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2
十一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新华社: 周生贤:釜底抽薪 全力破解滇池治理难题
2、人民网环保频道: 潘岳:以绿色保险为契机探索环保新机制
3、新华网: 中国主要沙尘源地阿拉善地区生态有望好转
4、人民网环保频道: 中国儿童环保绘画大赛12日启动 关注气候变化
5、中国经济网: 中国丹麦拓展低碳环保技术合作领域
6、中国水网: “环境讲坛”将精彩亮相
地方信息:
7、新华社: 湖北410万元重奖主要污染物“减排标兵”
8、中安在线: 安徽省59家企业被责令停产整治
9、新华网浙江频道: 浙江水源合格率略有提高但水污染依然严重
10、中国广播网: 合肥47亿"调养"巢湖及主要入巢河流生态环境
环境曝光:
11、中国市场周刊: 辽宁新民化工厂长期违规排污 曝光无用
深度报道:
12、第一财经日报: 捉住CO2 阿尔斯通黑泵实验:2015年淘金中国
13、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塑料袋卷土重来 "限塑令"如何才能行得通?
14、新华网: 申请罚款逃避改造:基层环保太尴尬
环境时评:
15、中国环境报: 有多少会议缺少绿色?
1、周生贤:釜底抽薪 全力破解滇池治理难题
来源:新华社2008年11月12日
“要把科学发展观当作政治信仰来追求、真理来坚持、行动指南来践行。”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近日在云南调研时说,结合滇池治理实际,要破解滇池治理难题,就是要釜底抽薪,重点抓好环湖截污、环湖生态、入湖河道治理、底泥疏浚、水源地保护、外流域引水六大工程。
云南省是一个天然湖泊众多的省份,滇池及其他八大湖泊作为国家和省的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区域,经过“九五”以来的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环保基础设施明显加强。截至今年10月底,九湖流域共建有污水处理厂22座,处理能力达到79.5万吨/日,其中滇池流域达到58.5万吨/日。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昆明大观楼上的对联道出了昆明人对母亲湖的自豪感。然而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原因,这颗“高原明珠”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滇池的治理保护,已连续3个五年计划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
云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建华介绍说,通过这几年的治理,滇池水质恶化的势头已有所遏制。滇池治理正进入关键阶段,随着各项重点工程的陆续实施,滇池治理将步入全面提速时期。
据了解,目前滇池治理正在多举措齐头并进,仅《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就涉及65个项目,总投资90多亿元。根据近期完成的滇池治理中长期规划,2008年至2020年间,滇池治理投入将突破800亿元。
“滇池是云南的滇池,也是中国的滇池,世界的滇池,滇池治理理所当然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要破解滇池治理的难题,首先要截污!”周生贤指出,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三湖”治理力度的机遇,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水,综合治理。重点抓好环湖截污、环湖生态、入湖河道治理、底泥疏浚、水源地保护、外流域引水六大工程。
周生贤表示,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绝不宽容污染,也绝不会用停止发展的方式保护环境。而是要坚持环保优先的理念,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现在滇池治理已经有了一套方案,只要将现有措施不懈地落实,加上国家的支持,相信治理滇池的难题一定会破解。(记者 顾瑞珍、秦晴)
2、潘岳:以绿色保险为契机探索环保新机制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11月12日
全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会议11月10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发表书面讲话指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一项依靠市场的环保长效机制,开展保险试点的地区要先行一步,通过选择本地区污染事故易发的行业、企业、工业园区等,研究、设计和实践符合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评价规范、监管体系,为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推行提供经验。
潘岳指出,利用保险工具来防范环境污染事故,有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有利于发挥费率杠杆机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有利于使受害人及时获得经济补偿。保险公司在承保之前就会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指出隐患和不足,根据企业的生产性质、规模、管理水平及危险等级等要素确定费率。承保后,对投保企业的风险预防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企业加强事故预防能力。一旦事故发生,由保险公司给被害者提供赔偿,企业避免了破产,政府减轻了财政负担,这符合各方面共同的利益。
潘岳强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一项难度较大、内涵较为丰富的制度,要求我们联合各方力量,尽快建立绿色保险制度,共同提高企业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
一要提高认识,将试点工作作为环保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要认识到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就是将加强企业环境管理的任务通过市场机制分摊或转移给保险机构,减轻了环保部门的压力。环保部门承担的环境执法、环境管理的责任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管理方式方法。企业交了保险也并不意味着环保责任的减轻,实际上是保险公司加强对企业环境安全的检查
二要加强领导,确保试点工作的成效。参加试点的各省、市环保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配备专人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制订方案,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要取得当地政府、人大、政协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推进当地环境责任保险的立法工作。要结合当地实际创新配套的环境管理制度,将“三同时”管理、污染减排等环保要求与企业污染责任保险结合起来。要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对没有保险或财务保障措施的污染企业形成压力。
