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色空间 资讯纵览 朱幼棣:治理淮河不能再靠修水坝、修大堤

2008-10-10

朱幼棣:治理淮河不能再靠修水坝、修大堤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20070726日  

http://business.sohu.com/20070726/n251258952.shtml

今年,河流域的大水再次牵动人心。

  从1951年新中国开始大规模治理淮河以来,这条干流全长1000公里,支流580多条,流经豫、皖、苏、鲁四省的河流依旧未能与人类和谐相处。

  其中,1991,淮北干堤建成,号称能抵挡百年一遇的洪水;2003,淮河入海口工程完工,淮河入海问题得以解决。

  但"水患证明,淮河的治理现在还有诸多需要深层次讨论的问题。"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朱幼棣说。

  在担任新华社记者的时候,朱幼棣是淮河全流域污染最早的报道者之一。现在,作为国务院的政策研究人员,他认为,目前淮河流域的一些治理思路与古人"深掏滩,低筑堰"的科学治水思想已渐行渐远。历史上没有一座大堤的淮河,现在出现了5000多个大小闸坝,3500多个各种水库,36座大型水库。它们的总库容能够吞下淮河将近一半的径流量,但是一遇洪水,人们依然左支右绌。而水退之后,必然又是一次水利工程建设的高峰,然后是下一次危机。

  "我们应该找到人与洪水和谐相处的方式。"朱幼棣说。

  修水坝、大堤的治水方式需重新审视

  <21世纪>:对于淮河的治理,自从1950年代以来一直在进行,成效如何?

  朱幼棣:淮河的上游没有问题,主要是中下游,而中游还有很多的湖泊和沼泽地,历史上也没有出现大问题,所以主要问题是在下游,主要是洪泽湖一带的通道不畅。

  自从1950年代苏北灌溉总渠和2003年淮河入海通道的修复,黄河侵泗夺淮以前的水道已经基本被恢复。特别是2003年的大工程完工以后,媒体评价很高,认为可以长治久安了。但是就在这一年,发生了全流域的洪灾,这说明治水思路可能出现了新问题。

  淮河现在有大小闸坝5000多个,各种水库3500多个,大型水库36,各种堤防5万多公里,主要堤防1.1万公里,很多堤防都达到了百年一遇的标准。淮河的天然径流量是600多亿立方米,而各种大小水库的库容已经达到270亿立方米,就是说将近一半的水可以放在水库里,再总是发水,这是没有理由的。我们是否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过去治水的方式对整个流域或许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修了水坝、大堤以后,原来的很多湖泊和沼泽地成为了蓄洪区、行洪区、泄洪区。上世纪50年代末的时候,淮河中游的湿地和湖泊面积有3000多平方公里,现在减少到不到1000多平方公里。修了大堤,把边上的湖泊和湿地进行了开垦,种上了庄稼,成为了分洪区。一到发水,这些地区就要为洪水做出牺牲,这种循环往复损失太大了。

  <21世纪>:国家在1950年代提出了"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这一方针在今天看来是否适用?

  朱幼棣:虽然最初战略方针是"蓄泄兼筹",但是缺水的困境使得这个方针实际是"以蓄为主"——在用水量增大的情况下,淮河平时基本没有什么可泄的。水库里储备的都是污水,或者经过污水厂处理的水。一到洪水泛滥,开闸放水,污水团随之影响整个流域。

  即使在平时,"以蓄为主"也有很大的问题,平原地区以蓄为主,重蓄轻排,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地表积水过多是涝灾,地下积水过多生渍灾,地下水位过高则成了碱灾,这些灾害使大量耕地退化。同时,淮河流域主要的问题不是水多,而是水资源匮乏。过于密集的水库,不断造成淮河断流,致使全流域生态恶化。我觉得,现在淮河中游的堤坝不能再修高了。

  治淮需要整个流域统筹考虑

  <21世纪>:本世纪与上个世纪的自然条件是否发生了较大变化?

  朱幼棣:气候变化的尺度应该是几百年,上千年。而在短时期内,暴雨的降雨区域有可能不同,但是整个流域总降雨量不会有大的变化。

  现在我们强调淮河流域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暴雨集中。世界上没有一条河流的降雨季节分布是均匀的,都是有旱季和雨季的,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就是需要有雨季,对河流的河道进行冲刷,使得河流更加通畅。淮河流域的降雨分布是很好的,比西欧要好很多。欧洲是冬天雨雪集中,降水多。我们这里是56月份有一个梅雨季节,对麦子的抽穗成熟很有利,78月份流域性暴雨,对秋季庄稼的生长很有利。

  我们为什么总是埋怨自然?对于这条河流,我们应该有一种感恩的心态,想办法使它恢复原来的状态,使得淮河保持一定的径流量,在雨季的时候河道得到自然冲刷。恢复了淮河的河道,就可以把整个淮河干流的水位降下来,那么整个地区各个支流的水位就都下降了,这才是对淮河治本的措施。

  <21世纪>:对于整个流域的现状,水利界或是学界综合治理建议是什么?

  朱幼棣:对于淮河,还是应该保证一定自然的径流量,而堤坝两边的围垦区应该退出来,我建议可以把城市污水排到这里,通过这里的沼泽和湿地进行自然净化,到雨季以后,再把经过自然净化的水排放到淮河干流,否则淮河的干流就完全成为了污水区了。

  水利,电力,环境污染,地上地下,整个流域需要统筹考虑。现在很多分洪区,三年四年分一次洪,国家给了农民一定补助。但有些地区应该退出来,保留一定的沼泽地和湿地,既能够治疗淮河污染,又能够防洪。不是不种粮食就没有活路了,这些地方可以像白洋淀一样,种植芦苇,养鱼或者养鸭等等。

  对于分洪区,国家应该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通过立法的形式得以保证。

  <21世纪>:上述建议在决策部门当中能获得共识吗?

  朱幼棣:暂时还不能。各个部门都有各自的职责,也有各自的考量。比如在整个流域,淮委会管水利工程,地下水是国土资源部管,污水处理是城建部门,污水直接排到河道里面,环保局也管不到,河里的水归水利部门管,地方环保局又管不到地方政府,上中下游之间也是互相推诿。

对有些部门而言,他们是要保证一定的库容,因为很多水库是要卖水的。这些部门可能不愿意挖河,希望修堤,这样却浪费了国家的很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