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2
三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年两会环保专题报道:
1、人民网: 环保部:我国环境仅是局部改善总体还在恶化
http://news.sina.com.cn/c/2010-03-10/232919835987.shtml
2、新华网: 环保部:一两个环保风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http://news.sina.com.cn/c/2010-03-10/163619834640.shtml
3、人民网: 张力军:十二五将强化污染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
http://env.people.com.cn/GB/11116627.html
4、中国青年报: 环保部潘岳:环境税只是新朝换旧服
http://env.people.com.cn/GB/11116540.html
5、人民日报海处版: 三部门就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答记者问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myfk/201003/t20100311_314950.html
6、人民网: 人大代表:中国应设立公安环保分局和环保警察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3/671268209002_1.shtml
7、中国新闻网: 环保部副部长: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10%难度很大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3/671268209341_1.shtml
8、红网: 环保部:支持符合标准的垃圾焚烧厂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003/t20100311_5432354.htm
9、中国网: 刘小华代表: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建设利益机制
http://news.china.com.cn/2010-03/11/content_19579656.htm
10、中国经济时报: “两会”热点环境问题·声音
http://www.cet.com.cn/20100311/k4.htm
干旱专题报道:
11、中国新闻网: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15万亩 将面临南北同旱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tyxw/201003/t20100311_314981.html
12、中国广播网: 贵州760万人饮水困难 应急响应提至最高级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ylxw/201003/t20100311_314982.html
环境资讯:
13、搜狐绿色: 2010“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成都大熊猫基地启动
http://green.sohu.com/20100311/n270752051.shtml
14、人民网环保频道: 明月环保行动即将走进非洲
http://env.people.com.cn/GB/11120857.html
地方信息:
15、广州日报: 广州垃圾分类计划立法 公开征求意见
http://env.people.com.cn/GB/11118786.html
重大水事:
16、新华网: 黄河将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遏制水资源浪费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ylxw/201003/t20100310_314946.html
气候变化:
17、第一财经日报: 气候变化和城市的“低碳”责任
http://stock.sohu.com/20100311/n270737713.shtml
环境时评:
18、中国经济时报: 农村污染:必须直面日趋严重的问题
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63746&cid=117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
1、环保部:我国环境仅是局部改善总体还在恶化
来源:人民网2010年03月1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3-10/232919835987.shtml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就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答记者问。
有记者提问:请问张力军副部长,您怎么看待现在的两项主要污染物在下降,但是整体中国的环境质量还在恶化的情况。因为在环保界和学术界都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整体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力军表示,我刚才已经讲了两项主要污染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也已经明确对全国人民讲了,确实是在下降。但是在学术界也好,在环保界也好,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也好,环境质量仅是局部改善了,总体还在恶化。
张力军指出,为什么是这样一种状况?就是因为我们的污染物不仅仅是两项主要污染物。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情况看,我国二氧化硫和COD这两年下降了,但是氮氧化物和氨氮没有多少变化,而且氮氧化物还在增加,由于氮氧化物的增加使得二氧化硫削减后,对酸雨的控制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从我们监测到得到的酸雨类型则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硫酸型转变为硫酸和硝酸的混合型。这说明了我们仅靠两种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要改变中国整体的环境质量是不够的。
张力军说,所以,我在刚开始补充解主任的第一个问题时已经讲了,我们在研究“十二五”环保规划中,将要根据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结果来适当地增加我们对主要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的种类。这样的话,可以使我国的环境质量真正全方位地得到改善。
2、环保部:一两个环保风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来源:新华网2010年03月1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3-10/163619834640.shtml
[香港南华早报] 我有两个问题请问张力军副部长。您怎么看待现在的两项主要污染物在下降,但是整体中国的环境质量还在恶化的情况。因为在环保界和学术界都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整体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您谈一下,环保部两年以来有哪些积极的变化?为什么我们见不到“环保风暴”了?还有一些意见认为最近几年来环保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又开始抬头,您如何看待?谢谢。
[张力军] 你提的这个问题是两个问题,实际上不止两个问题。我刚才已经讲了两项主要污染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也已经明确对全国人民讲了,确实是在下降。但是在学术界也好,在环保界也好,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也好,环境质量仅是局部改善了,总体还在恶化。
为什么是这样一种状况?就是因为我们的污染物不仅仅是两项主要污染物。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情况看,我国二氧化硫和COD这两年下降了,但是氮氧化物和氨氮没有多少变化,而且氮氧化物还在增加,由于氮氧化物的增加使得二氧化硫削减后,对酸雨的控制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从我们监测到得到的酸雨类型则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硫酸型转变为硫酸和硝酸的混合型。这说明了我们仅靠两种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要改变中国整体的环境质量是不够的。
所以,我在刚开始补充解主任的第一个问题时已经讲了,我们在研究“十二五”环保规划中,将要根据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结果来适当地增加我们对主要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的种类。这样的话,可以使我国的环境质量真正全方位地得到改善。这是我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环保部是2008年3月组建的,环保部的组建确实强化了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综合管理、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同时,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也给环保部加强了总量控制、环境监测、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机构,也给环保部增加了人员编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和改善全国环境质量的决心。
