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六月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2008-06-10

六月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汶川地震专题报道:

1、穿山甲:无坚不穿

2、NGO四川联合救灾:快速有序高效

3、废墟上崛起新型木塑抗震房

 

灾难中的思考:

4、灾难中的思考之(一)——爱心需要管理

5、灾难中的思考之(二)——灾难后心理救助的文化尊重(续前)

6、废墟中看众志成城

环境资讯:

7、新华社:  中国最大淡水湖试点建设"生态渔村"

8、中国新闻网:  中国抗震救灾室内环境污染防控办公室成都建立 

9、新华网:  高温使太湖蓝藻进入暴发活跃期 

 

地方信息:

10、新华网:  山西已建成46个自然保护区 

 

人与自然:

11、新华网:  50多年野外难觅 贵州发现珍稀鸟类白头鹮鹳 

 

人物访谈:

12、中国环境报:  环境部部长周生贤就《水污染防治法》答记者问

 

深度报道:

13、科技日报:  打破砂锅:震后重建如何确保水库安全?

 

环境时评:

14、新京报:  原生态文化与大自然相依相存 

15、广州日报:  冯永锋:“环保元年”该从何算起?

16、人民网环保频道:  规划环评给“公众参与”上了堂什么课?

17、光明网-光明观察:  难道还有一种“善意排污”?

 

 

 

 

1、穿山甲:无坚不穿

 

(丁品救灾前线报道)  5月29日,一辆越野车载着数名志愿者和救灾物资冒着余震向茂县前进、在峡谷中通过一处处陡峭的滑坡地带,滚石不时落下,在后边跟进的轻型卡车司机害怕了,竟停车不肯前进,提出退回汶川。越野吉普驾驶员李万斌回头冒险步行通过滑坡区,鼓励这位司机并讲解通过要领,卡车司机终于同意继续前行。这是笔者亲历的一幕。

穿山甲的驾驶员们齐动手装运救灾物资

穿山甲把救灾物资及时送到灾区

30日,李万斌又主动提出愿意再次冒险送一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志愿者返回汶川(以后一辆电信工程抢险车主动送走了这位维族朋友)。在什邡灾区,小李主动停车,把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伤员送到医院;在茂县灾区,除完成驾驶任务外,小李还主动帮助装卸救灾物资,从不叫苦叫累。

穿山甲的志愿者在北川擂鼓镇灾民安置点与当地的同志交接救灾药品

小李只是穿山甲这个集体中的一员。30余台大型越野吉普(陆地巡洋舰占90%),40多名驾驶员,年龄都在30岁以上、驾龄在30万公里以上、部分驾驶员达到安全行车50万公里以上,而且都是一色的“老川藏”,这是穿山甲越野运动俱乐部的主要特色。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穿山甲发挥了它“无坚不穿”的优势。12日晚上,穿山甲即把第一时间赶到的美国广播公司的记者送到了重灾区聚源中学;13日即赶到北川。路上,驾驶员把所带有限的食品、矿泉水送给灾民,并尽可能捎带灾区难民和寻亲者。在救灾期间,穿山甲的驾驶员普遍工作在10多个小时以上。而后,在救灾期间,国家有关部委、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香港乃至美、英、德、意、澳等国媒体、基金会以及志愿救援组织等几乎都把穿山甲作为他们进入灾区的首选交通合作伙伴。因为其驾驶员素质和技术好、大多是灾区的活地图,熟悉那里的交通、并比较了解那里的民情、灾情等,能够把媒体和专家及时送到具有很大风险的目的地。

穿山甲的驾驶员早出晚归,在俱乐部打地铺休息

此外,穿山甲在上半年旅游很不景气的情况下,还主动担负起为本俱乐部会员、北京民间环保组织和外国救援组织等向灾区运送救灾物资的任务。在20多天的时间里,穿山甲先后为北京、成都等地的民间环保组织、本俱乐部会员运送帐篷、药品、衣被等救灾物资十几趟,计四、五十车次,物资价值约达20多万元。而穿山甲仅仅收取油料等成本费用。而即使是这样,也还发生有国内著名媒体用车随意压价、拖欠应付费用等情况,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2、NGO四川联合救灾:快速有序高效

 

(丁品救灾前线报道)  5月12日2:28分,汶川等地发生8级地震!灾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当晚,在NGO发展与交流网站上,成都“根与芽”、四川攀枝花东区环保志愿者协会、云南发展与培训学院等NGO牵头,联合全国几十家GNO,于13日凌晨发出共同倡议书,紧急向灾区提供救援物资!

NGO志愿者和灾民一起把物资送往山村

14日下午,由成都晶兰半岛管理处免费提供库房,NGO四川联合救灾办公室与物资转运中心宣布成立,四川攀枝花东区民间环保联合会、成都“根与芽”、“麦田计划”、云南发展与培训学院4家组织作为执行机构开始办公,四川攀枝花东区民间环保联合会负责人张国远和云南发展与培训学院负责人邢陌等人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请专家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必要的战前培训;贵州NGO负责人甘泉率救援5人小组迅即赶赴灾区,负责收集相关救援需求信息;同日,云南、贵州、厦门等地迅速成立救灾物资接收站,向四川灾区紧急调运民间救灾物资。14日当天,第一批民间救灾物资运抵成都。15日凌晨,这批救灾物资即被装上汽车发往北川县灾区。救灾物资的迅速运达,让处在困难时刻的灾区干部群众深受感动,也对稳定灾区人心、鼓舞士气起到了关键作用!很快,约有300多名志愿者报名,义务为中心做登记、核对、搬运和装卸物资等工作。其中有来自法国、加拿大、挪威、印度、丹麦、津巴布韦等国的志愿者,一时间,物资转运中心成了一个“小联合国”,不同肤色、操不同语言的人进出搬运物资,忙碌不停,很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每天工作达20个小时以上。

