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环境信息
中华鲟保护正在形成合力:可基本确保中华鲟不走白鳍豚灭绝老路“巡江的时候,经常可以见到一团团新出生的小鱼苗,数量众多。”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长江边,从警13年的长航公安民警严谨望着水清岸绿的景象对记者说,“长江水生生物数量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9日上午,在这个由宜昌市政府和三峡集团共同设立的“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约23万尾子二代中华鲟被放流长江,规模超过过去10年子二代中华鲟放流总和,放流规格与年龄梯队丰富性也为历年之最。“此次放流中华鲟均为2009年以来繁殖培育的子二代中华鲟,放流延续‘中、青、幼’相结合的科学策略,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半岁。”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姜伟介绍,年龄13岁的子二代个体中,部分雄性个体进入了性成熟期,这在往年少有,对野外种群数量补充和年龄结构调节意义重大。(信息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造成6人死亡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统计局、气象局、银保监会、粮食和储备局、林草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铁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对2022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冻和雪灾、地震、风雹灾害为主,洪涝、干旱、地质灾害、沙尘暴、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53.1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6人,紧急转移安置3.3万人次;倒塌房屋1200余间,严重损坏1.2万间,一般损坏11.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1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50.3亿元。(信息来源:新京报)“两高”发布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司法解释“野生动物犯罪不再唯数量论,而是以价值定罪;买卖人工繁育技术成熟已成规模的野生动物一般不作为犯罪处理。”针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自4月9日起施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涉野生动物资源案件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司法解释》的施行,将有利于依法严惩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环境部印发指导意见,将用“组合拳”强化排污许可执法监管近日,经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3年底,重点行业实施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到2025年底,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全覆盖。《指导意见》聚焦目前排污许可执法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明确了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执法监管中的责任,通过规范流程、强化跟踪监管、开展清单式执法检查、强化执法监测、健全执法监管联动机制、严惩违法行为以及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七个方面切实打出一套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组合拳”。4月11日,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督察专员李天威就《指导意见》进行政策解读时强调,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推动排污许可提质增效,加大排污许可证的质量抽查,落实“双百”任务。组织排污许可执法检查,加大对无证排污、未按证排污、自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北京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北京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根据《实施意见》,到2025年,实现碳排放稳中有降,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消除劣Ⅴ类水体,绿色北京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碳中和取得明显进展,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打赢蓝天保卫战 河南将从8方面着手“精准治霾”PM10、PM2.5、优良天数空气质量指标仍处高位,臭氧污染日益凸显,柴油货车污染尚未有效解决……如何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12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2022年该省将从8个方面着手发力,以期实现“精准治霾”。当日发布会上,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生态环境处处长周峰说,近年来河南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河南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民众蓝天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但河南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如PM10、PM2.5、优良天数空气质量指标仍处于高位;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依然高发、频发;臭氧污染日益凸显,已成为导致部分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因子;柴油货车污染尚未有效解决,移动源成为氮氧化物排放主要来源之一,对秋冬季PM2.5污染和夏季臭氧污染贡献率大。(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武汉植物园发表“高颜值”新物种修大戟4月11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了解到,该园证实一种在福建发现的粉红色苞叶大戟为从未被记载的植物新种,并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修大戟”。研究结果发表于Systematic Botany。2015年,植物爱好者苏享修在福建省鹫峰山开展野外植物资源调查时,关注到一种粉红色苞叶大戟,当时暂定为东亚的广布种——京大戟。随后6年间,更多野外居群在鹫峰山地区被陆续报道,其植株更为高大,较明显地与京大戟区分开来。(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青海西宁已连续62天未出现有效降水,多地出现气象干旱记者12日从青海省气候中心获悉,青海省西宁市已连续62天没有出现有效降水,这也是1961年自有气象记录以来,从2月1日到4月10日期间,西宁等4站连续无降水日数占第一位。青海省气候中心气象专家表示,由于天干物燥,民众需及时补充水分,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信息来源:@国是直通车)国际环境信息
