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一月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一月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11-10

 

十一月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关注:

1、一财网:     国合会建议遏制水电开发无序局面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4488.html

 

特别策划:

2、人民网:     展望“十二五”环保系列策划之三应对气候变化将纳入“十二五”规划

http://env.people.com.cn/GB/13172113.html

 

环境资讯:

3、一财网:     国合会:中国面临经济和环境双重下滑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4959.html

4、一财网: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生态赤字正逐年扩大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4510.html

5、一财网:     “国合会”将提议设立国家海洋委员会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110/001379.htm

 

地方信息:

6、中国法院网:    北京首家环境保护审判庭在延庆设立

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1011/10/435460.shtml

7、北京晚报工:    北京:永定河有望再添第五湖 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gwsp/201011/t20101109_324706.html

8、21世纪经济报道:  江西环境税试点启幕 拟定排污费改税方案

http://env.people.com.cn/GB/13172788.html

9、人民日报:     湖南启动紧急补水 解湘江之"渴"保居民用水

http://env.people.com.cn/GB/13174249.html

 

重大水事:

10、新华网:      赣江“很渴”:水位再次走低 河床裸露明显(图)

http://green.sohu.com/20101110/n277505101.shtml

 

人与自然:

11、云南网:      云南洱海盆地发现新物种高原鳅属鱼类(图)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1-10/082221445964.shtml

12、广州日报:     图:罗布泊500头野骆驼亟待保护 珍贵堪比大熊猫

http://env.people.com.cn/GB/13171672.html

13、外滩画报:     摄影记者梁永光:亚洲人偏好野生动物令人震惊

http://green.sina.com.cn/2010-11-10/144521448178.shtml

 

环境曝光:

14、中国质量报:    天津乾坤钢铁污染七里海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1-09/175521442228.shtml

 

专家观点:

15、大众网:      专家:"海水入疆"不危害环境 每吨水可赚8

http://env.people.com.cn/GB/13180793.html

 

垃圾处理:

16、新闻晨报:     垃圾年增长超10% 三分之二城市"垃圾围城"(图)

http://green.sohu.com/20101110/n277508747.shtml

 

深度报道:

17、中国环境网:    污染源”未批先建 “被污染”企业反濒临倒闭

http://news.dayoo.com/finance/201011/09/54401_103844624.htm

18、广州日报:     研究表明罗布泊5350平方公里湖面干枯仅耗时3

http://news.sina.com.cn/c/2010-11-10/041321444268.shtml

 

环境评论:

19、城市化要以水为据量水而行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国合会建议遏制水电开发无序局面

来源:一财网2010-11-10 章轲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4488.html

遏制目前有些地区水电开发的无序局面,在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下适度有序地开发水能资源。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会(下称“国合会”)今天发表报告建议,遏制目前有些地区水电开发的无序局面,在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下适度有序地开发水能资源。

国合会1992年由中国政府批准成立,主要任务是交流、传播国际环境发展领域内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环发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向中国政府领导层与各级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本届国合会主席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

“国合会”2010年会10日开幕,为期两天。本届年会上,“提高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政策框架研究”项目组提交了相关专题政策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担任该项目组组长,中外成员包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多位教授级高工,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澳大利亚河流环境健康与流量项目、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的多位专家。

报告称,中国需要大力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开发水能资源符合国际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报告同时指出,大坝与水库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原有河流的水流流态、水温、水质、底质和地形等水文、水动力条件,破坏了水生生物生长、产卵、繁殖所必需的生境,降低了水生生物多样性。

报告指出,中国过河口咸淡水洄游鱼类多分布在各江河水系下游河口水域,也有上溯到江河中上游水域的,多数是名贵珍稀鱼类,有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和降河产卵洄游鱼类两大类,也有海洋与内陆河流之间的近陆洄游和远陆洄游。大坝与水库建设对洄游性鱼类最直接的影响是阻隔了其洄游通道,而这种影响是毁灭性和不可逆的。

“例如,千百万条中华鲟溯河产卵曾经撞死在葛洲坝上;青海湖入湖河流上一座拦河坝使成千上万条溯河产卵的湟鱼憋死在坝下。”报告称,筑坝还阻断了大坝上下鱼类基因的交流,不利于多种鱼类繁殖。大坝下泄水流对下游河床和河岸的强烈冲刷,也对下游堤防和岸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认为,流域水电开发规划、设计、运行、管理要向“绿色”方向发展,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严格生态准入。

报告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流域的整体生态环境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明确划出禁止建坝的受保护河流或者河段,以遏制目前有些地区水电开发的无序局面。

报告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对采用引水式开发的水电梯级,须保证下游河段必要的生态基流;对珍稀濒危动植物,要根据其生境和分布状况迁地建立保护区;对阻隔国家一级保护洄游性珍稀濒危和特有水生动物通道的大坝,须禁止建设;对阻隔国家二、三级保护洄游性水生动物通道的大坝,须修建洄游通道或进行人工繁殖放流、迁地建立保护区等。

项目组建议国家设立“绿色水电认证制度”,鼓励水电站业主采取有效生态保护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坝建设与管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展望“十二五”环保系列策划之三应对气候变化将纳入“十二五”规划

来源:人民网 2010-11-10

http://env.people.com.cn/GB/13172113.html

3、国合会:中国面临经济和环境双重下滑

来源:一财网 2010-11-10章轲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4959.html

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现在这种以过度的生态代价支撑经济增长的定式,中国很可能会出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双重下滑。

如 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现在这种以过度的生态代价支撑经济增长的定式,中国很可能会出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双重下滑。

这一结论是10日开幕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会(下称“国合会”)作出的。在这次年会上,国合会公布了《生态系统与中国的绿色发展》主报告。

据国合会秘书长祝光耀介绍,2010年国合会政策研究工作围绕生态系统管理与绿色发展相关领域展开,涉及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生态足迹、水生态功能和土壤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数百名中外专家为此提交了多份研究报告。

报告称,近期中国发生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包括西部地区的山体滑坡、渤海的赤潮、云南的干旱和2010年的洪水,其中部分灾害暴露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尽管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善生态环境),但有迹象表明,土壤、湖泊、河流和湿地、草原、海洋和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持续恶化。

 “中国的绿色发展还是落后于‘褐色’和‘黑色’发展,导致河流和土壤受到污染、生态系统退化。”报告得到两个结论:中国快速发展所导致的生态负债是在不断上升的;中国生态足迹水平的提高也对自身和世界其他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很多破坏已经从局部演变成了系统性问题。”报告称,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营养物质流动的梯级效应,即从农田和其他排放源(如机动车尾气)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最终进入河口和海洋,引发大面积的赤潮和绿藻的爆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研究还发现,目前即使在青藏高原这样人口稀少的地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也面临严重的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自生态系统的变化,而且来自人类的直接活动,包括过度攫取药用物种来制造国内高需求量的产品(如采摘冬虫夏草造成的高原坡地的破坏)或海外市场需要的天然产品。”

根据最新的遥感数据,2003年至2005年,全国草地生态退化的潜在经济损失66.6亿美元。由于草地生态的恶化导致生产力降低,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产草量下降30%至50%;根据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七大水系有机污染普遍,各流域干流只有57%的断面满足三类水质的要求,黄河、辽河、海河为中度至重度污染。此外,中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水质为五类和劣五类的有14个,占53.8%,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报告认为,绿色发展对中国来说不仅是一条可行的道路,而且也是一条必由之路。否则,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就将会被环境问题所侵蚀,甚至抵消殆尽。

报告建议,制定新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体系》,完善国家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的规划体系,将江河源头区、严重水土流失区、重要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纳入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范围,对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广大乡村地区实行“以奖促治”的财政激励政策,建立生态建设项目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培育生态建设产业和市场。

4、中国生态足迹报告:生态赤字正逐年扩大

来源:一财网2010-11-10 章轲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4510.html

尽管生物承载力一直在逐渐增高,但生态足迹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在逐年扩大。

受 消费模式的拉动,中国生态足迹的增长速度已经远高于生物承载能力,生态赤字正逐年扩大。

10日开幕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会(下称“国合会”)公布了《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据报告称,2007年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达到了2.2全球公顷。尽管生物承载力一直在逐渐增高,但生态足迹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在逐年扩大。

国合会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生态足迹总量仅低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生物承载力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巴西和美国。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课题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总干事James Leape担任项目组组长,成员包括WWF中国办公室战略总监及副代表李琳、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教授谢高地等人。

生态足迹是指为满足人类的资源消费和吸纳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数量。生态足迹的核算,结合生物承载力核算,能够辨识一个国家、区域或全球是否生活在其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

国合会的一项研究表明,2007年全球人均生态足迹是2.7全球公顷,而同期的人均生物承载力为1.8全球公顷,生物承载力的需求超过当年生物承载力50%。这就是说,人类在2007年一年所消费的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地球生态系统一年半的生产才能满足。但同时应该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后果有些是不可逆的。

报告称,碳足迹是生态足迹最大的组成部分。与全球生态足迹的组成相似,中国2007年的碳足迹占生态足迹的54%。生态足迹的增长主要是由碳足迹增长引起的。

报告分析,目前,个人消费模式的转变已经超越人口因素,对中国生态足迹的增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居民消费模式的转变已日益成为中国碳足迹增长的推动力。报告称,“根据对中国家庭消费生态足迹的分析表明,碳足迹增长主要来自于对住房、交通、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增长。”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人均生态足迹与城市化水平直接相关。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城乡之间的人均生态足迹差异非常明显,城镇居民比乡村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要多0.9~1.8全球公顷,为其1.4~2.5倍,并具有快速拉大的特征。原因在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和能源利用结构差异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一个“全球工厂”,中国的生态足迹与其他国家有着不同的特点。报告称,中国进口包含的生物质生物承载力中约20%用于直接消费,35%用于国内贸易再分配,45%用于国际贸易再分配。如果将生物质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进行完全生态足迹核算的话,中国不仅是商品贸易净出口国,也是生物承载力净出口国。

