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六月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06-13

六月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在墨西哥感受江河连续报道之七:

1、在墨西哥感受江河之七――墨西哥湾经受石油的洗礼

 

环境资讯:

2、中国青年报:    环境"考卷"改变干部升迁路径 各地加强问责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006/13/t20100613_21512866.shtml

 

地方信息:

3、重庆晨网:     重庆196个市政排污口年内有望不再直排两江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6/671276390136_1.shtml

4、安徽日报:     安徽发布5月份水质月报 巢湖西半湖重污染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6/671276393151_1.shtml

 

污染信息:

5、中青在线:     陕西丹凤尾矿库泄漏污染河水 环保部门调查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0-06/13/content_3278826.htm

 

低碳减排小妙招:

6、低碳减排小妙招之居家篇――如何巧用电视机

 

环保小常识:

7、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气候变化:

8、光明日报:     专家:全球变暖是客观事实,但升温机制有争议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6/11/c_13344430.htm

 

环保人物:

9、南方人物周刊:   “绿巨人”们的愤怒、谦卑与单纯

http://env.people.com.cn/GB/11878106.html

 

环保科技:

10、中国网:      “谁”将成为低碳城市新“引擎”?

http://env.people.com.cn/GB/11874314.html

 

环境时评:

11、北京青年报:     百年工业城市如何解决污染问题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6426017

12、中国工商时报:    工业节能减排应实行更高标准

http://views.ce.cn/view/economy/201006/13/t20100613_21513665.shtml

13、中国网:       猎杀野生动物赚美元令人无语

http://star.news.sohu.com/20100613/n272770058.shtml

14、中国周刊: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http://www.chinaweekly.cn/bencandy.php?fid=47&id=4898

 

绿色活动通告:

15、搜狐绿色:      “2010中国绿色企业体验之旅”正式启动

http://green.sohu.com/20100613/n272776125.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1、在墨西哥感受江河之七――墨西哥湾经受石油的洗礼

文图 汪永晨

 

墨西哥海湾的灾难是美国最大的灾难。本来应是可料想到的,但我们不能禁止使用石油。这是美国护河者马克在护河者国际论坛的感慨。

( 网上下载)

这次护河者国际论坛正值美国经受如此灾难的时刻。所以,当五位墨西哥湾河流保护组织的领导在坐在大会主席台上准备发言的时候,17个参与国,195个河流保护组织,259个护河者站起来为他们鼓掌,给他们打气。

2010年4月21日,墨西哥湾,爆炸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燃烧。

油井爆炸火光冲天,但是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一开始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直至4月28日,新的漏油点被发现,油井日漏油量从先前估计的1000桶上升到5000桶,人们才意识到——灾难来了。

台上坐着的是来自墨西哥湾的护河者

向大家介绍墨西哥湾的最新消息

5月6日,路易斯安那州一片平坦的海滩上,大学生杰弗雷•沃伦向天空放飞了一个古怪的气球。它实际上是一个硕大的垃圾袋,里面充满氦气,能轻易飘到305米的空中。气球下面系着一台数码相机,每5到10秒就自动拍摄海面情况,整个装置用结实的风筝线和地面相连。

尽管从卫星云图上能清楚看到漂浮在海面的巨大油膜,但沃伦认为人造卫星太高,他的气球观测器则能拍到比其分辨率高上千倍的图片。

人民网4月29日电:目前,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事故所造成的原油泄漏已经形成了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污染带。美国海岸警卫队28日透露,他们已开始用“文火”点燃泄漏到水面浮油,以减少本次事故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据悉,现在仍有11名工人因本次严重事故下落不明。由于漏油点位于深达1600米的海底,“堵漏”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美国海岸警卫队将海面的油污用特制快艇“驱赶”到一处僻静之处予以点燃。在整个过程中,大块油污将被分成若干小块分别予以点燃。本次点火行动处于“小规模”和“可控”状态。每次点火燃烧行动将持续一个小时左右,而且期间不会让岸上的居民发现烟火。该油井的东家、英国BP公司称,为控制本次数十年来罕见的泄露事故,该公司每天都要花费数百万美元。

生物链面临崩溃,濒危物种或遭灭顶之灾。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安德鲁斯湾州立公园办公室的首席生物学家约翰•本特对此可以说是一愁不展,。他的眼前是一张墨西哥湾沿岸生物栖息地图。他忧虑的是一个巨大的阴影正朝这些脆弱的栖息地逼近——当油膜席卷过后,这张地图上的许多坐标可能被彻底改变甚至抹去。

(网上下载)

地图上简易标出了各种濒危物种长期繁衍生息的范围:德克萨斯和墨西哥州的温暖沙滩,那里是肯普氏丽龟最喜欢的产卵地点;白额燕鸥只在墨西哥湾沿岸城市百乐市的海滩上筑巢;环颈鸻生活在佛罗里达州的巴拿马城海滩;佛罗里达湾和坦帕湾之间的浅海地带,是温驯海牛的“海草牧场”……

尽管多年来当地存在化学污染和过度捕鱼等问题,但墨西哥湾仍是全球最富饶的捕鱼海域之一,美国五分之一的海产品都出自这里,长达5632公里的海岸物种繁多。但是,如果遭到如此大面积的原油污染,一些濒危物种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墨西哥湾的生态也对海洋物种的繁殖至关重要,石斑鱼、龙虾、青蟹等生

物每年都会迁徙到湾区深海,产下亿万枚卵。幼仔孵化出来后,会随着洋流遍布整个湾区,成为墨西哥湾生物链的动力源泉。本特认为,洁净的海水是墨西哥湾的命脉之源。如果它被污染,整个食物链将遭到重创,甚至崩溃。

在墨西哥湾海岸边,人们已经发现了羽毛上浸满油渍的海鸟。在路易斯安那三角洲,盐沼中的海草已被染黑。然而这还只是开始。

渔民全都无事可做。59岁的保罗•雷德曼从小就以捕鱼为生,少年时他在墨西哥湾浅海区逮螃蟹,长大后成为专业渔民,现在是一艘渔船的船长。油井泄漏事件发生时,雷德曼刚出海回来,载满一船900公斤重的海鱼。由于联邦政府下达了10天的禁渔令,雷德曼可能大半个月都无事可做了。“零、零、零,我没有一点办法,只能和三名要养家的船员干坐着。”雷德曼无奈地说,“过去30年我都在墨西哥湾打鱼谋生,现在它被油污覆盖了。”

 

 

 

 

漏油发生后,美国海洋大气局关闭了超过17600平方公里的联邦捕鱼区,使得捕鱼业受到重创。尽管禁令只有10天,但污染的规模却可能殃及整个捕鱼季,多数渔民将在5月到9月这段捕鱼黄金期无事可做。

受到波及的不仅只有渔民,从批发零售商到加工工场,整个海产品产业链都将产生连锁反应。凯伦•贝尔经营着墨西哥湾区一家小型海鲜贸易公司。她的公司已经无法从渔民手中买到受欢迎的牡蛎。“难以想象所有的渔场和受到影响的人们将怎样应对。”贝尔说,她只有一词形容这场威胁——害怕。

来自官方的统计称,每天约有5000桶原油泄漏进墨西哥湾。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学者伊恩•麦克唐纳德认为,这样的统计过于保守,根据油膜扩大的面积及厚度,真正的泄漏量可能是官方数字的数倍!

