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1
八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奥运专递:
1、人民日报: 奥运,愿与和平一路相伴
2、中国经济周刊: 北京奥运演绎绿色经典 投入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城市
3、中国新闻网: 中外71家大型企业机构全面禁烟支持无烟奥运
环境资讯:
4、人民网-人民日报: 联合国副秘书长施泰纳:环境监测数据是可靠的
5、金融时报: 全球变暖将会增加洪灾和旱灾
地方信息:
6、新华社: 山西全面实施汾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
7、长江网: 湖北全方位治理水环境
8、人民网河南视窗: 郑州:排污企业屡查不改 往高里罚
9、新华社: 西藏计划推广固态生物质绿色能源以保护生态环境
重大水事:
10、新华网: 三峡将建成水环境突发事故应急监测快速反应系统
深度报道:
11、解放日报: 3月40万吨蓝藻打捞不易 治太湖紧打"生态牌"
环境时评:
12、中国网: 发放环保补贴比开征环境税更有效
13、解放日报: 消费税真能遏制豪华车和大排量车增长?
14、证券时报: 污染企业为何拒不整改?
15、市场报: 让电子垃圾"走向绿色"
1、奥运,愿与和平一路相伴
来源:人民日报2008年08月11日
在北京奥运村,有面“和平友谊墙”,连日来,奥组委成员和各国政要及运动员纷纷在上面签名。
和平,是从古代希腊奥运会延续至今的崇高精神。公元前8世纪,以神圣的奥林匹亚的名义举行的运动会,成功地凝聚起希腊的各个城邦。他们停止彼此的攻战,忘掉战场上血
与火的厮杀,在赛场上展现力与美的较量。自此,奥运会变成了神圣的休战月。主张休战、追求和平的精神也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赓续绵延,薪火相传。
公元1894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重新召开。这既是古希腊崇尚力与美的传统的复归,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和平、友谊精神的回归。从1993年10月25日出席联合国第四十八次大会的121个国家一致通过“奥林匹克休战”提案,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发起 “奥林匹克休战墙”签名运动,现代奥运会始终没有放弃对和平的追求。
“奥运会无法强迫人们接受和平”,“奥运也许不可能完全消弭战争”,但是奥运的和平梦想正在逐渐实现:巴塞罗那奥运会,波黑交战双方得以停战;挪威冬奥会,前南地区实现了停战;亚特兰大奥运会,阿富汗和伊朗实现停火;雅典奥运会,朝韩两国运动员在统一的旗帜下步入会场。
现如今,素称和平之邦的中国迎来了和平的使者——奥运盛典。这个东方的文明古国为奥运的和平精神添加了中国元素,注入了新鲜血液。回顾历史,中国的悠久文化同样渴望和平、追求和平。“和合”可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即为和谐,从最初表示乐音的和谐,引申为天地万物、天人以及人际的和谐;“合”即为融合,是处在和谐条件下的融合,而非强制性的杂糅。春秋时期楚庄王的“夫文,止戈为武”,让炎黄子孙懂得,真正地抵制暴乱,是永远地放下武器,这样才能和平,社会方能休养生息;儒家思想中的“礼之用,和为贵”,更是让和平观念扎根于世人心中。从大禹的“化干戈为玉帛”,到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再到“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中国前进的每一步自始至终都从“和合”的角度出发,都与和平相伴。
回顾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国一直秉承奥运主张休战、追求和平的精神,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核心理念,从奥运歌曲的全球征集到“福娃全球送吉祥”活动,从“北京欢迎你”的唱响到“祥云”“和谐之旅”的圆满结束,从《奥林匹克休战决议》的提交到“和平友谊墙”的启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沿着和平之路一路走来,来到这个始终热爱和平、追求和平、致力于和平的国度。
奥运会不可能在瞬间改变世界,但我们有理由期待,从古代奥运会传承下来的和平理想将感召各国和地区人民为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而努力。(赵 敏)
2、北京奥运演绎绿色经典 投入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城市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08月11日
绿色和平在报告中表示:北京为“绿色奥运”所投入的努力和资金,在某些方面反而远远超过了包括悉尼和雅典在内等环境管理经验丰富的发达国家城市。(新华社图片)
7月28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超越北京,超越2008——北京奥运会环境评估报告》,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环境工作进行独立评估。该报告对北京奥运会筹备中的环境成果表示了肯定,也同时对北京在赛事以后环境政策的持续出台和执行,中国其他城市的经验采纳以及国际奥委会的进一步政策制定提出了期望。
而随着北京蓝天天数的进一步增加,人们已经感受到了因环境改善带来的变化。“如何在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时保护并改善环境,对北京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北京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稳定甚至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改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留下了一笔可观的奥运环境遗产。” 绿色和平项目总监卢思骋告诉记者。
