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的行动 江河考察 绿家园国庆生态游在甘肃、四川之四――与大熊猫生活在同一片山林里的白马藏族

2009-10-23

绿家园国庆生态游在甘肃、四川之四――与大熊猫生活在同一片山林里的白马藏族

文图  汪永晨 

白马人家欢迎您

白马藏族的农家乐

绿家园国庆生态游之前,很多人没有见过白马藏族,甚至有的人听都没有听说过。我是2001年在四川平武王朗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采访的时候,第一次见到白马藏族的。那次采访后我才知道,白马藏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和一般藏族的语言并不能相互沟通。

大熊猫与白马藏族共同生活的地方

月光中的树影

2001年的采访使我知道,在四川平武县西北部的白马、木座、木皮、黄羊关4个藏族乡镜,聚居着一支古老的民族,通称白马藏族(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氐族,系古代白马氏的后裔)。他们的服饰十分独特。不论男女,头上都戴一顶盘形、圆顶、荷叶边由羊毛压模后制成的白色毡帽,并在帽顶侧面插上一只或几只白色雄鸡的尾羽作饰物。

2009年10月1日,我们和地震灾区的小学生们在一起,为他们捐书,看他们画画,听他们唱歌,讲地震的经历后,傍晚就到了住在离文县县城不远的白马藏族人开的农家乐。

祝酒歌

穿着服饰唱首歌

文县县城西面的铁楼是除了平武以外另一支称为白马藏族的民族的居住区。当地人自己的解释是,我们白马藏族被称为藏族,其实却不是藏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里,没有的一个民族。我们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被有关专家考证为古老的氐族后裔的“白马藏族”,我们至今保留着独特的白马文化。

白马藏人的语音与羌语相近。白马人坚信祖先是从大西北迁来的氐人,即古籍记载的“白马氐”,白马藏族人从60年代以来,一直要求把他们这一支从藏族里划分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民族。1978年,著名学者费孝通曾经专程赶赴平武研究白马人。虽然至今对白马藏族的归属还没有准确的定位,仍把他们归属于藏族,但是多数专家已经承认白马人是古代氐人的遗裔。

    白马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声调、舞姿均有突出的民族特色。可惜我们到那儿时已经是晚上了,没能更好的拍下他们的舞姿,但在火炉边和他们学舞蹈的我们,却一样学得津津有味。

这也是姑娘生活中的乐趣

玩的是协作

那天晚上,我们吃的除了野菜还是野菜,不过,真的很佩服他们能把野菜做得那么好吃。主食上来是烤土豆,和烤肉串。对于城里人来说,这一口吃得本来体重就有优势的人更是来劲。

桌上的野菜

烤土豆是主食

白马藏族的烤肉串,好吃!

目前,甘肃文县铁楼乡共有3000多名白马藏族同胞。白马人目前人口不多,只有不足2万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省的平武县、九寨沟县和甘肃的文县一带。 在铁楼乡,白马河、白马峪、白马坪、白马梁等等,构成独特的白马人文地理风情。

在网上我看到“白马文化的困境”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说:据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李辉引用最新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成果:白马藏族人有着惊人的Y染色体遗传结构——全部的D型,是中国仅有的父系遗传基因中棕色人种占压倒多数的种族。

  文县县委报道组的记者刘启舒说,1951年的川北行政会议,协商决定将四川南坪、平武、甘肃文县一带的少数民族都归了藏族,因为他们一部分会说藏话,与当地藏族人也有来往,加上那时人们的民族意识也不强,稀里糊涂地就定了。后来,白马人的民族意识强了,多次要求重新调查和识别自己的族别。

  铁楼乡的白马藏族副乡长曹斌说,白马人听不懂藏话,藏人也听不懂白马人的话,双方语言上只有“茶”、“酒”等少数单词能对接上。曹说,铁楼乡的白马人与四川平武县的白马人通婚,也有亲戚来往,但他们不与其他藏族通婚。

  白马人普遍认为自己的方言和标准的藏语差异甚大,习俗跟典型的藏族有很大的不同,不信佛教而信拜物教,应该不属于藏族而是古代氐族的直系后裔。但是国内部分民族学家并不接受此说。

  《藏人文化网》主编、去年曾到铁楼藏族乡采访的才旺瑙乳说,他请教过其父及西北民族大学的几位藏学专家,他们均认为白马藏人讲安多藏语,只是个别词语的发音有方言区别。从族源讲,白马人就是藏族人。才旺瑙乳的父亲是著名活佛多识,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国内藏学权威。