NGO转运救灾中心装卸物资的车辆络绎不绝

据统计,截止5月30日为止,经NGO联合救灾办发往灾区的物资达1千万余元,日均转运救灾物资达60万元左右。基本做到无差错。期间,地方公安部门经济侦查部门曾对中心帐目等进行抽查,最后也伸出了大拇指----。5月30日,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救灾办工作宣布告一段落,办公室宣布关闭。筹备成立灾区重建办公室。

装卸完救灾物资,邢陌在吃方便面

云南发展与培训学院负责人邢陌指出,在抗震救灾中,各地NGO第一次实现大规模联合行动,前方后方协作,快速采集和反馈信息,从募款、购买物资,到千里转运,直接送到灾区最困难的群众手中,NGO表现出了巨大的活力和不可或缺的作用。据悉,在四川救灾援助行动中,民间的救灾物资高达60~70%。当前,需要进一步总结本次救灾经验,整合NGO的人财物力资源,在今后发生突发事件时,使大批的志愿者能够及时找到“娘家”,使之快速有效地投入救援等工作,防止盲目、无序和和混乱状态;因此,政府可考虑将其人力资源等编入地方预备役编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设立应急救灾虚拟机构和编制,一旦有事,能够迅速启动,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3、废墟上崛起新型木塑抗震房

 

(丁品自救灾前线报道)在一大片标有“救灾”字样的兰色帐篷旁,一座橙色木塑结构的活动简易房显得格外突兀。6月5日,笔者在都江堰市地震灾区看到,来自南京赛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几名技术人员和工人在紧张地为板房进行切割板材、打眼和拧紧螺丝等工作。很快,一做活动简易板房拼装起来了。这是南京赛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新天科技有限公司为都江堰市地震灾区捐赠的一座新型木塑样板房。

几位灾民在惊喜之余,迫不及待地向公司人员打听该板房的构造、性能和价格等。据该公司总裁于有国介绍,该板房采用新型复合木塑材料制成。其房梁四柱为轻型木塑结构,板房的四壁以木塑板材榫卯结构嵌合,易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加工、布局和拆装;具有体积轻、承重和抗震性能好、防潮、不变形、防虫蛀、耐腐蚀、无污染、隔热、保温、隔音等优点。现公司已取得该产品专利。在刚建成的木塑板房内,我只闻到淡淡的木屑香味,而没有闻到装修新房常见的化学胶合气体味道。据四川新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裁何金波介绍,一座12平方米的新型木塑抗震房,市场售价为9000多元。而这对目前地震危房达80~90%以上的灾区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据悉,新型木塑抗震房的木塑材料以粉碎后的木屑、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杆等草本纤维植物为原料,与废弃的食品包装塑料经细粉碎掺合,再以环保助剂粘合制成,其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铁皮简易房寿命为2~3年);其废弃板材还可回收重新加工,实现循环利用;能够避免大批铁皮活动简易房等被废弃后造成难以降解的“白色垃圾”;同时也为农作物秸杆资源利用、减少秸杆焚烧污染空气和增加农民收入找到了出路,可谓是一举多得。目前,该项目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计划,将进行重点推广。

目前,四川新天科技有限公司在重庆已建成5条新型木塑材料生产线,预计7月1日可以投产,年产量可达1.4万吨。成都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建成5条木塑材料产生线。

4、灾难中的思考之(一)——爱心需要管理

 

爱心的有效管理,首先是要把握信息的准确和指挥协调的智慧。汶川的大地震,象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华民族所有的美,也折射了我们体制中的很多缺陷。这同样也应该被看作是一种珍贵的财富,加以保护和研究。

一、第一时间”关于民间力量:

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的国家总理,无疑给了所有灾害中的中国人民一种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力量。第一时间,温家宝总理率领的政府出现在了灾害现场,世界瞠目;第一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大军区紧急驰援令世界瞠目;第一时间,新闻媒体直播报道了灾害的全部场面令世界瞠目;然而更令世界瞠目的应该是第一时间,中国民间机构如此迅速的集结了成百上千的救援机构出现在了灾害的现场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NGO前所未有的高密度集结在一个点展开了协作救援行动;第一时间全世界的华人以民间的力量开展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援救行动;第一时间,全世界的华文网络最直接的形式公开讲述着来自一线的所有事例发起了各类源源不断的支援;第一时间志愿者,用他们可以想到的形式奉献着对灾民的关怀,一时间红、黄、绿、黑各色丝带缠绕着巴蜀大地。

成都人不会忘记,地震后的一个小时后的真正第一时间里无数的私家车、出租车就满载着水、帐篷、方便面自愿的冲向了重灾区。直到深夜通往都江堰的道路上络绎不绝的车辆排起了长龙。一位灾民的话印证了这样的事实,“这场地震没有让好人变坏,却可以让坏人变好”。可以期待大事面前中国民间力量的自我调节机制正在形成。汶川大地震使全世界看到中国民间集合的爱心,民间集合的智慧,民间集合的能量和民间集合的效率。与此契合,南京钟山下同胞大字书写的“天下为公,人民最大”成为了此次救灾的深刻思考的一个很好注脚。

二、关于爱心的管理的信息化需求:

