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二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六月二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6-26

六月二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中国找水系列报道:

1、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中国找水之六――在江源夜宿沙丘

 

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特别报道:

2、财经网:        金沙江水电项目有待整体生态评估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6-25/110189451.html

3、千龙网:        环保部官员证实金沙江水电项目已停工

http://news.qianlong.com/28874/2009/06/25/3042@5052868.htm

4、中广网:        环保部:将综合考虑生态环境 严格控制水电项目审批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090626/847349.shtml

5、中国环境报:      叫停 敲响警钟 

http://www.cenews.com.cn/xwzx/mtsj/qt/200906/t20090626_618850.html

 

环境资讯:

6、新华网:        中国投资3000万元建塔里木河干流林草生态保护项目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9275

7、新华网:        财经委开征环境税 资源税改革方案将出

http://info.ep.hc360.com/2009/06/26085660063.shtml

8、人民日报:       采取严厉措施推动淮河休养生息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26/content_11604820.htm

9、中国新闻网:      环保部总工程师称绝不牺牲环境为代价振兴经济

http://www.chinanews.com.cn/cj/cj-hbht/news/2009/06-25/1749528.shtml

 

地方信息:

10、中国环境报:     石家庄:淘汰落后产能 企业超标排放三次一律关闭

http://env.people.com.cn/GB/9546228.html

11、信息时报:      广州:排污费上调有点不合时宜

http://news.h2o-china.com/market/waterprice/811251245978752_1.shtml

 

绿色访谈:

12、搜狐绿色:      访伊莎贝尔: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 中外需要对话

http://green.sohu.com/20090626/n264780655.shtml

 

深度报道:

13、中国环境报:     严格环保督察 维护“环首都圈”良好环境

http://env.people.com.cn/GB/9546382.html

14、21世纪经济报道:   遐想水资源费:重庆为库区“找钱”

http://news.hexun.com/2009-06-26/119021137.html

15、第一财经日报:    拯救黑土:东北黑土地将在30年到50年后消失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625/03296395600.shtml

 

环境时评:

16、大河网:       道歉不能成问责的挡箭牌

http://www.dahe.cn/xwzx/txsy/wyfy/t20090625_1588368.htm

17、21世纪经济报道:   长江开发立“新法”

http://news.stockstar.com/info/darticle.aspx?id=SS,20090626,30019018&columnid=947

18、中国环境报:     江苏环境公益诉讼破冰 

http://www.cenews.com.cn/xwzx/fz/qt/200906/t20090626_618842.html

 

 

1、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中国找水之六――在江源夜宿沙丘

文图  汪永晨

 

2009年6月23日早上,我们从黄河第一县玛多出发,我们计划上午先到杨勇在地图站看到的一个大沙丘,下午回玛多,然后再去牛头碑。夜宿鄂陵湖和扎陵湖。

玛多黄河桥

桥下的黄河

2007年的玛多桥下的黄河

出了玛多县城,我们先经过玛多黄河大桥。2007年我们来时是8月初,这次是6月底,不知是季节不同,还是全球气候的变化,水竟有了如此区别。

记得2007年来黄河源时,我们的计划中是有星宿海的,可那次我们就没能找到,已完全被黄沙所掩盖。当地有人说,那里之所以称为星宿海,是因为王母娘娘梳头不小心把镜子掉下来摔成碎片后,就成了一个个小海子。去年我们虽没有找到星宿海,但到了玛多后不久,还是看到了星星点点的海子,也有不少的湿地。据说星宿海过去非常大,现在已经破碎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水面。

2007年的星宿海

2009年的星宿海

2009年的星宿海已成了这样

如果说,玛多桥下的黄河水有季节性的变化,但星宿海变化的就不仅仅是水,还有那河床里绿绿的草,它们已成了大大的沙丘,这和全球气候变化是一定有关系的。而且,仅仅两年的时间我拍到的照片就有那么大的变化,希望我只是拍到了局部,而不是全局。

杨勇说:玛多县黄河南有众多湖泊群已经失去了和水的联系,成为内陆湖。星宿海原来是一个长条型的大湖,现在由于水量减少,已经分隔成串珠状的小湖。

沿214国道,我们都能见到两边沙丘包围的小水荡。

我们今天看到的黄河上游的水呈黄色,含有大量的腐质物和生化物,口感微咸。而且,黄河水在这一段流速很慢,河床左右游荡。牲口和当地人都不会饮用这里的水。从巴颜克拉山口发源下来的黑河在流入黄河处时,已经有大面积的沙丘和斑秃状稀稀疏疏的草地。

青藏高原的大黄

荒原上挺立的大黄

高原上的喇叭花

我叫它“满地星”.

江源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沙化的程度非常高,但高原上植物的丰富、植物的艳丽、植物在荒漠中的生命力,不是亲眼所见,真的是难以想象。在杨勇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在一片高山大黄前拍了好久好久。刚才还在为江河的严重沙化担忧的我们,一下又被这些艳丽的花所感染,兴奋了起来。

1999年我在昆明采访世博会的时候,主办方请我去采访英国和荷兰两个国家的植物小屋。两个国家的科学家都告诉我,他们展出的杜鹃花都是19世纪从中国弄过去的,经过他们的“驯化”,现在这些花装扮了他们的花园,荷兰还成了鲜花出口的大国。今天我们看到这些美丽的鲜花时,我就在想,藏在深山上这么漂亮的花,我们既然不能去破坏,但我们可以科学地“驯化”,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它们的美丽,这不也是我们和大自然相处的一种方式吗?

开了满地的大黄

给荒漠带来了色彩

我们的车在江源行驶时,可以说是不见人烟。但隔不了多远,就会有一个施工现场,问了后知道是在修桥。没有水,又没有人,为什么要修桥?一位从西宁来的施工人员告诉我们,7,8月雨季时会有水,修桥主要是为了安全。杨勇说这是我们国家现在的村村通公路政策。这里有一个小村子,村子里有多少人就不知道了。

为了这一个小村子的几户人家,也就两三个雨季,就在江源那么脆弱的生态环境中挖沙动土,值得吗?可以吗?应该吗?

2008年春天我在怒江采访时,一位傈僳族的小伙子就和我谈过。政府的村村通公路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大推土机一铲子下去,把我们山上的花花草草和很大的树就给铲了。树砍了,草没了后,我们那么美的大山被弄得伤痕累累不说,过去少有的泥石流、滑坡也越来越多。

修桥

修桥

修桥

杨勇说:这一带牧民稀少,草地明显退化。走过的很多地方都没了沼泽草甸,部分已经脱水,呈现出干旱的自然环境。不知为何要在这里修桥?

