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

六月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

2022-06-06

 导读:六月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

    • 水利部针对南方四省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哈啰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逾400亿公里骑行减排近200万吨

    • 中俄界湖禁渔期首日 160万尾鱼苗增殖放流

    • 最高法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1)》去年全国法院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超26万件

    • 修复湿地生态加大保护力度衡水湖鸟类达到328种

    • 广东2025年前将营造修复红树林12万亩

    • 青海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向好

    • 日本北海道开始商业捕鲸,今年全国计划捕获133头小须鲸

    • 印度首都发布黄色高温预警 最高气温达47摄氏度

    • 水利部就广西新塘水库问题整改约谈广西水利厅

    • 江苏高院发布环境资源典型案例,32人非法采江砂被判刑

    •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融合“两种文化”

    • 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

    • 减少空气污染可使作物增产28%

    • 中国科大揭示距今约2.5亿年陆地生命大灭绝新“凶手”



  • -全文共4744个字,阅读时间大约5~10分钟-




    水利部针对南方四省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6月5日以来,江西、浙江、广西、湖南、福建等地有37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最大超警幅度0.01~2.64米,其中福建黄潭河小幅超过保证水位,广西海洋河发生2008年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据预报,6月7日至9日,西南南部、华南、江南南部等地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暴雨区内主要河流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山洪灾害风险较大。根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水利部在维持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区)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的同时,于6日12时针对浙江、福建、广东、云南4省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并发出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加强值班值守,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水库安全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等重点工作。(信息来源:中国水利公众号)


    哈啰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逾400亿公里骑行减排近200万吨

    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哈啰于6月6日发布其2021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哈啰共享两轮出行所服务的全国用户累计骑行416亿公里,共计减少碳排放约194万吨;哈啰顺风车用户累计出行202亿公里、减少碳排放逾400万吨;哈啰旗下的“小哈换电”用户累计换电次数超1亿次、减少碳排放近30万吨。在当日发布的这份《哈啰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哈啰联合创始人、CEO杨磊说,2021年哈啰迎来其成立五周年的关键节点,这一年里,公司在可持续发展事业上迈出一个个坚实脚步,例如电动车业务开启匠心质造之旅、设定哈啰碳中和路线图并承诺2025年实现净零排放、成立哈啰未来委员会且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核心商业运营中。(信息来源:经济参考网)


    中俄界湖禁渔期首日 160万尾鱼苗增殖放流

    6月6日是中俄界湖兴凯湖禁渔期首日,2022年“全国放鱼日”黑龙江省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密山市白鱼湾镇湖沿村的兴凯湖畔举行。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向兴凯湖内投放160万尾鱼苗,其中,20万尾兴凯湖大白鱼鱼苗、100万尾鲢鱼鱼苗和40万尾草鱼鱼苗。兴凯湖是中俄边界最大的淡水界湖,水域面积4380平方公里,其中1280平方公里在鸡西市密山境内。据悉,每年6月6日至7月20日是兴凯湖禁渔期,从1952年首次施行禁渔期至今,已连续施行71年。(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高法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1)》 去年全国法院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超26万件

    最高人民法院6月5日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97492件,审结265341件,同比分别上升8.99%、4.76%。《报告》显示,2021年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环境资源审判体系为主线,以推进审判专业化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坚持罪刑法定原则,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安全,受理环境资源刑事一审案件39023件,审结35460件。(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修复湿地生态加大保护力度衡水湖鸟类达到328种

    “如果说衡水湖是枚碧玉,那鸟儿就是‘赏玉者’。”说话时,衡水市滨湖新区资源保护局监测科科长张余广眼睛盯着相机目镜,对着正在觅食的几只水鸟“咔咔”地连按快门。近年来,衡水市坚持生态保护和修复为主,统筹推进衡水湖区村庄搬迁、环境整治、生态补水、湿地修复、环湖绿化等工程,逐渐恢复衡水湖自然生境,完善衡水湖生态系统生物链,科学推进衡水湖湿地系统保护与恢复。如今,衡水湖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大气负氧离子含量达4600个/立方厘米,鸟儿种类达到328种,衡水湖真正成了“鸟的天堂”。(信息来源: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广东2025年前将营造修复红树林12万亩

    广东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截至2021年底,广东湿地总面积268.4万亩,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重要湿地2处、省级重要湿地13处、国家湿地公园27处。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将营造修复红树林12万亩。广东现有红树林15.96万亩。今年,广东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将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作为考核指标,《广东省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广东省红树林生态修复完成情况省级核查工作指引(试行)》也相继出台,推动红树林生态修复任务落地。未来,全省将实施红树林整体保护,将分布在13个沿海地市的红树林相关自然保护地,以及自然保护地外的现有红树林,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全省加强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管理,实施红树林营造修复工程项目,开展红树林合理利用活动。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已成为蓝碳交易项目,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和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也先后成立。(信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青海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向好

