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的行动 江河考察 “淇淇”走了三年

2008-07-14

 

 

三年来的思念

 

2005年7月14日,是淇淇去世三周年的日子。

淇淇是我们人类饲养的唯一一头白鱀豚。记得那是2002年7月14日深夜,我的邮件箱里有一封主题上写着“大坏消息”的信,是从中科院水生所发来的。大坏消息是淇淇走了。2002年10月我再次到淇淇生活过的中科院水生所采访时得知,淇淇走得很突然,也很安静。那天早上6点钟工作人员看它时还好好的,8点钟它就沉到了水底。白鱀豚是水生动物,又是水生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的,几下起不来,一呛水就没命了。

前不久我见到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王丁博士。我问他淇淇去世以后这几年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就是把它的身体做成标本,内脏泡在了福尔马林里,DNA永远的留下来,还做了什么?,       

王丁博士说,淇淇已经走了,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多年来它为我们的科研工作贡献那么大,它不是一般动物,是大家的伙伴,是朋友。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应该保留一个完整的形象,不要动它。这是从感情上考虑的;另外一种考虑是:淇淇已经为科研工作,为保护白鱀豚贡献了20多年,它也会再为研究白鱀豚做最后一次贡献。我们是研究所,是科研人员,从理智的角度应该把它的材料取出来做研究。最后在理智与感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就是把它的内脏取出来,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超低温保存。身体的形状用一般哺乳动物制作标本的方法,把皮剥下来,再还原成它的形态。

淇淇的指纹库做了,但是它活体细胞的保存没有做到。因为当时天太热了,死掉以后细胞很快就死去了。做了DNA的指纹库,希望把它的遗传信息保留下来。

国际上现在有些什么保护措施吗?我问王丁博士。他告诉我:瑞士刚刚成立了一个白鱀豚保护基金、美国的保护国际、日本的鲸类研究所、水生所、日本水产厅、香港的海洋公园、都希望加入保护白鱀豚的行列,正在与我们一起制定保护白鱀豚的协议。目前他们在协助协助农业部做了白鱀豚的圈地保护计划。难度非常大,但这是最后的希望,要不我们将永远失去白鱀豚。

王丁博士说,淇淇去世后我们很想再捕一、两头白鱀豚。我们捕豚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是我们所用的设备工具比较落后,比如我们用小渔船,机动能力不太好,反应能力也不太好,这方面我们需要寻求世界鲸类专家和基金会的支持。

“淇淇去世以后,我们叫“白公馆”的那个地方游客是不是就少了。”

还是有,因为还有江豚在那里。我们这个地方不对公众开放,不过开展一些环境教育项目,学生可以来。淇淇的去世对我们的科研有很大的影响。

记得根据多年调查,在八十年代初,白鱀豚的种群数量尚有约400头,1980年至1986年的调查结果是约为300头,到了1990年是约为200头,1994年以后就不足100头了。1997年11月4日至11月10日,由农业部发起了长江白鱀豚、江豚同步观测行动,50多艘中国渔政的船在长江中下游的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五省一市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观测。那次考察看到的白鱀豚确认为13头

记得2003年中科院水生所再次进行江上观测。到了第十天,张先锋博士打来电话十分遗憾地说:我们只能向媒体通报:今年的江部搜索一头白鱀豚也没有看到。

 

白鱀豚未到老矣

 

公元2000万年前离开海洋进入长江,它只生活在中国长江的中下游。虽然它的知名度远不如大熊猫,但要论起辈份,大熊猫的存在只有五百到六百万年,白鱀豚在地球上可生活了两千五百万年左右。

有人说白鱀豚是一个很老的物种,它必然会像恐龙一样自然灭绝。但是我国最早研究白鱀豚的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开亚不同意这一说法。他认为:说白鱀豚古老到不能生存,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事实上,没有人类活动过度干扰之前它生存得很好。

周开亚教授说: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属鲸目,齿鲸亚目,淡水豚总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水生哺乳动物。历史上白鱀豚在长江不但分布于上起宜昌以上的黄陵庙,下至长江入海口的长江干流,而且长江沿岸的大型支流和湖泊都有它的分布。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其分布范围上起湖北枝城,下至江苏的浏河口,在支流和湖泊中已没有它们的踪影。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湖北沙市以上江段和江苏江阴以下江段已见不到白鱀豚的分布。

