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7
六月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推荐:
1、 绿家园志愿者: 绿家园每日江河信息综述与导读(2011.5.30-6.03)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4481.html
专题报道:
2、时代周报: 迎来“后三峡”
http://business.sohu.com/20110526/n308555473.shtml
3、每日经济新闻: 三峡遗留问题未决:移民户口空挂没社保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42947.html
4、凤凰大视野: 又问三峡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society/201106/90298510-4e16-4f31-8aa8-f6608ec7ad5b.shtml(视频网址)
特别关注:
5、中国新闻网: 南方多省份遭遇旱涝急转 长江中下游将再迎强降水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07/3092674.shtml
6、中国经营网: 抗旱设施缺失 两湖大旱不仅是天灾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604/219526.html
7、新京报: 大旱之时,水的夺占与死亡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04/content_239127.htm?div=-1
特别策划:
8、新浪环保: 绿镜:6.5世界环境日---立即行动拯救森林
http://news.sina.com.cn/z/savingforest2011/index.shtml
9、腾讯绿色: 浙江省新安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http://news.qq.com/zt2011/xajwr/
环境资讯:
10、新华网: 专家称国家拟西线调水 从雅鲁藏布江引到新疆
http://news.qq.com/a/20110607/000752.htm
环境曝光:
11、证券日报: 松花江污染国家买单近80亿 中石油始终不言赔
http://ditan360.com/News/Info-86225.html
食品安全:
12、第一财经网站: 塑化剂检测项目缺失 大陆产品“查毒”进行时
http://news.qq.com/a/20110607/000716.htm
民间环保:
13、中国低碳网: 状子递到国务院 自然之友要求农业部信息公开
http://ditan360.com/GongYi/Info-86278.html
环保观点:
14、检察日报: 世界环境日应关注环境污染受害维权
http://newspaper.jcrb.com/html/2011-06/04/content_72323.htm
15、中国经营网: 陈健敏:南水北调工程也需能够北水南调
http://opinion.cb.com.cn/12714523/20110607/220228.html
深度报道:
16、新京报: 北京河流近半长度疑受污染 污水处理能力超限
http://env.people.com.cn/GB/14831104.html
17、新华网: 哈药总厂污染调查:居民夏天戴口罩忍臭十多年
http://finance.qq.com/a/20110605/000803.htm
18、齐鲁晚报: 空气质量被达标因国标太低 遇“蓝天不蓝”尴尬
http://env.people.com.cn/GB/14831821.html
19、中国经济导报: 铅蓄电池业:环保风暴下深度整合成必然
http://www.ceh.com.cn/ceh/ztbd/jnjp/80352.shtml
环境评论:
20、京华时报: 纵容排污是与百姓健康为敌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6/07/content_667626.htm
21、四川新闻网: 受污染的农村折射环境公平丧失
http://news.163.com/11/0606/14/75SF7ETS00014AEE.html
22、广州日报: 治污染岂能“刑不上名企”
http://opinion.news.cntv.cn/20110607/102496.shtml
23、中国青年网: 哈药排污的底气从何而来?
http://pinglun.youth.cn/mtgz/201106/t20110607_1606815.htm
24、新闻晚报: 哈药总厂何以变成“排污总厂”
http://star.news.sohu.com/20110607/n309493888.shtml
一言堂:
25、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西南水电与长江旱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cc5130100sj4r.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绿家园每日江河信息综述与导读(2011.5.30-6.03)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06-07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4481.html
一、关键词[大旱 三峡 南水北调]
持续的干旱,持续地困扰中国,也持续地成为媒体近几周聚焦的环境主题。
国家防办统计显示,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耕地受旱面积为4535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43.4%。5省有329万人、9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50.6%和24%。
不过有专家分析,今年汛期及夏季,长江流域降雨总量基本正常,但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旱涝并重情势,夏季长江上游地区降雨正常偏多,局地可能有洪涝发生。国家防办有关负责人指出,要提高警惕预防旱涝急转。
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对环境影响巨大的超大型工程上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5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9年就已开始启动编制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根据记者了解,三峡后续投资额将达到1239亿元。而投资更巨耗时更长的南水北调工程,在此时也走入更多关注者的视野。
新闻链接:
钱塘江杭州段水位创10年同期较低 2/3河床裸露
http://env.people.com.cn/GB/14774784.html
全国受旱耕地超亿亩 抗旱同时需防“旱涝急转”
http://nc.people.com.cn/GB/14767420.html
再过4天洪湖无水可取 千湖之省大旱暴露水利之困
http://env.people.com.cn/GB/14767720.html
湘西州:125条溪河断流158座水库干涸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5/1141306723567_1.shtml
长江大旱考验南水北调工程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78998
三峡蓄水后周边地震增多 灾害防治缺位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30/zNMDAwMDI0MTEzNg.html
NASA数据证实三峡工程减少附近降水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828405.html
媒体称三峡工程后续投资额将达到1239亿
http://news.163.com/11/0530/06/759JO72F0001124J.html
三峡后续规划着眼地质灾害防治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5/30/content_237183.htm?div=-1
三峡工程成本有多少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30/4MMDAwMDI0MTI4Mg.html?source=hp&position=column
三峡水库来水日渐减少 防洪之后难蓄水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5/1141306718692_1.shtml
面临最严峻旱情 洞庭湖拉响湿地生态保护警报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5-29/3074355.shtml
江西要建大坝抵消“三峡影响”
http://www.dfdaily.com/html/21/2011/5/31/611663.shtml
“三峡泄洪”效果惹争议:缓解旱情作用不明显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827250.html
专家:三峡对长江流域气候影响需要长期观测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5-31/101622561174.shtml
回眸三峡大坝70年利弊之辩
http://www.dfdaily.com/html/21/2011/5/31/611608.shtml
江湖告急——“后三峡时代”的旱情与争议
http://gcontent.oeeee.com/6/d1/6d19c113404cee55/Blog/841/3121e0.html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保障三峡水质控污是关键
http://www.cenews.com.cn/xwzx/zhxw/ybyw/201106/t20110601_702867.html
三峡是否引起干旱无定论 水污染问题排在首位
http://news.qq.com/a/20110531/000210.htm
地理变化为三峡库区带来系列生态环境影响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6-02/120722575852.shtml
湖泊调蓄功能下降是大旱重要原因
http://www.cet.com.cn/20110601/e2.htm
南方百条河流干旱断流重创养殖业 失业者不计其数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10531/20110531112657167.html
上海降水量138年以来同期最少,遭遇重度干旱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1-05/31/content_582658.htm
关注长江中下游旱灾 人为拦截水资源后的湖泊生死劫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06/01/content_6967690.htm
大旱之时,我要为湿地呐喊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02/content_238464.htm?div=-1
二、关键词[大旱 生态 生物多样性 影响]
华中旱情焦灼,人类和动物无一幸免。湖北荆州石首两大濒危物种保护区——— 天鹅洲国家级长江豚类保护区和糜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处于危机关头。降临在长江流域沿线的干旱使湖泊水量减少、水位偏低,白鳍豚、江豚等水生野生生物面临生存危机。
新闻链接:
直击湖北两大濒危物种保护区:江豚麋鹿生死难料
http://env.people.com.cn/GB/193230/14773337.html
长江大旱使白鳍豚等水生野生生物面临生存危机
http://env.people.com.cn/GB/14791799.html
长江上下游争水:筑坝截流或酿生态新问题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zNMDAwMDI0MTgzNg.html?source=hp&position=focus_xg
太湖:忧大旱加重蓝藻污染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6/1141306980212_1.shtml
南方大旱致庐山瀑布等多处自然人文景观消失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79083
我国最大淡水湖遇严重旱情 河床变草原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602/001026.htm
大旱挤压麋鹿生存空间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1-06/01/c_13904145.htm
三、关键词[鄱阳湖 大坝 争议]
“核心工程、关键工程和头号工程”,在江西全省,能配得上这个称呼的项目只有一个——备受争议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即使是在鄱阳湖遭遇严重干旱的当下,仍有观点认为该工程不仅将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且不利于长江下游省市的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更是利用三峡大坝模式求解三峡“后遗症”。
而长江中下游近期遭遇的旱情在将三峡工程推向风口浪尖的同时,亦把争议已久的其它水电工程环保隐患摆到了桌面。
新闻链接:
鄱阳湖大坝当三思而行
http://views.ce.cn/view/ent/201106/02/t20110602_22456861.shtml
“江湖”博弈 鄱阳湖建坝引争议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36377.html
环保部称尚未收到“鄱阳湖建坝”环评申请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03/3088663.shtml
水电争议再起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78150
大坝之博弈
http://www.cet.com.cn/20110601/e3.htm
四、关键词[台湾 塑化剂 影响]
台湾塑化剂风波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已酿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机。最新排查结果显示,截至29日,全台可能受污染的产品已超过500项。台湾食品龙头企业统一集团的三种产品宝健运动饮料、芦笋汁和7-SEL-ECT低钠运动饮料被检出塑化剂,其中涉毒芦笋汁销往大陆。另外含DEHP的悦氏运动饮料,确认输往香港、大陆。
新闻链接:
专题:台湾塑化剂污染 毒性超三聚氰胺20倍
http://news.qq.com/zt2011/suhuaji/index.htm
台湾塑化剂饮料危机蔓延
http://green.sohu.com/20110603/n309272783.shtml
塑化剂家族无处不在:已污染我国一些湖泊水体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3/zNMDAwMDI0MjQzNw.html?source=hp&position=focus
五、关键词[环保部 湖泊治理 一湖一策]
在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介绍了中国环境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在水治理方面,除了坚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严格考核问责,坚决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深入推进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还将制定实施九大湖泊(水库)“一湖一策”的污染防治方案,在其他湖泊(水库)的流域也准备开展生态安全评估。
新闻链接:
环保部将实施九大湖“一湖一策”污染防治方案
http://news.qq.com/a/20110603/000746.htm
环保部:我国环境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面临诸多挑战
http://www.china.com.cn/news/2011-06/03/content_22708863.htm
我国26个国控重点湖泊中9个因污染丧失水功能
http://lwgcw.com/NewsShow.aspx?newsId=21010
六、关键词[企业 围猎 长江]
在追求GDP政绩、大上化工风气催动下,环境门槛和监管被一再降低,沿江而建的大批化工园区,正以一种公开的方式威胁着长江水环境。
新闻链接:
化工巨头“围猎”长江
http://221.122.114.104/2011/0530/2802.html
外资化工巨头围猎长江 沿岸村民大量患癌死亡(1/15)
http://finance.ifeng.com/news/pic/detail_2011_05/31/6736930_0.shtml
七、关键词[环保部 环境污染损害 评估]
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消息称,将在年底前组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专业队伍,尽快形成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能力。
新闻链接:
环保部组建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专业队伍
http://ditan360.com/News/Info-85728.html
八、关键词[胶济高铁 违规 运行]
上个月25日,因违规被环保部叫停的胶济铁路客运专线,目前其客运专线仍按提前十天售票的时刻表发售车票。
新闻链接:
环保部通牒大限已过 胶济客专照开不误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601/02289928445.shtml
九、关键词[甘肃 牧区 沙化]
近年来,由于甘南牧区普遍存在草场超载过牧的现象,当地约90%的草地出现退化,30年来已有4.03万公顷的草地因严重退化、沙化和盐渍化而成为裸地。
新闻链接:
甘肃甘南天然草原退化严重或成新沙尘源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02/3084187.shtml
十、关键词[郑州 企业环污 政府财政扣款]
从6月1日起,企业向郑州生态水系排污超标,其所在地县级政府或管委会每次将被扣除1000万元的财政款项。昨天,郑州市政府出台生态水系流域污染有偿治理办法,对生态水系流域和西流湖区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有偿治理。
新闻链接:
郑州出污染治理办法 企业超标排污扣政府1千万
http://finance.qq.com/a/20110601/001364.htm
十一、关键词[新疆 自然遗产地 保护条例]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
新闻链接:
新疆规定破坏天山保护区生态最高罚款100万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5-31/103422561223.shtml
十二、关键词[云南 首例 环境公益诉讼]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5月31日发布:云南首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二审宣判,污染企业的上诉请求被驳回,维持原判。由此,污染水源的两家养猪企业将共同向“昆明市环境公益诉讼救济专项资金”赔偿400余万元。
新闻链接:
云南首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二审宣判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1-05/31/content_22905617.htm
云南法院详解首例环境诉讼:判决方式有所创新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6-02/084822574550.shtml
2、迎来“后三峡”
来源:时代周报2011年05月26日 龙婧 邓全伦
http://business.sohu.com/20110526/n308555473.shtml
第1页:“后三峡”时代的奉节样本
第2页:翁立达:质疑三峡与当初宣传过度有关
鄱阳湖水位创历史新低、洞庭湖水位创历史新低、洪湖几近干涸……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50年来罕见干旱,三峡工程引发大旱的质疑之声再起。
