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六月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8-06-18

六月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心系灾区:

1、站在北川默哀

 

环境资讯:

2、南方日报:  我国1.5亿亩耕地受污染 将立法加强监管

3、新华网:  2008年引黄济淀应急生态调水任务圆满结束

4、经济日报:  强降雨已致9省区不同程度受灾

 

地方信息:

5、新华网:  三江源“黑土滩”治理将应用新草种

6、新华网:  安徽巢湖市出台蓝藻暴发应急预案

 

重大水事:

7、新华网:  黄河将进行第7次调水调沙 

 

民间环保:

8、搜狐绿色:  法律漏洞放行有毒垃圾 绿色和平向环保部示警

9、财经网:  绿色和平组织为解决中国蓝藻危机建言

 

民间视角:

10、如果我们渴望成为世界垃圾场

 

深度报道:

11、人民网-人民日报:  震后规划环评条例加紧出台 公众聚焦三大热点

12、搜狐绿色:  中国女首富为何要破坏云南生态

13、人民网-人民日报:  太湖蓝藻:问题在水上根子在岸上

14、人民网-人民日报:  6月1日起实施已逾半月“限塑令”执行怎么样?

 

环境时评:

15、南方网:  天灾面前,人类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16、南方网:  “虎照门”与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1、站在北川默哀

文/汪永晨

 

6月12日,因为1998年曾参加了中国第一支女子长江源漂流探险队,今年是十周年,当年的探险队员在成都有个聚会,我再次踏上去四川的路。

6月11日,我们正好接到一位法国朋友从香港寄来的两大箱捐给灾区的物品。办公室的小娜和丽丽把两大箱东西挺到了我的家。因为怕首都机场已经不再为超重的捐赠物品免费,我拉上了《南方人物周刊》找来采访的记者一起去了机场。为的是,如果超重要付费,就得请他帮我们带回来,有人去再带过去。为超重付费,我们可没有这笔开支呀。

北京机场出发

没有费劲,机场工作人员相信了我们这两大箱是给灾区的。不知道在这位记者的笔下,机场这一幕会不会成为他文章的开头。

6月12日晚上,中国女子长江源探险十周年聚会的晚餐上,我向成都的朋友说,我有两大箱东西你们怎么能帮我送到灾区。说我身上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郑易生刚刚捐的1000元,四川穿山甲会员捐的2000元,一共3000元人民币,我想把这钱买成避暑和防蚊虫的药一并送到灾区。

胡静,当年在江源时,她就一直拉着我走,给了我很多力量。如今她已是有了很大资产的,做印度、尼泊尔工艺品的公司老总。她说自己第二天就要出国,但可出辆越野车,也捐3000元给我们一起买药。并可帮我们联系四川本草堂药业,以批发价为我们配药。

胡静一带头,王岩,浙江的房地产商也说要捐3000。中科院成都分院的小熊则说,他也要开车和我们一起前往。并第一个带上了我们的“小行动+许多人=大不同”的绿丝带。

在成都出发前先系上绿丝带

6月13日早上,我们的车开到了本草堂。同行的还有南华早报的史江涛。史江涛是5月13日就到地震灾区采访的记者之一。这次他是用自己的休假时间再来灾区当志愿者的。同行的还有成都《读城》杂志的图片编辑吴燕子。地震后,她第一时间去的是都江堰。在她个人的博客上,现在有很多地震后第一时间拍到的照片。

四川本草堂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从地震后他就没休息过,天天都在忙。而我对那里的印象除了忙以外,就是他们查对卖出的药,开清单时的认真。

买药

核对

结帐我们付了9102块。这些钱买的药小山一样堆在我们面前。两辆车的后备箱,和我们前面的坐位都放得满满的了,地上还有三箱板蓝根。最后我们是把大箱子拆了,把一小包一小包的板兰根撒在车子里的每一个角落,才上了路。

装车

买药清单

我们本来是要到安县,听说那里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还没有关注到,需要救灾物资。路上得知,人民公安报的记者可以带我们进入北川县城,于是,我们冒雨向北川赶去。

进入北川县城前,先到了北川中学,因为刚刚过了一个月的纪念日,废墟前摆着孩子们爱吃的零食,烧着香。一位母亲在废墟上找着孩子的书包、学习用品。

北川中学大门外

北川中学里

6月13日在北川中学

为孩子烧柱香

史江涛说地震后他来时,有些楼还没有完全塌,现在可能是为了安全给炸了,我们没能看到电视上看到过的,五层楼变成了三层楼的那个建筑,看到的只是一堆砖瓦和水泥。细细的钢筋,拿在手上是可以折弯的。

 出了北川中学,我们和学校外面的老乡们聊时,知道每天政府给的十元钱他们还没有拿到,说是快了。说他们现在的帐蓬里实是太热了,很多人白天就在自家的废墟上度过。蚊子很多。

当时,虽然旁边就是物资发放站,我们还是打开车门,打开箱子,向一位一位老乡送上了我们买的驱蚊药,十滴水、板蓝根。

去之前就听说,灾区人现在很需要花露水,可是我们还是带少了。一个年轻的父亲对我们说,孩子晚上咬得睡不了觉,抓得皮肤都烂了了。希望以后有人再捐东西送去,能多带些花露水。被蚊虫咬多了会不会引起什么疾病,也是他们现在很担心的。

最抢手的是花露水

拿到花露水板蓝根的老人

走进北川县城的路上,到处是滚下山的大石头。而北川县城里面,因为有些街道已经被水淹了,有些楼,还在经受着余震的考验,我们没有再走进去。只是站在山上,朝下,远远地拍了照片,并站在那里,向着县城,向着大山默哀了三分钟。一束鲜花悄悄地放在了朝着面向县城的山边上。

去北川的路上

北川,北川

管制了的北川

要想进北川

水淹了的北川县城

今日北川县城

今日北川县城

不知道将来这里会是地震博物馆,还是什么?但这个在我们中国很多地方都相似的、大山坳里的县城,和山那边的唐家山堰塞湖,会给我们些什么启示呢?

