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5
四月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中国新闻社: 媒体称日本福岛核电站地下水已遭到严重污染
http://env.people.com.cn/GB/14397806.html
2、维普资讯网: 磷肥的过量施用造成磷流失和环境污染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415/001238.htm
地方信息:
3、信息时报: 广东规定海岛不得开发房地产 必须提升生态环境
http://env.people.com.cn/GB/14395245.html
4、新华网: 陕西:部分污水处理厂排污不治污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4/15/c_121309762.htm
环境曝光:
5、中国环境观察网:山东临邑:造纸、化工污染何日休追踪
http://www.paper.com.cn/news/daynews/2011/110415085628578567.htm
6、千龙区域: 河北迁安:九江焦化总厂空气污染严重无人管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415/000909.htm
垃圾处理:
7、南方日报: 广东垃圾焚烧厂建设背后:垃圾分类难见实质动作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04/15/content_6949648.htm
8、21世纪经济报道:11年试点无果而终 广州痛下决心再推垃圾分类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5/0OMDAwMDIzMjc0OQ.html?source=hp&position=newscolumn
食品安全:
9、中国网: 面馆用"牛肉膏"添加剂 90分钟让猪肉变牛肉
http://env.people.com.cn/GB/14397265.html
环保科技:
10、科技日报: 寻找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克星”
http://roll.sohu.com/20110415/n305860093.shtml
环保观点:
11、中国环境报: 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正当时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104/t20110415_701336.html
环保法规:
12、中国证券报: 火电厂排污新标将于近期出台 称是全世界最严
http://env.people.com.cn/GB/14397105.html
南方周末绿色专题:
13、南方周末: 海岛消失“加速度”
http://www.infzm.com/content/57747
14、南方周末: 双汇“瘦肉精”源头起底
http://www.infzm.com/content/57742
深度报道:
15、半岛都市报: 围海造地臭水污染鱼虾不见 胶州湾湿地减少1/3
http://green.sohu.com/20110415/n305860573.shtml
环境评论:
16、东方早报: 刘武俊:环保公益诉讼难题有解了
http://opinion.hexun.com/2011-04-15/128764894.html
17、中国网: 百年榕树成“危树”呼唤“树木估价体系”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2_14722.html
一言堂:
18、中国环境报: 反思人类欲望
http://www.cenews.com.cn/xwzx/wh/qt/201104/t20110415_701359.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媒体称日本福岛核电站地下水已遭到严重污染
来源:中国新闻社2011年04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4397806.html
中新网4月15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第1和第2核反应堆附近的地下水中,放射性碘和放射性铯的浓度在过去一周中激增了数十倍。14日夜,东京电力公司承认了这一事实,并认为可能是这两个反应堆附近的高浓度污染水渗透到了地下,导致地下水浓度的高升。
东京电力公司称,由于地1至第3核反应堆的涡轮机房和建筑物外侧的水坑中沉积了大量的高浓度积水,导致这些高浓度污染水向地下渗透。其中2号反应堆建筑物外的积水坑的水位,在13日晚至14日上午,高浓度积水的水位上升了4.5厘米。
日本原子能安全与保安院已经向东京东京电力公司提出了加强监测的警告。但是,保安院也分析说,由于外部不断地给第2反应堆内注水,而污染水的回收进展缓慢,导致了积水坑的水位上升,并使得污染水不断地向地下渗透。
2、磷肥的过量施用造成磷流失和环境污染
来源:《维普资讯网》2011年04月15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415/001238.htm
中国政府于今年早些时候进行的污染问题普查中发现,牲畜是造成从土地到水路径流污染的最大原因之一。通过牲畜粪肥造成的污染.占磷排放的56% ,而农田磷流失造成的污染占ll-4%。在中国的许多湖泊、沿海水域和河流中,超量的磷产生的富营养作用,使得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消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死亡, 同时释放出对人类和动物有害的毒素。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学家粱涛(Liang Tao)领导的一项研究中,对磷酸盐通过径流进入太湖这一已成为中国富营养化典型例子的调查后发现,太湖周围每公顷土地通过径流进入湖中的磷酸盐多达6公斤以上,其中大部分源自动物粪肥。
“这一磷酸盐流失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与梁涛进行合作研究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土壤学家彼得·克雷曼(Peter Kleinman)在研讨会上介绍其研究结果时说。如果磷的流失率继续增加,超过目前数量的六分之一,将会引起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恐慌。
在中国考虑下一个五年预算计划之时,张福锁与农业部、化肥行业就如何优化肥料使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磷肥使用过量的不利影响目前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他说,“我们希望这将在政府决策中能够得到反映。”
3、广东规定海岛不得开发房地产 必须提升生态环境
来源:《信息时报》2011年04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4395245.html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熙灯 通讯员 郭兴民) “目前来咨询的多,正式提出申请的少。欢迎单位和个人对无居民海岛进行开发利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巡视员李建设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无居民海岛没有淡水,也没有通电、通车,更重要的是,国家要求对这些海岛开发利用后,海岛的生态环境必须得到提升,“规划好者将优先”。
广州有6个海岛入围
据介绍,在国家海洋局公布的176个无居民海岛名录中,广东省以60个名录之多占据榜首,14个沿海城市除中山和东莞没有进入首批名录,其他每个城市皆有海岛入选。广州市共有大蠔沙、大虎岛、上横挡、下横挡、凫洲和舢板洲6个海岛。“这60个海岛自然条件优越,且都离岸较近。”李建设指出,这60个海岛基本在近海3海里之内。其中0.5平方公里以下的有44个,占到60个海岛的74.3%,8个0.5到1平方公里,8个是1平方公里以上。
不得进行房地产开发
按照国家海洋局无居民海岛名录,广东60个无居民海岛中有32个是旅游用岛,4个用于公共服务,21个用于交通和工业用,其余则用于农林渔业。李建设称,广东的无居民海岛可从5个方面进行开发利用。一是大工业型,包括建设码头、石化、仓储等;二是旅游娱乐型,对旅游娱乐型,李建设格外推崇,认为这可以提升海岛的生态环境;三是大农业型,包括种养殖和林业,像种果树和药材;四是公共服务型;五是其他类型,包括建庙宇和坟墓。“原则上无居民海岛不进行房地产住宅开发。但无论哪种类型,需缴纳海岛使用金。”这也意味着,只有三五千万元的小老板要开发一个海岛很难做到,必须要有经济实力才能达到。
李建设强调,单位和个人提出用岛申请前,一定要按照政府编制的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对拟开发的海岛编制详细的开发利用具体方案。据了解,国家海洋局将主要从5个方面推动无居民岛的开发与保护,主要包括规划制度、使用权审批制度、有偿使用制度、执法监管以及统一后管理。“规划越详尽细致越好,规划得好的可以优先得到开发权。”李建设一再强调了开发要强化对海岛的生态环境保护,不得改变用岛的性质。
“只要引进了高技术的处理设备,在海岛上焚烧垃圾都可以。”李建设指出,对无居民海岛开发使用的原则是“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科学合理地开发,永续使用”,因此,只要不改变用岛性质,不破坏生态环境,都可以进行开发使用。获得海岛开发使用权后,可以抵押海岛,但不得改变其自然属性,如填海扩充海岛面积是不允许的。
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就地缴库
据了解,无居民海岛使用金按照批准的使用年限实行一次性计征。李建设透露,应缴纳的无居民海岛使用金额度超过1亿元的,无居民海岛使用者可以提出申请,经批准用岛的海洋主管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可以在3年时间内分次缴纳。分次缴纳无居民海岛使用金的,首次缴纳额度不得低于总额度的50%。
“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实行就地缴库办法。”李建设说,无居民海岛使用金20%缴交国库,80%缴交省库。
4、陕西:部分污水处理厂排污不治污
来源: 新华网2011年04月1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4/15/c_121309762.htm
新华网西安4月15日电(记者陈钢)陕西省近日对21家市级污水处理厂调查发现,有16家出现了“排污不治污”等严重问题。
今年2月底至3月中旬,陕西省环保厅逐一检查全省21家市级污水处理厂,采集水样70个,发现有16家污水处理厂存在严重问题,占检查总数的76%。部分污水处理厂因来水不足,达不到运行负荷,致使污水处理厂闲置,成为典型的“晒太阳”工程;部分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小,不能对全部来水进行处理,造成大量污水直排;个别污水处理厂污染设施间歇性运行或弄虚作假、擅自停运。
陕西省环保厅表示,这21家市级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日污水处理能力为182万吨,占全省日污水处理量的71.6%,可以说这21家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状况,对于全省减排量的控制、江河水质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检查出的问题,陕西省环保厅已提出处理意见或实施了相应的处罚。
5、山东临邑:造纸、化工污染何日休追踪
来源:中国环境观察网2011-04-15
http://www.paper.com.cn/news/daynews/2011/110415085628578567.htm
2011年1月,《中国环境观察》刊登了《山东临邑县:造纸、化工污染何日休》的文章,披露了恒源化工的环境污染问题,恒源化工的一座炼油燃塔就搭建在邢柳行村南不到50米,违反了《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要求,致使周边村民严重受到废气污染的影响以及担心“火炬”爆炸的威胁。文章的发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也得到环保部领导的关注。现在恒源化工的污染治理如何了?近日,《中国环境观察》再次来到山东临邑县恒源化工,对其污染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污染如故,无整改变化
3月17日,《中国环境观察》来到临邑县后发现,恒源化工对其污染状况没有任何的整改措施,临邑县环保局甚至不知道恒源化工污染之事。而恒源化工的邢柳行村村民说:“曾多次去政府和信访局及环保部门反映,就是没人管。”