恰逢此时,5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三峡工程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一信号的释放,让延续了数十年的三峡工程利弊之争再度发酵。
然而,在三峡这一庞大的工程建成之后,再去讨论该建抑或不该建,不应再是我们的重点。回溯历史的长河,拨开偏见的迷雾,正视、反思三峡工程所带来的一切,破解三峡建成之后的难题,才是“后三峡”时代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5月23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旱灾四级救灾应急响应,会同财政部派出联合工作组,分赴湖北、湖南两省,协助地方开展抗旱工作。
和近几年三峡及周边频发的泥石流、地震、水灾等一样,这次大旱为三峡大坝所致的质疑之声再起。
三峡工程,又一次陷入争议。
就在这个当口,5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以下简称《后规划》),坦承,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些问题,在三峡工程进行论证时,都在我们的预计内。”长江委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披露称,尽管由于当时条件和认识的限制,有些预计出现了一些偏差,但问题还是可控的。
《后规划》编制完成历时两年多,涉及范围包括三峡大坝以上的库区和大坝以下的长江中下游影响区,将针对一系列“后三峡”问题,提供解题路径。
“后三峡”时代的奉节样本
尽管《后规划》还未正式下发,资金也还没有开始到位,但三峡库区内的各个区县,已经陷入了一种欢腾的状态。据记者了解,此次规划中涉及的1238.9亿元资金,其中,重庆将获得80%以上。
“我们库区的各个区县可以说对这个规划非常欢迎。”重庆奉节县移民局副局长程功勋说,在参加《后规划》的区域编制规划时,奉节县结合自身情况,从加强基础建设、清洁能源、旅游发展、脐橙产业、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治理这6个方面来争后续规划资金的,一共报上去的资金是182亿元。虽然预计审批下来的资金,可能只有80多亿,但依然超过了新城建设时的将近80亿元资金。
后续规划所带来的资金和政策,无疑会帮助他们解决很多三峡工程遗留下来的问题。
三峡工程开始后,奉节跟巫山、巴东一起,变成了库区地质灾害最严重的三县之一。“我们就跟地质灾害博物馆一样。”程功勋说,所以能看到的地质灾害,诸如泥石流、滑坡、塌岸等等,都可以在奉节看见。最著名的是“猴子石滑坡”治理,投入了几个亿,最后打了38排130桩钢柱,才把它固定在了那里。
令人头疼的还有移民问题。奉节极其有限的环境承载力实际无法养活搬迁到山腰以上的后靠移民们。土地破碎贫瘠,水源稀少,交通不便,地质灾害莫测,相同的问题使后靠移民们生计困难。因此,二次移民,对于这个县城来说,迫在眉睫。
在三峡建设时期,对于这些问题,国家并非没有投入,甚至,在不断加大投入。
这些年来一直战斗在移民前线的陈功勋说,三峡最初建设时,用在环境保护和地址灾害防治上的资金并不多。当时三峡工程对地质灾害的整个防治,只有6亿元。“比如我们县,当时用在生态环境上面的,总共只有2000多万元。”但是建设到中途,政府发现由于搬迁造成的库区污染大大超出了当时的预计,于是下拨资金,要求各县建立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用于生态环境上的资金,被追加到了几个亿。
但这些钱,并不够。
比如之前要求兴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但由于资金的限制,这些管道只能铺到县城,而县城下面集镇的铺设,则没有余力。地质灾害也只能处理最危险的地段,用以保证搬迁的顺利。还有移民,当时也只能保证他们搬出175米线下,就地后靠。
“当时李鹏总理视察三峡时曾经提过,要‘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程功勋说,但目前来看,他们只实现了“搬得出”,基本“稳得住”(指移民不回迁,不上访),要真正稳得住和逐步能致富只能被纳入《后规划》中。”
“我们整个前三峡时期,基本都是在为‘搬得出’服务。”程功勋说,“但如今集镇污水管道的铺设、地质灾害和二次生态移民都可以被纳入到《后规划》中。”
《后规划》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基础设施,这个江边县城原本没有任何工业,但由于有了《后规划》的政策支持,他们申请了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农业园的项目,并获得了通过。
遗留困局迫在眉睫
实际上,对于这个规划,重庆和湖北已经等待了4年。
2008年,三峡还处于175米实验性蓄水的收尾阶段时,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就已经开始提上日程。
后续工作规划的设想,由重庆市最先提出。作为三峡主要库区的重庆,在长达17年的三峡建设中发现,三峡工程进入正常运营状态后, 库区仍存在移民搬迁安置遗留问题解决难度较大、农村移民人多地少的基础性矛盾突出、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三峡后续工作中逐步解决。
生态环境压力首当其冲。作为全国地质灾害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重庆库区隐患点达1万余处,由于山高坡陡,石漠化现象突出,水土流失面积占48.6%。目前,重庆库区的农村面源污染已超过工业污染,而消落带、“水华”等问题也亟待治理。“三峡工程2003年6月135米蓄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趋好,满足II类水质断面的比例从45.5%逐年上升至90.5%。”重庆市政协的一份调研报告称,但库区城市岸边污染带、部分一级支流水质趋于恶化。
“库区城市岸边污染带有明显加宽、加长的趋势;部分支流‘水华’现象频繁,从2003年以来,17条支流回水区共发生‘水华’近70次,且有随水位升高发生规模扩大、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向上游扩展之趋势。”以上调研报告说。
三峡水库蓄水175米后,水位将在145-175米高程运行。正是水位的涨落,使库岸所受的各种应力发生变化,滑坡和坍塌日益增多。上述调研报告指出,“三峡水库蓄水后1-3年内,将集中产生大量塌岸和水库新生型滑坡,此后至少20年内将发生此类问题。”据重庆市国土部门统计,自2008年蓄水以来,仅重庆库区周边就发生了243处地灾险情,崩塌总体积约1.65亿立方米,影响房屋面积54.43万平方米。
“遗留问题未完全解决,新的地质灾害问题又接踵而至。”重庆市政协一位官员透露,2001年后因新增地质灾害需搬迁避让18209人,175米试验性蓄水后仍有44处规划内的监测预警点、166处新生的隐患点,均因项目资金未落实而未解决。同时,库区城镇沿线147公里库岸和农村沿线3900公里库岸没有采取工程治理和库岸防护,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除了生态和地质灾害问题,三峡库区还是国家级连片贫困区,重庆库区15个移民区县中,有国家级贫困区县9个、市级贫困区县2个,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库区。当前,库区人多地少,人口密度是同类山地丘陵地区的4倍;移民搬迁安置遗留问题多;产业空虚问题突出;移民稳定就业困难。据统计,涪陵及另8个重点区县城镇调查失业率达8.95%,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只有25%。
“当时三峡工程征地补偿时,给农民的钱看起来不少,但实际上,这是以农民丧失土地为代价的。”长江委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三峡工程的研究规划,并参与了此次《后规划》的编制。他介绍,很多地区搬迁后,新开辟的耕地,由于地质环境的影响,土地质量大大不如以前,变相让移民丧失了土地,导致了移民生活困难。
而下游的湖北省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在三峡工程建成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下称“三峡总公司”)将搬离湖北,其承担的坝区建设与维护等社会管理职能,将全部移交给地方。湖北要独立承担对三峡大坝重要区域的管理,将面对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除此之外,三峡工程下游省份也对三峡怨言颇多。“逆调节”,江西省在上一次鄱阳湖大旱时,甚至上书中央,认为干旱跟三峡大坝有着直接的关系。
湖南水利专家如聂芳蓉,一直在反对三峡工程,并对三峡的洪季开闸、旱季蓄水,加剧自然灾变的逆调节,一直提出强烈反对。因长江洪水进入荆江,有三条分流进入洞庭湖,洞庭湖无论旱涝,都成了直接受害区域。
《后规划》争论中开工
从2007年开始,重庆市和湖北省同时向国务院连续打报告,要求在三峡工程建设期满后,延续、调整、新定优惠政策,以适应管理运行期的实际需要。
这个想法,与国务院三峡办不谋而合。一方面,三峡建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而另一方面是,如果三峡工程就此结束,按照以往做法,三峡办将划归水利部,这是三峡办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后规划》还没开工就引起过一些争论。”据一位参加过《后规划》编写的专家透露,先是命名问题,“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就引起了一些领导的不满,他们认为,三峡工程已经结束了,后续就应该是单独项目,不应该跟三峡挂上钩。
引起争论的还有资金数额—当时重庆市提交的报告,对后续资金的要求达到了3000亿元以上。这大大高于三峡建设时期的总金额。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三峡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849亿元人民币,其中枢纽工程798亿元人民币、输变电工程358亿元人民币、库区移民工程693亿元人民币。当然很多人也在质疑不止这些数。
2008年7月17日,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16次全会作出决定,在三峡工程正常运行后,全面开展三峡工程后续工作。2009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务院三峡办上报的《关于开展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请示》。2009年5月,三峡工程设计总成单位的长江委被委托承担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编制总成任务。长江委长江设计院、移民监理公司等单位承担了三峡库区的移民安稳致富、地质灾害防治的搬迁避让、生态屏障区人口减灾的工作;水工程生态所和水保局配合国家环保局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长江设计院、长江科学院承担了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影响的有关研究。
这3项研究,也是《后规划》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争利“后三峡”
“时间很紧张。”长江委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参与了此次《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总体规划》的编制,负责其中“三峡水库综合调度与综合效益拓展”专题研究内容,他回忆,当时经费都没有下来,就已经要求上马,而且要求在当年的10月份,就上交初步规划。规划初稿出来后,又先后组织了近20次大规模修改,最终才通过审核。“把各地申报的资金加在一起,已经超出了4000亿元。这是无论如何不可以被接受的。”
移民库区的各区县领导,也被要求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的会议讨论。“主要是询问我们对吸收安置等工作的看法。”陈功勋回忆,当时长江委在规划移民这一块时,非常担心的一点是,后续规划中的移民政策,是否会引起新老移民的攀比。
据三峡办的一位人士透露,规划编制的消息一出来,重庆和湖北立即展开相关项目的费用研究。重庆每年两会,都会召开三峡专场,历陈“后三峡”时期遇到的各种难题;而湖北省也不甘落后,由前任副省长操刀写出建议,要求提高湖北对三峡电站电力销售税收的分配比例。
除渝鄂两地互有争锋外,库区的各个区县也在努力争取这笔资金。据参加过编制会议的知情人士透露,根据规划,这笔资金将大抵按照重庆、湖北两地三峡沉没和搬迁总共计算出的损失比例来摊派。而下拨到各个区县的资金,则是根据区县水淹没区的百分比和提交的规划中的各项计划来分配。
为了争取更多的后续资金,每个县提交的规划,都有着庞大的预算。而在规划中,几乎每个县都拿出了生态园的计划,有的县在提交的区县规划中,光是跨江大桥,就规划了好几座。这样长江委不得不对有些县提交的预算直接拦腰砍断。
在时代周报记者得到的巴东县一份讲话稿里,巴东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先荣提出:“请求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队及时到三峡办、国家发改委、中咨公司等涉及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主要部门争取支持。县农业局、商务局、旅游局、国土资源局等县直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行业人脉资源优势,与省直和国家部委进一步加强联系,及时掌握信息,确保上报项目顺利通过审查。文件还要求,对接规划设计、技术总成等相关单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争取最大支持。”
《后规划》非否定三峡
5月18日,历时两年多的规划,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由于提到重点考虑移民后续生活、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希望解决三峡蓄水对长江中下游的不良影响等问题。这份新出台的《后规划》立即被很多人解读为,这是中国首次承认三峡工程“存在问题”。很多声音也将其与今年的南方大旱联系在一起。
翁立达并不赞成这种解读。他表示,移民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预防地质灾害问题,在三峡工程论证时,就已经被反复提到,也做了一些预案。早在10年前,政府就已经投入巨资整治,反过来说,那个时候,政府就已经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
他说,在2002年,国家就开始实施《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进行生态环境整治,为了处理水污染的问题,避免库区富营养化,国家给每个区县都专门拨款,要求修理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比如地质灾害问题,从2002年,三峡一期时,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就拨专款40亿元用于治理三峡工程135米水位线下的地质灾害。”翁立达解释,后来的二期和三期,国家又陆续对于175米蓄水线下的地质灾害处理投入了近80亿元。如此算来,这十年,光是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中央就拨了专款120亿元。
“所以,不是不重视,只是治理效果不太理想。”翁立达说,造成这种不理想的结果有很多,不仅仅是三峡的问题,其中有人的因素,也有所使用设备的因素。
翁立达说,此次《后规划》的制订过程中,关于长江中下游影响区的处理讨论激烈,最终把“消除长江中下游不良影响”也写入后续规划中,显示大家对长江中下游不良影响的认知也有所突破。“三峡水库蓄水后,因为清水下泄和河床下切确实产生了少数城镇取水困难,同时也产生了河势调整、崩岸增加、局部航道条件恶化,洞庭湖、鄱阳湖生态环境受到影响,长江河口咸水倒灌等问题。
至于被联系到近期南方大旱等问题,翁立达表示,任何结论,都需要数据来说话,但目前,并没有直接数据或者证据,表明这些气候因素都跟三峡有关。“我要强调的一点是,三峡的主要功能是防洪。目前来看,防洪效果非常好。”翁立达说,从三峡工程开始建设的那天开始,外界的宣传就夸大了三峡的发电功能,但实际上,如果不是防洪,三峡工程根本就不可能获得通过。
而长江委的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制订《后规划》花的时间较长,因为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同时又要有改革创新,特别是三峡工程的管理问题上,曾存在诸多博弈。现在长江委正在酝酿一个优化水库调度的方案,或可看成是对《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细化。但同时,该人士也表示,方案的出台要顾及到包括水利、农业、环保等多个部门的诉求,何时出台尚未明确。
[1] [2] [下一页]
3、三峡遗留问题未决:移民户口空挂没社保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1-06-07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42947.html
在重庆云阳、湖北荆州、松滋等地,“空挂”现象较为突出。户口“空挂”的移民没有社保,不能享受工作、教育等机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8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问题有的在论证设计中已经预见但需要在运行中加以解决,有的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有效解决,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移民等问题赴三峡库区作了实地调查。
“我们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儿人?”这是近十年来,陈梦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位湖北秭归的中年妇女,跟数百万迁徙者一样,有个共同的名字——三峡移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的命运因三峡大坝而生发变数。
1997年,“陈梦远们”签订了一纸合同,就地后靠得以安置,在新县城买地盖房,生活趋于安定。可3年后,他们又成了外迁移民安置对象,对于已经安顿下来的陈梦远而言,外迁无疑是下下选。这些原居秭归县茅坪镇徐家冲的移民,很难接受当地前后两次不同的移民政策。
2002年,当地政府将这些移民的户口迁至松滋、枝江、宜昌等地。陈梦远的户口落在了湖北沙市农场,但这些年来她从未去过那里。
现在,迁入地已成了开发区,这些移民没有土地,也无宅基地。而在秭归,他们有房子,打零工维持生活,却没有户口。
这样的情况,被统称为户口“空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得知,在重庆云阳、湖北荆州、松滋等地,“空挂”现象较为突出。户口“空挂”的移民没有社保,不能享受工作、教育等机会。
首次安置就地后靠
秭归县城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受淹范围占到整个库区的10%。原先县城所在地归州,早已沉入水中。
1座县城、8个集镇、6个场镇要异地迁建,动态移民达10万人。
秭归滨湖路旁的楼房里住着大批移民,房内都是水泥的原色,简单的物品随意放置,看起来了无生机。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他们早前是秭归徐家冲村民,该村被水库淹没后,他们于1997年就地后靠安置下来。这一年,因城区占地,这些村民告别了农业户口,原来的徐家冲更名为湖滨居委会。包括陈梦远在内的500多人,与当地政府签订了《秭归新县城占地移民自谋职业安置合同》,每人获得5000元安置费。合同第三条规定,乙方(移民户)自愿选择自谋职业属永久性安置,甲方(徐家冲村委会)向乙方拨付上述生产和生活安置费后即对乙方予以销号,不再安置。
签订这份合同之后,移民有的分到宅基地,建起了房子,有些自己掏钱,买了块地建房安家。
1999年,移民望民在秭归井水垭村水果市场旁买了地,建起房子安顿下来。
从1992年到2000年,是国家长达8年的开发性试点移民,和徐家冲这些村民一样,整个库区的移民方针是“就地后靠”。8年里,包括望民在内的移民,生活慢慢安定下来,但到了2001年,这种生活又一次被搅动。
人户分离难享社保
2001年,秭归县的移民政策发生了变化,从此前的“立足本地安置、鼓励投亲靠友、积极稳妥外迁”调整为“大部分外迁、高标准后靠、鼓励投亲靠友、限制自谋职业”。除鼓励投亲靠友人之外,其他都彻底改变了。
这一年,秭归县政府要求移民签订《秭归县农村移民安置审批表》,村民拒签,理由是已经于1997年“农转非”了,为何还要农村移民?
