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五月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五月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1-05-06

 

五月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水电开发:

1、每日经济新闻:水电项目解禁提速 环保争议仍存

http://finance.qq.com/a/20110506/000959.htm

 

特别策划:

2、网易发现者:  中国已成全球电子垃圾回收站

http://discover.news.163.com/special/electronicwaste/

3、人民网:      铅酸电池企业为啥老惹祸?

http://env.people.com.cn/GB/14563115.html

 

环境资讯:

4、扬子晚报:    环保部勒令无锡地铁2号线停工

http://www.yzwb.net/epaper/html/2011-05/06/content_299265.htm?div=-1

5、中国新闻网:  中科院:30年新疆冰川出现剧烈消融退缩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4564373.html

6、中国新闻网:  川西北高原生态现状严峻 或成世界海拔最高沙漠

http://www.eedu.org.cn/news/region/xinan/sc/201105/59465.html

 

地方信息:

7、中国新闻网:  福建23城中有18城出现酸雨 2城市酸雨频率100%

http://env.people.com.cn/GB/14563484.html

8、云南网:      昆明市“垃圾费随水费征收”正报审批 实施时间未定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5/1141304643691_1.shtml

9、大众日报:    山东垃圾处理列入政府考核 13市县负责人被约谈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5-06/3021804.shtml

 

人与自然:

10、中国花卉报: 滇池边湿地万亩中山杉引发学者生态环境担忧

http://flower.aweb.com.cn/2011/5/6/11201105061057790.shtml

 

环境曝光:

11、南方都市报: 惠州40亿治理淡水河 污水处理厂大肆偷排污水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506/000935.htm

12、广西新闻网: 村民长年受垃圾场污染 不活动身上落满苍蝇()

http://env.people.com.cn/GB/14567076.html

 

食品安全:

13、南方周末:   中国食品安全标准老了

http://www.infzm.com/content/58899

 

深度报道:

14、中国环境报: 云南曲靖市独木水库保护多少难题需解? 

http://www.cenews.com.cn/xwzx/sj/201105/t20110505_701997.html

15、中国环境报: “十二五”污染治理有哪些新招? 

http://www.cenews.com.cn/xwzx/mtsj/qt/201105/t20110505_701996.html

 

环境评论:

16、中国环境报:谁该对环评质量负责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105/t20110505_701989.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水电项目解禁提速 环保争议仍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05月06日李泽民

http://finance.qq.com/a/20110506/000959.htm

 “先上车、后买票”,以往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些地方的水电开发模式。在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看来,这种模式下的水电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可能仍将继续。

记者从发改委网站获悉,四川大渡河黄金坪水电站项目通过核准,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核准的第一个水电项目,动态投资约120亿元。

而此前的4月29日,三峡集团与四川省政府签署框架协议,同意组建由三峡集团控股,四川、云南方参股的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公司,共同投资开发金沙江下游水电。

业界普遍认为,四川省内多个水电站曾经一度被禁止开发,现在受电荒等因素“逼迫”,相关政策开始放行。

这种观点,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的印证,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十二五”期间,水电肯定要“大力发展”。

水电项目遍地开花

此次被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大渡河黄金坪水电站,由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甘孜州甘投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四川大唐国际甘孜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

范晓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黄金坪水电站已经施工了好些年了,直到现在才被核准,其实这是全国绝大多数水电站走过的共有路子。

他说,核准之前做的所有施工都被称之为“前期准备工作”,只要一开工绝不会停下来,或者不被允许实施,也不可能取消。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国家对于水电项目的“青睐”。

姜克隽告诉记者,从全国整个能源系统来讲,水电必须要大力发展,这是没有选择的,因为未来发电必须趋向清洁化。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沈龙海近日也指出,水电作为清洁能源,“十二五”期间会有较大的发展。

根据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提供的数据,在水利部上报的规划中,常规水电开工目标已由6300万千瓦上调到83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开工目标也从5000万千瓦上调到8000万千瓦。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上述目标最终被认可,水电将在西南等地区密集开工。

姜克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为2亿多千瓦,目前中国的能源主要还以火电为主,占整个能源结构的80%左右。未来5年减排压力空前,发展水电成为大势所趋。

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同意16个水电站开展前期工作,初拟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287.8万千瓦,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水电建设加速的政策趋势。

黄金坪水电站的建设方,大唐电力也于近日在媒体上指出,在水电项目上将会加速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发电的装机规模,优化公司的电源结构,到2015年公司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开发后果难以估量

承担着“十二五”节能减排重任的水电项目,成为了能源结构中的“宠儿”。

但反对水电开发的人士认为,水电开发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生物多样性和地质灾害的不利影响将难以逆转,认为大规模的开发不妥。

范晓向记者称,“我们反对的不是水电,而是水电开发的这种模式,现在全流域的江河,其开发不计环境后果,最终变成了一个水库连着一个水库。”

他接着表示,这样的开发极大地改变了天然河流的环境条件,变成一个个人工水库后,鱼类等物种将无法生存,生物的多样性不复存在。

另外水库形成之后易于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范晓举例说,三峡大坝建成后,截至目前已经投入了200多亿元用于治理滑坡、泥石流等。

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陈凯麒指出,按照规划到2020年,除雅鲁藏布江、怒江、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外,其他水电基地的水电资源将基本开发完毕。

陈凯麒指出,近些年无序的水电开发使天然江河渠道化,生境破碎,水环境问题突出,对水生生态和陆生生态产生无可挽回的不利影响。

而姜克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些问题目前我们做过很多研究,包括对库底的清理以及动植物的保护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

针对“反对者”的意见,姜克隽指出,“关键是他们(反对者)还拿不出实证证据,因此水电还得继续发展。”

遍地开花的水电站,使得一些环保组织等对此忧心忡忡,但仍然无法阻止“跑马圈水”的局面。陈凯麒认为,要区别对待西南地区雅鲁藏布江、怒江等流域水电开发,体现禁止、限制、优化、重点开发区域差异管理原则,使不同流域河流河段生态得到保护。

2、中国已成全球电子垃圾回收站

来源:网易发现者 2011-05-06

http://discover.news.163.com/special/electronicwaste/

随着电子产品换代加剧和频繁,报废或"被报废"的各类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增量惊人。自2003年起,中国每年至少报废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500万台洗衣机、500万台电脑及上千万部手机。这些垃圾,每年会产生5亿多吨的危险有毒废物,成为巨大的污染源。联合国环境总署(UNEP)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市场上源自计算机方面的电子垃圾与2007年相比将增长400%,源自手机的电子垃圾则将增长600%。

日前,一名荷兰艺术家来到深圳市,用镜头记录了旧手机回收的一些过程。他在博客中写道:“在华强北……手机是作为货物甚至原材料进行交易的。数百家小企业或合作、或竞争,努力从旧手机中榨取剩余价值。”与旺盛的手机翻新黑市不同,据一家跨国手机公司的调查,中国废旧手机回收率仅为1%。大量废旧手机、电池未能回收利用,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废旧手机回收率低的背后,是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和制造国。低效的垃圾回收率和粗放的处理方式,使得电子垃圾成为一大生态隐患。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discover.news.163.com/special/electronicwaste/

3、铅酸电池企业为啥老惹祸?