1989年,一艘巨型油轮向瓦尔迪兹湾泄漏了31万桶原油。官方报告称,事故造成大约28万只海鸟、2800只海獭、300只斑海豹、250只白头海雕以及22只虎鲸死亡。阿拉斯加荒地保护联盟发言人苏尔鲁斯科称:“泄漏的石油从未被清理完,也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能清理完。”漏油事件使阿拉斯加地区曾经繁盛的鲱鱼产业在1993年彻底崩溃,从此一蹶不振。

尽管如此,在最近一次调查中,仍有6成美国人支持近海采油。

 

 

 

 

在6月12号护河者国际论坛上,路易斯安纳州的护河者ORR说。当地政府现在还没有把我们当合作伙伴,但我们才是海滩管理者。我们有知识,有能力,我们长期以来就在保护着这片海域的生态环境。我们知道这个海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眼前石油已经到了我们的家乡,海浪全成了黑色的。目前政府的措施并没有效果。现在政府还说不用志愿者做,但当地一些环保组织希望我们帮助,当地政府说,他们的预算不包括石油灾害。他们要雇佣人接电话。因为有那么多人打电话说。但是我们护河者要求参加BP解决问题的会。开始我们进不去。不过有了护河者联盟的支持,我们已在积极的活动中。

来自德克萨斯州的CHARLOTTE说,目前石油还没有到德州,但我们都非常担心。CHARLOTT说她参加过在休斯顿开的一个石油公司的会,她说在那里时,她随时都有闻到石油气味的感觉。而也有人说闻到的是钱的味道。

CHARLOTT说,百分之八十的美国湿地就是在墨西哥湾。现在石油正在那里扩散。这些正在扩散的石油不仅伤害着当地人的皮肤,也对鲸鱼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石油上面飘浮着鲸鱼的尸体。

 

 

 

 

佛洛里达的护河者CHASSIDY说,在佛洛里达还有人在问我们真的不安全吗?我们的护河者就告诉他们,是很大的灾难。但是我们也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们是有智慧的人,应该对我们要负责的事负责。我们要有我们的声音。我们可以和别人说不,不,不;我们也可说是,是,是。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公众:这是会影响,这个是破坏,但我们充满信心。你能,你能,你们都能。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参与到保护的行动中。

我们正在组织志愿者做一些民间监测。志愿者做的事不仅仅是记录,还有热线。告诉公众应该去什么地方检查。现在英国石油公司同意我们这样做,因为石油确实到海滩了。我们当然也会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可以让志愿者去工作,而不是等石油公司让我们去才去。网上就可以登记怎么做志愿者。

 

 

 

 

我们现在最担心的还不是石油已经到了我们的海滩,更担心的是湿地。BP公司他们用什么办法,喷化学品。可这也是有毒的呀!他们说不会让很毒的化学品喷到湿地和船上,但是没有办法,只有喷。

美国的一位护河者在这次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之前就在那里拍过一个纪录片。那时当地的一些石油产业已经在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而石油泄漏之后,人们再看他拍的片时才发现,他在片中,通过采访当地人已经发出了警告。

 

 

 

 

片中一对老夫妻在镜头前说:孩子们都在是海滩玩。如果小孩子不能玩,长大了就没有希望,就发展不好。 我们的生活现在是什么样,我们不住在城市,我们靠大自然生活。我的工作不是星期一到星期五,我很少看手表,是看大自然,是和大海在一起,和大自然有那么多联系。想一想大自然没有了,那是在撕碎我们的心。这种与大自然的共同生活,也是有美国特色的一部分。我们那些美好的回忆有很多是和大自然有关的。可是,我们海里的虾没有了,我们的小孩子们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不能去捕虾了。我们应该怎么给我的孩子解释?

我们的一位好朋友死于癌症,临终前她对我们说:一定要保护好我们家乡的水。

 

 

 

 

美国墨西哥湾附近的护河者们说,大公司把我们的资源拿走了,并没有把他们到手的利润该分给我们的给我们。20年前我们做这些事时没有人理我们。现在我们有了声音。可是灭绝了就永远再也不会回来。这样的灾难还会在别的地方发生,每一天,每一小时。

1989年的当地也有过一次石油泄漏,比这次要轻得多。可20年过去了,现在石头上还有痕迹。一位潜水人甚至发现墨西哥湾三十年前的一个泄漏让水下至今还有一个石油团。更别说这次灾害比那次大很多倍。只要我们还依赖石油资源的话,以后这样的灾害就还会再次发生。

在这次大泄漏中,虽然国家政府有各种各样的专业人士。可一个政府部门可能只有五个人会处理这个问题,他们派去了两个。但是护河者,我们有十个,可能更多。我们是科学家,有专业知识,所以我们有能力去帮助政府,影响政府去解决问题。

护河者更勇敢。有很多关于自然灾害的信息。墨西哥湾的护河者说。的确,他们有那里十年来的地图,他们懂得那里的文化;他们和打渔的人是好朋友。政府部门,石油公司去不到的地方,护河者提供相机,GPS,手机去记录,然后可以向媒体透露。

不过在研究对策时,护河者们也说,当然我们在拍照片时,所在地的经纬度,日期,地点都要准确。监测与记录时,也要注意周围有没有其他造成浸染的可能,停车场什么的,这样上法院时,石油工业公司如果说不是他们,我们就会拿出证据。所有这些信息也都会放在护河者的网站上。

 

 

坚持不断这样做下去,就是一种有记录,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这个事件的故事。事故发生到现在52天了,对媒体来说,要新鲜的内容。我们护河者能提供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的故事。

他们的这席话,让我也想起了我们绿家园从2006年发起的江河十年行,我们就是要用十年的时间,为我们认为出了问题的中国西南六条大河做出我们民间组织的记录。

墨西哥湾的护河者在石油泄漏之后还专门编了NGO提供记录需知。现在所有护河者都能看到这个需知。他们认为这种灾害如果再次发生,就会有所准备。而不是等灾害来了再记录。这既是为了长期,也是在鼓励当地政府,推进水的治理。

 

 

在这次护河者论坛上,墨西哥湾几个州的护河者坐墨西哥拉帕斯的海边一起研究对策。他们的共识是,要让公众知道更多的信息;要对志愿者有效地管理;用他们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各种手段把这次灾难记录下来,做出符合河流保护者水平的记录。不满足一般的信息传递;做出护河者对事件的评估;回答公众提出的问题;也要找找在面对这些挑战时,国家政策上有什么地方问题;墨西哥湾还有很多大工厂,应在这次灾难中让他们也能以此为戒,不然今天的BP公司就是他们的明天。石油出了问题,在这种时候我们就有可能提倡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的使用。

在一起探讨对策

在面对墨西哥湾巨大的生态灾难面前,护河者联盟主席小肯尼迪说:经济就是环境,没有环境就没有经济。他的这句话能有多少人理解,我想真的是关乎着我们的未来! (所有有关墨西哥湾污染的图片都是由护河者摄影师约翰提供,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2、环境"考卷"改变干部升迁路径 各地加强问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年06月13日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006/13/t20100613_21512866.shtml

    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面前,各地开始用“环境考卷”加强问责

    今年5月初,贵州省织金县常务副县长刘建平经过组织考察,拟任职县委副书记。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考察公示期间,毕节地委突然作出“暂缓任职”的决定。

    “暂缓任职”的原因是地委“考核办”提供的一份动态考核报告显示,刘建平任常务副县长期间所分管的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将影响全县水环境安全,被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给予“预警通报”。

    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面前,我国各地开始用严格的“环境考卷”加强对基层干部的问责。据了解,近两年来,从经济最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到贫困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因为环境污染被免职或者承担刑事责任的干部已超过50人。

    被称为科学发展观最早“改革试验区”的毕节地区,是我国唯一一个在极贫生态脆弱区设立的国家级改革试验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和膨胀的人口逼迫当地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在这种压力下,从2009年起,毕节试验区开始对各级领导干部实施“双考双评双挂钩”的考核机制。

    “没有严厉的约束,不在‘官帽子’上动真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会见实效。”毕节地委组织部部长杨华昌说,考核既有年度工作实绩,也有日常动态考核,而考核指标不仅有GDP、财政收入等增长性指标,更关注社会稳定、污染减排等社会性指标,这些指标将直接与领导干部的任用和工资奖金挂钩。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不断增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我国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并不断修正对各级干部的考核体系,环境“新考卷”正在逐渐改变基层干部的“升迁路径”。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说,要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真正兑现,就必须改变一些干部思想上的“GDP崇拜”,改变他们片面追求GDP绝对值增长而忽略经济结构平衡、环境成本、社会福利等其他因素的问题。