另外,这份审批表上迁出地的落款日期一律是2001年6月12日,迁入地时间是2001年10月28日,村民说,这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当地政府的说法则是,集中外迁不需要征求移民的意见。
望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我们(第一次)的安置是根据秭政发(1996)6号文件,经过当地政府和移民协商一致,签订在当地自谋职业安置合同,不能用以后的政策否定前面的政策。”
对此,当地政府指出,这些移民尽管在1997年签订了合同,但属于无效合同,因为没有公证,仍然属于外迁移民。
但是根据《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规定,移民首先在本县、区安置,安置不了的,由湖北、重庆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其他市县安置。
望民认为,自己在1997年就已稳妥安置,也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能强行外迁。但是2001年8月,湖北沙市农场与秭归茅坪镇政府签订了《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合同书》,在未经过移民本人的同意下,将望民的户口迁往沙市农场。
根据多位移民的说法,当地政府为完成移民外迁手续,承诺可以“走户不走人”,即若移民签了外迁手续,不必真正外迁,仍可原地居住。其他承诺还包括,户口将来以移民居住地为准,移民结束后可迁回安置地等。
在这样的承诺下,原本对外迁强烈反对的部分移民作出了妥协。至此,户口“空挂”形成。
记者走访发现,这种情况在当年的移民中较普遍,多数居住于本地的移民,户口被迁往外地,这也埋下了理不清的伏笔。
迁入地没有宅基地
没有户口的生活,使得望民这批移民享受不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连孩子的教育也成了问题。刘玉山的儿子由于户口被迁,当年上不了大学。刘玉枝的女儿在深圳工作,为了把户口迁过去,她去户口所在地沙市农场办理手续,可最终户口迁移纸上只写着三个字:空挂户。
四位移民坐在空荡荡的水泥房子中,对记者说,只要当地政府给我们把社保和子女教育和就业问题解决,我们就没意见了。
更让移民不可接受的是,沙市农场此前分配给移民的责任田及个人住宅用地,已经变成经济开发区,只剩下一纸户口。
记者在一份名为《国营沙市农场王桥分场经营权证》上看到,根据移民相关政策规定,你户(望民)安置到我场共3人,人平标准1.5亩,共分配责任田4.5亩等。但现在,包括此前分给移民的宅基地在内,都已成为开发区。秭归县派出所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移民长时间不迁,那边的土地也另做他用。
对于长达十余年的移民上访以及户口“空挂”现象,秭归县移民局局长谭家军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这些年移民没有问题,广大移民能响应政策。
谭家军说,户口在外地的这种情况,不能理解为“空挂”,户口外迁但人还在本地居住,这种流动人口的现象非常正常,国家没有限制。
他说,对于望民这些人的移民问题,移民局处理得非常慎重,专门要求沙市农场落实宅基地,但他们认为政策不合理,不愿去。“我们做了大量工作,现在已经跟这些人协商好了,每月给每人18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但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同意”。谭家军说。
记者询问了数十位移民,他们均表示,现在还没有拿到过这笔保障金。
外迁遗留问题未决
户口“空挂”现象的出现,是前后两次移民政策“孵化”的产物。
1998年之前,三峡移民以就地安置为主,鼓励移民投亲靠友、外迁安置为辅的方针,但该年发生的特大洪水使得移民政策“转向”。该年,中央作出“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的决策,于是,“出市外迁安置”被提上议事日程。
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曾指出,实行移民就地后靠安置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由于三峡库区山高坡陡,环境容量有限,如果继续就近后靠安置移民,会形成水土流失。
1999年,国务院二期移民会议提出“两个调整”的方针,采取多种方式安置移民,尤其是鼓励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加大库区企业结构调整力度。
秭归县移民户口“空挂”现象绝非孤例。湖北荆州市纪委邹杰的调研指出,空挂户现象几乎在每个有移民的乡镇村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松滋市自主外迁移民657户2684人,其中落户定居408户1733人,空挂户口移民就有249户951人。在湖北荆州区,有移民733户3288人,空挂户313户1254人。
谭家军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水库移民是被动型移民,不可能让每一个移民满意,整个移民大的局面没有问题。
据了解,秭归的移民搬迁还未完成,目前已外迁2.5万余人,本地安置8万余人。
谭家军表示,“部分外迁移民受眼前利益驱动,只迁户口不迁人,人为造成移民人户分离,住房、生产资料不落实。”
谭家军在所撰《秭归移民事业发展现状与思路》中称,随着三峡工程蓄水淹没,库区生产资料的调整全面到位,外迁遗留矛盾充分暴露,尤其以郭家坝外迁到江西和枣阳、茅坪外迁到沙市、归州外迁到潜江等地的移民外迁遗留矛盾最突出。
谭家军坦承库区移民就业与增收困难。他说,由于国家关于三峡移民的“两个调整”政策1999年才出台,此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移民盲目后靠,导致全县库区线上人均耕地只有0.74亩,有的村组人均不足0.5亩。
他说,随着三峡工程蓄水淹没,移民线上线下两头经营的格局不复存在,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已完全凸显出来。
同时,受产业发展和移民技能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自谋职业移民就业不充分,有的甚至无业可谋,移民生活比较困难。
4、又问三峡
来源:凤凰大视野2011-06-06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society/201106/90298510-4e16-4f31-8aa8-f6608ec7ad5b.shtml(视频网址)
编者按: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它曾经作为一个神圣的治水梦想被写进了中学课本,也曾引发了五十年来最为激烈最为漫长的一场争论。而在今年干旱的大背景之下,这延续了数十年的三峡工程利弊之争,再度发酵。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下面网址收看: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society/201106/90298510-4e16-4f31-8aa8-f6608ec7ad5b.shtml(视频网址)
5、南方多省份遭遇旱涝急转 长江中下游将再迎强降水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06月07日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07/3092674.shtml
中新网6月7日电 综合报道 连日来的强降水促使贵州湖南等地出现罕见的旱涝急转,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贵州省严重暴雨洪涝灾情,已经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据最新天气预报,9日起,长江中下游地区又将迎来新一轮较强降水过程,后期防汛形势严峻。
贵州望谟县遭遇特大洪涝灾害 14人死亡35人失踪
贵州省望谟县出现持续特大暴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截至6月7日上午8时,据初步统计,此次洪涝灾害已造成该县14人死亡,35人失踪,受灾情况还在进一步统计中。
望谟县城抢险救援工作正在紧张开展,望谟县城遭灾后,一度停电停水,经全力抢修,目前,县城部分地区已恢复供电。
据不完全统计,洪涝灾害已造成望谟县14人死亡,35人失踪。全县受灾人口8万余人,转移灾民4.5万余人,被困人口3000余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500公顷,洪水冲走轿车30余辆,摩托车500余辆,倒塌房屋100余户,300余间,被淹房屋800余户,2400余间,新增地质隐患户18户。截至7日凌晨,该县打易镇、打尖乡、乐旺镇、郊纳乡的通讯仍然中断,正在全力抢修。当地组织消防、武警、民兵预备役等330多人,6日已赶到县城,连夜全力清淤,确保高考顺利进行。
6日13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贵州省严重暴雨洪涝灾情,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协助开展救灾工作。6日,国家防总紧急派出两个工作组赶赴贵州、湖南灾区,协助和指导地方做好抗洪抢险工作。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作出重要指示,对贵州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做好下一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第一,要尽快恢复灾区受损基础设施;第二,要确保高考如期顺利进行;第三,要尽最大努力寻找失踪者;第四,要切实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湖南暴雨成灾2.7万人紧急转移 湘水现超警戒洪水
端午时节,湖南局地暴雨不断并酿成洪涝灾害。在受灾严重的湘西、娄底等地目前已紧急转移2.77万人,湘水一级支流涟水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
湖南省防指消息称,入汛以来最强一轮降雨过程从1日开始袭击湖南,局地出现大到暴雨、大暴雨。从1日8时至6日8时,湖南共有4.2万平方公里地域被降雨笼罩,5天内累计降雨量以湘西凤凰站290.5毫米为最大,均坪站285毫米次之。受此影响,湖南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区水位均有所上涨,其中湘水一级支流涟水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5日14时30分洪峰水位96.25米,超过警戒水位0.25米,洪峰流量每秒1040立方米。
由于降雨强度较大,湖南局地出现洪涝灾情。据统计,目前湘西自治州、娄底、怀化、张家界4市州共有219个乡镇、12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7.81千公顷,倒塌房屋1046间,直接经济损失5.81亿元人民币。
在受灾严重的凤凰县,境内公路塌方1200处50余公里,209国道因山洪暴发一度中断;娄底新化县城区多处道路、居民区内涝严重,113人一度被洪水围困,冷水江市渣渡镇卫生院积水深达1米。
不过,此轮降雨也明显缓解了湖南前期的严重旱情。截至6日8时,湖南耕地受旱380万亩,比降雨前的6月3日减少911万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减少380万亩,因旱饮水困难者减少92万人。严重“喊渴”的洞庭湖湖容及湖面面积也有所增加。6日8时,洞庭湖面积约为790平方公里,较5月底增加约50平方公里;洞庭湖水量约为17亿立方米,较5月底增加约4亿立方米。同时,湘西北、湘中地区各大型水库蓄水明显增多。
气象部门预计,未来三天湖南仍多降雨天气发生,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须加强防范局地强降水造成的山洪地质灾害。湖南后期的防汛形势依然严峻。
江西旱涝急转灾情显现 强降水导致50多万人受灾
6月4日开始的强降水让江西全省旱情基本解除,但也导致江西出现旱涝急转,部分地区出现水灾。截至6日16时,强降水已造成江西52.37万人受灾,丰城、樟树、余江等县市低洼地区出现内涝,部分农田受淹。江西各地已紧急部署防汛抢险。
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介绍,根据6月5日至6日16时的统计,江西全省共有新余市、鹰潭市、宜春市、抚州市、上饶市等5个设区市、20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52.37万人,紧急转移1400多人;倒塌房屋440多间;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3亿元。截至目前,江西省未收到重大洪涝灾情报告。
据统计,6月2日8时至6月6日8时,江西全省92个县市出现降雨,主要集中在此前旱情严重的中北部地区,全省平均降雨量85毫米。
受强降水影响,江西境内各主要江河湖库水位呈上涨趋势。其中,信江梅港站6日8时水位23.45米,与强降水前比较,涨幅超过6米,并仍在继续上涨;赣江支流锦江松湖街站6日9时水位26.55米,超警戒0.05米,仍在缓慢上涨。
暴雨致浙江多地现险情 绍兴泄洪4人下落不明
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影响,从6月3日开始,浙江普降大到暴雨,农业旱情基本缓解,但雨下多了也导致浙江局部地区出现险情。其中,绍兴嵊州因泄洪导致5人落水,至今4人下落不明。6日来自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消息称,受强降雨影响,水库蓄水量增加了7.5亿立方米,部分水库突破汛限水位。浙江诸暨、龙泉、江山等多地气象部门已相继拉响暴雨蓝色预警。
据浙江省水文局监测,6月3日8时至6日8时,浙江省面雨量达到68毫米。受强降雨影响,水库、河网水位普遍有所抬高,水库蓄水量增加了7.5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增加5亿立方米 。6日8时,新安江水库水位达到98.89米。分水江水库水位达到44.18米,超汛限水位0.68米。主要江河控制站除嵊州市黄泽水位27.29米,超过警戒水位0.13米,其它均在警戒水位以下。
浙江省绍兴市气象台6日6时4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受高空槽和中低层切变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该市部分地区将出现暴雨,持续性降水有可能引发局地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等次生灾害。继绍兴市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之后,诸暨、龙泉、江山等多地气象部门也相继拉响暴雨蓝色预警。
浙江省气象台副台长楼茂园预计,6日至7日该省仍有大雨暴雨天气,8日该省多云到阴,其中浙南地区有时有阵雨。此次降水过程已使浙江省大部分地区的干旱得到明显缓解,并增加了部分水库蓄水。但是局部地区可能旱涝急转,持续强降水更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等灾害。
浙江省防指办要求,浙江各地要加强防汛值班,密切监视水雨情。前期干旱少雨,造成土质松软,要预防一旦遭遇强降雨,山区小流域很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甚至山洪灾害。各级防汛责任人要按照预案上岗到位;各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山塘水库巡查员要确保进岗到位,加强巡查,防止水位暴涨带来的险情。
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再迎来新一轮较强降水过程
由于南方地区强降水范围缩小,强度明显减弱,中央气象台6月7日6时解除暴雨蓝色预警。但据最新预报,9日起,长江中下游地区又将迎来新一轮较强降水过程。6月7~9日,华北、黄淮、江汉等地将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河北南部、河南中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平原、湖北西北部等地的最高气温可达37~39℃。
6月7日8时至8日8时,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东北部、山东北部、青藏高原、西南地区西部、江南南部、华南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雷阵雨,其中,江南南部、华南西部和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
6月9日8时至10日8时,东北北部、青藏高原南部、西南地区、黄淮及以南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雨或雷阵雨,其中,贵州大部、江南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6日强调,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防汛以及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形势均不容乐观,未来天气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天气变化与雨情旱情灾情的监测,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确保防汛抗旱两仗都打赢打好。
气象专家建议,贵州和江南等地加强防范局地强降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以及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危害。(完)
6、抗旱设施缺失 两湖大旱不仅是天灾
来源:中国经营网 2011-06-04方辉、杨晓音、王佳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604/219526.html
长江告急,洞庭湖见底,流域内居民无能力抗旱,质疑和指责一起指向长江流域的最大水利工程——三峡大坝。
编者按/ 历史上“十年九涝”的长江流域迎来了罕见的大旱之年。长江告急,洪湖、洞庭湖干涸见底,长江持续放水无法有效改善下游干渴症状,流域内居民无能力抗旱,质疑和指责一起指向长江流域的最大水利工程——三峡大坝。
几番争吵,关于三峡与大旱的因果关系仍难有定论,《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三峡这个难解的课题,长江流域的大旱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治理问题:为何到了河断流、湖见底的时候才着急,此前数月的持续少雨为何没有引起警觉?为何我们的大江大湖都成了“蓄水池”、“水袋子”,一装就满,一放就干?长江流域为何没有战略性的、系统性的管理?
