定的参考值是2.5(ng/ml),有的文献中则将标准设在5甚至是10。
不过经过这样的论证,村民曾经被检出的重金属超标,在政府官员那里被表述为“所谓超标”。
将重新检测
环保部已对固安县的问题批示,由河北省环保厅负责检测并出具检测结果
5月初开始,固安北矿的机器又开始运转。村民说,该厂已恢复生产。不过北矿综合管理部经理郭永刚和锌粉生产线负责人杨跃平都称,那是安装调试新设备。
他们说,北矿目前还没收到开工的通知,也不敢开工。
固安县委办公室主任肖建忠说,该事件是否与固安北矿有关,还没有最终结论。权威机构全面检测以后,视结果再决定(固安北矿)是否恢复生产。
肖建忠说,县里想制作一些关于重金属超标等常识的册子,发到村民手中,希望村民不要过度恐慌。
5月,几十名村民在307医院接受了治疗。其中,有人感觉口腔溃疡总难痊愈,有村民感觉身体出现了各样的问题,也有村民只是想做一个全面的检查。
也有很多村民没去医院接受检查。有村民说,他们派了3名检查重金属超标的村民第二次检测,结果从超标变成了正常。他们认为,有人背地里做了手脚,“不知该相信谁”。
6月12日,东杨村治保主任李伯说,从5月下旬开始,到北京接受检查的村民,已不再被允许住院。诊治时间则固定在每周末,乡里专门派人在医院等候,每人检查标准最多到4000多元。
李伯称,据他了解,有几个村民被查出了癌症。
曾检出超标的村民说,他们不知道体内的重金属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李伯说,村民现在正在忙着种地,等闲下来,还会去堵门,“百分之百会堵”。
6月12日,肖建忠介绍,环保部已对固安县的问题批示,由河北省环保厅负责检测并出具检测结果。
他说,河北省环保厅目前有两条意见,一是对之前的多份检测报告进行梳理出具结论,另一条是,将重新组织专家再做检测。
20、关停后,污染“后事”谁来管?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6-10 张俊
http://www.cenews.com.cn/xwzx/fz/qt/201106/t20110609_703181.html
近年来,很多企业因为污染问题被关闭、停业和搬迁。但是,各地针对污染企业善置方案的重点大都在人员安置和资产债务处置,对环境治理和污染赔偿问题则重视不足。
是什么导致了污染企业本应承担的赔偿和恢复环境的责任难以落实?如何在依法关停污染企业的同时,启动环境恢复治理与环境损害赔偿机制,避免污染企业将“被关停”作为逃避承担环境治理和损害赔偿的借口或对策?
关停只是第一步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善后?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被关停。那么,这些企业关停后,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善后问题呢?
在发生严重污染事件后,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以关停迁移作为应对严重污染企业的对策,只重视快速“灭火”,却忽视了对环境治理与恢复责任的界定划分与担当,轻视了对环境受害者的损害赔偿。
以2006年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铅污染事件为例,其善后处理情况如何?
据记者了解,在这起事件中,肇事污染企业被关闭了,领导干部被问责了,但是,大量受害儿童的健康损害赔偿甚至有些受害者的基本治疗问题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目前,受害者正艰难地奔波于司法维权中,希望获得损害赔偿。除人身损害外,污染区域的环境恢复与治理更少人问津,当地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地和水也没有进行过任何相关处理。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杨素娟说:“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后,即使采取了看似对企业最严厉的关停处罚,如果没有将长期的、复杂的环境恢复和环境损害赔偿作为并行的解决对策,这样的严厉执法是不彻底的事后环境监督。”
企业为何不履行善后责任?
法律标准、责任追究、资金保障滞后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量关停企业不履行其污染的善后责任呢?
浙江省嘉兴学院讲师、法学博士杨华国,曾参与上海世博会前部分污染企业善后环境问题的解决。他分析说,我国被关停的污染企业,要么是采用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无环保手续的小作坊,要么是企业设备老化、历史遗留问题多、政策性负担重的老企业。
“前者关停后是没有能力解决善后问题的,后者关停后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是人员安置等事关社会稳定的大难题,而且在解决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因此,环境治理与赔偿的善后问题往往被忽略。”杨华国说。
企业的实际困难能否成为他们逃避其善后责任的理由?法律对关停污染企业的善后问题又有哪些具体规定呢?