然而,第一时间,留给我们的思考还远远不止这些。悲凉中二王庙坚挺了那么多年之后倒塌了,但远眺宽厚从容的都江堰却在大灾之中横亘在岷江之上巍然而淡定。那汹涌奔腾的岷江水,被它有效的疏导、分流、支派、驯服它将上游来势凶猛的能量转化成了一种力量。即保护了自己,又为造福了人类。联想“第一时间”“我的爱如潮水”爱心有如岷江奔腾的涌浪冲向巴蜀大地,当爱以其巨大的能量淤积在灾难前的时候,我们开始真正思念李冰父子了。我们的泪水开始变得复杂了,在太多的悲哀、太多的同情、太多的感动、太多急迫之外,有增添了太多的惋惜、太多的郁闷甚至还有了许多的愤怒。这里的爱心没有疏导和管理,爱心做为一种资源被合理的浪费着。物资的分配缺乏信息的导引,而变得盲目和无效,一些地方捐来的秋冬季节的衣服、羽绒服被放置在废墟上任凭风雨浸泡,令人心痛。我们完全可以用心去体会一下此时灾民的真正需求,把需求信息归类分析后加以发布。使志愿者可以在信息的指引下有目的有针对的开展爱心行动。5       ·12后媒体导向下的爱心集中和偏斜现象十分严重,绵阳九州体育馆可谓爱心充盈,应有尽有。志愿者不分国籍、肤色、行业。这里谱写着“我的爱如潮水,紧紧的把你包围”然而,一些重灾区,一些媒体罕至的地方村镇,人们震灾后的苦难是难以想见的,物资的匮乏、爱心的稀缺同样是信息不对称形成的。我们都知道,潮水总有退去的时候,这股如潮的爱心一旦退去,灾难中的人们要真实的面对苦难的时候,他们将如何看待这一波如潮的爱心,他们的内心会不会形成新的人道主义伤害?因此大灾考验我们的不仅仅是意志品质,更考验一个民族的管理智慧和信息化程度。我们应该认识到爱心是一种资源,让爱心得到保护,让资源得到有效应用。我们不要一提到管理,就张显权力,爱心面前权力的有效使用应该如都江堰的疏导一样,为爱心提供流向和规范,这一切有赖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待续)

爱心充盈的绵阳九州体育馆

集中全世界的爱心

爱心集结九州

充满爱

这里爱心还没光顾

悲痛的母亲

紫坪铺筑坝上迁的居民灾后真正的--坝上人家

与九州形成鲜明对比的灾后儿童

5、灾难中的思考之(二)——灾难后心理救助的文化尊重(续前)

 

三、灾难心理施救中的文化尊重

“心理干预”前所未有的集中出击,成为了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四川最为惊人的景象。专业人员之众,施救手段之繁复,学派分歧之林立,恐怕世界心理学界也为之惊叹。

在安置点,灾民从大震的惊惧中刚刚回过神来,心理干预人员就开始了危机干预,拉住一位灾民询问经过,然后告诉他:你要回忆,要哭出来,要宣泄。。。。。之后离去,一席话语使周围的人表情凝重了许多,人们开始那不堪回首的回忆。第二波心理咨询人员拍马赶到。继续询问经过,而后告诉他:你要笑起来,要坚强、生活还要继续。。。后离去。看着茫然无奈的人们我们的内心感受是:???是气乐了。我该怎么面对一场旷世劫难?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

从成都、绵阳这样的转移的重灾安置点到,都江堰、绵竹的重灾区自救安置处。我们看到了忧伤的面孔,看到了惊恐的表情,看到了无奈与茫然,也看到了应激保护状态下的亢奋神情,但更多的是灾难面前人们的淡定和从容,这是让我们欣慰和放心的面孔。这其中包涵了我们对心理干预的心理准备不够充分的问题、有我们对于施救与被救的关系人员灾难后缺乏准确定位的问题、有我们心理志愿人员掌握信息不清晰的盲目性等问题,而源于西方的心理干预在这次灾难中最值得关注的应该还有施救者和施救方案的文化尊重问题。

1、对于坚强:心理干预志愿者一向以勤苦耐劳著称于世的四川人民,面对困苦所表现的坚韧和勇敢是构成巴蜀文化的最根基的东西,我们的心理干预是否真的尊重了这样的文化背景,是那里的灾民愿不愿意接受你干预的重要标尺。从这样的尊重出发,设计你对灾民的心理关怀是一种负责而又有效的。

2、对于习惯:在我们组织的民政厅下派社工培训中,中央音乐学院的高天教授,就嘱咐我们的社会工作者:四川是一个麻将文化盛行的地方,在一个临时组织的社区中让帐篷里的灾民还能打起麻将来将有助于灾难后心理的恢复。我以为对于一种习惯的尊重既便是有时不一定恰当,但只要有效的缓解了灾民的情绪实现了他们象常态生活的过渡就是一种有效的干预。

3、对于身份:这次心理救灾,由于我们还处于启蒙期,所有心理志愿人员冲在一线时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都是重于泰山的。但当我们冷静的观察和思考这其中的角色时,不难发现,“润物细无声”是多么高的一种境界。大灾之后,我们的广大灾民需要安慰,需要那种默默的抚慰。我们一直在解嘲,对于大多数灾民我们现在更需要牧师一样的艰苦布道,而不是神甫般的拯救。只要我们俯下身来和他们成为兄弟姐妹、良师益友,才会有安抚的效果。因此放弃心理干预者内心的释爱的需求,真正体察灾民的需求,尊重他们状态和选择才是职业心理干预人员的必备条件。

4、对于同情:如此巨大的灾难带给人类的是无尽的痛和永远的伤,但职业心理干预人员自身对于灾难的承受力也是有限的。许多心理志愿者把同情当作手术刀,认为这样就会一下割除灾民的痛苦,恐怕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对于四川的文化性格的简单判断,对于各种人士背景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交流和理性的控制情绪,使心理干预成为融入今后长期的生活状态。也是一种灾后必要的文化尊重。

心理危机干预,在世界性的灾难中成为了第一救援时间出现的救援内容,中国在这次大灾中首次集中使用了这样的救援手段,但这样大的灾难毕竟不多见,因此这次的心理干预行动,从形式到经验和教训势必会为人类的未来灾难提供出可以借鉴的最宝贵案例。