环保部成立两年以来,确实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环境保护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我考虑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了环境保护参与宏观决策和综合协调的能力。原来环保总局不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环境保护部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参与了国家宏观决策,使得这种参与更加主动、有效。特别是前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环保部通过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从严控制“两高一资”的项目,产能过剩项目和重复建设项目,在保增长、调结构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增强了环境统一执法监督和综合管理的功能。围绕着污染减排、重点区域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由环保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巩固环保成果,防止污染反弹,污染减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好转,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所以,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污染减排要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三是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能力,着力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心的、危害群众健康的一些突出环境问题。在重金属污染防治、在电子废物的监管、在农村环境保护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并且我们还改革了审批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可以说组建环保部以来,确实了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您提到的这几年看不到“环保风暴”,是否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问题,我可以说,环境保护工作不是靠一两个“风暴”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几年来,环境保护秉承向人民群众公开信息的原则,所有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环境质量,我们都在网上进行全方位的公布。记者朋友们可以到我们环保部的网站上看,113个重点城市每天的环境质量,我国七大流域的每个流域国控断面水环境监测情况,网上都进行了公布。水的是每周更新一次,把每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都向社会公布。
我们是自觉地接受广大群众、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在一些方针政策上,国务院都已经明确了,像区域限批,我们在总量控制中,对考核没有达到计划进度的地方和企业集团,也都继续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限批。
去年我们还对华能和华电两个集团,由于它在水电开发上的未批先建,实行了两个集团的限批。对山东省,由于钢铁未批先建的问题,对山东省钢铁行业也实行了限批,所以我认为我们在这个方面上还是在继续努力的。当然,信息公开方面,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谢谢。
3、张力军:十二五将强化污染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
来源:人民网2010年03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1116627.html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就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答记者问。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说,今年是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关键一年,“十二五”污染减排我们有以下四点初步考虑:
第一,在污染减排指标领域上,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主要是要根据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成果,适当地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种类。同时,要把农业污染包含在内。
第二,减排的具体措施上,要更加注重结构减排。也就是说,通过环境保护,通过污染减排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三,在政策措施上,要进一步地加强和完善市场机制和长效机制。
第四,进一步坚持和强化污染减排的责任制和问责制。
4、环保部潘岳:环境税只是新朝换旧服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0年03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1116540.html
自从2010年初,国家酝酿出台环境税的消息传出以来,各方面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大多数人认为,虽然加强环境保护、倡导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但目前车主承担的税费已经很多,开征环境税不仅会增加车主负担、有悖社会公平,还会影响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两会上,代表们对该不该出台环境税也持有不同的看法。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表示:“环境税出台越早越好,能源的价格提得越高越好。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技术进步,才能减轻环境压力。而国家的考虑是先发展起来以后再进行治理。可能时机还没到,但能源的价格一定是上来的。”李书福委员在提案中表示,希望国家充分考虑能源环境的制约因素,借鉴国际经验,及早出台强制性燃油经济性法规,给社会以强烈的节能和环保信号,使新进入市场的汽车平均能耗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与李书福委员持相同意见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他认为征收环境税是企业升级换代的经济动力,环境税征收制度设计得当,就能够淘汰落后产能。“征收环境税看起来是增加了负担,但如果设计得好,就会有效制约企业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在经济压力下,大家都会千方百计节能减排,开发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工艺和技术,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环境税,但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建议在油价中加入环保税,对高耗能高污染的汽车产品施以重税,而低耗能低污染的汽车征收低税,以此来引导消费者购买环保节能的小排量车。王凤英还建议,以排量和车型尺寸为征收依据,体现小排量、低能耗与大排量、高能耗汽车产品的税费额度差异,并将优惠向小排量车倾斜。
不过,也有人大代表提出了相反意见。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在两会议案中表示,征收机动车环境税时机不成熟,不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他认为,国家征收环境税是体系性工程,不应与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相抵触,不应杀富济贫。“去年以来,正是在国家促进消费政策的刺激下,我国才一跃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开征机动车环境税,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汽车消费,在目前的经济复苏时期,开征时机尚不成熟。”
【1】 【2】
5、三部门就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答记者问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03-11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myfk/201003/t20100311_314950.html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李有军)今天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就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答记者问。
■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仍相当艰巨