据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确立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2004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需要终止的,应当事先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并对未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做出妥善处置,防止污染环境”的规定。但杨华国认为,这样的规定“过于简略和抽象,可操作性不强”。
2008年,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对土壤污染方面的善后治理进行了规定,“造成污染的单位已经终止,或者由于历史等原因确实不能确定造成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被污染的土壤或者地下水,由有关人民政府依法负责修复和治理;该单位享有的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负责修复和治理。有关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不得免除当事人的污染防治责任。”
杨华国认为,此《意见》属于规范性文件,层级较低且缺乏强制力,而且此意见将善后治理责任归结到政府和土地使用权受让人身上,在操作中难度很大。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曦认为,目前关停污染企业普遍善后工作不力的原因归结于两个滞后,即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滞后,以及责任追究机制和资金保障滞后。
王曦进一步解释说,污染企业关停后主要的遗留问题是土壤污染。要判定企业的法律责任时首先要按法律规定和相关标准,没有标准就会造成执法难,但目前我国此类标准较为滞后。
谈到责任追究问题,王曦说,关停企业污染方面善后的问题长期被忽视了。原来,大家只看到厂区里的问题,而没有看到对更大范围的更大危害,所以我国缺乏这一类的法律制度。
现实情况是,公司并不是长命的组织体,它经过一定期间就会消失或转变。王曦认为,企业如果转让,治污和损害赔偿责任也应该转给接替者;如果是关停,责任就应该由原企业主承担。
王曦进一步解释说,外国公司在兼并或购买中国公司时,一般会对土地污染等问题进行调查。如果存在问题,它会在兼并时把这类费用算到中方工厂身上。这种做法对中国公司也应该适用,即在做兼并调查时要清算污染方面的欠账。
无主污染企业谁负责?
美国、日本通过设立环境基金解决
兼并调查时清算污染欠账的做法对大中型企业而言也许有效,但中国目前大多数污染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它们规模小但污染重、寿命短,造成污染后关停就“走人”,根本就找不到企业主,给相关部门的执法和监管带来了很大挑战。那么,这些“无主”企业留下的污染又该由谁来负责呢?
美国: 设立超级基金
据王曦和杨华国介绍,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做法比较成熟,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美国。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也面临与我国当前比较类似的问题,频频发生重大的废弃物遗留地污染事件,如纽约州的莱夫运河(LoveCanal)污染案。为此,美国国会在1980年通过了《综合环境反映、赔偿和责任法》(又称《超级基金法》),其后几经修改完善,《超级基金法》成为世界各国污染修复环境立法的重要借鉴。
《超级基金法》主要规定了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了一个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以帮助政府掌握危险废物倾倒场的特点并据此制订优先行动计划;二是赋予联邦政府对危险废物紧急情况做出反应及清理受污染的场所的权力;三是创建一个信托基金以支付清除和治理行动的成本,这个基金就是“超级基金”;四是确定责任人承担对危险废物进行清理和赔偿相应的成本支出。
《超级基金法》的基本立法理念就是“先治理,后追责”,关键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迅速清除和治理污染遗留地的反应机制。《超级基金法》实施之后成效显著,对及时治理美国各地大量存在的污染遗留地发挥了重大作用。
《超级基金法》最大的制度创新在于通过设立“超级基金”来治理污染遗留地。根据《超级基金法》的规定,当责任主体不能确定,或无力承担相关费用时,超级基金就会被用来支付整治修复费用。之后,超级基金将提起诉讼,向能找到的责任主体追索其所支付的治理费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责任主体缺位,受污染的土地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杨华国认为,这一点是我国在污染企业关停后的善后环境治理方面值得大力借鉴的。
日本:多种环境基金充分救济
杨素娟长期致力于日本公害环境纠纷的处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她介绍了日本的经验。
上世纪60年代的水俣病等公害事件,推动日本政府不断通过立法来管理公害问题。如何筹措环境管理资金治理被污染的环境、实现环境再生及充分救济公害病患者,始终是日本环境立法的重点问题,即使是在日本《循环社会形成推进法》中也严格规范了环境资金的负担问题。
日本通过立法或诉讼和解等途径,建立了多种环境基金。如依据《公害健康被害补偿法》设立了面向被认定的水俣病、哮喘病患者进行补偿的环境基金;通过东京大气污染诉讼的和解,设立了由中央政府、东京都和丰田、本田等汽车企业建立的大气污染特别赔偿基金;现在正在发生中的核事故污染损害,其被害救济金的来源问题,也早已在《核损害赔偿法》中做出了规范。
虽然日本各类基金的补偿对象不同、来源不同,政府与企业承担的比例不同,但是,资金来源的征费途径、方式、计算方法还有补偿对象的确定条件、程序、发放额计算等具体问题,都有非常详细的规范,并且,针对资金筹集与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也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
杨素娟分析认为,日本的环境基金在实施运用上非常严格、规范,在环境恢复、环境损害赔偿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效果,这对我国建立环境恢复、健康损害基金制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她补充说,地方政府以建立公害病康复中心免费或部分免费救治公害病患者、发放环境健康体检补贴费等方式,采取非经济性环境被害救济措施,还有通过西淀川大气污染诉讼,由被害人从损害赔偿金中拿出一部分钱设立的蓝天基金用于区域环境再生等,也都是非常值得我国研究借鉴的经验。
立法应该怎么办?