报告同时称,中国生物承载力总体上是从西部流向东部,从乡村流向城市,生物承载力的输出地区因承担了过多供给功能导致生态资源出现退化。

从地域上看,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较大的区域有广东、山东、江苏、河南、四川、浙江、河北、湖南、湖北,合计占全国生态足迹的53%。在31个省份中,有29个省份的碳足迹占其区域生态足迹的比重超过50%。

研究显示,1985~2008年期间,全国只有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四个省区一直是生态盈余的,即其生物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

报告建议,坚持低碳化和生态化的城镇化发展方向,引导和推广低碳消费方式,运用资源配置手段平衡生态赤字,尝试制定促进生物承载力合理流动的国内贸易政策。

报告同时建议,在全球生物承载力流动中,中国应当制定并实施一定的贸易管制政策,约束高耗能、高碳足迹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避免从生态退化区进口生物质资源,以促进全球贸易的生态公平,维护中国及全球的生态安全。

国合会1992年由中国政府批准成立,主要任务是交流、传播国际环境发展领域内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环发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向中国政府领导层与各级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本届国合会主席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

5、“国合会”将提议设立国家海洋委员会

来源:一财网2010年11月10日 章轲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110/001379.htm

  吸取大连输油管道爆炸的教训和中国海洋生态现状,今天(10日)开幕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会(下称“国合会”)提议设立国家海洋委员会。

  这一提议出自国合会“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课题组”提交的报告。

  据记者了解,负责此项课题研究的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苏纪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唐启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等25位中外科学家。

  报告称,近年来中国沿海区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近海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影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而随着国家新一轮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亟需采取综合政策措施,以解决海洋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累积的和正在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的调查,2009年中国不清洁海域面积约为14.7万平方公里,超过近岸海域面积的50%。全国受监控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的分别占24%、52%和24%。2001年至2009年,全国每年平均发生赤潮79次,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为上世纪90年代的3.4倍。海洋渔业资源也已进入严重衰退期。

  这份报告特别指出,渤海已成为中国近年来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热点区域之一,“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渤海成为‘死海’将不再是危言耸听。”

  该报告建议,国家应加快制定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特别提及要设立国家海洋委员会。

  该课题组认为,海洋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但没有一个单一的部门可以解决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综合性和复合性问题。“短期内,中国这样的海洋大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海洋管理体制的可能性不大,多部门共同承担海洋管理事务的体制将长期存在。因此,应该通过建立陆海统筹和国家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巩固和稳定这种齐抓共管的体制。”

  课题组建议由国务院副总理担任“国家海洋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主要成员由国务院相关涉海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

  鉴于中国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课题组认为,国家海洋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有三项:制订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强化各涉海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指导海洋发展中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重大事项。

  课题组还建议,国家海洋委员会在成立伊始,应高度关注最具特殊性和紧迫性的渤海生态环境问题。应抓紧协调渤海重大沿岸开发活动,管理和监督渤海各项规划的实施,制订和实施《渤海区域法》,统筹协调影响渤海生态系统的开发活动。

  课题组同时建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着手研究和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基本法”,作为实施海洋开发和管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大法。

国合会1992年由中国政府批准成立,主要任务是交流、传播国际环境发展领域内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环发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向中国政府领导层与各级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本届国合会主席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

6、北京首家环境保护审判庭在延庆设立

来源:中国法院网 2010-11-10

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1011/10/435460.shtml

    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把能动司法融入到环境保护中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在延庆县法院设立首家环境保护审判庭。11月10日,北京高院副院长贺荣、延庆县委书记孙文锴共同为环境保护审判庭揭牌。

    延庆县环境保护审判庭实行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的案件受理模式,集中审理环境污染侵权行为案件、涉及破坏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保护的刑事案件等。审判庭共设2名法官、4名书记员,其中3人具有硕士学历。

    延庆县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在全力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一些环保案件也开始引起人们重视。过去,环保案件只能由环保局以行政处罚手段处理,很难从根本上制止环境侵害行为的发生,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迫切需要司法机关的介入和保障。北京高院副院长贺荣表示,延庆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的挂牌成立,标志着首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并举的“双轨制”阶段,对于推动首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贺荣指出,环境保护案件专业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在审判组织配置和人员调整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审判规律和人才培养特点。审判人员要培养良好的审判作风,通过典型案例司法公开,提升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借助人民陪审员参审、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与环保行政部门和环保专业人士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他们在解决专业问题上的积极作用。

7、北京:永定河有望再添第五湖 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来源:北京晚报2010-11-09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gwsp/201011/t20101109_324706.html

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继门城湖、莲石湖、宛平湖和晓月湖之后将再添第五湖——园博湖,丰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园博湖可研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即将立项上报市发改委。

永定河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和大兴,历史上是我国重点防洪江河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永定河生态退化、扬沙严重,直至干涸。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将建成长170公里、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在永定河北京段自上而下形成溪流——湖泊——湿地连通的健康河流生态系统,目前已经开建门城湖、莲石湖、宛平湖和晓月湖4个湖泊。日前市水务局专家举行评审会通过了可研方案,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丰台段将新增设一项重点项目——园博湖。

园博湖位于永定河城市平原段鹰山北部自铁路桥至规划梅市口路之间的4.2公里河道内,上接莲石湖下连晓月湖,水面比两个湖加起来还大,是2013年北京市举办第九届国际园林博览会的重要景观河段,园博湖规划占地面积246公顷,规划建设水面面积90公顷、绿化面积145公顷。园博湖的花园区和生态区将营造聚山水之秀、观深谷之幽、圆故河之梦、博众水之韵等景观,充分与园博园设计景观相融合。园博湖还将与园博园40公顷湿地连通,园博园设计部门还提出了在园博园内鹰山上规划设计近百米高世纪塔,将其打造成为永定河文化博物馆的意向。

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博湖可研方案将在防洪体系、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上深化完善,要与园博园设计进一步沟通确保协调一致,同时做好建成后管理工作的研究,实现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争取明年上半年开工,确保2012年年底前完工。(记者孙颖)

8、江西环境税试点启幕 拟定排污费改税方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11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172788.html

  核心提示:此前呼声甚高的碳税并未列入试点方案征收范围,但硫税则确定征收。

  11月9日,记者获悉江西省环境税试点方案已经出炉,采用费改税方案。其征收主体以企业为主。

  此前呼声甚高的碳税并未列入试点方案的征收范围,硫税则确定征收。

  但因为环境税设计复杂,争议甚多,方案仍只是停留在模拟阶段,距实际征收尚远。

  江西省财政厅有关人士透露,目前江西制定的环境税试点方案倾向“费改税”,但是并非将所有排污费全盘改为税,部分项目仍会以收费方式征收。

  环境税的征收主体设计上是以企业为主,而非个人。

  比如,现在每家每户都在排污水,对于居民的排污收费还是按照原来收费的方式,随着水费来征,但是针对企业则会改为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勇表示,从费改税之后,对于企业而言,即使税率跟之前费率一样,但是因为收税具有强制性,可能会提高企业负担。

  江西省财政厅有关人士表示,有关部委已经考虑到企业对税负的承受能力,在其参与有关部委的历次讨论中,部委对于“费改税”方案总体原则定为:减轻企业税负,扩大征税范围。

  此前有消息称,在环境税征收中,碳税有望率先破题。

  “我们没有听说过要征碳税。”记者就此求证江西省财政厅有关人员,得到的答复是呼声甚高的碳税目前并不在江西省环境税试点方案的征收范围。

  “一是二氧化碳排放不好测量,二是征收对象也不好确定。如果排放二氧化碳都要征收碳税,那麻烦了。”上述人士表示。

  “现在直观观念是工业的碳排放很多,但实际上农业尤其畜牧业产生的碳排放也很多。那怎么征收?行业间的税率怎么设计?”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也表示推出碳税难度较大。

  江西省财政厅人士表示,目前税目还在研究之中,可以确定的是二氧化硫已经列入了征收范围。

  该人士表示,虽然试点方案已经做出,也请环境部、财政部有关部委负责人士来省里就试点方案进行探讨,但是并没有得到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现在从纳税人、课税对象,到税目、税率各个环节都有争议。”他一再强调,目前试点方案只是对征收环境税做一模拟,远未到实际操作阶段。

  即使确定了税目,征管中环境部门和税务部门如何配合也是问题,“如果环保部门负责监测,税务部门是不是就根据环保部门监测的量来收税呢?”