三要倡导社会责任,保险公司、试点企业要主动参与试点工作。保险公司既要积极投入保险产品的开发,又要善于听取环保部门和投保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保险产品。参加试点的企业要转变观念,将参加试点工作当成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建设过程,树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书面讲话中指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环境风险的有效经济调节手段,创新环境风险管理方式,采取综合手段加强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置工作已是当务之急。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逐步建立完善环境污染事故信息的共享机制。保险监管部门要监督保险公司认真履行保险合同,指导保险公司建立规范的、透明的、相对统一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理赔程序和认定标准。保险公司要切实做好承保前的企业风险状况评估和承保后的跟踪检查,针对不同风险状况的企业分类制定不同的费率,充分发挥费率的杠杆机制,起到奖优罚劣的调节作用。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中华环保基金会的代表,江苏省、重庆市、苏州市等地区环保系统和保监局代表,人保总公司、平安保险总公司等保险公司代表参加了会议。(步雪琳 高杰)
3、中国主要沙尘源地阿拉善地区生态有望好转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1月12日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12日电(记者勿日汗)记者日前从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获悉,“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建成后将减少沙漠化面积2.12万平方公里,恢复增加绿化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同时使治理区段黄河流域的泥沙输入量下降90%。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是中国主要的沙尘源地,中国沙尘暴的北方路径和西北路径均通过阿拉善地区。据2000年春北京地区9次沙尘天气的冷空气定量分析,有8次途经额济纳旗、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
据介绍,该项目预计投资31.5亿元,包括乌兰布和沙漠“吞黄”治理工程、三大沙漠治理工程和一系列产业化建设工程。实施区域涉及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乌海市。
据介绍,“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采取政府主导、公益事业与市场经济机制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方式招标,对有效改善生态条件、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重要推动作用。
近年来,阿拉善地区和其境内三大沙漠的生态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关注。在政府、民间组织、国内外环保人士的努力下,多项生态治理项目在此实施,目前在腾格里沙漠东缘建起了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1公里的防沙治沙绿色屏障。
4、中国儿童环保绘画大赛12日启动 关注气候变化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11月12日
人民网北京11月12日专电 (记者扎西)2009中国儿童环保绘画大赛今日启动,大赛是由全国少工委与联合国环境开发署共同主办的,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罗红环保基金的支持。
启动仪式上,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先生透露:“2009年中国儿童环保绘画大赛获奖者作品有可能会出现在全球首脑会议期间的横幅上。 ”
据悉,本次儿童绘画大赛的主题为“气候变化,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旨在面向中国儿童传播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并培养环保习惯。与此同时,作为2009中国儿童环保绘画大赛的一项重要活动,中国青年教师环保培训计划也于当天同步启动。
本次绘画大赛划分为5-9周岁儿童组和10-13周岁少儿组两个年龄组,自即日起进入作品征集阶段,2009年2月20日截止。
5、中国丹麦拓展低碳环保技术合作领域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08年11月12日
近日,丹麦驻华大使馆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中丹气候变化大会。此次大会是2009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哥本哈根峰会前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就国际社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以及丹麦立场发表了演说。
拉斯穆森认为,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他表示,发展节能技术和开发可再生能源这些低碳技术不是各国要面对的难题,而是解题的答案。他说,低碳技术至少能带来3个方面的好处。首先,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从而提高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系数;其次,通过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传统能源;第三,节能环保产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具有相当丰厚的利润,并能促进就业。
丹麦过去20多年实践取得不错的成效。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2000年,丹麦的GDP增长超过了60%(按2000年的不变价格水平计算),而能耗总量却保持在1980年的水平。同时,丹麦一批从事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企业开始成长,从1996年到2006年,丹麦出口的高能效技术和设备增长了195%,这类出口在丹麦出口总额中的比例,比欧盟平均值高出了近50%。
麦肯锡咨询公司也在中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报告《丹麦节能减排技术在华应用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绿色节能建筑和可再生能源两大领域内,丹麦拥有世界领先的研发和应用经验。具体来说,在绿色节能建筑方面,丹麦拥有被动建筑物设计、节能温控系统、高效水泵技术等先进建筑节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丹麦基于酶的生物燃料技术和风能技术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减排潜力主要存在于工业(包括传统电力行业)领域。但实际上,工业一般仅占减排量的45%,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贡献很大的减排潜力。丹麦阿科迪玛建筑设计公司(ArkitemaK/S)是丹麦乃至北欧最大的建筑设计师事务所,在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中,其被动式建筑设计理念,通过系统的建筑物优化设计,把特定的环保节能技术与房屋修建结合起来,通过采用隔热建筑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通风、朝向,适度运用太阳光等节能环保举措,使建筑物本身具备保温隔热等功能,从而大大降低了供热和制冷的能耗,减低了碳排放。据一项研究表明,北京地区高层住宅小区利用被动式建筑设计,包括围护结构、利用花园进行气温分区、自然通风、合理利用窗户采光等手段,可以节电69%,而这些设计的投资回报期为5年—9年。