2、我国1.5亿亩耕地受污染 将立法加强监管

来源:南方日报2008年06月1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6-18/021815763850.shtml

土壤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另一个重大的污染问题。

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已超过1.5亿亩,这对于本来就日渐紧张的耕地面积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土地资源“黑洞”,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而且,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并且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因此,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大污染源监管以及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已刻不容缓。

本报讯(驻京记者/郑春峰 实习生/王玫雯)日前,中国环境保护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将在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加大污染源监管和修复力度。

所谓土壤污染,最主要是污水灌溉带来的土壤污染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与土壤板结。

土壤污染也被专业人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相比于其他可通过污水横流、黑烟滚滚、臭气熏天等外在表现形式向人们敲响警钟的污染形式,土壤污染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而这种污染的危险性却极大,且成为引发更为严重后果的“温床”。

土壤污染是个大“黑洞”

环境保护部指出,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

此外,我国土壤污染的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鲁安怀长期关注和研究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已经超过1.5亿亩,这对于本来就日渐紧张的耕地面积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土地资源“黑洞”。

徐琦是《中国环境报》的记者,也对我国的土壤污染有着长期的关注。由她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污水灌溉污染耕地超过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超过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

重金属超标是重要祸因

对于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原因,环境保护部在上述《意见》中未有明确提及,但在此前的多个相关场合,环境保护部的相关官员、研究人士也都曾反复做过阐释。

就此话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诸位专业人士形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重金属超标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祸因之一。

“经济发达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问题尤其严重,日益成为当地环境的重大威胁。”中科院生态所的孙铁珩院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3亿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5亿亩,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4950万亩。

“尤其令人忧心的是,土壤污染中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成本高且很难彻底根除。”在中国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专家刘晓端看来,我国土壤中的重金属天然分布十分广泛,多具有不可逆性,不能降解,但可能转化为金属有机物或在有些生物中高倍富集,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体内蓄积毒性。

据孙铁珩介绍,污水灌溉等废弃物也对农田造成大面积的污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尚难以估计。但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土壤污染直接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孙铁珩院士指出,一些地方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土壤污染监管正在发力

记者注意到,在环境保护部此次发布的上述《意见》中,已对土壤污染的治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意见》,被污染的土壤或者地下水、由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负责修复和治理。今后即使污染单位“因改制或者合并、分立而发生变更”,其污染防治责任都不可被免除,将由“变更后承继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承担”。其中,环境污染遗留问题较严重的化工、电镀、油料存储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将“由原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治理并恢复土壤使用功能”。

上述《意见》还称,为保证食品安全问题,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将成为监管重点。农用土壤环境需得到严格的监测与评估,确保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不受污水灌溉。

在发布上述《意见》的同时,环境保护部同时披露,2010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局将全面完成该调查,并初步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到2015年,一批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将正式出台。

3、新华网:2008年引黄济淀应急生态调水任务圆满结束

来源:新华网2008年6月17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7402

新华网郑州6月17日电(记者李钧德)6月17日10时,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远程关闭了360公里以外的位山引黄涵闸。随着闸门徐徐落下,宣告实施144天的2008年引黄济淀应急生态调水渠首引黄任务圆满结束。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有“华北明珠”之誉。2007年河北省又遭遇干旱,白洋淀水位降至干淀水位,淀区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缓解白洋淀地区干旱缺水,保证北京奥运会用水以及淀区及周边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保护淀区以及北京奥运会周边生态环境,国家决定再次实施“引黄济淀”应急生态调水。

此次“引黄济淀”调水从1月25日开始实施,自位山闸引黄河水,经位山三干渠至临清立交穿卫运河刘口闸进入河北,共从黄河取水7.21亿立方米。截至6月17日零时,进入河北省的黄河水总量4.84亿立方米,为白洋淀补水1.52亿立方米。在位山闸关闭后,渠道内仍有部分蓄水将注入白洋淀,白洋淀补水量将达1.56亿立方米。衡水湖、大浪淀在引黄济淀过程中还分别补水0.65亿立方米、0.58亿立方米。

黄河作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地,近年来,多次实施了引黄济津、引黄济淀、引黄济青等远距离应急调水工作,有效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短缺的燃眉之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经济日报:强降雨已致9省区不同程度受灾

来源:经济日报2008年6月1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7423

本报北京6月17日讯 记者杨忠阳从民政部救灾救济司获悉: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已经造成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9个省(自治区)不同程度受灾。截至6月16日,因灾死亡63人,失踪13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

此外,农作物受灾面积1017千公顷,倒塌房屋6.7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44.5亿元。其中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4省(自治区)受灾较为严重。

6月6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4省(自治区)灾情,启动国家三级救灾应急响应,紧急向灾区派出工作组,协助开展工作,并向广西灾区紧急调拨3000顶帐篷。

据了解,民政部、财政部于17日向近期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江西省紧急下拨了9500万元中央救灾应急资金,帮助两省(自治区)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目前,各受灾省份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紧急安排救灾应急资金,筹措发放救灾物资,组织动员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灾区群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各项抗洪救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5、三江源“黑土滩”治理将应用新草种

来源:新华网2008年6月17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7333

新华网西宁6月17日电(记者姜辰蓉)记者从青海省科技部门了解到,经过多年的研究,青海省已经成功选育出适合三江源自然环境的新草种“青海草地早熟禾”,将用于治理青海三江源区植被退化严重的7000多万亩“黑土滩”。

上世纪9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严重。据统计,三江源区目前有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1.5亿亩,占草地种面积的63%。其中,失去生态功能的“黑土滩”达7000多万亩。

“黑土滩”治理是三江源生态治理工程中的重点和关键。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选育出一种新草种“青海草地早熟禾”,作为三江源区“黑土滩”治理的主要草种。

据草原研究所副所长马玉寿研究员介绍,野生的“草地早熟禾”原本在青藏高原就有分布,但范围有限。经过多年的人工驯化、栽培,这一草种可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区完成整个生育期生长,栽培第二年株高可达70厘米以上;具有发达的根茎繁殖能力;草质柔软,产草量高,也是高寒草甸地区放牧家畜的高质量牧草。“草地早熟禾”已被中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野生栽培品种”。目前,这一草种已进入扩大试点栽培和种子选育阶段,预计在3-5年时间内在“黑土滩”全面推广。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也是中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草地面积占三江源总面积的85%以上。

6、新华网:安徽巢湖市出台蓝藻暴发应急预案

来源:新华网2008年6月17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7393

新华网合肥6月17日电(记者蔡敏)近日,安徽省巢湖市出台了巢湖城市饮用水源地蓝藻暴发应急预案,成立相关指挥部,用三级响应机制确保及时、有序、妥善地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据了解,巢湖市此次按照饮用水藻类污染事件可控性、严重性程度,将蓝藻暴发情况分为一般、较重、严重三个级别。当水源受到藻类污染,发生严重事件(Ⅰ级)或较重事件(Ⅱ级)时,在水文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施 “引江济巢”方案,从长江向巢湖生态补水,适当抬高巢湖水位,增加水环境容量,抑制蓝藻进一步暴发;同时在自来水厂取水口头部,设立围挡,减少外来蓝藻聚集,组织力量打捞蓝藻。一旦城市自来水不能饮用时,迅速集中消防、洒水及运输车辆紧急从银屏自来水厂、下汤水库等地调水,保证市民基本生活用水。

