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九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九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9-21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年400亿美元"大矿"没人采 再生资源业待开发

                  2、安徽江西环境状况调查:排污费变成人头费

                  3、临汾又上污染“黑榜”何时摘掉污染“黑帽”

                  4、苏北擅降环保门槛招商被“叫停”

                  5、沈阳造纸厂排污被关闭 状告县政府执行违法

                  6、河南副省长暗访污染企业当场痛批环保局长

                  7、亚行贷款松花江洪水管理项目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

                  9、软硬兼施 太原疏堵结合抓环保

                  10、三峡工程一百五十六米蓄水启动

                  11、新华网:近3天三峡入库流量预计将逐步增加

                  12、三峡蓄水成库影响濒危水生物 鱼类洄流产卵受阻

                  13、三峡蓄水156米清漂难度增大

                  14、长江流域江豚数量大幅度锐减 南京难觅江豚踪影

                  15、评论:污染企业与环保部门的十年“拉锯”

 

1、年400亿美元"大矿"没人采 再生资源业待开发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06年09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841998.html

  当“垃圾是另一种形态的资源”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当诸多企业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当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将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并将其发展成一个集“回收”与“再利用、资源化”为一体的独立产业也就被摆上“案头”。

  从世界范围来看,再生资源产业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从我国来讲,再生资源产业体系现已初步建立,巨大市场正亟待开发。

  400亿美元市场等待开发

  从世界范围来看,再生资源产业的产值每年可以达到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达1100亿美元,日本达350亿美元,而我国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亿美元至400亿美元。

  “很多国家的再生资源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原来被认为是发达标志的一些支柱产业的产值,该产业完全可以与原生金属产业竞争,我们应该花更大的力量去发展这一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说。

  左铁镛介绍,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主要45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量的一半,可以说,发展再生资源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约束性矛盾、弥补我国资源的相对不足。

  “除此之外,发展再生资源产业还是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相关企业还可以通过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使投资和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以此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可以说,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件‘多赢’的好事。”左铁镛说。

  既无激励也无秩序,立法缺失成为“软肋”

  近几年,围绕我国垃圾分类的问题一直争论不断,有些人认为设置分类垃圾桶似乎成了“纸上谈兵”。没有正确的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也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关专家表示,这一问题的解决,靠回收人员、公民素质的提高只是一个方面,相关法规政策的支持也很重要。例如,英国就有一妇女因垃圾分类出错而被告上法庭,原因是触犯了相关法律。

  左铁镛介绍,在我国,鼓励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不健全,现有的一些激励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产业发展的激励作用有限,不仅导致产业无序化发展,而且使企业和个人心存疑虑、信心不足,不敢增加投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技术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东英建议,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应分层次:关于能源利用的管理规范、循环企业的标准等,这属于头等立法;其次就是行业立法,例如垃圾必须要分类、容器和包装一定要循环使用等;还有专业立法,比如汽车报废的处理、家用电器的循环利用等;当然,还有更细致的法规,专门针对电脑、电冰箱、汽车、塑料等。

  产业化程度位居600个行业末位,企业之中期盼“头羊”

  中国再生资源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何方明说,长期以来,我国再生资源企业面临经营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企业现代化、产业化程度在600个行业中都排在末位,整个行业也没有形成一支专业化经营、生产队伍,更缺乏一整套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进入的门槛过低,回收企业也太多太杂,管理起来存在相当的难度。而一旦管理无序,社会安全问题就更加严重,偷窃电力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何方明说。

  左铁镛建议,应积极引导再生资源企业打破地区、部门界限,搞跨地区、跨部门的企业兼并重组改造。在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同时,下大力气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扶持有实力的再生资源企业,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几家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竞争较强的再生资源企业和企业集团。(何雨欣)

2、安徽江西环境状况调查:排污费变成人头费

来源:新华网2006年09月2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9-21/101111067701.shtml

  “环评书”成污染企业“挡箭牌”“排污费”变环保部门“人头费”--江西、安徽两省环境评价状况调查

  新华网南昌9月21日专电(记者王圣志 郭远明 孙彬)记者前不久在江西、安徽两省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心切,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降低环保门槛,或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就上马建设,或环评报告流于形式,反而成为污染企业的“挡