灾难后1

灾难后2

灾难后3

灾难后4

灾难后5

灾难后6

灾难后7

灾难后8

灾难后9

灾难后10

灾难后11

灾难后12

心理干预志愿者1

心理干预志愿者2

心理干预志愿者3

心理干预志愿者4

心理干预志愿者5

心理干预志愿者6

心理干预志愿者7

6、废墟中看众志成城

入川已经第十天终于可以坐下来写点东西了。其实,这么多天的心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无法平静。太多的感触和悲痛常常使我想不起来该怎么表达。我以为四川地震所表达的还远不止是自然灾害。这其中映衬出了许多许多人类平时无法看到东西。2008年5月的四川,这里不缺少爱心、这里不缺少常人想象到的物资甚至这里不缺少抗震救灾的各色人等。然而当你静静的站在这样的废墟前。你不能不让你的思维停滞下来。停留在5·12的2:28分。我在这里久久的站立,这里掩埋着400多鲜活的、朝气蓬勃的年轻生命。我尝试用心和这些走到天国的孩子对话:你们会怨这些还活着的人嘛?怨我们的军队营救太迟了嘛?你们会怨我们这些从来不到这里来看你们的人嘛?你们还会怨你们的校舍比不上政府大楼坚固而使你们不能和亲人团聚嘛?静静的风声和爸爸妈妈老师们宽容坚强的表情告诉我们,他们放弃了所有的抱怨,他们包容了世界。让我们的孩子安静的走向天堂。

5·12地震中近400个孩子长眠与此

这里似乎还回荡着孩子们运动的身影

恢复家园的教师之家

这些灾难中失去亲人的邻里们就是这样坚强的面对未来

这里人们的坚强和镇定是从我们来到四川就体会到了的。我们一直认为这么大的灾难中寻找一个可以支持的组织和力量,想象之中使一件很难的事,所以出来前我们搜集了所有可以动用的关系。来到这里后发现民政系统的支持、共青团的沟通、民间组织NGO5·12信息中心的接应,包括了市政府的回应都出乎我们的意料,积极的配合,少了以往的官气和冷漠,救助灾民在这里是当前压倒一切的大事。人们可以不分彼此,无论种族,只要可以做的都来做,对灾民需求的发现也比以往更加全面,社会组织发挥了极大的创造性。在图片上面这个重灾点的灾民中很多是失去娃娃、亲人的。而他们则宽容的说:自然灾害,谁也没办法。解放军来了、大家来了就有办法了。成都市此时只要你是外埠人就会受到尊重。在他们看来,这个时候你能来四川就是亲人。有了这样的信任,你怎么能放弃责任?联系到的机构总会给你一些指引。他们没有太多的在意谁为灾区捐的多、少,谁还在利用这里做秀。在这些善良、坚韧的人们面前,怎么还会有时间挑三拣四的指责这、指责那。这里更需要建议性的评价,更需要理性的监督提醒、也更需要学习管理爱心的经验。大灾当前,还有一些人像博弈中旁边那个不断支招的局外人令人生厌。这是一场人类与大自然的博弈,胜负的关键在于人类力量。回望身后那片冷清的废墟,天堂里传来了孩子的呼喊声:为了活着的亲人请你们“众志成城”

7、中国最大淡水湖试点建设"生态渔村"

来源:新华社2008年06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354686.html

江西省近日开始在鄱阳湖试点建设“生态渔村”,对渔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进行集中循环处理。

江西省渔政管理局介绍,这次鄱阳湖“生态渔村”建设试点是在鄱阳湖渔民主要聚集地――鄱阳县进行。鄱阳县将用5年时间,将沿鄱阳湖2公里以内300个自然村打造成“生态渔村”。

鄱阳县渔政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各地“生态渔村”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群众富裕安康、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做到“垃圾不出村、污水不入湖、做饭不用柴”,通过“洁净家园工程、洁净水源工程、洁净田园工程”等方案手段,着力抓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点掩埋,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绿化植树和沼气池建设等工作。

目前,鄱阳县开建的首批50个试点村中,将建沼气池500个,绿化指标确保每户植树3棵以上,并推广厌氧发酵、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彻底消灭农村污水横流的现象。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湖边有10多万渔民居住,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物很多直接排入鄱阳湖,造成水体污染。(记者郭远明 刘晨)

8、中国抗震救灾室内环境污染防控办公室成都建立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06月1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6/10/content_8339824.htm

为在第一线开展灾区的室内环境污染防控工作,中国抗震救灾室内环境污染防控办公室今天在四川成都建立。

中国室内环监测委员会主任宋广生今天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关于抗震救灾的安排和布署,中国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检中心(筹)和中国室内环监测委员会决定在地震的重灾区四川成都建立抗震救灾室内环境污染防控现场指导办公室,主要任务是针对包括四川和周边灾区的受灾群众的安置房和新建房的室内环境污染防控。

宋广生说,在中国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检中心和中国室内环监测委员会的领导下,办公室的主要工作是积极协助受灾地区政府和质检部门,开展地震灾区安置房和重建房屋的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治理工作;负责协调全国室内环境保护行业对灾区的支援;为受灾群众提供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治理的服务;对于进入灾区的安置房、安置房使用的各种材料进行检测;组织国内外专家研究解决灾区安置中和重建中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及时了解和通报灾区的室内环境污染情况。(刘长忠)

9、高温使太湖蓝藻进入暴发活跃期 

来源:新华网2008年06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360019.html

随着高温季节来临,当前太湖蓝藻进入暴发活跃期。江苏省对此高度重视,强化落实蓝藻治理措施,确保供水安全。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实地察看了太湖蓝藻生长和打捞情况后指出,当前江苏省太湖应急治理总的情况是好的,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关地区和部门要把确保安全度夏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太湖流域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也突出抓好调水引流、打捞蓝藻、控源截污等应急措施的落实。

