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9
五月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推荐:
1、绿家园志愿者:绿家园江河信息每周综述与导读(5月2日-5月6日)
水电开发:
2、华夏时报: 搁浅三年 重庆370亿水电项目争议中潜行
http://news.hexun.com/2011-05-06/129374540.html
特别策划:
3、新浪环保: 绿镜:河西走廊内陆河生态之痛
http://news.sina.com.cn/z/hexiriver2011/index.shtml
环境资讯:
4、科技日报: 我国首套生态系统监测与预警系统投入使用
http://www.eedu.org.cn/news/envir/homenews/201105/59530.html
5、新华网: 中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已超过陆地国土面积15%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5/09/c_13866020.htm
地方信息:
6、北京晨报: 北京湿地不足5万公顷 已很难找到自然形成水域
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11-05/09/content_92427.htm
人与自然:
7、半月谈网: 中国多种国宝级动物濒临灭绝 珍稀性不输大熊猫
http://politics.banyuetan.org/gsxs/ssgc/110509/39207.shtml
8、中国网: 鄱阳湖鱼类20年减36种 渔政部门吁“嘴下留情”
http://news.china.com.cn/env/2011-05/09/content_22523443.htm
环境曝光:
9、第一财经日报:海久电池涉嫌隐瞒违法信息 环评后发生血铅事件
http://env.people.com.cn/GB/14584415.html
食品安全:
10、北京晨报: 央视曝光瘦肉精产销链条 销售者下线遍布16省市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1_05/09/6256130_0.shtml
11、人民日报: 近九成食品含添加剂 成人一天约食用八九十种
http://env.people.com.cn/GB/14580446.html
12、人民日报: 食品安全事件为何多发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5/09/c_121392943.htm
气候变化:
13、气候变化: 北极气候变暖极有可能改变生态系统
http://env.people.com.cn/GB/14581983.html
人物访谈:
14、中国环境报: 马洪波:“协议保护”能否拯救三江源?
http://www.cenews.com.cn/xwzx/dh/201105/t20110508_702072.html
15、南方周末: 于长青:中国式造林,得不偿失?
http://www.infzm.com/content/58905
民间环保:
16、法制日报: 中国环保NGO争议中快速发展面临注册无门窘境
http://www.qh.xinhuanet.com/2011-05/08/content_22708431.htm
信息公开:
17、搜狐绿色: 专家呼吁公开长江鱼类保护区调整相关信息
http://green.sohu.com/20110509/n307066337.shtml
深度报道:
18、石家庄新闻网: 河北喷涌两千年的白鹿泉几近干涸
http://yzwb.sjzdaily.com.cn/html/2011-05/09/content_328663.htm
环境评论:
19、中国建设报: 城市发展不能与自然“对着干”
http://www.eedu.org.cn/news/envir/eview/201105/59540.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绿家园江河信息每周综述与导读(5月2日-5月6日)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05-09
关键词[水电开发 大跃进 环评]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宝地,这种原始生态的价值很难用简单的经济数据进行估算。面临大跃进式的水电开发,怒江水电站开发因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且在环保方面出现巨大争议,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而福建九龙江,2000年到2005年期间,在地方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小水电站建设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九龙江流域的大小河流,但凡立项,无不建成,而环评却形同虚设。
新闻链接:
水电大跃进围剿西南生态系统
http://ditan360.com/Zhuanti/TempXiuXian/Default.aspx?SpecialsID=1131
解决保护与开发矛盾 水电迎来新的高速发展
http://www.cet.com.cn/20110505/e3.htm
福建九龙江密布千座水电站 环评形同虚设
http://news.qq.com/a/20110429/000559.htm
湄公河下游大坝项目暂缓
http://www.cenews.com.cn/xwzx/hq/qt/201105/t20110502_701863.html
水电项目解禁提速 环保争议仍存
http://finance.qq.com/a/20110506/000959.htm
关键词[水资源危机 湿地 湖泊 萎缩 饮用水安全]
据香港《文匯报》报道,中国水环境形势危急,水环境污染已从陆地蔓延到近海水域,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单一污染发展到多元化污染,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復合,以及常规污染物、有毒有机物、重金属、藻毒素等水污染衍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流域性污染态势。
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环保部近日在京联合发布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全国近一半的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符合标准,1.9亿人的饮用水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报告还称,中国地下水过度开採、污染严重。目前,中国地面沉降灾害比较严重的城市超过50个。全国25﹪的地下水体遭到污染,平原区约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90﹪以上的城市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到污染,目前已呈由点到面的扩展趋势。报告称,中国118个大中城市地下水已普遍遭到污染,其中严重污染城市佔64﹪。
拥有中国可开发水能18%的攀枝花市,“十二五”期间将突击开发320多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水能资源,届时攀枝花所有水能资源将被开发完。
新闻链接:
攀枝花未来五年水能资源将开发殆尽
http://policy.caing.com/2011-04-28/100253735.html
中国饮用水安全受威胁 九成城市地下水污染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5/1141304386229_1.shtml
报告称我国90年代以来滨海湿地每年减少2万公顷
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11-05/04/content_2634089.htm?node=20734
研究称洞庭湖仍处于坳陷沉降期 湖域急剧萎缩
http://news.qq.com/a/20110504/000882.htm
洪湖水量减了七成 生态恢复需十年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5/1141304558941_1.shtml
湖北大旱达到“极端气候”标准
http://env.people.com.cn/GB/14535494.html
南水北调水源地现罕见低水位
http://gcontent.oeeee.com/d/73/d736bb10d83a904a/Blog/6ee/e7ddb9.html
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河南8.6万移民开始搬迁
http://news.qq.com/a/20110505/000553.htm
中科院:近30年新疆冰川出现剧烈消融退缩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4564373.html
云南曲靖市独木水库保护多少难题需解?
http://www.cenews.com.cn/xwzx/sj/201105/t20110505_701997.html
川西北高原生态现状严峻 或成世界海拔最高沙漠
http://www.eedu.org.cn/news/region/xinan/sc/201105/59465.html
滇池边湿地万亩中山杉引发学者生态环境担忧
http://flower.aweb.com.cn/2011/5/6/11201105061057790.shtml
关键词[财政部 农业部 草原生态补助]
5月5日,财政部、农业部在京召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动员布置会,正式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将会安排专项资金136亿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八个主要的草原牧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一个草原生态保护补助的奖励机制。
新闻链接:
财政部、农业部将联合推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政策
http://www.cnr.cn/china/ygxw/201105/t20110505_507963601.html
关键词[十二五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官员近日表示,由环保部牵头的《十二五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正在编制中。基本原则是分区控制、陆海统筹。目前已将全国分为四个海区,各省将结合国家规划制定一系列沿海开发规划。由环保部牵头的《长江中下游海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已编制完成,近期将上交国务院讨论。
新闻链接:
全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将分区控制
http://env.people.com.cn/GB/14544525.html
关键词[食品安全 毒花椒 毒豆芽 食品添加剂]
加了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加了盐酸克伦特罗的瘦肉火腿、加了多样氨基酸的牛肉膏……近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这些原本陌生的化学名词因为与人们熟知的食品联系在一起而变得家喻户晓。食品添加剂已经逐渐成为牟利、违法、伤害、甚至是毒品的代名词。
3月25日,重庆九龙坡区质监局从重庆火锅研究所食品生产基地送检的某品牌火锅底料、麻辣鱼底料中,检验出均含有害物质"罗丹明B"。
而4月末至今,农业部对于部分省市销售的豆芽开始抽样检测。沈阳、济南等多地曝出可以使人致癌的“问题豆芽”。对于这种主要经过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加剂泡制的“问题豆芽”,有专家指出,食用后会在人体内生成亚硝酸盐,长期将会致癌。
新闻链接:
重庆警方查获上万斤毒花椒 部分已制成火锅底料
http://green.sohu.com/20110429/n306667349.shtml
“食品添加剂”调查:化工系统漏洞致大量原料流出
http://energy.people.com.cn/GB/14529099.html
农业部多地抽检现问题豆芽 亚硝酸盐大幅超标
http://env.people.com.cn/GB/14548597.html
黑名单在延伸:珠三角披露问题食品查外结果
http://nd.oeeee.com/comments/focus/201104/t20110427_1179832.shtml
中国食品安全标准老了
http://www.infzm.com/content/58899
关键词[转基因 非法种植]
进入4月以来,针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调研在我国多省市密集展开。由农业部、科技部、卫生部和环保部四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已经赴山东、山西及东北等地,深入开展转基因安全调研。据悉,目前四部委的调研已经结束,正在形成最终的调研报告。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调研发现的最大问题是,个别地方存在非法转基因作物种植,此次主要在东北发现了非法转基因作物种植。
新闻链接:
多省市密集调研转基因生物 东北发现非法作物
http://news.qq.com/a/20110429/000652.htm
转基因作物困局求解:是新物种还是生态魔鬼
http://news.qq.com/a/20110504/000377.htm
关键词[北方沙尘 影响长三角]
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5月2日17时许发布的最新监测报告,由于北方沙尘影响加重,2日长三角各大城市普遍出现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上海及周边城市南京、苏州、南通和宁波等空气质量达五级,为重污染。
新闻链接:
长三角城市受北方沙尘影响出现重度污染
http://env.people.com.cn/GB/14529001.html
华北沙尘暴携粉煤灰 环保组织提醒市民注意防护
http://green.sohu.com/20110503/n306737539.shtml
福建23城中有18城出现酸雨 2城市酸雨频率100%
http://env.people.com.cn/GB/14563484.html
关键词[紫金矿业 环境污染事故罪 处罚 3000万元]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月4日的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福建省龙岩市中级法院刑事判决书,维持龙岩市新罗区法院对紫金矿业集团的一审判决: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
新闻链接:
紫金矿业因重大环境污染罪二审被判处罚金3000万元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5/04/c_121376111.htm?finance
关键词[元氏县 化工污染 地方政府保护]
河北元氏县利税大户、拥有众多荣誉称号的“明星企业”,却在较长时间也是排污大户。20多家化工厂,多年来将含有氰化钠等毒素的污水大量排放,造成几个村庄的地下水和农田污染,部分群众被迫买水度日。由于地方政府耽于利益,环境管理部门反而成了企业的保护伞。
新闻链接:
河北元氏县化工污染事件追踪:企业出钱 政府摆平事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5/02/c_121369360.htm
充当污染“和事佬”等于纵容污染
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11/05/03/4984@6962589.htm
排污大户“漂白”成明星企业谁该反思
http://opinion.hexun.com/2011-05-03/129221870.html
政府为排污企业平事不啻“二次污染”
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11/05/04/2540@6969978.htm
政府为排污企业“擦屁股”,自己屁股谁擦
http://comment.bjnews.com.cn/news/2011/0504/27217.shtml
河北元氏县化工污染:被污染的麦子流向何方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5-04/3013978.shtml
戈海:明星企业为何拥有“排污”豁免
http://xjpl.changsha.cn/5/201105/t20110505_1250352.htm
关键词[矿区开采 稀土 生态]
由于稀土的无序开采,目前矿区所在的大片草原已经变成盐碱地。参照《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现有的稀土采选、冶炼企业中将有90%以上达不到要求。环保标准虽出,但惩罚措施未定,可能使新规面临“无处着力”的尴尬。在国外,企业投资稀土开采和冶炼必须拿出投资额30%的资金作为环保保证金,一旦不达标,或者造成污染,主管部门将进行重罚。
新闻链接:
稀土无序开采酿生态灾难 排放标准待严格执行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5-03/3011973.shtml
尾矿库严重污染环境 包钢"稀土湖"隐患何日消
http://env.people.com.cn/GB/14544667.html
太原为偿还生态环境欠账立法 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治理
http://www.sx.xinhuanet.com/jryw/2011-05/03/content_22663895.htm
关键词[三江源 生态保护 投资10亿]
在去年完成投资12亿元的基础上,今年青海省计划落实三江源工程投资10亿元,确保在2013年前完成80%以上规划投资,实现三江源生态工程建设新跨越。
新闻链接:
今年我国计划再投资10亿元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
http://info.tibet.cn/news/szxw/201105/t20110504_1022557.htm
关键词[渭河 污水排放标准]
为保护陕西黄河流域水环境,陕西省近日对《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06)进行修订,增加了11项控制项目,对陕西黄河流域水环境实施分类、分级管理。
新闻链接:
陕西加严渭河排放标准 新增11项污染物控制项目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5-03/3012301.shtml
关键词[晨鸣纸业 污染 回应NGO]
24家环保NGO组织的联合声讨都动摇不了晨鸣纸业将污染进行到底的决心。自然之友等24家环保NGO组织从今年2月份开始,联合向晨鸣纸业发出公开信,要求晨鸣纸业停止非法排污,并向受害居民道歉。然而到目前为止,晨鸣纸业依然没有任何实质回应。
新闻链接:
24家NGO要求晨鸣纸业停止排污至今未得回应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5-05/094922409702.shtml
关键词[血铅]
近年来,血铅超标等重金属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引起广泛关注。4月份开始的 2011年全国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是加大重金属排放企业排查整治力度,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上升势头,首要任务是全面彻查铅蓄电池行业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目前形式依然不容乐观。
新闻链接:
江门血铅工厂被查封 无环保审批文件却开工5年
http://tech.ifeng.com/it/detail_2011_05/02/6111487_0.shtml
浙江德清多名儿童血铅超标 蓄电池厂停产被调查
http://env.people.com.cn/GB/14560965.html
环评过关企业造铅污染事件 环评结果沦为保护伞
http://env.people.com.cn/GB/14553648.html
铅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铅酸电池企业为啥老惹祸?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1-05/05/nw.D110000renmrb_20110505_2-20.htm
铅酸电池企业为啥老惹祸?
