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二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二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1-02-21

 

二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推荐:

1、绿家园志愿者:   绿家园江河信息每周综述与导读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0848.html

 

专题报道:

2、京华时报:     NGO追踪苹果“中毒门” 苹果道歉不够积极(图)

http://env.people.com.cn/GB/13961593.html

3、新华网:      “毒苹果”追踪: 贪便宜致中毒 员工不敢离职

http://env.people.com.cn/GB/13963583.html

4、京华时报:     苹果终于承认有“毒” 社会责任链为什么总是断裂

http://env.people.com.cn/GB/13961546.html

5、京华时报:     终止“毒苹果”害人不能止于第一步

http://paper.people.com.cn/jhsb/html/2011-02/20/content_750043.htm?div=-1

6、新华报业网:       “苹果有毒”倒逼职业病防治给力

http://news.xhby.net/system/2011/02/21/010881292.shtml

7、东方早报:         “苹果粉”别对“毒苹果”选择性失明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221/000717.htm

 

环境资讯:

8、法制日报:          中国整治重金属污染 严打致儿童血铅超标违法企业

http://env.people.com.cn/GB/13961499.html

 

人与自然:

9、中外对话:          中国自然保护区面临全面危机 让步发展支离破碎

http://www.chinadialogue.cn/

 

环境曝光:

10、人民网天津视窗:   重庆化工企业排污进长江 染红江滩鹅卵石

http://www.022net.com/2011/2-21/426676312325883.html

11、河南商报:         河南:“喝”了水库的水,麦苗更黄了

http://newpaper.dahe.cn/hnsb/html/2011-02/21/node_278.htm

 

南方周末绿色专题:

12、南方周末:        “限塑令”成强弩之末?

http://www.infzm.com/content/55363

13、南方周末:        华北“旱化”,危险仍在潜伏

http://www.infzm.com/content/55362

 

深度报道:

14、腾讯财经:        镉米冲击波仅冰山一角 全面重金属危机需警惕

http://finance.qq.com/a/20110221/000559.htm

15、经济观察报:     京津冀都市圈水困:水资源配置难题难解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2/1011298250216_1.shtml

 

环境评论:

16、千龙网:          污染减排呼唤企业信息公开

http://review.cnfol.com/110221/436,1594,9355814,00.shtml

17、新世纪:          新世纪周刊:再议镉米杀机

http://finance.sina.com.cn/consume/xfmspl/20110220/21579403174.shtml

18、新快报:          后续处理没跟上 广州垃圾分类新规了无长进

http://green.sohu.com/20110221/n279446082.s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通知:

19、绿家园志愿者:    欢迎参加2011年2月绿家园环境记者沙龙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zsl/view/90849.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绿家园江河信息每周综述与导读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年2月14日—2月18日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0848.html

★关键词:[镉大米+皮革奶]

“镉大米”,可能是本周最具爆炸性的新闻关键词之一了。重金属镉正通过污染土壤侵入稻米;学者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多地市场上约10%大米镉超标;中国在多种重金属污染的稻米之前几不设防。这消息不啻是扔向中国人餐桌上的一记重磅炸弹,由于大米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主食,引起普遍的热议甚至恐慌,几乎所有的媒体都预以了重点关注。再加上幽灵再现的“皮革奶”,沿着漂白面粉、注水肉、苏丹红、结石奶粉、地沟油、假鸡蛋等无数问题食品铺就的河床一路流过来,人们难免要问,普通老百姓的餐桌上,还有什么食物可以让人放心吃?

新闻链接:

新世纪:中国耕地土壤遭受污染 约10%市售大米镉超标

http://www.ce.cn/cysc/agriculture/gdxw/201102/14/t20110214_20811885.shtml

新闻晨报:调查称湘赣产大米镉多超标 东北江苏米合格率高

http://env.people.com.cn/GB/13919010.html

金陵晚报:媒体披露中国大米污染分布图 专家称无需恐慌

http://green.sohu.com/20110215/n279341782.shtml

东方网:南农大教授回应10%大米镉超标报道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78114.html

大众日报:“镉大米”离我们的餐桌有多远

http://green.sohu.com/20110215/n279343316.shtml

东北网:丁洪先:从毒香烟到毒大米 土壤污染魔影肆虐

http://news.ifeng.com/opinion/society/detail_2011_02/15/4680216_0.shtml

光明观察:老百姓吃“镉米”,源于官员对民生的“隔膜”

http://guancha.gmw.cn/2011-02/14/content_1611720.htm

东方网:张田勘:须避免重金属污染稻米继续扩散

http://view.news.qq.com/a/20110215/000015.htm

网易发现者:危及中国稻米的镉污染

http://discover.news.163.com/special/cadmium/

搜狐评论:日本重金属污染启示录

http://star.news.sohu.com/s2011/heavymetalpollutioninjapan/#pl

经济观察网:湖南:镉污染重地株洲400亿打造治污样本

http://www.eeo.com.cn/Politics/by_region/2011/02/16/193389.shtml

米还能吃 土壤就安全吗

http://hb.qq.com/a/20110216/000694.htm

镉超标的大米,让公众不再“春天里”

http://guancha.gmw.cn/2011-02/16/content_1618642.htm

镉米追踪:土壤污染诉讼立案难

http://news.hexun.com/2011-02-17/127379117.html

“皮革奶”幽灵再现 食品安全风险系统未监测

http://green.sohu.com/20110217/n279383963.shtml

★关键词:[毒苹果]

在众多环境组织的持续跟踪和压力下,2月15日,苹果发布了2011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次公开承认此前发生正己烷中毒事件的联建科技是其供货商。

新闻链接:

苹果发布供应商责任报告 首度回应中毒事件

http://green.sohu.com/20110215/n279354242.sh

苹果发布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 环保组织不满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16/yNMDAwMDIyMDUyNw.html

北京晨报:苹果承认中国供应商员工致残 部分员工被迫离职

http://tech.sina.com.cn/it/2011-02-17/01205184156.shtml

时代周报:诱惑下的“毒苹果”

http://biz.cb.com.cn/12716612/20110217/185451.html

腾讯科技:苹果承认有毒 触摸屏公司或遭检查

http://notebook.ccw.com.cn/news/htm2011/20110218_915033.shtml

中广网:记者对话苏州中毒员工 揭秘苹果公司生产幕后故事

http://www.cnr.cn/gundong/201102/t20110218_507689515.html

扬子晚报:"苹果"代工厂车间空气环境纳入监测

http://news.yzwb.net/gn/201102/t20110218_788378.htm

北京晨报:苹果公司否认逼员工离职 受害员工希望苹果公司正式道歉

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11-02/18/content_77471.htm

新京报:苹果中国称不回避“毒供应链”事件

http://finance.bjnews.com.cn/2011/0218/40551.shtml

中国青年报:时评:愤怒的情绪正砸向尴尬的“苹果”

http://env.people.com.cn/GB/13951826.html

北京晨报:评论:有毒的苹果与沉默的监管

http://env.people.com.cn/GB/13947513.html

北京青年报:苹果有“毒”,警钟为中国制造业而鸣

http://env.people.com.cn/GB/13952526.html

南方都市报:梁江涛:不能等着外企来洗净“毒苹果”

http://opinion.hexun.com/2011-02-18/127408792.html

第一财经日报:苹果自曝家丑能否赢回公众信心

http://env.people.com.cn/GB/13952456.html

★关键词:[十一五减排数据]

发改委日前一份报告公布“十一五”期间的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与减排完成情况。从1月上旬起,环保部派出21路核查工作组针对这些数据情况奔赴各地进行核查。核查中发现,一些基本数据存在严重“水分”。

新闻链接

人民日报:环保部工作组赴各地核查减排数据真实情况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2-14/095121950592.shtml

环保部从严打分 减排核查:拒绝地方纸上谈

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02-18/2851934_2.shtml

人民日报:减排不能走过场

http://env.people.com.cn/GB/13912468.html

中外对话:追问中国的数据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4106-The-Chinese-data-chase

新华社:"十一五"我国污染减排成效显著 绿色发展动力强

http://www.gov.cn/jrzg/2011-02/17/content_1805031.htm

★关键词:[两会+十二五+环境提案]

随着两会日期越来越近,围绕两会的相关环境议题会越来越多。

新闻链接

成都日报:四川确定十二五环保目标 将试行“河长制”

http://cd.qq.com/a/20110216/000007.htm

人民网:两会:九成网友认为环境问题严重 半数支持征“环境税”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2/16/4701743_0.shtml

人大代表呼吁建补偿机制破“人鸟争地”困境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218/000887.htm

★关键词:[环保核查冻结]

环保部2月17日下发通知称,对上市环保核查前一年内发生过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各级环保部门应不予受理其核查申请。这一规定将在6个月后开始实施。

新闻链接

企业严重环境违法将冻结上市环保核查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81664.html

环保部:企业环保问题不整改,别想上市融资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2/18/c_121094446.htm

★关键词:[北方大旱]

持继时间长波及面积巨大的北方大旱,已成为近期持续的焦点话题。

新闻链接

瞭望东方周刊:媒体分析中国式抗旱困局:为何年年治年年不治?

http://env.people.com.cn/GB/13912364.html

北京青年报:春雪难解北京之渴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2/1011297647015_1.shtml

第一财经:“暖干”下的发展危机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79171.html

★关键词:[江豚濒危]

由于不断的极端气候造成水流量不断减少,再加上区域内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继白白鳍豚之后,长江江豚正面临灭顶之灾的威胁。

新闻链接

新华网:新华调查:专家预测未来15年内洞庭湖江豚或将灭绝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2/12/c_121070509.htm

洞庭湖长江江豚数量仍在下降 长江江豚已少于大熊猫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2/14/c_13731646.htm

网友在长江边拍下野生江豚 江面嬉戏时而露头

http://gb.cri.cn/27824/2011/02/17/3365s3154795.htm

★关键词:[魔术节目虐鱼]

引起争议的央视春晚魔术节目虽有多家动物保护组织呼吁停演,但演出方在元霄节一意孤行,在央视和湖南台同时上演,致使争议升级。

新闻链接

53家民间组织致信央视要求停演金鱼魔术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2-15/092221956522.shtml

央视春晚魔术师元宵晚会再次申辩未虐鱼(图)

http://www.jmnews.com.cn/c/2011/02/19/15/c_6340333.shtml

动保组织求停金鱼魔术 傅琰东:未虐鱼不会停演

http://ent.qq.com/a/20110216/000044.htm?pgv_ref=aio

★关键词:[活熊取胆上市]

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的消息一出,立刻遭到环保组织和广大网友强列抵制。而后来其创办人一句“反对我们就等于反对国家”,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新闻链接

活熊取胆 归真堂上市能过伦理关?

http://www.cs.com.cn/xwzx/16/201102/t20110218_2781456.html

秦楚:“活取熊胆”企业岂能上市融资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2-16/150121964231.shtml

虐熊公司居然想代表国家

http://green.sohu.com/20110217/n279386803.shtml

腾讯绿色:腾讯《今日话题》:活熊取胆 无意义的残忍

http://view.news.qq.com/zt2011/hxqd/index.htm

★关键词:[环境责任险]

江苏省是国内较早启动环境责任险的省份,日前,省内首个“绿色保险”机制开始在无锡进入全面推行阶段。

新闻链接

人民日报:无锡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http://money.163.com/11/0214/05/6SR35GLL00253B0H.html

2、NGO追踪苹果“中毒门” 苹果道歉不够积极(图)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2011年02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961593.html