  依靠着高山密林里半隐居的生活,人数不多的白马人将自己的传统文化保存了近2000年之久,但这一文化在今天却面临着消亡的威胁。

2001年拍的边走边干活的白马藏族妇女

2001年在四川平武拍到的白马藏族人家

  因为汉族的服装简单轻便,便于下地干活,白马人已很少再穿本民族的长袍长裙了。因为与外界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多,跟汉人交往就得说普通话,现在白马人的年轻人之间也很少以本民族语言对话了。又因为白马人的风俗习惯,大都形成于封闭、落后的农业社会时期,如今也面临着现代文明的荡涤。

  刘启舒说:“文县的白马人干部,在公开场合都不穿民族服装。我到他们村寨拍摄白马人跳面具舞的场面,10个舞者里面只有两三个穿民族服装的,那拍出来能好看吗?白马人的传统服装都是手工缝制的,有些年轻人到县城商店里买来民族服装穿,其实那是藏族服装,不是白马人的服装。平时他们跳的也不是白马人的面具舞,而是藏族的锅庄舞。”

农家乐中的表演

  “2002年,文县新调来的县委书记,对白马人文化很有兴趣。但他跑去一看,回来说‘心也凉了’!因为白马人说的是汉族话,吃的是汉族饭,穿的是跟汉族一样的服装,住的是与汉族一样的房子……当然房子的样式不能怪白马人,这一带的榻板房,历史上就是这样子的。”

  “白马文化的困境”这篇文章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白马人允许了与异族通婚。著名的白马姑娘——中央电视台播音员耿萨,她的爱人就是汉人。耿萨的老家在文县铁楼藏族乡强曲村,她是这个地方走出去的最有名的白马人。

  大山那边的四川平武县,白马藏人的汉化程度更高。2002年,平武县搞了一个白马旅游节,文县县委书记、县长等人应邀出席。回来后,文县也规划在铁楼乡的草河坝搞一个民族生态村。这里汉、藏杂居,邻近公路,交通便利。但因需三四千万元的投资,目前尚无着落。

  文县党校校长朱宏说,平武县的白马藏族乡被四川省政府定为民族风情村,开发得很好。甘肃省去年也说要开发“白马河民俗文化村”,陇南各县都成立了旅游局,以及副县级的旅游开发委员会。但是没有资金,旅游开发不起来。

然而旅游能救白马藏族吗?

“白马文化的困境”一文中说:白马藏人没有文字,正因如此,歌舞和口头文学便成为他们传承历史文化的主要手段。白马藏人爱唱歌,特别爱唱酒歌。他们的酒歌中沉淀着大量历史记忆,如:“文县城是我们的,你们(汉人)占去了,我们要把这个城破了哩……”“藏族从上头压我们,汉族从脚下撵我们。肥美的草原被藏族占去了,良田水地被汉族抢去了。我们被迫生活在这老山沟里,好像一潭死水流不出去,好像垂下的杨柳抬不起头……”歌声凄凉,年轻的听者往往泪流满面。但白马文化的研究者在引用这些酒歌时,都特意注明:这是“解放前”白马老人所唱的酒歌。

2001年拍的生活中离不开火的白马藏族

  白马人的生活与火密不可分,他们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火塘。日夜燃烧的火塘是白马人的生命摇篮。白马人还爱跳火圈舞,每年的腊月初八,全村的小伙子都要上山打柴,打来的柴摆在大场上。到晚上,白马人燃起篝火,扯起圈子,唱歌跳舞,从腊月初八一直跳到翌年的正月十七。每年的正月十五是白马人的“火把节”,人人高擎火把向山顶进发,祈求五谷丰登。

  这样的传统延续至今,却在最近20年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白马人村寨的房子是榻板房。因为这里的森林植被好,可随意砍伐,木材取用方便,所以当地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修房的。白马人用一辈子的积蓄修一套房子,村里的青壮劳力都来义务帮忙,盖房的成本相对低廉。村里还有能工巧匠,在木梁上雕刻富有白马民族风情的花纹。

  现在林木不能随意砍伐了,买一根松木要三四百元,建一栋房屋,就要用掉100来根柱子,请人帮忙还要给工钱。5•12大地震后,案板地村的村民们都为修房子发愁。至于燃烧的火塘,白马人也只能捡树枝往塘里加了。

