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8
导读:六月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
-全文共6374个字,阅读时间大约5~10分钟-
01
特别推荐
藏书小院二号院三号院翻修纪实之五
当地的老人说,王朴大院当年挖出过银圆当地老人说王朴大院当年高高的院墙上面可以转着弯的跑,木楼高高的进去还有点瘆的慌,上面演戏下面存粮食,今天却没有了当年模样。
国内环境新闻
水利部强化黄淮海三大流域水工程抗旱调度 为旱区灌溉供水提供水源保障
针对当前华北、黄淮等受旱地区灌溉用水需求大且夏播农时紧张的现状,水利部充分发挥灌溉水源总体有保障全力以赴抗旱保灌溉保供水。黄河流域,6月以来调度上游刘家峡水库下泄流量从1250立方米每秒加大至1400立方米每秒,中游万家寨水库按进出库平衡方式运用,6次调度小浪底水库将下泄流量从700立方米每秒加大至1800立方米每秒;3座骨干水库累计下泄水量43.49亿立方米,指导督促沿黄涵闸加大引水力度,累计引水19.44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多3.34亿立方米。淮河流域,5月21日以来引江济淮工程向淮河干流蚌埠闸以上补水1.01亿立方米,调度江水北调工程向苏北供水、沭水东调工程向山东日照供水;6月11日以来河南省白沙、前坪、昭平台等8座水库累计补水1.09亿立方米。海河流域,6月以来潘家口、大黑汀水库累计向河北唐山供水0.57亿立方米,岳城水库累计向河北邯郸衡水沧州、河南安阳、山东聊城等地供水0.97亿立方米;红旗渠、跃进渠、大跃峰渠等工程向漳河上游灌区及沿河村庄供水0.13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河南平顶山等地应急抗旱供水0.5亿立方米,6月18日再次加大供水力度,拟向河北省新增供水0.22亿立方米;东线工程分别向山东、江苏调引抗旱应急水量3.94亿立方米、5.36亿立方米。(信息来源:中国水利)
内蒙古专项治理草原超载过牧
5月至11月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开展为期7个月的治理草原超载过牧专项行动,以推动草原休养生息,巩固提升“三北”工程攻坚战成果。行动期间,各地将加强草原过牧监测预警巡查,并将巡查结果列入2024年度林长制考核。深入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合理控制放牧家畜数量和放牧强度,建立草原补奖资金兑现与草原承包经营者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政策权责挂钩机制,逐步压实农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的义务。林草部门将加强与农牧部门联动,推动建立常态化治理草原超载过牧协同推进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将治理草原超载过牧与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紧密衔接,采取因地制宜、疏堵结合和减畜增草有机结合等方式,引导农牧民以草定畜、科学养殖。(信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黄海海域浒苔绿潮再度来袭,分布面积近4.3万平方公里
6月18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北海区海洋预报台获悉,黄海海域浒苔绿潮再度来袭,目前浒苔分布面积近4.3万平方公里。相关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前置打捞工作,减少浒苔绿潮对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自然资源部北海区海洋预报台监测显示,截至6月17日,浒苔绿潮主要分布在山东日照以东海域,分布面积近4.3万平方公里,距青岛市崂山区最近距离约11公里。预计6月底会对山东青岛、日照、威海等地沿海造成影响。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副主任高松表示,今年浒苔绿潮呈现出发现时间早、发展速度快、分布面积广、同期规模偏大等特点。目前,江苏、山东等地已启动浒苔绿潮前置打捞工作。据了解,针对今年浒苔绿潮的特点,预警监测部门改进使用了无人机、卫星通信等新技术,确保监测信息及时准确。(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我国十余年治理沙化土地超三亿亩
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大“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推进科学化、规模化治沙,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3.31亿亩,封禁保护面积2708万亩,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经过长期治理,我国重点工程区林草植被有效恢复,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沙化土地状况持续好转,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515万亩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000万亩。土地沙化程度持续减轻,重度和极重度比重由2004年的74.1%下降到2019年的62.3%。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抑制,2019年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风蚀总量较2000年下降约40%。近10年来,北方地区春季年均发生9.2次沙尘天气过程,与近30年同期年均12.5次相比,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绿色惠民成效明显,沙区生态持续改善,农田防护林网有效保护4.5亿亩农田,沙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云南启动林草湿荒普查试点工作
