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1
四月二十一号城市乐水行之转河和小月河
4月21日“世界环境日”的前一天,乐水行活动正式启动了,在先前一个多月的前期活动中我们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关于活动的路线、地点、时间都有了经验可循,希望更多人来加入进来,和我们一起了解北京自己的故事。
这次活动参与的人数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有六七十人,学生占到一半多,这些新生的力量带着激情和冲劲走了进来。
通州区自奋希望学校的孟副校长带着学生们也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今天全程15公里,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认真听着讲解并时不时地在自己的小本子,孩子们认真地阅读着环保书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这次行程中进行讲解的是张峻峰和冯永峰。转河全长3.7公里,历史上的转河本是城市西北部地区一条重要的排洪河道,转河几经变迁,因为它的气味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便改为暗沟,最后污物聚集在一起进去其他河道。后来政府决定对转河进行整治。转河工程的实施,由过去7米宽的暗沟拓展为15~20米宽的河道,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防洪能力大大提高。此外,还使周边地区雨季排水畅通,积水减少。2002年经过16个月的综合整治,新增水面5.7万平方米、绿地8万平方米,实现了全线通航,成为北京市的一个河滨公园,算是城市内景观生态的一种
沿途可以看到很多垂钓之人,但是在他们的旁边就是“禁止钓鱼”的牌子!
小月河水系横跨海淀、朝阳两区,南起海淀区明光村然后向北流经元大都遗址、花园路、京昌路,最后汇入清河。多年来,由于小月河地区的排水管线设施不全且老旧不堪,雨水、污水管线合流,最后全都直接排入小月河,时间长了水质污染严重、气味难闻,成了远近闻名的臭水河。2004年5月小月河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历时5个月时间,重新修建了从300毫米到1050毫米口径的各类管线将近10公里,彻底实现了小月河水系的雨水污水分流,使困扰小月河多年的污染难题得以解决。
在下图中可以看到很多的空调,冯永峰讲道“人类很好玩,降署和取暖都是通过排热在解决的,冬天是将高密度的燃烧稀释,降温获得温暖,夏天通过电能,用热交换把冷气稀释成凉气,这样大量的热能排放,包括汽车的尾气排放使得城市会出现‘热岛现象’,城市每一分钟都在给这个世界加热,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美景并不是一路上都有的,前后两张的鲜明对比,哪个美?哪个丑?
经过整治的河道依然有很多的垃圾,这些垃圾主要是由于生活在周围的人们造成的,还有就是在河道游玩的人们留下的礼物,这些东西在河道里慢慢沉淀,然后发酵然后在河道内产生气泡,最后就如同火山喷发一样,在河道内爆发,带上来沉积在底部的污物,发出刺鼻的味道。那些垃圾发出的恶臭会对身体健康产生损害,这些环卫工人是在用生命维护这个城市的干洁。
元大都城始建于1267年,于1276年建成,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其最北部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弃城外,至今仍可以见到高达十余米的城墙遗迹,俗称“土城”,公园于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元大都城遗址,1974年朝阳区成立了土城绿化队,198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园,并命名为“元都遗址公园”。今遗址尚存约12公里,城墙外围还有护城河的遗迹,是规模最大、最能反映元大都城市规模、布局、方位的重要历史遗迹。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位于北京中轴路东西两侧及奥林匹克公园南侧,是北京城区内最大的带状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绿化覆盖率达到了73%。小月河横穿而过,将遗址公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河南侧为土城遗址保护区,北岸为绿化景点建设区。小月河为主体水景区,七个水生植物区内种植了荷花、芦苇、菖蒲、水葱等水生植物,建有亲水观景平台。现在遗址公园还具备11种应急避险功能,包括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应急供水装置;应急供电网等措施。
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活动,清澈的眸子闪露着惊喜和兴奋.希望这次活动可以在他们的心间种下环保知识的种子,在成长中运用所学所看到的知识,去爱护自己的生活环境,为河流做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这里是土城沟,快接近活动的终点了,希望你们也能赶快加入到我们之中。乐水行活动会风雨无阻地进行着,关注环境,关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