来源:人民网 2011-05-06

http://env.people.com.cn/GB/14563115.html

近年来,血铅超标等重金属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引起广泛关注。4月份开始的 2011年全国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是加大重金属排放企业排查整治力度,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上升势头。陕西凤翔、湖南武冈、广东清远、安徽怀宁,这两年,铅中毒这个黑暗的词汇把这些地名联系起来。今年3月,浙江台州又有160多居民血铅超标。环保部调查发现,去年6起较大的铅污染事件一半由铅酸电池企业引起。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env.people.com.cn/GB/14563115.html

4、环保部勒令无锡地铁2号线停工

来源:扬子晚报 2011-05-06

http://www.yzwb.net/epaper/html/2011-05/06/content_299265.htm?div=-1

    原因是施工方案变更后重写环评报告,但报告未获批准就提前开工

  5月4日晚上9点半,网友“无锡90后”在当地论坛上发了《无锡地铁2号线因环境违法被勒令停工》一帖。帖子转引了法制网一篇新闻报道称: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2号线建设工程因环境违法,被环境保护部勒令停止建设。在这则报道中还指出:2号线工程在重新报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环境保护部批准前,不得擅自恢复建设。如果逾期未改正,环境保护部将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帖子发出后,立刻引起了网民热议,有网民直言:8月份编制报告,6月份动工,是先斩后奏。网友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记者昨就此进行了采访。

  缘起

  环评文件未经批准 2号线被勒令停工

  根据法制网的这篇文章,记者昨天登录了环保部网站,找到了这篇“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无锡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最终确认了环境保护部责令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2号线建设工程(即无锡市地铁2号线)停止建设的这一消息。

  环境保护部在5月4日公开的处罚中表示,2号线工程在重新报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环境保护部批准前,不得擅自恢复建设。

  2008年7月,环境保护部对2号线工程进行了环评批复。2010年4月,该工程发生了部分变更。2010年8月,无锡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虽然委托有关部门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补充报告,但重新报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无锡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即于2010年6月擅自开工建设部分变更内容。

  环境保护部认为,无锡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的行为违反了我国环评法第24条的规定。

  依据环评法第31条规定,环境保护部决定责令2号线工程停止建设。“在重新报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我部批准前,不得擅自恢复建设。”环境保护部表示,该部将同时委托其下属的华东环境保护督察中心对无锡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改正违法行为的情况实施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

  环境保护部要求,无锡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在5月30日前将改正情况书面报告该部。“如果无锡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逾期未改正,环境保护部将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探访

  “停工令”尚未见效 2号线仍在施工

  “4月19日才围挡施工,不会停工的啊,我们没有接到停工通知。”记者昨天来到无锡地铁2号线东林广场站的施工工地,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很不解地回答记者的问题。这里的工地被围挡成一圈,所有机器和施工人员都在工地内忙碌。透过一扇半开的大门,记者看到工地上正在堆放着一些土方,几名工人来回走动。“我女儿马上就要参加中考了,可是这几天东林广场站的施工依然继续,噪音不小,不见有停工的迹象。”家住工地边的王女士也向记者证实,从4月份开始一直到现在,东林广场站的地铁施工工地没有停止过。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对所谓的环评并不了解,但是地铁站施工的噪音确实影响了孩子复习功课。

记者随后又前往同样位于市区的地铁2号线五爱广场站和梁溪大桥站,五爱广场站土建工程在紧张进行,一台挖土机正在将地下挖出的土方运送到卡车上。同样,梁溪大桥站内,大型机械设备林立,十多名工人同时在工地上忙碌。几个施工站点的工人均表示,他们没有收到停工的通知。

5、中科院:30年新疆冰川出现剧烈消融退缩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05月06日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4564373.html

  中新社北京5月5日电 中国科学院5日消息,由该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实验室组成的研究小组,在新疆冰川近期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近30年来,随着气温升高,冰川出现剧烈的消融退缩,冰川融水径流量普遍增加,并对气温的依赖性增强。

  这项发表于《第四纪研究》杂志的最新研究成果称,在所研究的1800条冰川中,过去26-44年间,总面积缩小11.7%,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243平方公里。由于新疆各流域中冰川的分布、变化特征以及融水所占河川径流的比例不同,因此,未来气候变化对新疆各个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

  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表明,在塔里木河流域,冰川水资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冰川消融会给该地区带来灾难性影响。目前该区冰川消融正盛,估计今后30-50年,升温条件不变,冰川融水量仍会维持;未来20-40年,天山北麓水系中,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趋于消失,大于5平方公里冰川消融强烈。因此,以小冰川居多的河流受冰川变化的影响较大。

  东疆盆地水系中的冰川数量少,并处在加速消融状态,河川径流对冰川的依赖性强,冰川的变化已经对水资源量及年内分配产生影响,水资源已经处在不断恶化之中;对于伊犁河与额尔齐斯河流域,未来冰川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在数量上可能有限,但会大大削弱冰川融水径流的调节功能,而气候变化对积雪水资源的影响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应该予以特别关注。

据悉,新疆的冰川水资源居全国第一,在新疆水资源构成和河川径流调节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新疆冰川近期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课题,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共同资助。(完)

6、川西北高原生态现状严峻 或成世界海拔最高沙漠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5-5

http://www.eedu.org.cn/news/region/xinan/sc/201105/59465.html

  中新网成都5月5日电(邢艳 王哲)“川西北地区生态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以阿坝州若尔盖湿地为例,近20多年来,若尔盖境内湖泊湿地已干涸了200多个,湿地面积萎缩超过60%。川西北高原已成为我国土地沙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在5月5日川西北高原生态建设重要提案督办会议上,四川省政协常委田维钊的一席话掷地有声。

  田维钊介绍,川西北高原地区不仅是长江、黄河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中华水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中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风景优美的川西北高原如今却面临一系列问题:湿地萎缩、退化现象严重;草原沙化现象加剧;植被退化、草地生产力下降……

  据专家预计,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20年后整个川西北高原将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沙漠之一。

  在会议上,“迫在眉睫”、“触目惊心”、“非常严重”等词语不时出现在参会的省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口中。

  “中国水资源正处于短缺状态,而恢复若尔盖草原生态建设、恢复水资源储蓄能力,提高黄河和长江的水供应能力,便极其重要。”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杜受祜说,“此外,川西北高原是全国主要藏区,其生态稳定事关当地藏族百姓的生活。因此,川西北高原生态建设不仅仅是生态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全社会稳定的问题。”

“关键是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是关键。如果下大力度整治,川西北地区生态五到十年内还有望扭转,再往后,将处于不可逆转的状态。”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省委主席黄润秋说。“从宏观层面,我们应尽量争取将之纳入到国家战略;从微观层面,应拿出具体方案,平衡产业开发和生态保护,解决超载畜牧业和超载人口两大‘超载’问题。”黄润秋表示,应争取将川西北生态建设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享受与“三江源保护区”同等的政策,并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特大工程、特大项目加以推动和实施。

7、福建23城中有18城出现酸雨 2城市酸雨频率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05月0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4563484.html

  中新社福州5月5日电 (记者 孙贤迅)福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今年以来总体良好,保持在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水平,23个城市中,18个城市出现酸雨。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5日透露,今年第一季度,福建23个城市平均空气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武夷山、永安、福鼎、福安和建瓯5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优,其余城市均为良。与上年同期相比,空气质量为优的城市数量增加1个。

  福建开展空气质量日报的厦门、福州、泉州、宁德、莆田、南平、漳州、三明和龙岩9个设区市季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7%,较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今年,影响福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尘类,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今年,影响福建大气环境的酸雨污染仍普遍存在,该省23个城市中,18个城市出现酸雨,城市数比上年同期减少2个,酸雨频率大于50%的城市有10个,其中泉州和南平2个城市的酸雨频率为100%,酸度最强的酸雨出现在闽北山城邵武市,其pH值为3.58。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还透露,今年首季,福建12条主要河流省控监测断面的水质以三类水所占比例最高,二类水其次。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标准的水质比例占95.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其中,闽江、萩芦溪、交溪、霍童溪、敖江、晋江、漳江和东溪8条河流达到或优于三类标准的水质比例均为100%。

  有关人士认为,今年首季,福建经济增长逾14个百分点,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但福建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仍有所改善,实属不易,表明福建在发展经济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8、昆明市“垃圾费随水费征收”正报审批 实施时间未定

来源:云南网2011-05-06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5/1141304643691_1.shtml

  对于“下月,垃圾费随水费征收”的说法,来自昆明市城市综合管理局最新消息是,“方案正报上级部门审批,具体实施的时间还没定”。

  垃圾费随水费征收,不少市民发表了看法:

  有市民说,感觉影响倒是不大,就是“绑定”的消息来得有点突然。

  有市民说,绑定也没多大关系,也变相提倡节约用水。

  也有作为用水大户的呼声,比如桑拿和酒店游泳池等,他们表示,这样一来,“负担太重”。

  目前,昆明市发改委及昆明通用水务均表示,还未接到任何有关垃圾处理费与水费捆绑的执行文件和政策。

  对于昨日有媒体报道,昆明市区生活垃圾处理费6月1日正式采用“水消费系数法”随水费征收一说,昆明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陈春昨日在电话中表示:“他们报错了,这个方案我们正报上级部门审批,具体实施的时间还没定。”

  固疾

  垃圾费难收多在老旧小区

  就目前垃圾处理费事宜,记者致电华都花园、云南映象小区物管,工作人员称,目前垃圾清运费每户每月收取10元,即120元每年每户,之后再交至环卫部门,“通常在业主缴物管费时,就一起收取一年的垃圾清运费”。