箭牌”。还有的地区甚至截留排污费,出现了“收钱养人、养人收钱”的怪圈。

  先上车后买票“三同时”让路招商引资

  记者在安徽省阜阳市采访时了解到,阜阳市以及各县(区、市)大都相继建立了工业园区,集中建设招商引资项目。一份环保部门的权威统计报告显示,这些工业园区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大部分没有进行环评。其中,阜阳市颍泉区有32个在建项目未经环评,颍东区有14个在建项目未经环评;界首市有19个在建项目未经环评。

  据记者了解,界首市市委书记每年的招商任务为2000万元,其他市领导班子每人任务为1000万元,各市直单位为1000万元。界首市环保局最先完成了今年的招商任务,他们引进了中南纸业、花卉果蔬食品厂两个项目,其中后一个项目没有做环评就上马了。

  按规定,项目建设应先环评。界首市环保局局长张凤轩说:“工业园的在建项目虽然没有进行环评,但我们认为不会造成大的污染,因为项目建设时间紧,进行环评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就先同意建设了。”

  阜阳市环保局副局长胡治深有感触地说:“招商引资是政府行为,领导要求打破常规,不换脑筋就换人。我们隶属地方,所以执法很为难。”

  明达标暗污染 环评报告如同“保护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群众举报的污染企业中,多数都通过了当地环保部门的环评,而环评的通过也成为企业遮掩污染行为的“保护伞”,抵挡举报检查的“挡箭牌”。2004年,江西省人大对江西近百家有污染的小造纸厂、小水泥厂进行检查发现,这些小企业几乎都没有做环评。2005年,江西省人大对10多家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检查发现,这些企业几乎都通过了当地环保部门的环评。

  近年来,江浙闽粤等沿海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大量工业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记者对江西多个县级工业园区近20家造纸企业进行暗访,看到了多个排污口,散发着恶臭的黑水排入赣江。这些污染企业绝大部分来自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以江西吉安市为例,2005年全市有41家造纸企业,其中约有3/5来自浙江和福建。记者暗访了10多家企业,看到这些企业存在污染现象。

  尽管江西省委、省政府再三要求,禁止外地污染企业进入本省。但由于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政绩,环保部门难作为、不作为,导致污染企业大量“潜入”农村,成为地方一“害”。

  位于江西德兴市泗洲镇张家畈村的中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公司)来自浙江衢州,张家畈村村民说,自从2003年这家公司迁入当地以来,企业一年四季都排放出有强烈刺鼻味的气体。张家畈村村民朱振彬的20多亩果树因此日渐枯萎。更有甚者,当地集镇居民一听是张家畈村的蔬菜水果,就没人敢要。

  记者采访中,中科公司和泗洲镇党委政府公然为此辩护,甚至在采访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浓烈刺激的化学气味,当地乡镇政府干部居然说没气味。中科公司和当地政府部门甚至出示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估通过证明给记者看,以示清白。

  而地方环保部门的作为又如何呢?记者采访发现,可以说几乎没有发挥作用,有的还成了污染“帮凶”。住在中科公司附近的农民包文长告诉记者,今年2月份,看见化工厂工人突然往外跑,一名工人告诉他,市环保局打来电话,说省环保局正派人赶来检查,一些设施要紧急关停撤人。

  排污费成“人头费”专项治污经费被截留

  据界首市环保局局长张凤轩介绍,这个局由人事部门确定的公务员编制11人,事业编制25人,但现有公务员8人,事业编制人员51人,超编26人。除8名公务员工资由财政全额拨款外,从1993年开始,财政每月给事业编制的51人总共只发4500元补助,其余的从环保局收取的排污费中,按照75%返还给局里发工资。

  据阜阳市环保局副局长胡治介绍,全市各级环保部门超编现象普遍存在,原隶属阜阳市现划归亳州市的利辛县,环保局现有人员80多人,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超编人员靠环保部门自收自支,因此难免会出现吃排污费和乱罚款的现象。