  “2011年新年伊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自然之友、环友科技中心等36家环保NGO发布了《IT行业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第四期)苹果特刊》,针对苹果公司的代工厂污染导致多名员工中毒事件,提出了“拯救‘白雪公主’,为‘苹果’清毒”的倡议。早在2010年4月,这36家环保组织便已就该问题向苹果等29家国际知名IT品牌提出质疑。经过9个月的沉默,苹果于2月15日对此事首度表态:承认其供应商确实存在违规使用有害物质的情况。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透露,至少还有4家“疑似苹果供应商”存在违规使用有害物质的信息,他们将对此做进一步的调查。”

  缘起数据库中

  发现线索

  2010年4月,国内民间环保组织联合发布了第一期《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指出29家IT品牌的供应链有污染现象。牵头该项目的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据中心主任马军介绍,早在2006年,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就创建了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两个数据库,记录了全国各地3万余家企业环境违规超标信息。

  经过梳理,马军发现许多国际大牌IT企业产业链中的生产企业存在重金属排放超标的问题,萌生了对IT产品制造业重金属排放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报告的念头,希望IT品牌对此产生重视。

  “这样的代工企业数量很多,比如松下有4000多家供应商,西门子有1万家供应商,环保组织的力量和资源有限,不可能一一进行督促。”由此,环保组织才决定将品牌厂商作为切入点。

  2010年初,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自然之友、达尔问、环友科技等环保组织联合,决定利用发布IT品牌供应链污染的调研报告的机会,要求IT品牌监管自己产业链上企业的污染问题,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

  在参与发布《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的36家环保组织中,重金属污染调查的调研和报告内容主要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完成。

  在2010年4月发布第一期调查报告后,36家NGO向29家IT企业发出信件,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沟通和对话。

  9个月以来,28家企业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回应,只有苹果公司以“不能透露供应链信息”为由,始终拒绝正面回复。

  探访医院采访中毒工人

  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每日经济新闻》及《经济观察报》等媒体报道,为苹果等多个知名IT品牌代工的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违法使用有毒化学溶剂正己烷擦拭手机显示屏,忽视现场的职业危害防治与员工的防护,造成多名员工中毒。据该企业员工反映,中毒事件正是发生在苹果代工的车间。而涉嫌为苹果公司代工的运恒五金公司,也有员工用“正己烷”擦手机LOGO而中毒。为了得到确切的信息,马军和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创办人冯永锋于2010年12月中旬前往苏州调研。

  在苏州第五人民医院,马军和冯永锋采访了4位正己烷中毒的受害者,他们都曾是联建科技和运恒五金的员工,如今却只能躺在医院里接受痛苦的治疗。据马军和冯永锋当时了解的情况,因为这种情况而住院的病人保守估计有70到80名。

  由于种种限制,他们没能进入联建科技的工厂车间进行观察,而仅仅是对中毒员工的探访,已经令人触目惊心。按照医生的诊断,他们得的是“职业性慢性中度正己烷中毒”。来自黑龙江的女孩古玉,到工厂工作4个月身体就不行了,病得很严重。父亲把她接回了老家,全国四处求医都治不好。最后在上海检查才发觉可能是职业病,于是折回苏州住院,病情严重时古玉连路都不能走了。

  对于员工中毒的反应,各个企业也大有不同,联建科技支付了员工在住院期间的工资和治疗费用;运恒五金则给员工每月500元,还时常拖欠。无论是联建科技还是运恒五金的中毒员工,都在为伤残评级的事情而发愁。“社会各领域对他们的事情都‘爱莫能助’。”冯永锋在采访文章中写道。

  发布短片揭示伤害现实

  2011年1月20日,36家环保组织召开针对苹果的第四期报告——《IT企业环境责任“苹果专场”创意会》,提出“拯救‘白雪公主’,为‘苹果’清毒”。报告指出,苹果企业引以为豪的《供应商行为准则》实已成为空话。这份《准则》的第一段写道:“苹果承诺确保供应链有安全的工作条件,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同时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负责。”然而,36家NGO认为,“安全生产”“环境责任”“工人尊严”三个方面,在中国的苹果供应商中,均能找到不同程度的违规现象。

  在会上,一段名为《苹果的另一面》6分钟视频短片揭示苹果的供应链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及劳工伤害的问题,并将焦点直接落在苹果代工人员身上。视频中,一名女工说,她因使用有毒化学试剂正己烷擦拭苹果配件而落得终生残疾:“希望苹果能管管我们。”

  “揭示苹果的另一个面孔,并非是要打垮这个品牌,相反,我们愿意看到这样一个在技术和设计上都充满独创精神的品牌,能够作出改变。”众NGO说出自己的心声。他们在现场号召消费者一同写信,还邀请大家前往事发当地,探望受伤的女工,并积极参与更多苹果疑似供货商的违规调查。

  回应苹果认错不够积极

  2月15日,苹果公司发布了2011年度“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公布了供应商联建科技137名员工正己烷中毒事件。对此,马军称,此前苹果一直以拒绝透露供应链信息为由回避,或表示不能确定出现中毒事件的联建科技是其供应商,要求环保组织提供证据证明联建与苹果公司的供货关系,现在出台的报告可以视为对环保组织的间接回应,“比起往年,应该说苹果已经有所进步。”但马军同时也提出,苹果对在华供应商的生产和管理上其实都有干预的,出了事却把责任全推给供应商,有逃避责任之嫌。

  36家环保组织认为,“苹果”在其《供应商行为准则》中承诺确保供应链有安全的工作条件,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同时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负责的承诺已成空话,苹果仍需加强在中国供应商的管理和干预。

  马军表示,《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提到的其他企业已经开始利用中国环境监管记录去进行检索自己的供应商,并作出相应整改,而苹果并未在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如何加强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如果IT品牌在采购中只问价格不问环境表现,就会变相鼓励供应商降低标准赢得订单,而联建科技违法使用正己烷正是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苹果对在华供应商的工作介入较深,他们是可以做到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的。”

  未来进一步调查供应商

  据马军透露,目前还掌握了至少有4家“疑似苹果供应商”存在违规使用有害物质的信息,未来将对此做进一步的调查,如果苹果没有积极有效的行动来改善目前出现的问题,环保组织将继续公布这些最终经过核实的信息。

“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企业仅做到回应是不够的,最终希望这些IT品牌及时有效地识别那些超标违规的供应商,找到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这才是最重要的。”马军说。(本报记者 夏萌)

3、“毒苹果”追踪: 贪便宜致中毒 员工不敢离职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2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963583.html

  新华网南京2月19日电(记者朱旭东、刘巍巍)苹果公司近日发布《2011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度承认其在华供应商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

  苹果公司这份“迟到”的报告,引起媒体和社会对联建公司137名员工不幸遭遇和生存现状的关注。

  “黑心”企业贪便宜违规使用正己烷导致100多名员工中毒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联建公司于1999年12月建厂,注册资本1.23亿美元,主要生产新型平板显示器及相关电子零组件、五金配件等相关产品,现有员工1.6万余人,平均年龄20岁左右。

  据调查,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联建公司模组五课在作业场所开始使用价钱更便宜的“正己烷”替代酒精等清洗剂进行擦拭显示屏作业。模组五课车间是密闭洁净车间,车间内直接接触使用正己烷的职工有800余人。由于公司没有对正己烷使用的职业危害影响进行申报评估、检测,也没有改造相应的通风设施,导致作业现场空气中的正己烷含量严重超标,部分员工出现头晕、手脚麻木等正己烷中毒症状。

  事件发生后,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部门立即介入,督促指导企业整改职业危害隐患,开展员工体检、康复、诊断、工伤鉴定等工作,并依法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据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立昇介绍,公司于2009年7月28日停止使用正己烷,同时为员工配备了防护有机溶剂危害的个人用品,对模组五课车间加强整体通风和增加新风量,对擦拭岗位加装了局部通风装置。记者在车间看到,192个擦拭工位已全部安装上了喇叭形吸风罩。此外,当时的驻厂最高主管杨瑞祥也因“没有告知员工,没有完善工厂工作环境,违法使用正己烷”等原因离职。

  记者多方核实获悉,在这次中毒事件中,联建公司总共发现有137名疑似正己烷中毒的员工,后经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正己烷中毒的共101人,其中91人完成了工伤等级认定。

  中毒影响巨大 部分员工担心后遗症不敢离职

  中毒员工的获赔偿情况、生活现状和身体康复情况,是目前公众关心的几大焦点问题。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综合苏州市居民的平均年龄和苏州市社会平均工资标准等参数,完成工伤等级认定的员工中,有58人认同鉴定结果,在离职后获得了7—14万元不等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6人回到工作岗位。继续留在公司上班的生产三部员工程霄群告诉记者,对于中毒员工的去留,公司充分尊重自身意愿,像自己这样愿意留下的员工,公司全部将其调整到不接触擦拭操作的岗位。

  但是,仍有一些员工不同意认定的工伤等级,一些员工纠结于去留问题,一些员工认为自己没有完全康复并且有复发迹象,提出需要进一步治疗。他们均对目前的处理结果表示不满。

  27岁的员工贾景川说:“公司提出,如果想拿到伤残补助金,就必须和公司签订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书,将来再无任何纠葛。”贾景川表示,尽管医生说他已好转,但自己现在手脚依然容易出汗、怕冷,特意买了羽绒裤。“这是老年人才穿的,我现在就靠它保暖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后遗症?”

  一线操作工郭瑞强出院已经7个月,但两个月前又开始感觉像最初发病时一样。“这种状况也无法换工作,而且还不知道将来对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他也不敢和公司轻易签离职协议,如果签了协议,按照协议的规定,以后再有症状,公司将不负任何责任。

  不少中毒员工表示,他们之所以目前仍留在公司,是不想拿那一次性补助去赌自己的未来。“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在这里坚持工作,(一旦中毒病症复发)最起码公司还要对我们负责。”员工张飞说,只是原来每月能加班120小时,现在只有力气加班50小时了。

  政府应前移监督阵地,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社会事业局副局长郎菊明表示,园区两年前就明确发出通知,要求区内电子企业不使用正己烷,并要求企业签订承诺书。“现在看来,不能轻信企业的承诺书。”

  他强调,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前移监督阵地,切实履行监管与查处的法定职责,必要时可进驻企业调查个案,检测劳动环境,对可能产生污染源的工艺作出警示并责令停产改进,直到消除危害、排除污染源为止。

  据郎菊明介绍,中毒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已对企业进行了处罚,并责令整改。“现在每月都要抽检一次,直到整改完全到位。”

  苏州第五人民医院职业病科主任医师刘杰介绍说,正己烷中毒会引起周围神经损伤,导致四肢麻木,感觉异常,严重的会导致四肢运动神经受损伤,肌肉萎缩。“但正己烷导致的中毒是可逆的,脱离原来的环境后,症状只会减轻,不会加重。”他接诊的万秋英属于中度中毒,到医院时根本不能行走,也是联建公司发病最重的一位。“她是最后一个出院的,恢复良好,目前没有明显的后遗症。”

  记者在采访中,各方人士呼吁,要确保企业员工在安全和卫生的环境中作业,应要求企业依法生产,但政府监管也必不可少。而且政府的监管必须前移而不是事后补救,对违规企业的严厉处罚和威慑是保障员工权利必不可少的前提。如果劳动者在维权时只能“一个人战斗”而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事态的发展很可能一直“发酵”。

4、苹果终于承认有“毒” 社会责任链为什么总是断裂

来源:京华时报 2011年02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961546.html

  苹果终于承认有“毒”。作为当今市场最炙手可热的企业,苹果的供应链遍布全球,环环相扣,可是它的社会责任链却为何总是断裂?