http://env.people.com.cn/GB/14563115.html
2、搁浅三年 重庆370亿水电项目争议中潜行
来源:华夏时报2011年05月06日高咏梅
http://news.hexun.com/2011-05-06/129374540.html
一直都在低调酝酿的重庆小南海水电开发项目,随着“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调整范围的申请被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意味着该项工程建设的重要障碍已经基本排除。
根据已知的信息表明,小南海水电项目大坝设计正常蓄水水位高233米,总库容5010万立方米,调节库容3320万立方米,坝高45米。项目建成后,淹没面积为69.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2.1公顷,非耕地面积31.7公顷,河滩6.1公顷。坝址控制流域面积70.5万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196米。电站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93亿千瓦时。
不过,严格地说,小南海项目眼下还处于勘察、论证阶段,是否最后上马,还有一搏。
蔬菜基地让路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大中村,即是小南海水电站的选坝地址。
当地村民习惯称大中村为中坝,而大中村是重庆主城区有名的蔬菜供应基地。记者通过车渡过江来到中坝,上岸行至不远,“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的告示牌赫然在目。记者注意到,标准园的设立日期是2009年11月26日。
尽管目前村民们还在不断地向坝外转运着他们种植的蔬菜,但他们都知道,这样的日子已经不可能太长久了。因为他们已经发现,上百支钻探队伍早已开往中坝,在这里安营扎寨。16台钻机正在坝上遍地开花,钻取并采集地下的各种地质资料,为小南海水电开发项目的正式建设作准备。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重庆分公司的一名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南海水电开发项目的初勘早已结束,这次是第二次详勘,于今年3月26日开始,力争下半年完成。
中坝实际上是长江上的一个江心岛,大约5-6平方公里,把长江一分为二,形成了主航道和次航道。坝上村民估计有2000余户5000-6000余人,主要以种植蔬菜为生。村民还告诉记者,政府目前并没有通知移民搬迁,估计如果项目上马,附近涉及移民将达数万人,而整体移民可能达到40万之众。不过他们相信,移民是迟早的事。
破缺电之困局
实际上,从早些年项目提出开始,反对建设的声音就不绝于耳,致使项目3年前初勘之后,一度搁浅。
中坝的村民告诉记者,早几年这里就来了钻探队,折腾了好一阵,最后不了了之,他们也不知道项目究竟上不上马。
一般老百姓似乎并没有必要了解政府的重大意图,就连记者试图通过重庆市发改委获得小南海项目的相关正式消息时,重庆市发改委的官员也是讳莫如深,婉言拒之。
提出小南海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理由是重庆缺电。
重庆缺电的现象却由来已久。历史上重庆的电力供应似乎从未有过饱和状态。去年开年之际,重庆官方公布的电力缺口达30%,十多个区县出现了拉闸限电,共计向外购电达到十多亿千瓦时。
今年4月,重庆陆续出现电力负荷缺口,达到120多万千瓦时。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前不久公开表示,电力将成为影响重庆“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十二五”期间,重庆按最大用电负荷增长10.8%测算,到2015年将达到2100万千瓦;而按规划机组测算,“十二五”重庆电力缺口约800万千瓦。如果运行中出现煤电供应问题,电力缺口将更加突出。
当然,电力供应缺口严重、拉闸限电频繁的原因,也一度被指电力供应存在结构性缺陷,在现有的电力能源供应中,煤电比例达到约80%。如果加大水力发电比例,结构性矛盾将会趋缓。
公开资料显示,小南海项目设计年均发电量为90亿度左右,相当于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个梯级电站和三峡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的3%。尽管如此,如果重庆完全自用,将大大改善电力供应紧张状况。
另有一种说法目前无法考证。金沙江下游的四个梯级电站和三峡水电站、葛洲坝(600068,股吧)水电站,分别属于四川和湖北,重庆守着偌大一条长江,没有充分发挥其资源效益,加之重庆为三峡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得到的三峡水电少之又少,小南海项目正好可以弥补一下缺失。这个动态投资达370亿元的项目如果上马,将成为重庆历史上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势必拉动重庆数千亿元的投资产能。
效能运行受质疑
日前,《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已将小南海水电站纳入其梯级水电站规划建设之中。
正是由于小南海项目具有发电、通航、拦沙减淤、供水灌溉、滞洪错峰等综合功能,加之拟可开发的两条支流两岸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水上黄金旅游线,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吴登明先生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以前我是坚决的“反对派”,现在是“理解派”。
与吴登明不一样,一些民间环保组织自始至终反对建设小南海项目。曾担任联合国环境署UNEP青年顾问,现任自然之友调研部主管的张伯驹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小南海电站上马能够解决重庆电力短缺问题,是一种“误读”,不能成为必须的理由。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2010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127万千瓦,已占截至201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累计量9.6亿千瓦近1/10,整体供求局面已基本平衡并略有富余。而目前在建装机容量继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经济宏观调控、节能减排、降低单位GDP能耗的形势下,已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另一方面,一个地区解决自己的能源需求,并不意味着要完全依赖在本辖区内建设自己控制的能源企业。
目前,在紧邻重庆的长江上游,大型甚至巨型水电站的在建规模十分惊人:金沙江下游干流上有10个电站在建,总装机容量高达5405万千瓦,其中包括了装机1260万千瓦的溪洛渡电站、1305万千瓦的白鹤滩电站等可与三峡工程争锋的巨无霸工程;大渡河干流上有13个电站在建,总装机容量达到1632万千瓦;雅砻江干流上有5个电站在建,总装机容量达到1410万千瓦;乌江干流上有7个电站在建,总装机容量达到831万千瓦,其中装机容量达到265万千瓦的彭水、银盘、白马等三个电站即位于重庆市境内。
张伯驹认为,这些未来十年内将投入市场的电力,绝大部分都是以外送或东送作为市场定位的,重庆市完全可以通过这些电源来解决能源增长的需求。而装机容量仅为170多万千瓦的小南海电站与上述电源相比,其规模仅是九牛一毛。
通俗地说,小南海水电站的发电量仅仅是与其相邻的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和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的3%,而单位装机投资高达13553元/千瓦是几个相邻电站的2-4倍,“这样一个既没有重要的能源战略意义,更没有突出的经济效益的拟建工程,并不应该被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张伯驹对《华夏时报》表明这样的观点。
3、绿镜:河西走廊内陆河生态之痛
来源:新浪环保 2011-05-09
http://news.sina.com.cn/z/hexiriver2011/index.shtml
在甘肃的河西走廊,自东向西有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依赖这三大内陆河的哺育,从古到今,河西走廊都在西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承担重要责任。而现在,几条河流的下游普遍遭遇严重的生态危机。这里究竟遭受了怎样的环境创伤?河西走廊又将如何延续古代黄金商路的辉煌?
长约1200公里的河西走廊,处处可见戈壁荒漠。曾经富饶的丝绸之路黄金段,被生态问题折磨得苦不堪言。甘肃省气象局的最新资料表明,跟10年前相比,三大流域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植被覆盖度和永久性雪盖面积的减少,部分地区生态问题激化。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sina.com.cn/z/hexiriver2011/index.shtml
4、我国首套生态系统监测与预警系统投入使用
来源:科技日报2011-5-9 李禾
http://www.eedu.org.cn/news/envir/homenews/201105/59530.html
本报讯(记者李禾)我国首套生态系统监测与预警系统研制成功,并在长江上游的四川宝兴县和云南丽江市投入使用。这是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何建邦5月6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透露的。
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和集水区,矿产资源丰富、植被茂密,生活着大量珍稀物种,其中包括大熊猫、金丝猴,被称为“生物多样性宝库”。但是该地区又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带,经济较为落后,粗放式的发展造成了水土流失,部分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
生态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植物所、中国环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技术机构共同创建而成。其中,中国环科院设计出水源涵养监测与预警模型和碳存贮/吸收监测与预警模型;中科院植物所设计出生物多样性保育监测与预警模型;中国人民大学设计出生态系统功能经济社会影响监测与预警模型;中科院地理所设计出土壤保持监测与预警模型以及系统研发出各专题模型。
何建邦说,系统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信息在内的基础数据库,针对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保育、碳增汇4大功能的专题运行模型和综合运行模型;绘制为实地监测支持的相关地图,完成了长江上游1∶100万和两个示范区1∶5万的基础地理图、土地利用图、植被图、水系图和多种卫星影像图等。
何建邦解释说,生态因素庞大,彼此关系错综复杂,科研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调研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和图片,显得零碎、不系统。通过生态系统监测与预警系统,输入调查数据,输出的是总结性的数据、地图和各种分析、评价,并能制定检索目录,还可用航测方法来检查分析获得的各种结论,有助于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做出科学决定,并准确地执行。
5、中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已超过陆地国土面积15%
来源: 新华网2011年05月0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5/09/c_13866020.htm
新华网西安5月9日电(记者杨一苗、陈钢)目前中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已经超过了陆地国土面积的15%,超过了全球12%的平均水平。
这是记者9日从在西安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更新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亚洲区域研讨会”上了解到。
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副司长朱广庆介绍,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各种类型的陆地生态系统,高等植物种类居世界前列,是世界四大遗传资源起源中心之一,也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中国不仅物种高度丰富、特有种和孑遗植物繁多,而且空间分布格局也具有高度多样性。
多年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1994年发布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这一行动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体系初步建立;保护机制逐步完善;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调查、科研和监测能力得到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有所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就地和迁地保护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经形成了类型齐全、布局较为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6、北京湿地不足5万公顷 已很难找到自然形成水域