  吃排污费的现象,在其他地方同样存在。据江西省抚州市环保局局长袁任民介绍,这个市大部分县级环保局下属事业单位,都是自收自支,也是靠排污费保障工资。

  招商引资,引进污染企业能够给贫困的中西部地方政府迅速带来税收和政绩。但江西省生态学会专家戴年华认为,只要环保执法体制不改革,环保部门的人事权和财权仍过度集中在地方政府手里,“环评书”成污染企业“挡箭牌”,“排污费”变环保部门“人头费”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基层环保部门的有关人士呼吁,国家应尽快加大环保执法体制改革,努力消除现阶段条块分割,部门职能交叉,相互掣肘的管理体制弊端,实行垂直管理,以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对环保执法的压力,彻底解决执法力度不够、监控力度偏软的问题,彻底根除“猫”帮“老鼠”之类的事情发生。(完)

3、临汾又上污染“黑榜”何时摘掉污染“黑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9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840589.html

山西省一盐化企业的几个烟囱正向碧蓝的天空排放着滚滚浓烟。

  编者按:在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中,43个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三级标准,其中山西省的城市占了16个;在国家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的7个城市中,临汾、阳泉、大同也“黑榜”有名。

  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山西对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几十年来,过于依赖资源的产业结构,不仅限制了山西又快又好地发展,而且在环境质量方面欠账太多。目前,山西省政府正在采取有力措施,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  

  本版以此切入,聚焦大气污染,剖析临汾屡上“黑榜”的症结,介绍太原知耻后勇的举措。从这些报道中,读者可以看到,治理环境污染,办法还是比困难多。

  9月4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2005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全国509个县级以上被考核城市中,有43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山西省临汾市名列其中。而此前,临汾市已经连续两年居于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前三名。

  自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开始进行全国城市污染排名以来,不少城市“知耻而后勇”,纷纷采取果断措施,摘掉了污染的“黑帽”。临汾的“黑帽”为何迟迟不能摘去呢?

  产业布局极不合理

  焦化企业集中在冬季上风位置,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有9家重污染企业

  临汾煤、铁储量丰富,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煤、焦、铁、电力等工业产业,其中煤、焦、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主要污染物大都来自于这些产业。

  由于布局失当、审批把关不严等因素,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在河流、干道、城镇甚至水源地附近,对城镇区域大气和汾河水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其中焦化企业最集中的河西工业园,居然位于临汾市区冬季上风位置,一刮风,焦化厂排出的废气就往市区灌。目前,临汾市正在紧张筹建水源地分级保护区,而在依据专家划定的保护区范围内,一级保护区内就有9家洗煤厂、焦化厂等重污染企业。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临汾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在短时间内,资源型重化工产业仍将是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的重点,这些企业即使上环保设施,也有一定的排放量,临汾的结构性污染不能很快得到根本转变。”临汾市环保局副局长潘齐龙说。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市区集中供热率仅有40%,就地露天焚烧垃圾随处可见

  无论从哪个方位进入临汾市区,都要翻越山岭。有人说,临汾处于太行、吕梁等山的环绕之中,环保工作先天不足。盆地的静风率达48%,“有时候风刮进来,也是在里面打转,很难把污染物刮出去。”不少环保工作者这样抱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大气污染物产多少聚积多少,五级天气主要就产生于冬季的几个月。”

  临汾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剧了环境恶化。市区集中供热率仅有40%,近200台手烧锅炉和茶炉大多没有使用清洁能源。其中13个城中村的冬季取暖全部使用烟煤,没有任何消烟除尘设施。临汾市政府今年计划新增30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面积,即使这样市区集中供热面积仍不到1000万平方米。

  汾河沿河的大部分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汾河,加剧了汾河水质的恶化。由于污水处理费一度仅有每吨0.2元,市区唯一的一家污水处理厂收不抵支,建成后数年处于“半瘫”状态,直到去年物价部门调整污水处理价格后才开始正常运转。至今,临汾全市也没有一家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也未作过垃圾分类处理,环卫部门只是进行简单的拉运、倾倒、填埋处理。就地露天焚烧在居民区居然随处可见。