据丹麦水泵企业格兰富公司总裁Casten.Bjerg先生介绍,在建筑和制造工业领域,水泵的电耗占到总电耗的10%至20%,因此高效节能的水泵能实现节省电耗,降低碳排放等多项目标。格兰富公司是第一批获得我国国家节能认证的泵类企业,其生产的高效变频水泵,采用先进的变频技术,根据用水量的需求变化,自动调节水泵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水泵的节能降耗。据估算,在2020年,如果中国市场上所有的低效率水泵都由高效水泵代替,每年的碳减排可达到1.35亿吨,节省的电费将达到1470亿元人民币。
而丹麦丹佛斯公司则致力于建筑制冷、供热领域的节能目标。丹佛斯公司是丹麦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在此次论坛上,丹佛斯提出了节能温度控制系统,而其关键技术是自动温控装置,自动温控装置由一系列阀门、变频器和其他控制产品组成。如果充分使用自动温控装置,供热网的能源浪费将会大幅减少。
除了这3家建筑节能企业,丹麦还有两家从事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企业与会。作为全球最大工业酶制剂生产商,丹麦诺维信公司的全球首席执行官李斯阁介绍了酶在生产第二代生物乙醇燃料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第二代生物乙醇由于采用秸秆等木质素、纤维素为原料,避免了以玉米(资讯,行情)、小麦(资讯,行情)为原料产生的社会争议,且原料来源丰富便宜,因此第二代生物乙醇技术成本更低。现在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第二代生物乙醇技术开发,作为生物乙醇生产流程中的关键技术酶的供应商,诺维信已经同中国中粮集团展开合作,联合开发生产生物乙醇。
不同于第二代生物乙醇技术,风能技术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并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清洁环保、可再生、易于获得、储量丰富、产业前景广阔,风能的优点显而易见。作为全球最大的风机生产商,丹麦维斯塔斯公司在此次会议上指出,风能是越来越具有成本竞争力的能源来源,而且其碳排放为零。
这五家丹麦企业为实现低碳经济提供了技术可能。事实上,贯穿此次中丹气候变化大会的一个讯息就是,可以在不损害GDP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节能和清洁能源产业。这五家企业分别在各自的研讨小组会上告诉与会者,建筑节能或清洁能源产业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也是一桩很好的商业投资。
从政府层面来说,丹麦政府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者,不仅重视推介国内的绿色能源技术,还积极推动相关国际合作。2009年年底丹麦将在首都哥本哈根主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COP15)。由于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将于2012年到期,因而如何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达成一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公约,便成为了全球各方关注的话题。丹麦作为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办方,认为2009年底的这次会议是2012年前达成这项公约的最好时机,因为一项公约从达成到各国批准生效,一般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6、“环境讲坛”将精彩亮相
来源:中国水网 2008-11-11
中国水网讯,酝酿了近四个月的“环境讲坛”将于2008年11月15日下午在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开讲,第一期讲坛针对饮水安全问题而设定,届时,将由两位主讲嘉宾——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水质安全监测室主任鄂学礼为大家带来饮水安全方面的精彩观点,将共同关注与探讨我国水质标准的提高、分质供水能否早日实现、喝什么样的水是健康的、谁来提供优质的水等相关热点问题。
环境的恶化与水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饮水安全问题成了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近段时间来,从“三鹿奶粉事件”到康师傅“水源门”件,无疑为各行各业敲了一记警钟,尤其是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饮水行业来说,警钟更要长鸣。水,可说是人类生命的血液。人类对其重视程度自不在话下,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也让人们开始产生质疑。目前饮用的水是否安全,水质是否达标,喝什么样的水才健康,都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然而,百姓关注环境问题,但对政策形式以及专业概念往往一知半解;政府关注环境形势,但往往苦于无处觉察民生;投资人关注环境市场,但不免以偏盖全,坚持一家之言。因此,“环境讲坛”正是维系百姓、政府与投资人间的一条纽带,是业内业外人士共议热点话题的宽阔平台。时事热点指引方向,专家学者指点迷津。“环境讲坛”将注重对环境热点问题的解读与探讨,力争引起整个社会的共鸣。
7、湖北410万元重奖主要污染物“减排标兵”
来源:新华社2008年11月12日
湖北省10日对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先进单位进行410万元的奖励,武汉等6市各获贡献奖50万元,荆门等11市(州、林区)各获奖10万元。
据湖北省环保局介绍,2007年,湖北两项主要污染物年排放总量首次实现双降。经考核,各市州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实现双降,且降幅大于2%。今年上半年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保持双降,为湖北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在各地努力下,全省环保专项治理也卓有成效。截至10月底,全省已关停小造纸企业39家、小印染企业15家、小水泥企业29家、小炼铁、小炼钢企业(生产线)58家。
为此,湖北省政府授予武汉、襄樊、宜昌、黄石、荆州、十堰等6市“2007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突出贡献单位”,对荆门、潜江、孝感、随州、仙桃、神农架、鄂州、恩施、黄冈、咸宁、天门等11市(州、林区)予以通报表彰,并对这些先进市州进行现金奖励。
湖北省副省长赵斌表示,将在全省进一步落实各项减排措施,重点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重点减排项目建设等工作,加大环保专项治理力度,严格环境准入,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
8、安徽省59家企业被责令停产整治
来源:中安在线 2008年11月12日
