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十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六月十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6-19

六月十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特别报道:

1、北京青年报:       最严环评罚单能否拦住“木已成舟”的大坝建设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19/content_11566592.htm

2、每日经济新闻:      西南五地大排查 环保部或叫停更多项目

http://www.ce.cn/cysc/ny/hgny/200906/19/t20090619_19287632.shtml

3、南方网:         环保部五年激战水电巨头

http://news.qq.com/a/20090619/000713.htm

4、法制日报:        环保利益为何难敌地方利益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19/084918052403.shtml

 

环境资讯:

5、经济参考报:       八大重点环境保护工程总投资3336亿元

http://env.people.com.cn/GB/9504368.html

6、新华网:         我国将开展城市供水水质专项调查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09921245375817_1.shtml

7、网易探索:        中国9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

http://discover.news.163.com/09/0617/16/5C19KIAP000125LI.html

 

地方信息:

8、新华网:         华北明珠白洋淀面临干淀威胁 河北省紧急补水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18/content_11561093.htm

9、北京青年报:       今年超60%河北水将进京 四项措施保证水质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19/content_11566533.htm

10、新安晚报:        组图:环保布控“监视”巢湖蓝藻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8856

11、长江日报:        湖北“引江济汉”解汉江之渴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8881

12、北京日报:        北京将建4个循环经济生态园 满足50年垃圾处理需要 

http://env.people.com.cn/GB/9501545.html

 

人与自然:

13、新华网: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保护区租赁湖泊保护越冬候鸟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19/content_11566409.htm

14、新华网:         江西婺源一保护区再现最大黄喉噪鹛野生种群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19/content_11567153.htm

 

民间环保:

15、搜狐绿色:        夏至关灯 邀您“体验自然夏夜”

http://green.sohu.com/20090619/n264636777.shtml

 

深度报道:

16、中国网:         长三角化工污染事故高发引发民众积怨

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9-06/19/content_17978435.htm

17、21世纪经济报道:     环保部叫停山东第一产钢大户重点项目

http://news.163.com/09/0619/03/5C50NGFJ0001124J.html

18、北京商报:        “无纺布袋”引发环保误读 谁该是塑料袋替代品?

http://env.people.com.cn/GB/9501468.html

 

环境时评:

19、辽宁日报:        遏制污染反弹必须查禁“先上车后买票”

http://news.lnd.com.cn/htm/2009-06/18/content_733995.htm

20、四川新闻网:       环保部如何不当堂吉诃德?

http://env.people.com.cn/GB/9504238.html

21、中国环境报:       控制城市严重的大气污染 异地超标车怎么监管?

http://env.people.com.cn/GB/9504877.html

22、新华网:         生产生活方式不变,何来节能减排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19/content_11566399.htm

 

 

 

 

1、最严环评罚单能否拦住“木已成舟”的大坝建设 

来源:北京青年报2009年06月1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19/content_11566592.htm

 

鲁地拉水电站的围堰已经建成。

  记者调查发现 华能华电两家被叫停的电站均已建好围堰 主坝在汛期本来也要停工 停建令对工程并无太大影响

    6月11日,环境保护部对两大电力巨头——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开出了历史上最严厉的环评罚单,暂停审批两家企业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之外的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部在通报这一消息时指出,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在金沙江中游建设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并已开始截流,严重违反了国家环境管理有关法规。环保部的罚单开出之后,这两座违规建设的水电站现在是什么状况?已经投资数十亿元的两项工程未来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施工方本来在六月份汛期也要停止主坝施工

    这次受到环保部门处罚的两个电站就位于金沙江中游四川与云南交界处。很多人第一次听到金沙江的名字都是在地理课本上,书上说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但是记者来到金沙江看到的却是被钢筋水泥裹挟着的金沙江,书本上的金沙江早已成为记忆。

    鲁地拉水电站是电力巨头华电公司的项目,2007年2月开始建设,在环保部叫停指令下达之前,这个水电站已经紧锣密鼓地施工两年多。现在围堰已经建好,金沙江在这里已经被截流。金沙江水从人造的导流洞里奔涌而出,两岸茂盛的植被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围堰上,工人正在紧张施工,到处是机器的轰鸣声。

    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抓紧时间修好围堰。汛期到来后,围堰就会被淹没,无法工作了。围堰是建设主坝的基础工程。只有修好围堰才能修主坝。“实际上我们现在主坝还没有开始,我们只是做了上下游围堰。”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卫东告诉记者,环保部叫停的就是上下围堰之间的主坝建设。不过主坝本来在6月份汛期的时候也要停工,所以对工程并无太大影响。

    6月14日下午,记者在鲁地拉水电站的上游找到了在这次环保风暴中叫停的龙开口水电站,这家水电站属于另一家电力巨头——华能集团。于2007年9月开工的龙开口水电站两侧的围堰也已经修好,中间的部分就是主坝,现在已经浇灌水泥,基础工程正在进行。

    云南华能龙开口水电站筹建处主任张之平告诉记者,工程于本月11日环保部的停工令下发当天所有主体大坝项目全部停止。不过停工前,整个工程推进速度非常快,金沙江已经截流,大坝主体工程开始建设。

    对于记者关于环评报告通过之前可不可以进行截流和大坝主体工程建设的问题,张之平表示:“这个不好回答,因为截流必须要在枯水期进行,如果不及时截流就要推一年。”

    ■两家电站都在汛期前顺利建好围堰

    记者在对两家违规截流的水电站调查时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两家水电站都是在今年1月份开始截流,而在6月份被环保部叫停。中间5个月的时间刚好是建设围堰所需要的时间,而此后便是汛期。两家都在汛期到来之前顺利建设好了围堰。为什么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环保部没有叫停截流,而任由围堰顺利建设完工呢?

    记者采访时巧遇国家环保部督查组。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巡视员牟广丰告诉记者,所谓违法开工的事实指的是主坝。

    对于有关环保部是什么时候知道截流的事情的问题,西南督查中心是否知情等问题,记者没能从环保部门口中了解到情况,不过在督查组召开的会议上,记者听到了龙开口水电站所属的大理州副州长的声音。“我们整改的情况,对大坝的环评许可能够尽快地把它完成,因为这个现场都开工了,也停工了,有些客观的原因,主观是不对的,但是客观上已经做了。”

    从大坝截流到环保部下发停工令,中间经历了长达5个月的时间,大坝的建设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是重要的经济支柱,地方政府非常支持,那么他们究竟知不知道大坝截流的事情,如果知道,他们有没有上报环保部,又是在什么时候上报环保部的,环保部究竟是在什么时候知道截流的事情,在5个月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这些问题目前仍然没有答案。

  ■金沙江不少在建水电站钻政策空子

    从本世纪初开始,大大小小的电力集团和社会资本就在金沙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跑马圈水运动,仅金沙江中下游规划兴建的梯级电站数量就有12座,记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当地不少水电开发企业,尽管没像华能、华电那样未经审批就公然截流,但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起了政策擦边球。

    大坝的建设者认为他们没有违反规定,包括围堰导流工程在内都只是在建设前期工程。所谓前期工程就是三通一平,也就是指施工区的公路,施工场地的平整,施工营地的建设,还有电、水、通讯、道路,但是不涉及主体相关工程。

    而此前环保部曾经对大坝的前期建设这样解释:“三通一平”等前期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开展必要的施工前期准备活动,但不得进行大坝、厂房等主体工程的施工。

    但中国著名环保人士、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认为,对于这个前期工程的范围并不好界定。

  ■水电站经理称从未有因环评下马的项目

    事实上,记者调查的几座大坝,除主坝外,都已经颇有规模。而这些先期投资都在20亿元以上。如果环评通不过,则意味着巨额损失。因此在木已成舟的情况下,环保部的环评报告似乎成了一纸空文。

    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卫东也认为这次被叫停“主要是我们的程序没有到位”。而在他的经历中从来没有因为环评而下马的水电项目。而对于记者提出的“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环评报告可能是一个不得不走的程序?”云南华能龙开口水电站筹建处主任张之平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对”。

    2005年环保部曾经叫停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当时被盛赞为环保风暴。但风暴过后,溪洛渡水电站仍然顺利过关。事实上环保部骑虎难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地政府的支持。据周卫东介绍,水电站所在的丽江市永胜县就属于国家特困县,“税收很重要”,所以当地政府“非常支持工作”。

  ■金沙江上八个电站处在地震断裂带上

    目前,仅金沙江中游就已经有上虎跳峡、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8个水电站正在建设之中。不久,一座座大坝将拔地而起。

    水电企业钻政策空子,先上车后补票,未批先建,环保部门的监督也常常是骑虎难下,左右为难。现在看来,光靠环境评估这道门槛似乎已经难以阻止金沙江上密集开发水电的脚步。在这场利益变局中,水电企业获得了稀缺的水力资源,地方政府则看重水电投资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可是,与之交换的环境生态成本又有多高?