  除了物管代收垃圾费以外,社区委员会也想尽办法代收垃圾费。

  永顺里1号院没有物管,但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位“栋长”。李师傅是1号院某单元的“栋长”,向单元21户住户收取每年184元费用,垃圾处理费、门卫费等5项费用,之后再交给社区居委会。“收一次费用至少得两个月,有时还收不齐。”李师傅称,单元楼内总有少数住户以各种理由搪塞,不缴费,“我也没办法”。

  记者从部分社区居委会了解到,收缴垃圾费仍是部分老旧小区的大难题。苏家塘社区居委会一人士介绍,收不到垃圾费他们也没办法,只能向街道办反映后,协调环卫公司来清运。

  新规

  部分市民认为“影响不大”

  永昌小区的李大爷表示,和水费捆绑收费,肯定能提高垃圾处理费的收缴率。李大爷家每两月用的水在8吨左右,如果按新规执行,每月交的垃圾处理费也不到4元。“多用水多交,少用水少交,这也变相提倡节约用水。”

  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位市民,大部分市民称每月正常用水在10~15吨左右。如果按每月15吨用水量计算,则每月缴纳12.6元的垃圾清运费,“影响并不大”,但突然说6月份开始征收,感觉很突然。

  也有市民表示,如果家里用水出现故障,导致用水量出现异常,那垃圾处理费该如何计算?同时,记者从昆明通用水务自来水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昆明还没有完成一户一表改造。

  昆明通用水务一人士表示,通用水务目前还未接到任何有关垃圾处理费与水费捆绑的执行文件和政策。对于供水公司在代为收缴的生活垃圾处理费中可提取1.5%作为代收手续费也“不太清楚”。

  发改委不知情

  记者以市民身份致电96128政务信息查询热线,然后转接到昆明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这个收费确实需要发改委价格管理处核准,但现在发改委并不知情,至于城管局是通过何种程序通过的,发改委不知道,城管局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也没有邀请发改委参与协商,也不知道这个政策制定的依据。

  记者试图联系昆明市发改委价格管理处,但该处室电话一直无人接听。通过昆明市发改委网站可查知,价格管理处的职责包括负责全市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商品、服务价格的审批或上报等。

  《方案》可否细化

  对于目前昆明拟实行的“水消费系数法”,其收费标准只分居民生活用水、行政生活用水、工商用水和特种用水四类,有市民表示不精准。

  有市民称,比如一些大型企业由于生产垃圾量大,他们自行将垃圾运到垃圾基地进行处理,为此付出了不少运输费用,因此相关部门在收取垃圾费时应考虑这个问题。

  另外,对于一些垃圾生产量大用水量少的商铺来说,按照用水量收取垃圾处理费,就少收取了垃圾费。

  “用水大户”负担过重

  一位在桑拿室工作的先生,听记者解释完垃圾费和水费捆绑时惊呼:“那不是抢钱吗?”

  目前一些酒店都设有游泳池、桑拿、足浴等服务,这些服务的用水量都很大,但产生的垃圾量却不大。假如凭水消费量收取垃圾处理费,则费用与实际垃圾量不符,这位先生称,“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于桑拿行业和酒店业的发展。”

  只交水费不交垃圾费怎么办?

  也有市民存疑:把垃圾处理费捆绑水费一起收取,假如水消费者只缴纳水费,不交垃圾处理费,那怎么办?

该市民称,按相关规定,假如用户不交水费,自来水公司可以拆除水表,停止供水,并收取滞纳金;但如果用户只交水费,而不交垃圾处理费,自来水公司因权限的原因,怎么对其作出相应的处理?

9、山东垃圾处理列入政府考核 13市县负责人被约谈

来源:大众日报2011年05月06日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5-06/3021804.shtml

  记者在今天召开的全省部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约谈会议上获悉,我省已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省政府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的13县(市)政府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其中,临朐二场被指出到4月底还未开工建设;费县、平原、夏津、庆云、曹县5座垃圾处理场4月份刚刚开工;安丘、郯城、莘县、阳谷、乐陵、诸城、禹城等7座在建的垃圾处理场进展十分缓慢。

  到场的县(市)政府负责人逐一说明了影响工程进展的原因,选址定点难、环境影响评价复杂、征地拆迁补偿不到位、投资商资金不到位等是主要原因。他们也说明了最新的进展情况:最早6月底、最晚10月底可完工投用。

  这些县、市被要求会后抓紧研究整改意见,尽快落实到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对这13个县(市)挂牌督办、跟踪调度。完不成任务的县(市)将面临向省政府写检查、在省组织的各项评优评先中被“一票否决”;对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

  据了解,2009年,我省提出三年内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处理“一县一场”目标,今年是最后一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对如期完成此目标向全省人民作出了承诺。

  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调度的数据,截至4月底,全省已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72座,在建36座,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3.2万吨/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从该厅提供的项目表上,记者看到,全省规划建设(有的已运行)的110座垃圾处理场中,有9座处理方式是焚烧发电,1座焚烧,其他以卫生填埋为主。投资最大的是在建的青岛市小涧西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批准投资6.8亿元。另外还有10座垃圾中转站。

  会上强调,垃圾处理项目选址要和村庄、居民点保持规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征地补偿要及时足额到位。要公开招标选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非法干预垃圾处理工程承发包,更不准搞暗箱操作。项目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对其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

  另外,我省将突出加强村镇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建设,逐步在村庄建设标准垃圾收集池,在乡镇驻地或中心村建设垃圾转运站,将村镇收集的垃圾集中到县(市)进行无害化处理。尽快实现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杨学莹 侯 林 报道

10、滇池边湿地万亩中山杉引发学者生态环境担忧

来源:中国花卉报2011年05月06日

http://flower.aweb.com.cn/2011/5/6/11201105061057790.shtml

4月16日,《春城晚报》以《学者上书市长:滇池边慎种中山杉》为题,报道了部分业内专家学者对滇池边大面积种植外来物种中山杉,可能会加快湿地陆地化的担忧。报道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近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滇池生态研究所就此事召开了媒体座谈会。会上,昆明市林科所和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的5名高级工程师,对之前学者提出的担忧进行了阐释,并表示:“学者只是担心,没有依据,不能下定论。”

  事件———学者质疑滇池边大面积种中山杉

  今年,昆明将耗巨资,在滇池周边生态湿地内种植面积多达1万亩的中山杉。这引起了部分专家学者的担心。本月初,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教授侯明明上书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市长张祖林,请求慎行种植中山杉。他提出,乔木的蒸发量大于草本植物,在湿地种乔木将加速湿地的陆地化进程。而且中山杉落叶也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并建议对种植中山杉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后张祖林回复“一定加倍注意”。

  侯明明的观点得到了多名教授及环保人士的认可。原昆明市政协委员、环保人士伍宗兴,西南林业大学副校长、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主任杨宇明教授,“滇池卫士”张正祥也持类似的观点。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田昆教授另有几点担忧:一是中山杉是外来物种,生态后果没法在短期内预测,如果没经过长期、慎重的研究就大规模使用,会酿成生态灾难;二是可能破坏滇池边的生物多样性。

  回应———滇管局开会探讨

  在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滇池生态研究所专门召开了媒体座谈会上,滇管局相关领导表示:“种植中山杉,有争议是好事,说明社会关心滇池。真理越辩越明。”会议请5位支持种植中山杉的高级工程,对学者担心的问题一一进行了探讨和阐释。滇管局同时表示,下一步会请有不同声音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

  阐释———关于加快湿地陆地化

  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高工杜劲松表示,学者们认为种植中山杉可能加快滇池陆地化,主要基于中山杉的蒸发量大。但事实上中山杉的蒸发量很小。

  杜劲松现场拿了杨树、柳树、中山杉三株植物作比较,杜劲松表示,植物的蒸发量主要看叶片面积和树冠弧形,叶子越大,树冠弧形越大,蒸发量越大。而三株植物中,中山杉属针叶林,树叶最小,其树冠呈圆锥形,也是最小,由此推断,中山杉的蒸发量很小。此外,草本植物密密麻麻地生长,叶片总面积加起来不比中山杉小,其蒸发量也不一定比中山杉小。所以,湿地不一定只能种草本植物,同样可以种乔木。

  跟田昆等教授相反,杜劲松还认为,植物的根系,主要起到吸附营养和稳固作用,其在山上可能影响蒸发量,但在湿地没多少影响。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高工徐杉也表示,2007年开始,她以中山杉和杨树作了对比实验,发现中山杉的光合作用效率高,耗水率(植物从10厘米长到1米所的需水量)只是杨树的60%。

