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9
六月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南方暴雨特别关注:
1、新闻晨报: 强降雨袭湘鄂80余县市 7人死亡 还将迎来大暴雨
http://env.people.com.cn/GB/11825539.html
2、湖南红网: 湖南凤凰部分景点被淹 古城街道成为泽国(组图)
http://env.people.com.cn/GB/11825885.html
在墨西哥感受江河连续报道之三:
3、在墨西哥感受江河之三――大学中的人们,人民中的大学
环境资讯:
4、中国新闻网: 潘基文:海洋环境遭巨大威胁 必须减少伤害海洋
http://news.sohu.com/20100608/n272643297.shtml
5、人民日报: 太湖排污权交易试点近99%企业完成申购
http://env.people.com.cn/GB/11824282.html
6、中国保险报: 珠三角城市圈将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http://insurance.hexun.com/2010-06-09/123935410.html
地方信息:
7、北京日报: 北京市阿苏卫等多个垃圾填埋场将对公众开放
http://env.people.com.cn/GB/11822397.html
8、中工网: 云南五大水系被不同程度污染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6/671276048280_1.shtml
9、中国新闻社: 三亚海滩遭绿藻“袭击” 专家称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http://env.people.com.cn/GB/11822507.html
人与自然:
10、中国新闻网: 香港首创为河流兴建“鱼梯” 鱼海中产卵后游回
http://www.chinanews.com.cn/ga/ga-sszqf/news/2010/06-09/2332671.shtml
人物访谈:
11、中国环境报: 环保是低碳的基本内核
http://www.cenews.com.cn/xwzx/dh/201006/t20100607_660202.html
气候变化:
12、新华社: 长江源头冰川 40年退缩1200米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6/671276049718_1.shtml
低碳减排小妙招:
13、低碳减排小妙招之居家篇――如何正确使用洗衣机
绿色选择:
14、中国经济时报: iPhone4的背后:好苹果?坏苹果?
http://www.donews.com/tele/201006/110394.shtm
民间环保:
15、中国环境报: 绿色选择激发企业环保动力?
http://www.cenews.com.cn/xwzx/gz/qt/201006/t20100608_660244.html
特别推荐:
16、法制日报: 对环境执法与立法的反思
http://news.sohu.com/20100609/n272661645.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1、强降雨袭湘鄂80余县市 7人死亡 还将迎来大暴雨
来源:《新闻晨报》2010年06月0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1825539.html
据最新气象预报,目前我国降雨区正在东移南压,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河南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广西等地6月9日将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将有大暴雨。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8日召开防汛会商会议,并向南方10省份发出做好防范强降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密切监视天气形势变化,加强值班和防汛会商,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御和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及时组织转移受威胁群众,全力做好防范暴雨灾害的各项工作。
据了解,6月6日以来,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湖南、江西等南方部分省份遭受5月份以来第7场暴雨袭击。
据初步统计,强降雨已造成湖南省6市45县380万人受灾,6人死亡、2人失踪,部分县、乡受淹,房屋倒塌,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毁坏严重,直接经济损失约13.2亿元。湖南省已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前转移12.4万人,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针对近期湖南暴雨洪涝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6月8日15时30分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6日至8日的强降雨已造成湖北38个县市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据湖北省民政厅截至8日17时统计,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已造成232.2万人受灾,1人死亡,1人失踪。
湖北大部地区6日至8日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潜江、仙桃、黄陂、汉川、天门等县(市、区)降雨超过100毫米,其中潜江累计降雨量达144.4毫米。
据湖北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8日17时统计,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已造成恩施、宜昌、十堰、荆州、襄樊、孝感、随州、武汉、黄冈等地38个县市区受灾,转移安置群众2730人;农作物受灾164.3千公顷,其中绝收6.16千公顷;倒塌房屋313户834间,损坏房屋2510间。在省会武汉,7日下午开始出现降雨,到夜间转成暴雨,黄陂、新洲、汉阳、汉口等区降水量突破50毫米。
目前,湖北省民政厅已组建2个应急预备工作组,做好了应对较大自然灾害的准备。
2、湖南凤凰部分景点被淹 古城街道成为泽国(组图)
来源:湖南红网 2010年06月0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1825885.html
6月8日,沱江水位暴涨,凤凰古城部分街道被淹。
汹涌的沱江洪水淹没了凤凰古城的江边游道。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通讯员 黄晓军
暴雨使凤凰古城部分街道成泽国,不少居民无法出门。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通讯员 黄晓军
沱江边很多吊脚楼被淹没。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通讯员 黄晓军
湖南凤凰县遭遇暴雨袭击 古城部分街道成泽国
新华网湖南频道长沙6月8日电 (记者 明星) 7日下午至8日清晨的暴雨,袭击了湖南西部美丽的凤凰县城。汹涌的沱江洪水淹没了凤凰古城的江边游道和著名景点跳岩,一些街道由于排水不畅或洪水涌入变为泽国。
从8日凌晨至10时,湖南省气象台已连续向凤凰县、新化县等湖南中西部地区发出6道暴雨红色预警,要求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雨势很大,凤凰古城的沱江水位还在上涨。”家住凤凰古城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曾文松8日上午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说,古城多处停电,位于凤凰古城西门外的新市场街道水已漫过腰部,沈从文故居旁的南门坨街道已进水,凤凰古城最出名的镇竿张氏姜汤仓库也被水浸泡,不少居民都无法出门。
[1] [2] [下一页]
【1】 【2】
3、在墨西哥感受江河之三――大学中的人们,人民中的大学
文图 汪永晨