解振华说,“十一五”以来,节能减排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截至2009年底,“十一五”的前4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4.38%;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下降了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了13.14%,提前完成了减排的目标。
解振华表示,今年是“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决战的一年。节能目标与“十一五”规划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任务还相当艰巨。今年主要采取以下9项措施: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开展对各省2009年和今年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实行问责制。二是严格控制“两高”项目。要继续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今年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的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产能600万吨,水泥产能5000万吨。三是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安排中央预算内的投资33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500亿左右,支持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四是要切实抓好重点领域,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流通服务业、农村和农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五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推广,继续实施节能产品的惠民工程。在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节能灯的基础之上,今年要出台节能汽车、电动机等产品的财政补贴推广办法。六是完善经济政策。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和环保的收费改革,积极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增强企业节能减排的主动性。七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使循环经济在我国形成较大的规模。八是健全法规,严格执法。九是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十二五”规划污染减排四点初步考虑
在回答记者有关煤炭消费总量增加与主要污染物指标下降似乎矛盾等问题时,张力军说,中国进入“十一五”的4年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应的各种物资的消耗,包括能源的消耗也确实有一定幅度的增长。通过努力,中国污染减排还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2009年,全国地表水759个国控断面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浓度比2005年下降29%,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2005年下降24%。浓度值的变化仅从这两个指标上看,环境质量确实得到了改善。
张力军说,“十二五”规划污染减排有4点初步考虑:一是在污染减排指标领域上,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主要是要根据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成果,适当地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种类。同时,要把农业污染包含在内。二是减排的具体措施上,要更加注重结构减排。也就是说,通过环境保护,通过污染减排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是在政策措施上,要进一步地加强和完善市场机制和长效机制。四是进一步坚持和强化污染减排的责任制和问责制。
■“以奖代补”鼓励企业节能减排
在回答政府推出哪些政策来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碳和节能等问题时,解振华说,在鼓励企业节能减排方面,政府首先要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对地方政府、各部门和重点企业提出要求。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政府要“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资金补助。金融机构也对实行节能减排的企业给予融资支持。此外,中国对于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技术、产业,在价格、税收、财政方面给予支持,同时严格执法。从这两个方面来促进企业实行节能减排,效果还是不错的。
解振华说,除了鼓励企业生产之外,我们还对节能产品实行了激励性政策。中国近两年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取得较好效果。2008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6200万只,去年是1.5亿只,加起来一共是2.1亿只。今年将再推广至少1.5亿只节能灯。去年,中国还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推广了高效节能空调,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5%,提高到去年的50%,销售量500多万台,是2008年的5倍,拉动消费需求200亿元,每年节电15亿千瓦时。
■各国应同舟共济应对气候变化
在回答有关气候变化全球协议、国际谈判等问题时,解振华说,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各国在挑战面前应同舟共济,各尽所能,做出努力。今年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会议已经确定了议题,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要坚持公约和议定书所作出的规定,要按照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关于公约和议定书的两个工作组要继续谈判,争取完成谈判。
解振华说,应该说,美国奥巴马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比过去态度更为积极。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和技术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应该在应对气候变化、率先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方面做得更多、做得更好。但现在其所作出的种种安排距离公约的要求和发展中国家的希望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希望美国能够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他表示,我们愿意和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积极加强合作。我们已经建立了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的机制,愿意继续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各国一起取得积极的进展。
6、人大代表:中国应设立公安环保分局和环保警察
来源:人民网 2010-03-10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3/671268209002_1.shtml
“应在地方公安部门中设立环境警察大队或者公安环保分局,业务上可由环保部门指导,专门负责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他已向全国人大会议提出这一建议。
赵林中说,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环境资源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设立环保警察,是强化环境执法的需要。”赵林中说,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从1979年起步,到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但环境执法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存在着阻碍执法、抗拒执法的情况,另一方面存在着对违法行为执法不严、以罚代刑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环境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其原因在于各级环保部门没有强制执行权,导致一些环境违法行为虽然被查处,但污染行为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制止。这种现象不但严重影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侵害。同时刑法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但目前这类案件的查处并不得力,原因是环保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都无法单独查处这类案件。设立环保警察是查处这类案件最好的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环保执法的“软骨症”现状。