该人士表示,环境税目前进展缓慢,真正开征要到几年之后了。“下一步可能还是需要部委来推动,由部委定调之后,我们才知道进一步怎么改。”

9、湖南启动紧急补水 解湘江之"渴"保居民用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174249.html

  11月,湘江进入全面枯水期。水位下降,河床大面积干涸,湘潭用水告急。是什么原因造成湘江枯水?湖南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

  湘江河床大面积干涸,湘潭10万人用水紧缺

  11月的湘江又“渴”了。

  站在湘江橘子洲大桥上往下看,桥墩已经裸露在外,尤其是西边的河床大面积干涸,有的甚至裂了开来。桥下的几艘渔船也只好停靠在岸边。

  9日8时,长沙站水位下降到25.08米,为今年入汛以来的最低水位,距24.8米的历史最低水位仅差0.28米;湘潭站水位为26.49米,还有0.03米就追平26.46米的历史最低纪录。

  湘潭用水告急!目前湘潭市第三水厂已启用应急排水设备,并实施减压供水,但是每天仍然有4万立方米的缺口,九华示范区和岳塘区板塘铺约10万人用水紧缺。湘潭县自来水厂启用应急提水,但是取水量每天仍然缺5000立方米。

  家住湘潭市岳塘区盘龙名府小区6层的邹先生告诉记者,两个礼拜以来,早上六七点钟以后家里就会停水,家里人每天吃完晚饭就得马上洗澡,不然8点钟以后就又停水了。有的家庭开始大盆小盆地储水,并开始有意识地循环利用生活用水。

  降雨少、干流来水少,是湘江枯水主因

  据了解,今年已是湘江第四年连续出现枯水。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专家分析认为,降雨偏少、河槽下切、长江干流来水量减少等因素,促成了湘江枯水的现象。

  今年10月以来,湖南全省大部分以晴热干旱天气为主,湘江流域平均降雨仅28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69%,来水量仅为24亿立方米,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13%。

  一幅湘江长沙站的河道断面图显示,1990年—1995年,河床最低点下切0.69米;2000年—2008年,最低点下切1.76米。由于河槽不断冲刷下切,枯水期出现流量大水位低的情况。专家分析,在不考虑洞庭湖水位影响等因素的情况下,湘潭站水位比上个世纪90年代平均水平降低1.1米以上,长沙站水位也降低0.7米左右。

  三峡水库从9月上旬开始蓄水,并于11月2日上升至今年最高水位175.05米。受此影响,洞庭湖城陵矶水位持续下降,11月8日为23.55米,较历年同期均值偏低0.92米,由此对湘江尾闾地区的顶托作用减小,使得湘江中下游水位下降速度加快。数据分析指出,在枯水情况下,湘潭站流量在500立方米/秒左右,城陵矶水位在22—23米时,若城陵矶水位变化1米,影响长沙水位约0.2米。

  补水启动,明年2月前沿线城市用水有保证

  “目前湘江的枯水形势已经威胁沿线城市的供水安全。我省已经进入应急调度状态。”湖南省防指负责人表示。

  11月8日下午,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湘江枯水期应急调水实施方案。9日8时起,东江水库按照不小于150立方米/秒的日均流量为湘江中下游补水,同时株洲航电枢纽下泄流量必须不低于480立方米/秒,以保证湘潭站流量不低于500立方米/秒,长沙站水位保持在25米左右。

  “今年汛期我省比去年多蓄水2亿多立方米,给下游补水可维持100天左右。”湖南省防指负责人表示,直到明年2月份,湘江沿线城市用水都可以保证,只要大家注意节水,完全不用担忧供水问题。

此外,11月8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二期围堰上下游全部合龙。到2012年底,二期工程的泄洪闸和船闸完工后,湘江航电枢纽工程将具备部分蓄水能力。“到那时湘江枯水状况将会好转,我们也可能不用为缺水而犯愁了。”

10、赣江“很渴”:水位再次走低 河床裸露明显(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1月10日

http://green.sohu.com/20101110/n277505101.shtml

 

 

 

 

 

11月9日下午15时,南昌市水文信息网站的水位资料显示,赣江南昌段水位只有13.75米。而昌邑段则只有12.27米,为赣江最低水位。而受水位不断下降的影响,赣江的大面积河床已经干枯,裸露在外,部分河床出现干裂。据了解,从今年9月初以来,赣江的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赣江已经提前进入枯水期,但目前通航和市民用水均未受影响。 

11、云南洱海盆地发现新物种高原鳅属鱼类(图)

来源:云南网2010年11月10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1-10/082221445964.shtml

剑川高原鳅

  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消息,该研究所杨君兴研究员课题组发现一未描记的新种,命名为剑川高原鳅。该新种是首次在洱海盆地发现的高原鳅属鱼类,也为澜沧江水系新增了一种鱼类。

据课题组介绍,“剑川高原鳅”皮肤光滑,无鳞;侧线完全;头长,眼大;下唇中央中断形成一对皱褶;下颌匙状;鳔后室完全退化;肠短,在胃后向前弯曲然后直达肛门。该发现结果已发表在国际鱼类学期刊《EnvironmentalBiology of Fishes 》2010年89卷1期。  记者 薛永璧(云南信息报)

12、图:罗布泊500头野骆驼亟待保护 珍贵堪比大熊猫

来源:《广州日报》2010年11月10日 文/ 何涛

http://env.people.com.cn/GB/13171672.html

野骆驼需要得到关注和保护。 袁国映 摄

  资源开发和探险热升温给罗布泊野生动物保护带来难题 专家称应加强保护力量 相关保护法规也应修改

  3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科学考察近日在罗布泊展开,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考察罗布泊极其珍贵的野骆驼。科考由新疆生态学会理事长、国际野骆驼保护基金会顾问袁国映研究员带着儿子袁磊一起进行,野骆驼的神秘面纱将被揭开。在考察间隙,这对父子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大自然充满着神奇,在人迹罕至的罗布泊生活着一群野生动物,其中最珍贵的当数野骆驼。

  野骆驼嗅觉十分灵敏,能闻到一公里外的水源,而且听到一点动静,就会迅速跑开,在野外能亲眼见到野骆驼的概率极低,但袁磊却与野骆驼有着多次不期而遇的经历。 袁磊是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1997年,他骑着家骆驼考察野骆驼,在阿尔金山北麓发现了37头野骆驼。2003年他又见到过50至60群野骆驼。

  野骆驼珍贵堪比大熊猫

  在袁磊的眼中,野骆驼极其珍贵,甚至超过了大熊猫,但人们对野骆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袁磊说,以前业内以为野骆驼与家骆驼是一个物种,但根据两者DNA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基因差异为1.9%。“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别只有1.6%,这说明在80万年前,已经是两种动物了。”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它是一个新物种。目前,国际上对野骆驼保护很重视,已将其提升为极度濒危物种。

  目前,全世界仅存有800~900头野骆驼,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和蒙古国。我国主要分布在罗布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以及与蒙古国交界地。

  2000年新疆罗布泊野骆驼保护区批准建立,2003年提升为国家级保护区。目前,整个保护区有7.8万平方公里,有500头左右野骆驼,为全国第三大保护区。

  除了野骆驼之外,保护区里还有其他一些野生动物,包括藏野驴、盘羊、鹅喉羚、狼、狐狸、雪豹。保护区的海拔最低处为700多米,最高有4000多米,其中,阿尔金山有很大的汇水盆地,所以具备野生动物生存的条件。

  袁磊说,保护野骆驼特别要保护好罗布泊里的咸水泉,这些微咸水是它们的饮用水。由于历史和其他原因,保护区里还有很多铁矿、煤矿。“这些矿会破坏咸水泉。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比较尖锐。”

  修建生态桥保护野骆驼

  2006年,哈罗公路通车之后,对于野骆驼带来的影响也是此次考察的项目之一。袁国映说,从目前研究来看,哈罗公路建成以后,野骆驼种群变化不大。

  目前,一条穿越保护区从哈密通往罗布泊腹地的哈罗铁路正在加紧修建当中。袁国映称,通往哈密的公路对于野骆驼就有分隔作用,但是铁路的分隔作用会更大了。兰新铁路修了之后,野骆驼没有再穿越铁路了。

  为了保护野骆驼,他们参加了修建哈罗铁路的环评工作,建议在哈罗铁路途中修建生态桥,桥的高度达到6米,长度达到60米,尽量减少对野骆驼的分隔作用。“现在铁路部门已经同意我们的意见,但到时野骆驼会不会穿越铁路,现在还很难说。但有一点,处于繁殖期的公性野骆驼胆量很大,可能会穿越铁路。”

【1】 【2】

13、摄影记者梁永光:亚洲人偏好野生动物令人震惊

来源:外滩画报 2010年11月10日

http://green.sina.com.cn/2010-11-10/144521448178.shtml

  “正在抽取胆汁的黑熊”的照片。从画面上看,这只黑熊四肢张开,腹部连接着一个注射器,黑黄色的胆汁正在被抽取出来。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群岛的兰都丛林里的“蟒蛇作坊”。2007年2月,美国摄影师梁永光进入这一作坊,拍下工人剥去蛇皮的场景。

  在雅加达的一个花鸟市场,梁永光亲眼看到一个宠物卖家给一只长尾猕猴“切牙”。那人人一手捏住长尾猕猴的头,固定住,另一手拿起老虎钳,迅速将它满嘴小如米粒的尖齿切掉。

  专访“2010年环境及野生动物摄影年赛”摄影记者组冠军梁永光

  文/周一妍 摄影/Mark Leong 图片提供/Veolia Environnement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2010

  美国摄影记者梁永光的老家是广东,在他记忆里,小时候去唐人街参加婚礼,一定要喝完鱼翅羹才算圆满。

  亚洲人对野生动物的“偏好”令梁永光感觉震撼。从2005年开始,历时4年,他跟拍亚洲野生动物贸易,其中6幅作品获得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年赛“摄影记者组”冠军。

  在采访中,梁永光告诉《外滩画报》,他的拍摄,“不是为展现残忍,而是展示亚洲人与动物相处日常状态。”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群岛的兰都,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附近,有一处常年散发臭味的简陋作坊。一推开门,十多条犹如成年男子大腿粗细的蟒蛇冲入眼帘,挤挤挨挨地用麻绳吊起。在它们下方,还摆放着一麻袋一麻袋新运送来的蟒蛇与蜥蜴。

  每条被吊起的蟒蛇都张开大嘴,却无力动弹。在它们被吊起之前,头部或脊椎骨的要害,已经被工人用棍子打断,全都断了气。工人将蟒蛇的嘴巴掰开, 往里面灌水,再用充气泵往蟒蛇肚子里充气。很快,蛇皮已惊人地膨胀起来,面积一下子伸展了好几倍。被灌完水和空气的蟒蛇,已经完全没有了蛇类动物应有的轻 盈灵动,它们大腹便便,更像是巨型海马。阳光照射进来,将黄底黑斑的网纹蛇皮照得华贵、鲜亮。

