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2
四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地球日”特别报道:
1、新华日报: 保护地球,我们如何动起来
http://www.eedu.org.cn/news/envir/eview/201104/59086.html
2、中国低碳网: 世界地球日:加拿大等为地球选择放弃
http://ditan360.com/News/Info-83269.html
3、新华网: 世界地球日随笔:给地球母亲治病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4/21/c_13839594.htm
4、网易发现者: 世界地球日:城市交通的终极幻想
http://discover.news.163.com/special/citytraffic/
环境资讯:
5、人民日报: 研究指出我国环境压力居世界首位
http://news.sina.com.cn/c/2011-04-22/042522337301.shtml
6、中国新闻网: 我国公布环境目标:环境质量20年后全面改善
http://news.qq.com/a/20110422/000023.htm
7、新华社: 国土资源部启动“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
http://www.gov.cn/jrzg/2011-04/21/content_1849903.htm
8、经济观察网: 十二五减排四项指标首次明确
http://www.eeo.com.cn/Politics/beijing_news/2011/04/22/199535.shtml
9、南方日报: 世界自然基金会预测:2050年人类消耗两个地球
http://env.people.com.cn/GB/14456000.html
10、中国新闻网: 环保部:大亚湾核电站气态氚排放量在许可限值以下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4-22/2990717.shtml
11、中国新闻网: 国办发布16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4-21/2989700.shtml
地方信息:
12、新华网: 浙江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地分类整治环保隐患企业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4/22/c_121337675.htm
13、中国环境报: 江苏省副省长徐鸣:让群众远离重金属污染危害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4-22/2991953.shtml
重大水事:
14、新浪网: 湘江长沙段丰水期遭遇春旱河床裸露
http://slide.news.sina.com.cn/c/slide_1_2841_17247.html#p=1
环境曝光:
15、法制日报: 河北元氏县化工园排污导致万人10年吃水难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4-22/105322339976.shtml
食品安全:
16、中国广播网: 马光远:食品安全监管需常态化 违规企业应该让它死去
http://opinion.hexun.com/2011-04-22/128979430.html
17、中国网: 猪肉变“牛肉”不止是底线的溃败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6_15126.html
18、中国网: 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禁令别成“口号”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2_15112.html
气候变化:
19、新华网: 陈雷: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我国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4/22/c_121336984.htm
民间环保:
20、人民网: 贾峰:中国环保NGO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4/1141303433690_1.shtml
深度报道:
21、中国新闻网: 中国草原退化面积逾9成 专家称须尊重生态规律
http://env.people.com.cn/GB/14458111.html
22、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实施“西水东调” 解珠三角东岸之渴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2/2MMDAwMDIzNDI2Mg.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保护地球,我们如何动起来
来源:新华日报2011-4-22 李玲 廖卉
http://www.eedu.org.cn/news/envir/eview/201104/59086.html
“地球日?我真不知道是哪一天。”一位从事地球科学工作多年的研究人员说。
“我们组织过一些活动,没什么人感兴趣,今年没安排。”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的南京召集人说。
今天,就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1970年4月22日,这个意在呼吁人类改善全球环境,保护地球资源,创造一个“无碳”未来的“地球日”活动被誉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发端,推动了多个国家的环境法规建立。然而记者连日来的采访却发现,对这个日子和这项活动知晓的人寥寥。对比一个月前的“地球一小时”,“地球日”是如此地静悄悄。
保护地球,“一日”不如“一小时”
“4月1日,我们就拿出了今年地球日活动的策划方案。”省国土资源厅一位地球日活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但在面向公众的广场咨询活动中,“公众反应平平”。
“地球日”是起源于美国的草根环保运动,最早喊出了“清洁生活”、“无碳未来”。2009年,经联合国大会决议,确定为世界地球日。地球日活动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进入中国,每年国土资源部等各级有关部门根据确定的主题,开展宣传活动。
“地球日在国内十来年的发展不温不火,民众对这个日子的关注度不高。”自然之友南京会员小组负责人王少明对记者说:“不少民间组织前几年也搞活动,比如专家咨询、做展板,花费了不少精力,却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记者浏览媒体报道,地球日的信息,零零星星,鲜有亮点。网站上几乎看不到相关的热点专题。这一切,与记者一个月前采访“地球一小时”活动的情景真是冷热两重天。熄灯活动前一周,各地政府积极开始发出倡议,各大门户网站设专题,策划活动,组织签名讨论;论坛、Q群里,网友们自发组织的不插电音乐会、烛光聚会活动……据报道,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座城市参与了今年的熄灯活动。
42年历史的“老环保日”拼不过5年的“新环保日”,是因为人们喜新厌旧吗?
全民参与,推动力少了什么
“地球日,珍惜地球,可具体该做什么?现在这种日子太多了,记不住。”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杨劲松说,地球日的活动很空泛,没有可操作的内容。
“设定这些日子,就是要引起更多人重视。只有经过实践体验,大家才能了解活动的意义,才会愿意去参与、推广。”西祠阳光少年乐园版的版主“儿是吾师”是一个热心环保的人,一年多来,他自备奖品,每个月组织版里的孩子和家长去紫金山捡一次垃圾。他认为“地球日”知晓度不高,主要是缺乏互动。“无车日可以去骑车,地球一小时大家都来熄灯,而地球日却没什么活动载体。”他还认为,这与有关部门平时不注重宣传有关,每年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做这个事情,就会流于形式。
记者从网上找到省国土资源厅的活动策划方案,表中共11项内容,从4月1日延续到22日。除广场咨询外,方案还包括两项学术活动、三场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知识讲座以及一系列宣传举措,比如张贴宣传画、发送手机宣传短信、开设宣传网页、组织媒体报道等。
“开展活动当然是全民参与效果才会好。但我们只是一个职能部门,组织这样的活动,力量和资源都有限。现在能做的,就是向社会发出倡导,传播一些知识。”省国土资源厅那位地球日活动负责人说。
一边是政府部门发动参与的局限性,另一边却是民间组织有力无处使。王少明表示,民间组织由于一些规定限制,空有一腔热情,有心无力。“政府部门很少会邀请民间组织参与发动社会民众。但合作效果其实会比较好,比如我们与省科技馆合作,定期组织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效果就十分好。”
改变冷遇,要让公众有事可做
那么这些形同“鸡肋”的纪念日是不是应该任其自生自灭呢?记者采访了几位专业人士的看法。
南京大学地科系教授王良书对记者说,作为最早关注地球环境的纪念日,“地球日”涵盖的内容很丰富,关注灾害、环境、发展,所以实施起来有困难。与国外相比,国人关于地球科学方面的知识差距还很大,“比如日本大地震后国内爆发的盐慌,就是没有科学常识的表现。”
“‘地球日’冷而‘地球一小时’热,这不是公众叶公好龙,而是说明公众的环保热情需要表达的途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曹常群研究员认为,不是要放弃这些纪念日,而是要改变方式方法,为公众的热情提供途径,并引导到好的目的。
曹长群说,现在一年里,以善待地球为主题的纪念日很多,气象日、水日、湿地日、环境日、海洋日等等,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主旨都是唤醒人类对地球、自然的关爱,反思自身的行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日子同时担负着科普和环保的功能。如果强调科普,那么群众就是被动地接受;如果强调环保,那就应该让群众积极地参与。
毫无疑问,这些年中国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即使人们还不能完全贯彻在日常行为中,但却很渴望在简便易行的环保行动中做表达,所以就会有熄灯、不开车、不抽烟等环保倡议的积极响应。但对于那些没有具体表达方式的纪念日则敬而远之。比如同样是保护大自然,植树节种树、古树认养和爱鸟周为小鸟做巢,市民的参与热情很高,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日”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所以推广这些纪念日应该把群众可参与可操作放在策划活动的首位。如果在“地球日”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带群众去看一看地质断层的现场、给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撒上草种、捞一瓢蓝藻爆发的湖水,而不是偷懒地放几张照片,人们就不会觉得地球日无事可做了。
2、世界地球日:加拿大等为地球选择放弃
来源:中国低碳网2011-4-21
http://ditan360.com/News/Info-83269.html
中国低碳网专稿 4月22日“地球日”设立于1970年,最初不过是在大学举行的形式简单的时事宣讲会。现在,地球日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节日。
加拿大地球日庆祝活动如火如荼
在加拿大,地球日庆祝活动尤为受到人们的重视。
“加拿大地球日”总裁杰德·戈德堡表示,公众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地球日成为关注焦点。“目前,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环境。”为此,“加拿大地球日”于4月1日启动了名为“为地球日选择放弃”的活动,鼓励人们作出有益于地球以及自身的健康选择。