我想,如果有读者看到这,是不是也可以发表一下你们的意见,为了村村通公路,就可以在海拔4000多米的江源铺路架桥吗?这里还都是自然保护区啊!这样的工程需不需要信息公开,需不需要公众参与。

今天我们走在雅娘黄河桥上时,可以看到两岸分布有上百平方公里的星月形沙丘。这些沙丘高十米以上,属于流动性沙丘。根据风向和山脉走向,这些沙丘可能沿着黄河两岸向下延伸。

我们来之前,杨勇是从地图上看到一些这里有沙丘的信息。这可以算是黄河源区第一处成片的沙丘分布区,并且还处在流动扩展之中,向东在阿里玛沁山口已经可以看到了。东西宽40公里长,南北宽30公里。处在大野马滩和阿里玛沁河之间。

沙丘

沙丘下的藏原羚

沙丘上的野花大黄

在这样的沙丘上还可以看到生命,不能不让人感叹大自然中各种生灵生命力的旺盛。今天我们先是看到了四只野驴,然后又是三、五成群的藏原羚,然后又看到36头一群的藏野驴。拍下这些时我在想,这无际的原野,只属于这些不畏风雪,不怕日晒的它们,这里是它们的家。我们人类可以欣赏之浩瀚,却无法以这里为家。而它们在我们的眼里,有的只是一朵小花,有的只是一只鸭。

水中的一家子

藏驴群

严阵以待

为了能看到地图上有信息的沙丘,杨勇果断带着车队在荒漠中穿行,寻找。

在一户帐篷前,我们得到了指点。

往前走

江源母子

江源的孩子

晚上7点左右,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要找的沙丘。本是江源的地方,却出现了那么大的沙丘,是什么时候长得,为什么长?没人知道,杨勇说明天还要再看看,我们今天晚上就要在这里安营扎寨。听着江源的水声和沙丘的风声入眠了。

夜宿江源沙丘旁

野炊

我想,今年年底联合国将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杨勇和他的团队对青藏高原的独立考察以及在江源拍到的照片,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青藏高原作为第三极,气候变化对这里的影响,无疑会对全世界都将产生影响。像杨勇这样十年来独立在江源做科学考察的科学家,不知中外有多少?

高原大黄

2、金沙江水电项目有待整体生态评估

来源:《财经网》  2009年06月25日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6-25/110189451.html

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表示,整体评估不仅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也需要对资源承载量进行计算,两个违规项目如何处理还未有定论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张瑞丹】位于金沙江中游的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因未经环评审批就开工建设并开始截流,今年6月11日遭国家环境保护部(下称环保部)“叫停”;对于有关部门将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坊间说法不一。

  6月25日,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在接受《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上述两个违规项目将如何进行处理,目前还“未下定论”。

  但他重申,环保部的态度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金沙江做出整体评估。不仅需要评估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也需要对资源承载量做出计算,“也就是说,要评估清楚金沙江这个区域内到底能建多少座水电站。”

  位于云南大理州和丽江市的鲁地拉水电站,其建设单位为华电集团下属的云南华电。项目总投资约178亿元,设计装机容量216万千瓦,库容接近17亿立方米。同样位于丽江市的龙开口水电站,虽然规模略小一些,但投资也超过了118亿元,设计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库容逾5.5亿立方米。

  由于这两个水电站未经环评批复,就擅自进行截流等主体工程建设,对减少水电建设的环境影响极为不利。加上对于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还须做深入研究,以及须建立其流域梯级电站生态保护的协调管理机构。因此,环保部决定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并督促对所有已批和未批的项目进行补充论证。

此后有媒体称,在环保部出台禁令之后,上述两个电站仍在继续施工。但电站建设方否则了上述说法,称仅仅是为了夏季防汛安全考虑,采取了一些保护性措施。

事实上,暂停金沙江中游两座水电站,也是去年3月环保部成立以来,所开出的最大“罚单”。

  万本太表示,随着国家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4万亿投资项目纷纷“上马”,环保部将会进一步缩紧“缰绳”,提高审批门槛,以严防“两高一资”项目投入建设。

  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5月底,环保部共审批了365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涉及投资约1.5万亿元,同时对29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环评报告书未予审批,涉及投资约1500亿元。

  此次遭截停的鲁地拉水电站和龙开口水电站,分别属于央企华电和华能集团。针对以往环保部展开的“环保风暴”多数“雷声大,雨点小”的批评,万本太回应说,此次环保部不会因为两个水电站背靠央企而有所让步。

  “一切按照既定的法律法规进行,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一律一视同仁,”万本太强调,“只要不按照法律法规做事,都要依法受到制裁。”

  据《财经》记者了解,金沙江水电项目已引起国务院有关部门重视。目前,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环保部、水利部协助配合的金沙江水电整体评估已开始进行,将针对当地的水生生态系统、鱼类生存环境、生态环境对水电开发项目的承载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重新评估。■

3、环保部官员证实金沙江水电项目已停工

来源:千龙网2009-06-25

http://news.qianlong.com/28874/2009/06/25/3042@5052868.htm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琳)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由于违背环境法规而被中国环境保护部叫停的华能、华电金沙江水电工程日前仍在施工。对此,中国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25日在北京证实,经环保部调查,目前这两个工程项目均已停工。

  根据中国有关环境法规,大型建设项目开工前,必须通过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审批。本月11日,环保部披露说,中国两大电力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未经环境评价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在金沙江中游建设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并已开始截流。对此,环保部责令这两个项目立即停工并进行整改。

  至于这两个项目今后还会不会被允许继续开工建设,万本太表示:“叫它们停是因为它们违反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停下来后怎么办?我们的要求是,你得按照法律法规来做整改。同时,对金沙江中上游地区水电开发问题,我们环保部要对整个金沙江流域整体的水利资源进行评估,这个地方有多大的水利资源?到底能建几个水电站?多大功能?做出一个整体的规划,然后再看看这两个项目在这个总规划中符不符合要求。最后再考虑是否让它们继续开工建设。”

万本太说,水电属于清洁能源,因此中国支持水电事业的发展。但企业在开发水电之前,必须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序开发。

4、环保部:将综合考虑生态环境 严格控制水电项目审批

来源:中广网 2009年06月26日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090626/847349.shtml

中广网北京6月26日消息(记者杨钧天)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6时44分报道,国家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昨天表示,开发水电必须要考虑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环保部只对那些有计划、有整体安排的水电项目提供支持。6月26日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距离环保部叫停金沙江鲁地拉、龙开口两座水电站项目已经过去整整两周,这两个项目究竟何去何从,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表示,叫停并不等于夭折,项目能否继续实施,还要看对金沙江流域的整体评估:按照国家总体规划,这个地方到底有多少水利资源,到底能建几个水电站,多大功能的,要做一个整体的规划评估,然后再看一看这两个项目在总的规划范围内符不符合要求。

面对各地高涨的投资建设热情,环保部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但中途叫停的现象也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万本太就指出,为避免矫枉过正的问题出现,除了听证会,环保部还建立多级会议制度,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客观公正。目前,重庆小南海水电项目正在论证当中,地方政府已经委托第三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万本太表示项目能否上马取决于环评结果,并且不否认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有影响:我只能说到这种程度:影响是有的,但是影响多大我不好说。环境影响报告书出来之后通过专家评估,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这样才能做出决策。

5、叫停 敲响警钟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06-26 张小青 

http://www.cenews.com.cn/xwzx/mtsj/qt/200906/t20090626_618850.html

  环境保护部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对此,媒体踊跃报道,将这3个项目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全国节能宣传周”引发新一轮节能减排报道热潮,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媒体在进行节能减排的报道时,将报道的焦点对准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各地进行的水污染综合整治行动也得到了媒体的积极报道。

  反思违法行为根源

  据环境保护部网站消息,针对个别地区和企业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准入条件进行项目建设的行为,环境保护部决定从6月11日起,在完成科学论证和各项整改措施前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部此举,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多家媒体相继推出深入报道和评论。

  北京商报报道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一系列刺激经济计划出台后,此次风暴对预警“两高一资”项目乘机“未批先建”和调整产业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报道引用了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的话:“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此次环评风暴比前两次更具深意,传递着更多积极的信号。”据报道,牛文元认为,为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的目标,很多企业和地方可能会错误地理解,国家会采取权宜之计,放松环境监管。环境保护部这次预警来得及时,“公开点名”会对其他违法项目起到预警作用。

  中财网在转载北京商报的这篇报道时说,环境保护部首开罚单释放强烈信号,保增长不容高能耗项目卷土重来。

  人民网说,西南五地大排查,环境保护部或叫停更多项目。环境保护部本周掀起的新一轮“环评风暴”,可能不会一“吹”而过。“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西南环保督查中心将对西南五地的所有国家级项目进行排查。”

