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乐水行 20101009:乐水行纪实(菖蒲河)

20101009:乐水行纪实(菖蒲河)

2010-12-09

10月9日乐水行---菖蒲河的变迁


今天是上班日,在路上一直在想今天的乐水行不会只有我和刘老师。到了集合地点,两位阿姨和晶晶已经在集合地点等我很久,有些汗颜。


今天是乐水行胡同特辑里一个很特殊的一段,去年乐水行也走过这段,印象颇深。这段路线涵盖了菖蒲河公园、清末的使馆区、正义路、龙须沟。这些多是些历史遗迹,对于了解北京水环境的兴衰也有莫大的意义。


菖蒲河是明清皇城中外金水河的一段。因菖蒲丛生而得名。河由西苑太液池南端流出,经过天安门前,往东流入清河玉河。清代称长安左门以东的一段外金水河为菖蒲河。河南岸为南皇城墙,西端为长安左门北墙下的半边桥,东端为进入玉河的水闸。民国以后,菖蒲河两岸陆续建满房屋,在河南岸形成了东、西银丝套两条胡同,因为居民的增多,菖蒲河成了垃圾堆放场和污水沟。



菖蒲河


查看了很多资料,有些资料讲菖蒲河在六十年代因为脏乱差,被填埋成为暗河。也有当地居民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天安门地区要进行很多节日庆祝活动,于是将河道用盖板封起,在上面建起存放红旗的仓库。关于菖蒲河的重见天日也是说法不一,有人说2002年东城区斥资搬迁河道两岸居民,拆迁后挖出菖蒲河故道,恢复了水面。将这里建设成一处依托历史遗址,富有古典风格的公园。也有人说在2008年奥运前期,为了回复历史遗迹,政府斥资美化了菖蒲河公园并让拆除暗河盖板,让古河道重建天日。


不管是什么原因,现在菖蒲河在天安门的这一段河道终于重建了。显现出一幅美丽的景象。


从菖蒲河公园出来,我们还是行走在暗河道上。街道呈现弯曲的形状,皆是因为两岸的民房依河而建,河道填埋后便成为了弯曲了街道。


在这段考察路线中,还有一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正义路:从菖蒲河公园出来往南走便是正义路上。在清末,这个街是使馆街。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改名为正义路。中国结束了被列强瓜分的时代。在这个地区有一条最长的胡同东西郊民巷。


过了东西郊民巷的十字路口,有类似长条状的盖板。这是在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临时的厕所。


龙须沟:今天的走过的部分暗沟有一部是过去的龙须沟。在历史上,龙须沟发源自虎坊桥,经天桥、金鱼池、红桥至永定门外护城河。这条河早在明朝已经存在。明正统年间,河水与正阳门东护城河水流,经三里河,在金鱼池附近汇合,使早年的龙须沟水量增大。 清光绪年间以前,龙须沟水还是清澈的。到了宣统年间,金鱼池以北三里河的水干枯,河道淤成陆地。随后,红桥下游的水成了死水,在民国时期,随着在该地区聚居的人越来越多,龙须沟成为一条排污河。也就像老舍先生笔下描述那样。解放以后,龙须沟得到整治,河道改砌暗沟。
老舍先生纪念碑


从菖蒲河和龙虚构的变迁,可以看出河流因为人为的因素或明或暗。在历史的变迁中,河流随着人类的活动遭受着污染,被填埋的境遇。菖蒲河和龙须沟都经历了河水清澈,水量充裕到被污染以及干涸,到最终被填埋。一直到现在重新被挖掘回复景观。人类在逐渐意识到河流的重要性,并开始回复河流的生态。可是面临现在日益枯竭的水资源,菖蒲河和龙须沟是否能够真正回复原来的自然风貌。我们能否从河流的变迁中吸取教训,减少人类对河流的认为伤害,这条条饱经兴衰的河流给了我们一个考验。


河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自然度留存,河流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是我们今年要关注的方向。对于菖蒲河的水量的变迁我们也将继续关注。对于菖蒲河干涸的原因以及现在水质状况将是我们重点跟踪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