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环保警察已存在多年,成为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重要力量。如德国环保警察隶属联邦内政部,每名环保警察都要经过一年半的专业训练,其任务是发现环境污染立即采取行动加以制止。
“这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赵林中说。
7、环保部副部长: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10%难度很大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03-10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3/671268209341_1.shtml
中新网3月10日电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今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主要污染物减排10%的工作难度难度非常大。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今日就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答记者问。
张力军在回答记者问时表示,我国进入“十一五”的四年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应的各种物资的消耗,包括能源的消耗也确实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在这个形势下,国务院才提出要实行主要污染物减排10%的目标。这个减排不是万元GDP的强度减排,而是总量减排,所以这项工作难度是非常大的。
张力军称,2009年,全国地表水759个国控断面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浓度比2005年下降29%,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浓度比2005年下降24%。浓度值的变化仅从这两个指标上看,我们环境质量确实得到了改善。这个成绩的取得,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各级地方政府也都成立了以各级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在组织上就保证了节能减排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我们严格了污染减排的责任考核,定期向社会公布各省的减排进度,并且把减排考核的情况作为各级政府及其主要领导以及企业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第二,打组合拳,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污染减排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法律、技术等强有力的政策。
第三,真抓实干,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措施稳步推进。四年来,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6006万千瓦,淘汰落后的造纸产能680万吨,这两项都基本上完成了“十一五”的任务。也可以说,提前一年完成了淘汰和关闭的任务。水泥、炼钢、炼铁、炼焦等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也进展顺利。
8、环保部:支持符合标准的垃圾焚烧厂
来源:红网2010-03-11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003/t20100311_5432354.htm
红网3月11日报道“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已部分完成,支持符合环保标准的垃圾焚烧厂。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昨日就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答记者问。
在回答能否实现“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的问题时,解振华表示,截至2009年底,“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4.38%;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了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了13.14%,提前完成了减排目标。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目前,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与“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任务相当艰巨。
关于我国环境质量是否仅是局部改善,总体还在恶化的问题,张力军说,尽管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取得了下降,但是污染物不仅仅是两项主要污染物,仅靠两种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来改变中国整体的环境质量是不够的。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情况看,氮氧化物和氨氮没有多少变化,而且氮氧化物还在增加,由于氮氧化物的增加使得二氧化硫削减后,对酸雨的控制效果不是很明显。
日前,垃圾问题大规模进入公众视线,由于焚烧垃圾所产生的二噁英将严重污染环境,且二噁英是剧毒致癌物,公众对垃圾焚烧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十分关注。就此,张力军表示:“凡是符合排放标准的垃圾焚烧厂,我们的态度还是支持的,二噁英问题还是可以通过办法加以解决的。”
[环保观点]
“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性政策或强制性政策,在商品消费领域推行‘碳标签’。”全国政协委员李铀建议,企业在包装上标识“碳标签”,这样商品生产、经销和用后处理过程中造成的碳排放情况一目了然,可以培养消费者的低碳责任和新的消费习惯。
李铀还建议,通过税收等手段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生活方式,对于公民选择电动汽车、自行车等低碳交通方式给予补贴。记者赵晶
“我建议把低碳日定在重阳节,它是中国老人的‘登高日’,九九重阳,意味着长寿,只有低碳生活,才能更好地长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艾华科技集团总经理王安安的想法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南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廖仁斌的响应。
来到湖南代表团的长沙市副市长文树勋透露,长沙将从办公大楼的低碳化运行抓起,出行方面,将建立鼓励优先使用公交、合用小车、混合动力车的制度体系。
9、刘小华代表: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建设利益机制
来源:新闻中心-中国网 2010-03-11
http://news.china.com.cn/2010-03/11/content_19579656.htm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河源市市长刘小华认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建设利益机制。
他说,在追求量能发展的时候也要强调质的发展才能体现出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才能让脆弱的环境能承载得起。所以就要培育战略性的新型产业,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双赢。强调生态建设,必须建设利益机制,必须要这些生态环境保护地区的企业有这种利益的分享,他们才有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
他说,以河源市为例,河源市是国家森林保护区,也是承担着保护东江水的神圣历史使命。香港市民喝的水,就是河源提供的长期保护的优质水。河源为深圳惠州等地提供优质水,做了建设性的贡献。可以说河源市民是勒紧裤腰带保护的东江水,但是河源目前经济总量还比较少,财政的自给能力还不到3分之1。我们现在就渴望建立一种利益机制,这个利益机制就是生态利益机制。这应该由上级政府统筹建立,不同档次地建立。
他建议,征收“水资源保护费”,这个水资源保护费由省一级政府统筹,然后再按照水质保护的具体情况给予奖励,让大家都体会到保护环境也是发展。
10、“两会”热点环境问题·声音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03-11
http://www.cet.com.cn/20100311/k4.htm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确定今年继续开墨西哥会议,谈判进程没有因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争论和其后关于IPCC受到的质疑发生变化,从这个角度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注意到”的成果是有作用的,再次说明发展中国家的意愿不能被忽视。
气候变化谈判历程将是一个长期的历程,全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要求合作的趋势没有变。很难达成成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发达国家要求一些发展中大国积极减排、参与的态度不变;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大幅度减排的态度也没变。谈判将继续,并将更为复杂。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而达
