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的行动 江河考察 在秘鲁亚马孙中寻找之五――在亚马孙热带雨林里“献血”

在秘鲁亚马孙中寻找之五――在亚马孙热带雨林里“献血”

2011-01-19

2011年1月13日上午我们四个来自中国的志愿者参加的都是对鱼类的调查。亚马孙的食人鱼,我在巴西的亚马孙河里钓上过。今天在秘鲁的亚马孙支流萨米亚的像墨汁一样黑的黑水里,食人鱼多吗?能像在巴西亚马孙河里那样,对初学者来说都是很容易钓上来吗?上午9点半我们从阿亚普号考察船上换到了一艘小船上出发了。

在亚马孙飞行

低空飞行中

带着我们钓鱼的布查

据地球观察研究所《走进亚马孙项目手册》上介绍:对于亚马孙地区当地居民来说,鱼类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而鱼类的可持续性捕捞和当地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与当地土著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是有紧密联系的。科考队员将会监测大型鱼类种群的丰富程度、多样性以及年龄结构,从而确定当地渔业对于这些物种的影响。我们参与的调查是要对各种不同的捕鱼方法进行捕获率(capture rate)的评估工作,例如撒网捕捞,使用鱼钩的捕鱼方式。在这一考察中,也有用鱼线或长矛捕捉,和鱼叉捕捉。还要在丰水和枯水季节分别确定鱼类种群的数量和规模,采用的分析方法是计算每次捕获到的鱼类数量。

撒网

今天要数的鱼的在这里统计

我和中国志愿者阿秉与当地向导阿里费来多一起划着小船去撒网时,我想象着在电影上看到过的,收网时鱼一条条地往上蹦的场面。亚马孙这个鱼类的天堂也会让我们拍到这个画面吗?

撒网归来,留在船上的人已经拿起了鱼杆,有模有样的钓开了。

水中的“五线谱”

亚马孙的水葫芦

钓鱼

水中“音乐”的旋律,是以水与水中的植物共同演奏的。那些在我们中国被称为外来物种入侵的水葫芦,在这里却婀娜多姿。2010年西南大旱时,有科学家站出来批评过度种植桉树对生态的影响。也有科学家说桉树在澳大利亚长得很好。这些科学家要是到亚马孙来看看,可能也会说,给中国江湖的水质带来严重污染问题的水葫芦在亚马孙不就长得很好嘛。

水葫芦在亚马孙是美丽的植物,点辍着大自然的丰富。并不见得在中国也有同样的功能。在亚马孙,水葫芦没有泛滥到盖住整个水面,让其他水生动植物连气都喘不了。

在中国,水葫芦是臭名远洋的,可是2009年我们在巴西亚马孙采访时,生态学家徐凤翔说她一定要给水葫芦正名,那次徐先生首先说到,水体流动性差,污染太多,才造成水葫芦生长迅速,而其他物种难以生存,所以才独占了水体,造成了厌氧环境,影响了其他物种的生存。所以,不能一味地讲水葫芦物种是“入侵”,其实是环境治理的问题。

徐先生说:在巴西的那片大湿地中,我们看到除了它水系的流动使多种水生生物生存外,而且在水深森林的环境下,上层林木对水体郁蔽,水葫芦自然就不会到处分布了。还有如果在水体环境一时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沿岸的耐水湿的树种和灌丛也可形成水体的郁蔽,一定程度上也可起到限制水葫芦分布的作用。

徐凤翔在巴西亚马孙中手中拿着水葫芦的花

生物的生长是有环境的。西南大旱时,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不找找局部环境遭到了什么改变与破坏,及为什么会改变的原因,显然是不负责的,或是推卸责任的。我们都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动植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家园!这样的教训在我们身边还有大树进城。前些年我在西安就听说,大雁塔附近移栽的大树地已经死了几轮了,可还在不停地从远方移来,种,种,种。其结果,不但城里的景观没有被美化,大山中的大树也越来越少了。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景观之丰富,是人类种不出来的,在这里,我们除了赞美,我想更应该的是从大自然中感悟。

一棵大树的树冠

热带雨林里一棵大树的树根

热带雨林里的树根

热带雨林里的根上根下

这也是树根

雨林中的“雨”