明确责任设立基金强化追责
我国亟待构建什么样的法律和制度解决因污染关停企业的善后问题呢?
杨华国认为,目前,《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已经提上了人大的立法规划。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在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中建立健全污染企业关停相关的善后环境治理与赔偿制度。当然,污染企业关停的善后环境治理与赔偿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镶嵌”在整个环境污染治理制度体系中,而且也需要在整体配套的制度设计中予以解决。
为解决污染企业关停后由谁治理和赔偿的问题,杨华国建议尽快出台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对环境污染治理责任和赔偿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并用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和环境污染治理基金的办法,来解决污染企业关停后赔偿资金和治理资金来源的问题。
“应依法明晰政府的公共环境治理责任、企业的环境恢复责任,并研究试行保障环境治理资金、技术投入的环境保护基金制度;研究试行企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将环境民事责任,特别是环境健康损害赔偿责任作为企业应当优先承担的环境法律责任予以规范。”杨素娟说。
21、哈药总厂的道歉为何不被公众接受
来源: 北京青年报2011/06/ 张天蔚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9098522
边污染边生产、边污染边壮大、边污染边表彰,如此悖谬的现象、如此矛盾的形象,同时呈现在公众面前,不仅让人对哈药总厂的诚恳道歉和治污表态充满疑虑,甚至对我国当下的整个环保评价、监督体系及媒体对环保问题的监督责任,都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哈药总厂厂长率员专程赴京,就此前媒体披露的哈药总厂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不出意料,网上的即时反馈中,绝大多数网友对厂长的道歉不以为然,甚至部分情绪极端的网友出言不逊。
网上言论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一边倒的网络舆论,还是可以定性地反映出公众对哈药总厂此番道歉的“不买账”。
应该承认,哈药总厂的道歉态度可算真诚,其“为此事承担一切责任,接受一切处罚!”的承诺,也好过其他类似事件中那些推诿、敷衍的企业。公众依然不依不饶的态度,显然不仅针对此番道歉,而是多年积怨的集中爆发,也是对“在污染中前行”的“哈药模式”的集中讨伐。
借助此次污染事件,哈药总厂的形象醒目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可惜却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扭曲形象。
一方面,根据媒体的报道,在此次污染事件爆发之前,哈药总厂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困扰,早已存在多年,污浊的河水、刺鼻的气味,严重干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另一方面,却是哈药总厂在环保部门及媒体报道中留下的良好记录:2007年,哈药总厂获得国内工业企业中首张甲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为此赞扬哈药集团“是对松花江流域负责的企业”。同年,在当地媒体一篇颂扬性的报道中,“我们是做药救人的企业,不能做任何对人有害的事儿”这句颇为感人的“肺腑之言”,被描述为哈药总厂大力投入环保的核心动力。在这家媒体的笔下,哈药总厂通过大手笔的投入,使制药企业普遍面临的污水、气味两个环保难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边污染边生产、边污染边壮大、边污染边表彰,如此悖谬的现象、如此矛盾的形象,同时呈现在公众面前,不仅让人对哈药总厂的诚恳道歉和治污表态充满疑虑,甚至对我国当下的整个环保评价、监督体系及媒体对环保问题的监督责任,都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人们很难相信,以往言不由衷的誓言、漏洞百出的监管,会以一次看似诚恳的道歉,而有根本的逆转。
