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6
八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专题报道:
1、新华网: 蓬莱19-3油田B平台海底出现新溢油点(张旭东)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12/122222980296.shtml
2、21世纪经济报道:赔偿方案难产 康菲石油挑战法律监管双重漏洞(尹一杰)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2/yNMDcyXzM1NjkyNw.html
3、新京报: 中海油就康菲漏油道歉 将持续发布溢油事故信息
http://env.people.com.cn/GB/15398947.html
4、中国青年报:对康菲的傲慢只能说“抱歉”?( 邓海建)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8-12/060222977997.shtml
5、北京青年报:渤海溢油事故不能走向“漏了白漏”( 蔡方华)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80447669
6、南方周末: 环境污染事故很热,奈何“破坏环境罪”却很冷(李铁)
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11-08/12/content_28176995.htm
7、观点中国: 康菲的懈怠诠释南橘北枳的讽刺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812/000779.htm
聚集水流困局连续报道:
8、CCTV2: 北京多家高尔夫球场被叫停之后上马 交罚款了事
http://env.people.com.cn/GB/15398406.html
特别策划:
9、人民网: 特别策划:大连PX项目调查 搬迁或成定局
http://env.people.com.cn/GB/99257/15404804.html
地方信息:
10、京华时报: 北京禁止新建高尔夫球场擅自取水最高罚10万(文静)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8/12/content_689568.htm
污染信息:
11、每经网综合:湖南资江百余里河道疑遭化工污染 200吨鱼死亡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10812/20110812093344572.html
环境曝光:
12、钱江晚报: 宁波三江口污水弥漫 管水4部门均不知污染源(周皓亮)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812/000794.htm
民间环保:
13、绿家园志愿者: 绿家园志愿者走进联合国环境署总部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5885.html
14、新京报: 动保组织质疑国际狩猎 呼吁信息公开(金煜)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8/12/content_264018.htm?div=-1
15、北京日报: “驴屎蛋”自筹经费升级“绿房子”( 刘昊)
http://www.eedu.org.cn/news/region/huabei/bj/201108/63557.html
深度报道:
16、21世纪经济报道:石化集群临海而踞 混乱布局堪忧(王秀强)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2/1MMDY5XzM1Njk1MQ.html
17、第一财经日报: 大连PX项目先投产后验收 环评未提安全距离(严浩泽)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2/yNMDY5XzM1NzAyNA.html
18、三秦都市报: 渭河流域治污难 揭露污染“黑手”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8/1011313116845_1.shtml
19、光明日报: 探究高尔夫黑洞:强行拆迁 政府承诺成"空头支票"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08-11/3249614.shtml
20、中华工商时报: 高尔夫球场疯狂增长 被喻“地产商的猫耳洞”
http://politics.people.com.cn/h/2011/0812/c226651-600359259.html
21、人民日报: 多地铅蓄电池企业名单信息欠缺 达标与否打哑谜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8-11/3249485.shtml
环境评论:
22、新华网: 环境污染不能“一罚了之” (王子辰)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8/11/c_121847544.htm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蓬莱19-3油田B平台海底出现新溢油点
来源:新华网2011年08月1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12/122222980296.shtml
新华社青岛8月12日电 (记者 张旭东) 记者12日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日前已向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承认,蓬莱19-3油田B平台海底发现新的溢油点,距原溢油点10.8米。
据介绍,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日前组成检查组赴溢油事故现场检查,要求康菲公司对B平台附近海底新出现溢油点作出说明,康菲竟称这个点是原来的溢油点,外侧发现油花是因为集油罩罩错了位置。对于这样的敷衍说法北海分局检查组立即提出严重质疑和严厉批评。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当即责令康菲公司对原溢油点周边海底重新进行一次浅剖和侧扫声呐探测,确定是否是新的溢油点,并及时提交探测原始数据和评估报告。8月7日,康菲公司终于向北海分局承认,这一区域发现2个溢油点,相距10.8米,并承认之前未尽力排查溢油风险点。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表示,目前康菲公司对溢油风险点的排查无实质性进展。自B平台发生溢油以来,到8月3日历时2个月,康菲公司未查明B平台附近海域溢油点的详细情况以及C平台是否还存在有溢油隐患;对切断溢油源采取的只是临时性措施,溢油一直未得到完全控制,始终没有拿出详细可靠的封堵措施。
此外,北海分局组成的检查组对康菲公司“B平台附近海底渗漏封堵计划”提出质疑。康菲提出B平台的封堵计划仅是一个减压和B23井弃井的措施计划,由于尚未完成对B平台溢油点的海底溢油通道探测,因此其封堵计划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据介绍,目前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件海域持续有油花溢出并形成油膜带,B平台虽然临时安装了集油罩,但附近海底仍然有油花间歇性溢出。
2、赔偿方案难产 康菲石油挑战法律监管双重漏洞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1-08-12 尹一杰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2/yNMDcyXzM1NjkyNw.html
核心提示:康菲利用海洋环境立法漏洞,对漏油处理几近无动于衷;海洋局对康菲的怠慢无计可施。
无论各界舆论如何狂轰滥炸,渤海漏油责任方康菲石油不紧不慢、临时处理的态度依旧不改,漏油事故影响持续放大的同时,这家此前在中国低调运营的国际石油巨头却扼住了中国环境保护法制度漏洞的“命门”。
而与康菲石油的“傲慢”相衬的是,作为海洋生态的监管部门,国家海洋局却在这场耗时日久的拉锯战中越发“力不从心”,虽然从最初的沉默应对到目前的强力批评,国家海洋局迈出了捍卫职权的重要一步,但围绕漏油事故的层层难题,立法机制的长期滞后,以及配套法规的缺失却成为国家海洋局,以及受害群体“索赔无门”的症结所在。
截至目前,在蓬莱19-3油田发生泄漏事故两个多月后,中海油和康菲石油仍然未对漏油所造成的损失做出详尽评估,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赔偿方案也始终难产。
不仅如此,康菲石油在清理残留油污的操作上依旧惯行临时补救措施,这与国家海洋局对其提出的清理标准相差甚远,可国家海洋局规定的完成清理日期已过,康菲石油的逾期违约却并未遭到任何处罚。
“康菲的理由是清理工作受台风影响,不得不临时停止,但从认责态度上讲,事故发生这么久为什么不能出台损失评估和赔偿方案?”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项目官员邵文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而针对这一核心问题,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法律制度的漏洞,以及司法系统的回避态度是导致康菲石油赔偿责任无法明细的根源所在。
“虽然中国环境保护法方面不够完善,但这并非我们索赔无门的理由,立法机制尚待健全,不代表我们就完全无法可依。”马军说。
一名了解2005年乐亭县溢油索赔案件审理的律师向本报记者透露,在应对漏油事故时,虽然受损渔民可以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准则对肇事方起诉索赔,但受取证、立案、上诉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受害渔民的索赔之路都充满了未知。
“当地政府,以及司法系统从根本上就不会站在受害者这边,事实上,近几年在渤海湾因漏油引起的索赔案件多数都是私下调解的,此次乐亭县渔民的遭遇不是第一次。”上述匿名律师对本报记者说。
立法漏洞
迄今为止,针对海上漏油事故的责任界定和处罚标准,《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国内唯一能依据的法律法规。而除去对海洋水质的破坏以外,漏油事件本身还会对周边物种生态、渔业水产养殖乃至于沿海居民健康构成持续性的影响。显然,针对上述影响的处罚已不能透过一部《海洋环境保护法》得以体现,海洋环境事件的立法盲区也由此显现。
相比之下,2010年BP在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以及美国政府的应对则无疑为国内的司法部门提供了应对样本。
本报记者了解到,针对墨西哥漏油事故,美国司法部门指责BP违犯了《清洁水法》、《石油污染法》以及《濒危物种法》等数部法律,完备的法律体系也为全面彻底地处理涉事方提供了强大支撑。
与国外不同的是,目前,我国针对海上溢油污染事故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也标准不一,其中,船舶漏油、钻井平台、油罐油管漏油的处罚依据也都各有不同。
据本报记者了解,此前,我国加入了《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并出台相关法规与司法解释,对船舶溢油污染事故的民事赔偿问题进行指导。
随后,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船舶油污的各项损害赔偿项目、责任限制以及船舶油污基金均又进行了详尽规定,这一制度也相对完善。但对于钻井平台和油罐油管的漏油处罚,迄今为止,具体的制度安排依旧缺失,这也无疑给事故索赔造成了一定难度。
“针对不同事故,法律依据也不同,但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相对完善。”马军说。
本报记者还了解到,虽然渔民的经济损失可以根据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但该计算方法在法律层面依旧存在诸多模糊地带。
“康菲石油就是钻了法律的空子,所以才会出现区区20万行政处罚的局面。”马军说。
尴尬的国家海洋局
随着事态的持续放大,国家海洋局监管力度不够、督导能力欠缺等问题也日渐凸显。
“到现在为止,国家海洋局也明显力不从心了,之前外界也对他们提出了很多质疑,事实上,他们也有一肚子苦水。”一名接近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国家海洋局的无奈并非毫无道理,马军指出,从事故发生后,国家海洋局的态度就一直在发生变化,但针对跨国公司的监管,国家海洋局能够明确依托的法律法规却模糊不清。而缺乏强硬支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国家海洋局除了多次要求康菲石油彻底清理油污、切断油源外,对于康菲石油的怠慢却无计可施。
不仅如此,国家海洋局自身的技术水平也是限制其有力执行监管的硬伤之一。
“在处理漏油现场,以及其他技术、设备层面,国家海洋局根本就不具备相应的高科技监管能力,这无疑让其在督导康菲公司时十分被动。”上述知情人士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从1998年到2008年十年间,我国沿海发生船舶溢油事故718起,溢油总量达11749吨,仅2009年,渤海就一共发生4起油污染事故,其中2起为原油,2起为燃料油。此外,2008年,渤海也共发生12起小型油污染事件。
而面对如此高频率的污染事故,国家海洋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却坦承,“我们的执法人员每年仅仅登检海洋油气平台1到2次。”