据安徽市场报报道 省环保局昨天通报了重点流域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截至目前,省环保专项领导小组先后派出20多个检查组对巢湖、淮河流域1411家企业进行检查,其中59家企业被责令停产治理,但是淮河流域污染反弹随时可能发生,巢湖富营养化难以根治。
59家企业停产整治
据悉,今年我省加大了对巢湖、淮河流域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力度,对长期超标排污的、私设暗管偷排偷放的、超标排入下水道危及城镇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的、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等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在检查的1411家企业中,288家被下达了环境监察通知,其中59家责令停产整治。此外,在巢淮流域也加大挂牌督办力度,在省级32起案件中,仅巢淮就有20起,目前通过整改,已有9家给予摘牌。
淮河流域污染易反弹
省环保局介绍说,淮河流域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又是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水污染治理的紧迫性和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据悉,由于历史原因,我省淮河流域企业布局小、杂、散,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企业仍占一定比例,受经济利益驱动,企业超标排污现象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根本消除,污染反弹随时可能发生,改善水质的任务非常艰巨。
巢湖富营养化难以根治
据介绍,6月份以来,除9月份好转为轻度污染外,巢湖东半湖区水质中度污染,水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巢湖西半湖区水质重度污染,水体在中度富营养、重度富营养间波动。环保部门表示,将继续强化重点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
又讯 记者昨天获悉,江淮环保世纪行第二阶段今天正式开始。从今天开始,本报将派9、浙江水源合格率略有提高但水污染依然严重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2008-11-12
11月11日电 浙江省建设厅近日组织各地自查,并组织对一些县级以上城市供水水质进行了抽查。结果显示:水源水合格率平均为93.32%,同比略有增长。但是水源水污染状况未有明显好转。
根据检查的统计汇总数据,浙江省不少城市的水源水污染情况依然严重,部分水源水质仍为地表水Ⅳ-Ⅴ类,甚至个别城市在一些时段为劣于Ⅴ类。如嘉兴地区作为城市供水水源的北郊河、海盐塘、天仙河等河塘。除江、河、湖水域外,目前水库水源富营养化程度也呈逐年增长的势态,锰、氨氮、总磷等指标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如岱山县的小高亭水库、浦江县的金坑岭水库,城市供水水源水质为地表水Ⅳ类。
此外,近年来太湖蓝藻的连年暴发,已对太湖流域城市的饮用水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针对存在的一些现状,浙江省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改善处理工艺,努力提高水质。如嘉兴地区的供水企业针对水源水难以达标的现状,抓紧对原有处理工艺和设施进行技术更新改造,普遍采用深度处理工艺,确保出厂水、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全部符合"饮用水标准"规定。
太湖之滨的湖州地区的供水企业则积极防范太湖蓝藻水华暴发,在易发时段加密监测频次,对水源地和取水口水源水水质变化情况进行24小时全方位、不间断、多点位监测,重点做好藻类分类计数和藻毒素等项目监测工作,并增加了流量、叶绿素a、透明度等指标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做好水源水的调度。
浙江省建设厅指出,对于供水水源水质为地表水Ⅳ类、Ⅴ类,甚至劣于Ⅴ类的城市供水企业,尤其要加强对水源水质的检验检测。同时,重点强化出厂水质的检测,重视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及时调整检测点,做到点与面的合理布局,实现城乡管网水质检测的全覆盖。
10、合肥47亿"调养"巢湖及主要入巢河流生态环境
来源:中国广播网08-11-12
中广网合肥11月12日消息(记者张秋实) 合肥市将投资47.36亿元,用于巢湖沿岸及主要入巢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目前,合肥市水务局已经编制了《合肥市巢湖沿岸及主要入巢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把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及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丰乐河、杭埠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等纳入巢湖环境治理规划,工程静态总投资47.36亿元。此外,合肥市还有多个上亿元的水利项目正在运筹中。
11、辽宁新民化工厂长期违规排污 曝光无用
来源:中国市场周刊 2008年11月12日
近日,本报连续接到辽宁省新民市后岗子村村民投诉,新民化工厂长期违规排放废气和废水,致使当地空气和地下水污染严重,村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为此记者亲赴事地了解情况。
村民谈“污”色变
11月2日,记者走进后岗子村,一下车顿时感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怪味。村民告诉记者:“化工厂建成大概20年了,从投入生产开始,周边就没了安宁。只要工厂机器一运转,废气就随意排放,想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难,工厂在生产过程中还有大量的粉尘产生,你就在这里站一会身上就会落一层黑灰,特别是住在厂子周围的那些村民。夏天再热的天也不敢把窗户打开,洗的衣服都不敢拿出来晒,平时种的白菜里面都是工厂飘过来的黑灰,就连做饭都要小心黑灰落进锅里。一遇刮风天气,粉尘就更加厉害了肆无忌惮四处乱飞。 不仅如此,工厂的噪音也难以忍受,有时晚上,有时白天,工厂可能给高压蒸汽减压,会突然发出‘砰砰的放炮声’,像爆炸一样,每次‘放炮’的时候都感到屋子在震动,吵得周边不得安宁。一年四季我们就在这种环境里生活,没办法呀!”
“化工厂把我们害惨了!现在连地下水都污染了,而且污染很严重,原来清醇甘甜的地下水现在都变味了,打出来的水看上去清澈,可过一会就变了,颜色变得浑浊。现在最让大家担心的是,如果污染得不到制止,用不了几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就会显现出来,那时再谈健康已经是奢望了啊。”村民小张(化名)抱怨道。为了子孙后代,这些村民们走上了投诉之路。
村民20年上访 20年无果
“20年了,我们年年找政府要求解决化工厂污染问题,乞求还我们一个美好家园,就这么个小小要求,我们找了20年,等了20年,却一直没有希望。前一个多月时,我们又找政府去了,最后我们去上访的人每人拿到了30块钱,真不知道这钱是补偿费还是封口费。”后岗子村一位大妈无奈地诉说。
后岗子村的几位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投诉的目的不是为了索要赔偿,即使工厂将所有的收入给了后岗子村,村民们也无法用金钱来购买健康,购买子孙后代生存的良好环境。但是他们多次到环保部门反映,工厂还照常开工,污染依旧在继续,他们不知道,污染还会持续多久,担心疾病降临,惶恐不安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
政府通告为谁起效?