  苹果近日发布《2011年供应商责任发展报告》,首次公开承认中国供应链致病员工。然而,这份说明并没有消除人们对该事件的疑问,却引来更多关于苹果公司社会责任的追问——作为当今市场最炙手可热的企业,它的供应链遍布全球,环环相扣,可是它的社会责任链却为何总是断裂?

  这是自沃尔玛“血汗工厂”事件和富士康“自杀风波”后,又一家跨国公司陷入供应链责任困境。从程序上看,苹果公司并非中国供应链致病员工直接责任者,这或许就是事件发生一年多,苹果一直选择沉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沉默并不能掩盖苹果的尴尬处境,作为供应链上的强势企业,它无法回避“老大的责任”。

  在全球供应链上,掌握着巨额消费订单的跨国公司是显而易见的“老大”。它给予供应链上企业以购买的机会,掌握着供应链的话语权和利益分配,它的一举一动不仅左右着一个产业,还影响着消费者的生活。在供应链建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跨国公司,他们用一个个订单将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链在一起,他们建立了游戏规则,赢得了更多的利益,也理所当然要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这一责任,包括关注供应链企业的劳工权利、环境保护和商业伦理等在内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当然,在苹果事件背后,我们自身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的缺失和监管机构的缺位,也是不争的事实。当跨国公司开始以保护劳工权益为目的,加强对代工企业的约束时,我们的监管机构还没有意识到劳工权益保护的迫切性。有些城市为了引进项目,留住企业,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和劳工利益。

  回到苹果公司中国供应链致病员工事件上来,在这一年多里,我们的监管机构的反应是否及时,我们为那些受到正己烷伤害的劳工们提供了怎样的权益申诉渠道,我们为那些依赖中国廉价劳动力而生存的代加工企业设置了怎样的规则?

  报道称,苹果终于承认有“毒”了。在它公布的报告中还提到,接受审查的127家工厂中,有9个涉嫌使用未成年工人,有80个有危险性化学物质。因此,该公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它承诺要与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开展沟通交流,确保其生产环节中的劳工责任。我们期待苹果能够兑现承诺,也期待我们的监管机构能够积极担负起维护本土劳工利益的责任。

(责任编辑:蒋琪)

5、终止“毒苹果”害人不能止于第一步

来源:京华时报 2011年02月20日

http://paper.people.com.cn/jhsb/html/2011-02/20/content_750043.htm?div=-1

    苹果公司最近公布报告,首度承认其在华供应商联建科技有100多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这个曾以“绿色”行世而今被不少人称为“毒苹果”的公司,在直面问题上可谓迈出了第一步。但切实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不让“毒苹果”们继续害人,不能止于第一步。

    必须看到,此次事件绝非偶然。从苹果公司的报告来看,其供应商违规行为一直在增加,违规商家从2009年的17家发展到2010年的37家。中国数十家环保组织自去年4月起多次公开发布报告指出苹果公司供应链存在问题。对此,苹果方面不可能毫不知情。在供应商行为准则中,苹果公司明确承诺确保供应链要有安全的工作条件,对生产过程的环境负责。如今不守承诺,默许自己的供应商不断发生侵权行为,完全是一种纵容。因此尽管中国工人的健康损害发生在供应商环节,但苹果公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苹果公司的报告还显示,其供应链违规企业对工人的权益侵害,并不只是反映在100多名工人的健康损害,还存在过度收取工人用工费、使用童工等多个方面。至于其供应商到底有多少家,还有哪些供应商同样存在工人健康受损和其他违规行为,至今仍是未知数。环保组织质疑至少还有多家“疑似苹果供应商”仍在违规使用有害物质正己烷,以及健康受损工人对苹果方面的权利要求,至今仍未得到积极回应。

资本的傲慢源于对法律的轻慢。切实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理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拿起法律维权的武器,对违规企业施以必要惩处,才能重塑法令的威信和尊严。而切实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督检查,畅通维权管道,增强监管工作的主动性,为工人树起保护的盾牌,才是长远之策。

6、“苹果有毒”倒逼职业病防治给力

来源:新华报业网  2011-02-21

http://news.xhby.net/system/2011/02/21/010881292.shtml

  苹果IPad、Iphone正在中国热卖,但137名苹果中国供应商员工,却因暴露在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苹果公司15日发布2010年的供应链管理报告,首次公开承认中国供应链致残员工。(2月17日《北京晨报》)

  一直以来,苹果公司都被冠以时尚靓丽的形象。作为市值位居全球IT行业之首的巨无霸企业,其每一款新产品上市都会引发全球粉丝彻夜排队等候,引领全球消费潮流。然而,今年1月20日,中国36家环境保护组织在北京联合发布一份名为“苹果的另一面”的调研报告,对苹果的供应链职业安全、供应链环境保护、供应链员工权益和尊严提出质疑。

  正己烷是一种化学溶剂,具有一定毒性,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苹果公司在2010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中承认:“在苹果公司供应商胜华科技苏州工厂(即联建科技),有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

  作为知名品牌,苹果公司一向以关注“最高标准的社会责任”自居。其网站的《供应商行为准则》称,“无论我们的产品在何地生产,苹果都保证最高标准的社会责任。苹果承诺确保供应链有安全的工作条件,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同时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负责。”

  然而,就是这家号称“全球最为绿色的公司”,却曝出137名苹果中国供应商员工中毒致残的丑闻,令人震惊,更发人深省。作为典型的品牌输出企业,苹果公司的供应商遍布全球,分布在中国台湾地区、美国、韩国、德国等地。2010年供应商责任报告中,苹果就提供了对127家厂商的审查结果。但报告专门用一章对正己烷的使用进行说明,却唯独提到胜华科技苏州工厂的名字。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令人触目惊心的“苹果有毒”事件,只发生在中国供应商身上。

  同样是苹果旗下的供应商,却“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折射出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的孱弱,对企业缺乏足够的约束力。我国法定的职业病目录中仅列致癌性因素8种,而美国2005年公布的《致癌物》报告中致癌物质种类达到246种。根据现行《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是职业病诊断的必备要件,一旦用人单位拒绝提供相关证明,认定职业病就无从谈起。同时,由于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劳动者在维权时往往是“一个人战斗”。许多身处社会最底层、法律知识欠缺的农民工,自身温饱尚且难以维持,又何谈去打官司讨说法?

  诊断难、鉴定难、监管难,劳动维权难,追究责任难等问题,贯穿当下职业病防治的整个体系,给了不良公司藐视劳动者权益的底气。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苹果公司纵容胜华科技苏州公司使用正己烷代替酒精,让员工擦拭苹果手机显示屏;为了保证iPhone的触摸屏在无尘的环境下进行生产,要求用大的塑料片把整个工作台全部包起来,这样密闭的环境导致了工人们的中毒。而一旦东窗事发,苹果公司还可以把责任推给供应商,玩金蝉脱壳的把戏。

  国外发达国家经过200多年的努力,工伤事故已经得到有效遏制,职业安全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其经验值得借鉴。英国早在150多年前就制定了有关生产安全与健康的规章,国家权力机关任命的监察员,依法有进入工作场所取证,如果认为某人的活动涉及发生严重人身伤害的危险,可以发布禁止通知,限期停止或纠正该活动。美国于1970年通过《职业安全卫生法》,布什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修订政策,赋予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更大的权力来惩罚那些违反工作场地安全条例的企业。

日前有媒体报道,卫生部已将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送审稿上报国务院,国务院法制办正在抓紧完善这一草案。期盼“苹果有毒”事件倒逼新的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出台,细化职业病防治措施,解决认定难问题,完善职业病赔偿制度,让企业不敢再恣意妄为,罔顾劳动者权益。  张遇哲

7、“苹果粉”别对“毒苹果”选择性失明

来源:东方早报2011年02月21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221/000717.htm

  2月15日,苹果公司公布了2010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次公开承认其中国供应链的员工因污染致残:苹果的供应商胜华科技苏州工厂,有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中,健康遭受不利影响。有些受害工人正遭受被迫离职的压力。(《北京晨报》2月17日)

  此前,中国的36家环保组织发起了“为苹果清毒,拯救白雪公主”行动;现在,苹果终于软下来了,遗憾的是,关注这则新闻的人并不多,而且还有不少“苹果粉”在为苹果喊冤:供应商的劳动条件恶劣,关苹果什么事?病中的乔布斯如果听到,该内牛满面了。这种喊冤的背后是中国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SCR)和消费者责任的隔膜。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还应承担起对环境、社区等相关方的责任,其核心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像苹果这样的大企业,对上游供应商有很大的话语权,所以它有义务督促供应链改善劳工条件。苹果每年都要发布“供应商社会责任进展报告”、承诺“确保供应链有安全的工作条件,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这就是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在。

  如果企业怠于履行社会责任,那么消费者就应督促企业,拒绝来自“血汗工厂”的产品,这就是所谓“消费者责任”。“公平交易咖啡”就是典型例子。原先,南美种咖啡的农民,由于受中间商的盘剥,一直很贫穷。喝着南美咖啡的欧美消费者,良心备受折磨,于是就有了“公平交易”运动,即由农民直接把咖啡豆卖给国外的烘豆商,并在包装上打上“公平交易”标志,消费者也乐于选择这种咖啡。于是,星巴克、宝洁等大公司都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彰显公益形象。

  可见消费者能通过选择,有效督促企业承担起保护环境、提高劳工待遇等社会责任。在中国当下,一些无良企业连“皮革奶”都搞得出来,谈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消费者责任,的确很奢侈。

  不过,一样是“奢侈品”,有些理念就很有市场36家环保组织搞“为苹果清毒”,没人待见;53家动物保护组织,抗议春晚传说中的“虐鱼”魔术,却风生水起;最近,某活熊取胆的企业要上市,就有人呼吁要有“国家态度”;就是一条死狗在街上被剥皮,电视、网络都要连续几天讨伐。

  一样是引进的西方左翼理念,“同性恋的权利”、“动物福利”之类“政治正确”的物什,在一些精英的倡导下,大行其道;“抵制血汗工厂”等真正触及中国现实的理念,却是无人喝彩。大约是玩得起iPhone的精英们,不屑于剥狗皮卖钱,通过批评别人的“野蛮”来区隔出自己的前卫、时尚,获得话语权吧。另一方面,因为高端人士的追捧,苹果的iPhone、iPad等产品供不应求,所以厂家才舍弃酒精,让工人用挥发得更快的正己烷去擦洗机器的屏幕和苹果标志。

  应该说苹果现在的反应还是遵守游戏规则的,履行了自己的企业责任,已经要求供应商停止使用正己烷,修复通风系统。同胞的劳动条件改善了,是好事;不好的是,生产线恢复用酒精擦洗机器,攥着钱买不到iPhone的高端人士,还得等更长的时间。

  什么时候,我们能像欧美的消费者选择“公平交易咖啡”那样,履行自己的消费者责任,关心一下产品背后的那些打工仔、打工妹们呢?“苹果粉”该学会承担“消费者责任”,不能对“毒苹果”选择性失明。

8、中国整治重金属污染 严打致儿童血铅超标违法企业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2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961499.html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获得国务院的正式批复。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今天(18日)表示,这是我国批准的首个“十二五”国家规划。为此,环保部今天专门召开视频会议,布置实施《规划》。

  就《规划》的实施,周生贤表示,将“突出问责”;对于造成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发生的污染企业,将出“重拳”,用“重典”。

  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则透露,对《规划》实施的考核将与国家支持资金挂钩,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

  常务会听取怀宁儿童血铅超标事件汇报

  一个月前,发生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尽管已经处理了责任人,但是,这一严重污染事件并没有在环境保护部销案。

  2月17日,环保部召开常务会议,在周生贤主持召开的这次会议上,首要关注的问题仍然是这一事件。

  常务会议认为,近期发生在怀宁县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环保部决定,对安庆市所有涉重金属工业项目采取限批措施。