    我国在去年哥本哈根大会前作出承诺,提出了明确的环保减排目标。

    在严峻的环境压力面前,必然用严厉的问责措施确保“承诺兑现”。2007年,国务院就建立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办法,各地区节能目标责任考评均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说,我国“十一五”减排能有现有的成果,很重要的一项制度就是问责制。这个问责制要求各级地方主要领导承担减排责任,问责就是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每个领导在他任期内的工作目标都是明确的,这个责任不会随职务变化而受到影响。

    在严厉的问责之下,各地开始施“重拳”治理环境。钢铁大省河北今年将淘汰钢铁落后产能1440万吨,其中炼铁产能1240万吨,炼钢产能200万吨。对未完成减排目标的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责任,给予相应处分,甚至撤职。

    为解决太湖污染问题,江苏无锡针对实际,在全市各级党政一把手中全面推行水功能达标“河长制”。党政一把手分别担任了64条河流的“河长”,其职责主要是督办河流水质的改善工作,河流水质的改变状况直接与这些领导干部的“升迁”挂钩。(据新华社贵阳6月12日电参与采写记者:王丽、秦亚洲、杨一苗、刘晓莉)

3、重庆196个市政排污口年内有望不再直排两江

来源:重庆晨网 2010-06-13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6/671276390136_1.shtml

   12日,记者从重庆市2010年城市水务工作会上获悉,主城区及库区约196个市政排污口计划在年内全部整治完毕,污水将不再直排两江。而且,我市将通过利用再生水等方式,力争3年内把主城区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

  196个市政排污口年内整治

  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勇介绍,近几年来,我市污水管网建设粒度逐年加大,但从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或进水浓度看,污水管网(特别是三级管网)不配套,雨污分流不彻底的情况还是较为严重。而且,经初步统计,主城区及库区仍有约196个市政排污口污水直排长江或嘉陵江。

  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约196个市政排污口中,有约54个位于主城区,排出的污水由雨污合流、纯污水或生活污水组成。根据计划,这些排污口将在年内全部接入市政排污管道,解决污水直排两江的问题。

  再生水年内将用于环卫及洗车

  李勇说, 2010年,全市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将达到95%,全市城市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8%,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我市还将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年内市政部门将率先在中水利用集中于市容环卫、城市洗车等方面推进节水工作。

  相关负责人说,中水其实是指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虽然中水不能饮用,但可以用于冲厕所、洗车、喷洒道路、绿化等对水质要不高的场合。

  中水的利用已在我市渝西片区,特别是缺水区县开始推广利用。而主城区内中水主要在各污水处理厂内部利用,重庆啤酒集团也有使用。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做规划,将中水的利用扩展到主城区的日常生活中。

李勇说,通过各方面努力,我市将争取在3年内把主城区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

4、安徽发布5月份水质月报 巢湖西半湖重污染

来源:安徽日报 2010-06-13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6/671276393151_1.shtml

淮河流域 5月4日—6日对省辖淮河干流、20条支流水质进行了监测。

河南、江苏流入安徽境内的水质:河南淮河干流流入安徽境内的水质轻度污染;河南淮河支流流入安徽境内的颍河、黑茨河、涡河、惠济河水质重度污染,流入东沙河(浍河)、泉河水质中度污染,流入沱河、洪河水质轻度污染。

江苏奎河流入安徽境内的水质重度污染。

淮河干流在安徽境内水质:安徽淮河干流淮南市境内大涧沟、新城口河段水质优,峡山口、石头埠河段水质良好;淮河干流蚌埠市境内涡河入河口河段水质优,蚌埠闸下、新铁桥下、沫河口河段水质良好。

安徽出境河流流入江苏、河南的水质:安徽淮河干流流入江苏境内的水质良好;淮河支流史河流入河南境内的水质优;濉河、新汴河流入江苏境内的水质分别为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

与上月相比,淮河干、支流整体水质无明显变化。

巢湖流域 5月6日—10日对巢湖湖区和9条主要环湖河流出、入湖水质进行了监测。

巢湖西半湖区水质重度污染,东半湖区水质轻度污染;西半湖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水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环湖河流中,杭埠河水质优,兆河和柘皋河水质良好,白石天河和裕溪河水质轻度污染,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和双桥河水质重度污染。

与上月相比,东、西半湖水质及营养状态均无明显变化;主要环湖河流中,兆河水质由优下降为良好,白石天河水质由良好下降为轻度污染,裕溪河水质由优下降为轻度污染,派河水质由良好下降为重度污染,其余河流水质均无明显变化。

长江流域 5月4日—10日对省辖长江干流和4条主要支流水质进行了监测。

干流安庆皖河口、前江口、铜陵洪家湾、芜湖东西梁山和江宁县三兴村(安徽省马鞍山市—江苏省交界)江段水质均为优;支流青弋江芜湖宝塔根、秋浦河池州入江口河段水质优,水阳江宣城管家渡河段水质良好,滁河滁州汊河段水质轻度污染。

与上月相比,支流滁河滁州汊河段水质由中度污染好转为轻度污染,其余干、支流江河段水质无明显变化。

新安江流域 5月4日对省辖新安江干流和4条主要支流水质进行了监测。

新安江干流流入浙江的水质优。

新安江干流黄山南源口江段水质良好;支流率水黄山林校和横江黄山市自来水厂河断水质优,渐江黄山黄口渡、篁墩渡、练江黄山浦口和渔梁河段水质良好。

与上月相比,干流黄山南源口江段水质由优下降为良好,支流渐江黄山黄口渡、练江黄山浦口和渔梁河段水质由优下降为良好,其余干、支流江、河段水质无明显变化。

5、陕西丹凤尾矿库泄漏污染河水 环保部门调查

来源:中青在线 2010-06-13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0-06/13/content_3278826.htm

  昨日,(陕西)丹凤县皇台矿业公司在整修泄洪道时操作不慎致使尾矿库发生泄漏,造成蔡川河河水污染。目前,当地环保部门已介入调查。

  村民反映

  河水突然变了颜色

  昨天上午,丹凤县蔡川镇村民打电话反映:村子附近的河水突然变得乌黑浑浊,可能是上游的铜矿非法排污。记者随后在蔡川河蔡川镇段看到,整个河道的河水均呈黑褐色,河底还有水泥颜色的沉积物。据蔡川村村民讲,几天前河水还是清澈无比,还有妇女在河里洗衣服呢,可是昨天上午河水却突然变了颜色。该村民还说,蔡川河上游有个铜矿,污染可能与这个企业有关。

  记者沿已经变色的河道来到地处深山的丹凤县皇台矿业公司。在该公司附近的大桥下,记者看到,从大桥以上的蔡川河水是清水,而桥以下则变了颜色,河道里布满错综交叉的各种管道,在管道旁有不少青灰色、呈淤泥状的沉积物。“早晨上面修库时不小心让尾矿库泄漏了,泄漏口大约在10厘米。”路边一位村民比划着告诉记者。

  环保部门

  泄洪道修整中出现泄漏

  昨天开始,丹凤县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对此次泄漏事故进行调查。

  据带队的贺有强副局长介绍,经过调查发现,蔡川河河水存在污染现象,主要是尾矿库泄洪道修整中造成泄漏,目前环保局已给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同时,执法人员还建议该矿加强尾矿库管理,避免泄漏;新建项目要尽快联系环评,办理环评审批手续。

据了解,当天早上8时许,该矿工人在修整尾矿库时操作不慎造成泄漏。目前,当地有关部门正在督促皇台矿业公司清理沉积在河道的污染物。(文/ 记者 张红中) 西安晚报

6、低碳减排小妙招之居家篇――如何巧看电视机

 

――选自央视《新闻20分》,漫画作者:王山甲

电视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年下来用掉的电很可观,今天为您介绍一下电视机的节能窍门。

1、电视机的耗电量与亮度直接相关。彩色电视机最亮与最暗时的耗能相差30瓦到50瓦。

2、电视的耗电和音量也有关系,电视的声音调小些,不光省电,还减少了打扰邻居的可能性。

3、另外,加个防尘罩可以防止电视机内落进灰尘,灰尘多了就可能漏电,不但增加电耗,还会影响图像和声音质量。

4、如果使用最新型的节能电视,可以节电大约30—50%。虽然节能电视贵一些,但在正常使用年限内节省的电费,可以再买一台新电视机。

5、最后,看完电视,最好立刻切断电源。别小看这个小动作,如果人人坚持,全国每年可以省电180亿度,相当于三座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的总和!

