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2022-06-09
6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海洋日,由极氪智能科技、吉利控股集团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共同发起,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执行的“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结合项目开展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的海洋环境实际问题,以发出海洋保护联合倡议的方式,希望呼吁更多社会公众关注海洋保护,并加入到海洋保护的行列中。
志愿者巡护发现问题
据悉,“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致力于用卫星科技赋能海洋环保,召集全国志愿者从陆域、海域入手参与海洋环境保护活动。在“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开展中,不少志愿者巡护时发现,不同海域的垃圾都有其显著性。比如,旅游热门海域的垃圾,明显随手丢弃的多一些;附近有施工的海域,则会存在不少建筑垃圾;渔村沿线的海域,渔业养殖废弃物占比颇高;偏僻一点的海滩,也会有随着浪头不断涌上的海漂垃圾。
来自海南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张彦姝表示:“海岸环境保护问题亟待引起重视,稍微冷僻一点的海滩,每一次海浪拍打都能看到有垃圾被冲上沙滩,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团队到这些海滩,开展巡护和海洋保护宣传。”
同样参与巡护的三亚向日葵公益服务中心许丽反馈说:“小东海洋流漂浮的塑料垃圾多,很多带外文字母的物品,外包装袋居多,应该是洋流带过来的海外垃圾;三亚湾虽有环卫清理,大块垃圾比较少,多的是烟头。”青岛琅琊镇渔嫂志愿者于福梅则反馈,当地海岸沿线垃圾多是渔网、浮漂、养殖网箱解体后的泡沫等。
无论什么样的垃圾废弃物,从根源上来讲,基本都是人类生产生活导致。就像巡护志愿者林富所说,“从我做起,人人有责,才能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才能给我们的未来留下一片净土。”
为此,“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组与各地参与执行蓝星卫士海洋守护的公益机构、志愿者,共同面向全社会发出郑重倡议:希望在生活中,大家主动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木制品、纸杯等商品的使用,循环使用生活用品,减少垃圾的产生,“防治塑料污染,共建美好家园”,为自然减少资源耗费、增加循环利用,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旅行时,不购买珊瑚、海龟等法规禁止的海洋生物制品,不捕捞受保护的海洋生物;潜水时,不涂抹富含化学制品的防晒霜;捕鱼时,不过度捕捞,不使用非法渔具,不捕捞受保护的海洋生物,不损害海洋生态资源;生产时,不向河道、海洋排放污水,按相关要求进行净化处理,不向河道、海洋倾倒垃圾等。
除了通过实际行动的改变,尽可能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组还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公众关注海洋保护,成为海洋保护的热心志愿者。“希望大家能与我们一起宣传蓝色生态保护理念,一起力所能及地开展、参与保护海洋生态的事情,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让海洋生物在没有污染和垃圾的蓝色大海中畅游,让地球家园更美好,让人与世界更和谐。”
目前,“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已在青岛、日照、宁波、海口、三亚、临高等地,组建起20支“蓝星卫士E守护”海岸环境巡护小分队,以及20余艘渔船参与的海洋污染防治。自3月下旬“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启动以来,共计开展44次海洋污染防治巡护,近百人次志愿者参与以海洋垃圾回岸为主体的“零塑海洋”行动;开展近80次海岸环境巡护,3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
据悉,近日由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公司自主研制设计的民间首颗高性能遥感AI卫星“极氪×时空道宇·蓝星”1-6号已顺利发射升空,这意味着依托卫星遥感遥测技术赋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蓝星卫士”海洋公益项目在陆域、海域、空域海洋保护“一盘棋”的构想进入新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