  重金属污染规划作为国家规划获批

  事实上,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一直以来就没有杜绝。从陕西省凤翔县儿童血铅事件开始,近几年来,国内发生了一连串的类似事件。

  “重金属污染防治,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周生贤说,《规划》作为第一个“十二五”国家规划获批,足见国家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视。

  “重金属污染防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周生贤要求,各地环保部门要全力以赴抓好《规划》的实施。

  按照国务院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应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并要报环境保护部备案。

  《规划》实施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

  与以前其他规划的实施相比,环保部显然高度重视这一《规划》的实施。

  据张力军介绍,对《规划》的实施,环保部将加强考核,实施全过程监督和责任追究。同时,考核结果将与国家支持资金挂钩,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

  周生贤透露,目前,环境保护部正与其他有关部委一起联合制定有关《规划》实施的评估考核办法,一旦完成将公布实施。

  对重金属污染企业将出“重拳”用“重典”

  环保部认为,今年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仍呈高发态势。对此,周生贤说,由环保部、监察部、司法部等国家九部门联合开展的打击不法排污专项行动今年的重点是重金属污染防治,环保部将出“重拳”用“重典”,严厉打击重金属污染企业,特别是导致儿童血铅超标问题出现的违法企业。

  周生贤表示,九部门的专项行动将着力打击铅蓄电池行业的违法企业和违法行为。他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应对本辖区全部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对于没有履行环评手续、没有完成“三同时”验收、长期超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坚决依法停产治理。同时,禁止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区域新建相关项目。

“各地一旦发生重金属污染环境突发事件,要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周生贤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在对突发重金属污染事件做好调查、监测的同时,要及时公开信息,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

9、中国自然保护区面临全面危机 让步发展支离破碎

来源:中外对话2011年2月18日 孙丹平

http://www.chinadialogue.cn/

两个新疆自然保护区的宁静被新建成的高速和铁路打破,也代表了中国许多自然保护区为发展让步而支离破碎的命运。孙丹平报道。

 “野生动物为了饮水,经常要穿越公路去水源地,被车撞死的事故发生过多次。”

我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内看到,一群野性的蒙古野驴站在植被稀疏的戈壁滩上,警觉地张望着前方。它们身后不远是一条新建成的铁路,路基上有个桥洞似的动物通道。

蒙古野驴是新疆卡拉麦里山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护区内大约有700头。它们每年夏天迁移到水草丰盛的北部山区,冬天再回到较为温暖的南部戈壁。但2010年,这条横穿保护区的东西向运煤铁路建成后,大约160头野驴被阻隔在铁路南面,不能向北迁移。

虽然铁道上留出了动物通道,但野驴们不习惯去钻那“大桥洞”。700头野驴因隔离而分群、分地而居,它们千百万年的迁移习性还能传承吗?它们种群的繁衍会受影响吗?  

这并不是卡拉麦里山保护区第一次被切割。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面积1.8万平方公里。1986年修建216国道,南北向穿越保护区中心,包括核心区,将整个保护区纵向一分为二,也将戈壁上的水源地隔离在公路一侧。野生动物为了饮水,经常要穿越公路去水源地,被车撞死的事故发生过多次。

进入21世纪,卡拉麦里山一带又发现丰富的油气、煤矿资源,保护区的面积因此减少了几千平方公里。为了运煤,又修建了一条东西向铁路,将保护区横向切割一刀。这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条新铁路。

纵向公路、横向铁路,卡拉麦里山保护区支离破碎。

保护区被肢解、切割,近年并不少见。

新疆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也面临这样的危机。保护区面积7.8万平方公里,但自从勘探队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油、煤资源,调整保护区面积的问题也就提出来了。调减面积的方案已通过了环保部的专家论证,上报国务院。

虽然方案尚未批准,罗布泊保护区却事实上已被切割。这几年为开采钾盐,修建了一条从保护区中间穿过的公路,现在为“西煤东运”,又要在保护区内修铁路。而且,保护区北部的戈壁上有30-40个煤、铁矿场,成立保护区后没有关闭,几十年一直在生产。现在又在开采新的煤矿,保护区北部已名存实亡。

范志勇说:“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正面临全面危机!”他是原国家林业局濒管办动物进出口管理处处长,现任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物种项目主任。他说,    近年频繁发生调减保护区面积或调整功能区的事,多数因为与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矛盾,地方要求保护区对发展让步。“近年大肆兴起的水电建设、封闭的高速公路,阻断了许多珍稀动物的迁移和基因交流通道,栖息地破碎化,动物生存岛屿化。”

一位不愿具名的老专家从事自然保护多年,眼看着保护区的状况一天天恶化。他说:“十年前保护区的矛盾主要来自内部,是保护区与当地原住民之间的矛盾。现在,保护区与原住民正共同面对外部的压力。”

最令他痛心疾首的是,地方政府就在破坏保护区。“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地方政府把保护区当作生财之道,在保护区内开辟风景旅游区,追求门票数量,将保护区按GDP的模式来要求、打造。”

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破坏。

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创始人奚志农认为中国的保护政策有重大缺陷,《野生动物保护法》就明文规定,鼓励对野生动物实行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这就给打着合法外衣而行违法之实的行为大开方便之门。“很多驯养中心其实就是洗白中心!”他说。

但新疆环保厅某位主管自然生态的负责人在谈到罗布泊野骆驼保护区时说:当初划定保护区时,原为无人区,因此面积划得太大。而保护区管理处人手不够,这么大的保护区根本管不过来。近年在保护区内发现的矿产又是国家紧缺的战略资源。

 “保护区7.8万平方公里,只有500头野骆驼,面积确实太大。现在准备把野骆驼的食源地、水源地作为重点地段保护,而保护区的北部划出来,作为西煤东运的主要开采区。这也可适当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位处长说。

新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宁也认为:“新疆与内地不同,新疆绿洲面积不足5%,也就是说只有5%的绿洲供给人类生活,其余土地都给了动物,为什么就不能把这95%拿一些出来,为人类开发呢?为保护动物而否定发展是消极的保护,我们要提倡积极的保护,就是在开发的基础上去更好地保护。”

范志勇却不认同,他说:“一个保护区当初划定的面积,并不仅仅为了保护野生动物。那里的一切都应该得到保护和净化,还要让它越变越好。开发资源并不一定要从保护区划出土地去。国际上的做法是,如果为开发而占了保护区的土地,就必须另恢复一片土地置换过来,总面积不能减少。”

 “在保护区内搞开发现在是遍地开花。”前面提到的那位老专家说。他介绍说,国外保护区并不完全排斥旅游等活动,但采取低门票、高服务费用的方式来控制人流,而且保护区的管理非常到位。而中国的保护区开展旅游,都是只重视收取门票,管理方面却粗枝大叶。   

范志勇认为,保护区是在代表国家行使保护权力,管理保护区土地。但按现行体制,保护区必须听命于地方政府,无法代表 “国家”来行使权力。

他举美国为例:联邦政府内政部直接主管国家公园、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印第安保留地和公属海洋,这些土地是具有公益属性的土地。这些土地集中由中央政府管理,谁也不能任意改变它的功能和范围。而中国的土地制度中,保护区没有被赋予这种公益属性,谁都可以和保护区争地,都可以来改变它的功能和范围。

范志勇呼吁:“应该尽快明确哪些土地是公益性土地,由中央政府代表全体人民来行使管理。”

孙丹平,原《北京青年报》主任记者,“地球村“特派环境调查员  

10、重庆化工企业排污进长江 染红江滩鹅卵石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2011-2-21

http://www.022net.com/2011/2-21/426676312325883.html

简要内容:几个人急忙下到河边,发现成片成片的鹅卵石都像是生锈了一般,染成了棕色。”唐先生告诉记者,硫酸铁染色水和鹅卵石的情况,被称为环境视觉障碍,“虽然没有污染,但看起来有点吓人,难怪市民担心。

江边鹅卵石咋都生锈了?

  原是附近的化工企业污水中含有硫酸亚铁,环保部门介入调查

  巴南区的滨江路,正一直从鱼洞往李家沱延伸。近日,一些关心此事的鱼洞市民,驾车沿滨江路,来到了修建中的外河坪段1号桥。站在桥上,他们惊奇地发现,退水后露出水面的河滩上,成片的鹅卵石都成了棕色。“就像生了锈一样。”市民於勇发现,除了生锈的鹅卵石,江边还有一滩棕色的水,一条小溪正汩汩地往里排“锈水”。

  鹅卵石全都“锈迹斑斑”

  前日,家住巴南区鱼洞的於勇,和朋友一起驾车到滨江路游玩。车沿着江边一直开,最后来到了外河坪段1号桥。

  於勇和朋友下车后,拿着相机到处拍照。“有朋友朝长江乱闪了几张,我拿过来一看,怎么江边的鹅卵石全都有颜色的?”於勇赶紧让朋友看照片。

  几个人急忙下到河边,发现成片成片的鹅卵石都像是生锈了一般,染成了棕色。他们用木棍撬翻一个鹅卵石,“底部没有生锈,就是表面。”

  很快,於勇发现河边还有一滩死水。像是有人故意筑的个小水坝,里面的水全都像生了锈的。一条从沙滩上流下的小河沟,与这滩死水相连。河沟正汩汩地往里排“生锈”的水。

  生锈的水里乌龟死了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这片河滩。果然如於勇所言,这里的鹅卵石个个都长满“铁锈”,泛出棕色,非常显眼。於勇用手掰开一个鹅卵石后,手沾上了颜色,他在河边用水使劲洗,也没洗掉。

  而那滩生锈的死水,被一条人工修筑的小水坝,与其他的水滩隔开。一边是江水的青色,一边是铁锈的棕色。一位在河边钓鱼的市民说,其他水滩里都有鱼,就“生锈”的水里面没得。

  一直排水的小河沟,其河床的颜色显得更红。沿着这条小河沟一直往河岸方向寻去,翻过正在修建的外河坪段1号桥,便在桥洞附近发现了一潭“生锈”的水。水中的竹子已经干枯死去。

  附近的一个工棚,住着工人陈玉坤和他的工友。2009年12月25日他们来到这里时,这滩水就已经是这个颜色了。去年7月,长江涨水。退水后,一些鱼和乌龟被困在了这里。第二天,乌龟和鱼都死了。工人们从此认定水有毒,不敢再靠近。

  源头是化工污水池

  在工人的指引下,记者爬上一个人工筑的水坝,眼前豁然开朗。一片上千平米的水池表面,全都飘着“铁锈”,只是颜色较浅。一根直径1米多的管道,蜿蜒着绕过水坝,往下游排水。

  因为水池水位较低,管道口绝大部分都已经露出水面,排水量很小。

  水坝上方的空地上,是修建巴滨路项目部的办公室。一名工人说,这里是附近一家化工厂的污水池,基本上每天都在排水,“看到这种颜色,大家心头都还是怕。”

  原来真的是铁作怪

  记者顺着管道源头,来到了附近的一家化工厂。

  公司安全环保部的杨先生介绍说,该厂属于无机化工,主要生产钛白粉。该厂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我们看到的那个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中,含有硫酸亚铁。与空气和水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硫酸铁。所以看起来水就是铁锈的颜色。”而沉淀池中的硫酸铁,则需要定期清掏。

  对于在含有硫酸铁的水中,乌龟和鱼类都无法存活的现象,杨先生的解释是,硫酸亚铁在生成硫酸铁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可能造成水中的乌龟和鱼类缺氧死亡。但肯定不是被毒死的。

  市环保局环境监测总队的唐先生接到投诉赶赴现场取了水样,但是否达到排放标准,需要检测后才有结果。“一旦发现超标排放,肯定会处罚。”