  南方报业网刊载21世纪经济报道的调查性报道:“‘前期进场’惯例:水电系列环评事件祸首。”

  京华时报认为,在包括金沙江水电站在内的大多数环评违法案件中,项目的主管部门无视环评法,违法审批项目才是建设方胆敢明目张胆违反环评法的根源。

  山西晚报说,“先上车后买票”:违法成本低是病根儿。

  广东省普宁市铁腕治污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据南方日报6月23日报道,广东卫视5月21日对广东练江几乎成为黑江进行曝光,第二天,当地便刮起了铁腕治污风暴。普宁市市委书记杜小洋在一次会议上说:“对无牌无证的企业,一家不留,全部关闭,谁也不准说情。”目前,流沙东街道办已关停了近40家无牌无证污染企业。南方日报说,练江受污染变“黑江”,普宁4位官员集体上电视道歉。新华网、人民网、中工网、搜狐网等媒体立即转载了这篇报道。

  鼓励发展方式转变

  6月14日~21日,全国开展主题为“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的节能宣传周活动,众多媒体则从更深层次对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瞭望。新华时评文章:节能减排,首先要转变生产方式。资源网6月22日转载了经济参考报的题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加快‘绿色转身’”报道。

  CCTV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6月22日在北京就新能源汽车发展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贯穿企业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把握产业发展主动权的核心,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攻克新能源汽车的共性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提升总体研发水平。

  审计署最新公告受到了媒体关注。据经济日报报道,公告显示,2006~2007年41户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取得一些积极进展,但部分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的“低碳建筑:城市再革命”报道强调了低碳建筑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报道说,之前只是看见汽车、工厂的排放量,而建筑的碳排放却被忽略了。

  新华网的“中国积极展开国际合作助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报道说,在刚刚结束的2009中国(宁波)节能环保技术与产业博览会上,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库柏公司、美国立维腾电子等一批国际著名企业被邀请前来展示他们先进的节能产品和节能理念。

  科学时报报道了我国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成立的消息。

  此外,本周媒体还推出了挑战传统的生活方式的节能减排报道:

  浙江日报推出题为“什么生活方式最时尚低碳科技馆教你过‘低碳’生活”的报道说,杭州正在筹建国内首个低碳科技馆,目前展示内容已经基本确定。

  中华工商时报的题为“争做节能减排的表率”报道说,6月18日,京城恰逢一个“桑拿天”,但在全国工商联机关办公楼里,许多办公室却关闭了空调,只是开窗通风换气,因为这一天正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的“能源紧缺体验日”。

  消费日报说,中华环保联合会近日发布的“绿色消费意识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开始关心自身的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近87%的消费者总是或经常关注消费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产品方面,节能家用电器、环保建材和节能灯泡等实用性强的产品最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传递工程减排捷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高筑环保“防火墙”。据南国早报报道,当地有关部门通过采取投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变废为宝等方式防止北部湾受到污染。

  山东省临沭县环境综合整治跨省界水污染,连续9年实现跨省污水零排放、零纠纷。人民网6月22日报道,临沭县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2009年上半年先后启动了投资3000万元的苍源河二期综合整治工程,投资3585万元的城市二期污水处理配套管网铺设工程和投资5679万元的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及中水回用工程。搜狐网立即转载了这则消息。

  黑龙江日报6月22日报道,大庆石化炼油厂近日启用了污水回用装置,使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00吨/小时,预计全年可减少污水排放319.93万吨,节约资金1104万元。

  太原这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利用“第二水源”缓解“水荒”。据山西日报消息,太原市已经建设中水工程的18家单位,设计处理量达到5000吨/日左右。报道说:“中水回用:‘解渴’又省钱”。

  新疆喀什市建成国内先进污水处理厂。中广网说:“近日,投资1.3亿元的国内先进污水处理厂在喀什市建成并投入运行。”

  6月24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8年度实施情况。他说,2008年,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沿淮4省政府切实落实治污责任,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严格环保准入制度,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污染源监管,创新工作机制,淮河治污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淮河流域水质较上年有所改善。

  此外,本周媒体还在其他方面进行环境报道。北京日报的“北京环交所首批碳交易挂牌百余洋买家中国买‘碳’”报道,受到新华网、新民网、中新网、凤凰网、中经网、人民网等媒体转载。中新网说,环境保护部公告全国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等;第一财经日报说,6、新华网:中国投资3000万元建塔里木河干流林草生态保护项目

来源:新华网 2009年6月26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9275

新华网乌鲁木齐6月26日电(记者黄艳)记者26日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了解到,为进一步保护中国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沿岸的生态环境,国家投资3000多万元的林草生态保护项目日前正式开工建设。

据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介绍,这个生态保护项目涉及土地总面积113万余亩,项目包括在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内建起13条长约254公里的疏浚渠道、新建及扩建7座护林站以保护沿岸林木资源,并修建近80公里的育草围栏等工程。项目总投资3382多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3018余万元,地方自筹364.79万元。

据工程部门介绍,项目设施建成后,不仅可以保护区域内林草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还有助于合理配置流域内稀缺的水资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内陆河,干流全长为1321公里,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灌溉水源。由于位处沙漠干旱地区,以及多年来无序开荒等因素,塔里木河干流水量日趋减少。自2001年起,中国投入上百亿元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7、财经委开征环境税 资源税改革方案将出

来源:新华网 2009/6/26

http://info.ep.hc360.com/2009/06/26085660063.shtml

    【慧聪环保网】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24日在有关报告中建议择机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加快理顺环境税费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2008年中央决算的审查报告。此前,财经委听取了财政部关于2008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和审计署关于2008年度的审计工作报告,并进行了审查。

    财经委在审查报告中认为,2008年中央决算基本情况是好的,并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2008年中央决算草案。

    与此同时,财经委也认为2008年中央预算执行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部分财政资金下达拨付不够及时,支出进度不够均衡;财政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跟踪问效制度不够健全,仍存在不少损失浪费现象;少数投资项目审批把关不严、监督管理不够到位;转移支付还不够规范等。

    此前,财经委还听取了财政部关于今年前五个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财经委在审查报告中肯定了这方面的成绩,同时指出了预算执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财政收入减收较多,特别是中央收入大幅下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完成今年预算任务相当艰巨。

    针对2008年中央决算和今年以来预算执行中反映出的问题,财经委提出了五项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建议加快研究提出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完善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抓紧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改进预算编制,完善部门预算制度;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

    ——切实加强收入征管。建议认真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增强减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加强对重点税收、重点税源的监控和分析,堵塞税收漏洞,清理拖欠税款,严查偷税、漏税和违规减免税,努力扭转财政收入持续下降的局面,防止财政收入出现较大短收;同时要防止收“过头税”,增加企业不合理负担。

    ——严格按预算安排支出。针对今年严峻的财政形势,财政支出要严格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执行;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控制一般性支出,做到有保有压,防止盲目追加支出;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铺张浪费。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尤其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要及时下达预算并按工程进度拨付财政资金,加快投资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各项重点支出落到实处,妥善解决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有效发挥拉动经济的作用;要加强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财政和审计监督,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和改进财政管理。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从体制和机制上大力推进改革,研究改进措施,努力在完善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执行、严格资金管理、实行预算公开等方面取得实际效果;加强对重点财政收支领域的监督,认真执行预算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8、采取严厉措施推动淮河休养生息 

来源:人民日报 2009年06月26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26/content_11604820.htm

    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6月24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会议要求沿淮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省要将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扩大内需结合起来,狠抓落实,推动淮河休养生息走在全国前列。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强调,治理淮河水污染,必须坚持休养生息的指导思想,实现流域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目标责任制,将治污任务落到实处;必须坚持团结协作,形成流域水污染防治合力;必须坚持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参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周生贤表示,今年是实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关键之年,要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抓好重点城市、河湖和支流的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大工业点源监管力度,努力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水平,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大科技治污支撑力度,扎实做好流域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