来源:北京晨报 2011-05-09
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11-05/09/content_92427.htm
原题:北京湿地不足5万公顷
修复湿地行动已经展开 专家呼吁加快立法保护湿地
上周,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北京常住人口已达1961万。同时,记者从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了解到,截至2010年,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区域内湿地已减至48000多公顷,仅占北京土地面积的2.93%。人口膨胀、城市扩张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简单地说,湿地就是有水的土地,河流、湖泊、水库以及依托其生存的动植物等皆包括在内,它被誉为“地球之肾”,“肾”出了问题后果是很严重的。令人可喜的是,目前恢复湿地的行动已全面展开,近年,翠湖、南海子等大型湿地正在逐渐复原。
北京难寻自然湿地
“古往今来,人类始终伴水而居,逐水草而居。”这是市政协委员、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郭耕对人与湿地关系的描述。人离不开水源和湿地,而水库被防护网围起,是因为我们的水源与湿地已极其珍贵,受不得半点惊扰,即使这些湿地是人工制造的。
现在,北京已经很难找到一块自然形成的水域。郭耕告诉记者,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所在地大兴南海子也是近几年才恢复了四五百亩湿地,之前仅剩几近干涸的鱼塘。在郭耕的记忆中,仅仅在几十年前,在北京还可以去护城河捞蝌蚪、莲花池钓小鱼。如今,京城的湿地就只剩下城市公园的有限水面和散布在京郊如汉石桥、翠湖、野鸭湖、南海子麋鹿苑等寥若晨星的几点了。
湿地面积降至2.93%
当北京市常住人口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万人发展到现在近2000万人时,北京湿地面积也由总面积15%降至2.93%,只有48000多公顷。这是本市最新调查结果,在调查时没有统计8公顷以下湿地。因为面积过小的湿地具有极大不稳定性,随时可能会消失。
郭耕表示,北京曾经是一个湿地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这从很多地名可以看出,比如海淀、洼里等。公开的数据显示,本市有大小河流200余条,大中小型水库84座,大小湖泊30余个。郭耕认为,湿地面积的减少对北京的气候具有不小的影响,因为它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生态系统,包括水、土地、动物、植物等等。“气温升高、干燥少雨、早晚温差加大与湿地减少不无关系。”
人为因素破坏湿地
在很长一段时间,湿地被认作是需要开发的荒地。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副院长张明祥认为,湿地不断缩减的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化过程对湿地的大量围垦。另外,因上游过度取水,兴修水库,严重超采地下水等,使得水资源无法满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需求,导致湿地演化成旱地。
湿地被破坏的另一个现象,就是城市化过程中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造成的污染。湿地污染不仅造成了水质恶化,影响其提供水资源的功能发挥,也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危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健康也造成不良影响。再有就是过度取水、调水、过度放牧、非法捕捞、挖砂、挖泥炭等活动仍然普遍存在。
保护湿地亟待立法
据张明祥透露,早在10年前,国家林业局便牵头组织专家完成了湿地保护条例的草案,但如今立法一事仍没有明显进展。这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因为其中牵涉了太多部门的利益。
张明祥举了一个例子,现在有的湿地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地,有的是重要的牧区,有的是渔业产区,一旦实施整体保护,便影响了很多部门的利益。张明祥建议,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颁布实施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湿地开发利用的方针、原则和行为规范。
郭耕告诉记者,北京已启动了恢复生态系统的城市总体规划,涉及了东有顺义汉石桥,西有海淀、永定河,北有延庆官厅、野鸭湖、南有大兴南海子等的多处湿地。
■记者手记
当湿地已成回忆
湿地缩减的过程存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昔日家门口的小河变成了柏油路,曾经绿柳环抱的池塘化作了高楼林立的住宅小区。当钢筋水泥阻断河流,填塞池塘之后,我们在城市森林里根据自己的记忆,挖掘人工池塘,注入中水来滋润干燥的空气。这是我们追求的现代化吗?这可能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历史证明,历次城市化的结果都在鲸吞着湿地,美国也已丧失了58%的湿地。
湿地大量消失的结果是生态系统的失衡,我们这几年已经领教了它的报复。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灾害越来越频繁,这也许是某种暗示和信号,让我们痛定思痛,悬崖勒马。保护湿地,改善、最起码不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许现在还不晚。晨报记者 王歧丰
7、中国多种国宝级动物濒临灭绝 珍稀性不输大熊猫
来源:半月谈网2011-5-9
http://politics.banyuetan.org/gsxs/ssgc/110509/39207.shtml
原题:中国需要更多的“国宝”效应
或许有人不知道,已经逝去的2010年被联合国定义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或许也有人不知道,除了因“国宝”效应而得益的大熊猫,中国还有许多濒临灭绝的物种,其珍稀性不亚于大熊猫。(《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3期)
国宝级动物在灭绝线上挣扎
北京大学生命学院教授潘文石,近10年来一直带领他的团队在广西崇左研究白头叶猴,他觉得这种数量稀少的动物,与他在上世纪80年代潜心研究的大熊猫一样,也有必要享受“国宝级待遇”。
潘文石还在研究中华白海豚,这个物种过去在广西北部湾、福建沿海一带较为常见,在海上见过它们的人们很难忘记那美丽灵动的身影。但随着经济开发活动的加剧,中华白海豚面临水体污染、过往船只的频繁干扰,它们无法在海洋中享受哪怕一天安宁的生活,其生长前景堪忧。
面临相同命运的还有长江中的白鳍豚和江豚。前者因其珍稀被称为“水中熊猫”,曾在6国科学家的大搜寻中“踪影全无”;后者仅存的两个种群,也在大坝筑起的生态分割中丧失了基因交换的机会。
海南长臂猿是世界上数量最少的人类近亲,其种群保护工作早已启动。然而,到2010年底,关注海南长臂猿的人发现,这个物种仍在20只数量上徘徊。由于栖息地日益缩小,保护着这个灵长类的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法杜绝枪杀、网捕、毒害等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由于栖息地破碎,海南长臂猿被分割为两个小群,基因的劣化之忧不容忽视。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专家组组长龙勇诚说,其实中国其他地方的灵长类也不乐观。像贵州的梵净山,是黔金丝猴的栖息地,当地却在大力开发旅游,甚至以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门票作抵押去修建穿山过岭的旅游公路,黔金丝猴将可能面临灭绝危险。
青海银监局纪委书记葛玉修自1995年拍到第一张普氏原羚的照片之后,就爱上了这种美丽的动物,并发誓要用全部的力量去保护它。葛玉修一直希望能够建立普氏原羚自然保护区,但直到今天仍未能如愿。
首页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尾页
8、鄱阳湖鱼类20年减36种 渔政部门吁“嘴下留情”
来源:中国网2011-05-09
http://news.china.com.cn/env/2011-05/09/content_22523443.htm
鄱阳湖鱼类20年减少36种
渔政部门提醒:禁渔期请“嘴下留情”
从3月20日12时起,鄱阳湖开始进入禁渔期,时间至6月20日12时;长江九江段的禁渔期为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然而,禁渔期间,在九江市的很多餐馆、酒店依然可吃到长江、鄱阳湖的野生鱼类。为此,7日,九江市渔政执法人员对长江和鄱阳湖禁渔期间非法捕捞情况进行了专项整治。
禁渔期仍有人在捕鱼
7日5时30分左右,渔政执法人员从长江九江大堤33号闸口出发,沿长江进入鄱阳湖,对禁渔情况进行检查。
8时左右,执法人员在鄱阳湖铁路桥附近发现了3艘渔船。经查,这3艘船正在捕虾,船上有几十张虾网,同时还有几十斤活虾和十多斤“黄丫头”等小鱼。执法人员当即依法对渔船进行了扣留,并将活虾与小鱼放归鄱阳湖。
随后,执法人员在蛤蟆石水域发现了几艘来自上饶的渔船;在湖叉里,执法人员销毁了一个“迷魂阵”渔网。
鄱阳湖20年减少36种鱼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正值鱼类产卵期,可鄱阳湖遭遇了60年来同期最低水位,这对鱼类繁殖非常不利。
一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渔业部门曾对鄱阳湖的鱼类进行了一次普查,当时鄱阳湖的鱼类共有158种。最近一次普查是在2008年,结果显示,鄱阳湖中的鱼类只有122种。不到20年,鱼类减少了36种,白鳍豚、鲥鱼、胭脂鱼等濒临灭绝,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的产量也越来越少。
据渔政执法人员分析,长江鄱阳湖鱼类之所以急剧减少,原因有多种。首先是长江鄱阳湖航运发展迅速,船只大幅增加使鱼类活动空间大大缩小;其次,水环境的污染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第三,随着捕鱼技术的改进,各种灭绝性非法捕捞方式屡禁不止,大大破坏了鱼类的食物链;第四,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切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致使一些洄游鱼类繁殖困难,濒临灭绝。
禁渔期请“嘴下留情”
为更好地保护长江和鄱阳湖的鱼类,今年禁渔期间,渔政执法人员除加大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还进一步加强对经营水生物的餐馆、酒店等的监管。执法人员提醒,禁渔期间,经营和食用长江鄱阳湖野生鱼类及国家和省级保护鱼类,都是违法的,希望广大市民在此期间“嘴下留情”。(信息日报曹诚平)
9、海久电池涉嫌隐瞒违法信息 环评后发生血铅事件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05月09日何天骄
http://env.people.com.cn/GB/14584415.html
“对于造成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发生的污染企业,将出‘重拳’,用‘重典’。在这样一份报告看来,海久电池基本符合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有关要求,并按规定予以公示。也就是说,如果在上市环保核查期间,海久公司员工未按照规定将铅尘衣物带回家的行为,公司未予以披露,将视为公司在上市环保核查技术报告刻意隐瞒。
“对于造成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发生的污染企业,将出‘重拳’,用‘重典’。”这是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今年2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后的一个讲话。此话犹言在耳,今年3月以来却又爆出“浙江德清血铅超标事件”。
这一事件还在继续发酵。据德清县政府相关负责人8日透露,目前国家环保部已开始对此次血铅超标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涉事的德清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久公司”)以及受铅中毒影响人员的相关情况。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发现,涉事者之一的海久公司,从2009年开始筹备上市工作,2009年3月完成股份制改造。2010年4月30日,海久电池通过浙江省环保厅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有关要求,并按规定予以公示。人们不禁要问:就是这样一家通过环保核查的公司,为何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就爆发血铅污染事件?该公司的上市环保核查技术报告是否涉嫌刻意隐瞒环境违法信息?