  唐先生告诉记者,硫酸铁染色水和鹅卵石的情况,被称为环境视觉障碍,“虽然没有污染,但看起来有点吓人,难怪市民担心。”

11、河南:“喝”了水库的水,麦苗更黄了

来源:河南商报 2011-02-21李政/文

http://newpaper.dahe.cn/hnsb/html/2011-02/21/node_278.htm

  如今水库里的水逐渐变成了黑色

  入春浇麦,荥阳市广武镇村民用的是唐岗水库的黑水 但这里曾是水面蔚蓝的风景区

  黑水到底从何而来?村民、库区管理所、环保局、污水处理厂各执一词

  去年4月,荥阳市唐岗水库约50万斤鱼突然死亡,引起库区周边村民一阵紧张。时隔10个月,唐岗水库再次传出消息,“水库的水变黑了,连下游的枯河也被染黑了。”

  有村民爆料,“黑水”是被枯河上游化工厂污染所致。而水库管理所的负责人则称,“污染源主要来自上街区生活污水。”河南商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通向水库的枯河沿线至少有6处管道正在排污。“黑水”到底来自哪里?村民、库区管理所、环保局、污水处理厂各执一词。

  如今

  连水库的枯河成了“臭水沟”

  2月18日上午, 荥阳市广武镇樊河村枯河边,52岁的赵建民正把从河里网出的鱼倒进三轮车里。

  站在河边,一股恶臭扑面而来,赵建民的小儿子捂着鼻子要回家。装点好鱼,赵建民点上一支烟,“今非昔比了。”他说,去年河里还有不少活鱼,也就一年多时间,河里的鱼差不多死光了。

  枯河的水绵延数十公里,水源主要来自上游的唐岗水库。从前,这里的水清澈见底,水深有2米多,河面宽十几米,沿途经常可以见到游人垂钓。

  如今,灰色的河水上漂浮着生活垃圾,即便是冬天,依旧能闻到一股恶臭。

  黑水浇麦,多数已经枯黄

  沿着枯河一路向西,河道越来越窄,最终形成一条不足5米宽的水沟。这里的水完全变成了黑色,河堤上的一根管道正在向河内排入黑水。

  为何越往上游走,反而水质越差?村民车大爷称,“上游小企业多,排的污水也多,污水汇入唐岗水库,把整个水库的水都染黑了,下游的河水肯定跟着变黑。”

  荥阳广武镇茹固村,这里紧挨着唐岗水库,三名村民正在用泛着白沫的黑水浇灌麦苗。村民赵爱玲说,黑水来自唐岗水库。

  据赵爱玲介绍,上世纪70年代,水库周边修建了水渠,周边几个村庄的村民得以用水库里的水灌溉农田。自打去年入春,水库里的水逐渐变黑,有人说是被上游的化工企业污染了,吓得村民都不敢用水库里的水了。“今年正值抗旱,麦苗旱了一冬,井里都没水,只得提心吊胆用黑水灌溉。”

  记者看到,浇过黑水的麦苗多数已经枯黄,没有浇水的反而长得绿些。

  水库成“染缸”,水产养殖业垮了

  中午12点,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唐岗水库。一眼望不到头的水面呈现深黑色,走在河堤上,一股腥臭味扑鼻而来。

  围着水库转一圈,河堤附近有几处小房子,但均无人居住。水库西侧是唐岗村,村民唐车林说,以前水库的水很清澈,河堤上有很多搞水产养殖的,那些小房子就是养殖户盖的。

  “去年水库遭遇严重污染,50万斤鱼都被毒死了。”唐车林说,曾经繁华一时的库区水产养殖业一下子垮了,如今的水库早已被黑水覆盖,成了一个“大染缸”。

  曾经

  这里水面蔚蓝,是旅游风景区

  “她不该是这个样子,她曾经很美。”昨日上午,唐岗水库管理所副所长孙军峰,谈起水库被污染,很惋惜。

  1957年,唐岗水库正式投入使用。除了用作防洪,水库还为广武镇的田地提供灌溉用水,灌溉面积达到1万多亩。不仅如此,幽美的环境吸引来了众多游客。

  孙军峰拿出一份库区宣传页,曾经的唐岗水库一度被建成集餐饮、住宿、游泳为一体的风景区,水域面积达2700亩。

  唐岗村村民们提供的一组照片也给出了相同答案。

  在一张2003年前后拍摄的照片上,村民孙大妈抱着孙子坐在水库边的木质小船上笑得很开心,她身后是一片蔚蓝色的水面。“那时常有人下水游泳。”孙大妈说。

  另一张照片上,男子开着汽艇,绕过水库半岛上的凉亭,迎风飞驰,溅起朵朵浪花……

  探访

  十几公里长河道上,至少6处排污管道

  昨日上午,唐岗水库管理所的周所长、孙副所长带领记者从水库沿枯河向上游探访。

  周所长说,枯河的源头在上街区,水库建在枯河中游,下游连接荥阳、郑州,最终汇入黄河。而水库上游小企业多,排污管道也多。“十几公里长河道上,能看到排污管的至少有6处,还有些看不到。”

  荥阳高村镇高村桥,一个直径约1.5米的排水管道正在向枯河排水,水的颜色呈红褐色,并散发着刺鼻的酸味。周所长分析,“可能是附近的氧化铁厂排出的工业废水”。

  随后,记者来到一个氧化铁厂,但厂门紧闭。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并未在厂周边发现排污管道。枯河中的黑水又是从何而来?

  据周所长介绍,一般情况下,很难找到企业真正的排污管道,因为一些企业私自铺设的管道埋藏深,很有可能与城市的排污主管道相连。

  “环保局也来查,但检查时他们就不排污了,他们很会打游击。”周所长说。同行的孙军峰表示,也有村民提议把排污管道堵上,但并不可行,“这会直接影响主管道排污,后果严重。”

  随后,周所长表示,企业向河道排废水会使河水有毒,可能导致去年水库的鱼大量死亡,但不一定是水变黑的原因,“黑水主要来自上街区生活污水。”

  去年有媒体采访荥阳环保局时,一名李姓科长曾表示,“经初步分析,应是上街区的生活污水排放进来了,我们已提取了水样,并向上游查找污染源源头”。

  争议

  污水处理厂

  未处理污水即排出?

  昨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上街区一污水处理厂。或许是周末,记者没有见到该厂的相关负责人,但找到了“中控室”的几名值班人员。

  对于“黑水主要来自上街区生活污水”的说法,一名值班人员称,他不太清楚,具体要问领导。不过,她表示:“我们的污水处理设备每天都开着,不会排出黑色污水。”

  随后,记者来到污水处理厂附近的枯河,河内虽有黑色沉淀物和大量生活垃圾,但管道内排出的水相对干净,目测呈透明色。

  “我们拍的有录像,之前来排查时,同一个管道排出的水是黑色的,而且水量很大。”一名知情人士透露,排出的水之所以时而干净、时而污浊,是因为污水处理机器并非每天都开,这样能节省开销。

  但也有上街区市民表示,即便机器不开,黑水不一定就是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也有可能是工业废水沉淀所致。

  疑问

  “污水”调查

  为何迟迟没结果?

  去年4月份,唐岗水库大量鱼类突然死亡,对于河水污染情况,当时荥阳环保局的李科长曾表示,提取水样,并向上游查找污染源源头。

  时隔半年多,荥阳环保局的污染源查找有无结果?是否可以对枯河沿线化工企业进行排查,找出污染源。

  昨日记者致电荥阳环保局一名赵姓工作人员,他表示,经过荥阳环保局人员沿河徒步排查,没有发现有企业向枯河内排污水,而污水主要来源于上街区生活污水。

目前,荥阳环保局已经致函上街环保局,查找枯河污染源。枯河与唐岗水库的污水到底来源哪里?河南商报记者将继续关注。

12、“限塑令”成强弩之末?

来源:南方周末2011-02-16何海宁

http://www.infzm.com/content/55363

【非官方报告】

官方尚缺调研评估 民间人士较真到底

调查者建议,改变既往的一刀切模式,避免法规长期处于“无效”状态,将有限的行政资源集中在“重点部门”上。

距离2007年底“限塑令”颁布已过去3年,这个曾备受舆论关注的话题已淡出公众视野。不过,民间环保人士并没有放弃跟踪调研。1月27日,一个民间志愿者团队“民间限塑政策研究小组”(下文简称 “限塑小组”)发布了2010年度“限塑令”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毛达是发起人,他和同伴觉察到“限塑令”似乎正遭遇瓶颈,随着舆论关注力度下降,许多商户使用超薄袋现象死灰复燃。“一直执行得比较好的连锁超市也有弱化、下降的趋势,和2009年相比,缓慢下降了一成。”毛达说。

从“限塑令”实施开始,限塑小组每年都会进行大规模的调研,这已是第三次调研。

2010年的调研是在暑期进行,调查者主体是大学生志愿者,由一家名为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NGO统筹。杨纬和是其包装与环境项目负责人,他介绍说,调研在杭州、哈尔滨、郑州3个城市进行,主要针对连锁超市和书店、服装店、糕点店、农贸市场等商户,“连锁超市有181家,其他的有730家。另外,平均每个城市发放了800份左右的消费者调查问卷”。

调研报告称,3个城市平均而言,63%的连锁超市坚持对塑料袋执行收费,其他商户中比例只有26%,而农贸市场几乎成了盲点。“这是挺低的数据,但没有超出意料。”杨纬和说。

不仅商户类型,不同城市的执行力度也不一样。就连锁超市而言,杭州的收费比例最高,达91%,郑州市最低,为57%。这主要与当地政府监督力度相关,官员督查、商户评比、签订责任书、立案处罚等手段能有效提高“限塑令”的执行。

令杨纬和欣慰的是,已有四成消费者自带环保袋购物。出于环保目的认可“限塑令”的消费者比2009年增多,以前更多人认为是“商家谋利”。

不容乐观的是,与2009年相比,知道“限塑令”的消费者比例下降了近一成。“可能是国家、媒体已经没有太大关注造成的。”杨纬和解释说。同时,消费者认为政府执行力度在下降,普通人对“限塑令”支持度也在下降,认为影响到生活便利。消费者对塑料袋危害的认识集中在影响市容、不易降解上,对消耗资源、堵塞下水道认识比较低,认为“限塑令”能解决上述危害的比例也在下降。

“这些结果反映出消费者自带环保袋主要还是出于经济目的考虑,有环保意识了,但真正能做的还是不容易。”杨纬和说。

毛达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致函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李静副司长,希望能引起国家政策层面的关注。环保组织还提出了政策建议:希望能开展一次全国性的调查,公开征集意见;明确政策实施的责任部门和可以衡量的目标、时间表;对实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建立试点、推广减塑模式。

毛达着重建议,改变既往的一刀切政策模式,能对老大难的农贸市场等商户实行短期豁免政策,将执行力度尚好、但有下降趋势的连锁超市列为“重点部门”,加大监督,使其能保持高水平。“这样既可避免法规长期处于‘无效’状态,又有利于将有限的行政资源集中在‘重点部门’上。”

2008年4月,毛达和几位同学率先在大学附近小范围调查,随后在暑假期间,更多人加入,遂展开对整个北京上百家超市的调研,限塑小组也随之成立。

调研活动逐渐获得公众认可,也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2009年,调研行动扩大到6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有五十多名志愿者加入。这3年来的调研印证了毛达的担忧,“‘限塑令’执行确实存在差异性和困难。”