  以前,除种地外,白马人还以狩猎为生。1978年,甘肃省成立了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也是面积最大的一个保护区。铁楼乡所在的山区,便位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这里禁止狩猎、砍伐、开荒。过去白马猎人能在山里打野猪、黑熊,现在他们的火枪都被收缴了。过去白马人还能靠伐木赚钱,现在也不能了。除了种地,他们没有其他活计可干。

没有大树的家乡

文县四周的大山

  如今,来到铁楼乡的公路旁,只见一座座高山上,绿色植被苍翠欲滴,但却很少见到大树。铁楼乡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说,因为山上的树早就被砍光了。他指着山顶一片茂密的植被说:“这里以前种的是庄稼,现在之所以变成了树林,不是因为退耕还林,而是因为白马人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老年人无力耕种陡坡地,就又荒成了林地。”

  从文县开车到九寨沟只有两三个小时。2002年,文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旅游富县”的口号,希望把文县建设成“陇上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大九寨西北中转站”和“九寨沟的后花园”,以旅游开发带动全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因为文县离九寨沟很近,从北方去九寨沟的游客,一半以上要经过文县。有的游客白天在九寨沟游玩,晚上住到文县。二是文县山区的景色,与九寨沟差不多一样美。三是文县常年往九寨沟供应蔬菜、肉类和鸡蛋。

文县天池被人们称为没有开发的九寨沟,我们的生态游去了那里。地图站标有的沟,还都没有开发。但一湖池水却绿得让人心醉。

去文县天池的路上

在天池生态游

天池水中

文县人说:当地有很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文县天池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甘肃陇南市文县以北约100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由于远古时期的地壳活动,致使地壳断裂,洋汤河河道被堵截,于是在海拔高度为2400余米的天魏山上,便汇成了状如葫芦的一湖碧水,称为天池,是中国四个天池之一。

天池水色

地震留给大山的黄色

秋色快到了的天池

地震后的大山

在天池峰峦起伏的群山中,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其中有油松、马尾松;白桦、紫桦、云杉、冷杉等贵重木材树种,野生动物羚羊、盘羊、金钱豹、香獐、青鹿、野猪、老熊等出没林间,锦鸡、马鸡、画眉等百鸟争鸣;天池沿岸的森林,随四季的变化而显现不同的颜色,与湖水相辉映,春夏秋冬,季季不同。秋天火样的红叶层层叠叠,湖面映红漾绿,蓝天、金池、碧水,十分悦目;冬天峰峦披雪,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神奇肃穆。天池、神马池、盆景池、三池珠联璧合,相映成趣,构成独特景区。

这是地震之前的天池

天池所在的大山,14.5万亩的珍贵树林遍布天池四周的山岭之上,林木繁茂,郁郁葱葱。密布着油松、马尾松、白桦、紫桦、云杉、冷杉等珍贵木材和党参、当归、虫草、贝母、丹皮等贵重药材及木耳、核桃、菠菜、苹果、草莓等山珍。

船在水中,云中山中,地震过去了

走在大自然

天池所在的林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羚羊、毛冠鹿、盘羊、金钱豹、香樟、青鹿、野猪、老熊等异兽出没林间;锦鸡、马鸡、画眉等珍禽飞逐争鸣。走进山林,犹如走进天然植物园和动物园,可尽情尽兴,一览无余。

不过这资料中的介绍,在我们到那儿时没能亲眼目睹到这些珍禽异兽。

我们在白水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采访时,张涛研究员告诉我们:全国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现在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就是以监测熊类为主要工作。一年四个季度,监测四次,每一次都要重复监测异样性。在监测异样性上重复发现有什么变化,来掌握植物,还有大熊猫为主的伴生的大型野生动物的一些动态变化。包括人为活动,还有其他栖息地的破坏状况。然后从这种角度去考虑怎样改变保护区的建设发展方案,作为领导决策。

水边的小草

为了旅游,甘肃文县天池还在等待着开发。不过,在白水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中,目前连一个学生态的大学生也没有。现在保护区的有林面积比以前倒是增加了,但是森林覆盖率的指标却降低了很多。

所以,在我们绿家园生态游的大巴上,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大自然都要开发出来供人类欣赏吗?

车上的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没有一致的答案

绿家园在生态游中

明天,我们要沿着大山一直走到映秀,途经九寨沟,还有汶川到映秀的大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