“北京的绿色投入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城市”
体育运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起,《奥林匹克宪章》便增加了环境保护条款,申办城市也开始提出了“绿色奥运会”理念。从此,绿色奥运越来越引起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奥运会申办和主办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据卢思骋介绍,早在1992年悉尼的申奥准备阶段,绿色和平就参与到将环境保护纳入奥运会的推动工作中,并分别针对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发布了奥运会环境评估报告。其中悉尼奥运会因未能清除在河姆布什湾奥运主场馆附近的有毒垃圾,并允许使用破坏臭氧和污染环境的空调机和冰箱而被称作不够绿色。而雅典则被称没有因为“绿色奥运”发生太多变化。
“绿色奥运”的主题促使北京不断推出短期的环保项目和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和其他奥运会主办城市一样,如何在这样大型国际赛事的整体规划中应对环境压力并改善环境,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呈现出巨大的机遇。
一份最近的联合国环境署报告称赞北京取得的“显著的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董事和联合国副秘书长阿齐姆·施泰纳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最初做出的‘绿色奥运’承诺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据悉,北京在申奥期间拟订了绿色奥运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其中环保的专项计划拨款为1010亿元人民币。而实际总投资从1998年到2007年,已经达到了1200亿元人民币(约合157亿美元)。
绿色和平项目总监卢思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200亿人民币的投入不算很多,很多钱是花在改进基础设施、引进和推广新技术等能带来长期效益的地方。“但如果现在不投入,以后会付出更大的治理成本。”
绿色和平在报告中表示:不同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的环境挑战也不尽相同,因此无法将北京和更为发达的主办城市放在同一标尺上,作出简单的打分比较。但北京为“绿色奥运”所投入的努力和资金,在某些方面反而远远超过了包括悉尼和雅典在内等环境管理经验丰富的发达国家城市。
“北京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记者从《超越北京,超越2008北京奥运会环境评估报告》中了解到,此次绿色和平主要依据北京的申奥环境承诺和《绿色奥运行动计划》关注了6个环境议题:空气质量及气候变化、能源使用和制冷剂、交通、水和污水处理、森林保护、有毒物质和废弃物管理。北京对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近年来,北京一直是中国能源消耗量最大的城市,不久前才被上海取代。国家统计局指出,中国在2007年消耗的能源量相当于26.5亿吨标准煤(TCE)。而降低能耗也是北京实现绿色奥运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奥运会期间,奥运场馆总用电量的20%将来自北京首座风力电厂——官厅风电厂的清洁能源。
在制冷剂方面,中国空调生产中使用二氟一氯甲烷(HCFC-22)作为制冷剂,HCFC-22 的使用在破坏臭氧层的同时也加剧了气候变化。报告称,中国已于2007年7月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前两年半完成了对另一种主要的臭氧消耗物质氟氯碳化物(CFCs)的淘汰。中国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计划在2030年底以前淘汰HCFCs制冷剂,以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
在交通方面,北京是世界上自行车使用量最高的城市之一,但同时,北京也是机动车增速最快的城市之一。3759辆液压天然气公交车的交付使用,使北京成为世界上使用天然气公交车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采用的严格的世界级尾气排放标准、改善和扩展公共交通系统、增加低排放公共汽车、出租车以及世界最大液压天然气公交车队、奥运会场馆内及周围地区将全部使用环保型公交车等基本实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
北京位于中国内陆华北地区,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的1/32。“南水北调”应急调水工程于2008年4月完成了全长225公里的总干渠,将河北省超过3亿立方米的清水输送给北京,以保证奥运会用水。而在水处理方面北京的突出成就是:奥运场地采取了水处理、节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对污水和排泄物进行处理作为公园的肥料以及雨洪综合利用系统;计划共新建14个污水处理厂;关闭了水库集水区附近的重污染企业以保证城市供水的质量等。
卢思骋说:“在2008年及未来的日子里,中国其他城市应该积极探索并学习北京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从北京错失的机会中总结教训,诸如私人轿车增加迅速、中水回用技术还不够普及、错失了利用奥运会契机来推动“零垃圾”政策等等,这些将有待进一步政策制定来推动。”
评价7家赞助商的环保行为
由于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赞助商开始利用奥运会的机会,向公众表明自己重视环境问题的态度,并努力改变过去的生产方式。一些环境保护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也利用奥运会的机会敦促跨国公司加快采用环保革新手段。针对本届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和平接触了7家赞助商——可口可乐、海尔、联想、麦当劳、松下、三星和伊利。其中部分赞助商的表现没有得到绿色和平的首肯。