面对公众的不理解、不接受、不原谅,估计哈药总厂的高管乃至职工,都会心生委屈或怨怼。站在企业的角度,哈药总厂能在竞争激烈的制药领域胜出,成长为市场占有率领先的原料药制造企业,其间确实凝聚着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心血和希望,而由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却可能被视为“代价”而被视为必须。尤其是当企业确实为治理环境而做出一定努力之后,更可能以“已经尽力”而自我原谅。而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在环境与利税收入的两难取舍中,“适度”的环境污染,也可能被视为可以接受的“发展代价”。
然而,每个公民都天然地享有追求、维护健康生活的权利,无论企业或政府,都无权决定把哪些公民的权利作为“代价”,祭献于企业或地方的发展。以往在政府大刀阔斧的宏伟规划中,与企业间联手做大某项产业的共识很容易建立,而公众的权利却可能被根本忽视。而只要政府、企业、公民之间的权利、责任、义务关系没有根本的转变,再诚恳的道歉都可能在风波过后被弃之脑后。
22、哈药到北京道歉:悔悟?公关?
来源:新京报2011-06-13
http://comment.bjnews.com.cn/2011/0613/27674.shtml
如果当地居民都不能得到哈药的道歉,那么远赴京城选择“中央媒体”致歉,演的到底是哪一出呢?
这次,我们终于等来了一声歉意。哈药总厂厂长吴志军11日晚在京就哈药“超标排放事件”正式向公众道歉。(6月12日中国经济网)
异地致歉,或许意义寥寥。那些整日被超标排放的物质所毒害,那些苦苦投诉多年而至今未果的当地居民,在哈药终于鼓起“致歉”勇气时,甚至还是被惯性地忽视了。
如果连这些直接受害者,都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哈药的一声包含诚意的“对不起”,那么你觉得远赴京城选择“中央媒体”致歉的哈药,这演的到底是哪一出呢———是幡然悔悟,还是借机公关?那近乎艺术性卸责的致歉信,一大半的力道都放在专业“辟谣”上了:什么“总厂去年广告费仅175万元”、“减产限产不影响市场销售”等。
其实,仅从广告费与环保投入这一点上,就能看出哈药“辟谣”公关之意,远甚认错道歉之心。再联想到此前哈药对政府的“撒娇式要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厂址选择问题上给予各方面政策支持”,就可以看出,哈药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毅,还非常不足。
说到底,只有彻底痛下决心花血本治污这一条路。吴志军这次既然正式公开表示“为此事承担一切责任,接受一切处罚!”那么是时候对哈药下一剂治污猛药了。
哈药能无视投诉,逍遥这么多年,这里面难道就没有相关职责部门执法不严,乃至故意睁只眼闭只眼、姑息纵容的责任吗?“利税大户”不能永远是“污染大户”的免死金牌,制药界有多少“哈药”,工业界又有多少这种低成本、高污染、强营销的“哈药”?□李晓亮(编辑)
23、终结企业污染政府埋单须完善制度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1-06-13周子勋
http://www.cet.com.cn/20110613/b1.htm
近日,两个环保事件成为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是制药巨头哈药再次遭遇污染环境指责,工厂周边废气排放严重超标。可笑的是,该集团年广告预算超过5亿元,环保预算仅为1960万元。而哈药总厂仍在“哭穷”,希望政府给予各方面政策支持。二是近日召开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上透露,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重大水污染事件,5年来,国家为此累计投入治污资金78.4亿元。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吉林石化公司仅被环保部门罚款100万。
两个“刺眼”事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共同点:一是企业污染、百姓受罪、政府埋单;二是企业违法成本较低;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环境保护缺乏相关的责任意识。从本质上而言,能够让这些强势企业如此顺风顺水的关键原因,是我们的环境治理存在着制度上的先天不足,在具体落实当中,最直接的受害人毫无制度保障,从而形成一种制度的逆激励。
可以看到,就“超标排放事件”,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厂长吴志军一行11日晚专程进京,通过媒体正式向公众道歉。吴志军表示,“企业和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我们接受任何处罚都不过分!哈药总厂和我本人及企业领导愿意为此事承担一切责任,接受一切处罚!”