今年3月以来,浙江湖州德清县新市镇海久公司周边孟溪村多名儿童及成人血铅超标,其中多名儿童的检测报告单显示血铅浓度超过200微克/升,最高达720微克/升,专家称实为血铅中毒。4月29日,该厂已被停产调查。
当地宣传部门负责人告诉本报》,国家环保部联合当地环保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不日将公布结果。海久公司负责人赵国根向本报坦言,公司在防止铅污染方面存在失职,公司部分租住在附近村民家中的员工,将含有铅尘的衣物带回居民家中,这或是导致居民血铅超标的原因。
记者在浙江省环保厅网站查到一份关于海久公司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这份环评人为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为甲字第2003号、落款日期为2010年4月的环评报告书认为,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在严格执行本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污染物经处理后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在公众参与部分,报告书认为:所有调查对象(100%的团体、100%的个人)对周围环境现状认为较好或一般,无人认为周围环境现状不理想。
在这样一份报告看来,海久电池基本符合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有关要求,并按规定予以公示。该公司最终通过上市环保核查,并拟上市募集资金8000万元,用于建设新增年产60万只小型启动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项目和高新电池研发中心项目。
然而,通过环评不到一年,公司就涉嫌环保污染事件,并存在重大环境污染隐患。
根据国家环保部《上市环保核查程序及核查要求》规定,涉重金属排放的电池(包括含铅蓄电池)企业,需要进行上市前环保核查,并且提交上市环保核查技术报告,并指出,环保部在后续核查过程中,若发现技术报告中有遗漏环境违法信息问题,一律视为刻意隐瞒,并将对申请公司及技术单位作出严肃处理。
也就是说,如果在上市环保核查期间,海久公司员工未按照规定将铅尘衣物带回家的行为,公司未予以披露,将视为公司在上市环保核查技术报告刻意隐瞒。不过公司负责人表示不清楚公司员工何时出现违规操作行为,有关结果尚待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后公布。
一位法律专家告诉记者,即便上市环保核查通过,公司当时的确符合环保核查标准,之后公司仍然可能出现环保问题,因为环保部门无法对公司时刻监督,为控制此类企业,监管部门只能通过抽查以及加大处罚力度来控制违规行为。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重有色金属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含铅蓄电池业,必须按要求建立特征污染物日监测制度,每月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安装重金属污染物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而公司存在员工违规行为却没有被及时发现。
同时,按照国家环保部《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准确、及时、完整地向公众披露环境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海久公司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并未及时披露以及信息披露重大遗漏。
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发行人不得在最近36个月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也就是说,一旦有关部门认定责任属于海久公司,该公司可能36个月内无法启动上市。
10、央视曝光瘦肉精产销链条 销售者下线遍布16省市
来源:北京晨报2011年05月09日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1_05/09/6256130_0.shtml
“瘦肉精”事件曝光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日前,湖南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制售“瘦肉精”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000多万元,涉及16个省市。昨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食品安全追踪:湖南破获特大瘦肉精制售案案发 生猪检出瘦肉精
2010年6月,湖南省隆回县畜牧部门对一位养猪户贩运的生猪做常规检测,发现尿样瘦肉精莱克多巴胺呈阳性。当地畜牧部门生猪饲养户所用的饲料检测后发现,12个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据湖南邵阳市公安局局长李晓葵介绍,添加了莱克多巴胺添加剂的猪肉,人食用后会出现作呕、腹泻症状,尤其有心脏病的病人面临生命危险。
湖南警方立刻成立专案组,很快抓获了在隆回县和邵阳市销售添加了“莱克多巴胺”的4名饲料经销商。经审讯,警方获得了瘦肉精饲料的来源——江西省南昌县小蓝经济工业开发区的一个公司,饲料加工厂的负责人名叫曹宗盛,掌握了这个工厂“晚上九点后开始生产”生产规律,警方在当年7月端掉了这个秘密工厂。
抓捕 源头供应商落网
据曹宗盛等人交待,他们生产的添加了莱克多巴胺的饲料,不仅销到湖南,还销到江苏、浙江、湖北、陕西、广东、海南等全国十多个省市。然而,曹宗盛被抓获后,他的上线“沈叶冬” 切断了原来和曹宗盛联系的所有渠道,从警方的视线中消失了。办案人员历经周折,今年3月4日才在湖北将其抓获,原来“沈叶冬”的真名叫罗凡。
据罗凡供述,他在全国16个省市都有下线。他经销的莱克多巴胺主要由两个上线——陈秋良和天津的“张姐”提供。此后,专案组民警辗转多个城市,在今年3月22日将陈秋良抓获,并在当晚查封他位于浙江奉化的加工窝点。3月23日,专案组赶到江西九江,将陈秋良刚搬迁至此的生产线查封,当场扣押半成品420公斤,原材料510公斤。
4月1日,警方在江苏常州一个隐蔽仓库内,查获大量的莱克多巴胺成品。
4月9日,在常州另一个仓库内,查获莱克多巴胺成品560公斤。
4月9日夜,在无锡查获大量商标、包装物等物品。
在公安部统一协调指挥下,各地公安重拳出击,一批非法从事瘦肉精生产、销售的犯罪嫌疑人纷纷落网。
揭秘 1人有20多个假身份证
湖南警方最终铲断这个瘦肉精产销链。在进一步调查中,执法部门发现瘦肉精产销链有两个特点,一是产销链条处于严格保密状态,另一个是非法生产和销售瘦肉精收益巨大。
为了更好地隐藏非法销售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的事实,案件核心人物之一罗凡可谓费尽心机。在与上线和下线联系时,罗凡利用20多个假身份证,以至于不少跟他合作了多年的生意伙伴,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此外,专案组的办案人员还在罗凡的住处查获了银行卡27张,网银U盾11个,手机卡30张,以及作案用的手机8台。在整个瘦肉精的非法交易过程中,罗凡一般不和对方见面,而是通过互联网完成交易。即使这样,罗凡也还是经常变换发货地点,国内快递公司几乎都被他用过一遍。(晨报记者 张璐 据《每周质量报告》整理)
瘦肉精产销利益链
生产商
成本每公斤1000元,售价为每公斤1200元左右。
经销商
购进瘦肉精后,以每公斤2200元左右卖给饲料加工商。
加工商
每吨猪饲料中加入20克左右瘦肉精,一个加工厂一个月可生产1吨这样的饲料。
11、近九成食品含添加剂 成人一天约食用八九十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05月09日王君平
http://env.people.com.cn/GB/14580446.html
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本身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等,已成为当前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三大顽疾
食品添加剂,可以不加吗?
每个成人一天大概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本意是让食品更安全,改善品质,延长保存期;非食用添加物质不属于添加剂
泡菜里有着色剂,果冻里有防腐剂;一支雪糕含16种食品添加剂,一袋方便面中有14种……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剂,而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不管是直接添加,还是间接添加,每个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
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我国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如生产面包使用碘酸钾等面团改良剂;生产饼干加入膨松剂亚硫酸或焦亚硫酸钠;方便面中添加防腐剂和抗氧化剂;肉制品生产中的发色剂亚硝酸盐;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等。
“不清不楚一滴香,清水变高汤”,“不用熬,白水也能添成辣椒油”,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中国疾控中心食品与营养所副研究员张柬波说,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使用目的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防腐和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
很多情况下,没有食品添加剂会让食品更不安全。张柬波说,如果把防腐剂取消,还有多少东西可以在货架上保存?方便面保存不了两天就会变质,果冻就没法吃了。
4月23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已发现的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物质名单,其中包括47种可能在食物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张柬波说,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和个人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将向食品中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如孔雀石绿、苏丹红等都称为添加剂,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赵霖教授分析说,因追求商业利益,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相当严重。甚至有某些企业非法使用非食用化学添加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就是明证。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认识需要过程——
目前合法食品添加剂经过安全性评价,过量使用会造成不可逆转伤害;不明“添加剂”危害更大
5月1日起,卫生部明令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面粉增白剂的争议到停止使用的过程,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张柬波说,目前,国内外均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以及发达国家的管理措施基本一致,有一套完善的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和安全性评价制度。列入我国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并经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会严格审查,公开向社会及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确保其技术必要性和安全性。
但已经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如果过量使用,也会对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以最常见的添加剂亚硝酸铵为例,亚硝酸铵是经常用于肉制品生产的添加剂,进入人体后,只要与胺结合,就可能成为亚硝酸胺。如果超量使用,可能引起致癌等后果。
专家介绍说,以美国为例,一种食品添加剂在被批准使用后,隔若干年后,其安全性会被重新评价和公布。假如在1947年和1977年间经常吃美国牛肉,就会接触到高水平的性激素——二乙基固醇,它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美国应用的历史长达30年。几十年以后,二乙基固醇已经被证实确有致癌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因此明确禁用该物质。
赵霖认为,食品添加剂是人类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异物”,对人体是否有害,需要数年、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长期跟踪观察,尤其是多种添加剂在人体内的作用,更需大量深入研究和毒性试验。大量研究表明,当前许多不明原因的现代病都与化学食品添加剂有关。
比过量使用合法食品添加剂更有害的是,目前在食品中使用的一些添加剂,并没有经过安全性评价,仅是实验室研究出的“毒理不明”的化学产品。以盐酸克伦特罗为代表的“瘦肉精”就是例子,“瘦肉精”实为“害人精”。
食品添加剂科学、合理应用很复杂——
可添加可不添加的不添加,不得不添加的也要尽量少添加
目前,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本身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等,是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三大主要问题。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吴景明分析认为:法律、法规滞后,现有法律法规不能涵盖整条食品链;部门职责不清,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分段管理模式,涉及到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10多个部门;检测标准滞后不全,国外技术标准的修改周期一般是3到5年,我国有多项属于“服役”超过10年。这是造成食品添加剂顽疾未解的重要原因。
张柬波说,以往,面包中会加入面团改良剂、膨松剂、保湿剂等许多化学添加剂,但有些德国人现在要吃没有化学添加剂的“祖母的面包”。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欧盟规定,在食品标签上必须按成分、重量的顺序列出所有成分,并不得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属性产生误解。
赵霖提出,食品中化学添加剂的科学、合理应用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也是良心工程。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多用“减法”,可添加可不添加的不添加,不得不添加的也要尽量少添加。食品添加剂行业应该从发展化学品为主转向以天然品为主,走生态经济之路。
新增加食品添加剂品种,应举行消费者听证制度。吴景明认为,往饭碗里加什么,消费者应有充分的知情权,建议建立公开透明的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同时建立责任倒追究机制。如果食品安全领域因食品添加剂出现安全事故,应该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针对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中的添加物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谯仕彦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抗生素禁入饲料很迫切
饲料添加剂满足动物营养需求,提高动物健康水平
记者:什么样的物质可以添加到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中?
谯仕彦:饲料是畜禽水产养殖的重要投入品,占养殖成本的60%—80%。跟人一样,动物的生长需要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仅要求这些营养物质要有合适的数量,而且要求有合适的比例。
只有将一些营养物质以添加剂的形式加入到饲料中,才能满足动物的需求,才能配制一个营养平衡的饲料。这就出现了饲料添加剂。我国农业部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有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酶制剂、饲用微生物等13类。国外也是这种情况。动物饮水中添加的物质主要是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中草药,以及维生素,主要目的是保健和防病治病。
概括起来,动物饲料,包括动物饮水中使用添加剂的目的,一是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二是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效率、节省粮食,比如酶制剂;三是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比如微生物添加剂;四是改善饲料本身的质量,比如防霉剂等。
饲料添加剂须适量,其中抗生素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记者:这些添加剂会有什么副作用?谯仕彦:在动物营养学上,动物饲料中添加的物质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在营养性添加剂中,铜、锌等微量元素的过量添加可能会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平衡失调的问题,我国农业部已规定了饲料微量元素添加的限量。动物和人一样,所有可食用的物质都有数量的关系。比如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缺乏会生病,但多了会中毒。我国很多地区都是缺硒的,所以硒是动物饲料中必须添加的物质,而我国对饲料中硒的添加剂量有严格的规定。
非营养性添加剂种类比较多,包括酶制剂、饲用微生物、抗生素(药物添加剂)等改善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的添加剂,饲料调味剂、黏结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改善饲料品质的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中,与人的健康比较密切的是抗生素,过量添加可能会导致药物残留,还可能将细菌耐药基因转移给人的非耐药菌株,这也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对饲用抗生素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全面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还需要时间。
记者:饲料中为什么要添加抗生素?
谯仕彦: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通常指在饲料中添加的用于促进动物生长的抗生素。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能促进动物生长这一现象是美国科学家在1945年发现的,后来,抗生素在全世界就逐渐地广泛用在饲料中。在学术上,我们将用在饲料中的抗生素称为“饲用抗生素”。后来,由于发现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就是某种细菌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产生了抗性,比如超级细菌就是对抗生素耐药性很强的细菌)的产生有关系,所以欧盟从2006年、日本从2008年开始禁止所有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一些国家,像美国限制某些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我国农业部目前允许在饲料中使用的抗生素药物添加剂有24种。
近年来众多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为非法添加物所致
记者:非法添加物为何被滥用?
谯仕彦:动物产品的生产要经过品种选育、养殖场建设、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运输和屠宰加工等许多环节。实际上,我国对于可添加的物质,都有比较严格的量的规定。目前被滥用并带来极大危害的实际上是非法添加物。比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瘦肉精类物质,三聚氰胺等都属于非法添加物。
非法添加物被滥用归结起来是为追求经济利益,我认为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第一,我国从事养殖业的包括农民千家万户的养殖、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目前,农户和小型企业是猪、奶牛和肉牛的养殖主体,产量占70%以上,而非法添加物的兜售者又无孔不入,这给安全监管造成了很大难度;第二,我国的养殖业是个非常脆弱的产业,饲料原料、运输成本不断上升,市场价格波动很大;第三,活畜禽的收购和销售中间环节很多,有些非法添加剂是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第四,养殖领域从业人员素质急需提高;第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一些大型企业相继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是这一点的突出体现。但消费者要识别这些添加物是比较难的,要识别这些,需要具有营养学方面的知识。
彻底解决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必须多方面入手
记者:如何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
谯仕彦: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实际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数量安全是指供需平衡。质量安全方面,我国对饲料和动物饮水中添加物的检测技术也加强了研究。要想彻底解决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除了强化安全监督外,提高从业人员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建立科学的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宏观调控机制,加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开发饲用抗生素替代产品和技术,减少养殖成本,才能保障我国畜禽水产品的有效安全供给。
12、人民日报:食品安全事件为何多发
来源: 人民日报2011年05月0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5/09/c_121392943.htm
瘦肉精、毒豆芽、染色馒头……食品安全问题接连被媒体曝光,老百姓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对老百姓而言是天大的事,也是最基本的需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可为什么食品安全事件仍然此起彼伏?