报告指出,奥运赞助商可口可乐公司和三星公司都各自给出了环境承诺。可口可乐承诺在奥运场馆使用的所有5658台冷藏设备全部不使用HFCs制冷剂,改用二氧化碳。三星公司宣布其奥运会系列手机中的SGH-F268型号将100%不含PVC和BFR。海尔部分提供不使用HFC气体的空调,而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空调。麦当劳承诺的在奥运场馆餐厅内的制冷设备包括大型的具有较高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暖通空调和步入式冰柜。
报告还指出,麦当劳和伊利未能抓住机会使用不含氢氟碳化物(HFCs)的自然制冷设备。三星公司奥运系列中的另外两款手机仍含PVC和 BFR两种有毒物质。松下没有全面的时间表来逐步淘汰含PVC和BFR的产品。
卢思骋告诉记者:“虽然奥组委出台了旨在鼓励更为环保的政策和技术的指导性文件,但由于约束力的缺乏,实施效果也打了折扣。如果对承包商和赞助商的要求更为严格,那么在木材、制冷设备和电子产品等的采购和提供时,就可以更多更快地将国际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政策引入中国。同时,国际奥委会也需要及早制定一套体制化并具约束力的环保标准,来确保环境保护成为主办城市在申办、筹备与规划过程中的首要考虑因素。”(记者 宋雪莲/北京报道)
3、中外71家大型企业机构全面禁烟支持无烟奥运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08月11日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日电(记者 曾利明)截至今天已有包括联邦快递、可口可乐、美国强生在内的七十一家中外企事业和机构加入无烟工作场所项目,全面禁止吸烟,支持无烟奥运。这是记者从此间举行的“无烟奥运,健康人生”新闻发布会上得到的信息。
由中国疾控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和美国癌症协会联合推出的“无烟工作场所项目”是为响应“无烟奥运”和北京市政府《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而开展的公共卫生项目,其宗旨是帮助企事业单位以及大多数公共场所,特别是工作场所室内全面禁烟。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称,今年六月启动的该项目是“唯一能够有效保护公众工作和公共场所避免二手烟危害的有效方法”。他认为,推行百分之百无烟工作场所,取消工作场所室内吸烟区势在必行”。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透露,无烟工作场所项目执行委员会将在中国继续招募其他公司加入,以保障更多的员工不再受二手烟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朝阳医院院长王辰提出,“医务工作者、教师和政府官员是控烟工作中最关键的三类人群,而医务工作者应首当其冲。” 他呼吁将戒烟服务纳入临床医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调查显示,全国约有三点五亿烟民,占世界烟民的三分之一,被动吸烟人群达五点四亿。目前每年约有一百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预计到二0二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二百万。因此,加强控烟工作力度和效果已成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点。
4、联合国副秘书长施泰纳:环境监测数据是可靠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08月11日
本报北京8月9日电 (记者王炜、季芳)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今天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作人员的考察,北京提供的环境监测数据是“可靠的,可以信赖的”。
来到北京的3天时间里,施泰纳亲自乘坐地铁、公交,参观了北京环保局以及监测站、调度监测室,考察了实时空气监测情况。
他说,“可以非常确信地说,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城市中,我从来没有看到这样一个非常尖端的、现代化、非常可以验证的环境系统。27个监测站代表着最尖端的技术,这并不是人为可以操控的机器。至少从数据角度来讲,我可以向大家保证,这些数据是可靠的,可以信赖的。”
5、全球变暖将会增加洪灾和旱灾
来源:金融时报 2008年8月11日
根据《科学》(Science)杂志8月8日刊登的一份报告,对卫星数据及气候模型的研究显示,全球变暖会增加降水极端情况(洪水和干旱)的发生,情况比大多数气象学家预期的更加严重。
专家承认,随着世界变暖,强降雨将会出现得更加频繁,因为温度升高让存留在大气中的能量和水蒸气增多。但英国里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的理查德•艾伦(Richard Allan)和美国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的布赖恩•索登(Brian Soden)表示,电脑模型低估了可能的降水加强。
艾伦表示,这对全球水循环的影响将是可怕的。多雨地区的洪水将会变得更加频繁,而干旱地区将会遭受旱灾。“由于全球降雨量预计不会有太大变化,部分地区发生强降雨的同时,其它地区将会变得更为干燥。”
尽管大气物理指出,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降雨量就会增加7%,但最新分析却表明,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倾盆大雨将会增加15%之多。
6、山西全面实施汾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
来源:新华社2008年08月10日