  环保监管力量薄弱

  环保监察大队只有30多人,环保执法手段单一

  监管力量薄弱也是环保治理不到位的原因之一。环保现场执法主要靠监察大队,目前临汾市环保监察大队实际工作人数只有30多人,分为5个组,每组分片负责3至4个县市。由于人手有限,只能主要对群众举报的情况进行检查。今年临汾市政府决定加大对市区环境监察力度,成立了专门的市区监察大队,但这些人员都没有编制。

  “县市级监察队的人事权在地方,有的县市对环保工作不支持,就会出现环保干部‘顶得住压力的干不长,干得长的顶不住压力’的现象。”在临汾,60%的县市级环保监察大队没有车辆,有的监察队甚至被迫向企业借车用。由于监察力量薄弱,一些违法、违规生产极易死灰复燃。在一些偏僻的山里,只要市场一好,不法分子修修炉子,运两车矿石来,又开始生产。

  执法手段的单一也抑制了环保执法的力度。目前环保执法只有行政处罚一种手段,而且罚款限额极其有限。“对于严重违规企业,我们最硬的手段是建议政府关停。但对于投资过大的项目,政府关停难度也大。去年临汾市政府63号文件勒令关停6家企业,限期整改35家,对于没有落实的企业,我们只能逐一立案,等候上级环保部门给予处罚,目前已经立案10起了。”临汾市环境监察支队队长刘跃忠十分无奈地说。

  企业守法成本太高

  一个年产60万吨的焦化企业,全套环保设施配置齐全需要近4000万元

  工业企业是临汾环境污染的主力,而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却不高。环保部门监测资料显示:不少企业仅有生产设施而无任何环保设施,或有环保设施不运转,大部分焦化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和能源综合利用设施,大部分火电企业未配套脱硫设施,部分地方违法建设项目屡禁不止。

  分析企业环保设施不到位的原因,临汾市环保局的几位负责人都提到“守法成本太高,违法成本太低”的问题,这在项目建设上表现最为突出。对于不做环评就建设生产的违规企业,环保部门只有行政处罚这一种手段,最高处罚限额20万。“对于一个投资六七千万的项目来说,20万的罚款毫无震慑力。”

安装环保设施花费很大,一个年产60万吨的焦化企业,水、气全套环保设施配置齐全需要近4000万元。有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装一个一两百万元的环保设施,实际上根本起不了作用。有的企业安装了配套的设施,但为了节省运行成本,白天用晚上不用,环保效果大打折扣。为此,临汾市今年准备投资600万至800万元建立环境监测中心,专门监测重点区域各项环境指数变化,监督企业的环保设施使用情况。(鲍  丹)

4、苏北擅降环保门槛招商被“叫停”

来源:人民网-《江南时报》2006年09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840626.html

  擅自降低环境准入门槛,出台违背环保法律法规的所谓“优惠”政策,苏北地区部分地方今年盲目招商引资,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威胁到了百姓的身体健康。对此,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近日向苏北地区各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苏北地区工业发展需严格施行环境准入制。

  通知首先要求,苏北地区要严格执行产业政策。不得新上、转移、生产和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工艺和产品。凡属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建设的项目以及国家明令禁止发展的建设项目等,均属禁止投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备案。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按期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加强对已有重污染行业的治理,对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实行停产整顿。

  同时,苏北地区要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苏北地区新建制革、化工等项目,必须进入通过区域环评且环保基础设施完善的开发区或工业集中小区;不得建设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下有污染的化工项目;禁止建设达不到功能区要求水域的项目、存在事故隐患且无法确保周边饮用水源安全等项目。严格执行生态功能区划及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区域环评中确定的项目准入条件。

省环委会还要求苏北各地要严格执行新的地方环境排放标准。现有印染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应尽快实施改造。(黄勇)