“我认为在接下来的立法程序中,对污染信息的及时披露,以及以法律形式明确国家海洋局的监管权力极其重要,事实上这也是此次事故反映出来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马军说。
3、中海油就康菲漏油道歉 将持续发布溢油事故信息
来源:《新京报》2011年08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5398947.html
据新华社电记者11日从中海油获悉,中海油除协助并督促康菲公司做好蓬莱19—3溢油处置相关工作外,还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对事故进行反思。
中海油表示,一是加强对合作项目的监管。二是,会以此次事故为警钟,增强责任意识。三是切实维护公众知情权,中海油将持续发布溢油事故信息,通报事故处置最新情况,并接受媒体和公众的质询和采访。
中海油对未能有效避免此次溢油事故的发生深表歉意。中海油表示,中海油虽然并非事故肇事方,但作为国家石油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职能。中海油将本着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负责的积极态度,处理好此次事故后续相关事宜。
延伸阅读:
律师建议河北乐亭渔民追究康菲和中海油刑责
备受关注的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已经发生2个月余,海洋局要求的8月7日前完成清油的时间已过,康菲公司仍未完成清理工作。
与此同时,河北乐亭渔民起诉中海油和康菲公司之路走得也并不顺利,立案成为最大难题。日前,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发布消息称乐亭发现的油污为燃料油,并非出自蓬莱19-3油田,则让许多乐亭渔民和环保组织表示质疑和难以接受。
康菲公司未按期清油
此前,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发出通知,要求康菲公司加快C平台海底油污清理工作进度,并于8月7日前完成海底油污清理工作,8月10日前向北海分局提交清理回收效果的报告。而离8月7日的清污大限已过,康菲公司有关人员表示,受台风“梅花”影响,为了人员安全,潜水清理工作于8月6日暂停,目前仍未恢复清理,国家海洋局规定的完成油污清理的时间被延误。康菲公司表示,此前预计的蓬莱19-3油田C平台井涌事故所溢出的油基泥浆总量已经于8月3日完成清理,但新发现的油基泥浆量目前还未清理完毕,等待台风过后,康菲公司将加大清理力度,但是暂无法估计完成清理的时间。
渔民不具起诉资格且举证困难
在养殖的扇贝大面积死亡,遭受约3.5亿元经济损失后,河北乐亭160余养殖户决定起诉中海油和康菲公司(详见本报8月3日A10《渤海溢油两月仍见油花乐亭渔民状告康菲中海油》)。然而记者了解到,起诉面临着几大难题。
第一个困难是起诉资格不具备。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生态受损后应该是由国家海洋局代表国家进行诉讼,由环保组织提起生态公益诉讼在我们国家是没有法律支持的。
第二个是举证困难,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相关负责人常成告诉记者,“油田在大海中央,平台由康菲实质控制,我们无法看到什么情况,没有一个渠道可以取得证据。”
此外,立案难成为这次诉讼最大的难题。北京律协宪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律协环境法委员会委员魏汝久告诉记者,此类案件地方法院往往不予立案。
【1】 【2】 【3】 【4】 【5】
4、邓海建:对康菲的傲慢只能说“抱歉”?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08月12日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8-12/060222977997.shtml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责令康菲公司就此前海底油污处置不力向公众致歉。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康菲公司在本次溢油事故中将溢油责任归为自然原因。熟知中国法规和相关政策,知道溢油处置措施不力和瞒报事故并不会遭受严重处罚,因此懈怠应付。(《新京报》8月11日)
是渤海而不是墨西哥湾,在漏油事件面前,和所有外企“中国通”一样,康菲选择了一以贯之的傲慢。自6月4日事故伊始,已持续两个月之久的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仍在持续:海底继续冒出的油花,康菲公司不紧不慢的姿态,相关流域遭受戕害的生态……糟糕的消息和无妄的损失,让漏油事件成了几乎无从收拾的烂摊子。
康菲是打不死的小怪兽,因为知道奥特曼的软肋是离不开“光”。事实令人气绝,“康菲至今未查明溢油源致泄漏持续”,罚单却不知从何开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国家海洋局也很委屈,一句话,因为康菲“熟知中国法规和相关政策”。至此,漏油事件在跌宕起伏之后,最终归罪于法条制度的不争气。法律没长嘴巴,从来不懂得诡辩的技艺。至此,权力部门可以摊开手、耸耸肩,说声“抱歉”,不是我不想管,是制度让我没法管。
不妨简单回顾一下这个“漏油困境”:渤海之殇,舆论一度曾将矛头直指中海油,随后外企康菲被推上前台,但面对昭然若揭的生态危害,相关方面似乎手足无措:一者,从国家层面说,渤海生态环境付出的惨痛代价有目共睹,遗憾的是,别说国家层面的索赔,就连省市级的求偿权都没有被摆上台面;二者,如果让具体职能部门海洋局等执法,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最高只能罚款20万元人民币,“大棒”软得跟橡皮筋一样——结果,康菲当然非常乐意在法律和协议的框架内解决问题。
中海油的爱莫能助,海洋局的有心无力,政府层面的无从下手,助长了康菲的消极作为。有个细节,似乎令康菲更有傲慢之底气:在养殖的扇贝大面积死亡并遭受约3.5亿元经济损失后,河北乐亭160余养殖户决定起诉中海油和康菲公司,但立案是最大难题。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发布消息称,乐亭发现的油污为燃料油,并非出自蓬莱19-3油田,这让许多乐亭渔民和环保组织表示质疑和难以接受。
海洋局骂康菲缺乏企业社会责任,康菲说我愿意在既有法律框架内解决,法律说其实我落后于康菲的“创举”——这是一个死结。但这果真是一个死结吗?有几个问题令公众如鲠在喉:海洋局除了大谈“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补偿的法律机制”之外,对于触目惊心的污染事实,就不能协助相关被侵权方做一些举证的工作?虽然我国立法机制有待健全完善,但浩繁的法律条文里,除了一部《海洋环境保护法》,难道再无其他约束性条款?譬如,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行为人对我国国家生态财产和渔业资源等财产的损害、对渔民养殖权益和捕获权益的损害,难道不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再不济,我们还有《刑法》,早有律师指出,康菲等漏油行为已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应该启动刑事诉讼。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在荒蛮社会,起码还有“盗亦有道”的道理可说。于一个法制社会来讲,康菲的举动与态度是不可思议的,就算法律死得一无所剩——难道它就不怕中国的雇主以后不“照顾”它家的生意?这样一问,傲慢的底牌就一张张暴露无遗。循着这样的逻辑,面对康菲的傲慢,权力部门与中海油真的只能说声“抱歉”而已?
5、渤海溢油事故不能走向“漏了白漏”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1/08/12蔡方华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80447669
如果渤海溢油事故真的被轻轻放过,则不仅渤海环境和附近渔民会遭受重创,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也会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渤海溢油事故发生已经两个多月,但很多细节仍然如同雾里看花,让关注此事的人们深感困惑。据媒体报道,近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向溢油事故责任方美国康菲公司下达了一纸通知,要求康菲公司如期提交海底油污清理效果的自评估报告,并就前期海底油污处置不力向公众道歉。这个通知虽然措辞较为严厉,但也深刻地暴露出海洋环境监管的困境。
由钻井平台或船舶引起的海洋污染,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受到社会注意力的忽视。海洋污染不像陆地环境污染那样有着触目惊心的表征,公众获得信息的途径也非常有限,因而海洋污染往往能被事故方以各种方式遮掩起来。另一方面,受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规章滞后因素的制约,海洋污染事故受到的责任追究往往也比较轻。
渤海溢油事故在这两个方面表现得就很充分。溢油事故发生后,康菲公司一直“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始终不曾向公众披露详细情况,国家海洋局也是在事发一个月后才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至今日,渤海溢油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它对渤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当地渔业的危害究竟如何,也没人说得清楚。作业方虽然面临20万元的最高罚款,但即使外行人也能看得出来,这样的罚款处罚不仅起不到威慑作用,更无法弥补海洋生态所遭受的损失。渤海溢油事故正在走向人们普遍担心的“漏了白漏”的结局。
正如海洋局有关人士所指出的,康菲公司之所以敢于对事故搪塞和敷衍,主要原因是“熟知我国法规”,知道瞒报和处置不力也不会遭到严重处罚。而从以往发生的多起海洋污染事故看,地方渔民发起民事索赔极为困难,中海油和康菲公司更是无须担心来自民间的诉讼和赔偿。由于掌握这样的底数,康菲公司对漏油表现出的“泰然”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在面对溢油事故时表现出的手足无措也让人印象深刻。康菲公司始终没有查清溢油源和溢油路径,那是因为他们想要逃避责任。但海洋局作为海洋监管的行政主体,却需要事故责任方提供“自评估报告”,这就让人很不解。难道事故方的自我评估能够成为海洋局采取进一步措施的依据吗?倘若真是如此,康菲公司完全可以坐在钻井平台上杜撰评估报告。海洋局要求康菲公司道歉,这一举措虽然可以看成一种道义问责,但相对于事故进展及其后果,这个要求简直“温柔”得有些过分。
海洋环境法律不完善,行政规章存在漏洞,公益诉讼难于开展,渔民索赔面临难局,这样的“大环境”的确足以让康菲公司“笑傲”在墨西哥湾漏油的英国石油公司。但如果渤海溢油事故真的被轻轻放过,则不仅渤海环境和附近渔民会遭受重创,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也会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正如《人民日报》所指出的,2010年我国海上在生产的油气平台达195个,海洋溢油事故风险正在升高。在这样的情势下,环境保护部门和海洋监管机构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事故防范和处理机制,而渤海溢油事故则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审视法规漏洞和机制弊端的机遇,有关机构理当有所作为。
值得赞赏的是,渤海溢油事故被公开披露之后,河北乐亭县环保、海洋和水产部门即着手对渔业损失搜集和固定证据。地方行政部门的敏感和快速反应,为渔民的维权之路提供了一定保障。如果法律工作者和公益组织也能有效介入,溢油事故的民事问责或将更有成效。
6、环境污染事故很热,奈何“破坏环境罪”却很冷
来源:南方周末2011-08-12 李铁
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11-08/12/content_28176995.htm
渤海海上最大油田蓬莱19-3油田于2011年6月4日发生了漏油事故,迄今已超两个月,但油田作业者康菲石油公司依然没完成油污清理工作。国家海洋局近日对康菲公司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清理油污提出批评,并表示“目前为止,康菲采取的仍只是一些临时性的措施”。
此次漏油不仅污染了附近的大面积海面,也殃及了近海的海滩。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之前公布的消息显示,辽宁绥中东戴河浴场沿岸、河北京唐港浅水湾浴场,均发现了来自蓬莱19-3油田的油污。而中海油人士在7月初却说,漏油范围很小,只涉及200平米左右。
那么,作为污染事故责任人,康菲公司将可能面临什么样的处罚呢?国家海洋局的官员表示,可能将对康菲处以20万人民币的罚款。罚款20万,让人难以置信,对石油巨头来讲,这买不了几瓶拉菲,也只值天价吊灯上的几块水晶。不过这罚款20万确实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七十三条等相关条款明确规定,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处三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违规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也就是说,罚20万还是最高的!