目前,我国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23万家,小作坊、小摊贩更是难以计数,而且这个数量还会继续增长。另外,由于准入门槛低等原因,食品企业规模小、分布散,自身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较低,维护质量安全的自觉性总体上讲也还不够高,甚至还有生产经营者为谋取暴利故意违法违规。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盯人的监管方式显然力不从心,保障食品质量安全长期稳定可靠,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法治。
但是,目前的法网织得还不够严密,还有空子可以钻。比如,法律规定乳制品生产环节委托检验由企业自行送样检测,这就给了不法企业在样品上动手脚骗取合格报告的机会。又如,毒豆芽之所以可以“疯长”6年之久,就是因为对豆芽这类农产品初加工品,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应由农业部门还是质检部门负责监管,导致监管存在盲区。
有些法律规定虽然已经很严密了,但却由于执法不够严格,并没能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比如,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出于税收、人情、社会影响等种种考虑,还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在个别县乡,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竟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排斥甚至干扰;有的地方政府部门甚至还为企业隐瞒食品安全隐患的情况,认为只要企业进行了整改,就不需要对其进行惩处,更不需要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而且会让被保护的企业有恃无恐、恣意妄为,同时还会让守法企业感到吃亏,甚至引发对违法行为的效仿。
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原因的确很多,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容忍它存在的理由。市场秩序要靠法制来建立,所以,完善法制、加强监管和执法虽然是老话,却也是当务之急。只有让法律法规具有足够的威严,才能震慑住作奸犯科的人,才能给消费者信心。
还有,纵观这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社会监督力量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和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都是消费者通过媒体揭露出来的。可见,我们在编制法制之网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舆论之网的作用,让社会监督成为食品安全体系中最积极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佑 想)
13、北极气候变暖极有可能改变生态系统
来源:人民网环保 2011年05月0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4581983.html
由于北极气候变暖,大量永冻土带融化,流入海洋。自2000年以来,数十名科学家便对大约6.2万英里(约合10万公里)——占整个北极海岸线的25%左右——北极海岸线进行研究。新研究发现,北极部分地区的永久冻结带每年遭侵蚀的程度最多达到100英尺(约合30米)。拉普帖夫海、东西伯利亚和波弗特海沿岸的永冻土带遭侵蚀情况最为严重。
德国波茨坦阿尔弗雷德·瓦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地貌学家休斯·兰特乌特表示,永冻土海岸长大约24.9万英里(约合40万公里),占地球海岸的三分之一左右。自上一个冰河时代以来,周围数公里的海冰让很多永冻土海岸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但在温度不断升高的北极,冰覆盖量不断减少。兰特乌特说:“这些海岸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受到海冰的保护,如果海冰覆盖量减少,遭侵蚀程度将更为严重。”
海岸遭侵蚀不仅意味着陆地遭受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他指出水生环境可能因富含营养物的沿岸沉积物流入海洋发生改变。“近岸水域的氮和磷等营养物不断增多可能影响食物链的第一环,例如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它们以这些营养物为食。食物链中体型最大的动物也最终遭受影响。”兰特乌特表示很难预测这些变化。(据美国国家地理)
14、马洪波:“协议保护”能否拯救三江源?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5-09黄婷婷
http://www.cenews.com.cn/xwzx/dh/201105/t20110508_702072.html
“协议保护”是通过协议的方式,将土地附属资源的保护权作为一种与经营权类似的权利移交给承诺保护的一方,从而确定资源所有者和保护者之间责、权、利的生态保护方式。“协议保护”在强化广大农牧民群众主体地位、培养参与式管理的新理念、发挥本土文化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建立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和谁对话?
马洪波,1967年8月生,汉族,经济学博士,现任青海省委党校教育长、教授,青海省特邀政策研究员,青海省政协十届委员会特邀委员。长期从事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向的教学科研和政策咨询工作,主持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三江源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研究》,主持完成2008年度青海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青海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研究》。
为什么对话?
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生态地位极其重要。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公众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给予了极大关注,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任务艰巨。在玉树地震一周年之际,“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平衡发展暨玉树灾后重建实践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马洪波等人提出要进一步实施“协议保护”机制。我们想知道,“协议保护”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机制?为什么在三江源地区要引入这样一种机制?对其他地区生态保护有何启示?
对话人 马洪波 青海省委党校教育长经济学博士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黄婷婷
点击一
焦点关注 “协议保护”机制的概念及背景
关键思路 通过协议的方式确定资源所有者和保护者之间责、权、利
记者:“协议保护”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马洪波:“协议保护”(Conservation StewardProgramCSP)最早是国际组织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在南美洲实施的一种生态保护模式,2006年9月首次被引入三江源地区。这是一种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协议的方式,将土地附属资源的保护权作为一种与经营权类似的权利移交给承诺保护的一方,从而确定资源所有者和保护者之间责、权、利的生态保护方式。这一协议签署方分别为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国际(CI)、三江源生态保护协会和玉树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措池村村委会,协议实施一期为两年,总投资30万元。由于长期从事三江源生态研究,2008年12月,我受邀前往措池村进行评估。
记者:三江源地区为何要引入“协议保护”机制?
马洪波:目前在很多国家,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式就是建立各类保护区。然而,这种由政府主导的生态保护模式集资源所有权与保护权于一身,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凸显出一些问题:一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缺少保护性资金。由于受地方财力的限制,保护区生态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投入,其他资金来源渠道少,而中央财政的投资大都以生态建设为主,很少单列生态保护资金。二是投资缺乏长期性。保护区建设以项目或工程实施的方式,不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而且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和农牧民群众的行为短期化。三是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特别是在三江源这样地广人稀的地方,离开了公众的积极参与,仅靠政府单方面的力量来保护显然不能对广袤的保护区域实行有效保护。四是保护区分布的地域不尽合理。如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区域划分中主要是按照林区的范围进行,而对草场、草甸、湿地和湖泊等生态类型考虑不够,使得一些涵养功能强的区域反而没有划入保护区的范围。五是保护工作与保护区内社区的发展脱节。社区理应是生态保护的主体,但在这些年的实践中出现了对社区的传统利益和保护愿望重视不够的现象。
另一方面,三江源地区存在社区基础。牧民不但天然具有保护生态的意识,而且组织程度比较高。早在2002年,措池村就自发成立了生态保护小组,其主要工作是记录当地见到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制止外来人员盗猎野生动物。2004年12月,措池村成立了“野牦牛守望者”协会,村民开始进行野生动物监测。同时,当地的寺院然仓寺也积极加入到保护宣传中,增强了当地人的保护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三江源地区引入了“协议保护”机制。
记者: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协议保护”是否是对生态补偿机制的一种探索?
马洪波:我认为生态补偿机制涉及3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钱从什么地方来,二是钱到什么地方去,三是如何管理这笔钱。但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往往人们更加关注要钱,事实上,钱花在什么地方、如何管理好钱是更重要的,这就需要进行制度上的建设和创新。“协议保护”机制就是这样一种制度上的创新。与传统生态保护模式相比,“协议保护”有以下特点:一是“协议保护”把当地的牧民看成是生态保护主体,尊重与充分发挥草原文化对保护的积极作用。二是“协议保护”基于机制与文化建设,希望建立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三是“协议保护”是由管理局、国际组织、科学家与当地牧民共同参与的多家合作的保护模式,而不是由政府全部包揽。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协议保护”机制如何实施
关键思路 进行选点和可行性分析,签署保护协议,第三方评估
记者:目前,三江源有哪些地区实施了“协议保护”机制?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马洪波:目前,三江源“协议保护”地主要有玉树州曲麻莱县措池村和治多县君曲村,其中措池村已完成了一期协议,正在实施二期,君曲村一期协议即将完成。今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计划在果洛州玛沁县阴柯河村和玉树州曲麻莱县多秀村再进行试点。
记者:“协议保护”机制是如何实施的?能否举一个例子说明?
马洪波:以措池村为例,开展“协议保护”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是进行选点和可行性分析。二是签署保护协议。协议规定,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组织专家对协议保护地进行保护规划、对协议保护地的保护成果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有义务为措池村村委会提供能力建设、政策支持、技术指导等帮助,并提供每年2万元的奖金;措池村村委会按照保护规划对协议保护地进行保护,制止任何外来的采矿、挖砂、盗猎、越界放牧等活动,并对协议保护地进行定期监测、巡护,做好监测记录。三是授权社区。协议保护的关键是将资源保护权授予愿意进行保护的一方,如当地社区、民间组织,甚至企业等社会力量。通过协议三江源保护区管理局将措池村范围内2440平方公里区域的资源保护权授予措池村村委会。四是组织实施。保护协议签署以后,邀请有关专家到实地进行考察和指导。通过科学家、牧民和当地民间环保组织共同讨论乡村生态监测内容和方法,逐渐形成适于当地牧民的生态环境监测方案。五是进行第三方评估。在协议实施一年及两年期结束时,由三江源保护区管理局组织第三方专家对措池村的保护成效进行两次评估。生物多样性专家主要评估的是监测工作的计划执行情况、监测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以及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科学性等;社会经济专家则采取入户访谈的形式,主要涉及协议保护项目给社区经济带来的变化以及针对协议保护项目的建议等。六是建立激励机制。在第三方评估通过后,保护区管理局为措池村发放每年两万元的保护成效奖金以支持小学建设、改善医疗条件、开展生态文化活动。
记者:作为措池村“协议保护”评估组成员,您认为“协议保护”效果如何?
马洪波:虽然在措池村评估的时间很短,但是“协议保护”模式让我眼前一亮。措池村协议保护地项目通过两年实施,生态环境和社区经济社会建设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生态保护意识得到加强。环境变得整洁了,野生动物没有以前那样怕人了,有时还会看到成群的藏野驴、藏羚羊从不远处经过,人与自然恢复了和谐的关系。二是社区各项建设取得了进展。从硬件看,村委会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改善。从软件看,通过举办村民大会、培训、生态文化节等活动,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协议保护”机制进一步实施存在哪些障碍
关键思路 在资金、人员、法律等方面存在障碍
记者:要进一步实施“协议保护”机制,存在哪些方面的障碍?
马洪波:一是资金障碍。民间环保组织、基金会虽然有一定的资金,但是不可能长期提供资金。这些组织的本意只是做一种示范。最终要形成长效机制还是需要政府推动。政府可以投入资金设立公益岗位,购买生态服务。除了政府支持之外,还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获得资金,比如黄南州泽库县就开展了草原碳汇试点工作。另外,还可以吸收更多民间组织和企业的资金到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中来。
二是人员制约。从经济学角度看,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在远离城市的地区,可能很多牧民愿意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来。但是在离城市较近地区的人们,如果发现出去打工比生态保护工作更赚钱,可能就有很多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我们的考察发现,在青海湖附近的协议保护试点,生态保护成效就不如山区好,这也是制约协议保护机制实施的因素。
三是法律冲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按照这一规定,三江源地区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然而“协议保护”机制与这一规定是矛盾的,因为其不需要牧民搬出草原。因此,如何通过变通的方式解决这一法律冲突,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点击四
焦点关注 “协议保护”机制带来哪些启示
关键思路 强化广大农牧民群众主体地位,培育参与式管理理念,发挥本土文化的积极作用,建立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
记者:三江源地区实施的“协议保护”机制给其他地区生态保护工作带来哪些启示?是否可以研究推广?