近日,云南省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试点工作启动。此次试点工作,旨在准确掌握云南省林草湿荒资源及其生态状况,客观评价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基础支撑,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国土空间统一管理,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普查工作将重点解决林草湿调查监测植被覆盖类型与国土调查地类不一致问题,严格依据相关指南和规程,根据实地现状认定地类。为推动普查试点工作切实取得成效,云南省将落实特定工作机制,建立部门间高效协同的一体化工作模式,并确保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产出统一数据和图表。同时总结实用调查技术,完善普查技术方法和要求,为全省普查工作理清思路、积累经验。(信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我国西部地区能源基地加快建设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和利用,加快建设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重点建设的新疆、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松辽、黄河下游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中,4个位于西部地区。截至2023年底,西部地区12个省份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超过4亿千瓦,占全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的40%左右。水电方面,西部地区水能资源富集,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的八成以上,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长江上游、黄河上游、雅砻江、大渡河、乌江、红水河等流域。截至2023年底,西部地区12个省份已建成水电2.7亿千瓦左右。煤炭方面,“十四五”以来,国家能源局优化煤炭产能布局,推动建设蒙西、蒙东、陕北、山西、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基本涵盖了山西、内蒙古、新疆3个省份和陕西榆林市、延安市。2023年,全国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煤炭产量38.3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八成左右。(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比大熊猫还稀少!极危物种在柴桑安家落户
近日,九江市柴桑区林业局的义务护鸟队员在巡护中意外发现,四只青头潜鸭在我区东湖上空低空盘旋,队员们推测青头潜鸭窝巢位置就在附近,大家经过仔细搜寻后,成功找到这群青头潜鸭窝巢位置,并在巢中发现九颗青头潜鸭蛋。接到消息后,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九江站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确认了窝巢位置与鸭蛋的数量。鄱阳湖保护区九江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他们将常态化监测该湖泊,持续关注青头潜鸭繁殖状况,并竭力避免任何形式的人为干扰,以保障其繁殖环境的安宁与稳定。据了解,为摸排青头潜鸭分窝情况与区域内繁殖栖息地,自5月20日起,鄱阳湖保护区九江站就开展了全区域青头潜鸭搜寻工作。目前发现青头潜鸭7窝,分布在该区域东湖、赛城湖、赤湖等多个水域。青头潜鸭为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底4月初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10月中旬开始迁往南方。鄱阳湖保护区九江站工作人员表示,青头潜鸭对栖息环境要求非常高,堪称环境质量好坏的指示物种,青头潜鸭分布区域分散且狭小,种群数量极其稀少,在全球数量不到1000只,比大熊猫还要稀少。2019年,青头潜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极危保护等级。2021年,青头潜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信息来源:柴桑区融媒体中心)
03
国际环境新闻
英媒:冰岛恢复商业捕鲸,超半数民众反对
无视动物保护组织的反对,冰岛政府11日宣布向本国仅剩的一家商业捕鲸公司颁发捕鲸许可证,允许其在今年的狩猎季继续开展商业捕鲸活动。英国《卫报》报道称,冰岛瓦洛捕鲸公司宣布,“已获准在格陵兰岛至冰岛西部海域捕猎99头长须鲸,在冰岛东部至法罗群岛海域捕猎29头长须鲸,共计128头”。长须鲸是大型哺乳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自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颁布狩猎禁令以来,长须鲸的数量有所恢复。据路透社报道,根据国际捕鲸委员会发布的捕鲸名单,近年来只有冰岛、挪威和日本进行过商业捕鲸。据了解,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通过《全球禁止捕鲸公约》,禁止商业捕鲸,但允许捕鲸用于科学研究。不过,挪威于1993年公开恢复了商业捕鲸活动,冰岛于2006年恢复了商业捕鲸活动,而日本则长期打着“科学研究”的幌子,行商业捕鲸之实。2019年,日本更是退出了国际捕鲸委员会,并恢复商业捕鲸活动。美联社称,因为本土鲸肉市场逐渐萎缩,冰岛捕获的大部分鲸肉曾主要出口到日本,而近年由于日本重启商业捕鲸活动,冰岛捕鲸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另一方面,商业捕鲸行为在冰岛民间也遭到强烈反对,最近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半数冰岛人反对捕鲸。(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多地遭热浪侵袭开启“炙烤”模式 美国多州拉响高温警报