有人或许想到了2010年5月份的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事故责任方英国石油公司在第四天就给出了原油泄漏的数字,并立刻主动进行赔付。最终结果是英国石油公司出资200亿美元建立了赔偿基金,CEO海沃德因此下台。事故还导致这个百年巨头20年来首次亏损,股价迅速跌去了一半以上。
根据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机制和法规,英国石油公司的遭遇不太可能在中国出现。虽然海洋局不排除将代表国家对康菲公司进行生态索赔,由此金额可能将超过20万元,但公众普遍担心,最终的结局会不会像2010年的大连漏油事故一样,不了了之。大连漏油事故溢油量超万吨,创下了中国海上溢油事故之最,但最终的损害评估和赔偿,都成了没影的事。
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添加了环境污染罪,规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这一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却几乎成了棉条棒子。该法施行十年,全国以“破坏环境罪”定案的只有三起。每年发生2万件左右的环境违法案件,以“破坏环境罪”定案的却极其罕见,中国司法在环境领域近乎失效,岂非咄咄怪事!
“破坏环境罪”定案为什么如此困难?首要原因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祟。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都是规模大、效益好的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它们大都是与政府利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企业。环保执法部门自然就人微言轻、形同虚设。
要改变环保执法乏力的困局,开放公众和民间组织的参与是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其根本动力来源于公众。在一些环保做得很好的发达国家,来自民间社会的各种公益组织、基金会、慈善机构等都十分发达,是环保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
但目前我国的很多制度设计,却是在阻碍公众的环保参与。比如2006年中国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要求,在环境司法领域,群体诉讼必须分解为个体诉讼。对诉讼主体资格严加限制,使得环境公益诉讼几乎成了不可能任务。据《人民日报》报道,法院的负责人的解释是:“诉讼主体资格之所以从严控制,是避免人人都来告,造成诉讼泛滥。”但实际上,环境违法案件非常专业,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取证和举证艰难,有关环境证据鉴定成本非常高,个体诉讼显然难度极大。即使诉讼成功,赔偿也极其有限,很难起到对污染事故责任人的惩罚作用。
8月1日,自然之友等12家环保组织发出公开信,呼吁国家海洋局加快中海油溢油事件处理;同时表示,如果国家海洋局在短时间内无法提起公益诉讼,环保组织将不排除在近期率先提起公益诉讼。
我们期待这样的民间环保参与能在司法领域获得支持,因为环境保护终究是公益事业,环境归根到底是属于广大公众的,如果环境领域违法不究、执法不力,而健康的民间环保力量的表达又被严格限制的话,环保群体事件自然会取而代之,近年来的一些“环境群体事件”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7、观点中国:康菲的懈怠诠释南橘北枳的讽刺
来源:观点中国2011年08月12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812/000779.htm
法律法规太过温柔,相关政策怜香惜玉,康菲造成的漏油代价,恐怕要由国人独自承担了。
事件背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海油投资者关系部近日表示,与其合作的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报告显示,由该公司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于6月上、中旬发生渗漏,附近海面出现油膜。这是事故发生近半月后,中海油首次正式回应海上原油渗漏事件。
渤海漏油事故已有多日,但相关进展的缓慢却惨不忍睹。近日,针对康菲公司前期对海底油污勘测不清,处置不力导致海底泥浆清理工作延误,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责成康菲公司向公众和政府做出说明,并向公众道歉。(8月11日 新京报)
漏油事故对海洋生态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不可低估,可以看到的损失是,渤海湾沿岸大量贝类的死亡,已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可怕的是,危害一直在持续。面对如此大的威胁,我们怎么办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查明漏油源,彻底治理,清污,评估危害,赔偿损失,补偿海洋环境等,一个都不能少。但尴尬的是,渔民面临着生态索赔方面的诸多困局;溢油不断出现,漏油源至今不明,更遑论彻底封堵治理;而康菲公司的态度总是“遮遮掩掩、避重就轻”。
可以说,康菲用懈怠从容的态度与行动,讽刺的阐释了什么是“南橘北枳”。试问,倘若漏油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康菲还敢于如此轻松自如吗?看看美墨西哥漏油事件的主角,英国石油公司是如何的狼狈就知道了。康菲如此态度的原因何在?正如相关部门所言,一是将溢油责任归咎于自然原因,避免造成责任者之嫌。二是熟知我国法规和相关政策,知道溢油处置措施不力和瞒报事故并不会遭受严重处罚,也不会影响其经济利益,因此对监管部门懈怠应付。三是对我国海洋环境和公众要求缺乏企业社会责任。而后两者更是重要的原因。由此也就不难发现,为什么康菲公司在漏油事件中的表现那么消极了。
又是责成做出说明,又是责成道歉,且不说这都是企业应自觉做出的,且不说说明与道歉至今无踪影,即便是康菲公司说明了、道歉了,又能如何呢?在法律法规太过温柔,相关政策怜香惜玉,对处置措施不力和瞒报都不重罚,不影响其经济利益的背景下,康菲造成的漏油代价,恐怕要由国人独自承担了。而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怆?不得不说,康菲的从容是一种耻辱,是一个莫大的教训。由此,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应对漏油的持续,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种种危害,而不是仅仅总停留在“责成”的层面,任由坏现状持续下去,使问题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则需从根本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上加以改革完善,严厉对待类似事件,改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局面。须知,企业的道德伦理与社会责任感不是天生俱来的,这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必要规范与约束。在诱人的利益面前,不能只寄希望于伦理道德感。
渤海漏油一直在持续,但处置依旧乏力。是康菲太聪明还是相关法规在对待此类重大事件上过于暧昧?答案不言自明。我们当铭记耻辱,吸取教训,别再让生态与民众为一家公司的错误买单啦。
8、北京多家高尔夫球场被叫停之后上马 交罚款了事
来源:CCTV2 2011年08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5398406.html
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今晚播出《聚焦水流困局:高尔夫球场的耗水黑洞》,以下是文字实录:
一、北京清河湾高尔夫球场违规建设,交完罚款继续经营
今天继续聚焦水流困局。在连续几天的节目中,我们报道了各地屡禁不止的高尔夫项目存在在非法用水、严重污染和违规建设的问题,节目播出之后,引发了公众、高尔夫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近几天高尔夫球界业已多次开会讨论,如何让中国高尔夫产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加大力度,对高尔夫的违法用水和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在我们节目中对记者说“你有你的公开法,我有我的公开法”的北京朝阳区水务局温榆河管理所所长金立刚已被撤职,而北京市昌平区水务局昨天已着手对辖区内所有的高尔夫球场用水情况进行检查。那么国外的政府部门在管理高尔夫球场建设经营、尤其是在解决高耗水、高污染的难题方面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呢?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杨广平,高尔夫运动的业内人士,曾经去过英国、苏格兰、美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高尔夫球场考察,谈起高尔夫球场的高耗水、高污染,他告诉记者,这些问题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很少出现。杨广平对记者说,最近澳洲政府对于兴办高尔夫球场审查制度更加严格了,不是说想建就建,也不是你随意在那儿建,它有它的规划。
杨广平告诉记者,澳大利亚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其球场数量也远远超过中国,但是在澳大利亚,却没有发现人草争水,人草争地的情况,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十分强,它审批你的时候严格的审批制度,你需要什么地在那里,而且这个主导的是政府的规划,规划以后,它用水有严格的限制,你用水两是多少,不能超标,超标以后,要罚款,罚的相当厉害。
杨广平说,在澳大利亚,政府部门还会根据不同季节,出面协调各球场,比如到了枯水季节,选择关闭一些球场,以此解决供水矛盾。此外,国外还推广了人工草坪等技术以节约用水。
杨广平说,在澳大利亚,如果出现污染水源的情况,处罚也是极其严重,《环境保护法》非常严格,谁都不敢。污染环境屡有被刑事判刑的这种情况很多,曾经有高尔夫球场因为污染被判入狱,不像我们罚点款就完了,不那么简单。
那么中国该如何解决目前这种高尔夫球场的无序建设,甚至出现的一些伤民,占地,污染等问题呢?杨广平告诉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出台相关法律。由于目前高尔夫行业无法可以,国家从2004年就不允许建设高尔夫球场,这也导致大部分的球场没有合法身份,因此对球场的用水,以及污染、土地的管理也没有配套的法规,也出现了目前球场的无所适从,各行其是的局面。他举例说,像高尔夫球场的清,现在没有一个合理的布局,没有一个权威的审批机构,大家都是各行其是,找不这,就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他撞不着那个庙门他怎么烧香啊?
