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的行动 江河考察 行走樱桃沟 感受植物与干旱

行走樱桃沟 感受植物与干旱

2011-03-20

一年四季,季节的语言是直接写在植物上的。在北京植物园,你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正在悄然而来。


上次去鹫峰,除了温室的梅花,一切都在等春信使的到来。我的同学长江告诉我,绿家园本期“乐水行”特邀赵兴宝老师(致力于以技术促进水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的专业人士)主讲干旱和植物的生长,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植物园樱桃沟之行。



园门口集合


从门口便能望见园内许多树木棕青色的枝条上鼓起了点点或米白或粉红的花蕾与芽苞。轻风掠过,在这初春的时刻,在这光杆的枝丫上,竟有了流动的色彩。长江和我学过植物学,我正在学树木学,小筑是林学院的,也正在学植物学,所以我们几个同学不待令下,提前入园,踏着石阶路,辩认植物。



九点的时候,水友们陆续地到齐了。在20多人的队伍中,我们几个同学是最年轻的一群人。最年长的是一位阿姨,七十多岁了吧,长期环保志愿者,身体力行。此外还有两位媒体记者等。



在简短的各自自我介绍后,大家的话题焦点就不约而同聚集到了近期的环境与安全的热点问题上。嘉宾赵兴宝针对大家的问题“食盐是不是能抗辐射”,食盐是什么化学物质,海盐是不是食盐,人工加工盐是否对身体有害等一一解答。他说,自己参加这个活动还有一个目的:为化学澄情一个事实。由于一直以来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不太规范,导致化学工业品在食品中的滥用,甚至造成许多社会事故,所以“化工”一词令人谈食色变。其实,只要我们尊重科学,恰当利用,化学作为科学的分支,完全可以给人们带来益处。




赵兴宝开始讲解



当然,“乐水行”的主旨在于唤起公众对水资源的关注。领队周晨系统介绍了北京的五大水系历史变迁。在目前整个华北干旱、地下水超采、北京严重缺水的背景下,赵兴宝老师讲解了目前的保水与土壤改良技术应用。不过,据赵解释,保水与土壤改良不能用传统的“治理”概念来理解,尤其是像治理沙漠这样的宏大工程。从目前来看,人类还没有能力完全解决干旱,所谓的技术,也只是用来缓解旱情,以技术辅助植物蓄水以度过植物对水的依赖极限,或者说是植物的生理极限。在土壤改良方面,主要是肥料的使用。通过技术可以使它自动降解为钾肥和氮肥,不会污染土壤。




边走边讲





乐水行是一交流与知识互动的平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在一起平等地通过知识交流与观点碰撞,会使大家学会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就这样走着讨论着……不一样的感觉油然而生,在这个年龄、背景各不相同的人群中,人与人之间没有隔膜,好似以前就认识,今天约在一块踏青来了。





看到一片干涸的水域,汪老师讲自己1988年骑车经过这的时候,那时候还是流水潺潺。而现在,这儿却是乱石和荒草。



荒草乱石,当年曾是水流潺潺




从曹雪芹纪念馆转道樱桃沟,路边有一道长长的不到20cm宽的石槽小渠顺坡而下。不出领队周晨的预料,水友们大都不是很清楚它的功用。



周晨在讲北京水系变迁及石槽渠的功用





石槽小渠





周晨展开一张手绘的地图,为大家讲解水渠的来源及功能。历史上,北京地势西北较高,水源丰富。有了水渠引山中的积水,既可以给市区的人们提供水资源,又可以疏通水。特别是有山洪时,水不能及时疏通,就会造成灾害。古人把大水疏通到各大水系,用山上经年累月流下的细水。别看这小小的一招,蕴含着大智慧呢!特别是到明清时,一直把樱桃沟山谷的水引到颐和园、圆明园,甚至在故宫里走了一圈(防火),最后汇到大河,流走。





沿着花儿未开的樱桃沟走去,主持者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身边的美景。杭大的那位逮着北林的人追问种养花草的事,我们就谈起了红花绿草。还有屋顶绿化的新奇话题。



水源头




到达水源头时,算是今天乐水行的终点站。大家相继表达了今天走水的感受。很多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走水了,但每次走水依然会有每一次新的触动。通过走水,大家得到一个共识是认识到了现在水资源的珍贵和水环境现状的严峻。大家都表示,珍惜水资源可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行动起来,并带动更多的人走到大自然中来,带动更多的人关注水。这样,我们明天的环境才能够一天天好起来。



对我来说,今天不仅吸了花香,吻了春风,醉入春天的怀抱;还遇到这么一群人,交流了很多。以往自己也是喜欢到野外跑,释放压力,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可今天更让我感到还有一种方式,交流——和有共同的想法的人交流,有一种美妙的感觉。关注环境的人在增多,更有身体力行的。借用赵兴宝老师的话——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能做的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