大旱:长江治理“断流”
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的大片湖面变成了“草原”,郁郁葱葱的芦苇和杂草一眼望不到边,零星散落的水滩边有不少人在放牛。大量干死的鱼虾躺在龟裂的湖底,无数条搁浅的渔船被烈日炙烤开裂。
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远比想象的更要严重。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气候反常,洪湖、洞庭湖地区降雨量严重偏少之外,当地政府对旱灾估计不足、两湖水利设施不到位、上游河流沿途抢水等原因也直接导致着此次异常严重的旱灾。
“汛期”无雨
根据岳阳市防汛指挥部提供的数据,5月24日城陵矶水位为23.86米,比历年同期偏低3米,低于引长江水灌溉的标准。截至5月19日,岳阳市面上平均降雨为232毫米,比历年同期均值偏少61%。
洪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工程师程刚向记者介绍,洪湖今年遭遇的旱情70年一遇,从1月21日到5月21,洪湖降雨量仅为144毫米,同比去年减少549毫米,是1942年洪湖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降雨量。
连续3个季度的少雨,原本400平方公里的洪湖,已经缩减至目前的250平方公里,而位于洪湖上游的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的核心水域面积减少了85%。“这还是5月22日降雨之后的状态,随着气温升高,面积还会缩减。”
5月26日,记者在洪湖城区北边的湖边看到,堤岸斜坡上标注水位的标尺已经全部露出水面,整个湖面已经变成了无数个小水洼组成的沼泽地,大大小小的渔船搁浅其中。
按照洪湖湿地保护的规划,沿岸向湖心推进两公里的区域属于生产生活区,经营水产养殖的渔民均在这一区域,旱灾发生后,很多渔民采用抽水的方式将湖中水道(生产区域内专门用于走船的通道,相对较深)内的剩水抽到养殖区,以减少养殖损失,即便如此,也没有形成大面积的水域。
记者从实地获得的信息显示,目前洪湖的平均水深只有15厘米,最深处不到1米,当地渔民说现在一只小船只能上一个人,多了会搁浅。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洪湖上游的洞庭湖地区。
5月24日晚,在岳阳楼西边不远处的岳阳市民本广场上,参加健身娱乐的市民络绎不绝,很多人径直走到防洪墙外的滩涂地上散步。“岳阳楼前的这一片是古湘江航道,水比别处深,如果往湖中心走,就已经旱的不成样子,你看现在坐船去君山的人都少了,因为离岛很远就要搁浅。”记者在君山游船码头处得知,由于水浅,船只靠岸已经不方便,更多的人会选择陆路前往君山岛。
受限长江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每到汛期,上游的补水都汇集到洪湖,导致防洪压力大,而旱季,洪湖只能靠天吃饭。”洪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工程师程刚介绍,洪湖是四湖流域外通长江的出水口,但由于长年以防洪为主要任务,抗旱能力不足。
被称为中国第七大淡水湖的洪湖与长江仅隔一道长江大堤,中间有电排站调节进出水流,但此道闸门只能在丰水期发挥作用,也就是当地称之为“灌江纳苗”的引长江水换洪湖水。
1 2 3 4 >>
7、大旱之时,水的夺占与死亡
来源:新京报 2011-06-04刘洪波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04/content_239127.htm?div=-1
上游应该对下游承担义务,前人应该对后人承担义务,人类应该对自然承担责任,然而,现实中,情况完全不同。
长江中下游干旱,已有“百年一遇”之说。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陈宇炜研究员介绍,辛亥前后长江中下游有了气象记录,在春夏之交的这个季节发生大面积干旱,前所未有。
4月“桃花汛”消失,人们在等待6月开始的梅雨季。但往年也有过“枯梅”、“空梅”,今年情况也难测。
干旱何以形成,包含着一连串问题。天不下雨是显然的,但为何天不下雨,是自然异常还是人工影响,是不是天不下雨就一定要旱,是不是天不下雨就一定要旱成这样……问题问得越深,答案恐怕越多。
问题自然值得问下去,但现实还是抗旱居首。媒体在报道各种抗旱行动,说是“千方百计”,其实方和计都有限。湖泊干涸,河道干涸,水塘干涸,方和计怎么多得起来?
“过境客水”,这是一个久已有之的概念,抗旱时,“客水”须抢而引之。这相当于说,流动中的水,就属于过客,先流经哪里,哪里先得。水本来是流动的,而现在,我们要把它看作静止,静止的才是“我的水”,流动的则是“客水”,客水就要抢来。这不只是关于水的观念的一种错误,而且必然导致对水的抢占和争夺。
水作为生态系统,有自身的逻辑。主水、客水之分,变流为止,先见先得,则免不了水多时以邻为壑,水少时以邻为敌。水生态将无人关心,上下游之间水权之争不止。
又有人工增雨,各地都在进行,报道说,有的省份出现了增雨炮弹紧张的局面。炮弹增雨,人工影响天气,直言之,应算是“抢留过境客云”。水有过境之说,云又何谓不可?“过境客云”,就是光飘着不下雨的云。这样的云,要用炮弹打到它下雨。各地纷纷人工增雨,就是纷纷截留过境客云了。
云和雨,作为大气现象,自然也有规律。大气环流,云雨不遂人意,人工增雨,算是使天遂人愿、使人胜过天的体现。抗旱紧急,不能说不好。紧急情况,救得了急就是合宜的。只是但愿不要因人工能影响天气而增长了豪情,同时,但愿不要因大家都在“抢留过境客云”伤了和气。“雨本来要下到我们这里的,被他们用炮弹打落了”,影响天气变成影响和气,这不是不可能。
抢水争端,这是自古就有的,现在也不绝迹。何止是不绝迹,随着水资源变得益加紧张,可能会变得更加多见。甘肃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抢水,民勤与武威两地关系紧张,而且官民同心,这是众所周知的。
这次长江中下游大旱,已报湖北东荆河流域“各流经县镇各自筑坝抢水”,致河水接近断流。洪湖则湖干见底,自身难保,更无法向市内其他内河补水(流往外面的水,考虑都不用考虑),沿湖各镇抢抽湖水,“部分村民因为取水问题互相争斗,甚至出现攻击基层干部的现象”。
又有消息称,江西将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三峡蓄水对鄱阳湖的影响”,筑坝调节鄱阳湖水位,汛时防江水倒灌,旱时防湖水外流。
这就是说,鄱阳湖流域将形成相对独立的水环境系统。不妨设想,洞庭湖、洪湖等湖泊,连接长江的各支流,似乎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小流域治理”。这样处处节制水流,大江大河就真的只不过是行洪道了。水资源将经过“水利”而各自抢占,水环境将经由“水利”而恶化,水生态将经由“水利”而解体。
问题是,谁能说江西以鄱阳湖筑坝而自求全省之利的行为不值得同情和理解呢,它所做的,不过是人们都在做的事情而已。
上游应该对下游承担义务,前人应该对后人承担义务,人类应该对自然承担责任,然而,现实中,情况完全不同。环境伦理如果不成为一种国家伦理、社会伦理和人类伦理,水的夺占与死亡就不可避免。而夺占所产生的由水而来的利益,类似于杀死水生态和水环境后争抢肢体。
8、绿镜:6.5世界环境日---立即行动拯救森林
来源:新浪环保 2011-06-07
http://news.sina.com.cn/z/savingforest2011/index.shtml
森林覆盖着地球上31%的陆地面积,它们是80%陆地生物的家园。许多世界濒临灭绝和极危的动物们都生活在森林中。森林对于维持这些生态系统而言至关重要。森林不仅仅给动物提供生存之处,它们还是世界各地超过3亿人民的家园。
然而,人类是如何对待森林家园的呢?全球毁林现象以一种令人担忧的速度继续着——每年有大约1300万公顷的森林被破坏,这个面积相当于整个葡萄牙的国土面积!10年、50年,直至100年后,地球上的森林将是什么样子?那些神奇的土地会成为永远的记忆吗?
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forest:nature for your service)”,旨在配合联合国国际森林年,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森林保护意识。[详细]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sina.com.cn/z/savingforest2011/index.shtml
9、浙江省新安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来源:腾讯绿色 2011-06-07
http://news.qq.com/zt2011/xajwr/
4日晚,一辆装载有化学品苯酚的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水体污染,影响逾55万居民用水,超市紧急调运饮用水。截至6日,新安江污染物下降,部分水厂可恢复取水 …[详细]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qq.com/zt2011/xajwr/
10、专家称国家拟西线调水 从雅鲁藏布江引到新疆
来源:新华网2011年06月07日章轲
http://news.qq.com/a/20110607/000752.htm
连续的旱情让尘封已久的西线调水思路重新提上议程。
6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透露,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考虑西线调水思路。
使西北气候变湿润
在当日下午科学媒介中心举办的“科学看待气候与水电发展媒体座谈会”上,王光谦说:“原来以为这是50年之后的事,现在却有必要着手考虑了。”
为何要西线调水,王光谦解释说,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长江、黄河中下游流域的用水量大增。由于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地表荒漠化严重,长江、黄河上游来水也日益减少。另外,多地大量开采地下水,如今,北至哈尔滨,西到乌鲁木齐,东达上海,南到海口,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因超采地下水而出现地下漏斗。“这种生产生活方式肯定是不可持续的,而西南等地区的丰富水资源还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王光谦说。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等江水在我国境内开发利用很少,大部分都流到境外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
专家预计,西线调水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西北的沙漠,减少沙尘和沙尘暴的发生,使西北土壤干旱变湿润,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将发生显著变化。
王光谦透露,他们提出了一套西线调水方案,计划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调水,顺着青藏铁路到青海省格尔木,再到河西走廊,最终到达新疆。“这个方案是可行的。”王光谦强调说。
记者注意到,王光谦所说的西线调水方案与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内容有所不同。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的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以解决黄河上、中游的青海、甘肃、宁夏等省份的用水问题。不过,记者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具体方案仍未定稿。
在3日的媒体座谈会上,王光谦透露,最早由民间水利专家郭开提出的“大西线”引水方案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大家听了之后都热血沸腾。”他说。
郭开是“大西线”引水方案的首倡者。郭开告诉记者,“大西线”这个名称最初是为了区别于南水北调的西线方案,它的“大”就在于引雅鲁藏布江的水到大西北。
早在1990年,郭开就提出了“大西线调水工程”方案的设想。具体内容是:引雅鲁藏布江水,穿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过阿坝分水岭入黄河。计划年引水2006亿立方米,相当于4条黄河的总流量。
郭开的方案提出以来,引发了巨大争议,赞同者众多,但反对者则认为其缺乏科学性,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多部门正抓紧调研
王光谦告诉记者,6月2日,一位原中央领导召集王光谦等人听取了有关西线调水的汇报,大家的一致看法是“西线调水到时间了”。
记者注意到,有关西线调水的方案目前正在多个层面开展调研和论证。除了上述两个西线调水方案外,另有专家提出了“藏水北调”等多套方案,大意都是将青藏高原大量的水资源调往中国的西部、北部地区。
据悉,目前王光谦等人率领的研究团队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正在组织专家开展西线调水的可行性研究。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总工程师、西线调水项目设计总工程师景来红等人已经开展了西线调水工程前期工作的调研,并取得初步成果。黄河水利委员会曾表示,西线调水方案从当地生态环境角度考虑,规划的下泄水量和调水量都是合适的。
长期跟踪“大西线”引水方案的《西藏之水救中国》作者李伶告诉记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在采用“高性能计算机与数据模拟”方式,对“大西线”方案进行仿真模拟,以检验这一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因为以前的三峡工程、新疆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三大流域治理都是通过数据仿真模拟,用清晰逼真的三维动态图像,直观地证明了其可行性。”李伶说。(章轲)
11、松花江污染国家买单近80亿 中石油始终不言赔
来源:证券日报2011-6-7
http://ditan360.com/News/Info-86225.html
中国低碳网讯 6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其官方网站上透露,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5年来,国家已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累计投入治污资金78.4亿元。
5年前,中石油(10.74,0.03,0.28%)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爆炸事故发生后,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受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此消息一出,公众质疑声一片:由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石油造成的污染事故,防治数目如此之大,却为何让国家和纳税人来买单?