    杨勇告诉记者,金沙江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电站的建设有可能让很多珍稀鱼种面临灭顶之灾。因为它们无法适应水电站创造出来的新环境。而电站建设也将导致更多山体滑坡的危险。更让杨勇担心的是,金沙江上的8个电站都处在地震断裂带上,这也增加了电站本身的危险。

    尽管金沙江上的大坝面临生态、滑坡、地震等多重考验,但是建坝的脚步从未减慢。云南华电鲁地拉公司安全技术部主任张湘涛不仅认为“从宏观上来讲,这个电站肯定是要做的”,而且环评也“最终肯定是能通过”的。

大坝建设者们对于环评信心十足,不过杨勇仍然相信,环保部此次的雷厉风行预示西南地区的环境正在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

2、西南五地大排查 环保部或叫停更多项目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09年06月19日  朱小雯

http://www.ce.cn/cysc/ny/hgny/200906/19/t20090619_19287632.shtml

  环保部本周掀起的新一轮  “环评风暴”,可能不会一“吹”而过。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西南环保督查中心将对西南五地的所有国家级项目进行排查。”这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家环保部独家获得的消息。这意味着,一旦发现违法违规情况,环保部可能叫停更多项目。

  加强对水电项目监管的,不只是环保部。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正在起草  《水电开发管理条例》,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也将于年底修订完毕新的  《长江流域综合管理规划》,这将使我国水电开发从“无序”彻底向“有序”转变。

  环保风暴·跟进

  排查五地国家级项目

  17日,环保部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述项目排查行动将在本月推行,排查对象涉及四川、贵州、云南和重庆四省市以及西藏自治区的200多个国家级项目。

  “我们将检查这些项目是否按照国家的批准文件进行建设。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提出和纠正;如发现违法建设项目,将根据具体的违规情节,依照法律法规作出相应处罚。”上述环保部内部人士说。

  本月11日,环保部下令停止位于金沙江中游的鲁地拉水电站和龙开口水电站两个在建项目的主坝建设。龙开口水电站一位施工人员说,停工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些损失,正是我们吃了水电项目长期无序开发和不按照程序违法建设的亏。”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对本报记者说。

  专家、环保NGO和公众普遍关注本次  “环评风暴”的执行效果,他们认为,这些被“叫停”的违法项目,会想尽办法补齐环评文件,走完程序之后再次上马。他们担心,因为前期已投入巨额资金,环保部的  “板子”可能会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这次可能会和以前不太一样,”国内环保NGO“绿家园”召集人汪永晨认为,从这次环保部的措施力度、持续性和公众关注度来看,国家有可能宁可让其牺牲工程的前期投入,也不愿工程今后带来更大的灾害损失。

  汪永晨估计,西南督察中心两个月的国家级建设项目排查结束之后,可能会有更多的项目被叫停。

  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主任马宁认为,我国的项目审批和规划环评也有值得探讨和思考的地方。生态项目的开工审批,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还存在事权划分上的模糊地带,导致业主可以利用这种时间差,未批就开工。

  “规划环评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来审视。”马宁说,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项目,其影响面跨地区、跨流域,单纯靠项目环评去审批,有的项目会出现考虑不全面和周延性不够的缺陷,这就涉及到规划环评。

  环保风暴·背后

  我国的治水思路在转变

  从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环保部等部委近年来的举动可以看出,我国对水电开发的思路有一个明显的转变。

  随着中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以及全国许多省市出现“电荒”,我国兴起了一股水电开发的热潮。电力体制改革产生的5家大型电力企业,纷纷在中国水电资源最富集的西南地区“跑马圈水”,接连上马水电项目,很多项目并未通过环评程序便已投入资金。

  2003年7月,怒江13级电站中的第一个项目——六库水电站举行挂牌仪式,标志着怒江水电开发正式启动。但是,当时的项目规划尚未获得国家批准。

  同年8月,由云南省怒江州完成的  《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通过了国家发改委主持的评审,但遭到环保NGO人士的反对。随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该报告上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怒江的水电开发计划由此搁浅。

  翁立达认为,近些年来,我国的治水思路有了很重要的转变,注意到水电开发在防洪、发电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有非常大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也在今年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经济下滑、能源需求明显减少的背景下,无论是国家能源局,还是地方发改委,都应理性把握能源项目的核准节奏。

  但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地质专家杨勇认为,环保部这几年的举措是积极的,但是其权力、影响力和执法效力还面临障碍,环保部此次“环评风暴”是否能坚持下去,是否能真正遏制水电的无序开发,还需要勇气和经历艰苦的过程。

  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主任马宁表示:“从环保部过去的工作来看,采取的措施越来越具体,国家高层对环境保护的决心是有目共睹的。”他介绍说,环保部最近两年通过政策调整、项目把关和典型经验推广等方式,工作较有成效。

  同步播报

  水电开发将出台专门法规

  尽管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环保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目前水电开发管理体制混乱的状况仍然存在,并成为一些地区水电无序和过度开发的主要原因。

  水电开发问题,牵涉到水能资源的管理。按照《水法》规定,水能资源管理是水利部的职能。“实际上完全被发改委取代了,”翁立达说。

  翁立达介绍,地方层面的管理体制更加混乱。地方发改委、水利厅和经贸委都在管,有些审批权力甚至下放到更低的行政级别。

  针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法规正在制定中。

  据悉,《水电开发管理条例》已完成第二稿,不但制定了全流域规划,还限定在地震多发带和世界遗产区域内不能进行水电开发。另外,环评的签名负责制也被写入进来,即不能由施工方找机构做环评工作,而是由水电开发企业共同出资建立环评基金,环评专家使用基金的钱为工程做环评工作。“这就不是某一个企业的钱,而且专家要为环评结果签名负责。”业内人士说。

另外,新的《长江流域综合管理规划》今年底可修订完毕。翁立达透露,该规划将着重从生态环境角度考虑长江流域的水电开发,而以前的规划只考虑水电项目的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对功能生态环境影响考虑得很少。具体来说,新规划首先要明确长江流域的敏感区域,划定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此外,将水电作为整个国家的总体能源需求之一,考虑到国家能源规划里面,结合电力市场需求总量,合理开发长江水能资源。

3、环保部五年激战水电巨头

来源:南方网2009年06月19日唐勇林

http://news.qq.com/a/20090619/000713.htm

■2006年,项目通过率不足七成。2008年11月到2009年5月,项目通过率逾九成。

■2009年3月6日公布的调整后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中,用于生态环境的投资由3500亿元锐减至2100亿元。

■地方环保局长要举报当地污染,只能给北京写匿名信。这种极端现象说明,在科学发展观提出近六年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仍然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式。

内文导读——

环保部五年激战水电巨头 金沙江水电站违规调查

 

工人人员在大坝施工现场的吊车上图/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

黄昏时候,中江镇的居民喜欢在金沙江边吹风钓鱼。图/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

高调回应

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则表态,投资热潮中将严把环保关,“我们宁可现在做‘恶人’,也绝不能将来做‘历史的罪人’。”

这一次,中国的环保部门挥出了“集团限批”的重拳——6月11日,环保部决定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和华电两大电力集团以及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在世界经济是否已探底、中国经济是否正复苏仍存争议的当下,环保部的这一动作显得意味深长。

舆论对此的普遍解读是:这是环保部以行动,高调回应外界揣测,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放松环保“防火墙”的决心和举措——之前曾有媒体议论,“绿色通道是否被滥用”。

而在此前5天的世界环境日,类似的回应已见诸语言。当天,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直指外媒报道“严重失实”。副部长张力军则表态,投资热潮中将严把环保关,“我们宁可现在做‘恶人’,也绝不能将来做‘历史的罪人’。”

不过,张力军亦坦承,环保部门的绿色通道确实加快了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

去年11月26日至28日,环境保护部在三天内召开两次项目审议专题会议,批复项目环评文件93个,总投资2600多亿元。

各省亦迅速跟进。在云南,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由60天内缩短为10天,环评报告表则由30天缩短为5天。

尽管中央政府以及环保部三番五次表示要严控“两高一资”,但中国的一个现实是,中央的意志,往往到地方后便快速衰减甚至扭曲。环保部门的调研就发现,在一些地方,中央“保增长、调结构、利民生”被精简成了“保增长”。不少人开始担心,在各地大干快上“保增长”的大背景下,高污染项目是否借“绿色通道”蒙混过关,环保会不会暂时成为牺牲品?