据统计,至6月5日,通过引江济太工程累计抽引长江水19.66亿立方米,共向太湖补水8.68亿立方米,通过梅梁湖泵站引流3.15亿立方米;共出动打捞船只1.1万艘(次)、累计打捞蓝藻9.7万吨;连续四次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执法行动,对149家企业实施限产限排,共关停企业189家。江苏省要求进一步加强蓝藻打捞作业,学习和推广无锡市滨湖区打捞蓝藻的成功经验,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全面落实应急治理措施,确保实现安全度夏。(记者孙彬)

10、山西已建成46个自然保护区 

来源:新华网2008年06月1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06/10/content_8338013.htm

新华网太原6月9日电(记者陈忠华)记者日前从山西省环保局获悉,截至目前,这个省共建成46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13万多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26%;境内生活着1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山西省共建有汾河源头、沁河源头2个生态功能保护区,2007年新增陵川、沁水、芮城等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含试点)达到26个。

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的复杂多样,造成了山西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全省境内现有维管类植物2731种,陆栖动物439种,一批处于濒危状态的动物如山噪鹛、贺兰山红尾、林猬、白冠长尾雉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11、50多年野外难觅 贵州发现珍稀鸟类白头鹮鹳 

来源:新华网2008年06月1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06/10/content_8338003.htm

新华社贵阳6月9日电(记者李忠将 施雨岑)近日,科学工作者在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13只珍稀鸟类白头鹮鹳,这种鸟类在中国已有50多年没有野外目击报告了。

记者从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保护区工作人员在保护区观察到13只草海保护区从未发现过的鸟类,在经鸟类专家研究后,确定这种鸟是已有50多年没有野外目击报告的珍稀鸟类白头鹮鹳,又名彩鹳。

据贵州省科学院鸟类专家李筑眉介绍,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曾有野外目击报告,白头鹮鹳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及华南至云南南部。近年曾有专家估计,在中国白头鹮鹳可能已经绝迹。在全球范围内,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还有白头鹮鹳的踪迹。

白头鹮鹳羽色美丽,姿态优美。体长为93-102厘米,体重2-3.5千克。橙黄色的嘴粗而长,嘴尖稍微向下弯曲,与白鹳、黑鹳等鹳属鸟类明显不同。白头鹮鹳在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越南、缅甸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在中国曾分布于河北沿海、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南、四川、云南、西藏和长江下游一带,大多是留鸟或夏候鸟。白头鹮鹳寿命最高可达28年以上。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威宁县城内,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

资料图:鹳科(Ciconiidae),鹳科都是大型水鸟,嘴长而粗壮,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

12、环境部部长周生贤就《水污染防治法》答记者问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06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7360799.html

于今年2月28日修订后颁布的《水污染防治法》已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记者就《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情况及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等问题专访了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记者: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程参与了此次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周生贤:《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是适应水环境保护形势的需要、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要求开展的。自《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颁布实施以来,在1996年进行过一次修订,其确立的水污染防治规划、排污收费、重点水体排污总量控制等制度对控制和减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水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水体污染相当严重;部分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过高,加剧水环境恶化趋势;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存在极大隐患;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与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有些制度还需要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为此,根据水污染防治形势的需要,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要求,原国家环保总局配合国务院法制办,从2005年开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协调,完成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2007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该草案,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07年8月和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审议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并在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基础上,由有关部门根据有关审议情况对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2008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第三次审议并最终通过了修订草案。

记者:您认为此次修订《水污染防治法》主要取得了哪些进展?对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周生贤:这次《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调整幅度还是很大的,取得了显著进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首次以法律规定明确了水污染防治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其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可以说是迈出了以法律法规推动和保障水环境保护进入经济社会发展主干线、主战场的关键一步,奠定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基础。

二是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水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体系。在对原有环境管理制度完善和调整的基础上,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新确立了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生态补偿机制、排污许可制度、区域限批制度、行政代执行制度、水污染损害诉讼法律援助制度等制度、机制的法律地位,从而使得水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将进一步提高水环境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也为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完善提供了借鉴。

三是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的责任。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并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特别是将各地方政府总量控制工作完成情况面向社会予以公布的规定,必将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总量控制指标。

四是进一步加大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罚款幅度普遍提高,取消了对某些行为罚款的上限;增加应受处罚的行为种类,对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未与环保部门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未进行自我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排污超过标准、排污超过总量指标的、私设暗管的、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重污染项目的、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的、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动事故应急方案并采取应急措施的,明确了有关处罚规定。

五是进一步强化了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赋予了环保部门对超标或超总量排污行为的限期治理的行政处罚权,明确授权环保部门在限期治理期间可以责令排污单位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并适当增加了强制执行手段。赋予了环保部门更为刚性、更具震慑力的执法权,大大提高了环保执法的权威性。

记者:《水污染防治法》的顺利实施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周生贤:《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为提升水环境管理工作水平、推动江河湖海的休养生息、促进水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当前,关键是要抓住这一契机,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法》的宣传和实施,整体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一,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努力提高水污染防治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各级环保部门和其他环境监督管理部门要尽快学习、理解和掌握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并在水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中很好地运用,为此,必须要加强组织对各级环保部门和其他环境监督管理部门的培训工作。我部已经举办了四期《水污染防治法》培训班,重点对省级环保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下一步还将继续组织相关培训。

第二,突出重点,扎实工作,推动“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战略思想的实施。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落实有关法律规定,使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尽快成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新依据、新准则。当前,各级环保部门要围绕水污染防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全力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二是进一步强化COD减排工作,确保“十一五”减排目标能够顺利完成。三是切实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六条措施”。四是进一步加强执法检查。对执法过程中发现的违法问题,要依法严肃处理,切实利用好提高罚款额度、按倍数计罚、限期治理、限产限排、行政代执行、处罚直接责任人等有关处罚规定,提高《水污染防治法》的震慑力。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水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要动员政府、企业、公众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遵守、共同监督、群策群力,形成全社会防治水污染的合力。为此,应加大宣传《水污染防治法》工作的力度,普遍提高全社会对关键法条、关键内容的认知程度。

13、打破砂锅:震后重建如何确保水库安全?