马洪波: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生态保护状况也不同,从目前情况来看,把三江源地区几个村的实践经验整理成样本向其他地区推广,还需要进一步斟酌。但从当前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强化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三江源生态保护不但会使江河中下游地区受益,而且会造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广大农牧民群众,他们才是三江源生态保护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和最有积极性的保护者。政府主导型保护模式由于对社区居民的传统权益和保护愿望重视不够,使社区居民有可能游离于生态保护之外,变成生态保护的“旁观者”甚至“破坏者”。可以说,政府的政策支持或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主要是发挥好“催化剂”的作用,要让广大群众成为生态保护的有效主体。
第二,培育参与式管理的新理念。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不应只是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事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当地政府和社区群众的参与对保护区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协议保护”倡导的参与式管理,使社区群众由被动接受政府指导变为主动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构建保护区管理机构、当地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解决保护区内社区农牧民在生态保护和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发挥本土文化的积极作用。《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第22条原则指出:“本地人和他们的社团及其他地方社团,由于他们的知识和传统习惯,在环境管理和发展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国应承认并适当地支持他们的特性、文化和利益,并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参加实现持续发展的活动。”长期以来,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形成了敬畏自然、珍惜一切生命的生态伦理价值观,这种观念本身就与现代生态伦理价值观有一定的共同之处,是三江源生态保护的重要精神资源,应积极进行挖掘和弘扬。比如,以往我们保护水源往往是运用法律或者道德的力量,但结古镇甘达村却运用宗教的力量,在水源地埋一个宝瓶,告诫村民不要在附近扔垃圾,珍惜水资源。在其他地区进行生态保护时,也要注意发挥本土文化的积极作用。
第四,建立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一是政府引导与社区主导相结合。以往的生态保护模式往往是政府主导,成本很高,而且持续性较弱,可以运用政府引导与社区主导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社区主体的积极作用。二是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通过碳汇交易、生态旅游等方式来获得资金,再通过购买NGO生态服务、设立生态公益岗位等方式使用资金,充分探索并利用市场化手段。
15、于长青:中国式造林,得不偿失?
来源:南方周末2011-05-05 袁端端 孟登科
http://www.infzm.com/content/58905
于长青:清华大学生态保护研究中心前主任
森林覆盖率增加,植树造林保存率增加,生态却持续恶化,原因何在?
2011年3月,在北京的一个讲座上,清华大学教授于长青无意中揭开了我国植树造林的盖子。
他向听众提出一连串问题:为什么森林覆盖率增加了这么多,生态环境却持续恶化?为什么我国造林面积持续高速增长,但造林保存率只有22.6%?植树造林,如此劳民伤财,到底值不值?国务院有关专家、政府部门是不是考虑过?
5月3日,于长青已经辞去清华的教职,转任内蒙古荒漠与草原研究所负责人,他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回答了他提出的问题。
南方周末:为什么森林不断增加,生态却不断恶化?
于长青:首先,统计数字就有很大水分。
根据1987年出版的中国林业年鉴,全国宜于乔木林生长而又可用于发展林业的面积仅为2.53亿公顷,也就是说,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所有“各种可能形成森林”的面积(包括天然林)只有253万平方公里,这些面积如果全部成为森林,则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才可以达到26.3%。
而根据国家林业局编的《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截至2009年,我国累计造林面积达268万平方公里,造林面积远超过253万平方公里的“所有可能形成森林的面积”,再除去其中约120万平方公里的天然林,这意味着我国除天然林外在这“所有可能形成森林的面积”范围内已经造了两遍林!
其次,植树造林不但不能保护生态,反而是破坏生态。
拿南方来说,植一棵树要“抚育”5年,要把它周围的天然灌木和草都拔掉,防止它阻碍小树生长,还需要经常拔,因为灌木和草长得很快。但周围天然的植被都没有了,生物多样性被破坏了,这样的森林被称为“森林荒漠”。
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就不应该植树造林。实际上,干旱区草原大部分植被是“木质化”的,长不高,就只有二三十公分。当地很缺水,但种树就必须浇水,而且在干旱地区种树需要浇大量的水,即使是胡杨也必须生长在有水的地方特别是河流两岸,这就使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对地表原生植被破坏非常严重,造成更大范围的荒漠化。靠造林保水不但是不可能的,还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森林恢复非常非常难,很少可以再恢复。现在造林就像魔咒一样套在中国人头上。有些地方造“示范林”,示范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一小块林,结果是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
一位哈萨克牧民跟我说:“你们见到没树、没庄稼、没房子的地方,都叫荒地,都要开垦或种树,可在我们看来,那都是我们的草场啊!”我们为什么喜欢跟“荒山荒地”较劲、非要“消灭荒山荒地”甚至还要“誓把沙漠变绿洲”呢?
我参与过WWF的“保护大熊猫”项目,说是保护大熊猫,实际重点是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森林,我在WWF工作了7年,整天在森林里,也还没见过一次大熊猫,后来发现植树造林的森林即使全部树活下来,大熊猫也无法生存,因为整个生态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被破坏了。
南方周末:林业面积有猫腻?
于长青:最大的“猫腻”在于,进入本世纪以来林业部门把大面积的干旱区草原划为国家公益林或“三北”防护林,并实施围封禁牧,问题是这大片的变成“天然林”甚至是“国家重点公益林”的草原大部分只不过是高度仅有20-30公分的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的荒漠植被,并没有一棵树。被禁牧的牧民望着世世代代放牧的草场,疑惑地问我:我的草场怎么一下子成了森林了呢?树在哪儿?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呼德呼都格嘎查1729平方公里草场(都已承包给牧民并颁发了草原证)按林业部门的规划,2005年底一下子全部变为国家公益林实施围封禁牧。阿拉善右旗90%以上是沙漠,但有近一半的面积被上级林业部门划为国家重点公益林实施围封禁牧。这种变荒漠草原为森林的问题并不是阿拉善右旗的个别现象——阿拉善右旗只是在认真地执行国家公益林政策——而是从阿拉善到整个内蒙古、再到新疆甘肃等全国所有干旱区草原牧区的普遍现象。
还有“万亩林”,全国有很多万亩林项目。但在荒漠造林,你不浇水,树肯定会死,我去过一个,项目一完成,造林的人撤了,林就全都死了。我去过全国那么多的地方,还没见到过哪个地方造林是好的,好点的只有零星的示范性片区。
干旱区的植被一般都是木质化植被,像珍珠和红砂,植被只一二十公分,都是光秃秃的草原,没一棵树,我都有照片,但我国把这些都划为森林了。没有树何成林?没一个国家是像我们这么做的。
南方周末:国外的植树造林是否有经验可循?
于长青:植树造林在我们国家是一个政治口号,我国的林业部门是资源垄断机构,植树造林可以从国家获取巨大财政支持和项目资金,同时还是巨大的政绩,森林的管理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是最大受益者,森林是林业局管,植树造林也是林业局,项目、钱也给林业局,评估植树造林还是林业局,这是在哪个国家都没有的。
但植树造林每年花了多少钱我都不心疼,我心疼的是水,植树造林浪费多少水啊!
国外只有植树,根本没造林这个说法,很多国家森林状况比我们好多了,不需要造林,而且森林是没法造出来的。在欧洲一些地方,人工保护的森林叫“恢复林”,是用生态恢复学的方法让整个生态变好,是人为辅助它慢慢恢复,增加物种多样性,而不是通过直接的造林。
16、中国环保NGO争议中快速发展面临注册无门窘境
来源: 法制日报2011-05-08
http://www.qh.xinhuanet.com/2011-05/08/content_22708431.htm
眼下,在国内,环保NGO组织也就是环保社会组织是各类社会组织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而备受关注。但因存在注册无门、资金使用状况不透明等问题,环保NGO组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饱受诟病。
关于环保NGO组织的发展,环境保护部在今年出台《关于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里,环保部提出,将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改善环保社会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
注册无门沦为“非法组织”
没有合法身份一直是困扰环保NGO组织的一个大问题。
据中华环保联会发布的《中国环保NGO蓝皮书》,截止到2008年10月,全国共有环保民间组织3539家,其中由政府发起成立的环保组织1309家,学校社团组织1382家,草根的环保组织有508家,国际环保组织驻中国的机构有90家。
事实上,这些环保NGO组织绝大多数都面临注册难的问题。中华环保联合会曾对2768家环保NGO组织身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768家环保NGO组织中,在各级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率仅为23.3%。据清华大学专门从事中国NGO研究的邓国胜教授调查,52%的环保NGO提出,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希望降低登记注册门槛。
而此前,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曾发布“NGO(非政府的民间组织)以法律手段推动环境治理调研报告”。这份报告认为,目前,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大概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这种民间组织大多具有政府背景,且有合法的法律地位;另一种则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人们习惯将其称之为“草根”NGO。
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目前,“草根”NGO很难取得合法的身份。其中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实行的双重审批制度。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在登记注册的时候,既需要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批,也需要行政主管单位的审批,这就是所谓的双重审批制度。而这种双重审批制度是导致民间环保组织“注册无门”的根本原因,并最终导致“草根”民间环保组织处于非法状态。
中心有关负责人认为,合法地位的缺失是民间环保组织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环境治理所面临的挑战之一。由于不具备合法的地位,导致民间环保组织组织制度不健全,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治理中作用的发挥。
环保NGO组织的经费何来
在人民网近期召开的“新形势下公众如何参与环保”论坛上,参会的环保NGO组织被问到了“钱是哪来的”问题。其中包括,怎么申请项目?怎么样用这些钱?用到什么地方去?等等。
与钱有关的问题可以说是触动了环保NGO组织最敏感的神经。
“资金问题是最敏感的问题。”据一位媒体记者透露,在她采访的所有环保NGO组织中,没有一个组织能够完完全全地、非常透明地回答“钱”的问题。其在网上公布的数据也不都是真实的。
这位媒体人士认为,不愿意公开资金问题是环保NGO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导致的。
“有的NGO组织,他们在网页上能公布自己的账,包括收入的情况和支出的情况,但是这些账都是事先做好的。”这位媒体人士说,有些内容是不会公开的。不公开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大多数NGO组织都接受过国外的资金。
这位媒体人士说,她调查过40家环保NGO组织,都遇到类似的问题。她认为,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环保NGO组织不会不愿意公开“钱”的问题。
由此,也引发了一种质疑声音:谁来监管环保NGO组织的资金使用?据一位环保NGO组织的从业人员透露,目前是没有人来监管。“当然民间组织也不会跟政府说,我这儿有一笔钱,你来帮我看看是不是正当的?”这位人士说,通常环保NGO也不敢这样做。
专家称NGO生存状况需改善
“很多资金是带着要求来的,必须专项使用,不允许买硬件,不允许买办公用品。”据环保NGO从业者透露,一些环保NGO组织特别是地方上的环保NGO组织即使得到国外的一些资金,但大多也都面临着生存困境。
据他介绍,特别是刚刚成立一两年的环保NGO组织,很多连基本的硬件都没有,比如办公场所、电脑,环保NGO组织人员的工资等等。
这位从业人员透露,为解决这些问题,有些环保NGO组织不得不在外援定向资金里扣出一部分。“如果说这是造假,也实在是一种无奈。”这位环保NGO从业者说,把这些定向资金挪用别的开销,并不是个别现象。
“给我们找点票吧。”这位环保NGO从业者说,环保NGO组织的很多开销,包括人员工资,一定要写成成本,有的时候还要把它转化成差旅费,“本来是工资或者是其他的劳务费用,但是要转化成其他的费用,所以,要不停地找很多不同的票往里面添。”这位人员透露,直到现在,一些环保NGO组织仍在采用这样的做法。
“那不是假发票,是真的假发票,确实不是真实发生的费用,但是它一定是真的发票。”这位环保NGO从业者说。
面对环保NGO从业人员的坦陈,邓国胜用“爆炸性的新闻”来形容他的感觉。
“NGO的人勇敢地站出来说真话,说为什么做假账,因为我们被逼做假账。”邓国胜说,至少有3个方面都充当了“逼迫者”,一个是资助方,一个是捐助者,一个是税务部门。
邓国胜认为,应该让资助方认识到NGO,特别是草根NGO,他们需要生存和发展,他们需要有人工的费用,需要有硬件的设备,需要有办公场所和费用等等。邓国胜建议,资助者在资助环保NGO开展活动时,也要给予一定的、适当的比例资金用于管理费。
环保部提出NGO需要培育
据有关部门透露,仅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国家每年向中国NGO组织投入的资金多达6.5亿美金(其中包括以基金会的名义进来的资金),而且还在逐年加大。
“我们的目光不能全放到国际上去。因为现在国际上对中国的援助越来越少,更多的援助会给非洲、南亚这些地区的国家。”一名环保NGO从业人员说,草根环保组织应该学会向朋友、企业筹措资金。
邓国胜则建议,环保NGO组织应该更多地通过向政府部门购买服务来解决部分生存问题。
据邓国胜介绍,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里,对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也是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十一五’规划,关于社会组织就是一段话,‘十二五’规划是整个一章。”邓国胜说,从中也可以看到,政府对未来发挥社会组织在环境保护、各个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视。
就环境保护部出台的指导意见,邓国胜表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各职能部门中出台的第一部关于培育环保NGO组织的政府文件。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改善环保社会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其中包括,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要解放思想,高度重视环保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管理,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努力为环保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各级环保部门在制定政策、进行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时,应通过各种形式听取环保社会组织的意见与建议,自觉接受环保社会组织的咨询和监督等。
邓国胜认为,目前,中国NGO组织包括环保NGO组织毕竟刚刚起步,自律性不足、公信力不够,能力也相对不是很高是其发展过程中亟待克服的问题。
环境保护部宣教司副司长贾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提出,希望环保NGO组织依法行动,加强自律。他期望,通过法律的完善来推动环保社会团体的健康有序发展。 5月6日讯 本报记者郄建荣
17、专家呼吁公开长江鱼类保护区调整相关信息
来源:搜狐绿色 2011年05月09日
http://green.sohu.com/20110509/n307066337.shtml
今年年初,环保部1号公告称“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申请已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这一消息在民间环保组织中引起轩然大波。早在2009年,自然之友、大自然保护协会等民间环保组织就开始为该保护区的命运感到担忧,因为重庆市极力推动上马的小南海水电站位于该保护区内,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32条明确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这就意味着,为了给小南海水电站的修建扫清“障碍”,重庆市必然要推动该保护区的调整。而小南海水电站一旦上马,会给长江多种珍稀特有鱼类造成不可逆转的毁灭性打击。
为了更好地了解保护区调整的影响,并推动公众参与,自然之友多次向环保部和农业部申请信息公开,但均无果而终。两部委拒绝公开的理由是:所申请信息为“过程性信息”,不予公开。
2011年4月27日,自然之友和政法大学共决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环境保护与信息公开——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信息公开案例研讨会”,邀请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何兵,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振宇等法律专家,以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马敬能,大自然保护协会长江与淡水项目经理郭乔羽,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等环境保护专家共同讨论长江鱼类保护区调整的信息是否应该公开。
自然之友申请信息公开遭拒绝