2004年以后国务院就叫停了高尔夫球场建设,但此后7年光北京就多出了几十家球场,很多球场被叫停之后依然上马,而另一些球场则靠交纳罚金,就能把违规项目一直安安稳稳地经营下去。像清河湾高尔夫球场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这家高尔夫球场外,保安拒绝记者进入。记者看到,在大门两旁,球场被金属栅栏和藤蔓、树木等挡得严严实实,记者根本没办法从外面看到里面球场的情况。记者后来打通了高尔夫球场负责人的手机,但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不在北京,无法接受采访,也不能安排我们进入球场拍摄。记者希望获知当时被罚的原因,为什么违规上马并被处罚之后却依然在营业,负责人挂掉了电话,多次拨打无人再接听。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家高尔夫球场建于2006年,2008年正式开业。但是早在2004年1月,国务院就叫停了一切高尔夫球场的用地审批。2009年6月,北京市发出的《关于开展查处宝兴等13个高尔夫球场用地问题的函》中,清河湾高尔夫就名列其中。2011年4月,清河湾收到海淀区国土局罚单,指出“因违规占地用于高尔夫球场,罚款1700多万元。”记者联系了当时开具罚单的海淀区国土局,希望就这家企业后续监管等问题进行采访。海淀区国土局拒绝记者采访。记者在清河湾高尔夫球场周围进行了采访,得知这家被处以重罚的高尔夫球场到目前,仍然在正常营业。记者碰巧遇到了一位在这家球场打工的球童。球童告诉记者:这里交通挺好的,顾客挺多的。记者了解到,这家球场员工工资、绿化维护等每个月的维护成本需要300多万,每年纳税2000多万,每年需付给当地村民的土地租赁费500万元左右。不过,球场的入会费同样价格不菲,最近入会费从88万元攀升至98万元。球童说,那里的草都是特别好的草,都很高级。
二、山西:吕梁山里的高尔夫
山西是一个极度缺水的省份,但我们的记者前不久了解到在吕梁山里,也修建了一个高尔夫球场。
吕梁山国际高尔夫球场位于山西吕梁山苍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内,经济区由雪恩集团投资开发,处于山西省的文水县。但是这个高尔夫球场非常的神秘,记者花费了整整半天的时间才找到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球场,可是来到大门前记者见到的却是“停业整顿,谢绝入场”,保安直接告诉记者,现在查的严,不是会员的就不让进去了。几经努力,记者谎称是大老远来的要办会员,保安终于放行。
眼前,一座依山而建的天然的山地高尔夫球场赫然出现,这里又是一个国际标准的18洞高尔夫球场。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者所在的位置是10号洞一个8字就走回来了。这个球场就是建在峡谷之中,沿着河道自然地分成左右9个球洞,整个高尔夫球场的浇灌用水就是将山上流淌下来的天然河水截留下来,由于这几天当地一直在下雨,记者目测一下河道的宽度至少在4、5米左右,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水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而且不需要花费什么费用,随意地使用。工作人员跟记者说,这里有18个洞,14洞有水,天然的,是可以饮用的。
对于大门口摆放的“停业整顿,谢绝入场”那个牌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是由于他们已经得知了国务院11个部门联合组成的两个督导组,前往包括各地督导高尔夫球场的清理和整治的消息,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陌生人进入场地采取的措施,球场目前还是在正常的营业,高尔夫球场不会说关就关的,这个不用担心。
正像他所说的那样,记者无论是在果岭上,还是练习场内都看到了有人在挥杆,据了解这些人基本都是山西省建设银行的员工。
工作人员还向记者透露,球场生意很好,每天都有人来。建行的,农行的一二把手都在这里,还有政府官员,企业家等。
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球场就是希望打造成为整个山西的精英人士汇集的场所,自然就会包括金融、政府、企业等相关的人员,据了解,这个高尔夫球场也确实获得了这些相关人员的关照,这个高尔夫俱乐部是山西省政府“10+1”旅游重点项目、吕梁市政府“343”重点工程,被誉为吕梁市转型发展、向绿色产业进军的先锋。而事实上,高尔夫球场建设起初是以山地体育运动场名义向上报批的,但在实际建设中,山地体育运动就变成了如今的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并没有拿到合法的土地手续,手续还在办理之中。
这个高尔夫球场是在去年正式营业的,入会的价格分为个人会籍、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尊爵卡5个级别,价格是从22.8万到128.8万,销售的情况非常的理想,价格也是一一直在上涨。工作人员跟告诉记者,会员卡卖得很好,明年还要涨4万。
同时记者注意到,在球场内至少有4、5米左右的河道在流经练习场的时候就消失了,在河道的下游,球场的排水口,记者只能见到一条不大的小溪。在距离高尔夫球场不远的一个主要路段,设置了印有高尔夫标志的牌匾,就在这个牌匾的前方记者见到了正在为用水发愁的蔚晓红。蔚晓红跟记者说,水池就是存个4、5罐。一罐有20来桶,大小差不多一方多一点。
蔚晓红家的门前就是一条干涸的河道,她告诉记者,小的时候河道里面还有些水,不够的时候还可以用井水,可是,这几年来,河道干涸了,井水也没有了,三年前,她不得不修建这个水窖,把10公里以外买来的水储存进去。一个月要买两次。买一次,一罐要400到500元。蔚晓红家每个月花费在用水的费用一个月就要将近1000元,她现在很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生活用水。她告诉记者,孩子用洗完脸的水,再洗脚。大人也不洗澡,要洗拿毛巾擦擦就行了。
蔚晓红现在最担心的是水的质量一直没有化验,不知道对孩子是否会有影响。几年前,当地政府倒是在村子里面修了一个自来水站,可是一直都没有正常使用过。蔚晓红告诉记者,就是政府给安的自来水在这里头可是一直没用过,因为从来没来过水。
一方面是水资源的匮乏,百姓用水困难,一方面又在兴建高耗水的高尔夫项目,在用水短缺的情况下,吕梁将目光锁定在了黄河。李寿告诉记者,唯一的解决办法是靠黄河解决。以外,黄河用基本批准这个方面,这个用水要国家黄委来批准,现在已经报告防委了,正在评估。如果黄委能批准的话,吕梁将一年均造4亿的水。
高尔夫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世界性运动,它的本身并没有罪过。但如果建设经营高尔夫球场,是通过违法违规的手段,比如违法占地、窜改规划,偷采地下水、污染环境,这样的球场不仅严重违反了法律法规,并且有悖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平公正的信念。
在中国这个缺水的国家,水是一种宝贵的公共资源,如果一方面有人喝不上水、用不起水,而另一方面一些人随意盗采滥用水,并造成严重污染,这样的行为如果得不到制止,我们将如何树立我们的法律尊严和政府公信力!
一些地方政府引进高尔夫项目,希望籍此提升城市形象,这个出发点并没有错误,但一定要牢记,城市形象首先重要的是民生,要让老百姓用得上水,喝得上水;其次,引进高尔夫,千万别忘了依法管理。
9、特别策划:大连PX项目调查 搬迁或成定局
来源:人民网 2011/8/12
http://env.people.com.cn/GB/99257/15404804.html
编者按:8月8日,受台风“梅花”影响,大连大孤山福佳大化的PX项目附近五六百米长的防波堤有两段至少二十米被海浪冲毁,海水倒灌到厂区。9日大连市相关部门表示,没有发生有毒气体泄漏问题。但是紧随其后的是一系列隐秘:记者被围殴,大连民众的知情权、健康权受到潜在侵害。 据调查,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存在项目环保验收在投产后、防波堤坝先建后批等问题,更有人怀疑大连PX项目就是原2007年厦门市民拒建的PX项目……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env.people.com.cn/GB/99257/15404804.html
10、北京禁止新建高尔夫球场擅自取水最高罚10万
来源:京华时报 2011-08-12 文静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8/12/content_689568.htm
本报讯 (记者文静)近日,央视连续报道了近10家高尔夫球场,发现均使用地下水。昨天,市水务局表示,根据节约用水办法规定,将禁止新建高尔夫球场等高用水企业。已建成的高尔夫球场用水超标部分最高按3倍水价收费。
市水务局明确,根据最新的节约用水办法,本市将禁止开办高用水企业,其中包括高档洗浴业、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滑雪场、高尔夫球场,以及月用水量超过5000立方米的游艺经营场所。同时,一旦本市发生供水突发事件或者在用水量达到日供水能力90%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停止高尔夫球场、高档洗浴业等高用水企业的生产经营用水。
对于央视报道调查发现的高尔夫球场使用地下水的情况,市水务局表示,直接取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高尔夫球场,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并申请取水许可。同时,再生水管线覆盖范围内的高尔夫球场,其景观用水必须引用再生水,包括进行草坪灌溉、冲厕等其他杂用。符合条件的单位还须建设中水处理设施,实施污水处理再生利用。
根据高尔夫球场用水管理办法,本市节水管理部门每年向球场下达用水指标,超出定额数量20%以下的部分,按照水价的一倍标准收取;超出20%至40%部分,按两倍收取;超过40%以上的部分,则按水价的3倍收取。
对于没有取得用水指标擅自用水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缴纳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费,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11、湖南资江百余里河道疑遭化工污染 200吨鱼死亡
来源: 每经网综合2011-08-12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10812/20110812093344572.html
核心提示:渔民说,黑水到哪里,鱼就死到哪里,此说法也得到了新邵县环保局的认可。渔民则怀疑是上游邵阳市境内化工企业污染江水所致,要求进一步调查原因。
8月10日,湖南新邵,养殖户蹲在网箱上打捞已死亡的鱼苗。连日来,资江湖南新邵段自上游至下游百余里河道相继发生大规模死鱼事件,众多养鱼专业户网箱养殖鱼陆续死亡,资江河内野生鱼类也大面积死亡。据介绍,死鱼河段约55公里,自新邵县与邵阳市区交界的阳溪桥起,延伸到新邵筱溪水电站大坝处。死鱼事件共涉及到新邵县130余户养鱼专业户初步统计损失200多吨鱼(野生鱼无法统计),渔民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新华社记者 刘良恒 摄
新华网长沙8月11日电(记者刘良恒 袁雪莲)连日来,资江湖南新邵段自上游至下游百余里河道相继发生大规模死鱼事件,众多养鱼专业户网箱养殖鱼陆续死亡,资江河内野生鱼类也大面积死亡。死鱼现象目前正在向下游娄底市冷水江市资江段蔓延,新邵县正全力采取补救措施。