对此,张力军解释,绿色通道“仅限于对环境影响比较小、对民生影响比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对我们的环境保护没有产生重大影响”。

环保部介绍,他们所设置的,不仅有“绿色通道”,也有防火墙。今年两会“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专题采访时,在潘岳之后分管环评的副部长吴晓青将这道防火墙归纳为“四个不批、三个严格”。

据统计,自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底,环保部对29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实施了退回报告书、不予审批或缓批,涉及投资1468亿元。

在经济危机当中,克制住上千亿投资的诱惑,殊为不易。不过,考虑到同期报批项目达394个、涉及金额15897亿,简单类比,环保部封堵的力度并不如它前几年那么大。

在2006年,项目通过率不足七成,现在则已超过九成。通过率的差异,是因为尺度的放宽,还是投资结构的差异?南方周末记者就此向环保部求解,但至截稿时未获回复。

在历经数次环保风暴之后,环保部门所面对的,已经是期待越来越高的公众。

 [1] [2] [3] [4]

4、环保利益为何难敌地方利益

来源:法制日报2009年06月19日 支振锋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19/084918052403.shtml

  近日,环境保护部对两大电力巨头———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开出了“历史上最严厉的环评罚单”,暂停审批两家企业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之外的建设项目。原因是他们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在金沙江中游建设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并已开始截流,严重违反了国家环境管理有关法规。

  如果不太健忘,人们应当记得,2005年1月18日,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在京宣布停建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13个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并指出要严肃环保法律法规,严格环境准入,彻底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建设,决不允许出现违法建设项目。2005年2月6日人民网报道,投资达400亿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因环保问题停工”。2009年,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这样报道,“(环保)风暴过后,溪洛渡水电站仍然顺利过关”。

  事实上,从2005年的打击程序违法,到2006年的推行规划环评,再到2007年的“区域限批”,虽然国家环保总局已从对单个建设项目的叫停上升到对整个区域、流域以及行业集团建设项目的打击,试图由点到面打破以前在一些地方存在的“先建设、后处罚、再补办手续”的怪圈。但即便是在环保风暴最汹涌澎湃的头几年里,效果好像也并不理想:官方证实,国务院2006年年初提出的能耗降低4%、污染物排放降低2%的目标就没有实现,也就是说2006年的环保业绩“依然不及格”———“依然”的意思是,这不是第一次不及格。而环保总局虽然升格为环保部,但它禁令的“执行力”与“威慑力”是否“升格”了,还依然不好说。

  从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生效以来已经过了6年,但重大环境污染甚至是灾难却依然频频发生,环保部的地位也依然尴尬。经济要发展,官员要政绩,企业要效益,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环境来买单。原因究竟何在,其实人们已经很明白。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既然是企业,就要千方百计上项目,套资金,获取利润,这是资本逻辑。环保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显然必须规避。虽然官员升迁的评价机制越来越多元,GDP却依然是硬杠杠,没有数字就没有乌纱。有几人能像潘岳曾说的那样“个人进退成败早已不在计算之内”,甚至“不在乎个人毁誉”。事实上,这与其说是环保高官的誓言,还不如说是环保官员在压力之下的无奈。

  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权力意志。环保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成本,但为何私企就很少有如此严重的环保问题?为什么曾有部分试点省意欲退出绿色GDP核算试点?正如人们早已认识到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原因,表面看似责任在企业,其根源实则在当地政府。政府不作为是导致污染事件的根本原因,有关政府和部门负责人应负重要责任。”不少部门和地区对规划环评不支持,甚至以种种理由逃避规划环评,是因为规划环评所注重的长期利益、全局利益往往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相冲突。归根结底,是这样的一个循环:以环境为代价来提升GDP,GDP增长带来官员升迁,官员再以权力来支持不惜代价的GDP增长。权力意志支撑资本逻辑,并体现为形形色色的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

  从这次“环保风暴”那奇怪的5个月中,我们也不确定,是环保部门的耳不聪目不明,还是他们中的个别部门或官员在强大压力下的“潜伏”?在环保部门与地方利益、资本逻辑及权力意志的拔河中,我们的环保事业依然面临着发展的困局。

5、八大重点环境保护工程总投资3336亿元

来源:《经济参考报》2009年06月1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504368.html

  在18日于广东佛山召开的第三届中德环境论坛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十一五”后半段,中国将继续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规模。

  国家将实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燃煤电厂脱硫等八大重点环境保护工程,总投资约3336亿元。由此将带动中国环保产业保持12%至15%的年增长速度,到“十一五”期末,环保产业的总体规模产值将达1.1万亿元左右。环境保护投资总额将达14000亿元人民币,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5%。

吴晓青说,今后一段时期,节能减排将是中国环境保护的一项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对环保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的环保投资已由早期占GDP0.5%的比例增加到了目前的1.3%,极大地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中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3万多家,从业人员300多万人,年收入总额约7900亿元;环保产品已达3000多个品种。(记者李晓鹏)

6、我国将开展城市供水水质专项调查

来源:新华网2009-06-19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09921245375817_1.shtml

6月18日电 记者18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开展城市供水水质调查,调查内容为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城关镇)公共供水的水源和出厂水水质情况。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具体内容包括,调查2008年城市和县城(城关镇)公共供水水质基本情况以及近期水质检查发现的水质问题。

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公共供水厂,检测出厂水铁、锰、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13项指标。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公共供水厂,原水检测氨氮等3项指标;出厂水检测浑浊度、消毒剂余量、色度、肉眼可见物等6项指标。

7、中国9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

来源: 网易探索2009-06-17

http://discover.news.163.com/09/0617/16/5C19KIAP000125LI.html

绿色和平与国际扶贫组织乐施会今天共同发布《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成为我国贫困地区致贫甚至返贫的重要原因。95%的中国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地区,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

北京,2009年6月17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国际扶贫组织乐施会今天共同发布《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成为我国贫困地区致贫甚至返贫的重要原因。95%的中国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地区,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绿色和平与乐施会表示,如果不马上采取积极的应对行动,气候变化将削弱中国的扶贫努力,并可能对中国实现长期减贫发展目标造成严重阻碍。

《气候变化与贫困》由绿色和平与乐施会共同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专家编写,是中国第一份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审视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的贫困地区和对气候变化格外敏感的生态与环境脆弱地带,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气候变化导致了冰川退缩、干旱加剧、森林植被萎缩、水土流失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灾害,使得这些生态脆弱区的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贫困地区人口受气候变化恶果影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组成员、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林而达教授在专门为本报告所作的序言中称:“造成当前致贫原因较过去进一步复杂化,地区差异大的原因很多,但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报告对中国甘肃永靖、四川马边以及广东阳山等3个典型的因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贫困县进行了分析,通过案例表明:气候变化正在影响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用水条件、房屋设施、牲畜养殖等基本生活生计,造成了外出移民和返贫等后果。受全球变暖影响,中国地表气温将持续上升,生态脆弱区的环境将进一步退化。同时,受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及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低等限制,贫困地区应对灾害能力更为薄弱。

发展经济学专家、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在报告序言中更直接指出:“从中国的三十年的减贫实践来看,减少收入贫困人口相对比较容易,而消除气候贫困人口是最复杂、最困难的。”乐施会气候变化项目官员李宁强调说:“国家应加大相关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及技术投入。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应抓紧推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比如引进抗旱和抗洪的农作物,改善基建设施,在洪水泛滥区升高桥梁和道路等。”