走进邢柳行村,未燃尽的石化废气味道依然浓重。远远望去,炼油燃塔上依然冒着火苗,走近塔下更是令人难以呼吸。村子里的村民一个个来去匆匆、神色凝重,看上去没有人愿意在村子里多待上一秒,有的人甚至捂着鼻子一路小跑。据村民介绍,该塔几乎是每天24小时作业,“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天,人们几乎没法出屋。”长期的污染,以及担心随时可能的“爆炸”让村民们终日提心吊胆,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恐惧之中,更不敢让自己的孩子靠近炼油塔。显然,污染已经严重打扰到了村民的正常生活。
据调查了解,恒源化工的这座炼油燃塔建设至今有五年历时间,对于污染问题,村民多次信访、投诉,但都遭到有关部门的回绝,投诉无门使得村民早已对政府失去信心。“谁也扳不倒它,带来那么多的税收,政府怎么可能管这个呢。”在他们看来,也只有继续默默忍受炼油塔带来的“毒害”。
村民的看法似乎过于消极,但地方保护的现象也不乏存在。对临邑县政府而言,像恒源化工,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核心机构,当地政府有足够的理由来保护,哪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山东省作为我国能源大省,石油化工企业自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心。由此,恒源化工在环保问题上的屡犯不改的现象似乎也不足为怪。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对企业进行保护也许认为无可厚非,而为了发展经济,以牺牲多数群众健康为代价,作为临邑县政府,似乎该慎重考虑。
环保:政府说了算
在临邑县环保局,就恒源化工建设的违规情况及污染,副局长苗志显向《中国环境观察》解释道:“你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但不是很严重,我们每周至少对企业检查两次,每次遇到企业的不规范行为都会提出整改意见。”对于气味的事,苗显志说:“在生产不配套时会常有一氧化碳气味。”对恒源化工燃油塔建设在邢柳树行村这一违规行为,苗志显说:“这个是山东省环保厅批复,环境监测站验收的,应该没有问题。即便有问题,也不是我们审批的。我认为没有问题。”
这位苗局长还说:”我们今年已经联合供电等部门,对全县56家无证小化工企业进行了排查。”至于死灰复燃现象,只能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对于执法这一块,他也深感郁闷:“我们环保的执法力度只能罚点款,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只有政府下令才能彻底铲除违规企业,但这很不现实。”
在随后的临邑县环保局给本刊的回复中提到:“恒源化工的火炬是化工行业常见的一重要设施,目的是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通过燃烧的方式将有机物变为二氧化碳和水,降低安全风险和环保风险。石油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主要是甲烷和乙烷,燃烧后变为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危害物质产生。从环保安全角度,火炬在生产过程中是不能熄灭的。”
专家:政府需尽快组织村民搬迁
就恒源化工的现状,《中国环境观察》特向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一名研究员咨询,其指出:石化工业的炼油厂和石化厂加热炉燃烧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弃物处理过程中散发的恶臭和有毒气体;和轻质油品、挥发性化学药品和溶剂在贮运过程的挥发和泄漏等。石化燃烧烟气污染占废气排放总量的60%。建在邢柳树行村村民居所旁的火炬,在石化生产装置开、停工及非正常操作情况下,将可燃性气体泄到火炬燃烧后排放。其产生的废气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尘。除尘后排放的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多未处理,采用高空排放。火炬的排污量要比加热炉大,对环境影响也较大。
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将有:硫化氢、二氧化硫、氨、苯并芘、硫醇、酚等主要废气产生。石油化工的工艺废气有烷烃、烯烃、环烷烃、醇、芳香烃、醚酮、醛、酚、致卤代烃、氰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卤化物、一氧化碳等,因污染物扩散范围较大,虽经高空排放,污染仍较严重。
“像恒源化工的扩建与火炬投放点,根本不符合石油化工企业安全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其产生的废气中有些是有毒气体,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将产生严重危害。根据恒源化工的产能,及生产产品看,最小防护距离应不下1公里建设。扩建已成事实,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政府需尽快组织村民搬迁。”
律师:村民可申请撤销企业“环评”
当地村民的健康权究竟该怎么办?对此,《中国环境观察》特意咨询了相关法律人士。北京市易行律师事务所的谢清海律师,就恒源化工污染,及违反《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建设一事进行了解答:当地环保部门应该对企业的排放物进行抽样样品测试,测定企业的排放是否污染,污染会对人体造成哪些伤害。企业若是否认为其生产与村民疾病有关系,应该由自己提供相关证据证明。
谢律师还告诉本刊,在企业有“环评”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其生产若是侵害个人或单位的利益,个人或单位可以申请撤销“环评”审批,但在撤销之前,即便有污染,其审批依然有效。但环保部门若是始终对于污染视而不见,坐视不管,那就涉及了行政违法,当地监管部门和上级部门都可以对其作出处罚。
法律给村民指明了一条维权自救的路,《中国环境观察》想起来之前一位村民的诉苦:“我们跟政府反映过很多次,政府甚至以拘留相威胁,谁再闹事就拘留谁。”这样的维权路上,到底谁会替他们做主?
6、河北迁安:九江焦化总厂空气污染严重无人管
来源:千龙区域2011年04月15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415/000909.htm
迁安市作为河北省经济较为发达,资源较为丰富的一个县级市,因为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早在2004年,就成了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而且还是河北省县级城市中的第一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可是,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这里是——
美丽的外衣遮盖着丑陋的烂疮
迁安市是唐山市辖的县级市,自2003年以来连续8年保持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名。
2004年,迁安市被评为环境保护模范城,也是河北省县级城市第一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如今,迁安市不但继续保持着河北省环保模范第一城的殊荣,而且还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河北省园林城市、河北省人居环境奖、全国绿化模范市等荣誉称号。在刚刚通过的《迁安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上,迁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建设“魅力钢城、绿色迁安”为目标,把迁安建设成为河北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京津冀都市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生态滨河城市。实施“八大幸福工程”,积极构建和谐迁安。
然而,支撑迁安经济发展的却是污染严重的钢铁冶炼、煤炭焦化等行业。侧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保护,让有些重污染企业在这里畅行无阻,却害苦了当地的老百姓,破坏了生态环境。九江焦化就是这样一个被群众举报多次依然不做实质整改的污染企业。
九江焦化:乌云遮顶造就了魔域城堡
迁安市九江焦化总厂隶属于迁安市九江线材有限公司,公司投资26亿元建有420万吨/年焦化项目,另配套建有发电厂、白灰厂、硅锰合金厂、焦油加工厂等项目。
知情人透露,九江公司200万吨焦化项目是迁安市上庄乡依托九江煤炭储运站兴建的大型项目。项目总投资11.8亿元,占地1920亩。虽然该项目2008年4月就已经落户上庄,并且在2008年7月26日打桩投入建设,可是直到2009年2月23日才获得省发改委的立项备案。
九江焦化位于迁安市上庄乡平林镇村西南1公里处。平林镇村与九江焦化被一条铁路南北隔开。
2011年3月19日,记者在多次接到群众举报后,驱车来到了通往九江焦化的路口处,远远望去,在一片干旱的耕地尽头,九江焦化就像一个硕大的魔域城堡,在黑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灰色的、白色的烟雾中若隐若现。在十几座散布在厂区四处,顶端涂有红白间隔的高空指示标志的烟囱旁边,杂乱的排列着多座巨大的冷却塔和焦化炉,而且冷却塔、焦化炉、烟囱、甚至是厂房车间里几乎同时向外冒着五色的烟尘。此时整个九江焦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燃烧炉,滚滚浓烟向工厂外弥漫。
当距离九江焦化大约还有几百米时,记者下车向九江焦化方向步行,亲身感受了一次举报材料中农民所说的“乌云遮顶”。此时虽然天气晴好,但是滚滚浓烟形成的阴霾突然间就已经遮云蔽日,浓烟在头顶上形成了一片巨大的,随着风向不停翻滚的黑色云团。当记者抬头观察浓烟时,左眼被空气中飘散的细小颗粒迷了眼睛,空气中的烟尘还夹杂着一股臭味,让人感到咽喉刺痒,呼吸困难,此时已经很难看清远处的山岗和附近的村庄,能见度最多只有几十米。
这时有三个农民路过这里。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九江焦化的大墙外。在高大围墙的多处地方,记者看到了很多排污管。排污管直接从围墙内穿出,裸露在大墙外,污水管下面的墙面已经被侵蚀出了一些沟痕。
沿着企业围墙,一道人工构筑的沟渠里淌着黏稠的黑色的污水,散发着刺鼻的气味,令人作呕。
村民说,九江焦化的废水不做处理,直接排出来,时间长了,肯定会影响我们的地下水。
污染加剧,周围村民面临“囚徒困境”
记者来到附近几个村庄进行调查。上庄乡的彭家洼村位于焦化厂的东南面。在村里,当记者与村民聊起九江焦化的情况时,村民说,九江焦化一冒烟,他们村庄里就像刮起了沙尘暴,乌烟瘴气,暗无天日。所有的蔬菜、庄稼、屋里屋外都落满了灰。尤其是晚上,烟尘更厉害,常常能把人呛醒来。这两年,村里得呼吸道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听说焦化厂旁边的人得癌症的多,九江焦化不治理,就这么直接排放黑烟,以后我们的健康能有保障吗?”村里一位中年男子不无忧心地说,“特别是我们的孩子怎么办啊?”
离开彭家洼村记者又来到平林镇村。在村里,记者同样看到了从九江焦化方向飘过来的滚滚烟尘。在村民家的房屋顶上,甚至院子里,记者都看到了一层薄薄的黑色粉尘。这时一位村民指着村子西南方向告诉记者:“自打2009年九江焦化建成之后,村子再没得过好,看看西南面,那里是九江煤炭的储运站,再看看村子的另一侧,那里就是九江焦化厂,每一次九江煤炭向九江焦化运煤时,风都会刮起煤面漫天飘,刮得哪里都是。”
村民说,九江焦化所排出的烟雾和毒气笼罩在附近的村庄、树林和田地之中,人在下风处会感到头疼恶心,呼吸困难,出现中毒反应,无法在此停留居住;烟雾与毒气所到之处,蜜蜂、蝴蝶、蝉都杳无踪迹;大量的烟尘、烟油子飘落在庄稼及树木上,再加上长期毒气的侵袭,致使庄稼减产、树木死亡或生长缓慢,果树坐果率极低。
记者后来咨询了一位环保专家,他说焦化厂的烟尘和粉尘绝大部分来自炼焦炉。而焦化厂的空气污染最突出的特点,是污染物多、散发面广、危害性大、治理困难。焦炉在装煤、炼焦、推焦与熄焦过程中,向大气环境排放大量煤尘、焦尘及有毒有害气体。据资料显示,每吨焦烟尘量达1公斤之多
还有村民纷纷反映,白天的烟尘还不算什么,到了晚上才叫壮观。整个焦化厂的焦化炉全部开足马力,从很远处就能看见十多条红色的火舌从高大的焦化炉中喷向天空,而且在火焰的背后,数十条黑色的浓烟翻滚着汇聚成黑色的巨浪,向村庄,向田野,向街道肆意蔓延,在夜幕下令人深感恐怖。
在记者即将结束这次调查采访的时候,平林镇村的一位老大爷恳切地说:“我们只是小老百姓,生活不求山珍海味,只想健健康康,这样的要求不过份吧?我们也需要活命啊,现在庄稼连年欠收,身体也越来越差,如今就连喝上一口干净的水,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也成了奢望。中央年年说关心老百姓的生活,省里市里也年年讲保护环境,可是九江焦化为什么还敢这样大胆的置老百姓的性命于不顾,肆意排放毒烟?”