  关于外来物种生态入侵

  昆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高工杨红明表示,中山杉从2000年左右开始引进昆明,2003年他们开始实验研究,到2007年后开始大量引种,经过近10年的研究,可以说相对成熟。“现在一眼看去,昆明没有几种树是本地的,法国梧桐、桉树、樟树等等都是外来物种,如果一概排斥,那城市绿化就没办法进行了。”他说。现在江苏、天津、三峡库区、安徽巢湖、无锡太湖等地都在种植中山杉,“没有哪个地方把中山杉作为一种外来入侵树种。”中山杉在昆明10年,在江苏也试种了20多年,没有出现排斥其它物种的情况。按照现在的研究成果可以推断,中山杉在几十年后不会有问题。

  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高工韩亚平表示,虽然中山杉引入我国不到30年,但是共属于3个树种:落羽杉、池杉和墨西哥落羽杉,3种树种早在1917年就引进我国了,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几名高工都表示,中山杉作为杂交树种,不具有繁殖能力,一棵苗只能长成一棵树,不可能再长出一棵来。“要培育一棵都需高深技术(南京申请了专利,昆明还没掌握培育技术),更别说繁殖过剩排斥其它植物。”

  关于破坏生物多样性

  侯明明等学者最担心的就是,大面积种植中山杉这个外来物种,带来的潜在问题无法预料。而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高工杜劲松说,中山杉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定、推广,“绝对安全”。并不是像学者所认为的,以后滇池边上只种中山杉了,而是在滇池“四退三还”后,对一些只有荒草、还没长好的湿地进行补种,它呈斑块状地零星分布在滇池周围。因此它是增加了生物多样性,而不是破坏。他还说:“滇池周围有163公里,怎么可能全部种满中山杉?”

  另一名滇管局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滇池湖泊及入湖河口耐水湿生乔木种植示意图》,她表示,中山杉的种植面积只有滇池周围保护区面积的0.23%。“这个比例是很小的。”杨红明则说,太湖种的中山杉比滇池还要多。

  关于环境影响评估

侯明明、伍宗兴等人士都认为,对于中山杉的种植,应该经过慎重的“专家论证”和依法对1万亩中山杉对滇池的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公示。近日,滇管局相关人员表示,这是经历过专家反复论证的,当时没有反对的声音。而“环境影响评估”确实没有做,只是针对滇池流域的整体规划作了评估。“太湖那边是做了环境影响评估的。对环境有益无害。”同时他也表示,对于滇池种中山杉的环境影响评估,他们目前正在进行。(曹红蕾)

11、惠州40亿治理淡水河 污水处理厂大肆偷排污水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1年05月06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506/000935.htm

28日1点41分记者和环保局执法人员一起进入惠州市同方水务有限公司,里的排污管道正拍着黑色的污水,污水经过这个管道直接排放到淡水河。

污水处理厂却排出未经处理的黑色污水,4月27日夜间,这一幕发生在惠阳区城区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先称因冲洗斜管导致水质变黑,后又称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污泥进入排水口使水变黑。昨日,惠阳区环保局通报此事称,监测报告显示该厂所排污水总磷等6项指标超标,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设施操作不当引起。

蹊跷:监控系统显示黑水达标

据悉,惠阳城区污水处理厂位于惠阳区淡水河与淡澳河交汇处东南角,是惠阳区“两河四岸”综合整治水环境的配套工程,主要收集惠阳城区的生活污水,服务人口约24.5万人。2005年,惠州市同方水务有限公司(清华同方下属企业)承建并营运惠阳城区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25年。2009年,该厂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每日处理来自惠阳城区的生活污水7万吨,是惠阳区3个污水处理厂中最大的污水处理厂。

4月27日晚10点30分,同方水务公司员工阿强致电南都记者称,惠阳城区污水处理厂正在偷排未经处理的污水。南都记者立刻赶到该污水厂在淡水河的出水口,老远就听到哗哗的水声。借着两个手电筒的光,南都记者看到这里排出的水呈乌黑色,并夹杂着泥沙,污水冲进河里,溅起大堆泡沫,一股臭味扑鼻而来。

观察约20分钟后,记者步行五六分钟来到惠阳城区污水厂的排水口前,如黑色幕布一般的污水正汹涌地冲进水池。

28日凌晨0点40分,南都记者出厂后,立即就此事致电惠阳区环保局分管环境监察的副局长邱国胜。1点30分左右,该局环境监察分局副局长叶慨勇带着两名工作人员赶来。叶慨勇看到淡水河出水口排出的污水后,一脸严肃,随即带着记者进厂。此时,此前在污水处理厂看门的保安此时不知所终,环保局工作人员立刻翻墙进入厂区,强行开门。

叶慨勇和工作人员看到了排水口排出的黑水,并立刻用水桶和矿泉水水瓶提取水样。接着,叶打开水池旁的检测仪器,“奇怪,监控系统显示排出水质是达标的。”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12、村民长年受垃圾场污染 不活动身上落满苍蝇()

来源:广西新闻网2011年05月0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4567076.html

蒙汉标的家离垃圾场很近,垃圾正在被焚烧。

蒙汉标家吃剩的饭菜会盖在屋外的饭桌上,旁边的粘蝇纸粘满了苍蝇。

  一部动画片里有这样的情节:一个人远涉重洋,在狂风巨浪中经历九死一生,终于登上了一座美丽小岛。正当他为新生欢呼时,突然一阵地动山摇,火山爆发,熔岩向他涌来……相似的情节,如今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一些农民眼前上演: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陆续从大石山区迁到大化镇古感村、白秀村居住,十余年来,他们深受邻近露天垃圾场的污染。

  值得庆幸的是,大化县有关部门表示,新的垃圾填埋场最迟今年6月正式运营。届时,附近农民受垃圾场影响的状况将会有较大改观。

  只要停止“跳舞”,身上落满苍蝇

  在去往古感村甘侃屯蒙汉标家的路上,离他家还有200米时,记者就不得不戴上口罩。他的房子建在山坡下,露天垃圾场与他家的距离约30米,中间是一条泥土路,少量垃圾滚落在他屋后的玉米地里。

  蒙汉标是1995年12月从古文乡的山里迁过来的。他没有固定工作,靠干农活要养活老婆和3个子女。后来,因为山里上学难,他的姐姐带着儿子来投奔他,住在他家隔壁。今年4月28日,姐姐住的那间房屋突然起火,整间屋子化为灰烬,包括存放在里面的2000公斤玉米。他外甥的脸也被烧烂,苍蝇把这个男孩的脸当成了饭桌,驱之不走。

  在蒙汉标家里,即使戴着口罩也抵挡不住垃圾场飘来的恶臭。每一件家具上都落满了苍蝇。一些没洗的碗筷泡在水缸里,水面漂着一层苍蝇。蒙汉标打开猪圈,“轰”的一声,一“团”苍蝇扑面而来,小小的猪圈活像一只蜂箱。里面有一头“小猪”,蒙汉标说养了一年了,不长肉,30公斤都没到。

  罗美凡家离垃圾场有200米远,他是1995年从板升乡迁来的。他的家人在屋里要不停地“跳舞”,一停下,身上就落满了苍蝇。

  禽畜常病死,猪圈多闲置

  离垃圾场约一公里处的两排房子,原是“红星农场”的职工宿舍,现在属于白秀村。大石山区交通闭塞、水电不通,有点积蓄的农民都“逃”了出来。迁出来的农民跟原红星农场职工签订合同,购买了原农场职工建的房子,接收了农场的部分土地。

  莫秀灵家的后门朝向垃圾场,从来不敢开。她家客厅里的一张圆桌上满是死苍蝇,她每天都在家里各处喷洒杀虫剂。杀虫剂、粘蝇纸是这里农民家的必备之物,蒙汉标家每天要消耗两张,罗锦恒家每天一张。罗常年在外打工,妻子在家照顾小孩。坐在罗锦恒家里聊天的妇女们说,刚来的时候,女人都在家养猪、养鸡。从前两年开始,猪和鸡开始莫名病死,大家就没再搞养殖了。记者注意到,家家户户都有猪圈,但几乎都是空的;村民很少养家畜,偶尔能在屋外看见一只鸡。虽然说不清原因,但大家一致将猪和鸡的死归结到垃圾场的臭气上。