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3月份沈阳市新民化工厂就名列沈阳市环保局曝光15家环保违法企业之中,通告该化工厂:该关不关,关而不停,继续违法生产。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简陋,形同虚设,化学需氧量超标,无法保证达标排放。锅炉使用糠醛渣为燃料。产生刺鼻酸味,烟尘排放经常超标,致使扰民问题时有发生。
村民连年投诉无果,政府一度曝光通告无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这棵污染之树20年长青?难道新民有关职能部门真的监管不了,还是另有隐情?为此,本报将进一步关注事态发展!(本报记者 张皓 曹亚静)
12、捉住CO2 阿尔斯通黑泵实验:2015年淘金中国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11月12日 章轲
编者按:由火力发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CO2)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40%,因此,化石燃料的无碳排放发电技术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所在。眼下,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着手开发火电厂二氧化碳捕捉和埋存的技术及设备,而这种减排技术对中国来说也是最需要的。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透露,本月7日至8日,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在北京共同召开应对气候变化技术转让高层研讨会,集中研究解决技术转让这个问题。
在德国勃兰登堡州茂密的森林中,一个火电厂刚刚开始运行。
这个名叫黑泵(Schwarze Pumpe)的电厂,由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公司和瑞典Vattenfall公司联合建造。与传统火电厂不同的是,黑泵电厂正试图通过碳捕捉和埋存的技术及设备,将发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回收。
上周,阿尔斯通中国总裁布尔布勒·克鲁德(Claude Burckbuchler)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电厂在三年试运行期间所捕获的二氧化碳被加压为液态后,将被注入地下3000米的气田,这又能提高石油采收率。”
黑泵电厂仅仅是阿尔斯通推广其碳捕捉与埋存技术的一个样板。布尔布勒·克鲁德称,阿尔斯通已经在全球建立了9个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捉的试验厂,并有望在2015年实现全面的商业化。大约在2015年到2020年间,就能面向中国市场来推广这项技术。
不过,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减排技术应该来得更早一些。
“重点高排放行业的减排技术大部分在发达国家手里。如果在改造重点行业的时候,把这个技术拿到发展中国家,无疑会解决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中国主张建立一种技术转让机制,由发达国家拿出GDP的0.7%,用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解振华透露,本月7日至8日,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在北京共同召开的应对气候变化技术转让高层研讨会集中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黑泵”模式
黑泵电厂被业界称作“全球首个采用富氧燃烧技术的火电厂试验项目”。从阿尔斯通电力系统部技术高级副总裁苏巧思展示给记者的照片上看,黑泵电厂与传统意义上的电厂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黑泵电厂使用了“富氧燃烧锅炉”。
富氧燃烧是指使用氧气而不是空气燃烧煤炭,以产生容易捕捉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这种技术的独特优势在于既能用于新建的燃煤电厂,也适用于改造现有的燃煤电厂。
“我们将进行两个阶段的试验。”苏巧思称,第一个试验阶段将主要使用褐煤,第二个试验阶段将主要使用烟煤。这些试验将对新建电厂及现有电厂的改造,提供在传热、燃烧效率、排放、动态特性、电厂设计、性能、成本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数据。
作为样板电厂,黑泵电厂还配备了一个用于演示完整的富氧燃烧流程(从氧气生产一直到二氧化碳净化和压缩)所需的全部组件。
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由发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40%。2005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10亿吨,如果不采取任何控制手段,预计到2030年,发电领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将增长到近190亿吨。因此,化石燃料的无碳排放发电技术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所在。
布尔布勒·克鲁德向记者描述了阿尔斯通对“碳捕捉”的一个总体性的思路框架:从主营业务领域电力行业入手,提供先进可靠并且价格合理的技术,将二氧化碳捕捉并埋存,以降低发电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具体的时间表是到2015年实现燃烧后捕捉技术的市场化,在2020年左右实现富氧燃烧解决方案的市场化。
除了黑泵电厂之外,阿尔斯通正在其位于德国、法国、挪威、瑞典、美国和加拿大的8个试验工厂内测试富氧燃烧捕捉技术。
二氧化碳捕获有3种主要技术路径:燃烧前捕捉、富氧燃烧捕捉和燃烧后捕捉。苏巧思告诉记者,阿尔斯通正专注于后两种技术的研发,原因是这两种技术面对的市场更大。
“燃烧前捕捉技术只能用于新建发电厂。”苏巧思说,后两种技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市场需要升级现有发电设备,以达到环境要求。
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发电装机总量接近翻一番,由风力(7倍)和水力(增加80%)推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将迅猛发展。到2030年,核电容量将实现强劲但有限的增长(50%)。无论发生哪种情况,到2030年,化石燃料的发电量仍将占到总发电量的60%以上。
电力需求的增长意味着煤电市场的强劲增长,而其主要动力来自于中国和印度的新增装机容量,以及欧洲和美国发电设施的新老更换。国际能源署的预测表明,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的新增装机容量约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50%。
碳捕捉门槛
让现有的和在建的电厂增加二氧化碳捕捉和埋存的技术及设备,显然会增加成本。这是电厂首先要迈过的一道坎。
不过,英国碳捕集埋存联盟的发起人和主管琼·吉宾斯认为,增加的钱并不多。他分析说,总有人认为“捕集需要耗钱”是碳捕集埋存技术的毛病。如果使用现在的技术,捕集需要大约25%的额外燃料和购置额外的设备。这将增加30%到40%的发电成本。额外的成本看起来似乎很多,但平均下来,每吨二氧化碳的减排成本只需要25至30欧元(相当于250元至300元人民币)。
“这个问题要看你怎么看。”苏巧思分析说,可以参考一下石油的成本变化。几年前每桶石油的价格还是25美元,前段时间曾涨到147美元,这个增长不可谓不大,但大家对它已逐渐有了承受力。回到电厂的成本问题,随着技术的普遍采用,成本也会逐渐下降。
苏巧思说,早些时候,各国的电厂在安装脱硫装置时,人们也曾经认为加大了成本而不愿意接受,而随着安装越来越多,成本也就下降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程度。
据测算,二氧化碳的运送和埋存过程所产生的成本占捕捉和埋存过程总成本的20%。二氧化碳的运送可以通过常规的管线,这种管线可以使用现有的石油和天然气管线。