就在我们尝试并感受着在亚马孙中钓鱼的乐趣时,下雨了。我们急忙躲到热带雨林中的大树下。这里的大树对我们来说,除了能躲雨,有着密林深处无比的神秘以外,就是它们根部的奇特。有在树枝上又长了了往下长着一枝;有的一支支,一条条又在空中悬垂着。为什么叫雨林,在这里,用我的话说,就是那一条条漂浮在大树四周的气根,它们像不像一条条雨丝,一条条雨线呢。

我还在探密,想象着热带雨林里的树,热带雨林树的根时,我们的向导阿尔费来多把我们叫到一棵大树下,并指着密密地树枝和树叶让我们看。

通过科研助理布查先生的翻译,我们知道阿尔费来多发现了趴在树枝上的一条蛇。若大的一片林子,那么密密麻麻的树叶,这位生长在亚马孙村庄里的男人,怎么就能看到一条和树枝几乎是同一颜色的蛇呢?阿秉说他一定是有感应,不然怎么可能。   

阿尔费来多左指右指了好半天后,我们其他几个人才终于看到了大树上,众多树枝中趴着的那条蛇。

树上爬着条蛇

找到蛇的密林

雨下了停,停了下。我们在雨林里躲了两次后,钓鱼的收获我是两条,美国志愿者艾米一条,其他的人都没有钓到。这里的鱼难钓得被我们认为是太聪明了,它们能很快吃掉我们放的鱼饵后马上就逃之夭夭。即使我们钓上来的,也是一巴掌大的小鱼。想钓到食人鱼是根本就别想的。是少,还是什么布查也没能为我们解释清楚。

我钓到的小鱼

从网中“摘”鱼

食人鱼

还好,我们撒的网中有食人鱼。不过在收获时,并没有出现鱼往水面上跳的画面。捕到的鱼,都被鱼网卡住了脖子。可怜的鱼。

我们接下来做的是要把网上捕到的69条鱼,量称一遍。布查认为我们今天捕到的鱼的数量不算多,种类加上我钓的两条只有四种。

布查告诉我们,今天我们对鱼类的监测,主要是要确定鱼类的种群数量和种类丰富程度,我们将会在主要河流,河渠和湖泊当中各个不同的位置撒下3 0 米长而且网眼大小不同的渔网。然后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让鱼网在水中停留。对于鱼网当中所有捕获到的鱼,确定它们的种类,称它们的体重,并测量它们的大小。每次同样强度的捕鱼劳动所获得的鱼类数量可以反映鱼类的实际种群密度或者种群数量。如果每次同样强度的捕鱼劳动所捕获到的鱼类数量在减少,这就说明人们在过度地捕捞鱼类(鱼类种群数量在下降);如果每次同样强度的捕鱼劳动所捕获到的鱼类数量保持稳定,这也就说明鱼类的种群数量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如果每次同样强度的捕鱼劳动所捕获到的鱼类数量在逐渐上升,这就说明鱼类种群数量也在上升。这种分析每次同样强度的捕鱼劳动所捕获到的鱼类数量的办法,既可以作为不同渔业地区之间的比较方法(没有渔业的地区,只有少量渔业的地区和渔业发达地区),又可以作为所选择的研究区域的长期观察办法)

这种鱼叫清道夫

称重

鸟见到了一鱼

今天在亚马孙河中,再次考验了我对自然的认知。开始看到我们捕到的满满一桶的鱼,我想的是,晚上有鱼吃了。甚至还想,我要自己做这些鱼。可是我们捕到的这些鱼,并不可以吃,而是一条一条地记下它们的身长,嘴长,体重等数据后,要重新放它们于水中。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我们的思维方式,真的需要到大自然中来修炼。

我们这样走进林中,阿尔费来多在学我们看到的动物的叫声

雨林中

亚马孙野生动物的陆地样带考察,主要是调查有蹄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和猎禽。观察人员将沿着陆地样带行走,一一记录下所观察到的动物所处地点到该样带的垂直距离。这种考察方法之所以可以采用,其假设的前提是发现动物的可能性取决于该动物所处位置到样带的距离。观察人员必须在动物看到自己而被吓跑之前测量出该动物离样带的距离。这就意味着,观察人员必须努力在动物发觉自己之前先看到它。