戈德堡说:“我们希望启动一项以行动为导向的活动,鼓励人们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地球日选择放弃”向每一个人发出倡议,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共同建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这些倡议包括关掉电视,不使用有毒清洁剂,减少消费型产品购买数量以及少吃肉类食品。参与者可以在“加拿大地球日”网站注册,所做出的环保举动将以积分方式记录下来,最后于4月底举行庆祝活动。戈德堡说:“在这一年的地球日,我们希望赋予人们这样的机会,即让他们做出的有益于地球的举动具有可测量性。”
从地球日到地球周再到地球月,4月的加拿大到处都在举行保护地球的活动。在温哥华,庆祝活动开始于4月10日,地点位于杰里科沙滩公园。志愿者受邀与Evergreen和JerichoStewardshipGroup组织合作,铲除外来入侵物种并栽种本地植物,以恢复公园的本来面目。
4月30日,“温哥华地球日”将在埃弗雷特·克罗利公园举行一场活动。除了植树外,公园还将举行一系列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的展览,当地音乐人也将参与其中,进行表演以娱乐参与者。4月17日,埃德蒙顿的比肯·海特斯社区会堂将举行一场教育活动。食品、交通运输和节能方面的专家将向参与者讲解一个小小的改变如何减少每个人的生态学足迹。同一天,温尼伯怀特福特·阿莱夫(FortWhyteAlive)同样会举行一场以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参与者除了可以参加针对家庭的教育活动外,也可尽情欣赏怀特福特美丽的自然风光。
4月22日至25日,多伦多动物园将举行“行星派对”。这场派对针对家庭,由“加拿大地球日”和多伦多动物园与12家著名的环保教育组织联合举办。4月17日,蒙克顿农贸市场将举行“绿色展”,展出生态艺术品。此外,参观者还可以体验脸部彩绘、欣赏魔术表演和现场音乐演出并参加其他各种活动。
地球日衍生组织在做什么
地球日受到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的重视,地球日本身也像一只多产的老母鸡,已经衍生出许多民间组织,这些组织都以维护、体现地球日精神的宗旨。在地球日来临之际,它们纷纷推出别具特色的活动。以下是几个美国民间组织准备在这个地球做的事情。
“运动员爱地球”:把奥运和职业运动员的元素融入到“世界地球日”这项环保运动中来,“运动员爱地球”很好地说明了运动员与周围环境以及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与环境管理之间的互动。参与这项活动的运动员和名人包括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比尔·德蒙、奥运会铜牌得主安德鲁·维布雷赫特、自由滑雪世界冠军和“救救我们的白雪基金会(SaveOurSnowFoundation)”创始人艾莉森·加内特、波士顿棕熊队防守球员安德鲁·费兰斯、奥运会游泳项目金牌得主亚伦·佩尔索和美国国家足球联盟后卫球员达尼·琼斯。
“绿色华盖工程(TheCanopyProject)”:2010年,“地球日网络(EarthdayNetwork)在阿凡达家庭植树倡议组织(AvatarHomeTreeInitiative)的倡议下,在16个国家种下100多万棵树。2011年,”地球日网络“将通过一项由赞助商支持,并由世界各地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的大规模植树项目,再植100万棵树。迫切需要植树的地方包括海地、巴西、墨西哥和美国市区。为了能有个绿色未来,每次植树100万。”女性与绿色经济(WAGE)“:为了促进和提供新思想,创建全球性后碳经济,”地球日网络“正在鼓励女商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领导人参与”女性与绿色经济“活动。我们的目标是为”里约二十周年峰会“(Rio+20)制定新政策议程和相关的全国性提案,以促进绿色经济和确保女性受教育和工作培训的机会,并促使绿色投资惠及女性。
“地球艺术家(ArtsfortheEarth)”:地球艺术家是一项创新性教育项目,旨在通过博物馆和艺术社区网,发展可持续性环保教育。
目标:举行10亿次环保活动
2011年世界地球日的目标是在2012年联合国大会可持续发展峰会,即“里约二十周年峰会”(Rio+20)之前,举行至少10亿次环保活动。迄今为止“地球日网”已经记录了超过7000万项围绕2011年世界地球日举行的此类活动,目前中东地区的在校儿童也以植树这种独特方式出一份微薄之力。再加上约旦安曼一所学校的学生进行的另外650项活动,2011年世界地球日有望成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环保活动。
该校学生积极参加有关世界地球日和环境问题的演讲,讨论如何植树对环境有好处,以及如何节约宝贵能源。他们称自己是“世界地球日志愿者”,他们纷纷前往学校周围的公园植树种花。“地球日网”总裁凯瑟琳·罗杰斯说:“该校是中东合作者的楷模,他们正在帮助我们完成10亿项绿色环保活动的目标。该校和其他地区的孩子们的参与,是引起政府领导人关注这项活动的关键。”该校的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他们的未来至关重要,他们把2011年世界地球日看成是一次可以引起人们关注可持续性和个人行动的重要性的机会。这所学校的4年级学生阿比杜尔·亚齐·阿尔甘戴说:“我们都应该担负起环保重任,引起人们关注地球母亲面临的巨大污染压力。”“地球日网络”希望通过完成10亿项绿色环保活动的目标,鼓励参与“里约二十周年峰会”的政府领导人真正加入到这项活动中来。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证明地球公民对待可持续性和环保问题是多么严肃认真。
3、世界地球日随笔:给地球母亲治病
来源: 新华网2011年04月2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4/21/c_13839594.htm
新华网布鲁塞尔4月21日电(记者 姜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一天我们除了表达对地球母亲的热爱之外,更要表达我们的关心,因为地球母亲生病了。这也是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把早在1970年从美国开始的地球日升格为世界地球日的重要原因。
地球母亲的病症主要是能源资源面临枯竭、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恶化、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物种加速灭绝,人类生存面临严重挑战。病因是过去几百年人类活动的加剧——人口急剧增加,不断向地球母亲索取,不断向地球母亲排放大量污染物。难怪有人将人类比作地球母亲体内的癌细胞。
人类开始意识到地球母亲生病是在20世纪60年代。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问世,这本后来被称作环保领域开山之作的书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警觉。为了给地球母亲会诊,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范围的环境会议。从这次会议之后,人类明确了地球母亲的病不可能自愈,必须下决心医治。
早在1992年,人类就开出了两剂最重要的药方。那一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与会各国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通俗地说,前者的目标是节能减排,后者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节能减排实际上要完成两个相关联的任务,一是应对能源危机,确保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二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要完成这两个任务,就需要开源节流。
所谓开源,就是要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多使用核能。国际能源署发布的《能源技术展望2010》报告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必须在2020年之前来临,否则人类将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为实现这一目标,全球需要在2050年前新建多个核电站、风力发电站和太阳能发电站等。
所谓节流,就是一方面要减少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另一方面要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普及节能文化。据2011年欧洲可持续能源周所公布的资料表明,广泛使用智能电网技术每年可节约的能源量相当于全世界每年原油产量的约10%;戒除所有的不良能源消费习惯可以节能37.5%;仅仅让家庭成员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节能知识,一个家庭就可以节能9%。
相对于节能减排,人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面临更大压力。联合国把2010年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这是因为2002年在南非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一个目标:在2010年扭转生物多样性快速流失的趋势。然而,2010年过去了,但联合国承认并未实现这个目标,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承认没有实现各自的目标。
一些专家认为,现在面临继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最大的一场生物多样性危机。联合国提供的有关材料称,人类活动使物种正以相当于自然淘汰1000倍的速度灭绝。欧盟提供的材料则显示,过去50年中约有60%的生态系统恶化,目前三分之一以上的物种濒临灭绝。
解铃还须系铃人,给地球母亲治病只能靠人类自己。相信人类拥有足够的决心和智慧,治愈地球母亲的疾病,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生机勃勃的家园。
4、世界地球日:城市交通的终极幻想
来源:网易发现者 2011-04-22
http://discover.news.163.com/special/citytraffic/
4月22日第42个世界地球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之类的口号难免被多次提及。但在现实生活中,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被放大,限制开车、放弃开车成为减少城市拥堵的一种被提倡被普及的方法。然而城市交通规划、骑车人权利的欠缺,却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人们开车出行。没有合理的城市布局和科学的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只能是环保日的一个口号。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discover.news.163.com/special/citytraffic/
5、研究指出我国环境压力居世界首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04月2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1-04-22/042522337301.shtml