2011年1月4日,环保部对申请晋升和调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公示,公示文件显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申请已经获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通过,调整后的保护区面积缩小1460.4公顷。环保部公布了该保护区调整前后的两幅地图。
自然之友认为,环保部公示的信息过少,不足以作为公众参与的依据。
1月18日,自然之友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一事向环境保护部申请三项信息公开,这三项信息为:保护区调整的申报书;保护区范围调整部分的综合考察报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2010年度评审会议针对此保护区的评审意见和会议记录 。
这三项信息公开申请于1月18日当天被环保部受理。
2月17日,自然之友收到环境保护部寄出的回复,被告知: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自然保护区调整的申报书”不属于环保部政府信息公开范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自然保护区调整申请是由农业部向国务院提出的,其申报书为农业部填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七条有关规定,请与农业部联系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事宜。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的综合论证报告”不属于环保部政府信息公开范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自然保护区调整申请是由农业部向国务院提出的,其综合论证报告为农业部编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七条有关规定,请与农业部联系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事宜。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议实行投票制,并不对每个自然保护区形成具体的评审意见,因此无法提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2010年度评审会议针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评审意见”。
根据环境保护部答复的情况,自然之友于2月17日向农业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申请其公开: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自然保护区调整的申报书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的综合论证报告
同时,再次向环境保护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申请其公开: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2010年度会议针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的投票情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
3月9日,农业部和环保部对自然之友的信息公开申请做出如下答复: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的申报书”为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的有关规定,不属予公开范围,不予公开。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综合论证报告”为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的有关规定,不属予公开范围,不予公开。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2010年度评审会议针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自然保护区各专家评审的打分记录”,属于处于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第二条有关规定,该信息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指应公开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2010年度评审会议专家名单”,环保部称“根据工作需要,需延期15个工作日作出答复”。
3月23日,环保部对自然之友申请公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专家名单予以答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2010年度评审会议专家任期五年,组成人员基本固定。为保证今后三年评审工作正常开展,在专家任期届满之前,我部不予公开专家名单。专家任期届满之后,你可向我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如你单位对专家有建议和要求,我部有关部门可以代为转交。
3月24日,自然之友对农业部提起行政复议。请求:
1、撤销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申报书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意见的函;
2、被申请人依法向申请人提供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的申报书(包括申请理由及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等有关报告);
3、要求一并审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中“行政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制作或者获取的内部管理信息以及处于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一般不属于《条例》所指应公开的政府信息”规定的合法性,并依法作出处理。
3月30日,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给出《中止行政复议通知书》:
“你单位对我部于2011年3月9日作出的不予公开你单位所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我部依法已予受理。因你单位一并提出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的合法性审查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现决定自2011年3月30起中止该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行政复议中止原因消除后,我部将恢复该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4月7日,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给出《恢复行政复议审理通知书》: “你单位对我部于2011年3月9日作出的不予公开你单位所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我部依法已予受理。因你单位一并提出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的合法性审查申请,我部于2011年3月30日依法中止本案审理。现行政复议中止的原因已消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从即日起恢复该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截至目前,农业部尚没有对行政复议给出最终决定。
法律专家呼吁公开相关信息
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军:自然之友所申请的信息是相对完整、独立的,应该予以公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里不予公开的范围扩大了。国务院办公厅是没有权力对行政法规作出解释的。
什么叫做过程性信息?怎么来判断?从限制公众知道信息的角度去解释,可以说保护区调整的审批程序还没有最终完成,这是过程性信息。
但是,如果把保护区调整分成各个阶段,农业部的阶段,环保部的阶段,报到国务院最终审批的阶段,那么,农业部的阶段和环保部的阶段已经结束了,程序是相对完整的。我认为申请信息公开不会影响环保部和农业部的行政决策,而是在公众知道相关信息后,去行使监督权促使国务院做最终裁决的时候,能够更公正合理一些。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信息应该公开。
关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是否合法,我认为,行政法规的解释权归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作为国务院的一个部门,是没有权力作解释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做了一个扩张解释,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里面不予公开的范围扩大了,属于《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31条所说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和作出补充规定的,应该由国务院来解释,应该报到总理一级来加以决定,最后程序公布,这才是一个依法办事的完整的程序。
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振宇:
对于所申请信息是否是过程性信息,要看我们申请的是什么样的信息,我们申请的是农业部的信息,即使国务院办公厅的意见是合法有效的,我们申请的农业部的信息是已经完成了的,而不是处于讨论、研究和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因此,很明确,不是过程性信息。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自然之友所申请的信息并不属于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所规定的“过程性信息”,所以,即使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是合法的,农业部的解释也并不准确。这些信息应该予以公开。
保护区范围缩小,这也是一个行政决策,既然如此,就一定要强调其科学性和民主性。各个方面的专家广泛而有深度的参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这应该是科学决策的一个依据。不应该是某一个领导层凭感觉、凭经验去上项目或者去调整范围。保护区的调整是一个尊重科学和尊重自然的过程,所以要特别强调科学性。另外还有决策过程的民主性,有一定规模的公民广泛去参与,包括有利害关系的人去参与。参与的公民里面可能有利益冲突,这就需要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讨论,甚至有的时候要进行必要的辩论,甚至举行听证会。
国务院2004年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8年加强市县行政决定公开,2010年发布了推进全面法制建设的通知等等,都特别强调了包括行政决策过程在内的公开性,行政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调整保护区和修建小南海水电站,这都属于重大决策,一定要坚持重大决策的公开性、透明度、科学性、民主性,在这个方面要慎之又慎,严肃、认真、慎重。自然而然,就要求这个过程公开透明,要求广泛的公民参与。
回到案件本身,自然之友所申请的信息是不是过程性信息?农业部对过程性信息的解释是准确的吗?这种解释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的解释是吻合一致的吗?
我个人是这么看的,保护区调整的申报书、综合考察报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会议记录以及专家名单,尽管是整个大项目申请中的某一个环节、某一个阶段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仍然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已经确定的信息,它是整个项目信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我想无论是自然之友或者是其他协会去申请的东西,都不是一个最终决定性的信息,而是包括行政决定若干彼此独立的又有相关关联性的一系列的信息。这一系列的信息构成一个完整的决定,它即便在很多独立的环节,在农业部审查的环节,在环保部的那个环节,尽管看来是所谓带引号的过程,但我认为是彼此独立的,而且也是可确定的。我理解并不是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所讲的正在审议的、尚未形成的信息。
所以即使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是合法的,农业部的这种答复也不见得就那么准确。从这个方面来解释,我觉得这些信息应该公之于众,或者向有关的机构和部门进行公开,这个完全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全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里面所讲的予以公开的相关信息,不属于不予公开的信息,不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
而且我们要注意,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里面有规定,即便涉及到所谓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如果不公开会损害公共利益,或者公开不损害公共利益的也可以公开。
所以我认为,自然之友所申请的信息不属于不得公开的政府信息,也不属于国务院办公厅文件里所讲的“过程性信息”。如果说,连这些信息都作为过程性信息的话,公民就很难有机会去参与到重大的行政决定,我们所说的公民、组织的知情权没法实现没法保证,公共决策、重大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就无从谈起。
这个案件本身是个很好的案例,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提起行政复议,包括后面还可能会申请国务院的最终裁决这样一个法律途径,去验证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情况。
中国一系列的法律在最近几年来纷纷颁布,法律实施情况怎么样,我想通过这样的案件,我们尽可能通过个案来推动中国法制的进程。无论是政府高官,还是我们民众,本身就有法律意识的培育过程,一个法规的出台,尤其像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本身还涉及到对官员的意识的挑战,工作理念的挑战,传统上的秘密行政、高权行政不容易改变,要有一个过程。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农业部的答复是不成立的,这些信息应该予以公开。信息公开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对于这么重大的一件事,仅靠一个机构的努力是不够的,大家都去申请信息公开,都去启动法律程序。
一项信息是过程性信息还是结论性信息,在解释的时候都属于政策判断。为什么要信息公开?目的就是要人民群众参与决策,否则就不需要公开,政府直接拍板就完了。既然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是你决策做完了以后告诉我,还是决策过程中就告诉我?道理很简单。决策过程中就公开,才可能充分发表人民的智慧,才能将相关的利益进行表达,防止作出错误的决策。就像妇女生孩子一样,现在是过一个月做一次检查,看看情况怎么样,没有问题就生下来。如果过程信息不掌握,过了10个月孩子生下来了,告诉你是一个残废,这就浪费了我们大量的行政资源。一个行政行为不一定要发生效力以后才可以起诉,农业部的讲法是不成立的。
民间组织要联合起来,这么大的事情靠一个机构来做,难度太大了。我们后面还可以继续采取行动,大家都可以来申请信息公开,你申请完了,我来申请,他接上。
我四五年前就介入了这件事,当时金沙江上游搞5个水电站,我跟发改委较过劲,行政许可法规定关于有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进行公开招标,但是你就没有看到发改委是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把这一个项目给他,把那个项目给他。在长江上做这么大的决策,不告诉老百姓,既违反了信息公开条例也违反了行政许可法,这些项目全上了以后长江就毁了,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口号,一个简单的口号,才能唤醒民众,这个口号就是“保卫长江”,这样的口号很有感染力。我们不仅要说小南海水电站对鱼的影响,还要讲其他的影响。
媒体的关注点永远是有限的,真正有效的就是法律,不断的启动程序。你拒绝了自然之友,行政研究中心来了,你复议不行,我诉讼去,寻找几个渠道,多头并进。
信息公开好在哪儿,一张纸就可以了,成本低,效率大。信息公开管用,我们干过几次,去年的北京蘑菇事件,虽然最后没有打赢,但是虽败尤荣。自然之友包括我们决策中心一定要和若干律师机构进行紧密的联合,因为有不断的诉讼才可能引起关注。我知道部委的特点,一旦被人告了,就很害怕,他们输不起,所以他们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打赢官司,可是如果官司增多了,一年100个官司,他们就打不过来了。
18、河北喷涌两千年的白鹿泉几近干涸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2011-05-09
http://yzwb.sjzdaily.com.cn/html/2011-05/09/content_328663.htm
■ 取水变得很困难,泉井再无喷涌之势。
村民称附近水泥厂采石场挖井,地下水位下降使然;鹿泉市正规划保护开发
鹿泉市白鹿泉村村南长寿山脚下,一眼石砌泉井“水涌如珠倾”,是原获鹿八大景之一。此泉为汉代古泉,泉水甘洌可口,两千余年来,不泯不灭,四季长流。泉井周身凉亭遮阴、庙宇作拜,从古至今,皆是骚人墨客赏景赋诗之胜地。遗憾的是,近十几年来,附近厂矿拔地而起,虽给村民带来殷实生活,却也“伤”及泉井水源及周边环境。如今,泉井汩汩水涌之势渐渐削弱,六七天前更是出现断流之虞,游客扫兴而去,村民黯然轻叹。
这个与鹿泉历史渊源紧密相连的白鹿泉,正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兵 谢鑫名
目睹
泉井“喷珠吐玉”不复见
市民张先生自1971年起,每年都会从石家庄市里骑着自行车到白鹿泉附近游玩两三次。
在张先生的记忆中,白鹿泉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非常壮观的,泉眼的水不断喷涌而出,旁边就是清澈的河流,奔腾的河水能一直流入太平河。
之后,张先生看到白鹿泉涌出的泉水越来越少,河流也越来越细。今年5月2日,当张先生来到白鹿泉再次游玩时,竟然发现泉眼已经不再向外冒水了,旁边的河道也几乎干涸。
鹿泉市白鹿乡境内,下307国道向西驶入一条无名路,行不到3公里,便至白鹿泉村。
往常,驶过的这条无名路,常见前往白鹿泉的游客,昨日,除了采访车,就是接连不断的大货车,驶过时扬起浓浓的白色灰尘。
白鹿泉村村南,这一眼两千多岁的白鹿泉,紧邻这条无名路,仅有十几步之遥。
昔日有人如此描述: 泉井如喷珠吐玉,翻翻滚滚,涌到水面,犹似天女散花,循环不息。泉水涌出后,沿长寿山脚东流,汇集其它泉水,形成一泓涓流,向东流经曹坊村,郄庄河和土门村,注入太平河。
眼前,这泉井和泉水景象与昔日相比已大相径庭:井底部再无“涌动翻滚”,竟成了一井死水。
井无水源,残留井水水位又低,泉井旁边河道因无水补给,也成静水。水面漂浮一层杂物,河道底部模糊不清。
美景消逝,游玩者嗟叹而去,往日热闹非凡的游玩胜地,如今孤零零只剩下一口无水泉井萧条无声,凄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历史
先有白鹿泉后有白鹿泉村
泉井对面,隔过无名路,是村民梁女士家。门口,四五位乡亲正唠着家常,不时有人偏过头扫一眼白鹿泉,“可惜啦!”