9、环保部总工程师称绝不牺牲环境为代价振兴经济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6月25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cj/cj-hbht/news/2009/06-25/1749528.shtml

  中新网北京6月25日电(周锐)中国记协今日在京举办第六期“新闻茶座”,邀请国家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作为主讲人,就中国当前环境保护的状况与参加活动的五十余位境内外记者进行了交流。

  万本太介绍说,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四万亿元中,有二千一百亿用于环境保护。其中的一千六百亿将用于污染治理,四百亿用于进行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剩下一百亿则用于生态建设上。

  万本太透露,从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五月底,环保部共审批了三百六十五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涉及投资约一点五万亿元,同时对二十九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环评报告未予审批,涉及投资约一千五百亿元。

万本太表示,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把应对金融危机看作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看作推进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机遇。中央已经明令严禁各地将中央投资用于“高污染和高能耗”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上。他强调,中国绝对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振兴经济。

10、石家庄:淘汰落后产能 企业超标排放三次一律关闭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6月2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546228.html

  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污染物减排任务,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日前下发了《2009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按照计划安排,石家庄市将关停11家造纸、印染企业,全年计划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55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84万吨。

  关停11家产能落后企业

  据了解,石家庄市目前主要排污行业有26个,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大的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等。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家庄市一方面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减排,另一方面将加强工程治理。

  在化学需氧量减排方面,今年石家庄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准备对11家企业进行关停,按照减排量核算细则计算,预计可削减1040吨。同时,今年石家庄将通过对2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网完善和深度处理等工程,新增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2.04万吨,通过对32家名单企业实施治理,可削减6927吨。

  在二氧化硫减排方面,石家庄市今年将对60家企业实施关停,根据减排量核算细则计算,预计可削减2378吨。同时,通过实施9家火电企业脱硫工程,可新增二氧化硫削减能力5.17万吨,通过对7家企业治污设施实施改造升级可削减1377吨。

  强化重点企业监管

  为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石家庄市将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督管理,全面强化对造纸、印染、淀粉、化工等行业的监管,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加强监管。

  对全市重点企业每月进行两次以上现场监察,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偷排偷放和擅自停运治污设施的环境违法行为和企业,从严查处;对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报请当地政府要求其停产治理。

  对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造成废水超标排放的单位,依照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并责令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造纸、印染、淀粉、化工行业现有企业必须安装在线监控装置。企业废水处理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在一年内一次超标排放的,予以重罚;二次超标排放的,停产治理半年;三次超标排放将予以关闭。零排放企业只要发现有偷排行为的一律予以关闭。擅自铺设暗管进行偷排、直排的企业,一经查实,立即予以关闭。按计划关停规模以下造纸企业,保留的造纸企业要推行节水减排和零排放新技术、新工艺。

  强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今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和新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指标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2008年以后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出水用于中水回用的要达到一级A标准。

  加强热电厂和热力站洁净煤新技术的应用,监督检查用煤质量,推广使用低硫煤。对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依法处罚超标排放的单位,保证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

  治污不力将被区域限批

  石家庄市把污染物减排目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对履行职责不力、减排任务未能按期完成的,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并对有关县(市)、区实行区域限批。

  石家庄市将实行建设项目审批“总量指标”与“容量许可”双重控制,把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新建限制类和允许类项目的污染物排放实施“减二增一”,对鼓励类项目实施“减一增一”,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对未按期完成减排任务、超过排放总量指标、环境违法问题突出、河流主要控制断面不达标,以及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或企业集团,实行新上建设项目区域限批和企业限批。

石家庄市将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和减排措施调度制度,调度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行情况、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运行情况,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建设与运行情况,非电力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治理工程建设与运行情况以及监测监察能力建设情况。调度措施为季调度和年调度,以季调度为主,对完不成污染减排任务的地区实行预警制度。(曹培锋 周迎久)

11、广州:排污费上调有点不合时宜

来源:信息时报2009-06-26

http://news.h2o-china.com/market/waterprice/811251245978752_1.shtml

   都说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钱要省着点花。但有些钱却是不得不花的,比如说水、电、煤气费。眼下有条涨价消息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又要“出血”了。近日有报道说,下月起,广州城市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将作调整。

  按照新标准,居民生活类污水处理费实行阶梯式计量收费,第一级水量基数为家庭户月用水量22吨以内,按0.9元/吨的标准收取;第二级基数为22吨至30吨,按1.2元/吨的标准收取;第三级水量基数为30吨以上,按1.5元/吨的标准收取。行政事业类污水、工业类污水、经营服务类污水、特种行业类分别为:1.2元/吨、1.4元/吨、1.4元/吨、2.0元/吨。

  污水治理是公共事业,它的涨价涉及千家万户。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听到涨价消息,心里颇为不爽。这年头很多东西都在降价,作为公共事业的排污费居然还要逆势涨价,让人不解。

  当然,倘若果真像有关部门所说,污水处理成本太高,每吨成本就要2.37元,那么适当提高污水处理费,公众也能接受。但问题是不少市民对这个成本持以怀疑,有的还认为存在着双重计费的可能。对此,有关部门当本着释疑的态度,将污水处理的成本算清楚,然后主动公示,让大家心中有笔明白账。遗憾的是,涨价日期已近,疑团仍然未解。

  其实在排污费上,大多数人还是赞同改革的。但也不应忽视,在支持改革外,公众同时也提出了不少合理的建议,这些建议其实就是民意的反映。可是从目前的收费新标准来说,民意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比如说将排污费的起征点定为22吨,是否有点过低。要知道广州地处亚热带,且湿度偏大,用水量相对而言也就比较大,每月22吨对一个三口之家可能勉强够用,但对一个四口之家、五口之家来说就有些低了;再比如起征点的收费标准一下子涨到0.9元,比以前高出0.2元,是否定得过高;此外,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也没有很好地拉开距离,如此能否起到节水的价格杠杆作用,让人很是怀疑。

说归说,涨价已是铁定事实,排污费还是要交的。但拜托一些公共部门,以后在事涉公共事业的收费特别是涨价上,不只是听听民意,还要采纳民意。而不是开完听证会,民意就丢得一干二净。

12、访伊莎贝尔: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 中外需要对话

来源:搜狐绿色 2009年06月26日

http://green.sohu.com/20090626/n264780655.shtml

    【搜狐绿色编者按】2009年6月25日下午13:00-14:45,搜狐网络大厦12F演播室,搜狐绿色频道就“世界与中国的环境报道和环境运动”主题进行访谈,伯克利访问学者、前《南方周末》资深记者刘鉴强与《中外对话》总编伊莎贝尔•希尔顿展开对话。

以下是对话内容:

    主持人:刘鉴强,北京大学自然与社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伯克利加州大学访问学者,前《南方周末》记者

  嘉宾:伊莎贝尔•希尔顿,“中外对话”(www.chinadialogue.net)双语环保网站总编。著名记者、专栏作家,中国问题专家,英国皇家国际关系学会会员。BBC资深主持人、记录片制作人,《卫报》专栏作家。

  【对话内容】

  刘鉴强:各位网友,欢迎来到搜狐绿色频道。我们今天很荣幸请到了伊莎贝尔•希尔顿女士,她是双语环保网站“中外对话”的总编辑。伊莎贝尔,欢迎你。

  伊莎贝尔•希尔顿:谢谢!

