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报
记者吕望舒
2022-05-09
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 2022 年 1—3 月全省 16 个地级市地表水质量排名。黄山市一季度地表水水质指数为 2.6120,水质改善率 16.60%,水质指数、水质改善幅度首次位居全省“双第一”。 水环境质量的成绩单是黄山市近年来生态环保工作的一个缩影。良好的生态环境,源于黄山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也源于黄山市不断进取,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心中,抓在手上。如今,黄山市正以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的姿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实现路径,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转换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优等生的“自我加压”
林地面积 1200 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82.9%,地处皖南山区的黄山市,有着良好的资源禀赋。 生态保护在黄山始终是压倒性任务。2021 年,黄山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9.7%,在全国 168 个重点城 市中排名第三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 100%,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Ⅱ类地表水标准,城市水质指数为 2.88,位列全省第一。 黄山市有着凡事走在前、干在前的实践。2021 年, 黄山市围绕“减污降碳,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率先编制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率先建成全域农村污水治理 PPP 项目,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启动建设全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监控精细化管理、柴油货车 OBD 系统项目等。 “要聚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化解决重大复杂问题的决心和勇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表示。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 绿色转型等是黄山市今年的重要工作。 ——在生态环保工作上,要深入推进。大气、水、土 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密不可分,黄山市也将统筹推进。无论是工业园区重点企业 VOCs 深度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还是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持续推进农 村生活污水治理;或是严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 持续加强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规范化环境管理等工作,都是黄山市新一年的重点。——在解决问题上,要强力整改。太平湖典型案例、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等都是黄山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而正视问题才会更加激发学习和实践。在新的一年,黄山市将组织拍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原则,建立完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市级督查、区县自查、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等问题一体整改。 ——在建立机制上,要完善创新。据了解,黄山市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组建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同时,持续打好“环保+”执法组合拳,全面落实污染源“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今年,我们将继续‘自我加压’。扎实开展山水人文保护提升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协调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生态环境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全省首位。”黄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烈光介绍说。
好生态带来的绿色价值
“黄山将以新安江为依托,以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为契机,建立健全 GEP 核算体系,把绝佳生态与一流创意结合起来,打造全要素耦合、多产业融合的发展生态,坚定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凌云说。 在黄山市的黟县,这样的实践已经初具规模。2021年初,黟县政府组织多部门成立了“两山银行工作专班小组”,开启了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探索,希望通过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将当地生态资源开发为富农红利。 为此,黟县国投集团牵头成立了全资子公司黄山市两山转化运营有限公司,完成了各乡镇闲置资产的摸排与优质资产的筛选对,完成线上竞价的项目颁发《不动产权证》《农房经营权证》 等。这家公司激活了原本“沉睡”在山村的资产,实现山村资源的变现转化,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两山银行”。 在黄山市歙县,生态旅游收入也让村民们享受到 了“ 绿色 ”红利 。 2021 年,歙县以新安江百里画廊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国土绿化和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打响“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品牌。一年时间里,全县生态旅游接待游客 844.42 万人(次),实现产值 19.37 亿元。 大茂社区位于歙县新安江畔,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核心区、皖浙一号风景道核心区、深渡特色小镇建设区。近年来,大茂依靠好山好水,认准绿色发展的路子,发展高产优质枇杷园、有机无公害茶园、毛竹科技示范园等“三个一千亩”农业示范工程, 培厚“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我们将继续争创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深做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吸引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新安江保护中。”凌云说。
绿色发展的动力和基石
十年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伴随的是十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黄山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黄山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0.4亿元,年均增长6.7%,财政收入达到122亿元,年均增长 5.7%,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在这其中,生态建设彰显了新亮点,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5%。 “安徽发展具有历史人文、科技创新、制造业基础、地理区位、综合交通、 生态环境‘六大优势’,而其中除了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基础,其他四大优势都在黄山有集中体现。”凌云说。在黄山市委市政府看来,“六大优势”中的“生态环境”是黄山市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动力,更将成为其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2021 年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暨生态产品博览会上,《黄山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正式发布,这是安徽省正式出台的首个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地方性标准。黄山市首笔碳汇交易也在 2021 年完成,成为安徽省首笔通过线上交易完成的碳汇交易项目。林业生态产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了价值补偿,林业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取得了双赢。 随后,2021 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暨生态产品博览会成了“零碳”会议的成功实践:通过购买碳信用、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会议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碳中和。 这样的论坛,也为黄山市开启了财富密码,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1 年,黄山市先后借助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暨生态产品博览会、第三届黄山发展大会等活动,组织集中签约,累计签约项目 197 个,协议投资总额 491.6 亿元。而黄山市全年的招商引资的“成绩单”更是亮眼。 2021 年,黄山市新签(签约)内资项目 502 个,协议投资额 549.8 亿元,实际到位资金 380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1.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 15.6%。其中,4家世界 500强、5家中国 500强、两家中国民营 500 强、12 家上市公司、8 家央企国资、4 家知名院所等落户黄山。不久前,黄山市发布《“十四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高端化升级为主攻方向,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着力构建 “生态工业”新体系,加快培育制造新模式,努力塑造产业新生态。《规划》提出,到 2025 年,黄山市工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深入,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实现高质量发展。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催人奋进。如今的黄山,正展现出自己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底色,在经济发展上,聚焦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与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的产业项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今年,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汽车电子、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产业、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生命健康、绿色食品、徽州古建九大新兴产业,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凌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