他已给李静副司长写了4封信,最近一次尚无回复,在前3次,李静都给予私人回信,并曾回应说,“对‘限塑’取得的成绩、存在和出现的问题、下一步的继续推进,各有关方面都在继续地研究和推进。”如今,民间限塑小组正积极期待有关部门接过调研的接力棒,并未雨绸缪,有所政策体现。

13、华北“旱化”,危险仍在潜伏

来源:南方周末2011-02-16吕明合 实习生 江雁南

http://www.infzm.com/content/55362

■新世纪的数次干旱,一再搅动国人之心,也一再提醒我们,善待自然之时,还要加强灾害预警,推进防灾抗灾科研共识,更重要的是修补我们的历史“欠账”。

又是一场旱灾至。上周的一轮降水,让持续数月的华北旱地终于有了喘息之机,但旱情走向却众说纷纭。应急的抗旱战役仍在持续,也注定会收获胜利,但华北更远的未来,与干旱更持久的抗争,却在最基本的趋势判断上遭遇巨大争议。

大旱之地有幸事

干了4个多月后,2月13日,山东省曲阜市吴村镇的东大岭上终于飘起了细雪。

对于这场姗姗来迟的降水,60岁的农民孔繁友仍不免沮丧,雪下了半天,地上连影子都没留下就停了。“本次降雪对缓解目前旱情作用不大。”山东省气象台台长吴炜称。

自2010年9月下旬以来,又一轮干旱席卷北方9省市,山东受害尤烈,春节前后,在菏泽和济宁地区,对于旱情的描述,当地甚至用上了“200年一遇”的惊人字眼。

一场中国式的抗旱战役在春节未息的鞭炮声中仓促打响。而通行的打井取水已不是万能解药,济宁市水利局总工程师袁文亮对南方周末记者感慨,在济宁东部的曲阜、泗水等山区,由于地质原因,很多地方“三米以下就没有了地下水”。

作为济宁降水最少的地方,一千多亩地的东大岭三面环山,2010年全年仅下了281毫米,不到全市平均降水量的一半。吴村镇镇长乔桂军也说,由于地下无水、无法挖井灌溉,从年初六开始,他们就不得不启用柴油机械,从更远的水库和沟渠里,逐级提水。

此时小麦正值返青环节,返青水是小麦生产的“保命水”,袁文亮忧心忡忡,“很多时候看看上面干枯了,下面的根却都是活的。如果再不浇,就会出现减产、绝收。”

78岁的星村镇农民陈丙贵却庆幸在冬季遇上了干旱,“只要根没死,返青水一浇,麦子就还有救”。

星村镇确实是幸运的,7公里外的华村水库及时开闸放水,星村镇得以有水浇地,“3.2万亩麦地,已经浇了1.8万亩。”副镇长颜丙文说。

泗水县水利局副局长侯清波说,包括“华村”在内的水库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造,年久失修。凑巧的是,2009年开始,山东省开始对水库除险加固工作。2010年7月,华村水库赶在去年汛期前顺利完工,“刚蓄水就下了大雨。接着,就是去年9月持续至今的干旱,真是幸运”。

但偏远山区的困难恐怕不可避免。侯清波承认,目前能解决的依然是泗河两岸的小麦主产区,“一些山地零星种植,只能靠井灌又打不出水的地方,肯定要受到影响”,“像沂蒙山区等地,又无降水、又无水库,情况可能要更糟”。他说。

被夸大的减产影响?

中国北方的持续干旱,已经惊动世界粮食市场。2月8号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度发出警告称,中国正面临严重干旱,而这可能给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影响。“现在就下结论说是否会造成农业干旱还为时过早,太没有科学依据。”一位不愿具名的气候专家说,目前仍属气象干旱的范畴。

“目前的干旱主要是由气象环流异常造成的。”山东省气候中心主任陈艳春说,由于前期冷空气比较频繁、暖湿气流偏南,在北方就难以形成有效的降水。由于刚好和去年秋天后的无降水连在一块,才导致了目前的困难。

山东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腾小明亦提醒说,由于整个12月下旬到1月下旬,气温明显偏低,蒸发减少,对农业的影响并不如想象的严重,加之加强了冬灌,从农业厅目前调查的苗情看,甚至还好于上年。

“真正的威胁还在返青之后。”他说,山东的小麦主产区80%以上为水浇地,多集中在黄河流域的平原上,“只要后续需水时补上,则可以将减产降到最低程度”。

“即使减产,由于中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远高于国际公认安全水平、完全能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加之收购粮食机构以中粮为主,调控方便,中国的粮价亦不大可能随国际市场波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

但接下来的变数依然很多。根据山东省台预报,今后10天内将没有降水,“随着气温升高,需要多少需水量,怎么浇灌,都需要充分准备,做到既充分利用又不浪费水资源。”陈艳春说。

加剧还是缓解,是个问题

“此次干旱是已持续30年的华北干旱的延续。”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马柱国研究员坦言。

华北干旱由来已久。1934年,气象学家竺可桢在当时的《地理学报》上就曾感慨,“自纪元初以至十九世纪,其间在华北境内发生之旱灾凡九百八十次,……皆历史上著名之天灾”。

如今,华北干旱不仅没有减弱,反有恶化的趋势。中科院院士黄荣辉曾主持“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项目,他发现,从1965年以来,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一直在连续减少,而减少幅度也在日益加大。在该项目于2001年召开的“华北地区干旱变化趋势”讨论会上,与会专家们形成共识,“就总的趋势来看,华北干旱还要持续。”“近60年,我国半干旱地区的范围一直在扩大,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交界线向东南方向扩展了大约300公里左右。”参与相关研究的马柱国指出。“但华北干旱趋势还要持续多久是一个年际和年代际气候预测问题,这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对其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马柱国说。虽然有一些指标说明,这种持续性的干旱可能在未来几年或者十几年会有所缓解,但“由于气候变化原因的复杂性,这样的判断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意见”。

但这些研究成果依然弥足重要,相关报告被多次送往中央决策机构参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另一位科学家符淙斌等人就曾给出自己的预测,“2010-2020年,东北和华北大部地区干旱化将有所减缓,西北地区东部将出现相对变湿的趋势。2020至2050年,北方大部分地区将出现相对于现在要湿润的状况,但华北南部仍然偏干。”报告称。

“但这一支持长期缓解的结论存在争议”,一位知情的专家称。

符淙斌并没有忘记人为因素,在支持长期缓解的趋势下,他还警告说,未来50年间,如果我们对干旱化不进行干预的话,10到20年内,干旱还要继续下去,后一段时间,自然过程的变化会使干旱缓解。但是如果人类继续破坏下去,干旱化的趋势是不可缓解的。

“我们也在关注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对干旱的影响。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必然导致土壤越来越干。”但马柱国坚持,华北干旱时持续几十年的变化,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然因素。

尽管对于华北未来干旱趋势争议明显,但眼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的旱情,却已构成无法回避的当务之急。“缓解干旱最有效的工具当然是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但遗憾的是,中国农田水利设施已到了不大修就要出大事的地步。“连续八年涉农的一号文件,今年聚焦在水利上,可见该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郑风田曾数次调研农田水利状况,结果显示,中国有70%以上的村庄没有任何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而能够获得国家投资的村庄仅占9.56%。

一号文件或许会改善水利建设的困境,但郑风田提醒,就真正解决干旱而言,兴修水利并不是简单的大修大型水库,而是有效解决农业浇灌的用水问题。

此前,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更多被投入于那些具有较高收益的城市水利建设项目,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工作则有“甩包袱”倾向;而另一方面,农民个体也因为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过低、农田水利设施的外部性较大、农村组织化基本解散等问题而缺乏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动力,最后导致逐步出现乡村农田水利残损破败的局面。“这次的水利建设,应该解决农民怎么把水储备下来、解决粮食生产所需用水最后一公里沟渠的输送问题。”郑风田说。(本报记者冯洁对此文亦有贡献)

14、镉米冲击波仅冰山一角 全面重金属危机需警惕

来源:腾讯财经2011年02月21日 宫靖 张艳玲 见习记者 崔筝我

http://finance.qq.com/a/20110221/000559.htm

本刊2月14日刊出封面报道“镉米杀机”后,中国多地政府部门迅速作出反应。北京、南京、海口、昆明、厦门、青岛等城市的质监部门均对媒体表示,近期当地市场抽检未见镉米。

本刊记者还从多个渠道获悉,此次镉米舆情,已经传递到相关部委高层。农业部官员则告诉本刊记者,镉米污染问题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负责。

多地关注镉米

2月14日以来,中国内地多个城市的农业、质监或粮食部门陆续通过媒体,称本地市场上没有镉超标大米。还有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表示将进行摸查或调查。

据《北京晨报》报道,京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民餐桌上的大米主要来自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极少量来自南方,但也都远离本刊“中国大米污染不完全分布图”上所显示的广西阳朔兴坪镇等地。

上海市粮油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志伟对《新闻晨报》称,上海市售大米主要来自东北、江苏等地,很少有湖南、江西等地的大米,且大米在进入正规粮油便利店、超市、卖场之前,供应商须提供产地合格证。

广东也迅即表态。据《新快报》报道,广州市质监局表示,尽管根据国家标准,镉并非大米的必检项目,但近两三年质监部门已经把镉纳入检测中,目前尚未发现本地产大米出现镉超标现象。广州市工商局则表示,针对媒体曝光的镉超标产地大米,已着手对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进行摸查登记。而广东省农业厅表示,广东大米一直都有检测镉,尚未收到相关报告,目前正积极了解调查广东大米的相关情况。

《南国都市报》报道称,海口市质监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期间曾对海口及周边县份进行检测,检测中凡是获证企业的大米都未出现镉超标。镉一般在重工业比较多的地方土壤中存在,而海口周边没有重工业。

广西南宁农业局办公室副主任杜勇则告诉《当代生活报》,几年前确曾听说桂林阳朔县出现过稻米镉金属超标,但南宁市多年来未接到有关镉米的任何报告。此外,他在第一时间将镉米的相关媒体报道转给局里的农艺师和稻米专家看,大家认为稻米镉金属超标主要分布在矿山密集区域或者是大型化工企业常年存在的地方,而这两个条件南宁市均不具备。

《东南快报》记者从福建省质监部门获得的消息则是,该省2011年1月13日公告的2010年四季度全省粮食加工品监督抽查结果,共抽查442家企业生产的456批次粮食加工品,产品抽样批次不合格率为零。

不过,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表态相比,学者的研究却揭示出另外一番景象。例如,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迪云教授等人近几年发布的多篇论文披露,福建沿海一些地区稻米中镉含量超标。该研究小组2008年在福建沿海地区10条主要流域布点采集水稻样品185件,结果有16.8%的样品铅超标,11.4%的样品镉超标,而镉和铅含量高的样品主要集中分布在漳州、福州、福清等工业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

警惕环境健康危机

除了政府部门,多位专家也就镉米问题发表观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保平研究员表示,他在2002年就听说过这方面的问题,一些地区的地方政府说耕地受到重金属严重污染。但一些地区,明知有污染,还让老百姓种,“污染面太大,地方政府也管不过来。”

当然,有专家表示,镉米问题在中国并不算突出,镉米对人体的伤害也没有人们想像中那么严重。一位研究人员称:“在我多年的研究中,的确发现有些地方土壤污染严重,而当地百姓又常年食用被镉污染了的大米,有的群众确实吃了20年、30年,甚至年头更长。但是据我们观察,没有出现大的严重健康问题,只是有一些初步症状,有些污染区人群甚至看不到明显的健康异常。”