资江自南向北贯穿湖南中部,注入洞庭湖,是湖南四大河流之一。11日,记者从新邵县城沿资江驱车而下,发现沿河所有养殖户的网箱白花花一片,大小死鱼肚皮朝上像一个个白萝卜。在养殖规模最大的大新乡,部分养殖户将死鱼从网箱中取出扔进资江,在水面上形成长约2公里的死鱼带,死鱼已经开始腐烂、变质、发臭。另外,资江新邵段的野生鱼类也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
据新邵县环保局局长罗春宜介绍,死鱼河段约55公里,自新邵县与邵阳市区交界的阳溪桥起,延伸到新邵筱溪水电站大坝处。
新邵县城附近长滩村一位有十几年养鱼经验的渔民雷新华透露,4日晚从长滩村上游的阳溪桥附近下来一股黑水,5日白天网箱鱼开始冒头,渔民采取各种增氧措施均无济于事,当晚网箱鱼开始大面积死亡,渔民迅速组织机船将网箱拖向资江上游,过阳溪桥之后死鱼情况开始缓解,部分网箱鱼得以存活。
随后,下游的大新乡、筱溪村在7日、11日开始出现鱼冒头死亡的现象。渔民说,黑水到哪里,鱼就死到哪里,此说法也得到了新邵县环保局的认可。
新邵县副县长肖松海介绍说,此次死鱼事件共涉及新邵县130余户养鱼专业户,共损失200多吨鱼,渔民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元,而野生鱼则无法统计。死鱼事件波及渔民大多为水库移民,缺田少地,主要靠养鱼为生,很多渔民都是靠银行贷款、亲朋好友筹款来养鱼,大部分已经无力还贷。
记者了解到,邵阳市环保局对死鱼河道进行水样检测后得出初步结论,该河段可溶解氧含量偏低,最低时只有0.8-1.4mg/L,而鱼存活环境的正常可溶解氧含量为3-5mg/L。邵阳市环保局称“其余水体监测指标均显示正常,死鱼事件排除工业污染所致”,但是对河水可溶解氧含量为什么偏低并未给出确切解释。渔民则怀疑是上游邵阳市境内化工企业污染江水所致,要求进一步调查原因。
目前,新邵县已经向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报告情况,请求专家现场查看并送样到省级部门鉴定鱼的死因,预计10日内能够给出分析结果。同时,当地水利部门正在抓紧清理河面死鱼,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环保局也加大对当地企业排污地毯式排查,并在市环保部门的指导下频繁取样进行水质化学分析。
12、宁波三江口污水弥漫 管水4部门均不知污染源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2011年08月12日周皓亮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812/000794.htm
浙江在线08月12日讯 这张图是网友“施展jason”拍的,挂在了微博上。“施展jason”说,照片是他在8月9日下午1点多站在琴桥东一个制高点拍摄的。
从图片中看,黑色的污水从大石碶泄洪闸口(图片左边红顶小房子)附近排放出来,顺着奉化江流向三江口,延绵不断。
“施展jason”说,以前偶尔在这里也会看到类似情况,但今天特别明显,江面上还有一股恶臭。
8月9日傍晚,记者赶往现场。大石碶泄洪闸离琴桥大概50米。记者赶到时发现,泄洪闸并没有在排水,江面也已看不到污水了。
这些黑色的污水来自哪里?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把内河、地下排水管道、截污井、截污井闸门和大石碶泄洪闸、自来水厂排水管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首先,截污井闸门能截断城市地下污水和内河水。
现在提倡排水管道要“雨污分流”,也就是说,雨水归雨水,排到内河;污水归污水管道,通到污水处理厂。但是,宁波城区的地下排水管道,还有一部分是雨水和污水不分流的。为了防止混合的脏水直接排进内河,在混合的脏水通进内河前,有一个截污井,这个井有闸门,只要闸门不打开,污水可以截取下来,那么排入内河的水就比较干净。
其次,大石碶泄洪闸能阻断奉化江和宁波内河的水。也就是说,不管内河的水有多脏,只要这个大闸没打开,就没有污水流进奉化江。
也就是说,在这里,地下污水和奉化江之间有两道闸门:截污井闸门和大石碶泄洪闸。
最后,自来水厂的排水管,是自来水厂排放的泥水。就在图中大石碶泄洪闸口旁边,有一个自来水厂的排水管道。
内河管理处:可能是地下污水,截污井闸门和泄洪闸当天都打开了
8月9日,本报记者看到这张图片后,采访了宁波市内河管理处,得到的回答是,污水来自截污井。因为当天天气预报说有暴雨,为防止城市内涝,城管部门打开了截污井闸门,污水就流了出去。
稿子见报后,有读者质疑这种防涝措施。
8月10日,记者找到内河管理处管理部张主任。他告诉记者,前一天没有听清楚,以为记者说的是内河有污水。实际上,截污井闸门就算打开,水也是排放到内河的,但在内河与奉化江之间还有大石碶泄洪闸,不可能直接就排进奉化江。
张主任估计,可能是当天大石碶泄洪闸开闸,湍急的内河水涌出,冲起了江底的淤泥。当然,因为当天截污井闸门打开过,而大石碶泄洪闸也打开过,这样截污井中的污水随着内河水直接流入了江中。
鄞州水利局:可能是内河的生活污水
大石碶闸门由鄞州水利局负责管理。昨天,鄞州水利局向记者证实,当天上午10点钟到11点半,大石碶闸门确实曾泄洪。
鄞州区水利局局长王煦说,8月9日,受台风“梅花”影响,当天上午市区的一场暴雨短时间降雨量达到了50毫米以上。为防止城市内涝,水利局开闸放水。大石碶泄洪闸主要功能是帮助兴宁片区以及附近江东主城区的泄洪抗潮。水利局只负责控制辖区内的水位高低,至于排的什么水,他们无权过问。
“就照片中的情况来看,当天这股污水是从大石碶泄洪闸里出来,很有可能是兴宁片区及附近江东主城区的生活污水,也跟着排出来了。”王煦说,当然,这也是他从照片上的情况推断的,具体是不是这样还要经过调查。
江东城管:是市自来水公司排水管出来的
江东区内河由江东区城管局管理。昨天下午,江东区城管局政工科负责人在电话里告诉记者,8月9日当天,他们接到媒体反映,曾去现场调查,一起去的有江东区城管局市政管理处、宁波市环保局江东分局、宁波市排水公司三个单位的工作人员。
这位负责人说,现场调查后他们断定,照片上的污水是从宁波市自来水公司排水管出来的。
他说,自来水公司在大石碶泄洪闸出口北侧,有一根排水管,就是那里排出来的。
市自来水公司:自来水公司管道排放的是泥水,污水应来自内河
随后,宁波市自来水公司宣传处魏处长,很肯定地告诉记者,污水并非来自自来水公司管道,而是从内河排放出来的。
魏处长说,公司管道会排放的是一种泥水,水厂沉淀后的泥水,颜色和泥浆水一样,并非黑色,也没有有害物质。其他城市也是这样排放的。8月10日,公司领导也去现场调查过,他们断定,黑色的污水是大石碶开闸后,从内河里排放出来的。
记者问:认为污水来自内河,有什么证据么?
魏处长没有正面回答。
市民:自来水公司排水管排的水 有时比内河水更黑更臭
常在大石碶一带江边锻炼的市民说,这一片江面排放污水已不是第一次了。
住在附近文景街的周大爷说,他每天早上来这边锻炼,经常看到大石碶开闸放水,有时候水清,有时候水呈现灰黑色。闸口边上还有一条自来水公司排水管,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向奉化江排水。管道里排出来的水有时候比内河的水更黑更臭,晨练的人都不太愿意靠近。
周大爷说,污水排放严重的时候,琴桥下的整片江面几乎都变色了,往往要一两个小时后,江水才能逐渐恢复成原来的颜色。
暴露的问题:部分排水管道雨污合流 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有限
尽管,关于污水来源,有关部门各有说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为了防涝,不得不打开截污井闸门,把收集的地下污水直接排进内河,这样显然已构成对内河的污染。
对此,宁波市排水管理处运营管理科陈科长说,首先,这是因为宁波中心城区仍有143公里地下排水管道是雨水、污水不分开的。为了防止污水直接排进内河,内河管理处安装了一个截污井,把污水收集在井内,送到污水处理厂,这样流入内河的水就干净了。
可是,记者了解到,一旦有暴雨天气,为防止城市内涝,两害相权择其轻,常常只能把截污井的闸门打开,让污水流入内河。
此外,陈科长说,宁波目前污水处理能力有限,也是个问题。目前宁波市区污水日处理能力在70吨左右,可每天产生的污水量往往超过了这个数,污水处理厂处在超负荷运行状态。进入截污井的水量增加后,常常会超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能力,一旦遇到暴雨,就更加不堪重负了。
13、绿家园志愿者走进联合国环境署总部
来源:绿家园记者沙龙网 2011-08-12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5885.html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的代表团,日前参观了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署(UNEP)总部,他们此次目的一是来分享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是来学习UNEP所做的工作。
代表团中有两位环保界名人,一位是81岁的唐锡阳先生,他是中国环保第一人,在2007年获得“麦格赛和平与国际理解奖”;另一位是80高龄的徐凤翔女士,她是植被和高原生物学家,是西藏高原生态研究院的发起人和第一任主任,也是北京灵山生物研究院的主任。
在大家的谈话中,徐凤翔女士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的理论不可分割;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汲取古代文明的精华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14、动保组织质疑国际狩猎 呼吁信息公开
来源:新京报 2011-08-12 金煜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8/12/content_264018.htm?div=-1
近期70多家动保组织可能发声明;呼吁国家林业局进行解释和信息公开
本报讯 (记者金煜)开放国际狩猎进行评审,是否有第三方专家(动保与环保组织的代表等)参加;国家林业局应把狩猎信息公开,举办听证会。昨日,动保组织纷纷表示,对“国家林业局最近就7名外国狩猎者拟在华狩猎”一事指出疑问,并表示或将发布公开信寻求政府解释。
昨日,在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鸟兽学院举行的讲座上,国内最大的国际狩猎企业———正安国际旅行社(此前曾受美国4位狩猎爱好者委托代理狩猎申请)总经理王巍与诸多动物保护组织成员见了面,并向动保组织介绍了其狩猎目的。不过,动保组织纷纷表示依然没有解惑,或将发布公开信寻求政府解释。
动保组织昨日没有发布相关的公开信,但是表示,会密切持续跟踪此事,可能会在近期联合70多家动保组织发出抵制声明,并向国家林业局发送公开信,呼吁进行解释和信息公开。
■ 疑问
1 开放狩猎来保护野生动物?
昨日,正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王巍展示了不少狩猎动物的图片。
王巍解释,狩猎运动在国际上早有惯例,已形成了很完善的产业。狩猎是一种游戏、是劳动,是生活的格调,也是一种收获。
不过,在场动保组织表示,王巍的解释并没有解答他们的疑惑。
“他展示了很多图片,狩猎的动物都没有带血的,好像动物的死亡都是没有痛楚的。”动保记者沙龙负责人张丹说,“我很想知道,除了商业利益之外,到底是什么动力驱使他们会对好端端、活生生的动物扣动扳机,再把它们的头角割下来当作战利品炫耀和招摇。”
张丹表示,动保组织对国家林业局的决定持有疑问,希望有一些问题能够得到解答。其中包括,动保组织依然认为用开放外国人来华狩猎的方式,来保护野生动物是不成立的,希望能够有更详细的回答。
2 捕猎动物收益将如何分配?