“中石油一直积极配合国家治理松花江的污染,后续也投入了一定资金,但是公司目前没有具体数字,环保总局那边应该有统计。”对此,中石油新闻办负责人李占彬6月3日向《证券日报》记者回应道。
国家耗资78亿买单
据了解,2005年11月12日13时35分,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苯胺二车间硝基苯精制单元硝基苯精制塔T102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伤。
在事故发生后,中石油向吉林省政府捐助500万元,支援松花江污染防控工作,并向当时的环保总局缴纳了100万元罚款,这在当时就引起了舆论的质疑。
有业内人士指出,为何是捐助而不是赔偿?中石油明明是事件的当事方,何以成了“局外人”?
相比之下,作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石油每年的巨额利润不说也知。
中石油2010年年报显示,中石油2010年实现净利润1399亿元,相当于每日盈利3.83亿元。
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国家环境保护部6月1日发布的新闻稿显示,事故发生5年来,国家已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累计投入治污资金78.4亿元。同时,根据国家2006年批复并实施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为防止松花江流域水污染,安排治污项目达222个,总投资约134亿元。
数目之巨大,再次让公众高呼:中石油埋下的祸患,却为何是国家和纳税人来买单?
“沿岸应该还有其他企业的污染,不仅是中石油的那次污染。”李占彬说,具体的后续投入资金这边没有统计,但是事后中石油所属吉林石化分公司积极采取措施,下功夫消除环境风险和污染隐患。建成投用了水污染“三级防控”,五年实施环保治理项目67项并相继关停了29套能耗高、污染重的装置。
何以只见污染不见负责?
近几年来,中石油的污染事件不可谓不频繁。
2009年12月30日凌晨,陕西省华县中石油地下输油管道发生泄漏,柴油在渭河形成污染带,污染水体由渭河进入黄河干流。此外,三门峡水库河水被污染,油污一度流过大坝,对河南境内水质造成影响。
此次污染事件发生之后,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动用数十台机械设备,包括直升飞机,设置隔油带、吸油围栏,全力治污、防污。
同样的是,因为处置此次“漏油”事件,国家投入了巨大的花费。而中石油在当时却选择了沉默。
而在松花江污染事件中,各级政府为处理此次事故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邻省黑龙江更是从省长基金中拨出1000万元专款用于事故应急,哈尔滨全城停水多日、吉林省松原市停水多日,但是中石油及其下属的吉林石化公司始终不言“赔”。
值得一提的是,该事件发生后,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汪劲为代表的6名师生把自然物(鲟鳇鱼、松花江、太阳岛)作为共同原告状告中石油污染环境,结果由于原告不合适并未立案。但汪劲教授当时表示,为此向中石油“索赔100亿都并不多。”
除此之外,与中石油的名字挂在一起的还有重庆开县大井喷事故,地下输油管道重大“泄漏门”事件,大连石油管道爆炸事件等等。
记者翻阅了中石油近几年的年报,在环保责任一项,中石油称,中国已全面实行环保法规,该等法规均影响到油气工业之营运。但是,根据现有的立法,公司管理层认为,除已计入合并财务报表的数额外,不存在其他任何可能对本集团财务状况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环保责任。
中石油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但是其态度却如出一辙,是很少站出来负责任的。
而在国外,若像中石油一样制造如此大的污染,肇事企业通常需向受害公众提供巨额经济赔偿。
2007年,发生在美国备受世人关注的“特富龙”案中,杜邦公司在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和俄亥俄州生产特富龙5年期间,对土地、空气和饮用水造成污染。为此,美国执法部门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这家跨国公司向当地民众提供高达3.43亿美元的经济赔偿。
此外,2010年,BP公司租赁的钻井平台在美国墨西哥湾发生爆炸后,美国政府亦要求BP出资200亿美元建立赔偿基金。
“中石油没有被重罚与法律法规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国家缺乏造成重大污染之后该如何赔偿的法律。仅靠国家环保部来开罚单,而不是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诉讼,企业大多存在侥幸心理,这实质上是一种纵容。”有能源专家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6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教授周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在美国和墨西哥,上市公司一旦发生这样重大的污染,赔偿的数额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企业应当承当相应的部分,而不是用纳税人的钱来买单。而在中国,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和行政干预来处理这样的事情,这样有时候效果会很好,但是有时候也很容易对公众的利益考虑的少,这也导致一些大型企业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自己的责任。
“像对环境公益产生重大后果的污染事件,由于一般公众认知有限,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就应该代表公众利益提起诉讼,这一点应该在法律上明确起来。”周柯说。
12、塑化剂检测项目缺失 大陆产品“查毒”进行时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2011年06月07日马晓华
http://news.qq.com/a/20110607/000716.htm
台湾食品中违法添加塑化剂事件,使塑化剂所属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作为一个塑料制品的大国,塑料制品的助剂邻苯二甲酸类物质,从增塑剂到抗老剂等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在卫生部的通气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中国疾控中心正在抽检国产有关食品,其中食用油中是否含有增塑剂已经进入规划中,因为有研究表明:油烟机的废油中含有塑化剂。
“有关部门正在抽查相关大陆产品,扩大了范围,不仅仅是饮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与食品相关的塑料制品都抽检,但是由于检测时间比较长,结果还没有出来。”一位消息人士透露。
塑化剂标准“有规定无检测”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占峰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被广泛用于塑料制品中。据国家有关规定,与食品相关的塑料产品除了PVC(聚氯乙烯)保鲜膜,都不能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作为助剂。虽然禁止使用,但是在塑料产品的检测中,并没有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对于那些违规厂家如何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无法知晓的。
据了解,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能起到软化作用的化学品。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与食品相关的塑料制品更是琳琅满目,但是塑化剂并不在检测项目之中,特别是与食品相关的塑料制品,也不检测这项。
作为负责全国塑料制品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的陈家琪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对于用于食品的塑料制品中,正常情况是不能使用增塑剂的,有必须使用增塑剂的,必须按照国家的标准来生产。但是对于生产后的塑料制品,不进行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抽检。”
一位中国疾控中心研究毒理的食品安全专家对本报表示,目前中国明确规定婴幼儿用品不可以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其他塑料产品规定是可以用的。
虽然中国大陆有很多的塑料制品用于食品,但是目前并没有对用于食品的塑料产品进行检测这一项,即使在台湾,也是在塑化剂畅行5年之后才检测出。
据北京塑料工业协会苏一凡介绍,目前与食品接触的塑料制品,必须经过FDA认证,在认证过程中必须检测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常规产品没有检测。
由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包括的种类数量很多,而且明确规定一些产品是不能含的,而且即使使用,种类也不一样,无法进行检测。据一位卫生部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只有省级以上的机构才有能力进行检测。
医学暂无检测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权威科学认定,过去几十年来男性精子数量和生育能力的下降与摄入越来越多的邻苯二甲酸酯有关。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副主任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塑化剂是环境激素,是存在于环境激素中的,另外一个名字是干扰内分泌的物质。而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的原因很多,比如生活节奏快、环境污染等因素。至于塑化剂在其中有多大的危害,我们没办法定量。“现在医院还没有检测方法。”伍学焱表示。
“关于塑化剂的致毒量,中国目前没有做相关的实验,但是可以采用欧盟或者WHO的数据,WHO关于塑化剂的毒理实验数据显示每天每人每公斤不能超过0.025毫克,欧盟的数据是每人每天每公斤不能超过0.05毫克。”上述毒理食品安全专家对本报表示,目前塑料制品的迁移量都在安全范围内。
13、状子递到国务院 自然之友要求农业部信息公开
来源:中国低碳网 2011-6-7章轲
http://ditan360.com/GongYi/Info-86278.html
中国低碳网专稿 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刚刚向记者透露,已向国务院法制办递交了《国务院行政裁决申请书》,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一事申请最终裁决。
自然之友项目官员窦丽丽在发给记者的邮件称,在自然之友提交的《国务院行政裁决申请书》中,自然之友共提出了四点请求:
要求撤销农业部作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政复议决定书》(农复议字[2011]8号);
撤销农业部办公厅作出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申报书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意见的函》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综合论证报告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意见的函》;
要求被申请人(农业部)依法向申请人(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提供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申报书以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部分的综合考察报告;
请求国务院法制办一并审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中“行政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制作或者获取的内部管理信息以及处于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一般不属于《条例》所指应公开的政府信息”规定的的合法性,并依法作出处理。
据窦丽丽介绍,今年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其网站上发布1号公示,公示内容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申请已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
但该公示只提及该保护区的调整已经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通过,并公示了调整前后的规划地图以及保护区面积的变化。除此之外,再无其它信息。
2月17日,自然之友通过农业部网站信息公开窗口在线提交了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农业部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提供其负责填写和编制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部分的申报书和综合考察报告。
3月9日,农业部通过电子邮件发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综合论证报告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意见的函》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申报书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意见的函》。
农业部以被申请信息是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为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的有关规定”,决定不予公开。
3月24日,自然之友向被农业部申请行政复议,要求撤销此前做出的两项“不予公开”的决定,同时附带提起对国办发[2010]5号文中关于“过程性信息”规定的合法性审查。
5月23日,自然之友收到农业部于5月13日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其已经作出的“不予公开信息”的决定。
据记者了解,为了给长江干流上的重庆小南海电站上马排除“障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进行“调整”。但这有可能阻断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迁徙繁衍最后的生态通道,对长江上游的水生生态系统将造成毁灭性影响。
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今年2月表示,这一调整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并呼吁对这一调整进行公众听证和行政复议。
去年12月,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8家民间环保组织曾集体上书环保部,要求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召开听证会,同时要求公开该保护区调整的具体内容和理由。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珍稀特有鱼类所设立的唯一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所在的重庆三峡库区库尾至宜宾的这一江段,目前已是长江上游干流唯一的自然江段,也是长江上游干流能够维系众多鱼类种群及其生境的仅存江段。
14、世界环境日应关注环境污染受害维权
来源:检察日报 2011-06-04 张伯晋
http://newspaper.jcrb.com/html/2011-06/04/content_72323.htm
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亦十分严峻。2011年以来,环境污染造成的公民健康损害事件时有发生。今年3月,安徽安庆蓄电池生产厂家排污造成环境污染,引发近300名儿童血铅含量超标。
今年5月,多家媒体报道了浙江省德清县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德清县有99名儿童被检测出血铅超标,有的儿童血铅含量数值已经超过了正常值的6倍,构成了严重的血铅中毒。
日前,广东紫金县检测出由三威电池有限公司违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的血铅超标事件的45名血铅超标受害者,其中包括1名成年人、44名未成年人。所谓血铅超标,是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超过了血液铅含量的正常值,如果过高,就提示发生了铅中毒。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方面,易激惹、多动、注意力短暂、攻击性行为、反应迟钝、嗜睡、运动失调。严重时会出现头疼、呕吐、惊厥、昏迷等铅性脑病的表现,甚至死亡。消化系统方面,腹痛、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等。血液系统方面,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同时,铅中毒主要影响儿童的智能行为发育和体格生长,隐蔽性强,待发现时铅毒性作用已难治愈。
2011年6月5日,全世界将迎来第40个世界环境日,“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是中国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普通民众在认知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的同时,也更为关心如何避免受到环境污染的侵害。当环境污染以海陆空合围之势袭来,普通民众唯有拿起法律武器,才能捍卫自身的权益。而当环境污染对健康和财产已经构成侵害的前提下,又该如何有效维权呢?记者带着世界环境日引发的朴素法律疑问,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珂,请他为广大民众答疑解惑。
很多受到环境污染损害的受害者,很关心我国是否有专门的法律来规制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周教授指出,我国于1989年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及《水污染防治法》等单行法,但主要规定了行政责任,对民事损害赔偿只作了由相关职能部门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规定,目前还没有专门规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但是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学家曾提出制定专门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借鉴日本等国的立法模式,对环境污染的受害者的救济权进行专门保障。因为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不同于一般的侵权行为受害者,损害事实与排污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举证责任,都比较特殊。
就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而言,其负有监管责任与发现污染之后的处罚排污方、责令整改、消除污染等法律责任。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污染环境罪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对于严重污染环境的排污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责任在审查之后,移交司法机关定罪处罚。
其实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还是:一旦遭受了环境污染侵权之后,个人如何维权?周教授谈到,对于环境污染受害者维权的法律程序,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内,有两条维权途径可供选择。
一是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权。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因此,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完全可以依法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来救济自身的正当权益。就民事诉讼请求而言,不仅可以要求财产损害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还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权利人因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等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也明确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是可以通过行政调解来维权。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环境保护基本法与各种环境保护单行法,开启了环境污染受害者维权的第二条途径,即通过行政调解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那么,两条维权途径,哪一条更快捷有效?哪一条更能满足普通民众对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要求?周教授指出,民事基本法、环境基本法、环境单行法等有关法律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作了不同层次的规定,二元的维权途径,实际上对应了受害者的不同价值追求。走诉讼程序的维权途径,更能满足环境污染受害者对于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更加具有公益性,但是缺点是立案难、诉讼成本高、胜诉难。走行政调解的维权途径,更能满足环境污染受害者对于效率和财产性赔偿的价值追求,更加具有私益性,但是缺点是不利于根除污染源,缺乏公开、透明的程序保障。
当然,如果环境污染行为情节严重,已经触犯了刑法,则不能任由当事人“私了”,须经过司法机关依法审理,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污染环境罪的规定,对污染环境者定罪处罚。因此,具体选择哪一条维权途径,应由环境污染受害者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目前国家的环保立法与环保实践中,都鼓励公益律师对环境污染受害者进行免费的法律援助,很多检察机关也在试点开展公益性的行政公诉,选择维权途径时,不妨先尝试与公益律师沟通,可以得到更多的专业性意见指导。
另外,我国一些省市正在进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对于排污方的赔偿责任,可能由保险公司代为支付。这也为环境污染受害者的权利救济,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使得受害者取得经济补偿,更加具有可靠保障。
15、陈健敏:南水北调工程也需能够北水南调
来源:中国经营网 2011-06-07
http://opinion.cb.com.cn/12714523/20110607/220228.html
60年一遇的大旱,让长江部分航道水位跌破了15米枯水线;洞庭湖、鄱阳湖也处于严重低水位状态;“千湖之省”湖北1300座水库也面临枯竭之危。
6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赶赴旱情严重的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到鄱阳湖、洞庭湖等湖区及丹江口水库实地察看水情、旱情、灾情,看望慰问干部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其中丹江口水库是汉江上游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4日上午,在丹江口水库坝顶,工作人员告诉温总理,目前水位是134.87米,比常年低8米。(6月6 日 新华社)
60年一遇的大旱,让长江部分航道水位跌破了15米枯水线;洞庭湖、鄱阳湖也处于严重低水位状态;“千湖之省”湖北1300座水库也面临枯竭之危。而这些恰恰曾被视为南水北调的根基。如今,连水源地都旱得没水了,南水北调工程岂不是成了天方夜谭?当然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虽然很严重,但是从南方地区水资源整体状况来看,这可能只是一个短期的现象。而南水北调从其工程设计、论证起,就着眼于长远战略,充分考虑了整个水资源的配置。这样一个投入巨大的工程,未必可以因为仅仅因为一两年的气候异常就贸然停止。
而温家宝总理也说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工程,必须建设好。但是有四个重大问题也应该全面考虑:第一是水质问题。要保证一廊清水到北京,这既涉及库区周边水环境,也涉及到南水北调沿途输送环境;二是移民问题。要保障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和长期稳定就业。三是汉江水环境容量问题。要密切关注汉江水环境的变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四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水利工程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给水利工程带来影响,要综合考虑。
虽然温总理已经说的比较全面了,不过笔者觉得还是需要考虑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未来长期气候变迁问题。多年前,外国科学家曾经预测2010年后中国很可能出现北涝南旱现象。而这两年南方屡屡发生旱情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预测的正确性。因此未来南水北调工程虽然不能因为一两年的气候异常就停止工程建设,以免未来某些年份南方水又泛滥了,那时候想调也来不及;但是也宜修改工程设计,使之成为能够进行北水南调的全国性跨流域双向调水体系,以便将来无论仍是北旱南涝,还是变成北涝南旱都能发挥作用。
16、北京河流近半长度疑受污染 污水处理能力超限
来源:《新京报》2011年06月07日张宁 王卡拉
http://env.people.com.cn/GB/14831104.html
“北京河流近半长度受到污染”
专家据水务局数字得出结论,民间环保组织称北京仅几条河流未污染,而官方数据称仅一成污染
水,是一个城市的命脉。
而随着北京不断膨胀的人口压力,水资源呈现出日益紧张的局面。
从5月北京市水务局所披露的数字来看,北京的水资源再度告急,人均水资源量已从多年前的每年不足300立方米,降至近几年的100立方米左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成为我国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
世界环境日前夕,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介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其中海河水系为重度污染。
北京地处海河流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追问:北京已十分稀缺的水资源的质量状况如何,其对北京市居民的影响怎样,市民如何看待自己的命脉?
