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二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

六月二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

2024-06-20

导读:六月二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




  • 藏书小院二号院三号院翻修纪实之七
  • 桂江桂林江段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 目前已出峰回落
  • 今年以来中华鲟放流数量已超百万尾
  • 武威加快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
  • 国家林草局:我国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总体恢复增长
  • 安徽首次发现珍稀兰科植物中华盆距兰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首次现身湖北竹山堵河源
  • 国际能源署:到2030年全球石油供应将严重过剩
  • 美列车脱轨事故最新研究:全美16个州被污染 或波及加拿大
  • 联合国报告:全球民众寄望采取更强有力气候行动
  • 男子身上藏454只乌龟入境被查 经鉴定均属濒危物种
  • 钦州海警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团伙案
  • 要风吹草低见牛羊,也要谨防过度放牧
  • 更长无冰期或会导致哈德逊湾北极熊种群缩小



-全文共6374个字,阅读时间大约5~10分钟-


01

 特别推荐 







藏书小院二号院三号院翻修纪实之七

希望超过1号、那先来看看1号院的果实累累吧

 




02

国内环境新闻








桂江桂林江段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 目前已出峰回落

620日凌晨,桂江干流上游桂林江段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造成城区沿江部分地区受淹。当前洪峰已通过桂林江段,2018时,桂林水文站水位146.14米,超警0.14米,较洪峰水位已降低2.74米,城区积水有序消落排出。611日以来,桂江流域出现两次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累计面雨量301毫米,累计最大点雨量广西桂林过江铺999毫米。桂林江段三天内两次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洪峰呈现前低后高的“双峰型”,18510分,桂林水文站第一次洪峰水位147.55米,高于保证水位0.55米;20055分,第二次洪峰水位148.88米,高于保证水位1.88米,流量6380立方米每秒,水位和流量均列1958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第1位。截至62018时,桂江全线仍维持超警态势,干流及支流南溪河、榕津河仍超警0.093.81米,预报桂江将于22日下午全线退至警戒水位以下。当前,桂林江段正逐步退水,预报2020时左右可降至警戒水位以下,城区低洼地带积水正抓紧抽排,下午市区交通已恢复正常。水利部目前维持对广西的洪水防御Ⅲ级应急响应,将持续监视桂江洪水演进,指导地方做好防御工作。(信息来源:中国水利)

 

今年以来中华鲟放流数量已超百万尾

618日,2000余尾2龄中华鲟、6万余尾8月龄中华鲟在湖北省荆州市放归长江。随着此次中华鲟放流活动开展,2024年中华鲟放流数量已经超过100万尾,为历史最大年度放流规模。中华鲟是长江水生生物的旗舰物种,是反映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性物种。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华鲟自然种群极度濒危,保护形势严峻。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中华鲟保护工作,持续扩大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规模,实现2024年放流百万尾目标,力争35年达到年增殖放流500万尾规模,有效补充恢复中华鲟野外种群数量;实施“陆—海—陆”接力保种,提升人工保种中华鲟种质质量和遗传多样性;推进自然繁殖试验,尽快突破中华鲟自然繁殖技术瓶颈;开展全生活史跟踪监测,修复中华鲟产卵场和洄游通道等关键栖息地,努力重建野外自然种群,实现中华鲟系统性保护恢复。(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武威加快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

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狠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大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力度,多措并举抓好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全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一季度,武威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30位。“十四五”以来,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9个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优良率达100%9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在Ⅲ类及以上,全市城乡无黑臭水体。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监管,建成饮用水水源地综合监管平台,将9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纳入视频监管范围,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均为优秀等次。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完成黄河流域、石羊河流域145个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持续推进再生水综合利用,各县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均建成再生水回用工程,城市(县城)再生水利用率达79.97%。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和工艺,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96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8.3%。(信息来源:中国环境APP

 

国家林草局:我国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总体恢复增长

目前,我国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呈现总体恢复增长、栖息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整合设立大熊猫、东北虎豹、亚洲象等一批旗舰物种保护研究中心,组织实施48种重点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工程,积极改造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生态廊道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空前加大。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已将大熊猫从“濒危”等级调降为“易危”等级。国家林草局还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有力促进了东北虎、东北豹野外种群的增长,此外,亚洲象、朱鹮、海南长臂猿、白头叶猴等野外种群都有不同数量的增长。各地集群鸟类种类、数量均明显增加。(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安徽首次发现珍稀兰科植物中华盆距兰