一所大学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一所大学的体育场既是奥运会开幕式的场地,也是足球世界杯的赛场,不知道全世界能数出几个,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算一个。
墨西哥大学图书馆墙画
大学图书馆外
而我们2010年6月8日傍晚走进大学后,一下子就把我们吸引住的,是这所大学图书馆墙上的巨幅画卷。这样的巨幅作品不是这所大学的一面墙,而是四面墙,也不是只有图书馆楼的墙上有,在主楼,在校园的很多地方都有。我们去的时候是傍晚时分,夕阳的粉红还未退尽,华灯初上时,校园的草坪上,一对对的伴侣在读书,在交谈,在恋爱。
学校的傍晚
学校主楼上的壁画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即加拉加斯大学城,建在墨西哥山谷以南的火上熔岩上,超过15万名学生、教授和工作人员在这里工作和学习,其中有些人就生活在这里。2400年前,西特尔火山(土著纳乌特尔语,“小肚脐”的意思)的一次喷发曾经掩埋了这片地方,火山也从此平静了下来。
这片校园曾经远离城市,如今却和城市息息相关。随着人口的激增,被称为“普马氏”的校园居民开始同墨西哥首都的2000万居民共同分享这片科学、艺术和体育的绿洲。帕斯、韦华拉、 斯奎罗斯等名人在墨西哥大学校园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个知识分子荟萃之地占地700万平方米,其建筑风格是20世纪现代主义独一无二的典范。
墨西哥建筑档案馆研究员说:“即使是那些从来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也很喜欢加拉加斯大学城的建筑,因为这里有着浓厚的墨西哥化风格。加拉加斯大学城和都市之间不仅没有冲突,反而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实现了水乳交融。”
作为象征性建筑的韦华拉塔楼以双头鹰徽章(墨西哥鹰和安第斯大兀鹰)和格言“以我的后代传达精神”而闻名于世,这座塔楼再一次证明,在墨西哥,艺术和建筑融为一体。
大学中的人们
人民中的大学
墨西哥历史大事记
大学主楼的正面采用墨西哥壁画艺术家斯奎罗斯(1896-1974)的三幅壁画作品作为装饰,主题分别是 “大学中的人们,人民中的大学”、“墨西哥历史大事记”和“大学新象征”。
1940年,设计建造加拉加斯大学城的目的是为了把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分散在首都各处的多所院校集中起来。建设工程从1949年开始,持续3年,有解释说:“建筑师Mario Pani、Enrique del Moral和Mario Lazo选择了现代建筑风格,使用立方块和玻璃棱柱体。关于空间功能和合理规划的这种设想,对于火山岩浆掩埋的荒凉之地提出了新的解读。”
在墨西哥,大家都把加拉加斯大学城叫做CU,它的出现对于墨西哥20世纪下半叶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在建造大学城的同时,开始修建新的道路,拓宽旧的街道,例如墨西哥城具象征意义的道路——起义者大道。
建筑群设计完成于60多年前,当时这里仅有25000人,但加拉加斯大学城丝毫没有丧失功能特性。1970年,这里又增加了2座新城,一做用于科学研究,另一做用于人类学研究,此外还新建了一个文化中心和几所综合院校。
大学图书馆夜景
墙上的校徽
墙上的太阳神和月亮神
大学中心图书馆4000平方米的墙面装饰出自画家和建筑师胡安﹒敖戈曼(1905-1982)的手笔,他的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是墨西哥人。在艺术家的帮助下,这座10层大楼用采自全国各地的五彩石头装修,讲述了前西班牙时期的墨西哥历史,突出了生与死的永恒。
也有人把这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标榜为:20世纪建筑、工业设计、土地规划和现代艺术的独特典范,体现出吸取了墨西哥传统精髓的现代性。校园里坐落着许多著名建筑,例如韦华拉塔楼、中心图书馆和大学奥运馆。
大学体育馆外
体育馆雕塑
举办过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地方
就在这所体育馆里举办了1968年奥运会和1986年世界杯。
有人这样形容大学体育馆:从上俯瞰,室外体育馆就像是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同大学城里的其他建筑不同的是,体育馆采用了西特尔熔岩岩石作为建筑材料。墨西哥著名壁画艺术家韦华拉(1886-1957)用五彩缤纷的马赛克浮雕修饰外墙,象征国家、和平、大学和体育。Lourdes Cruz解释说:“韦华拉创作的壁画覆盖了体育馆的整个围墙,讲述了前西班牙时期和当代世界体育史。但这件作品还没有完成。”
大学城里有18所学院、6所学校和28家研究所,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空间,同时也提供了休闲场所。露天平台和楼梯让人想起前西班牙时期的城市,例如特奥提华坎城(墨西哥城以北)和阿尔班山(南部的瓦哈卡州),学生们纷纷来到这里休憩,或是利用这里的背景和音响设备背诵戏剧片断。戏剧系学生Zully Góngora说:“在这里,我们感到很自由。”他和同学们聚集在一面具有前西班牙时期风格的火山石墙前面,排练一出戏剧。
我们在天已经完全黑了的时候,还能在校园里听到学生在草坪上正在进行的戏剧排练。
在网上,一位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政治学院的学生说:“我们为大学城感到自豪,不仅是因为大学城的建筑,更是因为我们国家伟大的思想家都曾经在这里的阶梯教室里学习过。”他列举三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墨西哥人——Alfonso García Robles (和平奖,1982年)、Octavio Paz(文学奖,1990年)和Mario Molina(化学奖,1995)。
壁画中
晚自习中
作为知识分子的汇聚地,大学城在特拉特洛克大屠杀引发的著名学生抗议运动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当这场校园运动爆发时,距离1968年奥运会开幕式还有10天。学会们还经常举行罢课——1968年、1987年、1999年的罢课,主要是为了捍卫墨西哥《宪法》保障教育的公平和免费。到目前为止,学生们的每一次斗争都取得了胜利。
大学里校车路线图
校车
我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短短的几个小时里还有一个感慨:就是那里校车的方便。整个校园一共有6条线,全部免费供学生在校内活动和出行到最近的地铁站。那天我们乘的那趟车的司机,在每一站都耐心地等着跑来上车的人。上车后,他向每一个上车者点头微笑。他那份主人翁的感觉,让人看了真舒服。
2010上海论坛闭幕式上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Enrique Stephanus Dussel在致辞中对中墨之间的关系充满着期待。谁能想象在未来的发展中,从这所大学里走出来的学生,能为两国间的友谊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呢。
人类学博物馆前
进入人类学博物馆
今天我们去的墨西哥城夏波尔特佩克公园里的人类学博物馆,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那里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真正的起源和发展的全貌。博物馆的平面近乎矩形,中间是纪念性的庭院。参观者穿过门厅,首先来到中央庭院,再从这里走进围在院子三面的陈列室。全馆共25个陈列室,主层是考古发现的各种古文物,楼上是有关人种学的文物资料。
博物馆中的石雕
博物馆中的墙壁
博物馆庭院中的建筑
中国古老的神话这样流传道:在遥远的年代里,女娲忽然从梦中惊醒,她觉得百无聊赖,就随意走到海边,跪下一足掬起一把带水的软泥,接着就顺手用泥捏了几个和自己差不多的小东西出来。那小东西会对她笑,还围着她又叫又跳,女娲好高兴,有一种初为人母的喜悦,于是继续做直到腰腿酸疼。疲倦了的女娲不耐烦起来,焦躁地信手一拉,拔起一株从山上长到天边的紫藤,再一摆手,那紫藤便落在泥水里,溅出许多拌着水的泥土来,待落到地上也便变成了同先前一般的小东西,只是笨拙点。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一样,这些小东西便是最初的人类,只不过先做的高贵些,后来做出的低贱些而已。不仅在中国神话中人类的起源如此,世界上一些国家也大抵相同,虽然现在我们明白这纯属后人的臆想。不过在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里,看到那一座座雕刻的活灵活现的人,又让人不能不猜想,是谁能把人创造的如此不同呢?
博物馆中的玉米
怀孕的妇女
看什么看?