  王必志家是2006年迁来的,一家人花7万元买下一座房子和10亩果园。他的果园里曾种有7亩龙眼树,2007年赚了2000元;2008年,龙眼树不挂果;2009年,为了养猪,他把龙眼树全部砍掉,改种玉米。现在猪都死了,他的玉米地荒了。他说,住他们这一排有12户人家,几年间有5人得了甲亢。

  村民们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垃圾场的污染。

  填埋场将启用,状况可望改观

  村民罗锦恒的妻子告诉记者,2010年,有专家从南宁过来,在她家楼顶安装了巨大的测量仪器,然后摆弄仪器很长时间。“我问专家,到底这里有没有污染,专家说肯定有,叫我们向县里反映。”

  在村民蓝庆寿家里,记者坐下不到一分钟,双脚落了十多只苍蝇。他当过县人大代表,提过议案反映垃圾场污染的问题,当时得到的答复是县财政困难,无法解决。1997年和2010年,蓝庆寿等农民联名写过报告给信访部门,但至今没收到答复。他说,受到垃圾场影响的农民有39户,希望政府给他们一个答复。

  大化县环卫站王站长告诉记者,从1996年下半年起,县城开始在原“红星开发区”(甘侃屯附近)倾倒生活垃圾。从现在起,他会向垃圾清运车司机强调,不能偷懒,务必将垃圾车尽量往里开,把垃圾倒在远离住户的地方。

  在垃圾场里,一座大型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已经建成。大化县住建局一名姓韦的副局长介绍,这座填埋场是2009年5月立项的,总投资5608万元,每天能处理80吨生活垃圾和100吨垃圾渗沥液,最迟6月份就可以正式运行。届时,环卫部门会先把露天垃圾场的垃圾清理倒进新场,每天喷洒药剂,覆盖3~12cm的土,尽力消灭苍蝇和臭气,尽量减轻对附近农民的影响。同时,建设局会整治垃圾场周边环境。

  韦透露,是对垃圾场附近农民进行货币补偿,还是“异地换地”,该县相关部门正在讨论相关补偿方案,相信方案出来后,会给农民一个合理的交代。

13、中国食品安全标准老了

来源:南方周末2011-05-05袁端端 记者 何海宁

http://www.infzm.com/content/58899

现行中国食品安全标准10年以上标龄的占1/4,个别甚至已超20年未修订。历史沉疴、行业利益、交叉繁琐的行政程序造成了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落后。

标准低,还“打架”

484与22289相比,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仅为后者的2.2%,但这就是农药残留限量指标项目中,欧盟与中国的差距。

这仅仅是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冰山一角。最近随着雀巢等欧洲知名品牌婴儿食品中的“砷、铅、镉等重金属含量”中外检测标准不同的争议,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低于国际标准的质疑再次升温。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与国外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相比,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不仅少,而且很多标准低,以致引发诸多国际贸易纠纷。

目前,食品国际标准和分析方法主要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简称CAC)、国际卫生组织等发布。其中,CAC成立于1961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组建的政府间组织。

截至2009年,CAC已制定了8000多个国际食品标准、3274个农药残留限量、1005个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但这一国际标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2006年实施的鲜冻禽肉国家标准,只有土霉素与CAC的规定一致。中国的国标与国际标准,尤其是欧盟标准差距比较大,如己烯雌酚(一种环境激素),欧盟规定的残留最高限量是0.001毫克/公斤,而我国国标是0.25毫克/公斤,相差250倍。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斌介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只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2522项,美国多达4000多项,日本则达数万项。

以水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例,南方周末记者发现,欧盟首先将水果分为干果、鲜果、硬果和软果等,其中鲜果又分苹果、香蕉、葡萄、柑橘等,每一种农产品对应各自不同农药限量标准。

在美国食品标准中,苹果有160多种、梨有80多种、白菜有60多种、芹菜有30多种、菠菜有30多种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国内与国际有机食品标准要求不接轨,造成了农产品连续出口受阻。”张正斌说。我国绿色食品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和A级。AA级比A级食品在各方面标准都要严格,与国际接轨,而A级符合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需求,业内戏称是“吃不倒下岗职工”。

标准落后只是一方面,更让食品企业、研究者无所适从的是标准的“打架”。

我国现有的食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4四大类,主管部门各不相同。仅果蔬这一类行业标准,就分布在农业、林业、商检、商业、轻工、供销6个主管部门。“一些标准互相重复,另一些重要标准却是空白。”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工程师颜丽说。

在农业部发布的农业标准NY/T833-2004《草菇》和原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商检标准SB/T10038-1992《草菇》中,颜丽发现,有些地方用不同的定义各自进行归类,甚至用相反的指标进行互相矛盾的界定。

同一类食品国标、行标重复的情况也比较突出。以金霉素为例,在GB16869国标中,规定的残留量为1毫克/公斤,而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标准为0.1毫克/公斤。在其它标准规定中,金霉素在肉中的残留量为0.1毫克/公斤,在肝中为0.3毫克/公斤,在肾中为0.6毫克/公斤。

修修补补30

 “我们以前根本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从去年开始才逐渐清理旧的标准,重新制定。所谓的食品安全标准只能说是食品卫生标准,目的是食品干净卫生,并不太科学。”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贮藏保鲜与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唐书泽教授说。

1980年代末,中国开始逐步颁布各类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此前的国家标准很多是感官、净化指标。在最近5年,两部重量级法律才逐渐出台:2006年的农产品质量法,2009年的食品安全法。

30年间,中国食品标准仅有过三次大范围的颁布和修订。据颜丽介绍,现行标准的标龄在10年以上的占了1/4,个别的标准甚至已超过20年未修订。根据《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也正是这30年,CAC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上最权威,也是各国唯一的食品安全参考标准,出版食品法典13卷,并每2年召开一次国际研讨会。

我国与标准制定有关的部门有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涉及的标委会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从计划到发布,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导致标准制定周期长。如农业部发布了140多种兽药的最高残留限量规定,但目前仅发布了其中50多种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标准之争就是利益之争。”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曾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往往标准低一点,就有大量企业被放进去,标准一高,一些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就会被淘汰。“我们的某些标准恰恰是迁就了一些落后企业。”

2003年,卫生部在发布《全国食品标准2004—2005年发展计划》时就指出,我国的3400项食品标准总体水平偏低,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重要标准短缺,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都得不到有效执行。

直至2006年底,农业部等九部门出台食品国家标准的修订计划,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由 23%提高到55%。不过,即便如此,国内外差距仍非常大。

2010年卫生部开始了食品标准的大清理。截至2011年4月,已发布172项新的国标,包括乳品安全标准68项、食品添加剂标准102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2项(包括66种农药残留限值),废止了食品中锌、铜、铁限量标准。

不过,尽管业界呼吁修订国标,但在记者采访的十多名食品标准专家中,几乎没有一位同意将标准迅速提高到CAC、欧盟或者日本标准。

 “并不是欧盟和日本标准就是最好的,世界各国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时,都会相应照顾本国利益,保护本国的企业。”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吴成业说。

他举例道,福建省的鳗鱼80%出口到日本,但日本本土也产鳗鱼,为保护国内产业,便增加对中国鳗鱼的检测项目,制造贸易壁垒。“他们非常清楚我们用什么药,所以每次都能卡住我们。”吴成业说。

一个相反的案例是,我国进口的品客薯片被查出含有禁用的食品添加剂溴酸钾,进口乐事薯片、依云矿泉水也先后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这三大国际知名企业的产品被我国判定为不合格,正是因为中国的标准在某些方面严于欧盟、美国。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食品检测分委会委员王强认为,标准制定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消费者需要,二是产业要求。欧盟制定严格的标准一个重要原因是欧盟进口产品多,所以标准很高。而美国的比欧盟稍低,主要是为保护本国产业。

毋庸置疑,旧的标准应彻底更新,但应修订成什么样的标准?颜丽提议,要让大部分的企业“踮踮脚,跳一跳都能够到”。

14、云南曲靖市独木水库保护多少难题需解?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5-06  资敏 

http://www.cenews.com.cn/xwzx/sj/201105/t20110505_701997.html

   

 独木水库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水库周边区域还有41个煤矿、1个火力发电厂和4个洗煤厂。企业污染仍是独木水库面临的最大威胁。 资敏摄

  作为曲靖城市备用水源地的独木水库,在经过整治后水质恶化趋势虽然得到遏制,但围绕其周边的46家企业,仍然对这一未来城市水源地的环境安全构成威胁

  云南省曲靖市的独木水库是一座位于“煤层”上的水库。煤炭资源在给当地人带来财富的同时,也曾给水库带来隐患:煤炭私挖乱采的泛滥,不但严重破坏了独木水库库区的植被,同时大量含高硫化物和高锰化物的矿井水也流入库区,导致水库水质恶化。

  随着曲靖城市的发展,以农业灌溉为主的独木水库摇身变成了城市备用水源地,为此,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于2003年7月31日审议通过了《云南省曲靖市独木水库保护条例》,并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对独木水库进行立法保护。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有关企业先后投入资金,实施了大批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生态植被恢复项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及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资源无序开发导致的水库水质恶化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按照规划,到2020年,独木水库将正式给曲靖市民供水。目前独木水库生态破坏趋势是否得到根本改观?能否担当起未来向城市供水的重任?