除了成本因素之外,建设资金和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也是一个大问题。
布尔布勒·克鲁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承认,二氧化碳捕捉和埋存技术的推广正面临着法律及资金的挑战。“我们还需要促进全社会对这类技术的认识,提高它的认知度。我们需要有立法支持,保证此类技术得以实现和推广,例如要求每个新建电厂必须配备二氧化碳捕捉设备等。”但布尔布勒·克鲁德称,“我们很高兴看到全球公众对这一技术的态度正在改变。”
去年,联合国下属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曾测算,理论上到2100年,通过“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CCS)”技术可将2200亿吨至2.2万亿吨二氧化碳气体掩埋起来,达到届时全球二氧化碳处理总量的15%至55%。
尽管如此,今年,碳捕捉和埋存仍然受到了来自环保组织的“攻击”。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在5月发表的报告认为,“碳收集和储存是骗局,而且满是不确定因素。”一些环保组织还要求政府放弃进行碳排放收集的投资,认为“把投资放在可再生能源上更合理,如太阳能和风能。”
“碳捕捉在技术上是否可行?这一点毋庸置疑。”他解释说,目前全球科学家已经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碳捕捉技术。阿尔斯通重点研发的是富氧燃烧技术和燃烧后捕捉技术。技术本身在理论上不存在任何问题,问题只是如何从实验室推广到大规模商业应用。
挪威Sleipner项目被称为是所有碳捕捉项目的鼻祖。在这个项目中,天然气在被从地下抽出的过程中剥离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压回地下储存,每年埋存量为100万吨,该项目已持续了11年。
据环球能源网的消息,澳大利亚今年4月初也宣布在Victoria实施第一个碳捕集与封存(CCS)验证装置。这一位于Victoria西南部的项目将从天然气中捕集10万吨二氧化碳注入2公里外的衰竭天然气储藏之中。
技术转让之难
许多技术,当引入到中国一些企业之后,可能会变味。
以阿尔斯通烟气脱硫技术为例,电厂安装了脱硫设备后,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达90%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技术可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30%以上。另外,阿尔斯通还在中国市场推广清洁煤技术以及清洁锅炉,如上海外高桥电厂就采用了阿尔斯通的锅炉,这是目前中国发电效率最高的锅炉,只要300克煤就可以发一度电,从节能入手,最终减少了排放。
尽管烟气脱硫设备已经大量安装在装机容量为13GW的电厂,现实却是,许多电厂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经常不开机。
但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形势更为严峻:我国是全世界煤炭开采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每年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燃煤。煤炭还是我国最大的空气污染源,制造了85%的二氧化硫排放量、67%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和70%的悬浮颗粒物。
“我国目前的煤炭使用模式很少顾及其环境后果。”经济学家茅于轼对记者说,这不仅是技术落后的问题,也是市场与政策失灵的结果。
事实证明,我国在煤炭上减排二氧化碳潜力巨大。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6和2007年全国累计节能1.47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3.35亿吨二氧化碳。
“中国在减排问题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这个问题在中国得不到解决,那么在全球更广泛的层面上也不可能得到解决。”布尔布勒·克鲁德认为,对中国来讲,更紧迫的应该是现在就把碳捕获和埋存理念介绍给大家,在新建电站的时候,首先应该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在设计过程中,就预留出空间,以便将来设置捕获设备。
布尔布勒·克鲁德表示,阿尔斯通希望能在中国开展一些减排试验项目,目前正在积极寻找本地合作伙伴。“我们也计划将有关技术引进到阿尔斯通在中国的合资厂。到了中国合资厂以后,还要进行本地化,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再进行二次开发。”
“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提出的要求,发达国家要率先进行温室气体的减排,这点是不言而喻的。”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按照公约的要求,发达国家还应落实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的承诺。
解振华指出,技术转让、技术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非常关键的措施,它是一个基础。他举例说:“中国在大力发展风能的同时,其中缺少两项关键的技术,一是变频器、一是轴承,这就增加了发展风能的成本,如果这两个技术能够转让给中国的话,那么会大大地降低成本,风能的发展会更快。”
据了解,我国政府已经在去年以来的几次国际会议上,对减排技术转让和资金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对于外界有关金融危机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减缓技术转让和资金输出借口的担心,解振华表示,应对金融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并不矛盾,绝对不要因为当前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进程。相反,解振华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为应对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好的机遇。”
13、塑料袋卷土重来 "限塑令"如何才能行得通?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2008-11-12
核心提示:虽然“限塑令”从今年6月1日开始已经执行好几个月了,而且,按照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和工商总局公布的“限塑令”相关补充意见,无标志的手撕袋(连卷袋)也必须于9月30日前退市。从10月1日起,连卷袋除了明确禁止当作购物袋使用外,还要求卷袋上必须打上“食用品”字样和“QS”等标志。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实际执行情况却很尴尬。“限塑令”已经流于形式,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免费塑料袋大行其道