想象中
权力
哈哈哈
有点像三星堆中的人物
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里,观众在参观中时而室内时而室外,时而昏暗时而明亮,时而过去时而现在,这种交替的感受形成了路线设计的主调。同时,参观文物与欣赏建筑也得以交融。中央庭院在功能上起组织和分流作用,在艺术效果上很出色。它本身像个小花园,一头是水池,一头是遮盖着半个庭院的伞状顶盖。顶盖为54×82米,高27米,是由钢与铝组成的悬索结构。它只有一根支柱,外部用铜雕饰面刻画了墨西哥的发展及其文化。为这一铜雕,建筑师特地设计了一套循环水系统,将池水送至顶部,再从柱子头空隙流下,形成水幕。这样使柱子看来像悬浮在水中的图腾柱,效果极好。
博物馆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室内陈列与自然环境一中的陈列结合。不少文物,如玛雅族神庙和奥尔梅克族巨型头像,都安放在天然树丛或草地上,加上穿着原始民族服装的人的表演,真把人们带回到逝去的年代。从室内透过窗子望去,历史情景更是栩栩如生。
曾经的街市
当年的制作
做饭
乐器的初期
不少建筑师和博物馆专家都称赞它是全世界最好的博物馆,与其它死气沉沉如同放着的木乃伊一样的博物馆相比,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的确是活生生的,展现了人类发展的历史。
这些年在国外看博物馆,我常常感慨在那里上课的孩子们能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今天在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里,我没有看到孩子们,看到的是一群,一伙儿的老人。他们听得那么认真,有的还在记录,有的则在回答着老师的问题。我和同行的两个朋友说,什么时候我们中国要是能有一个专门为老年人安排欣赏博物馆的民间组织就好了。我相信这样的民间组织一定会受到老人的喜爱。问题是能不能找到作为老师的志愿者。这样的组织活动不仅是为老人,也在节假日组织对博物馆有兴趣的人在博物馆里学习、讨论。这和目前一些博物馆已经有的志愿者导游相比,更有针对性,更注重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我想,这在我们经济飞速发展,大力追求GDP的今天,无疑是另一种生活,另一种追求。
博物馆里的老人
我这次出行要写的是“在墨西哥感受江河”,可是写了三天了,还没有看到河。明天,明天我可要和朋友们一起走进墨西哥郊外的一条古老运河。
4、潘基文:海洋环境遭巨大威胁 必须减少伤害海洋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6月08日
http://news.sohu.com/20100608/n272643297.shtml
中新社天津6月8日电 (记者 阮煜琳)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和中国的海洋宣传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正在承受从未有过的压力。他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能更加认识海洋的价值,为了海洋的健康和生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海洋日的主题是“关爱海洋――我们一起行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庆祝世界海洋日和中国海洋日发布的贺信中指出,海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集可持续发展和重要的研究阵地于一身。但是,如果我们欲充分享受海洋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利益,我们必须减少由于人类的活动对海洋造成的伤害。
潘基文指出,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正在承受从未有过的压力。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气候变化、有害物质和人类活动对海洋造成的污染等对海洋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如果我们要保卫海洋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需求的能力,我们应为海洋做更多的事。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8日在天津举行的“2010世界海洋日及全国海洋宣传日”庆祝大会上指出,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海洋,更加离不开海洋。如今,社会各界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海洋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同,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积极保护珍爱海洋,在沿海广大地区逐步成为共识。
孙志辉指出,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中国的海洋发展有着难得的机遇。中国愿意承担起在世界海洋事务发展进程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海洋国家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健康。
8日,中国各沿海省区县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海洋实验室、海洋科考船等免费向公众开放。海洋科普夏令营、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蓝丝带”海洋保护中国行等活动也将陆续启动。
5、太湖排污权交易试点近99%企业完成申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06月0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1824282.html
据新华社南京6月8日电 (记者潘晔)全国重点湖泊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率先在江苏太湖流域实施。目前,纳入太湖流域首批试点的915户重点企业中,98.5%已实现了排污权网上申购管理,2009年征收排污权有偿使用费达7739.4万元。其中,江阴、太仓、常熟三市已全面完成排污权有偿征缴工作。
记者从江苏省财政厅了解到,目前,江苏已初步建立完善了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权有偿取得的管理体系,并阶段性完成了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平台建设任务。
6、珠三角城市圈将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来源:中国保险报2010年06月09日
http://insurance.hexun.com/2010-06-09/123935410.html
珠三角要实行更严格的污染治理要求、五大行业基地不经环评同意不能建、重污染行业实行差别排污收费——广东省环保厅6月4日正式公布《关于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三重拳”连续出击,加快推动广东经济结构调整。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广东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的出台表明广东对于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着力发挥环保“威力”的高度重视。而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意见》提出,广东将在珠三角城市圈先行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并建立环境损害赔偿政策机制。
《意见》要求,珠三角地区要制定实施严于省内其他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对“两高一资”行业实行更严格的地方标准,并按照“上大压小”的原则,实行污染物排放“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 ,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
根据《意见》要求,广东还将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把区域和产业规划环评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项目环评文件的重要依据,按照“珠三角环境优先、东西两翼在发展中保护、山区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引导全省产业合理布局。
7、北京市阿苏卫等多个垃圾填埋场将对公众开放
来源:《北京日报》2010年06月0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1822397.html
北京市今年将制订垃圾处理设施信息公开制度,高安屯、六里屯、北神树、安定、阿苏卫等垃圾填埋场实行对公众开放制度。
首都之窗网站昨天公布了《2010年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折子工程的通知》。今年将完成六里屯垃圾填埋场污染治理工作,丰台区湿解项目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开工建设。相关部门还将推进6座餐厨、果蔬、园林垃圾相对集中资源化处理站建设。昌平区政府和市市政市容委还将主要负责开展阿苏卫循环经济园区前期工作和阿苏卫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