  刘鉴强:伊莎贝尔•希尔顿是很有名的新闻工作者,毕业于爱丁堡大学,获得中文学硕士学位,1976年于从苏格兰开始了她的新闻职业生涯,后曾在《每日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工作,1986年加入英国度成为该报的创始人之一,1992年她主持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的招牌新闻节目《今夜世界》,2001年以来,她一直主持BBC—3的文化交流节目《晚间》,同时担任英国《卫报》的专栏作家。她的作品曾发表在英国的《金融时报》、美国《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包括英国很多杂志、政治周刊,以及西班牙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国家》等全球知名刊物上,她曾在中国、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地区和欧洲等国做过报道,还是BBC多部电视纪录片的撰稿和制作人,一直主持英国广播公司三台节目,她曾经写过很多本书,当然刚才讲了她现在最主要的职务是中外对话的总编辑。

  伊莎贝尔,我们很有趣地看到,你曾在中国学习过,记得你曾经说过是工农兵学员,能不能讲一讲在中国的经历?

  伊莎贝尔•希尔顿:我最初来到中国是1973年,那一阵子正好是文化大革命,这就意味着作为外国人来讲,到中国来就要去工厂工作,需要参加公社的一些活动,就此我也接受了很多政治方面的影响,包括感受到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一些社会氛围。

  刘鉴强:你曾当过纺织女工?

  伊莎贝尔•希尔顿:我曾经在很多工厂工作过,一开始去了一个棉花厂,我并不很擅长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我也努力工作。后来又去金属方面的冶炼厂,我从来不明白那个工厂到底做些什么事情,之后去了一家上海饼干厂,那对我来说是最愉快的一段经历,因为我们在冬天的时候,离烤饼干的烤炉最近,很暖和。

  刘鉴强:我们今天要谈世界环境报道现状,三十多年以前,你看在环境方面,那个时候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有什么不一样?那个时候西方环境报道是什么样的?能不能给我们谈谈这段历史?

  伊莎贝尔•希尔顿:30年前刚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天很蓝,跟现在大不一样,当时很多人都骑自行车,到冬天的时候,就像中国作家老舍先生在他的书中描写的那样,中国很干净,中国很蓝。那个时候并没有人考虑环境的问题,因为环境本身已经很好。但现在是大不一样了,现在我们看到北京天很蓝,但是北京已经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当有沙尘暴来临的时候,空气就会变得不那么干净,空气、环境、水等等都会有一些问题。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三十年前,英国或者西方国家的环境报道是什么样的。记者写文章,与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事件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刘鉴强:当时西方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伊莎贝尔•希尔顿: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是蕾切尔•卡逊女士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主要讲述敌敌畏对整个生物环境的影响。在60年代,敌敌畏是很流行的产品,为农业带来了革命,因为它杀虫,庄稼的收成更好。作者观察到敌敌畏对环境带来的危害,比如说敌敌畏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导致一些鸟类的死亡,对整个食物链造成破坏,最终可能导致人类的健康。为什么这本书当时有那么重大的意义?因为它第一次让公众知道了大批量使用化工产品,对环境,对人类健康会带来伤害。她在书中说,这并不是一个进步,这种进步会让人类付出很大的代价。

  同样在60年代,美国有一条河发生了火灾,持续燃烧了两周,给河周围带来很大的污染,这是另一个比较大的丑闻。这两件事情直接让大家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直接导致了环境运动的开始,以及大家对环境方面报道的重视。由此,记者开始去了解环境,了解科学,学习更多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从此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

  刘鉴强:其他西方国家有哪些做法?

  伊莎贝尔•希尔顿:在日本有这样的例子,日本有一个海湾,海湾周围有一个化工厂,三十年当中不停向河里排放汞,大家知道汞是有害物质,鱼吃到含汞的物质会中毒,由于食物链,人类吃鱼,最终人们得了各种各样神经方面的疾病,这种疾病通常没有办法治疗。这个事件在日本引起很大争议,整个过程很漫长,因为当时日本并没环境污染方面的立法,这家化工厂在日本也很有实力,水污染的受害者同这家工厂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付出了很多努力。当时日本并不是一个很关注环保的国家,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事件,整个日本媒体逐渐重视环境保护。

  如果再把目光转回到欧洲,其实也会发现比较类似的案例,环保主义者到街上游行示威,抗议一些不环保的做法。德国有一个反对核武器的组织,绿党,既是一个政党,又是一个非常关注环境问题的组织,等于说它是第一个在欧洲,在德国进入到国会的组织。

 [1] [2] [3] [4] [5] [下一页] 

13、严格环保督察 维护“环首都圈”良好环境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6月2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546382.html

  ■阅读提示

  环首都圈环保督察覆盖范围广、环境问题多、督察难度大,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地处敏感区域,环保工作广受关注;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环保督察工作要求更高;海河流域水资源匮乏,水污染防治压力巨大;区域环境问题突出,环境执法任务艰巨。

  ■阅读提示

  及时发现辖区内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和排污企业在落实和执行环境法律、法规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辖区内污染减排核查核算、重大环境案件督察等方面履行国家监察职能;及时反映辖区内特别是基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议。

  ■阅读提示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要消除“四不管”现象,切实加强环保督察能力建设;强化责任,着力解决环保督察中“不敢管”的问题;爱岗敬业,着力解决环保督察中“不愿管”的问题;增强能力,着力解决环保督察中“不能管”的问题;练好内功,着力解决环保督察中“不会管”的问题。

  ■阅读提示

  理顺“五个关系”、发挥“四个作用”,不断增强环保督察效能:要处理好与环境保护部相关司局的关系,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处理好与地方环保部门的关系,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处理好区域、流域之间的关系;发挥好监督员、检查员、协调员和服务员作用。

  【编者按】环境保护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所处区域位置特殊,肩负着环首都圈环保督察的特殊使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形势下,如何针对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如何理顺关系、履行职能,不断增强环保督察效能?本报今日特刊登华北环保督查中心在加强环首都圈环境执法监督、促进区域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和主要做法,以飨读者。

  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担负着维护环首都圈环境安全、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职责,其所在区域敏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积极探索环保督察新道路,为推动环保历史性转变、促进环首都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好环保卫士。

  环首都圈环保督察任重道远

  环首都圈环保督察的范围为华北“三省、两市、一区”,即河北、河南、山西、北京、天津、内蒙古,其覆盖范围广、环境问题多、督察难度大,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地处敏感区域,环保工作广受关注。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尤为敏感。华北地区还是环渤海经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华北地区加强环保督察,促进这一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将为其他地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008北京奥运会环保工作标准高、任务重、难度大,但是各级环保部门通力合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国内外高度赞扬。今年“两会”期间,按照环境保护部的要求,借鉴奥运环保工作经验,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联手环首都圈6省市区,实施北京护城河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效。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期间,环首都圈的环境质量仍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环保督察工作要求更高。北京、天津、河北属沿海地区,山西、河南属中部地区,内蒙古属中西部地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区域经济类型单一、结构失调,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今年上半年,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对辖区内2006年~2008年国家审批的345个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发现近半批而未建,近半有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局部合理、整体失控,尤其是能源、煤化工项目,从局部看符合环保要求,而从整体布局看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如内蒙古地区大多数电厂60%的产能停机限产,但仍有不少电厂在建设。这些问题不仅带来大量资源和投资浪费,而且给环境总量控制带来难度,甚至有可能削弱环境保护在宏观经济综合决策中的作用。