有知情人反映,由于当地百姓屡次因九江焦化污染问题上访告状,为了杜绝村民‘闹事’,九江焦化在去年征走了焦化厂附近农民反映受到污染的平林镇村四百亩基本农田。据说一部分土地打算栽种杨树。不过出现在记者眼里的这片土地,在阴霾的笼罩下依然空空如也。来源:中顾法律网
编后语:
污染之所以发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监管部门失察,工作不深入,触觉不灵敏,监管不力;另一种是监管部门和制污排污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存在着腐败问题。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主管部门似乎都难辞其咎。
7、广东垃圾焚烧厂建设背后:垃圾分类难见实质动作
来源:南方日报 2011-04-15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04/15/content_6949648.htm
背后的互动与博弈
●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的精髓在于官民互动,“五选一”让网友看到官民互动的延续性
●垃圾焚烧厂建设强势推进的背后,垃圾分类却遭遇尴尬,高调推行却难见实质性动作
●环卫系统亟需一场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变革,使垃圾处理走向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问题从“烧还是不烧”,演变成了现在的“五选一”。
4月12日,广州番禺区正式公布垃圾焚烧厂5个备选厂址,这个时间点距2009年12月20日焚烧厂项目被叫“暂停”不到500天,距离亚运会闭幕不到140天。
从在强大的民意和亚运背景下暂停项目,到正式公布备选厂址,议题的设置也从“要不要焚烧”变成了“如何选择厂址”。熟悉情况的专家分析,这标志着番禺垃圾焚烧项目再次强势启动。
与此同时,被公众寄予厚望的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处理道路,虽然高调推行,却鲜见实质性进展,多停留在“喊口号”阶段。
判断题VS选择题去年广州开展的公众意见网络征询活动,是让居民在“垃圾焚烧、垃圾填埋、垃圾堆肥”中“三选一”
一边是民众的“叫停”,一边是政府的“暂缓”。
但据记者调查,番禺垃圾焚烧厂项目其实一直都在政府工作的日程当中,余波并不随“暂缓”的权宜举措而消散。
2010年1月,为回应民众质疑,广州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以“广州垃圾处理,政府问计于民”为主题的公众意见网络征询活动。当时的意见征集与近日公布的对厂址“五选一”的性质不同,是让居民选择“处理的方式”,在“垃圾焚烧、垃圾填埋、垃圾堆肥”三种处理方式中“三选一”。
然而,从当时媒体报道的情况看,民众并没有认为政府“处理方式意见征集”能解决根本问题,业主想要达到的目的不是“暂缓”,而是“反烧”。
同样是去年1月,番禺众多业主致信广东省人大,希望垃圾处理议题在省“两会”上得到公开讨论,结果未获回应,他们继而于3月份联合多名广州公民起草了一份致全国人大的“万言建议书”,呼吁全国人大检视垃圾处理政策,“垃圾处理不能一烧了之”。
建议书认为“规划资讯不公开”是争议升级的导火索,“关键问题是各地政府在推动垃圾焚烧项目时,出现了程序不合法、违背民意、假造民意、信息不公开甚至利益输送等问题”。
公众的“穷追猛打”给政府扣上了“有失公信”的帽子,迫于压力,为消弭公众对政府的质疑,2010年2月底,广州又邀请全国32位权威专家做客广州就垃圾处理方式面向社会公开讨论,经过两天讨论定稿并最后形成《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专家咨询意见书》。
当时有媒体指出“政府所邀专家‘主烧’”、“政府打压‘反烧’”、“专家与焚烧利益密切”和“意见书向社会公布前被修改”,如此又掀起一轮新的“风波”———“反烧与主烧之辩”。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所退休研究员、环保专家赵章元是32名专家中唯一的一位“反烧”的与会者,会议结束后他在网上发文称“不能接受个别人的恶劣小动作”。4月29日,赵章元在《中国环境报》上发表《“现代化”垃圾就可以焚烧了吗?》陈述“反烧”的理由。
他在文中直言,“焚烧”的规划冠以“现代化”的头衔不过是在迷惑民众,走垃圾资源化之路是人类的唯一选择。
但32名专家的“主烧”《意见书》在去年“垃圾焚烧”大辩论中还是占了上风,这似乎给了市民一种导向“主烧”才是“主流”。
赵章元之后也没有再以“反烧”为明线与“主烧”派抗衡,他给了政府一个建议——— 垃圾焚烧,与政府为邻。他幽默地说,只要对原有计划做技术性调整,仍然建垃圾焚烧厂,“只不过重新选址,建在政府办公大楼附近”。
由此不难看出,赵章元不过是用另外的表达方式来陈述他的“反烧”理由。
正如日前网友在选择垃圾焚烧厂备选地址时也提出了“广州垃圾焚烧厂与环保局为邻”的建议,网友“樱桃白”举例称,日本的横滨市一共有7个垃圾焚烧厂,但都建在各区环境事务所的附近。
赵章元和网友的选址建议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广东省政协委员邓向端在去年广东省“两会”期间递交了详细的提案,建议在广州建设大型生态公益林场,并在林场中央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让“电厂林场墓园共处”。
半年后,广州市政府在给邓向端委员的提案答复中称:将其纳入工作考虑范畴。
讨论归讨论,在这期间,广州成功举办了亚运会,并赢得了广泛好评。在这期间,还发生了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项目因为公众反对而迁建的事件。在这期间,一直被树为垃圾焚烧标杆的澳门垃圾焚烧厂出现周边居民血铅超标事件。
在这期间,广州的“垃圾围城”问题也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寻找实际的解决途径,垃圾焚烧场项目是否再次启动,随时引人关注。
焚烧VS分类广州也高调宣布大力推进垃圾分类,但垃圾分类施行至今,仍没有做好准备
与原先的思路有所不同,在强势推进垃圾焚烧场建设的同时,广州也高调宣布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其中,被认为最有成效的就是“小手牵大手”活动,这个活动通过发动中小学生带动家长参与垃圾分类。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个活动由于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互动,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2月17日,广州正式发布国内首部垃圾分类条例,不分类者将罚50元。相关规定从4月1日起施行。按照广州市政府的计划,今年垃圾分类率力争达到50%,2012年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
但根据南方日报记者的调查,广州垃圾分类施行至今,即使是在多个先行实施垃圾分类的街道以及推广区域,也没有做好准备,不少试点小区垃圾桶配套不到位,很多市民甚至是环卫工人对怎么分类操作仍然是“蒙查查”,个别部门似乎也没做好准备,显得有些仓促。
垃圾分类的仓促推行,引来广州市民和媒体的一片批评声。于是,也有网友开始质疑政府部门推动垃圾分类的诚意。
值得深思的是,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广州本次推行垃圾分类之前,并未找到较为成熟的操作模式,所以显得比较“狼狈”。
有专业从事垃圾处理的业内人士分析,垃圾分类对环卫系统来说,不啻是一场体制革命,只有打破和整合原有垃圾处理利益链条,打通垃圾处理的循环经济链条,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垃圾分类的成功。
“显然,这需要一定的决心,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上述人士认为,高调推行垃圾分类,却强势推行垃圾焚烧厂建设,这有些考验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
著名网友“巴索风云”认为,目前政府更应该花大的力气完善垃圾分类流程,而不是急于提出建垃圾焚烧厂,“重提建垃圾焚烧厂,等于让垃圾处理的问题走回原点。垃圾处理不能采取粗暴的方式,绝不能把垃圾一烧了之!”
“政府尤其要集中精力处理厨余垃圾,因为厨余垃圾占的比例最大,将厨余垃圾分拣后,可以采取堆田等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减少焚烧的总量。”
“巴索风云”强调,如果必须要建垃圾焚烧厂,一定要降低其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包括环评等手续要公正公开,对于一些含氯的物质,不能进行焚烧处理,“这些都是产生二噁英的元凶。”
“巴索风云”认为,垃圾处理归根结底还是要走分类化资源化的道路,目前却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感觉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
双赢VS双输垃圾处理走向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这才是垃圾处理的真正科学发展的道路
“环卫系统目前需要的是一场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变革,使垃圾处理走向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上文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才是垃圾处理的真正科学发展的道路。否则,很容易走到垃圾焚烧的老路上去。
南方日报记者注意到,广州市主要领导已经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同样在3月7日的全市城管大会上,万庆良首次公开提出要建垃圾循环处理园区的想法。“要建超前规划4个大型生活垃圾综合循环经济园区,至少满足50年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勇是广州应该建垃圾循环处理园区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万庆良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正式提到要规划垃圾循环处理园区时,他非常高兴。
不过,陈勇也透露,建垃圾循环处理园区,广州还在概念研究阶段,“但起码广州市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陈勇介绍,所谓垃圾循环处理园区,就是将垃圾预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终端处理系统以及相关环保产品和装备业、环境监测管理、环保服务业、投融资体系都集中于一个工业园内,通过这套循环系统,城市生活垃圾中的80%都可以回收,剩余的垃圾再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理。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虽然垃圾循环处理园区尚处于概念阶段,但由于其潜在的巨大经济和社会利益,已经成为各方资本追逐的对象。
但当下,谈垃圾循环处理园区还是有些远,番禺区政府和公众直接面对的仍然是如何做好“五选一”这道题的问题。
按照相关规定,广州市所有新建设的项目都需要进行环境评估,环评合格项目才可以上马。因此,即使番禺区政府公布了垃圾焚烧点选址,市民仍然可以向有关部门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法律途径。
实际上,即使选定了地址,公众依然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
“业已形成的良好官民互动关系不要丢掉,否则,双赢抑或双输可能就在一念之间。”网友“阿加西”希望,事情还是要走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大事记
2010年1月,为回应民众质疑,广州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以“广州垃圾处理,政府问计于民”为主题的公众意见网络征询活动。
2010年2月底,广州邀请全国32名权威专家做客广州就垃圾处理方式面向社会公开讨论,经过两天讨论定稿并形成《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专家咨询意见书》。
2011年3月7日,广州市长万庆良在城管大会上透露,为了缓解“垃圾围城”危机,广州会加快建设兴丰填埋场六区、李坑焚烧发电二厂,完成兴丰填埋二场、番禺焚烧发电厂和南沙焚烧发电厂前期工作,确保这些项目在2014年前建成投产。
2011年3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2011年4月12日,番禺公布广受关注的垃圾焚烧厂备选厂址。
8、11年试点无果而终 广州痛下决心再推垃圾分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1-04-15叶石界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5/0OMDAwMDIzMjc0OQ.html?source=hp&position=newscolumn
4月12日,颇受争议的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沉寂一年多后因选址公布再次成为焦点。
“我们不是单纯反对焚烧,关键是焚烧后能否做到不会产生污染,这一点有赖于对垃圾进行彻底的分类。”巴索是广州番禺丽江花园一个业主的网名,早在2009年12月,在和他的邻居们为番禺垃圾焚烧一事的抗争中,他们喜欢用网名来称呼彼此。
焚烧项目因争议搁浅后,在民意的推动下,广州市政府下了决心推进垃圾分类。
今年4月1日,《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
《规划》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种类型。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广州确定了16条街道、6个社区和部分生活小区,以及市、区、街党政机关、城区约1500所中小学校、733个农贸市场等地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逐步推广。2011年的目的,是全市垃圾分类率力争达到50%。
11年前,作为全国试点之一,广州曾推行过垃圾分类,但无果而终。如今,垃圾分类在广州依然任重道远,却又势在必行。
“孤独”的志愿者
虽然没有入选垃圾分类试点,但巴索和他的志愿者团队还是一如既往地推行垃圾分类。
去年1月份,巴索和几个志同道合者组织了“绿色家庭”。这是个没有明确组织形态的小团体,成员们都是有兴趣尝试垃圾分类的业主。
从一开始,“绿色家庭”的志愿者们就制作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单,包括垃圾分类的指引手册,在小区内派发。
至今,每周日上午,志愿者都会上门对整栋楼的垃圾进行回收,在会所进行细分后,部分送往资源回收站,电池、灯泡等有害的就集中起来,通知相关处理厂进行收集。
经过一年时间,从最初的七八个成员,发展到现在大概20户家庭自愿垃圾分类,并带动了其它居民把可回收垃圾集中起来。“但扩大回收范围,就不大可能了。”巴索的理由是,志愿者人数不够。
按照最初的想法,志愿者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宣传教育,而不是充当垃圾分类的角 “我们这不是试点,没有清洁工专门去分类,因此变成了志愿者去做的事。而发动更多的志愿者去分类垃圾,一两次还可以,长期无偿去做,就不大可能。”巴索说,这也是他遇到的困惑。
与丽江花园业主自发进行垃圾分类不同的是,由于政府主导,广卫街都府社区的垃圾分类颇为彻底。
都府社区居委会人士告诉记者,去年6月底,广卫街道办就专门聘请了垃圾分类工作管理员,专门负责垃圾分类的指导和宣传工作。同时,该街道办还简化了居民垃圾分类的操作流程,由环卫工人进行精细化分类。都府社区居委会人士告诉记者,都府社区存在的问题是志愿者的缺乏,而这恰恰是丽江花园的强项。“发动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宣传垃圾分类的队伍,可以促使我们做得更好。”该人士说。
在巴索看来,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觉醒与政府投入一样重要。“整个过程,需要培养大量的志愿者去做宣传、监督。单靠城管效果肯定不好。动员好社会力量,譬如鼓励NGO组织的参与,做好长期宣传,才能有效改变居民的意识。”
政府给不给力?