周教授访问过七八十岁的老渔民,他们说,过去在三峡的黄灵庙也捕到过。长江口的外面都有,甚至进到了钱塘江。老乡们管白鱀豚叫白鳍,但是现在都没有了。

全世界目前有四种淡水豚,亚马逊豚、红河豚、恒河豚。亚马孙河有差不多十万头亚马逊豚。生活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恒河豚、红河豚的数量都有2000多,目前还有增加的趋势。

 

今日白鱀豚的家园

 

2004年11月29日湖北石首天鹅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世界各地的鲸类专家。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王丁博士站在一艘摆渡上举着望远镜向长江的一段古道望着,他是在寻找着什么。边找还边回答着外国专家、中国学者、保护区工作人员和记者的问题。

“在找什么,白鱀豚、还是江豚?”

“江豚”。

“白鱀豚这两年很难见到了,是吗?”

“很难见到,但是并不是见不到,这几年每年都有记录。2004年9月17号,在安徽铜陵自然保护区看到一头白鱀豚。单头,雌性的还是雄性看不出来。保护区有4个观察点,发现只有半个小时,还没来得及跟踪就消失了,最近一次拍到白鱀豚照片是在2002年5月22号。

“世界上那三种淡水豚为什么比白鱀豚运气好“

“亚马孙豚、印度河豚和恒河豚都生活在人迹罕至,甚至是没有人烟的地方。那儿是它们的天堂,它们的乐园。”

“造成白鱀豚种群数量迅速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破坏吗?

“是长江环境的急剧恶化。比如:沿江众多湖泊的建坝建闸和有害渔具的大量使用,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这些对白鱀豚都会造成直接的伤害。还有船舶数量的大增,不但大大缩小了长江白鱀豚的生存空间,有时甚至直接杀死白鱀豚。如果说长江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长江环境的巨大变化,大大减少了白鱀豚的生存范围,那么污染的日趋严重亦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白鱀豚的生存。

那天在船上,镇江白鱀豚自然保护区的高成洪主任说:从1999年到2002年,在镇江江段看到的白鱀豚有只6、7头,2002年在镇江江岸发现的一头已经死亡,不是饿死的,很大的可能是污染和长江繁忙的航运及非法电力捕鱼。

江苏省渔政处李绍华调研员说: 2004年长江江苏段最高水位是7.6米。以往正常情况都在12米左右,造成水位低的原因一个是天气,上游来水量比较小。此外,与各种水利工程蓄水也有关系。由于长江净流量明显减少造成南通海水倒灌,原来海门的水是淡水,现在自来水都有了咸位儿。这些都有可能是造成2002年在江苏看到一头死的白鱀豚后就再也没看到过白鱀豚的原因。

农业部长江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正国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白鱀豚、江豚都以鱼为食。但由于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面积,加之修坝阻隔了鱼类江湖间洄游,长江里的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鳙鱼、白鲢都具有半回游性,就是在江里产卵,在湖泊长大。现在有八个四大家鱼的产卵场被淹掉了,以至于四大家鱼的鱼苗这些年来减少了80%。2002年以前每年基本稳定在20个亿左右,2003年只有4个亿,2004年还不到四个亿,鱼类资源的自然增殖受到严重影响。

陈正国主任说:长江渔业的主要优势在哪里?在于它的基因优势。它的苗种资源对我们国家整个水产养殖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江里还有很多名贵的渔业资源:江团、河豚鱼、鲥鱼、鱖鱼等。长江里有八种鱼是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这是其他任何一条江都不可能与之相比的。数万万年来,白鱀豚和它们生活在共同的家园里,相互依存。它们的消失不能不让白鱀豚哀鸣。

周开亚教授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仅是一个物种的保护,造就一个物种至少要200万年,而破坏一个物种也许只要几十年甚至几年。过去有人说白鱀豚是亚河豚,后来又有人说它是淡水豚科。经我国专家做了比较仔细的研究后认为,白鱀豚自成一科。具体讲生物学分为:门、纲、目、科、种。白鱀豚是哺乳纲鲸目白鱀豚科。通常一个科里有很多物种,而白鱀豚科只有一个物种。

长江是白鱀豚的家,科学家说白鱀豚并没有老得不能生存,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干扰才使它加快了种群灭绝的速度。它的同类在亚马逊河、在恒河、红河生活得都很好。

走了三年的淇淇,我和当年一起关注着的你朋友们没有忘记你,我们还希望你的家族在你曾经生活的家园—长江,还能继续繁衍生息,与我们人类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