5、沈阳造纸厂排污被关闭 状告县政府执行违法

来源:华商网-华商晨报2006年09月21日

http://news.sina.com.cn/c/l/2006-09-21/063111064425.shtml

  9月20日,沈阳市今年首例环保系统行政诉讼案在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沈阳广进纸制品有限公司要求撤销法库县政府关闭造纸厂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案件由关闭造纸厂引起

  7月24日,法库县政府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沈阳广进纸制品有限公司(下称“广进造纸”)于7月24日关闭。”

  据了解,法库县共有3家造纸厂,都集中在县城内,广进造纸是最后关停的一家。资料显示,3家造纸厂每日都有大量的污水排向了泡子沿水库内。但广进造纸认为流出去的只是生活污水,并不是工业污水。

  法库县环保局曾于今年4月28日,向该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法库县政府认为,整改过后,企业随后的生产活动中并没有恢复水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而是继续偷排污水。今年7月21日,法库县召开听证会,正式下达了关闭广进造纸的通知书。

  随后,厂主起诉了法库县政府,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这起行政案件。

  双方当庭舌辩四个“焦点”

  在当天庭审现场,原告方广进造纸的代理律师认为,法库县政府下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无事实依据、证据不足、调查取证程序违法。

  原告方出具10余件证物,而被告方法库县政府出具了20余件证物,广进造纸对其中的17件证物有异议。双方证物存在着“广进造纸污染的笔录”等4个焦点。

  焦点一:广进造纸交给法库县政府的保证书

  在认定为广进造纸的责任人签字原本后,原告方广进造纸当庭陈述:“这是我排污水的证据,签名确实有效,但这是排放生活污水的情况,和工业污水无关。”

  焦点二:广进造纸的污染笔录

  笔录中有着三个人的签名,其中两人是造纸厂职工。原告方说,“两工人是被一个人胁迫带走的,并且写下了询问笔录,而且当时报了警。”但在原告方提供的证据中,并没有警方的相关处罚记录。

  焦点三:环境检测部门采取的水样

  在法库县政府出具的水样报告中,共对工厂内的污染源、排放口、泡子沿水库等多个点位进行了测定。但由于污染水样可能还会存在化学变化,当庭并未采纳。

  焦点四:县环保局出具的“合格证明”

  原告方出示的证明中,说明了广进造纸排放达标的字样,日期为今年5月19日。被告方称,广进造纸在整改后,曾经合格,但由于这家企业仍然存在着偷排、渗排工业污水的情况,导致化学含氧量升高,只能关停。

  至当天12时许,取证、辩论进行了近3个小时,法院宣布合议庭评议后择日宣判。

  关停造纸厂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庭后,沈阳市法库县政府副县长彭书国介绍,广进造纸所采用的环保设施仅是一个能容纳万余立方米的水池,并没有环保处理设施,工厂每天生产出的废水就达数百吨,水池根本没法处理那么多的废水,只能顺着市政管道排向泡子沿水库,造成库内承包水塘的业户集体上访。

  同时,他表示,法库县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广进造纸排污水的化学含氧量超标15倍,曾使水库部分出现红色,这样的企业整改无效只能是关停。

  而原告方广进造纸一负责人则表示,希望能够再给一次整改机会。

另据了解,8月中旬,沈阳市人民政府正式下发了《沈阳市政府关于对重污染企业实施整顿的通告》,要求在年底前整顿关闭66家造纸企业,减少工业污染。

6、河南副省长暗访污染企业当场痛批环保局长

来源: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2006年09月2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9-21/102111067770.shtml

  本报记者(朱红军) “如此大规模的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未经审批就上马,谁给你们的胆量,简直胡闹,环保部门怎么监管的?负责人去哪儿了?”

  “环保局长不是好当的,养猫不抓耗子,要这样的环保局长干啥?

  “过去讲国破山河在,国家破了山河还在。现在看看我们的山河成什么样子了?这些

人把我们的大好河山糟蹋成什么样子?我们绝不能把这份遗产留给我们的子孙。”

  2006年7月18日,河南分管环保的副省长张大卫,在汝州鑫源丰氧化铝项目工地和南阳市蒲山镇小水泥群暗访后“出离愤怒”。

  “吓得在场的记者都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