近日,安徽省潜山市林业局组织开展野生植物补充调查,在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多处崖壁上,发现珍稀兰科植物。经安徽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邵剑文鉴定,该兰科植物为中华盆距兰。在此之前,中华盆距兰仅在浙江昌化、贵州江口、云南贡山被发现。野生兰科植物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及次生杂木林荫下,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大面积典型原始天然次生林、大型哺乳动物栖息地、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与生境、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总面积1609.50公顷,植物物种资源丰富。据野外调查和馆藏该区域标本整理鉴定及文献记载,境内共发现种子植物1411245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14种。(信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首次现身湖北竹山堵河源

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山县)工作人员近日整理2024年一季度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发现一只类似小麂的动物。经鉴定,该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据介绍,这只动物活动在海拔近1800米的林间,后肢比前肢长,肩部低于臀部,喉部有两条明显的白色条纹,平行向下与胸部相连,两耳较大且尖,机警欢快地跳跃在林间,最后消失在林海。经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湖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李翔鉴定,该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这也是该保护区成立以来首次拍摄到林麝的影像资料。据了解,林麝别名獐子、香獐等,为小型有蹄类动物,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极危(CR)物种。林麝活动分布海拔跨度较大,从低地丘陵到海拔3800米的高山针叶林和灌丛地带,通常独居或成对活动,性情害羞且机警灵敏。近年来,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续加强保护区管理和监测力度,让保护区内野生梅花鹿、黑熊、毛冠鹿等多种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从深山秘境进入大众视野。(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03

国际环境新闻







国际能源署:到2030年全球石油供应将严重过剩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的2024年中期石油市场报告说,随着需求增长放缓和供应激增,预计到2030年全球石油市场将面临严重的供应过剩。报告说,亚洲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以及航空和石化行业的强劲需求有望在未来几年推动石油用量增长,但电动汽车发展、传统汽车燃油效率提高、中东地区发电用油减少,以及经济结构转变等因素将日益抵消石油用量增长。报告说,2023年,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全球石油需求约为日均1.02亿桶。从现在到2030年,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趋于平稳,为日均1.06亿桶左右。供应方面,主要受美国和其他美洲产油国产能扩张推动,全球石油产能未来几年将大幅增长,导致石油供应过剩。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石油总供应能力将接近日均1.14亿桶,比需求高出800万桶,这可能对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随着清洁能源转型推进,以及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结构转变,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正在放缓,并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美列车脱轨事故最新研究:全美16个州被污染 或波及加拿大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国际期刊《环境研究快报》19日发布的研究显示,20232月在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发生的列车脱轨事故造成的破坏,远远超出最初的地点,污染影响全美16个州。研究显示,列车残骸以及对部分车厢进行焚烧所产生的污染物遍及美国中西部、东北部和南部的16个州,面积达到54万平方英里(约140万平方千米),占美国陆地面积的14%。研究人员估计,全美有1.1亿居民(占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受到污染影响。研究人员分析了脱轨事故发生当周和事故发生后一个星期,在周边各州260个地点收集的雨雪水样本。结果显示,与历史数据相比,宾夕法尼亚州北部和美加边境的氯化物和pH值“异常升高。污染影响范围广泛,从美国中西部到东北部,甚至可能远到加拿大,最南部则触及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人员表示:“火灾的影响范围比最初的预测还要大,很可能是因为火灾将污染物带入大气。”报道称,脱轨事故发生后,肯塔基大学流行病学与环境健康系主任艾琳·海恩斯博士对东巴勒斯坦地区约400名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四分之三的居民都受到健康影响。(信息来源:海外网)

 

联合国报告:全球民众寄望采取更强有力气候行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全球80%的受访民众希望采取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牛津大学等共同开展的这项关于气候变化的公众意见调查涵盖了77个国家,这些国家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87%。该调查旨在了解全球民众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看法及其对气候行动的期望。调查显示,全球80%的受访民众希望采取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此外,53%的全球受访民众表示比去年更担心气候变化问题;在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更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气候变化主管凯茜·弗琳强调了加强气候行动的紧迫性,指出各国有必要抓住机会,共同努力实现相关的全球控温目标。(信息来源:x新华网)