5月26日下午,一场难得的大雨过后,几名行人捂着鼻子,加快步伐,从广顺北大街横跨北小河的桥上走过,桥头两岸,竖立着“创建文明城区”的大广告牌。
“河是脏的,何谈文明?”一位路人指着广告牌道。此时的北小河,雨水并未能洗刷掉臭味,水呈黑褐色,水面还漂着垃圾与污泥。
不光是这个节点,北小河的全部河道,流水全被染了色,且都散发着臭味。
这样的河水也流淌在东南五环外萧太后河。在富力又一城附近河段,河面漂浮着黑色物,河水浑浊呈灰白色,臭味扑鼻。
北部的清河、东南部的通惠伴渠、东南郊灌渠等水质感官恶劣。
环保组织
仅少数河流未被污染
3月22日,“世界水日”,达尔问求知社等环保组织,组织了一次大学生的自然大学“乐水行”,对北京城区24条河流进行了考察。考察报告显示,大部分河流水质存在污染,其中清河、北小河、凉水河等河流污染较重。
“乐水行”活动,每周末都会在北京开展,且已坚持4年,最初由张俊峰、冯永峰等人发起。目前,“乐水行”已由一变三,张俊峰、自然大学、绿家园三家,分别在组织走河行动。
三个“乐水行”组织负责人均表示,目前城区河流只有京密引水渠、昆玉河、北护城河等少数河流未被污染。
在北京市环保局官网,公布有今年3月河流水质状况,包括一张北京市地表水现状水质达标评价图。图片显示,除部分无水河流外,不达标、达标的河流约各占一半。
环保局网站3月河流水质状况还显示,北小河水质类别为Ⅴ4、萧太后河Ⅴ4、清河则是Ⅴ3,都属劣Ⅴ类。而京密引水渠是Ⅱ类,昆玉河、北护城河均为Ⅲ类。
“乐水行”志愿者介绍,河流水质按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共分Ⅰ、Ⅱ、Ⅲ、Ⅳ、Ⅴ、劣Ⅴ等水质类别,其中劣Ⅴ类,又可分为V1、V2、V3、V4 四类。Ⅰ类水质最好,V4水质最差。
市水务局
污染数据仅12.5%
“污染肯定没有那么多。”5月31日,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戴育华,给出了一份今年3月北京地表水水质信息公开,其中河道水质情况显示,在全市监测的104个河段,2545.6公里河长中,符合Ⅱ、Ⅲ类标准的河长共占52.4%;Ⅳ类占2.0%;Ⅴ类占5.2%;劣Ⅴ类共40.4%,其中水质最差的Ⅴ4类占12.5%。
“一半水质优良、四成明显改善,一成不尽人意。”戴育华介绍,只有Ⅴ4类标准的河流河长,才可认为是污染。
这份信息公开还提到,北京达标河长为1087.7公里,占有水河长的51.9%。“不达标并不代表河流存在污染。”戴育华解释,河流水质监测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每条河会按水域功能设置不同标准。他举例,“假设北护城河标准为Ⅱ类,但水质符合Ⅲ类标准,即不达标,但Ⅲ类水同样水质优良。”
标准之争
河流长度PK条数
水务局的河流污染数据,与“乐水行”的数据几乎天壤之别。张俊峰对此并不感到奇怪,在他看来,是双方评判标准不一,造成这种差别。
张俊峰表示,水务局统计的是全北京的河流长度,而“乐水行”记录的是城区河流条数。北京的河流长度近半没有水,有水的河长中,北部山区的河流水质优良,且长度远长于城区的河流。“这也是造成双方数据差异的原因。”
自然状态下河水干净,达到Ⅱ、Ⅲ类标准,可做饮用水水源,是张俊峰及“乐水行”,对水是否污染的评价尺度。
张俊峰说,在走河之初,他们曾进行简单水质检测。后来发现,北京的一些河流仅凭感官,就能判断出是否被污染。“闻着臭,水带色,你能说没有污染吗?”
“按水务局说法,清河为Ⅴ3并未达到污染,但清河又臭又黄,能没被污染吗?”一名乐水行志愿者对官方标准提出质疑。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文来,长期从事水资源、水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研究。他介绍,几类水未污染,几类水被污染并无明文规定,但行业惯例认为,Ⅳ类以上水(含)为受到污染。根据北京提供的数字,北京被污染水占监测河长的47.6%,其中严重污染的占40.4%(劣Ⅴ类)。
污染主因
郊区污水处理不到位
姜文来介绍,北京市河流污染的特点是上游地区水质较好,经过城区后水质变差。
绿家园“乐水行”领队周晨介绍,北京的污染河流,流向多为自西向东,基本都承担了城市排水、排污功能。尽管污染较多,但并未影响到市民饮水安全,城市饮用水源、京密引水渠等保护较好。周晨强调,北京部分地区抽取深层地下水用作饮用水源,如果河流污染得不到及时治理,有可能会缓慢污染地下水。
“北京地处海河流域,而海河是我国水资源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有‘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说法。”在姜文来看来,北京水污染的根本原因是资源性缺水造成的。北京下游水缺乏新鲜水补充,加之污染物排放,导致下游水污染严重。
“城区河流的源头是每个人家里的水龙头。”针对河流污染原因,“乐水行”发起人张俊峰发现,目前河流污染源,工业污染较少,90%是由生活污染造成。
“乐水行”志愿者总结:北京河流污染,源自已无自然径流,基本丧失自我净化能力;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排污管道铺设不到位;城市人口膨胀,居民节水意识不强等。
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戴育华表示,污水处理不足是河流污染原因,而城市下游、郊区污水处理不到位,污水直接排放是主要原因。据他介绍,目前,市区污水处理率为95%,郊区为53%。
市水务局排水处副处长熊建新则透露,现已有的污水处理厂已超出处理极限。
水质等级
I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III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渔业、游泳区
IV类:工业用水区、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水域
劣V类分为V1类、V2类、V3类、V4类 (本报记者 张宁 王卡拉)
【1】 【2】 【3】 【4】
17、哈药总厂污染调查:居民夏天戴口罩忍臭十多年
来源:新华网2011年06月05日
http://finance.qq.com/a/20110605/000803.htm
6月5号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旨在唤起全社会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这些年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以说越来越深入人心,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尽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有一些企业并没有尽到应有的社会责任,并没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而是明目张胆、偷排乱放,来看世界环境日前夕记者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的调查。
臭味从何而来?
在哈尔滨学府路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附近,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使在夏天,也仍然有人要带口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哈尔滨市民
市民1:有时候还是臭味呢,臭气哄哄的味儿。
市民2:上来一阵子味儿都熏死人,发酵排出水的味儿。
原来臭味来自于紧邻居民区的哈药总厂,戴口罩只能算作自我保护的权宜之计,而住在周边的一些居民甚至常年不敢开窗。
市民3:不敢开窗户。
记者:在这儿住多少年了?
市民:十多年了。
市民:那哪敢开窗户啊,有味儿。
记者:那味儿有多大啊?
市民:那味儿可难闻了,比厕所味儿还难闻。
市民4:长期呛不行,能得气管炎、肺气肿、口腔炎。
记者:有得过的吗?
市民:我就有。
记者:你就是(被)熏得?
市民:恩,呛的。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位于哈尔滨城区西南部,它所释放的臭味影响范围波及周边的高校,医院和居民区,而且由于药厂位于哈尔滨的上风口,有市民反映在离哈药总厂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臭味。从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的网站上,我们看到它始建于1958年,现在年销售额近50亿元,位列全国医药“百强企业”。这样一个企业为什么排放令人难以忍受的臭味呢?记者设法进入了哈药总厂进行调查。
记者:我们现在就在哈药总厂的院内,刚一进这个大院子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绿树,有花草。应该说给人的感觉非常非常的环保。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道路边上还有这个企业的核心理念:做良心人,制精品药。追求人类健康。
然而记者也同样注意到,在厂区里随处都可以看到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记者越往厂区内部走,难闻的气味就越来越浓。那么这些臭味从何而来呢?
记者:怪味这么大。
药厂职工:有跑的,冒的,滴漏的,不一定。
药厂的恶臭气味仅仅是像这里的工作人员所说是跑冒滴漏造成的吗?
