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二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

六月二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

2022-06-20

 导读:六月二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

  • 珠江流域再次形成流域性较大洪水 水利部进一步调度珠江流域水库群

  • 三部门:到2025年黄河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

  • 长江科学院加强长江源关键鱼类栖息地研究

  • 我国将新增八个国家大气本底站

  • 低碳能源政策将成为遏制臭氧污染的新武器

  • 我国近十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

  • 江苏新一周降水增多 “梅姑娘”在路上了

  • 日媒:由于无法再处理,日本拟把乏燃料中提取的钚转让给法国

  • 印度阿萨姆邦洪灾又致9人丧生

  • 曾因洱海保护不力受处分的大理市委原书记,被查!

  • 公安部公布多起非法采矿典型案例 有嫌疑人以建设采摘园为掩护

  •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 理解与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如何让春天不再寂静——为《寂静的春天》作序

  • 滨海盐沼湿地:隐形碳汇“浮出”水面




-全文共4744个字,阅读时间大约5~10分钟-




珠江流域再次形成流域性较大洪水 水利部进一步调度珠江流域水库群

据水利部消息,受近期强降雨影响,6月18日珠江流域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止落复涨,19日西江发生2022年第4号洪水,北江发生2022年第2号洪水,珠江流域再次形成流域性较大洪水。气象预报显示,6月20日至21日,珠江流域柳江、桂江仍将有较强降雨。不考虑水库调蓄情况下,预计西江梧州站23日将出现42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洪峰流量,超警戒水位5.5米左右,北江石角站20日将出现16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洪峰流量,西江、北江干流及三角洲地区防洪形势严峻。(信息来源:人民网)


三部门:到2025年黄河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

记者20日从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争取到2025年,黄河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规划》注重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为主题主线,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创新黄河文化传承利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力求充分发挥黄河文化在推动沿黄地区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长江科学院加强长江源关键鱼类栖息地研究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长江源关键鱼类栖息地研究创新团队”日前正式成立。这个团队将加强长江源鱼类栖息地以及裂腹鱼类的研究,为长江大保护提供必要支撑。据悉,近几年来,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所积极加强长江源关键鱼类栖息地研究。2019年起,水环境所长江源关键鱼类栖息地研究团队以第三极气候变化和鱼类栖息地研究作为战略目标,连续3年开展鱼类栖息地专项科考。2019年,水环境所长江源关键鱼类栖息地研究团队发现了长江源鱼类越冬场并初步揭示其形成机制,2020年实现关键鱼类人工繁殖,2021年精准定位关键鱼类产卵场并初步揭示产卵场生态水文需求。(信息来源:新华网)


我国将新增八个国家大气本底站

记者近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在现有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和即将建成的广东新丰国家大气本底站基础上,新建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16个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国家大气本底站全覆盖。大气本底站观测温室气体和大气臭氧等反应性气体、气溶胶、太阳辐射等数十个要素,其观测结果体现较大尺度大气不直接受人为污染影响且混合均匀之后的平均状况。大气本底站站址选定工作要求严苛,一般选择在远离人类活动和污染源的地区,以最大限度“还原”大气的本来面目。作为较早开展该项观测业务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建立了“1(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6(北京上甸子、黑龙江龙凤山、浙江临安、湖北金沙、云南香格里拉和新疆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共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形成了国家级大气本底观测网络。(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


低碳能源政策将成为遏制臭氧污染的新武器

“十三五”期间,持续深入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现了全国PM2.5年均浓度在2020年首次达标,并在2021年进一步降至30微克/立方米。然而,近地面臭氧污染却呈现加重趋势,臭氧超标区域和超标频次均令人关注。2020年,全国337个城市中,有30%的城市臭氧超标,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比例上升至37.1%。今年以来,各地臭氧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如四川省成都市于3月15日即启动臭氧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因此,说清臭氧污染来源及变化成因,并加以有针对性的控制,是当前持续治理大气污染和有效保护公众健康的重中之重。(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


我国近十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

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为“携手防治荒漠化 共建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封禁保护沙化土地2658万亩,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490多万亩,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国建立了41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128个国家沙漠(石漠)公园。开展了荒漠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建立了26个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和13个沙尘暴地面监测站。开展了第五次、第六次荒漠化沙化和第三次、第四次石漠化调查监测,首次开展荒漠化、沙化和石漠化年度变更调查。(信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江苏新一周降水增多 “梅姑娘”在路上了

6月19日,苏南地区的降温终于“到货”,大部分地区如愿退出“高温阵营”。新的一周上半周,苏南地区雨热交替,天气模式也将由烈日炎炎突然切换到高湿闷热。与此同时,沿江以北地区晴热高温继续,江苏全省高温预警已连续挂了5天。好消息是,22日起随着雨区北抬,淮北地区降温指日可待。(信息来源:现代快报)