我国虽然是低碳产业大国,但不是低碳产业强国,LED、太阳能电池、风电等低碳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全都掌握在别人手里,我们受制于人,非常被动。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核心技术为支撑。在前一轮国际信息产业大发展过程中,由于我们缺少核心技术,只能是制造的大国,依靠扩大产量维持产业生存。而在新一轮的国际低碳产业大发展中,我国依然存在重产能扩张、轻核心技术的倾向,这很值得担忧。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褚君浩
目前,减少碳排放是一个全球潮流。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到企业在其中付出的代价,更应看到,推进减少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是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的一种机遇。我们的企业家要认真考虑如何抓住这种机遇。我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
政府与民间在低碳发展的取向上已形成高度一致局面。同时,碳税有计量简单、操作容易、便于检测的特点。碳税的相关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我国燃油税改革的成功实施也为碳税积累了相关经验。
碳税征收应当作为一揽子环境和能源政策以及税制优化方案的组成部分。如果资源税改革能够跟上,碳税可以考虑在资源税改革之后的2-5年间开始征收。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城市经济的事情?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事情。将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惠及农村?将低碳经济发展的补贴资金覆盖到农村?可以有效减少农村碳排放?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
低碳在农村大有可为。比如?传统养殖消耗粮食很高?三斤粮才有一斤肉,科学规模养殖后,两斤多就有一斤猪肉。农业的科学化、规模化与现代化?可以与低碳发展相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本报记者杜悦英 采写/整理)
11、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15万亩 将面临南北同旱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03-11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tyxw/201003/t20100311_314981.html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消息,截至3月10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15万亩,1828万人、114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下一步将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不利局面。
3月10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召开抗旱会商会议。会商认为,当前西南地区的旱情极为严重,北方冬麦区旱情露头,春耕生产即将全面展开,受旱地区近期仍无有效降雨,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截至3月10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15万亩(多年同期均值7000万亩),其中作物受旱7234万亩(重旱2214万亩、干枯113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981万亩;有1828万人、114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均值764万人、494万头)。目前全国受旱省(区、市)已投入抗旱资金9.7亿元、劳力1233万人、抗旱机动设备48万台套、运水车23万辆次,完成抗旱浇地1629万亩,临时解决了1079万人、581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据介绍,当前旱情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西南地区旱情十分严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7935万亩,占全国的86%。二是人畜饮水困难十分突出。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1828万人,较多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三是旱情持续时间长,旱灾损失十分严重。四是旱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墒情差。五是北方地区旱情露头,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人饮困难也比较突出,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下一步将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不利局面。
会议对当前抗旱、防凌和防汛工作作出八个方面的安排部署:
一是切实加强抗旱工作组织领导。要加强雨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和会商研判,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全力开展抗旱减灾工作。
二是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组织指导旱区对缺水情况逐县、逐乡、逐村、逐户进行排查摸底,区别不同缺水类型,制定完善人饮解困方案,落实供水保障措施,启动各类抗旱设施,采取水库供水、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应急措施,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旱区每家每户每一位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三是科学管理调配抗旱水源。要立足于抗大旱、抗长旱,合理使用和调配好有限的抗旱水源,进一步细化完善供水方案,强化用水管理,加大节水力度,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产用水,使有限的水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要进一步加强抗旱水量调度,抓紧做好北京应急调水,做好新开引黄济津线路的前期工作,保障重要城市供水安全。
四是强化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旱区各地要因地制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集雨节灌设施,加强中型水库、“五小”水利工程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为抗旱提供可靠的水源。
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旱区支持力度。在前一阶段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要商有关部委抓紧下达今年列入计划的与抗旱有关的农村饮水、灌区改造配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基建经费,尽快下达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特大抗旱经费的支持力度,合力解决当前抗旱和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六是着力提高抗旱减灾能力。要建立长效抗旱机制,加快省级抗旱规划的审查和全国汇总编制工作,抓紧开展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加强西南地区与大型水电枢纽配套的引调水工程和中型、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
七是切实做好当前防凌工作。要加强实时监测,优化联合调度方案,采取“上提、中疏、下排”等综合措施,科学调控水利枢纽和分凌设施,加强巡堤查险,及时处置凌汛突发险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是提早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针对今年一些地区春汛发生早、水位高等气候异常情况,要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完善防汛预案,强化责任制落实,加强汛前检查、抗洪抢险演练和地方行政首长培训,在做好大江大河防汛工作的同时,要重点关注病险水库安全度汛、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中小河流和工矿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防汛工作。
会商会后,国家防总、水利部立即派出15个工作组和专家组赴西南重旱区和北方冬麦区协助指导抗旱工作。
12、贵州760万人饮水困难 应急响应提至最高级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0-03-11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ylxw/201003/t20100311_314982.html