7、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汽车:一辆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吨。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5公斤。

·植物: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夜晚释放。因此植物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一棵中等大小的植物每年能吸收大约6公斤的二氧化碳。

·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

·人体: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1140克的二氧化碳。但是,只要光合作用存在,那么生产食物消耗的二氧化碳与通过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保持平衡。 

·暖气:使用煤油作为燃料的暖气一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2400公斤。使用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00公斤,电暖气则只有600 公斤。 

·卤素灯泡: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10.8公斤。 

·冰箱: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6.3公斤。 

·洗衣机: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7.75公斤。

8、专家:全球变暖是客观事实,但升温机制有争议 

来源: 光明日报2010年06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6/11/c_13344430.htm

    去年冬天的寒冷和哥本哈根大会期间曝出的气候观测数据造假,让公众对气候变暖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全球气候变暖是真的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上,方精云院士说:“全球变暖是客观事实。”

    方精云说,根据气候观测数据,过去的十多年,全球平均温度变化不大,但是就中国而 言,近几年温度上升是很明显的。“去年冬天确实比较冷。”方精云说,然而短期内的变化可能是自然影响所致,一年两年气温的冷热并不改变大趋势,“全球变暖是客观事实,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总体格局不会改变”。

方精云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近一次关于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中,得出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温度的升高主要由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导致”等结论。“但是这些结论在科学界存在争议,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气候变暖是否在发生;二是气候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也就是说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三是基于现有气候模式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准确性如何;四是气候变坏的影响到底有多严重。”

   方精云认为,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气溶胶,需要加强研究;发达国家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应承担主要的减排责任;急需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减排体系和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加强多样化应对措施的研究,尽快开展地球工程以及碳捕获和碳封存的可行性研究和生态风险评估。(光明日报北京6月10日电/记者 齐芳)

9、“绿巨人”们的愤怒、谦卑与单纯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2010年06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1878106.html

  大食是本刊的摄影记者,他的工作是以图片表达,但这次,在拍摄完本期“绿巨人”封面之后,他少见地提起了笔,记录自己的感受:

  “我是4月下旬拍的张正祥,5月下旬拍的李旻果……当中,我在上海世博会拍了一个月,这里有我最喜欢的英国馆,像蒲公英,更像令心底发痒荡漾的毛团,6 万支透明亚克力管,藏着近千种珍贵植物种子,柔软摇曳。除此之外,英国馆空空如也,甚至没有一张海报,没有一样现代的摆设,最简单的结构,却教人深省。这些种子,有些已经濒临灭绝,他们都来自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野生生物种子资源库,这似乎与张正祥、李旻果做同一样事情……”

  张正祥、李旻果正是本刊今次评选的10位“绿巨人”中的两位,61岁的张正祥,守护滇池30年,告倒过至少160家排污的企业、40家采石场,却付出惨重代价。2001年,矿主一辆重型卡车径直撞来,他右手粉碎性骨折,右眼近乎失明;两任妻子因他痴迷环保弃他而去,独子被屡屡上门的追杀吓出精神病,3个女儿也因父亲结怨太重,相继失踪、出走,再无音讯……

  李旻果和丈夫马悠博士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深入云南热带雨林中,致力于推进西双版纳雨林的恢复与保护。他们的项目常常遭遇当地官员、商人“有效益吗”、“这个账算不过来”的诘问,今年丈夫病逝,剩下李旻果独自坚守……

  还有刘佩琪,从麻省理工毕业后曾任麦肯锡咨询顾问、硅谷多家高新技术公司高管、风险投资公司首席运营官,2007年放下美国优渥生活,成立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组织,加速中国绿色化进程,改善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

  空气越来越混浊,河水越来越黑臭,交通越来越堵,垃圾越来越多,森林越来越少,海面越来越高,冰川越来越薄,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酸雨、噪音、沙尘暴、光污染……我们在世博会上见到了一个个美轮美奂的人造世界,我们却一步步地失去美丽的天赐的自然世界。关于我们的家园——地球所罹患的病痛,也是人类所面临的危机,我们已经日益感同身受。吊诡的是,人类既是这场前所未有的环境危局的受害者,也是它的制造者,因果扭成一团,施受系于一身。

  一部分人先觉悟起来,一部分人先行动起来。表面上看,他们先觉悟、先行动的动因,是他们拥有知识(如吕植)、拥有权力(如秦大河)、拥有财富(如刘佩琪)、甚至拥有伤害(如张正祥),但,知识高于吕植者、权力大于大河者、财富多于佩琪者、伤害猛于正祥者,又何其多也。他们之所以成为先觉者、先行者,乃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更为炽热的对地球和家园的热爱,更为超然的理想主义气质。

  正是这种理想主义气质,让他们放着大钱不赚,放下安定生活不过,舍弃虚名不领,退回乡野,妻离子散,以一介草民之身抗击权贵,犹如一个羸弱的堂吉诃德,挑战一个巨大的体制怪兽……正是这种理想主义气质,让他们与在柴米油盐中打滚的芸芸众生区别开来。

  但他们根本上也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他们有着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他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同类。也许在本刊推出“绿巨人”这个概念前,他们从未想到“巨人”这个词会安放在他们头上。他们成为巨人,因为他们对家园被毁的愤怒;他们成为巨人,因为他们面对大自然的谦卑;或者,他们成为巨人,仅仅因为他们单纯。

  愤怒、谦卑、单纯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情感,区别是,愤怒与谦卑的对象,和单纯的领域。从某一个角度看,单纯是比愤怒、谦卑更能催生理想主义的东西。单纯,在一个实用至上的民族中,是比愤怒、谦卑更稀缺的品质。

  一个嘲笑单纯者、理想主义者的民族,一个痴迷于口腹之欲与纯粹GDP的民族,总令人有一种低等动物般的恶心。

  马悠的遗产

  “我们做的事并没那么伟大,‘英雄’这个字眼并不适合我们,我们只是在做每个人都该做的事情。当一个人非常专注、非常集中的时候,他的能量是非常强大的”

  本刊记者 王大骐 发自西双版纳、昆明

  马悠(Josef Margraf) 德国生态学家,在云南西双版纳13年间,成立了天籽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心,坚持致力于当地热带雨林的修复和再造工作,2010年1月26日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家中,其妻子李旻果协同两个女儿Linda和Vanda将继续他的事业,直到雨林重新站立起来的那天。

  墓碑

  从西双版纳景洪的家里到布朗山需要经历两个小时的颠簸,李旻果开着她7年前买的红色帕拉丁,像往常一样上山,说话的间隙差点跟对面的车辆迎头相撞。这是一条她曾走过无数次的路,只不过现在少了一个人的陪伴。

  上山后,李旻果总要抽时间,一个人安静地躺在一棵橡树旁。这是马悠最喜欢的树。她身边放着法国订的红酒,一个金色的圣杯,这是她跟老马在欧洲一家百年老店里订制的。在这里,她往往会独自过上一夜,好让自己出来以后变得更为沉静。

  举目望去,前方是2008年李旻果跟老马从老班章村民手里承包来的6平方公里布朗山土地,当时全村一致同意把他们曾经的一块放牛山和轮歇地交给他们,并在协议上按下了一个个鲜红的指印。为此李旻果还起草了一份宣言:“让我们老班章的这片山地雨林,再次从这块土地上站起来。”

  从此,他们开始在一片森林覆盖率只有16%的荒地上种树。两年多过去,300万棵不同种类的树苗已被种下。老马认为这6平方公里的土地足够他干一辈子了。李旻果曾开玩笑地说,如果能活到人类岁数的极限120岁,就能见证这一切的发生了,老马接着说,“我看我还是活到220岁吧,那样就更万无一失了。”