  记者日前跟随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对《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近距离接触了独木水库。记者注意到由于多方投入进行整治,独木水库水质恶化趋势得到一定遏制,但由于水库周边依然存在46家涉煤企业,涉煤企业污染治理依然任重道远,而在水库建设和治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民生问题,也值得人们关注。

  过去  煤炭开采乱象导致水库污染严重,城市备用水源迟迟不能供水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富源、罗平3县(区)交界处的独木水库始建于1958年,总库容达1.056亿立方米,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的大(二)型水库。目前,这座水库承担着当地16万亩的农田灌溉任务,直接受益人口达9万余人。

  作为云南省的农业大市和重要工业基地,曲靖市在云南省的经济版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根据曲靖城市发展需要,独木水库被确定为城市备用水源地,为此曲靖市引进世行贷款两亿元,用于建设第四水厂和独木水库饮水工程,预计到2020年,独木水库将正式给曲靖市民提供饮用供水,日供水可达到12万吨。

  在被确定为城市备用水源地之前,人们就在独木水库库区发现了大量煤矿资源。据当地人介绍,早些年每到天气干燥的时候,由于地下的煤层自燃,山上常常会冒起阵阵青烟,有时还会引发一些山火,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火焰山”。

  当地的煤炭开采有多长的历史?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在独木水库径流区的3个县(区),最早的煤矿主都是当地人,他们凭着胆子大运气好,找个山头就地挖下去,有煤炭就赚钱,没有煤炭就放弃,一小部分人因此富了起来。

  就这样,独木水库库区内就出现了一些零零星星的小煤矿,没有任何手续,也不考虑技术问题就存活了下来。

  以麒麟区东山镇为例,当地有两万多人在煤矿工作或者从事与煤炭相关的运输、冶炼等工作,年实现务工经济收入近两亿元,占全镇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一半。煤已经成为最关键的一环,渗透到当地所有人生活的细节中。

  在国有企业恩洪煤矿、云南省属企业陆东煤矿进驻这块地域后,当地私挖乱采的现象还较为普遍。针对这种现象,曲靖市政府对小煤矿进行了资源整合和不断整改,但到2004年云南省人大颁布《云南省曲靖市独木水库保护条例》时,库区内依然还有51个煤矿、71对矿井,以及1个火电厂、两个煤矸石砖厂和两个洗煤场。

  煤炭资源在给当地带来了直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当地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和破坏。

  据有关人士介绍,造成独木水库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采煤、炼焦、洗煤、煤货场、火电厂等企业的存在。在这些企业中,多数私人煤矿、煤井无序开采,并且不愿投入资金整治污染,其中高硫高锰的煤井有14口,遇到雨水冲刷,大量高硫高锰矿井水从阿基洪、新村河、阿楚克等河流入库区;在水库大坝的东南尾段,还有两个焦化厂、3个洗煤厂、1个发电厂和1个煤货场,直接对水库水质造成了污染。

  同时,煤矿无序开采和过度开发,还导致了库区内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据当地环保部门检测,长年以来,由于独木水库水质含锰化物和硫化物严重超标,独木水库原本预定在2004年10月上旬向曲靖市供水的计划也因此迟迟向后拖延。

  治理  综合实施污染防治工程,独木水库水质恶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独木水库的环境治理多年来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光。在这次云南省人大开展的执法检查中,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春林就强调,要实现独木水库水质好转,就必须把握好水库污染治理和库区生态环境修复两个因素。

  曲靖市副市长宁德刚告诉记者,为整治煤炭行业带来的污染,2008年,曲靖市在深入调研后编制了《独木水库水污染防治工程规划方案》。

  在这个方案的指导下,曲靖市相关部门先后组织1.5万人(次)对库区煤矿进行专项治理,关停煤矿7个,整合煤矿5个,采用深度爆破方式封堵了49口废弃矿井;控制和改善污水渗出面积达300亩,建成小型拦污坝7道,投入2400万元在污染较大的煤炭企业建设41套污水治理设施,总处理能力为2.6余万吨,水库径流区内污染较重的企业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通过实施全面整治后,独木水库库区5年内再没有新建一家煤炭企业,并且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库区内原有煤炭企业在环境意识上和污染治理投入上有了很大改变。

  以嘉兴煤矿为例,这个企业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经过处理后不仅能用来冲厕、洒水降尘,还能用来洗澡和浇灌花草,就连养观赏鱼等景观用水也来源于此。

  同时,曲靖市还投资2500万元分批建设电子监控和在线监测装置,严密监控部分企业存在的偷排、漏排现象。和原来相比,水库区域内企业偷排、漏排的现象已经大有改观。库区内的几家大型煤矿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在线监测系统,只要一超标,或出现偷排情况,老板就会收到监管部门的提醒短信,执法人员甚至就会出现在现场。

  独木水库库区涉及3个乡镇8个村委会的3.2万余人,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点多面广,防治难度大,为此,曲靖市加大了库区集镇及村庄生活污染治理力度。

  在此基础上,为加强水库库区集镇和村庄生活污染及面源污染治理,当地政府还计划投资1.14亿元建设污水处理项目3个,并配套建设除磷脱氮设施和自动在线监测装置,确保日污水处理量达1.9万吨,并投资1.82亿元建设21个垃圾处理场。

  针对水库库区内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曲靖市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在煤矿生态区植树种草,全面推进库区内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建设等工程。

  位于独木水库周边的麒麟区东山镇筹资800万元,造林面积达到近2500亩,罗平县也实施了1000亩造林工程。

  现在独木水库周边流域内第一层山脊汇水区及两公里范围内退耕造林面积达7000亩。

  此外,当地政府还对煤灰堆放场所及私挖乱采较为严重的2000多亩区域进行了生态植被修复治理。

  独木水库库区综合污染防治工程的实施,使独木水库长期以来的水质恶化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当地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近3年来,独木水库水质除铁、锰两项指标外,其他27项指标均达到了Ⅱ类、Ⅲ类水质标准,铁、锰两项指标也有下降趋势。

  隐患  水库周边依然存在46家涉煤企业,给水库水质保护带来威胁

  独木水库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执法检查组在检查中也发现库区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水库周边区域还有41个煤矿、1个火力发电厂和4个洗煤厂,涉煤企业污染仍是水库污染治理面临的最大问题。

  据宁德刚介绍,因为利益关系复杂,独木水库二级保护区内应关停或者搬迁的7个高锰或高硫煤矿难以关停或者搬迁。同时,由于管理手段单一,电子监控、在线监测等辅助管理手段仍然不完善,部分企业还存在着偷排、漏排等现象。

  记者了解到,目前独木水库径流区内废弃矿井几经倒卖后治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治理工作严重滞后。而矿井渗水含锰化物及硫化物较高,致使阿楚克、阿基洪两条入库河流受到污染,严重影响水库水质。同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几十年来水库库底锰、硫等元素沉积量较大,短期内难以清除。

  在检查途中,检查组看到从独木水库附近经过的大货车大都没有拉盖篷布。据当地人介绍,每天早上,从东山镇经过的大货车就有1200辆左右,如果在运输途中不实行覆盖,造成的扬尘也将直接污染水库水质和危害当地群众健康。

  同时,由于独木水库保护工作涉及周边3个县多个部门,工作协调难度大,尤其部门联动、区域协调的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据曲靖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对位于乡镇接合部的无证采矿行为查处难度很大。面对无证非法采矿的煤矿主,政府部门只能实施行政处罚,从调查取证到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小煤矿的排污、人员安全等问题没有保障,存在较大的隐患。