为了不想“献血”

带我们为避免喂蚊子把自己“武装”到牙齿,走进林子的科学家帕伯罗•珀塔斯生于秘鲁亚马孙,青年时期在雅瓦里河流域的一个小农村社区里度过。帕伯罗为世界卫生组织的秘鲁灵长类动物学项目研究夜间猴子的活动,并由此开始了他的研究生涯。然后,他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帕卡亚-萨米里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项目进行协助工作,目前正在协助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秘鲁项目。帕伯罗也是帕卡亚-萨米里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的主席。他广泛地从事以社区为基础的养护和保护区管理工作多年。

阳光洒进林中

黑领鹃

森林中的小青蛙

雨林中的蝴蝶

帕伯罗告诉我们,在野外,观察人员还要在记录下该动物的初始位置到样带的垂直距离。如果该动物因为看到了观察人员而移动了自己的位置,那么记录下来的数据就有误差了。这种考察方法的前提假设是,所有动物都是独立分散于各自栖息地的。但是由于在一个喜好群居的动物群当中,单个动物不是独立的,它们的行动取决于该动物群中同类们的行动。所以群居动物群体必须被视作抽样调查当中所称的抽样单位。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动物群体的密度。这一方法假设动物都是独立分散的栖息地。由于个别动物在一个社会群体不是独立,但此举取决于一个,动物群体的社会物种必须被视为抽样单位。因此,动物群体密度就可以计算了。

雨林中的猕猴桃

帕伯罗为我们找野果子吃

雨林中的辣椒

帕卡亚-萨米里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秘鲁最大的保护区之一,跨越两万多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这座保护区是一个罕见的具有丰富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地区,一片独特的洪水森林,它是地球上发现的具有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的地区之一。它位于亚马孙流域西部雨林的深处,其中生活着大量的水生和陆生野生动物。它恰好位于亚马孙河途径秘鲁,哥伦比亚和巴西的部分地区,到达大西洋的漫长征途的始发处。环绕保护区的两条主要河流是乌卡亚利河和马拉尼翁河,它们相汇合从而形成了亚马孙河最初的源头,保护区就从这里开始。大河形成的冲积平原为保护区孕育了低矮的洪树林。乌卡亚利河和马拉尼翁河均发源于安第斯山脉; 乌卡亚利河的真正源头是环绕马丘比丘和库斯科的乌鲁班巴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河流因其流经多岩石的山脉而富含沉积物。

雨林中的棉花

雨林中棉花的花

雨林中的蘑菇

有一点遗憾,我们今天没有看到什么大型动物,虽然一直能听到猴子的叫声,特别是听到红吼猴的叫声就像是刮风一般,但是并没看到。看到的最大的不是什么野生动物,而是蚂蚁窝。帕伯罗告诉我们,这座小山是靠蚂蚁们的肩膀扛起来的。而且里面会有很多通道供蚂蚁父生活。

蚂蚁扛出的山

雨林里的“编织”

大自然的“做功”

这些是亚马孙监测项目本应该看到的野生动物。 第一排中间红色的就是红吼猴。今天我们没有看到它们,还有几天的时间,或许还有希望和它们一遇。

今天最大的感受还是向蚊子做了无偿地“献血”。虽然全身捂得严严实实,但谁想到,袖口那系好了的扣子缝隙竟也让它们见缝插针地吸了个够。真真体会了一下我们上船第一天理查德就说的,志愿“献血”。

亚马孙河流域广阔的热带丛林地区占地球所剩热带雨林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丰富的物种数量令人叹为观止。生物学家估计,在这片湿润的丛林地区内,高耸的树木搭起阴凉的树叶帐篷,地面上又是枯枝落叶层,其间生活着数以百万计的不同物种的动植物。由于它地处偏僻,流域范围宽广,因此这里成了昆虫们的天堂。其中一些罕见的昆虫正随着人类逐渐发现新植物和动物的同时出现在人类眼前。然而,因为过度的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亚马孙流域的大部分热带雨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甚至丛林中的某些物种已经开始消失了。我们今天的记录,为的是明天森林的继续,我们几个同行的中国志愿者,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析科研项目而自豪,不管是不是看到猴子或其他动物。

明天,我们还要继续这些项目的监测,在继续的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