为推动垃圾分类,广州政府层面需要加大资源投入。
按照《规定》,各级政府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垃圾分类管理、回收利用的技术创新和设施的维护,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中。“全市的投入数据,我们现在还在统计中。”广州市城管委人士透露。
以荔湾区为例,今年该区将至少投入300万垃圾分类专项经费,用于沙面街、东漖街试点的经费补助、购买主干道和居民楼道的分类垃圾桶、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补贴垃圾分类运输经费等方面的支出。
但在长期关注垃圾分类的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看来,“政府还是不太给力”。韩最近在广州市城管委了解到,资金、设施等问题尚没有完全到位。
“现在政策有了,但资金还是问题。”韩告诉记者,去年市财政拿出了2500万用于垃圾分类,其中1000万用于宣传,1500万用于购置容器。“想想,全市买垃圾桶,这1500万够用吗?但到现在还在用这笔钱。”韩表示,这意味着之前的工作并没有完全落实。
城管委的人士也告诉记者,今年用于垃圾分类的资金预算,经过了人大审议,但尚未批下来。
除了资源投入,《规定》还专门设置了罚款条例——如对不按要求分类垃圾的市民每次处以50元罚款;物业公司未设置垃圾桶的,将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1 2下一页
9、面馆用"牛肉膏"添加剂 90分钟让猪肉变牛肉
来源:中国网2011年04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4397265.html
猪肉变身"牛肉"只要1.5小时
烧烤小吃熟食店为主要销售群
有关部门称情况若属实将查处
先用麦芽酚去掉猪肉的腥味,再抹上一层薄薄的牛肉膏(精),把猪肉腌制出来,然后像平时煮肉食品一样加热,猪肉就能变身牛肉!这是目前合肥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名为"牛肉膏"所起的"神奇"作用。
近日,合肥市工商部门在查处一批劣质肉松时发现,一些小作坊竟然能将鸡肉加工成"牛肉"。原本味道完全不同的鸡肉,如何会有地道的牛肉味呢?
12日,一位市民的爆料解开了记者的疑问。据他介绍,这是"牛肉膏"的"功劳"。该市民说,"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这种"牛肉膏"还能将猪肉变成牛肉。 ""相比较而言,猪肉变牛肉更普遍。 "
4月12日,记者以拉面馆老板身份对合肥一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暗访。
一家大型调味品店的女老板表示店内有两种牛肉膏可供选择,记者看到,对方拿出的牛肉膏分两种,呈圆筒状和瓶状,名称均为牛肉膏精。不过,数米外就已闻到非常浓烈的牛肉香味,分量均为500克。据介绍,要让猪肉更像牛肉还得加上一种名为"麦芽酚"的香料。女店主称可以根据厂家建议的1%至3%的用量腌制,也可以自己酌情增减。 "通常而言,一瓶(500g)可以腌制50斤左右的猪肉。"
以猪肉为例,目前合肥市场上,新鲜猪肉的价格为11元/斤,牛肉的价格达到20元/斤。一次腌制50斤猪肉就可以节省接近500元。市场上熟牛肉的价格达到了35元/斤以上,即腌制50斤牛肉就可以省下超过1000元的成本。
据女店主介绍,到她家购买这种添加剂的主要是面馆、大排档以及熟食店。 "像这种"牛肉膏",一般路边的牛肉面馆、做牛肉加工的厂家用的比较多,羊肉膏卖往烧烤店。 "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商家也是我家的老主顾,"女店主称,一些熟食店和早点摊也是这些添加剂的大客户。 "熟食店买添加剂可以让卤菜更加好看,而一些早点摊因为采购的肉质不好,也会采用这些东西增加肉的香味。 "
记者最终以40元的价格买下了女店主介绍的叫价45元的牛肉膏,对方又送了若干袋透骨增香剂。据介绍,这个增香剂的作用与麦芽酚相似,但效果更好。
到底这个牛肉膏的效果如何?记者决定亲自做番实验。按照店主所诉步骤,记者首先买来新鲜的猪肉,将其一分为二。将其中一块猪肉用牛肉酱和增香剂腌制了30分钟,腌制好后,肉的表面已经呈现出与牛肉相似的颜色,闻起来也是十足的牛肉味。然后加水用小火慢炖了1.5个小时,待锅内的液体呈现出浓稠的糊状,"牛肉"也就大功告成了。
此时,呈现在记者面前的猪肉,已很难看出原来的影子,与牛肉并无二致,再加上一股浓烈的牛肉香味,几可乱真。而另一块未用牛肉膏腌制的猪肉经水煮后呈白色,味道也逊色很多。
12日下午,记者联系了合肥市畜牧水产局,工作人员称如果查证属实,将联合相关部门查处"假牛肉"。该工作人员建议记者致电质检部门。质检部门建议记者向12315反映,记者几次打电话都没有拨通。
省立友谊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张洪旭说,"添加剂会降低人体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长期使用可引起慢性中毒,畸形甚至可能致癌。 "张洪旭建议,市民在选购食品时尽量不要购买颜色鲜艳的熟食等。
小贴士:如何鉴别猪肉和牛肉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市场上销售的猪肉和牛肉,消费者可从色泽、气味、黏度、弹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初步鉴别。牛肉脂肪呈白色或乳黄色,比猪肉的脂肪明显要少。猪肉的肌肉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且有猪肉特有的正常气味。一般地说,牛肉的纤维长度较长,肉质结构粗并紧凑;而猪肉的纤维长度较短,肉质结构细并松散;食用牛肉时感到肉老,食用猪肉时感到肉嫩。(见习生刘忠玉)
10、寻找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克星”
来源:科技日报 2011年04月15日 马媛媛
http://roll.sohu.com/20110415/n305860093.shtml
新闻缘起
由于工矿企业的发展、污水灌溉等,中国乃至世界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重金属污染治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该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超富集植物。日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张杏锋在导师夏汉平研究员的指导下,首次提出了用土壤种子库—重金属浓度梯度法来筛选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并成功找到一种镉的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
少花龙葵是怎么发现的?如何采用新方法寻找超富集植物?植物修复技术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又要注意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夏汉平。
土壤病了
我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万公顷
陕西凤翔铅污染、湖南浏阳镉中毒、山东临沂砷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强烈刺痛人们的神经。
全国究竟有多少土地已被重金属污染,或身临污染的悬崖?
随着矿山开采以及一些工业生产导致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地关注的焦点。自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发生了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据报道,中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其中重金属污染约占污染面积的30%—40%左右。中国每年因土壤污染而减少的粮食产量高达10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
重金属一般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通常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金属。近十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金属含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在我国,总体来看,铅、锌、镉等重金属所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
当问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时,夏汉平研究员解释说:“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电镀、化工、电池等行业是排放重金属的主要工业源,一些工厂、企业偷排出来的"工业三废"使得周围土壤与水体中铅、锌、镉的含量浓度严重超标;此外,城市交通运输中汽车尾气排放等也会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四个疑问
植物修复土壤好在哪儿?
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不可逆性等特点,使得它的治理工作变得十分困难。夏汉平研究员说:“目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学家都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在治理过程中,物理方法费时费工,化学方法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与传统的治理方法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治理效果的永久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等优点,因此使其成为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
“植物修复技术就是把对重金属有巨大提取潜力的植物种植于重金属污染土地上,一段时间后收获植物地上部分以达到清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目的。此外,也有一些植物可使土壤重金属固化,同样可起到减轻重金属毒害的作用”。提及植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夏汉平表示:“植物修复技术按其修复的机理和过程可分为不同的部分,其中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有关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萃取、植物固定、植物挥发以及根系过滤等。”
植物修复技术是否还存在一些自身的不足?夏汉平研究员笑了一下说:“当然,这个世界上完美的东西太少了。不少超富集植物个体矮小,生长缓慢,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需时太长;此外,植物修复土壤只能局限在植物根系所能延伸的范围内;还有,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只对一种重金属具有富集能力,而土壤重金属污染多为几种重金属复合污染,且常常伴生有机污染等等。不过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在接下来的进一步研究中得到解决。”
植物修复土壤的关键在哪儿?
研究人员指出,植物修复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超富集植物。因此,筛选对重金属耐受能力高以及具有富集和超富集能力的植物成为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修复途径之一。
“超富集植物是指可以超量累积某些化学元素的植物。一般而言,这些植物的地上部组织对该化学元素的吸收量,可超过普通植物的100倍以上,且不影响正常生命活动”。夏汉平研究员解释道,“不过,目前全世界所发现的400多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中,有相当一部分种类生物量较少或者专一性较强,还有就是较难繁殖,因而难以真正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选择高生物量、适应性强、富集能力强、易栽培的超富集植物或吸收相对较大的植物种类,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所在。”
重金属镉的“植物克星”少花龙葵是怎么发现的?
少花龙葵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博士研究生张杏锋在夏汉平研究员指导下发现的一种镉的超富集植物。谈及自己的爱徒,夏汉平笑说:“张杏锋自己都说,这一研究发现实属偶然,她在华南植物园采集土壤用于一项牧草的重金属修复研究时,突发奇想,或许可以用土壤种子库来筛选对重金属具有超富集特性的植物,然后通过重金属浓度梯度实验对其超富集特性进行验证。当时她很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这一想法,我也觉得这种方法可行,于是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在夏汉平研究员看来,采用土壤种子库—重金属浓度梯度法来筛选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与以往的常用方法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
“据了解,目前国内外用于寻找超富集植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野外调查法,即在重金属污染的地方做野外调查,比如在矿山、工业污染区地带寻找超富集植物;二是特殊植物法,即根据植物的一些特性选择一些特殊的植物来测定它们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但这两种方法都有一个较明显的缺点,就是植物种类相对有限。这使得人们在研究中忽视了一些有修复潜力的植物。与之相对,土壤种子库是植物繁殖体的储备库,它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利用它来筛选超富集植物,可以克服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因为土壤种子库几乎到处都有,只需采集具有丰富种子资源的土壤进行测试即可,而且实验更简单、操作更容易。”
少花龙葵修复土壤还要做点儿啥?