由于旱情持续发展,目前贵州干旱范围和强度都突破了气象历史记录。10日,贵州省气象局已将干旱灾害气象服务Ⅱ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Ⅰ级,达到最高级别。
人畜饮水问题是目前贵州抗旱救灾面临的最大困难,现在已有760多万人、340多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干旱已造成896万亩农作物受灾,夏收作物大幅减产已成定局。贵州气象台预测,由于3月份无透雨,贵州大部分地区旱情仍将持续,人畜饮水、森林防火、春耕生产、水力发电将面临更大的困难。(记者王珩 邹荣然)
13、2010“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成都大熊猫基地启动
来源:搜狐绿色 2010年03月11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311/n270752051.shtml
中国 成都 - 2010年3月10日,在世界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机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象征全球24个时区的24个印有“地球一小时”全球活动推广大使大熊猫“美兰”和李冰冰,中国活动推广大使崔健和李宇春掌印的孔明灯由24名环保卫士点燃放飞,拉开了 “地球一小时”中国活动的帷幕。
2010年2月5日回到家乡、3月9日结束检疫期的成都首只旅美大熊猫后代“美兰”在现场“观看”了放飞孔明灯的全过程。作为“地球一小时”全球活动推广大使,美兰向全世界人民发布“美兰宣言”,表达了愿与人类一道相亲相爱,共同维护我们美好的地球家园的愿望。
3月10日下午,北京,李宇春在“2010WhyMe李宇春南京演唱会”的媒体见面会上,呼吁自己的歌迷参与地球一小时,在3月27日晚八点半至九点半熄灭不必要的照明用具和用电设备,并现场推广了低碳生活的小窍门。
当地时间晚上八点半,南极、南非开普敦、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秘鲁利马,这些六大洲的代表地区,和中国成都一起,放飞了24只100%可降解的“地球一小时”彩灯,显示了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意愿,呼吁民众参与这个盛大的环保活动。
迄今为止,已有历史性的92个国家和地区确定要参与“地球一小时”,而且数目仍在增加中。
地球一小时共同创始人和执行主任安迪里•德利说:“地球一小时活动显示了世界公民为了一个更健康、更绿色的世界而不懈努力的决心。地球一小时促使各个城市、社区、企业和个人共同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采取有益的行动。通过七大洲共同点亮彩灯,我们希望能够鼓励那些还没有参与地球一小时的人们也加入到这个反映世界大团结的历史性时刻。”
放飞彩灯活动一直都是贯穿于“地球一小时”四年历史的重要内容,代表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希望和行动意愿。今年“地球一小时”彩灯点亮接力活动传遍全球,全世界的孩子和成人都可以通过登陆www.earthhour.org/kids/MakeALantern.aspx,来参与这个活动,来创造自己的“地球一小时彩灯”。
【背景资料】
“地球一小时”是WWF发起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熄灯一小时,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使更多人重视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2007 年3 月31日19:30,悉尼220 多万个家庭和企业关灯一小时。作为“地球一小时”的源起,悉尼率先向全球发出了“行动起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倡议。
2008 年3 月29 日20:00,“地球一小时”活动拓展到了全球,世界各地城市和数以百万的人们为应对气候变化,团结起来,开始行动。
2009 年3 月28 日20:30 ,来自88个国家的4159个城市的数亿人,其中包括 73个国家的首都、世界十个人口最多城市中的九个,以及北京的鸟巢、水立方、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世界金融中心、吉萨的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在内的全球地标建筑都关灯一小时,表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
2009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第一次来到中国。北京的鸟巢、水立方,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世界金融中心,保定市政府大楼、中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大厦——电谷锦江国际酒店,大连的星海广场,南京玄武湖、新街口,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等全国地标建筑都在3月28号20:30熄灯一小时,向世界传达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地球一小时”是一个鼓舞人心且易于实施的活动,旨在通过一个的小小动作,让全球的民众共同携手关注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地球一小时”2010的活动将继续号召每个人承担责任,为确保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城市,积极响应WWF号召,以政府名义参与到“地球一小时”2010活动中来,旨在把成都将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成都建设成为一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愿景和信心传递出去。
国宝大熊猫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在成都生活了已有800多万年之久,它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志,也是和平友好的象征。1961年,大熊猫“熙熙”到英国伦敦动物园借展,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WWF认识到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组织标志可以克服所有语言上的障碍,于是一致赞同将大熊猫动人的形象作为该组织的象征。从此,可爱的大熊猫便成为全球自然保护运动的一个偶像性标志,在全球广泛使用,并为世人所熟知。大熊猫,这个几百万年以来地球演变的见证者,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我们全球环保刻不容缓。在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大熊猫更成为了形象推广大使,号召成都1300万市民乃至全球公众加入节能减排的行列,熄灭灯光,向全世界发出“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倡议。同时,藉此来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人类的生态足迹,促进可持续发展。
14、明月环保行动即将走进非洲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10年03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1120857.html
人民网3月11日电 “走进非洲——明月环境保护与发展论坛”将于3月29日在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署举办,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和肯尼亚共和国副总统将出席此次论坛。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交流与新闻司和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等相关单位及媒体联合发起的2009年全球十大环保新闻和中国十大环保新闻评选活动也已全面启动,并将同时在内罗毕发布。
走进非洲环保活动是“明月行动”的组成部分。此次活动将着重研讨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与会人士还将资助联合国立项帮扶的非洲学校及到肯尼亚贫困地区进行环保宣传。
据了解,在走进非洲活动中,将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中国近年来在环保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把一幅由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各国小学生们手绘的环保画卷赠送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我国青少年对世界环保事业的美好希冀和为环保做出的行动传递到世界各地。
15、广州垃圾分类计划立法 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广州日报》2010年03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1118786.html
《广州市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广州市生猪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列入广州2010年度政府规章制定计划正式项目
本报讯 (记者舒涓)广州市政府日前印发全市2010年度政府规章制定计划的通知,今年全市立法计划包括13个正式项目和23个预备项目,《广州市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广州市生猪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广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等均在正式项目之列。