日媒:由于无法再处理,日本拟把乏燃料中提取的钚转让给法国

近日,日媒披露称,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及日本政府已基本决定,将该机构位于福井县的新型转换堆“普贤”(正开展反应堆报废作业)的乏燃料运往法国进行再处理,所提取出的钚转让给法方。共同社20日报道称,日本奉行对钚加以利用的政策,把作为有用资源的钚转让给外国实属罕见。再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放射性废弃物将运回日本。(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印度阿萨姆邦洪灾又致9人丧生

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灾害管理部门19日发布的公报称,该邦当天又有包括3名儿童在内的9人因洪灾丧生。公报说,阿萨姆邦洪灾形势进一步恶化,目前共有31个地区的420多万人受灾,5000多个村庄被淹,10多万公顷农田受损。当局在27个地区设立1000多个救济中心,已接纳18万多灾民。其中伯尔贝达地区灾情最为严重,有超过127万人受灾。此外,一些地区堤坝、道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布拉马普特拉河多地支流河段水位已超过警戒线。(信息来源:CCTV客户端)




曾因洱海保护不力受处分的大理市委原书记,被查!

记者从云南省大理州纪委监委获悉,大理州人大常委会机关二级调研员(大理市委原书记高志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通报指出,2018年10月22日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回头看”督察发现洱海生态环境存在问题,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联合云南省政府对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情况开展了现场督察并移交了督察发现问题,2次督察指出高原湖泊保护形势依然严峻,除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湖泊水质改善不明显、甚至下降等情况外,有关重点治理项目推进滞后,沿湖开发强度较大等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城市开发管控不力,环洱海城市扩张迅速,人口增长过快,特别是海东开发区大面积削山造地,建设高端旅游地产,给洱海保护带来巨大压力。二是近年来洱海旅游发展迅速,但相应的引导管控不力,大量餐饮客栈临湖布局、违规建设,甚至侵占湖滨带。三是治理规划流于表面,未充分考虑需求与可能,未突出治理重点,截至督察时,“十三五”规划项目完工率仅为20%。四是污染控制仍不到位,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粗放,环湖城镇和农村污水收集率仅约50%,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力。(信息来源:中国环境APP)


公安部公布多起非法采矿典型案例 有嫌疑人以建设采摘园为掩护

6月20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2021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办非法采矿案、破坏性采矿案5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600余人。20日公安部公布多起典型案例,其中山东省济南警方侦破一起非法采矿案,犯罪嫌疑人以建设农业特色采摘园为掩护,组织人员非法开采灰岩矿14万余立方米,严重破坏山体结构。内蒙古巴彦淖尔警方侦破的非法采矿案中,犯罪嫌疑人破坏草原570余亩,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信息来源:新京报)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统筹生态规律和市场机制相协调,更加强调保护与发展协同共进。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持续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同步推进乡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把生态规律和市场机制协调起来,既用好市场机制释放动能,又守护好“乡愁、乡韵、乡貌、乡情”。这就需要在明晰乡村生态环境公共产品属性及产权归属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政策工具的调控作用,强化对于市场主体运营全过程的监管。(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


理解与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为此,必须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保证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同时减轻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从而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继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将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如何让春天不再寂静——为《寂静的春天》作序

时候,山东农田里“杂草”很少,那些“杂草”哪里去了?竟然是被我们这些孩子加上部分妇女控制住了。可见,今后对付“杂草”,也正如应对“害虫”一样,采取生态平衡的办法,而不是粗暴灭杀的办法,同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卡森的冒死呐喊,激发了波澜壮阔的全球环境保护运动,最终促进了重大的环境法律变革,这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我国有很大借鉴意义。春天是生命活力最旺盛的季节,不应成为寂静的代名词。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中国人民同样有权呼吸新鲜空气,喝上清洁的水,吃放心的食品。对于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对于日益泛滥的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污染,是到了果断治理的时候了。(信息来源:博雅好书公众号)





滨海盐沼湿地:隐形碳汇“浮出”水面

沼湿地作为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和储碳能力。近年来,盐沼湿地碳循环机制受到了广泛关注,其碳汇潜力已是普遍共识,但目前仅局限于碳埋藏过程,即盐沼将固定的大气CO2埋藏于土壤中。近日,西湖大学工学院李凌团队在海洋学国际顶刊《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Letters》发表题为“Pore‐water exchange flushes blue carbon from intertidal saltmarsh sediments into the sea”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间隙水交换带来的碳通量及其所形成的碳汇作用。这一隐形碳汇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盐沼蓝碳收支的认识,其碳汇潜力因此需要重新评估。(信息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编辑 | 杜陈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绿家园江河信息均采集公开的新闻门户网站,仅供参考


绿家园新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一区4号楼

绿家园邮编:100007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绿家园邮箱:g84039930@126.com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退订每日江河信息:请发送退订至邮箱g8403993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