 “中国需要进一步采取积极、大胆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从根源上加大遏制变暖的力度,达成减贫发展目标。”李雁介绍说。今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绿色和平呼吁发达国家在会上作出承诺,到2020年应比1990年水平减少40%的排放,而发展中国家则应采取积极排放控制措施,减少15~30%的排放增长。

过去100年间累积的温室气体,近八成由工业发达国家排放。据乐施会估算,发达国家每年至少应提供5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推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乐施会呼吁,中国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发达国家尽快为气候变化负责,达成一个真正公平的国际协议。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 

8、华北明珠白洋淀面临干淀威胁 河北省紧急补水 

来源:新华网  2009年06月1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18/content_11561093.htm

    新华网石家庄6月18日电(记者王悦 王慧慧)记者从河北省保定市水利局了解到,由于今年春季降水较少等原因,“华北明珠”白洋淀水位急剧下降,为防止干淀危机,河北省决定第18次向白洋淀实施补水。

    由安各庄水库放出的清水将流经90多公里距离,预计在6月20日可到达白洋淀。安各庄水库计划放水量6000万立方米。由于蒸发和河道渗漏等原因,如果按50%损失计算的话,入淀约3000万立方米,预计7月5日补水结束。

据水利局工作员介绍,截至6月8日,白洋淀水位已降至6.78米,如果按照这个趋势的话,25日水位将可能降至6.50米干淀水位以下,河北省立即启动了白洋淀应急补水方案。补水后,白洋淀水位可升至6.8米,将使缺水局面得到有效缓解。雨季来临后,水位可能还会相应有所提高。

9、今年超60%河北水将进京 四项措施保证水质 

来源:北京青年报2009年06月1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19/content_11566533.htm

    继去年河北应急水源开始向北京供水后,今年将再供水2.5亿立方米,占北京地区自来水供应总量的60%以上。同时,为确保水质,北京段增加了四项预处理措施。这是昨天上午记者随市人大代表调研时了解到的。

    据市自来水集团总工程师白迪祺介绍,为了确保河北水水质,在进京沿途明渠输送阶段全程加装了多处隔栅截污,针对两地水质差异,河北水进京前还要经过工艺试验站,确保经过长途跋涉的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自来水水质标准。此外,北京段增加了四项预处理措施,包括预加氯、设粉末活性炭预加装置、预加高锰酸钾和预加臭氧来保障水质。

    据介绍,为了缓解城区供水紧张,北京预计年内将开工建设郭公庄水厂、第十水厂两个项目。未来三年还将扩建改造包括密云、怀柔、延庆、通州、门头沟、南口、长辛店在内的七座水厂和一座调蓄水厂。市人大代表听取报告后表示,北京连续9年干旱,处于极度缺水状况,政府应加大对北京供水设施建设的投入。

  新闻链接

    发光菌监测水质

    本报讯 在密云水库的水到达北京市第九水厂前,要经过一个漂亮的鱼池,鱼池内不光养鱼,还生活着一种肉眼难以分辨的水质监测“专家”——发光菌。这个鱼池的作用不是观赏,而是水厂设立的生态水质监测站。

    据了解,发光菌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发光强度就会受到抑制,它们的发光强度和水样中毒物的浓度、大小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仪器随时观察发光菌的发光程度,从而监测原水水质变化。(史祎)

10、组图:环保布控“监视”巢湖蓝藻

来源:新安晚报2009年6月1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8856

 

天气渐热,为及时发现巢湖蓝藻暴发苗头并有效控制,省环境监测站日前制定《2009年巢湖蓝藻水华专项监测方案》,要求对四块重点区域进行人工监测。

据介绍,巢湖蓝藻人工监测点分别为:巢湖市的巢湖船厂(巢湖市一水厂)、巢湖坝口(巢湖市二水厂),合肥市的塘西河、南淝河入湖区。自动监测点分别为:合肥湖滨、巢湖裕溪口。

省环境监测站有关负责人表示,人工监测将根据藻类密度及水质变化情况,实行每周一次至每周三次监测。自动监测频次为2小时一次,24小时连续监测。同时,还将根据蓝藻发生情况,适当加密监测频次,确保巢湖市城镇饮用水源地及合肥市备用饮用水源地的安全。(昂颖、项磊)

记者探访:巢湖西北角蓝藻“蠢蠢欲动”

针对可能出现的蓝藻暴发,环保部门已经对巢湖采取了严密的监测措施。近几天天气炎热,巢湖有没有出现蓝藻暴发迹象?记者16日来到巢湖北岸,一探究竟。

位于巢湖西北角的塘西村,每年都是受蓝藻影响的“重灾区”。

记者在村口看到,塘西河蜿蜒通向巢湖,河汊上停满了渔船。在靠近巢湖的水面上,已有大量蓝藻开始滋生。来往的船只在水面上穿行时,激起的水花也显得十分粘稠,散发着阵阵腥臭味。

巢湖岸边,渔民周勤文正在检修渔船。今年45岁的周勤文已在巢湖上捕了25年鱼。

周勤文告诉记者,4月中旬,这里的水面上就出现了大片蓝藻。“这几天天气热,水面上的蓝藻越来越厚,巢湖西北角的蓝藻带大约有40里长。”老周告诉记者,塘西一带由于基本上是死水,蓝藻最为严重,“一些岸边的蓝藻都有五六十厘米厚”。

望着“初具规模”的蓝藻,老周有些担忧:“湖淀(蓝藻)这么厚,也不知湖里还有多少鱼虾。”老周说,蓝藻对鱼虾的生长非常不利,蓝藻太浓,鱼虾就闷死了。正如老周所说,记者在岸边看到,浓浓的蓝藻上面,漂浮着许多死去的小鱼。

随后,记者又相继来到附近的几个村庄探访。巢湖岸边,机器在轰鸣,高高的堤坝已经垒起来,巢湖沿岸综合治理工程正在进行紧张施工。在一些靠近巢湖的水域,同样漂浮着浓浓的蓝藻。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今年的蓝藻打捞还没有开始。

为了有效遏制巢湖蓝藻,环保部门从去年开始,就针对巢湖蓝藻生长季节和产生规律,组建起了一支专业的蓝藻打捞队伍,并且投入大量资金,配备必要设备,长时间在湖面打捞蓝藻。今年4月,合肥市花了80万巨资,购置了4艘国外进口蓝藻打捞船,这种专业船只可以将蓝藻围起来直接吸入船舱,今年将正式投入使用。(高山、项春雷)

 

11、湖北“引江济汉”解汉江之渴

来源:长江日报2009年6月19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8881

调水后汉江水量将减少1/4

“引江济汉”年引水39亿立方米 

本报讯(记者韩玮)丹江口大坝加高,一年调汉江水95亿立方米援助京津冀豫,汉江水量由此减少1/4。武汉人,还能喝汉江水吗?