本报北京4月21日电(记者 武卫政)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今天发布。这一研究指出,我国环境状况是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环境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大,环境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比任何国家都困难。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是一项“总结过去、指导现在、谋划未来”的重大工程,是我国首次开展的环境保护战略研究。战略研究提出,要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这一战略研究由中国工程院和环境保护部共同牵头组织实施,项目领导小组由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以及国务院 17个部门组成。战略研究系统回顾我国30多年环保历程,认真总结我国环保工作的经验教训,科学借鉴国外环保最新理念和举措,提出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思想、方针、目标、任务和措施。研究历时3年多,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成果要点报告、4个课题组综述报告以及29个专题报告等多项研究成果,最终成稿达600多万字,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领导小组副组长、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项目专家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工程院沈国舫院士介绍了项目成果。
6、我国公布环境目标:环境质量20年后全面改善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04月22日
http://news.qq.com/a/20110422/000023.htm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 周锐)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发布会21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该研究系统地回顾了中国30多年的环保历程,并提出了未来的战略目标: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30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全面控制,环境质量全面改善;2050年,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
据介绍,这个中国首次开展的环境保护战略研究,由中国工程院和环境保护部牵头组织实施。通过三年多的调研、论证,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成果要点报告、四个课题组综述报告,以及二十九个专题报告等多项研究成果,最终成稿达600多万字。
报告认为,中国当前的环境状况是“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环境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大,环境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比任何国家都困难。
报告指出,中国应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中国未来将应用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继续探索环保新道路,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相融合,让污染减排的倒逼机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努力开创“十二五”环境保护新局面。
7、国土资源部启动“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
来源:新华社2011年04月21日
http://www.gov.cn/jrzg/2011-04/21/content_1849903.htm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高亢、王立彬)为增强公众对于世界地球日的认识和参与性,国土资源部启动了第42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据悉,今年是国土资源部首次以活动周的方式纪念“世界地球日”。4月18至19日,在北京举办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科技支撑为目的的地质找矿理论、技术方法高级研讨班。4月20日,“生命从远古走来——中国古生物化石珍品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科普广场开展,同时推出“地球年轮——‘金钉子’的故事”公益电视专题片。
据悉,国土资源部将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在重庆举办系列纪念和宣传活动。在活动期间,国土资源部将发布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系列成果。
在活动宣传周期间,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地球科普知识进校园、“世界地球日”漫画大赛网络征集等系列群众活动。中国地质博物馆举行古生物化石珍品展,展期持续到7月。
8、十二五减排四项指标首次明确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11-04-22
http://www.eeo.com.cn/Politics/beijing_news/2011/04/22/199535.shtml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于华鹏 继两会期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的约束性控制目标要求后,环保部再次明晰十二五减排目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0%。
这是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4月21日举行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对外公布的,也是环保部首次正式明确提出十二五的减排目标。
周生贤还介绍了去年的减排任务完成情况。2010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14.29%和12.45%,都超过了十一五提出的10%的减排约束性目标。“今年四种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既定任务是均比2010年减少1.5%。”
此外,环保部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发布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还明确提出了未来40年的环保发展战略目标,分别是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0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全面控制,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到2050年,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
9、世界自然基金会预测:2050年人类消耗两个地球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04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4456000.html
为迎接“世界地球日”,山东枣庄小学生承诺: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环境,善待地球,永做“地球妈妈”的小卫士。
广州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约1701.6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广州中心城区。而地面塌陷、沉降等地质灾害几乎均与人类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广州72个垃圾处理(堆填)场对当地环境污染影响较大,除了填埋措施不到位,地质环境条件差是污染加剧的主要因素,其中有36%的垃圾处理(堆填)场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内。
——— 近日广东省地质局公布广州城市地质调查数据
南方日报讯 (记者/谢庆裕 谢梦卢轶 冯善书)今日是世界第42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国土资源部将今年的主题定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旨在借助地球日活动平台,提高国人对国土资源国情国策的认识和关注,增强全民对资源的忧患意识,重视转变发展方式,让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理念走进百姓日常生活。
省地质局专家提醒,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危机。地球温度不断上升;北极海冰消失速度加快;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地球65万年以来的最高值,石油还能用30-5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预测,假设人类按照目前速度消耗资源,到2050年将消耗掉相当于两个地球才能提供的全部自然资源。人类正在承受过度向地球索取资源带来的种种危害。如果人类不控制对地球资源的践踏,灾害也许就在不远的前方。
“世界地球日”的宣传已全面展开,低碳绿色的宣传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而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中,关心绿色发展的人也异常活跃,名人呼吁、活动预告、网友召集……纪念世界地球日的网上活动此起彼伏。
微博上网友及国际公益人士发起了“为地球约你做件事”活动,号召大家可以在微博上约朋友做一件和环保相关的事。一起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10、环保部:大亚湾核电站气态氚排放量在许可限值以下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4月22日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4-22/2990717.shtml
中新网4月22日电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今日就大亚湾核电站测出放射性氚答记者问时说,历年监测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气态氚排放量在许可限值以下,对公众产生的剂量贡献极低,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厂址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氚浓度处于本底水平。
据环保部网站消息,有记者问,近日有香港媒体和境外媒体刊登大亚湾核电站测出放射性核素氚,至去年12月累计释放量已达香港卫生署规定的可吸入限值的八分之一,内地也有网站转载,是否说明大亚湾核电站有异常排放?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向环境排放许可限值以内的一定数量放射性核素氚属于正常情况,为国际通行实 践。大亚湾核电站自投产以来一直监测烟囱中排放的氚,并每月上报监测数据。2001至2009年,大亚湾核电站2台机组气态氚年排放量最低为7.2×1011贝可,最高为1.67×1012贝可;2010年其气态氚年排放量为1.26×1012贝可,为环保部批准的气态氚年排放限值2.4×1013Bq的5.3%。
香港卫生署规定的氚年摄入量限值为1.0×1013贝可,即一个人一年通过呼吸吸入1.0×1013贝可的氚是安全的。有些媒体所称“至去年12月累计释放量已达卫生署可吸入限值的八分之一”,可能是将大亚湾2010年气态氚年排放总量1.26×1012贝可与个人吸入量限值相除得到的,即假定大亚湾2010年排放的气态氚全部由一个人吸入,再与香港卫生署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实际上,核电站排放的气态氚随大气扩散,经评估计算,大亚湾核电站周围公众最大个人的氚年吸入量仅为1.5×103贝可,小于香港卫生署规定的氚年摄入量限值的十亿分之一。