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在蓝藻易暴发期,巢湖市环保部门要对饮用水源地实施加密监测,加强安全巡查,及早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饮用水发生污染后,环保部门要对自来水水源水质每4小时取样一次,加密监测分析;卫生部门也要对自来水厂出厂水和末梢水加强监控。

7、黄河将进行第7次调水调沙 

来源:新华网2008年06月1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6/17/content_8385696.htm

新华网济南6月17日电(记者董振国)黄河本年度调水调沙将于6月19日进行,这将是自2002年以来黄河进行的第7次调水调沙。

据山东省黄河河务部门介绍,本次调水调沙历时约12天,比去年延长2天。花园口站及以下各主要控制站最大流量约3900立方米每秒。此次调水调沙流量大、持续时间长、水流冲刷力强,对黄河防洪工程和滩区安全都是一次考验。

山东黄河河务局根据黄河防总要求,对调水调沙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黄河调水调沙就是通过水库进行人为控制,以水沙相协调的关系,对下游河道进行冲刷,最终减少下游河道淤积。自2002年开始的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过流能力由不足每秒2000立方米,提高到每秒3500立方米以上。

8、法律漏洞放行有毒垃圾 绿色和平向环保部示警

来源:搜狐绿色2008年06月17日

http://lvse.sohu.com/20080617/n257560290.shtml

【搜狐绿色消息】6月14日(上周六),绿色和平成员以直接行动截停装有有毒电子垃圾、包括废旧电路板的货柜,并迫使香港政府承诺扣查该货柜。可是,香港政府在未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后,声称货柜内并未发现“受管制废物”及“有害的电子垃圾”,并仓促放行装有有毒电子垃圾的货柜。绿色和平批评这种做法,并把香港环保署的决定汇报予国家环保部,促请相关部门跟进事件。[进入专题:网上签名:阻截美国电子垃圾进入中国!]

事实上,绿色和平的调查员在五月三十日于美国目击废旧电路板(见题图) 被装上一个货柜,并于调查后发现该货柜将经香港转运至中国广东三水。根据《巴塞尔公约》,废旧电路板属有害废弃物、需受到管制,而中国政府也已明文规定,禁止废旧电路板进口,只有香港的法例没有管制相关废弃物。

在行动期间,绿色和平向香港政府提供情报,建议香港政府扣查同一订货单里的另外两个货柜,以防止更多的电子垃圾被偷运至内地。

绿色和平成员也曾要求见证香港政府检查货柜,但遭拒绝。

随后,绿色和平一直与环保署保持联络,希望取得关于该货柜的最新消息。直至6月16日(本周一)傍晚时分,环保署官员向绿色和平成员表示,在货柜内并没有发现“受管制废弃物”。据悉,环保署官员在当晚响应媒体询问时表示,由于货柜内并未发现“受管制废物”及“有害的电子垃圾”,而他们只能发现“废金属”,故已将货柜发还予货主,转运内地。

我们很担心这批电子垃圾在香港法例没有有清楚管制的情况下过关,毒害中国内地的环境和居民。

香港政府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并仓促放行装有有毒电子垃圾的货柜。绿色和平批评这种做法,并已把香港环保署的决定汇报给国家环保部,促请相关部门跟进事件。

由于香港现行的《废物处置条例》布满漏洞,在电子垃圾中只有阴极射线管(俗称“显像管”)及储电池受到管制,而废旧电子零件如废旧电路板并没有被界定为“受管制废物”或“有害电子废物”。绿色和平要求香港政府尽快根据《巴塞尔公约》修改法例堵塞漏洞,杜绝有毒电子垃圾、包括废旧电子零件如电路板的贸易。(责任编辑:史少晨)

9、绿色和平组织为解决中国蓝藻危机建言

来源:财经 财经网2008-06-18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724931213751657_1.shtml

环保组织认为,化肥流失为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因,中国应控制农业的化肥使用量

近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通过对江苏太湖、安徽巢湖等地的实地调查,发现中国农业的化肥滥用依然严重。随着大量的氮和磷进入水体,再加上夏季临近,气温逐渐升高,太湖、巢湖可能再次爆发“蓝藻”危机。

“中国是全球化肥施用量最多的国家,近七成的化肥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成为蓝藻生长所需的养分。”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潘文婧对《财经》记者说。根据该报告,中国目前超过85%的湖泊面临富营养化威胁。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最新发布的《化学农业污染与藻类水华成因分析》(下称《报告》),2005年中国的氮肥施用量达到3000万吨,为1960年的55倍。

据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德波介绍,蓝藻爆发源于富营养化,而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化肥流失、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工业污染和燃烧矿物燃料。其中,化肥流失对湖泊富营养化影响最大。

2007年夏,江苏太湖大规模蓝藻爆发,导致无锡市饮用水源遭到污染。据专家分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太湖西部的农田区域,大量化肥成分随地表径流排入太湖,造成太湖水体含有大量氮和磷污染物。据《报告》引用的有关研究数据,排入太湖的氮污染总量的50%、磷污染总量的48%为化肥成分流失所致。

环保专家指出,藻类与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得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水生植物、鱼类等衰亡甚至绝迹。200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就曾宣布中国珠江和长江的出海口出现了两个新的死海区。

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太湖蓝藻爆发的成因并未达成一致。2007年6月16日,江苏无锡市召开治理太湖保护水源动员大会,将太湖确立为治理重点。无锡市政府提出的对策是2009年底前关闭772家规模以下的化工企业,2010年前关闭全部1942家化工企业。对此,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德波并不赞同,“造成蓝藻爆发的是氮和磷,而化工企业的排放是有限的,并且并非每家化工厂都生产氮和磷。”

据《财经》记者了解,太湖治理另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在源头治污的同时,解决现已存在的蓝藻问题。目前,除了关闭太湖周边的化工企业,有关部门更多的是采取诸如“换水”等短期措施。

“换水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有效,但时间一长,沉淀在湖底的氮磷污染物可能会再次溶入水体,造成第二次蓝藻爆发。”李德波指出。据李德波介绍,如农民能以沼气代替化肥,虽然一年至三年内可能无法提高农业产量,但从长期看完全可达到增加产量的效果。

基于实地调查,绿色和平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潘文婧指出,虽然地方政府已意识到生态农业是治理蓝藻的必要手段,并出台相关政策,但由于农技人员缺乏生态农业知识,加之当地农民难以改变原有耕作习惯,一些生态农业措施的推广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并未在基层有效实施。