在促进垃圾源头分类方面,城八区年度生活垃圾产生量将实现零增长,远郊区县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600个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达标,实现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推进在京党政机关、学校垃圾分类达标。推进密闭式清洁站等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贮存设备设施改造和建设,配套采用节能环保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车辆。在92个乡镇推广垃圾“户分类”经验,建设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资源回收设备设施。在城八区新建300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和2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本市今年还将研究制订建筑垃圾处理设施投资政策,推进再生产品资源化利用。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试点工作。在对垃圾处理监管方面,本市将加大政策保障力度,使城八区和远郊区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9%和85%。开展市属垃圾处理设施电路集成卡计量系统试点工作。
8、云南五大水系被不同程度污染
来源:中工网 2010-06-09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6/671276048280_1.shtml
云南省环保厅日前向社会通报了云南环境及保护治理情况,珠江水系、金沙江水系、红河水系、澜沧江水系、怒江水系和伊洛瓦底江水系等六大水系中,除伊洛瓦底江水系水质总体为优以外,其余五大水系总体水质均不同程度受到轻度、中度、重度污染。
此外,来自该厅的《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九大高原湖泊中,滇池、阳宗海、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为劣Ⅴ类水质,只有泸沽湖和抚仙湖是Ⅰ类,洱海和程海为Ⅲ类。
据了解,2009年,九大高原湖泊治理共投资96.03亿元,其中滇池治理投资最多,达到了91.72亿元,其余8个高原湖泊治理投资4.31亿元。
云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杨志强通报了2010年该省环保专项行动的三个重点:一是全面整治南盘江、红河、沘江、螳螂川流域重点金属排放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污染减排重点项目的监管督查,加快272个省级污染减排项目进度,确保按期完成;三是进一步加大牛栏江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有效保护和改善牛栏江调水水源区水质。
杨志强还通报了昆明劲华陶瓷有限公司两条陶瓷生产线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建设投产,粉尘严重污染周边居民致长期投诉等环保专项行动8个挂牌督办事项的具体情况。
9、三亚海滩遭绿藻“袭击” 专家称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来源:中国新闻社2010年06月0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1822507.html
6月8日,游客在海南三亚铺了一层“绿地毯”的海滩上游玩。连日来,三亚大东海的沙滩上出现了大量的绿色海藻。中新社发 尹海明 摄 中新社发 摄
中新社三亚6月8日电 (记者 尹海明)连日来,海南三亚著名的滨海浴场三亚大东海海滩出现了大量刚毛藻等绿色海藻,引起游客关注。三亚环境监测站专家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种现象在2004年曾出现过,是一种海洋生态现象,对海洋环境与人类活动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8日是世界海洋日,记者在大东海看到,大量绿色海藻随着海浪被冲到沙滩上,一些沙滩上犹如铺上了一层“绿地毯”,靠近沙滩的海水因含有大量绿藻而变成了绿色。在记者采访时,沙滩上有绿藻的地方,没有游人下海游泳,几名外地游客穿着泳裤站在沙滩上看着环卫工人清扫绿藻。据环卫工人介绍,绿藻大量出现的现象已有些时日,每天早晚总共清扫出2大卡车的绿藻。
三亚环境监测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介绍说,2004年三亚市多个部门曾联合对这一现象进行过调查。这是一种海洋生态现象,对海洋环境与人类活动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它将随着海洋水文、气象及藻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变化而消失。此外,也可采取近岸拉网、污水泵抽滤或投放食草类鱼类对这些海藻进行清除。
该专家出示一份2004年的调查报告称,当水温升到30℃以上时,刚毛藻等将会大量死亡,届时异养细菌总数将上升,需要加强监测。报告还称,该类海藻有丰富的营养与保健价值,建议加强对该藻的研究,适度利用。(完)
10、香港首创为河流兴建“鱼梯” 鱼海中产卵后游回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06月09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a/ga-sszqf/news/2010/06-09/2332671.shtml
中新网6月9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渠务署刚完成蚝涌河改善工程,采纳了环保团体建议,全港首创为河流兴建一道长20米的“鱼梯”,让有回游习性的鱼类可逆流而上,健康成长。工程完成后,河道扩阔了1倍,既可抵御黑色暴雨冲击,解决该区水浸问题,同时保留天然景致。
西贡区过去不时有严重水浸,对上一次是2007年,黄色暴雨警告下,雨水将一辆客货车冲落蚝涌河。为提升蚝涌河的排洪能力,渠务署斥资6000万元作改善工程。由于该河具生态价值,该署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合作,研究扩阔河道之余,亦保留自然景观。
渠务署调查发现,蚝涌河有两种具回游习性的生物出没,分别是俗称白鳝的“日本鳗鲡”,以及大闸蟹近亲“日本绒螫蟹”,该两种生物都会从河流上游,游到海中产卵,幼鱼及幼蟹孵化后,会回游到河流,并逆流而上返回父母成长的地方。
外国为三文鱼兴建的人工鱼梯,一般在河底加建梯级,让能“跳跃”的三文鱼逐级逆流而上。该署指蚝涌河扩阔后,河水流动加快,加上河道中央竖立了一幅如水闸般的风水堰,原意避免海水倒灌,但却妨碍生物回游。该署参考鱼梯的设计概念,在风水堰前方铺设石块,形成一道20米长的小斜坡,让生物可以轻易借鱼梯翻过风水堰,向上游进发。
渠务署高级工程师简汉成表示,其它保护河道生态措施包括辟设14个“河中栖息所”,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构思,于两旁河堤挖洞,为鱼类提供栖息及躲避处;河流两旁加设长2至4米的“导流装置”,在河流两旁铺设石块,令水流改变方向,营造不同生活环境。
该署以往挖深及扩阔河道,只在河道底部及两旁铺设混凝土,令天然河道变成坑渠一样,简汉成表示,蚝涌河已尽量少用混凝土,河道底部扩阔部分以采自该河流的天然石头铺设,及以石笼砌成河堤,以维持天然景观。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高级环境保护主任梁士伦欢迎有关做法。
蚝涌河改善工程于2007年3月展开,去年底完成,主要工程将长700米的河道扩阔一倍,由17至45米不等。工程完成后,渠务署曾进行调查,发现25种鸟类及10种鱼类。
11、环保是低碳的基本内核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6-08 楚惠萍
http://www.cenews.com.cn/xwzx/dh/201006/t20100607_660202.html
和谁对话?
马中,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环境与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等。主要从事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政策、管理体制、经济手段、经济评价、湿地生物多样性、循环经济等。
为什么对话?
低碳生活时下已经成为一个时尚名词,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低碳行列。但是,我们也看到一种倾向,那就是在某种程度上低碳概念被一些人泛化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厘清究竟什么是真正的低碳?低碳生活又该如何践行?“十一五”节能减排即将收官,此时全面推行低碳生活又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有何关系?
马中怎么说?
从字面上直观理解,低碳就是尽可能减少生产生活中的碳排放,但是达到的目的,恐怕不仅是碳的减少,还应该包括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诸多内容。低碳本身就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内容,低碳与环保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节能减排应该是实现低碳的基础保障和基本内涵。低碳的作用不仅限于环境效益,更重要的在于发展效益。
对话人 马中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 见习记者楚惠萍
点击一
焦点关注 低碳在经济活动和社会形态方面涉及的内容
关键思路 低碳涉及生活行为、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还涉及能源问题、经济利益、发展问题
记者:您怎么理解低碳概念?在经济活动和社会形态方面,低碳包含哪些内容?