水文变化 “水华”易发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显示,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每年出现中水(流量为800-1000立方米/秒)的天数将减少20天;出现大水(流量为1000-3000立方米/秒)的天数减少约100天。

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林德才坦言,“调水后,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条件将发生一定变化。”上游来水减少,将导致河道内水环境容量降低,温度、污染物、流速均发生改变,汉江纳污能力减弱,有发生“水华”的可能。

 “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后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近年,汉江中下游河段水体曾多次出现较严重的“水华”。

为改善汉江中下游水环境,补充因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湖北将启动“引江济汉”工程。

林德才介绍,“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补济汉江下游流量的一项大型输水工程。工程静态总投资约63亿元,全长67公里,底宽60米。

工程连通长江和汉江,穿越长湖,并成为湖中之渠,渠道全线衬砌,全线立交。建成后,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同时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条件,还可缩短长江荆州段至汉江潜江段航程600多公里,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按设计方案,“引江济汉”工程年平均引水量39亿立方米。汉口、汉阳段水量将得到补充,喝汉江水的武汉市民饮用水将不会受到影响。

目前,“引江济汉”工程已经完成初步设计,7月初将接受国家审查,有望年底实施。

12、北京将建4个循环经济生态园 满足50年垃圾处理需要 

来源:《北京日报》2009年06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501545.html

  记者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调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座谈会上了解到,立足于今后50年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需要,本市将择机建设东南西北4个循环经济生态园区。

  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在向市人大代表汇报时透露,为保持本市今后50年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在本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远郊区县预留用地,择机建设4个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循环经济生态园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以上,不仅具有垃圾焚烧及综合处理功能,还将发展环保、生态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具有促进当地就业和生态建设,惠及周边百姓等多种功能。这些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内的垃圾处理设施周边2至3公里内将不规划和建设居住区,并拆迁现有居民区,预计垃圾处理规模将达到7000吨/日以上,同时还具备扩容和应急处理能力,可满足50年垃圾处理的需要。这些生态园区内的渗沥液、大气排放标准也将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地方标准。

  目前首座循环经济生态园区正在进行选址,预计年内将启动建设。预计本市到2012年可实现城区原生垃圾零填埋,2015年可实现全市原生垃圾零填埋。(记者王皓)

13、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保护区租赁湖泊保护越冬候鸟 

来源:新华网2009年06月1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19/content_11566409.htm

    新华网南昌6月19日电(记者沈洋 赵菁菁)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前与江西永修县有关方面达成协议,取得了保护区内没有湖权的朱市湖、常湖池和象湖3个湖泊20年的管理权,以更好地保护鄱阳湖的越冬候鸟。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总面积为22400公顷,包括大湖池、沙湖、蚌湖、朱市湖、梅西湖、中湖池、大汊湖、象湖、常湖池等9个湖泊。1992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大湖池和沙湖两个湖泊的湖权,另外7个湖泊的湖权仍属于地方政府。近年来的航测数据表明,具有充分管理权并作为保护区核心区的大湖池和沙湖比其他湖泊吸引了更多的越冬候鸟。因此,江西省于2007年专门下拨经费,用于租赁保护区内没有湖权的有关湖泊。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纪伟涛说,朱市湖、常湖池、象湖的管理权移交到保护区后,保护区将可根据越冬候鸟的栖息要求,合理控制水位,防止过度捕捞和竭泽而渔。

    纪伟涛说,对租赁保护区内没有湖权的湖泊进行管理,是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索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有效途径,对湿地与越冬候鸟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保护区将参照这种模式和有关地方政府协商,以获得保护区内所有湖泊的管理权。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全球主要的白鹤和白鹳越冬地、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

14、江西婺源一保护区再现最大黄喉噪鹛野生种群 

来源:新华网2009年06月1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19/content_11567153.htm

    新华网南昌6月19日电(记者林艳兴)经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近日组织技术人员赴婺源县调查证实,今年迁入这个县月亮湾自然保护小区筑巢繁殖的黄喉噪鹛达60多只,是我国特有的黄喉噪鹛婺源亚种的最大野生种群。

    月亮湾自然保护小区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主体部分是乐安河长期冲积形成形状极似弯月的洲滩,因而得名“月亮湾”。月亮湾与村庄相邻,有林地、灌丛、茶园、农田、菜地、河流等,森林覆盖率约为30%,属典型的人工与自然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月亮湾紧靠村庄的河岸树林以高大的古樟、槐树和毛竹、杉木等多树种混交组成,郁闭度达95%,是黄喉噪鹛最为喜爱的筑巢繁殖点。

黄喉噪鹛是全球极为珍稀的野生鸟类,主要分布在印度阿萨姆邦与缅甸西部交界区域,我国东南部、云南南部分布的是两个独立亚种群。1956年,中苏联合科考队在云南思茅发现了黄喉噪鹛,但至今未再重现。1923年,江西婺源首次发现黄喉噪鹛,但之后60多年未再发现。直至1993年,英国鸟类保护协会意外在出口的画眉中再度发现黄喉噪鹛婺源亚种。1997年后林业部门对其开展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婺源黄喉噪鹛总数约为150只,其中在月亮湾自然保护小区繁殖种群一直维持在60只以上。这一种群每年繁殖期都会准时出现在保护小区,但完成种群繁殖后便会飞走,目前仍不知其具体越冬栖息地。

15、夏至关灯 邀您“体验自然夏夜”

来源:搜狐绿色2009年06月19日

http://green.sohu.com/20090619/n264636777.shtml

 

 

夏至关灯海报

  这个夏天,让我们尝试关掉电器,去享受自然的夏夜吧?你会发现美好的夜晚一直都在,星星,晚风,蝙蝠,夜蛾,茉莉的香气,小伙伴的欢笑,也许还在原地等着我们。加入“夏至关灯”的行列,和我们一起跟随去寻找吧。

  夏季的来临,标志着用电高峰的到来,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压力,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向广大市民、社区、企业提出“夏至关灯,体验自然夏夜”的号召。

  所谓“夏至关灯”,就是在白昼最长的这一天,选择关灯一晚,离开各种电器的包围,走出户外,去体验自然夏夜的美好。

同时参与各种社区活动,培养亲子敢情,增加社区交流。此次活动将由6月夏至日一直延续到8月。

  自2007年开始,自然之友首次在中国大陆组织了“夏至关灯”活动,今年已经是自然之友第三次进行这个活动的倡导。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自然之友在往年活动的基础上,制作了一个具有自然气息的动画宣传短片,并为个人、社区专门编制了一套电子版《自然夏夜指南》。

  自然之友将在6月21日夏至前夕,在互联网上发布宣传短片和指南,以推广“自然夏夜”的理念。任何人都可以从自然之友网站上下载这些资料。其中《自然夏夜指南》里面详细地介绍了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如何组织和参与的方法、活动和游戏,包括和夏季相关的植物、鸟类等自然信息,为公众提供了各种环保地度过自然夏夜的方式。

  今年与自然之友共同合作活动的还有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北京金鼎轩酒楼有限责任公司、央视网体育频道、优酷网、搜狐绿色频道、空中网、台湾荒野保护协会、 香港地球之友、万通公益基金、西祠胡同、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根与芽、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西铁城(中国)钟表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不断增加中,详细请登陆自然之友网站浏览。自然之友也邀请更多的组织、团体、社区、企业等加入我们的活动,成为夏至关灯的合作伙伴。

  自然夏夜更健康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以及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症”或“空调病”;

    长时间面对电脑易引发干眼症,精神紧张烦躁,颈椎劳损,甚至头痛恶心;

    长时间看电视易引发“电视病”,包括长时间的看电视造成的颈部软组织劳损致酸痛不适;下肢酸胀,麻木甚至痉挛,在老年人中最易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心烦意乱;因静电污染面部皮肤斑疹等。

自然夏夜更

环保

    空调、冰箱、照明、电视(包括液晶电视)的电耗总合超过家庭用电量的 60%;

    切断电源,消灭“待机”。一般带遥控器的家电都有待机能耗,待机耗电能够占到家庭耗电总量的10%。可以使用定时器在指定时间开启电器,还可采用有独立开关按钮的多孔电源插座开启和关闭不同的电器;

  我国超过三分之一(38%)的能源消耗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所需,作为普通公民,仅仅需要改变些许的生活习惯,我们也能对改善环境,减缓碳排放尽一己之力。 

16、长三角化工污染事故高发引发民众积怨

来源:新闻中心-中国网 2009-06-19

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9-06/19/content_17978435.htm

  化工积怨

  在长三角,越来越多的“化工之乡”如今进入了社会积怨的爆发期。

  从上世纪80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当地小化工业,一方面设备开始老化,进入了事故高发期。而另一方面,当地民间环保意识逐渐的提高,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思考,与“化工同行”究竟得到得多,还是失去得更多。

  基于这个背景,从江阴的民众对化工业的积怨,到仪征市环保“深喉”的多年上访,这一系列举动并非偶然。这20年,长三角小化工迅速的成长和衰败之路,不得不让人警惕。但同时,更北的北方,却在为引进污染,不断地降低着门槛

  与化工为邻的小镇

  从最初的化工之乡,到如今的污染大户。一个小镇与化工业同行的20年,让当地人越来越多的思考,究竟得到了多少,失去了多少?