由于气态氚对公众产生的辐射剂量很低,因此以前没有象惰性气体、碘、气溶胶等一起进行年排放总量管理。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根据2011年 9月1日即将施行的《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2011)的规定,提前于2010年向环保部申请了气态氚年排放量。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 司在环保部批复了气态氚排放限值后,将大亚湾核电站2010年的气态氚排放量数据在其网站上发布。部分媒体获得信息后,误认为是去年6月份开始测到气态 氚。
该负责人介绍说,大亚湾核电站投入运行以来,我国环境保护部门一直开展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历年监测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气态氚排放量在许可限值以下,对公众产生的剂量贡献极低,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厂址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氚浓度处于本底水平。
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说,氚是氢的放射性同位素,既是天然核素,也是人工核素,半衰期12.3年,发射弱β粒子,主要以氚化水(HTO)的形式存在,性质与普通水一样。天然氚主要来源于高能宇宙射线与大气中氮、氧相互作用,人工氚主要来源于核武器试验、核电站运行等。
11、国办发布16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04月21日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4-21/2989700.shtml
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发布河北驼梁等16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通知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有效措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手段。河北驼梁等1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代表性较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规定,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监督,妥善处理好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落实,不断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此外,有关地区要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范围组织勘界,落实自然保护区土地和海域权属,并在规定的时限内标明区界,予以公告。自然保护区自批准建立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
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共计16处)
河北省
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自治区
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辽宁省
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省
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省
新青白头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浙江省
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安徽省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省
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省
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省
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重庆市
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
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省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省
延安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省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浙江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地分类整治环保隐患企业
来源: 新华网2011年04月2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4/22/c_121337675.htm
新华网杭州4月22日电(记者张乐、王俊禄)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四甲村一家非法电镀加工厂顶风作案,近日被路桥环保联合执法组查处,加工厂的负责人应某某被处以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
为防止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村民血铅含量超标事件的再度发生,近日,路桥环保部门针对区内的酸蓄电池、熔铅、熔锌等行业开展了一项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
记者了解到,路桥区对酸蓄电池、熔铅、熔锌等行业整治坚持“源头控制、淘汰落后、污染治理、严格管理”的方针,淘汰和整合现有的铅酸蓄电池企业。对于不符合铅蓄电池厂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一律停产搬迁;对存在环保隐患的电镀和蓄电池生产,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企业,将停水停电,关停并吊销工商营业执照。
同时,有关部门还将核实现有的各涉及重度污染的企业的批建情况,对批小建大、批建不符的情况进行严查。对于企业中批建不相符的电镀线、生产工艺等,书面告知予以停产整改,并于5月10日前对不符内容予以拆除。
目前,环保部门已对区内环保未达标的1家蓄电池生产企业、3家电镀酸洗企业、1家金属压延企业采取了强制停电措施,并要求限期整改。
此外,路桥区还加大巡查力度,区环境监测站将对18家仍在生产的企业实行每两月至少一次的监督性监测,环境监察大队每两月至少进行一次现场督察。若发现一次以上“三废”超标排放,将实施停水停电15日以上,如未完成整治任务,将不得“解禁”。
今年3月,浙江台州市路桥区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违规排放污水,导致峰江街道上陶村等地172位村民血铅超标。此事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并引发当地政府对污染企业的拉网式排查。截至19日,当地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3件,共处罚金285万元,其中移送公安机关16件,行政拘留24人。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今年2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这也是我国批准的首个“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要求到2015年,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比2007年削减15%。包括铅蓄电池制造业在内的5大行业和4000多家企业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防控对象。
13、江苏省副省长徐鸣:让群众远离重金属污染危害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年04月22日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4-22/2991953.shtml
江苏省人民政府近日组织召开全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江苏省副省长徐鸣在会上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秉持环保优先和环保为民的理念,切实担负起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责任,确保防治工作取得实效,让群众远离重金属污染危害。
江苏省是国家确定的14个重点防治省份之一。为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江苏省政府明确,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控新治旧、调整结构,严格监管、综合防治,强化应急、保障安全”的指导原则,以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为重点防控污染物,突出抓好铅蓄电池、电镀、化工、电子元器件制造、重有色金属冶炼五大重点防控行业,以及33个重点防控区域和358家重点防控企业的整治。力争到201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重点防控区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重点行业的治污水平明显提高,重点防控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全省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徐鸣指出,实现这一目标,要着力抓好4方面工作:一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二是严格项目准入标准;三是加强污染综合治理;四是有力保障公共安全。要重点加强农田耕地土壤的重金属监测与污染评估,掌握动态情况,划分风险等级,完善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抓紧配备应急监测仪器。今年,江苏省政府决定开展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并结合国家环保专项行动的要求,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特别是铅蓄电池污染专项治理、减排设施运行监管等工作,依法采取经济处罚、行政处理、司法追究、排污收费等综合措施,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14、湘江长沙段丰水期遭遇春旱河床裸露
来源:新浪网 2011-04-22
http://slide.news.sina.com.cn/c/slide_1_2841_17247.html#p=1
长沙橘子洲大桥附近的湘江河床大面积裸露(4月22日摄)。连日来,受降雨持续偏少和上游来水减少的共同影响,原本应处于丰水期的湘江长沙段遭遇罕见春旱。据长沙水文站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8时,湘江长沙段水位跌至25.78米,逼近25.1米的城市供水警戒线。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1到4月,长沙全市累计平均降雨150毫米左右,远低于历年同期降雨量。湘江枯水对沿岸居民供水和用水安全造成威胁,并制约了湘江航运。新华社记者 龙弘涛 摄