绿色和平警告称,中国若不立即采取措施,扭转高度依赖化肥投入的农业生产方式,类似太湖的蓝藻爆发等环境危机就不可能得到根治。

10、如果我们渴望成为世界垃圾场

冯永锋

http://fengyongfeng1108.blog.sohu.com/86231025.html

某个地方愿意变脏,大概有两种方式,一是肆意弄脏“我作主的地盘”,然后假装大地上很干净;二是把别人的垃圾搬到自家院子里,然后假装是别人倾倒的。

记得有一年,去采访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很为垃圾头疼,他们清楚“填埋”根本不科学,但全中国的城市都要“卫生填埋”,因此也就假装很科学地想找个地方来做垃圾填埋场。你以为这种地方没有人接盘?错了,有个村长就从这里发现了“市场机会”,他愿意招商引资,把村庄集体林地范围内的某个山谷租用出去,作为垃圾倾倒场。自然,是要按每车收一定倾倒费的。

当时,这个城市的负责人,这个村庄的村长都很兴奋,且不说他们个人能落得多少好处,贫困的“集体经济”多半可能由此翻上几番。至于村里面的每个人,是不是愿意忍受噪音和臭气;至于当地自然界是不是能够降解这些人类排放的污秽,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了。

这几年老是在北京郊区考察,发现有许多村长级的干部,往往也把集体的某块土地,偷偷摸摸地“租”出去,作为城市的渣土堆放场。见过一个地方,高高的土堆淹没了大杨树。而当地的村民说,完成这个杰作,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你还没留神是怎么回事,变化就发生了。就像一棵大树被人趁黑夜给砍掉搬光一样快,就像一辆飞驰的汽车撞死一个路人一样快。

据说有个世界级的富豪是专门做垃圾生意的,她从全世界的废纸堆中提炼财富。而就在她的故事被广泛传诵的那一年,英国的一大货轮“洋垃圾”运到中国的某个港口,被媒体曝光后,全国人民一致生气起来,诅咒外国人无视中国人的人权,把中国当成垃圾倾倒场。

其实有些观点不一定对。也许所有走私的、正式报关的、偷渡的、改头换面的,不管以什么名目倾倒到中国大地上的垃圾,不是别人要倒给我们的,而是我们的某些专门做洋垃圾分拣和再利用的企业们主动向人家汲取的、订购的。如果你到广东贵屿镇看看,如果你再到浙江台州看看,你一定会发现,全世界的电子垃圾,似乎都堆放在中国人的院场,都在被某个公司接手后,以低廉的价格,雇佣中国的农民伯伯们、农民阿姨们、农民弟弟们、农民妹妹们手工分拣着。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忍受各种非人的待遇,挣扎着生存;分拣的过程既污染环境,又伤害着自己。而所产生的利润极低,所带动的产业,极为粗放;绝大部分的收益,都为其他人所盘剥和掠夺。

让人不由得为人口众多、资源单薄、环境保护彷徨的中国生起些怜悯之心来,让人不由得为中国10亿弱势群体的谋生出路和尊严保证担忧起来。

有个国内知名的“垃圾专家”粗略估计了一下,中国大概有2000万人从事“垃圾回收业”。这个行业说得好听一点,叫利国利民的“再生资源利用”;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利己利身的“捡垃圾的”、“收破烂的”。这个行业过去有一个特点,多半是外地人作为主力,本地人极少参与——除了少数退休的、吝物的老头老太太之外。比如北京,从1988年开始,四川和人河南人一直控制着“垃圾资源”;而在广州,则来自湖南的人多一些;在贵阳,来自附近某个贫困县的人多一些。这个行业有许多不好的地方,但有两个地方却又是有吸引力的,一是现金收入很直接,干一天活,到晚上一卖,肯定得到的是现金——而现金,在“生存全面现金化”的中国,对农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二是没有太多的人管,有一定的自由度,虽然这自由多少有些钻空子的意味,有些提心吊胆,但早上起晚一点可以,下雨天睡个懒觉,似乎也行。这么几年来,我一直在关注着的“垃圾回收产业”的人,多半都是为这两个优点所牵绊,持续地在这个行业里周旋和索取。

因此,当有太多的农民、沦落者因为无路可走,纷纷把头一低,把鼻子一掩,把眼睛一闭,把灵魂之门一关,把身体的病一忘,埋入垃圾堆中觅食求活的时候,我们简单地批评垃圾转移的危害,是很有些危险的。同样,当中国有不少人因为求生的需要,把“市场需求”扩张到全世界,到处追逐“城市金矿”开采权的时候,此时简单地批评其他国家,似乎也不着调、不靠谱。当然,在全民“节能减排”的时代,把回收产业的人,全都捧为“绿色英雄”,似乎也不太符合实情。

也许,我们还是正视一下现实,然后再从现实中,寻找出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然后再发表高见,再设计政策和法规,也许会更让人信服一些。至少,先把人口规模控制住,把生产和生活中的粗暴和野蛮方式改良一下,大概是可行的办法。否则,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全中国人民都会跑到港口、车站,欢迎垃圾船、垃圾车的到来,从几乎没有财富的废弃物里,扒拉些可怜的发展权。

有人说了,既然全世界都在出台相关法规和条例,既声明自己不把垃圾运到别国,也不许别国把垃圾运到自家地界,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船只、车皮在冒险?甚至有那么多的货轮、货车在得意洋洋地创造“垃圾GDP”?有那么多的“垃圾富豪”在四处表达个人的智慧?

有人也说了,既然中国的法律,中国的“垃圾条例”熠熠生辉,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察觉到了垃圾转移的动力和风险,早在许多年前就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此领域,那为什么至今起不到相应的把关作用?该进口的还在进口,该卸货的还在卸货,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龙头产业的还在成为龙头产业,该受到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夸耀型”新闻的大力表扬,也在天天上演。

某个行业的法律,是这个行业精神的自然结晶。一部法律的生成,除了应该体现全民意志,还应该体现产业大军的内心需求。中国有许多法律的出台,是与该行业、产业的人没有关系的。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就体现不了他们的智慧,而体现不了他们的智慧,自然,颁布实施、应用的时候,就无法得到他们的欢迎和支持。因此,一部法律在现实中的施用,老是处于尴尬无能的状态,可能与此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不仅要修改法律,也许还要修改法律的生成方式。于垃圾管理的法律如此,与其他行业的,也是如此。

11、震后规划环评条例加紧出台 公众聚焦三大热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06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394790.html

●介入重建 ●公众参与 ●保证效果    

规划环评:指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从而达到在开发建设活动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目的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环评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02年,国家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了专章规定。此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与原国家环保总局、原交通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部门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征求意见稿)》,并于今年3月27日—4月28日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汶川灾后重建,又一次引起了公众对条例出台的关注。

记者采访了解到,规划环评条例目前正加紧出台。公众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介入重建受关注