张丹表示,国家林业局的决定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但这个专家委员会是什么人组成的,是否有第三方专家(动保与环保组织的代表等)存在,应该予以信息公开、举办听证会。
此外,通过开放国际狩猎,在多大程度上如林业部门所宣称的提升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保护了当地的野生动物,捕猎的都是什么动物,数量、收益、分配,这些信息都希望得到公开。
■ 背景
7外国人申请前往青海狩猎
8月5日,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委托“野生动物猎捕专家委员会”召开行政许可专家评审会,通过了两起外国人来华狩猎的评审。他们拟于今年秋季奔赴青海都兰国际狩猎场猎捕岩羊6只、藏原羚4只。
国家林业局将在核实申请材料并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在不超过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复。 这一消息爆出后,立即引发争议。
■ 观点
狩猎可减少当地牧民偷猎
王巍(国内最大的国际狩猎企业正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此前做过多年的动物保护,曾在卧龙保护大熊猫基地进行过保护大熊猫的工作。开放国际狩猎,将狩猎费用给予牧区牧民,可以避免当地牧民通过偷猎获得野生动物的器官出卖,减少偷猎行为。用狩猎的方式可以保护野生动物,实现生态平衡。
开放狩猎关键在于监管
奚志农(野生动物保护摄影师):这个事情国家林业局做了这么多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是公众不知道而已。
现在,公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质疑也越来越强大。对公众而言,认为野生动物这么少,还要打,还让外国人打,无法接受,这也是正常的。
但从科学管理保护角度来讲,开放狩猎是全世界都行得通的事情。在美国,钓鱼要执照,打猎要有许可,这都要用钱去买,在到位的管理下,狩猎是很好的事情。
在青海,打一只盘羊要2万美元,打的都是很老快要死的残羊。这些羊,本来最后不是被狼吃掉,就是饿死。国际猎人过来,将这些本来就要死的残羊通过狩猎换得2万美元,就能够用来保住更多的野生动物,当然是件好事。
狩猎这个事情,一个核心的问题不是情感上的,而是监管上的。政府收的钱,是否都用在保护上,这应该公布出来。
但是这本身是对的做法,相关部门一不做宣传,二又不将这些费用的去处公开,当然公众就不知情了,政府的公信力也会下降。
15、“驴屎蛋”自筹经费升级“绿房子”
来源:北京日报2011-8-12 刘昊
http://www.eedu.org.cn/news/region/huabei/bj/201108/63557.html
本报讯(记者 刘昊)“绿房子”是本市首个市民自建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昨天,其发明者民间环保人士黄小山(网名“驴屎蛋”)赶到北京市机电研究院,与众多垃圾处理设施方面的专家一起对“绿房子”现有的垃圾处理设备进行“会诊”,提出了升级方案,他计划自筹经费对“绿房子”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垃圾处理能力,扩大服务范围。
市市政市容委加入到“绿房子”项目推进后,“驴屎蛋”兴奋之余也感到压力骤增。在刚刚向政府部门汇报完“绿房子”的设想后,“驴屎蛋”立即向市环卫科研所、市机电研究院寻求“技术支持”。市机电研究院的专家在对“绿房子”现用的垃圾处理设备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会诊”后,对其分拣、破碎、螺旋积压脱水等垃圾处理方式给予肯定,也提出了升级意见。
专家还建议“驴屎蛋”在“绿房子”中加装除臭设备,并对污水排放增加膜处理技术,使“绿房子”不仅对垃圾进行预处理,还同时兼备对自己所产生的污水进行预处理的功能。“驴屎蛋”还计划与专家一起为“绿房子”制定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等一系列标准,“要推广就必须得有标准,这个标准将可能是北京社区垃圾处理设施的行业标准。”“驴屎蛋”说。
市机电研究院的专家将为“驴屎蛋”设计的“绿房子”升级图纸,“所有升级费用,我自己承担,政府已经帮我推进"绿房子"了,升级实验的风险我自己承担。”“驴屎蛋”说。
据了解,“绿房子”目前暂定的9月1日“开门”时间将不会因为升级受到影响,“驴屎蛋”表示他不会盲目追求速度,而会依据科学循序渐进。“绿房子”将边运行边升级,随时改善发现的问题。预计10月,“绿房子”将升级完毕。
16、石化集群临海而踞 混乱布局堪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1-08-12王秀强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2/1MMDY5XzM1Njk1MQ.html
核心提示:大连PX溃坝、中海油惠州炼厂爆炸等诸多沿海石化事故在挑战社会神经。
大连PX溃坝事件,再度将沿海化工产业布局的环境威胁暴露出来。
在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上,密布石油、化工等诸多重型项目。国家环保部此前排查显示,全国化工项目中超过80%布局在江、海等敏感区域。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和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说:“如果将大大小小石化项目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可以把海岸线围成一个圈。国家海岸线已经千疮百孔。”
石化围城 环境风险潜伏
卫星地图显示,大连PX项目距离市区不足20公里,按照国际组织规定此类项目距离尘世至少在100公里以外。如此产业布局,其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石油泄露、化工品外泄、炼厂爆炸等事故正在威胁城市安全。
8月10日,一位原国家环保部官员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便对全国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做大排查,检查结果令人震惊。
排查结果显示,全国全部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在上述石化项目中,布设在江、河、湖、海、水库沿岸的项目有1357个,占17.9%;布设在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区的有24889个,占32.4%。
截至2010年底,全国一次原油加工能力突破5亿吨,2010年国内新增炼油能力3000万吨。而“十五”末,国内炼油能力只有3.25亿吨/年。有业内专家预计,2011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达6.6亿吨/年。
作为石油工业龙头的乙烯产业亦不逊色,从2005年底的785.9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416.9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乙烯生产国。
按照国家石化产业发展规划,未来我国将形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11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集中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区沿线。
在上述区域,石化项目以大连、天津、上海、江苏、广东等地为最。
地方政绩冲动 监管乏力
吕斌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辽宁、天津、河北、江苏等地石化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地方投资意愿强烈,且存在侥幸心理,在发展与环境保护面前,选择了前者。
以大连福佳芳烃项目为例,虽然民众反对声音很高,但仍顺利获得批复,并如期建成投产。大连民众对此颇为愤怒。公开资料显示,大连PX项目年产值约260亿元,可纳税2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一些化工项目在上马之前,甚至未对项目环境可行性做细致论证,忽视项目可能存在的重大环境风险,所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质量差。
2011年4月,国家环保部通报批评包括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化工规划设计院、黑龙江大学等在内的一批咨询机构。上述机构所编制的环氧乙烷、PVC树脂工程、苯抽提等一系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属于管理上的漏洞。炼油、化工等项目高耗能、高耗水,其产业特点决定必须选址在沿江、沿海地区。这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企业自律。”上述原国家环保部官员说。
对于石化行业国家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具体到每一个石化项目均有应急预案,但在极端突发因素之下,这些停留在纸面上的预案难以发挥实效。从管理角度来讲,大连PX项目出现溃坝,与企业管理不善直接相关。”上述原环保部官员说。
17、大连PX项目先投产后验收 环评未提安全距离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1-08-12严浩泽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2/yNMDY5XzM1NzAyNA.html
核心提示:环评报告对PX项目核心产品“对二甲苯”有毒性以及发生泄漏后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涉及。
大连福佳大化PX(对二甲苯)项目搬迁虽已提上议程,但围绕在其周围的诸多谜团依然待解。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意见书》显示,直到2011年1月7日,辽宁省安监局才对该项目进行竣工验收。但事实是,该项目早在2009年6月就正式投产运营。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建设项目未经安全许可的,不得建设或者投入生产(使用)。
昨天,本报记者对福佳集团提出采访请求,但截至发稿前未收到相关回复。
环评未提安全距离?
大连市政府9日连夜商议,将发生溃坝事件的福佳大化PX项目搬迁问题正式摆上工作议程。
有媒体报道称,大连官方将这个PX项目搬迁论证问题公之于众。
但目前依然颇让人费解的一个问题是,这个争议项目当初通过各项审核的过程是否足够公开透明。
福佳大化由福佳集团旗下企业和大化集团合资成立,是国内首个由民营企业控股的PX项目。
其工商资料显示,2005年8月,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曾对福佳大化PX项目出具一份环评报告,其中提及,该工厂产生的污染物中废白土、脱氯剂、污水处理厂油泥及污泥“均属于危险废物”,但污染排放总量达标。
上述环评报告指出,拟建工程卫生防护距离为100米,最近处居民区距离为4公里。
对于4公里这个距离,报告给出的说法是“可满足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
事实上,国际惯例是远离居民区100公里。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有相应的公式,危险性如此高的项目应该对与安全问题相关的“环境防护距离”明确标示。
然而,本报记者在这份环评报告中却没有找到相关的说明。
报告中还提到了“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指出该项目确保风险防范具有可靠性,但对PX项目核心产品“对二甲苯”有毒性以及发生泄漏后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涉及。
至于当初建设这个项目是否征询过民意,环评报告的说法是:“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标明66.7%的被调查者支持项目建设,17.9%不支持,15.4%无所谓。”
调查样本如何取得,又在多大范围内征询了公众意见,不得而知。
PX是一种基础的芳烃化合物。
目前对其毒性,国际上存在争议。一方观点认为,PX有毒,是一种危险化学品,对胎儿有极高致畸形率,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另一方认为,PX属低毒物质,缺乏对人体致癌性证据的物质。
扩大生产未批先行?
公开资料显示,福佳大化PX项目2005年12月得到国家发改委核准,2007年10月项目开始土建施工,2008年11月完成装置建设,2009年5月进入试生产。2009年6月,该项目正式投产。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福佳大化PX项目曾扩大生产规模。
上述环评报告显示,项目最初报批的是“45万吨/年芳烃工程”,而不是该企业对外宣传文字中显示的“芳烃项目每年可生产70万吨对二甲苯”,由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和原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对福佳大化PX项目的审核意见中也印证了这一点。
2009年9月,发改委核准“项目建设规模调整为70万吨/年”,但在此之前,项目已经投产。
本报记者获得的上述《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意见书》则显示,直到2011年1月7日,也就是福佳大化PX项目投产一年多后,辽宁省安监局才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并同意建设70万吨/年芳烃联合工程投入生产。
事实上,福佳集团网站一篇刊登于2009年4月的文章就已经高调地表示,项目以70万吨/年的PX的产量成为当时中国单系列规模最大的芳烃项目。
另一个令人费解的时点是,环保部网站公布的“关于2010年11月份受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和调查结果公示的通告”显示,该项目2010年4月经辽宁省环保厅核准进行试生产。
先正式投产再核准试生产,这又是一条非常规的路径。
至于化工厂如何从最初占地面积50.9万平方米扩容到如今的总占地面积达80公顷(80万平方米),本报记者在国土资源部的公开查询系统中没有查阅到相关记录。
方圆15公里“做好撤离准备”?