梁女士年近六旬,年轻时没有远嫁,守在村中做了媳妇。她介绍,打小这白鹿泉就在,爷爷的爷爷也守着这泉过了一辈子,“听说这白鹿泉村汉代就有了,我还听说先有的泉后有的村。”
白鹿泉村村民祖祖辈辈因这眼泉井而骄傲,几乎每天都有外地人来村里游玩、取水。有外地人羡慕村里人能长期与泉为伴,随时都能喝到甘甜可口的泉水,喝下了还不闹肚子。
何况,在上世纪五六十代,这里的河道宽阔,河水东流、清澈见底,河道两旁桃红柳绿。
白鹿泉村四周皆山,南边是长寿山,东边是韩信寨,北边是时节寨,西边的山无名,却也高大无比。这些山造就了净水,从泉井奔涌而出,流入河道。
汩汩泉水伴朗朗书声
泉井附近有一亭,是1983年修建的复古亭,古韵古色不说,亭下放一张石桌,搭配四只石凳,老人们灌满泉水,喝下一口水走上一步棋,泉旁对弈听水,岂不快哉!
泉井附近还有一祠,名曰泉神祠,村民说,有了这泉和村,随后就有了这祠。它以泉井为伴,风风雨雨走过了七八百载,翻修很多次,如今古韵仍浓。
雕花布窗,青砖瓦片,顶部高高的梁,镌刻着长牙五爪的飞龙,再加上供奉的河神,断裂的石碑,这一切都能把人带到古远的年代。那时,每年四月初八,泉井旁过庙,舞龙舞狮,叫卖声不绝于耳,煞是热闹。
68岁的村民杨风晨介绍,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这种大型的过庙活动还在进行。杨风晨的父亲50多岁的时候才有了他这个儿子,此前这个陪伴泉井的泉神祠多次翻修,其中一次翻修就有父亲的功劳。
杨风晨还说,当年他上小学,学堂就是这个祠。三个年级只有一个老师,因紧邻白鹿泉,学生们读书时,仍能听到泉井的流水声。下课了,孩子们风一样跑过去,俯下身子喝几口泉水。放学了,孩子们并不着急回家,在水中尽情地捕鱼捞鱼,抓到小个儿的放掉,抓到大个儿的就抱回家,让妈妈炖着吃。
白鹿泉给白鹿泉村人太多甜美、难忘的回忆,有的人说到动情处因为怀念竟潸然泪下。
探因
水泥厂采石场挖井,地下水位下降
杨风晨多年来负责村里的农田灌溉。他介绍,近十几年来,白鹿泉的水源是山水和地下水,其上游建起了很多厂矿,有水泥厂、采石场,还有电厂。这些厂子使用山水和地下水,挖的深井不下数十眼,对白鹿泉水源影响很大。
村民们说,以前赶上干旱年份,白鹿泉水量虽不大,可泉井的底部还能往上冒水。即使灌溉大量用水,往年也不至于让白鹿泉断水。偶尔断水,最多一天也就上来水了。
杨风晨还说,过两天也许白鹿泉还会有水,但毕竟不如从前,“地下水水位整天在下降,我担心有一天白鹿泉再也冒不出水了。”
白鹿泉村的一些村民说,白鹿泉曾是他们的“母亲水源”,但现在,大家纷纷表示都不会去泉里打水喝了。因为不只是水量的减少,空气中的污染也很严重。粗略一算,5分钟的时间里,泉井附近过去10辆大车,每辆车扬起的尘土几乎“遮天蔽日”,致使白鹿泉附近的环境减色不少。
与杨风晨一样,村民们也明显感到了近几年地下水位的急速下降。“本来雨水就少,又建了这么多厂子,泉水自然就上不来了。”59岁的白书勤大爷无奈地说,看来只能等到夏天多雨季节,才能看到泉水。
对策
文物部门将保护性开发白鹿泉
鹿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张亚昆所长,一辈子都在和文物打交道。
他讲道,白鹿泉和泉神祠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确定为获鹿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他经常会到泉眼附近转悠。
据史料记载,白鹿泉修建于汉代,附近的泉神祠建于元代,主要用于百姓供奉神明、祭祀祖先,明清时期曾有过数次翻修。经历了千年的雨雪风霜,这些文物都比较完整地被保护下来。
石市文物局已连续三年拨款对泉神祠进行整体及周边的翻修,现准备申请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所长表示,文物保护部门已经对白鹿泉的将来有了大体的规划,针对其特有的历史,将进行保护性的合理开发,让泉水重新喷涌。
鹿泉市水务局水政水资源综合办公室有关工作人员说,关于白鹿泉水水量减少一事,单位领导非常重视,前段时间曾派出工程师到白鹿泉进行过实地考察,现正在研究具体的解决方案。
◎白鹿泉由来
白鹿泉得名与汉将韩信有关
鹿泉市史志办公室的韩庆志,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曾参加《获鹿县大事记》编纂和《获鹿县志》的整理,出版了新编《获鹿县志》,现担任《鹿泉市志》执行主编。他说,白鹿泉与鹿泉市历史息息相关,早在古代这里就是人们的向往之地。
传说,“韩信击赵,缺水为患,白鹿刨地,信往射之,羽没于石,拔箭得水,泉涌珠倾,全军欢腾,是为白鹿泉也。”白鹿泉还有许多美丽传说,或曰因西王母赴蟠桃盛会途中,落下玉簪戳地成泉,恰有白鹿从泉边驰过得名;亦传被贬人间的仙女在被召回天宫时,因留恋丈夫,抛下宝珠落地成泉。
但据史载乃因汉将韩信破赵时途经石邑(今鹿泉市)莲花山,寻水中射杀白鹿而得清泉,遂称白鹿泉。后人曾在此建淮阴侯韩信祠以祭。
古时县令
常雇驮夫
来此运水
光绪版本《获鹿县志》记载,文人张奇峰诗曰:“射鹿雄风在此,石边流水悠然,沧桑世界几变,留得汉家一泉。”看来此泉是汉代古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还记载,泉边有一亭台,名曰白鹿泉亭,骚人墨客,多在此饮酒赋诗。
明朝获鹿县令韩国瓒,做“七律”一首,名曰“鹿泉飞珠”,诗云:石髓潺潺绿似油,飞珠内外吐龙湫,依稀空谷丝桐韵,仿佛河图大小珠……
据石家庄有关部门考察得知,该泉属于发育在石灰岩地区的溶洞,其积水面积较大,泉水冬夏不竭,四季长流,水质甘醇,清凉可口,清澈晶莹,实为瑰宝。在封建王朝,历代县令,都雇佣驮夫,从白鹿泉运水使用。
看白鹿泉走过两千年,迷倒了不少文人,也给古人带来不少福祉,更给现代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情感。
你是否去过白鹿泉,泉旁舀上一口水,亭下摆上一盘棋?如今,白鹿泉水量减少,甚至有干涸的危险,是救是弃?也许你有过回忆,也许你有个建议,不妨拨打96399说说。
19、城市发展不能与自然“对着干”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1-5-9潘洪其
http://www.eedu.org.cn/news/envir/eview/201105/59540.html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享誉全球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日前在西安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世园会看点多多,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绿色新科技的魅力,特别是实现零能耗、零排放、对环境零介入的理念,以及建筑、科技等方面处处体现的绿色、环保,开创了博览会的“新风”。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没有脱离自然的约束范畴,仍然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隋唐时期的长安,有8条丰沛的河流穿越其间,形成“八水绕长安”的和美景象。世园会的主会址广运潭,位于史称“灞上”的浐灞之滨,是中国古代主要港口之一,唐玄宗曾在此举办大规模水运博览和商品交易。
然而,随着近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与自然之间开始出现隔阂,城市的大拆大建,逐渐变成了对自然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当年环绕长安的8条河流,如今有的已经干涸,有的长期饱受污染,特别是西安山塬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突出,超过半数的河流受到中度或重度污染。曾以“灞上烟柳长堤,关中风情广运”闻名遐迩的广运潭,一度变成了混乱无序的挖沙场和城市垃圾场,如果再不加以修复和改善,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将难以为继。举办一届以亲近自然、融汇自然为天然要义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为西安提供了一个机会:深刻反思“城市破坏自然”之过失,精心修复和改善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修复和改善城市的当下与过去的关系,重新塑造适合自身特点的城市未来形态。在“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主导下,西安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生态治理和修复工程,最典型的例子是对广运潭的综合治理,将非法采砂形成的沙坑被取坑为湖、取陆做洲,同时引灞河之水注入,形成了湖中有岛、岛洲相连的良好生态景观。
另一方面,在城市回归和融入自然的同时,通过生态重建提高了城市综合承载力,城市本身的功能和潜力非但没有削弱,反而从整体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将是一次富有特色的世园会。它以丰富的经验启迪人们,城市不能与自然“对着干”,建筑装饰也不能只有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城市始终都应当是自然的一部分,城市越向前发展,就越要回归自然的怀抱,只有重新融入自然的生态,城市发展才能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