  李旻果后面的山坡上是一块墓碑,那里安放着老马的遗体,它跟斜对角的巨石与橡树呈三角关系摆放,石头、树、墓碑分别代表着精、气、神,石头上刻着这样几个字:“马悠博士,他的夙愿是:理宇宙生态之系统,解生命景观之玄秘。”

  如今,乡政府和村民怕忌讳,正在讨论老马的墓是否适合安放在布朗山上。

  今年1月26日,老马离开了这个他走过57个年头的世界。那天刮风下雨,他一个人在阁楼上,预埋在他身体里达十年之久的那颗“炸弹”终于夺去了他的生命,当初医生曾建议他做心脏瓣膜修复手术,可他不愿意任何人在他的胸前开一个口子。

  88岁的加州伯克利分校人类学教授卡洛斯第一次来到老马的墓前,从兜里掏出一块祖父流传下来的石头,静静地放在老马的墓前,随后站立,轻声念出一段凯尔特语的祝福。他从没见过老马,但他能感觉到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马悠出生在德国慕尼黑旁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小镇,贵族大公的后裔,父亲是纳粹。从18岁开始为德国的环保领袖开车,人生观开始建立,与他同时代成长的一批人,后来拯救了德国的生态环境。

  在斯图加特的霍恩海姆大学(1815年印尼坦博腊火山喷发,火山灰令全球陷入一片黑暗,全球粮食产量锐减,人们陷入了严重的饥荒之中,为此霍恩海姆大学于1818年成立,开创了农业的科学研究,至今在欧洲农业大学综合科研实力仍然排名第一),他拿到了生态学的硕士和热带农业学的博士学位,随后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科学书籍出版公司。

  从1989年开始,他在菲律宾创建了群落式雨林再造模式(Rainforestaion),被称为“雨林再造之父”,改写了菲律宾的国策和林学院教材,并于1997年获菲律宾政府总统奖。当年菲律宾的Leyte岛屿雨林再造经过近20年的建设,得到欧盟的最佳评估,成为生物多样性雨林种植模式的样板。1997年,老马受德国政府的委派来到中国,担任中德政府间合作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恢复和保护项目”专家组组长达6年,还专门为欧盟设计了其有史以来的最大援华项目《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资金总额高达5100万欧元。

  老马是个积极的怀疑者,他最恐惧的事情是无知地死去。年轻时,他对天主教提出了诸多疑问;年老后,他怀疑阿波罗登月和“9·11”事件的真实性。他总是相信这个世界是被一个隐形的利益集团所操控,他们是一群白人至上主义者,渴望创造一个单一族系的世界。

  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他开始对自己所负责的机构和相关的系统提出质疑。他一次次地参与各种国际学术大会,衣着光鲜的人们总是讨论着拯救地球的议题,大笔的金钱被投入,可现实中的情况却变得越来越糟,这让他失望透顶,他决定离开。

  做一个隐士并不容易,幸好他遇到了李旻果。

  家园

  Linda和Vanda(万代兰的意思,她们的中文名是林妲和宛妲)是雨林里长大的孩子,穿着布裙在大森林般的院子里赤脚奔跑玩耍。这两个精灵般的女孩总会从小径深处跑出,手里握着一小把鲜红的果子,看见陌生人,便跑过来眨巴着棕色的大眼睛让你品尝她们的甜品。

  16亩地的院子里养了9条狗和一只小野猫,它们都是Linda和Vanda的好朋友。除了玩,Linda每晚还要背诵一篇《道德经》,课外读物是《水知道答案》。她随兴弹奏钢琴,从不用老师教。

  她们是老马夫妇的女儿,平日里的任务就是看管妈妈。现在妈妈开始抽烟,Linda会说:“妈妈你不能老是抽烟,爸爸说抽烟对身体不好的。”妈妈喝酒,Vanda会说:“妈妈不能喝酒。”旻果问:“Vanda你忘了吗,妈妈以前和爸爸也喝酒的呀。”“那是有爸爸看着的时候!”

  对于老马的离去,女儿们似乎还不明白,她们天真无邪,没有悲伤,话语中总是不断地提起爸爸。而以往,爸爸出门即使只是一小时,都会和两个女儿说:“爸爸不在家,你们要照顾好妈妈。”

  李旻果和老马是在一次秘鲁大使的招待晚宴上相识的,大使专门从南美洲空运了一支乐队到昆明,自幼学习古典音乐的老马想听音乐,于是便溜了进来。旻果站在门口负责迎宾,他走了进来,她对他笑了一下。

  晚宴上,他告诉她,自己正在西双版纳做恢复雨林的工作。当时她的脑子里只有两个信息:他是一个生态学家,他在自己的家乡做事。他看到她有点累了,有点烦了,便邀请她到楼下去清静一下。楼下的角落里摆放着一架钢琴,他说:“我送你一个东西。”于是走过去即兴弹奏了一首曲子,接着转过身来对她说,“这是我为你弹的,你愿意嫁给我吗?”

  她脑子一懵,以为这只是无数个浪漫夜晚里的片段之一,可德国人的脸上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表情,眼神无比纯粹。

  “我开始爱老马我不求什么,可到最后也爱得无所求,就是这么一个靠拢的过程。我们俩没有一见钟情,他对我一见钟情,但是我也接受了。说难听点,虚荣心也好,大悲悯也好,我都接受了。我来时他住在保护局小四合院里一个破烂的房子里,一个单身男人,不会打理自己,箱子里面的皮衣都发霉了,我去帮他开箱,去整理这个男人,因为我知道这个男人太有价值了。”

  李旻果认为,自己的故事都是巧合,她在寻找爱的时候一定要看男人的分量,只有这样,爱才有质量。她认为以前对爱的理解太狭隘,而男女之爱只是人类社会的开始,不足以支持人类社会的延续,而老马是她遇见男人里内心最强大的。

  从此10年如一日,日夜相守。

  老马走了后,她总是重复同样的话:“没有和一个人10年、每天24小时都待在一起过,你不会明白我的感受。”两人一起时,老马就像空气,他们可以一起坐着聊天直到天亮,现在这层空气似乎还没褪去,她现在不会把任何发生的事情当作偶然,她说这正如佛教中的因陀罗网,宝珠无限交错,重重叠叠,互显互隐,无穷无尽。老马或是在这个世界给着她一些暗示,就像他的突然离开,她总认为自己当时已经感觉到了,这似乎是谋划好的。

  她和老马自己搭建的湄公山庄原来是一片橡胶林,现在是西双版纳国际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天籽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心的办公地点、老马的植物实验室和炼丹房。除此之外,它更像一个人类的避难所。

  在菲律宾做研究的时候,老马住在一个孤岛上,四周被大树环绕,门口就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人们总是艳羡老马总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可他对自己的知己、也是他在菲律宾的老板Peter曾这么说过:“相信我,住在天堂里,至少长期看来简直比住在地狱还糟,因为不像在地狱,住在天堂里你没有正当理由去抱怨任何一件事。”

  可是现在,天堂里能抱怨的事似乎出现了。

  老马离去之后,国际村的三户人家目前一家已经搬走,隔壁邻居也显得格外安静。晨光初露之时,院子里会放起德国美声的赞美诗,伴随着围墙之外大批商品房的崛地而起。

  马悠被欧洲人称为“兰花的上帝”,生前每天都要去雨林里找寻从枯树上跌落下来的兰花,把它们运回山庄的实验室里栽培,两年后再一个个地绑回到雨林的树上。兰花是雨林中娇嫩的公主,条件允许的话,甚至能活上100年。

  老马在的时候,喜欢炼制兰花蜜酒,当他把所有碳炼掉之后,很多的微量元素留在了最后的灰烬里,他还要把灰烬回过去继续炼。在未完成的书里,他提到了自己对西方丹道学(即炼金术)以及道家阴阳的看法,他的墓碑设计便是依循丹道学里的三角关系而建。从早年的质疑宗教到晚年的回归神性,正如爱因斯坦、牛顿和歌德,都是转了一个圈。

  作为父亲,老马从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去外面的学校上学,她们甚至很少出门,只是在家里自己玩,画画、下棋、玩娃娃,演个戏剧。现在,李旻果开始重新考虑起了两个孩子的未来。