为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景,山西省政府从8月开始实施汾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保护工程。
山西省将严格控制汾河流域新增污染源建设项目的审批,责令停止所有汾河流域在建的违法项目,对已建成投(试)产的项目,责令其立即停止所有生产活动。对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的项目限期于今年底完善环评审批手续,逾期未完善的一律予以取缔。对已建成经环评批复的建设项目限期于今年底前完成“三同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逾期未完成的,一律予以关停。
山西省规定,汾河流域范围内尚未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县(市)必须在9月底前开工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2009年完成全部建设并投入正常运行,已建成尚未投入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在8月底前投入运行。
山西省还将对汾河流域内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环境违法现象突出、超过环境容量总量指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地区,实施“区域、流域限批”。(记者吕晓宇)
7、湖北全方位治理水环境
来源:长江网2008-08-11
到2010年,湖北省河流、湖泊等水环境质量将明显改善,重塑“千湖之省”美景。这是10日湖北省政府确定的水污染防治目标。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环境形势,湖北省政府将治理污水放在创建“两型社会”的战略位置,提出全方位治理方案。
对三峡库区、丹江库区等重点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展开科技攻关,制定“一湖一策”综合治理方案。逐步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流域性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立突发事件信息通报制度,快速有效地处理好水污染突发事故。
沿湖泊、河流的城镇生活垃圾必须收集和处置,并达标排放。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要在规定期限建成运行。
在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和洪湖、梁子湖、清江、四湖流域等区域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示范工程,划定畜禽禁养区,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在重点水域最高水位线外1公里范围内,严禁从事种植蔬菜、花卉等施用化肥强度大的农业活动。
控制旅游污染,凡在河流、湖泊周边开设的度假村、农家乐、旅游宾馆饭店等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达标排放。旅游用的船舶应配备相应的防污设施。
削减水体的内源污染。各地要有计划地开展湖泊底泥生态疏浚,禁止在水库、湖泊养殖珍珠,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围网、投肥、投饵养殖。
实施生态修复,采取科学调水、合理控闸等措施,加快湖泊水体循环交换,构建生态水网。
建立环境补赔偿制度,上游地区排污对下游地区造成水环境污染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补(赔)偿,并依法追究责任。
8、郑州:排污企业屡查不改 往高里罚
来源:人民网河南视窗 2008年08月11日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 大河网-今日安报报道:即日起,郑州将对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措施落实情况,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等重点行业以及重点流域、区域污染企业是否还有不“环保”的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集中整治环境违法行为。如果您有环境污染方面的线索,也可拨打 “12369”环保热线举报投诉。
据了解,检查中,将对2005年以来挂牌督办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中取缔关闭、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等行政处罚措施落实情况;县以上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取缔关闭措施落实情况;被取缔关闭的造纸企业或生产线设备拆除等措施的落实情况;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运行情况等进行重点检查。
检查中,还将对屡查屡犯的企业采取“高限处罚”措施,对违法设置排污口或者私设暗管,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对于违法排污造成严重损失、触犯刑法的企业,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首席记者 李 红 见习记者 王 俊)
9、西藏计划推广固态生物质绿色能源以保护生态环境
来源:新华社2008年08月10日
西藏未来几年内计划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采取强制措施,禁止砍伐等行为,强制推广生物质燃料绿色能源,保护环境。
近期,西藏自治区政府下发了《西藏自治区薪柴替代能源发展规划》,计划实施固态生物质燃料推广等五项薪柴替代能源工程。计划2009年起,分别在林芝和拉萨各建成一个年生产能力为6300吨的生物质燃料生产厂,2010年力争将固态生物质燃料示范推广到12个县和10%的农牧民群众中。
固态生物质燃料是一种重要的薪柴替代能源利用形式,适宜在海拔高于4000米以上、气候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水能资源匮乏的藏西北地区广泛推广运用。