来源:科技日报2008-06-08李禾

http://www.stdaily.com/gb/stlifedaily/2008-06/08/content_823614.htm

6月7日早上7时8分,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开始过水,由于入库水量大于出库水量,堰塞湖水位还在缓慢上升,泄流槽的流量将逐渐加大,而坝体的渗漏流量也在扩大。请关注——震后重建如何确保水库安全?

据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水情测报指挥中心消息,6月7日早上7时8分,库容为2.295亿立方米的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开始过水,平均流量为158立方米/秒。12时,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为740.67米。由于入库水量大于出库水量,堰塞湖水位还在缓慢上升,泄流槽的流量将逐渐加大,而坝体的渗漏流量也在扩大。

堰塞湖是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四川省政府在汶川大地震第22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尚未解除危险的堰塞湖仍有27座。由国家水利部除险的有20座,其中19座正在实施排险,另有1座武警水电部队已进入现场。另外,由地方政府安排除险7座,1座已成功爆破,正在观测阶段;4座正在排险;1座已进场实地查勘,正在解决交通问题;1座因道路阻断暂不具备施工条件。

地震造成2380座水库出险

其实,除了堰塞湖外,这次大地震还给水库等水利设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样威胁到下游的城镇和群众的安全。水利部副部长在国务院新闻办第15次发布会上透露,地震造成四川、重庆、陕西等8省市水库出险2380座,险情主要为大坝裂缝、坝体滑坡、溢洪道毁坏、泄水洞垮塌、防浪墙断裂、坝坡塌陷等。其中有69座水库存在溃坝险情,存在高危险情、次高危险情的水库分别达到320座和1991座。

刚从四川灾区考察回来的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杨勇,在6月5日举行的“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论坛”上说,由于受到地震和山体崩塌的双重打击,重灾区约有上百座大中小水电站和在建水电站在地震中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建成电站基本上已提闸放水行洪。但是岷江河谷多段和上游三条支流多段河谷两岸山体被强震震动,休眠中的古老的滑坡体开始复活,新的山崩开裂生成,处于成灾临界状态,如遇雨季或其他施工建设活动,随时可能成灾。因此,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病库、病坝以及未来面临灾害、构成威胁的程度,以便提早应对。

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应规划环评

已在灾区走访多日的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说,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应重点进行规划环评。规划环评是指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并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从开发建设活动的源头去预防环境问题的产生。规划环评不仅要对单个项目进行环评,还要对发展规划进行环评;不仅对工业规划进行环评,还要对城市规划进行环评。

潘岳说,西南地区是水利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但这一地区又是我国主要的地震活跃带之一,地质条件复杂,灾害风险极高。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地大多地形陡峻,工程施工使地形发生很大改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地质环境灾害,并引发很大的次生环境问题。鉴于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必须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优先、有序开发”的原则,深入研究大规模的流域水电开发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特别是要做好地震对水库安全的次生环境风险研究,提出这一地区水电开发的指导性意见。对一些生态环境特别敏感的地区,要进行地震环境风险影响评价,提出更高更严格的保护措施。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马军说,在四川这样地质构造脆弱的地区,修建一系列百米以上直至300米的高坝大库,将给当地带来怎样的影响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规划环评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因此,灾后重建应克服急躁心理,必须根据当地已经改变的地质条件,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

加强水电建设科学研究

杨勇说,我国西部当前水电开发呈密集态势。但是让人担忧的是,大渡河水电开发地处鲜水河地震活动带,雅砻江水电开发与安宁河———则木河地震活动带相邻,金沙江溪洛渡电站位于雷波———永善地震活动带,虎跳峡一库八级位于丽江———程海地震活动带,澜沧江———怒江水电站规划电站群位于三江并流构造活动带。上述江河水电规划建设布局与岷江流域处于相似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地震、地质灾害威胁,通过对大地震的深入研究,应科学调整水电建设的现状。

在论坛上,马军、杨勇等专家还呼吁,应对西南地区各大型水坝的地震烈度、对密集梯级水库在地震发生时可能给沿岸、下游地区带来的巨大风险等重新进行评估;对震区和西南其他存在地质不稳定情况的已建成水坝,制定专门的地震应急预案;对地质不稳定地区大型水坝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深入研究;把灾后重建纳入成都市及相邻城市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中,建立地震安置城和藏羌移民城,将5•12地震灾区的标志性地区和岷江河谷地震遗址规划为世界地震地质公园,建设地震地质博物馆等。

14、原生态文化与大自然相依相存 

来源:新京报2008-6-7汪永晨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1108/2008/06-07/018@090520.htm

四川大地震全省受损文物约占五分之一。据文物部门5月19日的统计显示,四川省共有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许多已经全部垮塌或面临垮塌。李白幼时居住的陇西院,从唐朝一直保存至今的“山门”完全塌在地下,变成一堆残垣烂瓦。李白书房和卧室被一把大锁锁住。

当然,这把大锁总会被打开。但是,四川受此重创的文物应该怎么恢复?还有灾区的羌族文化,地震后又将如何保护和延续呢。

自从全国歌手大奖赛设立了原生态唱法的奖项以后,“原生态”这个词被越来越多地使用。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发展后,原始又成了一种时尚。而这新一轮的时尚,却是在未经过多演变和发展的“土壤”中留存,或说是生长着的。令人遗憾的是,在原始的文化成为时尚的时候,原始的大山和原始的大江,正面临着大规模的开发与改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缘由是,外面的人认为当地太穷了,需要发展。这种发展,以至于到了这次四川大地震,连救灾的人们都在说,一条江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水电站。