 





04

 环境曝光 







男子身上藏454只乌龟入境被查 经鉴定均属濒危物种

近日,一名男子从澳门进境时,藏匿携带虎纹麝香龟等4个种类的乌龟454只,这些乌龟均被国际贸易公约组织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当天早上8时多,一名身穿黑色短袖上衣的男子经拱北口岸海关“无申报通道”进境,现场关员发现男子在经过海关查验台时,神情紧张、步态异常。拱北海关所属闸口海关旅检二科副科长陈力:他经过我们海关查验区的时候,明显步伐加快,并且有佯装拨打手机的情况,我们果断对其进行了拦截。截查后,男子从他的背包里拿出四个网兜,网兜里装满了活体小乌龟。他的裤子的口袋还装有两个装满乌龟的网兜。经清点,共有454只乌龟,经专业部门鉴定,其中有虎纹麝香龟157只、刀背麝香龟103只、巨头麝香龟97只和东方动胸龟97只,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经审查,涉案男子姓严,是内地在澳门务工人员。曾有多次收取带工费,涉嫌为他人走私物品的违法记录。该案涉案濒危物种数量大,性质严重,海关仍依法对案件做进一步调查中。(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钦州海警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团伙案

近日,钦州海警局在侦办一起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中发现一条涉嫌团伙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线索,通过线索摸排,成功破获一起团伙作案的非法捕捞案。发现线索后,该局迅速对该线索进行研判分析,组织精干力量赴外地对该团伙组织者及涉案人员共4人实施抓捕。经查,该团伙自202451日南海伏季休渔期以来,采取“包船捕捞”方式,组织10多艘小型灯光渔船位北部湾海域实施非法捕捞行为,出海作业20余天,捕获渔获物约15000公斤,涉案金额达27万余元,严重损害海洋渔业资源,严重破坏海洋渔业生产秩序。4名犯罪嫌疑人对其非法捕捞的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该局已依法对4名人员采取强制措施,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信息来源:北部湾在线)

 



05

 环境评论







要风吹草低见牛羊,也要谨防过度放牧

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系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0%,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草原植被破坏、土地严重沙化、水资源失衡、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等问题依然频发。其中,过度放牧就是人为导致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通过科学测算和创新管理实现草畜平衡,疏堵并举破解过度放牧问题,是推动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完善草原生态保护管理体系,强化监管和政策引导。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出台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及标准规范等地方性管理规定,科学细化禁牧、休牧、轮牧的区域和时间,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以科技赋能草原生态保护。推动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草原资源利用效率。(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





06

环境学术与科技








更长无冰期或会导致哈德逊湾北极熊种群缩小

哈德逊湾位于加拿大北部的北冰洋,它会季节性地被海冰覆盖,是约1700头北极熊的家园。冬季海湾被海冰覆盖时,北极熊就生活在海冰上,捕猎它们最喜爱的猎物——海豹。当海冰在春季融化,北极熊会来到岸上,在夏季整个无冰期禁食,直到秋季回到海冰上。据一项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的新研究,全球变暖预计会延长哈德逊湾的无冰期,从而缩短此处栖息的北极熊的捕猎季节。研究人员指出,在温度上升2.1℃的场景下,哈德逊湾大部分地方的无冰期或会超过成年北极熊存活所能忍耐的最长禁食期。过去30年间,哈德逊湾地区的温度升高了超过1℃,导致无冰期从约120天增加到约150天。北极熊被认为能安全存活过183天到218天的无冰期。研究人员估计,如果全球变暖分别超过2.1℃和2.6℃,在哈德逊湾西部和南部区域的无冰期就会超出183天的极限。此外他们估计,季节性融冰可能会在春季提前发生。这可能会降低北极熊的繁殖成功率,因为这会缩短幼崽哺乳期,而幼熊通常出生在11月至次年1月之间。研究人员强调,如果我们能将全球变暖限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2℃的范围内,哈德逊湾北极熊种群最有可能存活下来。(信息来源: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