  海河流域水资源匮乏,水污染防治压力巨大。海河流域位于华北地区,是我国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之一,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在七大流域中,海河流域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低,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海河流域还是我国水污染最为严重的流域之一,区域性和结构性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污水处理深度不够,河道基本无天然径流,“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2009年3月,华北环保督查中心对海河北系流域上游“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发现部分地区规划完成情况较差,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6个规划建设项目均未开工;河流出境断面污染物超标情况明显,册田水库出口断面、黄泥沟断面、八号桥断面均未达到规划目标要求;部分企业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或超标排污。另外,华北地区突发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区域环境问题突出,环境执法任务艰巨。去年底我们对辖区内6省(市、区)18个地(市、区)、50个县(市)、278家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有233家,占被调查总数的84%,主要是国家产业政策执行不到位、取缔淘汰落后产能不到位,一些地区小电镀、小造纸等“十五小”为数众多。部分地方政府仍推行土政策,部分企业抗拒执法检查,部分企业违法排污、超标排放,有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成为排污大户,自动在线监控设施成为摆设,部分地区总量减排弄虚作假。一些企业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不按照环评批复要求建设,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我们最近现场调查了36个国家审批建设项目,有12个存在擅自变更问题,占调查项目的33%。

【1】       【2】 【3】

14、遐想水资源费:重庆为库区“找钱”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06月26日 吴红缨

http://news.hexun.com/2009-06-26/119021137.html

今年夏季汛期后,三峡水库有望蓄水至175米,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经过近17年的建设之后,将投入全面运营。

  “三峡库区的历史使命已经由工程建设的保障转向了全国性的公共产品的提供区,移民安稳致富,增强产业实力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后三峡的新任务。”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称。而库区发展的后续资金,是最大的瓶颈之一。

  日前,市移民局一位官员透露,市移民局正在牵头编制和报批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规划,并将于10月底完成规划总体规划编制。该局同时牵头的两项重点工作,是在国家即将出台的大中型水利建设基金争取更大份额,同时配合有关部门,编制三峡电站水资源税征收方案。这些将成为库区后继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渠道。

  多年从事环境资源法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明德称,开征水资源费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补偿机制,将为资源输出为主的西部地区,获得合理的生态补偿,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库区后续资金缺口求解

  生态保护,需要巨额资金付出为对价。

  在三峡工程建设完成后,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政策都将于2009年年底到期。国家规定的三峡电力扶持基金亦将于今年到期。

  另以前承负大量工程建设及移民安置资金的三峡建设总公司,随三峡工程完工开始转型,并将行整体上市。雷亨顺表示:“作为上市公司,要按市场化规则运作,工程所涉及社会公共效益部分,如防洪,补水,谁来承担,现在还不明确。”

  重庆、湖北近年来的诸多诉求,除完善库区的管理体制、机制,提到最多的,便是资金。重庆市政府已将解决库区后续资金问题,作为本届政府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于资金,国家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在2008年3月,制定了《三峡水库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研究报告(修订稿)》(下称《报告》),预计到2020年,三峡工程后续建设还需投入989亿元。

  但这在地方看来,是远远不够的。据潭栖伟在两会期间透露,经初步测算,仅重庆要解决移民搬迁安置、安稳致富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等诸多问题,还需要大约1628亿元的投资。

  水资源费倒计时?

  重庆提出了两条渠道筹集这笔资金。一是在国家即将设立的大中型水利资金中,争取1000亿的份额。

  “具体能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中安排多少资金用于重庆,就看我们能否把项目和资金需求都实打实的反映到三峡库区后续规划中去。”市移民局一位官员说。

  另一个资金来源渠道,便是建立相关的生态补偿机制,具体而言,重庆提出了开征三峡电站水资源费的申请。

  2008年11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其中提出,“对三峡电站水资源费的资金解缴和分配,由财政部会同水利部提出意见,报请国务院确定”。但由于征收标准,主体和分配等问题未予落实,一直没有实施。

  曹明德认为,如水资源费的顺利征收,将对建立起全国性的生态补偿机制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一直以来西部地区廉价输出资源到东部,再高价购买东部高价加工品的格局将得以打破,

  曹明德称,关于生态服务提供地区,如保护水资源所付出成本,受益地区相关产业的受益程度,可承受的最低标准,目前在技术上已达到可测算和量化的程度,征收的可操作性是很强的。

  据记者得到的市水利局一份建议方案,是从三峡发电中收取,征收标准确定在0.003-0.005元/度(发电量)之间,按此测算,三峡电站每年发电1000亿度电,征收水资源费约在3亿-5亿元。

  在分配上,重庆建议按照《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将征收的三峡电站水资源费在缴纳中央国库10%后,其余90%按照三峡水库水域面积在重庆市和湖北省所占的比例进行分配。

  重庆市在今年两会期间,已提交相关议案。国务院在《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对此也作了回应,“依法开征三峡电站水资源费”。据了解,重庆目前正在加紧这方面的工作,以获得国家许可,争取明年开征。

  潭栖伟表示,通过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三峡产业发展基金和生态补偿资金,以这些基金为主体,同时撬动大约5倍的社会资金作为补充,库区后续发展资金便可得到解决。

15、拯救黑土:东北黑土地将在30年到50年后消失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06月25日 孙书博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625/03296395600.shtml

  按照目前的流失速度,东北黑土地将在30年到50年后消失

  在吉林蛟河市乌林朝鲜族乡水管站站长王志禄的记忆中,30年前这里曾是这样一幅美景:清澈见底的富太河在村边流过,河边是一人怀抱的联排垂柳,整片的湿地沿着河边向远处植被茂密的山林延展开去。

  但如今,记者在这片土地上却再也找不到王志禄描绘的场景。河边的柳树已经全无踪影,湿地被耕地取代,山林已经开垦成成片的坡耕地。因为植被破坏导致的黑土流失,整片的山坡黄土层裸露在阳光之下,而富太河河床已经被黑色泥土淤平。

  “按照目前黑土流失的速度,再过30到50年,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将全部消失。”吉林市水土保持办公室主任王利军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说。

  在全球范围内,大片的肥沃黑土仅存在于乌克兰、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东北。而作为中国的商品粮主要输出地,东北地区更肩负着解决中国人温饱问题的重任。但是,按照目前的流失速度,东北黑土地将在30年到50年后消失。长远来看,保护黑土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更将直接关乎我国今后的粮食安全。

  1。消失的黑土

  2001年,家住高家村中鲜屯的王明友承包了乌林朝鲜族乡的马鞍山水库,原本打算大干一场的王明友没有想到,一场大雨让他的计划落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2002年的雨季,几十万方的泥土在雨水的冲刷下,从沿库的山上冲入水库。

  这让整座水库几乎失去了一半的功效。

  由于毁林开荒,围绕水库周边的山坡上,原有的植被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耕地。而枯水期间,由于水量减少而暴露在阳光下的土壤,也成了农民争抢耕种的“肥美良田”。

  在马鞍山水库建设之初,设计最大蓄水能力达到204万方,但因为泥沙淤积,目前只能蓄水30万到60万方。特别是最近十年,每年从山上流下的淤泥越来越多。整个水库几乎被泥沙填平。

  “现在几乎是降多少方水,就能冲下多少方的泥沙。”王明友说。

  “过去下一天一夜的大雨,河水能淌三五天,可是现在,同样的雨,第二天河水就流干净了。没有植被,根本存不住水。反而是把山上的泥沙全都冲了下来。”王志禄说。当地植被破坏正是导致马鞍山水库被淤平的主要原因。

  前不久刚刚到吉林桦甸市农业大乡——金沙乡调研的王利军,也看到了类似的景象,一场大雨从山上带下的泥沙,就能够将当地的河道全部淤平。

  “山区的水土流失速度要比平原快得多,植被破坏后,雨水将山坡上的黑土冲下来,而吸水能力下降导致河水暴涨甚至泛滥,最终导致沿河良田的黑土被冲走。可以说是双重流失。”王利军说。这使得黑土层的厚度越来越薄,直到彻底消失。