目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启动。地震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系统的基础可能受到严重损害。在重建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环境问题?如何用规划环评的眼光审视灾区产业重新布局?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表示,重建是个立新的过程,不应是简单的恢复,灾区重建要切实维护好生态安全,离不开规划环评这一国际公认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手段。只有开展重建规划的环评,才能根据灾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对重建的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功能分区、工农业生产力布局等的生态环境适宜性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只有开展重建规划的环评,才能按照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定位,确定灾区主要产业的发展方向,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也只有开展重建规划的环评,才能从决策源头上引导化工石化等高危行业合理布局以及流域梯级水电开发优化发展。

潘岳认为,环保部门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应该为决策提供参考,首先要立即开展灾区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明确灾区生态环境对重建活动可承载的能力;其次要科学应对灾区次生生态灾害,对灾区国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科学的区划,按灾区生态功能区划,明确不同类型开发区域的目标、任务与措施;另外还要统筹灾区化工石化等高危行业布局性环境风险,并且加强流域水电开发的环境风险管理。

城市规划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也认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应该把修复生态环境作为决策的重要前提和认识基础。这一点,在规划环保条例立法中应有所体现。“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的修复能力有限,但对于一些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趋利避害。恢复重建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因素,只有目光长远,才能长治久安。”

公众参与是关键

“如果说13亿人口是一个大家庭的话,环保工作就是整个家庭当中的清洁和卫生,单靠政府来做,能力和效果都非常有限,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努力,才能做好有关环境方面的工作,使整个家庭保证清洁和卫生。”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的发起人梁从诫曾举例说明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工作,还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

针对目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的学者杨源认为,《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九条规定,“规划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但是,对什么是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标准不确定,实践操作中容易引起纠纷。

据此,杨源认为,可以考虑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环评的规划范围,允许公众发表意见。从规划的公开到公众具体参与的程序,每一步都要具体明确规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可以参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补充制定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办法,但要弥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救济途径与法律责任缺失的不足,保证程序真正执行。

同时,杨源还表示,要完善公众参与规划环评的救济途径。《条例》征求意见稿第十条规定,“规划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的说明。”这条规定是为了防止公众参与流于形式,但仅此一项规定是不够的,如果审查单位最终支持了不采纳的决定,首先应向公众告知,如果公众有不同意见,还应规定公众有救济的途径,如申请行政审查、行政复议,甚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

如何执行是考验

有学者表示,完善这个征求意见稿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尽快出台这一条例,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能。《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专项规划,在审批前由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这使得环保部门有可能从源头上遏制这些规划可能导致的污染。也正因为此,环保部在过去的一年中一直把《规划环评条例》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推进。

条例出台后如何保证其执行效果,仍然存在悬念。

据有关人士透露,每年中国出的环评报告书数量,几乎超过了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历年环评报告书的总和,但超过99%的通过率,以及缺乏公开、透明以及独立监督、事后惩罚的评价体制,使得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流于形式。

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条例的执行仅仅依靠环保部门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国家环保总局已经升格为环保部,但职能分割并没有得到解决,很多环境要素的监管也还分布在多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远谈不上畅通。因此,即使做狭义的规划环评,在技术上和操作上也都面临种种困难。而如果像国际上那样,把社会影响评估也纳入规划环评,需要克服的障碍就更加庞大了。

此外,要使得规划环评真正起到效果,最重要的是尽早介入,并且要求规划编制部门同时提供合理的替代方案。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制度保障。否则,如果规划环评变成事实上的“追认”,那么其主动性和提前预防功能就根本无从谈起。

12、中国女首富为何要破坏云南生态

来源:搜狐绿色2008-06-17冯永锋

http://fengyongfeng1108.blog.sohu.com/90354377.html

中国女首富张茵控股的“玖龙纸业”的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刘名中相信“云南能让人多活20年”,可就是他,6月6日,代表张茵私人投资的“香港凤凰林业投资有限公司”,与云南省政府签订了一项“关于发展速生丰产林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整个项目投资金额为8.6亿美元(约合60亿人民币),将在临沧、德宏、大理等地发展速生林项目。据说这是第16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第一大单”。而且,“这个项目总的投资金额在60亿元人民币左右,实际的投资会比这个多。”

6月2日晚上,云南省长秦光荣在昆明会见了香港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一行,并就有关合作项目与张茵进行了会谈。与云南省政府经过近一年的“恋爱”之后,张茵与中国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省份正式步入结婚殿堂,这婚姻的60亿元彩礼如果全部到位,必将破坏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破坏云南的景观多样性,破坏云南的文化多样性,破坏云南的长寿多样性,破坏云南的致富多样性,破坏云南的言论多样性。

这60亿元的“彩礼”如何真的成功交接,不知道云南还有没有可能让人多活20年。实际上,刘名中本来就是在说虚妄之话,云南早已不可能让人多活20年。一个地方要让人多活20年,至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人与自然要和谐,二是人与人要和谐。云南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不足50%,而衡量森林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天然林的覆盖率,正随着橡胶、桉树、小桐子、思茅松、香蕉等等农业经济纯林和工业经济纯林的大肆侵占,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可能性,早已丧失;而云南近几十年来,不停地遭受各种欺骗和侮辱、专制与掠夺、压抑与控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早已不可能那么和谐。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多活20年,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复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强壮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者通过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改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是通过提高生物多样性,以改良文化多样性。

张茵所控制的“玖龙纸业”,前不久被一份调查报告称之为“血汗工厂”,被视为“港企之耻”。而源于这家企业的这8亿多美元,折合60亿人民币的投资,投放到云南,大概也会跟着把云南的生态变成血汗之地。它必然恶化云南的生态,恶化文化多样性,制造自然灾难的同时制造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灾难,根本不可能“实现人与生态的双赢”,不可能“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存”。

换句话说,张茵正在步金光集团APP的后尘,拾人之牙慧,嚼人之唾余,钻营于全国人民都鄙视为“生态杀手”的人工纯林制造业。人工纯林尤其是为了造纸而种植的人工纯林,就是绿色沙漠,就是砍了树再种树,就是蓄意破坏生态。这种与政府巨头签订一纸协议就低价租用土地的方式,这种把农民视为敌人、视为不可信之人,把依靠土地生存的人隔离出其土地之外的“投资”,不仅不可能让农民得到应有的收益,而且必将制造无穷的环境灾难。最终,这些灾难得让农民来负担,得让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来负担。这一点,在西双版纳当前的橡胶狂潮的生态影响后果中,已经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于是自然有人要问了,不管张茵的钱来历如何,这个全国政协委员显然已经算得上是是功成名就的人。她过去的“金桶”,据说有一大半是靠废纸再造而熔铸出来的。而再生纸产业,是最容易套上“环保”之箍圈、戴上“绿色”勋章的,那么我们也就有理由相信,张茵有那么一点点热爱环保,更愿意用个人生命及企业生命的全部力量,投身伟大的中国环保事业。