发展固态生物质燃料的重点是推广利用固态生物质燃料技术,在生物质原料丰富、交通较为方便的地区利用固态生物质煤炭技术生产生物质煤炭,建立首家固态生物质燃料加工厂,并在不具备沼气建设条件和水能资源缺乏的高海拔、气候条件及自然环境差的一些县乡,采取商品供应、政府实行价格补贴的方式推广应用固态生物质燃料。
2008年起,西藏计划开展生物质能源的资源状况调查及不同环境气候区的各种实验,测试环保指标,采集试验数据,开展西藏固态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研究,重点解决成本高、热效率低两大难题,为在西藏的生产、推广应用和建设固态生物质燃料加工厂提供科学依据。(记者德吉 边巴次仁)
10、新华网:三峡将建成水环境突发事故应急监测快速反应系统
来源:新华网2008年8月11日
三峡重庆库区将建成水环境突发事故应急监测快速反应系统
新华网重庆8月11日电(记者 张桂林)三峡重庆库区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日前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项目将投入1.4亿元完善一批水质监测站、水环境实验室,并建成三峡库区水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快速反应系统。
记者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获悉,重庆库区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1411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1293万元,该项目将为重庆环境监测中心及37个区县环境监测站,配置地表水常规监测、应急监测、水华监测仪器和数据与传输设备,并在库区水域3个国控断面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同时新改建一批水环境实验室。
据悉,项目实施后,重庆各级水环境监测站整体上将达到国家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并建成三峡库区水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快速反应系统,形成对水华等快速监测和准确测定能力;实现重庆境内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重点断面水质的自动监测,最终建成覆盖重庆所有区县的水环境监测、预警和信息传输系统。
11、3月40万吨蓝藻打捞不易 治太湖紧打"生态牌"
来源:《解放日报》2008年08月11日
协商治理太湖 苏浙沪同一梦
上周末,太湖水环境治理及蓝藻应对协调会在无锡召开。协调会上,苏浙沪三地有关领导签署了《关于太湖水环境治理和蓝藻应对合作协议框架》(简称《协议框架》),至此,三省市共同治理太湖水环境的协商机制正式建立。
《协议框架》明确了5方面的内容:建立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定期交流制度;三省市发改委、环保、建设、水利等相关部门和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每半年举行一次工作例会;建立重大事项应急协商制度;建立关于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相关信息的通报制度;建立苏浙沪“蓝藻打捞合作机制”。
太湖治理大动作频频。过去一周内,苏浙沪连续两次召开三省市共同治理太湖的协调会议;而数月前,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是我国湖泊治理的第一个方案,洋洋洒洒近七万字,详细规划了今后10多年太湖治理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不论是三地会议,还是《总体方案》,值得注意的是,“生态”成为一大亮点。从资金上看,《总体方案》预算的总投资是1114.98亿元,其中“生态修复”单项列出,投资达147.91亿元,所占比重13.27%。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过去10多年,用于太湖流域生态修复的资金仅6.6亿元。
更重要的是,不论是建湿地群等直接的生态建设,还是治理工程中的生态元素如蓝藻打捞时更注重环保,尽管治理太湖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追求综合生态效果,成为始终贯穿其中的新思路。
1/4,环湖凸现湿地群
美国湿地协会有一项非常著名的指标,被美国在内的不少国家视为规划农田时不可缺少的标准,即农田周围按14:1的比例配置湿地,也就是说,每14公顷农田,就有1公顷湿地。美国湿地协会前主席威廉·米奇说,之所以在农田周围配置湿地,是因为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服务价值,其中之一就是削减污染。
湖泊生态系统评价也有一项非常著名的指标,即一个比较健康的大型湖泊,周边湿地的面积不应少于湖域面积的1/4。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研究院博导陆健健说,大面积的环湖湿地是清洁湖泊最“生态”、最“绿色”的方法。
而目前,太湖流域内为削减农业污染而设置的湿地,几乎没有。与此相对的却是,太湖流域内的农业污染现状不容乐观。据《总体方案》披露,2005年太湖流域三大水污染物来源中,除工业和城镇生活两项外,农村面源污染也不小。而农村面源污染包括农业、农村生活和农村小型企业,其中农业是“大头”。偏偏这个“大污染源”一直未被充分重视,《总体方案》在总结过去10年太湖治理的教训时特别提到,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此外,太湖周边湿地也因历史上的“围垦造田”、城镇发展等原因而被大量侵占。
今后,这些情况将极大改善。《总体规划》将湿地建设列为太湖治理的重点工程之一。根据《总体规划》,江苏省将建设苏州东太湖、无锡太湖2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占地3000亩的湿地净化示范工程,浙江省则建设桐乡永秀白荡漾等6处自然保护区和湖州双林漾等9处河湖交叉口的自然保护小区。苏浙两省还各规划了8处湿地公园,多处湿地宣教中心和湿地植物园。此外,苏浙计划近期在太湖主水域区域建设水生植被8.41万亩,恢复整个太湖流域的湖泊、河流湿地近50万亩。