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值得肯定,不过这显然是迫于社会舆论压力的危机公关。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相关负责人对“广告投入是环保27倍”说法进行辩解,称“2010年的广告费仅175万元,2011年到目前为止广告费只有几十万元”。可见,“愿意为此事承担一切责任,接受一切处罚”或许只是一种缓兵之计。更何况,企业相关责任最终怎么去落实还是一个大问题。哈药总厂仅为哈药股份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之一,而整个哈药涉及的业务涵盖抗生素、化学药物制剂等7大产业领域,因此,如何解决这种利益交叉问题,就成为最终的责任落实问题。
与哈药事件类似的是中石化吉林石化污染事故的处理。从目前的处理结果来看,相关企业的责任最终由国家和社会民众承担了,企业不仅没有受到损失,相关责任人也没有得到处理,尤其是作为其上一级的中石化总公司不仅没有影响,而且其市场垄断实力还得到了加强。
事实上,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在这方面的规定并不缺乏,关键是执行力上的人为因素过多,制度性的保障缺乏,使得企业处于强势地位。虽然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30%计算罚款”,但“直接损失”的计算,同样有很大空间。此外,虽然《刑法修正案(八)》已于今年5月开始实施,其中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做出重大修订,降低了入罪“门槛”,扩大了刑事追究范围,加大刑事处罚力度。但是对于大量的企业污染事故处理,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执法机构在其中的利益关联,使得这种责任的认定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反观国外对重大污染事故的处理,由于其相关制度的健全,责任的认定也就明确。比如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后,肇事的英国石油公司除被处以数十亿美元的罚款外,还被要求出资200亿美元建立赔偿基金。
由此可见,企业违法成本过低以及相关责任认定不确定成为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的最大因素。当前最重要的是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与落实,只有从法律制度上明确相关环境治理责任和利益分享机制,才能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以及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良性循环。
24、北京河流治污,非不能也?
来源:新京报 2011-06-11 □张宁(新京报北京新闻记者)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11/content_241810.htm?div=-1
相传800多年前的元代,当时的京城北部有一条河流,两岸频发水患,民不聊生。元世祖忽必烈采纳郭守敬意见,疏通了河道,使水患变水利。为了表达思乡之情,郭守敬就以家乡邢台地区清河县的县名为这条河命名。
现如今,真正听说过清河命名传说的人并不多。但对“清河”这个名字有意见的人,却不在少数。“名叫清河,真是一种准确的讽刺!”这是清河沿岸居民中,一句代表性的声音。
这种声音的出现,来自清河糟糕的水质:清河不清,反而是脏和臭。3月底、5月初,我曾两次沿清河探访,看到的景象相同,水呈黄色,漂着垃圾,臭味扑鼻。
自西向东穿越望京的北小河,我同样两次造访,感官判断北小河污染比清河更为严重。正如网友改编歌曲所言:浊浪翻、臭两岸。
脏臭的河水,不仅流淌在上述两条河流。根据民间环保组织统计,流经北京城区的河流只有少数几条没有污染。
采访中,水务局官方的河流污染数据、判断标准,都在和民间组织“打架”。按官方的标准,清河水质够不上污染。
数据与标准且先不谈。若按常理,既无污染,就无需治理。但现实的情况是,2001年起水务部门就开始了治理,采取了建污水处理厂,铺设截污管道、拓宽河道、改建水闸等措施。被官方认定为污染的北小河,也同样在2004年就开始进行治理。
遗憾的是,这么多年下来,现在的两河水质却仍污染严重。
“下游、郊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是官方对河流污染原因的解释。比如清河难以还清,是因为污水处理容量的增长,跑不过沿岸人口数量的增加。
对此,水务部门目前应对的举措,并非新建污水处理厂,而是升级改造。升级改造仅能将郊区的污水处理率,从53%提高两个百分点,而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尚“躺”在十二五的规划中。面对人口膨胀与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矛盾,规划调整也要等到2013年,随北京城市整体规划调整。
面对依河而居的市民急切的治污呼声,为什么不能加快速度,先走一步?