  此时,残忍的蟒蛇屠杀才刚刚开始。

  屠夫们用尖刀将蟒蛇开膛破肚,麻利地取出五脏六腑,接着双手往两边一剥,再上下一拉,一张完整蛇皮到手。

  只要是熟人介绍,当地人并不排斥陌生人来参观它们的蟒蛇屠场,相反,他们告诉梁永光,这只是他们日常的工作而已。

  在这个简陋作坊里诞生的一条条蟒蛇皮被中间商收购,被制作成名牌手袋、皮带以及靴子。此时的价格,已经翻了数十番。

  因为这些贸易的繁盛,近年来,野生蟒蛇数量越来越少,已经被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协定名单。但这些都没能阻止捕猎者继续在森林里设置陷阱,蟒蛇“作坊”继续剥取蛇皮。

  2007年2月,美国摄影师梁永光(Mark Leong)走进了这样一个蟒蛇屠场,拍下屠夫正一丝不苟“工作”的照片。而这张照片只是他“亚洲野生动物贸易”系列照片中的一小部分。2005年起,梁 永光历时4年,通过各类渠道和环保NGO的帮助,一共拍摄了包括中国桂林熊虎山庄、印度尼西亚鲨鱼工厂、屠蛇作坊、越南黑熊取胆基地等100余种野生动物 贸易照片。

  “在很多亚洲人的心中,‘它们只是动物而已’。这是目前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最大的困难。”11月3日,梁永光在北京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总结说。

  这些照片被刊登在今年1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10月25日,梁永光获选“2010年环境与野生动物摄影年赛”(Veolia Environnement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摄影记者组”冠军,得奖的照片共6张。该大奖由英国BBC《野生动物》杂志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自1964年创办以来,已成为世界 野生动物摄影领域的顶尖赛事。今年,该大奖首次设立“摄影记者组”项目奖。

  年赛评委罗莎曼德。吉德曼(Rosamund Kidman)评论道:“这是一组非常经典的报道作品。照片中展示着正在专心致志做生意的人,他们将动物当作产品,用来贸易,或者剥削。人类对于这些渺小生灵的无情,让人震撼。”

  美籍华裔眼中的“动物贸易”

  2005年,梁永光在接到美国《国家地理》有关“亚洲动物贸易链”的拍摄请求后,十分诧异。在此之前,他专注于拍摄记录中国社会生活的纪录片, 出版过英文摄影照片集China Obscura。唯一与“动物”有关的一次拍摄任务,是2004年《国家地理》邀请他拍摄了一些中国恐龙化石的片子。

  梁永光分析说,《国家地理》之所以选择他,可能与他特殊的生长背景有关。他是第五代美籍华裔,祖辈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迁居美国。梁永光在硅谷出生 长大,199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视觉艺术与摄影专业。1988年,梁永光第一次来中国旅游,从此开始以西方记者的视角,拍摄亚洲题材纪实作品。目前,梁永 光长期居住在中国,他的摄影作品经常出现在《时代》、《新闻周刊》和《纽约客》等国际主流媒体上。

  “无论怎么说,这个题材对我来说是崭新的,我很兴奋,同时也有些害怕。”梁永光说。在他之前,西方摄影师帕翠克。布朗就曾花费五年时间,拍摄亚 洲野生动物交易,从吃蛇胆喝蛇血的中国餐馆到柬埔寨的犀牛盗猎,他的照片多是黑白二色,大特写镜头里,受虐动物的神情让人动容。

  相比布朗,梁永光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他有着亚洲人的黄肤色。在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拍摄野生动物贸易照片时,他告诉别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 喜欢动物的中国游客。此外,梁永光本人也曾亲身经历亚洲人对野生动物的“偏好”。“我的老家来自广东。在我小时候,父母带我去旧金山唐人街参加婚礼,他们 逼我把鱼翅羹喝完,这样才圆满。”

  梁永光打算拍一系列反映“人与动物互动”关系的作品。他与许多大型国际NGO取得联系,包括野生动物保护学会(WCS)、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TRAFFIC)等。“我的作品,不是想展现残忍,而是展示亚洲人与动物相处时最日常的状态。”

  他说,对于大部分西方人来说,乌龟肉、鲨鱼鳍和象牙都是很陌生的东西,他们不相信这中间存在贸易;而大部分亚洲人却对这些习以为常。梁永光要捕捉的,就是这样的画面。

  有一次,行走在雅加达花鸟市场,他看见被装在竹管里的蟋蟀,以及从野外捕获来当宠物的斑点林鸮和花冠皱盔犀鸟。那家花鸟市场禁止游客拍照。梁永 光听当地警察说,前不久,卖家发现一个疑似记者的人,当场把他的相机摔个粉碎。在与卖家交流时,梁永光让自己尽量显得涉世未深,且好奇心十足。他对着一只 背上有褐色条纹、尾巴极端,如同“小熊猫”般可爱的小动物仔细端详,睁大眼睛问:“这个是猴子还是老鼠?”

  “是蜂猴。”卖家回答。

  “哇,蜂猴,酷!我能带一只回旧金山吗?或者,至少让我给它拍个照片,行吗?你们这里还有老虎幼仔吗?”

  一回生,二回熟。梁永光“无侵略性”的游客形象深入人心,逐渐赢得卖家信任。有一天,一位卖家主动找上他。

  “年轻人,想不想看我给猴子拔牙?”一个宠物猴卖家说。

  说完,那人一手捏住长尾猕猴的头,固定住,另一手拿起老虎钳,迅速将它满嘴小如米粒的尖齿切掉。长尾猕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红色名录》,但在雅加达的花鸟市场却作为一般的宠物,20美元一只,宠物卖家需切掉猕猴的尖牙,以免咬伤人。

  “拍摄这张照片时,我感觉自己的牙齿正被切掉,碾碎,满嘴血淋淋。”梁永光回忆说。

  动物之殇

  在亚洲人心中,动物器官有着神奇的功效。

  2008年底,梁永光在越南遇到一名54岁的越南富商。他在2007年8月被查处患有胃癌,经历手术后,他3/4的胃被切除。当时医生告诉他, 他的生命只有四个月时间。结果,富商马上开始全世界收集与动物器官有关的传统医药。在他床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大多跟动物有关。每天上午,他都 会吃蛾幼虫,晚上过水吞服犀牛角磨成的粉末。与此同时,他还服用鱼油、番木瓜、美国的多重维生素以及俄罗斯的一些药品。梁永光见到这名富商时,他已经在逐 渐康复中,并开始能恢复工作了。“我知道西药很有效,但我更相信传统药物。它们的确起作用了。”富商表示。

  在梁永光的作品中,主要有三条主线反映亚洲人对于传统药学的信仰:桂林熊虎山庄的虎骨酒,印度尼西亚蟒蛇屠场的蛇胆,以及越南黑熊地下作坊的熊胆。

  他最满意的一张照片,是一只正在抽取胆汁的黑熊。从画面上看,这只黑熊四肢张开,就像一张地毯一样躺在地板上,一切显得平静。它的腹部连接着一 个注射器,黑黄色的胆汁正在被抽取出来。目前,大约123个品种的中药需要用到熊胆。部分专家认为,某些领域熊胆至今没有合适替代品。

  “我感觉它躺着的样子,就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梁永光说。

  梁永光寻找了很多地方,最终在越南首都拍摄到黑熊取胆照片。

  此前,他的一个朋友曾在中国四川等地考察发现,在中国从事黑熊取胆的人警惕性高,从不轻易让陌生人进入。而他在查阅资料后发现,近几年,只有一些NGO组织拍到过少量黑熊取胆汁照片。

  梁永光打听到,在越南河内市郊,有一条叫作Phuc Tho的高速公路,那条公路附近,就有一家“黑熊取胆工厂”。

  为了能够清楚拍摄到黑熊取胆画面,梁永光向从业者坦白,他是一个记录者。

  一位越南地下工厂的老板对此并不介意,他说:“梁永光,你明天来吧,明天正好有个主顾,想要新鲜熊胆汁。”

  每当有主顾来,黑熊就要接受酷刑。它们被装进一个约两米宽高的大铁笼里,运进手术室。打完麻醉针后,用超声波找到胆囊,一根长约10厘米的金属 或橡胶质地导管穿过它们的腹壁,直插胆囊。被施打了麻醉药的黑熊,先是痛苦地呻吟,接着就会昏昏沉沉睡去,好像一名死去的英勇战士。

  有时候,麻药并没让黑熊完全失去知觉。梁永光拍摄到一只体格强壮的黑熊,它努力让自己的脑袋向上抬,企图看见腹部上的导管,以及伤口中汩汩流出“液体黄金”。它努力睁眼,里面闪烁着亮晶晶的东西。两名工作人员尽量让黑熊稳定下来,以免它发生撞击或发生自残行为。

  黑熊取胆每次大约20分钟,可以取出100cc至150cc的胆汁。在当地,每1cc熊胆,可以卖到2至4美元。

  在印度尼西亚的蟒蛇屠场,梁永光发现,华丽的蛇皮通过中间商,以十倍甚至100倍的高价买去欧洲,而蛇胆,则被收购去制作成蛇胆川贝液,治疗感冒后的咳嗽。

  在屠场的另一间房间,梁永光见到了一个印度尼西亚女孩,看上去20岁左右。在她面前,是一个环状铁丝柱。她把一只只黑灰色蛇胆,小心翼翼地挂在 铁丝上晾干。不一会儿,近百只蛇胆就把铁丝装点成一棵闪着怪异光芒的圣诞树。这些蛇胆价值不菲,每公斤可以卖200美元,卖家会挑选些死蛇胆,混入新鲜蛇 胆中,滥竽充数。