专家估计,到2020年,太湖周边的湿地和各种生态林,总面积将接近湖域面积的1/4-1/3,而整个流域内的“农田湿地”也将实现“零”的突破。
1亿元,底泥疏浚大试验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工作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获知,目前针对太湖底泥疏浚进行工程试验的规划书,已经完成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正等待批复,预计年内有望启动这一试验。根据《总体方案》,这个试验的预算资金为1亿多元,实验点将分布在无锡梅梁湖、竺山湖和数个河口。
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局长徐雪红说,这个实验试图在“底泥疏浚”这样一种工程手段中找到最佳的综合生态效果,为今后太湖底泥大规模疏浚建立样板。
过去,底泥疏浚就是大型挖泥船开进湖区,把底泥挖出来就算了事,但现在,关于底泥疏浚,人们开始考虑更多的因素。首先,对太湖主水域的底泥生态不能扰动太大。徐雪红说,湖泊底泥自身有一种微妙的平衡,除非不得已,轻易不要去打破。目前的太湖底泥疏浚,仅在发生大规模“黑水团”的地方实施,如无锡境内的竺山湖,要在不影响其他地方底泥生态的情况下,清除这一部分污染底泥。如何不扰动周边底泥生态?徐雪红说,要在许多种挖泥船中选择一种适合在水浅且开放式水域中作业的船只。直白了说,过去的大型挖泥船不能用了,必须找一种“动静”小的挖泥船。
此外,做好污染底泥的后处理工作也很关键。太湖主水域周边少有空地,要么城镇要么农田,底泥挖出来后堆放在哪里是个大问题。堆放不当,会造成污染底泥的“二次污染”。堆放时,还要考虑污染底泥的排水系统,底泥自身的水分或流经底泥的雨水,一旦重新流回太湖水域或附近农田,都将造成污染。徐雪红说,太湖周边规划了大量湿地,疏浚出来的底泥或许能用在湿地上,但如何通过种植植物、养殖生物的方式化解污染底泥中的有害成分,都还有待实验。
记者获悉,江苏已经做好规划,计划出资3亿多元,在底泥疏浚大实验结束后,大规模疏浚竺山湖底泥。
3月40万吨,蓝藻打捞非易事
今年5月以来,太湖蓝藻逐渐增多,苏浙沪加强了蓝藻打捞力度。以江苏为例,无锡市、苏州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蓝藻打捞工作协调小组,建立巡查、打捞情况的日报制度。江苏年内计划采购专业机械打捞船126艘,组织专业打捞队118支,此外,配备业余打捞船1160艘,兼职打捞人员近万人。最多时,江苏一天打捞蓝藻超过一万吨。截至7月30日,仅3个月内江苏全省共打捞蓝藻38.5万吨,超过去年全年打捞量两倍多。
成千上万吨蓝藻打捞上来后怎么办?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陆桂华说,江苏正在利用蓝藻制造有机肥、发电等,但两者相加,得到处理的蓝藻大约占日打捞总数的一半。也就是说,还有一半蓝藻得不到处理。
为提高蓝藻处理的效率,无锡市财政已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购置一种新型的打捞处理船,这种船可以现场进行“藻水分离”,即蓝藻打捞上来后当即制成不含水分的藻饼,既方便运输又环保。预计8月底,44条新型打捞船即可下湖作业。陆桂华说,处理蓝藻,不仅仅要打捞,更要培育一条后处理产业,这样,打捞才能长效,才能有效益。
根据《总体方案》,上海市纳入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范围的是青浦区的朱家角、金泽、练塘三镇,需要治理的主要水域是淀山湖。2000年以来,淀山湖水质恶化明显,蓝藻时有暴发。上海市水务局局长张嘉毅说,上海水利局今年研制了一种吃水浅、易靠岸、集打捞蓝藻和保洁于一体的综合性打捞船,已于上月23日第一次在淀山湖试运行,效果不错,下半年有望大规模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协调下,苏浙沪已建立“蓝藻打捞合作机制”。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陆桂华说,这一机制为苏浙沪更高效、更环保地处理太湖蓝藻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记者 张斌)
12、发放环保补贴比开征环境税更有效
来源: 中国网2008-08-11
今年年初,财政部税政司、国税总局地方税司和环保部政策法规司联手启动环境税的研究制定,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目前该研究进入中期阶段,包括环境税目、税种、如何启动试点环境税制等在内的基本理论架构已搭建。
就报道内容看,新的环境税将极为可怕,不仅新增税种,而且要保留已有的环境方面的收费项目,即税费并举,因此而加重的企业负担将难以估量。
不是说企业不应该承担环保责任,然而将环保责任体现在税费方面,必须正视的问题是:企业目前究竟有没有交纳环境税?以两个标准来衡量,一则为环境税是否已单独成为一个税种。尽管中国的确没有设立单独的环境税,但中国有中国的现实国情,按照现代税制原理,中国的费,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税;二则,以其它名义征收的各种税费中是否包含有为了环保目的而特别征收的部分,不能在已经征收了综合税后,分别以单项名义再征收一遍特别税,导致民不堪负。虽然,关于以其它名义征收的各种税费中是否包含有为了环保目的而特别征收的部分可能会引起争论,但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较,即便不考虑税后加费的现实国情,中国的税赋指数也算是比较高的,将税后加费的现实国情因素考虑进去,税赋之沉重在当今世界首屈一指,如果这其中竟不包含有极其重要的为了环保目的而征收的部分,几乎无法解释,究竟是何种因素构成了如此沉重之税赋指数的主体。
于是必须要正视第二个大问题:究竟还有没有加税的空间存在。真的没有了,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企业效益大幅滑坡,特别是中小企业,几乎落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尽管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特别复杂,但税赋指数过高、负担过重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继续再增设税种、加重税费负担,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后果极其严重。