长沙市民在枯水的湘江沿岸垂钓(4月22日摄)。连日来,受降雨持续偏少和上游来水减少的共同影响,原本应处于丰水期的湘江长沙段遭遇罕见春旱。据长沙水文站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8时,湘江长沙段水位跌至25.78米,逼近25.1米的城市供水警戒线。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1到4月,长沙全市累计平均降雨150毫米左右,远低于历年同期降雨量。湘江枯水对沿岸居民供水和用水安全造成威胁,并制约了湘江航运。新华社记者 龙弘涛 摄
长沙水文站设立在湘江中的水位标杆已经全部裸露,标杆上的泥迹表明此处曾经被淹没在水下(4月22日摄)。连日来,受降雨持续偏少和上游来水减少的共同影响,原本应处于丰水期的湘江长沙段遭遇罕见春旱。据长沙水文站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8时,湘江长沙段水位跌至25.78米,逼近25.1米的城市供水警戒线。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1到4月,长沙全市累计平均降雨150毫米左右,远低于历年同期降雨量。湘江枯水对沿岸居民供水和用水安全造成威胁,并制约了湘江航运。新华社记者 龙弘涛 摄
15、河北元氏县化工园排污导致万人10年吃水难
来源:法制日报2011年04月22日 文/图本报记者郄建荣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4-22/105322339976.shtml
化工厂排污形成污水湖。
编者按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但地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如何科学发展,国家在制定方针政策时应该如何构建和谐?今年本报编辑部把目光投向水和草原,特推出两篇特稿。
一个化工园区的落成,却毁掉了近3万村民的家园。近日,记者随中华环保联合会调查人员到河北省元氏县暗访时目睹了这样的悲剧。
自从元氏县化工园区建成后,元氏县槐阳镇宋村、大孔村、小孔村、东解村、西解村等10个村庄的3万余村民饮用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据槐阳镇北苏村村民反映,由于水污染,全村2400亩农田基本绝产。“就算是稍有收成,我们也把打了的麦子拿去换面。”北苏村村民说,不敢吃自己家打的粮食。
按照河北省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的整体规划,石家庄市污染企业将全部外迁,而外迁的地址就包括元氏县。
村民们说,他们的噩梦还将持续。
被污染包围的村庄
元氏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区盛产著名的“元氏四宝”(石榴、核桃、无核黑枣、大红袍柿子)。东部平原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是远近闻名的“粮仓棉海”。
不久前,当记者与调查人员来到元氏县槐阳镇时,本来一望无际的田野,已被化肥厂、化工厂、制药厂等各种各样的化工企业包围,高高的烟囱矗立其中。
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说是化工园区的“明星企业”,据村民介绍,它是中国最大的氰化物及其衍生物生产基地之一,其主要产品是有剧毒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氰化钠。
在槐阳镇北苏村耕地西侧有个占地130亩的湖泊,“在槐阳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前,所有企业包括河北诚信有限公司都将污水排进这个湖泊。”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个湖泊已经存在了20多年,如今成了地地道道的污水湖。更令村民们忧虑的是,由于没有任何防渗措施,含有多种化工原料的工业污水源源不断地渗入地下,已经严重污染了地下水。
而提起这个污水湖,周围村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记者与调查人员来到湖边时,仍然可以看到大量乳黄色的污水残留,刺鼻的化工废水气味仍然让人几近窒息。
1.5万村民10年买水吃
据中华环保联合会调查,槐阳镇的李村、里仁庄、北苏村,宋曹镇的南苏村、宋曹村、王宋村、大孔村、小孔村、东解村、西解村等10个村庄的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槐阳镇的里仁庄、李村、北苏村以及宋曹镇的南苏村,目前这四个村子将近1.5万村民全部买水用、买水吃。
村民们告诉记者,由于地下水污染,村民原有60多米深的井水已全部不能使用。
“2002年县水利局给我们修建了深水井,南苏村和小孔村共用一座将近500米的深井,里仁庄和北苏村共用一座将近300米的深井。”村民说,就是这样的深井水也只吃了三、四年,之后水就开始有味儿,现在不敢再吃了,只能用来洗衣服。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槐阳镇的里仁庄、李村、北苏村以及宋曹镇的南苏村的1.5万村民不得不买水吃。
在南苏村赵姓村民家的院子里,记者看到有两个水窖。“其中一个水窖用来存放从本村深井打来的水,每吨大概需要6元;另外一个水窖用来存放从南杜村打来的水,每吨大概需要14元,这水只用来吃。”赵某说,每户村民每年用来买水的费用至少也有400元。
在没有希望的田野上
在元氏县槐阳镇村民的眼中,如今他们生活在没有希望的田野上。
南苏村将近6000亩耕地,全部是水田。村民们说,从2008年开始农田灌溉井水就出现了问题,“庄稼要么被浇死,要么旱死,成熟的玉米杆连半人高都长不到,结穗也不到10厘米。”南苏村的村民说,2010年甚至出现玉米绝收。“全村95%以上的男人只能靠外出打零工赚来的微薄收入维持全家生活。”村民们说。
为此,北苏村的孙姓农民曾多次上访,反映该村村民吃水难、浇地难的问题。据孙某介绍,北苏村全村60多眼井全部不能使用,浇地的水打上来颜色发黄泛绿,全村2400亩农田基本没有产量。
“就算是稍微有些收成,我们也把打了的麦子拿去换面,自己不敢吃自己家打的粮食”,北苏村的王某这样告诉记者。
里仁庄的果农宋某承包了村里100亩地种植苹果树和梨树,一开始每年有近30万元的收入。“原想着富裕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然而好景不常,由于浇地的水受到污染,将近有8年果树绝产。”宋某说,经过多次反映,由当地环保局从2005年开始给予宋某每年1万元的补偿款,“而这1万元究竟是什么名目,如何核算而来,我也不知道。”宋某说,环保局给钱的时候,未出示过任何手续,“也没让我签过字”。
怕报复不敢向上反映
四个村子近1.5万人10年没水吃,为什么这样的困境能让他们忍受10年
“我们这边管环保的来过,记者也来过,都没用,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反映了好多次,反映到村委会就被村委会拦下来了。”南苏村赵某说。
北苏村孙某告诉调查组,“前两天,我们村几个人去省信访办反映情况,晚上公安局就过来了,让我们第二天把反映的情况撤了。”
“我是名党员,到化工厂反映过,被他们打得住了好几天医院,还被公安局抓过,后来写过材料,村里一名老党员跟我说不要再反映了,要不他们又得遭打击报复,我就把材料撕了。”李村郑某向记者说这段话时,禁不住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不久前,当调查人员再次来到李村调查时,郑某已不敢露面。不仅是郑某,村里的男人们没人敢出来。“我可不敢说,以前我们去化工厂理论,都把我打得住院了。”李村的杨大姐说。
就在记者与调研组完成对北苏村的暗访调研时,一辆疾驰而来的面包车将记者与调查组一行堵在了村口,从车上下来一位自称是北苏村书记的沈某,沈某告诉调查组一行,“要问问题得先通过宣传部”。
这一天,当调研组返回住所后,元氏县环保局找上了门,在了解了调研组此行目的之后,县环保局局长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让调查组“不要把事情弄大”,被调查组严词拒绝。
元氏县还要再建四个工业园区
目前,按照石家庄“三年大变样”的整体规划,石家庄市区内的百余家对城市的环境带来污染、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整体面貌的工业企业将全部外迁,这些外迁企业将分别落户于元氏、高邑、赞皇等县的6个工业园区。
而按照这一规划,元氏县境内将再建四个工业园区,分别是城南工业区、万年山工业区、槐河北岸工业区(东区)和槐河北岸工业区(西区)。
据知情人介绍,这些“退市进郊”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化工、制药等重污染企业。
16、马光远:食品安全监管需常态化 违规企业应该让它死去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1年04月22日
http://opinion.hexun.com/2011-04-22/128979430.html
中广网北京4月2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昨天(21日)在出席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时候强调,要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持续深入整治食品非法添加的行为,切实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国务院日前还发出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来自高层的管理举措再次挑起了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敏感神经。相关要求也表明监管的拳头握得越来越紧。那么这次国务院专门发文强化监管,刚性的约束力究竟有多大?突出企业的主体责任又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呢?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资深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认为,监管应该实现365天的常态化。
“监管”不到位无人来问责
主持人:最近这几起食品安全事件里出现的添加剂可以说屡屡突破了大家的想象力,有网友形容说是叹为观止。目前业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我们国家对于整个食品生产链条上的企业,比如销售这些添加剂的厂家等处罚的力度太轻了。据您的观察,他们违法操作究竟是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先来请您举几个例子给我们解释一下。
马光远:每一次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发生之后,都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当然食品添加剂滥用这么一个比较严重的态势,除了违法成本比较低以外,还有一个长效的监管机制的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很多生产企业看到了其中利益,也看到了其中的监管漏洞,另一方面,他们看到很多违法行为并没有得到很严重的惩罚。这本身不是一个惩罚机制,而是一个激励机制。
我们说违法成本低,在我的观念里面不仅仅指的是生产厂家,不仅仅指的是那些下游的厂家,还有我们的监管整个环节。对于整个食品安全的整个环节来讲,除了生产者以外还有监管者,监管者违法成本太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比如我们每一次看到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除了惩罚生产者,对相应的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部门并没有去问责,并没有多少人得到追究。比如前一段时间看到的有色馒头,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看到有关方面对相应的质量监管部门进行处罚。监管不力再加上违法成本太低,事实上是目前整个食品安全短期内出现这么一个高发态势的重要原因。
违规企业应该让它死去
主持人:您特别提到了监管这个问题,其实这次国务院发布了严厉打击食品添加剂行为的通知,这个通知几乎涵盖了监管和企业等等各个环节,这是一个好的迹象。但是这个刚性的约束力到底有多大,这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很多时候所谓的严打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就成所谓的不打了,这一点从这次发布的通知当中您觉得以后我们的执行能不能做到监管更加有力呢?