马中:低碳现在很流行,仿佛一夜之间就深入人心,而且活学活用,立竿见影。今年5月31日,一个小伙坐动车迎娶新娘,居然也成了新闻,被众多媒体誉为“首例低碳迎亲”。其实,几年之前就有了骑自行车迎亲的例子,不过那时还被称为“环保结婚”。低碳领时尚之先可见一斑。但是,把什么事都往低碳这个篮子里装,就未免有些宽泛了。
我认为,这些最浅层次的所谓“低碳生活”,绝不就等于低碳。公众的个体行为可能是降低了一些碳排放,但是这样减碳相对于低碳的大目标来说,其作用微乎其微。如果在一些生活行为上很低碳了,但是在生产行为和消费品购买上却有很高的碳排放,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这些所谓的“低碳生活”具有更多的宣传意义而实际作用有限。
低碳概念源起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但是低碳也不仅限于与气候变化有关,更重要的是低碳是和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很多污染问题都与碳排放有关。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煤耗降低了,或者煤炭被其他能源替代了,那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很多大气污染问题也就解决了。
总体来看,低碳涉及生活行为、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单个公民的行为只是很小一部分,行为改变对低碳目标的边际影响是很低的。即使这些个体行为累加起来,相比于总碳排放来说,其减少的碳排放是很少的。假如电力等耗能高的行业不减碳,光靠公众个体行为的改变是不可行的。如果我们把目光都集中在个人行为的改变,而不关注那些耗能高、排放大的产业、部门和企业,这对减碳来说就是一种本末倒置。
我们现在要注意这样一种倾向,就是把公众的注意力过多地引向个人行为的改变。这不是说因为个人行为对实现低碳的贡献小就可以不必践行低碳生活了,而是说我们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那些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和产业上。如果一个人把家里的灯全部换成节能灯,却还在开着一俩大排量SUV,这样的低碳生活是没有用的。这也是低碳仅停留在理念上的结果。
同样,在国际上,首先应该减碳的是那些发达国家,是富人而不是穷人。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错了,第一不公平,第二不合理,第三没效果。因为不管对发展中国家还是穷人来说,很多碳排放是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而对发达国家和富人来说,很多碳排放却是由于奢侈需要,是可以减掉的。那种要让全民都彻底过上低碳生活的想法也是不现实的。
但是,除了生活层面,以及气候和环境层面,低碳还涉及3个实质问题,我们必须有清醒和明确的认识。
首先是能源问题。说到底,低碳是一个招牌,决定低碳与否的是化石能源。如果把低碳这层外衣剥开,里面的核心是化石能源。为什么是能源?因为能源越来越稀缺,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具有生存意义、发展意义和战略意义。低碳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保证能源安全。保障能源安全光靠已有的化石能源是做不到的,只有用新能源特别是那些低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这种替代就具有了战略意义。
其次是经济利益。能源的背后是经济利益。据国际组织研究和评估,全球能源市场约有6万亿美元市值。中国到2020年的新能源市场估计约有1000亿美元。这体现了低碳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
第三是发展问题,这一点体现了国家之间综合竞争力的博弈。低碳将成为各国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发展问题是低碳涉及到的一个深层次问题,不只是简单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改变。
点击二
焦点关注 怎样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
关键思路 利用节能减排制度,抓好企业的碳减排;完善制度措施,引导民众低碳生活
记者:现在社会上似乎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对一种理念的追捧。比如,过去一说循环经济,一些地方就纷纷表示自己在发展循环经济;现在讲低碳经济,一些地方又表示自己的低碳经济初见成效。而在社会上,低碳经济也成为一个时尚名词,但实际做法可能离本质很远。我们应该肯定人们对环保和低碳的热情,但该怎样引导人们在行动中直抵本质,而不流于浅层表面甚至是口号?
马中:这里提到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等都不应该是一种生活时尚,而应该是发展的实质内容。如果这些经济形式都落到实处的话,会产生很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如果仅流于形式,那么很快就会被其他经济形式所替代。而要想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就不能把注意力都放在普通公众的碳减排上,还要注意更大的减排主体,比如企业。
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化程度还要加深,还要向更深层次发展。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耗能和碳排放最大的部分不在于消费,而在于生产。如果我们把注意力只集中于消费方面,比如公众的生活低碳,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生产方面的节能和低碳应该更有效果。所以,我们现在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公众的低碳减排而忽略了对排放大户的注意和监督。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企业减排上去。
在行动上,首先我们要很好利用节能减排制度。“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的节能减排有具体的约束性指标。国家又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这就明确地提出了低碳目标。只要节能减排的目标能实现,减碳的目标基本上也能实现。我们有两部法律和这些指标直接相关,一部是《节能法》,另一部是《可再生能源法》。这两部法律都直接对节能和低碳发挥作用。我们现在就需要把低碳的要求更加明确细化,使法律要求更加具体,能够执行。
其次我们要强化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手段。比如,制定了低碳指标之后如何具体实施、完不成怎样处罚、怎样监督和检查处罚执行等。要从行动上引导人们真正开始低碳减排可以先从制度方面做起,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很好的制度,现在要做的就是执行好这些制度。
对于公众,靠自愿完全践行低碳减排恐怕只有少数人能做到,大多数人做不到,所以也还是得靠制度建设。除了强制手段之外,政府还可以实施一些激励性的引导措施。如提高停车费用,对汽油收税。这些都是倒逼机制,还有正面措施。政府可以拿出财政资金来建设公共交通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就是为了让百姓在生活中有践行低碳生活的可能。这种疏堵结合的办法会更有效地推动低碳生活开展。
记者: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应该不是建设另一套体系,而是现有节能减排和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您认为如何完善当前的环境管理体系,以适应低碳社会需要?
马中:低碳社会不需要另外建设一套体系,减碳和节能减排应该是协同发展的。我们虽然说低碳减排,但实际上要做到真正低碳,却不能仅仅靠减。
首先,在制度减排方面,我们不需要另建一套制度和体系,我们需要的是整合现有的制度,使之目的更明确。
其次,有了制度不等于有了执行。还要有监督、有投入、有评估。在目前的管理体系下,要做到有效减碳,就要做到几个协同:第一是节能协同。治理污染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碳封存等技术,的确能降低大气中的碳含量,但我认为这不是最有效的减碳方式,因为这毕竟是末端治理。最好的方法是在排放污染物之前就降低其中的碳含量。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得节能,这样解决也省去了捕捉、封存等手段的资金花费。因此,只要节了能,就一定能做到低碳。
第二是替代协同。我们把原来排碳的能源用不排碳的新能源来代替,如用太阳能代替煤炭等化石能源,就等于降低了碳排放。
第三是减排协同。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治理污染和减排二氧化硫的体系和制度,只要在减排这些污染物的过程中,也进行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减排,就会事半功倍,而不必另起炉灶。
再次是差异减排。我们说普通消费者和企业的碳排放是有差异的,穷人和富人、大城市和小城市、城市和乡村、东部和西部以及行业之间都是有差异的。我们可以据此确定在哪些时段、哪些行业或者地区减排效果更好。比如,根据时间表,目前一段时间内,西部较之东部经济落后,管理粗放,产业重型化水平高,西部的减排空间就很大,因此应该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欧盟对其成员国之间在减排的要求上就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我们也不能一刀切式地制订减排目标要求,而应该找减排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地区和行业集中、优先减排。这样才能用最少的资金达到最好的减排效果。
最后是技术减排。其实,中国现在的很多行业和企业只要稍做技术改进就能达到很好的减排效果。
点击三
焦点关注 环保是低碳的基本内核
关键思路 节能减排应该是实现低碳的基础保障和基本内涵,完善环境管理政策和环境经济政策
记者:低碳,在经济行为上,必然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在生活和社会领域,要求环境友好。从这一点来看,低碳实际是增强了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环境竞争力,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这一点出发,环保是不是低碳的基本内核?
马中:环保是低碳的基本内核。从字面上直观理解,低碳就是尽可能减少生产生活中的碳排放,但是达到的目的,恐怕不仅是碳的减少,还应该包括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诸多内容。低碳本身就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内容,低碳与环保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节能减排应该是实现低碳的基础保障和基本内涵。
但是,低碳又不仅限于环保问题,更是个发展问题。低碳一定会实现环保的要求和目标,但同时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直接促进了经济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低碳在这一点上与其他的环境污染治理是不同的。它的作用不仅限于环境效益,更重要的在于发展效益。因此,我们不应局限在以环保视角看待低碳。更要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待低碳。
记者:当前的环境政策包括环境经济政策是否有利于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建设?应对此做哪些调整和完善?