但她企业的剑锋所指之处,其结局显然会与她的理想或者套话相违背。事实早已证明,除非退耕还林、退城还林、退草还林,云南根本没有空隙之地需要种树;而如果要退掉人类高强度干预的各个行为方式,把土地还给自然,以云南的光热、降水和地质条件,能够长树的地方自己就会长出极好的天然生态系统,无法长树的地方也能够“长”出极好的天然生态系统,只要人类不加干预。张茵要想在云南的土地上发展“林浆纸产业”,要想让云南为其提供木浆造纸原料,必然要侵占原有的天然林地空间,把生态效益最高的杂木砍掉,种上经济效益最多维持几十年的纯木。换句话说,就是要不断地侵犯云南的各类残存的天然林,甚至是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天然林。

说到天然林地或者说天然生态系统,各个省份的领导人、各个地方搬出来的生态专家、林业专家,都在用心极其险恶地玩弄一个词汇,这个词叫“宜林荒山”。其实不管你走到哪里去看,如果用生态保护的眼光来看,中国根本不存在宜林荒山。所有的“宜林荒山”,都是自然恢复能力极强的地方,所有的宜林荒山都是人类因为破坏能力尚受某种限制而一时没有替换为人工纯林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在中国已经非常稀罕了,只需要略加保护,就能够在一个人生命可见的时间段内,看到其复壮为上好的天然生态系统。因此,如果云南再打出什么“宜林荒山”的概念,不用问,一定是给破坏天然生态系统提供伪证。这个伪证的制造者,一定是云南的林业部门甚至是国家林业部门。但这个伪证的原动力,当然是像张茵和她的“凤凰林业”这样的缺乏基本“生态廉耻”的资本或者企业。

图片说明:橡胶潮流、桉树潮流没有过去,小桐子(膏桐)潮流又汹涌而至。这个被称为“绿色油田”的“生物质能”,其实仍旧是云南的生态杀手,因为其种植的方法仍旧是大面积地毁林“开荒”后,成万亩十万亩地种植。

有人不相信我的话,他们坚信我们的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我们的企业是负责任的企业,因此他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会重视生态保护,一定有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有人也相信,这十来年间,云南在经过怒江水电开发事件、金光集团事件、小桐子事件、香格里拉旅游开发事件、矿产开发事件等诸多引发重大社会争议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显著矛盾的事件的高强度教育之后,多少会学到一点经验,多少体会到了生态的价值,多少会重视一下生态保护。而进入2008年以来,云南又出台了“七彩云南保护项目”,信誓旦旦地承诺要开展七大工程,强化云南的生态保护;指天划地地夸口说要把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由8%提高到13%。搞得当地有些环保学者天真地相信,“云南生态保护的春天”已经到来。

可就是在这些学者的欢呼声还没有落地——甚至还没有酝酿的时候,“纸业大王”张茵就踏入金光集团的仍旧火硝弥漫的战壕,对云南生态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结局又一次惊人地相似:云南的生态,又一次沦为经济发展的俘虏;云南的生态学者,又一次沦为不敢出声的“蒙面专家”;云南的本地农民,又一次沦为外来资本掠夺的对象。

金光集团本来是要在云南种植2200万亩以上的桉树的,后来多少有些惭愧,多少遭遇了一些困难和非议,据说是已经于2007年退出云南了。他们并没有放弃中国这块极好、易上当的肥肉,迅速地阵地推进到了广西、湖北、海南、湖南、广东、福建、河南、山东等地,中国的每一个省区都设立了“野战指挥部”和“攻心阴谋部”,变本加厉地以更隐秘、更甜蜜、更慈善的方式替换着当地的生态。

有人相信,张茵控制的玖龙纸业就是要到云南接金光集团裂纹遍身的这只烫手大盘子的。经济研究专家一直辩论不休,无法搞清是先有了嫖客还是先有了娼妓。同样,我们这里也无法搞清到底是张茵想到云南“占山为王”,还是云南想把自己的发展包袱“转让”给张茵。但反正不管怎么样,云南又一次违背了自己了诺言,把保护“七彩云南”的理想,转嫁到了“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绿色油田上面。

图片说明:桉树育苗方式和小桐子的育苗方式一样,都是采用克隆、组培和快速繁育。工业化的增植方式能够让他们迅速占领所有的地方。

说到底是因为生物多样性是不可预测的资源,导致云南省一次又一次抛弃这些重要的价值,转而谋求纤维、谋求橡胶、谋求密度极低的能源,谋求连片种植必然造成水土流失的各种经济作物。说到底是云南对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丧失了信心,导致一次次地与虚幻的、内幕重重、陷阱重重的外来资本联姻,一次次出卖自己的贞节与良知。

生物多样性价值不可预测,大体有两个原因,一是其经济效益不可预测,你不知道你保护的生物多样性中有哪一样在未来能够造福于当地的经济数据;二是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无目的的属性不可预测,你搞不清生物多样性丧失了,人类到底是不是真的会受影响,在“人类中心主义”猖獗的时代,人们根本不想去预测自然界多少尊严,于是,也就以为可以随意践踏自然界的尊严,同时顺便践踏一下农民的尊严。

13、太湖蓝藻:问题在水上根子在岸上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06月18日 汪晓东

http://env.people.com.cn/GB/7395375.html

目前太湖水域水质稳定,蓝藻浓度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高先生经常到无锡出差,这几天,他又到无锡办事。住进宾馆的第一件事,是打开水龙头,接了些水在手心,仔细闻了闻。“不臭,没什么异味。”他放心地自语。

像高先生这样做的人还不少。这也难怪——去年的5月底,无锡正遭遇不堪的供水危机,那几天,水管里流出来的自来水确实有股异味。

当记者将这一见闻告诉无锡市自来水公司总工程师戎文磊时,他笑了:“今年不会出现去年那种情况了!”说这话时,他很平静,也很自信。

自信并非没有根据。

首先,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一整套的水质监测预警机制。水质检测中心每天对各水源地原水和各水厂出厂水进行监测、分析,根据水质变化情况提出对制水工艺的建议。今年以来,又增加了对入湖口水质的监测,每天一次对4条主要入湖口内外水质进行监测。

同时,在水源地一公里范围安装了6台套自动在线监测仪,净水厂水质也实现了在线监测并接入自动控制系统,各水厂进厂水水质、中间水水质、出厂水水质实现24小时定点定时监测,还强化了管网水质在线监测。

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水质的变化,而且是全过程的监测,水质出现的任何微小变化尽在掌控之中,这让人踏实很多。