虽然刚刚进入夏季不久,但美国很多地区却已经开启了“炙烤”模式,美国西部地区已经经历了一轮热浪的侵袭。而从上周末开始,又一轮高温的来袭让东北部多州都拉响了高温警报。据美国国家气象局预测,从17日开始,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等地预计迎来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在“热穹”效应的影响下,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东部大都市地区在未来几天也将遭遇酷暑的考验。据报道,美国有近7200万人在17日早上收到了极端高温警告。“热穹”指的是天空中热高气压区域停滞不动,并像泵一样不断排斥冷空气,吸收热空气,使气温越升越高。这一轮的高温来袭,让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都受到了影响。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本轮高温天气可能将持续至21日或更久,某些地区或将经历几十年来最长时间的高温天气。(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不丹为保护环境设下每年30万游客上限
据新加坡“8world”新闻网15日报道,不丹打算通过改善交通状况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同时为保护当地自然环境,设下每年最多接待30万人的上限。目前,外国游客只能通过距离不丹首都廷布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帕罗机场入境,且游客必须开车或者乘坐飞机才能到达其他地方。为此,不丹政府正在筹划增加航班班次、扩建道路、建造大型国际机场来提升其交通便利性。与此同时,不丹方面也担心蜂拥而来的游客会破坏环境,首相策林·托杰表示:“我们每年难以接待超过30万名游客,过多的游客可能会破坏自然环境,还会影响当地文化,我们希望实现‘高质量,低数量’的旅游政策”。目前除了印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其他外国游客都需要预先签证才能入境不丹,此外成年游客每天还需支付100美元的可持续发展费,用于支持该国金融、环境保护和国家发展相关的项目资金。(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04
环境曝光
非法捕捞还逃窜厦门海警夜间追击
近日,厦门海警局峻山艇在厦门附近海域查获1起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当场查获涉案船舶1艘,查获各类渔获物50余斤,抓获涉案人员2名。6月9日晚,峻山艇在厦门附近海域巡逻时,发现1艘渔船正在进行非法拖网捕捞作业,执法员随即拉响警笛,喊话亮明身份,责令其停船接受检查。该船拒不停船并加速逃窜,企图利用夜色摆脱海警执法艇的追击。海警执法艇利用高速机动性,迅速占领有利位置防止其转向逃脱,成功控制目标船只。经查,该船未能提供有效的船舶证书,存在故意关闭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且隐藏船名船号、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网目带电渔网的行为,涉嫌非法捕捞。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信息来源:东南网)
湖南永兴公安侦破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近日,湖南省永兴县马田派出所成功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查获各类野生鱼100余公斤,收缴非法捕捞作案工具若干。6月初,永兴县马田派出所根据群众举报,获悉有人在便江西河段进行非法捕捞活动。永兴县公安局周密部署,指派侦查民警迅速前往该水域秘密摸排巡查。6月8日凌晨,永兴县公安局马田派出所组织10名警力在便江附近水域开展布控蹲守,发现犯罪嫌疑人谭某松等3人,在西河水域内使用传电杆等禁用工具,以电击和渔网的方式,非法捕捞水产品。6月8日23时许,犯罪嫌疑人将不锈钢船、电传杆、捞杆等电鱼工具抬到河边,谭某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下河电鱼,在西河段至上游100米处来回电鱼约一个半小时,捕获部分野生鱼类。谭某电鱼完后,其余2名犯罪嫌疑人合伙帮助谭某将电鱼工具和渔获物从河边抬放至岸上,被蹲守的侦查民警全部当场抓获,并在现场查获非法捕捞设备及渔获物。目前,谭某等三人因涉嫌非法捕捞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信息来源:央广网)
05
环境评论
美丽乡村容不下鸡鸭鹅是种过度“洁癖”
民歌歌词里“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 ,既是田园风光,也是乡愁记忆。然而,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脱离生产生活实际,做“村中不闻鸡鸣,池塘不见鸭鹅” 的表面文章。难怪有人问:“听不见鸡叫,还是农村吗?”美丽乡村容不下鸡鸭鹅是种过度“洁癖”。对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一刀切”式地处理,不仅让惠民政策打了折扣,而且成为新的形式主义。针对养殖产生的污染问题,不是“一禁了之”,而要寻找解决办法,比如大力推广“养殖—有机肥—种植”等循环经济模式,让种植端和养殖端有效衔接,实现“种”与“养”的循环,让“污染源”变成“营养源”。养殖粪肥就近无害化还田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对提升耕地肥力、稳定农民的种植收益起到促进作用。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实现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双提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建设水平的体现,也是乡亲们的期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应遵循乡村发展规律,问需于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乡村风貌特点,让农村既有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又有鸡鸭成群的生机。(信息来源:中国环境APP)
06
环境学术与科技
人类活动塑造全球河流分解速率模式
利用纤维素为基础的分析反映植物碎屑的主要成分,科学家为全球分布的514条河流中的纤维素分解率建立了一个预测模型。分解率预测中存在大量重要的变量,这强调了这一过程在全球范围内的复杂性。当预测的纤维素分解率与属级凋落叶质量属性相结合时,可以高精度地解释此前研究已得出的凋落叶分解率。科学家的全球研究提供了地球上大量未被研究区域的分解率估计,并揭示了人类活动主导的大陆尺度区域中存在的快速分解情况。(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