  在中国台湾,梁永光找到一批嗜蛇者。台北华西街,又名“蛇街”,每年的初秋(10月至来年2月)就是饕客们蠢蠢欲动的季节,据说,此时的蛇由于 要进入冬眠期,因此最为肥美。整条蛇街聚集着各式各样的蛇类,无毒的蟒蛇、有毒的眼镜蛇在师傅手中都成了一道道蛇羹或蛇酒之类的滋补强身圣品。

  梁永光在街上找到一个名叫“亚洲毒蛇研究所”的机构,名字很好听,进去一看,竟然是卖鸡尾酒的。里面的鸡尾酒分为三种颜色,红色的用蛇血勾兑 的,绿色的则是用蛇胆,而白色的竟然使用的是蛇体内的毒汁。销售者兴致勃勃向梁永光推销:“少量饮用,不但不伤身,还能增加男子气概。”

  希望的曙光

  在梁永光的作品中,不仅记录下亚洲人对待野生动物犯下的罪恶,同时也记录下一些保护画面。他说:“我们需要一些前瞻性的做法。”

  在他的一组镜头里,被营救出来的红猩猩幼仔在印尼一家生存园中学会自我生存。这些孤儿们的爸妈多数被油棕榈工厂的工人们射杀而死,它们则被卖去当宠物。

  然而,这些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野生动物贸易的发生。

  目前,野生动物贸易的兴盛,主要得益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条款的漏洞——人工圈养的动物可以被交易。许多动物制品走私者设立“繁殖中心”,并以此为掩护,偷猎珍稀动物。

  无人确切知道野生生物的贸易规模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利润异常丰厚。走私贩通过在合法货物中夹带非法野生生物、贿赂野生生物部门和海关官员的方式,躲避核查人员的检查。被捕人数寥寥无几,而且他们受到的惩罚通常不会比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严厉到哪里去。

  美国《国家地理》今年1月刊登报道,马来西亚野生动物走私大贩枭艾森。王从事的走私野生动物包括了苏门答腊和爪哇岛犀牛角,藏羚羊毛,长冠八哥 (据称野外总数不到150),斯皮克斯金刚鹦鹉(这个据称已经灭绝了,艾森最近还卖出了三只),此外,艾森声称还能卖熊猫皮和雪豹皮。2005年,他曾被 判入狱,不到4年就被放出后,更加猖獗地继续这一买卖。

梁永光也看到过希望曙光。2008年6月3日,印尼人Denti Halawa被捕,原因是他试图将两只老虎幼仔卖给一家动物救护机构的便衣。他被罚款1500万印尼盾(1635美元),五个月后,案子上了法庭,这是印 尼北苏门答腊第一次处理老虎交易案。十多家当地媒体争相报道。最终,当事人被判2年10个月有期徒刑,并罚款100万印尼盾。

14、天津乾坤钢铁污染七里海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来源:中国质量报2010年11月09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1-09/175521442228.shtml

  京津“肺部”的大烟囱:天津乾坤钢铁污染国家级保护区

  在天津宁河县造甲城镇开农家乐的老张最近很不开心,因为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别人的生意都特别好,但自己的开的垂钓园却很少有人光顾,这一切都缘于他的垂钓园紧挨着一家污染严重的钢厂。“这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啊,怎么会有污染这么严重的钢厂呢!”老张气愤地感慨。

  老张所反映的钢厂是天津市乾坤钢铁有限公司,位于津芦公路南线,紧挨着七里海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记者在驱车前往乾坤钢铁公司的途中,远隔几公里外就看到红褐色和黑色的粉尘漫天飞舞。记者向路人打听“乾坤钢铁”的具体位置时,所有人都是指着直上云霄的烟尘说“那个冒红烟的就是”。

  记者在乾坤钢铁公司门口看到,厂区内的几个大烟囱肆无忌惮地吞吐着红褐色和黑色的浓烟,显然没有安装任何除尘装置,四周散发着一股令人呼吸后感到胸闷的气味。该厂区北侧的一条灌溉渠里面流淌着黑色的液体,甚至渠岸也已被“印染”上了颜色。记者从“乾坤钢铁”的一个侧门看到,厂区内一派繁忙景象,有一座高炉耸立在厂区内,从高炉的容积上看应属淘汰之列。

  记者发现,这家企业在一望无尽的芦苇湿地附近显得极其突兀,因为周边有众多河蟹垂钓园,打着绿色无污染的招牌吸引了不少游人,但这家钢企的存在,似乎打破了一个完整的绿色产业链。某农家乐经理老张告诉记者,这家企业在通往七里海湿地的必经之路上,不少外地游客来了之后大失所望,说污染都这么严重了谁还敢吃这里的河蟹,还何谈野生和天然呢?更重要的是,七里海是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家企业建到这里真让人想不通。“都说湿地是地球的肺,这不是给肺部安了一个大烟囱吗?”

  苦恼的不仅仅是老张,记者发现该企业对面种植的棉花和玉米也明显受到了污染的影响,不少植被的树叶上洒满了红色的粉尘颗粒。看到记者正在拍照取证,附近一位村民放下棉花地里的农活,主动向记者诉说起来。据这位村民讲,乾坤钢铁公司的污染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白天他们的烟囱排污还是收敛的,到了晚上你再看看,跟原子弹似的。你再看这旁边的树,都跟‘生了锈’一样,都是他们厂子的粉尘。”这位村民说,他在旁边种的棉花逐年减产,“棉花絮都快成红色的了。我们村里反映的、上访的每年都有,但有什么用,人家是纳税大户,没人能管得住!”

  七里海的宣传资料中这样描述这个区域:“七里海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区域,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瑰宝,具有京津“绿色肺叶”之称。她以秀丽的周边环境、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为改善京津地区空气质量,调节区域小气候,默默地做着奉献。可以说,在京津等大城市附近,保留着七里海这一片绿洲,是极其难得的。”

既然“极其难得”,更需要大力保护,但“乾坤钢铁”这家钢企的出现打破了七里海原有的宁静,在“极其难得”的天然环境和高额利税面前如何正确抉择,值得人们深思。

15、专家:"海水入疆"不危害环境 每吨水可赚8

来源:大众网2010年11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180793.html

  大众网11月10日报道 一个“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的水引入北方,缓解北方用水问题。如今,又有人提出“海水西调”,要将渤海之水引入沙漠,化戈壁为良田。11月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的“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汇聚一堂,为推动这项工程出谋划策。但在许多人看来,把海水引入沙漠的想法荒诞不经。那么,“海水西调”到底是痴人说梦还是锦囊妙计?如此浩大的工程,究竟需要花多少成本?水源又为什么偏偏选择渤海?

  对此,本报记者连线为本次峰会做总结演讲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张宝印,他表示,“海水西调”绝不是无稽之谈。

  ■基本构想

  “海水西调”设想的基本走向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在新疆分为北、中、南三支,北支进入艾比湖,中支进入吐鲁番、哈密盆地,南支进入罗布泊盆地。

  “海水西调”可构成两个循环体系:一是区域经济循环——以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做能源建设大型火力发电厂;电厂的廉价电力用于“海水西调”;利用主机余热(廉价蒸汽)搞海水淡化,淡化水可电厂自用,其他工业用或民用;高度浓缩的海水,可就地建厂发展海洋化工,制盐,提钾,提溴,提碘等。这样的统筹设计,可使西调海水基本实现零排放。

  二是自然循环,即西调海水在沙漠地区形成“人造海”和大片湿地;靠自然蒸发,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增加当地的降雨量,减少蒸发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水的大循环。

  ■专家详解

  13年前就已挑中“渤海”

  对于“海水西调”选择渤海作为取水源,张宝印首先解释,“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渤海距浑善达克沙地只有400多公里,地理位置非常接近。”据悉,浑善达克沙地是对北京气候构成严重危害的最近沙漠之一。渤海湾有黄河、海河、滦河、辽河等大陆河流注入,含盐量相对较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渤海成为不二选择。

  众所周知,由于干旱缺水造成了西部地区沙漠化、沙尘暴和工农业生产困难的恶劣生态环境,严重危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缓解当地干旱问题迫在眉睫。

  张宝印说,“海水西调”最初是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发起,后来才联系到新疆,“这是解决西部地区常年干旱的最好的、也是惟一的解决方法。”

  据学者们研究,西北地区降雨量多寡取决于三个充要条件:一是西风带;二是高山冷凝系统;三是水气供应源。其中西风带和高山冷凝系统是具备的,惟独由于缺水干旱,水气供应源不具备。如果东调深入我国北方大陆500千米的渤海海水,做填充内蒙到新疆沙漠中封闭的构造盆地和一个个的大小盐水湖,形成人造海,压制沙漠,扩大湿地面积,通过海水的自然蒸发,提供西北地区的湿润气候条件,增加降雨量的水气供应源。这样,必将从根本上改变西北和华北地区干旱的恶劣生态环境,

  早在1997年,西安交通大学的霍有光教授就大胆提出“海水西调”的设想,霍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沙漠人造海在调节小气候方面将有增雨(湿)效应、湿地与水库效应、绿洲效应三个作用。与南水北调某些旨在翻越中秦岭的方案相比,渤海之水西调工程量相对较小,施工相对较容易,经济效益大。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想法纯属国内首创,国外也并无先例。

  每吨水可以净赚8

  在“海水西调”的设想中,被外界质疑最多的,不是海水如何被利用,而是引入海水,是否会影响内陆土壤结构,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影响。张宝印表示,这绝不会造成任何后果。他说,渤海湾的海水与太平洋相连,一般自净周期为5年,而引入渤海湾海水,能够将净化周期人为缩短,促进渤海湾地区环境变化,甚至促进养殖业发展。

