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9
来源:新华网 2007年12月2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6354
新华网济南12月28日电(记者 王汝堂)南水北调东线一期穿黄河工程28日正式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东线长江水过黄河的咽喉将在未来36个月内被打通。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28日在穿黄河工程开工仪式上说,工程建成后,将打通东线穿黄河隧洞,连接东平湖和鲁北输水干线,实现调引长江水至鲁北地区的目标,同时具备向河北省和天津市应急供水的条件。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问题而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特大型工程。它分别从长江的上、中、下游取水,然后分西、中、东三路分别实现向西北、华北、华东等地区供水。
山东省处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要塞位置,而位于山东省东阿和东平两县境内的穿黄河工程更是南水北调东线长江水过黄河的咽喉。
东线穿黄河工程全长7.87公里,主要任务是将调引的长江水从黄河南岸输送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满足东线第一期工程供水目标,工程设计年输水量为4.42亿立方米。穿黄河工程施工总工期36个月,按照2004年下半年价格水平,工程总投资为6.13亿元。
近年来,干旱缺水日益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东线穿黄河工程的开工,为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缓解这个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最初着手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工程研究,到28日正式启动穿黄河工程,整整用了34年时间。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总工程师罗辉介绍,早在1973年,中国就启动了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穿黄河工程方式和位置的研究。1978年3月原中国水利电力部下达了穿黄河工程的设计任务书,对穿黄河方式和穿黄河线路进行比较研究。
1978年-1980年,原水电部第十三工程局设计院对穿黄线路进行了大量勘测和设计比较工作,初步确定在解山和位山之间的黄河河底开挖隧洞。这里黄河河床窄,基岩面较高,围岩成洞条件好;同时,工程布置不改变黄河现状,不影响黄河行洪、排凌。因为当时对河底岩溶发育及水文地质情况了解还不够清楚,故决定在河床底部开挖一条过河勘探试验洞。过河勘探试验洞自1985年6月开始进行施工准备,1986年4月份正式开挖,至1988年1月底主体工程完成。
通过开挖过河勘探试验洞,水利部门进一步查明了河底地质构造和岩溶发育等地质情况,落实了在岩溶地区采用超前灌浆堵水开挖水下隧洞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同时还进行了多项试验工作,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南水北调东线的关键工程——穿黄河隧洞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8日上午,记者来到这条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勘探试验洞门前,水利专家介绍说,试验洞最深处距黄河河床高达70米。黄河隧洞选择的路线,地质条件是“天公作美”,因为隧洞的入口和出口都是山,连接两座山底的也是一块整体岩石。另外,隧洞的位置还取在黄河急转弯、河面最窄的地方。
东线穿黄工程由东平湖湖内疏浚、出湖闸、南干渠、埋管进口检修闸、滩地埋管、穿黄河隧洞、出口闸、穿引黄渠埋涵及连接明渠等建筑物组成,工程全长7.8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