马中:我们当前有一些有利于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建设的环境管理政策和环境经济政策,但是在这方面还有加强和改善的空间。
常规化石能源节能政策还需要更加完善。这是紧迫的事情。现在,我国每年化石能源需求和使用的增长速度和经济的增长速度是一致的,都很快。节能20%的指标或可再提高。因为,目前能源消耗速度还是大于能效提高速度,要扭转那种完成了节能指标但是绝对能耗依然上升的局面。
在新能源利用政策中要加大环保、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比重。我国今年已经实现了可再生能源使用占能源使用总量10%。但是这个目标不是靠新的可再生能源而是靠传统的可再生能源——水电来实现的,因为水电总量大,所以达到这个目标并不是特别困难,但如果到要实现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总耗能15%的目标,就需要更多实际努力。这就要提高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
还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工业占产业结构比重大给中国的节能减排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产业格局还将继续存在。因此,中国必须尽早完成工业化进程,以促使产业结构尽快转型,降低工业在产业中的比重,达到最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点击四
焦点关注 如何鼓励人们将低碳生活作为自觉选择
关键思路 要做好宣传工作,做好科普工作和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参与水平
记者:当前,社会上形成了一些低碳生活的探索和尝试,如购买自己的碳排放、计算碳足迹等。您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予以鼓励和推动,以使这些行为成为生活的常态和人们的自觉选择?
马中: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公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如出行、消费行为等做起,选择低耗能、低碳排放的生活方式;其次是政府要做好低碳科普工作和信息公开,提高公民的知识水平和环境意识,让公民知道除了自己生活上的低碳减排之外,还有哪些方面是必须减排的,让公民知道别人、企业甚至地方政府应该做些什么,并尽量参与其中。
每一个公民要想真正参与到节能减排大环境中就不能仅以个人为单位,停留在独善其身的水平上,而要积极参与到政策制订和社会监督中去。一些公民除了普通百姓身份之外,还会有企业员工或者是政府官员这样的身份。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以普通公民的身份要求自己,而要切实为节能减排做出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
归根结底就是政府要提供平台,完善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努力创造环境和机会,让公众积极参与实践和监督,提高公众参与水平,跳出每个公民独善其身的小圈子。
点击五
焦点关注 低碳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关键思路 建设低碳社会就要秉承这样一种理念:尊重自然、符合自然、借助自然
记者:低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是什么?一种新的经济和社会形态的建设与巩固,无一例外地都借助于伦理道德观的推动。建设低碳社会应倡导一种什么样的伦理道德观?
马中:生态文明的基本思想就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利用自然。不管是低碳环保,还是可持续发展,都要遵循的一个原理就是“道法自然”。减碳就是要把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到自然可承受的水平。
只要发展符合了自然规律就能可持续发展。符合自然规律不是说不发展,只要在自然可承受范围之内,按照自然规律,也能有很好发展。发展是要和自然同向而不是对抗。与自然对抗,可能取得短期、局部的胜利,但从长期、全局角度看,最后胜利的还是自然。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很多古代的水利工程,由于符合了自然规律,到现在还在发挥着很重要作用。比如郑国渠,它并不是改变水的力量,而是借助水的力量。郑国渠是在渭河干流河道的等高线上修建的,并没有改变原来河道的高度和方向,只是在两个支流之间修建一条等高的水渠引水,最后水流还是回到干流,所以郑国渠千年不淤不堵。
如果人们老是想着改变自然,那不仅会破坏生态,自己也得不到长远的良好发展。中国目前的发展不低碳的另一个表现还在于城市的建筑短命、规划短命。相比于欧洲使用了几百年的民居,现在我们一些城市的建筑能支持几十年就是值得炫耀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建设和拆迁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能源还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这方面,中国其实也有很好的例子,中国留存下来的那些老房子如皖南民居建筑群等也都有很长历史,那些就可以说是低碳的建筑,那些建筑在设计上和功能上都是符合自然的。
自然的力量是最大的。因此,我们要建设低碳社会就要秉承这样一种理念,就是尊重自然、符合自然、借助自然。人们完全可以做到既保护了自然,又发展了自己。
12、长江源头冰川 40年退缩1200米
来源:新华社2010-06-09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6/671276049718_1.shtml
今年6月3日拍摄的姜古迪如冰川
1986年拍摄的姜古迪如冰川
地处长江源头第一县的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过去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近年来却出现了河流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冰川退缩等现象。一些居民甚至生活在“住在源头买水喝”的窘境当中。
绿色江河环保组织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研究所的冰川学家合作,对长江正源姜古迪如冰川变化状况进行了长达5年的监测和系列资料收集。研究显示: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姜古迪如冰川近40年最大退缩距离超过1200米;长江源的最大冰川,岗加曲巴冰川最大退缩距离超过4000米。
有关专家认为,水量补给不足和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长江源头冰川退缩。
13、低碳减排小妙招之居家篇――如何正确使用洗衣机
正确使用洗衣机,省电省水近一半
●不要贪图方便,能手洗的就手洗;即便要用洗衣机,也最好减少洗涤次数,等到衣物存到足够多的时候再洗。
●根据衣物种类和脏的程度分类洗涤。一般来说,合成纤维和毛丝织物洗涤3至4分钟,棉麻织物洗涤6到8分钟,很脏的衣物洗涤10到12分钟。
●漂洗的时候,最好把衣物上的肥皂水或者洗衣粉泡沫甩干后再漂洗。
●把漂洗的水留下来洗下一批衣服或者拖地用,一次能省下30到40升水。
●当然,使用节能洗衣机更划算,参照国家的节能标准,可以省电省水近一半
● 我国现有的1.7亿台洗衣机如果全部使用节能洗衣机的话,一年的节水量大概在51亿立方米左右
● 衣服不多时,洗衣机的水位不要定的太高
14、iPhone4的背后:好苹果?坏苹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0-06-09 刘金霞
http://www.donews.com/tele/201006/110394.shtm
同一只“苹果”:绿色?黑色?