  目前,专家已初步确定运输材料选用玻璃钢管,不易被海水腐蚀,稳定性强,一般可使用20年—30年。“初步计划钢管直径为8米,基本能满足需求。进入内陆的海水,第一步就要通过半透膜过滤法,达到淡水与盐分离的目的,从而保证后期进入内陆的水源变为淡水,避免海水流经内陆带来土地盐碱化等危害。”

  不过,要将海水经过400多公里传送到内陆,这其中将要花费大量资金。

  当记者发出“这是不是一笔亏本的买卖”的疑问时,张宝印却不以为然。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平均每吨水的成本费是4元,现在,当地煤化工生产煤气购入用水的价格是每吨12元,这当中还赚了8元钱差价。“工业用不了的水可以搞农业,如养殖鱼类、开办牧场,这样当地的工农业都能发展。”

  期待再现“楼兰盛景”

  “海水西调”工程包括内蒙古、新疆和甘肃三省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做好启动“引渤济锡”示范工程的全部准备工作。这使得专家们对“海水西调”在新疆的推进充满信心。

  霍有光曾表示,与南水北调方案相比,渤海之水西调工程量相对较小,施工相对较容易,经济效益大。张宝印也持相同意见:“这项工程实施难度不大,效率又高,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

  转眼间,“海水西调”已经提出13年,期间,有关专家曾多次举办研讨会,但由于国家尚未对该工程进行审批,所以这次峰会也只是基层呼吁,为“海水西调”做推进、宣传工作。张宝印分析,一旦“海水西调”落成实施,不仅是在新疆,沿途的各个省市也都能互惠互利。有了充足的水源,规划河道沿途经过的省、市、自治区,就可以开采丰富的煤炭等自然资源,满足工业用水的需求。缺少生活用水的城市,也不必再为喝水而烦恼。“农业、工业繁荣了,第三产业也能得到发展。从长远来看,这个项目不仅能够回收成本,还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他表示,如果这个项目能够被政府采纳,“海水西调”最快6年之内就能完工。

  采访最后,张宝印打了个比方,“‘海水西调’路线好比一条卧在我国北部的一条巨龙,环渤海地区是头,‘海水西调’沿线地区是身,新疆就是尾。一旦,海水西调、陆海统筹战略实施,这条巨龙就活了,必将使新疆等西北地区发生根本变化,由此带动经济腾飞。”

  据悉,已有与会专家倡议“海水西调”能被列入“十二五”规划,以早日重现千年楼兰的盛景。

  ■权威预测

  西北旱区本世纪中叶将缺水220亿立方

  中科院院士、著名冻土和生态经济学家程国栋,今年在谈到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及对策时指出:西北地区是支撑我国21世纪实现崛起和复兴战略的重要基地,应以足够的社会适应性能力架设科学与决策之间的桥梁。面对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制定适应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安全新战略极为迫切。

  程国栋认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战略中,如果水资源问题解决不好,极可能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影响西北内陆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国家目标的实现速度。他说,“西北地区特殊的山—盆结构,决定水循环主要来自于山区的独特规律,其偏离了正常的环流规律,形成西北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程国栋说,由人为因素导致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主要问题,一是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高耗水、低产出现象非常明显;二是过量无节制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引发西北内陆河流域下游生态的持续恶化。程国栋痛惜地称其为“不同的流域产生着相同的故事”。

  据有关数据显示,本世纪初全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供水量与水资源总量的比值)为20%,但石洋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54%、黑河流域达112%、河西走廊达92%……就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平均值也已达到52.5%,超出国际标准12.5个百分点。

  ■工程解析

  五大问题一一都有对策

  据悉,“海水西调”项目将分为四块工程,不可分割:

  一、围垦渤海工程,分为拦海大坝、渤海铁路、渤海高速公路等二级工程,主体工程计划8年;

  二、海水西调工程,分为两期,一期工程包括海水淡化、京津调水、晋冀补水、内蒙古调水造湖工程,二期工程包括陕甘宁补水、居延海—弱水补水工程,工程计划10年;

  三、黄河改道工程,分为上游洮河—渭河改道工程、下游“悬河”改道工程,工程计划5年;

  四、绿染塞北工程,工程计划30年。

  专家已总结出“海水西调”的五大问题,并提出对策:

  1、盐碱化问题,引水渠沿内蒙边境盐碱干涸洼地,故盐碱化影响甚微;

  2、能源问题,中国目前电能已供大于求;

  3、资金,工程提水站一次性投资不大,要在30年—50年以后实施,届时中国经济发达,是西北战略性基础工程。海水西调工程运行投资巨大,但产出更大。如年增降水1000亿立方米的海水淡化水,按国际价格计算为1000亿美元,为我国2000年GDP的1/10;

  4、水汽损失估价。据估计调水蒸发水汽大部分降落在包头—兰州一线300mm降水线以西,即使东面可以兼顾陕、甘、宁和河北、山西地区,理论分析表明海水西调水汽损失率大体与西北湿地自然退缩率相当;

  5、冬季运行。海水西调经北纬42°线,冬季冰下照常流水,可以取冰制淡水,仅内蒙东西长3000km可供水植树种草,形成50—60km宽、3000km长的中国第一防风沙林带。

  “海水西调”可产生十大效益

  1、改变西北气候缓解干旱化进程;

  2、增加降水量,实质上是太阳能海水淡化巨型工厂;

  3、治理沙漠和沙尘暴;

  4、绿化西北100万km2的沙漠地区;

  5、沿河湖系统冬季取冰制淡水;

  6、沿河湖建立若干海水养殖场;

  7、渤海海水大循环,从根本上治理渤海污染;

  8、建立辽西提水站150km地段工业走廊;

  9、绿化100万km2,吸收大量CO2温室气体;

  10、扩大西北绿化地区节水型特殊种植业,实施生态移民。

16、垃圾年增长超10% 三分之二城市"垃圾围城"(图)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2010年11月10日

http://green.sohu.com/20101110/n277508747.shtml

生活垃圾日益“蚕食”城市周边土地,使许多城市面临垃圾无地可埋困境。 CFP资料图片

  “垃圾危机”在向全世界蔓延。正当愈演愈烈的“垃圾冲突”再次让意大利蒙羞时,法国也因为罢工出现了“垃圾围城”的尴尬。在我国,问题同样严峻。根据相关统计,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城市正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对此,专家指出,我国目前的情况,首先要做的是减少厨余垃圾含水量。而在处置垃圾的方法上,有关专家认为,焚烧反而比填埋更环保。

  “垃圾围城”成全球难题

  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近郊近来垃圾纷争不断。为反对意大利政府在这里修建一个大型垃圾填埋场,当地居民像晾晒衣服一般,把用塑料袋兜起的垃圾“晒”在自家门前的栅栏上。走进小镇,迎面而来的是成袋成袋的垃圾,沿街两旁也难有干净的立脚之处。

  与此同时,法国也因为罢工出现“垃圾围城”的尴尬。当马赛的清洁工半个月前开始罢工后,这个法国第一大港口城市的垃圾就以几何速度堆积。据《费加罗报》报道,腐烂垃圾散发的臭味侵蚀着居民的生活,引发了十几起火灾,并败坏了法国的国家形象。

  相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垃圾“产出”相对较少,但情况也并不乐观。菲律宾环境管理局的一项最新调查研究显示,首都马尼拉地区平均每人每天制造生活垃圾0.5公斤。但多达1200万的人口以及台风作怪,使其“垃圾围城”的压力十分巨大。去年9月,超级台风“凯萨娜”袭击马尼拉,致使当地垃圾量一下增加了十多倍,环卫工人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彻底将台风遗留下来的垃圾清走。

  在中国,问题同样严峻。根据相关统计,中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城市正深陷“垃圾围城”的困局。

  中国垃圾年均增长超10%

  “三分之二的中国城市面临"垃圾围城",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反映了事实情况。”清华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聂永丰坦言。

  他告诉记者,根据相关统计,2009年我国660个设区城市的垃圾清运量为1.57亿吨。“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2000多个县城没有包括其中。如果把县城的垃圾算进来,大概要增加0.5亿吨,总量达到2.1亿-2.2亿吨。”他说,“即使这样算,还有两三万个乡镇没有包括进来。”“随着城市人口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垃圾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大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寿命普遍缩短。”聂永丰说:“与此同时,城市周围的小县城、乡镇存在垃圾乱堆放的现象,连起码的收集设施都没有。这些都造成了城市被垃圾所包围的状况。”

  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我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后者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围城市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厨余垃圾水分高急需解决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昨天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每天的生活垃圾清运量超过2万吨,北京也接近这个数字。但他同时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垃圾产生量并不是最高的。“如果把废品算在内,我国每人每天的垃圾产生量为1-1.2公斤,比日本的1-1.1公斤略高。但美国每天人均垃圾产生量为2公斤,德国为1.5公斤,都比我们要高。”他说:“可以说,垃圾处理做得好坏,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我们目前的问题在于一些简单、基础的工作都还没做好。”

  徐海云举例说,厨余垃圾含水分过高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许多家庭吃完饭后习惯将剩下的汤水直接倒进垃圾桶。“要知道,一吨水进入垃圾处理系统处理需要花费两三百元,如果进入下水道只要两三元钱。”他说,“实行单独回收厨余垃圾现在可能还比较难,但倒垃圾前把水分滤掉只是举手之劳。”

  聂永丰也认为,这是我国目前生活垃圾方面最大的问题。“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生活垃圾含水量为30%-40%。我国则高达50%-60%,其原因就是我国生活垃圾中的厨余含水量太高。由于厨余垃圾含水率高和富含易生物降解有机物,容易发臭和产生大量渗滤液,给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以及机械分选、填埋和焚烧等处理造成很大的困难。

  在这方面,日本、韩国的一些做法可以参考。比如,在日本,对垃圾中的水分含量有严格的规定,如果超标就必须缴纳罚款。而一个小漏斗就解决了日本家庭的烦恼。他们在厨房的水槽边上安装一个小漏斗,倒垃圾时,先把厨余垃圾倒进小漏斗里沥干水分,然后再把漏斗里的垃圾倒进垃圾桶,这样垃圾中的水分就剩不多了。