马光远:我想每一次文件每一次通知、决心不可谓不大,而且每一次态度不可谓不认真,而且给人的信心也是很大的,但是每一次通知三五天,三五个月以后,紧接着又出现相应的事故,所以我想当然,三令五申对相关部门的问责、对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一系列监管制度的(存生)和严厉的执行本身是对的,但是更重要的我想应该说建立一个365天都让我们放心的正常的一个监管体。
比如说生产一个豆芽菜,从豆芽长出来到放到我们的盘子里面,这整个的过程里面有没有建立一个严格的体系?也就是说我们对于食品安全本身不是搞运动,不是今天严打明天放松, 365天都应该处于一个比较正常的监管状态。所以我觉得文件本身这次从本身事实上也在重申我们以前的包括我们食品安全法里面对相应制度的一些监管。比如在食品安全法里面,食品生产企业进的原料到产品出厂以后这些记录,本身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要保存三年的,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现在的很多企业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以后,你根本找不到那些进货的一些单据等,导致我们在追责的时候根本没法追责。
所以我觉得正常的一个监管当然需要我们按照目前的态势做一些高压的姿态,但是更重要的把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每一项关于食品安全的指标包括食品添加剂等等。
目前来讲,我不客气的讲,食品安全法的执行是不及格的。我想如果达到一个及格的标准,目前我们的食品安全,目前的这种状态也不会是这么一个状况,所以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当然加大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就是形成一个监管的常态,这个常态就是一个严格执行的常态,而不是一个今天紧明天松的常态。
主持人:这是我们说的监管机制方面,其实关于违法成本方面,国务院的严打通知当中也强调了企业要承担主体责任,您觉得这是不是意味着对企业的处罚力度今后会加大呢?
马光远:对企业的处罚食品安全法其实已经规定得比较严格,包括刑法也做了规定,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这些落到实处。包括对于一些食品生产企业,除了在刑事上进行处罚以外,更重要的经济上的处罚。一些出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应该死去,而不是还依然活着。
17、猪肉变“牛肉”不止是底线的溃败
来源:中国网 2011-04-22曹伟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6_15126.html
摘 要:猪肉变“牛肉”,某种程度上也给我们的社会敲响了一道警钟:如果不提升底层经济参与者抗风险能力,各种投机行为依然会成为行业潜规则。
关于牛肉膏问题的质疑余音未落,食品安全领域又爆惊人事件。广东佛山南海检察院检察官昨天向媒体披露,为了把猪肉变成牛肉贩卖,个体经营者谭某东将硼砂、豆粉等混合成“染色剂”,大肆浸泡16吨猪肉批发给了别人,涉及销售金额约23.4万元。涉嫌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谭某东已被批捕。(4月21日《广州日报》)
猪肉与牛肉之间的差距似乎越来越小,前两天“牛肉膏”似乎被传,只要把猪肉放进去腌制腌制多长时间后,猪肉就具备了牛肉的色泽与味道,不仔细分辨看不出来。现在,又称用硼砂、豆粉混合成“染色剂”,可以把猪肉批量“加工”为牛肉。应该说,中国商人从来不乏创造性:用硫磺熏制生姜让其颜色鲜亮,用草酸清洗龙虾使其肉质鲜嫩,用硫磺薰制药材使其易于保存,用瘦肉精喂猪让猪只长瘦肉。等等。如今,造成老百姓一种条件反射:那些看起来光鲜的食材似乎都有问题。
这是多么可怕景象:对那些威胁公众健康的东西,居然防不胜防。在食品安全领域,每个行业似乎都有自己的潜规则,而且如果不去遵守这些潜规则,反而容易被市场淘汰。前几日,沈阳公安部门查获了几十吨“毒豆芽”,在抓捕黑加工点老板时,老板喊冤:大家都这么干凭什么抓我。这说明整个食品的市场竞争处于畸形发展,各个商家对食品中掺假显得不以为意,甚至认为行业本就该如此。可同时他们又对自己的商品十分熟悉,种菜的不吃自己的菜,开火锅店的不吃自己的火锅,生产面粉的不吃自己的面粉,做馒头的不吃自己的馒头,等等。
商业道德的底线一次次被突破,悲剧一次次重复上演。在那些看似聪明的发明下,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公平交易成为奢望。对此有人不禁要问:这一切的原因何在?诚实守信的商业原则就那么难吗?与之相关的首先是商人唯利是图的本性与市场监管失语巧妙结合在一起。市场监管滞后,监管部门要么“养鱼执法”以“创收”,要么角色定位不清,谁都不愿做承担责任的那一个,使那些商家有机可乘。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任何商家都可能抛弃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使得市场经济向着畸形迈进。
其次,即便没有巨大利益,只有些蝇头小利,穷惯了的中国人也不会放弃,就是所谓的“蚊子再小也是肉”。其实所谓的食品领域行业潜规则,执行者大多为一些在经济建筑底层挣扎之人。他们的生意最多只能保证他们生活,而那些经济学家宣扬的市场竞争获得巨大财富与他们而言毕竟太遥远,为生存只能在蝇头小利上斤斤计较。所以为降低成本,获得稍多一点的利润就会不择手段。要说把猪肉变“牛肉”能获多少利,除了那些没多少收入来源的,工薪阶层一般不觉得有多高,毕竟现代社会谁没吃过牛肉。而要“假牛肉”的多为小餐馆、小食品加工厂,对他们而言就是能省则省了。
事实证明,那么多的行业潜规则以及变猪头为“牛肉”的作法,不纯是商业道德溃败的体现。猪肉变“牛肉”,某种程度上也给我们的社会敲响了一道警钟:如果不提升底层经济参与者抗风险能力,各种投机行为依然会成为行业潜规则。
18、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禁令别成“口号”
来源:中国网2011-04-22 毕晓哲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2_15112.html
摘 要:“禁令”虽好,也不过是一个“死的禁令”,关键还是取决于“人”和随后的“配套制度”。不可否认,敢于以一个极度负责的态度彻底摒弃“人为添加因素”,是社会进步和关心公众健康的标志。但公众更希望“禁令”不仅仅是“生动的口号”。
卫生部等五部委日前下发公告,三聚氰胺限量值标准从乳制品扩展到整个食品中。规定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公告明确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4月21日 新京报)
有关部门明确将三聚氰胺剔除于食品原料和添加剂之外,是对三聚氰胺身份的准确定性,也为今后打击类似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然而,一个性质的“厘清”和一个明确“不准人为添加”的禁令,就会遏止住商家的牟利冲动吗?