与之对应,是第三个重要的问题:究竟需不需要加税。实际上,很难说有此种必要,因为税赋指数超高,公共财政已经很富裕了,在2007年,预算内财政收入就超过了5.1万亿元,加上土地出让金、行政事业收费、社保基金等预算外收入,整体财政收入已达10万亿左右的规模,而2008年上半年,仅预算内财政收入即达34808.19亿元,同比增长33.27%。真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能“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的话,立法确定将公共财政收入的相当比例用于环保事业,资金保障将极为充裕,根本不需要以环境名义再度征收特别税,特别在税赋压力已经令整个社会不堪重负之时。
综上所述,在不能实行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大幅度降低税率的前提下,如果要增设环境税,在现阶段,可以考虑反转,即承认现行税费中已经包含有相当高比例的、为了环保目的而特别征收的部分,为促进环保事业发展,在比例确定后,不是按比例向企业征缴环境税,而是按相同比例向在节能减排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不同企业返还环保补贴予以奖励。
奖励性手段远远比惩罚性质的新增环境税的效果好,在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之际,开征环境税几乎必然导致灾难性结果,而且,使用奖励手段,不仅能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竟争力,更能够增强企业支付能力、有效调节初次分配比例、扶助民生。近两年来,普通劳动者的薪酬水平在提高,但薪酬水平提高是双刃剑,在企业竟争力强、支付能力高的前提下会共赢,反之,却可能是企业破产、劳动者失业。
作更深入一些的思考,是各种管理、调控手段,为什么要全部以增加税种、提高税率为核心呢?税者如兵具,“自古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无论征税的名义如何光明正大,因此形成的对于公众生活的负担都不容否认、不容忽视,日日但闻加税声,终究会导致民穷财尽的。
13、消费税真能遏制豪华车和大排量车增长?
来源:《解放日报》2008年08月11日
豪华车的销售,似乎又会遇到一道坎,那就是被提上议程的“消费税上调”。
7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节能环保型汽车实行消费税优惠政策,提高大排量汽车消费税率。市场传言中的变动幅度为:对3.0升-4.0升之间的车型,税率从原来15%调高至25%;排量在4.0升以上车型,税率从原来20%将上调至40%。
然而,消费税上调,真的能遏制豪华车和大排量车的增长吗?撇开豪华车消费群价格敏感性低不说,消费税还有一个最大的软肋,它是价内税。价内税,说白了,就是税费包含在车价之内。买车者购车时,一款标价50万元的豪华车,车价中已经包括了几万元的消费税了。其实,在汽车生产和购买过程中,各类税费名目不少,属于价内税的有增值税、消费税,也包括了进口车所要交纳的关税等;而价外税中的最大一笔,是10%左右的汽车购置税,就是说一款标价50万元的豪华车,购车者还得另外支付5万元左右的购置税。
价内与价外,区别蛮大。有的人说,价内税,是针对生产商和进口商征收的。但仔细分析,豪华进口车到岸后,关税、消费税等都加在车价内,反映到最终购买价格上,使得车价上涨,最终是购车者买单;而国内少数豪华车生产商,可能想办法来降低成本,但消费税的大幅度上涨,最终依然会体现在车价上,让购车者部分买单。因此,价内税的提升不可能促使他们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减少豪华车的进口和生产。何况,价内税包含在车价中,反而让购车者觉得是自己本来就应该付的钱,经销商也能理直气壮———“高档车就是这个价!”
因此,不少专家就建议,在中国攀富心理短期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属于价内税的消费税调整,难以改变对豪华车的追捧,其作用远不如调整购置税来得痛快,后者可以影响购车决策。而在国外,遏制高档车购买的税费也多属于价外税。
回过头看,2006年4月,我国曾调整过汽车消费税,排量为3.0升-4.0升的车型消费税从8%上涨到15% ,4.0升以上车型的消费税从8%上涨到20%,这之后,虽然豪华车价格在一小段时间内有所上涨,但丝毫没有影响宝马、奔驰等高档进口车的销量,而且越是高档的,增长速度越快。
如此看来,消费税不是一把快刀,要让车市朝着绿色方向发展,还得另外想招。 (丁 波)
14、污染企业为何拒不整改?
来源: 证券时报 2008年08月11日
最近有两条新闻引起笔者注意。一条是8月8日传媒报道说,2008年4月,环境保护部组织对2003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国家挂牌督办和群众反复投诉的292个重点案件的整改情况进行了现场督查,发现有近30%的案件不同程度地存在整改不到位问题。另一条是8月7日的报道说,云南华坪县一家污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烟(粉)尘,使周围环境受到污染,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有关部门多次发文整改无效果,最终引发了当地群众和该企业的群体性纠纷。
这两条新闻深刻地说明了当前我国环保执法的困境,已经软弱到了何等程度。难怪有人说当前的污染企业有三不怕:不怕环保部门监察、不怕行政处罚、不怕损害公众利益。由此,我想到国外一些环保案例。
2008年1月16日,法国一家法院作出判决,法国石油工业巨头道达尔集团对1999年“埃里卡”号油轮断裂沉没造成的严重污染负有责任,罚款37.5万欧元。道达尔和其他三名被告还须向大约100名原告支付1.92亿欧元赔偿金。获赔原告主要包括环境保护团体、受污染地区渔民、旅店经营者和地方协会等。近年来,国外一些企业由于污染破坏环境被处以巨额罚款的事件可谓屡见不鲜,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在如此巨额的罚款下,还有哪个企业敢不顾法律的规定,轻易污染破坏环境了?还有哪个敢把环保部门的决定当耳边风?