记者:我们现在在哈药总厂的厂区里边,站在这个边上让人难以忍受,恶臭恶臭。而且大家看到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任凭这个气味到处散发。
记者:除了我们刚才所看到的设备之外,还有这样一个车间。这里正在处理废料,味道非常非常难闻,没有密闭的措施。我们进来看一下。恶臭恶臭。周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记者:在哈药总厂的院内,大家可以看到是烟雾缭绕,并且散发着非常大的恶臭,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地方是不是可以通过密闭的方式把它封起来。但是现在可以看到水面上漂着这样的气雾,味道非常大。这也应该说是一个恶臭的源头。
记者几次深入哈药总厂厂区调查,了解到产生臭味的主要原因是药厂青霉素生产车间发酵过程中废气的高空排放,以及蛋白培养烘干过程和污水处理过程中,无全封闭的废气排放。两年前,黑龙江省多位政协委员曾就此问题联名提案,并提供了对药厂相邻区域空气质量检测的结果,发现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氨气超标20倍,均超过国家恶臭气体排放标准。据记者了解,废气排放严重超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隐性过敏,产生抗生素耐药性,还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呼吸道以及眼睛刺激等症状。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18、空气质量被达标因国标太低 遇“蓝天不蓝”尴尬
来源:《齐鲁晚报》 2011年06月07日刘红杰
http://env.people.com.cn/GB/14831821.html
编者按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这个应该越来越被重视的日子里,潜新闻将目光投向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空气污染。
您是否注意到,有时数据显示空气质量良好,您的感受却很遭。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空气质量会“被达标”呢?让我们为您找出答案吧。
-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中含有大量炭黑,对能见度影响非常大。如果用PM2.5来衡量,很多天气不可能良好。空气监测使用较低的标准,自然更易获得优良结果。
-每天的空气污染指数其实是一个平均值,但济南的空气质量南部好于其他地区,同样的污染指数,在南部的人与在西部的人感受未必一致。而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污染也不一样。
“数据说空气好,但总感觉天灰蒙蒙的”
3岁儿子泽泽的咳嗽,让刘英飞最近头疼不已。
刘英飞家住济南,儿子平时在烟台由奶奶带着。“泽泽一回济南就咳嗽。”刘英飞说,“去儿童医院看病,医生说这可能是空气质量影响的结果,内陆城市和沿海的空气质量有差距。”
济南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徐东6月3日告诉记者,因为空气差患病,到她这里就医的越来越多。
“一上午我看了近20个病人,有5个哮喘,2个肺气肿,胸闷、气短症状非常明显。”徐东说,一个多月前,有一天济南是扬沙天气,空气质量非常差,结果来看病的患者明显多了不少。“病人头一天都没有病发症状,都是因为空气差引起的。”
“空气质量不好,直接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导致痰多、咳嗽甚至感冒病毒感染的患者增加,气管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徐东说。
而根据济南市环保局网站数据,今年截至6月3日,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累计达127天,也就是说占总天数的80%左右。
“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说空气质量良好,但我总感觉天灰蒙蒙的,这是怎么回事?”记者经常接到读者这样的咨询电话。
这样的情形,并非济南或山东才有。北京有位叫卢为薇的女白领,历时一年拍摄《北京蓝天视觉日记》,得出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0日之间北京的蓝天数字是180天,而此前北京官方公布的数字是285天。
官方的说法是,如果当日空气质量污染指数在100以下(即“良”),则称之为“蓝天”。
可见,空气质量为良,公众的感受未必良。用专家的话来说,这是空气质量“被达标”了。
污染的罪魁祸首,却未纳入检测范围
为什么空气质量会“被达标”?是有人造假吗?不是。问题出在空气质量标准上,当前的空气污染指数根本无法真实体现空气质量。
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我国“空气污染指数”(API)仅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即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不包括细颗粒物(PM2.5,即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而人们觉得空气洁净度不高的罪魁祸首就是PM2.5。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与PM10这个指标相比,PM2.5更能反映空气质量。细颗粒物可以穿过肺部并存留在肺的深处,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
在工业集中的华北地区,PM2.5占了整个空气悬浮颗粒物重量的大半。
济南市环境监测站的侯科长对此直言不讳:“PM2.5中含有大量炭黑,有吸光性,对能见度影响非常大。如果用PM2.5来衡量,目前很多天气就不可能良好。”
国内现行的空气污染指数是2000年开始实施的,相比美国、欧盟,我国纳入API的指标相对较少,要求也较低,与世卫组织的要求相比则更低。
欧洲国家广泛开展的PM2.5监测,我国没有纳入常规监测。对于PM10的监测,我国在API达到100、质量状态为良时,其日均浓度值却是欧盟要求的限值的3倍。
空气监测使用较低的标准,自然更易获得优良结果。“蓝天不蓝”的尴尬一幕,就这样产生了。
时间地点不同,对空气的感受也不同
济南市环境监测站侯科长说,除了纳入项目的问题,测量方法也是公众实际感受与污染指数有差异的原因。
“每天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其实是一个平均值,无法体现某一个时刻的实况。人们往往会对污染较重那段时间的空气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介绍,济南市有8个监控点,里面有自动监测设备,分别测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从前一天中午12点到当天中午12点的浓度,然后做汇总,取各自24小时的平均值。
三项污染物中,得到最高分指数的污染物即为当天的首要污染物,并依此确定当天的空气污染指数。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API指数是全市的平均值,不能和每个地方的空气质量完全一样。
“首先,济南市的空气质量南部好于东部西部,这与主导风向有关(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同样的污染指数,南部的人与西部的人感受未必一致。”
侯科长说,24小时内,同一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也是不一样的。“7:00—9:00、17:00—21:00的上下班高峰,也是污染高峰期,中午污染相对较轻。”
监测时间也有很大的缺陷。“按常理,每天监测空气质量应该是从0时到24时,但这样一来对外发布时间就很难定。如果半夜发布效果不好。所以现在的监测结果是前一天中午12点到当天中午12点,有半天是前一天的数据,公众的感受却完全是当天的。”
如此低标准,全省空气仍有近半不达标
即使在目前较低的空气质量标准之下,我省的空气质量良好率仍旧让人有些泄气。省环保厅的监测数据显示,全省空气质量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按144个监测点位的数据,全省空气质量良好率仅为55.2%。
按每人一天呼吸15立方米的空气,住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吸尘器,每天要过滤15立方米的空气。
如果提高空气质量标准,情况可能更糟糕。今年1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10年度30个中外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评价报告,20个大陆城市无一及格,分数最高的北京仅38分。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艳对空气污染研究多年。
2006年,王艳指导硕士生王倩对济南市1555个被访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二氧化硫和PM10日浓度每增长10%,对济南市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患者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分别为705万元和5881万元。
PM10日浓度增长2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日门诊人次增加11.4%。PM10一年内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患者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为7.1亿元。
这一现状让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很是纠结。近日,他在省人大做工作汇报时透露了一个梦想:“我们与发达国家的空气质量差距,一下飞机就能感觉到。我一直有个梦想,希望我们的空气质量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标准,但愿我退休前能赶上。”
要实现张波的梦想,困难还很多。山东干旱少雨,气象条件差,易受外来扬沙、浮尘影响;经济总量大,排放量大;机动车保有量大、增速快,尾气排放多。更关键的是,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环保大格局还未形成……(记者 刘红杰)
19、铅蓄电池业:环保风暴下深度整合成必然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2011-6-4 吴 松
http://www.ceh.com.cn/ceh/ztbd/jnjp/80352.shtml
连续发生的“血铅中毒”事件让一场针对铅蓄电池行业的环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多个省份的铅蓄电池企业接连被停业整顿。另有消息称,工信部已经开始着手建立铅蓄电池的生产和回收准入制度――
目前,各地方对于铅蓄电池业的环保整治还没结束,铅蓄电池业态下一步会如何发展,各方尚不清楚。有业内人士预测,铅蓄电池业在强有力的政策约束下,必将会大规模走向整合,企业数量将会大幅减少。
连续引发多起铅中毒事件,让国内铅蓄电池业成了多方关注的焦点。除了政策层面连续出台的整治措施外,与铅蓄污染相关的电池生产、回收利用环节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对象。血铅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哪儿?政策层面关于铅蓄电池行业淘汰整合的策略又能多大程度避免事故的发生?业内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血铅中毒或是电池企业“作祟”
截至目前,在浙江台州市德清县新市镇孟溪村,至少有19名儿童出现铅中毒症状,血铅浓度高达484微克每升,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100微克每升的限度。自3月以来,孟溪村已经有超过100位村民接受血铅浓度检查,部分被检测出血铅浓度甚至高达590微克每升。
一段时间以来,浙江、广东、安徽、云南、湖北、湖南等地发生血铅超标事件多与德清县孟溪村一样,都是位于蓄电池工厂附近。随着我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电动自行车等行业对铅蓄电池需求量的增加,遍及多个省份的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已经对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了威胁。
由于铅蓄电池技术比较成熟,技术门槛较低,而且市场进入门槛不高,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汽车、电信、能源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市场对铅蓄电池的需求也迅速增长。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铅蓄电池行业产能实现了快速增长。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企业规模参差不齐,环评不达标的现象大量存在。
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现有电池企业2000多家,取得生产许可的企业1800多家。而根据最近统计数据,产值在500万以上的企业,只有200多家,不到整体数量的10%,产值在亿元以上的更少。
“企业数量过多及规模参差不齐就难免会造成监管上的困难”,环保组织地球村项目负责人姜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特别是在回收拆解环节,小企业只需很小的成本便可组织生产,并且跻身电池的上下游产业链。”
据中国电池报告,目前铅蓄电池80%的回收份额流向了个体。据了解,目前小商贩的旧电池回收价格是每吨约9000元,“而企业要带发票进行交易的话,成本则至少高出500元。”很多手续不全的小电池企业会采用低价竞争,从而让整个行业的电池回收秩序受到干扰。
环保整治引行业生产中断
政策层面连续出台的新规定让铅蓄电池的产量受到了影响,铅蓄电池的上下游产业链也因此出现了波动。
南都电源上周发布公告称,为配合浙江省对全省铅蓄电池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公司下属子公司杭州南都电池有限公司和杭州南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于近日停止生产。
像南都电源一样进行停产整顿的企业数量还很多。据5月23日媒体报道,浙江、广东两地血铅事故发生后,上述两地即刻关闭的铅蓄电池企业已达数百家。到现在,浙江地区的273家铅蓄电池企业中,有213家已停产;而广东,防护距离不足300米的蓄电池企业将全部关停。
然而,在企业数量快速减少的同时,问题也在随之出现。记者从湖北的某电池生产厂家了解到,该企业目前一切生产正常。但其负责人表示,由于浙江、广东等地进行大面积的铅蓄电池厂停产整顿,当地的企业生产已受影响,如果这一现状没有改观的话,整个电池行业之前的供需平衡将会被打破。
其实由此引发的价格波动已经出现。与铅蓄电池供应关系紧密的电动车行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价格波动。“一辆电动车价格短期内就上涨了80到100元,如果情况恶化,上涨幅度还会继续加大。”某电动车供货商告诉本报记者。来自电池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铅酸电池生产的总量已近225万吨,其中电动自行车电池占据总产量的37%。
“目前,针对铅蓄电池厂的停产整顿主要在浙江和广东两省,其他省份的企业还未受到波及。”浙江省蓄电池行业协会秘书长姚令春说。但他担心,一旦停产时间过长,会对铅蓄电池市场供应带来冲击,“如果再停一个月,可能问题就大了。”
但是政策层面的整治力度并没有减弱的趋势。记者了解到,一份《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预防方案》已基本完成意见征集。按照该方案要求,镉含量大于0.002%的铅蓄电池2013年前将被淘汰;20万千伏安时/年规模以下的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将被淘汰;50万千伏安时/年规模以下铅蓄电池生产项目将受到限制。
而对于该现象,骆驼股份一位高管表示,“一些铅蓄电池小厂既不承担环保成本、又钻税收漏洞,对遵纪守规的大厂来说是不公平的。准入条件的出台使得大厂更能发挥产能和质量方面的优势。”
准入制度或引行业大整合
有媒体消息称,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着手建立铅蓄电池生产和回收企业准入制度。”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2000~3000家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企业可能因门槛限制被精简至200~300家,缩水幅度达到90%。
这是在行业整治过程中,继一系列环保标准出台后,对行业规模进行限制的政策。它被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改变当前铅蓄电池业污染问题的最严厉手段。而关于其在环保、防止污染方面的作用,业内也有不同的观点。
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分析,一家铅蓄电池企业要健康发展,至少需要500万元资金,其生产和环保的设施才能跟上实际需求。“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讲,这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投入,环保资金将占到其总投资的20%~30%”。
“这个行业不适宜将小企业简单兼并重组。因为分散设厂不仅管理松散、环保设备投资较高,同时也给政府监管带来巨大成本与难度。”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秘书长刘家新分析到。他也看到了小的电池生产厂家在搞好环保方面的难度。这也是被业内人士广泛认同的观点。
“铅蓄电池的生产本身就存在破坏生态的高风险,其生产规模应该受到限制”,这似乎是一个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的观点。以美国为例,美国铅蓄电池产值与中国相当,中国有2000~3000家铅蓄电池企业,而美国仅有33家。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已成为最大的铅蓄电池出口国。铅蓄电池出口退税政策在2006年被取消后,出口市场竞争力降低,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严重亏损甚至面临倒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企业兼并重组以及行业重新洗牌。
也有相关行业证券分析师认为:“长期来看,中小型企业的淘汰将会导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加,对规模型企业构成利好”。
而淘汰小的电池企业又能多大程度上减少铅污染的发生?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向本报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我们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出现铅污染的不光只是小企业,很多大企业也在环评方面存在问题”。
“我并不赞成政策层面更多的用行政手段干预行业整合,一些小的电池生产企业在排污方面做的也是很完善的。如果我们的环境监测、评估不到位,完成整合之后的铅蓄电池行业污染事故不一定就能得到改观”,马军对记者分析到。
20、纵容排污是与百姓健康为敌
来源:京华时报2011-06-07秦宁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6/07/content_667626.htm
无论媒体揭曝,还是人大代表议案监督政协委员提案关注,无论当地居民的抗议,还是相关官员的表态,哈药总厂始终没有解决污染问题。这是为何?
近日,记者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调查发现,该厂明目张胆偷排乱放,排放的臭气熏得附近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污水直接排入一条小河,固体废渣简单焚烧后不再管理。这种水陆空立体排污,已非一日。
哈药总厂以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广为人知,同样为人所知的还有污染。多年前,哈药总厂的污染就备受诟病。现如今,污染问题愈演愈烈,越加明目张胆。水里流的、地上堆的、空中飘的,形成了水陆空全方位污染;固体、液体、气体,污染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颇具嘲讽意味的是,哈药集团一再宣称“做良心人,制精品药”,还声称“品质至上,追求人类健康”。如果真是做良心人,就应该讲良心,血管里流淌道德的血液;如果真是追求人类健康,就应该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首位。而我们看到,哈药总厂附近居民,常年不敢开窗,夏天得戴口罩,一些人已经患上了气管炎、肺气肿、口腔炎。试问,这究竟是追求人类健康,还是毒害人类健康?难道就是这样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吗?
现实中,有不少企业说一套,做一套,把承诺当成华丽的外衣,拿光鲜口号做幌子。需要明确的是,在多方强烈质疑声中,哈药总厂为何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哈药总厂污染问题,被当地人称为“哈尔滨市市民反映最强烈、群众最关注的老大难问题”。无论媒体揭曝,还是人大代表议案监督政协委员提案关注,无论当地居民的抗议,还是相关官员的表态,哈药总厂始终没有解决污染问题。这是为何?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田家玮的一份提案称,媒体对哈药总厂污染问题的相关报道,引起了国家环保部门的重视,国家环保部东北督导组多次到哈市督办检查,对哈药总厂的“怪味”治理提出明确要求。但每次来检查时,药厂都会停止排放废气、开动污水处理系统,使检查能达标通过。这是一个貌似不起眼的细节,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哈药总厂阳奉阴违的底气从何而来?为何中央一检查药厂就能获知消息?又为何中央督导组一离开,哈药总厂就照排不误?