外媒:热带风暴“鲇鱼”在菲律宾已造成42人死亡据法新社报道,截至12日,菲律宾今年遭遇的最强热带风暴已经造成42人死亡。热带风暴“鲇鱼”10日上午在菲中部莱特省登陆,导致中部和南部10多个省份受灾。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台风带,平均每年遭受20场台风或热带风暴。“鲇鱼”也是菲律宾今年遭受的首个热带风暴。(信息来源:环球网)对俄制裁致能源价格上涨,英国面临70年来生活水平最大降幅英国智库机构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CEBR)4月11日发布报告称,对俄制裁推高能源价格,英国面临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活水平下降的最大风险。据塔斯社4月11日报道,CEBR专家称,英国汽油、柴油等燃料价格持续上涨,电费上调和通货膨胀导致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英国居民2022年实际可支配收入将比去年下降3%。分析师预测,到2022年底,英国的失业率将上升到4.6%。汽车服务公司RAC集团数据显示,英国3月汽油价格总计每升上涨了11便士(约合人民币0.9元),创单月涨幅新高。其中,汽油价格在3月22日达到每升1.67英镑(约合人民币13.85元)的历史新高。柴油的平均价格则在3月23日上涨到每升1.79英镑(约合人民币14.85元)的高点。(信息来源:澎湃新闻)环境曝光
陕西延川回应一炼油厂周边河道渗油:浅表油层原油外渗,正在整改据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政府网站4月7日消息,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7日作出《关于网络反映永坪炼油厂周边河道渗油情况的回复》称,永坪炼油厂周边河道确有渗油情况,确定原因为浅表油层原油外渗。2022年3月30日,新浪微博曝出永坪炼油厂周边河道渗油的视频,延川县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县生态环境部门成立专项调查组,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具体情况如下:经调查,永坪炼油厂周边河道确有渗油情况,媒体反映情况属实。永坪炼油厂周边河道历年春季多次发生渗油现象,经相关专家和省市县有关部门多次到现场勘察,确定原因为浅表油层原油外渗。由于本区域地层结构特殊,存在原油层露头现象,永坪川河床樊家沟至石油沟沿线历史上就有泛油现象,开春解冻期间,随着地下水位上升,原油从新的断层或裂缝中随地下水渗出。(信息来源:澎湃新闻)警方抓捕现场!3男子开皮卡持枪猎捕野生动物“堵住、堵住!”4月7日,青海海西州乌兰县一处县道上,乌兰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经过前后夹击,成功堵住了一辆皮卡车。根据前期侦查,警方获悉这辆皮卡车上有人手里有枪,参与侦办民警拍摄了抓捕全过程。近日,青海警方破获了这起非法持有枪支弹药、非法猎杀珍贵野生动物案件,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当场在车内查获半自动改装步枪一支、子弹7发,以及部分野生动物胴体。今年4月,乌兰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在工作中发现,辖区居民有多次非法狩猎嫌疑,于是民警对线索进行上报。乌兰县公安局抽调精干警力成立办案专班,并对附近乡镇开展线索摸排,锁定犯罪嫌疑人相关信息。经前期大量工作及昼夜蹲守,4月7日下午5时许,专案组民警发现了嫌疑人及所驾驶车辆。随后,民警驱车追击,通过前后夹击,成功将涉嫌盗猎车辆逼停拦截在乌兰县管道路与109国道交汇处。民警现场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当场从盗猎皮卡车内查获一支半自动改装步枪及7发子弹。(信息来源:上游新闻)环境评论
莫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开发耕地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均为国之大者,两者统一于农业绿色发展这一时代命题。被通报的行为,表面上看属于增加耕地面积之举,实则会欠下产能亏损账、生态亏欠账,是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不负责。比如,毛乌素沙地自然降雨不能满足农作物需要,而玉米、土豆等稳产高产必须有灌溉水。在开垦中忽视“水”这一根本因素,不考虑当地水资源短缺的实际,会导致地下水超采,反而加剧林地退化和土地沙化。这警示我们,开发利用耕地资源要做到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耕地开发。(信息来源:经济日报)黄河流域治理应构建整体性长效机制当前,我国黄河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黄河流域空间跨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流域内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公共性与现有行政体制的分割性成为制约跨行政区域生态治理有效性的主要难题。在长期的生态治理实践中,治理主体的分散化、治理结构的破碎化以及治理资源的孤岛化掣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资源差异与信息技术屏障成为阻碍黄河流域生态空间高效治理的顽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打破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碎片化,构建整体性治理的长效机制成为重要课题。整体性治理基于宏观的顶层架构,从全面、系统、多维的视角对流域生态治理体系进行优化,以信息技术助推治理结构重组,以“一元多核”共治提升治理能力,使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高度契合。整体性治理模式以公共利益和公众需求为导向,强调制度化的跨界合作与信息共享,从而对政府功能进行整合。其中,协调、整合和责任的嵌入极大地促进了流域治理中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和融合,能够通过一定的长效性机制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治理网络,有效整合黄河流域的各类资源,实现资源、信息、技术的共享。在整体性视域下,笔者认为可以探索建立四种机制。(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环境学术与科技
热带城市污染导致人口早亡4月8日,一项发表于《科学进展》的分析显示,2018年,赤道附近城市约有47万人因空气污染而早亡。城市在本世纪快速发展,如果没有减少污染的新措施,上述问题可能会变得更糟。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Karn Vohra和同事分析了包括孟买、达卡和拉各斯(预计到2100年,这3座城市人口都将分别超过1000万)在内的46座热带城市细颗粒物污染的增加情况。研究人员查看了美国宇航局和欧洲空间局在2005年至2018年间收集的卫星数据。通过观察太阳光如何被颗粒物散射,他们能够解读每个城市上空空气中细颗粒物污染的长期趋势。由此发现,上述研究时间段中,有33座热带城市的细颗粒物污染增加了1.5到4倍。(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