而根据我国现行《环保法》规定,企业违法排污,环保部门最多罚款是10万元,并且,每月只能罚款1次,这样一来,即便每月都罚,一年也不过120万元。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这事件震惊了世界,被称为建国以来最大的环境污染事故。然而,就是这样一起无法用定量词来形容的特大污染事故,国家环保总局只能开出100万元的罚单。一个是动辙上亿美元的罚款,一个是最高100万人民币,同样是严重污染环境,所受处罚的轻重差别何其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环境治理困境的症结所在———违法成本过低。对此, 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曾经举个很形象的例子,“造纸厂购置治污设施,一吨纸的成本要多花150元左右;如果不购置治污设施,一个日产百吨的小型造纸厂日均降低成本15000元。我们去处罚一次,最多罚款 10万元,他们10天不到就挣回来了。”
显然,正是由于法定罚款上限低,不足以制裁、震慑和遏制环境违法,导致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责任的承担。因此,我们应当学习国外的经验,对污染环境的企业视其造成的损害,施以巨额罚款,避免出现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不正常现象,如此方能根治拒不整改的现象。(作者系公务员、职工法律援助律师)
15、让电子垃圾"走向绿色"
来源:市场报2008年08月11日
近年来,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人们在享受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电子垃圾所围困:被随手扔进垃圾桶的手机电池、当废品卖掉的旧电器,甚至一个小小的电源开关……一旦处理不当,这些就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
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电子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其污染问题,充分利用其中的宝贵资源,让电子垃圾走向绿色环保,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电子垃圾危害严重
电子垃圾是指已经报废的各类计算机、打印机和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电子垃圾不仅量大而且危害严重。电子垃圾污染像一个隐形杀手,已经对市民的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如果处理不当对人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特别是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产品,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废旧家用电器中主要含有六种有害物质:铅、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剂。电视机阴极射线管、印刷电路板上的焊锡和塑料外壳等都是有毒物质。一台电视机的阴极射线管中含有4至8磅铅。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含有300多种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一台电脑显示器中铅含量平均达1公斤多。机箱和磁盘驱动器中的铬、汞等元素对人体细胞的DNA和脑组织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如果将这些电子垃圾随意丢弃或掩埋,大量有害物质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如果进行焚烧,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造成空气污染。
家电报废高峰来临
我国家用电器已经开始进入报废高峰期。有关统计表明,这些电器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百姓家庭的,按10-15年使用寿命计算,从2003年起我国每年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600万台洗衣机需要报废。而近年来,我国电脑、手机消费量激增。2004年全国电视机保有量约3亿台,电脑保有量约3000万台、手机保有量近3亿台,每年手机报废量约7000万部,旧电脑500万台。
据统计,全世界的电子垃圾,80%被运到亚洲,其中90%丢弃在中国。这样算来,我国每年要容纳全世界70%的电子垃圾。电子垃圾处理不当,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无论是不加任何处理的掩埋、焚烧、或者丢弃,其产生的有害物质都将对土壤、空气、水源造成极大的污染。可以预见,电子垃圾将逐步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
合理利用积累资源
电子垃圾具有双重性:既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潜在危险性,又有可以作为再生资源的可回收利用性。别看电子垃圾危害严重,如果利用得当的话,它将是一种可再生利用的资源。特别是近期国际上新提出了新经济理念循环经济,它改变了传统经济以“资源—产品—废弃物”模式,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的特征,达到低消耗、低污染、高利润,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按照这个新经济理念,随着矿产资源逐步衰竭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循环经济将无条件地被全社会接受,并且很多废弃物将成为未来的主要“矿产资源”。确实如此,废旧电器等电子垃圾全身都是宝,是即将开采的新型资源。以计算机为例,其成分如下:钢铁约占54%、铜铝20%、塑料17%、线路板及其它1%,而线路板含有金、银、钯等贵金属。
我国电子垃圾污染防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电子垃圾的回收管理制度,除极少数被生产厂家回收处理外,大量的电子垃圾或作为普通垃圾被填埋,或在不具备条件的小作坊里被拆散回收,潜在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虽然,目前我国电子垃圾威胁环境安全尚未像工业污染那样严重,但是我们绝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电子垃圾污染问题应该引起政府、社会及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我们不超前做好防治电子垃圾污染的各项政策、技术和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电子垃圾的污染将会无情地报复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