清河、北小河沿岸的几十万居民,就盼望着水变清澈、臭味散去。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哪怕回到奥运时的情景。”2008年奥运会前,两条河流都曾得到治理,水质一度明显好转。
此外,同样流经市区的河流,北护城河、昆玉河、京密引水渠等河流,多年来也始终保持水质清澈。
为什么开奥运会就能不臭?为什么有的河能保护好?为什么河流在不同的时间与地域,享受的“待遇”不尽相同?河流治污恐怕是: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其实,相关部门并非一直“不为”,只是“为”的力度不够,或者未能坚持。可惜,当前的臭味,早已熏走了沿岸百姓对这些“作为”的认可。
我沿北小河采访两天,就被熏得过敏性鼻炎复发。北京的河流,还要脏到什么时候?
25、“没什么危险”算不算一种危险
来源:新京报 2011-06-13 刘洪波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11/content_241829.htm?div=-1
我们其实没什么重大事件。“坏事变好事”的套路,走得很顺。现在,我们还知道,其实我们也没什么危险。
前不久,长江中下游发生大旱,一些地方在5月下旬发布了“橙色预警”。橙色预警,据说是“在干旱到来之前做出的预警信号”,然而,5月下旬,干旱早已是50年乃至70年一遇了,持续无降雨时间有的地方已几个月。这个橙色预警不仅姗姗来迟,而且仅表示“未来一周将发生25年至50年一遇气象干旱”。它不是在预告一种险情,是在确认一种已有的状态,而且打了折。
这段时间,欧洲暴发了大肠杆菌疫情,德国致20余人死亡,现已蔓延至美国,并出现死亡病例,而污染到底来自哪一种蔬菜,一直没有弄清。中国疾控中心适时出现,称要布置监测和防控,但是,“疫情传入我国风险较低”。大家回想一下,中国出现SARS和香港出现H1N1时,欧美国家是怎样反应的呢?
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也未必就会“风险较高”。这段时间,台湾发生食品塑化剂污染事件。整个台湾地区,牵涉200多家食品企业,所有重量级企业无一得免,涉及近千种产品,其中有部分产品在大陆销售。接着,大陆也有食品被查出使用了塑化剂。又有消息称,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人员还透露,大陆的方便面食品遭受塑化剂污染。卫生部网站则告诉我们,少量摄入塑化剂对人体无害,72小时就会排出85%。
“对人体无害”,这是我们最容易听到的食品安全保证。自食品添加剂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以来,我们反复听到“正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西瓜在地里成片爆裂后,大家都知道了西瓜膨大剂,专家说,这是正规的添加剂,可以照吃不误。
而我们每天要吃多少种“对人体无害”的东西,这些东西综合起来是否构成了有害呢?
前几天,杭州连续发生了水源污染事件。6月4日20吨化工原料泄漏到了新安江,次日,余杭水厂水源被工业园排放的有机物污染。新安江污染事件据报是在污染发生后即来严阵以待了,而余杭水源污染却是靠居民从自来水异味才发现的,这提示我们鼻子对检测自来水质还是极为重要的。6月8日,又有好消息传来,新安江受污染水域除了事故地点,都已经达标了,大家可以放心用水了。
还有一件事情,应该是性质极其严重,这就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失密。报道称,宏观经济数据正式发布前,会被提供给相关的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和领导层参考,这个传递链条似乎出现了问题,以至这些数据被提前泄露,在正式发布前,已被一些机构公布出来。这对于那些机构的好处,是可以进行投机性交易。
宏观经济数据失密如果存在,严重性不只是价格指数、金融数据、加息信息、涨价信息等可能带来的投机性收益的问题,还表明政府中可接触核心信息的部门已不足信任。相比政府重大信息失密的安全祸患,投机行为、泄密受贿、“关系经济学”只是轻量级的危害了。
然而,这件事情看来又是没多大危险的。据报道,现在被调查的有国家统计局一名秘书和央行研究局一位副研究员,两名副处级官员而已。
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有什么算是严重危险呢?似乎是没有,但又确乎是有的。例如,维护社会稳定,这应该算是一个真正的焦虑,敏感程度极高。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事情要么是“对人体无害”,要么是“风险较小”。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如果社会能够稳定,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什么事情都可以视而不见了。
然而,我要问一句:没什么危险算不算一种危险?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