目前植物修复技术不少还停留于实验室模拟研究阶段,从实验室走向实际运用,这中间还有不少的路程需要行走。
夏汉平说:“由于少花龙葵能耐高镉污染并能富集大量的镉,而且种源较易获得,繁殖培育也较容易,生物量相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修复高镉污染地区,如工矿企业园及周边地区。但目前还不宜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因为科研成果到推广应用一般都需经过中试过程。因此,少花龙葵也还需要到野外进行中试,若能成功,就能证明该植物可运用到解决目前备受镉污染的土壤修复中来。”
11、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正当时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4-15 吴学安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104/t20110415_701336.html
“在涉及环境违法需追究刑事责任案件中,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由谁作为原告来参加诉讼,原告缺失使司法检察机关在处理类似案件时显得十分尴尬。”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王田海不久前指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立法层面和程序规制方面还有不少欠缺。因此,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并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显得尤为迫切。
环境属于国家公共资源,环境违法行为造成国家资源损害时,仅靠赔偿等经济手段难以遏制违法行为。虽然从法律上讲,受害人、有关组织可以提起诉讼,但现实中由受害人来提起诉讼难度大。目前,司法执法机关设立了涉及环境案件的相关机构,但原告主体缺位,办理案件数量极少。环保公益诉讼缺失导致排污企业已经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隐性损害暂时没有暴露,这时却没有一个公民或者组织可以站出来,提起公益诉讼。对于大多数企业和公民来说,往往只看到环境污染对自己所造成的实际损害,但对生态的破坏,却很少有人愿意站出来。
社会各界对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呼声日趋强烈。时下,环保公益诉讼缺位除了公民公益诉讼意识淡薄外,还与目前我国公益诉讼立法缺失有关。
国内学者经过多年探讨,已经充分论证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国务院早在2005年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然而,在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问题上,立法尚存空白,谁有起诉资格,法院对主体资格如何审查,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立法欠缺还带来另一个现实问题——环保公益诉讼面临着庞大的经费和技术瓶颈。鉴于环境污染和损害往往需要专业技术和装备才能进行检测、鉴定和举证,普通公民往往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一般也难以承受高额取证费用。此外,环保公益诉讼也存在原告败诉的可能,那么由谁负担公益诉讼的成本,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依靠司法手段处理环境污染纠纷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必要选择。那么,如何走出环保公益诉讼无人登场的尴尬局面呢?
一方面,环保公益诉讼制度仍滞后于现实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建立起配套完备的公益诉讼法律,同时,政府要积极引导公众拿起法律武器进行司法救济。
另一方面,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明确在任何组织及个人的行为遭受侵害时,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民个人都可以成为公益诉讼主体。同时,立法还应明确公益团体如何在公益诉讼中充当原告,鼓励公民通过公益团体提起公益诉讼。比如,英美法系国家的公益团体普遍享有诉讼主体的资格,它的优点在于可以集中分散的资源以争取个体力量无法争取的权益,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值得我们借鉴。
12、火电厂排污新标将于近期出台 称是全世界最严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1年04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4397105.html
记者近日了解到,已达到全世界最严格水平的《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新一轮修订工作已经完成第二轮意见征求工作,出台步伐加快。
据业内人士估算,如要实现二次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现役7.07亿千瓦火电机组中,将有94%、80%和90%的机组需分别进行除尘器、脱硫和脱硝改造,改造费用共约2000亿-2500亿元。
火电脱硝标准有望近期出台
从《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来看,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已经达到了世界最严格水平,因此其出台时间备受关注。参与《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修订工作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二次征求意见工作已经结束,正在根据所收集的意见对标准进行新一轮的修订。
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由于5月份是电厂确定大修计划的时间,因此强制性脱硝标准出台时间可能会在近期出台。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方案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火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总量为840万吨,比2003年增加了近40.6%,约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5%-40%。毫无疑问,在“十二五”减排工作中,火电厂的脱硝将是重点。
为此,环保部今年年初下发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将脱硝完成时间要求和减排力度大幅提高。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计划从2012年开始实施,其中,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所有新建火电机组NOx排放量要达到100毫克/立方米;从2014年1月1日开始,重点地区所有火电投运机组NOx排放量要达到100mg/立方米,而非重点地区2003年以前投产的机组达到200mg/立方米。
而环保部2009年7月份发布的第一次征求意见稿则要求在2015年1月1日前完成现役机组“脱硝”, 其中,重点地区NOx排放量达到200毫克/立方米,非重点地区达到400毫克/立方米。
分析人士认为,新标准趋严意味着脱硝市场将提前启动。
13、海岛消失“加速度”
来源:南方周末2011-04-14孟登科 实习生 张晴
http://www.infzm.com/content/57747
无法定量评估的生态损害,摸不清家底的海岛概况,以及迟迟没有匹配细则的海岛保护法,让无人海岛的保护任重道远。
核岛”非岛
2008年以后,54岁的叶乐杖就再也没上过“过境岛”,那一年,他作为“宁德核电站”的一名爆破工人,亲手参与炸平了它。
“小时候,只需要划个小船就能从备湾山过去,不到一百米,落潮时甚至挽着裤管就能走到岛上。”叶回忆说。
因为有临近海边的海岛,这一片海域的温度和洋流尤其适合紫菜种植,叶乐杖所在的东埕村和邻近的几个渔村,超过一半的村民曾经以紫菜种殖为生,而现在,他们开始担心,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紫菜种殖会在自己这代人手里荒废。
多少年来无人问津的“过境岛”,现在已变身为气势恢宏的“核岛”。站在宁德核电厂区88米高的观光平台上俯瞰,“过境岛”早已是现代化的核电厂区,规划中的四台百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自东向西依次排列,按计划,一号机组将于2012年年底前正式投入商用。
这是号称中国第一座建在海岛上的核电站,只是,核岛早已不是海岛——“过境岛”已经和之前一海之隔的备湾山融为一体,“核岛”其实已是陆地。
宁德辖内的福鼎市海洋渔业局只能提供极为零星的关于过境岛的资料,面积超过400亩,最高海拔99.1米,至于岛上原有的动植物种类、其它的生物链状况则没有任何记载。
曾经的99米高度,如今已被夷为9米的平地,而开挖所得的超过一千万立方米的岩石则被就地取材,用于填海造地和修筑防浪墙,拱卫核电站。
从观光平台上向南望去,过境岛的周边还有二跳岛(60亩)、白粒岐岛(6亩)、跳尾岛(300亩)和小跳尾岛(7亩),它们曾被当地人形容为散落的珍珠。
现在,它们则无一例外地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过境岛、二跳岛和白粒岐岛是核电项目的一期工程所在地,而跳尾岛和小跳尾岛将是规划中的二期工程所在地,五六号发电机组就将建在跳尾岛上,这座最高海拔超过110米的海岛不久之后也将被夷为平地。
世界难题与中国特色
如果在无居民海岛和百亿核电项目中取舍经济价值,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在缺乏重工业支撑、欠发达的闽北地区,仅一期投资就超过五百亿的“宁德核电”是一个令地方政府难以拒绝的大项目。为了给项目保驾护航,核电站的建设工地均有武警把守,即便是作为海洋渔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福鼎市海洋渔业局想要进入厂区监督执法,也得事先得到核电公司的许可。
从公司的介绍看,这是一个从程序上无可挑剔的合格工程。张国鋆是宁德核电工程建设部门海洋和土地审批方面的负责人,他介绍,宁德核电项目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由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编制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也都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
即便忧心忡忡者,也难以理直气壮。厦门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室主任张珞平教授认为,《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该包括削平过境岛给海洋生态带来的影响评价的内容,“但海岛消失究竟会对海洋生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很难定量评估,这在研究上都是一个难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沈良亦曾表示,在对某个海岛进行开发以前,必须对这个海岛的生态系统承载力予以研究,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对于海岛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海岛生态系统承载力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则是更少。”
如果说海岛开发的生态影响评估是个世界性难题,那么,海岛使用的审批权之争就颇显中国特色。
宁德核电一期工程的四台机组全部建在海岛上,但批复用岛权的却并不是作为海洋主管部门的国家海洋局,而是国土资源部。2003年颁布的《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曾明确:炸岛、实体坝连岛工程等严重改变海岛属性的项目用岛,由国家海洋局征得总参谋部同意后批准。然而,事实上,宁德核电手中并无国家海洋局的用岛批复。
面对记者的追问,宁德核电相关负责人颇显为难:(宁德核电)并非不愿意向国家海洋局申请用岛批复,实在是因为海岛使用的审批程序无章可循。
事实上,即便是2010年3月起实施的海岛保护法都只是海岛保护和开发的原则性法律,“海岛开发和保护申请审批管理办法”至今尚未出台。福建省海洋渔业厅海域和海岛管理处的钟声处长亦坦陈,“一年来,收到的用岛申请都被压着,就在等着国家的实施细则出台。”
更关键的是,国土部“关于宁德核电项目一期工程用地批复”是2010年作出的,而过境岛上的“三通一平”工作早在用地批复前就已展开。这意味着,即便国土部不出具相关的土地使用批复,过境岛也不可能恢复原貌了。
无伤大雅的生态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宁德核电项目六台机组的全部上马,宁德近海的五个小岛注定也将告别历史。
海岛持续消失的势头,就从未被有效遏制过。根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字,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浙江海岛消失了二百多个,辽宁省海岛消失了48个,河北省海岛消失了60个,福建省海岛消失了83个,海南省海岛消失了51个……
张珞平教授最近的工作是参与评审“福建省湾外围填海规划”。宁德市政府新一轮上报的围填海项目无不是以无人海岛作为基点,如果不出意外,围垦区内将再有12个海岛消失。
在有些人看来,这些即将消失的海岛,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无伤大雅,一篇针对“过境岛”及其周边岛屿的研究论文显示,“岛上均未发现具有保护价值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资源,也未见需要特别保护的人文历史资源。”
然而,在张珞平看来,每一个无人海岛都相当于一个自然保护区,哪怕是一块光秃秃的礁石也有生态价值,“礁石周边往往是高等鱼类聚集的地方,一旦填掉了,海岛资源就都没了。”他提醒说,消失一两个岛,或许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并不足以显现,然而,海岛消失的累积效应却很难估量。
在国家海洋局海岛办公室主任吕彩霞看来,一个海岛的价值,重要的是要看海岛所处的整体海洋环境,不能局限于单个海岛。
悬着的“海岛保护法”
2011年初,历时6年的908专项(即“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岛海岸带调查已全面完成,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无序开发、海岛消失等问题有逐年加剧的趋势。有媒体披露了806个海岛消失的骇人数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刚刚卸任的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孙志辉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一些单位、企业和个人对无居民海岛的国家所有权性质认识不清,未经批准随意占用无人海岛现象时有发生。他建议国家强化无居民海岛使用管理。
2010年颁布的海岛保护法明确提出: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无居民海岛的所有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无居民海岛的责任。然而,代国务院行使所有权究竟是海洋部门还是国土资源部门,在实践中存在很多争议。
令孙志辉局长不满意的还有海岛基础性工作薄弱。他指出,无人岛历史资料不足,现有数据陈旧。
迄今为止,我国只有在1980年代启动了海岛综合资源调查,这是我国完成的惟一一次海岛资源全面调查,而且还只是面积五百平方米以上的,那次的调查数据沿用至今。而最新的908专项主要是围绕海岸带的调查,并不完全针对海岛资源。
国家海洋局海岛管理办公室主任吕彩霞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使得海岛开发更有的放矢,国家海洋局正在考虑启动第二次海岛资源普查,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吕彩霞此前曾表示:中国对海岛重要性认识不够,海岛规划滞后。
经过反复修改的《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尽管去年10月就上报国务院,但是仍千呼万唤不出来。同样的,“海岛开发和保护申请审批管理办法”亦是迟迟未出。“而这两项,是将海岛保护法落到实处的关键性支撑。”钟声说。
悬在空中的海岛保护法,显然无法阻止地方政府致力于海岛开发的蠢蠢欲动。最新的消息是,4月12日,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共计176个,“可以预见,其中的不少海岛又都将最终从海岛名录上消失。”张珞平说。
而这至少是限制了其他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和破坏。“原则上除了这176个海岛之外,目前其他的海岛开发都不具备合法资格。”吕彩霞说。
14、双汇“瘦肉精”源头起底
来源:南方周末2011-04-14 吕宗恕 实习生 沈念祖
http://www.infzm.com/content/57742
此轮由双汇公司引发的瘦肉精丑闻,最终波及全国,亦引发了国家层面史无前例的对瘦肉精的清缴和打击行动。而作为罪魁祸首的生产源头也被锁定在湖北襄阳,藏匿于一家名为襄九精细化工厂的车间里。
南方周末记者直赴风暴眼中心,还原一个制假窝点安然藏匿、轻松制毒,并成功扩张的秘密。
一个不足10人的小车间,8台破旧的反应釜,何以成为震惊全国的双汇瘦肉精事件的生产源头?