  本刊记者/刘炎迅(发自江苏江阴)

  双光气来袭

  西红柿快出锅的时候,李辉平闻到了“它们”。

  任何东西,在这个小镇里,一旦与它们遭遇,结局都是令人沮丧的,此刻,包括这一顿午餐。

  它们,是某种混杂的味道。来自小镇内外的化工厂,以及印染厂和电镀厂。

  这么多年来,关于“它们”,璜土镇的人们对此纠结不已,当小镇如今试图抛弃“它们”面临转型的时候,“它们”又犯事了。这次受伤的,是璜土中学的师生。

  那一天,是5月11日,一个平常的星期一。

  璜土中学和新星化工厂是邻居。相隔20多米。

  上午,阳光很好,有风,偏西南向。

  新星化工厂内,因为更换损坏的滴加管阀门,一些氯甲酸三氯甲酯液体泄漏,从10点到14点,工人们先后拿水冲了三次,试图予以稀释处理,但最终导致大量双光气弥散。

  氯甲酸三氯甲酯液体的正确处理方法其实是用沙土覆盖,然后找空地焚烧,最忌用水,产生的双光气将难以控制。

  伴随着西南风,双光气袭向比邻的学校。

  14点左右,学生们开始嚷着嗓子疼,头昏,闷气。老师中也有人感到类似症状。学校开始疏散,师生们聚集到操场上。疏散中,一些孩子昏倒,呕吐。14点30分,学校妇女主任曹玉飞第一个昏迷,被紧急送往璜土卫生院。

  后来,政府通过当地的报纸简述此事时,提到的中毒受伤中学生是32人,但事后,该镇多位官员则承认了另一组数据,近600名师生入院接受治疗,占全校师生的二分之一。

  璜土镇党政办主任周青说,600多人,并非都是中毒的,有很多是心氤性的,俗话就是癔症。

  新星化工厂不是璜土中学唯一的危险邻居,另外还有两家,一家是振兴化工厂,一家是富达化工厂,都距离学校100多米的位置。2005年之前,还有一家,前进化工厂,与学校一墙之隔。

  “学校基本是被化工厂包围了。”璜土镇安监科科长赵建中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

  当地居民也曾对媒体说,在璜土中学周围500米内,目前有大大小小近20家化工厂存在,在2000米半径范围内,至少还有50家化工厂和小作坊存在。

  赵建中的说法是,2005年之前,镇子上有48家化工厂,还有13家高污染的电镀厂和印染厂。他们的危害不仅仅是对于一个学校,而是整个乡镇。

  与这些化工企业为邻,璜土镇人总是提心吊胆。

  李辉平是黄土镇人,在璜土中学附近开了个杂货店。11年前,他在璜土中学读书时,就总会闻到怪味,那时老师总说,好好学习吧,考到外地去,就不用受这份罪了。

  “最起码空气里别再有怪味,这一点都做不到。”李辉平说。

  5月17日,江阴市市长王锡南,带着教育、环保、卫生等部门官员,在璜土中学的操场上开现场会。曾担任“神舟5号”医学技术组的专家及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多名医生也被邀请一同前往。

  李辉平也去了现场,他的小孩只是有点咳嗽和干呕,简单治疗后基本正常,但他担心,会不会有后遗症,赔偿怎么办?

  5月17日13点左右,江阴市市长王锡南坐在操场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操场上聚集了近3000人,有学生家长,也有镇上的居民。

  周青回忆说,王锡南只说了几句话,其中说“不会有后遗症”之类的,没说完,场子里就乱开了,有人大叫 “已经有名学生死亡了”。

  市长王锡南劝说大家冷静,但人们不听,继续起哄。有人事后说,当时看到几位年长的老人下跪,市长居然没有去搀扶,这让众人感到气愤,还有人则觉得,现场布置那么多警察,让他们觉得像犯人似的被监管。

  台下开始扔矿泉水瓶,场面失控了。

  市长试图继续发言,但电源被切断,话筒不响了,有人冲上主席台,推翻桌子。

  市长在出校门的时候,戴着头盔,被围攻,挨了几下拳头,衣服也被弄湿。最后在警察的护送下,离开。

  李辉平没有上去,他不认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站在不远的地方,觉得市长太狼狈了。

  5月17日这天,当璜土中学操场上陷入混乱时,15点49分,网民“水过无痕828”在暨阳社区江阴论坛上发布帖子,称“璜土中学已有一名学生死亡”。暨阳社区江阴论坛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市民论坛。

  此时,网络上关于此事的怒火一点也不比现实中少。激烈的言辞频频出。

  但事后,周青说,网上说的有学生死亡的说法不对,那名网友已经在警察的谈话后,公开在《江阴日报》上做了道歉。

  事故发生以后,当地政府迅速关停新星化工厂,对企业法人於伯兴实施了刑事拘留,对璜土镇乃至江阴市全部化工企业进行停产整顿,并决定今年关闭两家化工厂,即振兴化工厂和中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但这些举措没有缓解居民们的愤怒。周青觉得,居民对政府的误解主要还是因为长期对化工厂的积怨。

【1】       【2】 【3】

17、环保部叫停山东第一产钢大户重点项目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6-19

http://news.163.com/09/0619/03/5C50NGFJ0001124J.html

环保部的一纸暂停审批令,让杜双华和他的山东省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钢铁控股集团”)再一次陷入两难。

6月11日,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通报表示,针对个别地区和企业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准入条件进行项目建设的行为,决定从即日起在完成科学论证和各项整改措施前暂停审批。

本就处于风口浪尖的日照钢铁控股集团赫然在列。

本报记者深入现场,力图揭开这场环评风波背后的曲折故事。

一个钢铁大市的“钢铁躁动”

本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被国家环保部叫停的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承载了该企业近70%的产能。日照钢铁控股集团产能可达1100万吨,是山东钢铁企业的第一产钢大户。

一山东钢铁业内人士向本报分析,2006年上马如今被叫停的配套技改项目,“应当说是这家民营钢铁巨头的最先进的技术装备”,被当作重点项目“落地”、闯“红灯”上路,实为企业和地方双重利益的冲动。

当地一知情人士给本报介绍,2002年,日照正寻找以港立市、大项目带动发展临港产业的突破口,钢铁是其重要布点的产业之一。其时,日照虽为沿海港口城市,但工业总量在山东沿海城市中位居末尾。

据本报查阅相关资料,2007年,日照市临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六成,而日照钢铁控股集团一家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便略超该市临港工业总收入的一半。不仅如此。

2003年之前的日照港还没有矿石业务,2003年6月,日照钢铁落户日照不到3个月,日照港与济钢、莱钢、邯钢等五家大型钢铁企业合资17亿元建设矿石码头。

据日照港一份交易纪要,2008年底,日照钢铁铁矿石交易量近1700万吨,是日照钢铁矿石业务遥遥领先的第一大户,排名第二位的江苏沙钢不到日钢的1/3。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的落户,带动日照港在不到5年时间里,迅速成为国内矿石机械装卸化程度最高的世界铁矿石吞吐量第一大港。

日照钢铁的缴税额也连年翻番。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粗略测算,5年间,日照钢铁控股集团在当地上缴税收50亿;而日照钢铁控股集团自身依托沿海港口优势,至少赚取真金白银过百亿。

而5年间的生产投资累计不过百亿。

不过,“环评事件”,开始为日照市的“钢铁躁动”降温,6月12日,山东省环保厅下达了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立即停止项目建设。日照市环保局也下发通知,确保项目停止建设和生产。

日照市一位官员告诉本报,尽管保增长的压力很大,但“严格按照国家环保局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精神停产整顿”。

山东钢铁产业的“华山一条路”

被环保部叫停的日钢项目主要包括6台180平方米、2台360平方米烧结机,一条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生产线,8座1080立方米高炉,4座120吨转炉,棒材、高线和2150毫米热轧带钢生产线各一条。

据环保部称,该项目未经环评审批自2006年开始建设,目前除2150毫米热轧带钢生产线基本建成未投产外,其余主体设备均已建成投产。该项目建设不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沿海深水港地区建设钢铁项目,高炉有效容积要大于3000立方米,转炉公称容量大于200吨”的规定。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影响的不仅仅是两企业自身,日照精品钢基地建设也因此“受连累”。