位于大连市金州开发区的一政府部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PX项目防波堤垮塌事件发生的8月8日,开发区位于福佳大化工厂方圆15公里的企事业单位都曾接到“做好撤离准备”的通知。
上述说法尚未得到权威证实,不过,上述环评报告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表述:“鉴于大孤山南工业区的发展规划和区域位置的独特性,建议在开发区区域或环评中单独对该工业区和区域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
18、渭河流域治污难 揭露污染“黑手”
来源:三秦都市报2011-08-12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8/1011313116845_1.shtml
为掌握目前渭河污染的真实状况,8月1日,陕西省人大三秦环保世纪行组委会,组织省环保厅、水利厅以及《三秦都市报》等7家媒体,对渭河关中流域的宝鸡、咸阳、西安段进行调研采访。所到之处,渭河水质污染状况令人堪忧。白天检查排污口水质尚可
8月1日上午,三秦环保世纪行·调研采访组从西安市出发,首先赶往宝鸡。在宝鸡市环保、水利部门相关人员带领下,省人大三秦环保世纪行·调研采访组从宝鸡渭河堤岸的排污口开始调研采访。
第一个查看的是龙山河排污口,这里向渭河方向流出的生活污水,水质看似正常。宝鸡市环保、水利部门的同志介绍,这些生活污水会顺着城市污水管网,流入污水处理厂。
在铁五处排污口,这里流出的不是普通的生活污水,而是蓝绿色的工业废水。据宝鸡市环保部门相关人士介绍,这个排污口附近是一个叫“宝光”的企业,环保局陪同领导当即调派环保执法人员前往调查,同时通知环保监理站的人赶来采集水样。
但奇怪的是,在环保执法人员还没赶到时,这股蓝绿色的工业污水迅速恢复了正常。
由于随行的宝鸡水利、环保部门同志对排污口不熟悉,调研采访组徒步数公里,才找到宝鸡污水厂的渭河排污口。
这里排出来的污水,虽经处理但颜色仍然发乌浑浊,有一股臭味。这股污水向东几百米后,和南坡村排污口直排的生活污水汇合,形成一股黑水直接排入渭河。
宝鸡市环保部门的同志说:这水看着不好还有味,但水质应该是合格的,它们有在线监测设备。据省环保厅工作人员介绍,上次来检查时发现,这家污水厂的在线监测设备并未运行,直排渭河的水质多项指数超标,环保部门给予该企业88.77万元的行政处罚。现在直排渭河的水质是否合格,仍需要看监测数据。
接着,调研采访组又去看了一个群众反映较多的宝鸡市电-氮排污口,这里主要排放的是宝鸡氮肥厂经过处理的工业污水,以前监测排放并不达标。这次检查时看到流出的水虽浑黄,但味道不是很大。宝鸡市环保部门同志认为,水质应该是合格的,它们一直有在线监测设备,监督水质。夜晚暗访排污口水质突“变脸”
宝鸡市污水排放情况究竟怎样?三秦环保世纪行·调研采访组临时决定改变调研方式,利用夜晚进行暗访。
当日20时,省人大环资委工作人员和省环保厅执法人员带领记者,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宝鸡市陈仓区,在宝鸡建忠五一纸业有限公司的主排污口,记者看到大量墨黑色的污水,夹杂着刺鼻的臭味从该企业大量涌出,直接排入渭河支流潘溪河。省环保厅执法人员当即下到排污口,提取水样,录像取证。
凌晨1时,调研采访组再次来到白天看过的宝鸡电-氮排污口,看到的污水状况与白天截然不同。趁着夜色,大量工业污水冒着滚滚热气,直接涌入市政污水管网。污水的颜色由白天的黄色变成了乌黑色,刺鼻的臭味夹杂着浓重的氨氮气味,呛得人睁不开眼睛。
省环保厅执法人员当即提取水样,持证进入厂区,由于天黑执法人员对厂区不熟悉,当晚没有发现该企业的偷排口。
记者在该企业看到,所谓在线监控的取水管,泡在一汪经过处理的清水中,这样通过在线监控传到环保部门的数据,永远都是合格的。防污染在线监控形同虚设
8月2日上午,调研采访组会同宝鸡市环保局对宝鸡氮肥厂进行检查,该企业安全环保部王部长极力否认前一天晚上的排污行为,并解释说:“厂里新购买的氨氮检测系统正处于调试过程中,总得有个过程吧。”由于,在线监控取水管泡在处理过的水中,污水排放记录没能显示出昨晚的排放记录。省环保厅污控处岳洪环处长无奈地说:是否偷排工业废水,只有凭企业的良心了。
在宝鸡建忠五一纸业有限公司,前一天晚上排污的地方已经不流污水了。该公司负责环保的副总孙文成解释说:由于锅炉故障,早上厂里停产。省环保厅执法人员当即指出:这是典型的临时停运。
孙文成并没有否认前一天晚上的排污行为,但他辩解说:要调查一下,才能答复。
陈仓区环保局杨宏洲副局长承认:“这个纸厂废水处理设备坏了。”宝鸡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却说:“该企业有在线监控,污水排放尽在掌控之中。”
由于宝鸡污水处理厂、宝鸡氮肥厂和建忠五一纸业有限公司的在线监测水质数据有问题,省人大环资委的领导提出,查看一下宝鸡市环保局在线监控平台上的数据。在场的宝鸡市环保局负责人经请示后的答复更加出人意料:宝鸡市环保局的在线监控平台竟然也已经坏了很长时间。这样宝鸡全市的污水在线监控都形同虚设,该市污染监控令人堪忧。宝鸡铁五处排污口流出的是工业废水
离开宝鸡,三秦环保世纪行·调研采访组进入咸阳,在渭河武功县大庄镇方寨村河段追踪一个偷排工业废水的排污点。
在这里,水流湍急的渭河河道中,曾经有一个工业废水的暗排口,以前几乎每天都有污水从这个管道直排渭河。
今年7月15日,经媒体报道后,省环保厅执法人员在方寨村陕西东方纸业集团公司追踪查出了这个污水暗排口。经检查发现,该企业将造纸收浆后的生产废水,通过暗排管排出厂外,直排渭河。执法人员对偷排的废水取样检测后发现,外排污水的 COD 达767 mg/l, 超标7.5倍, SS 为2120mg/l, 超标69.6倍。除此之外,该企业还存在水质在线监测设备数据弄虚作假,规避环保执法监管的不法行为。7月20日,省环保厅按照该企业的违法行为,要求咸阳市环保局对该企业:一、责令立即纠正违法行为,拆除排污暗管,停产整顿。二、按照《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的上限处罚。三、依法追究东方纸业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但是,事情已经过去近半个月,省环保厅执法人员再次来检查时,东方纸业虽已停产,但被发现的排污暗管,仅用水泥进行了简单的封堵,并未拆除。咸阳市相关部门也未向调研采访组介绍处罚和追究法律责任的相关进展情况。
在咸阳市区,同样存在城市污水直排渭河的现象。咸阳每天产生污水30万吨左右,而现有的三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22万吨,其余8万吨也是未经处理直排渭河。
咸阳市环保局原副局长何章告诉记者:解决咸阳污水直接排入渭河的问题,只有期待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咸阳市的污水处理厂都是以企业投资,政府支付污水处理费的BOT模式建设。目前,政府拖欠企业污水处理费较多,严重影响企业进一步投资的热情。
省环保厅执法人员冀武告诉记者:渭河流域在咸阳段水质污染指标突然升高,与这两股污水直接排放渭河有很大关系。
8月4日,三秦环保世纪行·调研采访组顺着咸阳渭河支流的新河入渭处向上游行走,进入西安户县。
据户县环保局杨局长介绍,西安惠安化工厂,始建于1954年,以前没什么水处理设备。近年来,企业投入资金加大污水处理能力,也大大改善了新河的水质状况。但从明年起,按照省政府向渭河排污新标准, COD 不得超过50mg/l 的要求,企业恐怕难以做到。新河上游目前还有户县的两所学校和一家淀粉企业排污,加上户县县城和沿岸的生活污水,现在每天向渭河直排污水3万吨。
在西安,向渭河排污的,除新河外还有河。河前几年是西安一条臭名昭著的“臭水河”,周围群众深受其害。
近年来,西安市政府加大关闭高污染企业力度,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河水质已发生明显变化。
西安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处赵文军科长告诉记者:河没有源头水,实际上就是一条城市的排污河,河上227个排污口汇集了这条“河”。以前的河水水质的确很差, COD 最高时达到6000 mg/l 多,经过这几年的三河治理,目前 COD 指数基本控制在200mg/l 左右。西安市的造纸企业过去有两百多家,多集中在这一带,现在已减少到18家,其中有11家在河支流的太平河上,但造纸废水基本都能做到达标排放或者零排放。今明两年河上的几个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一旦投入运营,河水质将会进一步净化,直排渭河的河水水质将得到根本改善。
19、探究高尔夫黑洞:强行拆迁 政府承诺成"空头支票"
来源:光明日报2011年08月11日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08-11/3249614.shtml
民生调查
探究高尔夫黑洞
——长沙青竹湖高尔夫项目违规建设调查
核心提示
-800名村民因为青竹湖高尔夫扩建项目失去土地,至今仍没获得应有的补偿。
-开发商征用农地花费的拆迁成本仅为5000万元,但这里一幢别墅就能卖到5000万元。
-区里认为应为市执法大队监管,而市里又认为应该由区里监管,到底谁来负责?
-数字显示,2004年高尔夫建设禁令下达后,全国违规新建球场高达400余家……
近日,记者接读者投诉,湖南长沙近郊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对200多户居民实施了强制拆迁,数百亩良田损毁……
8月4日,记者来到湖南长沙市青竹湖镇天井村的回迁安置小区,很多村民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道出“苦水”……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国家明令禁止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高压”后,青竹湖高尔夫球场获得了审批;200户800多拆迁村民一夜之间变成“三无人员”;他们的申诉至今杳无音信……
强行拆迁:政府承诺竟成“空头支票”
2005年,青竹湖高尔夫二期项目——9洞灯光球场开始建设。
而就在这一年,长沙市青竹湖镇天井村村民谢颜信(化名)度过了一个不平静的夏天。这个夏天,他和村子里的160户村民搬离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小村庄。
在一张白纸上,村民马筱山(化名)给记者绘制了一幅简图。“我们村,两边曾经是两座高坡,中间夹着村子里的400多亩田地,”他说:“没想到的是,山被削低了,农田也被填埋,建成了现在的高尔夫球场。”
“当时上面告诉我们,土地要用来建驾校。”谢颜信拿出征地拆迁的有关文件——按照2000年3月16日长沙市政府颁布的《长沙市征地补偿安置条例实施办法》(60号令)的规定,应当给村民每平方米200元的补偿,同时给村民每人2分生产生活安置用地;按照2008年4月生效的《长沙市征地补偿安置条例》(103号令)的规定,由留地补偿改为货币补偿,即每平方米应给村民补偿款2250元。
“但到头来,我们既没拿到应得的两分地,也没有得到2250元每平方米的拆迁补偿,而仅仅收到了200元每平方米的补偿。”谢颜信说。
村民反映,由于失去了土地这一赖以生存的根本,很多村民都仅能依靠捡垃圾来获取一些收入……
“当时,你们同意拆迁吗?”记者问
“不答应也没办法。”青竹湖新源村村民张华说,由于村民对拆迁补偿不满,当地有关部门执行了强制拆迁。“当时来了一个大队伍,把不走的人拖走。”
“开发商执行了强拆,把我家的房子四周用土围起来,下过雨后,积水把半层楼都淹了。为了把我们赶走,还给我们断了电、挖断排水系管道、填埋了水井。”张华回忆。
为了获得应得的征地补偿,村民多次向村、镇、市、省等多级政府部门反映情况。
至今让村民不解的是,作为政府的承诺——60号令和103号令究竟为什么不能给他们兑现?