一位傈僳族年轻人在外面读过书,他说,傈僳族人对自然的保护并不是刻意的,而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在意的就是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不然怎么还能留下那么漂亮的,自由流淌的,有激流的一条大江。

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羌族人聚居的阿坝州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和甘孜州的丹巴、绵阳市的北川等地区,约十余万人中,在大灾中受到伤害的比例非常之大。与此同时,面对巨大挑战的还有羌族文化。

溜索、索桥和栈道是羌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溜索是一种古老原始的渡河方法,即用一根竹缆横跨河川两岸,利用倾斜之势,人悬于溜筒上,从此岸滑向彼岸。索桥是在桥的两岸砌石为桥洞门,用几根或十余根竹绳并列,绳头固定于两岸石础或木柱上,竹索上铺有木板以方便人们通过。

虽然,今天原生态文化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可没有原生态的自然,能保留得住原生态的文化吗?原生态的文化越珍贵,原生态的自然也越要珍惜。

这场大地震,让我们领教了大自然的威力,让我们以生命的代价懂得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了什么是尊重自然,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自然与文化呢?原生态的文化为什么都活在大山里,存在于自然相对完整的地方。傈僳族的澡堂会,羌族的淘滩、善治水……

在那位傈僳族年轻人的眼里,当自己的子孙问起:我们这里的大山、大江原本是什么样子,只能翻着相册,指着照片告诉他们时,那不是文化的消失,又是什么?因此,在重建家园时,要像抢救生命一样抢救文化。

过去,大山中有原生态文化,原生态文化多生存于原生态的自然中。羌族的大山有了变化,我们在敬畏大山的时候,希望大山中羌族的文化能得到延续和发展。

灾难给我们启示,灾难让我们懂得原生态的大自然与原生态文化相依相存。记住这一点,很重要。

15、冯永锋:“环保元年”该从何算起?

来源:广州日报2008年06月10日冯永锋

http://env.people.com.cn/GB/7360669.html

欢呼我国环境保护“元年”的到来有些过早,虽然各种污染层出不穷,但极少有受害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我们是该狠下心来,划出有罪和无罪的“时间元点”。  ——冯永锋(环保人士)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在人类世界里,这是最起码的道理,是社会共识,即使司法体系不支撑,民间道德体系也会很明确地遵守。可这样的道理用到环境上,似乎就不成立了,在有些地方,欠了环境债,可以不还钱,杀了环境里的生灵,可以不偿命。

浙江杭州萧山区有位40多岁的妇女叫韦东英,她从2003年底开始就持续举报发生在本村的环境污染,强烈要求身边的“南阳化工园区”搬迁或“零排放”。有一天,一位副市长托人带话给她,说这个园区再让他们污染三年,三年后我们一定让这个园区搬走。韦东英听后回答说:如果一个罪犯对公安局的人说,你让我再犯三年罪,三年以后保证让你抓我,公安局会怎么办?

这几年,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上似乎是抓得紧了,有人甚至认为,今年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部喻示着“中国环保元年”出现了。而从2007年起推出的一系列绿色政策,似乎又表明环境保护部门不再孤军作战,而持续地有了银行、保险、证券、商务、税务、监察等部门大军参与进来,组成了强大的绿色政策经济同盟军;而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更是让环境保护部门有可能得到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一座全社会力挺环保,全社会力挺环境保护部门的高山巨岭,似乎正在隆起。

然而你细审这些政策,似乎都失之软弱。此时,欢呼我国环境保护“元年”,似乎仍旧有些过早之嫌。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标志?我想,就是“欠债还钱”的原则要在环保领域开始实施。大概要做三件事,一是要确立生态伤害罪或者环境污染罪,各地法院要勇于给环境受害者立案,让环境施害方得到应有的惩罚。第二是把资源成本和环境伤害成本全部纳入产品和消费的成本。第三就是开始支持环境公益诉讼,让“无告的自然界”,有公益的人或者机构替其要求健康权和复壮权,因为环境保护说到底是对自然界的保护,而自然界一定要在人类中寻找到代言人;它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施害者也要给予赔偿,要承担伤害罪过。

可几乎中国所有的法院都对环境诉状敬而远之,让环境受害者求告无门。虽然各种污染事件一天要发生好几起,但极少有受害者的权利得到基本的保护。

要进行环境责任追究,就要能够对环境施害者的行为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只有当人知道自己要偿命,要还钱的时候,躁动的心才可能安分下来,野蛮与疯狂的行为才可能转型。我们是该狠下心来,划出一个有罪和无罪的“时间元点”。

更难的问题是,中国的许多排污标准非常宽松,不管是省标还是国标,都是宽松得让人惊讶,企业捧到桌面上的检测数据,个个都证明其排污口早已“达标排放”。可就是这些达了标的污水、废气、废渣,拥挤到自然界中,叠加在环境里,仍旧是剧烈的污染源和伤害力,这时候,你又如何找企业去算污染罪过?