我国不乏约束食品安全的标准,类似的“禁令”一抓一大把,但落实怎样?效果怎样恐怕不容乐观。就“洗虾粉”、“洗蟹粉”添加问题,又如“毒血旺”中的甲醛物质问题,商家难道不知道添加这样的有毒有害物质是赤裸裸地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吗?他们显然是知道的。由此,“禁令”虽好,不落实又有何用?更何况,食品安全最大的难题在于监管难。即使有“禁令”,如何从细节和深度、广度落实到位亦不容乐观。我国有多少个大大小小的食品生产厂家?数以亿计的生产厂家,又如何保证生产者会害怕一个“禁令”?无数事实证明,光有禁令远远不够。
而且,逃避“禁令”的方式方法又过于简单。即使我们排除掉“执法养鱼”等内部机制问题,以及早已通行的“内外有别”、“送检合格的、生产不合格的”问题,仅就一个“人为添加”标准也说不清。三聚氰胺完全可以从塑料包装品上渗透到商品中,或者,生产者完全可以通过一个科学的测试在“人为添加与渗透间”找到一个既逃避“标准”又达到违法目的的“平衡点”。在现实生活中,食品蛋白含量是检验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个标准不可能废除,某种意义上蛋白含量高就意味着品质高。只要有蛋白检验就会有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含量的冲动,但社会现实又不容许和不具备任何一个食品都会受到检测三聚氰胺。那么,有关部门又打算如何应对这种“两难”尴尬呢?
总之,“禁令”虽好,也不过是一个“死的禁令”,关键还是取决于“人”和随后的“配套制度”。不可否认,敢于以一个极度负责的态度彻底摒弃“人为添加因素”,是社会进步和关心公众健康的标志。但公众更希望“禁令”不仅仅是“生动的口号”。
19、陈雷: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我国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
来源: 新华网2011年04月2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4/22/c_121336984.htm
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姚润丰)水利部部长陈雷22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极端气候应对战略高级圆桌会议上表示,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可预见性日显突出,局部地区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事件呈突发、多发、并发趋势。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所作的四次评价报告均表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温度变化;二是降水变化;三是海平面变化;四是蒸散发变化。这些变化都与水资源直接相关。如降水的变化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发;气温、降水和蒸散发的改变影响了干旱的区域范围和程度;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淹没,对河口地区造成较大影响等。
水资源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重点领域。陈雷分析说,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全球气候变化使得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的趋势更为凸现,主要江河的实测径流量多呈下降趋势,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不容乐观;春季物候期提前,主要农业区的干旱面积呈现扩大趋势,作物病虫害早发高发,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冰川与冻土面积减少,北方一些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消失,水库蓄水减少,湿地功能下降,河道水体污染加剧,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河口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应对极端气候,防御水旱灾害,保障水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着力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陈雷说,加强水利建设是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重要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水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摆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突出位置。
陈雷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从四个方面提高水利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一是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全国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0.7%以下。二是加快夯实农田水利基础,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三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4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80立方米以下。四是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未来五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约500万千瓦,增加年发电量215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00万吨。
20、贾峰:中国环保NGO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来源:人民网2011-04-22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4/1141303433690_1.shtml
21日,“新形势下公众如何环保”高层研讨会在人民网召开。4月22日地球日来临之际,正值中国第一届环保NGO组织――黑嘴鸥保护协会成立20年,本次论坛将对中国环保NGO走过的路程进行总结回复,同时对新形势下,公众参与环保的形式和办法,进行深入探讨。环保部宣教司副司长贾峰提到,中国NGO走过的道路大概分走过了这么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期。也就是说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作为NGO的发展,那个时候最有名的,或者是最早的就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这个学会成立的比环保部的前身环境保护局还要早,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大概10几个人;而1978年成立的环境科学学会,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环境保护的领域或者是现代环境概念下的第一个环保的社会团体,这个团体发展到今天有4万多的会员,是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社会团体。
第二阶段,成长期。大概是从90年代开始,一直到2000年。在这个阶段,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环境问题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始困扰的中国人的发展,也是在这个时期,我们国家有很多的这样一些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包括来自民间、草根的一些人士,他们开始在关心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开始关心周边的、身边的环境问题,以及一些个困扰我们人类发展的环境问题。这个时候出现了很多团体,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推动中国人环境意识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从中国环保、民间、团体成立那一天起,从政府的角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大家携手一致,为了改进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共同的在做各种各样的努力。
第三阶段,成熟期。到了现在这个时间,中国的环保NGO或者是环保社会团体出现了一些特别可喜的变化,比如说随着中国民主与法制的进步,和政治文明水平的提高,我们国家对于社会团体的认识整体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即将反映在未来相关的政策和立法之中。第二,这种社会组织的运营与管理,从单纯的像刘老师这样卖房子、卖地靠自己的收入来支撑,这种志愿者的精神向职业化过渡。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看,一些很活跃的环保组织,他们的收入也在有所提高,因为这和人才的吸引,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联系。
21、中国草原退化面积逾9成 专家称须尊重生态规律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04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4458111.html
“中国草原退化面积已经达到了90%以上!”这是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前夕,记者听到的有关我们这个地球种种让人忧虑的信息之一。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近年国家加大投入,实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态治理和保护工程,但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局面没有被有效遏制。
草原地区生态退化问题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到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生活水平提高,还直接危及国家生态安全。
除了草原的危机现状,一些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实施的负面效果也令人忧虑。近年有关我国草原治理思路和一些政策效果的争议不断,但一些政策仍在固执地加大实施力度。正可套用那句流行语式:好,还是不好,我都一如既往地实施。
多年关注中,记者注意到,我国种种草原保护和治理政策中,以“禁”为核心、令草原“真空化”才能保护草原的治理思路和取向,需要加以审视和修正。
“浅草才能没马蹄”
“局部改善、总体恶化”——如果您觉得官方对我国草原生态状况的描述太过原则和熟悉,不妨听听草原专家和学者怎么说。
“我国草原面积比林地、农田面积加起来还大,但90%以上都退化了。严重退化的应该在50%以上。”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教授、国家草地生态系统沽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王堃说。按王堃的解释,他所谓的严重退化,就是快变成沙地、盐碱地、不毛之地了。这种地方都达到50%了,王堃用“非常可怕”来形容。