通知提出,要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除依法通过座谈会及政府网站公开等方式征求意见外,对与市民利益密切相关、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特别重要的规章草案,要在本市主要媒体上公布,公开征求意见。
16、新华网:黄河将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遏制水资源浪费
来源:新华网2010-03-10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ylxw/201003/t20100310_314946.html
新华网郑州3月10日电(记者林嵬)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黄河将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加强管理,坚决遏制用水浪费,用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推进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近年来,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另一方面黄河用水需求旺盛,目前黄河水资源利用率高达79%,已突破河流承载的极限。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及重化工工业用水将大幅增长。
在供需矛盾突出的同时,黄河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黄河流域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7%,流域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48,个别灌区只有0.37;2006年黄河流域万元GDP用水量比全国平均高36立方米;城镇供水管网配套不完善,漏失率在20%左右。
黄委会负责人指出,今后,黄委会将严格审查以用水效率论证为主要内容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限制高耗水景观和高耗水工业项目,从源头上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效率关。
据了解,黄委会还将采取以下措施推进节约用水:一是督促流域省(区)政府大力开展引黄灌区尤其是大型引黄灌区的节水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二是开展水权转换和置换。在宁夏、内蒙古水权转换试点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水权转换的实施范围。对于超指标引用水的省(区),不再批准新的水权转换项目。无余留水量指标的省(区),确需新上用水项目的,必须通过水权转换获取用水指标。
三是探索建设规范有序的黄河水权交易市场,促进黄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17、气候变化和城市的“低碳”责任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03月11日 齐侯
http://stock.sohu.com/20100311/n270737713.shtml
城市是实现低碳的主体
气候变化,已从最初的科学问题上升到了政治问题,再到最近几年寻求增益机会的经济问题,从而渗透到了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行政单元和经济生产的集中承载体,相应地也从气候安全、国际责任和绿色增长等方面受到推动,承担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地方应有之责。
气候安全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最原始推动力。IPCC分别在1990、1995、2001及2007年发表的四次正式《气候变迁评估报告》,一次比一次更加科学地证明了人类活动对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反过来又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如飓风、海啸、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某些地区的人类生存甚至在几十年内将直接受到气候变暖的威胁。
城市一般分布在沿海地区或河流入海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城市存在着巨大的气候脆弱敏感性。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报告曾提及中国上海、巴西里约热内卢和印度的孟买将是发展中国家中面临气候变化风险最大的三个超大型都市。可以说气候变化直接关系着城市的安全。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聚集地,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联合国人居署指出,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大概占据人类总排放的75%~80%,因此城市发起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也是其责任担当的内在要求。
截止到2009年,世界上已经有1000多个地方政府在城市气候保护运动(CCP)的影响下把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到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高峰期,据2009年《城市蓝皮书》报告,中国的城市化率达45.7%,已有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而且这个趋势还要持续三四十年,在此期间预计每年有1500万~2000万农民进城,每年新建建筑约为20亿平方米,每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
这都对城市的住宅、交通、医疗和教育等体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城市新建城区无视低碳技术的应用,重复旧有模式,无疑会加重城市的“碳锁定”效应,为未来的碳减排设置更多障碍。
因此,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城市具有的可塑性也是机遇,应当顺应目前的趋势抓住时机引入新模式和新技术以降低城市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这也是中国城市走低碳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
另外,中国作为一个碳排放大国,已经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宣布了中国的减排目标,提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水平下降40%~45%。在中国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体制内,“十一五”的传统经验表明城市是位于节能减碳目标分解的末端,这意味城市更是肩负着实现国家目标的重要使命。
同时,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国内上上下下都对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挑战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探讨。因此中国城市无疑处于一个挑战与机遇并行的局面,抓住机遇先试先行是目前很多城市的意愿。
早在2008年,保定市就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低碳城市项目的协助下开始探索保定的低碳发展之路,并于当年12月发布《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同时委托清华大学为其制定《保定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后来相继有南昌、无锡、杭州、沈阳、三亚、青岛、重庆等城市发布低碳城市的建设意见和目标,最近成都也全文发布《成都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内容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建筑和交通节能等方方面面,并有重点地提出了一些执行措施。
在2009年底的各地两会上,关于低碳城市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提议更是层出不穷。住建部与深圳市也于本年初开始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希望在城市建设和生态技术建筑应用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行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推进深圳的城市发展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全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显而易见,目前国内的一些城市对于低碳发展理念已经有所认识,并纷纷付诸行动。但是系统的目标怎么设定,战略怎么调整,政策和体制怎么创新,怎么抓住机遇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低碳城市的概念与过去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和园林城市等方面所做出的工作是什么关系、如何整合等方面的问题都是有待于深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中国城市的低碳之路何去何从?