而更重要的、也更让无锡市民心里有底的是,他们饮用水以后不再完全依赖太湖了。就在3月底,祖祖辈辈喝太湖水的无锡人,喝上了近40公里外的长江水!这就是无锡第二水源地建设工程——锡澄供水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并通水,日供水能力40万吨。到今年年底二期工程竣工后,将形成80万吨的日供水能力。

此外,无锡最大的水源地——取水规模达100万吨/日的南泉水源地,其取水口向太湖湖心延伸了整整3公里,而原先,取水口离岸边只有230米,这一直是无锡人的心头之患,因为,越往湖边,蓝藻的密度越高,水质受影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目前,取水口延伸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经检测,湖心水的水质比岸边水提高了一个等级,氨氮等指标都大幅降低。

据无锡市水利局副局长张海泉介绍,目前投入44条专业蓝藻打捞船,一支1000人左右的打捞队伍驻守在环太湖60个打捞点,确保蓝藻“日生日清”。截至5月底,已打捞蓝藻5万多吨。

“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和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件;确保饮用水安全稳定供应,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确保太湖蠡湖入湖河流断面水质持续稳定,不断改善。”无锡市委市政府下达了硬任务。

“目前太湖水域水质稳定,蓝藻浓度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无锡市环保局副局长汪春介绍。尽管如此,无锡并没有丝毫懈怠。眼下,气温开始走高,无锡所有的应急机制全面启动,对太湖沿岸所有污染源的检查也全面展开。

治理太湖固然需要“非常之策”,但更重要的是靠法律、制度、规划

前几天的无锡媒体上,赫然出现这样一条消息:一违法排污业主被司法拘留。当事人是惠山区一豆制品加工厂业主,向井亭河肆意排污,造成河水水质严重污染。这是无锡市今年首例因违法排污而被实施司法拘留的环保案件。

最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又成立了江苏省首家环保审判庭,无锡市下辖的江阴、宜兴、滨湖、锡山、惠山等基层法院,同时设立了环境保护审判合议庭。

安然度过眼下的“敏感期”,固然需要一些“非常之策”,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彻底治理太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必须依靠法律、制度、规划——这,正成为无锡上下的共识。

就在去年供水危机发生后不久,无锡市委市政府迅速出台《关于举全市之力开展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的决定》、《治理太湖保护水源工作问责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提出一整套举措。

尽管一再强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但一些地方对自己的污染企业总是“下不了手”,怎么办?无锡市想出两招:交叉检查和飞行检查。

如今,很多无锡的干部见面常这样寒暄:某河长,你那条河情况咋样啊?原来,去年8月,无锡市开始推行水功能区达标“河长制”。全市党政“一把手”,分别担任了64条河流的“河长”。其中,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担任直湖港的“河长”,市长毛小平担任了梁溪河的“河长”。

河长制的效果明显:去年9月份和10月份,79个监测断面中达标断面数均为42个,达标率均为53.2%;此后达标率逐月提升,今年一季度,79个断面的达标率上升为68.4%。

最近,无锡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的决定》。根据《决定》,无锡太湖流域保护区域具体划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

无锡市提出,通过8—10年的努力,把无锡太湖保护区建设成为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循环经济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绿色能源示范区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其中一、二级保护区要建成绿色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c”,减少污染排放方为治本之策

蓝藻,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表现。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固然非常复杂,但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是主要的致“富”原因。

有人把蓝藻称为“绿色牛皮癣”,一旦患上就很难清除。打捞蓝藻、取水口优化和延伸、自来水净化处理等等,都只能算是治标,减少污染排放方为治本之策。正如毛小平所言,太湖蓝藻问题,“问题在水上,根子在岸上”。

去年供水危机发生以后,无锡市淘汰落后产业的工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推进。化工专项整治三年任务一年基本完成,全市目前已关停化工生产企业825家。“五小”和“三高两低”企业整治也同步推进。列入整治的175家企业,全部进行了整改,46家被关闭,还有29家将在今年6月底前关闭到位。全市32台水泥机立窑全部拆除完毕,实现淘汰熟料生产能力284万吨,在省内率先实现淘汰任务,比国家要求淘汰期限提前一年。

今年以来,无锡的产业结构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较去年同期提高了3.1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有所回落,纺织、石化行业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回落了13和14.4个百分点。无锡还雄心勃勃地提出,未来将重点打造“三谷三基地”,即硅谷、液晶谷、生物谷和动漫产业基地、信息外包基地、流程外包基地。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也有大动作。无锡市农林局副局长巫亚东介绍,无锡市全面取消重点水源保护区和环太湖1公里核心区的畜禽养殖。另一个大动作是全面启动环湖200米生态林建设,总面积1万亩。

去年,无锡主要农作物全面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此举可降低亩均化肥使用量15%以上。同时,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去年全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用量占农药用量的95%以上,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覆盖率在80%以上,有效降低了化学防治次数,降低了农药成本和农药污染。

“供水危机给我们上了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一课。太湖的治理,是检验科学发展观的试金石,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一个人都树立这样的观念,以保护太湖为己任,我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早日恢复太湖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风貌,让太湖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杨卫泽说。

14、6月1日起实施已逾半月“限塑令”执行怎么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06月18日励漪 王建新 罗艾桦

http://env.people.com.cn/GB/7394285.html

家住浦东的江先生家附近就有一家易初莲花大卖场,家里的生鲜食品、日常用品几乎全部在那里“搞定”,因此每去一次必是大包小包的塑料袋拎回家。可是这一阵他开始感觉有些不习惯了:到超市买完东西还得自己掏钱买塑料袋――6月1日开始,国家“限塑”了。

效果明显――

部分大超市卖出的塑料袋比免费赠送时减少80

政府的重视和媒体的关注,使得全社会形成了一股巨大的“限塑”声势。在北京,市商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规定超市、商场等统一结算的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在销售凭证上单独列示消费者购买塑料购物袋的数量、单价和款项。“限塑令”生效后的第二天,京城就有一家大型批发市场因违反《办法》被处以1万元罚款。

记者在北京易初莲花、华润、超市发、京客隆、华联等超市和商场看到,在收银台等明显位置上都摆上了限塑标志,新版的塑料购物袋上明显地标有作为销售标记的条形码、使用中的安全提示、多次使用的环保标识以及产品所用的材料、规格、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等信息。根据塑料袋大小规格的不同,价格0.2―0.5元不等。记者了解到,京城一些大型超市门店的塑料袋使用量多的减少了八成左右。

上海的超市卖场基本上也都严格地遵守有偿使用原则,药房、书店等在醒目位置写明“自即日起不提供免费塑料袋”之类的提示语,甚至一些洗衣店也表示不再提供免费塑料袋。来自上海易初莲花连锁超市公司公关部的数据表明,6月1日以来,超市卖出的塑料购物袋仅为免费赠送时每天用量的20%。