因此,中国要真正进入“环保元年”,要做的事太多了。要画时间线,要重新确定排污标准,要明晰环境污染罪,要设立生态法庭,要给资源科学定价,要正确核算环境伤害成本,要尝试环境公益诉讼,这一点点一滴滴,不做出个模样来,不抢挖个周转场地来,就仍旧是在很宽松地保护着环境破坏者,而不是保护环境。

16、规划环评给“公众参与”上了堂什么课?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06月09日 冯永锋

http://env.people.com.cn/GB/35525/7356430.html

“责任推卸”这个现象,体现在环保界,就叫“污染转移”;发生在教育界,就叫“希望寄托在孩子们那里”;移植到政府部门那,就是他们最喜欢说的“这事儿需要部门联动,光我们一个部门不行”;呈现在社会传统话语中,就是“光靠我们可不行,需要提高公众意识,让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才可能解决”。

而国家环境部准备推动“规划环评”立法的时候,据说是要狠狠地把公众参与给掺杂入每一个环节的,可惜,在与其他部门的“博弈”中,聪明地把“公众参与”当成了交易筹码,一步步地退让,最后,让公众参与无处存身,让环境保护部再次成为环保事业中的孤家寡人。

而民间环保组织——像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绿家园、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守望家园这些机构,也有意思,他们可不是些不识时务的主,一看到国务院法制办居然把“规划环评条例”向社会征求意见,他们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地行动起来,一定要赶在4月28日之前(也就是今天),提出自己的意见。

因此这几天,他们个个都非常的繁忙,有些人提意见的办法仍旧偏向于笼统,以为向演讲那样发表几句高调,就能够力挽颓势,让观点随风远扬;有些人则聪明一些人,开始逐条逐句地分析,给出意见,提出修正方案。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4月26日和27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国际研讨会”,这场会真是热闹,几乎全国有效些的环保组织负责人都来了,没来的也派出了优秀代表。大家可都不闲着,开会的时候听,茶歇的时候就讨论,吃饭时还在互相辩论,而回到宾馆,就更是投入,联合签名,订正词句,提供观点,反正个个是都“参与”的很到位。

看来,许多环保组织已经很清楚,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是环境的“利益相关方”,他们也正在理解一个词:其实公众不是指其他人,而是所有的人;不是指别人,就是指自己。在我们列出“群众”、“公众”、“社会”这些通用词语的时候,经常把自己置身事外。官员们会这样,学者们会这样,企业家们会这样,受到伤害的人会这样,而环保组织、公益组织、媒体、法律,似乎也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摘择出“公众”之外。结果,公众来公众去,都是别人的事,都是“他人的血”,都是“路人”,都是自己所在的坛坛罐罐、圈圈线线之外的人。

与“责任推卸”紧密相伴、相依相生的枝条是“自我封闭”。诗歌,大概是只能在诗人圈子里面谈的;环保,当然也只能有了入场券的人聊;而有意思的思想,显然也要与经过了同样思想格式化的人探讨,公众是无缘接听,不堪领会,甚至没有权利涉足的。结果,一年到头,每个人都只在本领域范围内自我愉悦和自我麻醉,真正的问题一点都不解决,真正的现象一点都不去发现,真正的作品一件都没完成。

这几年,一些为公共利益而奔波,而流汗,而呕血掏心,而披肝沥胆的人,确实值得我们敬佩,他们是真正地把个人自私剔出了生命的目标之外,把公众的利益抬举到了身体的前端。他们不仅看到了公益、慈善与环保的重要,更看到了人类尊严的重要,嗅探到了和平时代人类思想升华的路径。他们不仅大声疾呼涉及公众利益的事要让公众来参与,他们更是把个人的生命的那些零件,一件件地投舍出来,勇于把自己当成公众,勇于把自己彻底进贡给谋取公众利益的每一滴甘霖。有时候,当我们头偶尔飘荡几滴雨露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察觉,是这些人的生命,化成了凝聚雨露的内核。

可惜,更多的人,还是沉迷在“公众参与”的责任推卸中,以为公众参与,是政府的事,是公益组织的事,是别人的事,是利益相关方的事,是全社会的事,每一个人的事,就是“不是我的事”。在“规划环评”处处给“公众参与”设卡立关,一门心思要把公众推出“环境保护事业的参与者”之外的时候,身为公众的你,能够做些什么呢?

17、难道还有一种“善意排污”?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2008-06-10金海燕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6/10/content_788857.htm

自去年夏季太湖蓝藻爆发引发无锡水危机以来,江苏对太湖治理的重视可谓前所未有。近日,修订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对“恶意、非法排污”将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巨额罚款,比原来的处罚上限提高了 

10倍。(6月6日《东方早报》)

把非法排污的罚款上限提高10倍,当然会对一些企业的超标非法排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排污”属于“合法”还是“非法”,自然可以用法律条文来界定,只要是“非法”的排污,就应当依法惩处。但是,在“非法排污”的前面,又加上“恶意”二字,如果对“非法排污”行为究竟是属于“恶意”还是“善意”,缺乏明确的界定,它的作用可能会大打折扣。

所谓“恶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不良的居心;坏的用意”。“恶意”的反面,就是“善意”,即“善良的心意;好意”。对于“非法排污”而言,我们的依法惩处,只能“以事实为依据,依法律为准绳”,非法排污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祸害,它不仅危害周边群众,成为当前社会严重的不安定因素,更会祸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应当承认,对于企业的非法排污而言,动机似乎都一样:减少企业治污成本,谋取企业非法利润,主观上并没有“谋财害命”的居心。但是,企业为谋取利润而非法排污,那利润就是黑钱,反映出的是老板的黑心,对环境的破坏,对百姓的祸害,其用心哪来一点“善意”,有的全是恶意。如果在惩处非法排污时,在非法之外,还要强调排污者是否具有主观恶意,我们不仅要问:难道还有一种善意的非法排污?因此窃以为,在惩罚非法排污时,只需依据非法排污的事实和危害的程度,大可不必深究这种非法排污的“居心”,是属于恶意还是善意。

当然,作为环境执法者来说,遇到的非法排污,常常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式的偷排污染,给查处增添了相当的难度,于是就把这样的排污称之为“恶意”,其实这只是作案手段的恶劣,与公开的大张旗鼓地非法排污,并没有主观上的恶意或善意之别。因此我认为,对非法排污的处罚,只能按照实际造成的危害,依法处治,如果必须考量非法排污者用意的“善”与“恶”,只能给执法者的依法执法,套上一个看不见的枷锁,给非法排污者留了一个可钻的法律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