国际城市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首都级城市,普遍都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而且,国际城市的目标和低碳发展愿景都是基于自愿减排和自我需要减排的认识的。
这对于中国城市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体制。中国城市都面临着国家减排目标的强制分配,出于完成国家目标的基线考虑,也未能有提出比国家目标更高的意愿,因此城市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受桎梏,不太敢冒进。
但是少数的几大发达城市已经进入人均1万美元的时代,经济主体以商业服务业为主,财政税收和人才等资源见长。这些城市是否应该与时俱进地把自己置身于国际城市的行列,在分析城市优势资源和潜力的基础上提出更高更完善的目标,向国际低碳领导力城市的做法看齐,是否甚至完全可以提出在2020年达到碳排放的峰值呢?
这都是城市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在更高目标和更长远愿景的推动下,城市才拥有了一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碳名片。
国际城市普遍走了一条基于对过去在环境保护、废物处理和节能等政策的回顾和总结基础上而设定目标树立愿景的低碳规划之路,这对于中国城市目前的讨论正是一个积极的启示。
毋用说,中国的许多城市过去在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生态示范城市、两型社会示范城市等方面都取得过突出的成绩,城市因此在行政体制、经济结构、政策支持和技术及专家等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和基础,而这正是某些城市能够在今天新一轮的低碳发展竞争中走在前列的基础和信心。
新发布的《成都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对于过去相关工作和目前政策的一个新的总结和整合,已经显现出城市领导人在已有政策整合方面的思路和能力。对于大多数国内城市来讲,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适合的方法用于整合历史成绩,正确地把城市现状与城市目标的距离确立出来,以更好地分解城市以后的目标和行动;另一方面中国城市目前最需要整合的是国家和省一级的相关政策,最大潜力地发挥这些政策对于推动地方城市的低碳发展的作用。
整合还要注意对于利益相关群体的整合,城市在制定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政策前首先要识别出主要利益相关群体,以及确定能够参与的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潜在部门及他们的贡献,描绘出一个城市低碳发展利益群体网络图,这将有利于城市资源整合,大大提高城市的低碳行政力。
另外,经验证明政府在实现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过程中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对于北京来说,如果把中央政府和各部委以及各机关的下属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和公私车辆甚至市政照明和公共交通都考虑进去,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政府系统的住宅和公共建筑以及交通和照明等部门将存在巨大的节能潜力,撬动一个巨大的低碳技术市场。
毋庸置疑,在今天全球化的清洁技术革命发展浪潮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提下,中国的城市既面临着巨大挑战又存在很多机遇。
中国治理结构和国外有所不同,中国的城市也面临着高速城镇化、应对气候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综合发展等多重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将是正确方向。
18、农村污染:必须直面日趋严重的问题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2010-03-11杜悦英
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63746&cid=117
在本年度两会的采访中,多位代表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农村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呼吁各方关注。
消失的青山绿水
“在农村很多地方,青山绿水已经没有了”,作为主抓当地农业农村问题的官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武威市副市长尚勋武向本报记者提起农村生态环境时,显得很痛心。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活污水、以塑料袋等包装物为主的垃圾、化肥农药的不恰当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都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尚勋武特别提到,过去农村的垃圾种类少,易分解,采用堆肥、自然填埋就可处理,也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但随着农村消费市场的打开,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的成分“与城市没什么区别了”,但农村却不具备城市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张自立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到,农村污染主要是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品,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等农业环境和食品污染;工业三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工业固体废弃物露天堆放,酸、碱和重金属随风飘散,随水流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致使地表裸露、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和净化能力不断降低,生态功能不断退化;农村住宅布局混乱,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大都随意处置,造成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交叉污染。
据有关部门估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农村的COD产生量是城市的4倍。全国畜禽养殖粪便年产生量在25亿—30亿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5倍。有关研究表明,在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总氮、总磷贡献率中,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可分别占到59%和30%;在三峡水库,上游入库的氮、磷占总负荷的70%—80%,库区内面源负荷则占到70%—90%。其它研究成果也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导致江河湖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月份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调查结果也显示,农村污染问题应当予以重视: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
如何解忧
尚勋武建议,农村垃圾问题的解决,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可采取的措施有在村镇建设垃圾收集站,每村确保一个保洁员等。
张自立介绍,高效、低毒、生物化将是未来化肥的发展方向,随着化肥业科技的进步和对农民合理施肥的培训,化肥对于环境的影响将会趋利避害。
对于农村面临的工业污染,张自立建议从源头控制,因为这样成本最低;走循环经济之路;加强公众的环保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等多位委员代表还建议,治理农村污染,应将农村污染物减排列入“十二五”约束性指标减排内容。建议国家在安排“十二五”减排性指标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应包含农村污染物,把农村化学需氧量(COD)的削减列入减排计划确保完成。督促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明确农村环保工作责任,抓好考核监督。
潘碧灵还建议,全面实施农村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农村环境保护主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重点推动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镇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乡镇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农村居住环境整治等重点工程,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能力。
加强农村环保科技。开展农村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
加强农村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机构,充实环保人员力量,完善农村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农村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常规监测制度,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