在广州天河城吉之岛(JUSCO)超市,醒目地张贴着一些温馨提示:“保护环境,我们提倡不用塑料袋”、“环境因您而改变”等。广东吉之岛天贸百货公司公关事务部部长刘冰告诉记者,6月1日起他们在全国率先推广选用“全生物降解塑料袋”,有偿提供给有需要的顾客,所得款项部分捐给广东环保基金会“同在蓝天下,共建红树林”项目。

居民理解――

许多消费者正在形成使用环保袋的习惯

据记者在浦东一家易初莲花大卖场收银处观察,消费者无非这几种情况:自带塑料袋的、自带环保袋的、购买塑料袋的、只用超市为生鲜食品提供的卷筒袋的。收银员告诉记者,虽然花钱买塑料袋的消费者也不少,但是相比以前,“一个袋子总要尽量多装东西”。

在朝阳区京客隆针织路店,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多名消费者,大多数人对塑料购物袋收费表示理解,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尽量少使用塑料袋。一位收银员告诉记者,现在大部分人都会自己带环保购物袋,“有时都不用我们问,顾客就主动说不要塑料袋。”

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的陈大妈每天出门都不忘带上那个自备的布袋子。老人告诉记者,这布袋子是超市买的,花了两元钱,“现在,超市没有免费塑料袋了,去超市自己带个环保袋已经成习惯了。”

存在盲点――

部分农贸市场仍在提供免费塑料袋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限塑令”执行情况看,大型超市和大商场的执行情况较好,但在集贸市场等场所仍存在盲点。

记者在北京市丰台区一家菜市场看到,许多摊主直接把果蔬装进塑料袋,递给正在买菜的市民。有的摊主虽然一边向买菜的市民抱怨不能再免费提供塑料袋了,不然被抓到是要罚钱的,一边还是偷偷为没有自备袋子的买主提供塑料袋。

上海市有关部门人士也表示:“‘限塑令’实施半个多月来,总体的执行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平衡。”不平衡表现在,连锁经营企业好于传统的中小企业,超市卖场好于集贸市场,中心城区好于郊区和城市边缘地区。“尤其农贸市场,是相对薄弱的环节。”

记者在上海一家小型菜场看到,虽然也贴着“塑料袋有偿使用0.2元”的告示,但摊主依然会提供一些超薄型的塑料袋。“本来买几棵青菜也就一两块钱,谁愿意花两毛钱买塑料袋啊。”

广州工商局局长陈斯达告诉记者,实施“限塑令”以来,全市工商部门对塑料袋集中销售区域、超市以及农贸市场开展了限塑专项统一行动,发出责令整改通知166份,封存涉嫌违法销售不合格塑料购物袋2万多个。目前,广州市从事塑料购物袋批发业务的商户已全部停止了销售超薄塑料袋,绝大多数超市已经停止提供免费塑料袋,但仍有部分农贸(肉菜)市场因销售大量鲜活农副产品还存在使用免费塑料袋的问题。

广州市正佳广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文儿认为,“限塑”任重道远。比如,不少宾馆酒楼仍然为消费者提供免费塑料袋。

针对“限塑令”执行过程存在的盲点,北京、上海、广州有关部门均表示,“限塑令”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来确保执行不落空。将进一步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还要继续加强舆论引导,让老百姓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改变已经养成的购物习惯。

15、天灾面前,人类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来源:南方网2008-06-18

http://opinion.southcn.com/southcn/content/2008-06/18/content_4439401.htm

雪灾来了,我们众志成城,顽强地战胜暴雪;地震来了,我们挺直腰杆,守望相助;洪水来了,我们手牵手,筑成一道坚硬的堤坝,阻挡洪水的泛滥……

天灾来了,我们有大爱做最坚强的后盾,一次次地战胜了困难。天灾过去了,我们在惆怅之余,是否也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这是不是人类在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呢?

气候的变化与人类的活动紧密相连,“温室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人类能多爱护些环境,气候或许就不会因此而形成恶性循环。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固然对地震来临无法做到准确预测,但地震何以造成如此之大的损失?建筑质量不过关、地表的人为破坏、地震常识的缺乏、对地震的过于低估等等,这都让我们在地震面前显得如此的脆弱与束手无策。同样,洪水汹涌而来时,一道道堤坝何以如此不堪一击?风沙卷过时,那片受狂风肆虐蹂躏的光秃秃的防护林不正是我们的“杰作”吗?

所以,我们在一再“怨天”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忧人”呢?

天公不做美,但人类有太多的不该。灾害的损失高于预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的不作为与乱作为。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都说“千里之堤毁于一穴”,如果人类能认真地对环境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那么或许每一次灾难的损失就可能降低许多,哪怕降低1%都可以挽救几百条生命。

防止过度开采,植树造林,以抵抗可能会到来的沙尘暴;严把建筑质量关,普及地震常识,以预防地震的不期而至;善待环境,减少空气污染,让地球不在“温室”里折磨。

其实,这一点一滴并不难做到,只要大家都有点环保意识和历史责任。但实际上却很少有人会去注意,直到灾难来临的时候,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反省却一次又一次地重蹈覆辙。

我们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换来对天灾的足够重视与防范?“防重于治”,这是多少教训换来的警言?

人类已经在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但切勿只用一句“天灾无情”,就把属于我们人类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毕竟,我们经不起灾难的如此折腾,地球也经不起灾害的如此折腾!(编辑:东雪)

16、“虎照门”与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来源:南方网2008-06-18

http://opinion.southcn.com/southcn/content/2008-06/18/content_4439368.htm

16日,国家林业局一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律师郝劲松要求公开“虎照”真假等信息的申请做出回应。回应内容包括关键问题——二次鉴定“突破性进展”究竟指的是什么,等等。 (《新华网》6月17日)

2007年末网上热议的“虎照门”事件至今已有半年多的时间。虽然,陕西林业厅几名官员因此事而被免职,但虎照的真假至今依然是个谜,有关方面一直未能给公众一个权威的、让人信服的结论。

公众觉得自己被忽悠、知情权被忽视外,追究“虎照”的真假于公众并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艳照门”、汶川大地震等国内外大事的出现,“虎照门”事件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国家林业局对郝律师的申请作出了回应,又让人们看到了得知虎照真相的希望,看到了象征公众知情权的“虎照门”事件可能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对于这次国家林业局和陕西林业局的答复,我们希望是出自真心,而不是对公众的敷衍塞责,更不是对公众的又一次忽悠。如果真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那么距离“虎照门”的真相也就为期不远了。如果这次公众再一次被忽悠,公众的知情权再次被忽视,我想,公众的权利意识决不会因此而减弱,而会更加强烈。

也许,这才是“虎照门”事件的最大意义所在吧。(编辑: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