什么样的商业秘密,竟让禁绝十余年的违禁产品生产,隐瞒了周遭数年之久?
“秘密”车间
这不是刻意塑造的荒诞细节,更不是黑色幽默。
险些拖垮中国最大肉类企业双汇的源头黑手,几乎置整个中国于猪肉安全恐慌中的肇事者,竟藏匿在湖北省南漳县九集镇的一个乡间村庄,一间只有一百余平方米,几台锈迹斑斑设备的破旧车间。
2011年4月12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肯定河南瘦肉精案的查处工作,通报称,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6名,收缴瘦肉精400余公斤,捣毁生产窝点1个,摧毁销售网络2个,查获一大批生产设备及销售票据。这唯一的生产窝点说的就是九集镇上的车间了。
河南省公安厅早些时候亦披露了案情的大概,一位名叫刘襄的中年男子,隐身于一家名为襄九精细化工厂的厂区里,制贩瘦肉精达数年之久,通过层层中间流通环节,最终祸及双汇及周边数地。
自襄阳市区沿305省道南行20公里,便进入九集镇地界,襄九精细化工厂就在镇上的丁集街上。厂区大门上并没有厂牌,若不是当地人指点,几乎看不出一丝特殊之处,1990年代末期乡镇企业没落后遗留的破旧厂区,多半这副模样。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获悉,这是一家1984年开办的乡镇化工企业,因经营状况不佳,于1997年易主私营至今,如今全称为湖北省南漳县襄九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襄九化工厂),董事长为侯銮,并非早前媒体披露的“襄九精心化工厂”,亦不是“侯峦”。
在刘襄制贩瘦肉精被捕后,襄九化工厂附近村落里到处张贴着禁用瘦肉精的告示,厂区大门紧锁,门卫对陌生来访者格外谨慎,严禁入内,严禁拍照。
4月10日下午,南方周末记者得以进入空无一人的厂区,空气中气味刺鼻,蓝色塑料化工桶散落在车间或空地上。厂区北角,一栋外立面并无二致的厂房,正是刘襄的瘦肉精基地,也是所有风暴的最原点。
就在央视“3·15”晚会曝光双汇瘦肉精丑闻的当晚,刘襄手下的四五个员工还正在车间内调试设备,准备试产新品。被刘襄聘任为总经理助理的原湖北制药厂三分厂工会主席黄世武回忆说,一切如常,当天刘襄本人还在樊城工业园区新厂房工地上督促建设进程,离新厂完工、投产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炮制瘦肉精的车间并没有被查封,从一扇没有大门的入口进入,13台锈迹斑斑的反应釜有近两层楼高,一字排开,所有设备表面布满灰尘,只有墙角的四只成色较新的塑料桶暗示着,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场景。
刘襄被抓后向警方坦承,所有人对他组织生产瘦肉精并不知情,甚至连自己老婆都被蒙在鼓里。
经过一道摇摇欲坠的铁梯上至车间二楼,一台最大容量的反应釜已被贴上当地公安部门出具的封条,封存日期显示“3月25日”,反应釜旁有一只用得变形的防毒口罩以及磨破的塑胶手套。也就是这一天,厂长侯銮从前来取证的公安部、农业部等专案人员处得知合作者刘襄的不法行动,“我万万没有想到,看着院里长大的子弟,竟是这个下场。”
即将退休的侯銮对南方周末记者称,与刘襄合作以来,他并未发觉刘的可疑,更不知其借厂房暗中生产瘦肉精,“惟一让我好奇的是,他对自己的技术一直把握十足。”
“毒王”是怎样炼成的
侯銮记得,刘襄是湖北制药厂子弟,其父母都是药厂工人。成立于1968年的湖北制药厂曾是国家大型企业,也是当时颇为知名的全国八大制药基地之一。如今则早已改制,面目全非了。
黄世武比刘襄早三年进厂,在他眼里,1980年刚刚上班的刘襄工作格外认真,因其业务水平进步快,后被调入八车间专职管理激素及避孕药类药物生产,还当过工段长。其间,他还代表单位参与过联合国援助项目——18-甲基炔诺酮等避孕药研制。内部调整后,刘襄又出任药厂三车间主任,分管技术。多少因为这些技术履历和实践,刘襄能于二十多年后独立制贩瘦肉精,并且游刃有余。
瘦肉精,学名叫作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这种白色的结晶粉末添加到生猪饲料中后,能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但鉴于其在国际上引致的安全问题,1997年3月,农业部就已下文严禁其在饲料和畜牧生产中使用。
1999年,正当制药厂日渐没落、积重难返时,已有近20年化工经验的刘襄主动提出下海,到江浙一带化工企业打工,一度做到了江苏常州某化工公司的副总。
但刘襄总想自己投资办厂。2007年4月,刘襄三赴前同事马全喜家里,邀请其辞工帮自己干。马全喜对记者说,“刘襄以前是我的车间主任,很照顾人,在哪里都是做化工,就跟着他去了谷城南川桥。”
南川位于襄阳西北角,是谷城县庙滩镇的一个村,现在看来,这里是刘襄步入制毒之路的起点。
马全喜记得,刚开始只借租了当地一间破旧车间,没有成套的化工设备,仅有一只容量10立升的玻璃瓶,试验结果总是千差万别,连烘干都得太阳晒。不过,试验总算有所收获。时隔三年后,马全喜怀疑当时的试验品可能就是让刘襄出事的瘦肉精。
此时,瘦肉精明确被禁已经第10年了。十年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等超过十次,单独或联合发文,要求严查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药品。
而在刘襄眼里,这更像是一次难得的产业机遇。在南川试验了五个月后,他找到现在的襄九化工厂,顺利以技术入股,与厂长侯銮合作开发二氯烟酸,约定收益七三分成。也是这一年,在外打工的朱智攀、孟令萍夫妇,被刘襄以一年五万元的薪水拉拢过来。这个瘦肉精基地人手渐齐。
聪明好学的朱智攀并未让刘襄失望,很快学会了操作流程,并担当起项目负责人,按照刘事先准备的原料配比及技术工艺,组织生产。
2008年,车间业务规模渐有起色,刘襄在襄九化工厂租用了3个反应釜,其中最大的反应釜容量达1吨。2009年,反应釜又增至8个,最大的能装3吨料,此时工人有8个。
也是这年,瘦肉精为祸事件时有发生,广州市卫生局发现天河、增城两区共有11起因吃猪内脏引起腹痛、腹泻的报告,涉及46人。检后得知,病发与瘦肉精有关。
侯銮记得,开发用于重要的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的二氯烟酸失败后,刘襄仍不服输,说“别人能做,我也能做”,2009年末,他主动提出租用车间,年租金20万。接手后,很快制出了二氯烟酸成品。
警方案发后调查获悉,刘襄其实是借生产二氯烟酸之名,暗中生产瘦肉精。干了35年化工的马全喜此时才恍然大悟,生产过程中,一直被刘襄视为商业机密的A、B料竟是另藏玄机。
神秘的A、B料
瘦肉精并非刘襄的发明。
最早向国内介绍瘦肉精的是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佟建明。瘦肉精一度被列入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当时,类似产品已获畜牧行业认可和应用。
马全喜一直纳闷,每次刘襄把进回来的原料分别管叫A、B料,从不对人提及真正学名,甚至俗称也不说,“他不说,我也不好问,以为这是商业秘密。”朱智攀也记得,刘襄曾当面说过,“我不会把真正成分告诉任何人,不然,就有人来抢我的饭碗。”
“A、B料都装在25公斤装的纸板桶中,A料呈麦麸颜色,B料是白色固体。”朱智攀说。至于从何处进的货,刘襄从不言及,就连装原料的纸板桶也没留一个文字标识。
黄世武被刘襄找来帮忙,被委以总经理助理职位后,曾问过产品是什么,刘襄很慎重地说,“产品是医药中间体,原料常规,没有危害”。
马全喜也觉得,配方及原料地保密的状态可以理解,“不说原料成分是行规”,他曾供职的一家化工厂,保密更甚,甚至连成品都用“一、二、三”等代号。“刚开始,每次配比都是刘襄自己操作,后来干脆交给了朱智攀。”马全喜说,瘦肉精的制作技术并不复杂,按照技术工艺,A、B料在盐酸、溴素等辅料作用下,经过溴化、缩合、还原、精制等四道工序后,就成了能招来滚滚财源的原粉。
打工者们亲见着老板刘襄的发家致富,在襄九化工车间研产原粉后两年,他就买了两辆车,其中一台是小轿车。之后,他还常带外地人来车间参观,并扬言自建工厂,“每次出差签完合同回来,刘总都很高兴,还会带点茶叶、烟分给我们。”
案发后,刘襄终于向警方交代,原粉就是瘦肉精,“一公斤瘦肉精纯粉售价是2000块钱,一百公斤是20万元。”
朱智攀、黄世武等估算,自2008年至案发,车间一共生产了近两吨原粉,“最近一批成品是春节过后,大概200-300公斤。”“每次分装好后,原粉成品从不在车间里过夜。”马全喜说,一有成品出来,刘襄就开着小货车直接运进襄阳市区,从不带车间里的人参与交易环节。
主侦此案的河南警方证实,刘襄交易前均系手机联系,发货走物流,货到打款,从来不和下线人员见面。之所以如此谨慎,在侯銮看来,一是刘襄想发独财,二是不法勾当不敢示众。
刘襄对警方强调瘦肉精工艺系自己研发,不过,马全喜、朱智攀等人多次听刘襄当面说过,这一配方是他在江浙一带打工时连同二氯烟酸配方一并买过来的。
这并非毫无根据,事实上和配方一并能公开交易的,还有瘦肉精成品。虽然本起瘦肉精案发已近一个月,南方周末记者检索互联网后仍能发现各式销售广告。一家名叫“生意地”的网站公开兜售瘦肉精,说克伦巴安(原粉)是最有效的绿色瘦肉改进剂。安全可靠。甚至宣称,该产品正在通过美国FDA认证,有望成为人类植物减肥新药。
这些神秘原料何时进的车间,原粉何时出厂,刘襄到底出了多少货?除公安机关在刘襄妻子刘红林撕碎的出货单经拼接后有所线索外,或许被襄九化工办公楼上一监控探头早已记录。董事长侯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探头一直24小时自动摄录,至于存储内容,因案件在查,不便对媒体公开。
瘦肉精,害人精
只要提及刘襄制贩瘦肉精,60岁的侯銮顿时嗓门大开,双拳捏得嘎嘎响,“真是没想到,自己晚节不保,他真是害人精!