  据了解,解放初期,东北地区黑土层厚度平均在80到100厘米,而现已探测到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黑土层已经消失,而大部分地区的黑土层厚度已经减少到20到30厘米。能够达到40厘米厚度的已经是优质土壤,不过,能够达到这一厚度的土地面积,只占到了很少的一部分。

  要让东北地区形成1厘米的黑土层需要300到400年的时间,但是要流失1厘米却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数专家和政府官员表示,想要恢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黑土层厚度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而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争取,将黑土资源保持在现有水平,不再继续恶化。

  2。过度开垦困境

  黑土流失的印记不仅仅是淤平的河道和水库,还有山上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侵蚀沟。

  “大山有大沟(侵蚀沟),小山有小沟。”这是记者在走访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印象。由于蛟河市绝大部分土地属于低山、丘陵地貌,水土流失导致的侵蚀沟已经是这里非常普遍的现象。

  从蛟河市区出发,行车10分钟就进入农业耕作区,在开垦的坡耕地上,一道道侵蚀沟将整片的耕地撕裂开。而记者看到的最深的侵蚀沟,已经有两三米深,整个侵蚀沟已经延伸至山顶。

  “在没有有效治理的情况下,侵蚀沟的面积就会加速增大。”蛟河市水利局副局长李祥春指着眼前一座无名的小山丘上,一条1米多深的侵蚀沟向记者介绍,“用不了几年,这个侵蚀沟就会从山腰延伸到山顶。”

  与这座山丘相对的另一座山上,耕地已经开垦到山顶。几道形成的侵蚀沟,将耕地杂乱无章地切割成几块。“去年,这个山坡上还没有这么多耕地,这是今年又多开的几小块新地。”一年365天中,李祥春每年有200天都要往返于辖区各地的田埂之间。对于这里的一山一树,李祥春都非常的熟悉。

  黑土流失的过程其实并不难理解,原有的植被受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在受到破坏的土地上进行农作物耕种加剧水土的流失速度,从而形成侵蚀沟;而侵蚀沟的出现和逐渐增大将导致这块土地不能继续耕种。

  在记者采访的专家和多位政府官员看来,耕地的过度开发和缺乏有效保护,是导致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八山一水一分田”,这是上世纪80年代之前对蛟河区域结构最简单的概括。按照1981年国家扩大自留地和饲料地征收农业税前的统计结果,当时蛟河辖区拥有耕地面积六七万公顷,而去年最新的数据显示,耕地面积已经增加到11.7万多公顷。耕地面积增加了将近一倍,已经占到蛟河市辖区总面积的1/6左右。

  “而这些仅仅是上报的统计数据,还有多少耕地是私下开垦的,这个数字还没有准确地统计。”蛟河市水利局水保办高雄哲说。

  “现在登记一亩地,老百姓还要自己开一亩,有时甚至是开两亩。”李祥春说,“目前的治理速度,远没有每年破坏的速度快。”换而言之,黑土地的流失情况还在恶化。

  在李祥春看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退耕还林。但是,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已经暂停了多年,如何来调动更多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按照目前的农作物基本价格,农民耕种一亩地的纯收入只有500元左右,而这根本不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以蛟河市为例,每户农民平均耕地面积在5亩以上,即使加上私下开垦的耕地后按照10亩计算,每户的年收入为5000元,这笔钱仅够维持农村地区一户家庭的基本开销。

  3。艰难的治理

  近年来,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黑土流失的严重性,并且提出了涉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的黑土地保护工程。第一期利用国债资金进行水土保护工作的投入,并且从去年开始由国家水利部协调财政部将这笔资金转化为农业发展资金。

  为了集中力量以提高治理的效果,治理范围被缩小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目前的方案是按照每平方公里30万元来设定,但是这一笔费用还远远不够。”王利军说。

  事实上,即使每平方公里30万元的水土保护经费,仍然难以落实到位。

  据了解,按照制定的水土保护规划,蛟河市今后三年的水土保护中央下拨资金为2800万元,平均每年投入900余万。但是在已经过去的5个月中,实际下拨的水土保护资金仅为30万。

  不过,水土保护工作面临的现有政策的矛盾和制衡问题,也使得这笔资金即使能够足额投入也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而这更涉及到现有的土地政策和林业法律法规。

  “要治理土地,首先要在土地政策上下文章。”王利军说,“在合适的地区修梯田、修地埂也是缓解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这项工作目前推广起来只能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修梯田、修地埂,都需要占地,因为国家提供的水土治理经费中,并没有包括占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因此,梯田和地埂的修建直接影响到一部分农户的切身利益。而国家对于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又是在水土保护工作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跨越的基本底线。

  “如果有一户农民不同意,一片区域的水土保护工程就无法开展起来。一直以来,我们只能挨家挨户地做工作,但是效果仍然不理想。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黑土地保护工作就不会起到明显的效果。现在来看,能尽快起效的方式就是实现农作物的规模化生产。”王利军说。

  但因为农村土地按照不同的土地等级平均分配,所以,即使在很小的区域内,不同农户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农作物来耕种。记者在农村采访时经常发现,水田之间被一片玉米地分隔开,不同作物之间相互交错,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的规模化生产。

  而治理水土流失最根本的途径之一——退耕还林的工作也困难重重。

  目前农民进行造林已无障碍,但问题在于其种植的树木成材后很难获得相关部门的采伐指标。无法采伐就意味着长期的投入成本无法收回。还要交育林资金等一大笔费用。从收入上影响了农民退耕还林的意愿。

  不仅如此,一旦成材的树木被盗伐,甚至还要对栽种人进行罚款,因此,一些政策的设定极大地损害了农民栽树的积极性。

  4。粮食安全隐忧

  黑土流失问题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除了对天然资源的保护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也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

  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上午作完《政府工作报告》,下午到黑龙江代表团,进门后第一句话就是“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黑土区在中国的粮食安全体系中的战略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的水土流失带来的土地退化已经开始威胁粮食生产,仅以东北为例,按现在的流失速度推算,黑土层将在40~50年内被剥蚀殆尽。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美国和乌克兰相继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3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2150,-1.00,-0.05%)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

  国家于2003年至2005年,实施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给黑龙江省投入6229.89万元,吉林省1605万,通过其他渠道还有一些投资,给辽宁、内蒙古都有一些投资。近几年又进一步加大了投资的力度,但这一切并没有完全阻止水土流失的继续。

  而更大的危机来自于农药污染这一隐性危机。

  “我们提出的保护土地,保证粮食产量,不仅仅是保证不让土地流失,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保护土地不被污染。而且,这已经是我国未来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王利军说。

  “因为长期使用化肥,目前农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等于零。”长期在基层调研的吉林市水土保持办公室赵主任告诉记者。

  事实上,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结块和土壤结构的变化。上世纪60年代,吉林市周边农村耕地,每公顷玉米(1624,1.00,0.06%)的产量能够达到5000到6000斤,而化肥的应用,使得目前每公顷的产量提高到25000斤。但如果停用化肥,每公顷土地的玉米产量就可能只有1000至2000斤,甚至是颗粒无收。

  “土地使用化肥就像给人吸食毒品。现在必须要做的,就是给土地‘戒毒’。”赵主任说。

相关

  黑土为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

  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而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

  一、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

  二、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三、我国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2万平方公里。

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其适种性广,尤适大豆(3633,-3.00,-0.08%)、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16、16、道歉不能成问责的挡箭牌

来源:大河网2009年06月25日 陆志坚

http://www.dahe.cn/xwzx/txsy/wyfy/t20090625_1588368.htm

  流经广东普宁市、汕头市潮南、潮阳区并出海的练江,是当地的母亲河。但由于缺乏水源、生活污水直排、生活垃圾倾倒入河、污染企业废水直排等原因,造成练江污染严重,整条江几乎成为了“黑江”,水质为劣五类。对此,普宁市下架山镇镇长、占陇镇镇长、流沙东街道办主任、流沙北街道办主任等四位行政官员连日来分别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露脸,就本镇或街道存在印染企业偷排、漏排污染物情况,向市民公开道歉。(6月24日 中新网)