  以前之所以敢把孩子留在家里,是因为欧洲原来有夏山学校的成功例子,他们主张大人只需让孩子们依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目的是创建一所“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

  但是现在,李旻果决定把两个女儿送去普洱市的普通小学,尽管那里有着方方面面的缺陷,但那是她的故乡,距离也近,她能直接看到她们跟世界沾染的程度有多深。她跟学校打了招呼,她们不需要通过学校的考评,而且随时可以跟她出门旅行。

  在这点上,李旻果相信人生而就是不平等的,虽然在人权上是平等的,可她们就是比一般孩子特殊——她认为,这只是因为她们太过于正常,而别人太特殊了。

  两个孩子的确特殊,她们总能见到爸爸,而旻果却嫌自己灵性不够,一直无法与老马沟通。

  一次到普洱去谈项目,她想见见老马,于是晚上便梦见了他。他笑着走了过来,接着突然变得脸色苍白,于是她开始念6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念的时候小指头一直在抖,直到把自己念醒。她是想让他走,她认为自己已跟他不对接了,可身上却还背着他的业,而为了完成自我的修炼,她必须要走出去了。

  下山

  李旻果与当地老板和官员在一起时总显得格格不入,甚至针锋相对。从坐下的那一刻起,她就从没掩饰过自己对他们的厌恶。这让对方很尴尬,一位曾经拍板否认过她生态计划的官员更是如坐针毡。

  在她看来,这是一种策略,她想让他们感觉到她的强硬。如果从头到尾对这些人没反应,她做不到,也认为不对,要给他们一个思考的理由,因为他们太麻木了,必须有人去刺他们,这也是她现在修行的一种方式。

  在当地老板和官员的印象中,老马是一个很有修养的贵族,而李旻果,他们则一直怀疑是间谍。

  当她谈起自己在城市中心建造3.5平方公里雨林公园的计划时,当地老板听了连连摇头,立刻口算了一笔账:光征地就要花去上亿元。这始终是一笔商人算不过来的账。而他后来更分析道,如果李旻果的雨林项目成功了,那么以前政府的决策怎么办?这是否证明大面积种植橡胶林就是错误的?

  在云南提到橡胶林,总是充满了各种矛盾,这也是早已被贬义化的经济的缩影。

  目前,云南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7%,单位面积产量世界第一。由于天然橡胶综合性能好,用途十分广泛,曾和钢铁、石油、煤炭一起被并列为现代社会四大工业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

  2008年,《北京科技报》一篇《西双版纳:美丽因何不再》的文章指出,西双版纳在大面积种植单一橡胶林后,开始缺水。当地州气象局的长年监测表明:在过去50年间,四季温差加大,相对湿度下降,州政府所在地景洪市1954年雾日为184天,但到了2005年仅有22 天。

  文章中,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员还指出,正是由于天然热带雨林转化成为了人工橡胶林,这一举措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区域气候改变。

  同时,中科院勐仑植物园科研人员的研究表明,天然林每减少1万亩,就使一个物种消失,并对另一个物种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而且,单一经济林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的隐患难以防范,橡胶白粉病、蚧壳虫病频繁发生。

  热带雨林的存在,正是作为“地球绿肺”对于气候的意义,以及作为一座巨大的“药房”(美国癌症研究所发现治癌药物均产于热带雨林)、一个生机勃勃的整体对于人类的意义。

  李旻果也一直认为,在热带,任何单一作物都是灾难,因为热带是一个物种极为丰富的地方,病虫害相当多,如果你不用自然的方法去控制的话,会出现许多后患,所以热带是不应该有大农业的,而热带农业和林业是分不开的。可现在,西双版纳海拔1000米以下几乎全是橡胶树(科研人员正在研究能适应更高海拔的橡胶树),以上则遍布着台地茶和香蕉林。

  老马也提出过,橡胶种植可以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解释,产量越大,价格起伏就越大,农民的收入随着产量的提升在总量上增加,可边际效益却在缩减,因此多样化种植很重要,跟金融理财一样,产品多样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盈利。

  有一次,老马和旻果去调查的路上,由于前方修路,他们决定绕道,最后绕了3个小时都绕不出来,却见到了一路到处都是刚被砍掉和烧掉的荒山。一开始他们还在咒骂,可到最后却都说不出话来。

  来自伊朗的Reza是生态学在读博士,在网上看到了关于老马的纪录片,决定来西双版纳参与雨林的研究,并加入了德国6所大学的联合研究项目“生命景观系统LILAC”。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原因,他很少跟当地政府打交道,平日更多地只是埋头研究。在他看来,再造雨林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政府能做的只是保护现存的林地,并增加当地植物的多样性。

  李旻果认为,这就是现在的博士生跟上一代的区别,老马做的事顶现在的10个博士做的,他们属于有理想的一代人,并确实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

  未来

  橡胶林,橡胶林,还是橡胶林,在去布朗山的路上,这是最常见的风景。接着是碧绿的稻田里,农民在大量地喷洒农药,车窗不得不摇上。李旻果的树被人用刀砍得遍体鳞伤,因为这样比砍倒来得间接,树木会慢慢地死去。

  护林的工头阿海已经干了7年,语言不通,跟老马没太多的交流,但却死心塌地跟着他干。他隐约感觉到,自己在干一桩大事业。以前老马来林子里,见到一片叶子就采下来,用手搓搓放入口中咀嚼,本是田野考察的行为在他看来很有意思。

  老马去世的那天,他正在朋友家,听到噩耗后,“感觉天都塌了”,急忙骑上摩托冲过漆黑的夜去奔丧。之后的一天凌晨,他还在林子里见到过“一身白衣的老马”。

  阿海手下掌管着50个季节工人,每年有3个月必须集体下林锄草,帮助幼苗生长。但附近村民放火烧山的现象太严重,给锄草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为树被烧死之后,地变得更肥,而草也就长得更猛烈,只好5台割草机没日没夜地干,坏了修理好接着干。这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

  我们和李旻果上山的当天,远处林子里冒起了浓烟。如果在以前,她一定会跳上车去追查纵火的源头,可是那天她没动,只是安静地躺在那棵橡树边。

  阿海赶到现场的时候,一个晒得黝黑的农民正在山下的水稻田里劳作,他承认自己扔了个烟头,一片林子就起火了,幸运的是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自己就把火扑灭了。一般的纵火事件总是这样,李旻果一开始种的几十亩林地就是被一群晚上回家看不到路的年轻人烧掉的,他们当时嫌黑,于是便点着了旁边的林子。

  人类学家卡洛斯跟着旻果爬上爬下,穿梭在她和老马再造的雨林里,兰花谷里的珍稀兰花已经开花,一朵成活就能带动10朵的生长。卡洛斯年轻时候曾参与过在缅甸的对日作战,对于雨林十分熟悉,时不时从口袋里掏出一根小雪茄猛抽。在他眼里,李旻果做的事情类似于朴门永续设计——这是一种能创造永续且循环不息系统的设计方式,以仿效大自然的设计为基础,巧妙利用了传统与原住民知识技术的洞见与价值,让传统和现代科技互助互补,透过完善的规划系统,创造出能适用于各式环境的永续的农业系统——也许这也是她未来需要走的路,可在中国实施起来尤其艰难。旻果说,天籽的存在就相当于雨林中的微生物,它们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做着一个你无法想象的工作,而且效率特别高。

  为了能继续养护那片雨林,旻果现在不得不开始联系欧洲的朋友,他们手上传承了几座颇具历史价值的古堡,愿意让她作为中间人售卖给中国财富的掌管者们。

  李旻果的外国朋友一直在鼓励她。从德国来的老朋友在昆明自费演讲宣传中医的新出路,到达那天的晚上他们一起喝了酒,在翠湖宾馆的酒吧里,李旻果几天里难得地笑容满面,而最后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在你眼里,老马是个怎样的人?”

  “他介于英国查尔斯王子和巴西农民奇科蒙德斯之间,他很亲近,但又与人们有距离,他是有灵性气质的理性人子。”

  “现在替你撑伞的人去了,你打算怎么继续?”