只要说到草原,中国人十有八九会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但早有专家形容,这种美景已变成“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窘境,即使在条件良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等。
王堃说,30年前他在大学读书时到草原去,草原还不像现在这样。“现在别说风吹草低见牛羊,真正能把黄耗子盖住的草地已经很少了,看了真是触目惊心。”
草原严重退化,草原生物多样性也在锐减。原来草原上很著名的野狼、黄羊等动物已经很少。牧草的多样性在下降,草原植物种类也在减少,草场生产力每年也以惊人的速度下降。
今年3月下旬,农业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如此概述我国草原生态状况:近年来,草原生态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草原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但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草原沙化、盐渍化、石漠化依然严重。草原生态呈现“点上好转、面上退化,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态势。我国草原生态状况仍不容乐观,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围栏建后要适时解牧
据《2010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显示,我国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成效显著。工程项目区和周边的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牧民增收和脱贫步伐明显加快。与非工程区相比,草原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
据了解,我国草原保护建设工程主要有退牧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等。这些工程在具体实施中,除了建设、改良草地草场,帮助牧民建设牲畜舍饲棚圈、购置饲草机械等外,主要通过在草原上建设围栏,实施禁牧、休牧或轮牧政策。
据上述监测报告,2003年至2010年,退牧还草工程中央累计投入资金135.7亿元,在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等8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安排围栏建设任务5173.5万公顷,其中禁、休、轮牧围栏分别为2606.5万公顷、2481.4万公顷和85.6万公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0年至2010年中央累计投入资金44亿元,在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4省(区、市)共安排草原治理任务374.6万公顷,其中围栏封育295.8万公顷;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2006年在贵州晴隆、德江、威宁和云南巧家4县开始实施,截至2010年,中央累计投入资金1.37亿元,安排建设任务13.3万公顷,其中围栏封育3万公顷。
草原围栏在成为草原管理重要工具的同时,不断传来负面评价。一些牧民或在自家承包后圈起的草场上让牲畜“原地踏步”,或因围栏补助不抵牲畜饲料涨价而夜里“偷牧”;一些民间环保界人士看到铁丝网前撞死野生动物、见到牧民夜里拆围栏白天护围栏的怪异举动,回到北京质问政策的由来;草原生态专家认为围封使完整的草原破碎化,牲畜只能被限制在有限的空间中活动,反倒加剧了草场的退化等等。
王堃曾参与此项目的最初设计,后另有方面接手继续。在他看来,这个设计出发点没有错,“就像一个人得了重病,不能赶着他干活、背麻包,让他先休息一下。但政策执行走了样。围栏建了之后,一定要适时去解牧,这一点我们国家的政策没有跟上。”
王堃直言,我国制定政策缺乏顶层设计,很多事并非科学决策,而是凭某些人的个人意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曾经有过向草原、向牧区要粮食的说法,结果大面积草原被开垦。后来发现其雨水根本不适合种粮食,结果大面积弃荒,造成水土流失。
治理要尊重草原生态规律
我国草原生态治理中存在种种矛盾与问题。草原上触目皆是的铁丝网,只是一些以“禁”为核心草原治理措施的“表象”之一。正是这些使草原一点点“真空化”的治理思路和取向,受到为数不少的专家、学者的批评。
最近大半年,记者不断接到牧民和民间保护人士“救救蒙古铁蹄马”的呼吁邮件。2010年内蒙古一项保护草原的新政策,使这种象征古老文化的草原稀有物种面临灭绝。
我国内蒙古有两位令记者印象深刻的草原专家,一位是如今已73岁的刘书润老先生,一位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海山教授。他们对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人、畜、草关系都有独到的理解。
海山教授前不久讲起有关草原问题的种种争论时说,刘书润老先生不让他说草原恶化,“因为那样他们就把人、畜都赶出来了。”
刘老先生认为“牲畜保护了草原,不是破坏了草原,禁牧后的草原会死掉”。他曾有一“土”得著名的比方:“草畜是‘两口子’,不能为了媳妇把丈夫干掉”。在刘老先生看来,现在一些政策的实施是在把草畜对立起来。
海山教授引用老牧民的话:“草这个东西是吃不完的,是踩完的。”他强调,蒙古马、骆驼、牛、山羊、绵羊“草原五畜”,与蒙古草原长期共存,它们是一个整体。现在草原退化,并非牲畜采食造成,而是因牲畜反复践踏所致。他干脆直言是网围栏造成的。
王堃认为,草原是家畜与牧草协同进化的。像韭菜一样,不割不长,割一茬就长得更好。草原如果不去放牧,很快就会长成灌木。这几年赤峰草原围栏后很多灌木已长起来,家畜都不吃,这是不放牧造成的危险。但他认为,目前我们资源的承载力是超负荷的,是不均衡的。要从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继续开发、进行调整和优化。
记者注意到,从近年多方反映的情况看,许多质疑背后萦绕不去的是有关草原退化原因、草畜关系、草原承载力、游牧与定牧等等与草原生态科学相关问题的争论。无论这种争论还要持续多久,草原治理政策的制定要以草原生态科学为基础,要尊重草原生态规律,要牧民参与,应该是共识。
22、广东实施“西水东调” 解珠三角东岸之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1-04-22 叶石界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2/2MMDAwMDIzNDI2Mg.html
四季雨量充沛的珠三角还需要调水吗?
广东的答案是“需要”。
根据广东省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广东将投资约236亿元,实施“西水东调”工程,从西江取水调往莞深,解珠三角东岸之渴。
根据规划,该工程输水管线总长约95km,初拟引水流量为每日690万立方米,设计年调水量约20.7亿立方米。取水口位于顺德龙江的西江干流左岸甘竹滩——东海水道河段,从西向东分水给番禺、南沙后,经虎门分别分水至东莞和深圳。
按规划,施工期约3年半,将于“十二五”末期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受益区基本涵盖面积5771平方公里,将惠及广州、东莞和深圳1900万人口。
广东省水利厅厅长黄柏青透露,目前“西水东调”项目正处于选择取水点、管网铺设等前期准备论证阶段,下一步将邀请国家水利部水规总院协助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4月18日,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赴粤对珠三角“西水东调”进行了专题调研,表示“部里将一定支持”该工程。
广东省水利厅官员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需进一步细化工程规划,同时厅里正研究制定各行政区域的水资源分配方案。
珠三角东岸缺水之困
作为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东江是深圳、惠州、河源、香港和广州东部地区的主要供水源。但目前东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35.3%,按照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林旭钿的话说,“已达开发极限”。
2007年,广东省水利厅即出台了《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力求在水量和水质上双重控制东江水的利用。该方案对惠州、东莞、河源、深圳、广州、香港、韶关和梅州等八个城市进行量化供水。
“这个分水方案,是根据沿江各城市所需,以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最大的限度来分配水资源。”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主任陈晓宏对记者说。
但此方案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些城市的用水需求。
以对东江供水依赖度超过90%的东莞为例,2008年,该市的用水总量已经达到21.5亿立方米。根据该市水务局测算,到2012年,该市总用水量或将超过23.5亿立方米;而到2020年,即使考虑到节水措施之后,东莞需水量仍将达到25.3亿立方米。
但是,东莞市在正常年份只能从东江分配到20.95亿立方米水量,当下即已临近供不应求的状况。
广州目前的年总用水量接近80亿立方米,但按该分配方案,一年也只能获得13.62亿立方米的配额。与此同时,根据深圳方面的测算,2030年深圳市总需水量可能达到33亿立方米,届时存在着近14亿立方米的供水缺口。
记者统计,珠三角东部的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四市当前的常住人口约为3000万人,占珠三角总量的2/3,GDP约占全省的64%,是广东经济和人口的重心区。
但从水资源分布来看,“江东”和“江西”却极不平衡。
2010年12月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写的《珠江三角洲“西水东调”工程规划》显示,东江博罗站年径流量仅238亿立方米,而西北江流域的年径流量达到2763亿立方米,是东江流量的10多倍。
“西北江的水资源相对丰富得多,水资源利用率也比较低。”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对本报分析。按上述规划显示,西江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近东江流域的12倍,单位GDP水资源占有量则为东江的50倍。
此丰贫不均,是广东省决定实施“西水东调”最主要的依据。
生态补偿机制待建
在陈晓宏看来,“西水东调”工程实施后,对取水源下游可能会造成影响,但关键是受影响程度在下游能否承受——譬如会否加剧过去一直存在的咸潮问题。
对此问题,上述水利厅人士回应本报,称目前还在论证当中。而生态补偿方面,研究工作尚未到这一步。
在郑天祥看来,地方政府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引水后对取水点下游的影响问题。“要保证水质,上游的水源保护不能忽视。”
按广东省水利厅方面的介绍,西江水质常年达到Ⅱ类水标准——这也是从“西水东调”的一个依据。“但根据我们的了解,其实西江水质跟过去比是有所下降的。”与广西接壤的肇庆市一位环保人士告诉记者。
西江上游途经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郑天祥分析,过去这些省份没有经历过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和中型化发展,所以西江水质得以保持。而随着沿海产业向这些地方转移,工业化的发展,西江沿途水质就难以保证。“由于涉及跨区域,沿途的污染治理也将变得复杂而困难。”郑担心。
1 2下一页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