本刊记者还获悉,2010年11月,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在贵阳召开了《贵州省赫章县污染及人群健康状况调查》项目验收会议。这是中国首次按照《环境镉污染所致健康危害区判定标准》(GB/T17221-1998)技术要求,对镉污染区进行系统性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赫章县土壤环境镉污染严重,当地人群日均和最大累积镉摄入量仍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最大允许暴露值,但人群健康损害尚未达到该标准的判定条件。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表示,目前中国还没有出现普遍的镉中毒现象。可能在一些职业病中有体现,但缺乏流行病学上的证据。

不过,潘小川指出,随着政策管控的不断加强,近些年工业排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和改善,但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需要长期积累才会显现,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中国正在进入因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环境健康危机高发期。

在日本富山县,由于镉污染导致的痛痛病患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维权,1972年诉讼获胜,但直到最近两年仍有人被认定为痛痛病患者。

专家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镉米只是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一个缩影。根据各个污染区的不同情形,稻米中超标的有害重金属不只是镉,可能还包括砷、汞、铅等。除了稻米,其他农作物同样可能受到重金属超标的影响。无论如何,以镉米为代表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都值得全社会警惕。

潘小川教授强调,除了加强污染控制,政府应该牵头组织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尤其在尚未爆发环境健康危机但有过严重污染历史的地区,需亡羊补牢,早做准备,包括建立预警机制、对暴露人群实施保护措施等。可以预见,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危机将继续出现,“想压也压不住。”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15、京津冀都市圈水困:水资源配置难题难解

来源:经济观察报2011-02-21田鹏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2/1011298250216_1.shtml

   中国水网编者按:官方通报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的水量。“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可能更严重。”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专家介绍说,华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计已近2000亿立方米。京津冀5万平方公里形成了地下水降落漏斗。2010年年末的干旱使得北方的水资源短缺情况进一步加剧。同样朝不保夕的河北诸地,还能持续向北京供水吗?京津冀都市圈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这个地区的水未来,是很多人所关心的。如何脱离水困,目前还是没有标准答案。

  正待获批的国家重点区域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在2011年初就遭遇了严重的干旱。

  面对干旱大都市北京启动了应急调水措施——从河北的水库调水。2月16日下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涿州(保定的县级市)段的水面已经冰封,但冰面之下,来自河北水库的水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北京。据资料显示,从去年年中开始,仅保定的王快水库就向北京供水近3亿立方米。年后,保定的另一座水库安各庄水库也开始向北京供水。

  向北京供水的同时,同样干旱的保定面对天气转暖后,农业灌溉的用水高峰并无其他办法,只能继续通过机井采地下水灌溉。而保定地区,甚至整个京津冀都市圈区域都已经超采地下水多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得不到补充。

  实际上,干旱已经在“8+2”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内延续多年。这一包括了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的都市圈被寄予厚望,其规划也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但尚未正式成形就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根据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户作良在2009年的一篇文章,京津冀都市圈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是我国东部降水量最少的地区。都市圈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2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17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的1/7;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06立方米,只相当于全国的1/5。

  水资源量减少的直接原因是降水量减少。由于区域自产水资源供给量的下降和人口增加的双重作用,区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降速度明显高于水资源总量下降速度,人均水资源量已大大低于联合国提出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水资源安全警戒线。

  京津两座大都市人口和产业都很密集,来自外部的水量在可利用水资源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入境水量均来自河北,在水资源方面,对河北有极高的依存度。

  而京津凭借政治地位和经济上的优势吸取河北的水资源之后,同样缺水的河北从外部只能通过引黄河水获得数量有限水,剩下的办法只有大量开采地下水。而长时间持续超采地下水已经给河北的生态和农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各方面都知道超采地下水潜在的危险性,但又都寄希望于2014年南水北调带来的水量,指望在此之前不会出现水资源安全问题。

  但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封志明的研究,长期看,即使获得了南水北调的水资源量,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也不能充分满足京津冀地区人口发展的更高要求,水资源供需平衡也只能维持在较低水平。北京的数据同样如此,加上南水北调给北京的水资源,即使按低人均水资源量计算,北京的适宜居住人口也不应超过1800万,而这一数字早已被超出。

  未来的京津冀都市圈如何脱离水困,仍未有答案。

  京冀水争

  涿州孙家庄镇村村民胡宪有的小煤场几乎是被各个时代的水利工程环绕。北侧紧挨着南水北调的总干渠,东侧是房涞涿灌渠和灌溉用的机井“老头井”,南侧则是新近修建用来提供生活用水的管道,再远处则是大片的农田。

  房涞涿灌渠的水泥渠道已经报废,“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就不行了,没有水了”,47岁的胡宪有说,而原本是村中出水最好机井的 “老头井”出水量也剧减,现在只能用小号的水泵抽水,供“一两家用”。

  因为没水,北横岐的村民7年多以前就将种一茬玉米一茬小麦的耕作方式改为了只种一茬玉米,收成只能看当年的天气。在2010年,村民赵秀芬的三亩半玉米绝收,“一个棒子都没有”。胡宪有的玉米也只有极少的收成,“口粮只能买”,他一家五口人全靠他与人合伙经营的小煤场的收入生活,一年下来,根本没有余钱。

  孙家庄的缺水一方面是由于多年干旱,整个京津冀地区都处于水资源匮乏中;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最主要的地下水补给来源拒马河在上游被北京市截留引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机井出水不足,灌溉成本上涨。

  根据涿州市水利局王志平的介绍,孙家庄近些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新打的机井已经深达320米。在新机井建成之前,村民只能到很远处去提水。

  据涿州水利局官员王志平介绍,北京每年至少从拒马河截水2亿立方米,但只给河北省300万元的补偿,涿州只能分得70~80万元,而因为没有拒马河的水补充地下水,涿州只能深挖机井,水的成本高涨,现在“打一眼新机井就要20万元,建一座水厂要500万元”,王志平说。

  涿州方面多次向河北省水利厅、海河水利委员会和水利部申诉均没有结果,“虽说河北省和北京市是同一级,但分量不一样。水利部也在北京地面上,海委和水利部哪个惹得起北京?”一位涿州的水利官员抱怨。

  河北方面开出的一年补偿6000万的要求,北京不予理睬。河北省甚至想在位于涞源的拒马河上游建造工程,抢在北京之前截走水,但终因无人“拍板”而作罢。

  水资源配置难题

  2008年之后,北京逐步改变策略,开始利用其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向河北“买水”来获取河北的水资源。河北方面的想法也是在付出代价之后,可以获得补偿,可以参与分享京津的经济发展的成果。

  但在没有明确协调机制、水权不明晰、水权交易制度尚未建立的条件下,跨区域的资源调配还是采用“一事一议”的应急办法。

  就保定为北京供水而言,保定自身也十分缺水,将王快等水库中的水供北京只是“一事一议,相机补水”,保定并不认为自己有“义务”给北京补水。但在实际中,保定的水利部门和水库对于给北京供水持相当积极的态度,除北京的政治特殊性之外,水利部门和水库通过给北京供水获得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原因。

  保定的水利相关部门对于给北京供水的确切数量和价格讳莫如深。但根据《2009年保定市水资源公报》中的数据在2009年,保定仅王快水库就向北京应急供水2.061亿立方米(进入南水北调总干渠的水量)。其中,有约1.5亿立方米水为王快水库主动追加提供。

  其积极态度背后的原因在于北京对于保定水库的供水2009给出的价格是每立方米2元钱,对于河北省水利厅和“差补”单位水库而言,向北京供水经济效益远大于将水用于农田灌溉和对下游进行生态补水。据保定水利系统的官员透露,2010年给北京供水的价格可能更高。

  王快水库管理处主任蔡翔涛曾告诉记者,水库经济上很困难,“曾经欠职工18个月工资。北京调用我们的水,给一些钱,我们就相机给它补一点水,挣点钱”。

  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大清河河务管理处和白洋淀管理处的副处长边志勇就表示,很多供水目标“都盯着这两座水库中的水,可补给白洋淀的水量越来越少,用水目标越来越多。如果不修水库的话,这水必然要流下来,即使不能流到白洋淀,也能补充沿途的地下水,从而间接补充白洋淀。水库将所有的水都拦下来了。水库的作用应只限于防洪,削减洪峰(保护白洋淀和下游河道),应该放水保障生态流量。这水本来就属于这一流域。”

  正因为北京给出的价格远高于将水库中的水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态补水所能获得经济利益。比较效益发挥了支配作用,保定本身的农田灌溉主要依赖机井抽取地下水,而对于水库下游白洋淀的生态补水则从山东调黄河水来补充,因为买黄河水的价格远低于给北京供水的价格。

  作为保定最大的王快水库也是处于入少出多的状态,多数年份上游来水仅有约1亿立方米。根据上述水资源公报,2009年王快的入库水量为1.643亿立方米,而出库水量为3.914亿立方米,年末蓄水量是4.644亿立方米。至2010年12月1日则降至3.819亿立方米。

  保定的水资源也处于紧张状态,另一方面,随着保定的城市发展,其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上升。根据保定水利局的资料,保定市正在进行“大水系”工程以连通王快和西大洋两库。正常年份王快水库可向西大洋水库调水2亿立方米,途经保定市区向白洋淀供水1.2亿~1.5亿立方米,向一亩泉水源区补充地下水3000~5000立方米。如此,王快水库根本无力同时向多个目标大量供水。

  一切希望都寄托于2014年南水北调带来的水资源和在那之前地下水超采不会造成水资源危机。

而针对京津冀都市圈内的水资源如此捉襟见肘的困境,封志明提出,到目前为止,多数调水都是应急性的调水计划,没有形成稳定的调水和配水方案,应建立合理有效的补偿机制,实施流域综合协调管理。要想实现京津冀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加大节水力度和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增加外流域调水量;同时适当控制人口,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利用降水资源以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16、污染减排呼唤企业信息公开

来源:千龙网2011年02月21日

http://review.cnfol.com/110221/436,1594,9355814,00.shtml

  “十一五”的节能减排迫使COD(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双双进入下行通道,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距离公众的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分析原因,是因为减排目标仅为COD和二氧化硫两项,而我国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还受到多种污染物的影响。根据统计,氨氮等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变化有限,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还在增长,环境质量改善的效果因此打了折扣。面对挑战,预期“十二五”期间将增加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因子,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纳入控制范围。

  这些措施是否足以扭转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值得思考。“十一五”期间COD减了,但氨氮上来了;如今氨氮即将在“十二五”成为减排的重点,但其他污染物如总磷、石油类以及多种有毒有害重金属,是否也会因为没有列入“十二五”规划的减排考核而被忽略呢?同时,中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之前的预期。2010年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其中2007年COD总排放量由之前公布的1381.8万吨,陡然升高到3028.96万吨。

  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实施成本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十一五”规划能够取得成功,是中央下了极大决心、做了极大努力的结果。由于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被纳入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一些地区竟然为达成目标不惜采取任意拉闸限电的极端做法,表明总量控制因子的增加和减排目标的调高都难以一步到位。

  要调和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就需要在政府指令与控制的方式之外,寻找推动减排的替代路径。这其中,环境信息公开应该得到更大重视,因为它被证明是一种成本效益最优的污染控制手段。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美国为解决数以百计的有毒污染物质的控制难题,制定法规要求企业定期填报《有毒物质排放清单》(简称TRI),向社会披露其向环境排放的有毒物质。

  第一份《有毒物质排放清单》在1988年发布,之后不久,美国媒体和环境组织针对有毒物质排放量最大的公司进行了曝光,让公众注意这些污染大户。《今日美国报》用两个整版刊登了美国“500毒”名录。美国环保协会(EDF)制作网站,帮助公众了解在自己的社区的污染程度和污染企业。在公众压力下,很多公司开始采取措施主动减排。例如孟山都公司承诺在五年内将下属企业的污染排放削减90%,最终基本做到。自1988年TRI披露开始实施到1999年间,美国340种化学品的排放总量下降了45.5%。之后,欧盟、日本、韩国等工业化国家也都建立了类似的制度。