部队转业后,侯銮1987年开始接手襄九化工厂,生意尚可,年纳税金额在南漳县五家化工企业中居于中游。案发后,他被监视居住,随时接受警方传唤。
刘襄被抓后,朱智攀也被警方传唤多次,“我不想呆在家里了。”他和妻子买票去了常州,“刘襄这事有多严重?会被判多少年?”他临走前多次询问记者。
在八泉村,即便没到刘襄车间干活的村民,但凡被问及瘦肉精,无不神色紧张,生怕惹上麻烦。
自3月25日农业部、公安部等联合调查组抵达南漳后,刘襄租用的车间被查,证照齐全的襄九化工厂随即全面停产,来自附近村庄的工人全部回家待业。“襄九化工厂正在整改中。”南漳县环保局副局长但永安说,何时全面复工,要等整改验收合格。
若不是“3·15”曝光了瘦肉精事件,刘襄在襄城工业园区的新厂房将于今年5月完工,6月试产。如今,工地已全面停工。负责看管工地的一位当地包工头分外不安,刘襄出事后,他先期垫资的近20万建筑款没有下落。刘一并拖欠的,还有朱智攀等人的工资。
麻烦与危险不仅如此。朱智攀、马全喜等人先后证实,他们在跟刘襄干活后,身体出现不适,四肢抽筋,严重时,手拿筷子都抖个不停,“我们去南漳县医院检查,未查出原因。”朱智攀说,刘襄对此的解释是,“做化工,是药三分毒。”
员工们诸多的担心和不满曾在今年春节后开工的第一天被稍作安抚,那天刘襄在襄九化工厂区二楼办公室对员工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每人出2万当股东,一起开发产品,按照现有水平,未来一年销售三五千万不成问题,搞不好会过亿。”
现在,愿景已成噩梦。3月18日,刘襄突然说要去江浙一带谈新产品合同,简单交代后他出了门。那是刘襄出事前与侯銮的最后一面。三天前,央视披露了瘦肉精问题。
3月25日上午,两名公安押着刘襄到襄九化工厂车间指认现场时,侯銮突然发现,他比一周前老了很多,光着头,戴着手铐。匆匆对视后,一脸痛苦的刘襄被塞进了警车。
15、围海造地臭水污染鱼虾不见 胶州湾湿地减少1/3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2011年04月15日
http://green.sohu.com/20110415/n305860573.shtml
青岛胶州湾高速女姑口大桥北侧,一辆铲车正将沙石推向水中填海造地。
青岛女姑口大桥北侧,一辆自卸车向海边拉沙土,附近堆积了大量垃圾。
青岛胶南风河一带湿地环境较好,风景优美。(资料图)
有“母亲湾”之称的胶州湾,在将一片蔚蓝海域送给岛城的同时,也将一片宝贵的生态资源——青岛湿地铺展在了其黄金海岸线上。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本
市下大力气做了胶州湾湿地保护工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立法缺失、体制不顺、围海造地、污水排放等原因,胶州湾湿地正面临着逐渐萎缩的尴尬境地 。2009年市政协所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从1988年到2008年的20年间,胶州湾湿地减少近三分之一。近日,本报保护“三线”热线也接到不少市民反映胶州湾湿地遭破坏的电话。4月14日,记者驱车对胶州湾湿地现状进行了探访,发现不少湿地区域仍有填海现象,还有一些湿地正面临着臭水污染……
■市民反映
再填海连虾皮也看不见了
“看到胶州湾的湿地被一大片一大片地填死,真的很痛心。”近日,家住流亭街道的蓝先生给本报打来热线。蓝先生说,他从小在胶州湾畔长大,对胶州湾有着很深的感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去离家很近的湿地湾滩上摸鱼虾,感觉特别过瘾。“那时候鱼虾特别多,一摸一大把。”蓝先生说,但是,现在情景完全不一样了:小时候的湿地先是被一些虾池给占据了,慢慢又被填死,准备盖高楼。
由于工作原因,蓝先生经常奔波在环胶州湾高速公路上,也正因此,他对胶州湾湿地遭破坏的情景看得一清二楚,每次看到填海搞建设等行为,他都感到特别心痛。“现在,新建的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收费站那一带也开始填海了,以前那里也是湿地,也有过虾池的,现在也要搞建设了。”蓝先生不无遗憾地说,“如果再这么继续下去,那将来不用说摸虾了,恐怕连虾皮也看不见了。”
家住市南区的林先生也反映了胶州湾湿地遭破坏的事,他说 ,以现在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几天就可以将一片湿地填死,但如果想恢复一片湿地,那实在太难了。
■权威调查
蛤蜊“一挖一麻袋”成为传说
2009年,市政协专门围绕胶州湾湿地保护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的结果并不乐观,其中一串数字很能说明问题:近百年来,胶州湾面积缩小了1/3,海岸线减少了1/3,原始海岸线仅剩下了13.2%。而受此牵连,胶州湾湿地从 1988年到2008年的20年间里,就减少了近1/3。期间,大面积自然湿地退化成为了非湿地。其中,大沽河河口湿地退化最为严重。
“这说明胶州湾已经严重‘肾虚’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郭佩芳教授充满忧虑地说。郭教授表示,原始海岸线是指天然形成的沙滩 、泥潭、基岩等,不仅具有保护湿地的作用,而且极具生态特色,对于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但是从 1958年至2003年,45年间胶州湾面积减少了173平方公里,缩小了近三分之一。由于胶州湾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很多湿地被开发成了房地产和工矿企业,这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而胶州湾湿地退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气候的调节能力降低,海湾的纳潮量减少,排污自净能力减弱和海洋生物减少,同时破坏了生态平衡。
根据市政协所做的调研,随着胶州湾面积的不断缩小和污染的加剧,鸟类的栖息环境和鱼类的洄游规律也受影响。胶州湾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一些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1985年,胶州湾湿地曾调查到鸟类206种,现在仅发现156种。上世纪30年代初,春秋两季来胶州湾产卵索饵的鱼类达百余种,目前仅调查到33种,曾是胶州湾主要经济鱼类的真鲷现基本绝迹。大沽河河口湿地集中了胶州湾湿地3/4面积的湿地植被,已成为生态环境退化最快、最脆弱的区域。“如果胶州湾生态功能进一步恶化,一旦突破其所承受的能力,整个胶州湾将成为一片‘死海’。”郭佩芳教授说,“那样的话,胶州湾非但不能发挥其生态功能,还会危及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据悉,目前,胶州湾浅海水域湿地污染直接导致胶州湾东岸的贝类已不复存在,一些地方传说的蛤蜊“一挖一麻袋”的情景也不复存在;部分滩涂已基本不具备鸟类栖息越冬的环境条件,每年春秋两季远途迁徙而来的上百万只水鸟只能徘徊在胶州湾上方,做短暂的停留而南下。
■记者探访
挖掘机铲车仍在围海造地
为了保护作为“母亲湾”的胶州湾,本市一直在做着大量的工作,但是,伴随着上世纪50年代的盐田建设,70年代前后的填海造陆,80年代以来的围建养殖池塘、开发港口、建设公路和工厂,以及超标排污等原因,胶州湾湿地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为了一探胶州湾湿地的现状,4月14日,记者驱车沿胶州湾畔对几个节点进行了探访,确实发现一些破坏湿地的行为。
当汽车驶入胶州湾的女姑口桥附近时,一片白色污染带立即进入了视野中。大桥北侧几乎随处可以看到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这些垃圾越积累越多,有的已经开始吞噬河边的湾池。相比较这些垃圾,更令人揪心的一幕是,不远处有大量挖掘机、铲车正挥舞着大铲往海里填土。在其附近,4辆运输渣土的大型工程车正忙碌着。记者注意到,流经桥下,即将进入大海的河水仍然清澈见底,水中的沙子和石子儿也清晰可见。但是,在河的周围,伴随着各种机械的推进,这一带的湿地面积正不断减少。
位于胶州的大沽河沿岸的情景也不容乐观,记者在桥附近,也发现了遍地的白色垃圾,另外,这里也发现了挖掘机、铲车、自卸车等施工车辆的影子。在一片芦苇地附近,一台铲车正一铲铲地将从河床上捞起的沙土填往一台筛选的机器里,那台机器筛选过后,用运输带将沙子送到自卸车上,同时将一些石头等杂物过滤了出来。在这附近,筛出来的沙子堆得有四五米高。而在这个施工现场不远,还有多台施工机械在忙碌着作业。
■面临困难管理部门多专项资金少,立法仍缺乏意识还不够
胶州湾湿地保护面临四道坎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以及市政府和相关区市政府都加大了对胶州湾湿地的保护力度,但就现实而言,胶州湾湿地保护还面临着四道难过的坎。
没有专门立法保护
虽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有一部分条款适用于湿地保护,但总体而言,这些条款比较分散,一些表述也并不清楚。在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法的大背景下,本市也尚未出台专门的地方性法规,使胶州湾湿地的保护管理、恢复改造、执法监督等缺乏法律保障。
多头管理责任不清
由于胶州湾湿地横跨四方、城阳、胶州、黄岛等多个区市,涉及到诸多部门,各部门的权力和职责不同,彼此间又缺乏协调机制,因此形成了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 ,这给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保护管理资金匮乏 目前,胶州湾湿地保护主要靠政府的拨款,没有固定的投资渠道,资金渠道单一,无法满足湿地保护与科研的需要,很大程度上束缚和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如胶州湾自然湿地资源普查、湿地动态监测,胶州湾野生动植物种调查、野生动植物种动态监测等,因缺少专项财力支持,有些资源数据、规划图纸多数采用以往的旧资料,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护认识还不够充分
目前,虽然很多人都在喊着保护胶州湾湿地,但社会对胶州湾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普遍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良好的保护与利用观念。
■支招
各界纷纷为保护胶州湾湿地建言献策———
尽快立法严禁填海造地
下一步,该如何保护胶州湾湿地?相关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其中,不少人提到要尽快就湿地保护立法,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成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
郭佩芳教授建议,要尽快建立职能协调统一的胶州湾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我省东营、烟台和潍坊等市把湿地保护与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解决了湿地保护区机构编制、经费等问题,黄河三角洲、长岛、白浪河等湿地保护区还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因此,建议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胶州湾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另外,要抓紧制定胶州湾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对红线范围内湿地实施绝对保护。
合理规划严禁填海造地
“当务之急是政府出台明确的城市规划,严禁私自非法填海造地。”市人大代表、北方国贸董事长李其温表示,要尽快制定《胶州湾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明确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做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相结合。严厉禁止私自填海造地的行为,控制滩涂养殖围垦,适度“退池还海”、“退盐(田)还海”、“退耕还草”,尽量恢复胶州湾的自然岸线,保证胶州湾水域、潮间带滩涂和大沽河河口湿地植被面积不再减小。不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不给野生植物造成永久性损害。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市人大代表、青岛高科园房地产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顾少民认为,应该建设胶州湾湿地自然保护区,使之成为市级、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争取早日申报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依照国家或省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法律法规,确保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胶州湾湿地保护区最好能设置隔离带,远离填海造陆,远离农药、化肥等污染,远离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成为远近文明的天然湿地公园,一方面让湿地得到很好的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另一方面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天然公园。”