“限塑令”不再允许商家免费为顾客提供塑料袋,而是收费,商家当然乐意,但是,硬性让老百姓改变一个生活习惯并不难,难的是新的习惯如何建立,是否便于生活,否则,人们在更改过程中会感到很不习惯,让推行工作变得艰涩尴尬。家住赛罕区桃园小区的李雅琴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生活节奏快了,人们很难专门抽时间提着篮子去买菜。所以,很多人都已养成了空手去超市的习惯,即便是塑料袋收费,如果售价只是几毛钱,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还是很难改变用塑料袋购物的习惯。“当然,国家发布‘限塑令’的目的是以保护环境为初衷。但要限制塑料袋,先要找到适合的替代品,并在回收和重复利用环节做更大的努力,否则好事就容易变成一场作秀。”李女士这样分析说。的确,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眼下的“限塑令”真的已经流于了形式。虽然大多数超市在执行“限塑令”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农贸市场和街头小店,“限塑令”成了摆设。11月7日上午,记者在呼和浩特市东瓦窑农贸市场以及乌兰小区早市等地看到,除了有个别老年人提着自备的布袋买菜外,绝大多数顾客都是利用商家提供的免费塑料袋装菜。一位自称姓王的老商户介绍说,刚实行“限塑令”时,有关人员告诉过他们不能再使用免费塑料袋了,工商部门的人也经常来检查。听说还有的商贩因为没有使用环保塑料袋而被罚了款。所以,商贩们就有所顾忌,但到了后来,一来是顾客需要,二来是检查的也少了,于是,大家也就又就明目张胆地开始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了。一家粮油经销店的老板说,大多数顾客都有这样的心理,既然有免费的塑料袋可以使用,还为什么要花几毛钱去买塑料袋呢!“限塑令”后,就因为塑料袋要向顾客收费两毛钱,还影响了他们的正常销售,一些老顾客也不愿意来。后来,看到大家都又使用免费的塑料袋了,为两毛钱向每个顾客解释太麻烦,于是他们也就慢慢又开始使用免费塑料袋了。
超市连卷袋仍无标志
而连卷袋的境况同样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连卷袋基本上都用于超市,作为包装水果、蔬菜、生肉、熟食品店等各类散装食品之用。尽管国家三部委要求从10月1日起,连卷袋必须打上“食品用”和“QS”等标志,但在有的超市里,实施情况却并不理想。记者在部分超市采访时发现,超市所提供的连卷袋仍然是原有的无任何标志的半透明的塑料袋,在一些出售包子、酿皮等熟食品柜台上,甚至仍在使用超薄的白色塑料袋。而带有“食品专用”和“QS”标志的连卷袋踪影难觅。在一家超市里,顾客直接撕下袋子就装玉米面,记者问售货员是否知道连卷袋必须打上“食用品”和“QS”标志,售票员摇头称不是很清楚。而一些熟食柜台则由供应商自己提供塑料袋,上面打印着他们的商品名称、电话等带有广告色彩的字样。
其实,超市里的连卷袋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食品类的,可以直接包装熟食等不需要经过二次清洗直接入口的食品;而另一种是非食品类的,非食品类的连卷袋大多采用PE材质,添加了碳酸钙,即工业食灰粉,价格便宜。但如果这类连卷袋用于食品包装,则会有害于人体健康。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三部委才作了后来的补充规定。不过,从整体情况来看,大型超市一般在“限塑令”的推行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但那些农贸市场、早市等就成了摆设,“限塑令”在这些地方几乎成了一纸空文。而且,还有一种情况同样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国家实行的“限塑令”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不在超薄塑料袋此列的,将实行有偿使用制度。”这段话的本意是想以收费为手段,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但一些商家却利用“限塑令”搭起了顺风收费车,尽管塑料袋还是原来那个塑料袋,却明正言顺地收起费来。事实上,塑料袋一旦收费,就成为了商品,上面就应该有名称、厂址厂名及条码等,否则,便可视为“三无产品”,遇到这样的情况,消费者可持收费依据向工商部门投诉。
完善立法是关键
记者了解到,虽然当初出台的“限塑令”是由国家的三部委联合签发的,但是,它的监管和执行却好像只有工商部门一家。塑料袋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有限的人力和技术手段下,怎样有效地监督管理是一道难题。据呼和浩特市工商部门的相关人士介绍,自“限塑令”实施以来,他们尽管曾组织过多次专项检查,也曾罚过一些执法情况不好的小超市。但是,面对众多的农贸市场和流动摊贩,这一工作的确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所以,要使限塑令得到真正贯彻落实,首先,国家应从源头上把关,关停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禁止不合格的塑料袋进入市场。其次,在日常治理中,应由多个部门参与,形成合力,以加大监管力度。
有人认为,避免“限塑令”成为一纸空文,关键在于从源头上管理,只要市场不生产那种不环保的塑料袋,自然人们就不用了,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从目前情况看,不少商家还是有渠道弄到一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超薄塑料袋。市场需求驱使一些企业依旧生产着这种技术含量低下、成本低廉的超薄塑料袋。“限塑令”推行后,免费变成了收费,商家当然乐意。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市民来说,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恐怕一时难以改变,而对于执法部门来说,有限的人力和技术手段,又使他们难以有效地监管众多流动摊贩和农贸市场。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将“限塑令”真正落到实处呢?内蒙古蒙元律师事务所的魏权律师认为,应该完善立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魏权律师认为,目前“限塑令”面临的尴尬境地,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立法的不全面。他说,《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但是,有偿使用塑料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在城乡范畴内全面实行有偿销售塑料购物袋难度很大,环保和节能问题不但得不到根治,还可能增加民众负担,引发新的矛盾。他认为,在这方面需要完善立法,特别要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和商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塑料购物袋回收机制,并明码标价。目前,废旧塑料购物袋资源浪费现象特别严重,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很突出,根源就在于废旧塑料购物袋没有有偿回收渠道,这样廉价的废旧塑料购物袋被消费者随意丢弃,必然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有偿回收塑料袋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节约。按照谁生产谁回收、谁经营谁回收的原则,可以消除塑料购物袋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要鼓励生产企业进行科研创新,生产出环保、便于生活的新型购物替代品。如果每个塑料购物袋以一定的价格回收,那么消费者完全可以把购物袋卖给回收机构再利用,随意丢弃购物袋的做法就可以消除。这样做比单纯通过定价限制塑料袋的使用更能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也更加人性化。(文/冬雨)
14、申请罚款逃避改造:基层环保太尴尬
来源:新华网2008年11月12日
记者近日在宁夏、内蒙古等地调研发现,近年来,一些高耗能产业集中的县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出现良性发展态势,但同时环保基础工作薄弱、环保执法“两高一低”矛盾突出、相关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基层环保监管的效果。
一次处罚半年都无法执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地方政府官员还是市民百姓,环保意识都在提高,但由于相关法律的不规范、不完备,造成目前环保法治还普遍存在“两高一低”怪现象,即执法成本和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
宁夏石嘴山市环保局污染管理科科长陈厚杰向记者反映说,作为县级环保部门,面对企业的违法排污,我们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实行1-5万元的经济处罚,但如果企业不服就必须召开行政复议,而且3个月之内还有权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很多企业就是这样跟环保部门拖着、耗着,所以处罚一次有时候半年都执行不了。