iPhone4看上去熟了。
北京时间6月8日凌晨1点,苹果公司在WWDC大会上高调发布新一代iPhone4。“它是在原有机型上的一大跳跃。这无疑是我制造的最精致最美的产品。”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的推介词也颇为诱人垂涎。
与高调的发布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苹果公司对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质疑的长时间沉默。
相关资料显示,自2010年4月16日开始,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等中国34家环保组织向苹果乔布斯总裁发出重金属污染质疑信,近50天过去了,虽然历经诸多媒体对IT产业重金属违规问题的大幅报道,苹果公司依然没有一个字的回应。
“iPhone4在美国发布,但它却是在中国加工生产的。作为世界IT产品加工业的中心,中国的生态环境正在付出代价,特别是PCB和电池电源生产造成的重金属污染,损害尤其严重。”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为推动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实现绿色转变,34家环保组织展开调研,找出了部分严重污染的IT品牌的供应商,并据此与包括苹果在内的29家中外IT品牌进行了沟通。“如今50天过去了,一直高调宣称绿色环保的苹果公司成为8家不做回应的品牌之一。”
在得知苹果公司拒不回应的事实之后,一度曾是苹果粉丝的Sabrina,6月5日即向衣着光鲜的“大苹果”乔布斯表达了自己的失望和等待。
今年23岁的Sabrina出生在中国,成长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去年回到中国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实习。正是这次实习,让她第一次了解到IT制造业,尤其是印刷电路板会带来巨大的重金属污染。
目前看上去,Sabrina作为一个粉丝的失望似乎并未对苹果带来任何影响。在苹果公司官方网站“苹果与环境”一栏,依旧是苹果“绿意盎然”的“环境足迹”,向公众述说这只“好苹果”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但仅列出了碳排放的数据。而苹果供应商责任报告(2010)也以劳工权益为主,并没有提到如何应对重金属污染。
社会责任:期待“好苹果”回声
“苹果公司因为极具创新性的技术享誉世界,它应该有能力确保它的产品在生产的每一步都不会破坏环境,或是影响人们的生活。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Sabrina对本报记者阐明一个普通粉丝的观点。“虽然我暂时还没用iPhone,但的确很想要一个——不过现在我正在反思要不要真的使用iPhone。”
在iphone4的发布会上,乔布斯对iPhone的各项新功能侃侃而谈,而相对低廉的价格显然也成了这款新手机的竞争利器。凭借对iPhone等苹果产品大卖的畅想,苹果公司也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IT企业之一。
但对比苹果公司对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沉默,马军质疑,是否苹果公司刻意回避供应链环境管理问题,是否正是为了控制成本,保持其价格竞争优势?
“作为消费者,我们当然希望能够获得价廉物美的产品,然而,如果这样的产品生产过程,污染物超标、违规排放,甚至造成重金属污染,将会给生态环境和公共健康带来持久损害;今天我们享受这样价廉物美的IT产品,明天我们的孩子将不得不付出千万倍的代价,去清除河流、湖泊、土壤、海洋乃至身体中的重金属。”马军在其评论中,沉痛而尖锐地称,到那时,苹果等IT企业会像今天的英国石油公司一样为这一切后果买单吗?
马军认为,苹果公司有责任回应消费者的期望和要求,因为苹果一直高调宣传其绿色承诺,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了它的产品,也就购买了一份承诺。而几乎完全依靠外包生产的苹果品牌,如果放任供应商违规超标排放,就等于违背了承诺,消费者有权要求其作出改正。
据悉,目前,GE、Nike、沃尔玛、溢达、联合利华、三井物产等一批大型企业已开始使用数据库推进其供应链的环境管理。通过这些大型品牌企业的定期比对查询,近期已有百余家违规超标供应商感受到压力,向公众公布其问题和整改情况。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IT产业重金属污染是有解决方案的。目前,29家IT品牌中,三星、惠普、松下、东芝等IT企业已开始其利用公开监管记录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尝试。
品牌企业推动供应商消除污染已有了成功的案例,基于中国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取得的进展,污染地图数据库已收录各地企业违规超标记录6万条,这使得品牌企业可以方便地将其供应商名单和源自政府部门发布的违规企业名单进行比较。
15、绿色选择激发企业环保动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6-09 陈媛媛
http://www.cenews.com.cn/xwzx/gz/qt/201006/t20100608_660244.html
环保NGO曝光IT品牌供应链污染后企业反应不一,普通消费者致信品牌总裁表达不满
6月5日这一天,北京一位苹果电脑的忠实“拥趸者”通过苹果网站在线提交的方式,发出了一份致苹果总裁的信,对苹果拒绝回应中国34家环保民间组织(以下简称环保NGO)对其IT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金属排放问题的质疑,表达出一名普通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4月26日,环保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达尔问环境研究所联合披露一份《IT产业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多家IT品牌的供应商存在重金属违规超标排放问题。
为切实推动IT品牌从认识问题到采取行动,环保NGO在各品牌首轮回复的基础上,通过书面、电话以及会见等多种形式,与这些品牌分别进行了第二轮沟通。
在各界的关注和推动下,做出回应的IT品牌数量从最初的8家增加到5月26日的21家。令人遗憾的是,截至目前,仍有8家欧、美、日、韩和中国大陆企业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企业反应各异
“有欣慰,更多的是遗憾。”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IT企业重金属污染中期报告发布会上总结IT品牌对环保NGO质疑的回应情况时如此说。
目前,全球众多知名IT品牌均采取外包生产模式,PCB(印刷电路板)以及电池电源等组件主要由其他IT产品制造商提供,制造商之间还存在着层层外包关系。
曾经致121名儿童血铅超标的福建省上杭县蛟洋华强电池厂,是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最重要的OEM(指“代工生产”)厂商之一,而南都公司曾公开宣称,自己已进入沃达丰、诺基亚、西门子等著名国际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同时还是阿尔卡特的全球优秀供应商。
长期以来,大部分知名IT品牌一直回避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环境管理体系。由于中国环境监管体制尚不健全,知名IT品牌在中国市场获得大量低价产品后,将环境代价抛给了当地。
面对中国环保NGO的质疑,三星、惠普、松下、西门子、东芝等品牌表现得非常积极,对环保NGO提到的案例进行了检索,其中三星、惠普和松下进行了深入调查,均向环保NGO提交了核查结果,同时均表示愿意考虑利用政府部门公开发布的监管记录加强供应链的环境管理。
三洋、海尔、联想、TCL、英特尔、日立等品牌对此做出有限的回应,对环保NGO提到的案例进行了检索,且均向环保NGO提交了核查结果,同时对环保NGO要求其加强供应链环境管理求表达了理解。
还有一些企业仅做出初级回应。如索尼、阿尔卡特—朗讯、思科、精工爱普生、诺基亚、西门子、英国电信、夏普等品牌仅限于对环保NGO提到案例做出初步检索,而不愿回应如何系统解决IT产业供应链存在的重金属排放和其他环境问题。
其中,索尼公司在给环保组织的答复信中表示,环保NGO提示他们并质疑存在重金属超标违规排放问题的10家企业“完全不是其直接供货商”,而如果某家索尼的二级供应商被发现违反“索尼供应商行为准则”,索尼将与一级供应商合作,要求其整改。但索尼也表示,由于供应链复杂,没有能力了解供应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他们并没有二级供应商的名单。
“这样的供应链环境管理的政策听起来好像第二十二条军规。”马军以此比喻企业处在一种荒谬的两难之中。
对此,环保NGO提出,鉴于IT产业大量依赖外包生产,I T 品牌的环境管理仅仅停留在直接进行交易的一级供应商层面往往是不够的,有必要将环境管理沿供应链向下延伸。
“建议IT品牌首先清楚地了解供应链上到底有哪些企业,否则其承诺的环保政策必然成为空话。”马军说。
一些企业对此次报告表现出敷衍、回避的态度,新加坡电信、摩托罗拉、富士康3家企业收到环保NGO的信件,称会去了解,但之后就再无下文。而苹果、飞利浦、爱立信、沃达丰、IBM、佳能、LG、比亚迪等8家中外IT品牌,至今未对中国环保NGO供应链环境管理问题向其发出的信件做出任何回应。
面对拒绝回应,公众能做什么?
面对IT产品的生产过程不断侵害环境和公众健康的现实,许多人通过网络和信件表达了他们的惊讶、悲伤和激愤。在一片弥漫的无奈中,公众能做什么?公众的选择能影响和改变这些企业的行为吗?