立法同时提高环保意识
“完善胶州湾湿地保护的立法是必要的,与此同时整治周边的大环境,让市民意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就更必要了。”市人大代表、二中分校高级教师王林表示。据王林介绍,市人大曾经出台相关法规,规定沿海200米以内不得有建筑。但是不少商人被利益驱使,公然反抗这条法规填海造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法,青岛市也尚未出台详细的地方性法规,在王林看来,当务之急是完善胶州湾湿地保护的立法,详细列出保护项目和违反法规应受到的严惩。还必须逐步将已经填海造陆的商家置换出来,搬回内陆。
■链接
胶州湾曾上污染“黑名单”
记者从市环保局等部门了解到,近年来,虽然本市在胶州湾沿岸建设了多个污水处理厂,把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但是由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不尽完善,胶州湾沿岸仍有污水直排口、混合排污口和入海河口排放污水。
根据近几年对胶州湾水质检测统计结果,胶州湾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海域约占总面积的3/5。2008年,胶州湾被国家环保部列入全国水质重度污染的“黑名单”。
16、刘武俊:环保公益诉讼难题有解了
来源:东方早报2011年04月15日刘武俊
http://opinion.hexun.com/2011-04-15/128764894.html
据《法制日报》4月14日报道,针对我国目前还没有公益诉讼体制的现实,环境保护部下属的中国最大的非政府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的有关负责人透露,今明两年,将推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并将向有关政府和立法部门提交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书。
毋庸置疑,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持。现行《民事诉讼法》将民事诉讼原告限定为“直接利害关系”当事人,这限制了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社会团体对公益环境利益提起诉讼的可能众多环境污染没有直接损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人身财产权益,因此不能通过普通民事诉讼程序,进入诉讼渠道。即使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也存在诉讼难度大、成本高、收集证据难等诸多“拦路虎”。
当务之急,就是要修改完善《民事诉讼法》,明确原告资格,赋予特定的国家机关、民间社团组织乃至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
不过,检察机关、环保行政部门、民间环保社团和个人,究竟谁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最佳原告,法律界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议。
检察机关不是环境公益诉讼的理想原告。广州、昆明等省份曾由检察机关作为原告,向责任主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自从检察机关试水环境公益诉讼后,关于其主体资格的质疑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各地检察机关已经“试水”环境公益诉讼,但是检察院同时又是法定法律监督机关,如果由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那么它同时具有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双重身份,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况且,环保官司专业性很强,从技术性上讲,检察机关未必能胜任。
环保行政部门也不是环境公益诉讼的理想原告。诚然,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熟悉了解环境污染相关问题,在取证方面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设备和手段,由环保部门打环境公益诉讼,在这方面可以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但是,环保行政管理部门毕竟是拥有行政执法权的环保执法机关,依照环境保护法,其负有预防和救济“对环境本身的损害”的职责。倘若环保部门不积极主动履行职责而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实际上是间接转嫁责任、规避直接行使行政职权,还有因行政不作为而加大司法成本、浪费司法资源之嫌。
而民间环保公益社团具有公益性、专业性和利益中立性,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检察机关和环保管理部门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同时又比公民个人更有力量。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下,应当大力鼓励民间环保公益社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扩大民间力量对环境司法的有序参与。
一言以蔽之,用公益诉讼激化环保的力量,扩大民间力量对环境司法的有序参与,是环境法治建设的必由之路。期望全社会尤其是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消除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傲慢与偏见”,让环境公益诉讼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地走进“春天里”。
17、百年榕树成“危树”呼唤“树木估价体系”
来源:中国网 2011-04-15王传涛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2_14722.html
摘 要:良好的制度设计,是保护人类共有财产的盾牌。在城镇化速度如此迅猛的今天,我们难得见到一片绿荫,面对剩下的城市树木,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的“树木估价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近日,广州越秀区盘福路的街坊的一棵百多年树龄的榕树被园林部门锯掉,感到非常可惜。而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回应称,科研单位鉴定该榕树存安全隐患,因此批准越秀区园林局锯除。(4月14日《新快报》)
听说过危桥、危楼、危房,现在也有了“危树”。有三个疑问必须要提出:其一,这棵榕树是否是“危树”,应该由谁说了算,是市民还是园林局?其二,对待“危树”,除了锯除之外,有没有保护措施,危桥可以用胶水粘,危楼可以用木棍撑,面对“危树”,这想像力怎么就这么匮乏呢?其三,百年榕树值多少钱?园林部门如何处理之?锯除之后,又当用什么代替?
种种问题,又倒逼了那个强悍而真实的名词——“拆那”(China的音译新解)。莫说是一棵古树,就是梁启超的“饮冰室”以及鲁迅先生居住过的小院,都可能无法幸免。为了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仅有一二百年历史的纽约,为了让我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彻底淹没在所谓现代化的城市文明之中,权力是想拆就拆。于是乎,“世界上建筑最短命国家”的帽子,我们责无旁贷。一棵树,还要长过100岁,这还了得?
曾经在一周之内,同时发生了两个关于城市树木的大事件。南京这厢为了建地铁要伐掉几百棵60岁以上的古树;佛山那厢,要花1400万元种601棵大树。加上现在这个“危树”的新闻,有一个话题必须要提上桌面了——城市建设与古树保护,是不是就是天生的矛盾体?城市中的人类,居住在钢筋水泥构成的“森林”之中,该如何保护好仅有的那片树荫?面对那些古树,我们又该进行怎样的保护?
有一个新鲜的名词,要从英国“拿来主义”了。这就是“树木估价体系”。英国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古树颇多。古树多,但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速度又很快,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对此,英国人建立了一套合理又健全的“树木估价体系”,城市中的每棵树木也就有了最基本的价值,城市建设部门如要砍伐,请按价补偿!
“树木估价体系”的评估内容,包括树的大小、年龄、生长状况、历史价值以及周围居民对这棵树木的喜爱程度。每一棵树,在这个体系之中,都有一个起码的市场价值。经过这样的估算,一些市民们喜欢的树木,也可以成为“天价树木”而被保护起来。据报道,英国伦敦伯克利广场的一棵法国梧桐,被估价到了150万美元之多。当然了,这样的天价树木,并非只在市区存在,在一些农郊地区,也有大量被估价到50万英镑左右的高价树木。“树木估价体系”建立之后,英国城市建设中的乱砍滥伐现象得到了基本的遏制。
良好的制度设计,是保护人类共有财产的盾牌。在城镇化速度如此迅猛的今天,我们难得见到一片绿荫,面对剩下的城市树木,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的“树木估价体系”,显得尤为必要。避免权力因“一言堂”导致政策失误是其一,保护好城市资源并且为市民们提供可以乘凉的树荫是其二。
18、反思人类欲望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4-14 杨绍碧
http://www.cenews.com.cn/xwzx/wh/qt/201104/t20110415_701359.html
人类历史上,地震灾难一次次发生,仅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全世界就已经发生过5.1级至9.0级地震近百次。3月11日发生的日本9.0级大地震,火灾、海啸、核泄漏,惨像连连。海水形成巨大的漩涡,巨浪吞噬城市和村庄。房屋如积木般倒塌;桥梁犹如线般崩断;人类在天灾面前不堪一击。
我们享受大自然给予的一切美好,便以为自己可以主宰一切,对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大大超出了地球能够承载的能力。滥伐森林引发了泥石流;毁坏草原带来了严重的沙尘暴;不科学地拦截江河,埋下了决堤、垮坝的隐患;而掏空地下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更是会增强地应力的流动、积累,从而引发地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人工地震是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而诱发的地震等。
如果在附近有构造破裂带的地方修筑水库,那么水库蓄水后,会打破地层的应力平衡状态,诱发地震。据资料显示,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了82米长的裂缝。
地下核实验也会造成地面振动并引发地震。潇湘晨报2009年报道:5月25日,朝鲜进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试验。据日本方面称,这次地下核试验引发的“人工地震”震级达到了里氏5.3级。俄罗斯国防部则证实,此次核爆威力为1万到两万吨TNT炸药当量。与朝鲜接壤的中国延边地区出现明显震感,部分地区学生还出于安全考虑进行了紧急疏散。
相对于这些人为活动,森林对地壳运动有固化稳定作用。森林中的树木通过冠层截留雨水,成为储备地下水的水库,而大面积的地下水储量可以平衡地球内部的运动。然而,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千百年来一直对森林进行毁灭式的砍伐,一方面以高消耗、低效能的方式肆意消费木质燃料,另一方面则无限制地开荒圈地,导致森林大面积减少。
很多自然灾难的发生都与毁坏森林有关,地震也是如此。在森林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导致基于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的软流圈上的硬壳状表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质板块构造成分变化,进而导致地质板块结构变化以及地质板块应力变化。再加上偶然发生的自然力的外来因素,譬如太阳黑子导致的地球磁场激变等等,就为地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人类的发展活动违背或强行改变自然规律,那么我们很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