据了解,国有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为了顾及社会舆论监督以及企业自身的形象,对环保会更重视一些,小企业很少主动上马环保设备,对环保的认识仅仅是“罚款”。陈厚杰说:“上一套环保设备动辄几百万,而环保部门处罚一次也才几万块钱,这种违法成本实在太低了,有的企业甚至主动要求用罚款来代替上环保设备。”
记者走访的内蒙古海拉尔、鄂尔多斯、乌海以及宁夏的石嘴山、平罗等地,环保部门负责人普遍反映认为,污染防治立法和执法落后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是造成企业短视行为的根源,不少地方违法排污行为屡禁不止,结果是守法者经济上吃亏,违法者经济上占便宜,不支出和负担污染防治费用,形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违规排污故意说成是事故性排污
由于环保基础性工作薄弱严重制约着环保工作的进展,突出表现在技术人才短缺、设备老化,数据缺失。
乌海市是内蒙古高耗能产业基地,该市80%的工业都集中海南区。海南区环保局局长龚小平说,相比起以前,环保部门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现在的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人员紧张已经成为突出问题。目前环境监察大队只有12人,但面对的工业企业却是175户企业,加上其他企业超过300家。
除了监管人员短缺外,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足也是基层环保部门面临的一大困境。宁夏石嘴山市环保局污染管理科科长陈厚杰说,最近几年环保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基层环保局都是由过去的环保站转变而来,一些人员也是由其他部门分流而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专门的技术人员奇缺,基层环保部门高价配备的监测设备没人会用、会修,由于环保人员不懂行,一些企业把违规排污故意说成是事故性排污等,逃避处罚等等。
此外,数据缺失也影响着基层环保监管工作。据了解,由于一些企业的管理台账混乱,比如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记录基本上都不完整,致使环保部门数据核查困难重重,拿到的数据没有说服力。
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环保局局长郭建英等基层干部担忧地表示,环保基础性工作如果不能加强和改善,很可能会降低环境监管的效果。
政策和体制不完善抵消地方政府积极性
过去县市一级政府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现象现在已经出现改观,一些环保欠账多、减排压力大的地方已经把环保放在政绩考核的第一位。但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由于国家在节能减排的政策体制上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对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
鄂尔多斯市环保局局长刘恒发说,目前环保工作存在上下责权不对等问题。相关的处罚权限基本都在国家和省一级环保部门,地方除了有限的经济处罚权外,承受的都是责任和压力。以电力企业为例来说,一方面,6大发电集团都是与国家环保部签订的责任合同,对于取消电厂脱硫电价补贴、超标排污处罚权基本也都在国家和自治区一级;另一方面,电厂都在地方,一旦电厂完不成减排任务,追究的是地方政府责任,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根本没有制约他们的办法。
由于资源禀赋主要以煤炭为主,在宁夏、内蒙古很多县市,电力行业都是当地的二氧化硫排放大户,但国家规定减排的指标只能是电力企业内部使用,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内蒙古达拉特旗副旗长冯文华说,目前电力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当地的90%以上,如果不脱硫,二氧化硫排放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但是地方政府费了很大的气力减排下来的指标,当地的项目却不能用。如果国家能按一定比例给地方留用,地方的积极性会更大。
此外,一些基层环保干部还反映,目前列入到节能减排统计数据的只有规模以上企业,但事实上削减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相当一部分都是靠关停小企业来实现的,最终的结果是地方政府牺牲财政收入换来的减排指标却得不到国家的认可。一些基层官员建议,节能减排任务已经到关键时刻,如何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是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记者 罗博 张丽娜)
15、有多少会议缺少绿色?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11-12 许朝军
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亚欧峰会,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绿色环保。从会场上使用旧报纸卷成的铅笔,到接送记者的零排放汽车,从记者们使用的环保布袋,到各国元首发言中反复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处处体现了环保的主题。
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是本次亚欧峰会的一个重要议程,而这样高规格的会议呈现出浓浓的绿意,也体现了中国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让人感慨颇多。按理说,一个世界级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又都是世界各国领袖级、重量级的人物,会议上浪费区区一些纸张、铅笔等似乎不足为奇,即便派出高耗能的豪华接待用车也无可厚非。但在会议上,不仅这些代表着所谓规格和档次的行为丝毫不见,就连一些常用的铅笔、文件袋、接送采访用车等也都尽显环保理念。但实质上,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给人以丝毫不厚待和不热情之嫌,而且还处处得到与会各国领导人的广泛赞誉和好评。“绿色”甚至已经成为这次国际级会议的突出亮点,这至少说明,节约、环保、绿色不仅深入人心,而且也得到了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关注和重视。
但回过头来审视一下我们身边的会议,情况却是大相径庭。大到一个省,小到一个乡镇、村,每年需要召开的会议繁多而复杂,在这些会议召开的过程中,浪费、挥霍的现象层出不穷。广为印发的文件和讲话稿,各种高档精美的文件袋,会议配发的一次性笔、茶杯、矿泉水,会场门口动辄云集的各种公车等,已是屡见不鲜。就连一些会议日程安排上,也处处表现出大手笔,比如到旅游风景区开会,会议就餐实行包桌酒席式,会场随处可见被随意丢弃的纸张、喝不完的矿泉水和一次性会议用品等。与绿色的亚欧峰会相比,这些浪费和挥霍让人痛心,更让人不安。
人们常说,生活一小步,绿色环保一大步。而具体到会议组织和召开方式而言,节约和简单一小步,对于保护环境来说,就是极其深远的一大步。召开绿色会议,不仅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而且充满务实精神,不管对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而言,还是对于提升会议效果、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而言,都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各类会议的组织者,都应对此进行更深入的反思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