  清澈的河水变成了黑水,群众的怨言可想而知。对此,当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露脸道歉,这是理所当然。吃着纳税人的俸禄,就当竭尽全力为纳税人服务。工作上有了差错、出了问题,道歉是一种基本的态度。

  但面对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黑水,当地政府负责人就一句道歉了之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河水由清变浊、变臭、变黑,这绝非一天、二天的事。既如此,此前当地政府为何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非要群众怨声载道、群起而攻之时方露脸道歉?其中折射出的不作为、监管不力或玩忽职守等问题不可忽视。

  报道称,仅流沙东街道办事处就清查出无牌无照排污企业四十六家、有牌有证排污企业九家。在一个小小的办事处,竟然存在着如此众多的污染企业,那种触目惊心的污染状况可想而知。只是,眼皮下的污染企业比比皆是、肆无忌惮,当地政府官员在干什么?这种监管责任上的缺位,这种漠视环境污染而追逐的经济发展,到底是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政绩还是为个人捞取升迁资本的政绩?

  显然,河水变黑,这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损害,更是对群众身体健康的损害,这种损失是无可估量的。而且,治理污水所需经费何来?无疑,当地群众又得对此“买单”。群众付出了高额的污染成本,官员就一句道歉一了百了吗?不,权责对等,道歉不能成为官员问责的挡箭牌,应该有人对此负责。

据悉,以环境的代价来发展经济,这在珠三角很多城市来说并不是孤例,过度消耗、先污染、再治理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导致了珠三角许多城市现在都面临着土地、水、环境资源的频频告急,也欠下了许多环境帐。显然,要偿还这种环境帐,就必须下猛药、动真格,特别是严厉整治官员监管上的失职失责问题。唯有如此,黑水才能变清。

17、长江开发立“新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9-6-26 吴鹏 

http://news.stockstar.com/info/darticle.aspx?id=SS,20090626,30019018&columnid=947

    时隔19年,新版《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将“为长江立法”。

  “新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下简称《规划》)的草本编制工作上周刚刚结束,两天前长江水利委员会将这一草本送交国家水利部进行初审,年底之前,能够确定正式的规划文本。”长江水利委员会(下称“长江委”)规划计划局综合处姚志峰处长告诉本报记者。

  这是一部被寄予能够规范目前长江中上游利用开发的法规。从2007年开始,《规划》编制耗时两年有余,耗资近2亿元。

  19年前,国务院长江流域办公室(下简称“长办”)牵头制定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第一版,也就是1990年版的《规划》,长江由此正式进入“前开发时代”。

  “1990年版的《规划》,因为是国务院长办牵头制定的全流域治理、开发规划,所以统筹协调了航运、水电、渔业、林业、能源、交通等诸多部门。但是综合看,旧版的《规划》,是以开发为主,生态保护为辅的。”长江委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说。翁参与了整个新版《规划》的编制工作。

  1990年版《规划》确立了“大力开发长江水能资源,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南水北调实现跨流域引水”等基本规划方案。

  “都知道新《规划》要出台,水电项目纷纷加速上马。”翁立达表示,“长江水资源利用到了必须从全流域角度进行整治的时候了。”

  翁立达说,“现在的水电开发都是一级一级(梯级开发)地进行环评,单个项目看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全流域角度看,就有问题。新的《规划》对此要有约定。”

  “新《规划》对于长江主干流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有非常清晰的表述,按照功能的划分,比如长江上哪些地方是保留区、哪些地方是开发区等,每个地方、每个省份从长江取水量也都是有标准的,电调要服从水调,不能以一个地方的利益为准绳,要以长江全流域的河流正常运行为准绳。”姚志峰说。

  尽管长江在1990年就有了综合利用规划,但是,一直以来长江全流域管理仍然缺乏统一协调机制。

  翁立达告诉记者,目前能够对长江流域实施管理的部门包括水利部、环保部、住建部、农业部、发改委、交通部以及卫生部等十几个部委,还包括沿江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而担负长江流域管理职能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只是水利部下属的副部级机构,难以有效协调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

  比如在水电项目审批上,除了大型工程由国家发改委分管之外,省市的水利厅、经贸委、发改委也有权批复,甚至地市一级也有权审批,这种“政出多头”格局也给水电项目大开方便之门。

  不过,据姚志峰介绍:和长江流域新版《规划》同时酝酿出台的,还有水利部牵头编制的《全国水资源总体规划》,亦将为包括长江等流域的水利开发作出明确的规定。

  “新版《规划》和水利部的《全国水资源总体规划》是相互呼应的。它们的上面还有《水法》”。姚志峰说。

2002年修订的《水法》规定,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水能丰富的河流,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多目标梯级开发。同时,该法亦规定:建设水力发电站,应当保护生态环境,兼顾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竹木流放和渔业等方面的需要。

18、江苏环境公益诉讼破冰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06-26  闫艳 李玉芳 高杰

http://www.cenews.com.cn/xwzx/fz/qt/200906/t20090626_618842.html

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审结检察机关担任诉讼人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闫艳 李玉芳 记者 高杰 无锡报道 江苏省首起环境公益诉讼案盗伐林木案近日在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审结。判决认为,两名盗贼偷盗高速公路旁19棵意杨树的行为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破坏了生态环境,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上,还需补种所盗树木,并负责从植树之日起管护树木1年半。

  此次盗伐林木的案件发生在2008年12月15日凌晨,来自安徽的个体搬运工李某和来自邳州的个体收旧者刘某,得知建筑工地高价收购木材,便携带锯子等工具,到无锡市锡山区农林局附近的沪宁高速公路旁,砍断19棵已有10年树龄的意杨树(林木蓄积量共3.9立方米),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3990元。两人正在继续作案时,被巡查的联防队员发现,随后被抓捕归案。

  锡山区检察机关首先以盗伐林木罪对两人提起刑事诉讼。锡山区人民法院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年半,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500元;判处刘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半,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与其他同类案件有所不同,此次李某和刘某盗伐意杨树案还面临了环境公益诉讼。在刑事审判后10分钟,两人以民事公益诉讼被告的身份再次坐上了民事审判法庭被告席,与两名被告面对面的民事公益诉讼人为锡山区检察院的工作人员。

  据介绍,盗伐的意杨树的树木权属是农林局,但由于农林局没有提出诉讼请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有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赵建聪介绍说,对于检察机关可否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国内立法上是个空白,本案审理是在司法实践中的试水先行。

  据了解,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比如在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如果公共利益受到侵害需要维护,就由国家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

  民事公益诉讼方认为,19棵活意杨树惨遭砍伐,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同时,意杨树是种植在高速公路旁的防护林木,被盗伐后已造成这一路段防护林缺口,破坏了防护林的完整性,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容易使高速公路路面产生横向风流,给高速行驶的车辆带来安全隐患。据此,两名被告的行为已损害了公共利益,要求两名被告补种树木,并保证树木成活。

  最终,法院判处李某和刘某于判决生效后1个月内在无锡市锡山区农林局指定范围内共同补种意杨树19棵,并从植树之日起管护树木1年半。

  据悉,无锡市于2008年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环保法庭,成立至今的400多天里,一直无案登场。这起环境公益诉讼第一案具有突破性意义。按照以往的审判做法,类似的刑事犯罪一般只通过刑事审判,特殊情况附带民事诉讼。此次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独立出来,不仅让违法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更是对环境违法的一种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