  “你想知道真相吗?他从来没为我撑过伞,他顶多是那根伞骨,伞上的帷幕是我做的。”

  “但你似乎很少跟世俗打交道,例如政府。”

  “一直都是我跟外界打交道,老马是不下山的,他是真正的隐士,偶尔有个政府官员来请他说说话,也是我翻译,我翻译的时候就把认为他说得不对的和太弱的地方调整过来,然后再传达出去。”

  “但你以前不用为资金担忧?”

  “以前跟国外的交流我从来不管,老马一个人负责,现在全是我直接跟他们交流,甚至包括谈判的部分。以前我只负责落地,现在从终端客户到我的土地我都得干。老马的交流技巧至少是一流的,但我比较直白。”

  “你的资金来源是什么?”

  “大部分是他的积蓄,一部分是LV买我们产品的钱,还有我们争取到的各大机构的资金。老马卖自己祖业的钱到我的账上只剩一半了,另一半被提前放到山上了,现在德国不景气,假如房子卖不出去,我们就要欠一大屁股债。老马把自己的所有保险都卖了种树,钱也早花完了。”

  “你如何看待自己做过的事?”

  “媒体把我们架高了,我们做的事并没那么伟大,‘英雄’这个字眼并不适合我们,我们只是在做每个人都该做的事情。当一个人非常专注、非常集中的时候,他的能量是非常强大的。可是现代人太分散了,把我们灵性的思考能力降低了,所以说不出来、干不出来,也感受不到这样的能量和信心,毫无疑问就无法理解我们为何这样做。像你是一个很大的机构,你就可以把很小的一个个体给湮灭了,所以我们才跳出来到这里来,但我现在回到城市是有准备的。我现在做很多商业的项目,不做的话活不下来,但跟以往没方向感是不一样的。”

  “你对未来绝望吗?”

  “我的境界跟10年前不一样了,我把所有的挑战都当成自己的修行,还有这些外国朋友算是我的空中支援,我会活下去的。就算最悲观,我待不下去了,我就把这些卖了去新大陆跟我的外国朋友住,带着两个孩子过神仙般的生活。”

  “什么会让你决定放下这一切?”

  “人是有债的,现在老马的债在我身上,我只是想把他的寓言再写明白一点,感化那些人。以前他们总是把它当成锦上添花的东西。我想做的事就是生活得更美丽,我绝对不会苟活,我一定会高调地去完成老马的事情。

  “一个老马倒下,十个站起来了。方向我是有的,只是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我要做更大的失乐园,大不了我就当墓志铭,周围再怎么造总有造完的一天吧,我大不了上山待着,以后我家就变成家庭公园了。我最怕村民动摇,但在有生之年,我是不会让人们逼到那棵橡树前面的。现在是末法时期,所有宗教都讲过这个概念,肯定是真理。我不了解老马这个人,他有很多谜不用告诉我,但我凭直觉知道他的谜底,他是一个非常缜密的谋划者,但他放弃了自己。”(感谢刘筠、李珊珊、实习生邬茜对此文的帮助,并愿马悠的灵魂安息)

【1】 【2】 【3】 【4】 【5】 【6】 【7】 【8】 【9】

10、“谁”将成为低碳城市新“引擎”?

来源:中国网2010年06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1874314.html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目前,全球已有5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后来居上的我国,2050年城市人口还可望从2008年末的45%达到甚至超过70%。

  为了展示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各国均在低碳和宜居的环保理念下,展示了构建低碳城市的多种新能源理念与技术。

  而在世博国家馆8层“低碳行动”展区“取之有道”环节里展示的泛能网,作为构建低碳城市的解决方案,一经亮相便引起不小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这一解决方案的核心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能源创新。它是站在新的高度,应用人类智慧,将IT智能技术与各种能源技术相融合,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对多种能源形态的生产与应用进行高效管理。

  基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绿色家园、美好生活将不再遥远。

  加速构建低碳城市需要什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我们现在提出来的绿色交通也好,绿色建筑也好,都是发展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都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李红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认为,低碳城市的第一个要素就是低碳产业结构。

  但建立低碳产业结构需要什么?自从“低碳”概念“落入”我们视野之后,我们更多的是在做单一环节的低碳创新或从单一方向入手思考。要建立低碳城市,应该打破单一思考模式,形成系统的、可循环的平台,而“泛能网”正符合我国未来低碳城市发展的这种需求。

  在泛能网的演示中可以看到,它是一个无所不在、遍及人类生活每个角落的网络体系,是闭合的可循环系统,使能源的使用实现“可持续”,并应用于家庭、园区和城市。

  泛能网-决胜低碳经济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召开意味着低碳经济时代来临,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新能源将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

  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美各国亦纷纷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经济复苏。美国力推清洁能源产业,奥巴马政府提出,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重点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欧盟委员会公布的2000亿欧元“经济恢复计划”中提出,通过投资低碳经济和环保技术,增强欧盟经济长期竞争力。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也已酝酿多时。如今,世博会的契机更是加速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不过,综合各国的能源问题不难发现,对能源问题的解决普遍集中在四个方面: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碳回收与应用,以及各种能源之间的互补与转化。

  由此,所谓能源创新已经不应再单纯基于某个点进行创新,能源创新的新高度是如何同时将四个方面在统一的平台上来实现,泛能网作为智能管理平台,则完美地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好的技术或理念的亮相,都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同样对泛能网使用的成本问题存有好奇。对此专家称“建立智能新能源系统大概会增加企业5-8%成本,但这完全可通过能效提高来弥补,只要国家的政策有助于打破能源行业的壁垒,整个系统很快就能收回投资,此后就是享受新的用能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11、百年工业城市如何解决污染问题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0/06/13 王薇 赵媛媛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6426017

  5月26日至6月2日,应日本政府邀请,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派遣的中国青年代表团赴日开展了8天的友好交流访问。记者作为媒体团的一员来到日本进行参观交流。

  ■阴天仍能极目远眺

  阴天不等于能见度差,站在高楼上仍然能够极目远眺。这是记者在日本川崎市访问时最大的感受。川崎市环境技术信息中心负责人牧叶子女士告诉记者,川崎市的碧水蓝天来之不易。川崎市的环境曾因工业的密集、高速发展,造成了大气、水质污染等环境的急速恶化。

  为了拯救川崎市,这里先于国家政府采取了多项治理公害的措施:企业对污染物进行末端处理、防止公害条例的颁布、将重油转化为不含硫的液化天然气……如今,144余平方公里的川崎市已全部告别了煤的使用,企业、政府、家庭二氧化硫的排放基本为零。川崎市的天空由此变得清澈起来。

  ■焚烧垃圾无害处理

  不管是走在川崎市的街道上还是日本其他的地方,记者很少看到垃圾桶的身影,能找到垃圾桶的地方,也一定会是好几个,哪一个扔塑料瓶,哪一个扔纸质品,哪一个扔可回收的垃圾,分门别类,细致入微。在川崎市甚至小到一个用过的订书钉都会作为废金属被回收再利用。

  垃圾焚烧在日本也同样是个敏感的话题,如何才能做到焚烧后不产生有害物质二恶英,牧叶子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川崎市的经验。她认为温度管理和末端的除尘措施可以防止二恶英的产生,不过这需要很高的高温焚烧技术;同时,垃圾要尽可能地减量后再进行焚烧。

  在日本,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开始接受垃圾回收利用的教育,而为了让市民了解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情况,有关部门也随时欢迎市民走进垃圾处理场所进行参观,消除疑虑。

  ■治理公害“精耕细作”

  日本国土小,资源贫乏,因此,从政府到企业、到家庭,如何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的资源再生理念深入民心。

  在对川崎市的走访中,记者发现他们在去年提出了一般废弃物处理的5年计划,“创建尽可能不产生垃圾的社会”这个口号让记者感到惊讶。从去年开始,他们希望市民每人每天排出的垃圾量减少50克;垃圾总焚烧量每年削减8万吨;将废弃物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削减35%。而这一切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削减购物袋的使用、推进垃圾发电项目、厨房垃圾回收利用计划等项目的积极推进。