  环保部门对此也深感头疼。由于是非法小煤矿,矿主法治观念淡薄,在环境执法的过程中,常常是三四名环境执法工作人员要面对十几个煤矿上的管理人员。在这个片区取证难、执法更难是国土资源、环保、水利等部门相同的感受。

  《云南省曲靖市独木水库保护条例》规定,根据违法情况,独木水库管理局可以做出500元~10万元之间的罚款决定,可是对周边的煤矿企业来说,这个处罚金额显然只是九牛一毛。

  以环保部门为例,按照规定,对超标准、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由水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整改,并可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对单位和单位负责人分别处以1万~5万元的罚款和200元~1000元的罚款。违法处罚的金额偏低,不能引起污染企业的重视也是违法行为不能得到根本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云南省人大检查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饮用水水源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一旦出现环境突发事件,将会对水源地构成重大威胁。在独木水库的二、三级保护区内,部分煤矿虽已关闭,但小煤井开采遗留下的废渣、尾矿含锰较高,土壤恢复问题没有治理好,独木水库水中锰超标问题仍然存在。检查组来到了原云南省陆东煤矿的一废弃堆渣处,离独木水库只有一步之遥,因为常年堆放煤渣,若处理不到位,将直接对水库水质造成污染。

  关注  如何解决独木水库建设和整治中产生的民生问题,值得深思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在独木水库的建设及生态环境整治中,当地的群众给予了极大支持,并付出了很大牺牲。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民生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首先是库区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记者了解到,在“十一五”期间,曲靖市优先将独木水库库区所涉及到的富源县墨红乡及麒麟区东山镇两万余人纳入规划,截至去年年底,已解决了7个村委会27个村民小组1.12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新建设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26项,但独木水库库区内依然有9000余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

  由于独木水库径流区的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按照水系的分布情况,北边的水质能达到地标水环境质量Ⅱ类水标准,南边则是锰元素超标。为了解决库区南边的村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曲靖市将实施从北边引水工程,然而这一工程由于距离较远,目前存在大量资金缺口。

  在独木水库库区内,煤炭开采导致当地地质灾害频繁,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记者了解到,独木水库库区的新发、撒马必、俄勒、禾草必、偏坡、明得团庆5个村庄因为煤炭开采,导致常年地质灾害频发,地面出现不少裂隙和塌陷,造成村民的房屋开裂,居住条件较差,需要进行整村搬迁。而这5个自然村现有610户2233人,据曲靖市预算,整体搬迁需要经费7000万元,但目前经费从何而来尚不得而知。

  麒麟区东山镇镇长田周剑告诉记者,整村搬迁选址困难、饮用水安全难确保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政府。水库边上的卑舍村59户人家经过3次搬迁才最终安定下来,独木村委会的大俄勒村前后搬迁了5次,才最终在山顶居住下来。即使搬迁以后,由于居民的生活条件较差,新建的小楼房和屋内贫困的状况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了建设独木水库,库区内涉及麒麟区东山镇的独木、水井、新村等8个村进行了近1万人的库区移民,库区群众的生存条件也让人担忧。

  田周剑说,由于原来耕种的土地已经被淹没,这些人目前主要的经济收入就是靠到当地煤矿采煤,收入没有稳定保障,生活较为困难。

  而在独木水库的公路上,不时能看见一些高级轿车飞驰而过。煤矿主的富足和移民的贫穷在这里形成了鲜明对比。

水源保护该让位于资源开发?

原二军

  作为曲靖市的城市备用水源地,由于水质迟迟得不到改善,独木水库向城市供水经历了一个一拖再拖的过程。

  在《云南省曲靖市独木水库保护条例》于2004年1月1日正式施行后,当时曲靖市政府曾明确要求,独木水库向城市供水时间为2004年10月上旬。而在当年8月~9月取水化验后发现水中锰化物和硫化物严重超标,因此当地政府决定独木水库向城市供水时间延迟到2009年。现在还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供水目标没有实现,而且这次独木水库实现正式供水时间更是推迟到了2020年。

  从2004年到2020年,相隔16年的时间,供水时间两次延迟,映照出了要让被污染的水质返清并且达到饮用水水源标准是多么不容易,中间有多少曲折的路要走。

  尽管云南省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独木水库进行立法保护,并且一系列整治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水库库区的污染能否得到完全遏制、独木水库向城市供水日期能否不再延迟,仍需要打上一个问号:除了几十年来水库库底锰、硫等元素沉积量较大,短期内难以清除外,围绕在水库周边的46个涉煤企业就是当前水库污染治理面临的最大问题。

  要彻底治理这46家涉煤企业的污染,目前面临的困难不少:治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手段不完善、执法取证难、部门和区域联动机制不完善、违法成本低、水源地预警和应急机制不健全等,如果这些问题中任何一个解决不好,都会拖了水库按期供水的后腿。

  因此,对于曲靖市来说,不应该仅仅欣喜于独木水库的水质有了一定的改善,即使一些媒体报道说独木水库附近的一家煤矿用处理过的污水来养鱼,但对于依然散布于水库周边的这46家涉煤企业来说,治理并非那么容易。而这些企业污染治理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水库能否实现按时供水。

  治理污染,需要技术支撑和政策、法律层面的支持。在技术支撑上,完善电子监控和在线监测可以有效遏制企业偷排、漏排现象,但对于违法成本低的问题,目前专门保护水库的《条例》尽管规定了处罚细则,但效果并不时很明显,没有起到相应的法律威慑作用,这需要当地政府考虑采取适当的经济处罚手段,让违法企业为其违法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此外,对于由于独木水库建设和环境治理引发的一系列民生问题,地方政府更应引起重视,当库区的人们为了确保实现城市供水目标搬离了自己的家园后,他们不应该因为这个原因而再次陷入贫困,对此地方政府可以考虑以生态补偿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从全国来看,独木水库并非个案,许多地方都面临着保护水源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地方要发展经济,就会带来污染,对城市水源地环境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许多水源地所在区域的发展也往往会受到许多限制,经济发展滞后。对此政府部门应对水源地群众进行相应补偿,但往往难以落实,导致农村经济脆弱,居民生活困苦。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源地环境保护。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只有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水源保护的重要性,“水源保护让位于资源开发”的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消除。

15、“十二五”污染治理有哪些新招?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5-06  张小青 曹家新

http://www.cenews.com.cn/xwzx/mtsj/qt/201105/t20110505_701996.html

  4月30日,南京南站“太阳能屋顶”中的重要组件太阳能电池板正在加紧铺装,建成后的南京南站“太阳能屋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25年可发电2.28亿度,相当于节约原煤8.5万余吨。阿董摄

  如何在“十二五”开局第一年推进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有哪些新举措?西安世园会如何展现治污新意?本周媒体纷纷从不同视角进行报道。

  关注“十二五”污染防治

  全国水污染防治,统筹研究体系、工程建筑一盘棋。4月30日科技日报在展望“十二五”时指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将强化流域系统设计,紧密结合重点流域规划和治污工程,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培育战略性环保产业,实现‘减负修复’阶段目标。为保障“水污染治理专项”的顺利实施,将落实行政责任,发挥地方政府责任主体作用;统筹实现研究体系、工程建设一盘棋,全面建立对接机制,密切与规划及工程衔接;深入开展重点流域矩阵式管理,确保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

  上海全面协同治污经验可鉴。5月1日解放日报说,上海“十二五”环保战略向全面协同控制转变。其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自我加压增指标,污染削减总量的指标体系在原来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基础上,再增加氨氮、氮氧化物、总磷以及挥发性有机物4个“新成员”。二是协同作战大提速,如“超量减排激励政策”涉及发改委、环保局、财政局、水务局4个部门;正在试点推行的船舶污染责任险,涉及金融办、海事局、保监局、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等部门。

  济南提出“十二五”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新对策,济南日报对此报道说,今年防治重点仍是扬尘污染、工业和燃煤污染以及机动车尾气污染三大重点。

  河北探讨避免节能减排前松后紧的对策。河北日报说,统计显示,一季度,河北省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较多,个别地方和企业出现了二氧化硫排放量不降反升的情况。专家认为,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如果松懈下来,就容易出现节能减排前松后紧的情况,影响全省经济运行质量。为此,应以控制增量为重点,对没有能耗增量、污染总量指标的地区或企业实行限批,对能耗超标的企业继续加收惩罚性电价。同时,应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强对省节能减排重点项目的调度,同时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摆脱对资源、能源的过度依赖。

