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色空间 资讯纵览 环评风暴能否救怒江?

2008-10-24

环评风暴能否救怒江?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国家环保总局掀起的环评风暴使30多个违法项目感到震慑,大快人心之余,依然有不少担忧。问题真得就那么简单么?一向作为牺牲品的生态环境能顶得住强大利益集团的阻力么?单看那些大型水电项目依然在悄悄地开工,就证明我的担忧不是多余。不妨再回到怒江。

引起各方争议的云南怒江水电工程已率先激活六库电站建设,目前正紧锣密鼓上马前期工程。尽管多数专家就土壤损失、景观破坏、文化消失、移民安置等敏感问题对该项目的可行性提出了强烈质疑,可那些反对声音压根就没有反映到决策者那里。现场参加调查的专家一个都没被邀请参加项目环评论证会,就是一个明证。否则,如不心虚,干嘛藏着掖着?

 怒江13级水电开发涉及江面全长达742公里。中国科学院计算数据显示,水坝水库将淹没林地、农田与沟谷地200多平方公里!漫湾水库建坝后粮食产量减少到建坝前的四分之一。此外,还将破坏几种珍贵野生种质资源的保留地,如野生稻、野生核桃楸、野柿树等。

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湿地类型,其功能有饮用、灌溉、航运、养殖、旅游、调节气候、鱼类洄游、维护生物多样性、水电开发等,水电开发仅是其中的一个功能。高山峡谷类型的河流因为流速大,作为航运开发不理想,但其它功能的开发都是能够实现的。怒江天然落差达1578米,水电资源丰富,在全国可开发容量中位居第二。怒江工程规模为1820亿千瓦,是三峡工程(847亿千瓦)115%, 高额的商业利润是人们热衷开发怒江水电资源的主要理由。但是,其生态成本巨大,对这点“电家”就闭口不谈了。

现场调查后,我们发现怒江不适合大规模水电开发的几条重要理由:其一,地质结构复杂,峡谷两侧为新生山体,且多处于地震断裂带上,岩石圈不稳定,易诱发滑坡和地震。其二,大量宝贵的土壤物质将被冲到印度洋中一去不复返,这些土壤是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化形成的,丢失起来只是一瞬间。我们都知道寸土必争的道理,当年珍宝岛就为几百平方米与“苏修”发起过战争,双方都死了不少人,而今几百平方公里国土怎能轻易丢失?其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持续利用了这些土地2000多年,且还可持续利用下去,而水坝的寿命只有短短的50年!土壤损失将使原本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成为不毛之地,再加上需相应的土地安置移民,将大大增加人地矛盾。如果损失的土地在几个平方公里,尚可以承受,而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损失就应该慎重考虑。其四,水电开发还会使沿江200多公里公路丧失,需要重修,还要占用额外的土地和破坏植被,再加上所发出的电需长距离运输出省,沿途还要牺牲许多宝贵的生态资源。如果综合考虑上述水电开发的生态成本,900亿投下去产生的将是负效益!因此,我们认为,考虑到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巨大的环境成本,怒江水电以不开发(即“零方案”)、留给后代人开发为上策。

但是,“零方案”并不意味着不作为。如果国家用投入的900亿元来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恢复退化植被,提高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水平,其生态、社会经济的回报将是巨大的。利用国家投资,转移部分人口,释放自然恢复潜力,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江、处女江,其巨大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就会逐步发挥出来,且可持续利用下去。上述效益实现了,可为国家赚回来几个900亿!当今尽管科学飞速发展了,可我们在自然面前还有很多不懂的道理,等待技术成熟了再开发,环境成本会大大降低。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自然财富不能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还要想想那些没有出生的后生们。发展是硬道理,但是环境保护也绝不能总是软道理。破坏后的治理费用和保护的费用哪个更大?因此,我除积极欢呼国家环保总局发起的这场环评风暴外,还希望国家来点真格的。尤其对那些饶开环评、绕开专家的大型水电项目,早点制止,就能早点挽回重大损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