哈药集团2010年创下的营业收入是180亿元,哈药集团去年实现利税33亿元,创造历年新高。整个“十一五”期间,哈药集团累计上缴税金70亿元。也许这正是哈药总厂有恃无恐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利税再大,也没有老百姓的健康重要。健康没了,何谈发展?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旨在唤起全社会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很显然,如果放任不良企业大肆排污,共享绿色未来就是一句空话;如果不叫停企业排污,老百姓的健康就不可能保证。面对哈药集团肆无忌惮地排污,监管部门再也不能坐视不管,沉默就是包庇,纵容不良企业就是与百姓健康为敌。
21、受污染的农村折射环境公平丧失
来源: 四川新闻网2011-06-06刘敬文
http://news.163.com/11/0606/14/75SF7ETS00014AEE.html
南方都市报近日发表《建立“共享”愿景,走向生态文明》一文,指出乡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重视对乡村经济价值开发,却忽略了乡村的生态价值,从而使在乡村上的环境治理投入不足,没能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起生态价值共享的愿景。
农村受到污染,最直接受到损害的是当地农民的利益。他们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难以承受工业文明侵袭。潺潺的溪水散发着恶臭,塑料袋随风飘起挂在树梢,矿泉水瓶、玻璃瓶子散布在河沟,空气中是水泥厂排放的浓烟,这种图景早已在农村司空见惯。或许生活在城市里的你,在你印象中农村仍是世外桃源,是休闲度假、陶冶性情、远离喧闹的佳地。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他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飞速运转,农村早已不是生态系统中的孤岛,早已成为环境污染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环境正义的问题。环境正义指在处理环境保护问题上,不同国家、地区、群体、个人之间拥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必须公平对等,体现了人们在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对其权利和义务、所得与投入的统一。
农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直接带来环境问题上的社会分裂。经济的发展,让资本和生产资料越来越积聚到少数人的手里,两极分化加快,贫者越贫,富者越富。这是经济意义上的社会分裂。在环境问题上,也同样存在这种社会分裂。经济上富有的人往往能够躲避环境污染的危害,能够占有更好的环境份额。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富者一旦感到身体不适,解可能去医院就医,做各种各样的检查。贫者往往能拖延就拖延,能扛过去就扛过去,到了实在抵抗不过去,去医院就医的时候,往往早已并入膏肓。环境问题上的分裂又反过来加剧经济意义上的分裂。试想,在农村地区,在当前医疗保障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一旦因环境污染而得病,幸运者花了全部积蓄治好了病,不幸运者因病返贫同时也难以逃脱死神的纠缠。不管怎样,经济上的弱者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后,生活状态会更糟。
农村环境正义的缺失,还来自于排放污染者与受到污染者之间的不对等。经济发展的成果很多被企业主所分享,而企业生产活动中排放的废弃物,却可能危害其他人的健康,企业中的底层工人因为可能最先接触,很有可能是污染物的最直接的受害者,但当废气通过高大烟囱拍放到大气中,废水排放到河流中,于是受害者范围再次扩大。当人们呼吸者被污染的空气,吃着被污染者河水海水中的鱼虾时,我们身体健康遭到的损害又有谁来替我们承担成本?很显然,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却可能不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在农村地区,就是很多村民成为各式各样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受害者,成为外地游客随便扔的废物的受害者。比如浙江德清血铅超标事件,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大连漏油事件,直接受损的不就是那些村里的孩子,那些乡村地区的河水,那些渔民维持生计发展养殖业的海洋?哪个旅游景区周围的农村,不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在农村地区,便是农民在抵抗环境污染上,显得尤为无力。这种无力,来自于医疗化学知识的缺乏,也来自于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的缺失,还来自于经济上的贫困和政府在环境问题上责任缺失。在GDP是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要衡量标准的情况下,让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财政来改善农村环境,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要改变农村面对环境污染上的无助,政府必须改变惟GDP的发展观,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重视回应农民在环境问题上的诉求,切实建设农村的医疗保障机制,方能扭转农村地区环境正义缺失的局面。
22、治污染岂能“刑不上名企”
来源:广州日报2011年06月07日
http://opinion.news.cntv.cn/20110607/102496.shtml
记者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调查发现,该厂所释放的臭味影响范围波及周边的高校、医院和居民区,对药厂相邻区域空气质量检测的结果显示,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6月5日央视《朝闻天下》)
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让很多人记住了“哈药集团”这个名字,这家老牌企业,现在年销售额近50亿元,位列全国医药“百强企业”。然而,药厂附近居民却常年不敢开窗,夏天都要戴口罩;地上堆的,水里流的,空中飘的,污染物可谓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事实上,哈药集团的臭味问题由来已久。当地媒体平均两年掀起一轮舆论监督热潮,但每次都是“报纸都发黄了,问题还没解决”。笔者在哈尔滨市环保局的官网上,查阅到一份2010年的工作总结,内称“环保专项行动取得突出成绩,限期整改企业119家,限期治理企业120家……”只是,这看似雷厉风行的环保风暴,为何刮不到备受诟病的哈药集团?难道是“只打苍蝇,不打老虎”?
治理污染“刑不上名企”,其危害远远超过企业污染本身,不仅透支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造成极坏的“破窗效应”,导致污染问题愈演愈烈。要想做到共建生态保护环境,就需要彻底扭转治污“刑不上名企”,让每一起污染都能得到处理。(张遇哲)
23、京华时报:哈药排污的底气从何而来?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1-06-07
http://pinglun.youth.cn/mtgz/201106/t20110607_1606815.htm
【核心提示】哈药集团2010年创下的营业收入是180亿元,哈药集团去年实现利税33亿元,创造历年新高。问题是,利税再大,也没有老百姓的健康重要。健康没了,何谈发展?
无论媒体揭曝,还是人大代表议案监督政协委员提案关注,无论当地居民的抗议,还是相关官员的表态,哈药总厂始终没有解决污染问题。这是为何?
近日,记者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调查发现,该厂明目张胆偷排乱放,排放的臭气熏得附近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污水直接排入一条小河,固体废渣简单焚烧后不再管理。这种水陆空立体排污,已非一日。
哈药总厂以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广为人知,同样为人所知的还有污染。多年前,哈药总厂的污染就备受诟病。现如今,污染问题愈演愈烈,越加明目张胆。水里流的、地上堆的、空中飘的,形成了水陆空全方位污染;固体、液体、气体,污染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颇具嘲讽意味的是,哈药集团一再宣称“做良心人,制精品药”,还声称“品质至上,追求人类健康”。如果真是做良心人,就应该讲良心,血管里流淌道德的血液;如果真是追求人类健康,就应该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首位。而我们看到,哈药总厂附近居民,常年不敢开窗,夏天得戴口罩,一些人已经患上了气管炎、肺气肿、口腔炎。试问,这究竟是追求人类健康,还是毒害人类健康?难道就是这样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吗?
现实中,有不少企业说一套,做一套,把承诺当成华丽的外衣,拿光鲜口号做幌子。需要明确的是,在多方强烈质疑声中,哈药总厂为何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哈药总厂污染问题,被当地人称为“哈尔滨市市民反映最强烈、群众最关注的老大难问题”。无论媒体揭曝,还是人大代表议案监督政协委员提案关注,无论当地居民的抗议,还是相关官员的表态,哈药总厂始终没有解决污染问题。这是为何?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田家玮的一份提案称,媒体对哈药总厂污染问题的相关报道,引起了国家环保部门的重视,国家环保部东北督导组多次到哈市督办检查,对哈药总厂的“怪味”治理提出明确要求。但每次来检查时,药厂都会停止排放废气、开动污水处理系统,使检查能达标通过。这是一个貌似不起眼的细节,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哈药总厂阳奉阴违的底气从何而来?为何中央一检查药厂就能获知消息?又为何中央督导组一离开,哈药总厂就照排不误?
24、哈药总厂何以变成“排污总厂”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2011年06月07日张海英
http://star.news.sohu.com/20110607/n309493888.shtml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哈尔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附近,央视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使在夏天,也仍然有人要带着口罩。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哈药总厂这家全国医药“百强企业”,不仅排放污气,而且排放污水,废渣处理也不达标。
根据空气质量检测显示,哈药总厂相邻区域空气中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氨气超标20倍。废水排污口氨氮为85.075,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35两倍多,排污口COD为1180,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120近10倍。对于废渣的处理,不仅不加分类,而且随意焚烧,部分废渣简单焚烧后流入河流,大量废渣直接倾倒在河边。
哈药总厂,这家制药总厂现在看上去更像是一家 “排污总厂”,其“产品”不但有废气污染,还有废水污染和废渣污染。既是医药行业的“百强企业”,恐怕也是排污“百强企业”。一个医药企业连自家所在地的群众健康都不当回事,能否把全国人民的健康真正放在心上,值得怀疑。
我注意到,哈药总厂并不是今日才被发现是排污大户,而是有着悠久的排污历史。就最近这几年,黑龙江省多位政协委员曾就哈药总厂排污问题联名提案;2007年因群众反映强烈,哈尔滨市环保局召开现场会,向社会通报哈药总厂要在当年采取措施解决异味污染;2009年多家媒体继续报道哈药总厂恶臭扑鼻……
一家排污企业何以在群众不满、舆论“炮轰”中不做出改变? 2007年哈尔滨市环保局承诺当年采取措施解决异味污染,2009年哈尔滨市政府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怪味”车间将搬迁,然而,哈药总厂至今依然臭味熏天,不见改变。
比较典型的欺骗案例是,当地群众普遍对哈药总厂排放的异味反映强烈,而相关部门的回应竟然是“排污达标”,显然,这是在为排污企业说谎。再比如,企业有关人士称臭气是因为跑冒滴漏,而记者调查发现厂区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而地方政府还千方百计“说谎”保护排污企业,例如,黑龙江省召开2009年全省环境执法会议邀请10余家媒体参会,对企业违法排污等情况一概“保密”。
当地政府之所以如此照顾排污企业,说白了就是为了地方税收和政绩。据相关报道,哈药总厂利税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近三成。哈药总厂作为哈尔滨的一张“名片”,地方政府怎舍得对哈药总厂下狠手治理?可见,当地政府宁可闻臭味,也不愿对哈药总厂动真格。
在地方政府多年对哈药总厂污染问题难以“痛下杀手”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要有作为:一是,国家环保部门应从环境保护角度介入调查,鞭策地方政府和排污企业立即做出改变;二是,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应从药品生产等角度介入调查,哈药总厂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规范值得怀疑;三是,哈药集团作为上市公司,其旗下制药总厂大肆排污,不符合“绿色证券”,证监会要有作为。
让人不解的是,节能减排能与“官帽”挂钩,而企业排污却没有与“官帽”挂钩。我们不仅要向国际社会承诺节能减排目标,也要对国民承诺治污目标或者环保目标,这两种承诺同样重要。关注像哈药总厂这样的污染大户,不能等到世界环境日到来才关注,而是要时时刻刻予以关注。
25、西南水电与长江旱情
来源: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 2011-06-07 杨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cc5130100sj4r.html
西南水电与长江旱情
杨勇
应对自然灾害和灾害管理是政府职能的常态,但是近年来出现的天灾政府往往处于一种应急状态,反映出很多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就连公众关注的基本问题政府和有关方面都难以应对。
2011年1月中旬长江支流岷江紫坪埔水库低水位运行,水位不到三分之一
三峡工程从论证、建设到运行都举世瞩目,更是牵动国人心,大家关注它的每一个动态都是非常正常的,更需要得到解答。
金沙江下游干旱严重,河谷中有这样众多的水塘用于灌溉
澜沧江上游开始为水电开发修建沿江公路
澜沧江云南境内最后一级电站——溜简江电站开始前期道路开挖
在应对极端气候方面水电工程肯定是要承担起重任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时候需要暂时牺牲部分发电的利益,这就要通过水电建设规划时和后期运行中科学有效的机制来实现。由于现在是一种应急状态,长江流域一系列水库没有充分的水量储备和支流水库的密切配合,三峡工程下泄流量每秒从6000立方米到每秒12000万立方米,目前下泄流量远远大于入库流量,使得三峡水库接近死库容。尽管如此,由于降雨持续偏少,此举对缓解旱情作用并不明显,而三峡蓄水减少将直接影响三峡工程发电效益。因此,可以说密集的水库蓄水和无序的调配机制使当前的应急措施显得无力。
长江三峡库区白帝城,库区还在进行采矿活动
长江上游金沙江正在建设又一座大库容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
长期以来,我国江河开发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发电服务,在水量调配、水资源合理利用方面并没有一个科学规划。现在应该警醒,随着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干支流一系列水电站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运行,加上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旱涝灾情与江河洪枯往往是同期重叠出现,今后江河水文水量调配矛盾将更加严峻,结构性缺水将演化成结构性争水,而工程性缺水矛盾也会显现。“因为这样的开发是以牺牲河流的其他功能为前提的”,通过近年来连续出现罕见的天灾,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加大对三峡工程和其他水电工程综合功能的重视和发挥,实现每一个流域的合理开发和优化调度。
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在破碎的峡谷中建设
长江上游支流水电建设导致这样断流的河段比比皆是
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锦屏一级大坝施工
三峡工程今后面临的挑战是,在尽量保证发电效益的同时,也需要在应对极端气候和防止其它灾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适应长江中下游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为长江的生态系统和环境向好的方面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防洪抗旱和航运等提供保障,这样才能利国利民。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