  多方阻击重金属污染

  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阻击重金属污染。上周,不少媒体从环保视角热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如凤凰网以“产业结构调整定调小火电获‘双刑’”为题介绍了目录重点内容,同时指出,到2011年底前,对小火电实行限制加淘汰的政策。本周,仍有不少媒体关注目录中的环保内涵:中国经济导报4月30日刊载的目录表明,为阻击重金属污染,我国将不少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列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限制或淘汰类项目,如高汞催化剂(氯化汞含量6.5%以上)和使用高汞催化剂的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氨钠法及氰熔体氰化钠生产工艺等被列为目录中的淘汰类;中证网说,目录还公布了淘汰的各种炼铅工艺。

  按照国家2011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重金属污染整治工作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本周媒体纷纷报道各地迅速采取的整治重金属污染专项行动——

  河北青年报说,石家庄市环保局桥东分局捣毁了一家处在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非法小电镀加工点。

  齐鲁晚报说,山东省临沂市从严治理重金属污染,取缔粗放式小作坊。

  辽源日报则报道说,东辽县环保局对县域内有色金属采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造纸、危险废物处置等可能涉及重金属的企业及历史遗留重金属废物堆放场进行了全面排查。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未经环评或达不到环评要求的,一律停止建设;对“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产;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对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责令停产整顿、限期改正,逾期未完成的依法关闭。

  长沙晚报在报道全国治理规模最大的长沙市42万吨铬渣综合治理项目竣工验收时说,这一投资2.2亿元的环境治理工程的成功实施,标志着长沙市走在全国铬渣治理工作的前沿,为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和示范。文章在介绍这颗湘江边铬渣大毒瘤的成功解毒时说,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6条铬渣解毒生产线采用的是国内自主开发的“铬渣水溶解毒法”工艺,通过对铬渣进行湿磨、加药、促溶、稳定、脱水等工序后,实现对铬渣的解毒。

  全国汞污染源调查启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禁汞行动。4月29日中国化工报整版刊载数篇文章报道中国和世界步调一致应对汞污染。

  引题为“迎合国际禁汞趋势打履约基础”、主题为“全国汞污染源调查4月启动”的文章说,从4月份起,有关部门将主持全国范围内的汞污染排放源现状调查,这是应对国内日益频繁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和今后国际履约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据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从2010年起就拟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禁汞国际文书展开谈判。

  题为“汞污染与核污染后果一样”的该报言论文章指出,人类是汞产品的受益者,问题是一旦对汞的管理放松的话,汞就立即会变成人类安全的杀手。当人类社会意识到汞的危害已经大于汞的利用时,禁汞就成为必须的选择。文章强调,以当今的科技水平,许多汞产品是完全可以替代的,其实汞污染对人类的危害程度与核污染的后果是一样的。

  世园会展现控污智慧

  体现绿色、低碳、环保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也成为本周媒体报道的热点话题。4月28日,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式开幕,从展示到应用,世园会呈现的众多绿色科技将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与启示?新华网陕西频道说,世园会在展示园林艺术多样性的同时,通过贯穿绿色理念,展现了生态文化的新业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文章指出,“碧水工程”、“雁鸣湖湿地工程”、“桃花潭生态治理工程”等重大生态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地解决了三大生态灾害,使曾经的西安“垃圾场”实现了“绿色转变”。

  中国化工报说,世园会集中展示了当今生态、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处处彰显绿色、环保、低碳元素。世园会场馆充分采用了地(水)源热泵、中水回收利用、新型幕墙、掩体建筑、LED节电等节能新技术,在园区主要建筑主体结构材料和装修材料选择时,大量使用性能高、无污染的节能环保新材料。营造一种现代园林氛围,展现了西安文化创新、开放的姿态。

  中国网络电视台说,浐河、灞河过去都是西安的下水道,它们直接排入渭河。两河周围是沙场、垃圾场。在生态治理中,实现了由生态重灾区向生态补偿区乃至生态示范区的转变。如今的浐灞生态区,已成为引领西安绿色时尚的标志。报道还指出,西安还向全市市民推荐了“绿色生活十条理念”,包括简约装修、低碳出行、惜水节水、减少污染等……

  中新社报道,世园会主要建筑全部采用地源热泵作为空调系统冷热源,在使用过程中,无氟利昂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亦无“三废”排放……西安世园会还引进了生态环保的喷雾降温技术,以水为原料提供低碳环保降温雾效,在降温时不产生二次污染……

中国青年报说,为体现绿色、低碳、环保的办会理念,西安世园会没有举办开幕大型庆典,代之以简约时尚的开园仪式。世园会中的绿地生态科技馆不但外形颇像阿拉伯数字零,而且展馆内的各种理念都与零相关。其九大系统、40项技术几乎可以使整个建筑实现“零”能耗,向人们展示未来生活可能实现的“零”、传奇。

16、谁该对环评质量负责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5-06  史春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105/t20110505_701989.html

  国内一些媒体近来对环评质量不高的问题纷纷提出批评和质疑。有的媒体把矛头指向环评单位,认为是环评行业跟不上市场发展,环评单位本身参差不齐,或是由于利益驱动,只要项目单位满意,环评报告要怎么写就怎么写。有的媒体则批评环保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人们不禁要问,环评质量不高难道已成为业内顽症?谁该对环评质量负责?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环评“出炉”到通过环保部门审批的整个流程来分析。首先,是项目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然后再报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进行审批。在审批过程中,环保部门还要对一些较复杂的项目环评文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参照专家意见,环保部门作出是否给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从这个流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专家、环保部门,只要大家认真把好自己的那一关,环评质量都不应该出问题。但是,事与愿违,现实中却偏偏出现了这么多质量不高的环评文件。环评单位、专家和环保部门,谁应该对环评质量负责?

  先说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环评单位有资质、有专业人员,又收了人家的环评费用,应该给人家一个合格的环评文件。环评费多的高达几百万,少的也有几万、数千。按说,不应该出现质量不高的环评文件,但现实该如何解释呢?笔者认为,一是一些正规的环评单位环评业务多。接的活太多,导致“萝卜快了不洗泥”。有的环评单位是头天接环评任务,第二天就能出环评报告。有的“高产者”,一天居然能赶写出3个环评报告。有的为了省事,干脆直接从网上拷贝类似的环评。结果可想而知,是牛头不对马嘴,项目所在地明明是平原,环评却说成是山区。明明是甲地,环评却说成是乙地。二是当前还有一些环评单位或个人无环评资质证,居然靠借证来做环评。这些人做的环评质量就更没有保证了。

  再看看专家。按《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对于污染较重的项目,环保部门还需要组织专家论证或称之为评审。评审时,专家有权对环评文件的质量进行评说。对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文件,专家可以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修改或重做。但是,现实中,有些专家也有难言之隐:一是拿了人家专家费,不通过不好意思。二是有些当地政府要上的项目,如果不予放行,下次人家就不会再聘你当专家了。

  下面再看看环保部门。作为国家执法单位和行政许可机关,正常情况下,对项目环评文件的质量有硬性要求。环评文件质量合格,给予行政许可,质量不合格,则给予否决。但是,在现行体制下,因为环保局长的官帽掌握在当地党委和政府手中,必须服从当地领导快速发展的意图。这种情况下,对质量不高的环评文件,环保部门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如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发生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经查,此次事件是安庆博瑞电源有限公司非法生产、当地环保部门帮助企业造假,环评单位造假等因素所致。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从我国现行制度的设置而言,环评文件质量是不应该出问题的。但近年来却问题不断。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到底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谁失职了?谁渎职了?到底谁该对环评质量负责?

  笔者认为,要确保环评质量,首先,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要承担应承担的责任,并切实加强对环评机构违反环评法的责任追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应承担的责任。即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具备环评资质的单位,有的仍隶属于环保部门。要想环评客观,必须推进环评编制机构与审批部门的脱钩,按照法律规定建设真正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环评机构。可喜的是,目前,环境保护部正在大力推进这方面的工作,不久的将来,所有环评单位将与环保部门“脱钩”,让环评机构成为独立的第三方。

  其次,要明确专家的责任。环保部门要建立规范统一的专家库,以保证环评审批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明确参与环评项目专家的准入门槛和责任制度。要确保每次都要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参与环评评审。专家库要实行动态管理。

  第三,必须明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对此《环境影响评价法》已作出明确规定,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法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要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监察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建议环保部门每年对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环评文件进行抽查,评出最好和最差的环评报告,并将结果在媒体公布,接受公众和社会的监督。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