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色空间 资讯纵览 云南建最大湿地保护滇池 五甲塘成滇池之肾

2008-10-10

云南建最大湿地保护滇池 五甲塘成滇池之肾

来源:都市时报20070903

http://env.people.com.cn/GB/6206483.html

  这本不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没有淙淙的流水,没有穿梭的游鱼,更没有花的芳香,鸟的欢唱;有的,只是一地淤泥、滩涂,遍野荒草,人迹罕见。然而,地不神奇人神奇,勤劳智慧的官渡人在短短5个月之内,让它彻底变样——水清了、鱼现了、花开了、鸟来了……

  奋战5 "沼泽"变公园

  8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晴空万里,阳光下的五甲塘湿地公园显得格外鲜丽,草叶上、花蕾上,处处露珠闪烁。水边的草地上,一名身穿明黄色外衣的小男孩,不停地奔跑欢叫着,一名身穿灰色马甲的银发老人在身后追得气喘吁吁,脸上却是笑意;离他们不远处,一对青年夫妇也面带微笑,对着一株美人蕉轻声地讨论着……

  银发老人何继仁,今年71,家住北市区金星小区,是一位老林业工作;前面奔跑的是他的孙子小杰,不远处的青年夫妇则是他的儿子和儿媳。闲暇时,何大爷最喜欢带着全家到郊野呼吸新鲜空气。星期天早上9点刚过,当心情不错的老人家走过长长的石板路、穿过通透的接待中心落地玻璃时,眼前花红叶绿、水清草长的亮丽风景让他禁不住眯起了眼睛:"真是太难以置信了!太难以置信了1

  作为一名老昆明,何大爷曾亲眼见证了五甲塘湿地的数次"变脸":最初,其是滇池的一部分,根本就没有轮廓;后来围海造田,轮廓方显,但面貌仍较清秀,里面鱼虾很多,甚至还有白鹭等珍稀水禽;再后来,由于连年被作为泄洪地带,加上周边居民无节制地滥开鱼塘、建造民房,使得水体逐渐恶化,生态面貌江河日下,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之前的"沼泽"

  而如今,其又在政府和居民的努力下,开始逐渐恢复当年风情万种的容颜:岸上杨柳随风拂动,水中芦苇丛生,美人蕉、蔷薇、翠竹、熏衣草、睡莲、浮萍、菖蒲等众多植物点缀其间,形成茂盛的水生陆生植被;而水面翻飞的白鹭、翠鸟,加上水底游动的鱼虾,让静态的风景顿时生机盎然;此外,由低洼易涝农田、养殖水面改造而来的河流、湖泊、滩涂,与凹岸、曲流、河心岛、浅滩和深潭相互交织,相映成趣、浑然一体。此外,犹胜当年的是,公园内曲径通幽的小路,让广大市民得以徜徉其中,感受这物华天宝的灵秀……

  功效三位一体 将成滇池之肾

  "五甲塘生态湿地公园是云南最大的湿地,只要控制得当,它完全具备湿地应有的优化环境、平衡生态等两大功能,此外,我们还将在里面建设一个科普示范基地,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五甲塘湿地公园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段颖说,"湿地"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径流、控制洪水、净化水质、洁净空气、降温散湿等环境调节功能,能够控制土壤侵蚀、防风护堤,是珍稀水禽、鱼虾的栖息聚集之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而建成后的五甲塘公园完全可以成为滇池的"肾脏"

  段颖说,五甲塘湿地公园的建设,秉承"突出湿地保护、显现科普示范、弱化旅游功能"的定位。在湿地保护上,专家组除了想方设法保持其生物多样性外,还作了不少技术上的突破,如采用"潜流性"技术,让湿地的水体以"潜流"为主,以有效降解水中有毒物质和避免因水质差而造成蚊虫滋生、臭气四溢等情况;将所有路面设计成透水性地面,随时补给地下水,从而保证湿地总体地形的相对固定等等。此外,公园不仅将成为昆明的"城市绿心",还将提升内涵,成为生态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已建成的接待中心,就配有完善的电教设备用于科普宣传。而里面的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也将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和课外科技的实践场所。

"可以预见的是,建成后的五甲塘生态湿地公园将成为拦截滇池污染物的‘过滤网’,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器’,展示沿湖物种的‘基因库’,对保护春城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日前,在五甲塘湿地公园考察的清华大学教授吴小磊连呼"震撼",并对湿地的作用予以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