在上述两家违规企业整改措施获得通过之前,国家环保部暂停山东其他钢铁项目的环评审批。

按照山东省今年的规划,该省希望在保增长扩内需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当前建设成本下降的机遇,抓紧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审批并尽早开工建设,力争2011年年底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投产。借此淘汰落后、聚集规划,实现钢铁大省的产业梦想。

山东省有关部门人士透露,这样一个承载多重使命的项目,尚未获得审批。

不仅如此,本报记者从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独家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山东钢铁产业存在着四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产业集中度不高。粗钢产量500万吨的只有济钢、莱钢、日钢。二是生产布局不合理。钢铁企业大都分布在中心城市及内陆地区,只有17%的产量在沿海;企业发展受环境、水资源、运输等因素制约日益明显。三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竞争力不强。钢铁产品以普通建筑材为主,产品档次低,竞争力不强。四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节能减排压力很大。未来几年,有960万吨铁、925万吨钢的落后产能需要淘汰。

 “这次环评事件,应该说,会让地方发展钢铁产业时,有所思考。”中国钢铁协会一位专家这样认为。

本报记者同时了解到,环保部督察组近日来到山东对日照钢铁控股集团现场督察后,山东省主管领导当场表态,山东将严格整改,并借此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到2011年,粗钢产量控制在5000万吨左右。

山东省政府还表态,山东内陆地区不再为钢铁企业布新点,现有中小钢铁企业不再扩大产能,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不再为内陆钢铁企业新增产能批准用地、核准项目;对没有按时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不得扩容改造和异地转移。记者 许未来 王洁

18、“无纺布袋”引发环保误读 谁该是塑料袋替代品?

来源:《北京商报》2009年06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501468.html

  时至今日,“限塑令”已经推出了一年有余,塑料袋的使用量大大减少。而作为替代者,“无纺布袋”因被宣传绿色、环保、无污染而受到追捧,几乎成了“环保”的代名词。但随着近日“无纺布袋并非环保购物袋”的言论一出,关于“无纺布”的环保误读引发了人们对于环保概念的深层次思考……

  “无纺布袋不是环保袋”

  “‘限塑令’实施一年来,中国超市零售行业塑料袋使用率平均下降66%,塑料袋一年内消耗减少近400亿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近日公布的这个数字,让相关部门看到了“限塑”的成效,让使用“无纺布袋”的环保卫士们欣然于对环保事业做出的贡献。

  可另一个声音的出现却让使用无纺布袋作为环保替代品有了“掩耳盗铃”之嫌,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不久前指出:“无纺布袋不是环保袋,其实就是塑料产品。它的承重、强度都不及塑料袋,其潜在危机比塑料袋更大,比塑料袋更浪费石油资源。”

  一时间,“无纺布”似乎成了滥用环保概念的“替罪羊”,让百姓们重新以科学的眼光打量它。什么才是真正环保的购物袋替代品?怎样才能全面认知环保概念,提高环保意识?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李静的这句话似乎能给人以启迪:“环保是一种行为,不是材质。”

  在记者的走访调查中,很多市民认为无纺布袋美观、便宜、结实,认同它成为塑料袋的替代品。由于商家的宣传,大多数市民认为无纺布袋是环保的。“这种袋子不能清洗,沾上油污就扔掉了,反正是环保袋,也不会污染环境。”一位市民的这种观点很具有代表性。

  “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是消费者对于无纺布袋环保功能的误读。”中国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的专家张艳向记者介绍称。“无纺布袋是否环保,主要看材质是不是可降解的。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无纺布袋都是丙纶、涤纶制成的,这两种是不可降解纤维,制成的无纺布袋就是不环保的,其废弃物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张艳表示。

  而记者从无纺布袋生产厂家得到的消息印证了张艳的说法。北京美格纺织制品厂的一位专业人士称,和全行业大多数厂家一样,他们厂无纺布袋的主要材料是丙纶。制作工艺是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等步骤生产而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这种材料的分解需要苛刻的条件,比如太阳光的强烈照射,而在室内的自然条件下则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分解。“从这个角度来讲,无纺布袋还称不上绝对环保,但它相对于塑料袋还是要环保得多。”

  张艳分析称,厂家这种说法主要是因为无纺布袋具有循环使用性,这也正是国家推行无纺布袋的原因。“市民使用十次、二十次再丢掉无纺布袋,肯定会比用一次就丢掉的塑料袋环保得多。”

  纸袋成环保大势所趋

  从材质上讲,塑料袋、无纺布袋都不算是完全环保的购物袋替代品,真正的替代品是什么呢?

  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纸包产品检验部的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从实践来看,目前厂家送来检测的无纺布袋主要是丙纶、麻等材质混合制成的,这种材质是部分降解的,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比较多。

  “当然也存在完全降解的替代品,比如聚乳酸纤维,是一种从谷物中提取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纤维,能够100%降解。但制成塑料袋之后,成本至少要比无纺布袋高三倍,想推广就很难。”该人士分析称。“目前有一些旅游城市打‘环保牌’,正在推行这样的购物袋,比如云南的一些景区,这是推广这种纸袋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环保人士都推崇纸袋作为购物袋的最终替代品。张艳对记者称:“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推广使用结实的纸袋购物。”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纸包产品的专家也用“大势所趋”来形容纸袋成为购物袋替代品的前景。

  用国家标准对抗环保概念滥用

  随着我国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在购买商品时“绿色、环保”的概念不断加强。从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到“无磷无毒”的环保洗衣粉,从“节能高效”的环保电池到“不伤害眼睛”的环保电视等,“环保”的旗号无孔不入,迎合着消费者们渴望健康的心理。

  而真正环保作用在哪,许多消费者也只能是雾里看花,这就给不少打着环保旗号大炒“环保”概念的企业以可乘之机。

  以电视机为例,近年来我国电视市场刮起了强劲的“环保风”,这其中不乏一些鱼目混珠的“李鬼”产品。有的厂家把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冒充环保产品认证,有的把某医学会的证书作为环保电视认证,有的甚至使用假环保标志,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不少环保人士都认为,完善的国家环保认证标准和环保监督是对抗环保概念滥用的关键所在。

  在谈到无纺布袋的环保认证时,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纸包产品检验部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尚没有无纺布袋环保的国家标准。“去年我们曾经想起草国家标准,报请到国家标准委员会。但听说可能有行业标准要出台,国家标准的起草就暂且搁置。”该人士表示,国家标准的出台将会对购物袋的环保认证给予规范,这样,那些没有经过检测的无纺布袋厂家就不能打着“环保”的招牌误导消费者了。(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 刘爽)

19、遏制污染反弹必须查禁“先上车后买票”

来源:北国网- 辽宁日报 2009-06-18 □尹卫国      

http://news.lnd.com.cn/htm/2009-06/18/content_733995.htm

  环境保护部再次动用否决权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等(见6月12日《人民日报》)。据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说,去年底至今年5月,通过环评审批否决了29个涉及化工、钢铁、火电等行业的污染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467亿元。

  在今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活动中,周部长语气坚定地说,环保部门要为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设置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火墙”,宁做“恶人”,不做罪人。这次环保部高调叫停金沙江水电项目以及否决高污染项目,让公众看到了国家环保部坚决查处污染的勇气和决心。

  投资1467亿元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被否决,于国于民于环境保护于中国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善莫大焉,但这也令公众产生忧虑与担心,不到半年时间居然有如此规模违反环保政策与法律的投资项目,借国家4万亿投资的机会逆势而上,可见少数地方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冲动“生生不息”,“污染经济”正强劲反弹,令人忧虑。更令人忧虑的是,这些项目虽然被环评否决,但大量后遗症尚存,因为这些投资早就不是“纸上谈兵”,而已变成“半拉子工程”,并且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如金沙江水电开发项目投资近300亿元,而且已开始截流,如果将这些违规非法项目全部拆除,无疑将造成巨额资金浪费;如果允许其“既成事实”存在下去,补办相关手续后再建,显然违反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将引起环境污染或产能过剩,可见怎么处理,它都是“烫手山芋”。

  笔者以为,遏制高耗能、高污染必须从源头上“下刀”,靠事后叫停损失难以挽回。而目前污染项目“先上车后买票”几乎成普遍现象,甚至越演越烈,成为监管的最大障碍,如有的项目未经环评审批,竟然擅自截流,胆子之大,骇人听闻。

  将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消灭在萌芽状态,必须坚决遏制“先上车后买票”现象发生。而目前的困境是,环保部铁腕治污,但一些地方搞“小动作”,不支持不配合,甚至纵容。投资1467亿元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拔地而起,毫无疑问与地方政府大开“绿灯”分不开,如果当地在项目、土地等审批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政策与法规办理,这些污染项目便无立足之地。

很显然,地方政府不愿配合治污,环保部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很难将各地非法污染项目都一一管住。所以仅有环保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地方政府必须努力加强责任意识,不当罪人。只有上下齐心,共同构筑让污染项目难以逾越的“防火墙”,才能杜绝“先上车后买票”现象发生。

20、环保部如何不当堂吉诃德?