  台北的做法更是令聂永丰印象深刻。“由于厨余垃圾是定期回收的,一些家庭怕时间长了发臭,甚至把它挤干了放在冰箱里保存。”他说。

  专家:垃圾焚烧并非不可取

  “垃圾减量、回收再利用的工作一定要做,但要完全不产生垃圾显然是不现实的。”徐海云说。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垃圾如何处置也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过去两年,我国有30多个城市发生居民反对修建垃圾焚烧厂的事件。但记者采访的两位专家均认为,相比于垃圾填埋,焚烧反而是环保的处理方法。

  有数据显示,北京的垃圾约90%进了填埋场,一年下来便需要500亩土地。照这样发展,4年以后北京的垃圾填埋场便填满了。不仅是北京,其他许多城市也都面临着垃圾无地可埋的问题。

  相比之下,在美、日、德等国,焚烧在垃圾处理中所占的比例一直有增无减。“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可以回收再利用,也不用像填埋那样把垃圾运到很远的地方,增加运输产生的碳排放。因此,垃圾焚烧在国外被看作是环保行为。”徐海云说。

聂永丰表示,垃圾焚烧不是垃圾处理对策中唯一的选择,也不是最优选择。但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大城市,焚烧可以节约90%的土地,对大气的污染也远低于填埋处理。

17、“污染源”未批先建 “被污染”企业反濒临倒闭

来源: 中国环境网2010-11-09

http://news.dayoo.com/finance/201011/09/54401_103844624.htm

  “药监局说我们企业的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受到了隔壁企业的粉尘污染,现在禁止我们的产品出口,并且要求停业整改,但我们的所有手续都合格啊。”看着堆放在仓库中的原料,河南省永顺行贸易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有些无奈。

  位于河南省武陟县的河南省永顺行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怀药”饮片及食用品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医药企业,年产中药饮片1.2万吨。2009年3月,经河南省焦作市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后,这家公司首次将价值8.8万美元的中药材出口到印尼,这也是将河南省四大“怀药”出口到印尼的第一家企业。

  成功将“怀药”打入东南亚市场,然而却因为毗邻企业——河南力成肥业有限公司的非法生产而导致价值120万元的产品被禁止出口。弘扬中华传统医药行业的企业被勒令停产,未批先建的非法企业却即将变身为合法企业,这一反差令人深思。

  创汇企业“被污染”濒临倒闭

  作为一家环保手续齐全且合法经营的企业,并且1年多来已经出口创汇400万元,河南省永顺行贸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企业会因为环境污染而面临着停产整顿濒临倒闭的局面。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药监局说位于隔壁的河南力成肥业有限公司对自己企业的产品造成了污染,应该找环保部门反映问题,可是环保部门说这家企业也通过了环评。

  记者在调查中获悉,今年3月,力成肥业有限公司投入生产,产生的烟尘对永顺行贸易有限公司的药品产生影响,永顺行贸易有限公司4月报检出口的怀牛膝、怀山药片等药品被焦作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监测发现有煤尘污染而被禁止出口。非但如此,由于生产条件不符合相关卫生要求,永顺行贸易有限公司还被当地药监局下达了停产整顿通告。

  在永顺行贸易有限公司的院内,记者看到少许半成品的中药材正露天晾晒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清洗和晾晒中药材是药品加工的第一道程序,“我们的产品就是在这个程序上遭到了污染,现在产品都被退了回来,没有办法大规模生产,只能趁着隔壁企业‘休息’的时候,把这些尾货处理掉。”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他们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过情况,当地环保部门也检查过,但河南力成肥业有限公司却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生产,而且多是晚上,“在三四天前他们还在生产,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几天生产突然停止了。”

  隔墙相望,记者看到一根高达百米的烟囱耸立在河南力成肥业有限公司的厂区内,烟囱与永顺行贸易有限公司的露天晾晒场之间的距离不足50米。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家企业生产时产生的烟尘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

  未批先建企业难脱污染嫌疑

  在武陟县环保局,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了相关材料。根据今年8月5日发布的〔焦环保(2010)155号〕文件,记者了解到,河南力成肥业有限公司紧邻河南省永顺行贸易有限公司。2009年,河南力成肥业有限公司在未经环保审批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并投入生产。针对这家公司的环境违法行为,武陟县环保局依法进行了查处,下达了《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其停产补办环评手续。目前这家公司的环评手续已经审批合格,焦作市环保局责令其在取得试生产批复前不得恢复生产。

  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记者决定进入河南力成肥业有限公司进一步了解情况,然而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在当地环保部门执法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两次试图采访力成肥业的负责人,均被厂方以各种理由拒之门外。最后,在武陟县环保局一位石姓主任的带领下,记者终于进入了力成肥业有限公司的厂区。

  在厂区内记者看到,力成肥业的仓库内堆放着很多白色编织袋,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是用来加工的原料,但是现在并没有生产。在问及前几天企业是否进行生产时,工作人员一致矢口否认,解释说隔壁看到烟囱冒烟,是企业为员工洗澡烧水所生产的。这种说法不免让人怀疑:用一个年产值10万吨复合肥的工业锅炉为几个看门工人烧洗澡水,是不是太浪费呢?

  在办公室,力成肥业的丁经理为记者出示了这家企业的相关手续,当记者要求查看企业的试生产许可证时,丁经理派人多次查找仍不能出示,但却一直坚称企业已经办理了试生产许可证。由于行程安排,记者没有继续等待,企业负责人表示会把相关材料传真给记者查验。但截至发稿时,厂方还没有提供进行试生产的任何合法手续。

  环评管理不到位留下隐患

  据河南永顺行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在武陟县环保局对河南力成肥业有限公司下达停产通知书以后,公司还曾多次向武陟县环保局和当地政府反映力成肥业有限公司非法生产的情况,虽然当地政府多次对双方进行调解,但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当地环保部门已经认定力成肥业是违法生产,但力成肥业在停产通知下达后这么长的时间内却一直偷偷生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当地的环境执法力度不够,还是有其它不为人知的因素呢?为了了解原因,记者几次跟随武陟县环保局执法人员试图进入力成肥业厂区进行采访时,力成肥业的工作人员就表示:“我们没有生产,也没有违法,就算公安局的来了我们不同意进,(你们)也不能进去。”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力成肥业用这样的态度来面对环境执法人员呢?

  按照《钙镁磷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1664-89》中的要求,化肥厂生产有害因素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应该是600米。虽然在标准中没有提及对其它工业厂区的影响以及防护距离,但是永顺行贸易有限公司建厂在先,力成肥业有限公司建厂在后,在补办环评的过程中,有关专家和部门难道没有考虑过化肥厂对只有一墙之隔的制药行业的影响吗?这究竟是行业标准有待完善,还是环评报告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审核?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武陟县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武陟县环保局没有环评审批资质,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们也不知道,很多工作是上级环保部门直接做的。”

  据了解,永顺行贸易有限公司和力成肥业有限公司都是当地政府从外地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记者希望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能尽快解决污染问题,让两家企业都能够合法、正常生产,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唐宝贤童克难 )

18、研究表明罗布泊5350平方公里湖面干枯仅耗时3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2010年11月10日 文/何涛 图/ 陈安

http://news.sina.com.cn/c/2010-11-10/041321444268.shtml

资料图:罗布泊

重走彭加木探险路的队员到达库木库都克。

  30年来最大规模科学考察展开 最新研究发现罗布泊湖1962年干枯 时间提早10

  罗布泊的新传奇

  人迹罕至的罗布泊充满了神秘色彩,这里被称为生命的禁区,发生在这里的传奇故事常常伴随着失踪和死亡,但罗布泊有着诱人的另一面,它是世界地质演变的活化石和气候变化的记录仪,是探险者和科学者的乐园。近日,3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科学考察在罗布泊展开,罗布泊的神秘面纱有望揭开。

  本报记者随科学家深入到罗布泊腹地,终于有机会一睹罗布泊的新传奇。

  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若羌县境内,历史上曾是一个烟波浩渺的湖泊,湖面超过1万平方公里。这里曾是一个物产丰富、景色秀美之地,历史上,罗布泊的湖水养育了楼兰古城的居民。西汉时人们称罗布泊为“盐泽”,东汉班固撰修的《汉书》中,则将罗布泊称之为“蒲昌海”。元代称之为“罗布淖尔”,这个称谓一直延续到近代。 最新研究表明,上世纪初,罗布泊湖里还生长着数十斤重的大鱼。但如今,这一切已变得面目全非。

  10月28日,本报记者随着白云区委、区政府、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联合主办的“彭加木罗布泊塑像奠基暨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路誓师仪式”团队前往罗布泊,一路上经过了戈壁滩、沙漠和雅丹地貌。从哈密市进入到若羌县内不久,公路的两侧就会见到大片的盐壳地。这是一种极不寻常的地貌,一块块的泥土从地里翻起,凸凹不平,就像池塘干枯后呈现的景象。

  沿途无一根草木一只飞鸟

  随行的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夏训诚说,这就是干枯后罗布泊湖的湖底,这种地貌说明罗布泊湖干枯的时间并不长。

  罗布泊被称为生命的禁区,我们沿着穿越湖底的公路一直行进了200公里,仍未能走出湖底,沿途见不到一根草木、一个人影,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当地土壤里极高的含盐量让这里寸草不生。

  偌大的罗布泊湖为何会离奇消失,外界一直众说纷纭。直到最近的一次科学考察才将谜底揭开。夏训诚说,根据他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1959年时,罗布泊湖依然庞大无比,湖面达5350平方公里,这源于1959年新疆发生的一次大洪水。但仅仅过了3年,到了1962年,整个罗布泊湖就完全干枯了。