暗度陈仓:国家禁令居然“形同虚设”
早在200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高尔夫球场建设禁令。2005年长沙青竹湖二期9洞灯光球场项目开始征地拆迁。
青竹湖高尔夫球场开发商是湖南外商国际活动中心有限公司。2002年,该公司向当时的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递交了《关于请求增加批复湖南外商国际活动中心项目的报告》,申请进行青竹湖高尔夫球场二期工程开发,共包括4个子项目,其中一项就是扩建一座9洞高尔夫球场。
2003年1月9日,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了该公司二期工程项目的申请。
在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后的2004年4月20日,湖南长沙市规划局向湖南外商国际活动中心有限公司发出《关于对湖南外商国际活动中心有限公司调整青竹湖国际商业社区二期扩建工程9洞球场项目的复函》: “同意将湖南外商国际活动中心青竹湖国际商务社区二期扩建项目中的9洞球场项目调整为青竹湖苗木基地。”
同月28日,湖南省发改委也发出批复文件,同意将该公司二期工程原规划用于建设9洞球场的500亩用地调整用于建设“青竹湖草坪苗木基地”,用于苗木培育、绿化及草坪建设。
文件堂堂皇皇,规定白纸黑字,但这个所谓的“草坪苗木基地”对于开发商而言,成了一块漂亮的挡箭牌。打着苗木基地的幌子,9洞灯光高尔夫球场建设如火如荼。
2009年8月11日,张华等5位当事村民将《对湖南外商国际活动中心有限公司违法改变土地用途建设9洞灯光高尔夫球场的投诉》递至湖南省发改委。
同年9月9日,湖南省发改委向这5位当事村民发出名为《关于对湖南外商国际活动中心有限公司违法改变土地用途建设高尔夫球场投诉的复函》,其中指出:“根据调查了解,湖南外商国际活动中心有限公司确实存在未完全执行湘发改投[2004]334号批复要求的情况”,并说明,“我委要求该公司按照湘发改投[2004]334号文件要求开展项目建设,停止实施与文件不相符合的建设内容”。
两天后,湖南省发改委又向湖南外商国际活动中心有限公司发出了《关于严格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的通知》,要求该公司在接到通知后,停止实施与建设草坪苗木用地项目的批复中不相符的建设内容。
然而,时至今日,青竹湖高尔夫9洞扩建项目已经建成,其旁边的别墅建设也依然没有停工。避开禁令的“铜墙铁壁”,湖南外商活动中心有限公司就像变魔术一样偷梁换柱,将批复的“苗圃用地”变成“高尔夫球场”。
这是开发商的“暗渡陈仓”,还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心照不宣”?
123下一页
20、高尔夫球场疯狂增长 被喻“地产商的猫耳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08月12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h/2011/0812/c226651-600359259.html
高尔夫球场:地产商的“猫耳洞”?
高尔夫球场增长已成疯狂之势,我们期待让坚强起来的法律来惩治这个祸害土地的凶手
自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以来,国务院和中央各部委至少下发了10道禁令。今年4月11日,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并在今年6月底前,将本地区所有球场名单及违规球场清理整治情况进行汇总并上报国家发改委。虽然限购令频发,但“顶风建场”现象却愈演愈烈,18洞、27洞、36洞……一个个黑洞中隐藏着对大片土地的违规侵占,对大量水源的疯狂掠夺,对民众利益的肆意侵害,对党纪国法的公然戏弄。高尔夫球场缘何疯狂增长?
据报道,全国目前有高尔夫球场近600个,正规审批的仅10家左右。从2004年发文至今叫停的这7年间,各地仍然又建设了400多家。
一个高尔夫球场占地少则千亩、多则上万亩。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高尔夫球场如何能获得立项并运营?
球场与GDP息息相关
我国近年来高尔夫球场野蛮增长,而中国境内高尔夫球核心人口中,将高尔夫球真正视为运动的人并不一定占多数。而在房地产业界看来,如果没有配建别墅等高端房地产项目,中国的高尔夫球场至少七成以上亏损。
在高尔夫球项目重新进入奥运之后,国内产业界就开始欢呼“高尔夫地产将迎来黄金10年”。广为流传的数据显示:欧美高尔夫别墅的平均升值幅度是其他别墅项目的6倍,在中国,高尔夫别墅比其他别墅的价值至少高出20%-30%。
一些地方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高尔夫项目野蛮上马,缘于认定招商引资时“没有高尔夫,招不来金凤凰”。内地一些地方的GDP和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与当地高尔夫球洞数高度相关的论点则与“招商论”遥相呼应,传达着高尔夫球项目越多,当地利用外资情况越乐观,经济越发达的意念。
疯狂增长背后谁是推手?
在过去7年中,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高尔夫球项目一直默默支持。相关资料证明,一些违建项目正是地方政府故意“放水”才得以通过,并野蛮生长至今。
我国究竟有多少高尔夫球场,虽然近年来中央相关部门曾几次摸底,但一直未见官方数据。据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5月,全国共有高尔夫球场600座左右,但全国正规审批通过的高尔夫球场只有10家左右。
这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小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的595家较为吻合,“595家”也是近年来鲜见的官方渠道数据。
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庄户村旁一处高尔夫项目,曾历经国土部门3次调查,两次中央部委高层批示。2009年,该项目被国土资源部列为重点督办项目,成果仅保留了一年即“死灰复燃”,不得已,高层再次批示查办。
在2010年国土资源部通报的8起案件中,有4起都涉及违建高尔夫球场,其中地方政府违规占半,这些违规项目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就曾表示:“2010年,地方政府主导的违法违规用地问题严重。”
偷换概念躲避审查
我国近年来一直对高尔夫球场持不提倡发展态度,项目需要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审批。从近年来媒体曝光的案例可以发现,大部分未经审批的高尔夫球场通常用偷换概念的形式,以体育公园、生态园、休闲园、绿化项目、新农村建设等名义经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建设。比如海南省拟以筹集自然保护基金的名义在自然保护区内划定“实验区”建设高尔夫球场。北京曙光村就“以绿养绿”的名义,在防灾教育公园里开发高尔夫练习场。
在建设过程中对农田、林地的侵占,相关执法部门则视而不见。安徽巢湖和县官员就因违规支持高尔夫球场建设被处罚。《人民日报》则曝光了安徽一家位于肥西县国家4A级景区内,肥西县政府相关部门则将一宗地分3次申报,巧妙躲过国务院。河北省沧州市2010年被曝光的一处高尔夫俱乐部占用土地5000亩,却没有审批手续。河北省鹿泉市众诚俱乐部以“生态观光园”之名,廉价违规“租地”千余亩,“偷建”高尔夫球场。扬州东高泄洪道擅建高尔夫球场,该项目获批的仅是湿地生态旅游和体育项目,而非高尔夫球场。
就在几天前,北京燕西台高尔夫借道“绿隔”瞒天过海事件也被媒体曝光。所谓“绿隔项目”,是北京在三环到五环之间的一个绿化工程。由于绿化隔离地区规划面积较大,总绿化面积达125平方公里,以“绿隔项目”为名义的高尔夫球场应运而生。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为保证“绿隔项目”顺利推进,“绿隔”政策地区的旧城改造和新村建设审批手续办理,包括立项、规划、土地等采取了“一条龙”集中审批方式,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开工、工程监理等手续均按照简化程序,绿化隔离地区的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因为涉及旧城改造,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更加简单快捷。业内人士透漏,“绿隔”政策一定程度上成了高尔夫球场大行其道的一个绿色通道。
上述现象仅是全国600多家球场的缩影。据调查发现,2004年以后,高尔夫项目在登记信息中大都回避了“高尔夫”的字眼。因此如果没有实地勘察,这些项目很难进入监管视线。目前大部分未获审批的球场仍以偷换概念的形式由地方进行审批。据业内人士分析,一些地方政府将高尔夫球场看做是拉动经济的好项目。从立项开始,开发商和当地一些部门就以各种名义掩人耳目,而建设过程中对农田、林地的侵占,相关执法部门则视而不见。很多开发商以高尔夫球场建设为由大量圈地,然后在球场周边开发房地产项目,用高尔夫球场带动房价、地价上涨,创造多重利益。
从确定18亿亩耕地红线后,中央政府出台的保护耕地文件、制度甚至法律非常之多。但这一系列制度、文件、办法在强势的地方政府、财大气粗的开发商面前或已一文不值。
“在保护耕地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现实生活中依然有着法律与权力的纠结。”专业人士表示,现在,建高尔夫球场增长已成疯狂之势,我们期待让坚强起来的法律来惩治这个祸害土地的凶手。
21、多地铅蓄电池企业名单信息欠缺 达标与否打哑谜
来源:人民日报2011年08月11日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8-11/3249485.shtml
各地公布的铅蓄电池企业名单中,不少语焉不详,排放情况一栏“未监测”甚至空白频现
铅蓄电池企业是很多血铅事件的“肇事者”,8月2日,环保部公布各地铅蓄电池企业名单,立刻引起关注。“请公众监督” 是环保部公布名单的初衷之一。名单公布了,是否真的有利于公众监督?对此,记者走访了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对某一行业展开如此规模的污染名单信息公开还是第一次,这是个不小的进步。”马军认为,从这次公布的名单可以看出,整体而言,东南沿海地区铅蓄电池企业非常集中,而这里的信息公开程度也更深入、更细致,能够用数据来反映问题。
一些环保非政府组织对这份名单进行了深入研读,他们认为,名单不乏亮点,比如广东省的企业名单,超标指标表述较为详细,特别是最为重要的重金属铅超标的情况,而这样做的省份只有两个。
另一个铅蓄电池生产大省江苏公布的名单制作成了电子表格,下载之后,可以按照查询关闭企业、停产整顿企业、限期治理企业的分类进行查阅。
“公布有毒物质排放清单,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它既是为了满足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更是为了通过社会监督,促使企业主动减排。”马军说,广东、江苏等地的做法,便于公众了解这些企业,从而实现有效监督。
123下一页
22、环境污染不能“一罚了之”
来源: 新华网2011年08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8/11/c_121847544.htm
新华网哈尔滨8月11日电(记者王子辰)被曝光超标排放污染环境逾两月的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日前收到了省市两级环保部门开出的123万元罚单。黑龙江省环境监察局负责人称,将继续加强监管并希望公众共同监督,“绝不会一罚了之”。
环保部门持续监管的表态固然令人欣慰,然而这起在居民区附近违规排放污染物、造成恶劣影响的“哈药事件”,更应引起对企业社会责任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制药、化工等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本来就极易引起周围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应在工厂选址、环保技术等方面格外谨慎。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临近高校、医院和居民区,且位于哈尔滨的上风口。这些固然有历史原因,但在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当下,这样的企业显然应受到严格约束,甚至考虑重新选址。
“哈药事件”与刚刚发生溃坝事件并已将搬迁提上议程的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再次给人们敲响了环保警钟。能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评估企业生产对环境的风险并对风险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检验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程度,考验着执政为民的决心。
“哈药事件”曝光后,当地加速了新厂区项目签约,并确保年内开工建设,从源头上预防污染。预计投资20亿元的一期工程,看似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但通过采用新装备、新工艺的“产业转型和提档升级”,将达到目前老厂区无法实现的环保治理水平,企业形象和效益均会大幅提升。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次实现政府、企业和居民群众多方共赢的难得机遇。
行政处罚只是对违法行为的惩戒警示,群众更期待彻底转变落后的发展方式。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才能有效预防“哈药事件”重演。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