  今天,中国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世界工厂的角色。许多主要工业品的生产加工,特别是其中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的部分,是在中国完成的。在出口廉价产品的同时,我们把污泥浊水抛在了自己的后院,污染了我们的河流、湖泊、天空、海洋,甚至是土壤和地下水。这样的污染,造成了数以亿计的人口缺乏洁净的饮用水,而每年遭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由此带来的健康代价是难以估量的。

  从2003年起,中国出台了包括《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在内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推动环境信息公开,为公众参与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例如,36家环保组织构成的绿色选择联盟,在政府监管信息的基础上推动绿色消费和绿色供应链建设,通过信息公开产生的公众压力,已有340家违规企业对其出现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作出了说明。这初步显示了信息公开对推动污染减排的作用。

  当前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在高位徘徊,“十二五”的减排工作将面临更大挑战。在继续强化传统的政府指令和控制手段以及经济手段之外,应积极考虑采取环境信息公开这一新型环境管理方式。目前中国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在企业排放数据的公布方面,与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企业污染物排放清单制度,这既是中国环境管理的漏洞,同时也是最大的机会。 (马军)

17、新世纪周刊:再议镉米杀机

来源:《新世纪》2011年02月20日

http://finance.sina.com.cn/consume/xfmspl/20110220/21579403174.shtml

  “无可奈何”“无足轻重”“无动于衷”,都不是对待镉米应有的态度

  现实总是复杂的。本刊上期以封面报道位置发表“镉米杀机”一文,揭示中国稻米重金属污染现状。文章发表后,海内外反响强烈,其中,既有广大读者的焦急、愤懑、关注和期待,也有一部分人的异议。异议可称为三“无”。

  一曰“无可奈何”。认为该文所述并非秘密,而是司空见惯的事实。如此普遍的污染,怎么治理得了?既然没办法,又何必“捅”出来?

  二曰“无足轻重”。认为中国的土壤污染并不严重,镉污染更是有限。纵使吃了镉米,也不一定会患日本曾出现的“痛痛病”,何必大惊小怪?

  三曰“无动于衷”。前述“二无”虽然观点相反但结论相若,都主张不必直面镉米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既如此则更不必有所行动。于是,多处地方或由官员或由专家出面,表示本地流入市场的大米没有问题;本应做出反应的中央主管部门及污染严重地区的政府均保持沉默。

  我们对“三无”态度完全不能接受。

  既然超标镉米的广泛存在已是不争事实,公众首先就要有知情权。镉米当然不是氰化钾,食用镉米并不意味着快速中毒乃至死亡,而且中国目前的镉米超标还不很严重,但这对于身处镉米威胁中的人来说,不过是不幸中之万幸。因为镉之于人体的有害性毕竟是公认的,事实上重金属中毒往往是慢性中毒,在几十年后才出现临床反应。更何况,在广西、湖南的某些地区,已经发现重度污染的镉米,某些村落已经有多名村民出现镉中毒症状,而这些地区仍在种植、出售和食用受到严重镉污染的稻米。倘政府对此毫不设防,危险就在每一个人身边。

  同样需要晓喻公众并引起关注的还包括更大范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根据各个污染区的不同情形,稻米中超标的有害重金属不只是镉,还可能包括铅、砷、汞、铜、锌等。除了稻米,其他农作物同样有可能受到重金属超标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畅行无阻,正是最令人担忧之处。

  近年来,中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而“食品安全”的核心挑战就是土壤污染。环保部门早已承认,中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据估算,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重金属污染并非某一届政府的责任,而是长期应对不力结下的苦果;土壤污染治理,恰为环境治理的难中之难。不过,这绝不能成为政府对此视而不见、无所作为的理由,更不能因为担心公众恐慌而隐瞒真相或是大事化小。“镉米杀机”所展示的环境挑战和健康威胁应当成为契机,实施综合治理再也不应等待下去了。

  综合治理需要信息透明在先。应当承认,近年来,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等部门均从不同方向,对土壤污染、粮食污染情况展开大量调查研究。这些调查结果并非“机密”,应当尽可能公之于众,方便查询,既为研究者及各级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也有助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以调查结果为依据,政府加大投入,推进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推进治理污染的科研实验,亦为紧迫的基础性工作。

  治理土壤污染比治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更加艰难。日本在1970年颁布《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开始了漫长的污染土壤修复,至今未达终点。中国也将经历这样的“苦难的历程”。在此过程中,政府的决心和执行力正是关键,而土壤污染立法也应提上议事日程。

  中国还亟须建立环境健康干预体系,实现对重污染地区的监测和预警,以及污染受害者的救治和赔偿。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需要长期积累才会显现。可以预见,今后数十年间,中国重金属污染形势会有所好转,重金属污染引发的环境健康危机却将处于高发期。

今日中国之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相当严重,但还没有演化成全局性生态灾难,政府作为的空间仍然比较大,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也足资借鉴。不过,如同其他众多问题一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涉及多个部门,极易遭受体制不顺之累。而且,个别地方政府还以治理污染为借口,将农业用地随意改为建设用地。如果相关部门协调不畅甚至相互掣肘,则本已困难重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便很难看到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清除土壤污染的前提是清除官员的意识之污、体制之亏,“镉米杀机”所昭示的挑战是深层次的。

18、后续处理没跟上 广州垃圾分类新规了无长进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11-02-21

http://green.sohu.com/20110221/n279446082.shtml

  随着《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下简称《规定》)的通过,垃圾分类再次成为全城热议的焦点。《规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针对乱扔垃圾行为的罚则:“个人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责令整改,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每次50元罚款,对单位处以每立方米500元罚款。”

  罚则直接面向广大市民,谁都可能因为垃圾投放不规范而遭罚,这是此次《规定》最为见真格的地方。不过,就市民的实际感受而言,其实际杀伤力并非如字面上那样锵锵有力,取证难是所有人能够想到的一点。投放垃圾行为几乎无处不在,全面监督几无可能,更何况罚款有个必经的程序,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开罚,对于执法者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忧及《规定》未来的实际效果,无怪乎有论者拿一纸空文的禁烟条例来打比方。

  除了取证难,“垃圾分类不是不想分,而是分类难”的情绪也普遍存在。垃圾分类是一个涵盖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除了源头上要求市民做好分类,物管、环卫、垃圾分拣、最终处理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掉了链子,都有可能前功尽弃白忙活一场,这个可能性在过去多年的实践中一再被证实。

  现在的情况正好是,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整体意识还难言充足,垃圾分类的后续处理却又长时间跟不上来,导致有分类意识的市民四处碰壁,“辛辛苦苦分好类却被环卫工人一锅端”的事情时常发生,这不仅导致前期的分类工作付诸流水,于市民的意识培养问题也是十分不利的。

  除了环卫环节,物管公司、垃圾分拣、最终处理等环节也频频出现问题,由于公共垃圾桶标识不清、分类不够以及分类专车的配备不足,垃圾投放时市民做好了分类,结果运到垃圾处理处甚至是出了小区就混为一团,为图省事,有的垃圾处理处还直接将分好类的垃圾全部填埋……

  结合现状,再回首广州垃圾处理走过的历程,恐怕更要生出感慨。国家从2000年开始,就选择广州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但这十年以来,不要说什么成效问题,涉及垃圾后续处理的基础要件都未见什么大的改善,从某些方面讲甚至可以说是在倒退。有媒体就曾报道,广州街头的垃圾桶正在悄悄“改朝换代”:原来的黄、绿“双胞胎”分类垃圾桶正被越来越多的蓝色“大胖墩”单桶式垃圾桶所取代。市民惊呼分类垃圾桶淡出广州街头,  与这边厢的低调淡出形成对比的是,倒是垃圾分类的声响近年来愈闹愈大,各种文件与会议纷至沓来,各种运动与说教层出不穷,有关方面还时常拿市民的意识问题说事,大有惧怕垃圾分类这个新潮概念遭人遗忘的意味。

  毋庸讳言,当前垃圾分类的市民意识整体上仍是淡漠的,但提高市民意识一方面需要抽象的理论说教,另一方面还依赖于实际的生活设施配备,倘若连垃圾桶的分类标识、垃圾运送车辆的配备这些起码的细节都成为问题的话,求全责备于市民的意识问题显然还不太妥当。

  此次《规定》的出台,仍然没有放弃在市民意识问题上做文章,而在垃圾分类的基础要件和后续处理等方面却未见真章,仿佛市民的意识问题可以脱离实际生活中的循序渐进,通过处罚的手段获得突变。可以说,这与之前那些失败的试点案例相比,毫无新意,对殷切企盼垃圾分类成为善政的公众来说,甚至可以说是了无长进。

19、欢迎参加2011年2月绿家园环境记者沙龙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02-21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zsl/view/90849.html

时间:2011年2月23日(星期三)下午2点—5点

地点:中青报记者之家10层会议室

本期沙龙提示:

一年一度的两会在即,2011年又是十二五计划的第一年。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经济并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发展与保护这个议题越发重要。藉此,本月沙龙特别邀请两位资深媒体记者与各位分享从媒体视角看待当前的发展与保护。同时,我们还邀请青年文史作者从文史的角度解读历朝古都北京的发展与水系变迁的微妙关系。且听:如何从三种逻辑解读环境保护?三万亿水利欠帐何时还?北京历代水系变迁与今天的水危机?期望其中的一些问题能引起两会代表的重视。

主题1:理解环境保护的三种逻辑(下午2:00-3:00

主讲人:郭宇宽

主讲人简介:

清华大学理论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曾任陕西卫视、湖南卫视主持人,《南风窗》主笔 ,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出境记者,系统工程硕士,传播学博士。

主讲提纲:

一、从市场的逻辑出发如何理解环境保护

二、从国家的逻辑出发如何理解环境保护

三、从社会的逻辑出发如何理解环境保护

四、三种逻辑如何互补及当前我们的主要问题

主题2:粮食安全与干渴中国——一号文件是否可解农田水利困局(下午3:00-4:00

主讲人:徐楠

主讲人简介:

《南方周末》记者,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08年起,历任上海闸北区热爱家园青年社区志愿者协会理事、监事;2009年10月参与主创多媒体环境戏剧《江河行》,作为上海“秋收季节-迷仓2009”当代表演艺术年度交流展演开幕戏,至今已在香港、广州、上海、南京、武汉、无锡等地巡演20场。2009年4月策划、编导现代戏剧《下一个八秒》,参演上海“先行”青年创意戏剧节。

主讲提纲:

一、数次大旱之下的中国水情现实

二、农田水利绝非单纯的农业技术问题

三、一号文件破解农田水利困局的前景

主题3:首都北京历代水利得失(下午4:00-5:00

主讲人:周晨

主讲人简介:

文史作者,兼任绿家园乐水行领队。两年来徒步探访了北京市境内绝大部分河流,在实地寻访中积累了大量对河流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

主讲提纲:

一、北京水系基本介绍

二、从运河河道变迁看北京水利得失(金、元、明、清)

三、从明代京畿农田改造看水利治理的不同理念(大手笔和微循环)

四、建国后北京城市发展与今天北京的水资源危机

友情提示:

请大家共同践行环保理念,自带饮水杯,不建议使用一次性纸杯

具体地址:中青报记者之家10层会议室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海运仓胡同2号(地图请见附件)

地铁:东四十条地铁站A口上来向北第一个路口向西行

公交:44、800、113、117、118、24等多路,东四十条下车

联系人:王丽娜15010367505

        王小娜 13581646587

绿家园办公室电话 010-84039930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