    青海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1年青海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情况。2021年,青海省生态环境部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长江、黄河、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落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整治措施,严控土壤和固体废物环境风险,深化噪声污染管控,防范核与辐射领域环境风险,持续推进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全省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向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逐步完善。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司文轩介绍,2021年,全省地表水水质整体优良,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6%,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总量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





    日本北海道开始商业捕鲸,今年全国计划捕获133头小须鲸

    日本共同社消息,6日,日本北海道今年的商业捕鲸正式开始,捕鲸船队在鄂霍次克海近海捕获了1头小须鲸。日本水产厅称,今年日本全国计划捕获133头小须鲸。2019年6月30日,日本正式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并于同年7月1日,时隔31年重新开始商业捕鲸。(信息来源:中新网微博)


    印度首都发布黄色高温预警 最高气温达47摄氏度

    据印度报业托斯拉通讯社6日报道,印度首都新德里当天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德里多地郊区将出现高温热浪。5日,德里已有6个地区气温高达45摄氏度。据新德里气象台报告,该市5日最低气温为44.2摄氏度,最高气温达47.3摄氏度,出现在西北部芒格什布尔地区。(信息来源:海外网)






    水利部就广西新塘水库问题整改约谈广西水利厅

    5月11日,水利部广西防汛工作组在平南县新塘水库检查发现,水库存在溢洪道加设拦污栅、出口处建筑物阻塞侵占溢洪道、库区内建有多栋房屋等重大安全隐患。水利部要求督促广西水利厅制定整改方案,严格落实整改措施,迅速消除安全隐患;举一反三,对全区水库风险隐患开展再排查、再整治,确保水库度汛安全。(信息来源:CCTV)


    江苏高院发布环境资源典型案例,32人非法采江砂被判刑

    2021年3月至7月,张某山、章某晨等人提供“三无”采砂船,与事前联系的购砂船主章某伟、凌某华、鲍某文等人,在未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的情况下,在长江安徽铜陵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段上下断面(长江禁采区),通过采运一体的方式共同非法采运江砂46765吨,价值2893129元。马某玉明知江砂属盗采,仍收购1700吨并出售。经评估,张某山等人非法采砂行为造成的长江生态环境损害价值为5157476.86元。东台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山等32名被告人未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在长江禁采期、禁采区从事非法采砂活动,构成非法采矿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马某玉明知江砂系盗采仍予以收购,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宣告缓刑二年,并处罚金。同时,判决张某山等十四名被告人对其非法采砂行为造成的长江生态环境损害5157476.86元,按照各自参与犯罪部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并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宣判后,各被告人均未上诉。(信息来源:现代快报)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融合“两种文化”

    工业快速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本身就是综合了科学与社会问题的复杂议题。相较于西方生态主义思想认为科学技术造成了环境污染,从而开始了反科学思潮,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环境问题要依靠科学技术,运用科技的社会载体性质才是科学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的原因。生态马克思主义虽然在理论上进一步指出了科技与社会在融合中变革的可能性,却没有提出可行的、有号召力的行动纲领和可预期的前景。而在我国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形成的生态文明理念,不仅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确立了指导思想,更为生态环境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展路线。


    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

    一些观点认为,公有制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在法律明确使用权可以从所有权分离并允许依法转让后,这些观点的质疑就得到了回答。不过,全民所有制依然面临另一个问题:政府将使用权出让给市场主体前,各级政府为什么有积极性或责任心来管好、用好资源?这个问题长期以来被实践忽视了。无论是建设用地、矿产等具有经济收益的自然资源使用权市场化过程,还是湿地、国家公园等具有显著生态价值的自然资源保护修复过程,都容易出现中央、地方在收益分配和成本支出上的不对等。中央承担过多、地方享受过多的局面业已形成。这种局面不利于全国范围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委托代理机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合理配置央地间成本收益,以及确保地方行权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这是回答“公有制为什么行”不可或缺的内容。(信息来源:光明网)







    减少空气污染可使作物增产28%

    一项6月1日发表于《科学进展》的研究指出,限制二氧化氮这类氮氧化物的排放,将提高全球农作物产量,其中,将二氧化氮排放量削减到目前排放水平的5%,可能使中国作物产量提高28%。该研究作者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avid Lobell说,氮氧化物从两方面影响作物产量。首先氮氧化物本身就是一种植物毒素,会直接损害植物细胞;其次氮氧化物是损害植物的臭氧等其他污染物形成的关键要素。(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大揭示距今约2.5亿年陆地生命大灭绝新“凶手”

    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学者研究提出距今约2.5亿年陆地生命大灭绝新“凶手”——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喷发产生的硫酸盐气溶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地球科学综合学术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据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李梦涵博士介绍,这是以高精度硫(S)同位素分析为主要手段对澳大利亚悉尼盆地的二叠-三叠纪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的新观点——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喷发产生的硫酸盐气溶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沉降,是陆相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的重要因素。(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 | 杜陈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绿家园江河信息均采集公开的新闻门户网站,仅供参考


    绿家园新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一区4号楼

    绿家园邮编:100007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绿家园邮箱:g84039930@126.com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退订每日江河信息:请发送退订至邮箱g8403993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