对于环保NGO的质疑,沃达丰和英国电信长时间沉默,而在英国一家报纸就《报告》提出相关诘问后,却迅速向其做出回答。
马军无奈地说:“之所以急于回答本国媒体的诘问,是应为害怕失去本国的消费者的信任。”
长期以来,欧洲的企业只关注产品的本身和废弃后的环境污染,很少关心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即前端的污染,特别对国外的上游供应链的企业环境表现得漠不关心,当问题出现后,企业的总裁经常表现出一脸茫然。
环保NGO认为,通过绿色选择,公众完全有可能影响和改变这些企业。而这份《报告》展示出的IT品牌回应的分化,已经为公众做出绿色选择提供了条件。
马军认为,每个公众都是消费者,倘若社会倡导消费者在购物时选择环境表现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这一环节启动,其后的连带效应就是以终端消费需求这一经济利益倒逼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公众如果不用绿色选择的权力,污染企业就没有压力,也不会产生治理的动力。”
为了保住订单,零售商、企业、供货商都要审视自己及处于供应链前端的企业的环境表现,而通过这一过程,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企业生产过程中工业废物排放的达标。“PCB等IT产品生产过程中重金属的控制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只需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安装设备,就能够有效回收。”马军说。
对待那些观望、等待的企业,环保NGO倡议,只要上述IT品牌产品的消费者做出清晰而坚决的表达,就能够让这些品牌了解中国普通消费者的期望和要求,促使其加强供应链管理,控制其产品生产过程造成的重金属排放。
“我们不期望能够在社会上掀起消费者‘不买’的浪潮,但是几十名中国消费者的请愿信送到企业总裁的桌上,一定会给他们压力,因为消费者的绿色选择,才是企业污染治理的原生动力。”马军说。
16、对环境执法与立法的反思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6月09日 李博
http://news.sohu.com/20100609/n272661645.shtml
以绿色GDP为指标,来完善政绩考核制度。这样环境保护差的地方会因为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而减少经济总量,缩小发展空间;环境保护好的地方会因此增加经济总量,扩大发展空间。如此,环境执法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反而成了经济发展的保护神
【案情介绍】
2003年年底,山东淄博铁鹰钢铁有限公司在距铁山小区北面不足百米处投资兴建了一家炼铁厂,2004年6月,该厂在无任何环保手续的情况下投产,这给该小区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噪声和粉尘污染,该小区居民多次上访呼吁解决,均未能如愿,遂决定采取法律手段控告淄博铁鹰钢铁有限公司。
后经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的依法督察和当地政府、环保部门的严格执法,铁鹰钢铁有限公司已于2008年3月11日全面停产。停产后,铁鹰钢铁有限公司开展了环境综合治理,并投入3200万元对环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同时,铁鹰钢铁有限公司与铁山小区居民签订了污染侵害的经济补偿。2008年6月20日,在中华环保联合会、淄博市环保局、淄博市张店区人民政府的共同调解下,淄博铁鹰钢铁有限公司与铁山小区居民就环境整治、污染赔偿等问题达成和解协议,淄博铁鹰钢铁有限公司向周边受污染的群众共赔付2855800元人民币,其中污染最严重的住户获赔7200元,污染较轻的最低获赔1000元。至此,历经4年之久的环境污染信访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案情的基本分析
笔者将该案的基本法律要点总结如下:
一、淄博铁鹰钢铁有限公司属于未经环保审批的违法建设项目。这样认定的理由是,该公司作为年产50万吨氧化球团项目和自立式300立方米高炉炼铁项目,于2003年4月分别由山东省经贸委、淄博市经贸委批准立项后,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就于2003年8月开工建设,2004年7月投入生产。
二、由于钢铁行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权限只属于环保部,因此该项目未经环评即投入运行,确属未批先建的违法项目。
三、淄博铁鹰钢铁有限公司高炉设计生产标准为350立法米,低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规定的钢铁投资建设项目的最低条件1000立法米,属限制淘汰类。
四、淄博铁鹰钢铁有限公司距铁山小区不足100米,远远低于“炼铁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规定的1000米—14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且环保治理措施极不健全。
深层思考一:环境执法上的问题与解决之道
淄博市环保局于2005年曾以“建设项目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擅自开工建设”为由对铁鹰公司进行了处罚,并于2005年11月24日作出“关于对淄博铁鹰钢铁有限公司实施限期整改的通知”。但直到2008年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依法督察前,该公司的环保状况并无明显改观,这可以说明淄博市环保局对铁鹰公司的排污行为表现出的是一种“视而不见”的纵容态度。
上述淄博市政府与环保局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普遍存在的环境执法难问题。而对于环境执法难的状况,笔者认为可归咎于如下两大因素: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作怪。另一方面,环保机关的环境执法能力较弱。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加以解决:第一,以绿色GDP为指标,来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对环境质量变差、污染物总量超标、发生恶性污染事故等现象的地区,要从经济总量上扣除,并用来补偿生态环境保护好的地方。这样环境保护差的地方会因为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而减少经济总量,缩小发展空间;环境保护好的地方会因此增加经济总量,扩大发展空间。如此,环境执法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反而成了经济发展的保护神,地方政府就会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环境执法难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第二,加大环境法律法规在环境保护中使用的力度。要加强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环境法制教育,使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理念。而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提高环保机关的地位。使得环保机关在拥有较大处罚权限的同时,获得一定程度的强制执行权。第三,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环保机关的支持力度,也就是要在人与钱上提供足够的保证,即:通过增加环保机关的编制来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通过增加财政拨款来为环保机关多添置一些先进的执法设备。同时,环保机关自身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即: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的素质,使其熟悉和正确运用环境法律法规。
深层思考二:环境立法上的漏洞与完善措施
上述环境执法难的问题,说明环境法律法规在社会上的实行效果并不好,这其实从另一角度反映出社会上有不少人对环境法律法规的漠视。
在笔者看来,这种漠视是比环境执法难更为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正确的执法只是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的手段之一,而对法律法规的内心确认,才是确保法律法规得以遵守的根本措施。因此,除了探讨环境执法之外,更要认真分析由环境立法的漏洞所带来的社会认同问题。
事实上,环境立法上的漏洞在铁鹰案中反映得也尤为明显。但限于文章篇幅,笔者将探讨与铁鹰案联系最为密切的环评问题。
铁鹰案纠纷的产生其实与铁鹰公司违反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有关,即:铁鹰公司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于2003年8月开工建设,2004年7月投入生产,确属未批先建的违法项目。通过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可以发现铁鹰公司的行为与该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补办”环评制度有关。
事实上,该条规定不仅没有发挥法律责任的作用,反而给地方政府不按行政程序审批和企业违法不作为提供了一个可资利用的法律漏洞。因此笔者认为,该条作为环评法的一个败笔,使得《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无法实现。所以,笔者建议最好能把该条规定删除,并明确规定建设项目必须事先提交环评报告,否则不得开工建设。如果擅自开工建设,将给予重罚,甚至永久性停止建设。当然,如果删除此法条有难度,还可以考虑其他变通措施。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