  为何短短3年一个庞大的湖会突然消失呢?夏训诚解释说,1959年后,国家大跃进,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上游大面积开垦,此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就没有水再流入罗布泊湖。“罗布泊湖是浅盆湖,湖水最深处为3.07米。这里极其干旱,一年就能蒸发一米的湖水,三年就全部蒸发干了。”

  这次新的研究成果将罗布泊湖干枯的时间提前了整整10年,以前流行的说法是,罗布泊湖于1970年以后才干枯。

  罗布泊变身钾盐基地

  穿越罗布泊的公路名为哈罗公路,起点为哈密市,终点为罗布泊镇。哈罗公路全长390公里,于2006年建成通车。在不毛之地上修建公路源于罗布泊里诞生了一间大型的钾盐矿企业。

  罗布泊钾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发现塔里木河里有钾盐,后来他进行取样分析,得出结论:上游有钾盐,河的下游会形成沉积,应该就在罗布泊地区。 

  此后,又有地质专家对于罗布泊的钾盐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探明储量达1.74亿吨。据测算,罗布泊钾盐的潜在价值超过5000亿元。几年前,国投罗钾公司在当地成立,目前已形成每年120万吨的生产规模,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

  小镇的生活是与水的战斗

  在车行了6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罗布泊镇。罗布泊镇位于若羌县东北部,处于罗布泊中心区域,西北与新疆尉犁县为邻,北与哈密市、鄯善县接壤。这里是中国最年轻的一个镇,2002年4月4日,罗布泊镇才挂牌成立。罗布泊镇也是全国最大的一个镇,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但这里也是全国镇中心面积最小的一个镇,全镇只有散落在马路边的数十间房子。镇政府也位于马路边,是一栋二层的简易板房,镇上没有学校、没有医院,就连一盏红绿灯也没有。

  罗布泊镇所在的地方原本是一片无人区,小镇是随着钾盐矿企业的出现而诞生。

  早上8点,天刚刚亮,太阳还没有升起,40岁的颉凤英早早起床。她经营着一间看似普通的小超市。这间超市的外墙由砖块搭建而成,没有粉刷,房间里没有天花板,房顶覆盖着一层塑料。这间小超市虽然简陋,但绝对不同寻常。超市这一现代文明的产物,进入到了罗布泊,无疑具有象征意义。

  颉凤英每天的生活,都是在与水战斗,她会用最少的水洗脸、刷牙,洗澡在这里绝对是奢侈的事情。在镇上,她一般不洗澡,一直等回到哈密时再进澡堂。 水在当地是最奢侈的物品之一,镇上所有的水都要从附近的钾矿公司购买,一吨水50元,另外还要加每吨20元的运费。

  小镇上有一家四海旅社,有四五间房,这里曾是矿业公司初创阶段员工工作和休息的地方,如今成为了镇上规模最大的旅社。与众不同的是,这家旅社完全修建在地下,用作卧室的房间没有窗户,只有门与外界连通,这种深入地下的房间当地人称之为“地窝子”,是罗布泊镇的居民的普遍的居住方式。

  死亡传奇仍在上演

  小镇虽然在地理上与世隔绝,但并不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小镇上甚至还有一间网吧。 小镇上还没有发电厂,所以每家每户都买了发电机,靠自己发电自用。

  但有人居住的小镇,并不能改变罗布泊生命禁区的称号,在这里超过99%的地方依然是无人区,离奇的死亡故事一直在这里上演。

  1949年,一架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飞机在鄯善县上空突然失踪。直到1958年,才在罗布泊东部被发现,机上人员全部死亡。1990年,哈密有7人乘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时失踪。

  1995年夏,3名农场职工乘一辆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失踪,后来人们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汽车完好,车上还有水、汽油。

  所有的故事当中,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的离奇失踪显得最为传奇。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带队在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时,在库木库都克失踪,此后国家出动大批人员进行多次拉网式搜寻,但不见任何踪影,直到现在仍未找到他的遗体。

  全国最干旱的地方

  罗布泊流传的死亡的故事与当地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首先是夏日的奇热。

  在夏季,罗布泊的地表温度高达70~80℃。下午三四点时,帐篷里温度很高,蜡烛会自动弯下,巧克力糖融化成水。下午考察队员也不呆在帐篷里,都躲避在车底下避暑。

  还有一个警犬三条腿走路的故事让夏训诚记忆犹新。1980年6月,为了找失踪的彭加木,搜救队请求派出几条警犬支援。后来,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滚烫的地面上,警犬竟然用三条脚走路,剩下一条脚轮换着休息。

  罗布泊被称为生命禁区,还源于当地的极度干旱。夏训诚说,罗布泊几乎终年不降水,一年降水量仅为10毫米,但一年的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到4000毫米。空气相比湿度为零,这个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极其干燥,晚上把皮鞋脱下来,皮鞋会变形。

  目前,科考队正在收集罗布泊气象资料。“看这里能不能定义为全国最干旱的地方。”

  罗布泊的旅游正在起步

  除了探险家和科学家之外,很少有游客来到这里。据初步的统计,一年进入罗布泊的游客不超过200人。游客稀少,一方面是因为当地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一年当中只有5月和11月,适合进入罗布泊。

  另一方面,当地旅游条件谈不上完善,甚至可以说是恶劣,普通游客只能住进镇上的“地窝子”。

  但罗布泊对于探险者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楼兰古城,甚至是人们寻找精神力量的圣地。第一次带队来到罗布泊给彭加木烈士塑像奠基的白云区政协主席庞文洪称,彭加木烈士那种奉献科学、奉献边疆的“铺路石子”精神影响着家乡人民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当今时代下,纪念彭加木烈士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楼兰计划已报国务院

  安静的罗布泊会逐渐变得热闹起来,这种趋势已无法逆转。目前随着钾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一条从哈密到罗布泊镇的哈罗铁路正在加紧修建之中,以后前往罗布泊将变得容易起来。这对罗布泊来说命运未卜。   

  探险者越来越多,让当地保护野骆驼的工作受到威胁。大量的地下水被抽到地面来晒盐,也改变着罗布泊湖心地带的局部气候,尽管这种变化现在并不明显。

对于罗布泊的未来,夏训诚说,“我们在一个思考问题,以楼兰古城和钾盐为切入点,来发展整个罗布泊地区。 这个计划已经以中科院的名义报国务院,国家现正在考察新楼兰计划。”

19、城市化要以水为据量水而行

张影轩  王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以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发为契机,中国步入快速城市化轨道,每年基本以增加1%的城市化率的速度前行,而且这种情况还要持续下去,因为推进城市化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发展战略,与各级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目标相契合,被赋予在发展中求生存、在发展中化解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社会贫富分化等矛盾的历史使命。然而,不断加剧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迫使我们不能不反思和追问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合理性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0年的46.6%,用30年的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150年的演变历程。虽然城市化率还不到50%,但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即便是以比较真实的35%的城市化率计算,城市人口也达到了4.5亿人,相当于四个日本、一个半美国。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学的消费水平远远大于农民,生活排污远远大于农民,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所消耗的自然资源、能源远远大于农村,这就意味着城镇数量的快速增长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为这些城市的正常运转不断开发能源和寻找水源的过程,无异于一场巨大的环境破坏活动。实际上,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城市化在全国范围内已经造成了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尖锐矛盾。

以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都至关重要的水资源为例,根据2004年的数据,在全国660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其中比较严重的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60亿立方米,全国每年因缺水造成城市工业产值损失在1200亿元以上,且呈不断增长趋势。

就以首都北京来说,建国后已经经历了四次严重的水危机,目前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0立方米,是中国年人均水资源量的1/10,是世界年人均水资源量的1/40,是世界上最缺水的特大城市。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从1984年的366平方公里增加到2005年的1182 平方公里,按照规划2020年将扩大到1650平方公里。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尖锐矛盾迫使北京从2003年开始多次从上游河北、山西等省份紧急调水,由于整个华北地区都严重缺水,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南水北调上,而远程跨流域调水的社会经济成本高昂,蕴藏的生态风险也很大,如果当初依据北京所处区域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来确定城市的最大规模就可以有效避免被动局面的生成。

仅从水资源这项指标来看,就不难发现中国的资源环境条件绝不可能支撑75%的高城市化率和11亿的城市人口。更何况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优质农田的保护意味着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而近年大规模的城市扩张侵吞的大多是城市周边的肥沃农地,而且制造了大量的失地农民,而经济不可能永远增长,也就是说就业机会不可能永远增加,在现代技术排斥劳动力的情形下,城市能够吸纳的农村劳动力极其有限,那么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计就会是一大社会问题。此外,农业生产具有半自然半人工化的特点,中国历史遗留下来的小规模多样化的农地经营模式对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有很大助益,而美国玉米带那样的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往往导致土壤劣化,所以目前一种变相的城市化,即通过村镇合并和改造置换出大面积农地进行规模化经营的做法,从生态规律的角度看是值得商榷的。

城市化是需要自然资源环境的支撑的,是要造成巨大的生态环境退化后果的,它是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社会贫富分化的原因而非治疗这些疾病的灵丹妙药。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无一不说明了这一点,不仅造成本国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而且是在通过殖民地掠夺转嫁城市化成本的基础上完成的,而中国城市化的高昂成本只能在本土消化,大部分转嫁给农民。如果我们一方面延续不合理的城市化进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加大工程技术投资去远程调水、疯狂开发能源、进行污染的末端治理,只会事倍功半,舍本逐末,形成恶性循环。

产业革命之后迅速壮大的城市文明以其强势主导着中国的政策制定和社会走向,使我们越来越背离田园而走向技术崇拜。我们在享受城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正在颠覆着城市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势,重新审视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合理性,实现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已经是当务之急。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