川崎市在公害治理上的“精耕细作”和对困扰世界难题——垃圾上的“物尽其用”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好的经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琢磨。

12、工业节能减排应实行更高标准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0年06月13日 刘菊花

http://views.ce.cn/view/economy/201006/13/t20100613_21513665.shtml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工业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7月底前,我国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将分解到地市县和具体企业,而且这些目标任务明显高于5月初国务院有关通知中的要求。

  工业是我国当前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最主要的领域,2009年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71.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占全社会的84.3%和34.4%。要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节能责无旁贷。

  不难理解,我国正在大刀阔斧推进的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工作,使地方面临较大压力,毕竟这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增长、就业、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一些地方需要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直接牵扯到当地支柱产业生存。但是,当前我国工业能耗大,节约的潜力也大。同时,从最近上报的数据看,各地制订的相关目标与中央的要求差距较大。如何落实中央要求,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对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大局意识、战略眼光等都是严峻考验。

  无论从我国工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还是从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来看,都有必要对工业系统节能减排实行更高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各地自我加压,有效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加大压力也有利于促进挖掘节能潜力。从我国工业用能现状看,不少工业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能源转换、利用技术水平较低,节能与科学用能的研究和指导薄弱,单位工业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节能降耗潜力巨大,急需加快降低工业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节能降耗力度,是工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企业的利益所系。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压力,从行业、企业成本分析,虽然不同行业情况差异较大,但能耗、物耗在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成本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节能降耗是行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工业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突出矛盾的有效手段。从这个角度说,加大节能减排约束压力,对工业行业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是必要举措。

13、猎杀野生动物赚美元令人无语

来源:中国网2010年06月13日

http://star.news.sohu.com/20100613/n272770058.shtml

  2006年,媒体曾披露有关部门准备举办“2006年秋季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额度”拍卖会,涉及盘羊、羚牛、白唇鹿、岩羊、矮岩羊、马鹿等14种野生动物。此后因社会各界反对声四起,有关部门最终不得不叫停狩猎权拍卖会。但事实上,国内一些地区和商业公司有组织地猎杀野生动物从来没有停止过。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年分布在各地的国际狩猎场一直在运营。(6月10日 《新民晚报》)

  野生动物狩猎权——这样的一个“词汇”,读起来沉甸甸地。很多野生动物,现存种群数量已经较为稀少,怎么不去保护反而允许合法猎杀呢?对此,有关专家认为,“狩猎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不少人难以接受狩猎行为,原因在于,以往国家只注重对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没有针对“狩猎也是保护”的宣传。事实上,某些种群过度增长的野生动物,需要一定的狩猎措施加以控制。狩猎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向世界宣传中国的野生动物物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进一步促进野生动物的保护。

  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共接待国际猎人1101人次,狩猎野生动物总数1347头(只),狩猎收入3639万美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确实有“狩猎合法性”的相关条款,原本我们不该对如此“合法”的活动说三道四。只是拿野生动物去赚美元的做法,却被美化成了“保护措施”,着实让人无语。宣传中国野生动物物种,就要请外国人来狩猎,这种逻辑本身就很荒唐。

  我国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虽然在保护下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远远没有达到专家所言的不杀不行的“饱和”程度。而且,作为野生动物,大自然就是其最好的“平衡器”;另一方面,被猎杀获利的野生动物真的只是“多余品种”吗?很难让人相信。而事实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也承认,由于利益的诱惑,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度猎捕、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象。如何使狩猎产业,形成一种有效的狩猎动物保护和管理模式,成为摆在政府主管部门和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的活动和偷猎者的残杀,野生动物几乎遭遇了灭顶之灾。赖以生存繁殖的家园被毁坏,种群日渐稀少;一次次在人类的屠刀和枪口下,发出痛苦和悲哀的嚎叫……如今,刚刚恢复了一些“元气”的野生动物又面临了新的灾难——它们的生命权在市场化的枪声中被无情地夺取,换成了一沓沓的美元。

  必须要拷问的是,野生动物属于全民所有的公共资源,野生动物的主管部门为什么成了野生动物“狩猎权”发售的经营者?这样“正当狩猎”活动的商业运作及其合法性的存在,有没有利益的推动使然?

14、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来源:中国周刊 2010-06-02李栓科

http://www.chinaweekly.cn/bencandy.php?fid=47&id=4898

[内容简要]: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它的危害性。

    刚刚掠过我国大部以至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然而,人类没有必要、更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沙尘暴古已有之,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就已隆起,它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造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要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可以加剧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历史上,沙尘暴记录密集期,都与气候的变冷变干相对应,每逢此时,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频繁南下、社会动荡不安。

    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实际上永远不可能)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地球表面是由不同尺度的自然带控制的。一个地区是否成为干旱区和沙漠,最根本的是由这一区域的降水量决定的,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大的气候条件不变,沙尘暴或者沙漠,是不具有侵略性的,因为自然已经为其划定了界限。

    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百害而无一利。

    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至今。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而易居并繁荣,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

    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的土壤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另外沙尘暴在一定程度上也均衡了全球土壤的营养肥力。

    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

    沙尘还能大量反射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从而使地球降温,抑制温室效应,大约抵消人为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升温值的20%。

    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假如我们人类有一天强大到能根除沙尘暴,那生猛海鲜恐怕又会成为历史的记忆。

    事实上,按照地理学的自然带和地域分异规律,处在什么自然带上,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又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怜的降水也许够小草生长之需,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树木生长了,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向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很快周边的小草枯死了,再也没有能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了,结果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干。

    其实科学界早就认为沙尘暴在逐年减弱。80年代初的北京一大怪,就是“姑娘的头巾戴两片”,是说冬天头上同时戴保暖的厚头巾和挡沙尘的纱巾。现如今,纱巾早就离我们而去,我们丢掉纱巾是因为沙尘暴少了、弱了,而非我们自身抗风沙的能力增强了。

    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它的危害性。

15、“2010中国绿色企业体验之旅”正式启动

来源:搜狐绿色 2010年06月13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613/n272776125.shtml

  “绿色传承,中国行动——2010中国绿色企业体验之旅”正式启动

  今天,也就是6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旨在倡导公众践行绿色消费,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从今天开始,每日经济新闻报联合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阿拉善SEE基金会、中国商道纵横等国际、搜狐绿色、国内环保组织和企业社会责任咨询机构,正式启动“绿色传承,中国行动——2010中国绿色企业体验之旅”活动,我们将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通过去绿色企业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向社会各界集中展示那些各大行业中节能减排出色的企业的绿色风采,通过这些企业的榜样的力量,带动中国企业界整体节能减排水平的上升。

  今年也是中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在五年前,中央政府提出了要在从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之内,实现单位GDP降低20%的目标,这是我们的中央政府向人民提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政府向世界提出的庄严承诺。

  那么,四年多过去了,十一五的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怎么样了?减排的形势有多严峻?我们可以从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可以看出端倪。

  来自中华环保联合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环保协会、阿拉善SEE基金会、商道纵横等机构的专家均表示,企业是节能减排的最主要的力量,通过行业领先企业的示范作用,来推动整个行业节能减排水平的提高正是当前减排的必由之路。

  作为中国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主流财经媒体,2010年6月-7月,《每日经济新闻》报社将联合上述机构广征线索、广纳良言,召集环保专家、志愿者(读者)与媒体记者一起组成“绿色体验团”走进中国企业实地调研,既见证一大批在环保低碳前沿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绿色企业,又揭露一如既往、仍在制造新污染的“黑色企业”!通过正反两方面的

  同时,我们将以报纸特刊、网络博客为载体,以召开“企业绿色研讨会”及颁发“2010中国企业环保清馨奖”荣誉称号的形式,记录下“2010中国企业绿色体验之旅”的点滴见闻、权威评判,谴恶扬善,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评出“中国企业环保清馨奖”表彰全社会对做出卓越贡献的绿色企业的认可与嘉奖,以激励更多的中国企业加入“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行列中来。

  活动详情请登录www.nbd.com.cn

  活动垂询 021-60900099-628

志愿者报名: www.nbd_brand@nbd.com.cn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