来源:四川新闻网2009年06月19日 向兵

http://env.people.com.cn/GB/9504238.html

  说实话,由于对此前环保总局2005年“环评风暴”及2007年“流域限批”,从大张旗鼓到偃旗息鼓的经历记忆犹新,所以,今年6月11日环保部叫停华能华电等水电巨头的几个大项目,我当时就对结果不太看好。一周后再看央视《经济半小时》的调查,证实“没有哪一座水电站开工后又被环评一票否决的先例”的常识,重温“环保风暴常常来势凶猛,最终结果却不了了之,既不能改变破坏环境的事实,也没有任何人为此承担责任”的传统,心情之灰暗,毋庸赘述。

  不过,在对央视记者深入细致的调查深表敬意之时,也对“与其在事后掀起这样的环保风暴,还不如加快环评的节奏,在水电站开工之前就做出正确的选择”之命题,进行了一番思考。我的结论是,在现有发展模式下,如果环评仅仅是该不该建、能不能建的考量,那么环保部永远摆脱不了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地位;加快节奏,也无非是从骑马改成骑摩托,依然会被风车吹翻的。

  其实,把环保部管不住水电巨头跑马圈地仅仅归咎于发展模式,还是不得要领。中国水能资源,75%以上集中在西南。对华能华电们,这并不是水,是几十年流不尽的金银子;对当地政府,更不仅是硬邦邦的GDP,还是各级官员博取更大顶子的垫脚石。况且,西电是要东输的,东部以及沿海地区,飞速的工业化城市化,都眼巴巴望着这些魔术般崛起的大坝。电力是国家发展的血液,不搞水电,就只有搞火电,污染严重不说,煤矿里累累的白骨,其情其景更是惨不忍睹。可以说,从现实的角度,几乎没有人会支持环保部,即使是当地心疼环境被破坏的群众,也在肮脏的富裕和优美的贫穷之间挣扎。所谓发展模式,其实还是发展需求和物质现实决定的选择。

  写到这里,稍有理智的人都该明白,就像面对全球变暖,尽管杞人忧天却又无力回天一样,面对西南的深山激流处处“高峡出平湖”,环保部是无法一夫当关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环保部是堂吉诃德的原因。

既然如此,我们也许要改变对环保部的要求,一味理想主义的奢望,既要经济高速发展,又要青山绿水原封不动,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乌托邦,是没有的。人类的智慧就在于,尽最大可能选择最不坏的结果。具体到西南水电发展,明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套用央视的思考,与其还在该不该能不能的问题上徒劳无功,不如认真核算一下,一座电站破坏多少植被,影响多少流域动植物,折算成真金白银,不折不扣压在有关单位和地区头上。你既然从破坏环境中获利丰厚,那就相应拿出巨额赔偿,确保周边植被和流域生态,以及山体地质灾害的预防。大家在商言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比起破坏了白破坏,只怕有用得多。这样,环保部也许就不用再当那个可笑的骑士了。

21、控制城市严重的大气污染 异地超标车怎么监管?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6月19日薛云华

http://env.people.com.cn/GB/9504877.html

  随着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很多大城市都存在严重的区域性大气污染引起的灰霾等问题。一些城市尽管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车辆数量剧增、流动性大等特点,一些城市道路的交通负荷不断加大,同时也加剧了空气污染,引起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广东省深圳市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在这块仅有19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工业和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每年霾天数居高不下。由于深圳没有纵深的陆域,车辆一进入深圳边界即进入了深圳市的腹地,外地驻深和临时入深、过境车辆每天约20万辆,使深圳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加剧。2008年路检数据显示,被查的异域车超标率达到20%。

  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市数量较大且污染严重的异地车主要为港口码头作业的集装箱货车、长途营运车辆和从事垃圾装运的异地大小货车,以及临时入深和过境车辆。作为连接粤港两地的重要枢纽,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物流业发展迅速,带来货运车车流量大幅增加。作为连接香港的唯一陆域口岸,大量高排放的过境车辆经过深圳,导致深圳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

  为了解决城市机动车污染特别是异地车带来污染的问题,很多城市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由于缺乏区域联动机制,各城市各自为政,城市之间缺乏交流,车档信息没有共享,难以协调一致地对异地车辆进行有效管理,很多机动车环保措施只能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推行,使城市尾气污染防治效果大打折扣。加上监管机制上存在的弊端,异地机动车污染仍没有得到有效管理。

  由于异地车监管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笔者认为,重要的是优化多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和建立区域联动机制,推动建立异地机动车排放控制协作机制。一方面,健全多部门联合查处机制,落实对路检超标的机动车实行暂扣行驶证、凭环保部门复检合格证取回行驶证的规定。推动环保—公安交通管理局违章车辆查处信息的整合,将尾气超标车辆的信息录入车辆违章系统,超标车车主或司机需凭环保部门发出的车辆复检合格单才能消除违章记录,未交纳罚款和未按时复检都纳入道路布控,在车辆年审时不予通过。另一方面,建立区域联动机制。推动异地机动车排放控制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域环保协作委员会的作用,协调一致管理过界、过境车辆的污染物排放问题。

此外,参考国内外城市的管理措施,加强异地车污染管理还应从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行政手段等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应健全机动车环保管理法规。对机动车环保分类制度进行细化,要求进入城市的所有异地车辆都必须领标。其次,要利用尾气检测行政手段加强异地车的管理。第三,改进执法方式,创新执法手段。目前执法上采取的取证方式,必须是现场检测,然后才能对超标车辆进行处罚,如果能够增加拍摄取证方式,那么社会监督员抓拍和各种视频截取的图片或DV将都可以作为查处尾气超标车的法律依据等。同时,强化高科技手段的监管。改进路面执法的检测设备,配备环保移动执法设备,将路面检测的各种车辆包括异地车录入数据库。对区域或路段设置机动车尾气视频监控,以便及时监控路面行驶的冒黑烟车辆。以重点污染区域为试点,分别规划、建设机动车检测和维护的大型场站。定期的检测和维护能使车辆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对机动车污染的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2、生产生活方式不变,何来节能减排 

来源:新华网  2009年06月19日  江国成、黄冠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19/content_11566399.htm

    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这是人类共同的心愿。然而,进入工业社会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富增加,人类共同的心愿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反而受到不断的冲击和挑战。

    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给人类提出了新课题。要改善民生,必须节能减排,否则,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

    节能减排,首先要转变生产方式。审计署公告显示,2006年至2007年41户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取得一些积极进展,但部分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可否认,实现“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发展转型,我国仍面临地方GDP冲动、企业违法成本低、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新型产业培育力度不够等多重制约。节能减排,其次要改变生活方式。不同的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耗能差异极大。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高耗能、高污染和超前消费模式带来的危机。目前,我国一些先富起来的人,房子越换越大、车子越换排量越大;个别白领冬天把室内温度调得很高,只穿一件单衣;夏天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甚至睡觉需要盖被子。如此生活方式,与科学消费、绿色消费的现代生活方式,相去甚远。

    要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日益尖锐的矛盾,开源节流成了人类理智的选择。我国大力开发传统和新能源,特别是风能、核能和太阳能,同时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相比,任务依然繁重。

    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公民,也需增加忧患意识、提高在衣食住行中节能减排的自觉性。比如,拒绝过度包装的产品,拒绝一次性塑料产品,使用节能空调和冰箱,及时切断家用电器电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